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61024B -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和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和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61024B
CN101161024B CN2006800125852A CN200680012585A CN101161024B CN 101161024 B CN101161024 B CN 101161024B CN 2006800125852 A CN2006800125852 A CN 2006800125852A CN 200680012585 A CN200680012585 A CN 200680012585A CN 101161024 B CN101161024 B CN 101161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velling carriage
reservation
grouping
unit
identification nu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8001258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61024A (zh
Inventor
诹访真悟
丹野元博
佐和桥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61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1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61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610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4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intermediate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移动台包括:服务质量请求决定单元,决定数据分组的服务质量请求;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识别号码提取单元,提取移动台的识别号码;以及通知单元,使用预约分组通知服务质量请求、移动台的识别号码及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基站包括: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使用预约分组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无线参数控制单元,基于预约分组及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控制无线参数。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和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和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在多路径衰落环境中,采用了使用预约分组而对数据分组的无线参数进行控制的预约型分组接入。
背景技术
对于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方式的宽带(wide band)无线网络的数据服务的需要的急剧增大,为了以更低的成本提供超高速的信息速率(informationrate)的服务,需要进一步的超高速化(宽频带化)。
在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比较,在大容量数据的下载那样的非实时系统的数据服务中,尽管被认为对于高速和大容量化的要求较低,但在延迟时间的要求条件严格的实时(RT:Real Time)型业务数据(traffic data)或交互式的上下链路对称的数据服务中,需要与下行链路相同的链路容量的大容量化。
因此,在上下链路对称的数据服务中,要求实现多路径衰落信道中的高质量接收、移动终端中的低消耗功率、时间/频率/码的资源的软利用等的无线接入方式。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宽频带分组无线接入中,被预想对于由传输速度及传输延迟或容许残留分组差错率(PER:Packet Error Rate)等规定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的要求条件的多样化。
例如,在语音和视频通信、交互式服务这样的RG型业务中,传输延迟和延迟抖动(delay jitter)的增加使质量产生大幅度的劣化,所以需要抑制端到端(End-to-End)的传输延迟时间。此外,尽管在文件传送、WWW浏览这样的非实时(NRT:Non-Real Time)型业务中传输延迟的要求条件缓和,但要求较高吞吐量并且可靠性较高的传输(基本上无差错)。因此,为了高效率地提供具有各种各样的QoS请求的多媒体服务,QoS控制技术更为重要(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此外,在W-CDMA方式,在上行链路中,使用基于时隙阿洛哈(slottedAloha)的随机接入(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这种情况下,通过从移动台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传输在个别信道之前主叫和预约控制、或来自移动台的离散的短分组。在下一代的宽带分组无线接入中,被预想无线区间被全部进行分组信号基础(base)的接入。
另一方面,突发地产生的因特网接入(Internet access)等的需要,被预想升高到至今为止的需求以上,所以被认为随机(预约型)接入的重要性很高,确立与多样的QoS请求对应的高效率的预约型接入方式变得重要。因此,提出了根据使用预约分组(reservation packet)所传输的业务数据的QoS请求(容许延迟时间),控制对于消息数据部分的预约分组部分的发送功率的偏移量的预约型接入,特别是对于容许延迟时间比较缓慢的NRT业务数据,通过降低每个分组的发送功率偏移量并利用分组重发合成的时间分集效应,与不使用重发合成的现有方法比较,呈现出可以降低用于满足所需质量的平均接收Eb/N0(每一比特的信号能量与背景噪声功率密度比)(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
非专利文献1:A.Harada,S.Abeta,and M.Sawahashi,“Adaptive radioparameter control considering QoS for forward link OFCDM wireless access”,IEICE Trans.Commun.,vol.E86-B,no.1,pp.314-324,Jan.2003.
非专利文献2:3GPP RAN,3G TS 25.211 V3.4.0,Sept.2002.
非专利文献3:Y.Iizuka,M.Tanno,and M.Sawahashi,“Efficient randomaccess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packet re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QoS”,IEICE Trans.Fundamentals,vol.E86-A,no.7,PP.1669-1675,July 200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在RT型业务中容许延迟严格,与NRT型业务比较,时间分集效应较小,满足数据分组的所需质量的SIR因路径数等的无线信道状态而极大不同。因此,例如在根据路径数(number of paths)而不改变发送功率的情况下,为了在各种各样的路径数的环境下满足QoS请求,由于有配合路径数较少的情况的需要,所以与考虑了路径数的控制比较,存在满足所需质量的发送功率增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边满足QoS请求,同时可以降低发送功率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及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移动台在与基站之间进行分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中,包括:服务质量请求决定单元,决定数据分组的服务质量请求;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识别号码提取单元,提取移动台的识别号码;以及通知单元,使用预约分组通知所述服务质量请求、移动台的识别号码及所述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而且,通知单元也可以将移动台的识别号码、服务质量请求、下行链路信道状态、要发送的数据的大小和发送功率中的至少一个映射到预约分组中的控制信道而发送。
而且,通知单元也可以发送用于表示与多个服务质量请求对应的服务请求级别的信息。
而且,也可以包括发送缓冲器,其将数据与服务请求级别相对应地存储,通知单元基于与发送数据相对应的服务请求级别,发送用于表示该服务请求级别的识别符。
而且,也可以是通知单元基于特定的基本单位和一定的阈值中的至少一个,通知数据大小。
而且,也可以是通知单元基于所产生的业务量,发送预约分组。
而且,也可以是通知单元基于基站中的预约分组的检测结果和/或解调结果,重发预约分组。
而且,也可以是识别号码提取单元使用对所述识别号码的每个管理单位准备的临时ID,请求识别号码的支取。
而且,也可以是识别号码提取单元在接入电源时,在与基站连接的情况和开始了通信的情况中的一个情况下,取得识别号码。
而且,也可以是包括多个发送预约分组的天线,通知单元在发送预约分组之前,通知多个天线中要进行发送的天线的信息。
此外,本发明的基站在与移动台之间进行分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中,包括: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使用预约分组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无线参数控制单元,基于预约分组及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决定无线参数,并进行控制;以及报告单元,报告所决定的无线参数。
而且,也可以是包括解调单元,其基于接收的预约分组的解调结果,将预约分组和预约分组之后接收到的预约分组进行合成,并进行解调。
