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4551A - 光源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光源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54551A
CN101154551A CNA2006101399601A CN200610139960A CN101154551A CN 101154551 A CN101154551 A CN 101154551A CN A2006101399601 A CNA2006101399601 A CN A2006101399601A CN 200610139960 A CN200610139960 A CN 200610139960A CN 101154551 A CN101154551 A CN 101154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ly apparatus
reflector
light supply
luminous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3996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颖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A20061013996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54551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54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45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光源装置(100A)具备:具有发光部及密封部(1112、1113)的发光管(111)和反射器(12A)。反射器(12A)具备:具有插通孔1211的颈状部以及在内侧形成了旋转曲线形的反射面(122A)的反射部,其制造方法包括:对插通孔(1211)插通密封部(1113)的工艺;在反射器(12A)反射的光的亮度为大致最大的位置对于反射器(12A)定位发光管(111)的工艺;对插通孔(1211)内注入固定发光管(111)的粘接剂的工艺;以及使形成反射面(122A)的曲线的旋转轴为大致竖直地纵向设置反射器(12A)及发光管(111),使粘接剂固化的工艺。

Description

光源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发光管和反射器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由该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源装置以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当前正在利用根据图像信息把从光源出射的光束调制、放大投影光学像的投影机。
作为这种投影机的光源装置,使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水银灯等放电型的光源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源装置构成为具备:具有在内部配置的一对电极之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和设置在发光部两侧的一对密封部的发光管;和具有把从该发光管放射的光反射成一致为一定方向的旋转曲线形反射面的反射器。其中,反射器具备:具有插入了发光管的一方的密封部的插入孔、沿着该密封部延伸的颈状部。
在以上那样的光源装置的制造中,为了固定发光管和反射器,一般,首先在插入孔中插入发光管的一方的密封部,把发光管定位到由反射器反射了的光的亮度成为大致最大的位置、并且照度不均匀少的位置。然后,通过使粘接剂注入到插入孔中固化,使发光管和反射器一体。
【专利文献1】特开2005-5183号公报
然而,这些一系列的作业是使发光管和反射器在反射器的中心轴(形成反射面的曲线的旋转轴)成为大致水平的横向设置状态下进行。但是,由于使粘接剂易于注入到插入孔中那样调节粘性,因此注入到插入孔中的粘接剂在直至固化的期间,由于自重,其一部分向密封部的下方移动。由此,具有发光管在从定位时的位置向上方偏离的位置与反射器粘接固定、从光源装置出射的光的照度产生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出射光的照度不均匀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由该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源装置以及具备该光源装置的投影机。
本发明提供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光源装置具备:具有在内部配置的一对电极之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发光部两侧的一对密封部的发光管、和反射从上述发光管放射的光的反射器,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是,上述反射器具备:具有插通上述密封部的插通孔的颈状部,以及从上述颈状部扩展为剖面大致凹形,并且在内侧形成了旋转曲线形的反射面的反射部,该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对上述反射器的上述插通孔,使上述发光管的上述一对密封部中的一方插通的发光管插通工艺、相对于上述反射器,在由该反射器所反射的光的亮度成为大致最大的位置定位上述发光管的发光管定位工艺、对上述插通孔内注入固定上述发光管的粘接剂的粘接剂注入工艺、以及使形成上述反射面的曲线的旋转轴为大致竖直地纵向设置上述反射器以及上述发光管,使上述粘接剂固化的粘接固定工艺。
