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5011B - 通用系统中可变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用系统中可变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5011B
CN101155011B CN2007101423588A CN200710142358A CN101155011B CN 101155011 B CN101155011 B CN 101155011B CN 2007101423588 A CN2007101423588 A CN 2007101423588A CN 200710142358 A CN200710142358 A CN 200710142358A CN 101155011 B CN101155011 B CN 101155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data
matching method
data rate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23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5011A (zh
Inventor
尹宁佑
李永朝
金沂浚
权纯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000418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64092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000565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72053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55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5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55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5011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03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the interleaver involving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 H03M13/2725Turbo interleaver for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2 [3GPP2]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e.g. as defined in the 3GPP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C.S0002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22Intended application, e.g.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standard
    • H03M13/65583GPP2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3GPP2系统中的可变速率或弹性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包括:利用多个重复因数之一对输入位流进行信道编码,以将重复位流的长度与一交织大小匹配,或者,固定一偏移比特的索引,以使得信道编码位流的重复模式是希望的比特重复模式,根据初始参数固定重复因数,重复相关索引的比特,并根据重复因数更新该初始参数,重复固定下一比特的重复因数的过程,重复下一比特,再次更新初始参数,以将重复位流的长度与交织大小匹配。

Description

通用系统中可变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1年7月3日、申请号为01119894.X、发明名称为“用于第三代合作项目2系统中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系统,具体涉及用于3GPP2系统中的可变速率或弹性速率(variable rate or flexible rate)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3GPP2(第三代合作项目2)系统除了常规数据速率模式以外具有两种传输模式。这两种模式是弹性数据速率模式和可变数据速率模式。
常规数据速率模式是一种可在称为无线电配置(RC)的固定链上操作的传输模式。RC代表一种传输链,其中使得信息数据、信道交织器、和根据信道码的编码率来自信道编码器的输出位流的长度相同,以形成一个标准。在此情况下,在信道交织器的长度,信道编码器的编码率,和信道沃尔什码的长度之间有某个标准规则。
即,一旦待用的码片率被固定,就根据信道交织器的长度来固定一个调制码元所需的码片数,信道交织器的长度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扩展因数,根据该扩展因数来固定可以将不同信道进行代码多路复用的沃尔什码的长度。可用沃尔什码的数目与沃尔什码的长度成比例。因此,一个多路复用信道可以容纳的信道数目随着沃尔什码变化。
例如,假设输入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与经过信道编码处理后的长度相同。在此情况下,纠错码纠正信道中的可能差错的能力随着信道编码器的编码率变低而变强。即,信道编码器的编码率越低,纠错能力越强。这使得允许使用较低的传输功率。
但是,使用低信道编码率使得信道编码器的输出位流变长,进而使得信道交织器的长度加长。结果,调制码元率增加,因此减小了在固定码片率的一个调制码元所需的码片数,并减小了沃尔什码的数目。
