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5529A - 图像捕捉镜头和图像捕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捕捉镜头和图像捕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5529A
CN101165529A CNA2007101628484A CN200710162848A CN101165529A CN 101165529 A CN101165529 A CN 101165529A CN A2007101628484 A CNA2007101628484 A CN A2007101628484A CN 200710162848 A CN200710162848 A CN 200710162848A CN 101165529 A CN101165529 A CN 101165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image capture
aperture diaphragm
focal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28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西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65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55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1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 G02B9/1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hree components only arranged + -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8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designed for infrared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捕捉镜头,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第一正透镜,其凸面面向物体侧;光圈光阑;第二负透镜,其凸面面向图像侧;第三正透镜,其凹面面向图像侧;以及IR截止滤波器。这三个透镜、光圈光阑以及IR截止滤波器由树脂材料形成,除了IR截止滤波器外的所有透镜表面为非球面,并且满足条件式(A0)至(A2)。(A0)0.3<f/f1<1.5,(A1)-9<f/|f2|×100<-0.9,(A2)0.3<D2/D3<0.5,其中,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D2为从第一透镜至光圈光阑的距离,D3为从光圈光阑至第二透镜的距离。

Description

图像捕捉镜头和图像捕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捕捉镜头和图像捕捉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利用固体成像器件来采集物体图像的数字式输入装置(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特别涉及小尺寸图像捕捉镜头和使用这种图像捕捉镜头的图像捕捉装置,所述小尺寸图像捕捉镜头适用于小尺寸的电子信息装置,例如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等。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个人计算机等的广泛传播,能够容易地将图像信息采集到数字式装置中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移动电话用的相机模块等(下文中简称为“数码相机”)已经广泛扩展到个人用户中。人们认为这种数码相机会作为图像信息所用的输入装置而继续越来越多地扩展。
此外,数码相机中内置的固体成像器件(例如CCD(电荷耦合器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的小型化正在进行中,因此数码相机需要进一步小型化。因此,也非常需要对占据了数字式输入装置中大部分体积的图像捕捉镜头进行小型化。尽管减小固体成像器件的尺寸是使图像捕捉镜头小型化的最容易的方式,但它需要为此减小光接收元件的尺寸。此外,制造固体成像器件的难度增大了,图像捕捉镜头所需的性能也变高了。
另一方面,如果不改变固体成像器件的尺寸而减小图像捕捉镜头的尺寸,则出瞳位置会不可避免地逼近像面。如果出瞳位置逼近像面,则从图像捕捉镜头发射的离轴光通量可能倾斜入射到像面上,设在固体成像器件前方的微透镜的会聚性能就不能充分发挥性能。因此,出现了图像中心与图像边缘处的图像亮度显著不同的问题。如果将图像捕捉镜头的出瞳位置设置得较远以解决该问题,则不再能避免图像捕捉镜头总体上尺寸增大的问题。
此外,由于近年来的低价格竞争,还非常需要减小与图像捕捉镜头有关的成本。
对于上述需要,专利文献1-3中建议采用三透镜设计方案的图像捕捉镜头。
专利文献1:JP2001-272598
专利文献2:JP2005-309210
