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6332A -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站、固定站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站、固定站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6332A
CN101156332A CNA2005800491036A CN200580049103A CN101156332A CN 101156332 A CN101156332 A CN 101156332A CN A2005800491036 A CNA2005800491036 A CN A2005800491036A CN 200580049103 A CN200580049103 A CN 200580049103A CN 101156332 A CN101156332 A CN 101156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ed power
interval
channel
mobile radio
radio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91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庭野和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56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63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during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e.g.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HSP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04W52/225Calculation of statistics, e.g. average, vari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用上行链路发送像DPDCH及HS-DPCCH那样发送定时不同的多个信道的移动站中,如果在以DPDCH的时隙为基准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测定发送功率,则存在着由于各信道的发送定时不同而对发送功率测定的精度产生影响的问题。因此,本发明根据像DPDCH及HS-DPCCH那样设定在上行链路中的信道的发送定时、有无除了DPDCH之外附加的HS-DPCCH、以及移动站对应的标准的规格(版本),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Description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站、固定站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无线通信终端的发送功率控制,特别涉及发送功率推定(测定)区间的控制。
背景技术
近些年,被称为第3代的通信标准在ITU(国际电信同盟)中采用IMT-2000。关于该方式的1种即W-CDMA(FDD)(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宽带码分多址:频分双工),从2001起在日本开始商用服务。W-CDMA(FDD)方式当初的目的是实现最大2Mbps(Mega bit per sec)程度的通信速度,在标准化团体3GPP(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决定1999年总结了的标准的版本即1999(或版本3.x.x)版作为最初的规格(版本)。
另外,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要求下行链路(即从基站侧到移动站的通信)的数据包传输高速化。因此,除了在第1999版中确定了的信道外,还通过新追加专用的信道,而使数据传输高速化,所以研究了HSDPA(High Speed Downlink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其结果不仅确保了与第1999版的互换性(反向兼容性),同时形成了3GPP标准的全新的版本即第5(或版本5.x.x)版。
第5版中的物理层的各种信道的格式、发送接收定时的规定在标准书即TS25.211(非专利文献1:5.2章Uplink physical channels、5.3章Downlink physicalchannels、6.2章Association of physical channels and physical signals、以及7章Tim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channels)中详细地规定了。另外,对于物理层中的来自传输层的输入数据的处理(编码、多路复用化等),在TS25.212(非专利文献2:4.5章Coding for HS-DSCH、4.6章Coding for HS-SCCH)中详细地规定了。而且,信道多路复用化方法在TS25.213(参照非专利文献3:4章Uplinkspreading modulation、5章Downlink spreading and modulation)中详细地规定了。第1999版中物理层的各信道以第5版中包含的形式来描述。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Physical channels and mapping of transport channelsonto physical channels(FDD)(Release 5)3GPP TS 25.211 V5.6.0(2004-09)
非专利文献2: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Release5)3GPP TS 25.212V5.9.0(2004-09)
非专利文献3: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Spreading and modulation(FDD)(Release 5)3GPPTS 25.213V5.5.0(2004-09)
下面说明主信道。作为对应第1999版个别地分配给移动站的物理层信道有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专用物理控制信道)和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 Channel,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CCH发送物理层内的各种控制信息(同步用的导频信号、发送功率控制信号等)。DPDCH发送来自MAC层(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物理层上的协议层)的各种数据。将MAC层和物理层的数据交接所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Transportchannel)。将上述DPCCH和DPDCH设定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双方。
作为在第5版中附加的下行链路用的物理层信道,有HS-PDSCH(HighSpee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及HS-SCCH(High Speed Shared Control Channel,高速共享控制信道),两者可在多个移动站使用。HS-PDSCH与上述第1999版对应的DPDCH相同,发送来自上层即MAC层的数据。HS-SCCH发送当通过HS-PDSCH发送数据时的控制信息(发送数据的调制方式、数据包长度等)。HS-PDSCH的扩展率固定为16,发送一次数据包时相对于1个移动站能够分配多个扩展码(即多个信道),该分配控制(所谓的调度)在基站侧进行。
另外,作为在第5版中上行链路用所附加的物理层信道具有HS-DPCCH(High Speed 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具有对应由HS-PDSCH发送的数据的响应(ACK/NACK)、以及下行链路无线环境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信道质量信息)。
在基站中,发送一对HS-SCCH和HS-PDSCH。在移动站中,接收从基站发送的HS-SCCH和HS-PDSCH,并判断数据中是否有误,再将判定结果(ACK/NACK)载入HS-DPCCH中发送。因此,ACK/NACK的发送频率对应下行链路的数据包发送频率而变化。
另外,根据在通信之前设定的周期值向基站发送CQI。
各移动站能够同时接收的HS-SCCH信道数最大为4,这记载在标准书TS25.308(参照非专利文献4:5.2.2.1章FDD Downlink Physical layer Model)。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确立HSDPA信道之时,预先设定实际的分配信道数(≤4),或者在通信中将变更通知移动站。但是,在一次的数据发送定时中发送所使用的HS-SCCH信道数为1个。另外,当从基站连续发送数据包的情况下,HS-SCCH采用相同的信道进行发送,这规定在TS25.214(参照非专利文献5:6A.1.1章UEprocedure for receiving HS-DSCH)中。
非专利文献4: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HSDPA);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5)3GPP TS 25.308V5.6.0(2004-09)
非专利文献5:3rd Generation Partners ship Project;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FDD)(Release 5)3GPP TS 25.214V5.9.0(2004-09)
在各基站的通信范围即小区(Cell)内,时常发送被称为公共导频信道(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的信道。该信道在小区内的所有移动站中共用,成为基站和移动站所使用的各种信道的基准。小区内的各移动站的下行链路的信道之中,DPCCH和DPDCH的基准发送定时是根据以CPICH的发送定时为基准的时间偏移(τDPCH)来设定。根据基站控制装置(RNC:Radio Network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来指定时间偏移并通知各基站和各移动站,从而使得各移动站的发送定时分散开来。另一方面,HS-PDSCH因为是所有移动站共有的共有信道,所以基准发送定时设定对于所有移动站都相同,该发送与CPICH定时同步进行。
上行链路的DPCCH和DPDCH的发送通过由相对于下行链路的DPDCH和DPCCH的规定发送接收定时差决定的定时设定来发送。因此,该发送定时根据每个移动站而不同。另一方面,因为HS-DPCCH的发送定时必须与根据HS-PDSCH的数据包的发送定时一致来发送,所以CPICH等效为基准。因此,如果除去由移动站或者传播路径决定的电波传播时间,则在所有移动站中成为同一的基准定时设定。
上行链路中的DPCCH/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定时的关系如标准书TS25.211(非专利文献1)的7.7章“Uplink DPCCH/HS-DPCCH/HS-PDSCHtiming at the UE”的图34中所示。在图34中,作为Uplink DPCH的是DPCCH/DPDCH的定时(DPCH是传输信道的名称)。由上述说明可知,在上行链路中,DPCCH及DPDCH和HS-DPCCH的发送的基准定时设定是不同的。因此,跨过一方的发送定时(发送区间)的间隙而进行另一方的发送,而且该跨过方法(=定时差)对于每个移动站也不相同。
下面说明关于上行链路信道发送的问题。DPDCH根据数据发送速度来增减其发送功率。因此,DPDCH单独的发送功率的相对于时间推移的规定和测定条件在标准书TS25.101(参照非专利文献6:6.5章、图6.2至图6.5)中规定作为时间屏蔽(time mask)。这里不考虑对于所有的发送信道等同适用的所谓闭环发送功率控制(TPC:Closed loop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因为HS-DPCCH根据发送内容(ACK、NACK、CQI)而发送功率的偏移量不同,所以根据发送内容而发送功率变化。因此,HS-DPCCH单独的发送功率的关于时间推移的规定和测定条件与上述DPDCH的推移一样,在同一标准书(参照6.5章图6.5A至图6.5B)中规定。因为DPCCH的发送速度是一定的,所以没有上述这样的规定。
采用典型功率值(后述的图3中所示的TYP)、上限功率值(图中所示的UPPER)、下限功率值(图中所示的LOWER)来规定各发送功率的时间屏蔽。另外,将基准发送定时(时隙发送区间)的前后25μm规定为过渡时间。根据除去了上述过渡时间的各个区间内平均功率推定(或测定),用两区间内平均功率的变更量(即差分量)来规定基准发送定时前后的单位时间区间(1个时隙:10ms的1/15)中的发送功率变化量(参照同一标准书Table6.7)。
