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51770A - 连接器外壳组件和用于对将导线连接到薄膜片中的导电引线的连接器接触进行封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外壳组件和用于对将导线连接到薄膜片中的导电引线的连接器接触进行封装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51770A CN101151770A CNA2006800108518A CN200680010851A CN101151770A CN 101151770 A CN101151770 A CN 101151770A CN A2006800108518 A CNA2006800108518 A CN A2006800108518A CN 200680010851 A CN200680010851 A CN 200680010851A CN 101151770 A CN101151770 A CN 1011517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shell
- shell parts
- connector
- diaphragm
-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sockets, clips or analogous counter-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9—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92—Fixed connection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ons to contact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74—Assembling terminal to elongated conductor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连接器接触(5)的连接器外壳组件,该连接器接触用于将导线连接至嵌入薄膜片(1)中的导电引线(3),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4、38)。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8)包括用于至少容纳连接器接触(5)的一部分的凹槽(16、25、39),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的面对薄膜片表面的表面(14、18、41)设置有所述凹槽(16、25、39)的开口(17、26、40)。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件(12、13、36),所述突出部件突出于使用时面对薄膜片表面的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的表面(14、35)。所述突出部件(12、13、36)中的每一个适于通过与所突出的表面(14、35)相邻接的薄膜片中的各自的孔插入。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被配置为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突出部件(12、13、36)来施加将设置有凹槽开口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14、18、41)拉向面对的薄膜片的表面的保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将导线连接到嵌入薄膜片中的导电引线的连接器接触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其中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包括用于至少容纳连接器接触的一部分的凹槽,连接器外壳部件的面对薄膜片表面的表面设置有凹槽的开口,其中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件,所述突出部件突出于使用时面对薄膜片表面的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突出部件中的每一个适于通过与所突出的表面相邻接的薄膜片中的各自的孔插入。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将用于连接导线至嵌入薄膜片中的导电引线的连接器连接至薄膜的方法,包括:将具有用于连接导线至导电引线的终端的连接器接触连接至该薄膜;提供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外壳组件,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包括用于至少容纳连接器接触的一部分的凹槽,和设置有凹槽开口的面对薄膜片表面的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通过在薄膜片中的各自的孔,将突出于面对薄膜片表面的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的至少一个突出部件插入;以及将设置有凹槽开口的连接器外壳部件表面拉向面对的薄膜片表面。
本发明还涉及这样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和匹配的连接器外壳构成的组件。
背景技术
这样的组件以及这样的方法的各自的示例已经众所周知。US6568955公开了一种至少部分地容纳具有嵌入其中的印制导线的薄膜的电连接器,包括具有用于薄膜的插入孔的绝缘外壳,和至少一个与用于连接印制导线的接触部分相连接的薄膜。为引入薄膜,要打开嵌于绞合部的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上的保持腹板(Retaining web)穿透薄片以避免张力施加于薄片上。在孔中接合锁鼻,将传动装置最终固定于其安装位置。
已知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问题在于,只能通过从边缘伸出的嵌入薄膜片中的导电引线来与形状相当窄的或者具有带状部分的薄膜片连接。这限制了这样的连接器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和如在前述的段落中所定义的连接连接器以及组件的方法,其确保连接器外壳保持与薄膜相连接而与连接器接触无关,并发现在更大范围使用的薄膜形状以及提供更灵活的连接器的放置。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可实现上述目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突出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来施加将设置有凹槽开口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拉向面对的薄膜片的表面的保持力。