专利文献3:JP2005-258181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三透镜设计方案的图像捕捉镜头具有约为3倍焦距的总长度,而不够紧凑。尽管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图像捕捉镜头较为紧凑,但是第一透镜与光圈非常靠近,因此用树脂材料形成光圈会造成难以通过模制而使形状的尖端变得锐利,从而造成了产生幻象(ghost)。由于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图像捕捉镜头在第二透镜中具有更强的屈光度,所以它可以制造得比较紧凑,但是组装过程中对偏心的敏感度变高了。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用于固体成像器件的图像捕捉镜头,它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低成本以及紧凑的结构,还希望提供一种使用该图像捕捉镜头的图像捕捉装置。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问题而作出的。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图像捕捉镜头,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第一正透镜,其凸面面向物体侧;光圈光阑;第二负透镜,其凸面面向图像侧;第三正透镜,其凹面面向图像侧;以及IR截止滤波器。这三个透镜、光圈光阑以及IR截止滤波器由树脂材料形成。除了IR截止滤波器外的所有透镜表面为非球面。满足条件式(A0)至(A2)
(A0)0.3<f/f1<1.5,
(A1)-9<f/|f2|×100<-0.9,
(A2)0.3<D2/D3<0.5,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D2为从第一透镜至光圈光阑的距离,D3为从光圈光阑至第二透镜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图像捕捉装置,该装置具有图像捕捉镜头和成像器件,成像器件将图像捕捉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该图像捕捉镜头包括:从物体侧起依次设置的:第一正透镜,其凸面面向物体侧;光圈光阑;第二负透镜,其凸面面向图像侧;第三正透镜,其凹面面向图像侧;以及IR截止滤波器。这三个透镜、光圈光阑以及IR截止滤波器由树脂材料形成。除了IR截止滤波器外的所有透镜表面为非球面。此外,还满足条件式(A0)至(A2)
(A0)0.3<f/f1<1.5,
(A1)-9<f/|f2|×100<-0.9,
(A2)0.3<D2/D3<0.5,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
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
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
D2为从第一透镜至光圈光阑的距离,
D3为从光圈光阑至第二透镜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为固体成像器件提供了图像捕捉镜头,该镜头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低成本以及紧凑的结构,还提供了使用该镜头的图像捕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镜头第一实施例的镜头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将具体数值应用于第一实施例所得的数值示例1中球差、像散和畸变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镜头第二实施例的镜头结构的图;
图4是示出将具体数值应用于第二实施例所得的数值示例2中球差、像散和畸变的曲线图;
图5是光圈光阑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它与图6一起说明了采用比条件式(A2)的下限更小的值时的问题;
图6是图5中标有VI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光圈光阑主要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剖视图,它与图8一起说明了采用比条件式(A2)的上限更大的值时的问题;
图8是将图7中的主要部分进一步放大和示出的图;
图9的立体图与图10和图11一起示出了一种实施例的非操作模式或待机模式,所述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装置被用作移动电话的相机单元;
图10是示出操作模式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内部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捕捉镜头和图像捕捉装置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图像捕捉镜头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第一正透镜,其凸面面向物体;光圈光阑;第二负透镜,其凸面面向图像侧;第三正透镜,其凹面面向图像侧;以及IR截止滤波器。这三个透镜、光圈光阑以及IR截止滤波器由树脂材料形成。除了IR截止滤波器外,所有的透镜表面都是非球面。此外,还满足条件式(A0)至(A2):
(A0)0.3<f/f1<1.5,
(A1)-9<f/|f2|×100<-0.9,
(A2)0.3<D2/D3<0.5,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
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
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
D2为从第一透镜至光圈光阑的距离,
D3为从光圈光阑至第二透镜的距离。
