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9991A - 音频设备 - Google Patents

音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9991A
CN101159991A CNA2007101529879A CN200710152987A CN101159991A CN 101159991 A CN101159991 A CN 101159991A CN A2007101529879 A CNA2007101529879 A CN A2007101529879A CN 200710152987 A CN200710152987 A CN 200710152987A CN 101159991 A CN101159991 A CN 101159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voltage
terminal
signal
au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529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9991B (zh
Inventor
阿部健作
中岛伊智郎
藤原吉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722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93528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2722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764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59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9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9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99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连接器,支持包括多个插头端子的多极插头,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包括音频收集部的输入端子以及输出噪声消除信号的输出端子,所述噪声消除信号的相位与从输入端子提供的音频信号的相反;信号放大部,放大通过组合所述噪声消除信号和再现音频信号而生成的组合信号,所述信号放大部被提供在连接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音频信号线上;检测部,通过检测与所述音频信号线相连的电压提供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所述多极插头是插入还是拔出,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所述音频信号线将参考电压提供给所述音频收集部;以及抑制部,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拔出时抑制来自所述信号放大部的输出,而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插入时不抑制所述输出。

Description

音频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涉及于2006年10月3日提交到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6-272204、JP2006-272205和JP2006-272206的主题,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频设备,优选地应用于例如噪声消除设备。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包括麦克风的噪声消除耳机。该噪声消除耳机被设计为收集用户周围的噪声,对其进行转换并将其从驱动单元提供给耳机,以消除噪声(例如参见日本未决专利公开第2002-330485号)。
噪声消除耳机包括插头,在插头上存在插头端子。如果麦克风输入端子和扬声器输出端子平行于插头拔出插入方向而放置,则当从连接器拔出插头时,插头上的扬声器输出端子可能接触到连接器上的麦克风输入端子。这可能由于返回给麦克风的来自扬声器的输出信号而导致振荡(所谓的嗥鸣(howling))。
相应地,噪声消除耳机所连接的音频设备可以具有开关系统,以防止出现振荡。在此情况下,音频设备包括开关,该开关以线缆连接到导线,该开关的类似于杆的开关杆平行于插头拔出插入方向。当插头被插入到插孔时,开关杆的末端部分触碰到插孔的端表面。当插头已经被完全插入插孔时,该端表面推动开关杆以闭合开关(例如参见日本未决专利公开第H5-31161号)。
此外,音频设备可以包括用于F类型连接器的连接检测系统,以检测是否连接有耳机。这样允许当噪声消除耳机连接到音频设备时,音频设备将信号输出到不同的部分,而当没有麦克风的普通耳机连接到音频设备时,音频设备将信号输出到特定部分(例如参见日本未决专利公开第2006-164669号)。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上述开关系统为开关并为该开关的移动的杆分配空间,因此音频设备可能尺寸变大。
另一方面,难以减小包括用于耳机的壳体内部的噪声消除的电子电路的噪声消除耳机的尺寸。
此外,由于上述用于F类型连接器的连接检测系统包括F类型连接器上的附加检测端子以及用于检测端子的检测电路,因此音频设备的尺寸变大。
已经考虑到上述点而进行了本发明,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音频设备、耳机、噪声降低系统、输入开关设备等,其可以减小所述设备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一种音频设备包括:连接器,支持包括多个插头端子的多极插头,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包括音频收集部的输入端子以及输出噪声消除信号的输出端子,所述噪声消除信号的相位与从输入端子提供的音频信号的相反;信号放大部,放大通过组合所述噪声消除信号和再现音频信号而生成的组合信号,所述信号放大部被提供在连接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音频信号线上;检测部,通过检测与所述音频信号线相连的电压提供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所述多极插头是插入还是拔出,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所述音频信号线将参考电压提供给所述音频收集部;以及抑制部,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拔出时抑制来自所述信号放大部的输出,而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插入时不抑制所述输出。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输出抑制方法,用于响应于多极插头的插入和拔出来抑制音频信号的输出,所述多极插头具有来自对应的连接器的多个插头端子,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包括音频收集部的输入端子以及输出噪声消除信号的输出端子,所述噪声消除信号的相位与从输入端子提供的音频信号的相反,所述输出抑制方法包括:检测步骤,通过检测与所述音频信号线相连的电压提供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所述多极插头是插入还是拔出,所述音频信号线连接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所述音频信号线将参考电压提供给所述音频收集部;以及控制步骤,当所述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拔出时抑制来自在音频信号线上提供的所述信号放大部的输出,而当所述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插入时不抑制所述输出。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存储介质,存储响应于多极插头的插入和拔出而抑制音频信号的输出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多极插头具有来自对应连接器的多个插头端子,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包括音频收集部的输入端子以及输出噪声消除信号的输出端子,所述噪声消除信号的相位与从输入端子提供的音频信号的相反,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检测处理,通过检测与音频信号线相连的电压提供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所述多极插头是插入还是拔出,所述音频信号线连接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所述音频信号线将参考电压提供给所述音频收集部;以及控制抑制部的处理,当所述检测处理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拔出时抑制来自音频信号线上的所述信号放大部的输出,而当所述检测处理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插入时不抑制所述输出。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耳机,连接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电路,所述电子电路转换通过音频收集部收集的噪声信号,然后从音频输出部输出转换后的降低信号以降低噪声,所述耳机包括:调整部,提供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电路与所述音频输出部之间,所述调整部调整关于所述音频收集部和所述音频输出部的声学特性的变化,而所述电子设备调整关于所述电子电路的电特性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噪声降低系统,包括:耳机,包括音频收集部和音频输出部;以及电子设备,包括电子电路,所述电子电路转换由所述音频收集部收集的噪声信号,然后从音频输出部输出转换后的降低信号以降低噪声,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调整部,用于调整关于所述电子电路的电特性的变化,而所述耳机包括:第二调整部,用于调整关于所述音频收集部和所述音频输出部的声学特性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输入切换设备,包括:电阻,被提供在信号输入线和电压提供线之间,所述信号输入线连接到与插头端子对应的连接器端子,所述插头端子连接到输入设备,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信号输入线将电压提供给输入设备,所述连接器端子是提供在支持多极插头的连接器上的连接器端子中的一个;检测部,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线,所述检测部通过观测所述信号输入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所述多极插头是否连接;断路开关,提供在所述电压提供线的一侧上的所述电阻的连接点与提供在所述电压提供线上的调整电阻之间,所述调整电阻调整所述电压;以及控制部,当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连接时闭合所述断路开关。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输入切换方法,包括:检测控制步骤,控制检测部以通过观测连接到与插头端子对应的连接器端子的信号输入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是否连接有多极插头,所述插头端子连接到输入设备,所述连接器端子是提供在支持所述多极插头的连接器上的连接器端子中的一个;以及断路开关控制步骤,响应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闭合提供在如下调整电阻与被提供在电压提供线和信号输入线之间的电阻的连接点之间的断路开关,所述调整电阻被提供在所述电压提供线上以调整从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信号输入线提供给所述输入设备的电压,所述连接点在所述电压提供线的一侧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一种存储介质,存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检测控制步骤,控制检测部以通过观测连接到与插头端子对应的连接器端子的信号输入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是否连接有多极插头,所述插头端子连接到输入设备,所述连接器端子是提供在支持所述多极插头的连接器上的连接器端子中的一个;以及断路开关控制步骤,响应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闭合提供在如下调整电阻与被提供在电压提供线和信号输入线之间的电阻的连接点之间的断路开关,所述调整电阻被提供在所述电压提供线上以调整从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信号输入线提供给所述输入设备的电压,所述连接点在所述电压提供线的一侧上。