而且,也可以是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基于来自移动台的天线的信息,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而且,也可以是包括控制信道生成单元,其根据来自移动台的识别号码的支取请求,通知识别号码。
而且,也可以是控制信道生成单元基于扇区单位和基站单位中的至少一个,管理识别号码。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分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包括:服务质量请求决定单元,决定数据分组的服务质量请求;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识别号码提取单元,提取移动台的识别号码;以及通知单元,使用预约分组通知服务质量请求、移动台的识别号码及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基站包括: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使用预约分组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无线参数控制单元,基于预约分组及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控制无线参数。
此外,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分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在移动台侧,包括:决定数据分组的服务质量请求的步骤;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步骤;提取移动台的识别号码的步骤;以及使用预约分组通知服务质量请求、移动台的识别号码及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步骤,在基站侧,包括:使用预约分组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步骤;基于预约分组及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决定无线参数,并进行控制的步骤;以及报告所决定的无线参数的步骤。
而且,也可以是通知步骤具有将移动台的识别号码、服务质量请求、下行链路信道状态、要发送的数据大小和发送功率中的至少一个映射到预约分组中的控制信道并发送的步骤。
而且,也可以在移动台侧具有:使用对识别号码的每个管理单位准备的临时ID,请求识别号码的支取的步骤,在基站侧具有:根据来自移动台的识别号码的支取请求,通知识别号码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一边满足QoS请求,同时能够降低发送功率的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及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2A是表示在预约分组中使用的UE-ID的管理单位的说明图。
图2B是表示在预约分组中使用的UE-ID的管理单位的说明图。
图2C是表示在预约分组中使用的UE-ID的管理单位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在预约分组中使用的UE-ID的取得方法的顺序图。
图4是表示在预约分组中使用的UE-ID的取得定时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发送预约分组开始至发送数据分组为止的情况下的控制流程的顺序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发送预约分组之前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中的无线参数控制单元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中的无线参数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
图9A是表示Queue-ID的利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9B是表示Queue-ID的利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生成控制信道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11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时间复用型的预约分组结构的结构图。
图11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码复用型的预约分组结构的结构图。
图11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频率复用型的预约分组结构的结构图。
图12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预约分组结构的结构图。
图12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预约分组结构的结构图。
图12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预约分组结构的结构图。
图13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预约分组的传输方法的说明图。
图13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预约分组的传输方法的说明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随着数据分组的产生而发送预约分组的传输方法的说明图。
图14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预约周期性时隙的传输方法的说明图。
图15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预约周期性时隙,并对全部的数据分组控制无线参数的预约分组的传输方法的说明图。
图15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预约周期性时隙,并在各个数据分组之前仅发送导频信道的预约分组的传输方法的说明图。
图16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基于预约分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的预约分组的重发控制方法的说明图。
图16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基于预约分组的解调结果进行控制的预约分组的重发控制方法的说明图。
图17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不进行预约分组的重发合成的预约分组的重发合成方法的说明图。
图17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进行预约分组的重发合成的预约分组的重发合成方法的说明图。
图18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MIMO传输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使用4天线发送预约分组的预约分组的传输方法的说明图。
图18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MIMO传输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使用1天线发送预约分组的预约分组的传输方法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移动台
2基站
1-2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
1-7识别号码提取单元
1-8QoS请求决定单元
2-42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
2-5无线参数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再有,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使用同一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参照图1来说明。
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1和基站2。
移动台1包括:发送接收电路1-1;通过发送接收电路1-1和开关1-10可切换连接的加法器1-11、1-12;与发送接收电路1-1及开关1-10连接的发送定时控制单元1-13;与发送接收电路1-1连接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1-2;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1-2及发送定时控制单元1-13连接的控制信道解调单元1-3;通过控制信道解调单元1-3及发送定时控制单元1-13及开关1-9可切换连接的发送缓冲器1-4及控制信道生成单元1-62;与发送缓冲器1-4及加法器1-11连接的数据信道生成单元1-52;与加法器1-11连接的导频信道生成单元1-51;与控制信道生成单元1-62连接的识别号码提取单元1-7及QoS请求决定单元1-8;以及与加法器1-12连接的导频信道生成单元1-61及开关1-10。此外,控制信道生成单元1-62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1-2和加法器1-12连接着。
此外,通过导频信道生成单元1-51和数据信道生成单元1-52构成数据分组生成单元1-5,通过导频信道生成单元1-61和控制信道生成单元1-62构成预约分组生成单元1-6。
基站2包括:发送接收电路2-1;与发送接收电路2-1连接的接收定时控制单元2-3;通过发送接收电路2-1和接收定时控制单元2-3及开关2-8连接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21及预约分组检测单元2-41;与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21及接收定时控制单元2-3连接的数据信道解调单元2-22;与预约分组检测单元2-41连接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42;与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42及接收定时控制单元2-3连接的控制信道解调单元2-43;与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42及控制信道解调单元2-43连接的无线参数控制单元2-5;预约分组检测单元2-41;与无线参数控制单元2-5及数据信道解调单元2-22连接的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6;与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6及发送接收电路2-1连接的加法器2-9;以及与加法器2-9连接的导频信道生成单元2-7。
