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2832B - 无线基站和基站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和基站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2832B
CN101142832B CN2005800491445A CN200580049144A CN101142832B CN 101142832 B CN101142832 B CN 101142832B CN 2005800491445 A CN2005800491445 A CN 2005800491445A CN 200580049144 A CN200580049144 A CN 200580049144A CN 101142832 B CN101142832 B CN 101142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scale
wireless base
st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491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2832A (zh
Inventor
末满大成
铃木邦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42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2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2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2Aspects of the step siz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06Hybrid resource partitioning, e.g. channel borrowing
    • H04W16/08Load shedd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2Outer and inner loo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2Access point controll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2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access point control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一种基站控制装置,是控制与移动通信终端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基站用的基站控制装置,包括根据无线基站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由无线基站实施处理量不同的多个处理中的一种的控制的控制部。根据这种构成,无线基站能够只装载根据其规模的功能。因此通过省略无用的功能,能使无线基站小型化,降低无线基站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和基站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移动通信终端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基站、以及控制无线基站用的基站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基站,有提供较宽服务区域的大型基站、以及提供较窄服务区域的小型基站。一般,大型基站通过受主信道数等表示的其容量较多,小型基站容量较少。
例如,W-CDMA(宽带码分多址联接)的移动通信中,作为大型基站,由于声音速率,有2000信道以上的,而作为小型基站,具有100信道左右。
以W-CDMA为代表的蜂窝式的移动通信,利用上述的大型基站和小型基站提供较宽的服务区域。另一方面,PHS(个人手提电话系统)为代表的无绳方式的移动通信,提供较窄的服务区域(包含家庭用户在内)。
这样,以往的蜂窝式的移动通信,没有用于较窄的服务区域,特别在家庭用户中,但近年来正在研究提供家庭用户等的极窄服务区域的超小型基站。
但是,这种超小型基站进入家庭,个人使用的事,当考虑到家庭用的狭窄的有限的传输环境,家庭用的较少的用户数时,由于不要的传输环境对应的功能,不要的用户数受主容量,所以难以小型化、低价格化,不现实。关于电梯内等的情况也一样。
作为先行技术,虽有根据基站类型进行不同处理的通信系统(参照专利文献1~3),但因不是按照基站规模的通信系统,所以仍然难以小型化、低价格化。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764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0551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05-3440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只搭载必要功能的无线基站,具有与此对应的功能的基站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基站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与移动通信终端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基站,其中包括:根据无线基站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由无线基站实施处理量不同的多个处理中的一种的控制的控制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基站控制装置根据无线基站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由无线基站实施处理量不同的多个处理中的一种的控制,因此无线基站能只装载根据其规模的功能。因此,通过省略无用的功能,能使无线基站小型化,降低无线基站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系统构成图。
图2示出基站规模信息的取得次序图。
图3示出基站规模信息图。
图4示出根据基站规模的切换控制状态图。
图5示出切换控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6示出切换与基站接收功率之间的关系图。
图7示出搜索窗宽度宽时的路径检测的定时图。
图8示出搜索窗宽度窄时的路径检测的定时图。
图9示出由SHO产生的检测前的时间的定时图。
图10示出由HHO产生的检测前的时间的定时图。
图11示出通过规模信息服务器的基站规模信息的取得次序图。
图12示出有关信道编码的超小型基站的构成图。
图13示出存储器32中存储的数据排列图。
图14示出信道编码的第1例图。
图15示出信道编码的第2例图。
图16示出信道编码的第3例图。
图17示出信道编码的第4例图。
图18示出有关信道编码的超小型基站的第2例图。
图19示出有关信道解码的超小型基站的构成例图。
图20示出有关发送功率控制的无线基站的构成图。
图21示出TPC位图的图。
图22示出有关发送功率修正的无线基站的构成图。
图23示出发送功率步长小时的发送功率图。
图24示出发送功率步长大时的发送功率图。
图25示出Δ补偿的图。
图26示出信道个别的发送功率控制图。
图27示出信道汇总的发送功率控制图。
图28示出个别信道和公共信道的各定时图。
图29示出定时差为零时的图。
图30示出使信道定时为相同时的处理负载图。
图31示出使信道定时错开时的处理负载图。
图32示出切换时差错校正编码化的控制图。
图33示出切换的控制顺序图。
标号说明
11基站控制装置
12无线基站
12a超小型基站
12b小型基站
12c大型基站
13移动通信终端
14规模信息服务器
16有线传输路径
20a服务区域(超小型基站)
20c服役区域(大型基站)
21基站信息要求部
22基站信息存储部
23规模识别部
24基站控制部
31,32,35,41,42,45存储器
33,43计数器
34,44地址生成部
36三值化部
46加法部
61逆扩散·路径合成
62品质测定部
63品质比较部
64目标品质通知部
65目标SIR设定部
66 SIR测定部
67 SIR比较部
68TPC位图选择部
71扩散部
72功率控制部
73逆扩散·路径合成部
74发送功率修正值生成部
L1,L2位置
Pa功率(超小型基站)
Pc功率(大型基站)
Pd1,Pd2功率差
W1,W2搜索窗宽度
T1,T2定时
Tut上行发送定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
图1示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的系统构成图。移动通信系统例如是W-CDMA方式的系统,由基站控制装置11、无线基站12和移动通信终端13所构成。基站控制装置11在W-CDMA中称为无线网络控制装置(RNC),从连接于下位的无线基站12取得表示基站规模的基站规模信息,如基站类型、地址、最大发送功率、服务单元半径、总信道容量等,并进行存储。基站规模信息可由基站控制装置11从无线基站12直接取得,也可将收集基站规模信息的规模信息服务器置于外部,从无线基站12经该规模信息服务器取得。
基站信息要求部21对无线基站12提出要求,以便提供关于无线基站12本身的信息,特别是基站规模信息。基站信息存储部22存储有关无线基站12的信息特别是基站规模信息,规模识别部23根据基站信息存储部存储的基站规模信息,识别无线基站12的规模。基站控制部24控制无线基站12,使无线基站12实施根据规模识别部23识别的规模的处理。