本实施例的图像捕捉镜头设置成:从物体侧起依次具有正-负-正的屈光度分布,并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设有光圈光阑,从而适于使三透镜结构的单焦距镜头获得良好的光学特性。这种构造允许从成像位置到出瞳之间有较长距离。这意味着从透镜系统的最后一面发射的各个光通量的主光线与光轴之间的角度减小了,防止了固体成像器件上的入射角变大。因此可以获得良好的光学特性。
此外,尽管本实施例的图像捕捉镜头具有包括了小至三个透镜的便宜、简单的镜头结构,但其像差得到了良好、充分的校正,并通过使用非球面透镜并适当地设置屈光度分布而获得了更高性能。
条件式(A0)规定了第一透镜的正曲折率。具有比条件式(A0)的上限值小的值可以在保持第一透镜所需正曲折率的同时,减小图像捕捉镜头的总光学长度。另一方面,具有比下限值大的值可以防止第一透镜的曲折率过大,从而能够将高阶彗差控制得较小,并能够容易地对球差进行补偿。
条件式(A1)规定了第二透镜的负曲折率。具有比条件式(A1)的下限值大的值可以确保所需的有效直径并控制制造误差。另一方面,具有比上限值小的值可以保持第二透镜所需的负曲折率。
条件式(A2)确保了第二透镜的有效直径,并规定了所需的光圈光阑位置,该位置是为了确保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光圈光阑有最佳模制形状以对杂散光提供良好的补偿所需的。比条件式(A2)的上限值小的值可以使光线入射到成像器件上的入射角较小。另一方面,比条件式(A2)的下限值大的值能够将第二透镜的有效直径控制得较小,并确保了对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光圈光阑进行处理以获得锐角状尖端形状所需的令人满意的模制条件。在此阶段,光圈光阑的形状使得尖端部分被模制为从两侧具有斜面,从而在模制时使树脂容易流过并能够形成锐角状尖端。由于光圈光阑的尖端被形成为锐角状,所以可以减小尖端部分的面积,从而使反射表面变小并可以减少由反射产生的杂散光。此外,光圈光阑面向第一透镜那侧的倾斜表面与面向第二透镜那侧的表面相比,相对于光轴的角度更大。因此,由光圈的入射面那侧的倾斜表面反射的杂散光不容易到达第二透镜之外,从而更好地防止了杂散光。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装置中,第一透镜布置在光圈光阑的物体侧,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布置在光圈光阑的图像侧。因此,由树脂材料制成的光圈光阑的物体侧和图像侧必须既满足屈光度平衡要求又满足制造要求。如果其值超过了条件式(A0)-(A2)的上限值,就难以满足高阶彗差方面的条件。如果其超过了这些上限值,就难以满足后一条件,使之难以对场曲进行补偿。
下面将参考图5,对取决于光圈光阑形状而产生上述杂散光进行说明。
如果如图5所示,光圈光阑S靠近第一透镜,则形成光圈光阑S的部件(相机壳体的零件或镜头镜筒)的物体侧表面“a”上就不能形成斜面。因此,就必须将物体侧表面“a”制成平面,形成从图像侧表面“b”起的斜面“c”,从而形成光圈光阑S的边缘。对于图5所示形状,平面“a”与斜面“c”之间的角度为锐角(参见图6的虚线部分)。因此,在注入模制材料时,树脂材料可能不能到达尖端部分“d”,从而可能不能形成具有期望边缘的光圈光阑S,而是可能形成不期望的不规则表面“e”。此外,由这种不规则表面“e”所反射的光L(偏离)变成了杂散光。因此,必须使上述值超过条件式(A2)的下限值。
此外,如果能够如图7所示既由物体侧表面“a”又由图像侧表面“b”形成斜面,就可以防止模制时由于树脂材料的流动不足而形成不规则表面。此外,如图7中的实线所示,在光轴X与物体侧斜面“f”之间的角度α大于光轴X与图像侧斜面“g”之间的角度β时,由斜面“f”反射的光L(遮挡)不会从光圈光阑S之外进入图像侧,因此不会对形成光学图像造成阻碍(参见图8)。但是,如图7中的点划线所示,在光轴X与物体侧斜面h之间的角度γ小于光轴X与图像侧斜面i之间的角度σ时,由物体侧斜面h反射的光L(偏离)容易进入图像侧(第二透镜那侧)并成为杂散光。因此,必须使上述值小于条件式(A2)的上限值。
优选地使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变焦镜头满足下述条件式(A3)和(A4)。
(A3)f/D8<35
(A4)Nd4>1.6
其中,
D8为IR截止滤波器的厚度,
Nd4为IR截止滤波器的d线的曲折率。
条件式(A3)规定了IR截止滤波器的厚度。如果其超过了条件式(A3)的上限值,则总的镜头长度会变大。
条件式(A4)规定了IR截止滤波器的曲折率。如果其小于条件式(A4)的下限值,就必须将厚度增大到超过条件式(A3)中的上限值,以使IR截止滤波器达到预定功能,从而造成总的镜头长度变大。
优选地使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捕捉镜头满足下列条件式(A5),从而通过降低对偏心或倾斜的敏感度在制造后保持稳定的性能,并对场曲进行适当的补偿。
(A5)0.05<f/f3<0.1
其中,
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
条件式(A5)规定了第三透镜组的焦距。比条件式(A5)的上限值小的值能够使像面性能对制造过程中的光学偏心和/或倾斜的敏感度降低,从而能够减小场曲。另一方面,由于该值超过下限值,所以可以保持第三透镜所需的正曲折率。接下来将参考附图和表格,对本实施例的图像捕捉镜头具体实施例以及该具体实施例中采用了具体数值的数值示例进行说明。
应当注意,各个实施例中采用了非球面,每个非球面的形状由下面的等式1限定。
等式1
Z = ( C ) Y 2 1 + 1 - ( 1 + K ) ( C ) 2 Y 2 + ( A 4 ) Y 4 + ( A 6 ) 6 + ( A 8 ) Y 8 + · · · ( An ) Y n