此外,通过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21和数据信道解调单元2-22构成数据分组再现单元2-2,通过预约分组检测单元2-41、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42及控制信道解调单元2-43构成预约分组再现单元2-4。
移动台1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1-2使用从基站2周期性或连续地发送的导频信道,估计下行链路中的信道状态。所估计出的信道状态被输入到控制信道生成单元1-62,控制信道被输入到控制信道解调单元1-3。在控制信道解调单元1-3,进行控制信道的解调,解调后的控制信道被输入到控制信道生成单元1-62。
在控制信道生成单元1-62,基于从识别号码提取单元1-7输入的识别号码、从QoS请求决定单元1-8输入的QoS请求及从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1-2输入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而生成控制信道。生成的控制信道与导频信道生成单元1-6所生成的导频信道进行合成,通过发送接收电路1-1作为预约分组而发送。
另一方面,由控制信道解调单元1-3输出了表示检测出预约分组的信号的情况下,从发送缓冲器1-4对数据信道生成单元1-52输入信息比特,在数据信道生成单元1-52中生成了数据信道后,与导频信道生成单元1-51生成的导频信道进行合成,由发送接收电路1-1作为数据分组而发送。
此外,控制信道解调单元1-3将表示控制信道或预约分组的信号输入到发送定时控制单元1-13。发送定时控制单元1-13基于表示控制信道或预约分组的信号,对于开关1-9及开关1-10进行发送定时的控制。
在基站2,从发送接收电路2-1接收了数据分组时,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21使用所接收的数据分组,对上行链路信道状态进行估计,所估计出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与数据信道一起被输入到数据信道解调单元2-22。在数据信道解调单元2-22基于所输入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进行数据信道的解调,表示在解调结果中是否包含差错的信号被输入到接收定时控制单元2-3及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6。
另一方面,通过发送接收电路2-1接收了预约分组时,预约分组检测单元2-41对预约分组进行检测,使用所检测出的预约分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2-42对上行链路信道的状态进行估计,所估计出的上行链路信道的状态被输入到无线参数控制单元2-5。此外,控制信道被输入到控制信道解调单元2-43,表示在解调结果中是否包含差错的信号被输入到接收定时控制单元2-3及无线参数控制单元2-5。
接收定时控制单元2-3基于表示在数据信道及控制信道的解调结果中是否包含差错的信号,进行接收定时的控制。无线参数控制单元2-5基于所输入的上行链路信道及解调后的控制信道而控制无线参数,并将其结果输入到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6。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6使用所输入的无线参数及移动台的识别号码而生成控制信道,所生成的控制信道与导频信道生成单元2-7所生成的导频信道进行合成,通过发送接收电路2-1作为与预约分组对应的应答信号而发送。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的发送预约分组之前的移动台和基站中的信号的发送接收步骤。
在预约分组中,存储了表示识别号码(以下,称为UE-ID)、QoS、数据大小、发送功率的信息等。
该预约分组所使用的UE-ID在图2A所示的每个扇区中被独立地管理。例如,基站2的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6对每个扇区管理由预约分组使用的UE-ID。这样,通过减小对UE-ID进行管理的单位,可以减少UE-ID的数目,所以可以减少在预约分组等的UE-ID中使用的控制比特数。
此外,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6可以如图2B所示那样,对每个基站独立地管理UE-ID,如图2C所示,也可以对多个基站独立地进行管理。此外,也可以在运算符(operator)内管理UE-ID。由此,可以减少移动在管理单位间的情况下进行的、将新的UE-ID从基站支取的处理的次数。这种情况下,在连接中移动在管理单位间的情况下,由于进行越区切换(handover)控制,所以在这种控制中,也可以进行UE-ID的支取。
下面,对于预约分组所使用的UE-ID的取得处理,参照图3说明。
在进行用于取得UE-ID的移动台和网络(BS)之间的协商时,由于发送L3信令消息而使用预约型分组接入(或不进行预约的直接接入),所以在该时刻需要某些ID。
但是,由于还处于未取得UE-ID的阶段,所以在该时刻,移动台1从对每个管理单位准备的临时ID之中随机地选择并使用。例如,识别信息提取单元1-7在管理单位内有1024种的ID的情况下,#0~#15作为临时ID来定义,移动台1从其中任意地选择一个来使用。临时ID的数目较大地取得,以使在多个移动台在相同的定时使用相同的临时ID的几率充分小。
移动台1的识别信息提取单元1-7使用临时ID,通过预约型分组接入(或直接接入)对网络通知Full-UE-ID,并请求UE-ID的支取。
在网络中,支取UE-ID,并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对移动台通知UE-ID。例如,基站2的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6支取UE-ID,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对移动台通知UE-ID。以后,该移动台1使用所提供的UE-ID进行分组接入。
下面说明预约分组所使用的UE-ID的取得处理流程。
移动台1在取得UE-ID之前,使用临时ID进行分组接入,在取得UE-ID后,使用UE-ID进行分组接入。
首先,移动台1的识别号码提取单元1-7对基站2发送预约分组(步骤S302)。该预约分组是为了协商的L3控制信号而进行预约的分组。这种情况下,移动台1使用临时ID。
基站2例如使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发送对应于预约分组的ACK(步骤S304)。
接着,基站2的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6将发送分配例如使用下行共享数据信道发送(步骤S306)。
移动台1的识别号码提取单元1-7对基站2发送数据(步骤S308)。该数据是协商的L3控制信号。这里,省略对应于上行共享数据信道的ACK/NACK。
基站2的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6对移动台1发送下行数据(步骤S310)。该数据是协商的L3控制信号,包含应使用的UE-ID。
接着,移动台1的预约分组生成单元1-6使用所支取的UE-ID,发送用于进行用户数据的预约的预约分组(步骤S312)。
以后,通过预约型分组接入进行数据传输。
下面,参照图4说明有关预约分组所使用的UE-ID的取得定时。
移动台1在电源接通(在网络上注册时)取得UE-ID,以后保持至关断电源为止(1)。这种情况下,例如,即使是空闲(idle)状态,在UE-ID的管理单位因移动台的移动而改变的情况下,也再次取得UE-ID。由此,由于移动台1始终保持着UE-ID,所以在数据发生时刻,立即通过预约型分组接入或直接接入而能够发送数据。
此外,移动台1在最初的数据发生时(连接时),取得UE-ID,以后保持至连接结束为止即可(2)。这种情况下,在连接中,在UE-ID的管理单位因UE的移动而改变的情况下,再次取得UE-ID。由此,由于移动台1在除了连接中最初以外都始终保持着UE-ID,所以在第2次以后的通信中数据发生时刻,立即能够发送数据。此外,与(1)比较,在需要产生为止都没有取得UE-ID,所以这部分必需的UE-ID数较少即可。具体地说,网络的管理存储器和UE-ID的比特数较少即可。
此外,与(1)比较,在空闲状态(非连接中)中UE-ID的管理单位因移动台的移动而改变的情况下,不需要再取得UE-ID,所以可以减少控制信号负荷。
此外,移动台1在通信开始时取得,以后保持至通信结束为止就可以(3)。这种情况下,移动台1在通信中,在UE-ID的管理单位因移动而改变时,再次取得UE-ID。由此,在移动台中的数据发生时需要每次取得UE-ID,但可以使相当于这部分的UE-ID的必要数较少。此外,与(1)、(2)比较,在通信中以外,UE-ID的管理单位因移动台的移动而改变的情况下,不需要再取得UE-ID,所以可以减少控制信号负荷。
接着,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的从发送预约分组至发送数据分组为止的移动台和基站中的信号的发送接收步骤。
移动台1使用预约分组的控制信道,发送数据分组的服务质量(QoS)请求、移动台的识别号码及下行链路中所测定的无线信道状态(步骤S2 1)。此外,移动台1使用预约分组的控制信道,通知要发送的数据的大小也可以。例如,作为数据大小控制信息的形式,使用某个基本单位,通知它有多少个。例如,作为基本单位,使用1PDU=40字节。由此,即使在数据大小的范围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较少的控制比特通知数据大小。
此外,设定一定的阈值,基于该阈值来通知数据大小也可以。例如,在低于阈值时通知数据大小,在阈值以上时,只通知在阈值以上。例如,作为用于数据大小的比特数,也可以准备8比特,0~254为止直接表示PDU数,而255表示在255PDU以上。
此外,移动台1也可以使用预约分组的控制信道,通知用于表示发送功率的信息。
基站2检测出从移动台1发送了预约分组时(步骤S22),使用该预约分组,对上行链路中的无线信道状态进行估计(步骤S23)。
接着,基站2对所通知的QoS请求、移动台的识别号码、以及在下行链路中测定出的无线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解调(步骤S24)。
接着,基站2根据QoS请求、无线信道状态,对数据分组的无线参数进行控制,并对所识别出的移动台使用控制信道,发送无线参数信息(步骤S25、步骤S26)。
移动台1进行从基站2发送的控制信道的接收及解调(步骤S27),使用所通知的无线参数发送数据分组(步骤S28)。