图2示出基站规模信息取得顺序图。首先,在步骤a1,基站控制装置11的基站信息要求部21通知无线基站12,要求提供基站规模信息。接着,在步骤a2,作为对来自基站控制装置11的要求的应答,无线基站12将基站规模信息通知基站控制装置11。这样,基站控制装置11能从无线基站12取得该基站规模信息,根据取得的基站规模信息能识别无线基站12的规模。
图3示出基站规模信息图。图3中,示出多个无线基站12连接到一个基站控制装置11的构成。作为来自无线基站11的信息,从无线基站12取得并存储基站类型、地址、最大发送功率、服务单元半径、总信道容量中的一个,或其中几个的组合,或者这些信息全部。
无线基站12是无线基站12a,12b,12c的总称。无线基站12a是服务单元半径为5m左右的家庭内或电梯内使用的超小型基站。无线基站12b是服务单元半径为1km左右的小型基站。无线基站12c是服务单元半径为10km左右的大型基站。有线传输线路16是连接基站控制装置11与无线基站12的有线传输线路。
其次,说明基站控制装置11的动作。
首先,说明使用基站类型信息作为基站规模信息的情况。基站控制装置11从连接于下位的无线基站12,经有线线路16取得基站类型的信息。基站类型是识别无线基站12的规模用的基站规模识别信息,超小型基站12a对应于基站类型A,小型基站12b对应于基站类型B,大型基站12c对应于基站类型C。各无线基站12将有关自身基站类型的信息发送到基站控制装置11。基站控制装置11将取自无线基站12的基站类型信息存入基站信息存储部22。这时,对应于识别无线基站12之间用的基站识别信息,存储基站类型。基站识别信息例如可以是各无线基站12固有的IP(因特网协议)地址等。基站信息存储部22中所存储的基站类型因是识别无线基站12的规模用的信息,所以通过基站控制装置11的规模识别部23,能立即识别无线基站12的规模。基站控制装置11的基站控制部24控制无线基站12,使得无线基站12进行根据所识别的无线基站12的规模的处理。
其次,说明使用IP地址作为基站规模信息的情况。在各无线基站12中,带有沿规定体系的IP地址。这里所谓IP地址的体系,是包含无线基站12规模的地址体系,例如,假设,每一个无线基站12能处理4信道的16台超小型基站12a的地址为“10.16.111.101”~“10.16.111.116”的连号,能处理1440信道的小型基站12b的地址为“10.17.123.122”,能处理2880信道的大型基站12c的地址为“10.17.123.123”。即,超小型基站12a的地址为“10.16.×××.×××”,此外的小型基站12b,大型基站12c的地址为“10.17.×××.×××”。“×××”是“0”~“255”中的任意数。这样的无线基站12的地址信息被存入基站控制装置11的基站信息存储部22。根据所存的地址信息,基站控制装置11的基站识别部23识别无线基站12的规模。即,判断无线基站12的IP地址是否与“10.16.×××.×××”相当,相当时,识别无线基站12为超小型基站12a,不相当时,识别为小型基站12b或大型基站12c。基站控制装置11基站控制部24控制无线基站12使进行根据识别的基站规模信息的处理,这方面与基站类型的情况相同。
但是,在持有根据基站规模信息的体系的地址信息时,由于地址信息自身是基站识别信息的同时,也是基站规模识别信息,所以不必对应并存储另外的基站识别信息。
其次,说明使用无线基站12的最大发送功率作为基站规模信息的情况。各无线基站12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信息,从各无线基站12发送到基站控制装置11,存入基站控制装置11的基站信息存储部22。根据存储的最大发送功率,规模识别部23识别无线基站12的规模。例如,假设最大发送功率小于等于125mW的无线基站12为超小型基站12a。最大发送功率大于125mW的无线基站12为小型基站12b或大型基站12c。基站控制装置11基站控制部24控制无线基站12,以便进行根据识别的基站规模信息的处理,这方面与基站类型的情况相同。
另外,使用无线基站12的服务单元半径作为基站规模信息的情况,也与最大发送功率的情况相同,只要适当设定识别基站规模用的服务单元半径的阈值就可。使用无线基站12的总信道容量作为基站规模信息的情况也一样,只要适当设定识别基站规模用的总信道容量的阈值就可。
其次,用图4~6详细说明基站控制部24实施无线基站12的控制。
图4示出根据基站规模的切换控制图。移动通信终端13从大型基站12c(或小型基站12b)的服务区域20c移动到超小型基站12a的服务区域20a时,基站控制装置11的基站控制部24对移动方的超小型基站12a和移动通信终端13,指示不是由软切换(SHO)而是硬切换(HHO)引起的信道设定。这种控制在移动方的超小型基站12a与移动通信终端间的通信中,即使使用与移动元的大型基站12c相同的频率时,也要实施。
另外,超小型基站12a的服务区域20a与大型基站12c的服务区域20c部分重复或全部重复都无关系。全部重复指服务区域20a全部包含在服务区域20c中。
图5示出切换控制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步骤b1中,当与大型基站通信中的移动通信终端进入别的基站的服务区域内时,在步骤b2,新区域的无线基站12判断是不是超小型基站12a。是超小型基站12a时,在步骤b3控制超小型基站12a使实施HHO。不是超小型基站12a时,在步骤b4控制实施SHO。
图6示出切换与基站接收功率之间的关系图。图6的横轴表示移动通信终端13与无线基站12间的距离,纵轴表示无线基站12发送的信号在移动通信终端13的接收功率。图6中的接收功率Pa是超小型基站12a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接收功率Pc是大型基站12c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
移动通信终端13经无线基站12,对基站控制装置11随时通知各无线基站12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功率,基站控制装置11根据所通知的接收功率,按如下说明规定进行切换的定时。移动通信终端13当从移动元的大型基站12c接近移动方的超小型基站12a时,来自移动方的超小型基站12a的接收功率Pa增大,来自移动元的大型基站12c的接收功率Pc减少。
将接收功率Pa减去接收功率Pc的功率差为规定的功率差Pd1的位置,作为位置L1。在位置L1,在移动方的无线基站12为超小型无线基站12a时,基站控制装置11对超小型基站12a和移动通信终端13不作任何控制。在移动方的无线基站12为超小型无线基站12a以外的基站时,基站控制装置11进行追加移动方的超小型基站12a作为可通信的基站的SHO控制。
移动通信终端13进一步接近移动方的超小型基站12a时,接收功率Pa进一步增大,接收功率Pc进一步减少。从接收功率Pc减去接收功率Pa的功率差为规定的功率差Pd2的位置,作为位置L2。在位置L2,在移动方的无线基站12为超小型无线基站12a时,基站控制装置11对超小型基站12a和移动通信终端13进行HHO控制。在移动方的无线基站12为超小型无线基站12a以外的基站时,基站控制装置11进行从可通信的基站中删除移动元大型基站12c的SHO控制。
这样,根据本实施形态1,根据基站规模信息选择性地进行实施SHO或HHO的控制,因此,超小型基站中,能缩小检测无线信号传输路径用的搜索窗宽度,能缩小无线基站的电路规模。
用图7~图10,详细说明本实施形态1的效果。
图7示出搜索窗宽度较宽时的路径检测的定时图。为了检测从移动通信终端13发送的无线信号,有必要检测该无线信号的传输路径。无线基站12之间用非同步定时进行动作。即,从无线基站12向移动通信终端13的下行方向传送的信号,对每个无线基站12是非同步的,用各无线基站12打开电源的时刻决定无线帧的起始。另外,下行方向的信号为保证多个扩散码的正交性,能对每256片设定帧的起始。另外,上行方向的信号相对于下行方向的定时,进行动作使+1024片的定时作为起始。从移动通信终端13向无线基站12的上行信号的发送定时,每256片(1片≈0.26μs)是1度,对256片的定时中的任一个位置检测传输路径。这时,为在SHO时移动元的无线基站(#1)12和移动方的无线基站(#2)12双方中检测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3的信号的传输路径,只要使移动方的无线基站(#2)12的搜索窗宽度为较宽的搜索窗宽度W1=256片就行。
利用这种构成,在所有定时中能检测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3的信号的传输路径。但在能检测传输路径的定时宽度中,由于构成取得相关用的数字滤波器,所以搜索窗宽度越宽,数字滤波器的抽头数越多,电路规模也越大。
图8示出搜索窗宽度较窄时的路径检测的定时图。当搜索窗宽度为较窄的搜索窗宽度W2=16片时,在移动方的无线基站(#2)12的定时中,传输路径不出现在搜索窗范围内,存在不能检测传输路径的情况。当来自移动方的无线基站(#2)12的接收功率比移动元的无线基站(#1)12的接收功率足够地大时,移动通信终端13就动作,使移动方的无线基站(#2)12的下行定时+1024片为无线帧的起始。
但是,只能变更1/8片定时为200ms。因此,如来自移动方的无线基站(#2)12的接收功率足够地大于来自移动元的无线基站(#1)12的接收功率,虽然传输路径慢慢靠近搜索窗,但在SHO中,因每1/8片接近200ms,因此在传输路径进入搜索窗内,直至被检测为止,花费时间。
图9示出由SHO产生的至路径检测前时间的定时图。假定,上行路径设为离开无线基站12的搜索窗50片的时刻。在SHO中,因1/8片接近200ms,在传输路径进入搜索窗之前就花费200ms×(50片÷(1/8片))=200ms×400=80000ms=80秒。这意味着移动方的无线基站12达到可与移动通信终端通信的状态之前要花80秒。因此难以顺畅地进行切换。
图10示出由HHO产生的至路径检测前时间的定时图。在搜索窗较小时,如实施HHO,则能调合搜索窗,使得传输路径瞬时进入搜索窗内。因此,如基站控制装置11控制使实施HHO,则能缩小搜索窗,其结果,能缩小进行路径搜索用的电路规模。从而能使无线基站12小型化,且低价格化。