对于上述音频设备、输出抑制方法及其存储介质,当从连接器拨出所述插头时,抑制来自音频信号线上的信号放大部的输出。即使当从连接器拔出插头时所述连接器的麦克风输入端子接触到插头的扬声器输出端子,来自音频信号线的输出也不返回。这样防止了出现振荡(嗥鸣)。
此外,基于提供给麦克风输入端子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插头的连接。相应地,这样可以抑制来自音频信号线上的信号放大部的输入,而无需装配开关杆。
按照该方式,即使多极插头没有用于控制开关的任何装置,也可以通过检测插头的插入或移除来防止出现嗥鸣。相应地,可以减小音频设备的尺寸。
对于上述耳机,因为其仅包括用于调整关于音频收集部和音频输出部的声学特性的变化的调整部,所以可以减小其尺寸。此外,当调整提供在电子设备的电子电路和音频输出部之间的调整部时,完全抑制了关于电子设备和耳机的变化。这样改进了噪声消除性能。相应地,耳机容易使用。
对于上述噪声降低系统,可以分离地调整电子设备的电特性和耳机的声学特性。相应地,即使连同任意电子设备一起使用耳机,所述噪声降低系统也可以合适地降低噪声。因此,噪声降低系统易于使用。
对于上述输入切换设备,输入切换方法及其用于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当断路开关闭合时,其通过观测从电压提供线经由电阻提供给信号输入线的电压的变化来检测多极插头的连接。另一方面,当断路开关闭合时,信号输入线和电压提供线之间的电阻以及调整电阻对电压进行分割,随后将得到的参考电压提供给输入设备,同时输入设备被允许对输入信号进行输入。也就是说,信号输入线还充当用于检测多极插头的连接的线。相应地,多极插头无需具有用于检测多极插头的连接的附加的端子。因此,可以减小输入切换设备的尺寸。
当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时,本发明的特性、原理和实用性将变得清楚,在附图中,相同的部分由相同标号或字符来指定。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外观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插头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插头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插头的放大侧视图(与图3所示的不同侧);
图5是插头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插头的放大截面图(与图5所示的不同截面);
图7是第四绝缘体和第五导体的放大透视图;
图8是插孔的放大透视图;
图9是沿着线IX-IX的插孔的截面图;
图10是沿着线X-X的插孔的截面图;
图11是连接到插孔的插头的放大截面图;
图12是连接到插孔的插头的放大截面图(与图11所示的不同截面);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电路配置的框图;
图14是示出显示屏幕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插头检测部的连接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插头检测部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噪声消除的基本原理的示意性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噪声消除系统的全部配置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噪声消除系统的电路配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20是示出预设电阻器的布置的示意图;
图21是示出麦克风和扬声器的组合模式的示意图;
图22A和22B是示出关于一对麦克风和扬声器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电路配置的框图;
图24是示出插头检测部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模式开关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26是示出插头检测部的组合的示意图(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第一实施例
(1-1)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外观配置
图1示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外观配置,所述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包括作为存储介质的硬盘,用于存储音频信号(数据)。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实质上在形状上是具有圆形端部的直角平行六面体,用户可以用一只手握住该便携式音乐播放器。
在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壳体表面上放置有各种按钮、显示部DP等。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还包括在预定位置处的插孔JAK,噪声消除耳塞EP1和EP2的插头PLG连接到该插孔JAK。插头PLG经由绳CD连接到耳塞EP1和EP2。耳塞EP1和EP2包括麦克风(耳塞EP1和EP2还被称为“附带麦克风的耳塞”)。
附带麦克风的耳塞EP1和EP2的插头PLG可以被插入到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插孔JAK,或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插孔JAK拔出。此外,没有噪声消除功能的耳塞或耳机可以被插入插孔JAK或从插孔JAK拔出。
(1-2)插头和插孔的配置
下面描述插头PLG和插孔JAK,所述插头PLG和插孔JAK基于标准迷你插头规范。
(1-2-1)插头的配置
如图2至图6所示,插头PLG包括第一导体11、第一绝缘体12、第二导体13、第二绝缘体14、第三导体15、第三绝缘体16、第四导体17、第四绝缘体18和第五导体19。
第一导体11、第二导体13、第三导体15、第四导体17和第五导体19以高导电金属材料制成,而第一绝缘体12、第二绝缘体14、第三绝缘体16和第四绝缘体18以没有导电性的树脂等制成。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导体11被设计为左(或右)扬声器端子,而第二导体13被设计为右(或左)扬声器端子。此外,第三导体15被设计为接地端子。此外,第四导体14被设计为左(或右)麦克风端子,而第五导体19被设计为右(或左)麦克风端子。
第一导体11形状实质上是圆形杆。第一导体11包括大直径电极11a和小直径配合部11b。第一导体11包括凸缘部11c,其从电极11a和配合部11b之间向外延伸。在配合部11b的与凸缘部11c相对的一端上有绳连接部11d。
电极11a的外表面被形成为倾斜表面11e,其随着接近于配合部11b而向着中心倾斜。配合部11b的轴向侧长度大于电极11b的轴向侧长度。绳连接部11d的直径小于电极11a的直径,并且大于配合部11b的直径。
第一绝缘体12形状实质上是圆柱形。第一绝缘体12的轴向侧的一端处的大直径部12a的直径大于小直径部12b的直径。大直径部12a厚于小直径部12b。小直径部12b的轴向侧的另一端处的突出部12c轻微向外突出。浅配合凹入部12d形成在大直径部12a与突出部12c之间的小直径部12b的外表面处。
第一绝缘体12嵌入第一导体11的配合部11b,以使得第一绝缘体12覆盖第一导体11。此外,大直径部12a的外表面与凸缘部11c的外表面在辐射方向上对齐。第一导体11的电极11a、凸缘部11c和绳连接部11d被露出。
第二导体13形状实质上是圆柱形。第二导体13包括大直径电极13a和小直径配合部13b。第二导体13包括圆环形连接部13c,该连接部13c连接电极13a和配合部13b。同时,第二导体13在一侧具有配合部13b和连接部13c,在第二导体13的另一侧是绳连接部13d。
第二导体13嵌入第一绝缘体12,从而第二导体13覆盖第一绝缘体12。此外,电极13a覆盖大直径部12a,以使得大直径部12a的一端被露出。此外,配合部13b和连接部13c嵌入配合凹入部12d,以使得配合部13b的外表面与突出部12c的外表面在辐射方向上对齐。相应地,大直径部12a和突出部12c的一部分被露出。
第二绝缘体14形状实质上是圆柱形。第二绝缘体14的轴向侧的一端上的大直径部14a的直径大于小直径部14b的直径。大直径部14a厚于小直径部14b。在大直径部14a的相对端,或在小直径部14b的另一端是突出部14c,其向外轻微突出。浅配合凹入部14d形成在大直径部14a与突出部14c之间的第二绝缘体14的外表面上。
第二绝缘体14嵌入第二导体13的配合部13b,以使得第二绝缘体14覆盖第二导体13。此外,大直径部14a的外表面与电极13a的外表面在辐射方向上对齐。第二导体13的电极13a和绳连接部13d被露出。
第三导体15形状实质上是圆柱形。第三导体15包括大直径电极15a和小直径配合部15b。第三导体15包括圆环形连接部15c,该连接部15c连接电极15a和配合部15b。同时第三导体15在一端具有配合部15b和连接部15c,在第三导体15的另一端上是绳连接部15d。
第三导体15嵌入第二绝缘体14,以使得第三导体15覆盖第二绝缘体14。此外,第三导体15连接到配合凹入部14d,以使得电极15a的外表面与大直径部14a的外表面在辐射方向上对齐,并且配合部15b的外表面与突出部14c的外表面在辐射方向上对齐。相应地,第二绝缘体14的大直径部14a和突出部14c被露出。
第三绝缘体16形状实质上是圆柱形。第三绝缘体16包括在第三绝缘体16的轴向侧的一端上的大直径部16a和邻近于大直径部16a的小直径部16b。在第三绝缘体16的轴向侧的另一端上是突出部16c,该突出部16c的直径大于小直径部16b的直径。大直径部16a和突出部16c厚于小直径部16b。在大直径部16a与突出部16c之间是在第三绝缘体16的外表面上的浅配合凹入部16d。
第三绝缘体16嵌入第三导体15的配合部15b,以使得大直径部16a和突出部16c的外表面与电极15a的外表面在辐射方向上对齐。结果,第三导体15的电极15a和绳连接部15d被露出。
第四导体17形状实质上是圆柱形。第四导体17包括电极17a。此外,在电极17a的轴向侧的中心部分是圆环形突出部17b,该突出部17b从第四导体17的外表面向外突出。电极17a的一端是绳连接部17c。
第四导体17嵌入第三绝缘体16的配合凹入部16d。此外,电极17a的外表面与大直径部16a和突出部16c的外表面在辐射方向上对齐。相应地,第三绝缘体16的大直径部16a和突出部16c被露出。
第四绝缘体18与导体附加部20以及延伸部21组合成一个单元(图4和图6)。
如图7所示,导体附加部20在一个方向上是长的。导体附加部20包括主体部20a。在主体部20a的轴向侧的一端上是突出部20b和20b,每个突出部20b沿着主体部20a的较短一侧在相对方向上突出。导体附加槽20c沿着主体部20a的轴向侧延伸,而配合槽20d在与导体附加槽20c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沿着主体部20a的较短侧延伸。延伸部21在垂直于突出部20b和20b的方向上从导体附加部20的轴向侧的一端延伸出。
第四绝缘体18附加到导体附加部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该部分等同于从第三绝缘体14的大直径部14a延伸到突出部14c的区域。延伸部21附加到导体附加部2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该部分等同于从第三导体15的绳连接部15d延伸到第一绝缘体12的突出部12c的区域。此外,第四导体17的突出部17b嵌入到配合槽20d,以使得导体附加部20在延伸部21之外。