在步骤S27中,在移动台1没有接收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中所包含的预约应答信号时,在重发次数为最大值以下的情况中,移动台1重发预约分组。
如图1及图5所示,移动台1使用预约分组,对基站2通知数据分组的QoS请求、移动台1的识别号码及下行链路无线信道状态信息,基站2使用接收的预约分组对上行链路无线信道状态进行估计,根据上行链路无线信道状态的估计结果、QoS请求及下行链路无线信道状态,一元地控制无线参数,从而与不进行与无线信道状态对应的控制的情况比较,满足QoS请求,同时可以降低发送功率。即,可以实现链路容量的增大。
下面,参照图6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发送预约分组为止的步骤。
首先,决定数据分组的QoS请求(步骤S31),数据分组使用容许延迟、容许残留差错率及期望的信息传输速度(数据大小)来定义,提取移动台1的识别号码(步骤S32),对路径损失电平(level)、最大多普勒频率、路径数、延迟扩展及DOA等表示的下行链路无线信道状态进行估计(步骤S33)。
接着,将决定的QoS请求、提取的识别号码及估计出的下行链路无线信道状态映射到预约分组的控制信道并发送(步骤S34、步骤S35)。
在下行链路,由于导频信道被周期性或连续地发送,所以使用它可以高精度地估计下行链路中的信道状态。而且,即使在上行链路中的信号带宽或频带与下行链路中的带宽或频带有所不同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中的平均的信道状态与下行链路中的平均的信道状态的相关较强。因此,使用预约分组,不仅通知QoS请求,而且事先通知下行链路中的信道状态,从而满足QoS,同时可以进行与信道状态对应的无线参数控制,结果在移动台1中,可以抑制满足了所需质量的发送功率。
下面,参照图7说明基站2的无线参数控制单元2-5的动作。
使用预约分组所通知的数据分组的QoS请求、下行链路无线信道状态及移动台的识别号码,在控制信道解调单元2-43中被解调,并被输入到无线参数控制单元2-5。这里,QoS请求通过容许延迟、容许残留差错率及期望的数据大小等来表示,下行链路无线信道状态通过路径损失电平、最大多普勒频率、路径数、延迟扩展及DOA等来表示。
而且,使用预约分组测定的上行链路无线信道状态被输入到无线参数控制单元2-5。这里,上行链路无线信道状态由接收质量、最大多普勒频率、路径数、延迟扩展及DOA等来表示。这里,接收质量是期望波接收功率、接收信号功率对干扰信号功率比(SIR:Signal-to-interference power ratio)等的能够以功率或功率比表现的值的其中一个。
在无线参数控制单元2-5,基于输入的信息,决定无线参数,进行基于所决定的无线参数的控制。这里,无线参数通过最大重发次数、发送间隔、码复用数、扩频率、调制方式、编码率、载波频率、发送时隙、发送功率等来表示。
所决定的无线参数,在发送接收电路2-1的下行链路发送部分(未图示)中,使用控制信道,通知给移动台1。
下面,参照图8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2中的无线参数的控制步骤。
从容许延迟、路径损失(path-loss)电平(level)、DOA,决定无线区间中的发送间隔、发送时隙及最大重发次数(步骤S51)。
这里,若减小发送间隔,则重发的时间分集效应(time diversity effect)降低,相反地,若增大发送间隔,则延迟增大。因此,需要从容许延迟和时间分集效应之间的关系来选择最合适的发送间隔。
此外,通过对于容许延迟较严格的RT型业务进行优先的发送时隙分配,从而可以降低RT型业务的分组丢弃率(packet loss probability),可以满足对于延迟的要求。而且,对于路径损失较小的移动台1,进行优先的发送时隙分配。这是因为在移动台1决定了发送功率的最大值,在路径损失较小的移动台,可以增大接收功率(SIR)。
而且,在基站2使用自适应天线(adaptive antenna),对多个用户赋予向波束发送数据分组的权利的情况下,通过选择远离DOA的用户,与选择靠近DOA的用户的情况比较,可以改善基站中的接收SIR,所以可以降低满足了数据分组的QoS请求的所需发送功率。
接着,基于期望的数据大小及接收SIR,选择合适的码复用数、扩频率、调制方式、编码率、载波频率(步骤S52)。
在期望的数据大小较大的情况下,选择信息传输速率较高的码复用数、扩频率、调制方式、编码率。此外,通过使用接收SIR较高的(信道状态良好,或业务量较少)载波频率,可以降低满足了相对于数据分组的所需质量的发送功率。
接着,基于测定的路径数、最大多普勒频率及数据分组的最大重发次数,决定满足了数据分组中的容许残留差错率(acceptable residual error rate)的所需接收SIR(步骤S53)。
这是因为特别是在RT型业务中容许延迟较小。即,这是因为数据分组的最大重发次数较小,所以获得的时间分集效应较小,满足所需质量的接收SIR极大地起因于与路径数对应的Rake分集效应。此外,这是因为随着最大多普勒频率的增大,接收定时检测精度或信道估计精度劣化,满足所需质量的接收SIR增大。
接着,从预约分组中的接收SIR和数据分组中的所需接收SIR来决定发送功率(步骤S54)。具体地说,基于预约分组中的接收SIR和数据分组中的所需接收SIR,通过控制预约分组和数据分组的发送功率比,决定满足了所需质量的发送功率,并进行控制。
在基站2决定了无线参数后,使用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对识别出的移动台通知在数据分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参数信息。
下面,有关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使用控制比特通知的QoS请求中的期望数据大小的表示,参照表1来说明。
[表1]
控制比特中的数据大小的表示
    Index 字节数(KB)   发送内容
    1     64     1
    2     128     2
    
Figure 2006800125852_0
Figure 2006800125852_1
    
Figure 2006800125852_3
    
Figure 2006800125852_5
    N     64×N     N
数据大小通过Index、数据大小、发送内容来表示。Index及发送内容例如由1~N的整数表示,数据大小除了字节数(KB)之外,可以用比特数、PDU(Packet Data Unit)数等表示。比特数的情况下,由于信息的单位小,所以可以详细地设定数据大小。另一方面,信息的单位较大的字节数及PDU数的情况下,可以削减信息比特数。
若数据信道的最小值为64×1KB,最大值为64×NKB,步长为64KB,则为了通知数据大小,需要log2N比特。
下面,有关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使用控制比特通知的QoS请求中的容许残留差错率和容许延迟的表示,参照表2来说明。
[表2]
(a)区别容许残留差错率和容许延迟而传送Index的方法
Figure S2006800125852D00151
(b)传送同时考虑了容许残留差错率和容许延迟的Index的方法表中的值表示Index
Figure S2006800125852D00152
Figure S2006800125852D00161
P:在上述表中不使用的项目数
容许残留差错率可以使用容许残留块差错率、容许残留PDU差错率、容许残留分组差错率等来定义。例如,将容许残留差错率以容许残留块差错率10-m(m为正整数)定义,容许延迟以5msec单位来定义。
在区分容许残留差错率和容许延迟来传送Index的情况下,例如,如(a)所示,设容许残留差错率的最大值、最小值、步长(step size)分别为10-1、10-M、10-1,容许延迟的最小值、最大值、步长分别为5、5×N、5。这种情况下,为了通知容许残留差错率和容许延迟而分别需要log2M、log2N比特。
此外,在假设了实际的业务量的情况下,例如,如(b)所示,容许残留差错率和容许延迟是相关的,所以通过将双方一起列表,将定义的Index与(a)比较,可以减少P个。因此,将容许残留差错率和容许延迟一起通知的比特数为log2(M×N-P),与(a)比较,可以将通知的比特数削减log2((M×N)/(M×N-p))比特。
此外,移动台1也可以利用Queue-ID来通知QoS请求。
移动台1为了进行QoS等级(class)不同的通信,对(理论性或物理性地)QoS的每个不同的数据配有缓冲器。
Queue-ID在相同移动台1发送QoS等级不同的多个数据的情况下,是表示是哪个数据的识别符。例如,对语音数据和图像数据、或越区切换控制信号等的L3信令消息等进行识别。
移动台1在进行预约的情况下,通过对基站2通知有关哪个QoS等级的数据是预约的,从而在基站2的调度中,可进行考虑了QoS等级的高效率的通信。例如,移动台1发送用于表示与多个服务质量请求对应的服务请求等级的信息。对于某个QoS等级的数据,在预约后为通信中(调度状态)时,产生了不同的QoS等级的数据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有关该数据的预约,对于基站2通知产生了新的QoS等级的数据。
下面,参照图9A和图9B说明有关Queue-ID和QoS等级的对应。
关于Queue-ID和QoS等级的对应,有(1)在系统中预先决定的方法,(2)连接时在移动台和网络间进行协商,决定对应表的方法。
(1)的情况下,移动台1基于与发送数据相对应的服务请求级别,发送用于表示该服务请求级别的识别符。(1)的情况下,不需要(2)的情况下那样连接时的协商。在(2)的情况下,移动台1基于与发送数据相对应的服务请求级别,决定用于表示该服务请求级别的识别符。例如,移动台以连接时的协商向网络通知(容许延迟、容许残留分组差错率)=(x1,y1),(x2,y2)的QoS等级的数据。在(2)的情况下,可以减少Queue-ID中必要的控制信号的比特数。
接着,参照图10说明有关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将QoS请求、移动台的识别号码及下行链路信道状态构成的控制比特进行信道编码(编码率,R<1),生成控制信道的步骤。这里,设R为1以下的实数。
首先,对比特数N组成的控制比特进行信道编码。由此,比特数为N/R,可以提高纠错能力。由于控制比特数与数据分组的比特数相比较小,所以通过使用“3GPP RAN,3G TS 25.212 V3.5.0,Dec.2000.”中所示的Reed-muller码等的控制比特所适合的信道编码方法,可以获得编码增益。
接着,对信道编码后的控制比特,进行调制(调制阶数,M)及扩频(扩频率,SF)。由此,码片数为(N/R)×(SF/M)。调制及扩频后的控制比特映射到控制信道而被发送。
下面,参照图11A、图11B和图11C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发送的预约分组的结构。
预约分组通过进行图11A所示的时间复用、图11B所示的码复用、图11C所示的频率复用的其中之一而形成用于表示QoS请求及下行链路信道状态的控制信道、以及用于估计信道状态的导频信道。使用哪种复用方法都可以。
在时间复用型中,如图11A所示,由于仅使用一个扩频码,所以可以降低与其他用户的分组之间的冲突几率。
在码复用型中,如图11B所示,在分组内时间方向上连续而复用导频信道,所以对于信道应答的时间变动,可以高精度地跟踪。
在频率复用型中,如图11C所示,与时间复用型同样,由于仅使用一个扩频码,所以可以降低与其他用户的分组之间的冲突几率。