另外,图1和图2中,说明了基站控制装置11通知无线基站12要求提供基站规模信息,作为应答,无线基站12对基站控制装置11通知基站规模信息,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不由基站控制装置11对无线基站12要求提供基站规模信息,而是在无线基站12启动时,对基站控制装置11通知基站规模信息。用这种构成也能识别无线基站12的规模。
另外,下面图11的构成也是可能的。
图11示出通过规模信息服务器取得基站规模信息的顺序图。图11构成中,对图1的移动通信系统增加规模信息服务器14(移动通信终端13省略图示)。规模信息服务器14是收集各无线基站12的基站规模信息的服务器,例如用操作系统等构成。
图11的构成中,无线基站12一经启动,在步骤c1,规模信息服务器14就要求无线基站12提供基站规模信息。作为应答,在步骤c2中,无线基站12对规模信息服务器14通知基站规模信息。通过这种处理次序,从各无线基站12收集基站规模信息。
接着在步骤c3,基站控制装置11要求规模信息服务器14提供基站规模信息。作为应答,在步骤c4,规模信息服务器14对基站控制装置11通知基站规模信息。
通过这种构成和次序,能识别无线基站12的规模。
另外,图11中,说明了基站控制装置11对规模信息服务器14要求提供基站规模信息的时刻,为在无线基站12对规模信息服务器14通知基站规模信息之后,但不限于此。例如,对来自基站控制装置11的要求,在不能从规模信息服务器14取得基站规模信息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再次对规模信息服务器14要求基站规模信息,在基站规模信息被应答前,使反复这一要求就可。
实施形态2
实施形态2中实行压缩模式控制来取代实施形态1中的切换控制。在基站控制装置11的规模识别部23识别无线基站12是超小型基站12a时,基站控制装置11的基站控制部24进行控制,使有关压缩模式的参数(间隙位置、间隙长度)固定。
图12示出有关信道编码的超小型基站的构成图。存储器31是暂存存储进行信道编码处理前数据的存储器。存储器32是暂存存储进行信道编码处理后的无线帧数据的存储器。压缩模式动作时,间隙位置和间隙长度等的参数被固定的数据图被存储。存储于存储器32的数据的能取得的值是3个值,是+1,0,-1。计数器33是将计数值供给地址生成部34的计数器。从计数器33输出的计数值被输入地址生成部34,决定存储器31的地址与存储器35的地址的组合。地址生成部34根据输入的数据有关的控制信息将计数值变换为存储器35的地址值。输入到地址生成部34的控制信息是TFCI(传输格式组合指示器),压缩模式的间隙位置或间隙长度等。存储器35存储无线基站12对应的全服务·全图式的无线帧数据有关的信息。存储的信息的内容是存储器32的地址。所谓全图式是归全部TFCI,压缩模式的间隙位置或间隙长度的全部的图式。电平变换部36将0,1的二值数据变换为+1,0,-1的三值数据。变换方法由地址生成部34所控制。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态有关的动作。
基站控制装置11对无线基站12,发送下行发送数据和有关该下行发送数据的信息。有关下行发送数据的信息是声音或分组等的服务信息,TFCI,压缩模式的间隙位置,间隙长度等。用差错校正编码化处理后数据将发送数据存入存储器31。有关下行发送数据的信息存入地址生成部34。计数器33在数据被存入存储器31时,开始计数动作,生成的计数值输入存储器31与地址生成部34。当存储器31从计数器33接到计数值时,就从存储器31内的某个地址以计数值的序号读出存储器31所存的数据。读出的二值数据经三值化部变换为三值的数据(+1,0,-1),存储到存储器32中,但存储到存储器32的位置根据存储器35通知存储器32的地址信息。地址生成部34以基站控制装置11通知的数据控制信息与计数器33输入的计数值为根据,生成存储器35的地址信息,传送到存储器35。存储器35存储无线基站12对应的特定的服务,特定的TFCI,特定的间隙组合中的全部场合的被信道编码的结果。所谓特定的服务是例如只定为声音(Voice AMR(高级多速率)+DCCH(专用控制信道),分组传送速率384kps(PS384(PS:分组服务)+DCCH)等。
图13示出存储器32中存储的数据的排列图。从图中选择哪个传输信道位号Ntcb,哪个TFCI,哪个间隙组合,哪种服务(信道类别C),通过地址生成部34指定存储器35的地址来进行。根据地址生成部34指定的地址值,存储器35将存储器35内的数据传送到存储器32。该数据的内容是信道编码后的结果中的差错校正编码化后的数据位的去向,形成存储器32的存储地址位置那种形状。
另外,关于利用速率匹配,DTX(断续传输)增减的位,在地址生成部34中,例如在位数增加时,对一个计数值,进行生成多个的存储器35的地址并传输存储器35的动作。或者,在位数增加时,对不倦器31的读入结束后,也对存储器32的空白地址,通知存储器32由存储器35指定+1或0或-1的数据。或者,地址生成部34对计数器33发送wait信号,使停止重发位数部分的计数动作,其间存储器35对存储器32给出为3值(+1,0,-1)中的一个值的指示。
图14示出信道编码的第1例的图。图14中,例示了Voice AMR+DCCH,TFCI=5,TGPL1=TGPL2=4帧,TGL1=3时隙,TGL2=4时隙的压缩模式图形中信道编码(TGL:传输间隙长度)。图14的差错校正编码化后的数据(图14上),存入图12的存储31,图14的无线信道格式的数据(图14下)存入图12的存储器32。差错校正只规定卷积码,固定间隙位置,使取得其服务中的传输信道中的最大TTI(传输时间间隔)的传输信道的TTI与TGPL(传输间隙图形长度)相等。存在按每个服务TFCS(传输格式组合组)数的映射位置。通过将指定该映射位置的地址存入存储器35,能大幅度压缩信道编码运算电路。TGPL与TTI相等,有望TGPL与TTI的最小公倍数小。
由此,在超小型基站12a中,在压缩模式时,使传输间隙长度为固定长度,对特定图式的信道编码,进行固定化的处理,在此外的小型基站12b,大型基站12c中,压缩模式时使传输间隙长度为固定长度。其结果,能压缩超小型基站12a的电路规模。而且,通过固定间隙长度,使该服务中的传输信道中的最大TTI与TGPL相等,若使只指定照各服务TFCS数的映射位置,则能大幅度压缩信道编码运算电路。
用图15~图17具体说明本实施形态产生的效果。
图15为表示信道编码的第2例的图。在Voice AMR+DCCH服务中,压缩模式(间隙位置固定)的图形间隔(TGPL1,2)为TGPL1=TGPL2=5,表示与最大TTI周期(A,B,C,DCCH类中,最大TTI=40ms)的十分之一的值(=4)不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最大TTI=40ms与TGPL1(=TGPL2)=5的最小公倍数达到200ms,成为不是与最初相同的间隙位置。因此,可知图12的存储器35中存储的存储器32的地址200ms是必要的。另外,可知在间隙位置不固定时,不能存储包含压缩模式图形的无线帧数据地址的事实。
图16为表示信道编码的第3例的图。表示在Voice AMR+DCCH服务中,压缩模式(间隙位置固定)的图形间隔TGPL为偶数的情况。例如,TGPL1=TGPL2=8时,可知图12的存储器35中存储的存储器32的地址必须为最大TTI的2批即80ms。
图17为表示信道编码的第4例的图。表示最大TTI周期的十分之一的值(=4)与TGPL1(=TGPL2=4)相同值的情况。这时,可知图12的存储器35中存储的存储器32的地址只需最大TTI的1批即40ms。
由此,可见如存在对压缩模式的间隙图形制约的规则性,则能削减基站的存储器大小。如家庭用等的用户受主数为4左右的超小型基站,即使如上述那样使间隙图形固定也无问题。
另外,图12是在将经信道编码的无线帧数据写入存储器32时,通过指定存储器32的地址,一面进行压缩模式对应的信道编码,一面写入的构成(下面,以图12的构成作为第1例),但不限于此。
图18为表示有关信道编码的超小型基站的第2例的图。是在从存储器31读出经差错校正编码化的数据时,用压缩模式对应的信道编码的无线帧数据的位并列的地址来读出的构成。将数据读入存储32时,只要从起始地址按序写入就可。但是,在速率匹配处理中进行重发时,从存储31读出时加上读出相同地址的值的处理。上述以外的动作因大致与图12的情况相同,说明从略。
另外,存储器35对三值化部36通知进行重发位的地方,在三值化部36中进行重发,也可以在存储器35从存储器31读出数据时,考虑重发,使读出存储器31的相同地址。其间,计数器中断(wait)计数。
图19示出有关信道解码的超小型基站的构成例。存储器41存储进行差错校正解码前的数据。存储器42存储进行信道解码前的无线帧数据。所存储的数据是软判定值,例如是+32,-15等。其中,“+”或“-”的符号表示判定值,“32”或“15”的绝对值表示可信度信息。除解调部输出的逆扩散路径合成后的软判定值之外,另准备信道解码时重发用的值。另准备的值是可信度最小的软判定值即±0。计数器43是当数据被存储到存储器42时就开始计数动作的计数器。地址生成部44当从计数器43接到计数值时,就根据数据的控制信息与来自解调部的TFCI信息,指定应读存储器42中存储的地址信息中的哪一部分。存储器45,在信道解码中存储指定存储信道解码前的数据的存储器41的地址的地址信息。加法部46,在移动通信终端13发送时进行重发的数据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2接收时信道解码中的速率匹配处理中,进行将重发的位加到原来的位中的处理。由存储器45通知哪一个位是重发位的信息。
下面,说明信道解码的动作。