非专利文献6: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User Equipment(UE)radio transmission andreception(FDD)(Release 5)3GPP TS 25.101 V5.12.0(2004-09)
在上述说明中所引用的各种标准书中,虽然个别地规定了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功率推移规定,但是发送DPDCH和HS-DPCCH时的与移动站的总发送功率推移相关的规定则没有。实际上当移动站发送信号之时,取决于DPDCH和HS-DPCCH是否发送及两信道的定时关系,即使区间平均功率相同,也会发生峰值功率不同的情况。这里,考虑脉冲的峰值功率大于测定(或者推定)了的各区间平均功率、同时利用TPC控制而使上述平均功率值在最大发送功率值(下面记为Pmax)附近的情况。在规定的最大发送功率值内控制总发送功率时也与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功率测定相同,1个时隙测定1次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内的平均功率。脉冲状的时间中使用设置在移动站中的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中的非线形强的区域。在过去的标准中,因为根据DPCH(DPCCH或者DPDCH)的时隙的发送定时来固定地规定移动站的发送功率测定区域,所以由于各移动站的DPDCH和HS-DPCCH之间的定时差,存在着各移动站的总发送功率控制动作不同的问题。
而且,如同对应第1999版的移动站那样,在所有信道以相同定时发送信号的情况或者对应于第5版的移动站不发送HS-DPCCH的情况下,区间平均功率是与峰值功率相同的值,且在1个时隙中不存在阶梯状的发送功率变化。因此,只要1个时隙进行1次发送功率测定和发送功率控制即可。作为具有用于过去的发送功率控制的通信控制方法以及通信装置有关的记载的专利文献,例如有特开2001-308723号公报、特开平8-32515号公报等。当发送定时基准不同的信道(HS-DPCCH)进行发送时,因为区间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不同,而且在过渡时间中也会产生发送功率的峰值,所以存在着发送功率控制的精度降低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087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8-32515号公报
接着说明移动站的发送功率控制。移动站根据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平均功率和各信道的信道振幅系数(Gain factor:βd、βc、βhs)来进行评价(Evaluation),从而决定DPDCH的数据发送速度设定(TFC: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传输格式组合)(TFC selection)。于是,当到达最大发送功率的状态持续规定时隙数时,选择TFC,使得降低能够使用的发送速度,从而移动站降低发送功率。这样的发送功率控制在标准书TS25.133(非专利文献7:6.4章Transport formatcombination selection in UE)中规定。如上面说明所述,因为发送功率测定区间根据DPDCH的时隙来规定,所以对于1个时隙的发送区间内的平均功率是否达到最大发送功率(Pmax)的评价,将取决于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定时差而改变。因此,基站控制装置进行的无线资源的控制的分配方法及通信容量控制等受到影响,另外,因为不能唯一地决定由标准而规定的移动站的动作,所以存在着不能使通信系统的动作优化的问题。
非专利文献7: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management(FDD)(Release 5)3GPP TS 25.133 V5.12.0(2004-09)
如果根据标准书TS25.101(非专利文献6:6.2.2章UE maximum outputpower with HS-DPCCH、以及6.4章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selection inUE),则在DPDCH/DPCCH时隙时间内,根据是HS-DPCCH在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时间内进行发送的情况、及HS-DPCCH不发送的情况,而规定适用不同的最大方向功率规定。即因为在HS-DPCCH跨过的DPDCH/DPCCH时隙中,限制了移动站的最大发送功率,所以在该时隙中评价(判断)为移动站发送功率已达到最大发送功率的可能性很大,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定时差影响很大。
如上面说明所述,目前的发送功率规定没有设想到上行链路中发送的多个信道的发送定时基准不同。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站、固定站、通信方法、通信系统,用于解决由于像上行链路中发送的DPDCH和HS-DPCCH那样的多个信道的发送定时基准不同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发明内容
与本发明相关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包括:对于从基站发送的公共导频信道、在以用固定站指定的时间差发送用户数据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作为基准而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测定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处理;根据该发送功率测定处理测定的发送功率测定结果来评价并决定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能够使用的数据发送速度、同时实行对应于决定的数据发送速度的调制处理及发送功率控制的传输控制处理;以及除了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根据在从移动站到固定站的上行链路中设定的信道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发送功率测定控制处理。
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站,设置了:对于由基站发送的公共导频信道、在以用固定站指定的时间差发送用户数据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作为基准而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测定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部;根据该发送功率测定部测定的发送功率测定结果来评价并决定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能够使用的数据发送速度、同时实行对应于决定的数据发送速度的调制处理及发送功率控制的传输控制部;以及将除了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根据在从移动站到固定站的上行链路中设定的信道来变更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向发送功率测定部输出的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
与本发明相关的固定站,固定站设置了生成至少包括发送包含移动站发送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和在到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中设定的高速数据包信道的接收结果的控制数据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振幅系数、及移动站发送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发送定时的设定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部;以及将由该无线资源控制部生成的设定信息发送到移动站的发送部,在该固定站中,无线资源控制部根据除了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以外设定的信道,变更以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为基准而设定的时间区间、即测定移动站用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与本发明相关的通信系统设置了移动站和固定站,移动站具有:在以对于公共导频信道用规定的时间差发送用户数据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作为基准而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测定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部;根据该发送功率测定部测定的发送功率测定结果来评价并决定上行个别物理信道能够使用的数据发送速度、同时实行对应于决定的数据发送速度的调制处理和发送功率控制的传输控制部;以及将除了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根据在上行链路中设定的信道来变更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向发送功率测定部输出的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固定站具有:生成包含发送包含该移动站发送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和在到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中设定的高速数据包信道的接收结果的控制数据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振幅系数、及移动站发送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发送定时和根据除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设定的信道来变更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设定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部;以及将由该无线资源控制部生成的设定信息发送到移动站的发送部。
与本发明相关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因为包括:对于由基站发送的公共导频信道、在以用固定站指定的时间差发送用户数据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作为基准而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测定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处理;根据该发送功率测定处理测定的发送功率测定结果来评价并决定上行个别物理信道能够使用的数据发送速度、同时实行对应于决定的数据发送速度的调制处理及发送功率控制的传输控制处理;以及除了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根据在从移动站向固定站的上行链路中设定的信道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发送功率测定控制处理,所以即使在适用于采用HSDPA的第5版的通信系统中,也与适用于第1999版的通信系统一样,能够进行发送功率测定和发送功率控制。
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站,因为设置了:对于由基站发送的公共导频信道、在以用固定站指定的时间差发送用户数据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作为基准而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测定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部;根据该发送功率测定部测定的发送功率测定结果来评价并决定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能够使用的数据发送速度、同时实行对应于决定的数据发送速度的调制处理及发送功率控制的传输控制部;以及将除了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根据在从移动站到固定站的上行链路中设定的信道来变更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向发送功率测定部输出的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所以即使在适用于采用HSDPA的第5版的通信系统中,也与适用于第1999版的通信系统一样,能够进行发送功率测定和发送功率控制。