此外,利用Queue-ID通知QoS请求的情况下的预约分组的结构,例如如图12A、图12B和图12C所示。这里,表示了使用预约分组的控制信道,通知Queue-ID、数据大小和发送功率的情况。可以通知这些信息的一部分,也可以通知其他信息。
移动台1在预约分组中,如图12A所示,容纳UE-ID、Queue-ID、数据大小、发送功率,而且根据需要,附加CRC而发送。
此外,在从控制信道可以确定移动台的情况下,移动台1在预约分组中,如图12B所示,容纳Queue-ID、数据大小、发送功率,而且根据需要,附加CRC而发送就可以。
此外,移动台1在预约分组中,如图12C所示,容纳Queue-ID、数据大小、发送功率,而且附加UE-specific CRC而发送就可以。
下面,参照图13A~图15B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移动台中的预约分组的发送方法。
在图13A~图15B中,R表示预约分组,D表示数据分组,P表示导频信道。
这里,分成突发地产生的高速数据通信等的业务量(traffic)(高速数据通信等)和周期性产生的语音通信(voice communication)等的业务量的两种业务量来说明。
下面说明有关对于高速数据通信等业务量的预约分组的发送方法。由于高速数据通信等的业务量突发地产生,所以根据数据大小而预约多个时隙。然后,进行无线参数的控制,但这种情况下,在仅对于初次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的情况下,有时对于全部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下面分成这两种无线参数控制来说明。
在仅对初次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的情况下,如图13A所示,仅对初次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在后续的数据分组中除发送时隙以外,分配与初次的数据分组相同的无线参数。
在这种方法中,使用预约分组及下行链路导频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估计。数据大小越大,与在每个数据分组中发送预约分组的方法比较,越减少首标损失。此外,由于仅对初次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所以可以简化对后续的数据分组的无线参数控制的处理。
在对于全部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除了预约分组、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以外,还使用前一个的数据分组进行信道状态估计。由此,对于全部的数据分组,可以进行考虑了QoS请求及信道状态的高精度的无线参数控制。此外,与仅对于初次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的情况同样,数据大小越大,与在每个数据分组中发送预约分组的方法比较,越减少首标损失(header losses)。
接着,说明有关对于周期性产生的语音通信等的业务量的预约分组的发送方法。
这里,分成根据数据分组的产生而发送预约分组的情况、预约周期性的多个时隙的情况来说明。
在根据数据分组的产生而发送预约分组的情况下,如图14A所示,语音分组中的各个分组的大小比较小,假设周期性地到达。因此,对于数据分组,设预约的时隙数为1,由于在每个数据分组中发送预约分组而进行信道状态估计,所以可进行高精度的无线参数控制。此外,可以使用预约分组及下行链路导频信道进行信道状态估计。
在预约周期性的多个时隙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成三种无线参数控制来说明,即,仅对初次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的情况,对于全部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的情况,在各个数据分组之前仅发送导频信道,并对全部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的情况。
在仅对初次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的情况下,如图14B所示,在发送了预约分组后,预约周期性的多个时隙,仅对初次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在后续的数据分组中除了发送时隙以外,分配与初次的数据分组相同的无线参数。在周期性到达的数据分组的QoS请求中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增大预约分组的发送间隔,可以降低首标损失及对其他用户的干扰量。在这种方法中,与在每个数据分组中发送预约分组的方法比较,首标损失减少。此外,对于后续的数据分组,可以简化无线参数控制。
在对于全部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的情况下,如图15A所示,除了预约分组及下行链路中的导频信道以外,还使用在前一个发送的数据分组中所复用的导频信道进行各个数据分组的信道状态估计。预约分组的发送方法是相同的,但对于全部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由此,与仅对初次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的情况比较,信道估计精度得到改善。此外,与根据数据分组的产生而发送预约分组的情况比较,首标损失减少。
在各个数据分组之前仅发送导频信道,并对全部的数据分组进行无线参数控制的情况下,如图15B所示,对于初次的数据分组,发送预约分组,在随后的各个数据分组之前发送导频信道,所以与根据数据大小而预约多个时隙的情况及预约周期性的多个时隙的情况比较,可以进行跟踪瞬时的信道变动的无线参数控制。
下面,参照图16A、图16B、图17A及图17B说明有关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约分组的重发控制方法。
移动台1在预约分组的重发次数为最大重发次数以内的情况下重发预约分组。这种情况下,在基站2中,有直至预约分组被检测为止一直进行重发的情况,以及直至预约分组的控制信道被正确地解调为止一直进行重发的情况。以下,说明有关移动台中这两种重发控制方法。
在直至预约分组被检测为止一直进行重发的情况下,如图16A所示,相应的预约分组的接收SIR超过预约分组的检测阈值。即,在基站2中预约分组被检测时(检测),移动台1发送数据分组,在接收SIR为预约分组检测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未检测),移动台1重发预约分组。
于是,通过仅使用预约分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控制,可以缩短包含了解码处理的处理延迟。其结果,可将预约分组和数据分组的发送间隔降低数msec左右。
接着,在直至预约分组的控制信道被正确地解调为止一直进行重发的情况下,如图16B所示,在移动台1将用于差错检测的CRC(Cyclic RedundancyCheck)比特附加在预约分组中而进行传输。
与参照图16所说明的直至预约分组被检测为止一直进行重发的情况同样,在预约分组被基站2检测,控制信道被解调后,在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检测并且解调错误)重发预约分组,而在未检测出差错的情况下(检测并且解调成功)发送数据分组。由此,可进行预约分组中的控制信道的无差错传输。
下面,参照图17A及图17B说明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预约分组的重发合成方法。
在移动台1中的预约分组的重发次数为最大重发次数以内的情况下,基站2也可以进行预约分组的重发合成。下面说明有关这种重发合成。
首先,参照图17A说明不进行重发合成,而对每个预约分组独立地进行解调处理的情况。
基站2对最初检测出的预约分组和后续的预约分组独立地进行解调。因此,可以通知各个预约分组发送时的下行链路信道状态,对信道变动的跟踪精度较高。
下面,参照图17B说明有关进行预约分组的重发合成的情况。
基站2在检测出预约分组但发生了解调错误的情况下(检测并且解调错误),将解码前的信号存储在基站2的接收缓冲器(未图示)中。接着,基站2在检测出从移动台1重发的预约分组的情况下(检测),在将重发的预约分组和接收缓冲器中所保存的解码前的信号进行合成后,进行解码。由此,可以获得时间分集效应。因此,可以实现将满足预约分组的所需质量的发送功率降低和降低预约分组发送区间的延迟。
下面,参照图18A及图18B说明有关本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了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传输的情况下的预约分组发送方法。
这里,说明有关移动台1的发送天线为4,基站2的接收天线数为4的4×4MIMO传输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这里,在进行预约分组发送的情况下,分成使用4天线发送的情况和仅使用一个天线发送的情况来说明。
首先,参照图18A说明有关使用4天线发送的情况。使用4天线发送预约分组的情况下,由于可以使用预约分组高精度地测定4×4MIMO中的所有信道的状态,所以可以对数据分组进行高精度的无线参数控制。这里,信道构成从天线m(m为正整数)到天线n(n为正整数)的路径。但是,在上行链路中事先通知将预约分组进行4×4MIMO传输。而在下行链路中必须只有发送天线数为4的移动台被许可发送预约分组。
下面,参照图18B说明有关仅使用一个天线发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仅使用一个天线发送预约分组,对于后续的数据分组,进行4×4MIMO传输。仅使用一个天线发送预约分组的理由是,与后续的数据分组比较,预约分组的控制信道的信息量较少,进行4×4MIMO发送的必要性较小,以及通知将后续的数据分组进行4×4MIMO传输即可。此外,由于瞬时接收SIR的信道间的相关比较小,所以难以从使用预约分组测定的仅1信道的信道状态估计值来正确地估计各个信道中的瞬时的信道状态。
但是,在MIMO传输中从同一发送天线发送的信道间中瞬时的信道状态变动有所不同,所以在发送天线间使用同一发送功率很普遍。因此,可以测定用一个天线发送的信道中的信道状态变动,将它作为所有信道中的信道状态估计值的平均值而用于无线参数控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例子说明了移动台的发送天线数为4,基站的接收天线数为4的4×4MIMO传输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但也可以应用于移动台的发送天线数为m(m为正整数),基站的接收天线数为n(n为正整数)的m×nMIMO传输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
