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7053B - 灌墨装置及使用该灌墨装置的灌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灌墨装置及使用该灌墨装置的灌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7053B
CN101117053B CN 200710030118 CN200710030118A CN101117053B CN 101117053 B CN101117053 B CN 101117053B CN 200710030118 CN200710030118 CN 200710030118 CN 200710030118 A CN200710030118 A CN 200710030118A CN 101117053 B CN101117053 B CN 101117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outer tube
tube part
print cartridge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3011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17053A (zh
Inventor
廖胜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71003011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170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1117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7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17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7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灌墨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灌墨方法,灌墨装置包括:外筒件,为中空的圆柱形筒,其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注墨管;内移件,插入在外筒件内且可在外筒件内沿外筒件的轴向往复移动,其具有一位于外筒件内的内端部和一位于外筒件外部的外端部,其中内端部设有可与外筒件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的密封圈,外端部设有一直径大于外筒件直径的圆盘;其中,外筒件的圆周壁上设有一通孔,当外筒件内装有待填充至墨盒内的墨水时,通孔至墨水液面间的外筒件容积至少为待注墨的墨盒容积的2倍。具有操作简单,灌墨快捷等优点。

Description

灌墨装置及使用该灌墨装置的灌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墨盒内灌注墨水的灌墨装置及一种使用该灌墨装置的灌墨方法,特别是向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内灌注墨水的灌墨装置及使用该灌墨装置的灌墨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常是通过喷发装置将墨滴经由喷孔喷射至打印纸上进行打印,而墨水是由安装在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供应。目前喷墨打印机现存的一个问题是墨盒昂贵,每只墨盒的可打印张数少,而且废弃的墨盒还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出于节约及环保考虑,向使用过的墨盒内重新灌注墨水后再使用,正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
ZL99211696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注墨筒,包括外筒件、内移件及注墨管。注墨时,将注墨管插入墨盒的注墨孔内,并紧密结合,通过使内移件相对于外筒件向上移动及自然回移的数次作业,令注墨筒内的墨水容室产生负压力,墨盒储墨腔中的空气与注墨筒的墨水进行对流交换,快速将储墨腔内的空气排出,使墨水注入。该种注墨筒的缺点是灌墨过程中需往复移动内移件,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灌墨快捷的灌墨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灌墨装置的灌墨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灌墨装置,用于向喷墨打印机墨盒内灌注墨水,包括:外筒件,为中空的圆柱形筒,其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注墨管;内移件,插入在外筒件内且可在外筒件内沿外筒件的轴向往复移动,其具有一位于外筒件内的内端部和一位于外筒件外部的外端部,其中内端部设有可与外筒件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的密封圈;其中,外筒件的圆周壁上设有一通孔,当外筒件内装有待填充至墨盒内的墨水时,通孔至墨水液面间的外筒件容积至少为待注墨的墨盒容积的2倍。