与本发明相关的固定站,因为设置了生成至少包括发送包含移动站发送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和在到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中设定的高速数据包信道的接收结果的控制数据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振幅系数、及移动站发送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发送定时的设定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部;以及将由该无线资源控制部生成的设定信息发送到移动站的发送部,在该固定站中,无线资源控制部根据除了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以外设定的信道,变更以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为基准而设定的时间区间、即测定移动站用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所以即使在适用于采用HSDPA的第5版的通信系统中,也与适用于第1999版的通信系统一样,能够进行发送功率测定和发送功率控制。
与本发明相关的通信系统,因为设置了移动站和固定站,移动站具有:在以对于公共导频信道用规定的时间差发送用户数据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作为基准而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测定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部;根据该发送功率测定部测定的发送功率测定结果来评价并决定上行个别物理信道能够使用的数据发送速度、同时实行对应于决定的数据发送速度的调制处理和发送功率控制的传输控制部;以及将除了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根据在上行链路中设定的信道来变更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向发送功率测定部输出的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固定站具有:生成包含发送包含该移动站发送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和在到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中设定的高速数据包信道的接收结果的控制数据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振幅系数、及移动站发送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发送定时和根据除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设定的信道来变更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设定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部;以及将由该无线资源控制部生成的设定信息发送到移动站的发送部,所以即使在适用于采用HSDPA的第5版的通信系统中,也与适用于第1999版的通信系统一样,能够进行发送功率测定和发送功率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W-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移动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DPDCH、HS-DPCCH、DPDCH以及HS-DPCCH的发送功率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控制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移动站实行的发送功率的测定区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固定站的结构的框图。
图6是说明固定站向移动站交换设定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一串信号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DPDCH功率、HS-DPCCH功率、以及DPDCH和HS-DPCCH的合计发送功率的时间变化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控制与本发明实施形态2相关的移动站实行的发送功率的测定区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DPDCH功率、HS-DPCCH功率、以及DPDCH和HS-DPCCH的合计发送功率的时间变化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控制与本发明实施形态3相关的移动站实行的发送功率的测定区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DPDCH功率、HS-DPCCH功率、以及DPDCH和HS-DPCCH的合计发送功率的时间变化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控制与本发明实施形态4相关的固定站实行的发送功率的测定区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控制与本发明实施形态5相关的固定站实行的发送功率的测定区间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说明与本发明实施形态6相关的通信系统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01移动通信系统
102移动站
103基站
104基站控制装置
105公共导频信道
106上行链路DPCCH
107下行链路DPCCH
108上行链路DPDCH
109下行链路DPDCH
110上行链路HS-DPCCH
111下行链路HS-PDSCH
112外部网络
113E-DPDCH/E-DPCCH
114E-HICH
201无线资源控制部
202传输设定评价部
203发送速度控制部
204调制部
205发送部
206天线
207功率测定部
208测定控制部
209接收部
210解调部
301无线资源控制部
302传输设定评价部
303发送速度控制部
304调制部
305发送部
306天线
309接收部
310解调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W-CDMA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说明图。在图1中,移动通信系统101由移动站(UE)102、基站(NodeB)103、以及基站控制装置(RNC)104构成。移动站102和基站103通过无线进行通信,基站103和基站控制装置104通过有线进行通信。移动站102和基站103使用公共导频信道(CPICH)105、上行链路DPCCH106、下行链路DPCCH107、上行链路DPDCH108、下行链路DPDCH109、上行链路HS-DPCCH110、下行链路HS-PDSCH111。下行链路HS-PDSCH111和HS-SCCH成对发送。基站控制装置104介于移动站102和外部网络112的通信中。在3GPP标准中,虽然将基站103和基站控制装置104称为UTRAN(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但是在下面的说明中称为固定站。
图2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移动站的结构的框图。在图2中,无线资源控制部201控制接收发送来自移动站102的信号所必需的信道的组合及传输速度等的各种初始设定,并且向传输设定评价部202输出设定信息(CH_config)。在该设定信息(CH_config)中,也包括各信道的增益因数(β)设定及发送定时设定。上述设定信息(CH_config)在通信之前或者通信之中,从基站控制装置104经由基站103向移动站102发送,在经过后述的接收部209及解调部210之后输入无线资源控制部201。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201将在后述固定站(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103)接收发送信号的无线资源管理信息(RRC_signalling)作为数据载于DPDCH。传输设定评价部202在内部具有进行评价(Evaluation)的功能。
传输设定评价部202根据从无线资源控制部201输出的设定信息(CH_config)和从功率测定部207输入的发送功率推定信息(Estimated transmit power),并通过评价框来评价实际的发送情况,控制是否可以使用TFC。另外,根据该评价结果,将各TFC的状态信息(TFC_state)输出到发送速度控制部203。发送速度控制部203具有在实际发送时选择某一个TFC的传输速度决定(TFC selection)功能。发送速度控制部203根据从传输设定评价部202输入的状态信息(TFC_state),将实际发送时使用的TFC信息和各信道振幅(βd、βc、βhs)信息输出到调制部204。这里,βd是DPDCH使用的增益因数,βc是DPCCH使用的增益因数,βhs是HS-DPCCH使用的增益因数。由上述说明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传输设定评价部202、发送速度控制部203构成传送控制单元。
调制部204根据输入的TFC信息和信道振幅信息(βd、βc、βhs),利用所谓的IQ多路复用那样公认的技术来多路复用实际发送的上行链路DPDCH、DPCCH以及HS-DPCCH。而且,利用公认的技术进行扩展/调制处理,并输出调制信号(Mod_signal)。调制部204构成多路复用调制单元。发送部205用公认的技术将输入的调制信号(Mod_signal)放大到必需的功率,并输出无线信号(RF_signal)。无线信号(RF_signal)一边从天线206进行无线发送,同时向功率测定部207输出。发送部205、天线206构成发送单元。
功率测定部207根据从测定控制部208输入的定时信息(Measurement period)和从发送速度控制部203输入的增益因数(βd、βc、βhs),从输入的无线信号(RF_signal)测定区间平均发送功率(或者推定),并输出发送功率推定指定信息(Estimated transmit power)。测定控制部208根据上述设定信息(CH_config),将用于控制功率测定部207中的功率测定(推定)的定时的定时控制信息(Measurement period)输出到功率测定部207。对于定时设定必需的信息可以预先存储在测定控制部208中,或者作为上述设定信息(CH_config)的一部分进行通知。在本实施形态中,假设为预先存储在测定控制部208的内部,并根据上述设定信息(CH_config)来进行变更的。功率测定部207、测定控制部208构成发送功率推定单元。
接收部209输入用天线206接收的下行链路的无线信号(RF_signal),用公公认的技术输出解调信号(Demod_signal)。解调部210输入解调信号(Demod-signal),并用公认的技术分离下行链路的各种信道,从DPDCH输出数据信号及设定信息(CH_config),从DPCCH输出控制信号。另外,解调部210输出对于用HS-PDSCH从基站103发送的数据包的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用解调部210分离开的信号之中,设定信息(CH_config)向无线资源控制部201输出。另外,数据包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作为HS-DPCCH的数据,经由调制部204、发送部205以及天线206向基站103发送。
图3是表示DPDCH功率、HS-DPCCH功率、以及DPDCH和HS-DPCCH的合计发送功率的变化的说明图。图3(a)表示DPDCH、HS-DPCCH各自的发送功率的变化,图3(b)表示DPDCH和HS-DPCCH的合计发送功率的变化。图3所示的曲线图的纵轴表示功率,横轴表示时间,UPPER/TYP/LOWER表示用标准书TS25.101规定的时间屏蔽(time mask)的上限功率值/典型功率值/下限功率值。MEAS表示发送功率测定区间,(a)所示的部分表示过去标准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b)所示的部分表示缩小了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另外,图3(a)表示DPDCH的时隙和HS-DPCCH的时隙,HS-DPCCH的时隙区间和DPDCH时隙区间之差、即从发送完毕HS-DPCCH时隙到开始发送DPDCH时隙为止的时间差a表示定时差。图3中所示的两个箭头表示过渡时间(25微秒)。并且涂满阴影表示典型功率的推移。在图3中,HS-DPCCH的时隙发送区间和DPDCH的时隙发送区间空出25微秒(即a=25微秒)。另外,两信道的发送状态(ON/OFF或者High/Low)大致互不相同。