当无线帧数据被存入存储器42时,计数器43就动作,计数值被送到存储器41与地址生成部44。送到存储器41的值是指定将加法部46加算后的数据从起始位置按顺序逐个地写入(是软判定值)的写入地址的计数值。送到地址生成部44的计数值,在地址生成部44中变换成读出存储器42的数据的存储器45的地址。为了指定存储器45的地址,地址生成部44以数据控制信息与来自解调部的TFCI信息作为基础。TFCI信息是在解调部中逆扩散数据并路径合成时从接收数据得到的信息。存储器45当从地址生成部44得到存储器45的地址值时,就读出该地址中存储的值,送到存储器42。存储器45中存储的数据是存储器42的地址值,信道解码前的数据的并列是存储器42的地址的并列。存储器42中存储的软判定数据,根据存储器45指定的序号被读出。读出的数据输入到加法部46。如果存储器42中存储的接收数据是在移动通信终端13发送时被重发的数据,则将重发位加到原来的位中。如果存储器42中存储的接收数据是在移动通信终端13发送时被穿孔的数据,则读出存储器42中所存的可信度0的固定值(±0),送到存储器41。存储器41按计数器43计数上升值的序号,存储加法部46的输出数据。计数上升的值,从存储器41的最初的地址、1个后的地址、其后面的地址那样的情况形成计数上升。
另外,存储器42中存储的数据,在是由移动通信终端13穿孔的数据的情况下,读出被穿孔的位后,相应于被穿孔的数,地址生成部44进行中断(wait)计数器43的计数的控制动作。
实施形态3
本实施形态3,是进行发送功率控制来取代实施形态1中的切换控制的形态。基站控制装置11的规模识别部23识别无线基站12是超小型基站12a时,基站控制装置11的基站控制部24对无线基站12进行有关发送功率的控制。
具体地说,实施下面的处理(1)~(4)。
(1)根据基站规模,变更发送功率控制周期。
(2)根据基站规模,变更发送功率步长(如到某一功率能一次增减的变动量)。
(3)根据基站规模,变更发送功率控制有关的插入处理的优先度。(如为超小型基站,容许控制延迟到某种程度。)
(4)根据基站规模,进行信道个别或信道汇总的发送功率控制。
图20示出有关发送功率控制的无线基站的构成图。图20中,示出进行上行发送功率控制用的无线基站的构成。无线基站例如是按照W-CDMA方式的基站。逆扩散·路径合成部61对扩散的接收信号进行逆扩散,进行由RAKE合成产生路径合成。品质测定部62,利用在进行信道解码阶段,以传输信道的CRC(循环冗余校验)的NG数为基础,计算BLER(信息块差错率),或在进行差错校正阶段,用计数再次信道编码的数据与差错校正前的数据之间的不同位数,计算BER(位差错率),来测定品质。也可以利用计数已知系列的先导的差错数的方法测定品质。品质比较部63比较来自品质测定部62的BER、BLER的结果与作为目标的BER、BLER的值,判定接收品质。目标品质通知部64将BER、BLER的品质目标通知比较判定电路63。目标SIR设定部65接收比较判定结果,设定作为目标的上行信号的SIR。SIR测定部66测定接收信号的SIR(信号功率与干扰功率之比,或信号振幅与干扰振幅之比)。SIR比较部67比较接收信号的SIR与作为目标的上行信号的SIR。图形选择部68以比较结果为基础,选择10ms的TPC位图,通知发送部。
下面,详细说明有关本实施形态3的处理(1)~(4)中的处理(1)。
基站接收到来自移动通信终端的接收扩散信号,在逆扩散·路径合成部61被逆扩散并路径合成。路径合成后的数据送到SIR测定部66和品质测定部62。品质测定部62中,进行信道解码,根据判定CRC可行与否的结果求出BLER,将结果通知品质比较部63。或者,也可以在信道解码时,通过将差错校正后的数据再次进行信道编码,并与差错校正前数据作比较,求出BER,将结果通知品质比较部63。品质比较部63中比较目标品质的BER或BLER,利用对应其差分的大小与目标的SIR的设定值的表格,决定目标SIR。SIR测定部66中求出逆扩散和路径合成后的接收数据的SIR。也可用路径合成前各路径求出SIR,将它合成求出SIR。在SIR比较部中比较求得的SIR与目标SIR,根据其差分的大小,决定10ms的TPC位图。定为10ms是因为在家庭内等的狭小空间中,即使发送功率控制的周期缓慢也不降低性能,作为例子决定的值。
图21示出TPC位图。TPC位图存入表格中。例如以1时隙存在2位TPC位时,“11”意味着对移动通信终端13指示使提高+1db上行发送功率,“00”意味着对移动通信终端13指示使降低1db上行发送功率。TPC位图通知到发送部后,每次发送1个时隙(每次2位)。
每10ms,SIR的变化量为±1db左右时,即使在10ms间的什么时刻变化,对发送功率的变化没有影响,但在3db或7db功率变化时,TPC位图有必要准备在10ms间缓慢变化时与急剧变化时两方面的位图。图21中,功率比3db、7db对应的TPC位图中,各自的上段表示使功率比较急剧变化用的位图,下段表示使功率比较缓慢变化用的位图。要求两方面的位图的理由,是因为在急剧变化时,对其他用户的干扰也急剧变化,其他用户以10ms周期进行发送功率控制时,其他用户控制干扰的速度赶不上。因此,多用户使用时,有必要使缓慢地功率变化,缓慢功率变化的TPC位图成为必要。另外,在急剧变化时,虽然也带来对其他单元急剧干扰的增大,但在家庭用的封闭环境中,在同一小型基站12a的服务区域内只对1个用户进行通信时,原则上说,急剧一点也无关系。
关于在同一小型基站12a的服务区域内只对1个用户进行通信的情况,以下说明动作例子。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3的上行信号的每10ms的SIR变化量相对于目标SIR(图20的65中设定)下降3db时,小型基站12a选择对应于图21的功率比3dB的上段TPC位图,按该位图发送到移动通信终端13。对移动通信终端13要求提高发送功率3db。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3的上行信号的每10ms的SIR变化量相对于目标SIR(图20的65中设定)下降7db时,小型基站12a选择对应于图21的功率比7dB的上段TPC位图,发送给移动通信终端13。
关于在同一小型基站12a的服务区域内对多个用户进行通信的情况,以下说明动作例子。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3的上行信号的每10ms的SIR变化量相对于目标SIR(图20的65中设定)下降3db时,小型基站12a选择对应于图21的功率比3dB的下段TPC位图,按该位图发送到移动通信终端13。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3的上行信号的每10ms的SIR变化量相对于目标SIR(图20的65中设定)下降7db时,小型基站12a选择对应于图21的功率比7dB的下段TPC位图,发送给移动通信终端13。
由此,便可能以10ms单位(1帧单位)来处理以往以1个时隙(0.667ms)单位处理SIR测定,与目标SIR的比较,TPC位发生的事。这种情况下,由于也能够用接近每个时隙进行的以往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图,进行发送功率控制,所以能防止性能的劣化。另外,通过以图21的图中任一个作为每1帧(10ms),选择控制周期,在达到每10ms(1帧)的功率控制时,也能够防止功率性能的劣化。由于一边防止性能劣化,一边能使每1时隙的处理为每1帧的处理,因此处理得以简化。
另外,例如在W-CDMA方式中,在上行的发送功率控制和下行的发送功率控制中,闭环(内部环)的发送功率控制就以0.667ms的高速控制。这是因为移动通信终端13在急速地远离无线基站12,或急速靠近时,也能瞬时地为最佳发送功率。与此相对,在超小型基站12a的服务区域内进行通信的用户,由于静止在屋内封闭空间,所以没有必要进行上述那样的高速控制。在作为数ms的更长周期的发送功率控制时,由于能减少每单位时间的控制量,所以能压缩电路规模。
另外,图21中,用10ms(1帧=15时隙)的例表示TPC位图,但根据对象移动通信终端的移动速度,发送频率,可能使其最佳化。例如,移动速度快或发送频率高时,也能准备数个时隙(数ms),每数个时隙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另外,如图20所示,说明了在发送功率控制周期间将SIR推定值求平均的方法,但作为另一例,使用在单位发送功率控制周期中的最后时隙测定的SIR推定值的方法也是有效的。在发送功率控制周期间将SIR推定值求平均的方法,由于利用平均化提高了SIR推定值的可信度,所以在因移动而传输环境变化激烈时,或在来自其他移动设备的干扰猝发的可能性时,是有效的。使用在发送功率控制周期中的最后时隙测定的SIR推定值的方法,由于缩短了在内环中反映发送功率的时间,所以在1个时隙的SIR推定值的可信度高时,是有效的。
上述中说明了根据表示目标SIR与基于接收数据的SIR推定值间之差的表值(图21)来设定位图的例子,但在SIR推定精度低时,使目标SIR与基于接收数据的SIR推定值间之差乘以乘数α(0<α<1)的值也是有效的。α通过实验另行决定。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形态3有关的处理(1)~(4)中的处理(2)。
图22示出有关发送功率修正的无线基站的构成图。图22中,表示下行的发送功率控制有关的构成。扩散部71用CDMA的扩散码对发送数据进行扩谱。功率控制部72设定经扩散的发送数据的振幅值(或功率值)。逆扩散·路径合成部73对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3的接收扩散数据进行逆扩散,并进行路径合成。发送功率修正值生成部74是输入逆扩散和合成后的接收数据中的TPC位,并以能一次变更发送功率增减量(db)的步长为基础,生成发送功率修正值的电路。步长根据基站规模来选择。
下面,说明图22的动作。
无线基站从移动通信终端13接收的扩散信号(接收数据),经逆扩散和路径合成后,TPC位被送到发送功率修正值生成部74。发送功率修正值生成部74中,将TPC位产生的发送功率增减指示加进10ms,进而以步长的信息为基础,每10ms生成修正各时隙中的发送功率值的值,通知发送数据的功率控制部72。发送数据在扩散部71中乘以扩散码,成为发送扩散信号,送到功率控制部72。功率控制部72中,以发送功率修正值为基础,设定数据的振幅值(或功率值)。每10ms进行设定的变更。被设定振幅值(或功率值)的发送扩散信号送往D/A变换部。
一次可变更的发送功率的变动量即步长,例如每1时隙增减的变动量(db),可根据基站规模信息变更。例如,设步长为比较小的1db,尽管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 3的下行发送功率控制指示的周期(上行TPC位的变更周期)是1时隙,在基站下行的发送功率设定周期为1帧(10ms)时,可是发送功率控制的性能显著劣化,但当步长为比较大的3db时,只要用户在家庭内的狭小空间使用移动通信终端13,具有性能不致劣化的效果。