依据本发明,在把粘接剂注入到插通孔内以后,在粘接固定工艺中,由于使反射器的中心轴成大致竖直地纵向设置反射器以及发光管地使粘接剂固化,因此即使粘接剂因自重向下方(反射面一侧)移动,粘接剂也均匀地遍布密封部的周围。由此,发光管不会从定位位置偏离而粘接固定到反射器,能够降低从由这样的光源装置的方法制造的光源装置出射的光束的照度不均匀。
另外,由于粘接剂在密封部的周围均匀地遍布,因此不会发生粘接剂径向的固化不均匀。由此,由于能够使径向的粘接剂强度均匀,因此难以从反射器拔出发光管,能够抑制光源灯的非法再生。
在此基础上,由于将反射器以及发光管纵向设置地使粘接剂固化,因此能够由粘接剂的自重,对位于反射面一侧的粘接剂施加载荷,能够使发光管与反射器的粘接更牢固。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粘接固定工艺中,设置当将上述反射器以及上述发光管纵向设置时,防止上述发光管的位置偏离的防止偏离单元。
依据本发明,由于设置防止发光管的位置偏离的防止偏离单元,因此在粘接固定工艺中,在将反射器以及发光管纵向设置时,能够防止发光管从定位位置偏离。从而,能够更可靠地谋求照度不均匀的抑制。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发光管定位工艺以及上述粘接剂注入工艺中,使形成上述反射面的曲线的旋转轴成大致水平地将上述反射器配置为横向设置状态。
依据本发明,由于在发光管定位工艺以及粘接剂注入工艺中,反射器配置成横向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能够谋求作业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特征是根据上述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
依据本发明,由于根据上述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了光源装置,因此能够实现降低出射的光束的照度不均匀等的、与上述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插通孔的内部设置使上述粘接剂滞留在该插通孔内部的粘接剂维持单元。
依据本发明,由于在插通孔的内部设置粘接剂维持单元,因此在粘接固定工艺中,在将反射器以及发光管纵向设置时,能够使粘接剂滞留在插通孔内部,能防止粘接剂漏泄到反射面一侧(反射器内面)。这里,如果粘接剂漏泄到反射面一侧,则反射面的反射率降低。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中,由于能够防止粘接剂漏泄到反射面一侧,因此能够防止反射率的降低,能够维持高反射率。
在本发明中,上述粘接剂维持单元最好是从上述插通孔的内面突出到面外方向的肋状物。
依据本发明,由于在插通孔内设置作为粘接剂维持单元的肋状物,因此在粘接固定工艺中,当将反射器以及发光管纵向设置时,粘接剂难以漏泄到反射面一侧。
另外,通过把肋状物与反射器形成为一体使得能够防止粘接剂漏泄到反射面一侧,能够不需要用来防止粘接剂漏泄到反射面一侧专用的构件,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在本发明中,最好在上述插通孔的内部,设置防止上述粘接剂漏泄到上述反射面一侧的垫圈。
作为这种垫圈,例如,可以举出内径比密封部的直径稍大的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使垫圈与密封部之间的间隙狭窄,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粘接剂漏泄到反射面一侧。
在本发明中,上述插通孔最好形成为:上述反射面一侧的内径尺寸小,而且,与该反射面一侧相反一侧的内径尺寸大的大致锥形。
依据本发明,由于插通孔形成为反射面一侧的内径尺寸小的大致锥形,因此在粘接固定工艺中,当将反射器以及发光管纵向设置时,能够由粘接剂的自重,对位于反射面一侧的粘接剂施加更多载荷,能够使发光管与反射器的粘接更牢固。另外,由于插通孔形成为反射面一侧的内径尺寸小的大致锥形,因此难以使粘接剂漏泄到反射面一侧。
本发明的投影机的特征是:具备上述的光源装置、根据图像信息把从上述光源装置出射的光束调制的光调制装置、以及投影由上述光调制装置调制了的光束的投影光学装置。
依据本发明,由于作为光源使用了能够降低出射光束的照度不均匀等的、与上述光源装置起到相同效果的光源装置,因此能够降低投影到屏幕等的投影图像的照度不均匀,能够抑制投影图像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投影机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的反射器的剖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光源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6用于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
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3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投影机
12A、12B、12C:反射器
42R、42G、42B:液晶面板(光调制装置)
50:投影光学装置
63:防止偏离装置
100A、100B、100C:光源装置
111:发光管
112:电极
121:颈状部
122:反射部
122A:反射面
1111:发光部
1112、1113:密封部
1211:插通孔
1213:肋状物(粘接剂维持单元)
1214: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形态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形态的投影机1。
[投影机1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投影机1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投影机1是根据图像信息把从光源出射的光束调制后形成图像光,在屏幕的投影面上放大投影该图像光的光学设备。该投影机1如图1所示,总体上由大致长方体形的外装框体2和收置配置在该外装框体2内部的光学单元3构成。
