CN101172507B - 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72507B
CN101172507B CN2006101429043A CN200610142904A CN101172507B CN 101172507 B CN101172507 B CN 101172507B CN 2006101429043 A CN2006101429043 A CN 2006101429043A CN 200610142904 A CN200610142904 A CN 200610142904A CN 101172507 B CN101172507 B CN 1011725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side lever
motor bike
back segment
bicy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429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72507A (zh
Inventor
蔡丰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1429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725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725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25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725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725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包含一前段车架、一后段车架,及一结合单元。该前段车架具有两条间隔向后延伸的外侧杆,每一外侧杆具有多个由外侧面向内贯穿至内侧面的贯穿孔,该后段车架具有两条间隔向前延伸至该两外侧杆之间的内侧杆,每一内侧杆具有多个形成于外侧面且与所述贯穿孔互相对应的结合孔,作业员可方便地从该前段车架的左右外侧,将该结合单元的多个结合件分别以由外向内的方向,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孔与结合孔,而使该前、后段车架互相结合。藉此方式,组装上显得较为方便,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架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能用于容置摩托车置物箱与悬吊摩托车引擎的分段式车架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传统摩托车车架1,用于承载一摩托车置物箱2,并包含一前架单元11、一结合于该前架单元11后端的后架单元12,及一横设于该后架单元12上的横杆13。
该前架单元11具有一前架本体111,及两条分别由该前架本体111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前段杆112,每一前段杆112皆具有一用以悬吊摩托车引擎(图未示)的悬吊部113,该后架单元12则具有两条分别接设于该两前段杆112末端的后段杆121,该横杆13是横设于该两后段杆121上且位于该两悬吊部113后方。
该摩托车置物箱2的底面形成有一凹陷槽21,以供该横杆13定位于其中,藉此使得该摩托车置物箱2可以稳定地置放于该摩托车车架1上。
参阅图2,该前架单元11的前段杆112具有邻近末端处的两个穿孔114,及一个介于该二穿孔114之间的定位孔115,该后架单元12的后段杆121则具有一连接该横杆13的杆本体122,及一由该杆本体122朝向该前段杆112方向延伸以供穿置于该定位孔115内的凸柱123,该杆本体122则具有两个分别相对应前段杆112的该二穿孔114的贯穿孔124。
当该前、后架单元11、12欲互相结合时,必须先利用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然后再令每一后段杆121的凸柱123穿置于相对应前段杆112的定位孔115内,以确保前、后段杆112、121不会产生相对移动,然后再利用两个螺栓14分别由前段杆112的两个穿孔114穿入,并通过后段杆121的相对应两个贯穿孔124而其末端突出于贯穿孔124外,并配合两个螺帽15锁设于螺栓14末端,藉此使得该前、后架单元11、12互相锁合固定。
然而,传统摩托车车架1于组装与实际使用时,具有以下所述的缺点:
(1)组装该前、后架单元11、12较为不便,降低工作效率:
由于该两螺栓14是采用由上往下锁设的方式,分别穿伸于互相对应的穿孔114与贯穿孔124,再加上该前、后架单元11、12皆具有一定高度,当进行锁合固定时,作业员就必须要位于比该前、后架单元11、12更高的位置,才能将该两螺栓14由上往下锁设,因此,组装该前、后架单元11、12时显得较为不便,降低工作效率。
(2)该前架单元11体积较大,不易铸造:
因为每一前段杆112是利用其悬吊部113后方的部分,而与相对应的后段杆121进行结合,因此,每一前段杆112的长度势必较长,造成该前架单元11体积较大,不易与该后架单元12共享相同的铸造机台,使得制造设备成本增加。
(3)每一前段杆112与后段杆121的强度降低:
由于每一前段杆112与后段杆121的接触面较为平滑,并且在此接触面上钻设数个穿孔114与贯穿孔124,导致每一前段杆112与后段杆121的强度降低,容易在穿孔114与贯穿孔124处产生破裂现象。
(4)须配合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该前、后架单元11、12,才能进行组装:
该前、后架单元11、12皆具有相当重量,必须先配合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才能进行组装,组装难度较高,降低整体组装效率。
(5)该摩托车置物箱2内部空间的运用效率较差:
由于该横杆13是横亘于该摩托车置物箱2底部的凹陷槽21内,导致该摩托车置物箱2内部空间被分隔为两个区间,故对该摩托车置物箱2内部空间造成较大限制与不便,降低空间运用效率。
因此,如何克服传统摩托车车架1于组装与实际使用时所产生的上述缺点,便成为相关业者所欲努力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组装较为方便,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于是,本发明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包含一前段车架、一位于该前段车架后端的后段车架,及一用以将该前、后段车架互相组装结合的结合单元。