或者,如果将高信道编码率应用于相同长度的信道编码器的输入比特序列,即使纠错能力较低,信道编码器的输出比特序列的长度也变短。这降低了调制码元率,因此允许使用短信道交织器,以增加可用沃尔什码的数目。
根据上述说明,可以理解,在信道编码器的编码率和沃尔什码间隔(spacing)之间存在某种折衷关系。
考虑这种折衷关系,在确保希望的沃尔什码间隔,或者在需要较低传输功率时,RC是一种有用的标准化传输链。在3GPP2系统中,当前有几种用于1.2288Mcps码片率的1X系统的标准RC,和几种用于3.686Mcps码片率的3X系统的标准RC。应该注意,由于扩展因数具有一个二次幂形式的值,每个RC中定义的输入数据速率和交织器的长度也具有以一个因数2为幂的形式。
在移动站和基站之间形成一个信道之前,移动站和基站通过对与该链匹配的通信的处理的协商,确定待用的RC和RC上的扩展因数(即信道交织器的长度)。与RC中定义的传输链不同的传输链模式是(i)弹性数据速率模式和(ii)可变数据速率模式。
在弹性数据速率中,可以支持除了RC上支持的标准数据传输速率以外的任何数据传输速率。例如,在CDMA2000中,通过应用码元重复或穿孔,将具有各种码元率的传输信道调整为具有最佳码元率的传输信道。在码元率的调整中,通常使用弹性数据速率方法,这种方法用于支持除了CDMA200的RC中支持的标准传输速率以外的任何传输速率。
引入弹性数据速率来支持自适应多速率(AMR)CODEC,这是3GPP2中在物理层上的一种语音CODEC。在AMR情况下,可以提供与当前CDMA2000中在20ms帧长度支持的标准RC传输速率不一致的数据比特。在此情况下,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通过使用物理层上的零填充,将与标准传输速率不一致的数据比特的长度与RC中支持的传输速率上的数据长度匹配。或者,可以利用信道编码器和块交织器之间用于优化数据速率的码元重复和穿孔,将与标准传输速率不一致的数据比特的长度与RC中支持的传输速率上的数据长度匹配(弹性数据匹配)。
另一方面,为以下目的已经提供了可变数据速率模式。在3GPP2系统中,当基站利用一个消息为移动站分配用于一个时间段的一个固定数据传输速率时,基站对一个前向补充信道(supplementary channel)进行传输调度。但是,在该特定时间段期间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信道状况可以改变,并且基站上的系统负载可以改变。例如,随着移动站远离基站,信道质量变差,直到基站缺少足够的传输功率来将数据以当前数据传输速率发送到一特定移动站。
为了解决该问题,基站可以在该时间段停止向补充信道的数据传输。但是,这种方案造成数据传输的延迟,以及可用传输功率和沃尔什码的不必要浪费。
另选地,基站可以在经过一个时间段后重新调度数据传输速率。但是,这种替代方法也造成时间延迟和沃尔什码浪费的问题。
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不限于前向链路。因此,移动站和基站之间的信道状况也可以随着反向链路中移动站的移动而改变。这会造成维持合适质量所需的传输功率的不足。因此,使用可变数据速率模式来解决这种情况。
在可变数据速率模式中,取决于状况,传输速率随着帧改变。即,如果确定信道状况差,基站舍弃补充信道的传输速率。当确定信道状况被恢复时,基站恢复补充信道的传输速率。假设应用这种可变数据速率模式,基站可以使用可用功率而无需频繁的重新调度。
下面将参照图1说明现有技术的弹性数据速率匹配方法。
将一个长度“I”的位流提供给信道编码器,并编码为一个长度L(=nI)的位流(步骤10)。在此情况下,根据以下公式固定重复数“M”,其中“N”表示当前RC中使用的块交织器的交织大小。将该信道编码的位流进行“M”次码元重复(步骤11)。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041
此处,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042
表示等于或大于“x”的最小整数。位流通过码元重复器之后的输出位流的长度是L*M。如果码元重复器的输出位流的长度具有大于块交织器的大小“N”的值,将输出位流的长度穿孔,以用于与交织器的希望大小匹配(步骤12)。因此,一个帧所需的穿孔量“P”可以由下列公式(2)表示。
P=LM-N    (2)
为了进行这种穿孔,首先,如下定义穿孔距离“D”。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043
此处,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051
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即,当位流的(L*M)比特被从“1“到(L*M)索引时,以“D”为间隔在索引“D”,“2D”,“3D”处对通过码元重复器的位流的L*M比特的“P”比特穿孔。因此,穿孔后位流的大小(长度)与交织器的大小(深度)“N”相同(步骤13)。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通过码元重复和穿孔两个步骤完成弹性数据速率的匹配。
因此,如上所述,根据扩展因数固定每个RC中使用的信道交织器的长度。由于扩展因数具有一个以2为幂形式的值,根据一个扩展因数固定的交织器的长度与根据比该扩展因数低一级的另一个扩展因数固定的交织器的长度的比率正好是1∶2。
如果用“A”表示较大的扩展因数,并用“B”表示较小的扩展因数,可以在扩展因数和每个RC中的信道编码器的输入信息位流之间建立1∶1映射关系。如果分别用IA和IB表示用于扩展因数“A”和扩展因数“B”的信道编码器的输入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建立关系IB=2*IA。如果分别用NA和NB表示所要使用的信道交织器的长度,建立关系NB=2*NA
如果假设当前RC中的信道编码器(使用turbo码或卷积码)的编码率如图1所示是1/n,考虑弹性或可变数据速率模式,其中“I”(具有在步骤10和11添加的CRC比特,尾部比特和保留比特的信息位流的长度)是信道编码器的输入位流的长度,满足“IA<I<IB”的非常规数据长度,在也满足“NA<n*I<NB”时,输入“I”将提供输出“n*I”(步骤12)。