应当注意,在等式1中,C为曲率,k为圆锥常数,Y为离光轴的高度,An为第n阶非球面系数。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镜头第一实施例的镜头设置的视图。图像捕捉镜头1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由具有正屈光力的弯月透镜形成,其凸面面向物体侧;光圈光阑S,由树脂材料制成;第二透镜L2,由负透镜形成,其凹面面向物体侧;第三透镜L3,由正透镜形成,其凸面面向物体侧;以及IR截止滤波器L4,由树脂材料制成。除了IR截止滤波器外,所有的透镜表面都是非球面类型。应当注意,在图1中,标号P表明了图像捕捉表面的位置。
下列表格1的上部示出了根据数值示例1,图像捕捉镜头的焦距f、F数Fno.、以及视场角2ω,数值示例1将具体的值应用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捕捉镜头1。此外,表格1的中部还示出了每个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R、每个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D(下文中统称为轴向表面间隙)、以及每个透镜在d线处的曲折率Nd和阿贝数νd值。应当注意,表面编号的数值“i”(表格1中部的Si,表格1下部的i)表示从物体侧起的序数。此外,表格1下部示出了非球面等式中所示非球面的圆锥常数k以及各个非球面系数A4、A6、A8...An的值。应当注意,在表格1下部以及示出下列非球面系数的表格中,“E-i”表示以10为底数的指数计数制,即“10-i”,例如,“0.12345E-05”表示“0.12345×10-5”。
图2是示出数值示例1中几种像差(球差、像散和畸变)的像差曲线图。应当注意,在球差曲线图中,分别用实线表示d线、点线表示C线、点划线表示g线、虚线表示F线以及双点划线表示e线示出了球差。在像散曲线图中,像差分别用实线表示弧矢像面以及虚线表示子午像面示出。由这些像差曲线图容易看到,根据数值示例1的图像捕捉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性能,从而良好地补偿了各种像差。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捕捉镜头第二实施例的镜头设置的视图。图像捕捉镜头2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由具有正屈光力的弯月透镜形成,其凸面面向物体侧;光圈光阑S,由树脂材料制成;第二透镜L2,由负透镜形成,其凹面面向物体侧;第三透镜L3,由正透镜形成,其凸面面向物体侧;以及IR截止滤波器L4,由树脂材料制成。除了IR截止滤波器外,所有的透镜表面都是非球面类型。应当注意,在图3中,标号P表明了图像捕捉表面的位置。
表格1
f=3.87    Fno 3.25    2ω=61.6
R D Nd νd
R1 1.58621 0.897742 1.5299 55.8
R2 6.66511 0.27257
S 0.635524
R3 -0.78213 0.568 1.5855 29.9
R4 -0.99614 0.1
R5 3.34402 1.438471 1.5299 55.8
R6 3.34502 1.1
R7 0.1 1.608 -
R8 0
    1 k     -0.886199 A4 :0.261243E-01 A6 :0.303554E-02 A8 :0.194530E-02 A10 :-.574356E-02
    2 k     14.607507 A4 :-.213016E-01 A6 :-.537960E-01 A8 :0.410650E-01 A10 :-.729108E-02
    3 k     -0.784268 A4 :-.621146E-01 A6 :-.377560E+00 A8 :0.798850E+00 A10 :-.758537E+00
    4 k     -0.250611 A4 :0.227852E-01 A6 :0.278360E-02 A8 :0.156458E+00 A10 :-.974599E-01
A12 :0.173642E+00 A14 :-.322779E+00 A16 :0.339571E+00 A18 :-.121743E+00
    5 k     -31.939612 A4 :-.773603E-02 A6 :0.123367E-01 A8 :-.308404E-02 A10 :0.206138E-03
    6 k     -28.782734 A4 :-.174877E-01 A6 :-.881789E-02 A8 :0.403839E-02 A10 :-.455663E-03
下列表格2的上部示出了根据数值示例2,图像捕捉镜头的焦距f、F数Fno.、以及视场角2ω,数值示例2将具体的值应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捕捉镜头2。此外,表格2的中部还示出了每个透镜表面的曲率半径R、每个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个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隙D(下文中统称为轴向表面间隙)、以及每个透镜在d线处的曲折率Nd和阿贝数νd值。应当注意,表面编号的数值“i”(表格2中部的Si,表格2下部的i)表示从物体侧起的序数。此外,表格2下部示出了非球面等式中所示非球面的圆锥常数k以及各个非球面系数A4、A6、A8...An的值。
图4是示出数值示例2中几种像差(球差、像散和畸变)的像差曲线图。应当注意,在球差曲线图中,分别用实线表示d线、点线表示C线、点划线表示g线、虚线表示F线以及双点划线表示e线示出了球差。在像散曲线图中,像差分别用实线表示弧矢像面以及虚线表示子午像面示出。由这些像差曲线图容易看到,根据数值示例2的图像捕捉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性能,从而良好地补偿了各种像差。
表格2
f=3.87  Fno 3.25    2ω=62.05