第五导体19形状实质上是长板形。第五导体19包括在第五导体的轴向侧的中心部分上的限制突出部19a和19a。每一限制突出部19a和19a在相对方向上突出。限制突出部19a和19a存在为参考,并且第五导体19的一端是插入部19b,而另一端是绳连接部19c。同时,插入部19b的一端是绳连接部19c,另一端具有连接突出部19d,该连接突出部19d沿着插入部19b的厚度而突出。
第五导体的插入部19b被插入导体附加槽20c。按照该方式,第五导体19被附加到第四绝缘体18(图3)。此外,限制突出部19a和19a接触主体部20a的一端,以使得绳连接部19c距延伸部21的外表面一定距离(图4)。
按照以上方式来配置插头PLG。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导体11的绳连接部11d、第二导体13的绳连接部13d、第三导体15的绳连接部15d、第四导体17的绳连接部17c以及第五导体19的绳连接部19c分别连接或焊接到对应的连接绳CDa、CDb、CDc、CDd和CDe。
连接绳CDa、CDb、CDc、CDd和CDe的另一端连接到附带左麦克风的耳塞EP1的左扬声器SK1(图1)、附带右麦克风的耳塞EP2的右扬声器SK2(图1)、附带麦克风的耳塞ER1和ER2的接地端子(未示出)、附带左麦克风的耳塞EP1的左麦克风MC1(图1)以及附带右麦克风的耳塞EP1的右麦克风MC2(图1)。
通过该方式,连接绳CDa、CDb、CDc、CDd和CDe被从第四导体17的突出部17b延伸到第一导体11的绳连接部11d的外壳10覆盖。按照该方式,绳连接部11d、13d、15d、17c和19c被加盖(图2)  。
(1-2-2)插孔的配置
以下描述插头PLG所插入的插孔JAK的配置。如图8所示,插孔JAK包括壳体24,其附加到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预定位置。
壳体24具有一端开口的插头插入孔24a。五个端子部25从插头插入孔24a的另一端突出。端子部25连接到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电子电路。
如图9和10所示,在壳体24内部存在第一连接器端子26、第二连接器端子27、第三连接器端子38、第四连接器端子29和第五连接器端子30。
第一连接器端子26(图9)包括:基底部26a,沿着插孔JAK的内表面布置;基底端部26b,在基底部26a绕着插头插入孔24a折叠之后从基底部26a向外延伸;以及板簧部26c,从基底端部26b延伸并弯曲,以使得板簧部26c离开基底部26a。在板簧部26c的顶端上是连接部26d。
第二连接器端子27(图10)包括:基底端部27a,沿着插孔JAK的内表面延伸;以及板簧部27b,从基底端部27a延伸并弯曲,以使得板簧部27b离开插孔JAK的内表面。在板簧部27b的顶端是连接部27c。连接部27c比第一连接器端子26的连接部26d更接近于插头插入孔24a。
第三连接器端子28(图9和图10)包括:基底端部28a,沿着插孔JAK的内表面延伸;以及板簧部28b,从基底端部28a延伸并弯曲,以使得板簧部28b离开插孔JAK的内表面。在板簧部28b的顶端是连接部28c。连接部28c比第二连接器端子27的连接部27c更接近于插头插入孔24a。
第四连接器端子29(图9和图10)包括:基底端部29a,沿着插孔JAK的内表面延伸;以及板簧部29b,从基底端部29a延伸并弯曲,以使得板簧部29b离开插孔JAK的内表面。在板簧部29b的顶端是连接部29c。连接部29c比第三连接器端子28的连接部28c更接近于插头插入孔24a。也就是说,连接部29c邻近于插头插入孔24a的开口。
第五连接器端子30(图10)包括:基底端部30a,沿着插孔JAK的内表面延伸;以及板簧部30b,从基底端部30a延伸并弯曲,从而板簧部30b离开插孔JAK的内表面。在板簧部30b的顶端是连接部30c。插头插入孔24a内的连接部30c邻近于插头插入孔24a的开口。
在插孔JAK内存在制动墙31(图10)。制动墙31被放置为使得第五连接器端子30的板簧部30b位于制动墙31与插孔JAK的内表面之间。
插孔JAK内存在保持绝缘体构件32(图9和图10)。保持绝缘体构件32被放置在插头插入孔24a的一端,而孔24a的另一端是开口的。
第一连接器端子26、第二连接器端子27、第三连接器端子28、第四连接器端子29和第五连接器端子30的一部分被嵌入保持绝缘体构件32,并分别连接到端子部25。结果,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电路经由端子部25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端子26、第二连接器端子27、第三连接器端子28、第四连接器端子29和第五连接器端子30。
(1-2-3)插头和插孔的连接
当如图11和12所示将插头PLG插入插孔JAK的插头插入孔24a中时,第一导体11的电极11a、第二导体13的电极13a、第三导体15的电极15a、第四导体17的电极17a和第五导体19的连接突出部19a连接到用于左(或右)扬声器的第一连接器端子26的第一连接部26d、用于右(或左)扬声器的第二连接器端子27的连接部27c、用于接地的第三连接器端子28的连接部28c、用于左(或右)麦克风的第四连接器端子29的连接部29c、用于右(或左)麦克风的第五连接器端子30的连接部30c。
插头PLG被插入,以使得第四导体17的突出部17d接触插头插入孔24a的开口的外沿,第五导体19的插入部19c的一端接触制动墙31。按照该方式,插孔JAK被合适地沿插入方向放置。
通过对基底部26b、27a、28a、29a和30a的弹力来使连接部26d、27c、28c、29c和30c变形,以使得连接部26d、27c、28c、29c和30c推动电极11a、13a、15a和17a以及连接突出部19a。
(1-3)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电路配置
以下描述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电路配置。如图13所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包括控制部50,其进行对播放器1的完全控制。控制部50连接到操作部51、数据存储介质52、插头检测部53、显示部DP和信号处理部54。
控制部50是微型计算机,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各种程序和设置数据的只读存储器(ROM)、充当用于CPU的工作存储器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控制部50执行存储在ROM中的程序,以基于从操作部51提供的命令数据和存储在ROM中的设置数据来控制数据存储介质52、显示部DP和信号处理部54。
当用户按下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表面上的各种按钮时,操作部51生成命令数据,所述命令数据随后被提供给控制部50。
数据存储介质52是例如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数据存储介质52存储各种数据,例如数字音频信号D1。
显示部DP是例如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表面上的荧光显示器(图1)。显示部DP基于由控制部50生成的显示数据来显示关于音乐内容的信息(字符、标记等)、当前回放模式、关于噪声消除耳塞(耳机)是否被连接的信息等。
图14示出关于显示在显示部DP上的显示屏幕的一个示例。在显示屏幕的左侧上是关于当前播放的音乐的图像IM或作为设置数据存储在ROM中的采样图像(未示出)。在显示屏幕的上部中央是音乐标题。在显示屏幕的中部中央是音乐的艺术家名称。在显示屏幕的底部中央是音乐的逝去时间。在显示屏幕的右侧示出电池功率的剩余量。
在电池符号的左侧,存在用于指示重复回放模式的符号AC1,用于指示随意回放模式的符号AC2。在电池符号的上侧,存在用于以模式标号指示环绕模式的符号AC3。当用户指定模式时,将显示对应的模式。
另一方面,在符号AC3的上面是符号AC4,其指示已经连接有噪声消除耳塞(或耳机)的事实。当连接有声消除耳塞(或耳机)时,以与其它符号不同的颜色来显示符号AC4。按照该方式,显示屏幕高亮显示已经连接有噪声消除耳塞(或耳机)的事实。
插头检测部53检测是否连接有噪声消除耳塞(或耳机)的插头PLG。具体地说,为了检测是否连接有噪声消除耳塞(或耳机)的插头PLG,插头检测部53通过通过连接到插孔JAK上的端子26、27、28、29和30(例如图9和图10)中的与连接到右麦克风MC2的插头端子19(图1)对应的端子(或麦克风输入端子)30,来检测将参考电压提供给麦克风的信号线(也称为“电压提供线”)上的电压变化。
通过该方式,当连接了没有噪声消除功能的耳塞(或耳机)或没有麦克风的耳塞(或耳机)的标准迷你插头时,插头端子仅连接到插孔JAK的端子26、27、28、29和30(例如图9和图10)中的用于左扬声器和右扬声器的连接器端子26和27以及用于接地的连接器端子28。
在此情况下,电压提供线的电压没有变化。相应地,插头检测部53确定尚未连接噪声消除耳塞(或耳机)的插头PLG。
当检测到插头PLG被插入或拔出时,插头检测部53闭合音频线上的开关(未示出),以切断从噪声消除耳塞(或耳机)输入的音频信号。
从数据存储介质52再现的数字音频信号D1被提供给信号处理部54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54a。第一滤波系数表示当噪声消除耳塞(或耳机)的插头PLG被插入到插孔JAK时提供给DSP 54A作为设置数据的噪声消除模式的频率特性,而第二滤波系数表示当没有插入插头PLG时提供给DSP 54A作为设置数据的非噪声消除模式的频率特性。
DSP 54A根据第一滤波系数或第二滤波系数对数字音频信号D1执行滤波处理。如果数字音频信号D1已经被压缩,则DSP 54A可以对数字音频信号D1解压缩。
此外,DSP 54A对信号执行数模(D/A)转换处理,以产生用于左声道和右声道的模拟音频信号S1,随后,该模拟音频信号S1被提供给组合部54C。
另一方面,当噪声消除耳塞(或耳机)的插头PLG已经被插入到插孔JAK时,从附带麦克风的耳塞EP1和EP2的麦克风MC1和MC2(图1)经由插头PLG将左声道和右声道音频信号S2提供给信号处理部54的噪声消除信号生成部54B。
噪声消除信号生成部54B转换左声道和右声道音频信号S2,随后,将得到的噪声消除信号S3提供给组合部54C。
组合部54C组合来自DSP 54A的左声道模拟音频信号S1和来自噪声消除信号生成部54B的左声道噪声消除信号S3,并组合右声道模拟音频信号S1与右声道噪声消除信号S3。组合后的音频信号被提供给信号放大器54D作为音频输出信号S4。
当已经将没有噪声消除功能的耳塞(或耳机)插入插孔JAK时,噪声消除信号生成部54B不生成和提供噪声消除信号S3。相应地,来自DSP 54A的模拟音频信号S1被提供给信号放大器54D作为音频输出信号S4。
信号放大器54根据从操作部51提供的音量控制命令数据,放大从组合部54C提供的音频输出信号S4。经放大的信号被提供给插孔JAK的连接器端子26和27(例如图9和图10)。
(1-4)插头检测部
(1-4-1)插头检测部的连接
下面描述如何连接插头检测部53。如图15所示,连接到与右麦克风MC2的插头端子10对应的插孔端子(或麦克风输入端子)30的音频信号线LNR被连接到对应的噪声消除信号生成部54BR、组合部54CR和信号放大器54DR
连接到插头检测部53的电压提供线LNx被连接到插孔端子(或麦克风输入端子)30与噪声消除信号生成部54BR之间的音频信号线LNR
连接到与左麦克风MC1的插头端子17对应的插孔端子(或麦克风输入端子)29的音频信号线LNL被连接到对应的噪声消除信号生成部54BL、组合部54CL和信号放大器54DL
开关SW连接到插孔端子(或麦克风输入端子)29和噪声消除信号生成部54BL之间的音频信号线LNL
开关SW连接到插头检测部53。当已经从插孔JAK拔出插头PLG时,闭合开关SW,而当已经将插头PLG插入插孔JAK时,闭合开关SW。由插头检测部53来控制开关SW。
(1-4-2)插头检测部的配置
下面描述插头检测部53的配置。如图16所示,插头检测部53包括晶体管TR,其发射极连接到电压提供线LNx,其集电极经由电阻器R1连接到地。开关SW连接到电阻器R1与集电极之间的中点。
晶体管的基极经由电阻器R2连接到发射极,并经由电阻器R3连接到音频信号线LNR
(1-4-3)当被插入时插头检测部的操作
当已经拔出插头PLG时,晶体管TR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没有电压差。这说明晶体管TR截止。在此情况下,因为电压源没有将电压提供给开关SW,所以开关SW断开。
当插头PLG插入插孔JAK时,插头PLG的右麦克风输入端子19连接到插孔JAK的对应端子30。在此情况下,基极电流被提供给插头检测部53,产生晶体管TR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压差。这说明晶体管TR被导通。在此情况下,因为电压源将电压提供给开关SW,所以开关SW被接通。
(1-4-4)当插头检测部被拔出时的操作
在插头PLG从插孔JAK被拔出时,插头PLG的右麦克风输入端子19离开插孔的端子30。结果,没有将基极电流提供给插头检测部53。因此,晶体管TR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没有电压差。这说明晶体管TR截止。在此情况下,因为电压源没有将电压提供给开关SW,所以开关SW断开。