因此,需要某种将信道编码器的输出位流的长度“n*I”与交织器的长度匹配的操作。根据以下的均匀重复处理,3GPP中当前使用的方法是将信道编码器的输出位流的长度L(=n*I)与N=NB的交织器匹配,以要求“NB-n*I”的比特重复(步骤13)。即,对于一个从“0”增加到“N-1”的索引k,可以预测一个重复块的第(k)输出码元从第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061
输入位流的一个代码码元开始。
接着,将说明用于支持可变数据速率模式的方法。在可变数据速率模式中,将初始协商过程中可以支持的最高数据速率,比最高数据速率低一级的数据速率,和比最高数据速率低两级的数据速率定义为一个传输数据速率集。因此,在用于当前补充信道的可变数据速率模式中,可以在可支持的最高传输速率和低两级的传输速率之间调整数据传输速率。
在前向信道中,移动站只能通过盲目的速率检测来确定速率变化。因此,如果数据传输速率变化的范围取的太大,移动站的操作复杂性增加。最高传输速率中使用的信道交织器和沃尔什码的长度不应该改变。即,最高传输速率中使用的交织器和沃尔什码当前不应该改变。如果数据传输速率下降到最高传输速率的一半,需要两倍的码元重复,来匹配信道上所要使用的交织器的长度和信道编码器的输出位流的长度。
同样,如果数据传输速率下降到最高传输速率的四分之一,需要四倍的码元重复,来匹配信道上所要使用的交织器的长度和信道编码器的输出位流的长度。上述例子可应用于非弹性数据速率的前向补充信道的情况。
在补充信道中可以支持弹性数据速率的可变数据速率模式。但是,在此情况下,弹性数据速率和可变数据速率模式的自身定义变得模糊。即,即使可变数据速率中的最高数据速率是当前RC中的常规速率,并且低一极的数据速率也是当前RC中固定的一个数据速率,该低一极的数据速率可以已经被用作一个不使用当前RC中固定的传输链的弹性数据速率。这是因为,可变数据速率模式中的交织器的长度(即扩展因数)处于被固定为在最高传输速率的扩展因数的状态。
作为一个示例,在使用1/2的turbo码或卷积码时,考虑当前前向信道的RC4。假设当前向RC4中使用的交织器的长度固定在3072时,可变数据速率模式中可用的最高传输速率是76.8kbps。下面将讨论该模式中的可变数据速率方法。
假设使用来自一组可用数据传输速率{19.2kbps,38.4kbps,76.8kbps}中的一个适当值。虽然19.2kbps和38.4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是RC4中定义的传输速率,但是在RC中没有将传输速率连接到3072(当前交织器长度)的链。因此,这些传输速率可以用作可变数据速率。
如果即使在可变数据速率模式中链具有在“N”固定的交织器长度并且在当前RC中没有定义当前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利用上述均匀重复算法匹配信道编码器的输出位流的长度和固定的交织器长度。
一旦一个用于支持弹性数据速率或可变数据速率的传输链被包括到一个现有常规链中,可以形成图1所示的一个基本功能框图。下面将作为一个示例参照图1对前向链路上的RC 5进行说明。
将保留比特“0”或“1”添加到信道比特,并且将CRC比特添加到具有用于检测差错的长度的信道输入比特。在将CRC比特添加到信道输入比特后,将尾部比特或保留比特添加到该比特序列。在使用卷积码时,添加8个尾部比特,在使用turbo码时,添加6个尾部比特和2个保留比特。添加CRC和保留比特,和尾部比特以形成一个信息比特序列,然后将该比特序列信道编码为turbo码或卷积码(S10),进行码元重复(S11)和码元穿孔(S12)以匹配于希望的交织器长度,并在块交织器进行块交织(S13)。
如图1所示,在被信道编码为turbo码或卷积码后,在现有链上进行码元重复,然后进行码元穿孔。因此,码元重复和码元穿孔都可在现有常规数据速率链上操作。但是,如前所述,由于是在弹性和可变数据速率操作中通过在码元重复块中的均匀重复过程进行实际的速率适配,因此码元穿孔块是不可操作的。
现有技术中的码元重复方法具有各种问题。例如,其需要用于码元重复器的输出位流的长度的缓冲。而且,在穿孔时,因为原始位流要受到“M”次码元重复,以形成大于交织器块大小“N”的输入位流,并在输入位流上进行穿孔,因此需要一个从现有技术变化的码元重复方法,来避免不必要位流的过度重复,以形成一个用于穿孔块深度的适当输入位流。
此外,表1显示了在前向链路RC 5和后向链路RC4中的可变数据速率操作模式的问题。在表1中,假设可变数据速率的虚拟集具有{115.2kbps,80kbps,57.6kbps}。那么,用于最大分配的数据速率的希望信道交织器的大小是6144。用于115.2kbps(最大分配的数据速率)的链可以被假设为一个现有常规数据速率链,并且据此,由图1可知,12个代码码元中的4个码元被穿孔以用于速率适配。
表1
  信息数据速率   编码器输出序列的长度   速率匹配   希望交织器的长度
  115.2kbps   2304*4=9215   12个比特中的4个比特(常规链穿孔)   6144
  80kbps   1600*4=6400   不可操作   6144
  57.6kbps   1152*4=4608   1536码元重复   6144
用于穿孔12个码元中的4个码元的码元穿孔模式在3GPP2中为turbo码和卷积码被定义为一种固定模式。接着,当需要一个1536比特均匀码元重复算法来将信道编码器的4608比特输出序列的长度与6144比特交织器的大小匹配时,可以假设57.6kbps的链是一种弹性链。然后,停止图1中的穿孔块的操作。但是,表1中的问题是在80kbps来自信道编码器的输出序列的6400比特的长度已经大于信道交织器的希望长度6144。因此,不可能使用现有码元重复块完成现有常规链。