该前段车架具有一前架本体,及两条分别由该前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外侧杆,每一外侧杆具有多个由外侧面向内贯穿至内侧面的贯穿孔,该后段车架具有一后架本体,及两条分别由该后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至该两外侧杆之间的内侧杆,每一内侧杆具有多个形成于外侧面且与所述贯穿孔互相对应的结合孔,该结合单元具有多个分别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孔与结合孔的结合件,以使该两外侧杆与该两内侧杆互相对应结合。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藉由该后段车架的两内侧杆是位于该前段车架的两外侧杆之间,作业员可方便地从该前段车架的左右外侧,分别将所述结合件以由外向内的方向,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孔与结合孔,而使该前、后段车架互相结合,藉此方式,组装上显得较为方便,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传统摩托车车架与摩托车置物箱的相对结合位置关系;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传统摩托车车架的前段杆与后段杆的结合方式;
图3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发明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局部立体分解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其前、后段车架的相对结合位置;
图5是一局部前视剖视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由其前端方向所视的前、后段车架的结合态样;
图6是一侧视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由外向内的侧视方向所视的前、后段车架的结合态样;及
图7是一局部前视剖视图,辅助说明图3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与摩托车引擎与置物箱的结合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参阅图3,本发明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3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前段车架31、一位于该前段车架31后端的后段车架32、一用以将该前、后段车架31、32互相组装结合的结合单元34,及一连设于该后段车架32上的横杆3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摩托车续航力、避免油耗、减轻重量,所以该前、后段车架31、32,以及横杆35都是采用密度较轻的铝合金加以铸造而成型制作,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密度较轻的金属加以铸造成型,所以不应以本实施例的说明为限。
一并参阅图3、4,该前段车架31具有一前架本体311、两条分别由该前架本体311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外侧杆312,及两个分别设于该二外侧杆312的内侧面上的定位块313(图4中只绘出其中一外侧杆312与定位块313)。
每一外侧杆312具有多个由外侧杆312外侧面向内贯穿至外侧杆312内侧面的贯穿孔314、多个间隔形成于外侧杆312顶面且呈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315、一由外侧杆312外侧面向内贯穿至外侧杆312内侧面的悬吊孔316,及多个间隔形成于外侧杆312外侧面上且位于每一贯穿孔314周围的第一侧向凹槽317,且该悬吊孔316是介于最后端的两相邻贯穿孔314之间。
该后段车架32具有一后架本体321、两条分别由该后架本体321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至该两外侧杆312之间的内侧杆322,及两个分别由该两内侧杆322向前延伸的凸耳部323(图4中只绘出其中一内侧杆322与凸耳部323)。
每一内侧杆322具有多个形成于内侧杆322外侧面且与所述贯穿孔314互相对应的结合孔331、一形成于内侧杆322外侧面上的凹陷部332、多个设于该凹陷部332内的凸肋333、一形成于内侧杆322顶面且呈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334、多条布设于每一结合孔331周围的补强肋条335、一形成于内侧杆322底面且位于悬吊孔316相对应位置处的开口336,及多个间隔形成于外侧面上且位于每一结合孔331周围的第二侧向凹槽337,其中,每一结合孔331是位于该凹陷部332内,且由该凹陷部332底缘向内贯穿至内侧杆322内侧面。
该结合单元34具有多个分别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孔314与结合孔331的结合件341,及多个分别与所述结合件341对应螺合的螺帽34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结合件341均为螺丝。
该横杆35具有两个分别由该两内侧杆322内侧面彼此相向且向前延伸的延伸部351,及一连接该两延伸部351的桥接部352,其中,该两延伸部351皆位于内侧杆322的开口336前方,并且是位于相同高度,该桥接部352则是由该两延伸部351向上延伸一定高度后再连接在一起。
一并参阅图3、4、5,当欲组装结合该前、后段车架31、32时,先使该后段车架32的两内侧杆322是位于该前段车架31的两外侧杆312之间,并且将该前段车架31的每一外侧杆312皆容置于相对应内侧杆322的凹陷部332内,且位于该凹陷部332内的凸肋333则触抵于外侧杆312顶面上。