(1-4-5)插头检测部的操作总结
按照该方式,当连接到电压提供线LNx的晶体管TR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存在电压差时,开关SW闭合(或开启)。另一方面,当晶体管TR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没有电压差时,开关SW断开(或关闭)。
(1-5)操作和效果
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插头检测部53检查连接到音频信号线LNR的电压提供线LNx上的电压变化,音频信号线LNR连接到与插孔JAK的插头插入孔24a(图8)的开口邻近的麦克风输入端子30(图10等)。
相应地,当从插孔JAK拔出插头PLG时,插头端子19首先从麦克风输入端子30断开连接。相应地,在插头PLG被拔出并且因此音频信号线LNL短路之后立即由插头检测部53断开开关SW(图15)。
相应地,当插头PLG从插孔JAK被拔出时(图11和图12),即使插孔的麦克风输入端子29接触插头的扬声器输出端子11和13,该操作也防止从对应的信号线LNL(图15)输出的信号被返回。这样防止了出现振荡(嗥鸣)。
直到插头被完全插入插孔JAK为止,麦克风输入端子30没有连接到对应的插头端子19。如果插头没有被合适地插入到插孔JAK,则插头检测部53不闭合开关SW,因此,音频信号线LNL继续短路。
相应地,当插头PLG被插入插孔JAK时(图11和图12),即使插孔的麦克风输入端子29和30接触插头的扬声器输出端子11和13,该操作也防止从对应的信号线LNL(图15)输出的信号被返回。这样防止了出现振荡(嗥鸣)。
此外,插头检测部53观测施加到麦克风输入端子30的电压(图10等),麦克风输入端子30邻近于插孔JAK的插头插入孔24a的开口(图8)。相应地,该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可以在不配备开关杆的情况下闭合和断开开关SW。因此,可以减小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尺寸。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头检测部53中(图16),按照以下方式布置电阻R1和R2:根据经由调整电阻R3(大约3kΩ)而在晶体管TR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流动的基极电流来导通和截止晶体管TR,其中电阻R3调整从电压源提供的参考电压。按照该方式,调整电阻R3不仅调整了参考电压,而且还充当了用于检测插头的电阻。相应地,可以简化电路配置。
根据上述配置,通过观测提供给麦克风输入端子30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插头PLG是插入还是拔出,麦克风输入端子30邻近于插孔JAK的插头插入孔24a的开口(图8)。响应于插头PLG是插入还是拔出,音频信号线LNL短路。相应地,多极插头PLG可以无需具有用于检测插头PLG是否连接到插孔JAK的附加插头。这样防止了出现振荡(嗥鸣)。此外,可以减小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尺寸。
(1-6)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基于标准迷你插头的规范来设计插头PLG和插孔JAK。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应用其它插头和插孔:用于耳塞(或耳机)的销式插头和插孔,其中一个包括麦克风;麦克风输入端子是单声道的销式插头和插孔等。连接器可以是不同的形状,而不是销式的。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按以下方式进行插头PLG的端子的分配:用于左(或右)扬声器的第一顶部端子、用于右(或左)扬声器的第二端子、用于接地的第三端子、用于左(或右)麦克风的第四端子以及用于右(或左)麦克风的第五端子(图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按不同方式来分配插头PLG和插孔JAK的端子。
注意,如果存在用于麦克风输入的两个或更多声道,则应该将插头检测部53连接到电压提供线,该电压提供线连接到与邻近于连接器的插入孔的开口的麦克风输入端子对应的音频信号线,并且应该将开关SW连接到与远离连接器的插入孔的开口的麦克风输入端子对应的音频信号线。相应地,该操作可以产生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作为用于抑制来自信号放大装置的输出的抑制装置,音频信号线上的开关SW被断开。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替换地,可以切断提供给信号放大器54D的电压,或可以将信号放大器54D的输出水平降低到预定水平,以防止出现嗥鸣。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插头检测部53包括如图16所述的硬件组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插头检测部可以是包括CPU、ROM和RAM的计算机。在此情况下,CPU加载从ROM读取的RAM程序、或从光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半导体存储器等安装的程序、或通过互联网获取的程序,从而执行以下处理:CPU通过观测电压提供线上的电压变化来检测多极插头是插入还是拔出,如果检测到多极插头被拔出,则抑制来自音频信号线上的信号放大装置的输出,而如果检测到多极插头被插入,则不抑制该输出。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配备有上述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上述配置可以应用于具有与包括麦克风输入端子的插头对应的连接器的其它设备,例如DVD播放器、Mini盘(MD)播放器、CD播放器、数字摄像机、便携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录像机、电话机等。
(2)第二实施例
(2-1)噪声消除的基本原理
将参照图17描述噪声消除的基本原理。靠近用户耳朵的麦克风101收集其周围的噪声NZ,随后将表示噪声NZ的噪声信号S101提供给滤波器102。
滤波器102转换噪声信号S102的相位,随后经由累积器103将转换后的噪声信号提供给放大器104作为噪声降低信号S102。为了消除噪声NZ,放大器104根据噪声NZ的幅度放大噪声降低信号S102的幅度,随后将得到的噪声降低信号S103提供给扬声器105。这样降低了噪声NZ。
通过该方式,累积器103将从音频源106提供的音频信号S104与噪声降低信号S102组合。组合后的信号S105被提供给扬声器105,扬声器105随后输出具有降低的噪声NZ的清晰声音。
(2-2)噪声消除系统的整体配置
符合于上述原理来设计噪声消除信号。在图18中,标号200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噪声降低系统(或噪声消除信号)。噪声降低系统200包括耳机201和播放器设备202。
耳机201包括右扬声器部203R和左扬声器部203L。右扬声器部203R和左扬声器部203L分别包括右扬声器SPR和左扬声器SPL。在右扬声器SPR的壳体表面上放置右麦克风MCR。在左扬声器SPL的壳体表面上放置左麦克风MCL。右麦克风MCR和左麦克风MCL收集它们周围的噪声。
耳机201还包括连接绳205,其连接耳机201和播放器设备202。连接绳205包括分离部204(以树脂等制成),在分离部204处,绳105被一分为二,其中一个连接到右扬声器部203R,另一个连接到左扬声器部203L。按照以下方式设计耳机201:当用户戴上耳机201时,分离部204将位于他们胸前。
按照该方式,耳机201的一端具有右扬声器部203R和左扬声器部203L。耳机201的另一端包括插头206,其位于连接绳205的一端。通过将插头206插入播放器设备202的插孔来将耳机201和播放器设备202彼此电连接和机械连接。按照该方式来设计噪声消除信号200。
播放器设备202是包括用于存储音乐数据的硬盘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在播放器设备202的壳体202A的表面放置显示部207(例如荧光显示器)和各种操作按钮208(例如回放按钮和停止按钮)
(2-3)噪声消除系统的电路配置
如图19所示,在噪声消除信号200中,耳机201的连接绳205的插头206可以电连接到播放器设备202的插孔221。
具体地说,插头206的端子T1至T3可以连接到插孔221的对应的端子T4至T6。按照该方式,耳机201电连接并且机械连接到播放器设备202。
相应地,当耳机201电连接到播放器设备202时,噪声消除系统200可以降低噪声。
下面描述关于耳机201的右扬声器部203R的噪声消除处理。为了便于解释,省略关于左扬声器部203L的描述,左扬声器部203L执行与右扬声器部203R相同的操作。
耳机201的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收集其周围的噪声,并经由端子T3和T4将得到的噪声信号S201提供给播放器设备202的滤波器222。
播放器设备202包括滤波器222、麦克风放大器223、累积器227、耳机放大器228、再现部229、显示部217、操作按钮218和控制部(即CPU)233。CPU 233从ROM读出基本程序和应用程序,随后执行它们以进行各种处理。
滤波器222转换噪声信号S201,随后将得到的噪声降低信号S202提供给麦克风放大器223。
麦克风放大器223控制放大器226以将噪声降低信号S202放大到预定水平,随后经由累积器227将得到的噪声降低信号S203提供给耳机放大器228。
同时,播放器设备202从再现部229的闪速存储器231再现音乐数据D201,随后控制数模转换器232以将其变换为模拟音乐再现信号S204。累积器227将模拟音乐再现信号S204与噪声降低信号S203组合,随后将组合后的信号S205提供给耳机放大器228。
耳机放大器228放大组合后的信号S205,以使得组合后的信号S205的幅度实质上变成等于噪声信号S201的幅度,随后经由插孔的端子T5和插头端子T2将得到的组合后的信号S206提供给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这样降低了噪声信号S201。相应地,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将清晰的声音提供给用户。
通过该方式,播放器设备202控制麦克风放大器223的增益调整部225,以允许控制部233数字化地调整放大器226的增益。在效果上,增益调整部225的增益调整处理有助于抑制放大器226和耳机放大器228的增益变化。因此,从播放器设备202输出的组合后的信号S205的增益可以被维持在预定水平。
通过该方式,当在工厂制造播放器设备202时,工人可以对控制部233和增益调整部225进行控制,以调整增益,以使得组合后的信号S205的增益被维持在预定水平。在此之后,购买设备202的用户可以通过按下操作按钮218同时观看显示部217来调整放大器226和耳机放大器228的增益变化。
另一方面,耳机201包括预设电阻器235,位于播放器设备202的耳机放大器228与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的线圈L1之间。当在工厂中制造该装置时,通过螺钉等调整预设电阻器235,以抑制关于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的声学特性以及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的灵敏度特性的变化。
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便于描述,“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的声学特性以及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的灵敏度特性”也被称为“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以及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的声学特性”。
可以通过粘合剂来密封耳机201的预设电阻器235的螺钉,以防止用户改变该调整。
按照该方式,播放器设备202的麦克风放大器223的增益调整部225可以调整并抑制放大器226和耳机放大器228的增益变化。此外,耳机201的预设电阻器235可以调整关于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以及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的声学特性的变化。按照该方式,噪声消除系统200的每一部分实现其角色。