上述内容被引入本文作为参考,用于对添加的或替换的细节,特征和/或技术背景的适当说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至少提供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3GPP2系统中的可变速率或弹性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实质性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造成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3GPP2系统中的可变速率或弹性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可以在一个步骤中执行码元重复和穿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3GPP2通信系统中的可变速率或弹性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中可以利用一个均匀码元重复进行码元重复和穿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3GPP2系统中的可变速率或弹性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在一个现有传输链上支持弹性数据速率和可变数据速率。
为了至少全部或部分地实现上述优点,提供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包括:由编码器编码第一规定数目I的输入数据以;提供第二规定数目L的编码数据,其中基于编码在I和L之间存在规定的关系;和匹配编码数据的第二规定数目L和交织大小N,其中提供到交织器的第k个输出数据是来自编码器的第个编码数据,其中k=0到N-1。
为了进一步至少整体或部分地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编码装置,其编码第一规定数目(I)比特的输入数据以提供第二规定数目(L)的编码码元;码元重复装置,其重复第二规定数目L的编码码元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提供具有交织大小(N)的大小的输出码元,其中该码元重复装置的第k个输出码元是第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102
个编码码元,其中k=0到N-1;和交织装置,其交织具有交织大小N的输出码元。
为了进一步至少整体或部分地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中的速率匹配方法,包括:编码第一规定数目(I)比特的输入数据以提供第二规定数目(L)的编码码元;重复第二规定数目L的编码码元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提供具有交织大小(N)的大小的输出码元,其中第k个输出码元是第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103
个编码码元,其中k=0到N-1;和交织具有交织大小N的该输出码元。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征部分地将在下面的说明中提出,部分地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审看下面说明来了解,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来获得。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方式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单元,其中:
图1表示现有技术的弹性数据速率匹配方法;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弹性数据速率匹配方法;
图3A和3B表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弹性数据速率匹配方法的一个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中的示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弹性数据速率匹配方法。
参见图2,具有长度“I”的输入位流被信道编码为具有长度L(=nI)的输出位流(步骤20)。重复该信道编码输出位流的(N-L)比特,使得包括该重复比特在内的一个新位流的长度与一个交织大小匹配。同时,为了优化在一个接收终端的解码,要求在信道编码输出位流中利用一个重复因数重复的比特的间隔在其“L”长度上是均匀的(步骤21)。
从多个重复因数中选择一个重复因数,将在后面说明其计算过程。应该考虑到(N-L)可能大于“L”,并且交织器的大小“N”可能大于信道编码位流的两倍。由于利用重复因数均匀地在信道编码器的整个位流上重复(N-L)比特,无需现有技术中的穿孔就可以进行速率匹配过程(步骤22)。即,本发明提出在速率匹配中进行一个步骤的均匀码元重复替代了两个步骤的码元重复和穿孔,以实现最佳数据速率匹配。因此,本发明根据以下公式(4)和(5)定义两个重复因数M1和M2
M 1 = [ N L ] - - - ( 4 )
M2=M1+1                (5)
“L”比特的位流中要被重复M2次的比特的数目被定义为K1,根据以下公式(6)利用“N”和“L”的模运算计算出K1
K1=N mod L             (6)
与K1类似,“L”比特的位流中要被重复M1次的比特的数目被定义为K2,根据以下公式(7)计算K2
K2=L-K1               (7)
码元重复位流的长度“N”可以如下表示。
N=M2K1+M1K2           (8)
为了在整个信道编码位流上根据M1和M2的均匀间隔比特重复,从“L”比特的信道编码位流中均匀地选择要被重复M2次的K1个比特,为此提供以下的第一算法。在以下说明中信道编码位流中的比特的索引(i)从“0”增加到“L-1”。
第一算法
    for(i=0;i<L;i++){
    if(((i*K1)+a)mod L<K1);为了固定比特的重复因数,不将比特索引从一个偏移比特索引“a”增加一个K1增量
    利用重复因数M2重复第i比特
else利用重复因数M1重复第i比特
}
即,在第一算法中,当信道编码位流的比特索引以“1”为增量从“0”增加到“L-1”时,把从偏移比特索引增加K1增量得到的值的每个(mod L)值与K1比较,如果(mod L)值小于K1则把相关比特重复该重复因数M2次,如果(mod L)值等于或大于K1,则把相关比特重复该重复因数M1次。“a”初始地作为一种用于指定所要重复的比特的索引的偏移。因此,“a”可以是一个等于或大于“0”的常数,根据该值,信道编码位流的最终重复模式具有一种结尾环绕移位形式(end-around shifted form)的模式。