由于能够通过经由薄膜片中的孔插入的突出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来施加保持力,连接器外壳组件的多侧无需封闭。因此,使用连接器外壳组件没有限定在那些具有嵌入导电引线的设置有细长的突出带的薄膜片中。同样地,连接器外壳组件能够被置于或接近于薄膜片的平行于导电引线的边缘。由于能够通过突出部件来施加保持力,连接器接触与薄膜片的连接不依赖于同时保持连接器外壳组件与薄膜片在一起。因此,获得了连接的独立性,避免在所嵌入的导电引线上的压力。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两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第一连接器外壳部件包括凹槽,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至少一个由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一个组成,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另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通过所述薄膜片中的孔插入并伸向面对薄膜片表面的所述另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的突出部件的开口,所述另一个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容纳的突出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将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拉向对方的保持力。
由于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另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通过所述薄膜片中的孔插入并伸向面对薄膜片表面的所述另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的突出部件的开口,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能够适于面对薄膜片的相对的表面。通过薄膜片中的孔插入的突出部件将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连接在一起。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一个是包括用于至少容纳所述连接器接触的一部分的凹槽的连接器外壳部件。由于容纳突出部件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容纳的突出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将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拉向对方的保持力,包括凹槽的连接器外壳部件靠近薄膜片或与其相抵。无需另外的锁栓或旁通薄膜片的装置。这意味着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能够适用于薄膜片的任意平面处。更具体而言,连接器的位置并不仅限于靠近边缘的位置。
该实施例优选的变形中,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与使用时面对薄膜片表面的表面相对的表面,至少当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被充分拉向所述薄膜片时,所述相对的表面几乎为平面并平行于所述薄膜片的表面。
当应用于容纳连接器接触以连接导线到进一步包括了通过薄膜片的表面与环境相互影响的有源元件的所述薄膜片中的导电引线时,具体使用该变形。这具体包括带有太阳能部件的薄膜片,还包括带有光出射部件的薄膜片。因为相对的表面几乎为平面并且平行于薄膜片表面,防止了取决于相对薄膜片的入射角度而形成的阴影或人工伪像。
相同实施例的变形中,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开口位于使用时面对所述薄膜片表面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表面上的凹槽,以及与使用时面对所述薄膜片表面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其中所述相对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从开口处所测量的凹槽的深度的两倍。
因此,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应充分平坦并具有尽可能小的高度。当应用于进一步包括了通过所述薄膜片的表面与环境相互影响的有源元件的薄膜片时,同样具体使用该变形。在该变形中,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任何形式的阴影和/或障碍的发生。
在连接器外壳组件的实施例中,两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第一连接器外壳部件包括所述的凹槽,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第二连接器外壳部件包括用于至少容纳所容纳的突出于使用时薄膜片的表面的连接器接触的一部分的第二凹槽,以及设置有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的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
因此,当两连接器外壳部件被放置于薄膜片的任一侧时,在第一连接器外壳部件的第一凹槽中至少容纳所述连接器接触的一部分。在连接器接触刺穿薄膜片处,其至少一部分突出于薄膜片表面,因此至少一部分得到有效防护免于环境影响。这也适用于任何嵌入薄膜片的部件,其由于连接器接触刺穿薄膜片而暴露于环境中。
在连接器外壳组件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凹槽开口的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表面被配置为与密封装置相接合,当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充分拉近所面对的薄膜片表面时,适于在几乎环绕所述凹槽开口的接触区域之上与所述面对的薄膜片表面邻接。
密封装置可与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一体形成,也可为一独立部件。在后一类型中的示例包括密封圈和或应用于连接器外壳部件表面的环形密封胶(rings of sealant)。本实施例虑及更有效地防护连接器接触免于环境的影响。其有助于防止由于连接器外壳部件与薄膜片表面间的水的渗入而造成的腐蚀。另外的好处在于,也能够防护由于将连接器接触固定到导电引线的动作而造成暴露的嵌入薄膜片中的其它部件。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器外壳部件与其包括的所述突出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一体形成。
该实施例还具有易于制造和组装的优点,特别是在距离最初生产地遥远的地点进行最后的组装。几乎很少需要诸如螺钉或铆钉的部件。
在连接器外壳组件的实施例中,包括所述凹槽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包括设置有容纳所容纳的连接器接触的终端的腔的部分,所述腔开口朝向位于其纵向轴一端附近的凹槽,并沿与所述轴平行方向在所述纵向轴相对端设置有外部接口,其中所述纵向轴与使用时朝向所述薄膜片表面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表面相交。
因此,使用时通过连接器接触与嵌入的导电引线相连接的导线与薄膜片平面形成一角度。该实施例有效的应用于为了稳固薄膜片应用于支撑部件的情况。该支撑部件能够保持相对平坦,只有用于设置导线的通道处的小区域和/或设置用于容纳终端的腔的连接器外壳部件的部分不平坦。可以确定的是,使用时纵向轴几乎垂直于面对薄膜片表面的连接器外壳部件表面。
该实施例的变形中,所述连接器支外壳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匹配的连接器的外壳相接合,所述外壳端接连接到嵌入所述薄膜片的导电引线的导线。