一并参阅图3、4、6,此时,位于每一外侧杆312内侧面上的定位块313,其底缘则是分别被相对应内侧杆322前端的凸耳部323所接触支撑,并且配合位于该凹陷部332内的凸肋333是触抵于外侧杆312顶面上的设计,亦即该后段车架32的两支内侧杆322是可活动地座置于该前段车架31的两支外侧杆312上,此时,由于该后段车架32的后架本体321重量较重,使得该后架本体321是以该等凸肋333为支点而向下倾斜,造成位于内侧杆322前端的凸耳部323是相对地向上倾斜,然而,凸耳部323于向上倾斜的过程中虽然是持续推抵定位块313底缘,但是由于该前段车架31的体积与重量皆较大,所以整体而言,定位块313并不会被凸耳部323推抵移动,因此,该后段车架32是保持平衡状态而自我定位于该前段车架31后端,完全不需利用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组装上非常简便,可提高整体组装效率。
参阅图4、5,此时,当作业员处于与该前、后段车架31、32相同高度的位置时,即可方便地从该前段车架31的左右外侧,分别将所述结合件341以由外向内的方向,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孔314与结合孔331而突出于内侧杆322内侧面上,并配合所述螺帽342对应螺合于所述结合件341上且触抵于内侧杆322内侧面,即可使该两外侧杆312与该两内侧杆322互相对应结合,藉此组装结合该前、后段车架31、32,而由于作业员毋需改变其所处位置,即可由侧向方位较不费力地将所述结合件341与螺帽342锁设固定于该前、后段车架31、32上,完全不需如传统摩托车车架1于组装时,作业员需要改变其位置,使其高于该摩托车车架1上方才能将该两螺栓14由上往下锁设于该前、后架单元11、12上,相较之下,本发明于组装上显得较为方便,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为了减少该前、后段车架31、32的整体重量,本发明在每一外侧杆312与内侧杆322的外侧面上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二侧向凹槽317、337,以及在其顶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二凹槽315、334,而减少该前、后段车架31、32的体积,进而达到减少重量的目的,然而为同时避免重量过低,降低结构强度,本发明更于每一内侧杆322的结合孔331周围布设该等补强肋条335,藉以加强结构强度,避免该前、后段车架31、32结合时于每一结合孔331处产生破裂现象,降低结构稳定性。
参阅图4、6,再者,相较于传统摩托车车架1的悬吊部113的位置间隔前段杆112的末端仍有相当长的距离,本发明的每一外侧杆312的悬吊孔316是介于最后端的两相邻贯穿孔314之间,亦即悬吊孔316与外侧杆312末端间的距离相当小,缩短该前段车架31的长度与所占的体积,可使该前段车架31小型化,而易于与体积较小的后段车架32共享相同铸具,降低制造设备成本。
参阅图3、4、7,本发明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3可用以悬吊一摩托车引擎4与承载一置物箱51,该摩托车引擎4具有一连设于该分段式车架装置3上的支撑臂41,及一位于摩托车引擎4顶端的化油器42,并利用该支撑臂41的两端分别穿伸过该二内侧杆322的开口336且固定于相对应外侧杆312的悬吊孔316,而挂设于该两内侧杆322之间。
由于该横杆35的桥接部352是由该两延伸部351向上延伸一定高度后再连接在一起,因此该横杆35形成有一可供该摩托车引擎4的化油器42所容纳的顶部空间353,提高整体空间形态的运用效率,而且藉由该横杆35概呈倒U形的设计,也可对整体后段车架32提供更高的强度及刚性。
至于该横杆35、两内侧杆322,与后架本体321互相配合则界定出一供该置物箱51置放于其中的容置空间36,并且该横杆35的两延伸部351具有多个锁孔354,以供多个锁合螺丝52穿伸过该置物箱51后,可锁设固定于相对应的锁孔354内,藉此使该置物箱51定位于该容置空间36内。
而由于该横杆35的两延伸部351是位于该两内侧杆322的开口336前方,并且由该两内侧杆322内侧面上彼此相向且向前延伸,反观传统摩托车车架1的横杆13是位于该两悬吊部113后方,并且直接向上横亘于该摩托车置物箱2底部的凹陷槽21内,导致该摩托车置物箱2内部空间被分隔为两个区间,相较之下,本发明的横杆35则是先将其两延伸部351分别由该二内侧杆322内侧面上予以向前延伸,然后再向上延伸形成该桥接部352,所以该二延伸部351不仅可以灵活占用该摩托车引擎4上方的空间,而且该置物箱51于底部中央处也可以保持完整,确保该置物箱51内部不会产生分隔状态,提高该置物箱51内部的空间运用效率。
藉由上述设计,本发明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3于实际组装与使用上,具有以下所述的优点:
(1)提高组装工作效率:
藉由该后段车架32的两内侧杆322是位于该前段车架31的两外侧杆312之间,当作业员处于与该前、后段车架31、32相同高度的位置时,即可方便地从该前段车架31的左右外侧,分别将所述结合件341以由外向内的方向,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孔314与结合孔331,而使该前、后段车架31、32互相结合,藉此方式,组装上显得较为方便,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2)减少该前段车架31的体积:
本发明的每一外侧杆312的悬吊孔316是介于最后端的两相邻贯穿孔314之间,亦即悬吊孔316与外侧杆312末端间的距离相当小,反观传统摩托车车架1的悬吊部113与前段杆112的末端间距离相当大,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缩短该前段车架31的长度与所占的体积,而易于与体积较小的后段车架32共享相同机具,降低制造设备成本。
(3)减轻重量,提高强度:
本发明在每一外侧杆312与内侧杆322的外侧面上分别形成有所述第一、二侧向凹槽317、337,以及在其顶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二凹槽315、334,而减少该前、后段车架31、32的体积,进而达到减少重量的目的,并且在每一内侧杆322的结合孔331周围布设该等补强肋条335,藉以加强结构强度。
(4)该后段车架32具有自我定位功能,组装时无需利用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