作为一个示例,假设信道编码位流的长度“L”是“10”并且一个希望交织器的大小“N”是25。在此情况下,为了进行现有技术中的速率匹配,首先根据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131
计算“M”是3。然后,根据重复因数3进行码元重复,以获得具有长度L*M=30的输出位流。为了匹配交织器大小25,将这些比特中的5个比特穿孔。因此,可以认为,在现有RC中,未穿孔的比特是根据重复因数3重复的原始信道编码位流的比特,并且穿孔的5个比特是根据重复因数2重复的原始信道编码位流的比特。
但是,在本发明中,根据以下的一个步骤进行速率匹配。即,如下计算码元重复数目(或重复因数)M1和M2。即,根据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132
(=2)计算M1是2,根据“M1+1”(=3)计算M2是3。接着,根据“25mod10”计算信道编码位流的“L”(10)比特中要被重复M2次的比特的数目K1是5。总之,码元重复的问题取决于从整个10比特位流中均匀选择重复因数2的比特和重复因数3的5个比特。
在使用本发明的第一算法的情况下,信道编码位流中重复因数M1和M2的重复比特的位置提供如图3A和3B所示的重复模式。图3A表示当常数a=0时的重复因数,图3B表示当常数a=9(=L-1)时的重复因数。
参见图3A和3B,阴影部分代表在本发明上述示例中计算的以重复因数3(=M2)重复的信道编码位流的比特的位置,非阴影部分代表以本发明的重复因数2(M1)重复的比特的位置。从图3A和3B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这种算法可以通过改变常数“a”进行希望的码元重复。在此情况下,随着常数“a”的改变,信道编码比特中比特的重复模式返回到原始模式。根据本发明算法的码元重复可以根据以下四个实施例提供相同或希望的重复模式。即,在这四个实施例中,使用第一算法的常数“a”定义一个参数“ACC”,一个索引的比特的重复因数根据参数“ACC”的更新值而具有值M1或M2,并且对整个信道编码位流均匀地进行根据不同重复因数的码元重复。在以下四个实施例中无需改变地使用公式(4)-(7)中定义的变量。
第一实施例
i=0
ACC={(L-K1+a)mod L}+K1;初始化ACC参数
do while(i<L){
  if(ACC≥L);将ACC与信道编码位流的长度“L”比较
     利用重复因数M2重复第i比特
     ACC=ACC-L+K1;使用ACC的K2(=L-K1)递减量更新ACC
  Else
利用重复因数M1重复第i比特
ACC=ACC+K1;使用ACC的K1增量更新ACC
     }
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参数ACC定义为“{(L-K1+a)mod L}+K1”,如果ACC等于或大于信道编码位流的长度则根据重复因数M2进行比特重复,如果ACC小于信道编码位流的长度则根据重复因数M1进行比特重复。在根据两个重复因数中的一个进行了比特重复后,对于重复因数M2将参数“ACC”更新为一个被减小K2的值,对于重复因数M1将参数“ACC”更新为一个被增加K1的值,以作为一个用于固定下一个比特的重复因数的参数。该算法可以在比特索引“i”从“0”递增到“L-1”期间操作,以固定信道编码位流中比特的重复因数。
第二实施例
i=0
ACC=(L-K1+a)mod L;初始化ACC参数
do while(i<L){
              ACC=ACC+K1;在进行一个用于固定具有相关索引的比特的重复因数的测试之前;将ACC增加K1
if(ACC≥L);将ACC与信道编码位流的长度“L”进行比较
    利用重复因数M2重复第i比特
    ACC=ACC-L;将ACC减小信道编码位流的长度“L”
else
    利用重复因数M1重复第i比特
          }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参数“ACC”定义为ACC={(L-K1+a)mod L},如果ACC等于或大于信道编码位流的长度则根据重复因数M2进行比特重复,如果ACC小于信道编码位流的长度则根据重复因数M1进行比特重复。在比特重复完成后,对于重复因数M2,将参数“ACC”更新为一个被减小信道编码位流的长度“L”的值,作为一个用于固定下一个比特的重复因数的参数。该算法可以在比特索引“i”从“0”增加到“L-1”期间操作,以固定信道编码位流中比特的重复因数。
第三实施例
    i=0
    ACC=(L-(a mod L)+K1-1)mod L;初始化ACC参数
    do while(i<L){
         if(ACC<K1);将参数ACC与整个信道编码位流中被重复M2次的比特的数目K1进行比较
            利用重复因数M2重复第i比特
            ACC=ACC+K2;使用ACC的K2(=L-K1)增量更新ACC
Else
       利用重复因数M1重复第i比特
       ACC=ACC-K1;利用ACC的K1递减量更新ACC
              }
在第三实施例中,将参数“ACC”定义为“ACC=(L-(a mod L)+K1-1)mod L”,如果ACC小于K1则根据重复因数M2进行比特重复,如果ACC等于或大于K1则根据重复因数M1进行比特重复。在根据两个重复因数中的一个进行了比特重复后,对于重复因数M2,将参数“ACC”更新为一个被增加K2的值,对于重复因数M1,将参数“ACC”更新为一个被减小K1的值,作为一个用于固定下一个比特的重复因数的参数。该算法可以在比特索引“i”从“0”增加到“L-1”期间操作,以固定信道编码位流中比特的重复因数。
第四实施例
    IN_SYM=0;在一个输入缓冲器中存储索引
    ACC=b=(K1+L-1-a)mod L;初始化ACC
    while(IN_SYM<L)
         while(ACC<N)
            输出码元IN_SYM;在IN_SYM小于“L”并且ACC小于“N”的情况下,把存储的输入比特索引作为输出比特索引传送
     end while;
     IN_SYM=IN_SYM+1;把IN_SYM递增一
     ACC=ACC-N;把ACC减小N
end while;