当与匹配的连接器的外壳接合时,腔的用于容纳设置了外部接口的终端的一端最好封闭。因为用于容纳终端的腔开口朝向腔纵向轴一端附近的凹槽,这将有助于防护凹槽免于诸如潮湿的外部影响。
所述变形的后者的另外的发展中,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用于维持与所述匹配的连接器的外壳相接合的定持装置。
因此,可以避免由于疏忽而导致的断开。消除了导线上的应力,更具体的,拉应力的消除(pull relief)特别适用于定持装置的一端。该实施例实际上用于将导线以与重力方向成一角度的连接到薄膜片。更具体的,导线能够悬挂在几乎没有额外的支承的装置上。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与设置有所述突出部件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相对的所述薄膜片的一侧上,通过定持装置使至少一个所述插入的突出部件开始接合,所述定持装置适于施加将设置有所述凹槽开口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拉向面对的所述薄膜片表面的保持力。
由于包含凹槽的连接器外壳部件被拉向薄膜片的表面以致面对薄膜片的表面和设置有凹槽开口的表面紧密的靠近,连接器接触与薄膜的连接位置可以得到较好防护。通过所述薄膜中的孔插入的至少一个突出部件用来施加保持该连接器外壳部件紧密靠近的力。因此,无需或几乎无需为此目的在紧邻薄膜片边缘处安装锁栓(latch)或其它机构。以安装的位置和薄膜片使用的形状而言,这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方法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突出部件通过嵌入所述薄膜片的导电引线中的孔插入。
该实施例在用于与嵌入有用于通过薄膜片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与环境进行交互的有源元件的薄膜片连接时具有优势。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几乎很少覆盖发生交互的表面区域。
方法的实施例包括提供另外的具有细长的外形的连接器外壳部件,其中所述两个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突出于面对所述薄膜片表面的所述另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并通过所述薄膜片中的孔插入的突出部件的开口;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导电引线之上以所述另外的连接器外壳部件的几乎平行于所述导电引线的纵向轴来定位所述另外的连接器外壳部件。
该实施例在用于与嵌入有用于通过薄膜片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与环境进行交互的有源元件的薄膜片连接时同样具有优势。所述具有细长外形的另外的连接器外壳部件有利的放置在薄膜片上发生交互的那一侧。于是几乎很少覆盖发生交互的表面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如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连接器外壳组件以及匹配的连接器的外壳的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其中:
图1为太阳能薄膜带卷的示意图,从该带卷切下的薄膜片形成具有用于连接导线的连接器接触的组件;
图2为折至嵌入薄膜片的导电引线的连接器接触局部为剖面图的侧视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上连接器外壳部件的剖面侧视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下连接器外壳部件的剖面侧视图;
图5为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上连接器外壳部件的剖面侧视图;
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下连接器外壳部件表面的俯视图,使用时该表面朝向薄膜片的表面;
图7为图6所示的连接器外壳部件的剖面侧视图;
图8为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外壳组件中所包括的衬套的剖面侧视图;以及
图9为匹配的连接器的连接器外壳的剖面侧视图,适于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相匹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光电(PV)薄膜带卷1包括多个按矩阵排列的太阳能电池2。每行包括许多串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2(图1中未详细单独示出)。两个母线3嵌入薄膜中。作为制造薄膜带卷1的方法的示例,在WO01/78156中已详细描述。作为当前制造的薄膜卷1的示例,其具有约1.2米的宽度。
薄膜型太阳能电池,也称为光电薄膜,通常包括载体和光电层,该光电层由设置在位于薄膜正面的、包括透明导电氧化物(TCO)的前面的电极和位于薄膜背面的后面的电极之间的半导体材料所构成。前面的电极是透明的,使得入射光线能够到达半导体材料,在此,入射辐射转变为电能。通过这种方式,利用光来产生电流。
在带卷1上制造太阳能电池具有如下好处,即能够从该带卷1上成片或成条地切下以提供能够产生所要的电压或功率的单元。优选的是,允许切下任意长度的片来构成单元。为使其成为可能,带卷1更适宜具有未预定的分为单元的分割。这意味着应该提供与导线的连接点,该导线在沿薄膜带卷1的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上被连接以传导产生的电流。
在所示的配置中,太阳能电池在母线3之间串联连接。从带卷1上切下的薄膜块长度决定了薄膜上每一条母线3的长度。(薄膜平面上的)母线3优选的宽度值在0.5-1cm范围之间,优选的厚度值在80-100um范围之间。虽然诸如金属或金属合金的其它的电传导材料应用于其它的实施例中,但是最适合母线3的材料为铝。
不仅希望在沿薄膜带卷1长度方向的任意位置上允许来提供与导线的连接点,该位置还应该离纵向的边缘有比较大的距离。从薄膜带卷1切割下一个单元并将其置于绝缘薄膜层间压制成平面,母线3就位于层压薄膜边缘的不远处。这是由于沿边缘4中的每一个必须存在电气绝缘边,这些绝缘边从边缘4延伸到层压薄膜的平行边缘处。
图2示出了用于将导线(未示出)连接至一条母线3的连接器接触5。图2示出了连接到从薄膜带卷1上切掉的薄膜片的随后的情况。连接器接触5包括用于将导线连接至母线3的终端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接触5是单一的、整体的部件。连接器接触5同样应用于自动化领域,可通过冲压及随后的整形步骤得到。实施例中的连接器接触5可以由铜、铝或其合金制成。可选的,对这些连接器接触5进行例如电镀的覆盖。优选的,该连接器接触由电镀的磷青铜制成以利于弯曲连接于薄膜片。
连接器接触5包括第一部分7,该第一部分包括几乎是平面的基座8,该基座上有六个突起的齿9。这些齿9形成用于沿长度方向在期望的点上建立与母线3的导电连接的接触部件。第一部分7具有略微细长的形状,在其纵向的一端与第二部分10相连接。其另外的纵向的一端终止于连接器接触5。第二部分10包括(阴)终端6。终端6适于与导线连接器的阳终端(未示出)相匹配。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0包括直接与导线连接的终端,例如通过焊接或扣压与导线相连。
应该注意的是,第二部分10与平面基座8相交。如图所示,其纵向轴实质上垂直于平面基座8。该平面基座邻接薄膜片的表面,所以该平面基座与薄膜表面平行。优选地,连接器接触5连接于薄膜片的后表面,辐射通过另一面入射至薄膜片。该后表面优选的使用支承面来支持,用于支承表面,设置有连接器接触5的小的通道和容纳其的连接器外壳部件。