图4是表示控制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移动站实行的发送功率的测定区间的处理的流程图。下面参照图4说明通信系统101中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控制处理。在通信开始之前,根据来自移动站102或外部网络112的通信要求,在基站103、基站控制装置104等的固定站和移动站102之间,确定用于通信的信道设定、通信速度设定、定时设定等的各种无线资源的初始设定。这时,也确定DPDCH用的定时偏移即τDPCH的初始值。将设定的偏移τDPCH通知移动站102,并设定上行链路DPDCH的发送定时。移动站102将上述通知的各种设定信息存储在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中。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为了控制移动站102内的各部分动作设定,而将设定信息(CH_config)输出到传输设定评价部202及测定控制部208。测定控制部208将发送功率测定区间设定为初始状态。另外,因为为了取得通信小区与移动站102同步而利用CPICH,所以在上述初始设定的最初,假设移动站掌握CPICH的定时。
根据TFC及增益因数,用调制部204对DPDCH、HS-DPCCH的数据与DPCCH的数据及控制信息一起进行多路复用和调制,并经过天线206向基站103发送。信道发送处理与如图4所示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控制处理同时进行。另外,移动站的功率测定部207,在初始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利用信道振幅系数(增益因数β)推定(测定)发送功率,并且输出到传输设定评价部202。另一方面,功率测定部207对应输入的定时控制信息(Measurement period),利用各信道振幅系数(增益因数βd、βc、βhs)推定(测定)发送功率,并将发送功率信息(Estimated UE transmit power)输出到传输设定评价部202。传输设定评价部202根据从功率测定部207输出的发送功率信息(Estimated UE transmit power)和设定信息(CH_config),来评价DPDCH的TFC是否可以使用。发送速度控制部203根据评价TFC的是否可用的结果,控制发送速度即发送功率。
在图4中,移动站102的测定控制部208根据输入的设定信息(CH_config)确认DPDCH的发送定时用时间偏移值(τDPCH)(步骤400)。接着,判断上行链路的DPDCH的时隙和HS-DPCCH的时隙的发送定时的时间差a是否在规定值以下。该规定值可以是例如用移动站102初始设定的值,也可以是根据利用基站控制装置104的通信容量控制而确定并通知移动站102的值等。在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定时差大于规定值的情况(即NO的情况)下,不进行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变更(步骤402),而利用DPDCH和HS-DPCCH发送数据。在步骤403中,测定控制部208监视在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中在通信中是否变更·通知了τDPCH值。在变更·通知了τDPCH的情况(即YES的情况)下,实行步骤400。另外,在没有变更τDPCH的情况(即NO的情况)下,实行步骤404。在步骤404中,监视在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中是否完成了从移动站102发送信息(通信)。在发送(通信)完成的情况(即YES的情况)下结束通信,在没有完成的情况(即NO的情况)下返回步骤403。在步骤401中,在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定时差a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即YES的情况)下,测定控制部208缩小(变更)发送功率测定(推定)区间,从而使得两信道的过渡时间不包含在测定(推定)区间中。测定控制部208在对功率测定部207缩小后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将定时控制信息(Measurement period)输出到功率测定部207。(步骤405)
即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DPDCH/DPCCH发送定时基准和HS-DPCCH发送定时基准之差(a)的大小,变更发送功率测定(推定)区间的设定,并且除去用两定时决定的各过渡时间。而且,总发送功率的变化由作为参考的基准时隙的平均功率和作为目标的时隙的平均功率之差来规定,这时不考虑所有的过渡时间(各信道的过渡时间为各信道发送时隙的前后的25μs)的功率。另外,发送DPDCH或HS-DPCCH的状态在3GPP中被称为Cell_DHC状态,这时的测定(推定)区间采用在1个时隙之中除去了所有信道的过渡时间的区间。
如上面说明所述,与本发明相关的移动站在基准发送定时(发送时隙的定时)不同的DPDCH和HS-DPCCH那样的多个信道的发送定时差较小的情况下,缩小发送功率测定(推定)区间,并去除多个信道的各过渡区域,从而测定发送功率。因此,在发送基准发送定时不同的多个信道的情况下,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平均功率与峰值功率相同,并且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内的功率推移也一定。即,即使在设定发送定时不同的多个信道的情况下,也具有的效果是,能够排除各信道的发送定时的不同而对发送功率测定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能够改善发送功率测定以及取决于该发送功率测定而确定传输速度和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控制的精度。另外,即使在采用HSDPA的第5版所适用的通信系统中,也与第1999版所适用的通信系统一样,能够测定发送功率及控制发送功率。
具体来说具有的效果是,即使在第5版的通信系统中,也与第1999版所适用的通信系统一样,移动站能够以1次/时隙来进行发送功率控制,能够防止移动站的结构及处理变得复杂的情况。而且,在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定时差较小的情况下,具有的效果是,因为参予尖峰形的功率推移的功率较小,所以给予发送功率控制的精度不会大幅度地降低,而且因为由尖峰部分而生成的无用辐射功率较小,所以减小了对于通信质量的影响。另外,由于规定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定时的一方是按照DPDCH的区间定时的原样,则具有能够使发送功率测定处理简单化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是移动站102本身根据DPDCH的定时偏移(τDPCH)设定进行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设定及变更等的控制,但是也可以从固定站对移动站指定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移动站102据此设定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图5是表示与本发明实施形态1相关的固定站的结构的框图。图5所示的固定站是用基站103及基站控制装置104的功能框图来表示的。各框表示功能单位。图5所示的固定站可以根据基站103及基站控制装置104的安装形态设置在上述两装置的任一个中来实现,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其它装置来实现。
在图5中,无线资源控制部301控制对于来自移动站102的发送接收必需的信道的组合及传输速度等的设定。另外,无线资源控制部301具有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变更框,具有移动站102的发送功率测定(推定)区间的设定变更功能。此外假设,即使当在固定站侧判断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情况下,也实行图4中说明了的处理。无线资源控制部301输出设定信息(CH_config)。在该设定信息(CH_config)中,包含各信道的振幅系数设定及发送定时设定、以及移动站的发送功率测定(推定)区间设定的信息等。该设定信息(CH_config)在通信之前或者通信的过程中,从基站控制装置104输出到移动站102。另外,输出用于与移动站102进行发送接收的初始设定等的无线资源管理信息(RRC_signalling)。在该无线资源管理信息(RRC_signalling)中,包含从无线资源控制部301输出的、后述的区间设定控制信息(Timing info)。解调部310解调从移动站102接收的相同的无线资源管理信息(RRC_signalling)。传输设定评价部302根据从无线资源控制部301输入的设定信息(CH_config),来评价下行链路DPDCH的各TFC是否可用,并输出下行链路DPDCH的各TFC的是否可用状态信息(TFC_state)。
发送速度控制部303具有在实际发送DPDCH时选择TFC的传输速度确定(TFC selection)功能。另外,具有控制HSDPA中的下行链路的数据包发送的调度功能。另外,发送速度控制部203根据从传输设定评价部202输入的状态信息(TFC_state),输出DPDCH发送时所使用的TFC信息(TFC)和各增益因数(βd、βc、βhs)。这里,βd是DPDCH中所使用的增益因数,βc是DPCCH中所使用的增益因数,βhs是HS-PDSCH中所使用的增益因数。另外,发送速度控制部303根据从移动站102发送的HS-DPCCH,采用数据包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来进行调度处理,并将调度结果信息(Sche_info)输出到调制部304。由无线资源控制部301、传输判定评价部302、发送速度控制部303形成传输控制单元。
调制部304根据从发送速度控制部203输入的DPDCH的TFC信息(TFC)、各信道的增益因数(βd、βc、βhs)以及调度结果信息(Sche_info),利用所谓的IQ多路复用那样的公认技术来多路复用实际发送的下行链路DPDCH、DPCCH、以及HS-PDSCH。而且,利用公认的技术进行扩展/调制处理,并输出调制信号(Mod_signal)。发送部305用公认技术将输入的调制信号(Mod_signal)放大到必要的功率,并输出无线信号(RF_signal)。无线信号(RF_signal)从天线306通过下行链路(DPDCH107、DPDCH109、HS-PDSCH111)进行无线发送。
接收部305将天线306接收的上行链路的无线信号(RF_signal)作为解调信号(Demod_signal)并输出到解调部310。解调部310从解调信号(Demod_signal)中分离上行链路的各种信道(DPCCH、DPDCH、HS-DPCCH),从而分别从DPDCH中、从DPCCH中、以及从HS-DPCCH中得到数据、控制信号、以及数据包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另外,由移动站102传输的无线资源管理信息(RRC_signalling)再另从DPDCH中分离,并输出到无线资源控制部301。另外,解调部310将数据包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输出到发送速度控制部303。
图6是说明固定站(基站控制装置或者基站)向移动站交换设定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一连串无线资源管理信息(RRC_signalling)的说明图。作为用于在移动站中设定/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控制信息,固定站向移动站通知区间设定控制信息(Timing info)。另外,在W-CDMA标准中,基站控制装置和基站的控制信息根据称为NBAP(Node B Application Part)的协议进行通信。如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所示,虽然这样的控制信息交换是通过下行链路DPDCH进行,但是也可以在HS-PDSCH、第1999版中规定的公共信道即FACH、S-CCPCH等的其它数据发送用信道中进行。