在第四实施例中,当提供给码元重复块的位流的比特具有从“0”到“L-1”的索引,并且来自码元重复块的位流的N个比特具有从“0”到“N-1”的索引时,可以从提供给码元重复块的位流的第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161
比特的值预测来自码元重复块的位流的第(k)比特的值(0<k<N)。即,当b被设置为“0”时,第k输出码元将是第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162
输入码元。特别是,通过调整常数“b”其可以从“0”增加到“L-1”,可以在第四实施例中提供与上述第一算法的重复模式完全相同的重复模式。在此情况下,第一算法中的“a”与“b”的关系表达式可以如下转换。
b=(K1+L-1-a)mod L
a=(K1+L-1-b)mod L
通过在第四实施例中交换初始偏移“a”和“b”,可以获得完全相同的重复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码元重复或码元穿孔方法,当在一个传输链上进行码元重复和码元穿孔时,可以同时支持一个链上的弹性数据速率和可变数据速率。在此情况下,在该传输链上相互排他地进行码元重复或码元穿孔。
第五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支持弹性数据速率和可变数据速率的码元重复算法。根据该实施例,当一个信道编码信息比特序列的长度小于一个交织器的希望长度时,进行码元重复。码元重复模式如下定义。
当信道编码器的输出序列的长度是“L”,信道交织器的希望长度是“N”时,将码元重复因数定义为“N/L”。如果一个计算的码元重复因数小于“1”,则停止码元重复块的操作。但是,如果计算的码元重复因数大于“1”,则应用以下算法来进行均匀码元重复。
均匀码元重复算法
可以从码元重复块的输入码元(信道编码器的输出序列)中的第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171
码元估算该码元重复块的第(k)输出码元。此处,“k”表示一个从“0”增加到“N-1”的值,“L”表示编码器的输出序列中每帧的编码码元数目,“N”表示等于或大于“L”的信道交织器的希望长度。当“N”小于“L”时,一个用于进行均匀码元重复的块不操作,而一个用于进行穿孔的块可操作。
第六实施例
第六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支持弹性数据速率和可变数据速率的码元穿孔算法。当信道编码器的输出序列的长度大于信道交织器的希望长度时,根据以下穿孔算法进行码元穿孔。
均匀码元穿孔算法
可以从穿孔块的输入码元(信道编码器的输出序列)中的第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181
码元估算该穿孔块的第(k)输出码元。此处,“k”表示一个从“0”增加到“N-1”的值,“L”表示编码器的输出序列中每帧的编码码元数目,“N”表示小于“L”的信道交织器的希望长度。当“N”等于或大于“L”时,一个用于穿孔的穿孔块不操作。应该注意,穿孔块和码元重复块的操作是相互排他的。即,如果码元重复块可操作,那么码元穿孔块总是不可操作,反之亦然。
在第六实施例中,要求考虑turbo编码的输出序列的最佳穿孔,并且穿孔块对于卷积码可以在最佳条件操作。但是,对于turbo码,如果穿孔块的操作不能满足用于穿孔turbo编码输出序列的条件,那么可能有微小损失。
因此,在第六实施例中,可以专门为turbo码定义一个单独的穿孔算法。即,可以定义一个排除对turbo编码的系统比特的穿孔的算法。
当从上述穿孔算法形成一个传输链时,有一个附加的优点。具体地说,RC中定义的弹性数据速率的最大信息数据速率可以增加。那些由此增加了最大信息数据速率的RC是反向链路RC4和RC6,和前向链路RC5和RC9,可以汇总在下面的表2中。
表2
Figure GSB00000124522900182
即,如表2所示,当弹性数据速率的信息比特序列要进行码元重复或码元穿孔时,本发明增加了信息比特序列的最大信息传输速率。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穿孔替代重复来应用所有上述速率匹配实施例进行速率匹配。因此,其过程将计算所要穿孔的比特,而不是计算所要重复适当次数的比特。上述公式和算法在其它方面保持相同。
本发明的在3GPP2系统中的弹性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具有很多优点。例如,现有技术中所需的包括一定次数码元重复和穿孔的两步骤速率匹配可减小为一步骤的均匀重复。
而且,使用比现有技术中的弹性数据速率匹配简单的过程可以获得均匀重复模式。
此外,通过现有链中进行均匀穿孔算法,可以在3GPP2标准的所有RC中正确地进行可变数据速率和弹性数据速率的操作。使用均匀穿孔算法增加了某些RC中弹性数据速率的最大信息数据速率。
上述实施例和优点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很容易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设备。本发明的说明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进行多种替代,修改和变型。在权利要求中,装置加功能的语句是为了涵盖此处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不仅包括结构的等价物而且包括等价的结构。

Claims (15)

1.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包括:
由编码器编码第一规定数目I的输入数据以提供第二规定数目L的编码数据,其中基于编码在I和L之间存在规定的关系;和
匹配编码数据的第二规定数目L和交织大小N,其中提供到交织器的第k个输出数据是来自编码器的第
Figure FSB00000124522800011