R D Nd νd
R1 1.57733 0.893292 1.5299 55.8
R2 6.88673 0.269217
S 0.638048
R3 -0.77903 0.568 1.5855 29.9
R4 -0.99983 0.1
R5 3.42796 1.469845 1.5299 55.8
R6 3.42892 1.1
R7 0.05 1.611 -
R8 0
    1 k     -0.886199 A4 :0.256015E-01 A6 :0.165515E-02 A8 :0.142778E-02 A10 :-.620454E-02
    2 k     14.607507 A4 :-.242992E-01 A6 :-.639736E-01 A8 :0.519126E-01 A10 :-.724925E-02
    3 k     -0.784268 A4 :-.675092E-01 A6 :-.377453E+00 A8 :0.722294E+00 A10 :-.708375E+00
    4 k     -0.250611 A4 :0.249147E-01 A6 :0.681435E-02 A8 :0.143349E+00 A10 :-.119526E+00
A12 :0.210516E+00 A14 :-.258092E+00 A16 :0.195671E+00 A18 :-.557995E-01
    5 k     -31.939612 A4 :-.733879E-02 A6 :0.124161E-01 A8 :-.307992E-02 A10 :0.192973E-03
    6 k     -28.782734 A4 :-.1173930E-01 A6 :-.881156E-02 A8 :0.404565E-02 A10 :-.454847E-03
对于条件式(A0)至(A5),下列表格3示出了根据数值示例1和数值示例2的图像捕捉镜头的对应值。
表格3
    示例1     示例2
 A0     1.05     1.07
 A1     -0.95     -2.94
 A2     0.43     0.42
 A3     38.70     3.99
 A4     1.61     1.53
 A4     1.61     1.53
 A5     0.09     0.09
如表格3所示,根据数值示例1和数值示例2的图像捕捉镜头都满足条件式(A0)至(A5)。此外,如各个像差曲线图所示,通过对各种像差进行了良好的补偿而提供了良好的光学性能。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装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装置包括图像捕捉镜头和成像器件,成像器件将图像捕捉镜头所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图像捕捉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包括:第一正透镜,其凸面面向物体侧;光圈光阑;第二负透镜,其凸面面向图像侧;第三正透镜,其凹面面向图像侧;以及IR截止滤波器。这三个透镜、光圈光阑以及IR截止滤波器由树脂材料形成,除了IR截止滤波器外,所有的透镜表面都是非球面类型。此外还满足条件式(A0)至(A2)。
(A0)0.3<f/f1<1.5,
(A1)-9<f/|f2|×100<-0.9,
(A2)0.3<D2/D3<0.5,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
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
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
D2为从第一透镜至光圈光阑的距离,
D3为从光圈光阑至第二透镜的距离。
图9至图11示出了一种实施例,其中,将本发明的图像捕捉装置应用于移动电话的相机单元。
图9和图10示出了移动电话10的外观。
移动电话10设置成使得显示单元20和主体30连接在一起,同时可以在中心铰链单元处进行折叠。在携带时,它如图9所示被折叠起来,并在使用时(例如打电话等时候)改变到如图10所示的另一位置,在该位置,显示单元20与主体30打开。
用于向/从基站发送/接收电波的天线21可延伸并设置在更接近显示单元20背面一侧的位置。此外,液晶显示面板22设置在显示单元20的内部表面,其尺寸占据了几乎整个内部表面区域。扬声器23布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2上方。此外,显示单元20设有数码相机单元的图像捕捉单元1A。图像捕捉单元1A的图像捕捉镜头1(或图像捕捉镜头2)穿过形成于显示单元20背面的观察孔24面向外侧。应当注意,“图像捕捉单元”在这里用作包括了图像捕捉镜头1和成像器件4的单元。换句话说,尽管图像捕捉镜头1和成像器件4需要一起设置在显示单元20中,但是“图像捕捉单元”的概念用来表明:构成数码相机单元的其他零件(例如相机控制单元、记录介质等)可以设置在主体30。应当明白,作为成像器件4,可以使用光电转换元件(例如CCD和CMOS)。此外,作为图像捕捉镜头1或2,可以使用上述实施例的上述图像捕捉镜头1或2。或者,也可以使用根据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其他实施例的图像捕捉镜头。
此外,红外通信单元25设置在显示单元20的尖端部分。红外通信单元25设有红外光发射元件和红外光接收元件(图中未示出)。
操作键31、31、...(例如数字键“0”至“9”、通话键、电源键等)设在主体30的内部表面中,麦克风30设置在设有操作键31、31、...等的部分之下。此外,主体30的侧面形成有存储卡插槽33,从而可以经过存储卡插槽33将存储卡40插入主体30或从其取下。
图11是示出移动电话10结构的框图。
移动电话10设有CPU(中央处理单元)50,CPU 50对整个移动电话10的操作进行控制。即,CPU 50将储存在ROM(只读存储器)51中的控制程序装载到RAM52(随机存储器),并通过总线53控制移动电话10的操作。