在图6中,固定站(基站控制装置104/基站103)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将包含确定·变更了的区间设定控制信息(Timing info)的各种设定信息(CH_config)作为无线资源管理信息(RRC_signalling),并载于下行链路DPDCH中。用下行链路DPDCH发送的数据,根据用发送速度控制部303确定的TFC,在调制部304中与其它信道多路复用,并作为调制信号(Mod_signal)输出到发送部305。发送部305将包含区间设定信息(Timing info)的调制信号放大到发送所需要的功率,并作为无线信号(RF_signal)发送到移动站101(步骤601)。接着,在接收部209及解调部210中解调了移动站接收的无线信号(RF_signal)之后,分离成各信道。这时,解调部210分离包含用于设定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区间设定控制信息(Timinginfo)的设定信息(CH_config),并输出到无线资源控制部201。无线资源控制部210将从固定站接收到了区间设定控制信息(Timing info)的情况通知固定站的完成接收信息(Rx ACK)作为无线资源管理信息(RRC_signalling),载于上行链路DPDCH中。完成接收信息(Rx ACK)作为上行链路DPDCH108向固定站侧进行无线发送。如果固定站接收了完成接收信息(Rx ACK),则通知无线资源控制部301(步骤602)。
在移动站中,无线资源控制部201向测定控制部208输出设定信息(CH_config)。测定控制部208从设定信息(CH_config)中取出区间设定控制信息(Timing info),并作为定时控制信息(Measurement period)输出到功率测定部207。功率测定部207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无线资源控制部201确认测定控制部207变更了发送功率测定区间(步骤603)。接着,无线资源控制部201确认完成了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变更,并将完成信息(Set complete)载于DPDCH中。完成信息(Set complete)载于上行链路DPDCH108,并发送到固定站侧(步骤604)。
如上所述,因为在固定站侧进行区间设定的变更(控制),所以具有的效果是,增加了控制的自由度,同时能够使移动站的结构简单化。
实施形态2
实施形态1中所说明的移动站及固定站是根据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定时之差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下面说明的与实施形态2相关的移动站是根据HS-DPCCH的有无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
图7是表示DPDCH功率、HS-DPCCH功率、以及DPDCH和HS-DPCCH的合计发送功率的时间变化的说明图。因为图7的想法与图3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如图7所示,移动发送功率测定区间(MEAS),从而使其包含各信道的过渡时间(参照图(b))。但是,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长度没有变化。图8是表示控制与本发明实施形态2相关的移动站实行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处理的流程图。实施形态1中说明的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处理是将DPDCH和HS-DPCCH的定时差作为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基准来使用的。下面说明的图8中所示的处理是将HS-DPCCH有无设定作为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基准来使用的。因为图8和图4的步骤801及步骤805以外的步骤是相同或者相当的处理,所以说明省略。
在图8中,在步骤801中判断是否在上行链路中设定HS-DPCCH。因为HS-DPCCH是与下行链路的HS-PDSCH成对设定的,所以也可以作为判断是否进行关于HSDPA的设定的基准。在没有设定HS-DPCCH的情况(步骤801为NO)下,进行步骤802后面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801中在设定了HS-DPCCH的情况(步骤801为YES)下,实行步骤805。在步骤805中,测定控制部208移动(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使得在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包含定时不同的DPDCH及HS-DPCCH的过渡时间。于是,测定控制部208为了向功率测定部207通知移动(变更)后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则输出定时控制信息(Measurement period)。然后实行步骤803后面的处理。功率测定部207测定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内的发送功率,例如求出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内的平均功率值。
即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有无设定HS-DPCCH来变更(移动)发送功率测定(推定)区间的设定,在设定了HS-DPCCH的情况下,包含用两信道的定时确定的各过渡时间。而且,总发送功率的变化由作为参照的基准时隙的平均功率和作为目标的时隙的平均功率之差来规定,这时考虑各信道的过渡时间(各信道的过渡时间是各信道的发送时隙的前后25μm)的功率。另外,发送功率测定(推定)区间的定时与DPDCH(DPCH)时隙的定时相同,在设定了HS-DPCCH的情况下,包含两信道的各过渡时间。
如上所述,因为根据是否设定发送与第1999版的上行链路的信道(DPDCH、DPCCH)的发送定时不同的HS-DPCCH,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所以具有的效果是,能够进行考虑了功率变化的功率测定,并且能够提高发送功率控制及最大发送功率测定的精度。
另外,上述说明是判断在移动站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固定站侧判断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并在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情况下,通知移动站。
实施形态3
实施形态2中说明的移动站是使用HS-DPCCH的有无来作为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基准的,在设定了HS-DPCCH的情况下,移动(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使得定时不同的DPDCH及HS-DPCCH的过渡时间包含在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另一方面,下面说明的与实施形态3相关的移动站是扩大或移动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使得包含DPDCH和HS-DPCCH的合计发送功率的峰值区域。
图9是表示DPDCH功率、HS-DPCCH功率、以及DPDCH和HS-DPCCH的合计发送功率的变化的说明图。因为图9的想法与图3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在图9中,发送功率测定区间(MEAS)使区间扩大(移动),来使得1个区间内包含合计发送功率的峰值区域(参照图(b))。另外,在区间内包含过渡时间。在图9中,发送HS-DPCCH的基准发送定时(时隙发送定时)比发送DPDCH的基准发送定时(时隙发送定时)要迟75微秒。即,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定时差b与图3不同,为75μm。因为发送HS-DPCCH相对于DPDCH的时隙要迟75μm,所以两信道的发送(ON/OFF)大致同时进行。这种情况下,产生将DPDCH和HS-DPCCH的各信道的发送功率相加的峰值(Peak)功率区域。
与本实施形态相关的移动站,当在DPDCH和HS-DPCCH的合计功率中产生峰值功率时,发送功率测定区间(MEAS)扩大(移动)区间,使得在1个区间内包含合计发送功率的峰值区域(参照图(b))。图10是表示控制与本发明实施形态3相关的移动站实行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处理的流程图。实施形态2中说明的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处理是根据有无设定HS-DPCCH来作为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基准使用的。下面说明的图10中所示的处理也是根据有无设定HS-DPCCH来作为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基准使用的。因为图10和图8的步骤1005以外的步骤是相同或者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
在图10中,在步骤1001中,判断是否在上行链路中设定了HS-DPCCH。在没有设定HS-DPCCH的情况下(步骤1001为NO),实行步骤1002后面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1001中在设定了HS-DPCCH的情况下(步骤1001为YES),实行步骤1005。在步骤1005中,测定控制部208扩大或者移动发送功率测定区间(MEAS),从而使得DPDCH和HS-DPCCH的两信道的峰值功率区域包含在同一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另外,在区间中包含过渡时间,并除去其余的时间。测定控制部208为了向功率控制部207通知移动(变更)后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输出定时控制信息(Measurement period)。然后实行步骤1003后面的处理。
即在本实施形态中,根据有无设定HS-DPCCH,变更(扩大/移动)发送功率测定(推定)区间,在设定HS-DPCCH的情况下,包含两信道合计功率的峰值。而且,总发送功率的变化由作为参考的基准时隙的平均功率和作为目标的时隙的平均功率之差来规定,这时考虑两信道的峰值功率。另外,在设定HS-DPCCH的情况下,测定(推定)区间的定时采用包含用两信道的定时确定的各过渡时间的区间。
如上所述,因为根据是否设定发送与第1999版的上行链路的信道(DPDCH、DPCCH)的发送定时不同的HS-DPCCH,判断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特别在DPDCH和HS-DPCCH的时隙发送定时大致重合的情况下,变更(控制)区间设定,而使得在区间中包含两信道的合计功率的峰值区域,因此具有提高移动站的总发送功率控制的精度的效果。
另外,上述说明是判断在移动站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固定站侧判断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并在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情况下,通知移动站。
实施形态4
实施形态3中说明的移动站是使用HS-DPCCH的有无来作为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基准的,在设定了HS-DPCCH的情况下,当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定时重叠并产生峰值功率时,扩大或者移动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使其包含DPDCH和HS-DPCCH的合计发送功率的峰值区域。下面说明的与实施形态4相关的固定站,当没有设定发送一部分的信道时,或者发送中的信道的发送定时基准不是多个时,根据发送中的信道的发送定时基准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并通知移动站。
图11是表示DPDCH功率、HS-DPCCH功率、以及DPDCH和HS-DPCCH的合计发送功率的时间变化的说明图。因为图11的想法与图3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在图11中,在通信开始前的初始设定中,设定DPDCH为不发送,只发送HS-DPCCH。另外,发送HS-DPCCH的时隙发送定时相对于发送DPDCH的时隙发送定时相差50μs。即,在图10中,虽然不发送DPDCH,但是以测定区间为基准求得的DPDCH和HS-DPCCH的发送定时差c为50μs。如图11所示,在不发送DPDCH而发送HS-DPCCH时,使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移动,从而使发送功率测定区间(MEAS)与HS-DPCCH的时隙发送定时一致(参照图11(b))。另外,不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长度。