图23示出发送功率步长小时的发送功率图。图23中设发送功率步长为1db,发送功率设定的周期为1个时隙。
图24示出发送功率步长大时的发送功率图。图24中设发送功率步长为3db,发送功率设定的周期为3个时隙。通过设定步长为大于1db的3db,可见即使发送功率设定的周期比1时隙长,也能抑制发送功率设定精度的劣化。如果使步长仍为1db,发送功率设定的周期比1时隙长的3时隙,则如图23所示,没有与6时隙刻度上相同的发送功率设定。上面说明了移动通信终端发送来的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周期的、TPC位累积值对应的下行发送功率值,但因存在时间差,所以累积值与移动设备必要的发送功率未必一致。因此,规定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周期的、以乘数α(0<α<1)乘TPC位累积值的值也是有效的。α通过实验另行决定。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形态3有关的处理(1)~(4)中的处理(3)。
无线基站生成的TPC位产生的上行发送功率控制的周期,在W-CDMA方式中,是1时隙(0.667ms),必须尽可能快地对应移动通信终端与无线基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路径的变动。于是,图20中,进行SIR测定,与目标SIR比较,生成TPC位的处理成为优先度高的控制。可是在家庭内、电梯内部等封闭空间中,传输路径状态几乎不变的超小型基站的服务区域内,即使降低控制优先度,存在控制延迟,也允许,也几乎没有性能劣化。
由此,例如在利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的作业插入那样的控制器件装入发送功率控制处理的情况下,能够丢掉有关TPC的优先插入的事。这具有削减为DSP插入而移动处理数据到退避存储器或返回原处的处理负载、考虑多重插入的复杂的变数管理那样的效果。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形态3有关的处理(1)~(4)中的处理(4)。
图25示出Δ补偿图。两帧分别表示定时不同的两用户信道中向发送数据的无线基站的无线送出时间。定时的差分称Δ补偿。
图26示出信道个别的发送功率控制图。图26是扩大表示图25的Δ补偿部分的图。对每个用户信道个别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的情况下,例如用时隙起始对每个用户信道开始发送功率控制。下行的发送功率控制以来自移动通信终端13的TPC位为基础来进行,用时隙的起始开始控制,使它即时反映。这样,对每个用户信道进行发送功率控制时,能缩短从控制开始到反映发送数据为止的时间,高性能地进行发送功率控制。另一方面,在覆盖家庭内、电梯内的微小服务区域中,移动通信终端因不在区域内高速移动,所以即使没有这种高速控制,也不使性能劣化。
图27示出信道汇总的发送功率控制图。通过使各用户信道中的发送功率控制的开始时刻相同,对信道汇总进行发送功率控制。例如,将用户信道#1的时隙起始中的控制时刻T1也用到用户信道#2中。由此,便从设定到2时隙后反映用户信道#2的控制。用户信道#2从设定到反映的间隔空出1个时隙,但在微小服务区域内用户几乎不动的情况下,性能没有劣化。
另外,因根据时隙、帧的起始位置定时信息可能掌握用户信道#2中的控制开始后至反映的时间差,所以只要设定全部用户信道中的汇总控制定时,就能自动地从下一帧的起始位置起反映发送功率的设定。
这样,通过对多个信道进行共用的定时控制,例如,在进行用户信道#1的控制期间,开始用户信道#2的控制,就不要设定插入处理的优先顺序等的复杂的控制。例如减少有关DSP的发送功率处理的作业切换次数。另在FPGA中也能削减定时生成用的电路规模。
实施形态4
本实施形态4是进行信道的发送定时控制来取代实施形态1中的切换控制的形态。基站控制装置11的规模识别部23在识别无线基站12为超小型基站12a时,基站控制装置11的基站控制部24对无线基站12实施有关信道的发送定时的控制。例如,在识别为超小型基站12a时,进行将个别信道的发送定时与公共信道的发送时刻合并成同一定时。
在规定W-CDMA方式的规范文件中,3GPP TS25.211(3GPP:第三代合作提纲,TS:技术说明书)的7章中,规定了物理信道的定时。
图28示出个别信道和共用信道的各定时图。S-CCPCH(辅助共用控制物理信道)相对于P-CCPCH(主共用控制物理信道)离开Tk×256片的时间定时,DPCH(专用物理信道)离开Tn×256片的时间定时,Tk,Tn可由上位的基站控制装置11设定0,1,…,149中的一个。基站控制装置11在识别连接于下位的无线基站为超小型基站时,一起设定Tk,Tn为0。
图29示出定时差为零时的图。S-CCPCH与DPCH都为与P-CCPCH相同的定时。超小型基站就只要用同一定时处理上述3种信道就可。这样,超小型基站对上述3种信道的控制处理可以不要3种插入信号,只用1个插入信号控制处理。
图30示出使信道定时为相同时的处理负载图。所谓用同一定时处理信道,如图30所示,处理负载增大的定时意味着重叠的事实。最上面的信道在实际处理时发生的延迟时间,上面第二信道在实际处理时发生的延迟时间,与最下面的信道在实际处理时发生的延迟时间合计的时间为最大延迟时间。最大延迟时间,信道数越多就越长,但像超小型基站那样,如声音信道是4个左右,则其延迟时间短。这时插入次数1次就够。
图31示出错开信道定时时的处理负载图。当如图28所示那样错开上述3种信道定时时(例如使处理负载最分散地错开时),每个信道的处理负载的流程就如图3 1所示。图31中,因插入次数只要信道的数,而且,处理负载大使不重叠,所以实际处理引起的延迟比图30的情况来得少。但全体的处理量与图30时相比增大了。其理由如下。
例如,在最上面的信道有插入后,实行最上面的信道的处理,其次,在上面第二信道有插入时,删除最上面信道的DPCH,发出变更定时的顺序。最下面的信道有插入时也一样,需要删除上面第二信道的DPCH,发出变更定时顺序的处理。
这样,超小型基站由于通过如图30那样减少插入数的控制,简化了数据处理,所以具有能削减处理量、电路规模那种效果。特别在用DSP进行控制时,一旦定时被固定,就减少插入,简化了作业管理。
实施形态5
本实施形态5是进行信道的发送定时控制来取代实施形态1中的切换控制的形态。基站控制装置11的规模识别部23在识别无线基站12为超小型基站12a时,基站控制装置11的基站控制部24对无线基站12实施与共用信道相同的差错校正编码化的控制。
例如,在W-CDMA方式中,基站控制装置11识别连接于下位的无线基站为超小型基站12a时,而且,该无线基站进行的共用信道的差错校正编码化方式是卷积码时,基站控制装置11对超小型基站12a进行指定,使只进行卷积编码方式,作为个别信道的差错校正编码化方式。不指定进行Turbo编码。
图32示出切换时的差错校正编码化的控制图。图32中,表示移动通信终端13从大型基站12c切换到超小型基站12a的情况。移动通信终端13正在从大型基站12c的服务区域内进入超小型基站12a的服务区域内。
下面,说明有关本实施形态的动作。
移动通信终端13处于与大型基站12c通信状态。大型基站12c对移动通信终端13发送分组数据,为提高通信品质不用卷积编码,而用Turbo编码作为差错校正编码化。移动通信终端13正在移动,在从大型基站12c的服务区域内移到超小型基站12a的服务区域内时,基站控制装置11利用HHO将与移动通信终端13间的通信对手从大型基站12c变更为超小型基站12a。在HHO时,基站控制装置11当识别超小型基站12a为超小型基站时,对超小型基站12a进行控制,让用卷积编码作为对移动通信终端13发送的分组数据的差错校正编码化。在HHO之后,移动通信终端13与超小型基站12a之间的通信只在卷识编码方式中进行。
图33示出切换的控制顺序图。当移动通信终端13进入大型基站12c的服务区域内时,基站控制装置11为对大型基站12c进行信道设定,在步骤d1,将信道设定要求(Turbo编码)发送到大型基站12c。接到要求的大型基站12c在步骤d2将信道设定应答(Turbo编码)返回基站控制装置11。
其后,移动通信终端13从大型基站12c的服务区域靠近超小型基站12a的服务区域时,基站控制装置11为对超小型基站12a进行信道设定,在步骤d3中将信道设定要求(卷积编码)发送到超小型基站12a。这时,要求与共用信道相同的差错校正编码化。即,在分组服务中设定使进行卷积编码。接到要求的超小型基站12a在步骤d4中,将信道设定应答(卷积编码)返回基站控制装置11。
当移动通信终端13进一步接近超小型基站12a,进入超小型基站12a的服务区域内时,基站控制装置11在步骤d5中,对大型基站12c进行物理信道再构成要求。物理信道再构成要求也经由大型基站12c,通知到移动通信终端13。移动通信终端13引起的对超小型基站12a的切换结束时,从移动通信终端13经由超小型基站12a,对基站控制装置11通知物理信道再构成应答。
这样,超小型基站1 2a在差错校正编码化中,只使用卷积编码就可,因此在超小型基站12a的信道编码电路中没有必要装入Turbo编码方式的电路。因此,具有削减超小型基站12a的电路规模的效果。

Claims (17)

1.一种基站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与移动通信终端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信息存储部,所述基站信息存储部存储表示所述无线基站自身规模的基站规模信息;
根据所述基站信息存储部所存储的基站规模信息,识别所述无线基站自身的规模的规模识别部;以及
根据所述规模识别部识别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由所述无线基站实施处理量不同的多个处理中的一种的控制的控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模识别部根据无线基站发送的表示该无线基站的规模的基站规模信息,识别该无线基站的规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规模信息是识别无线基站的规模用的规模识别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信息存储部对应地存储识别所述无线基站之间用的基站识别信息和该无线基站的规模识别信息,