此外,耳机201的预设电阻器235处于连接路径上,所述连接路径连接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麦克风放大器223、耳机放大器228和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并且处于耳机放大器228与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之间。相应地,当在工厂里调整预设电阻器235时,它可以抑制播放器设备202和耳机201的整体变化。
相应地,在噪声消除信号200中,耳机201的预设电阻器235调整播放器设备202和耳机201的整体变化。结果,这样抑制了播放器设备202的滤波器222的变化以及壳体形状的变化,以维持耳机201的右扬声器部203R和左扬声器部203L的声学特性。
(2-4)预设电阻器的配置
在耳机201中(图20),预设电阻器235放置在分离部204的内部,在分离部204处,对右扬声器部203R和左扬声器部203L分割连接绳205。
这样操作的原因在于:如果分离部204处于连接绳205的插头206(或连接绳205的一端)与放置于右扬声器SPR和左扬声器SPL的壳体表面上的右麦克风MCR和左麦克风MCL之间,则当工人在工厂调整预设电阻器235时,分离部204可能无法增强噪声的效果等。
由于按照以下方式设计耳机201:当工人戴上耳机201时,分离部204将位于他们胸前,因此工人容易调整预设电阻器235。
(2-5)麦克风和扬声器的组合
耳机201包括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右扬声器SPR和左扬声器SPL。存在关于这些组件的灵敏度的变化。
例如,如图21所示,存在麦克风MCa和MCb:麦克风MCa具有大约0dB至5dB的灵敏度变化,而麦克风MCb具有大约5dB至10dB的灵敏度变化。此外,存在扬声器SPa和SPb:扬声器SPa具有大约0dB至5dB的输出变化,而扬声器SPb大约5dB至10dB的输出变化。为了制造耳机201,应该从麦克风MCa和MCb以及扬声器SPa和SPb中选择两个元件。
当耳机201的预设电阻器235在0dB至15dB的范围内可调整时,可以选择高灵敏度麦克风MCb和高功率扬声器SPb的组合(以虚线表示),以生产耳机201。在此情况下,如图22A所示,最大调整范围达到20dB,超过了预设电阻器235的可调整范围(15dB)。
另一方面,如果可以选择低灵敏度麦克风MCa和低功率扬声器SPa的组合(以点化线表示),以生产耳机201,则最大调整范围是10dB,在预设电阻器235的可调整范围(15dB)内。
然而,如果选择低灵敏度麦克风MCa和低功率扬声器SPa的组合,则不存在很多可用的组件。结果,耳机201的制造成本可能因低合格率而增加。
相应地,为了改进合格率同时将合格率保持在预设电阻器235的可调整范围内,可以选择低灵敏度麦克风MCa和高功率扬声器SPb的组合或高灵敏度麦克风MCb和低功率扬声器SPa的组合,以制造耳机201,如图21所示。结果,如图22B所示,最大调整范围变成5dB至15dB,在预设电阻器235的可调整范围(15dB)内。
按照该方式,可以选择低灵敏度麦克风MCa和高功率扬声器SPb的组合或高灵敏度麦克风MCb和低功率扬声器SPa的组合,以改进合格率,同时增加可用于制造的组件和元件的数量。此外,预设电阻器235抑制关于扬声器SPa和SPb的声学特性以及麦克风MCa和MCb的灵敏度特性的变化。
事实上,按照以下方式设计耳机201:可以选择低灵敏度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和高功率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的组合或高灵敏度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和低功率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的组合。
(2-6)操作和效果
噪声消除系统200包括麦克风放大器223的增益调整部225,其调整并抑制播放器设备202的放大器226和耳机放大器228的增益变化。此外,噪声消除信号200包括预设电阻器235,其调整和抑制关于耳机201的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和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的声学特性变化。
按照该方式,播放器设备202使用增益调整部225来调整放大器226和耳机放大器228的增益,以将(从播放器设备202输出的)组合后的信号S206的增益维持在预定水平。
耳机201使用预设电阻器235来调整关于耳机201的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和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的声学特性的变化。
因此,生产许多耳机201的制造商可以抑制变化并维持声学特性。
即使一次生产多对播放器设备202和耳机201,制造商也可以维持他们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噪声消除性能。
如果当在工厂中耳机201连接到播放器设备202时调整耳机201的预设电阻器235,则这可以抑制关于播放器设备202和耳机201的整个变化。按照该方式,即使制造商生产多组噪声消除系统200(耳机201和播放器设备202),每一组也可以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噪声消除性能的水平。
此外,在噪声消除信号200中,增益调整部225放置在播放器设备202内部,用于调整放大器226和耳机放大器228的增益(电特性)。此外,预设电阻器235放置在耳机201的分离部214中,用于调整关于右麦克风MCR(左麦克风MCL)和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的声学特性变化。这样可以降低右扬声器部203R和左扬声器部203L的尺寸,而系统的外观看起来没有任何关于噪声消除机构的特征。
如果其它用户的耳机201连接到播放器设备202,则噪声消除可能不能良好地运行。
相应地,噪声消除信号200允许用户经由向控制部233发出命令的播放器设备202的操作按钮208来调整麦克风放大器223的调整部225。相应地,即使不同的耳机201连接到播放器设备202,噪声消除系统也可以高效运行。
根据上述配置,可以减小噪声消除系统200的尺寸。此外,噪声消除系统200可以适当地降低噪声。此外,噪声消除系统200容易使用。
(2-7)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应用了典型耳机201。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应用其它类型的耳机和耳塞,例如耳挂式耳塞、耳内式耳塞、具有头带或颈带的耳机。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预设电阻器235放置在分离部204内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预设电阻器235可以放置在插头206中,以按照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比率来降低噪声。或者,预设电阻器235可以放置在右扬声器203R或左扬声器203L的壳体中,以将噪声降低到特定程度。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将播放器设备202应用于作为噪声消除系统200的一部分的电子设备。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除了播放器设备202,可以应用记录和再现设备、无线电接收机或放大装置(不包括再现部229)。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存在硬件组件,例如滤波器222、麦克风放大器223、累积器227和耳机放大器228,用于执行噪声消除处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滤波器222、麦克风放大器223、累积器227和耳机放大器228可以是软件组件。也就是说,控制部223执行应用程序(例如从ROM读出的噪声降低程序),以执行噪声消除处理。
此外,除了从ROM读出之外,可以从存储介质安装噪声消除程序,或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得噪声消除程序。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播放器设备(电子设备)202包括麦克风放大器223中的增益调整部225,作为第一调整装置,而耳机201包括预设电阻器235作为调整装置和第二调整装置,随后是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增益调整部225和预设电阻器235可以放置在不同位置处:增益调整部225可以跟随放大器226,而预设电阻器235可以跟随右扬声器SPR(左扬声器SPL)。这样可以产生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3)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外观配置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外观配置(图1)相同。第三实施例的插头和插孔的配置与第一实施例的插头PLG和插孔JAK(图2至图12)相同。
(3-1)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电路配置
图23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电路配置(图23的一些部分由与图3的对应的部分相同的标号和符号来指定)。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包括插头检测部300,而不是插头检测部53(图1)。
(3-2)插头检测部的配置。
如图24所示,插头检测部300包括电阻301、电压检测电路302和开关303。
电阻301放置在音频输入线LN1与电压提供线LN2之间,音频输入线LN1连接到端子(麦克风输入端子)30,音频信号从右麦克风MC2被提供给该端子(麦克风输入端子)30,电压提供线LN2连接到音频输入线LN1。
此外,电阻301并联到电压提供线LN2上的调整电阻RX,调整电阻RX调整施加到右麦克风MC2的参考电压。
电压检测电路302连接到音频输入线LN1,以观测音频输入线LN1上的电压变化。
电压提供线LN2上的开关303放置在电阻301的连接点P1与调整电阻RX之间。开关303当运行在用于检测是否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的检测模式下时被断开。开关303当运行在从麦克风MC提供音频信号的音频输入模式下时被闭合。
如果没有连接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同时开关303断开(即检测模式),则端子(麦克风输入端子)30是开口端。结果,经由连接点P1和电阻301将电压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电压源提供给电压检测电路302。
另一方面,如果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同时开关303断开(即检测模式),则端子(麦克风输入端子)30连接到右麦克风MC2。结果,经由连接点P1、电阻301和右麦克风MC2将来自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电压源提供给地。相应地,提供给电压检测电路302的电压下降。
电压检测电路302被设计为检测电压是否超过高水平(阈值)或电压降低到低水平(阈值)之下。当电压检测电路302检测到提供给电压检测电路302的电压已经超过高水平时,确定没有连接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另一方面,当电压检测电路302检测到提供给电压检测电路302的电压已经降低到低水平之下,则确定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
当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时(即当提供给电压检测电路302的电压已经降低到低水平之下时),电压检测电路302产生正脉冲(或负脉冲),作为连接通知数据D300(图23),以通知控制部50连接有插头PLG的事实。
在该实施例中,按照以下方式确定电阻301的值:电阻301的值大于或等于附带麦克风的耳机MC2的电阻值乘以高水平对低水平的比率的结果(电压检测电路302的阈值),并且小于或等于将电压检测电路302的电阻值除以该水平比率的结果。事实上,在该实施例中,电阻301的值是100kΩ,而调整电阻RX是3kΩ。
