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33443A - 光盘成像装置与光盘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盘成像装置与光盘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33443A
CN101133443A CNA2006800067414A CN200680006741A CN101133443A CN 101133443 A CN101133443 A CN 101133443A CN A2006800067414 A CNA2006800067414 A CN A2006800067414A CN 200680006741 A CN200680006741 A CN 200680006741A CN 101133443 A CN101133443 A CN 101133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power
power intensity
dyestuff
information
satur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67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3443B (zh
Inventor
山田圣哉
糸贺久顺
伏木达郎
久保裕史
柴田路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33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3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33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34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6Circuits, 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laser control or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2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 G11B7/0037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form of the carrier with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36Auxiliary data, e.g. lead-in, lead-out, Power Calibration Area [PCA], Burst Cutting Area [BCA], contro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一种光盘成像装置与光盘成像方法。当该光盘成像装置在光盘上形成图像时,成像装置从光盘信息区中所描述的信息中读取关于成像区中使用的染料种类的信息。然后,光盘成像装置从一个表中读取对应于关于染料种类的信息和成像时最大线速度(Nx)的激光功率强度信息并且施加具有该激光强度的激光束以在该光盘的成像区上形成图像。因此,由于在成像区的染料的变色总是饱和,所以能在光盘的成像区上形成具有恒定对比度的图像。

Description

光盘成像装置与光盘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成像装置与一种光盘成像方法,用于在光盘的整个成像表面形成具有统一对比度的可见图像。
背景技术
至今已公布关于了用于在诸如CD-R或DVD-R之类的能够记录数据的记录类型光盘的数据记录表面、或在施加了特别处理的数据记录表面的反面提供的专门的标签表面上形成诸如字符或图片之类的可见图像的成像装置或光盘的发明(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和2)。这种技术采用了一种现象,即通过向光盘的数据记录层(染料(coloringmatter)层或染色层)施加激光束来记录数据的部分与没有记录数据的部分之间的颜色是不同(可见光特性改变)的。这种技术被用来使得可见图像能被形成在光盘的数据记录表面上或其上形成有染料层的光盘的标签表面上。
专利文献1:JP-A-2004-355764
专利文献2:JP-A-2002-203321
在通过以激光束照射光盘来记录信息的方法中,当光盘被CAV系统(以恒定的角速度)旋转时,随着光盘径向上的位置而有不同的不同线速度,即光盘靠内的圆周部分与靠外圆的周部分的线速度不同。因此,当以恒定激光功率将激光束施加到光盘时,随着线速度的增加,被施加到每个单位面积的激光束的强度减弱。因此,在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至今已提出的方法中,为了使被施加到每个单位面积的激光束强度恒定,随着记录位置在光盘径向上从靠内圆周部分向靠外圆周部分的移动,激光功率将逐渐增强。
然而,在上述光盘装置中,当要形成在光盘上的可见图像被形成在其上不形成用于记录数据的轨迹的标签表面一侧时,如果向光盘施加激光束,则不能像当数据被记录在其上形成有轨迹的数据记录表面上时被执行的连续OPC中一样,通过识别由于附尘、染料施加不均、表面振动等原因导致的记录表面上反射功率的变化来在任何时候控制激光功率。因此,被施加到每个单位面积的激光束的强度不固定并且根据在光盘标签表面的附尘状态或在形成可见图像的过程中诸如表面振动之类的扰动根据位置而有所不同。因此产生了在可见图像中产生对比度的不同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能够在其上不形成轨迹的光盘的标签表面的整个部分上形成具有统一对比度的可见图像的一种光盘成像装置和一种光盘成像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具有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说明的问题的装置的下述结构。