所述规模识别部根据无线基站发送的该无线基站的基站识别信息和所述基站信息存储部存储的规模识别信息,识别无线基站的规模。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规模信息是表示基站的最大发送功率的信息、基站的服务单元的半径的信息、或基站的总信道容量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所述无线基站要求基站规模信息的规模信息要求部,
所述规模识别部作为对所述要求的应答,根据无线基站发送的基站规模信息,识别该无线基站的规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模识别部根据收集所述基站规模信息的规模信息服务器发送的、表示无线基站的规模的基站规模信息,识别该无线基站的规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所述规模信息服务器要求基站规模信息的规模信息要求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有关移动方的无线基站的、由所述规模识别部识别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控制,实施软切换处理或硬切换处理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规模识别部识别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由所述无线基站实施传送间隙长度为固定长度或可变长度的压缩模式处理中的一种的控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规模识别部识别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由所述无线基站实施发送功率变更周期不同的多个发送功率控制中的一种的控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规模识别部识别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由所述无线基站实施步长不同的多个发送功率控制中的一种的控制,所述步长即为一次可变更的发送功率的变动量。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规模识别部识别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由所述无线基站实施以信道个别或信道汇总变更发送功率的处理中的一种的控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规模识别部识别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由所述无线基站实施以信道个别或信道汇总发送数据的处理中的一种的控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规模识别部识别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由所述无线基站实施多个差错校正编码化中的一种的控制。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规模识别部识别的规模,选择性地进行由所述无线基站实施对个别信道与共用信道相同或不同的差错校正编码化中的一种的控制。
17.一种无线基站,根据来自基站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在与移动通信终端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基站具有:
从基站控制装置接收控制信号的装置,所述控制信号指示根据所述无线基站自身的规模选择的、处理量不同的多个处理中的一种,所述无线基站自身的规模用基站类型、地址、最大发送功率、服务单元半径以及总信道容量中的至少一个来表示;以及
进行由从所述基站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所指示的处理的装置。
CN2005800491445A 2005-04-26 2005-04-26 无线基站和基站控制装置 Active CN101142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5/007904 WO2006117838A1 (ja) 2005-04-26 2005-04-26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基地局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2832A CN101142832A (zh) 2008-03-12
CN101142832B true CN101142832B (zh) 2012-02-29

Family

ID=37307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491445A Active CN101142832B (zh) 2005-04-26 2005-04-26 无线基站和基站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89145B2 (zh)
EP (1) EP1876841B1 (zh)
JP (1) JP4519908B2 (zh)
CN (1) CN101142832B (zh)
WO (1) WO20061178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378A (zh) * 2014-05-23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8743B2 (en) * 2007-11-01 2016-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sc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557653B (zh) * 2008-04-10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的选择方法和基站类型信息的传输方法
US8711786B2 (en) 2008-05-13 2014-04-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downlink code selection for femto cells
US8718696B2 (en) 2008-05-13 2014-05-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power selection for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ng with femto cells
US8725083B2 (en) 2008-05-13 2014-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 calibration of downlink transmit power
US8737317B2 (en) 2008-05-13 2014-05-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utonomous carrier selection for femtocells
US8457641B2 (en) 2008-05-29 2013-06-04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femtocel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network apparatus
US8219139B2 (en) * 2008-06-06 2012-07-10 Ntt Docomo, Inc. Radio base station accommodating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
JP5292952B2 (ja) * 2008-07-04 2013-09-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およ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JP5136319B2 (ja) * 2008-09-18 2013-02-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同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送信方法並びに送信ノード
US8160590B2 (en) 2008-09-18 2012-04-17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ype of a mobile radio base st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network devices; radio communication smart card device