当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时,可以经由端子(麦克风输入端子)30将音频信号从附带麦克风的耳塞MC2提供给音频输入线LN1。然而,即使音频输入线LN1的电压可能由于噪声而变化,插头检测部300(或电压检测电路302)也可以精确地检测是否连接有插头PLG。
此外,当没有连接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时,可以通过端子(麦克风输入端子)30输入噪声。然而,即使音频输入线LN1的电压可能由于噪声而变化,插头检测部300(或电压检测电路302)都可以精确地检测是否连接有插头PLG。
另一方面,当开关303闭合时(即音频输入模式),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电压源提供的电压被除以电阻301和调整电阻RX,以将参考电压提供给附带麦克风的耳塞MC2。经由端子(麦克风输入端子)30从附带麦克风的耳塞MC2提供的音频信号被经由音频输入线LN1提供给噪声消除信号生成部54B。
按照该方式,运行在检测模式下的插头检测部300通过音频输入线LN1检测是否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
(3-3)模式切换处理
控制部50执行模式切换处理,其中,控制部50从检测模式切换到音频输入模式。图25是示出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当被供电时,控制部50开始模式切换处理的过程RT1。在步骤SP1,控制部50断开插头检测部300的开关303(图24),以允许插头检测部300检测是否通过音频输入线LN1(图24)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即检测模式)。
随后,控制部50进入步骤SP2。在步骤SP2,控制部50进行等待,直到插头检测部300的电压检测电路302(图24)将已经连接有插头PLG的事实通知给它。
基于来自插头检测部300的连接通知数据D300,控制部50识别已经连接有插头PLG,随后进入下一步骤SP3。在步骤SP3,控制部50在显示部DP(图14)的显示屏幕的预定位置上以不同于其它符号的颜色来显示符号AC4,以通知用户这样的事实:已经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
随后,控制部50进入步骤SP4。在步骤SP4,控制部50进行等待,直到它接收到关于存储在数据存储介质52中的数字音频信号D1的回放命令。在已经从操作部51(图23)接收到回放命令之后,控制部50进入步骤SP5,随后闭合插头检测部300(图24)的开关303,以允许通过音频输入线LN1输入音频信号(即音频输入模式)。此时,停止由插头检测部300进行的检测处理。
随后,控制部50进入步骤SP6。在步骤SP6,控制部50以(用于噪声消除模式的)第一滤波系数替换在DSP 54A(图23)中设置的(用于非噪声消除模式的)默认第二滤波系数,随后,结束模式切换处理的过程RT1。
按照该方式,控制部50从检测模式切换到音频输入模式。
(3-4)操作和效果
如图24所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包括与多极插头PLG对应的插孔JAK的多个连接器端子26、27、28、29和30(例如图9和图10)。电阻301放置在音频输入线L1和电压提供线LN2之间,音频输入线L1连接到与连接到与右麦克风MC2的插头端子对应的连接器端子30,电压提供线LN2经由音频输入线LN1将电压提供给右麦克风MC2。
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包括电压检测电路302,其检测音频输入线LN1上的电压变化,以检测是否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电压检测电路302连接到音频输入线LN1。开关303设置在连接点P1和调整电阻RX之间,连接点P2位于接近于电压提供线LN2的电阻301的一端,调整电阻RX设置在电压提供线LN2上。
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保持断开开关303,直到由电压检测电路302将已经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多极插头PLG的事实通知给开关303并且它从操作部51接收到回放命令。
相应地,当开关断开时,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电压检测电路302观测经由电阻301从电压提供线LN2提供给音频输入线LN1的电压的变化,以检测是否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多极插头PLG。
另一方面,当开关闭合时,电阻301和调整电阻RX分割从电压提供线LN2提供的电压,以提供参考电压,所述参考电压被提供给右麦克风MC2。此外,右麦克风MC2可以输入音频信号。
按照该方式,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使用用于提供电压并检测是否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多极插头PLG的电压提供线LN2。
根据上述配置,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使用用于提供电压并检测是否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多极插头PLG的电压提供线LN2。相应地,多极插头PLG无需具有用于检测该连接的附加端子。因此,可以减小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尺寸。
(3-5)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基于标准迷你插头规范来设计插头PLG和插孔JAK。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应用其它销式插头和销式插孔。连接器可以是除了销式的不同形状。
此外,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按以下方式进行插头PLG的端子的分配:用于左(或右)扬声器的第一顶部端子、用于右(或左)扬声器的第二端子、用于接地的第三端子、用于左(或右)麦克风的第四端子以及用于右(或左)麦克风的第五端子(图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按不同方式来分配插孔JAK和插头PLG的端子。
此外,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在开关303被通知了已经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的事实并且它从操作部51接收到回放命令之后,开关303(图24)闭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开关303可以在所述通知之后立即闭合。在此情况下,即使连接了插头PLG同时正播放音乐,也可以将噪声消除音频信号很快地输出到插头PLG的对应端子。
在此情况下,类似上述第三实施例,插头检测部检测连接到相对接近于插头插入孔24a(图8)的开口的端子29的音频输入线LN1上的电压变化,而不是检测连接到相对远离插头插入孔24a(图8)的开口的端子30的音频输入线上的电压变化。相应地,插头检测部可以快速检测是否连接有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插头检测部观测连接到与插头端子19对应的端子30的音频输入线的电压变化,插头端子19连接到右麦克风MC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插头检测部可以观测连接到与连接到摄像机的插头端子对应的端子的视频输入线的电压变化。按照该方式,插头检测部可以观测连接到与输入设备的插头端子对应的端子的输入线的电压变化。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控制部50从ROM读出程序,将其加载到RAM,随后执行该程序以进行模式切换处理(图25)。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所述程序可以从CD、DVD、半导体存储器等来安装,或可以通过因特网而获得。
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装配有上述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上述配置可以应用于具有与输入设备的插头对应的连接器的其它设备,如DVD播放器、Mini盘(MD)播放器、CD播放器、数字摄像机、便携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录像机、电话机等。
(4)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的插头检测部
插头检测部53(第一实施例)的配置可以与插头检测部300(第三实施例)的配置组合。在此情况下,组合后的插头检测部可以具有如图26所示的配置(由与图16和图24的对应部分相同的标号和符号来指定图26的部分)。相应地,便携式音乐播放器1的控制部50可以防止产生嗥鸣并检测噪声消除耳机的插头PLG的连接。
可以在噪声水平高的环境中(例如车辆或飞机内)使用上述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需求以及在其范围内的其它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Claims (23)

1.一种音频设备,包括:
连接器,支持包括多个插头端子的多极插头,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包括音频收集部的输入端子以及输出噪声消除信号的输出端子,所述噪声消除信号的相位与从输入端子提供的音频信号的相反;
信号放大部,放大通过组合所述噪声消除信号和再现音频信号而生成的组合信号,所述信号放大部被提供在连接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音频信号线上;
检测部,通过检测与所述音频信号线相连的电压提供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所述多极插头是插入还是拔出,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所述音频信号线将参考电压提供给所述音频收集部;以及
抑制部,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拔出时抑制来自所述信号放大部的输出,而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插入时不抑制所述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设备,其中:
所述信号放大部被提供在连接一对输入端子和对应的一对输出端子的音频信号线上;
所述检测部通过观测连接到音频信号线的电压提供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所述多极插头是插入还是拔出,所述音频信号线与如下输入端子对应,该输入端子比其它输入端子更接近于所述连接器的插入孔的开口;以及
所述抑制部抑制或不抑制来自被提供在与远离所述连接器的插入孔的开口的输入端子对应的音频信号线上的所述信号放大部的输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设备,其中:
比其它输入端子更接近于所述连接器的插入孔的开口的输入端子是在连接器端子中最接近于所述连接器的插入孔的开口的端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设备,其中:
所述抑制部是在所述输入端子与所述信号放大部之间提供的开关;并且
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拔出时,由所述检测部断开所述开关,而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插入时,由所述检测部闭合所述开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设备,其中:
所述抑制部通过切断所述信号放大部的电压供给来抑制来自音频信号线上的信号放大部的输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设备,其中:
所述抑制部通过将对于所述信号放大部的输出水平降低到预定水平之下来抑制来自所述音频信号线上的所述信号放大部的输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设备,其中:
所述检测部还用作调整电阻,所述调整电阻调整经由输入端子提供给所述音频收集部的参考电压。