当连接器接触5连接时,齿9经由薄膜片按压并向后折叠。因此齿9的折叠部分突出于与平面基座8邻接的薄膜片表面的的相对面。在此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包括防护齿9的突起部分的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连接器外壳组件,下面将有更详细的说明。
图3和图4示出了连接器外壳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包括两销钉12、13。销钉12、13突出于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的下表面14。使用时,下表面14朝向包括连接器外壳组件的连接器所连接的薄膜片的上表面外壳。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防护齿9的突出于薄膜片上表面的部分,其同样防护了嵌入薄膜片的任何部件,否则由于齿9撕裂上表面导致的破裂面将暴露这些部件。此外,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还用于施加保持力来保持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图4)与薄膜片的下表面紧密相接。通过突出于下表面14的销钉12、13来施加保持力。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表面”从其几何意义上而言用于将三维物体的表面表示为从特定方向观察到的该物体的表面。除了用于传递保持力的突出于下表面14的任何突出部件外,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的下表面14实质上平齐于与施加保持力的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包括主凹槽16用于容纳连接器接触5的第二部分10。在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的上表面18中设置主凹槽16的开口17。使用时,上表面18朝向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连接的薄膜片的下表面。
连接时,突出于下表面14的销钉12、13通过各自的孔从上插入至薄膜片中。销钉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通道19、20。为此,第一和第二通道19、20分别具有设置在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的上表面17的开口21、22。下表面14和上表面18分别拉向插入其间的薄膜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当下表面14和上表面18距离插入的薄膜片的相对的上下面足够近时,销钉12、13从相对于开口21、22的通道19、20的一端伸出。销钉12、13的突出部分与定持装置(未示出)接合适于施加保持力。该保持力使得第一和第二连接器外壳部件紧靠薄膜。与销钉12、13接合的定持装置,与下连接器外壳部件的在开口21、22另一侧的通道19、20的出口周围的部分表面邻接。
定持装置的一些示例包括绑带(tie-wrap)和钢锁(steel-lock)。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通道19、20至少包括螺纹部分,销钉12、13也同样设置有外螺纹。然而当上、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优选的由塑料制成,而销钉12、13与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一体形成时,弹性夹紧装置则是优选的。原则上,将销钉12、13突出于通道19、20之外的部分熔化也是可行的。于是销钉12、13的材料的弹性提供了定持力。通过熔化而形成的销钉12、13的展开的端部也可认为是一种定持装置。
另一的实施例中,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1包括销钉12、13。因此销钉从上表面18伸出,主凹槽16的开口同样位于该上表面上。第一变形中,经由孔插入薄膜时连接器外壳组件仅包括位于销钉12、13伸出的一侧的定持装置。这在连接连接器接触时薄膜的上表面为完整时是有用的。另一变形中,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设置有通道19、20和开口21、22。可选择的,每个上、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都可以包括销钉12、13中的一个,而另一个设置有开口21、22中的一个用于容纳从薄膜的上或下表面伸向其的销钉12、13,究竟是薄膜的那个表面取决于它面对的表面。
回到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具有上表面23,其相对的下表面14在使用中面对薄膜片的上表面。除了其圆形的边缘外,上表面23几乎为平面,也几乎水平。当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与薄膜片的上表面足够接近时,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几乎平行于薄膜片的上表面。足够接近的构成由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的具体实施例来定义。下表面14到薄膜上表面的距离应小于某一距离。至少当下表面14最可能接近薄膜时达到平行。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邻接下表面14。在另一实施例中,位于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和薄膜之间的密封装置决定了下表面14与薄膜上表面之间的最终距离。
例如,这些密封装置能够沿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的第二凹槽25的边缘24来设置。第二凹槽25被配置来容纳齿9的突出于薄膜上表面的部分。其也覆盖了突出部件周围的区域。特别的,当上述密封装置围绕边缘24来设置时,齿9撕裂薄膜的上表面的事实并不因此造成嵌入薄膜的部件很大程度的暴露。为此,下表面14即在使用中与薄膜上表面相对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25的开口26。
提供了许多措施来减少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对于薄膜在太阳能电池2中吸收入射辐射的能力的影响。
首先,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的高度应当尽可能的低。在这种情况下高度指从下表面14至其相对的上表面23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应小于如从第二凹槽25的开口26至其相对的内壁27之间所测量的第二凹槽25的深度的两倍。
第二,在连接器与薄膜连接的优选的方式中,销钉12、13通过贯穿母线3的所冲的孔插入。在实际实施例中,母线3在薄膜平面上具有在0.5至1cm范围之间的宽度值。该所冲的孔直径优选的低于嵌入薄膜的母线3的宽度的80%。
第三,从图3中显而易见,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具有细长的外形。当从垂直于下表面14或上表面23的方向观察时由于其较低的高度,上连接外壳部件也具有细长的外形。当沿至少一个与垂直于下表面14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上连接器外壳部件同样具有细长的外形。因为两销钉12、13优选的通过贯穿母线3的所冲的孔插入,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的纵向轴线自动地位于几乎与母线3平行的方向。因此,使用时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相当大的部分覆盖母线3而非任何太阳能电池2。