US8260197B2 (en) * 2010-02-11 2012-09-04 Kabushiki Kaisha Kenwood Radio repeating system, radio repeating apparatus, radio terminal operating method and radio repeating method
US8886198B2 (en) * 2010-09-28 2014-1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tive hang-in for multi-FEMTO deployments
JP5732936B2 (ja) * 2011-03-15 2015-06-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局、受信局、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ギャップ割当方法
US9456422B2 (en) * 2011-04-21 2016-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FEMTO node
US9125098B2 (en) * 2011-08-03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gestion control in multiflow networks
US9264353B2 (en) * 2011-09-22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subflow control for a multipath transport conn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9332509B2 (en) 2013-02-10 2016-05-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power control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1022A (en) * 1997-12-29 2000-12-12 Hyundai Electronics Ind. Co., Ltd. Method of adjusting a size of a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search window
CN1533200A (zh) * 2003-03-26 2004-09-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动态调整无线局域网基站接入点覆盖范围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49536B2 (ja) 1992-06-10 2001-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
JPH06268574A (ja) * 1993-03-11 1994-09-22 Hitachi Ltd セルラ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US5640676A (en) * 1995-05-11 1997-06-17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handoff candidate list
JP2803716B2 (ja) * 1996-03-11 1998-09-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セルラー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回線制御装置
JP3173646B2 (ja) * 1996-11-06 2001-06-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6044249A (en) * 1996-11-12 2000-03-2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handover margin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40761A (en) * 1997-01-15 1999-08-17 Qau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mobile assisted hard handoff between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1513969A (ja) * 1997-03-03 2001-09-04 セレトラ・リミテッド セルラー通信システム
JPH10276475A (ja) 1997-03-31 1998-10-13 Toshiba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KR100240451B1 (ko) * 1997-05-22 2000-01-15 서평원 기지국 사이의 연속 하드 핸드오프 감소 방법
JPH1155175A (ja) 1997-07-31 1999-02-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端末装置
US6047183A (en) * 1997-10-30 2000-04-04 Ericsson Inc. Selection of positioning handover candidates based on angle
US6167035A (en) * 1997-12-09 2000-12-26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Method an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soft handoff reg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266330B1 (en) * 1998-01-22 2001-07-24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Dynamic allocation of radio capacity in TDMA system
JP3990016B2 (ja) * 1998-01-22 2007-10-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Cdmaのソフトハンドオフ制御方法
US6385449B2 (en) * 1998-03-06 2002-05-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System and method used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for load balancing ongoing calls between different base station controllers
JP3956479B2 (ja) * 1998-04-27 2007-08-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JP3037271B2 (ja) * 1998-06-25 2000-04-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体電話通信システムと移動体電話端末電界測定制御方法
US6618597B1 (en) * 1998-08-13 2003-09-09 Lg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Ltd. Increasing cell capacity by gain control of traffic channels
JP2940615B1 (ja) * 1998-08-14 1999-08-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無線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フ選択方法
US7054635B1 (en) * 1998-11-09 2006-05-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changing the size of a cell due to speech quality
US6754493B1 (en) * 1998-12-18 2004-06-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threshold adjustment for handoffs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654614B2 (en) * 1999-07-06 2003-11-25 Widcomm, Inc. Implementation of power control in a wireless overlay network
US6798826B1 (en) 2000-11-06 2004-09-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everse rate matching in a CDMA system
JP2002204470A (ja) 2000-12-28 2002-07-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その管理方法