如上述那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宽带无线接入中,根据使用预约分组通知的QoS请求和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以及使用预约分组估计的上行链路信道状态,通过控制数据分组的无线参数,可以满足QoS请求,并且以最小的发送功率进行通信,所以可以改善链路容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构筑满足了QoS请求并且将发送功率抑制到最小的移动通信系统。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5年4月1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116107号的优先权和基于2005年6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174392号的优先权,将2005-116107号和2005-174392号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工业利用性
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可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该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使用预约分组来控制数据分组的无线参数的预约型分组接入。

Claims (19)

1.一种在与基站之间进行分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质量请求决定单元,决定数据分组的服务质量请求;
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识别号码提取单元,使用对规定的每个管理单位准备的临时ID,向网络请求识别号码的支取,并取得移动台的识别号码;以及
通知单元,使用预约分组通知所述服务质量请求、所述移动台的识别号码及所述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单元将移动台的识别号码、服务质量请求、下行链路信道状态、要发送的数据的大小和发送功率中的至少一个映射到预约分组中的控制信道而发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单元发送用于表示与多个服务质量请求对应的服务请求级别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送缓冲器,其将数据与所述服务请求级别相对应地存储,
所述通知单元基于与发送数据对应的服务请求级别,发送用于表示该服务请求级别的识别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单元基于与发送数据相对应的服务请求级别,决定用于表示该服务请求级别的识别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单元基于特定的基本单位和一定的阈值中的至少一个,通知数据大小,在根据所述一定的阈值通知数据大小的情况下,在低于阈值时通知数据大小,在阈值以上时,只通知在阈值以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单元基于所产生的业务量,发送所述预约分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单元基于所述基站中的预约分组的检测结果和/或解调结果,重发所述预约分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识别号码提取单元在电源接通时,在与基站进行了连接的情况和开始了通信的情况中的一个情况下,取得识别号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台,其特征在于,
包括:多个天线,其发送所述预约分组,
所述通知单元在发送所述预约分组之前,通知所述多个天线中要进行发送的天线的信息。
11.一种在与移动台之间进行分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决定数据分组的服务质量请求,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并使用预约分组通知所述服务质量请求、所述移动台的识别号码及所述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而所述基站包括:
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使用所述预约分组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无线参数控制单元,基于使用所述预约分组所通知的信息及使用所述预约分组所估计的所述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决定无线参数,并进行控制;以及
报告单元,报告所述决定的无线参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包括解调单元,其基于接收的预约分组的解调结果,将所述预约分组和所述预约分组之后接收到的预约分组进行合成,并进行解调。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行链路信道估计单元基于来自所述移动台的天线的信息,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包括:控制信道生成单元,其根据来自移动台的识别号码的支取请求,通知识别号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信道生成单元基于扇区单位和基站单位中的至少一个,管理识别号码。
16.一种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分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台包括:
服务质量请求决定单元,决定数据分组的服务质量请求;
下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识别号码提取单元,使用对规定的每个管理单位准备的临时ID,对网络请求支取识别号码,并取得移动台的识别号码;以及
通知单元,使用预约分组通知所述服务质量请求、所述移动台的识别号码及所述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所述基站包括:
上行链路信道状态估计单元,使用所述预约分组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
无线参数控制单元,基于使用所述预约分组所通知的信息及使用所述预约分组所估计的所述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决定无线参数,并进行控制;以及
报告单元,报告所述决定的无线参数。
17.一种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进行分组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台侧,包括:
决定数据分组的服务质量请求的步骤;
估计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步骤;
使用对规定的每个管理单位准备的临时ID,向网络请求支取识别号码,并取得移动台的识别号码的步骤;以及
使用预约分组通知所述服务质量请求、所述移动台的识别号码及所述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步骤,
在所述基站侧,包括:
使用所述预约分组估计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步骤;
基于使用所述预约分组所通知的信息及使用所述预约分组所估计的所述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决定无线参数,并进行控制的步骤;以及
报告所述决定的无线参数的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步骤具有将移动台的识别号码、服务质量请求、下行链路信道状态、要发送的数据大小和发送功率中的至少一个映射到预约分组中的控制信道并发送的步骤。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台侧具有:
使用对所述识别号码的每个管理单位准备的临时ID,请求识别号码的支取的步骤,
在所述基站侧具有:
根据来自所述移动台的识别号码的支取请求,通知识别号码的步骤。
CN2006800125852A 2005-04-13 2006-04-10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和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10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16107 2005-04-13
JP116107/2005 2005-04-13
JP174392/2005 2005-06-14
JP2005174392A JP4711750B2 (ja) 2005-04-13 2005-06-14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及び基地局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PCT/JP2006/307570 WO2006112292A1 (ja) 2005-04-13 2006-04-10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及び基地局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61024A CN101161024A (zh) 2008-04-09
CN101161024B true CN101161024B (zh) 2011-03-16

Family

ID=37115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1258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61024B (zh) 2005-04-13 2006-04-10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和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320382B2 (zh)
EP (1) EP1871131B1 (zh)
JP (1) JP4711750B2 (zh)
KR (1) KR101219672B1 (zh)
CN (1) CN101161024B (zh)
BR (1) BRPI0608323A2 (zh)
RU (1) RU2407239C2 (zh)
TW (1) TW200706041A (zh)