8.一种输出抑制方法,用于响应于多极插头的插入和拔出来抑制音频信号的输出,所述多极插头具有来自对应的连接器的多个插头端子,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包括音频收集部的输入端子以及输出噪声消除信号的输出端子,所述噪声消除信号的相位与从输入端子提供的音频信号的相反,所述输出抑制方法包括:
检测步骤,通过检测与所述音频信号线相连的电压提供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所述多极插头是插入还是拔出,所述音频信号线连接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所述音频信号线将参考电压提供给所述音频收集部;以及
控制步骤,当所述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拔出时抑制来自在音频信号线上提供的所述信号放大部的输出,而当所述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插入时不抑制所述输出。
9.一种存储介质,存储响应于多极插头的插入和拔出而抑制音频信号的输出的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多极插头具有来自对应连接器的多个插头端子,所述连接器具有多个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包括音频收集部的输入端子以及输出噪声消除信号的输出端子,所述噪声消除信号的相位与从输入端子提供的音频信号的相反,所述程序使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检测处理,通过检测与音频信号线相连的电压提供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所述多极插头是插入还是拔出,所述音频信号线连接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所述音频信号线将参考电压提供给所述音频收集部;以及
控制抑制部的处理,当所述检测处理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拔出时抑制来自音频信号线上的所述信号放大部的输出,而当所述检测处理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被插入时不抑制所述输出。
10.一种耳机,连接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子电路,所述电子电路转换通过音频收集部收集的噪声信号,然后从音频输出部输出转换后的降低信号以降低噪声,所述耳机包括:
调整部,提供在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子电路与所述音频输出部之间,所述调整部调整关于所述音频收集部和所述音频输出部的声学特性的变化,而所述电子设备调整关于所述电子电路的电特性的变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耳机,其中,
应用高灵敏度音频收集部和低功率音频输出部的组合或低灵敏度音频收集部和高功率音频输出部的组合。
12.一种噪声降低系统,包括:
耳机,包括音频收集部和音频输出部;以及
电子设备,包括电子电路,所述电子电路转换由所述音频收集部收集的噪声信号,然后从音频输出部输出转换后的降低信号以降低噪声,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调整部,用于调整关于所述电子电路的电特性的变化,而所述耳机包括:第二调整部,用于调整关于所述音频收集部和所述音频输出部的声学特性的变化。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噪声降低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调整部被提供在插头与所述音频收集部之间,所述插头连接到所述耳机的绳的一端,所述音频收集部邻近于所述音频输出部的壳体。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噪声降低系统,其中,
所述第二调整部被提供在连接绳的分离点,所述连接绳连接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耳机,所述分离点将所述连接绳分割为两个。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噪声降低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调整部包括:控制部,其能够从外部被操作。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噪声降低系统,其中,
所述耳机包括:高灵敏度音频收集部和低功率音频输出部的组合或低灵敏度音频收集部和高功率音频输出部的组合。
17.一种输入切换设备,包括:
电阻,被提供在信号输入线和电压提供线之间,所述信号输入线连接到与插头端子对应的连接器端子,所述插头端子连接到输入设备,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信号输入线将电压提供给输入设备,所述连接器端子是提供在支持多极插头的连接器上的连接器端子中的一个;
检测部,连接到所述信号输入线,所述检测部通过观测所述信号输入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所述多极插头是否连接;
断路开关,提供在所述电压提供线的一侧上的所述电阻的连接点与在所述电压提供线上提供的调整电阻之间,所述调整电阻调整所述电压;以及
控制部,当检测部检测到所述多极插头连接时闭合所述断路开关。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入切换设备,其中,
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所述电阻的值:所述电阻的值大于或等于将所述输入设备的电阻值与高水平值对低水平值的比率相乘的结果,并且小于或等于将所述检测部的电阻值除以所述比率的结果,在所述检测部中将所述高水平值和低水平值设置为关于电压变化的阈值。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输入切换设备,其中,
所述信号输入线是连接到与插头端子对应的连接器端子的音频输入线,所述插头端子连接到音频收集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输入切换设备,其中,
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连接有所述多极插头时,所述控制部在显示部上显示指示以下事实的图标:已经连接有噪声消除耳塞或耳机。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输入切换设备,其中,
当所述检测部检测到连接有所述多极插头时,所述控制部设置具有用于消除信号处理部中的噪声的频率特性的滤波系数,所述信号处理部处理再现音频信号。
22.一种输入切换方法,包括:
检测控制步骤,控制检测部以通过观测连接到与插头端子对应的连接器端子的信号输入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是否连接有多极插头,所述插头端子连接到输入设备,所述连接器端子是提供在支持所述多极插头的连接器上的连接器端子中的一个;以及
断路开关控制步骤,响应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闭合提供在如下调整电阻与被提供在电压提供线和信号输入线之间的电阻的连接点之间的断路开关,所述调整电阻被提供在所述电压提供线上以调整从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信号输入线提供给所述输入设备的电压,所述连接点在所述电压提供线的一侧上。
23.一种存储介质,存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的计算机可读程序:
检测控制步骤,控制检测部以通过观测连接到与插头端子对应的连接器端子的信号输入线的电压变化来检测是否连接有多极插头,所述插头端子连接到输入设备,所述连接器端子是提供在支持所述多极插头的连接器上的连接器端子中的一个;以及
断路开关控制步骤,响应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闭合提供在如下调整电阻与被提供在电压提供线和信号输入线之间的电阻的连接点之间的断路开关,所述调整电阻被提供在所述电压提供线上以调整从所述电压提供线经由信号输入线提供给所述输入设备的电压,所述连接点在所述电压提供线的一侧上。
CN2007101529879A 2006-10-03 2007-09-29 音频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9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72206 2006-10-03
JP2006-272204 2006-10-03
JP2006272206 2006-10-03
JP2006-272205 2006-10-03
JP2006272205A JP4935284B2 (ja) 2006-10-03 2006-10-03 入力切換装置、入力切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72206A JP5076430B2 (ja) 2006-10-03 2006-10-03 音響装置、出力抑制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72205 2006-10-03
JP2006272204 2006-10-03
JP2006272204A JP4840060B2 (ja) 2006-10-03 2006-10-03 ヘッドホン、ノイズ低減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ノイズ低減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9991A true CN101159991A (zh) 2008-04-09
CN101159991B CN101159991B (zh) 2011-10-05

Family

ID=39307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5298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9991B (zh) 2006-10-03 2007-09-29 音频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40060B2 (zh)
CN (1) CN101159991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3986A (zh) * 2010-03-17 2010-07-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接口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1820566A (zh) * 2008-12-26 2010-09-01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2422651A (zh) * 2009-04-29 2012-04-18 伯斯有限公司 内部通信装置头戴式耳机的连接与断开
CN102457790A (zh) * 2010-10-21 2012-05-16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减噪耳机与耳机检测装置
CN103004094A (zh) * 2010-07-18 2013-03-27 伯斯有限公司 耳机连接感测和零上电按钮
CN103618982A (zh) * 2013-12-10 2014-03-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降低远端回音的电路和方法、耳机检测电路和方法、耳机
CN104521245A (zh) * 2012-08-06 2015-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波束形成装置
CN104950739A (zh) * 2014-03-24 2015-09-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音频设备以及将电能供给至音频设备的方法
CN104950993A (zh) * 2014-03-28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移动设备、主机及扩展坞
CN105530561A (zh) * 2016-01-15 2016-04-2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耳机插头、电子设备