相机控制单元60对由图像捕捉镜头1和成像器件4形成的图像捕捉单元1A进行控制,来捕捉照片图像(例如静止图像和运动图像)。所获得的图像信息受到压缩处理(例如JPEG、MPEG等),然后向总线53提供。向总线53提供的图像信息被暂时储存在RAM 52中,在需要的情况下被输出到存储卡接口41,并由存储卡接口41储存在存储卡40中,或者经过显示控制单元54被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22上。此外,在捕捉图像的同时通过麦克风32记录的音频信息通过音频编码解码器70被与图像信息一起暂时储存在RAM 52中。音频信息也储存在存储卡40中,并与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22上的图像一起,音频信息通过音频编码解码器70从扬声器23输出。此外,在需要时,图像信息和音频信息被输出到红外接口55,通过红外接口55经过红外通信单元25输出到外部,并发送到作为外部信息设备的、设有类似红外通信单元的设备(例如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PDA等)。应当注意,在根据RAM52或存储卡40中储存的信息在液晶显示面板22上显示运动图像或静止图像时,对储存在RAM 52或存储卡40中的文件进行解码和解压之后的图像数据通过相机控制单元60中的总线53发送到显示控制单元54。
在语音通话模式下,通信控制单元80通过天线21向/从基站发送/接收电波,对所接收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音频编码解码器70将其输出到扬声器23。此外,通过音频编码解码器70,它接收由麦克风32收集的声音,对其进行预定处理和发送。
由于可以将图像捕捉镜头1(或图像捕捉镜头2)的深度制造得较短,所以它也可以容易地安装在像移动电话10那样对厚度有限制的设备中,并适于作为便携式信息设备的移动电话的图像捕捉镜头。
应当注意,尽管上述实施例对将本发明的图像捕捉装置应用于移动电话作为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图像捕捉装置也当然可以用于其他信息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PDA等,并在用于这些信息设备时具有显著的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权利要求或其等同内容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和其他因素来进行各种变更、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本发明包含与2006年10月16日递交给日本特许厅的日本专利申请No.JP2006-281044有关的主题,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此。

Claims (4)

1.一种图像捕捉镜头,包括:
从物体侧起依次设置的:第一正透镜,其凸面面向物体侧;光圈光阑;第二负透镜,其凸面面向图像侧;第三正透镜,其凹面面向图像侧;以及红外截止滤波器,其中
所述三个透镜、所述光圈光阑以及所述红外截止滤波器由树脂材料形成,
除了所述红外截止滤波器外的所有透镜表面为非球面,并且
满足条件式(A0)至(A2):
(A0)0.3<f/f1<1.5,
(A1)-9<f/|f2|×100<-0.9,
(A2)0.3<D2/D3<0.5,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
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
D2为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光圈光阑的距离,
D3为从所述光圈光阑至所述第二透镜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捕捉镜头,其中,
满足条件式(A3)和(A4)
(A3)f/D8<35
(A4)Nd4>1.6
其中,
D8为所述红外截止滤波器的厚度,
Nd4为所述红外截止滤波器在d线处的曲折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捕捉镜头,其中,
满足条件式(A5)
(A5)0.05<f/f3<0.1
其中,
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
4.一种图像捕捉装置,具有图像捕捉镜头和成像器件,所述成像器件将所述图像捕捉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所述图像捕捉镜头包括:
从物体侧起依次设置的:第一正透镜,其凸面面向物体侧;光圈光阑;第二负透镜,其凸面面向图像侧;第三正透镜,其凹面面向图像侧;以及红外截止滤波器,其中
所述三个透镜、所述光圈光阑以及所述红外截止滤波器由树脂材料形成,
除了所述红外截止滤波器外的所有透镜表面为非球面,并且
满足条件式(A0)至(A2)
(A0)0.3<f/f1<1.5,
(A1)-9<f/|f2|×100<-0.9,
(A2)0.3<D2/D3<0.5,
其中,
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
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
D2为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光圈光阑的距离,
D3为从所述光圈光阑至所述第二透镜的距离。
CNA2007101628484A 2006-10-16 2007-10-16 图像捕捉镜头和图像捕捉装置 Pending CN1011655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81044 2006-10-16