(1)一种用于在具有设置的染料层和成像层的光盘上形成可见图像的光盘成像装置。该光盘成像装置包括:旋转装置,用于以恒定角速度旋转光盘;激光施加装置,用于向光盘施加激光束以在成像区上形成可见图像;以及激光功率设置装置,用于在成像区中形成可见图像时把被激光施加装置施加的激光束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的变色在成像区的整个部分上饱和的恒定的激光功率强度。
在此结构中,当光盘装置旋转具有以恒定角速度施加染料层的光盘并且向光盘施加激光束以形成图像时,光盘装置施加激光束来形成图像,该激光束具有使染料的变色在成像区的整个部分上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因此,当以恒定角速度旋转光盘时,在光盘径向上越靠外圆周一侧线速度增加得越多。然而,由于具有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的激光束被施加在成像区的整个部分上,所以能够形成使染料的变色总是饱和的可见图像,即对比度是恒定的而不受诸如灰尘或表面振动之类的干扰的影响。此外,通常当光盘被以恒定角速度旋转时,随着记录位置在光盘径向上从靠内圆周向靠外圆周移动,由于在光盘径向上在靠外圆周一侧线速度增加更多,所以控制激光功率逐渐增大以均衡被施加到每个单位面积的激光束强度。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激光功率不根据光盘径向上的位置而改变并且恒定激光功率强度的激光束被施加以在光盘的成像区形成可见图像,所以能够简化激光功率的控制。
(2)如(1)的光盘成像装置,其中激光施加装置从光盘中设置的信息区中读取在成像区中使用的染料的信息,并且激光功率设置装置根据该染料的信息设置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的激光功率强度。
在此结构中,当光盘成像装置向以恒定角速度旋转的光盘施加激光束以形成可见图像时,装置从光盘中设置的信息区读取成像区使用的染料的信息,并施加使成像区整个部分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的激光束以形成可见图像。因此,根据在光盘中使用的染料来施加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最优激光功率强度,以使得能够在光盘的成像区的整个部分上形成具有恒定对比度的可见图像。
(3)如(1)或(2)的光盘成像装置,其中激光功率设置装置把在成像时的线速度最大之时使不对称性或调制度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在向染料施加使该不对称性或该调制度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的激光束时,光盘成像区中使用的染料的变色饱和。而且,当线速度低的时候,即使利用具有弱激光功率强度的激光束,该不对称性或该调制度也是饱和的。然而,当线速度增加时,该不对称性或该调制度在保持不变的激光功率强度下不饱和。为了使该不对称性或该调制度饱和,需要提高激光功率强度。在该结构中,通过施加在成像中线速度最大时、即在成像区域光盘径向上最靠外圆周侧时的激光束来将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该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因此,即使当被施加到成像区的激光功率强度由于表面振动的干扰而变化时,也由于能随后施加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激光功率的激光束,所以能在成像区形成具有恒定对比度的可见图像而不会受到其影响。
(4)如(3)的光盘成像装置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激光功率强度,针对在成像区中使用的多种染料中的每一种并且以在形成可见图像之时能被设置的每个最大线速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该不对称性或该调制度饱和,其中激光功率设置装置从存储装置中读取该激光功率强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对应于形成可见图像时设置的最大线速度的信息和染料信息的不对称性或调制度饱和,以将读取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的激光功率强度。
在该结构中,光盘成像装置从存储装置中读取对应于存储在光盘信息区的成像区使用的染料信息和成像时最大线速度信息的激光功率强度,并且将该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在成像期间被施加到成像区的激光束的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因此,施加合适的激光功率强度的激光束使得能够在光盘的成像区形成可见图像。
(5)一种用于在具有被施加染料的层与设置的成像区的光盘上形成可见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旋转步骤,用于以恒定角速度旋转光盘;激光功率强度设置步骤,用于把被施加于成像区以在成像区上形成可见图像的激光束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的变色在成像区的整个部分上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以及成像步骤,用于通过向光盘照射具有恒定功率强度的激光束以在成像区上形成可见图像。
(6)如(5)的方法,其中激光功率强度设置步骤包括步骤:从光盘中设置的信息区中读取在成像区中使用的染料的信息并且根据染料的信息设置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7)如(5)或(6)的方法,其中在激光功率强度设置步骤中,把在形成可见图像之时的线速度最大时使不对称性或调制度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8)如(7)的方法,还包括存储步骤,用于在存储装置中存储激光功率强度,针对在成像区中使用的多种染料中的每一种并且以在形成可见图像之时能被设置的每个最大线速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该不对称性或该调制度饱和,其中在激光功率强度设置步骤中,从存储装置中读取该激光功率强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对应于在形成可见图像之时设置的最大线速度的信息和染料信息的该不对称性或调制度饱和,以将读取出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的激光功率强度。