个编码数据,其中k=0到N-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中,所述输入数据的速率是弹性的或可变数据速率的至少其中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中,N≥L,且基于多个编码数据的重复将编码数据的第二规定数目L和交织大小N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中,穿孔被禁止。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中,该重复的编码数据的数目是N-L。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中,N<L,且基于穿孔多个编码数据将编码数据的第二规定数目L和交织大小N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中,重复被禁止。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中,该方法被用于物理信道的无线配置RC4,RC5和RC6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中,该编码数据包括代码码元,且该第二规定数目L是每帧代码码元的数目。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9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其中,该编码器是Turbo编码器或卷积编码器之一。
1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编码装置,其编码第一规定数目(I)比特的输入数据以提供第二规定数目(L)的编码码元;
码元重复装置,其重复第二规定数目L的编码码元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提供具有交织大小(N)的大小的输出码元,其中该码元重复装置的第k个输出码元是第
Figure FSB00000124522800021
个编码码元,其中k=0到N-1;和
交织装置,其交织具有交织大小N的输出码元。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输入数据的速率是弹性或可变数据速率的至少其中之一。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通信设备,其中,穿孔被禁止。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输入数据通过Turbo编码或卷积编码被编码。
15.一种通信系统中的速率匹配方法,包括:
编码第一规定数目(I)比特的输入数据以提供第二规定数目(L)的编码码元;
重复第二规定数目L的编码码元中的至少其中之一以提供具有交织大小(N)的大小的输出码元,其中第k个输出码元是第
Figure FSB00000124522800022
个编码码元,其中k=0到N-1;和
交织具有交织大小N的该输出码元。
CN2007101423588A 2000-07-03 2001-07-03 通用系统中可变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101155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00037729A KR100628195B1 (ko) 2000-07-03 2000-07-03 레이트 매칭 장치 및 방법
KR37729/2000 2000-07-03
KR1020000041820A KR100640924B1 (ko) 2000-07-21 2000-07-21 레이트 매칭 방법 및 장치
KR41820/2000 2000-07-21
KR1020000056583A KR100720539B1 (ko) 2000-09-27 2000-09-27 레이트 매칭 방법
KR56583/2000 2000-09-27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19894XA Division CN100423473C (zh) 2000-07-03 2001-07-03 通信系统中可变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5011A CN101155011A (zh) 2008-04-02
CN101155011B true CN101155011B (zh) 2010-09-15

Family

ID=19675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2358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155011B (zh) 2000-07-03 2001-07-03 通用系统中可变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628195B1 (zh)
CN (1) CN1011550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3038B1 (ko) * 2000-08-19 2008-03-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송 체인에서의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0781240B1 (ko) * 2000-11-09 2007-11-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레이트 매칭 방법
EP1176725B1 (en) 2000-07-05 2013-03-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387058B1 (ko) * 2000-07-08 2003-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통신시스템에서 심볼 삽입에 의한 가변데이터전송율 정합 방법 및 장치
KR100734346B1 (ko) * 2000-08-02 2007-07-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레이트 매칭 방법
KR100946823B1 (ko) * 2002-12-28 2010-03-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병렬 리피티션 패턴 결정장치 및 방법