藉由该后段车架32是以该等凸肋333触抵于该前段车架31的外侧杆312顶面上,而作为一活动性支撑杠杆设计,配合该后架本体321因重量较重而向下倾斜,此时,位于内侧杆322前端的凸耳部323是相对地向上倾斜而推抵该前段车架31的定位块313底缘,然而由于该前段车架31的体积与重量皆较大,所以定位块313并不会被凸耳部323推抵移动,因此,该后段车架32是保持平衡状态而自我定位于该前段车架31后端,完全不需利用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
(5)该置物箱51内部的空间运用效率较佳:
藉由该横杆35是先将其延伸部351向前延伸,然后再向上延伸形成该桥接部352,所以该置物箱51于底部中央处可以保持完整,而只会在其底部前缘处形成一容置该桥接部352的结构设计,藉此确保该置物箱51内部不会产生分隔状态,提高该置物箱51内部的空间运用效率。
归纳上述,本发明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3,于实际组装与使用上,具有提高组装工作效率、减少该前段车架31的体积、减轻整体重量、该后段车架32组装时无需利用夹具或人力加以扶持、该置物箱51内部的空间运用效率较佳等各项优点,所以确实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只要是依据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3    摩托车的分段式            31   前段车架
车架装置                  311  前架本体
312    外侧杆             354   锁孔
313    定位块             36    容置空间
314    贯穿孔             4     摩托车引擎
315    第一凹槽           41    支撑臂
316    悬吊孔             42    化油器
317    第一侧向凹槽       51    置物箱
32     后段车架           52    锁合螺丝
321    后架本体
322    内侧杆
323    凸耳部
331    结合孔
332    陷部
333    凸肋
334    第二凹槽
335    补强肋条
336    开口
337    第二侧向凹槽
34     结合单元
341    结合件
342    螺帽
35     横杆
351    延伸部
352    桥接部
353    顶部空间

Claims (14)

1.一种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包含:
前段车架,其具有前架本体,及两条分别由该前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向后延伸的外侧杆,每一外侧杆具有多个由外侧面向内贯穿至内侧面的贯穿孔;
后段车架,其具有后架本体,及两条分别由该后架本体的左右两侧向前延伸至该两条外侧杆之间的内侧杆,每一内侧杆具有多个形成于外侧面且与所述贯穿孔互相对应的结合孔;及
结合单元,其具有多个分别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孔与结合孔的结合件,以使该两条外侧杆与该两条内侧杆互相对应结合;
其中,该后段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形成于外侧面上的凹陷部,以供相对应的外侧杆容置于其中,且每一结合孔是位于该凹陷部内;该后段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多个设于该凹陷部内且触抵于相对应外侧杆的顶面的凸肋;以及
该前段车架还具有两个分别设于该两条外侧杆的内侧面上的定位块,该后段车架还具有两个分别由该两条内侧杆向前延伸且接触支撑相对应定位块底缘的凸耳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前段车架是以铸造成型方式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后段车架是以铸造成型方式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前段车架的每一外侧杆还具有多个间隔形成于顶面且呈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一凹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后段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形成于顶面且呈前后方向设置的第二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后段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多条布设于每一结合孔周围的补强肋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用以悬吊的摩托车引擎,该摩托车引擎具有连设于该分段式车架装置上的支撑臂,其中,该前段车架的每一外侧杆还具有由外侧面向内贯穿至内侧面的悬吊孔,且该悬吊孔是介于最后端的两个相邻贯穿孔之间,该后段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形成于底面且位于悬吊孔相对应位置处的开口,该摩托车引擎利用其支撑臂穿伸过两开口且固定于相对应的悬吊孔,而挂设于该两条内侧杆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用以承载的置物箱,该分段式车架装置还包含连设于该后段车架的两条内侧杆上且位于开口前方的横杆,该横杆、两条内侧杆,与后架本体互相配合界定出供该置物箱置放于其中的容置空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横杆具有两个分别由该两条内侧杆内侧面彼此相向且向前延伸的延伸部,及连接该两个延伸部的桥接部,且该两个延伸部皆位于内侧杆的开口前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横杆的两个延伸部是位于相同高度,该桥接部则是由该两个延伸部向上延伸一定高度后再连接在一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横杆的两个延伸部具有多个锁孔,以供多个锁合螺丝穿伸过该置物箱后,可锁设固定于相对应的锁孔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每一内侧杆的结合孔是由该凹陷部底缘向内贯穿至内侧杆内侧面,该结合单元的每一结合件均为螺丝,分别穿伸过互相对应的贯穿孔与结合孔而突出于内侧杆内侧面上,该结合单元还具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结合件对应螺合且触抵于内侧杆内侧面上的螺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前段车架的每一外侧杆还具有多个间隔形成于外侧面上且位于每一贯穿孔周围的第一侧向凹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其中,该后段车架的每一内侧杆还具有多个间隔形成于外侧面上且位于每一结合孔周围的第二侧向凹槽。