(9)在用于通过向光盘中设置的成像区照射激光来形成可见图像的一种成像系统中,该成像系统包括:光盘,具有通过向其施加激光束而变色的染料层;旋转装置,用于以恒定角速度旋转光盘;激光施加装置,用于向光盘施加激光束以在成像区上形成可见图像;以及激光功率强度设置装置,用于把在成像区中形成可见图像时由激光施加装置施加的激光束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成像区整个部分上染料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10)如(9)的光盘成像系统,其中激光施加装置从光盘中设置的信息区中读取成像区中使用的染料的信息,并且激光功率设置装置根据染料的信息设置使染料变色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
(11)如(9)或(10)的光盘成像系统,其中激光功率设置装置把在形成可见图像时的线速度最大之时使不对称性或调制度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12)如(11)的光盘成像系统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激光功率强度,针对在成像区中使用的多种染料中的每一种并且以在形成可见图像之时能被设置的每个最大线速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该不对称性或该调制度饱和,其中激光功率强度设置装置从存储装置中读取该激光功率强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对应于在形成可见图像时设置的最大线速度的信息和染料信息的不对称性或调制度饱和,以将读取出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的激光功率强度。在本发明的光盘成像装置和光盘成像方法中,使染料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的激光束被施加到光盘成像区中提供的变色层(染料层)中使用的染料以形成可见图像。因此,在可见图像被形成在光盘上时,即使出现诸如表面振动之类的干扰,在光盘上形成的可见图像的对比度在整个表面可以保持恒定级别。而且,由于可在光盘的成像区形成可见图像而无需像通常情况那样根据径向位置而改变激光功率,因此能够简化激光功率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是能够形成可见图像的光盘的标签表面的示意前表面视图和沿A-A’的剖视图。
图3A是表示光盘径向位置-不对称性β特性的曲线图。
图3B是表示激光功率强度-不对称性β特性的曲线图。
图3C是表示光盘径向线速度与被施加到每个单位面积的激光束强度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用于存储在形成可见图像时被施加到成像区的激光束的激光功率强度数据的表的一个实例。
图5是用于解释光盘成像装置的可见图像形成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了普通光盘记录和再现装置所提供的用于在光盘上记录信息的功能和用于读取记录在光盘上的信息的功能之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成像装置还包括用于在光盘上形成具有恒定对比度的可见图像的可见图像形成功能再现。
首先,将说明光盘成像装置的结构。由于用于在光盘数据记录表面记录信息的功能以及用于读取记录在光盘数据记录表面的信息的功能是众所周知的技术,故将其详细说明省略。而且,在下面说明中,作为实例说明了可见图像被形成在具有DVD-R标签表面提供的变色层的光盘上的情况。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并且可见图像可被形成在任何种类的记录型光盘上。
<光盘成像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成像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光盘成像装置10包括光学读写头100、主轴电机130、旋转检测器132、RF(射频)放大器134、解码器136、伺服电路138、步进电机140、电机驱动器142、接口150、缓冲存储器152、编码器154、策略电路156、帧存储器158、数据转换器160、自动激光功率控制(ALPC)电路162、激光驱动器164以及控制部分170。光盘成像装置10通过接口150与主机300相连接。而且,光盘成像装置10通过CAV(恒定角速度)系统在光盘200上形成可见图像。而且,光盘成像装置10可在诸如不可复制类型、WORM类型和可重写类型DVD系统和CD系统的多种类型光盘上记录(除不可复制类型外)及再现数据或形成可见图像。
主轴电机130旋转由图中未显示的固定机构所保持的光盘200。
旋转检测器132输出对应于主轴电机130的转速的频率信号FG。
光学读写头100包括激光二极管、多个诸如物镜之类的透镜、循轨伺服机构、聚焦伺服机构等,并向旋转的光盘200施加由透镜会聚的激光束。
步进电机140通过它的旋转在光盘200的径向上移动光学读写头100。
电机驱动器142输出用于以控制部分170指示步进电机140的移动量和方向来移动光盘读写头100的驱动信号以执行线程控制
RF放大器134放大从光学读写头100输出的光接收信号Rv以将放大的信号输出给解码器136和伺服电路138。
当再现光盘200的记录表面被再现以读取记录在光盘200上的信息时,由于从光学读写头100输出的光接收信号Rv被调制到8/16,所以解码器136解调该光接收信号并将解调了的信号输出给控制部分170。
伺服电路138执行反馈控制(旋转控制),使得由信号FG所检测的主轴电机130的转速达到控制部分170所指示的角速度。而且,伺服电路138执行关于光学读写头100的循轨控制(循轨伺服)和聚焦控制(聚焦伺服)。