另外,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然而在外装框体2的内部,除去光学单元3以外,还配置对投影机1的构成部件供给来自外部的电力的电源单元、对投影机1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单元、以及控制投影机1整体的控制装置等。
外部框体2是通过注射模塑成型等做成的合成树脂制品,由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顶面、前面、背面以及侧面的上壳体、以及分别构成投影机1的底面、前面、背面以及侧面的下壳体等构成。而且,各壳体相互用螺纹件等固定。
另外,外装框体2不限于合成树脂制,也可以用其它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由金属等构成。
光学单元3配置在外装框体2内部,形成图像光并进行放大投影。该光学单元3如图1所示,具备光学单元10、均匀照明光学装置20、色分离光学装置30、中继光学装置35、电光装置40以及投影光学装置50,构成这些光学装置20~35的光学元件以及电光装置40被定位调整并收置到设定了预定的照明光轴A的光学部件用框体60内。
光源单元10是使从光源灯11放射的光一致为一定方向将其出射、照明电光装置40的部分。光学单元10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备:把光源灯11以及反射器12A构成为一体的后述的光源装置100A、和平行化透镜13。该光源单元10通过收置在与光学部件用框体60连接的灯罩10A内,定位于相对于光学部件用框体60的预定位置(从光源单元10出射的光束的中心轴与光学部件用框体60内所设定的照明光轴A一致的位置)。
而且,从光源灯11放射的光束由反射器12A使其出射方向一致为光源单元10的前方一侧,作为聚焦光出射,由平行化透镜13变换为平行光,出射到均匀照明光学装置20。
另外,图1中,示出了反射器12A构成为椭圆面反射器的情况,而在反射器12构成为抛物面反射器的情况下,省略平行化透镜13。另外,反射器12A也可以由自由曲面反射器构成。
均匀照明光学装置20是把从光源单元10出射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使照明区域的面内照度均匀的光学系统。该均匀照明光学装置20具备第1透镜阵列21、第2透镜阵列22、偏振变换元件23以及重叠透镜24。
第1透镜阵列21具有把从光源单元10出射的光束分割为多个部分光束的作为光束分割光学元件的功能,具备在与照明光轴A正交的面内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小透镜。
第2透镜阵列22是把由上述第1透镜阵列21分割了的多个部分光束聚光的光学元件,与第1透镜阵列21相同,具备:具有在与照明光轴A正交的面内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小透镜的结构。
偏振变换元件23配置在第2透镜阵列22和重叠透镜24之间,把来自第2透镜阵列22的光变换为大致一种线性偏振光。
具体地讲,由偏振变换元件23变换为大致一种线性偏振光的各部分光由重叠透镜24最终基本重叠到后述液晶面板42的图像形成区域。在使用了调制偏振光类型的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中,由于仅能利用一种偏振光,因此不能够利用来自发出随机偏振光的光源单元10的光的大致一半。因此,通过使用偏振变换元件23,能够把来自光源单元10的出射光变换为大致一种线性偏振光,能够提高电光装置40中的光的利用效率。
色分离光学装置30具备两片分色镜31、32和反射镜33。由分色镜31、32把从均匀照明光学装置20出射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为红(R)、绿(G)、蓝(B)的三种颜色的色光。
中继光学装置35具备入射侧透镜36、中继透镜38以及反射镜37、39,具有把由色分离光学装置30分离了的红色光引导到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2R的功能。
这时,在色分离光学装置30的分色镜31中,透射从均匀照明光学装置20出射的光束中红色光分量和绿色光分量,并且反射蓝色光分量。由分色镜31反射了的蓝色光被反射镜33反射,通过场透镜41到达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2B。该场透镜41把从第2透镜阵列22出射的各部分光束变换为相对于其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配置在其它的绿色光以及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2G、42R的光束入射一侧的场透镜41也相同。
在透射了分色镜31的红色光和绿色光中,绿色光由分色镜32反射,通过场透镜41到达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2G。另一方面,红色光透射分色镜32通过中继光学装置35,进而通过场透镜41到达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42R。另外,在红色光中使用中继光学装置35是因为红色光的光路长度比其它色光的光路长度长,因此用于防止由光的扩散等引起的光的利用效率降低。即,是为了把入射到入射侧透镜36的部分光束按原状传送到场透镜41。另外,在中继光学装置35中采用了通过三种色光中的红色光的结构,但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蓝色光的结构。
电光装置40根据图像信息对从色分离光学装置30出射的三种色光分别进行调制,合成调制了的各色光形成光学像(彩色图像)。
该电光装置40如图1所示,构成为具备: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2(设红色光用的液晶面板为42R、绿色光用的液晶面板为42G以及蓝色光用的液晶面板为42B),分别设置在这些各液晶面板42的光束入射一侧的三个入射侧偏振板44,分别配置在各液晶面板42的光束出射一侧的三个出射侧偏振板45,以及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43。