CN2006101429043A 2006-11-01 2006-11-01 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25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429043A CN101172507B (zh) 2006-11-01 2006-11-01 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1429043A CN101172507B (zh) 2006-11-01 2006-11-01 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2507A CN101172507A (zh) 2008-05-07
CN101172507B true CN101172507B (zh) 2011-09-07

Family

ID=39421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2904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72507B (zh) 2006-11-01 2006-11-01 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72507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670A (zh) * 1999-04-28 2000-1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CN1485242A (zh) * 2002-09-24 2004-03-3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车身架
CN2640898Y (zh) * 2003-08-21 2004-09-15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外露骨架式全包车架主梁
CN2661555Y (zh) * 2003-11-11 2004-12-08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可拆卸连接架的摩托车车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1670A (zh) * 1999-04-28 2000-11-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用车体构架
CN1485242A (zh) * 2002-09-24 2004-03-3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摩托车用车身架
CN2640898Y (zh) * 2003-08-21 2004-09-15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摩托车外露骨架式全包车架主梁
CN2661555Y (zh) * 2003-11-11 2004-12-08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可拆卸连接架的摩托车车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72507A (zh) 2008-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0181B2 (en) Rear portion structure of a vehicle body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TW202028041A (zh) 電動車車體及其底盤
CN101172508B (zh) 具有自我定位功能的分段式摩托车车架装置
CN101172507B (zh) 摩托车的分段式车架装置
CN201674284U (zh) 一种电机定子铁芯及其应用的电动机
EP1375255A2 (en) Structure of coupling vehicle body exterior parts to each other
TWI302892B (zh)
CN201988996U (zh) “回”字型防护罩
CN200942470Y (zh) 台锯机分割座护罩的快拆构造
CN1373068A (zh) 小型摩托车车身外罩结构
CN201214470Y (zh) 摩托车刹车总泵结合构造
JP694448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クッションユニット支持構造
CN2546363Y (zh) 简便组合式酒架
CN202944500U (zh) 点火开关罩与仪表、方向柱上联板、方向把的安装结构
US10156253B2 (en) Connecting rod of engine
CN213473400U (zh) 车架及单车
JP2002122045A (ja) 2サイクル内燃エンジン
CN202944490U (zh) 摩托车点火开关罩
CN2425848Y (zh) 自行车曲柄
CN219237263U (zh) 电动车转向杆安装结构以及电动车
JP2006281889A (ja) 自動二輪車用車体フレーム
EP2730489B1 (en) Motorcycle frame
JPH11152068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インナーラック構造
CN211804134U (zh) 一种卡钳支架拉床夹具分中定位夹紧结构
CN110341856B (zh) 板式可拆装自行车及其车架的拼接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Termination date: 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