图4最明显示出了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另外的方面。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的上表面18有利的配置为结合密封装置以确保沿着几乎完全围绕开口17的接触面积持续地与薄膜相接触。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密封装置设置于环形槽28中和/或沿着用于容纳突出的销钉12、13的开口21、22的边缘29、30。可选择的,作为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整体的一个组成部份的隆起(ridge)可用作密封装置。这些隆起必须定形和抛光以致当上表面18被充分拉近薄膜下表面时在几乎完全围绕开口17的接触区域上与薄膜的下表面相邻接。“充分”意味着上表面18与薄膜下表面间的距离要小于某一最小值,该最小值需要保证适度地接触。
包括连接器接触5的终端6的第二部分10容纳于圆柱状腔(enclosure)31中。腔31在纵向轴32的上端开口于主凹槽16。在纵向轴的下端设置到匹配的连接器的连接器接触的外部接口。应该注意的是,纵向轴32几乎垂直于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的上表面18。
保持钩(barb)33被设置来作为接合匹配的连接器外壳的锁定机构的部件,将于下面详述。
图5-8涉及另外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具有与之前讨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大部分相同的特征。下面所讨论的仅限于重复相关的特征和论述两种组件的不同。为了进一步的细节来参考前述的讨论。
上连接器外壳部件34设置在太阳能薄膜片的上表面之上。使用时,下表面35面对薄膜片的上表面。上表面36转向相对的方向。上表面和下表面35、36都几乎为平面并且平行。上连接器外壳部件34的高度即下表面35和上表面36之间的距离,如此低以致上连接器外壳部件34为细长形,正如图3-4中上连接器外壳部件11那样。
突出部37与上连接器外壳部件34一体形成并突出于下表面35。使用时,突出部37通过孔插入薄膜片中,如图3-4所示实施例的销钉12、13那样。使用同样的措施来保证上连接器外壳部件34尽可能不要覆盖太阳能电池2的表面区域。
图6-7示出了下连接器外壳部件38。其包括用于容纳连接器接触5的第一部分7的主凹槽39。主凹槽的开口40设置在下连接器外壳部件38的上表面41中。使用时,该上表面41面对薄膜的下表面。上连接器外壳部件34的突出部37容纳于开口40的延伸开口42,开口42同样设置于上表面41上。衬套43(图8)容纳于下连接器外壳部件38中。在突出部37和衬套43都设置有外螺纹来连接上连接器外壳部件34和下连接器外壳部件38。将该部件螺纹连接在一起,确保上下连接器外壳部件34、38相互拉近而夹紧位于上表面41和下表面35之间的薄膜片。
当突出部37容纳于下连接器外壳部件38中时,其与向下延伸壁部45一起定义了位于附图标记44所示位置的腔。该腔的纵向轴46几乎垂直于上表面41。在上表面41的开口42的相对端,腔提供了到终端6的外部接口。下连接器外壳部件38适于接合设置有阳接触终端的匹配的连接器。为了维持接合,使用了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保持钩47。
在上表面41设置槽48来与密封装置接合。当上、下连接器外壳部件34、38螺纹连接在一起时,密封装置38(未示出)邻接薄膜的下表面。槽48完全环绕主凹槽39的开口40和用于容纳突出部37的开口42。因此,增强了主凹槽39与容纳终端5的腔的密封性。
图9示出了匹配的连接器外壳49。导线(未示出)容纳于细长通道50中,其终止于用于容纳与导线连接的阳连接器接触(未示出)的终端的腔51。该阳连接器接触适于与图1所示的连接器接触5相匹配。在与太阳能薄膜连接的实际的实施例中,导线具有在2.5-6mm2范围之间的横截面积。使用铜或铝制成的单芯导线,其外部包覆着由聚烯烃或聚四氟乙烯构成的绝缘套。线芯的直径在2-3mm范围之间。导线的外直径在5-6mm范围之间。例如导线的额定电压为1000V DC。在示例中,其额定电流可达60A。
匹配的连接器外壳49适于与图4所示的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或者图7所示的下连接器外壳部件38相接合。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38和相匹配的连接器外壳49是这样配置以致细长通道50的纵向轴线52几乎分别平行于容纳终端5的腔的纵向轴线32或46。因此,当形成由匹配的连接器外壳49与所示的连接薄膜的连接器外壳组件中的一个组成的组件时,要确保导线与薄膜平面相交,优选地,与薄膜平面垂直。
匹配的连接器外壳分别与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或38接合时,锁栓53分别与保持钩33或47结合。锁栓53与保持钩33或47共同构成锁定机构来对细长形通道50中的导线提供消除拉应力。
环形槽54用于接合密封装置(未示出)。密封装置确保匹配的连接器外壳49与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5、38中的任一个的连接具有充分的防水性。
所示的实际实施例中的上、下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15、38都由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的聚合材料制成。该部件制造来经受相对较大的温差范围的热变化,例如从-40℃至85℃。因为在此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对连接器接触5及与连接器接触5相邻接的薄膜区域提供了良好的防护,所以其能够直接应用于薄膜。而不需要额外的密封。此外,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适于与粘附于背表面而未封装的太阳能薄膜电池一同使用。这与太阳能阵列电池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形成对照,其中太阳能薄膜电池装入(刚性)外壳中。由于薄膜片的形状及与连接器连接的位置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很容易与连接器连接。此外,由于突出部37和销钉12、13与其各自的连接器外壳部件一体形成,因此构成部件相对较少,这易于在偏远的地区安装。
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其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例如,虽然仅示出了具有用于保持上、下连接器外壳部件在一起的两个突出部件的实施例,但是还可具有更多的突出部件。每一个都可以通过在上、下连接器外壳部件之间保持的薄膜中的孔插入。定持装置仅能够与呈现的突出部件的子集接合。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容纳连接器接触(5)的连接器外壳组件,该连接器接触用于将导线连接至嵌入薄膜片(1)中的导电引线(3),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4、38),其中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8)包括用于至少容纳所述连接器接触(5)的一部分的凹槽(16、25、39),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14、18、41)面对所述薄膜片表面的表面设置有所述凹槽(16、25、39)的开口(17、26、40),其中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件(12、13、36),所述突出部件突出于使用时面对薄膜片表面的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的表面(14、35),所述突出部件(12、13、36)中的每一个适于通过与所突出的表面(14、35)相邻接的薄膜片中的各自的孔插入,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突出部件(12、13、36)中的至少一个来施加将设置有凹槽开口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的表面(14、18、41)拉向所述面对的薄膜片的表面的保持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中:
两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4、38)中的第一连接器外壳部件包括所述凹槽,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4、38)中的至少一个由包括至少一个突出部件(12、13、36)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中的一个组成,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4、38)中的另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通过所述薄膜片中的孔插入的突出部件(12、13、36)的开口(21、22、42),所述突出部件伸向面对所述薄膜片表面的所述另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15、38)的表面(18、41),所述另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容纳的突出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将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拉向对方的保持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中:
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4、38)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使用时与面对所述薄膜片表面的表面(18、41)相对的表面(23、36),至少当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被充分拉向所述薄膜片时,所述相对的表面(23、36)才几乎为平面并平行于所述薄膜片的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中:
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开口(26)位于使用时面对所述薄膜片表面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11)表面(14)上的凹槽(25),以及与使用时面对所述薄膜片表面的表面(14)相对的表面(23),其中所述相对的表面(14、23)之间的距离小于从开口(26)处所测量的凹槽的深度的两倍。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中:
两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中的第一连接器外壳部件包括所述的凹槽(16),其中所述两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中的第二连接器外壳部件包括用于至少容纳所容纳的突出于使用时面对的薄膜片表面的连接器接触(5)的一部分(9)的第二凹槽(25),以及设置有所述第二凹槽(25)的开口(26)的所述第二连接器外壳部件(11)的表面(14)。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中:
设置有凹槽开口(17、40)的连接器外壳部件(15、38)中的至少一个表面(18、41)被配置为与密封装置相接合,当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15、38)的表面充分拉近所述面对的薄膜片表面时,适于在几乎环绕所述凹槽开口的接触区域之上与所述面对的薄膜片表面邻接。
7.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中所述的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与其包括的所述突出部件(12、13、36)中的至少一个一体形成。
8.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中:
包括所述凹槽(16、39)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15、38)包括设置有容纳所容纳的连接器接触(5)的终端(6)的腔(31、44)的部分(45),所述腔开口朝向位于其纵向轴(32、46)一端附近的凹槽(16、39),并沿与所述轴平行方向在所述纵向轴相对端设置有外部接口,其中所述纵向轴与使用时朝向所述薄膜片表面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15、38)表面(18、41)相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至少一个适于与匹配的连接器的外壳(49)相接合,所述外壳端接连接到嵌入所述薄膜片的导电引线的导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用于维持与所述匹配的连接器外壳(49)相接合的定持装置(33、47)。
11.一种将用于连接导线至嵌入薄膜片中的导电引线(3)的连接器连接至薄膜的方法,包括:将具有用于连接导线至所述导电引线(3)的终端(6)的连接器接触(5)连接至所述薄膜;提供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4、38)的连接器外壳组件,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包括用于至少容纳所述连接器接触的一部分的凹槽(16、25、39),和设置有所述凹槽(16、25、39)的开口(17、26、40)的面对所述薄膜片表面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8)表面(14、18、41);通过在所述薄膜片中的各自的孔,将突出于面对所述薄膜片表面的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表面(14、35)的至少一个突出部件(12、13、36)插入;以及将设置有所述凹槽开口(17、26、40)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8)表面(14、18、41)拉向面对的所述薄膜片表面,其特征在于:
在与设置有所述突出部件(12、13、36)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相对的所述薄膜片的一侧上,通过定持装置使所述插入的突出部件(12、13、36)中的至少一个开始接合,所述定持装置适于施加将设置有所述凹槽开口的所述连接器外壳部件(11、15、38)的表面(14、18、41)拉向面对的所述薄膜片表面的保持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一个突出部件(12、13、36)通过嵌入所述薄膜片的导电引线中的孔插入。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包括:
提供另外的具有细长的外形的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其中所述两个连接器外壳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突出于面对所述薄膜片表面的所述另一个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的表面(14、35)并通过所述薄膜片中的孔插入的突出部件(12、13、36)的开口(21、22、42);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导电引线之上以所述另外的连接器外壳部件的几乎平行于所述导电引线的纵向轴来定位所述另外的连接器外壳部件(11、34)。
14.如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
15.一种包括连接器外壳组件以及匹配的连接器的外壳的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5075735 | 2005-03-30 | ||
EP05075735.0 | 2005-03-30 | ||
US67145705P | 2005-04-15 | 2005-04-15 | |
US60/671,457 | 2005-04-15 | ||
PCT/EP2006/061033 WO2006103204A1 (en) | 2005-03-30 | 2006-03-24 |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housing a connector contact connecting a wire to a conducting lead in a piece of foil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51770A true CN101151770A (zh) | 2008-03-26 |
CN101151770B CN101151770B (zh) | 2011-06-22 |
Family
ID=34938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1085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51770B (zh) | 2005-03-30 | 2006-03-24 | 连接器外壳组件和用于对将导线连接到薄膜片中的导电引线的连接器接触进行封装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62835B2 (zh) |
EP (1) | EP1864355A1 (zh) |
JP (1) | JP4824749B2 (zh) |
KR (1) | KR20080005236A (zh) |
CN (1) | CN101151770B (zh) |
AR (1) | AR053837A1 (zh) |
AU (1) | AU2006228598B2 (zh) |
BR (1) | BRPI0609600A2 (zh) |
CA (1) | CA2602702A1 (zh) |
MX (1) | MX2007012085A (zh) |
TW (1) | TW200642204A (zh) |
WO (1) | WO200610320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74029A (zh) * | 2009-08-05 | 2012-05-23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柔性集中配线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0035224B4 (de) * | 2009-09-14 | 2013-01-31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Verbinder |
US20220376436A1 (en) * | 2021-05-20 | 2022-11-24 |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 Self-aligning mate assurance modular dock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00516A (en) * | 1957-07-08 | 1962-07-04 | Eisler Paul | Electric heating resistance strips |
US3235833A (en) * | 1961-05-03 | 1966-02-15 | Minnesota Mining & Mfg | Cable and connector therefor |
US4225205A (en) * | 1979-01-15 | 1980-09-30 | Aries Electronics, Inc.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a flat conductor cable |
SE431590B (sv) * | 1979-09-03 | 1984-02-13 | Bofors Ab | Kontaktdon med hogfrekvensfilter till en elektrisk tendare |
DE4217205C2 (de) * | 1992-05-23 | 1994-09-08 | Amphenol Tuchel Elect | Steckverbinder |
JP2001085101A (ja) * | 1999-09-17 | 2001-03-30 | Yazaki Corp |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
JP2001196115A (ja) * | 2000-01-11 | 2001-07-19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保護構造 |
ES2435479T3 (es) | 2000-04-06 | 2013-12-19 | Hyet Energy Systems B.V. | Método para fabricar una lámina fotovoltaica |
EP1207588B1 (de) * | 2000-11-20 | 2011-05-04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Elektrischer Verbinder für flexible Flachkabel oder flexible Leiterplatten |
JP3596759B2 (ja) * | 2000-11-22 | 2004-12-02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コネクタ |
JP2003077568A (ja) * | 2001-09-05 | 2003-03-14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ピアシング端子の接続構造 |
US6666706B1 (en) * | 2002-10-29 | 2003-12-23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ion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nection features between cover and body thereof |
US7354305B2 (en) * | 2005-06-14 | 2008-04-08 |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 Area array device test adapter |