US20020123365A1 (en) * 2000-12-31 2002-09-05 Thorson Walter R. Scalable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JP3920220B2 (ja) 2001-01-31 2007-05-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US7272121B2 (en) * 2001-06-19 2007-09-18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modular wireless system
US6708036B2 (en) * 2001-06-19 2004-03-16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djusting sectors across coverage cells
KR20030005738A (ko) * 2001-07-10 2003-0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기지국 정보 자동인식방법
TW518899B (en) * 2001-07-23 2003-01-21 Far Eastone Telecomm Co Lt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enhanced mobile cell coverage and system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JP3987699B2 (ja) * 2001-09-10 2007-10-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セル形状制御方法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システムで用いられる基地局及び移動機
US20030129982A1 (en) * 2002-01-04 2003-07-10 Patrick Perini Soft 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510095B1 (en) * 2002-06-05 2010-08-04 Nokia Corporation Handove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P1552320A4 (en) * 2002-09-17 2011-02-16 Broadcom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FIGURING A WIRELESS ACCESS POINT (WAP) ORIENTED BASE AND ACCESS DEVICE IN A HYBRID WIRELESS / WIRELESS NETWORK
US7379739B2 (en) * 2002-11-14 2008-05-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handoff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2004260444A (ja) * 2003-02-25 2004-09-16 Ntt Docomo Inc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移動端末、ハンドオーバ制御装置
US7190958B1 (en) * 2003-08-12 2007-03-13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coverage areas of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61022A (en) * 1997-12-29 2000-12-12 Hyundai Electronics Ind. Co., Ltd. Method of adjusting a size of a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search window
CN1533200A (zh) * 2003-03-26 2004-09-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动态调整无线局域网基站接入点覆盖范围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開平10-145846A 1998.05.29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1378A (zh) * 2014-05-23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101378B (zh) * 2014-05-23 2018-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876841A1 (en) 2008-01-09
EP1876841B1 (en) 2018-11-21
WO2006117838A1 (ja) 2006-11-09
US8489145B2 (en) 2013-07-16
JP4519908B2 (ja) 2010-08-04
CN101142832A (zh) 2008-03-12
JPWO2006117838A1 (ja) 2008-12-18
EP1876841A4 (en) 2011-02-23
US20080102877A1 (en) 200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2832B (zh) 无线基站和基站控制装置
CN100505605C (zh) 控制信道编码和解码
JP5265747B2 (ja) ダウンリンクリソースをアロケートするためのcq測定
TWI237510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a serving sector in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35872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evice transmit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088242B (zh) 低复杂度的盲传输格式检测
CN101199145B (zh) 共享控制信道检测策略
CN1702980B (zh) 用于确定对移动通信终端输出功率进行通/断控制的阈值的方法
KR100683560B1 (ko) 이동국 및 기지국
WO2009072961A2 (en) Power control for a radio transceiver that uses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WO2006030571A1 (ja)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上り回線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Capuzzo et al.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LoRa WAN performance with bi-directional traffic
JP2002521937A (ja) 資源割当方法および割当システム
CN1993906B (zh) 基站以及移动设备
US7031373B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receiver fingers in a CDMA receiver
CN102165826B (zh) 健壮寻呼指示符检测
US20070127556A1 (en) Rake reception device and rake reception method
CN101136653B (zh) 码分多址系统随机接入信道多径搜索的装置及方法
EP2034619A1 (e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of receiving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EP1437838A1 (en) Radio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radio receiving method
EP2015476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quality information creation method
CN101248593A (zh) 一种提高用户接入率的随机接入检测冲突后处理的方法
EP1492246A1 (en) Path diversity recei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pectrum spread communication system
So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DS/SSMA unslotted ALOHA system with two user classes
JP2010093849A (ja)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基地局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