具有上述结构的灌墨装置,向外拉动内移件的过程中可抽出墨盒内的气体,使墨盒内形成负压,当内移件的密封圈的端部超过外筒件壁部的通孔时,外部空气进入外筒件内,可通过大气压力将外筒件内的墨水压至墨盒内,无需反复推拉内移件,操作简单,且节省时间。
较好的方案是靠近注墨管,外筒件的端部设有副注墨管,该副注墨管内安装有密封塞。当被灌注墨盒有两个墨液腔时,通过该副注墨管可实现同时向两个墨液腔灌墨,节省灌墨时间。
更好的方案为灌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副注墨管连接,另一端与一软管相连,其中与注墨管相连的一端设有针状物。灌注墨盒时,连接件端部的针状物可将副注墨管的内密封塞顶入副注墨管内或将密封塞穿透,从而将副注墨管与软管连通。
还好的方案为灌墨装置进一步包括墨盒夹具,用以固定墨盒,以防止灌墨过程中墨盒滑动,方便灌墨。
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灌墨方法,其中待灌墨的墨盒包括至少一个墨液腔,向墨盒内灌注墨水的灌墨装置包括:外筒件,为中空的圆柱形筒,其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注墨管;内移件,插入在外筒件内且可在外筒件内沿外筒件的轴向往复移动,其具有一位于外筒件内的内端部和一位于外筒件外部的外端部,其中内端部设有可与外筒件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的密封圈;其中,外筒件的圆周壁上设有一通孔,当外筒件装有待填充至墨盒内的墨水时,通孔至墨水液面间的外筒件容积至少为待注墨的墨盒墨液腔容积的2倍;灌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外筒件内装填预定量的墨水;
b)将外筒件的注墨管插入至墨盒的墨液腔内,使外筒件与墨液腔连通;
c)拉动内移件,抽取墨盒墨液腔内的气体,使墨盒墨液腔内形成负压;
d)继续拉动内移件至内移件的密封圈超过外筒件圆周壁上的通孔,使外筒件内部与外部空气通过通孔连通,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外筒件内的墨水自动流入墨液腔内。
较好的方法是在墨盒灌墨前,先将墨盒固定在墨盒夹具上。
再好的方法是待灌墨的墨盒包括两个墨液腔;灌墨装置的外筒件的端部设有副注墨管,该副注墨管内安装有密封塞;在连接灌墨装置与墨盒的b)步骤中,注墨管插入一个墨液腔内,副注墨管通过连接件与软管与另一墨液腔相连,使外筒件分别与两个墨液腔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灌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灌墨装置向墨盒内灌注墨水过程中灌墨装置注墨管插入墨盒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灌墨装置向墨盒内灌注墨水过程中抽气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灌墨装置向墨盒内灌注墨水过程中灌墨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灌墨装置向墨盒内灌注墨水过程灌墨结束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灌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灌墨装置在向墨盒内灌注墨水过程中抽气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灌墨装置在向墨盒内灌注墨水过程中灌墨状态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问题清楚起见,以下所有各实施例的各图中相同的标号均表示相同的结构。
实施例一:
参见图1,灌墨装置100类似于医用针筒,包括外筒件1和内移件2。
外筒件1为中空的圆柱形筒,内部可容纳用于灌墨的墨水。外筒件1的一端11开口,另一端12设有圆弧壁,圆弧壁的中心处设有向外伸出的注墨管13,注墨管13与外筒件的内部相通,其自由端具有一倾斜部131,籍此倾斜部131可方便刺穿墨盒,且不易被堵塞。在外筒件1的圆周壁上还设有通孔14。在外筒件的偏端部12处设有两个耳部121、122,耳部121、122在外筒件1的圆周方向上呈对称分布,用于在注墨时方便把持外筒件1。
内移件2插在外筒件1内,其可在外筒件1内沿外筒件1的轴向往复移动。内移件2具有位于外筒件1内部的内端部和位于外筒件1外部的外端部,在内端部设有可与外筒件1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的密封圈21,在外端部1设有一直径大于外筒件直径的圆盘22。本实施例中,密封圈21是实心的。
使用时,先向外筒件1内抽取预定量的墨水,此时内移件2的密封圈21与墨水液面相接触,外筒件1内为真空。将注墨管13插入至墨盒的墨液腔内后,拉动内移件2时,密封圈21离开墨水液面,此时墨盒内的气体可通过注墨管13进入外筒件1内,并穿过墨水进入到位于密封圈21至墨水液面间的外筒件部分,籍此,可抽出墨盒内的气体,使墨盒内形成负压。当内移件2的密封圈21的自由端超过外筒件1圆周壁部的通孔14时,外筒件1的内部通过通孔14与大气连通,外筒件1内的压力大于墨盒内压力,因此可通过大气压力将外筒件1内的墨水压至墨盒内,无需反复推拉内移件2即可完成灌墨,操作简单,且节省时间。一般情况下,墨盒内可形成负压的大小取决于外筒件1圆周壁上的通孔14与墨水液面间部分的外筒件1容积,该部分外筒件1的容积越大,墨盒内的负压越大,灌墨效果越好。为保证灌墨的效果,通孔14至墨水液面间部分外筒件1的容积至少应为待注墨的墨盒容积的2倍。较好的情况是通孔14至墨水液面间部分外筒件1的容积为待注墨的墨盒容积的3倍至4倍。当然如果外筒件1足够长,4倍以上也可以,但拉动内移件2时需要的力相应较大。为方便起见,也可直接将通孔14开在偏开口端11的圆周壁上。