-
2006
- 2006-03-24 CN CN2006800108518A patent/CN10115177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3-24 AU AU2006228598A patent/AU200622859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03-24 US US11/887,266 patent/US776283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3-24 EP EP06725303A patent/EP186435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3-24 BR BRPI0609600-0A patent/BRPI0609600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3-24 WO PCT/EP2006/061033 patent/WO200610320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3-24 KR KR1020077024947A patent/KR2008000523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6-03-24 MX MX2007012085A patent/MX2007012085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3-24 CA CA002602702A patent/CA260270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3-24 JP JP2008503488A patent/JP482474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3-29 TW TW095110940A patent/TW200642204A/zh unknown
- 2006-03-30 AR ARP060101265A patent/AR053837A1/es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74029A (zh) * | 2009-08-05 | 2012-05-23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柔性集中配线连接器 |
CN102474029B (zh) * | 2009-08-05 | 2014-07-09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柔性集中配线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6228598B2 (en) | 2009-12-10 |
US7762835B2 (en) | 2010-07-27 |
EP1864355A1 (en) | 2007-12-12 |
AR053837A1 (es) | 2007-05-23 |
CN101151770B (zh) | 2011-06-22 |
CA2602702A1 (en) | 2006-10-05 |
BRPI0609600A2 (pt) | 2010-04-20 |
US20090011635A1 (en) | 2009-01-08 |
AU2006228598A1 (en) | 2006-10-05 |
KR20080005236A (ko) | 2008-01-10 |
TW200642204A (en) | 2006-12-01 |
JP2008546133A (ja) | 2008-12-18 |
WO2006103204A1 (en) | 2006-10-05 |
MX2007012085A (es) | 2008-03-11 |
JP4824749B2 (ja) | 2011-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04342B2 (en) | Low leakage electrical joints and wire harness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
CN104380537B (zh) | 电连接系统 | |
CN102884640B (zh) | 用于光伏模块的连接器组件 | |
JP2010165514A (ja) | 連鎖端子、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 | |
CN102437202B (zh) | 端子盒、太阳能电池模块用端子盒的输出缆线的连接构造及固定构造 | |
US20120085040A1 (en) |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 |
KR20070006565A (ko) | 전류 리드선이 프레임에 일체화된 유연성 태양광 발전 모듈 | |
ES2285575T3 (es) | Panel de vidrio aislante fotovoltaico. | |
JP2013145730A (ja) | 端子付き電線及び端子 | |
CN101151770B (zh) | 连接器外壳组件和用于对将导线连接到薄膜片中的导电引线的连接器接触进行封装的方法 | |
EP2761706B1 (en) | System and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macro motion | |
JP2013062205A (ja) | 接続構造体 | |
JP2012009335A (ja) | 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 | |
EP3314749A1 (en) | Cable termination for solar junction box | |
CN205790651U (zh) | 一种3芯电源防水连接器 | |
CN109546397B (zh) | 一种双层光伏连接器 | |
JP2015222737A (ja) | 接続構造体 | |
CN217428075U (zh) | 一种光伏组件隐性接线盒 | |
KR101141288B1 (ko) | 태양광모듈의 단자박스 | |
KR20040023415A (ko) | 전선분기용 터미널 블록 | |
KR101160637B1 (ko) | 태양광모듈의 단자박스 케이블 컨넥터 | |
US20120244739A1 (en) | Photovoltaic panel connectors | |
JP5511591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太陽電池セルの電極線と端子ボックスの端子板との接続用出力リード線 | |
CA3095107A1 (en) | Roof covering element, solar roof covering element, assembly of solar roof covering element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olar roof covering element | |
AU2006200496B2 (en) | House Service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96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4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1896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