在控制部分170中,只说明ROM 171作为详细结构。然而控制部分包括作为其它组成部件的CPU和RAM。图中未显示的CPU根据存储在ROM 171中的程序来操作相应的部件以在光盘200的记录表面记录信息或在光盘200的标签表面或记录表面形成可见图像。如下面说明的,当在光盘200上形成可见图像时,CPU根据存储在ROM 171中的校正参数将信号输出给伺服电路138或ALPC电路162以校正激光功率或聚焦增益。
接口(I/F)150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或由光盘成像装置10所提供的来自主机300的信息的接口。
当从主机300通过接口150提供要记录在光盘200上的信息(下文称之为记录数据)时,缓冲存储器152以FIFO(先进先出)形式对记录数据进行记录。
编码器154对从缓冲存储器152读取的记录数据进行8/16调制并将记录数据输出给策略电路156。
策略电路156对由编码器154提供的8/16调制信号实施时基校正处理,以将信号提供到激光驱动器164。
当从主机300通过接口150提供要在光盘200上形成的可见图像的信息(下文称之为可见图像数据)时,帧存储器158积累可见图像数据。该可见图像数据指示规定了在盘状光盘200上形成的可见图像的每个像素的密度的一组灰度数据。
当在光盘200上形成可见图像时,数据转换器160根据从帧存储器158读取的灰度数据和由控制部分170指示的旋转数目将激光束的强度转换为一个信号,该信号将光电平指示为当激光束被施加到变色层时该变色层被充分变色的强度、或将伺服电平指示为当激光束被施加到变色层时改变色层不被变色的强度,并将该信号输出到激光驱动器164。
ALPC电路162用于控制从光学读写头100的激光二极管施加的激光束的强度。具体地说,ALPC电路162控制驱动信号Li的当前值使得激光二极管的输出光量的数值以及光学读写头100的前监视二极管所检测到的数值符合由控制部分170所提供的最适宜激光功率的目标值。
这里,在该实施例中,由于使用了如上所述的具有恒定角速度的CAV系统,所以在光盘200上越靠外侧,线速度增加越多。因此在记录数据时,随着光学读写头100被定位在更靠近光盘200的外侧,控制部分170将该最佳激光功率的目标值设置为较高的数值。另一方面,当形成可见图像时,如下面所说明的那样,控制部分170将最佳激光功率的目标值设置为使该光盘200的变色层204中的染料变色饱和的激光功率目标值。
当信息被记录时,激光驱动器164产生驱动信号Li,该驱动信号Li表示该ALPC电路162根据策略电路156提供的调制数据的控制内容的,并且将该驱动信号提供给光盘读写头100的激光二极管。而且,当形成可见图像时,激光驱动器产生驱动信号Li,该驱动信号Li表示该ALPC电路162根据数据转换器160转换的数据的控制内容的,并且该将驱动信号提供给光盘读写头100的激光二极管。因此,激光二极管的激光束的强度被反馈控制以对应于从控制部分170提供的目标值。
图2是可形成可见图像的光盘的标签表面的示意性正视图和沿着A-A’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光盘200是具有两种基底材料200K和200R接合在一起的结构的DVD-R。标签表面一侧的基底材料200R具有从标签表面一侧开始的按照保护层(聚碳酸酯基板)201、信息记录层202、变色层(染料层)204、反射层205以及粘附层206的顺序的层压结构。而且,在光盘200中,夹钳区211被提供在形成在中心的中心孔210的外围。而且,在其外围按照从内部外围侧开始而顺序形成信息区212、伺服调整区213和成像区214。
由于记录表面一侧的基质材料200K层的结构对DVD-R众所周知,因而省略其说明。而且,如图2所示的光盘200的结构是示意性的,并且每层和每个区的尺度比例并不必需对应于图中所示。
保护层201由诸如聚碳酸酯之类的透明材料制成以传送激光束。
信息记录层202的由多个凹坑组成的轨迹被形成在聚碳酸酯基板上,并且标签表面的信息被记录在信息记录层202上。具体地说,记录了表示制造者、变色层204中使用的染料的名称以及关于成像区214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信息。而且,光盘200是DVD-R,然而,为了防止另一个光盘装置读取信息记录层202的信息和错误操作,通过像CD-ROM一样在信息记录层202上由多个凹坑形成轨迹,并且通过利用CD的子编码格式将信息被记录在轨迹上。而且,记录与用于子编码的信息的内容不同的信息(关于标签表面的信息)。因此,除了光盘成像装置10之外的光盘装置不能够读取记录在信息区212的信息。
变色层204由与图中未显示的记录层不同的有机染料组成,并且被提供在基质材料200K中而使得可以形成具有锐利亮度的清晰可见图像。通过利用比未显示的数据记录表面的记录层中使用的染料所使用的功率更弱功率的激光束对有机染料进行变色,并且有机染料的反射系数的改变程度更大。
反射层205有诸如铝之类的金属制成,以便反射激光束。
粘附层206用于使标签表面一侧的基质材料200R粘附在数据记录表面一侧的基质材料200K上。
信息区212在其整个区域上包括信息记录层202,并且如前所述,包括形成在光盘200的标签表面上的成像区214的开始位置的信息和结束位置的信息。仅在信息区212中才在光盘200的基质材料200R中形成轨迹。在其他区域不形成轨迹。虽然光盘200是DVD-R,但以与CD中的使用的同样的凹坑尺寸在信息记录区202中提供的轨迹上形成凹坑,并且以CD中使用的数据格式记录数据(信息)。因此,记录在信息区212的信息不能被普通光盘装置所读取。
伺服调整区213是这样的一个区域,当光盘成像装置10在成像区214中形成可见图像时,用于通过施加不会改变变色层的激光功率的激光束并且测量反射光来调整聚焦增益。并非必需提供伺服调整区213。例如,当希望稍微加宽成像区214时,可不提供伺服调整区。这种情况下,可在信息区212中调整聚焦增益。
成像区214是用于由光盘成像装置10形成可见图像的区域。
<光盘的变色特性>
在变色层中使用的染料种类不同的时候,被施加到变色层以在光盘上形成可见图像的激光束的功率,即被施加到变色层的激光束的反射光的量分别具有不同数值。而且,当激光被施加到以恒定角速度旋转的光盘上以形成可见图像时,即使是根据光盘径向上的记录位置来改变激光功率以均衡被施加到每个单位面积的激光束的强度,该激光功率的强度也可能由于灰尘或诸如表面振动之类的干扰而变化。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关注在激光功率和用于变色层的染料变色的不对称性(β)或调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了下列的实验。