JP2006281044A JP4189768B2 (ja) 2006-10-16 2006-10-16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5529A true CN101165529A (zh) 2008-04-23

Family

ID=39302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628484A Pending CN101165529A (zh) 2006-10-16 2007-10-16 图像捕捉镜头和图像捕捉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50322B2 (zh)
EP (1) EP1956406A3 (zh)
JP (1) JP4189768B2 (zh)
KR (1) KR20080034394A (zh)
CN (1) CN101165529A (zh)
TW (1) TWI34621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574A (zh) * 2009-05-28 2010-12-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复合低频截止滤波器和使用了该滤波器的图像拍摄装置
CN102591012A (zh) * 2011-01-06 2012-07-18 索尼公司 红外线光学系统和红外成像装置
CN102917163A (zh) * 2012-11-20 2013-02-06 无锡成电科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线摄像头
CN102917164A (zh) * 2012-11-20 2013-02-06 无锡成电科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线图像感测模块
CN102946509A (zh) * 2012-11-20 2013-02-27 无锡成电科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摄像头
CN106842519A (zh) * 2017-03-30 2017-06-13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光圈低畸变红外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摄像模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0034A (en) * 2009-09-03 2011-03-16 Asia Optical Co Inc Barcode scanner
JP6436657B2 (ja) * 2014-06-25 2018-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491825B2 (en) * 2015-04-15 2019-11-26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unit and imaging apparatus with rotatable lens group for optical vibration iso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2598A (ja) 2000-03-28 2001-10-05 Konica Corp 撮影レンズ
US6927927B2 (en) * 2001-11-27 2005-08-09 Minolta Co., Ltd. Taking lens system
WO2004038478A1 (ja) * 2002-10-25 2004-05-06 Nagano Optics Laboratory Corporation 撮像レンズ
JP3717488B2 (ja) * 2003-03-31 2005-11-16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単焦点レンズ
JP2005258181A (ja) 2004-03-12 2005-09-22 Seiko Epson Corp 撮像レンズ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4567366B2 (ja) * 2004-04-23 2010-10-20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撮像レンズ
JP4513420B2 (ja) * 2004-05-26 2010-07-28 Jsr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47020B2 (ja) * 2005-01-19 2011-12-2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TWI255361B (en) * 2005-05-05 2006-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array
JP2007316375A (ja) 2006-05-26 2007-12-06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レンズ
TWI320106B (en) * 2006-12-04 2010-02-01 Image lens assembly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574A (zh) * 2009-05-28 2010-12-0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复合低频截止滤波器和使用了该滤波器的图像拍摄装置