CN106104506A (zh) * 2014-03-13 2016-11-09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在usb c型接口中进入附件对接模式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6331950A (zh) * 2015-07-01 2017-0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音频装置以及包括音频装置的多媒体装置
TWI726885B (zh) * 2015-07-01 2021-05-11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音訊裝置以及包含該音訊裝置的多媒體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72945B2 (ja) 2008-03-28 2010-11-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ヘッドフォン装置、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
JP4506873B2 (ja) 2008-05-08 2010-07-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
JP4631939B2 (ja) 2008-06-27 2011-02-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ノイズ低減音声再生装置およびノイズ低減音声再生方法
JP4710940B2 (ja) 2008-09-09 2011-06-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EP3531892B1 (en) 2016-10-26 2022-04-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dentifying sensory inputs affecting working memory load of an individual
WO2019119376A1 (en) * 2017-12-21 2019-06-27 Goertek Inc. Earphone and method for uplink cancellation of an earphone
CN111083250A (zh) * 2018-10-22 2020-04-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降噪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6488A (ja) * 1997-12-26 1999-07-21 Canon Inc 再生装置および方法
JP2000059876A (ja) * 1998-08-13 2000-02-25 Sony Corp 音響装置およびヘッドホン
JP2001102875A (ja) * 1999-10-01 2001-04-13 Hosiden Corp 半導体増幅回路及び半導体エレクトレット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JP4396003B2 (ja) * 2000-07-06 2010-0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
JP2002330485A (ja) * 2001-04-27 2002-11-15 Sony Corp 音響装置及びノイズキャンセリングヘッドホン
TW583792B (en) * 2002-12-25 2004-04-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5086417A (ja) * 2003-09-08 2005-03-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イヤホンコード
CN100372188C (zh) * 2004-06-23 2008-02-27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简化检测影音信号线与耳机信号线的装置及方法
CN1738488A (zh) * 2004-08-19 2006-02-22 美商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主动噪音消除功能的音讯装置
CN100531450C (zh) * 2005-03-22 2009-08-19 东莞理工学院 反馈式主动消噪耳机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0566A (zh) * 2008-12-26 2010-09-01 索尼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
CN102422651A (zh) * 2009-04-29 2012-04-18 伯斯有限公司 内部通信装置头戴式耳机的连接与断开
CN102422651B (zh) * 2009-04-29 2014-11-05 伯斯有限公司 内部通信装置头戴式耳机的连接与断开
CN101783986A (zh) * 2010-03-17 2010-07-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接口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1783986B (zh) * 2010-03-17 2013-02-2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接口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3004094A (zh) * 2010-07-18 2013-03-27 伯斯有限公司 耳机连接感测和零上电按钮
CN103004094B (zh) * 2010-07-18 2015-11-25 伯斯有限公司 耳机连接感测和零上电按钮
CN102457790A (zh) * 2010-10-21 2012-05-16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减噪耳机与耳机检测装置
CN102457790B (zh) * 2010-10-21 2014-11-05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减噪耳机与耳机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521245A (zh) * 2012-08-06 2015-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波束形成装置
CN104521245B (zh) * 2012-08-06 2017-10-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波束形成装置
CN103618982B (zh) * 2013-12-10 2019-02-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降低远端回音的电路和方法、耳机检测电路和方法、耳机
CN103618982A (zh) * 2013-12-10 2014-03-0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降低远端回音的电路和方法、耳机检测电路和方法、耳机
CN106104506B (zh) * 2014-03-13 2019-01-04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在usb c型接口中进入附件对接模式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6104506A (zh) * 2014-03-13 2016-11-09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在usb c型接口中进入附件对接模式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950739A (zh) * 2014-03-24 2015-09-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音频设备以及将电能供给至音频设备的方法
CN104950993B (zh) * 2014-03-28 2018-08-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移动设备、主机及扩展坞
CN104950993A (zh) * 2014-03-28 2015-09-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移动设备、主机及扩展坞
CN106331950A (zh) * 2015-07-01 2017-01-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音频装置以及包括音频装置的多媒体装置
CN106331950B (zh) * 2015-07-01 2020-06-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音频装置以及包括音频装置的多媒体装置
TWI726885B (zh) * 2015-07-01 2021-05-11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音訊裝置以及包含該音訊裝置的多媒體裝置
CN105530561A (zh) * 2016-01-15 2016-04-2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耳机插头、电子设备
CN105530561B (zh) * 2016-01-15 2019-03-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耳机插头、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40060B2 (ja) 2011-12-21
JP2008092365A (ja) 2008-04-17
CN101159991B (zh) 2011-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9991B (zh) 音频设备
US8335320B2 (en) Audio apparatus
CN101630802B (zh) 耳机插孔结构
US8260380B2 (en) Headset with remote control
US8842871B2 (en) Wired headset with integrated switch
US82239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xternal equipment with digital noise cancellation and digital audio path
CN101141040B (zh) 插头、声音输入和输出装置以及噪声消除系统
EP2131354A2 (en) Noise-cancelling headphone
CN101141039A (zh) 插头
US20070281756A1 (en) Battery charger antenna, method and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12235692B (zh) 音频切换电路、电子设备和音频切换方法
CN104113816A (zh) 电子装置及耳机检测方法
JP2007208343A (ja) 通信装置、携帯電話機及びイヤフォン
JP4935284B2 (ja) 入力切換装置、入力切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76430B2 (ja) 音響装置、出力抑制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0441671B1 (ko) 다기능 음성신호 제어장치
KR20010008044A (ko) 휴대용 다채널 앰프
CN220606050U (zh) 头戴式耳机电路以及耳机设备
KR200292160Y1 (ko) 이동단말기용 어댑터
KR200342728Y1 (ko) 4극이어폰
KR200262156Y1 (ko) 다기능 음성신호 제어장치
AU2011232790B2 (en) Wired headset with integrated switch
CN116614749A (zh) 串扰消除方法和装置
KR19980013991A (ko) 음성 줌신호 강조회로
KR20020092641A (ko) 다기능 음성신호 제어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