WO2008156341A2 (en) * 2007-06-20 2008-12-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ata rate matching
CN101674150B (zh) 2008-09-12 2013-06-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方法和装置
CN102148658A (zh) 2010-02-10 2011-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层映射的速率匹配权值校正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8483A (en) * 1990-06-25 1996-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formatting of data for transmission
CN1255000A (zh) * 1998-11-02 2000-05-3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速率匹配方法和数字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8483A (en) * 1990-06-25 1996-10-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formatting of data for transmission
CN1255000A (zh) * 1998-11-02 2000-05-3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速率匹配方法和数字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28195B1 (ko) 2006-09-26
CN101155011A (zh) 2008-04-02
KR20020003766A (ko) 2002-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3473C (zh) 通信系统中可变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CN100464510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传输的方法
CN100454800C (zh) 在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执行编码和速率匹配的设备和方法
CN1427568B (zh) 用于有效重发高速信息分组数据的无线收发装置和方法
CN100397815C (zh) 数据通信系统、速率匹配设备及其方法
CN100380817C (zh) 通信系统及操作该系统的方法
CN100391122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控制速率匹配的去复用器和复用器的设备和方法
CN1882190B (zh) 信息通知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和移动台
CN100418311C (zh) 符号映射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位的设备和方法
CN100385795C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解码设备
CN1261490A (zh) 在多载波系统上传输的信道编码与插入
CN101155011B (zh) 通用系统中可变速率的数据速率匹配方法及其通信设备
CN1192537C (zh) 用于发送穿孔或重复数据的设备与方法
WO2000065446A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a rate matching algorithm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312874C (zh) 用于匹配通信系统中要传输的比特流的比特速率的方法和相应的通信装置
DE60202759T2 (de)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 für geschaltete übertragung eines kontrollkanals
CN100546203C (zh) 在结合无线电接入网使用的设备中的速率匹配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215088B (zh) 匹配数据速率的方法
CA2407691C (en) Encoding/de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69864B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配置传输的方法
CN101009489A (zh) Phs中利用udi信道的信道编码
KR20020006592A (ko) 데이터 통신시스템에서 심볼 삽입에 의한 가변데이터전송율 정합 방법 및 장치
RU223354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 символы бит указателя tfci для режима жесткого разби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мобильной связи cdma
CN101483440B (zh) 实施涡轮码时所用同位位流中问题穿刺型态的检测、避免及/或改正
KR100781240B1 (ko)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레이트 매칭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