说明实行实施形态4中说明的发送功率区间变更处理的通信系统。基站控制装置104与移动站102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1,根据来自移动站102或者外部网络200的通信要求,在通信开始之前确定用于通信的信道设定、通信速度设定、定时设定等的各种无线资源初始设定。其中,确定DPDCH用的定时偏移即τDPCH的初始值。设定了的偏移信息分别通知基站(NodeB)103和移动站102(UE),并在各站进行设定。在移动站102中,上述通知的各种设定信息存储在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中。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为了控制移动站102内的各部分动作设定,而将设定信息(CH config)输出到传输设定评价部202及测定控制部208。测定控制部208对区间设定进行初始设定。另外,因为为了相对于通信的小区取得同步,而利用CPICH,所以假设移动站掌握CPICH的定时。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区间变更(控制)功能假设为在第5版以后附加的部分。但是,功能附加的版本编号可以为任何值,本实施形态中没有限定。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说明的事例是,判断在固定站侧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当变更了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则将设定信息通知移动站102。但是,也可以在移动站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图12是表示控制与本发明实施形态4相关的固定站实行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处理的流程图。因为图12和图10的步骤1200、步骤1201、步骤1204以外的步骤实行相同或者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在图12中,将移动站对应的标准书的版本编号(版本)信息从移动站102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1通知固定站侧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步骤1200)。固定站侧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判断从移动站102得到通知的适用版本编号是否是第5版以后的编号(步骤1201)。如果从移动站102得到通知的适用版本编号是能够设定HSDPA的第5版至6以后的编号(步骤1201为YES),则实行步骤1024。另一方面,如果从移动站102得到通知的适用版本编号不是第5版以后的编号,则适用于移动站102的标准是版本4或者R99中的某一种,并且实行步骤1202后面的处理。
即在步骤1202中,功率测定部207根据相对过去DPDCH的定时的区间设定,利用各信道振幅系数(β)来推定(测定)发送功率,并将功率信息(Estimated UEtransmit power)输出到传输设定评价部202。在步骤1203中,在移动站102的无线资源控制部201中监视来自移动站的发送是否结束。当发送(或者通信)结束时(即YES的情况下),结束控制,在未结束时(即NO的情况下),实行步骤1201。
另一方面,在步骤1201中,当移动站102的适用版本编号为第5版以后的编号时,固定站侧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判断是否设定发送了发送定时基准不同的多个信道(步骤1204)。例如,当设定像DPDCH和HS-DPCCH那样的发送定时基准不同的多个信道进行发送时(步骤1204为YES),则实行步骤1202。当没有设定发送定时基准不同的多个信道进行发送时(步骤1204为NO),则因为如图11所示,DPDCH不发送,而只发送HS-DPCCH,所以实行步骤1205。在步骤1205中,当发送中的信道(图11中的HS-DPCCH)的过渡时间的定时与DPDCH的过渡时间不同时,固定站侧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与发送中的信道(HS-DPCCH)的过渡时间一致,通过这样来决定。然后,将与变更了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相关的信息(区间设定控制信息Timing info)通知移动站。
从固定站接收了区间设定控制信息(Timing info)的移动站102,其无线资源控制部201向测定控制部208输出区间设定信息。测定控制部208对功率测定部207输出定时控制信息(Measurement period)。功率测定部207根据输入的定时控制信息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并测定发送功率。通过实行上述处理,变更移动站中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并实行步骤1203。关于根据来自固定站的指令,直到移动站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为止的一串信号(RRC_signalling)的部分,因为与图6所示的部分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即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根据适用于移动站的标准书的版本编号设定1个以上不同的发送定时基准,但在实际发送时只有1个发送定时基准的信道进行发送时,变更(移动)发送功率测定(推定)区间。而且,总发送功率的变化由作为参考的基准时隙的平均功率和作为目标的时隙的平均功率之差来规定。另外,当测定(推定)区间的定时只设定并发送1个发送定时基准的信道(本实施形态中为HS-DPCCH)时,采用由该定时确定的区间。
如上所述,因为使发送设定的信道的发送定时基准与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一致,所以能够在测定区间内合计发送功率不产生阶梯形的变化。因此具有的效果是,用于总发送功率控制及最大发送功率控制的测定与过去相同,以1次/区间(或者时隙)即可,移动站的结构不会变得复杂。另外,上述说明是判断在固定站侧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但是也可以判断在移动站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实施形态5
实施形态4说明了的固定站,当设定一部分信道为不发送时或者当发送中的信道的发送定时基准不是多个时,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与发送中的信道的发送定时基准一致,并通知移动站,移动站接收来自固定站的通知并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下面说明的与实施形态5相关的固定站,是在移动站发送的多个信道的振幅系数(增益因数β)的差较大时,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并通知移动站。
图13是表示控制与本发明实施形态5相关的固定站实行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处理的流程图。因为图13和图12的步骤1304以外的步骤实行相同或者相当的处理,所以省略说明。另外,正如图12的说明中假定的那样,在开始通信之前,关于通信中所使用的信道设定、通信速度设定、定时设定等的各种无线资源的初始设定,也设定为相同。
在步骤1304中,固定站判断移动站102用上行链路发送的多个信道(本实施形态中为DPDCH、HS-DPCCH)的信道振幅系数(增益因数:βd、βhs)之差是否较大。当增益因数之差较小时(步骤1304中为NO),实行步骤1302后面的步骤。另一方面,在步骤1304中,当增益因数之差较大时(在步骤1302中为YES),实行步骤1305后面的处理。下面说明采用移动站发送的多个信道的振幅系数(增益因数:β)之差作为判断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基准的理由。在移动站发送的多个信道的增益因数之差较小时,因为如实施形态1及2所示的脉冲形的功率推移、以及如图3及图4所示的发生在峰值区域中的合计发送功率的变动量较小,所以虚假和功率测定误差较小。因此,没有必要特别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但是,当移动站发送的多个信道的增益因数之差较大时,因为脉冲上的功率推移、以及发生在峰值发生区域中的合计发送功率的变动量变大,所以虚假及功率测定误差变大。因此,当移动站发送的多个信道的增益因数之差较大时,必需要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当移动站发送的多个信道的增益因数之差较大时(步骤1304中为YES),实行步骤1305。在步骤1305中,测定控制部208扩大或者移动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从而使1个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包含DPDCH和HS-DPCCH的峰值功率区域。测定控制部208将与移动后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对应的定时控制信息(Measurement period)输出到功率测定部207。然后实行步骤1203。
如上所述,因为根据移动站发送的多个信道的增益因数之差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所以能够根据峰值功率的大小程度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通过这样,因为当只有功率变动量较大时,可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所以具有能够减少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频率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步骤1305中,是与实施形态4相同设定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但是也可以进行实施形态1至3那样的控制,不仅限于本实施形态。另外,作为增益因数的考虑方法,可以是考虑最大的增益因数等的各种方法,不仅限于本实施形态。另外,上述说明是判断在固定站侧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但是也可以判断在移动站是否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实施形态6
在下面说明中,在版本6中设置了正讨论附加的E-DCH(扩展DCH:Enhanced-DCH)的通信系统中,说明适用于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设定、变更的情况。E-DCH是为了将上行链路的数据包发送实现高效率化及高速化而附加的信道。
图14是说明与本发明实施形态6相关的通信系统的说明图。在图14中与图1不同的部分是附加了作为上行链路新信道的E-DPDCH/E-DPCCH113、以及作为下行链路新信道的E-HICH(E-HICH:Enhanced Hybrid ARQ IndicatorCHannel)114。因此,在图14和图1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且省略说明。E-DPDCH/E-DPCCH113是数据包发送用的物理信道(E-DPDCH:Enhanced DPDCH)以及数据发送时的发送形式信息发送用的物理信道(E-DPCCH:Enhanced DPCCH)。E-HICH114是加载了由基站103发送的数据包接收判定结果(ACK/NACK)的信道。对于E-DPDCH,将增益因数设定为βeu,在E-DPCCH中规定βec。E-DPDCH的移动站及固定站中的处理与DPDCH相同。
E-DPDCH113作为发送单位时间,正研究采用与DCH(因此DPDCH、DPCCH)相同的10ms,或者与HS-PDSCH相同的2ms。关于E-DPCCH113即E-HICH114,目前还未确定,但10ms或者2ms较好。10ms被称为1帧(frame)。因为移动站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是1个时隙(1slot=10ms的1/15=2ms的1/3),所以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控制能够与上面说明的实施形态1~5中的DPDCH同样地操作。当发送单位时间为10ms时,E-DPDCH113的发送定时采用与DPCCH相同的定时基准。另一方面,当发送单位时间为2ms时,5倍的定时基准与DPCCH相同。另外,因为E-DPCCH和E-DPDCH一起发送,所以能够与E-DPDCH一起进行操作。