图3A是表示光盘径向位置-不对称性β特性的曲线图。图3B是表示激光功率强度-不对称性β特性的曲线图。图3C是表示光盘径向线速度与被施加到每个单位面积的激光束强度的曲线图。图3显示在光盘处于恒定角速度时P1<P2<P3以及数据。因此,当光盘径向的位置变大时,线速度增加更多。在图3中,不对称性(β)被显示为参数,然而,可使用调制度代替不对称性来获得与图3中所示的相同的特性。
如图3A所示,在具有恒定激光功率的激光束被施加到光盘时,随着光盘径向上位置变大,不对称性(β)的数值逐渐地降低。然而,随着激光功率强度增加,不对称性(β)数值减少的速度变得更加缓慢。而且,在激光功率P3的情况下,不对称性(β)的数值实际为恒定而与光盘径向上的位置无关。
在不对称性(β)或调制度恒定的情况下,被施加激光束的变色层的染料的变化完成并且稳定,使得光盘变色层的染料完全地变色(染料变色饱和的状态)。在施加激光功率P3的激光束时,光盘变色层的染料完全变色。因此,即使当具有更强激光功率的激光束被进一步施加到变色层时,变色层的染料也不会变色。
在图3(B)所示的图中,图3(A)中所示的图的参数被替换为另一个参数。该图显示在光盘200径向上位置r=24mm,40mm和58mm时,相对于被施加到光盘的激光功率不对称性(β)的数值的变化状态。如图3(B)中所示,随着激光功率P的进一步的增加,不对称性(β)的数值也增加成为与光盘200径向位置、即线速度无关的恒定值(饱和)。即在光盘径向位置r=24mm时,不对称性(β)被激光功率P2饱和。然而,不对称性(β)的数值被激光功率P3饱和,与光盘径向上位置即线速度无关。
如上所述,在不对称性(β)或调制度饱和的情况下,变色层的染料被完全地饱和,即变色饱和。因此在本发明中,在形成可见图像时,使不对称性(β)或调制度饱和的激光功率的激光束被设置来施加于线速度最大的径向位置r,即光盘成像区最外周位置,与上述光盘径向位置r无关。因此,如图3(C)所示,在线速度在光盘径向靠外圆周侧增加时,由于被施加到光盘成像区的激光功率强度固定,光盘径向上越在是靠向外圆周一侧,被施加于每个单位面积的激光功率强度就越减少。然而,由于施加具有使变色层染料变色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的激光束而与线速度无关,所以即使在激光功率强度由于由于在光盘标签表面形成可见图像期间的诸如表面振动之类的干扰而细微地改变时,在变色层染料变色饱和的状态下也能形成可见图像而不受到其影响。即能够形成具有恒定对比度的可见图像而与光盘径向上的位置无关。
在光盘成像装置10中,控制部分170的ROM 171存储器中存储有一数据表,其中存储了激光功率强度数据。在如上所述根据光盘变色层中使用的染料种类或记录线速度(速度倍数)使不对称性(β)或调制度饱和以在光盘成像区形成具有恒定对比度的可见图像时,激光功率强度数据表示一个值。在该表中存储的激光功率强度的数据是通过光盘成像装置10仪器依照实验预先获得的。
图4是表示用于存储在形成可见图像时被施加到成像区的激光束的激光功率强度数据的表的一个实例。如图4中所示,在ROM 171中存储的表中,存储有变色层中使用的染料名称、在光盘上形成可见图像期间可设置的速度(最大线速度)倍数以及对应其设置的激光功率值。
在光盘上形成可见图像时,光盘成像装置10的控制部分170读取在光盘200的信息区212中存储的关于变色层中使用的染料种类的信息。而且,控制部分170从图中未显示的ROM中读取可在主机300中设置的形成可见图像期间的速度(最大线速度)倍数。然后,控制部件从在ROM 171中存储的表中读取根据信息满足光盘200的激光功率的设置值。然后,光盘成像装置10根据这些数值改变激光功率的数值。
<光盘成像装置的可见图像形成操作>
现在,将参考一流程图来说明光盘成像装置10的可见图像形成操作。图5是用于解释光盘成像装置的可见图像形成操作的流程图。这里,光盘成像装置10以众所周知的可见图像形成方法在光盘200的标签表面上形成可见图像。作为一个实例,将说明在具有DVD-R标签表面一侧提供的变色层的光盘上形成可见图像的情况。
光盘成像装置10的控制部分170向伺服电路138输出控制信号以使得步进电机130能够旋转光盘200,并且向ALPC电路162输出控制信号以从光盘读写头100向光盘200施加650nm的激光束和780nm的激光束(s1)。然后,控制部件识别该光盘200的层结构是否指示一个DVD(s2)。当光盘200不具有DVD的层结构时,控制部分170执行对CD类型光盘的处理(s3)。
另一方面,当存储在信息212中的数据具有CD格式时,由于光盘满足本发明的光盘成像装置10,所以控制部分170向电机驱动器142输出控制信号以通过步进电机140将光盘读写头移动到与伺服调整区213相对的位置来调节聚焦增益。然后,控制部分170向电机驱动器142输出控制信号,以通过步进电机140将光学读写头100移动到与信息212相对的位置,并且通过解码器136解码存储在信息区212的信息,以读取诸如关于在光盘200的标签表面形成的成像区214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以及在光盘200的变色层中使用的染料种类的信息(s9)。而且,控制部分170从图中未示出的RAM中读取在主机300中设置的形成在可见图像期间的速度(最大线速度)的倍数(s10)。然后,控制部分170从ROM 171中的表读取关于对应于光盘200的变色层中使用的染料类型以及形成可见图像期间的速度(最大线速度)倍数的激光功率的设置值的信息,以将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该值(s11)。例如,如图4所示,在光盘200的变色层中使用类菁染料并且以8倍速形成可见图像时,控制部分170将激光功率设置为38mW。
随后,控制部分170向电机驱动器142输出控制信号以将光学读写头100移动到与成像214的成像开始点相对的位置(s12),以便用恒定角速度旋转光盘,对光盘施加具有在步骤s11中设置的激光功率强度的激光束,并且执行聚焦伺服以及形成对应于从主机300发送的可见图像数据的可见图像(s13)。当对应于从主机300发送的可见图像数据的可见图像被完全形成时,控制部分170完成处理。
<另一种光盘结构以及光盘成像装置的操作>
光盘成像装置10可在具有下述结构的光盘以及具有参考图2所述结构的光盘200上形成可见图像。即光盘成像装置10可在具有形成在信息区212(信息记录层202)中的沟槽(导引沟槽)的光盘221上、具有在信息区212和伺服调整区213中形成的沟槽的光盘222上以及具有在信息区212内形成带有多个凹坑的轨迹并且在伺服调整区213中形成的沟槽的光盘223上形成图像。由于光盘221到223具有图2中所示的光盘200实质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光盘221到223的说明。