CN101902574B (zh) * 2009-05-28 2014-08-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复合低频截止滤波器和使用了该滤波器的图像拍摄装置
CN102591012A (zh) * 2011-01-06 2012-07-18 索尼公司 红外线光学系统和红外成像装置
CN102591012B (zh) * 2011-01-06 2016-01-20 索尼公司 红外线光学系统和红外成像装置
CN102917163A (zh) * 2012-11-20 2013-02-06 无锡成电科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线摄像头
CN102917164A (zh) * 2012-11-20 2013-02-06 无锡成电科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线图像感测模块
CN102946509A (zh) * 2012-11-20 2013-02-27 无锡成电科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摄像头
CN106842519A (zh) * 2017-03-30 2017-06-13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光圈低畸变红外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摄像模组
CN106842519B (zh) * 2017-03-30 2022-05-03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光圈低畸变红外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摄像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56406A3 (en) 2010-03-17
JP2008096869A (ja) 2008-04-24
US20080088951A1 (en) 2008-04-17
TW200844477A (en) 2008-11-16
EP1956406A2 (en) 2008-08-13
US7450322B2 (en) 2008-11-11
KR20080034394A (ko) 2008-04-21
JP4189768B2 (ja) 2008-12-03
TWI346217B (en) 2011-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06003U (zh) 摄像镜头
US8941928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imaging lens
CN101073027B (zh) 摄像透镜以及摄像装置
CN101165529A (zh) 图像捕捉镜头和图像捕捉装置
CN101276038B (zh) 摄像透镜、照相机模件及移动终端设备
US9201218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imaging lens
CN100476491C (zh) 成像透镜
US7511899B2 (en) Image pickup optical system and digita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0378490C (zh) 成像透镜与成像设备
CN102043235B (zh) 变焦镜头和具有该变焦镜头的图像拾取装置
US7486327B2 (en) Image-taking optical system
CN110333595B (zh) 一种成像透镜系统
CN101566722A (zh) 图像拾取镜头和图像拾取装置
US7440196B2 (en) Image forming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1414048A (zh)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US9547156B2 (e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imaging lens
JP2009069196A (ja)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撮像機器
CN102540424A (zh) 成像透镜和成像设备
CN101082693A (zh) 成像透镜及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CN103064176B (zh) 成像光学系统、具有该系统的摄像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
JP4442184B2 (ja) 撮像レンズ
JP4935235B2 (ja) 小型撮像系及び撮像装置
JP4743225B2 (ja)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CN116710827A (zh) 光学系统、以及拍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65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23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1654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