如上所述,因为E-DPDCH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与DPDCH及DPCCH相同,所以代替上述实施形态1~5中的DPDCH而发送E-DPDCH时,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同样地,当存在DPDCH和E-DPDCH时,上述实施形态1~5所示的方法也能够扩展适用,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实施形态7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1~6中,是根据有无变更而分别使用单一的测定(推定)区间设定,但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分时使用多个区间设定,从而分时进行多个功率测定(推定)。这时的分割定时分别采用DPDCH/DPCCH和HS-DPCCH两者的发送定时基准。作为设定的组合,是将实施形态1~6中所示的移动、扩大、是否包含过渡区间、是否包含峰值区域组合起来使用。测定控制部208用上述分割定时将区间设定信息(Measurement period)通知到功率测定部207。例如,通过区分发送DPDCH但是不发送HS-DPCCH的区间与发送两信道的区间,能够精密地控制两区间之间的发送功率差。另外,通过用多个发送定时基准区分开的各时间区间能够减少平均功率与峰值功率之差。
如上所述,通过分时使用多个测定(推定)区间设定,对于发送信道的结构能够根据移动站的安装来灵活地选择最适合的TFC评价算法,并且得到更精密地控制发送功率的效果。
实施形态8
在本实施形态7中,与上述实施形态7相同,虽然使用多个区间设定,但是并行地使用多个区间设定,并行地进行多个功率测定(推定)。作为多个测定信息的使用方法,采用:(1)采用将两功率测定(推定)值进行加权平均等的算术平均导出1个测定(推定)结果并在传输设定评价部202中使用;(2)用定时来切换两功率测定(推定)值并在传输设定评价部202中使用等的方法。另外,也可以根据固定站侧的安装而选择设定,并通知基站和移动站来进行设定。例如,实施形态6所示的当设定了DCH用和E-DCH用的信道时,也可以在DCH(DPDCH)用的TFC评价中使用过去的设定,在E-DCH(E-DPDCH)用的E-TFC评价中使用变更了的设定。
如上所述,通过并行地利用多个设定,对于发送定时基准不同的信道的各个发送状况,能够根据安装来选择最适合的TFC评价算法,并且得到更精密地控制发送功率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虽然只在传输设定评价部202中采用测定(推定),但是也可以在发送部205的发送功率控制中利用上述实施形态7、8所示的多个设定使用方法,或者可以在传输设定评价部202和发送部205两者中使用。通过这样,得到能够更精密地控制发送功率的效果。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手机等各种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中。

Claims (25)

1.一种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于从基站发送的公共导频信道、在以用固定站指定的时间差发送用户数据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作为基准而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测定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处理;
根据该发送功率测定处理测定的发送功率测定结果来评价并决定所述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能够使用的数据发送速度、同时实行对应于决定的数据发送速度的调制处理及发送功率控制的传输控制处理;以及
除了所述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根据在从移动站到固定站的上行链路中设定的信道来变更所述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发送功率测定控制处理。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功率测定控制处理,根据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与发送包括设定在从固定站侧到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中的高速数据包信道的接收结果的控制数据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隙的发送定时之差,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功率测定区间是除去设置在发送时隙的时间区间的前后的过渡时间的区间,发送功率测定处理测定所述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平均功率。
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与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隙的发送定时之差比规定值小时,发送功率测定控制处理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从而使其包括除去所述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与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隙各自的过渡时间的区间。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功率测定控制处理判断是否设定高速数据包信道及上行控制信道,当设定了所述高速数据包信道及所述上行控制信道时,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用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与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隙大致重叠的定时来发送时,发送功率测定控制处理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从而使其包括所述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与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隙的合计发送功率的峰值。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只发送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以外设定的发送信道时,发送功率测定控制处理将以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为基准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变更为以所述发送信道的时隙为基准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8.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功率测定控制处理根据上行个别物理信道和上行控制信道的振幅系数之差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9.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功率测定控制处理根据移动站对应的标准的规格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10.一种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设置了:
对于由基站发送的公共导频信道、在以用固定站指定的时间差发送用户数据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作为基准而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测定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部;
根据该发送功率测定部测定的发送功率测定结果来评价并决定所述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能够使用的数据发送速度、同时实行对应于决定的数据发送速度的调制处理及发送功率控制的传输控制部;以及
将除了所述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根据在从移动站到固定站的上行链路中设定的信道来变更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向所述发送功率测定部输出的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
11.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将根据从固定站传输来的接收信号中包含的区间设定控制信号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输出到发送功率测定部。
12.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根据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与发送包括设定在从固定站侧到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中的高速数据包信道的接收结果的控制数据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隙的发送定时之差,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13.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判断是否设定高速数据包信道及上行控制信道,当设定了所述高速数据包信道及所述上行控制信道时,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14.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当用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与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隙大致重叠的定时来发送时,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从而使其包括所述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与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隙的合计发送功率的峰值。
15.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当只发送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以外设定的发送信道时,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将以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为基准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变更为以所述发送信道的时隙为基准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16.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根据上行个别物理信道和上行控制信道的振幅系数之差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17.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根据移动站对应的标准的规格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18.一种固定站,其特征在于,
固定站设置了:
生成至少包括发送包含移动站发送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和在到所述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中设定的高速数据包信道的接收结果的控制数据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振幅系数、及所述移动站发送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发送定时的设定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部;以及
将由该无线资源控制部生成的所述设定信息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发送部;