在光盘221和222的信息区212(信息记录层202)中,形成沟槽来代替由多个凹坑组成的轨迹,正如在LPP(槽岸预制凹坑)系统的(DVD-R/RW)或ADIP(地址预制沟槽)系统的(DVD+R/RW)的情况下在DVD-R/RW或DVD+R/RW的数据记录表面上那样。然后,在这些沟槽内,与DVD-R/RW或DVD+R/RW相同的地址信息以及具有不同内容(关于标签表面的信息)的盘物理信息被以相同的格式记录。而且,在光盘222和223的伺服调整区213中,以与光盘221的信息区212中形式相同的形式来记录地址信息和关于标签表面的信息。如上所述,由于关于标签表面的信息被记录,信息的内容与DVD-R/RW或DVD+R/RW的数据记录表面的不同,所以即使当被记录在信息区212的信息被读取时,其内容也不能够被除了光盘成像装置10之外的其他光盘装置解码。
当光盘成像装置10在光盘221或光盘222上形成可见图像时,光盘成像装置读取以LPP系统或ADIP系统记录在信息区212上的信息,以便在成像区域214中形成可见图像。
而且,当光盘成像装置10在光盘223上形成可见图像时,如在光盘200的情况中那样,光盘成像装置读取信息区212中的信息,以便在成像区域214中形成可见图像。
而且,当光盘成像装置10在光盘200或光盘221上形成可见图像时,装置向伺服调整区213施加激光功率不会让变色层204变色的激光束,以便来调整聚焦增益。另一方面,当光盘成像装置10在光盘222或223上形成可见图像时,光盘成像装置可向伺服调整区213实施循迹处理,并且施加其激光功率使变色层204变色的激光,即执行类似OPC的尝试写入来调整聚焦增益。以这种方式执行尝试写入来调整聚焦增益,以使得可能够在光盘的成像区中形成具有清晰光线和阴影的优良可见度的可见图像。
而且,在光盘的数据记录表面上,例如当沿径向从中间部分到外围周边一侧提供成像区时,除了以LPP系统或ADIP系统记录在光盘上的地址信息外,还在该在光盘上记录该数据记录表面一侧记录层中使用的染料的名称或者关于成像区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信息。当光盘成像装置10在光盘的数据记录表面形成可见图像时,如在标签表面形成可见图像的情况那样,装置读取这些信息来分别地执行处理。因此,光盘成像装置能够在光盘的数据记录表面的成像区上形成可见图像。
当满足光盘成像装置10的光盘的变色层204中使用一种染料时,则在ROM 171中存储其中的激光功率强度与记录速度相协调的表。然后,在成像时,可根据形成可见图像期间最大线速度的信息来设置激光功率的强度而不必读取在变色层204中使用的染料的信息。
而且,在变色层中的染料种类增加时,可升级固件来升级该表。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在包括染料层并且其中设置了成像层的光盘上形成可见图像的光盘成像装置,该光盘成像装置包括:
旋转装置,用于以恒定角速度旋转光盘;
激光施加装置,用于向光盘施加激光束以在成像区上形成可见图像;以及
激光功率设置装置,用于在成像区中形成可见图像时把被激光施加装置施加的激光束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的变色在成像区的整个部分上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2.如权利要求1的光盘成像装置,其中激光施加装置从光盘中设置的信息区中读取在成像区中使用的染料的信息,并且激光功率设置装置根据该染料的信息设置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的光盘成像装置,其中激光功率设置装置把在成像时的线速度最大之时使不对称性或调制度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4.如权利要求3的光盘成像装置,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激光功率强度,针对在成像区中使用的多种染料中的每一种并且以在形成可见图像之时能被设置的每个最大线速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该不对称性或该调制度饱和,
其中该激光功率设置装置从存储装置中读取该激光功率强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对应于形成可见图像时设置的最大线速度的信息和染料信息的不对称性或调制度饱和,并且将读取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的激光功率强度。
5.一种用于在具有被施加染料的层与其中成像区被设置的光盘上形成可见图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旋转步骤,用于以恒定角速度旋转光盘;
激光功率强度设置步骤,用于把被施加于成像区以在成像区上形成可见图像的激光束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的变色在成像区的整个部分上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以及
成像步骤,用于通过向光盘照射具有恒定功率强度的激光束以在成像区上形成可见图像。
6.如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激光功率强度设置步骤包括步骤:从光盘中设置的信息区中读取在成像区中使用的染料的信息的并且根据染料的信息设置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7.如权利要求5或6的方法,其中在激光功率强度设置步骤中,把在形成可见图像之时的线速度最大时使不对称性或调制度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还包括存储步骤,用于在存储装置中存储激光功率强度,针对在成像区中使用的多种染料中的每一种并且以在形成可见图像之时能被设置的每个最大线速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该不对称性或该调制度饱和,
其中在激光功率强度设置步骤中,从存储装置中读取该激光功率强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对应于在形成可见图像之时设置的最大线速度的信息和染料信息的不对称性或调制度饱和,并且读取出的激光功率强度被设置为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的激光功率强度。