在入射侧偏振板44,入射由偏振变换元件23使偏振方向一致为大致一个方向的各色光,该入射侧偏振板44使入射的光束中的、仅与由偏振变换元件23一致了的光束的偏振方向大致相同方向的偏振光透射,吸收其它的光束。该入射侧偏振板44例如具有在蓝宝石玻璃或者水晶等透光性基板上粘贴了偏振层的结构。
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面板42省略了详细的图示,具有在一对透明的玻璃基板之间密封地封入了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元件的结构,根据来自上述控制单元的驱动信号,控制液晶元件的取向状态,调制从入射侧偏振板44出射的偏振光束的偏振方向。
出射侧偏振板45使从液晶面板42出射的光束中的、仅具有与入射侧偏振板44的光束的透射轴正交的偏振方向的光束透射,吸收其它的光束。
十字分色棱镜43合成从出射侧偏振板45出射的按每种色光调制了的调制光而形成光学像(彩色图像)。该十字分色棱镜43成为把四片直角棱镜粘贴在一起的平面观看的正方形,在把直角棱镜之间粘贴在一起的界面形成两个多层电介质层。这些多层电介质层透射经过了配置在与投影光学装置50对向的一侧(G色光一侧)的出射侧偏振板45的色光,反射经过了其余两个出射侧偏振板45(R色光一侧以及B色光一侧)的色光。这样,合成由各入射侧偏振板44、各液晶面板42以及各出射侧偏振板45调制了的各色光,形成彩色图像。
而且,从十字分色棱镜43出射的彩色图像由投影光学装置50放大投影,在省略了图示的屏幕上形成大画面图像。
[光源装置100A的结构]
图2是表示光源装置100A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光源装置100A如上所述,构成为具备光源灯11和反射器12A。
光源灯11如图2所示,具备由石英玻璃管构成的发光管111、配置在该发光管111内的一对电极112以及未图示的封入物。这里,作为光源灯11,能够采用高亮度发光的各种光源灯,例如,能够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等。
发光管111如图2所示,由位于中央部分大致球形鼓出的发光部1111、和在该发光部1111两侧延伸的一对密封部1112、1113构成。
在发光部1111的内部,由通过内壁11111包围的大致球形的空间形成放电空间,在该放电空间内,封入一对电极112和水银、稀有气体以及少量的卤素。
在一对密封部1112、1113的内部,插入与一对电极112电连接的钼制的金属箔112A,用玻璃材料等密封。
而且,如果对与该金属箔112A连接的导线113施加电压,则如图2所示,经过金属箔112A在电极112之间产生电位差发生放电,生成弧光像D,发光部1111内部发光。
反射器12A如图2所示,是具备:插通光源灯11的基端一侧的一方密封部1112的筒状的颈状部121,以及从该颈状部121扩展为剖面大致凹形、在内侧具有把从发光管111放射的光反射向一个方向的反射面122A的反射部122的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制的一体成型品。
在颈状部121,沿着反射器12A的中心轴(形成后述的反射面122A的曲线的旋转轴)以相同的直径形状形成插通孔1211。插通孔1211在颈状部121的反射器12A的光出射方向的基端一侧的端面1212,开口作为注入粘接剂的注入口12112,并且,在反射面122A,开口作为插入光源灯11的一方密封部1112的插入口12111。
图3是反射器12A的颈状部121的剖面图。
在插通孔1211,如图2以及图3所示,以使得插入口12111一侧的内径变窄的方式,放射状地设置多个(4个)从插通孔1211的内面突出到面外方向的作为粘接剂维持单元的肋状物1213。在该肋状物1213,接合止动有外径比插通孔1211的内径小,同时,内径比密封部1113的直径稍大的两个垫圈1214(参照图2)。
在反射部122,如图2所示,在旋转曲线形状(椭圆曲面)的玻璃面形成镀敷形成了金属薄膜所构成的反射面122A。
光源灯11对插通孔1211插通一方密封部1113,用粘接剂固定,由此与反射器12A形成为一体。这时,使得在发光部1111内的电极112之间所形成的发光中心O成为与反射面122A的椭圆曲面的第1焦点F1相对应的位置地,配置光源灯11。
由此,如果点亮光源灯11,则如图2所示,由反射面122A反射从发光部1111放射的光,成为会聚到与椭圆曲面的第2焦点F2相对应的位置的会聚光,因此能够得到亮度高而且降低了照度不均匀的光束。
[光源装置100A的制造方法]
其次,说明光源装置100A的制造方法。
图4是用于说明上述的光源装置100A的制造方法的光源装置100A的剖面图。具体地讲,图4(A)用于说明发光管插通工艺以及定位工艺,图4(B)用于说明粘接剂注入工艺,图4(C)用于说明粘接固定工艺,图4(D)表示完成了发光管111对反射器12A的安装的状况。另外,图5是说明光源装置100A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另外,在以下的光源装置100A的制造方法的说明中,主要说明发光管111向反射器12A的安装方法,省略或者简化其它的说明。
首先,如图4(A)所示,由未图示的制造装置把发光管111的一方密封部1113插通到反射器12A的插通孔1211内,并且由未图示的制造装置的保持框61保持并固定反射器12A(处理S1:发光管插通工艺)。另外,在反射器12A的插通孔1211内,插入上述的垫圈1214,垫圈1214接合止动于肋状物1213。另外,如图4(A)所示,保持框61是具有与反射器12A的光出射前方一侧开口部分相对应的开口部分611并且在中央部分穿设发光管111的密封部1112能够插通的孔612的、具有透光性的框形构件,以框形端部保持反射器12A的光出射前方一侧开口部分,并且密封部1112插通孔612。
这时,由未图示的夹具一并支持:发光管111的插通了插通孔1211的一方密封部1113以及插通了保持框61的另一方密封部1112,将发光管111沿着反射器12A的大致中心轴(形成反射面122A的曲线的旋转轴)配置。而且,发光管111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夹具沿着反射器12A的中心轴移动。这样,反射器12A以及发光管111最初配置成:使反射器12A的中心轴为大致水平的横向设置状态。