在该固定站中,
所述无线资源控制部根据除了所述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以外设定的信道,变更以所述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为基准而设定的时间区间、即测定上述移动站用上行链路发送的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固定站,其特征在于,
无线资源控制部根据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与通知设定在向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中的高速数据包信道的控制数据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隙的发送定时之差,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固定站,其特征在于,
无线资源控制部判断是否设定高速数据包信道及上行控制信道,当设定了所述高速数据包信道及所述上行控制信道时,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固定站,其特征在于,
当用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与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隙大致重叠的定时来发送时,无线资源控制部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从而使其包括所述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与所述上行控制信道的时隙的合计发送功率的峰值。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固定站,其特征在于,
当只发送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以外设定的发送信道时,无线资源控制部将以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为基准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变更为以所述发送信道的时隙为基准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固定站,其特征在于,
无线资源控制部根据上行个别物理信道和上行控制信道的振幅系数之差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24.如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无线资源控制部根据移动站对应的标准的规格来变更发送功率测定区间。
25.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了移动站和固定站,
移动站具有:
在以对于公共导频信道用规定的时间差发送用户数据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时隙作为基准而设定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中测定发送功率的发送功率测定部;
根据该发送功率测定部测定的发送功率测定结果来评价并决定上行个别物理信道能够使用的数据发送速度,同时实行对应于决定的数据发送速度的调制处理和发送功率控制的传输控制部;以及
将除了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根据在上行链路中设定的信道来变更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向发送功率测定部输出的发送功率测定控制部;
固定站具有:
生成包含发送包含该移动站发送的上行个别物理信道和在到所述移动站的下行链路中设定的高速数据包信道的接收结果的控制数据用的上行控制信道的振幅系数,及移动站发送所述上行个别物理信道的发送定时和根据除上行个别物理信道之外设定的信道来变更的发送功率测定区间的设定信息的无线资源控制部;以及
将由该无线资源控制部生成的所述设定信息发送到所述移动站的发送部。
CNA2005800491036A 2005-03-14 2005-03-14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站、固定站及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11563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04436 WO2006097986A1 (ja) 2005-03-14 2005-03-14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移動局、固定局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6332A true CN101156332A (zh) 2008-04-02

Family

ID=36991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491036A Pending CN101156332A (zh) 2005-03-14 2005-03-14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站、固定站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59238A1 (zh)
EP (1) EP1860797A1 (zh)
JP (1) JP4343247B2 (zh)
CN (1) CN101156332A (zh)
WO (1) WO200609798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3028A1 (zh) * 2009-05-21 2010-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3248438A (zh) * 2012-02-13 2013-08-14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CN105722230A (zh) * 2012-02-29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侧触发建立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9345B2 (en) 2005-10-31 2015-11-03 Nec Corporation Enhanced dedicated-channel reporting for UMTS
US8228855B2 (en) * 2008-03-24 2012-07-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power headroom definition for E-DCH in CELL—FACH
US9379826B2 (en) * 2011-03-30 2016-06-28 Intel Deutschland Gmbh Calibration of a transmitter with internal power measurement
US9258781B2 (en) * 2012-12-03 2016-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arly termination of an RX chain
JP2018528704A (ja) * 2015-09-25 2018-09-27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車両用送信のための速度依存の送信フォーマ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08723A (ja) * 2000-04-25 2001-11-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制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3705143B2 (ja) * 2001-03-28 2005-10-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送信機
JP3972031B2 (ja) * 2003-10-24 2007-09-0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力測定装置、電力制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電力測定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3028A1 (zh) * 2009-05-21 2010-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3248438A (zh) * 2012-02-13 2013-08-14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CN103248438B (zh) * 2012-02-13 2015-06-17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CN105722230A (zh) * 2012-02-29 2016-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侧触发建立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22230B (zh) * 2012-02-29 2019-06-14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侧触发建立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6097986A1 (ja) 2008-08-21
JP4343247B2 (ja) 2009-10-14
US20080159238A1 (en) 2008-07-03
EP1860797A1 (en) 2007-11-28
WO2006097986A1 (ja) 200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11170B1 (en) Preamble length for discontinuous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US7787430B2 (en) Power control for g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7936741B2 (en) Dynamic uplink control channel gating to increase capacity
US7948958B2 (en) Coordina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gating with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reporting
JP4709229B2 (ja) F−dpch用のアウターループ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20080043681A1 (en) Gap and preamble parameters for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EP1998483A1 (en) Mobile station, fixed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156332A (zh) 发送功率控制方法、移动站、固定站及通信系统
EP2022181A2 (en) Enhanced ue out-of-sync behavior with gated uplink dpcch or gated downlink f-dpch or dpcch transmission
JP4967658B2 (ja) 高い精度での受信品質の測定を可能にするパイロット信号送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527140A (ja) 連続接続性送信における適応プリアンブル長
EP2550829B1 (en) Reducing load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2008005073A (ja) 送信電力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基地局
KR100916031B1 (ko) 높은 정밀도로 수신 품질의 측정을 가능하게 하는 파일럿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