WO (1) WO20061122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75167B2 (ja) * 2005-06-14 2011-04-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チャネル割り当て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
US7693037B2 (en) * 2005-06-21 2010-04-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ng an effective spreading sequ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direct sequence spreading
US8780936B2 (en) 2006-05-22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gnal acquisi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8166936A (ja) * 2006-12-27 2008-07-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割当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US8743774B2 (en) * 2007-01-30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request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92108B2 (en) 2007-01-30 2014-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channel constrain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767633B2 (en) * 2007-02-06 2014-07-0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lexible Radio Link Control Packet Data Unit length
KR101007824B1 (ko) * 2007-05-02 2011-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합 자동 재송 요구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기지국과 단말간의 패킷 데이터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KR101109910B1 (ko) * 2007-08-31 2012-03-14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메시지 교환 방법,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단말 장치, 및 무선 기지국 장치
RU2456776C2 (ru) * 2007-08-31 2012-07-20 Фудзицу Лимитед Способ обмена сообщениями,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терминал и беспроводна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WO2009034089A1 (en) * 2007-09-10 2009-03-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ower-aware link adaptation in a wideband cdma system
KR100930716B1 (ko) * 2007-10-17 2009-12-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신호 수신 방법
JP5056858B2 (ja) * 2007-10-31 2012-10-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当方法及びリソース割当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基地局
KR101513564B1 (ko) * 2007-10-31 2015-04-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릴레이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무빙네트워크를 위한 자원 예약 장치 및 방법
JP4874275B2 (ja) * 2008-02-29 2012-02-1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及びマルチキャスト/ブロードキャスト通信方法
US8005039B2 (en) * 2008-12-30 2011-08-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bust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2484163A2 (en) * 2009-10-02 2012-08-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s in the uplink
US20120224553A1 (en) * 2009-10-29 2012-09-06 Dong Cheol Ki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77260A2 (en) * 2009-12-25 2011-06-30 France Telecom Tele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110176466A1 (en) * 2010-01-21 2011-07-21 Bengt Lindoff Micro-Sleep Techniques in LTE Receivers
JP5523393B2 (ja) * 2011-05-24 2014-06-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767576B2 (en) * 2011-08-17 2014-07-0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Accessing an application based on a level of service quality
US9814085B2 (en) * 2011-10-28 2017-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st initial network link setup
JP5526165B2 (ja) * 2012-01-30 2014-06-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チャネル状態情報測定方法
JP5947878B2 (ja) * 2012-02-29 2016-07-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KR101533192B1 (ko) * 2013-11-07 2015-07-03 경희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차량 통신 네트워크의 패킷 송신 방법
PT3462798T (pt) 2014-03-25 2021-11-2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istema e método para acesso aleatório físico baseado em feixe
JP2018157490A (ja) * 2017-03-21 2018-10-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無線パラメータ選択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制御プログラム
EP3692678A4 (en) * 2017-10-02 2021-06-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NIFIED INTERFERENCE OF REFERENCE SIGNALS
JP7229131B2 (ja) * 2019-09-13 2023-0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装置とモニタ装置および監視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241C (zh) * 1996-10-18 2004-09-0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电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92839B2 (ja) * 1993-09-20 2001-07-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初期送信電力の決定方法
JP3212238B2 (ja) * 1995-08-10 2001-09-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移動端末装置
JPH0983600A (ja) * 1995-09-14 1997-03-28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多値適応変調無線装置
FI104142B1 (fi) * 1996-10-25 1999-11-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Radioresurssien käytön ohjausmenetelmä
US6643318B1 (en) * 1999-10-26 2003-11-04 Golden Bridge Technology Incorporated Hybrid DSMA/CDMA (digital sense multiple access/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method with collision resolution for packet communications
US6671735B1 (en) * 2000-01-28 2003-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n IP address as a wireless unit identifier