在处理S1以后,如图4(A)所示,点亮发光管111,一边由未图示的亮度测定装置测定从反射器12A反射的光束的亮度,一边用上述的夹具使发光管111沿着反射器12A的大致中心轴移动,把发光管111定位到亮度成为最大的位置(S2:发光管定位工艺)。
在处理S2以后,如图4(B)所示,用分配器62对插通孔1211内注入粘接剂,把发光管111暂时粘接固定在反射器12A(S3:粘接剂注入工艺)。这时,由于在插通孔1211的插入口12111一侧设置垫圈1214,因此能够防止粘接剂从插入口12111垂落到反射器12A内面。另外,作为在这里使用的粘接剂,例如能够采用以二氧化硅、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无机类的粘接剂。
在处理S3以后,如图4(C)所示,使反射器12A以及发光管111成为:使反射器12A的中心轴为大致竖直的纵向设置状态,向注入口12112送入热风促进粘接剂的固化,使发光管111粘接固定到反射器12A(S4:粘接固定工艺)。另外,在使反射器12A以及发光管111纵向设置时,在发光管111的前端部触接防止偏离单元63,使得发光管111不会向下方降落而产生发光管111的位置偏离的情况。这里,由于使反射器12A以及发光管111纵向设置地使粘接剂固化,因此即使粘接剂由于自重向下方(插入口12111一侧)移动,粘接剂也能够均匀地遍布密封部1113的周围,使发光管111不会从定位位置偏离地粘接固定到反射器12A。
在处理S4以后,如图4(D)所示,向注入口12112(粘接剂)送出冷风,冷却粘接剂,卸下防止偏离单元63。
根据以上的处理S1~S4,发光管111配置在发光部1111内的发光中心O与反射面122A的第1焦点F1相对应的位置附近,即,配置在对于反射面12A而言亮度最大而且能够降低照度不均匀的最佳位置。
依据以上那样的光源装置100A的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1,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在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A的制造方法中,对插通孔1211内注入了粘接剂以后,由于使反射器12A以及发光管111成为:使反射器12A的中心轴为大致竖直的纵向设置状态,使粘接剂固化(S4:粘接固定工艺),因此即使粘接剂由于自重向下方(插入口12111一侧)移动,粘接剂也均匀地遍布密封部1113的周围。由此,发光管111的中心轴不会相对于反射器12A的中心轴偏离,即,能够不使发光管111从定位位置偏离而粘接固定到反射器12A,能够降低从光源装置100A出射的光束的照度不均匀。
另外,由于粘接剂均匀地遍布密封部1113的周围,因此不会发生粘接剂径向的固化不均匀。由此,由于能够使径向的粘接剂强度均匀,因此难以从反射器12A拔出发光管111,能够抑制光源灯11的非法再生。
而且,由于使反射器12A以及发光管111纵向设置地使粘接剂固化,因此能够由粘接剂的自重对位于插入口12111一侧的粘接剂施加载荷,能够使发光管111与反射器12A的粘接牢固。
进而,在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A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把发光管111定位到从反射器12A反射的光束的亮度为最大的位置的发光管定位工艺S2、对插通孔1211内注入粘接剂的粘接剂注入工艺S3中,把反射器12A以及发光管111配置成横向设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作业,能够谋求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在粘接固定工艺S4中,由于在使反射器12A以及发光管111成为纵向设置时,在发光管111的前端部触接防止偏离单元63,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发光管111从定位位置偏离。
在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A中,由于在插通孔1211的内部设置垫圈1214,因此在使反射器12A以及发光管111成为纵向设置时,能够防止粘接剂从插入口12111垂落到反射器12A的内面。从而,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A适于作为在纵向设置地使粘接剂固化的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光源装置。
在本实施形态的投影机1中,由于作为光源使用了能够降低出射光束的照度不均匀的光源装置100A,因此能够降低投影到屏幕等的投影图像的照度不均匀,能够抑制投影图像的劣化。
[第2实施形态]
其次,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B。
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B具备与上述的光源装置100A相同的结构,在上述的光源装置100A中,在插通孔1211内设置垫圈1214以及用于对该垫圈1214进行接合止动的肋状物1213,与此相对,在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B中,在插通孔1211内不设置垫圈1214仅设置肋状物1213这一点与上述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已经说明过的部分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6用于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B。具体地讲,图6(A)是表示光源装置100B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图6(B)是反射器12B的颈状部121的剖面图。