9.在用于通过向光盘中设置的成像区施加激光束来形成可见图像的一种成像系统中,该成像系统包括:
光盘,具有通过向其施加激光束而变色的染料层;
旋转装置,用于以恒定角速度旋转该光盘;
激光施加装置,用于向光盘施加激光束以在成像区上形成可见图像;以及
激光功率强度设置装置,用于把在成像区中形成可见图像时由激光施加装置施加的激光束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成像区整个部分上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10.如权利要求9的光盘成像系统,其中激光施加装置从光盘中设置的信息区中读取成像区中使用的染料的信息,并且激光功率设置装置根据染料的信息设置使染的料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11.如权利要求9或10的光盘成像系统,其中该激光功率设置装置把在形成图像时线速度最大之时使不对称性或调制度饱和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激光功率强度。
12.如权利要求11的光盘成像系统,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激光功率强度,针对在成像区中使用的多种染料中的每一种并且以在形成可见图像之时能被设置的每个最大线速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该不对称性或该调制度饱和,
其中激光功率强度设置装置从存储装置中读取该激光功率强度,该激光功率强度使对应于在形成可见图像时设置的最大线速度的信息和染料信息的该不对称性或该调制度饱和,并且将读取出的激光功率强度设置为使染料的变色饱和的恒定的激光功率强度。
CN2006800067414A 2005-09-30 2006-09-29 光盘成像装置与光盘成像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34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88743A JP4967145B2 (ja) 2005-09-30 2005-09-30 光ディスク画像形成装置
JP288743/2005 2005-09-30
PCT/JP2006/319583 WO2007037435A1 (ja) 2005-09-30 2006-09-29 光ディスク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3443A true CN101133443A (zh) 2008-02-27
CN101133443B CN101133443B (zh) 2011-05-18

Family

ID=37899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0674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33443B (zh) 2005-09-30 2006-09-29 光盘成像装置与光盘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081545B2 (zh)
EP (1) EP1950744A4 (zh)
JP (1) JP4967145B2 (zh)
CN (1) CN101133443B (zh)
WO (1) WO20070374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9426B2 (ja) * 2005-09-30 2011-05-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システム、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画像描画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
TWI376687B (en) * 2005-09-30 2012-11-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thereon
JP4389920B2 (ja) 2006-10-18 2009-12-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描画装置
WO2008062524A1 (fr) * 2006-11-22 2008-05-29 Pioneer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dessin, dispositif de dessin et programme de commande de dessin
WO2010100821A1 (ja) * 2009-03-03 2010-09-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描画方法
US20110003107A1 (en) * 2009-07-01 2011-01-06 Moser Baer India Limited Optical discs with uniform appeara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8794B2 (en) 2000-10-30 2007-09-11 Yamaha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inting label on optical disk, optical disk unit, and optical disk
JP3846265B2 (ja) 2000-10-30 2006-11-15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