下面结合参见图2至图5,描述使用本实施例灌墨装置100向墨盒200内灌注墨水的方法。灌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外筒件1内充填预定量的墨水,此时内移件2的密封圈21与墨水液面相接触,外筒件1内为真空;
b)如图2所示,将外筒件1的注墨管13插入至墨盒200内,使外筒件与墨液腔连通;
c)如图3所示,拉动内移件2,抽取墨盒200的墨液腔内的气体,使墨盒200的墨液腔内形成负压;
d)如图4所示,继续拉动内移件2至内移件2的密封圈21超过外筒件1圆周壁上的通孔14,使外筒件1的内部与外部大气通过通孔14连通,籍大气压力使外筒件1内的墨水自动流入墨盒200的墨液腔内。
通常a)步骤中装填在外筒件1内的墨水需略大于拟灌注至墨盒200内的墨水量,以保证灌墨结束时,外筒件1内如图5所示还存留少量墨水,以防气体进入墨盒200内。
b)步骤中,注墨管13可通过与墨液腔相通的注墨口或出墨口插入至墨盒内,具体可根据墨盒的结构确定。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灌墨装置100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靠近注墨管13,外筒件1的端部还设有一副注墨管15,副注墨管15与注墨管13基本平行,其端部安装有密封塞(未示出)。灌墨装置100还包括一连接件3,使用时安装在副注墨管15的自由端。如图7所示,连接件3与副注墨管15相连一端设有针状物31,其可将密封塞顶入外筒件1内或将密封塞刺穿,以使副注墨管15与墨盒相通。
本实施例灌墨装置100即可用于向具有一个墨液腔的墨盒内灌注墨水,也可以向具有两个墨液腔的墨盒灌注墨水。当向具有一个墨液腔的墨盒注墨时,副注墨管15不使用,此时副注墨管15被安装在其端部的密封塞密封,可防止漏墨。当向具有两个墨液腔的墨盒灌注墨水时,可使注墨管13与其中一个墨液腔的注墨口相连,副注墨管15通过连接件3与一软管(未示出)相连,进而通过软管的另一端插入至另一个墨液腔的注墨口,连接件3端部的针状物31可刺穿副注墨管15端部的密封件,或将密封件顶入外筒件1内,从而使墨盒的另一墨液腔与外筒件1内相通。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灌墨装置100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灌墨装置100还包括用以固定墨盒200的墨盒夹具4,该墨盒夹具4设有墨盒夹紧装置41和芯片重写装置42,不但可夹紧固定墨盒200,对于带芯片的墨盒200,还可在灌墨的同时对芯片进行重写,不但使用方便,而且节省时间。
下面结合参考图8、图9,介绍使用本实施例灌墨装置100向具有两个墨液腔的墨盒200内灌注墨水的方法。墨盒200具有墨液腔一201和墨液腔二202,其中墨液腔一201具有注墨口一2011,墨液腔二202具有墨液口二2021。墨液腔一201与墨液腔二202之间通过单向阀(未示出)连通,其中墨液腔一201设有与打印头连接的出墨口。向墨盒200内注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墨盒200固定在墨盒夹具4上,使墨盒带注墨孔的一侧朝上;
b)向外筒件1内抽取预定量的墨水;
c)将注墨管13插入至墨液腔一201的注墨口一2011内,使墨液腔一201与外筒件1的内部相通;将副注墨管15通过连接件3及软管5与墨液腔二202的注墨口二2021相连,使连接件3端部的针状物刺穿副注墨管15端部的密封件,从而使墨盒200的墨液腔二202与外筒件1的内部相通;
d)拉动内移件2,抽取墨液腔一201和墨液腔二202内的气体,使墨液腔一201和墨液腔二202内均形成负压;
e)继续拉动内移件2至内移件2的密封圈21的端部超过外筒件1圆周壁上的通孔14,使外筒件1的内部与外部大气通过通孔14连通,籍大气压力使外筒件1内的墨水自动流入墨盒200的两个墨液腔内。
在b)步骤中,装填在外筒件内的墨水需略大于拟灌注至墨盒内的墨水量,以保证灌墨结束时,外筒件内还存留少量墨水,以防气体进入墨盒内。
基于本发明构思的变化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有多种变化,如内筒件内端部的密封圈可以是空心的,这样外筒件内的墨水容量可以大一些,抽取一次墨水可以灌注两个或更多个墨盒。此外,还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组合出新的实施方案。这些简单的结构变化仍属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 灌墨装置,包括:
外筒件,为中空的圆柱形筒,其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注墨管;
内移件,插入在所述外筒件内且可在所述外筒件内沿所述外筒件的轴向往复移动,具有一位于所述外筒件内的内端部和一位于所述外筒件外部的外端部,其中所述内端部设有可与所述外筒件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的密封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筒件的圆周壁上设有一通孔,当所述外筒件装有待填充至墨盒内的墨水时,所述通孔至墨水液面间的外筒件容积至少为待注墨的墨盒容积的2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灌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注墨管,所述外筒件的端部设有副注墨管,该副注墨管内安装有密封塞。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灌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灌墨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副注墨管连接,另一端与一软管相连,其中与注墨管相连的一端设有针状物。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灌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圈是实心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灌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灌墨装置进一步包括:
墨盒夹具,用以固定墨盒。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灌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夹具设有墨盒夹紧装置和芯片重写装置。
7. 灌墨方法,其中待灌墨的墨盒包括至少一个墨液腔;向墨盒内灌注墨水的灌墨装置包括:外筒件,为中空的圆柱形筒,其一端开口,另一端设有注墨管;内移件,插入在外筒件内且可在外筒件内沿外筒件的轴向往复移动,其具有一位于外筒件内的内端部和一位于外筒件外部的外端部,其中内端部设有可与外筒件的内表面紧密接触的密封圈;其中,外筒件的圆周壁上设有一通孔,当外筒件装有待填充至墨盒内的墨水时,通孔至墨水液面间的外筒件容积至少为待注墨的墨盒墨液腔容积的2倍;
灌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所述外筒件内装填预定量的墨水;
b)将所述外筒件的注墨管插入至所述墨盒内,使外筒件与墨盒的墨液腔连通;
c)拉动所述内移件,抽取所述墨盒墨液腔内的气体,使所述墨盒墨液腔内形成负压;
d)继续拉动所述内移件至所述内移件的密封圈超过所述外筒件圆周壁上的通孔,使所述外筒件内部与外部空气通过所述通孔连通,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外筒件内的墨水自动流入墨液腔内。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灌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灌墨前,先固定在一墨盒夹具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灌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盒夹具设有墨盒夹紧装置和芯片重写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灌墨方法,其特征在于:
待灌墨的墨盒包括两个墨液腔;
灌墨装置的外筒件的端部设有副注墨管,该副注墨管内安装有密封塞;
在连接灌墨装置与墨盒的b)步骤中,所述注墨管插入至一个墨液腔内,副注墨管通过一连接件及软管与另一墨液腔相连,使所述外筒件分别与两个墨液腔连通。
CN 200710030118 2007-09-01 2007-09-01 灌墨装置及使用该灌墨装置的灌墨方法 Active CN1011170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30118 CN101117053B (zh) 2007-09-01 2007-09-01 灌墨装置及使用该灌墨装置的灌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30118 CN101117053B (zh) 2007-09-01 2007-09-01 灌墨装置及使用该灌墨装置的灌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7053A CN101117053A (zh) 2008-02-06
CN101117053B true CN101117053B (zh) 2013-05-01

Family

ID=3905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30118 Active CN101117053B (zh) 2007-09-01 2007-09-01 灌墨装置及使用该灌墨装置的灌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170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3736B (zh) * 2010-05-01 2015-01-07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及利用该装置进行墨水填充的墨盒填充方法
CN102529386B (zh) * 2010-12-22 2015-12-09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墨盒填充系统及相应的墨盒填充方法
CN107264057A (zh) * 2017-06-23 2017-10-20 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喷墨打印机墨盒
WO2023062251A1 (es) 2021-10-14 2023-04-20 Adibio, S.L. Suplemento alimenticio para animales, su procedimiento de obtención y utilización del mismo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9253A (en) * 1996-07-30 1998-01-20 Procubed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filling an inkjet cartridge and apparatus to modify a cartridge with a negative pressure reservoir