光源装置100B如图6(A)所示,构成为具备光源灯11以及反射器12B。在反射器12B的颈状部121,沿着反射器12B的中心轴以相同的直径形状形成插通孔1211。在该插通孔1211的插入口12111一侧,也如图6(B)所示,收窄插入口12111一侧的内径地,放射状地设置多个(6个)从插通孔1211的内面突出到面外方向的作为粘接剂维持单元的肋状物1213,这些肋状物1213的内径12131比发光管111的密封部1113的直径稍大。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B也用与上述光源装置100A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使反射器12B以及发光管111成纵向设置地,使粘接剂固化,把发光管111粘接固定到反射器12B,而由该肋状物1213防止粘接剂垂落到反射器12B的内面。
依据以上那样的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B,在反射器12B的插通孔1211的插入口12111一侧,收窄插入口12111侧的内径地,放射状地设置从插通孔1211的内面突出到面外方向的多个肋状物1213。而且,由于这些肋状物1213的内径12131比发光管111的密封部1113的直径稍大,因此当使反射器12B以及发光管111成纵向设置时,能够防止粘接剂从插入口12111垂落到反射器12B的内面。从而,该光源装置100B也适于作为在纵向设置地使粘接剂固化的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光源装置。
另外,由于用肋状物1213自身能够防止粘接剂垂落到反射器12B的内面,因此能够不需要上述的垫圈1214,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第3实施形态]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C。
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C具备与上述的光源装置100A相同的结构,在上述的光源装置100A中,插通孔1211沿着反射器12A的中心轴形成为相同直径形状,在插通孔1211内,设置垫圈1214以及用于对该垫圈1214进行接合止动的肋状物1213,而与此不同,在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C中,插通孔1211形成为插入口12111一侧的内径尺寸小,而且注入口12112一侧的内径尺寸大的大致锥形,没有设置垫圈1214以及肋状物1213。
图7是表示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C的概略结构的剖面图。
光源装置100C如图7所示,构成为具备光源灯11以及反射器12C。本实施形态的插通孔1211具备:在颈状部121的反射器12C的光出射方向的基端一侧的端面1212作为注入口12112开口的锥形的孔部1211A,和与该孔部1211A连接的、在反射面122A作为插入口12111开口的孔部1211B。孔部1211A形成为随着从注入口12112一侧向插入口12111一侧前进直径减小的锥形状。孔部1211B沿着反射器12C的中心轴形成为相同的直径形状,其直径比密封部1113的直径稍大。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C也用与上述的光源装置100A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通过使反射器12C以及发光管111成纵向设置地使粘接剂固化,把发光管111粘接固定到反射器12C,由该孔部1211B,防止粘接剂垂落到反射器12C的内面。
依据以上那样的本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C,由于反射器12C的插通孔1211具备:随着从注入口12112一侧向插入口12111一侧前进而直径减小的锥形地设置的孔部1211A,以及与该孔部1211A连接、在反射面122A作为插入口12111开口并按照比密封部稍大的直径设置的孔部1211B,孔部1211B的直径比密封部1113的直径稍大,因此在使反射器12C以及发光管111纵向设置时,能够防止粘接剂从插入口12111垂落到反射器12C的内面。从而,该光源装置100C也适于作为在纵向设置地使粘接剂固化的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光源装置。
另外,由于孔部1211A形成为随着从注入口12112一侧向插入口12111一侧前进,直径减小的锥形,因此在使反射器12C以及发光管111纵向设置地使粘接剂固化时,由于粘接剂的自重,能够对位于插入口12111一侧的粘接剂施加更多的载荷,能够使发光管111与反射器12C的粘接更牢固。
由于通过插通孔1211自身能防止粘接剂垂落到反射器12c内面,所以不需要上述的垫圈1214,可以减少构件数量。另外,由于插通孔1211以比较简单的形状的孔部1211A及孔部1211B构成,所以与前述的光源装置100A不同,不必设置复杂形状的肋状物1213,能使结构简化。
[实施形态的变形]
此外,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构成、方法等在以上的记载中公开,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即,本发明主要关于特定的实施形态特别进行图示且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目的的范围,对上述实施形态在形状、数量及其它具体构成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加以各种变形。
从而,限定上述公开的形状、数量等的记载,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例示记载的,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所以这些形状、数量等的限定一部分或全部限定之外的部件的名称下的记载包括于本发明中。