JP3956756B2 (ja) 2001-10-31 2007-08-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873784B2 (ja) * 2002-03-13 2007-01-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3901036B2 (ja) * 2002-06-26 2007-04-04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758614B2 (ja) * 2002-06-28 2006-03-22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に対する画像形成方法
JP4020021B2 (ja) 2003-05-30 2007-12-12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4082298B2 (ja) * 2003-07-30 2008-04-30 ヤマハ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196917A (ja) * 2004-01-09 2005-07-21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ATE387708T1 (de) * 2004-05-12 2008-03-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male leistungsrege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37435A1 (ja) 2007-04-05
CN101133443B (zh) 2011-05-18
US20090290459A1 (en) 2009-11-26
EP1950744A4 (en) 2008-12-10
US8081545B2 (en) 2011-12-20
JP2007102857A (ja) 2007-04-19
EP1950744A1 (en) 2008-07-30
JP4967145B2 (ja)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9954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with approximate focus control of laser beam
KR100937369B1 (ko) 기록 장치 및 기록 방법
CN101133443B (zh) 光盘成像装置与光盘成像方法
JP2002042339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229837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50068865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US811160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data on an optical disk
US20050276212A1 (en) Information record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70296804A1 (en) Optical Disk Image Drawing Method and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Optical Disk Recording Medium
JP4048972B2 (ja) レーザパワー調整方法、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CN101133444B (zh) 光盘成像装置、光盘成像方法以及光盘
JP2005339715A (ja) 光ディスク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084955B2 (ja) 光ディスク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2935A (ja) 画像記録方法、光ディスク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
JP2002216350A (ja) 記録装置
JP4796551B2 (ja) 光情報再生システム
JP2001344762A (ja) 情報記録装置
JP4246567B2 (ja) 情報記録装置
JP2003162816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030893A (ja)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0251279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WO2002084654A1 (fr) Disque optique, dispositif d&#39;enregistrement et de reproduction de disque optique, et procede d&#39;enregistrement sur disque optique
JP2006127752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3346387A (ja) ディスク媒体及びこのディスク媒体に残量表示を記録する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残量表示を記録する記録方法
JP2008047255A (ja) 光ディスク描画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 FILM CORP.

Effective date: 2013070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01

Address after: Shizuoka

Patentee after: Yamaha Corp.

Address before: Shizuoka

Patentee before: Yamaha Corp.

Patentee before: Fuji Film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