WO2002028646A1 (en) * 2000-10-06 2002-04-11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Improved inkjet ink storage and delivery system for filling unit
US6386691B1 (en) * 2001-06-05 2002-05-14 Win-Yin Liu Ink cartridge of a printer facilitating second refilling
CN2608281Y (zh) * 2003-01-30 2004-03-31 李登贵 简易式真空定量对流注墨器
CN2650979Y (zh) * 2003-11-06 2004-10-27 篮飞有限公司 墨水注入器
CN2923317Y (zh) * 2006-07-01 2007-07-1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用墨水填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09253A (en) * 1996-07-30 1998-01-20 Procubed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filling an inkjet cartridge and apparatus to modify a cartridge with a negative pressure reservoir
WO2002028646A1 (en) * 2000-10-06 2002-04-11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Improved inkjet ink storage and delivery system for filling unit
US6386691B1 (en) * 2001-06-05 2002-05-14 Win-Yin Liu Ink cartridge of a printer facilitating second refilling
CN2608281Y (zh) * 2003-01-30 2004-03-31 李登贵 简易式真空定量对流注墨器
CN2650979Y (zh) * 2003-11-06 2004-10-27 篮飞有限公司 墨水注入器
CN2923317Y (zh) * 2006-07-01 2007-07-1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墨盒用墨水填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7053A (zh) 200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09253A (en) Method for refilling an inkjet cartridge and apparatus to modify a cartridge with a negative pressure reservoir
KR970064935A (ko) 잉크보충 시스템과 프린트 카트리지 잉크통의 보충방법
KR970064941A (ko) 프린팅 시스템 및 프린트 카트리지 보충 방법
US6364473B1 (en) Refilling needle for refilling an ink cartridge
CN101117053B (zh) 灌墨装置及使用该灌墨装置的灌墨方法
US5706870A (en) Kit and method for refilling ink cartridges
EP1114725A3 (en) ink-jet pen with two-part lid and techniques for filling
JPH07195703A (ja) インク再充填器及びインク再充填方法
KR970064939A (ko) 인쇄 시스템과 프린트 카트리지 보충방법
CN201784249U (zh) 一种重新注墨的墨盒
CN201784252U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
US5883652A (en) Device for filling up a container with fluid
CN204472121U (zh) 用于墨盒灌墨的灌墨装置
JPH093926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へのインク再充填方法および再充填装置
CN203485565U (zh) 一种墨水定量填充器
CN202071510U (zh) 打印机墨盒
CN102463774A (zh) 一种连续供墨的水笔
CN216330916U (zh) 自适应压力平衡墨盒
CN101704321B (zh) 多功能袋式储墨笔
CN103895358A (zh) 打印机墨盒
CN202225552U (zh) 灌墨针筒
CN202641003U (zh) 一种墨盒用单向阀
JP3119544U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カートリッジの充填装置
CN2638990Y (zh) 墨盒加压清洗真空注墨装置
US20060028515A1 (en) Apparatus for refilling ink cartrid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