即,在上述各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A、100B、100C的制造方法中,在粘接剂注入工艺S3以后,使反射器12A、12B、12C以及发光管111纵向设置之后,使粘接剂固化,而也可以在使反射器12A、12B、12C以及发光管111固化的过程中逐渐使之成为纵向设置状态。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A、100B、100C的制造方法中,在发光管定位工艺S2以及粘接剂注入工艺S3以后,使反射器12A、12B、12C以及发光管111纵向设置,而也可以在发光管定位工艺S2时,使反射器12A、12B、12C以及发光管111纵向设置。如果这样做,则由于能够在纵向设置不变的状态下进行随后的粘接剂注入工艺S3等一系列作业,因此能够谋求作业性的提高。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防止偏离单元63触接在发光管111的前端部,而也可以把持发光管111,只要使反射器12A、12B、12C以及发光管111纵向设置时,能防止发光管111落向下方,能防止发光管111从相对于反射器12A、12B、12C的定位位置偏离即可。
在上述第2实施形态的光源装置100B中,在插通孔1211内,收窄插入口12111一侧的内径地,放射状地设置多个肋状物1213,而通过其内径12131比密封部1113稍大,成为稍大的直径,防止粘接剂在反射器12B的内面溢出,但肋状物可以形成为在插入口12111一侧闭塞插通孔1211的面形状,在中央部分穿设比密封部1113稍大直径的孔。如果这样做,则能够进一步减少发光管111与肋状物之间的间隙,能够可靠地防止粘接剂溢出到反射器12B的内面。
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仅举出了使用三片液晶面板42R、42G、42B的投影机1的例子,而使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源装置以及本发明的光源装置100A、100B、100C还能适用于仅使用了一片液晶面板的投影机,使用了两片液晶面板的投影机,或者使用了四片以上液晶面板的投影机。
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使用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不同的透射型的液晶面板,而也可以使用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相同的反射型的液晶面板。
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在液晶类型的投影机1的光源中使用了本发明的光源装置100A,而使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源装置以及本发明的光源装置100A、100B、100C也能够在使用了微镜的器件等使用了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中使用。
进而,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举出从观察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影的前投型的投影机1的例子,而使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源装置以及本发明的光源装置100A、100B、100C也能够适用于从与观察屏幕的方向相反一侧进行投影的背投型的投影机。
另外,使用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光源装置以及本发明的光源装置100A、100B、100C不限于在投影机中使用,也能够在聚光灯等照明装置中使用。
本发明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利用为具备发光管和反射器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由这种制造方法制造的光源装置能够适宜地在投影机中利用。

Claims (9)

1.一种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光源装置具备:具有在内部配置的一对电极之间进行放电发光的发光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发光部两侧的一对密封部的发光管、和反射从上述发光管放射的光的反射器,该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反射器具备:具有插通上述密封部的插通孔的颈状部以及从上述颈状部扩展为剖面大致凹形、并且在内侧形成有旋转曲线形的反射面的反射部,
该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
对上述反射器的上述插通孔,使上述发光管的上述一对密封部中的一方插通的发光管插通工艺;
相对于上述反射器,在由该反射器所反射的光的亮度为大致最大的位置定位上述发光管的发光管定位工艺;
对上述插通孔内注入固定上述发光管的粘接剂的粘接剂注入工艺;以及
使形成上述反射面的曲线的旋转轴成为大致竖直状态地纵向设置上述反射器及上述发光管,使上述粘接剂固化的粘接固定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粘接固定工艺中,设置在将上述反射器以及上述发光管纵向设置时、防止上述发光管的位置偏离的防止偏离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发光管定位工艺以及上述粘接剂注入工艺中,使形成上述反射面的曲线的旋转轴成为大致水平状态地将上述反射器配置成横向设置状态。
4.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通孔的内部设置有使上述粘接剂滞留在该插通孔内部的粘接剂维持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接剂维持单元是从上述插通孔的内面突出到面外方向的肋状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通孔的内部,设置有防止上述粘接剂漏出到上述反射面侧的垫圈。