US20040015607A1 (en) * 2000-01-28 2004-01-22 Bender Paul E.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an IP address as a wireless unit identifier
KR100847187B1 (ko) * 2000-11-16 2008-07-17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통신 장치
US6810236B2 (en) * 2001-05-14 2004-10-2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ynamic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techniques
US7027523B2 (en) * 2001-06-22 2006-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895165B2 (ja) * 2001-12-03 2007-03-2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通信基地局及び移動端末
EP1324628B1 (en) * 2001-12-13 2009-11-11 Sony Deutschland GmbH Adaptive quality-of-service reservation and pre-allocation for mobile systems
US7050759B2 (en) * 2002-02-19 2006-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mechanism and method
US7729373B2 (en) * 2002-07-02 2010-06-01 Broadcom Corporation Modified range requests enabling bandwidth requests and state of health reporting
US7383048B2 (en) * 2002-12-04 2008-06-03 Nokia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ets by a node
JP4238054B2 (ja) * 2003-03-27 2009-03-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トラヒック負荷分散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
CN101771445B (zh) * 2003-04-23 2013-05-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方法和设备
WO2005015413A1 (en) * 2003-08-06 2005-02-17 Nokia Corpo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at an interface between mobile and ip network
FI115374B (fi) * 2003-08-26 2005-04-15 Nokia Corp Verkkoresurssien identifiointia pakettivälitteisille palveluille
US8908496B2 (en) * 2003-09-09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transmission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5229272A (ja) 2004-02-12 2005-08-25 Ntt Docomo Inc 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US7525926B2 (en) * 2004-08-02 2009-04-28 Atheros Communication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beam forming and diversity
WO2006046889A1 (en) * 2004-10-25 2006-05-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quality based channel resource management
CN101099309A (zh) * 2005-01-31 2008-01-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在该系统中使用的基站及终端
US7872981B2 (en) * 2005-05-12 2011-0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selection for eigensteering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241C (zh) * 1996-10-18 2004-09-08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电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112292A1 (ja) 2006-10-26
US20090129322A1 (en) 2009-05-21
EP1871131B1 (en) 2013-08-07
RU2407239C2 (ru) 2010-12-20
RU2007137823A (ru) 2009-05-20
EP1871131A1 (en) 2007-12-26
KR20080009080A (ko) 2008-01-24
TW200706041A (en) 2007-02-01
EP1871131A4 (en) 2012-03-28
JP2006319940A (ja) 2006-11-24
KR101219672B1 (ko) 2013-01-08
JP4711750B2 (ja) 2011-06-29
BRPI0608323A2 (pt) 2009-12-29
US8320382B2 (en) 2012-11-27
CN101161024A (zh) 2008-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1024B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和基站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20220302975A1 (en) Adaptive numerology for beamforming training
US8908622B2 (e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assigning scheduling grant
US7006464B1 (en)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 structures for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system
US8195181B2 (en) Channel assignment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hannel structure in radio section
US916133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rrier allocation
KR10159740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상향링크 무선 주파수 신호 수신 방법, 그의 마스터 유닛 및 슬레이브 유닛
CN100512093C (zh) 多载波通信系统tso时隙资源分配方法及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US9769798B2 (en) Method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8121106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anaging a reference signal for uplink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9106281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0905279B1 (ko) 협력 다중입출력을 위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612074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信息的效率的设备及方法
CN103098508A (zh) 分布式天线系统以及该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
US20130088996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apparatus
CN101753193B (zh) 一种区分多用户信道估计的方法及设备
WO2022014192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CN1841967B (zh)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信息信号序列传输方法
CN101789811B (zh) 在通信系统中进行信息交互和数据处理的方法、系统和基站
CN103813456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Matsuo et al. MAC efficiency enhancement with ACK/NACK and AGC pilot signal adaptation mechanism in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6783834A (zh) 多天线无线发送器和具有mimo波束成形的方法
JP2020167451A (ja) 伝送パラメータ制御方法、制御局および無線基地局
He et a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design with distributed code allocation in a clustered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