8.根据权利要求4到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通孔形成为:上述反射面侧的内径尺寸小、且与该反射面侧相反侧的内径尺寸大的大致锥形。
9.一种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4到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
根据图像信息对从上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的光调制装置;以及
投影由上述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光束的投影光学装置。
CNA2006101399601A 2006-09-28 2006-09-28 光源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 Pending CN1011545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399601A CN101154551A (zh) 2006-09-28 2006-09-28 光源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399601A CN101154551A (zh) 2006-09-28 2006-09-28 光源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4551A true CN101154551A (zh) 2008-04-02

Family

ID=3925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399601A Pending CN101154551A (zh) 2006-09-28 2006-09-28 光源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5455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6101A (zh) * 2009-04-14 2010-10-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投影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6101A (zh) * 2009-04-14 2010-10-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投影机
CN101866101B (zh) * 2009-04-14 2011-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和投影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2725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832878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rojection system
US7128424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or
CN100470361C (zh) 照明装置和投影型显示装置
CN101592853B (zh) 投影机
CN100383660C (zh) 照明装置和投影型图像显示器
CN100513860C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US6536906B2 (en) Projector
US7222974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device
CN101915403A (zh) 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投影机
CN102411206A (zh) 投影系统
US20050036318A1 (en) Light source unit, illumination optical device, proj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ight source unit
CN100567805C (zh) 照明装置和投影型图像显示器
CN101216659A (zh) 投射型显示装置和光学单元
CN101154551A (zh) 光源装置、其制造方法以及投影机
JP2008097032A (ja)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投影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1976011B (zh) Md短焦距投影显示装置
CN100507346C (zh) 光源装置和投影机
JP2008091158A (ja) 光源装置の製造方法、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KR100883593B1 (ko) 프로젝션 장치
CN101191906B (zh) 光学元件及投影机
CN101545589B (zh) 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投影机
JP2006258899A (ja) 集光素子及び照明装置及び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US7316481B2 (en) Projection device for projecting an image
JP4645554B2 (ja) 光源ランプ、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