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2585B - 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 - Google Patents
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12585B CN101112585B CN2006100484607A CN200610048460A CN101112585B CN 101112585 B CN101112585 B CN 101112585B CN 2006100484607 A CN2006100484607 A CN 2006100484607A CN 200610048460 A CN200610048460 A CN 200610048460A CN 101112585 B CN101112585 B CN 1011125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gram
- eupolyphaga
- fuyijikui
- hirud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草药制成的中成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所述中成药含有原药鳖甲20~90份,土元10~40份,穿山甲10~40份,紫河车5~20份,人参12~60份,水蛭5~15份,丹参15~60份,参三七10~40份,黄芪20~80份,郁金10~35份,白芍15~60份,当归15~50份。其制备方法为:按配方重量份数取各原料药,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重量要求制成散剂,胶囊,丸剂。本发明药源广泛,加工简单,服用方便,疗效显著。
Description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草药制成的中成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
二.背景技术:现代医学认为肝硬化是由多种致病因素所致的一种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到目前为止,本病无特效药治疗,仅限于针对病因和加强一般治疗,使病情缓解及延长其代偿期,在失代偿期主要是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以及并发症的治疗,例如治疗腹水保肝利尿药的运用,必要时的手术治疗,这些只能暂时改善症状,易复发易恶化。
中医治疗肝病历史悠久,中药制剂在恢复肝功能、调整免疫功能及抗纤维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在肝硬化的治疗中占有一定优势。中医认为肝与脾肾关系密切,肝硬化是多因情志抑郁,饮食损伤,感受邪毒,及它病转归而致肝失疏泄,气机壅滞,瘀血内积,肝质地硬化,甚至萎缩,阴阳转化失常,水饮内停,脾肾亏虚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中医的“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血癥丸”等中成药,或倾向于破血逐瘀,化积消癥,而轻于扶正;或倾向于抑制肝炎病毒,保肝降酶,而略于扶正化积,防病情演变和复发,对早期肝硬化确有一定的疗效,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很不明显。CN 1211444A98112259.0名称一种治疗肝硬化的中药散剂,该申请的中药配方引入药物较多,达33味中草药,配方繁杂不分主次,且一般乡村中药店很难将所有原料药抓齐。CN 1453014A 02159450.3名称一种预防肝纤维化、治疗肝硬化的中药制剂,该申请的中药制剂不但需久煎,而且尚需用乙醇长时间的提取,操作期间还需控制各种量化指标,制作工艺较繁杂,不易推广实施。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向人们提供一种药源丰富,制作方法较简单,服用方便,疗效显著的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以重量份为单位,含有原药鳖甲20~90份,土元10~40份,穿山甲10~40份,紫河车5~20份,人参12~60份,水蛭5~15份,丹参15~60份,参三七10~40份,黄芪20~80份,郁金10~35份,白芍15~60份,当归15~50份。
含有原药鳖甲35~65份,土元18~32份,穿山甲20~30份,紫河车10~15份,人参25~40份,水蛭8~12份,丹参25~35份,参三七18~28份,黄芪40~60份,郁金20~28份,白芍30~45份,当归30~40份。
含有原药鳖甲20~35份,土元10~18份,穿山甲10~20份,紫河车5~10份,人参12~25份,水蛭5~8份,丹参15~25份,参三七18~28份,黄芪20~40份,郁金10~20份,白芍15~30份,当归15~30份。
含有原药鳖甲65~90份,土元32~40份,穿山甲30~40份,紫河车15~20份,人参40~60份,水蛭12~15份,丹参35~60份,参三七28~40份,黄芪60~80份,郁金28~35份,白芍45~60份,当归40~50份。
含有原药鳖甲50~70份,土元15~25份,穿山甲25~32份,紫河车7~12份,人参35~45份,水蛭6~10份,丹参18~30份,参三七10~20份,黄芪50~70份,郁金23~30份,白芍28~40份,当归15~23份。
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
本发明的中成药其剂型为胶囊,或为水丸,或为蜜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制作工艺简单,只是按配方要求取各原料药,除醋炙鳖甲外,其余的主要操作只是粉碎而已,并且本发明的药源丰富,容易选取,既易推广应用,又宜进行工业化生产,成批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适合大众患者服用。
2.本发明可为胶囊,丸剂,服用方便,容易携带,可减少患者许多麻烦。
3.本发明配方科学合理,中医理论认为: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肝主疏泄,肝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脾主运化,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传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升清,脾气上升,并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向上传输至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脾主统血,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不使其逸出脉外的作用;肾主藏精,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主水,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肾主纳气,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肝硬化属于祖国医学“积”、“积聚”、“鼓胀”等范畴,乃肝脾肾俱病,以气滞、血瘀、水蓄为病变特征,初期肝脾失调,肝郁脾虚,采用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后期肝脾肾三脏俱虚,本虚标实,治宜攻补兼施,祛瘀软坚为主,兼健脾补肾,本发明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经历多年实践而成,本发明所用药物多入肝经,以养血搜剔之品为主组方,重用血肉有情之品,立意养血软坚、生血祛瘀、活血消积,不是纯以破血化瘀,目的是平衡气血,调整阴阳,集中虫类搜剔、增强破积散结之力,否则顽积难消,其能走窜攻坚、破血逐瘀、消癥散结之力独胜;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能抑制纤维细胞合成胶原,使肥大细胞增多,使病变的胶原纤维变细、疏松化,对增生性病变有不同程度的软化和吸收作用;能增强肝脏血液循环和肝脏血流量的作用,改善患者血液的浊、粘、凝聚状态,防止肝细胞坏死,加速病灶的吸收和修复,使白蛋白升高,球蛋白降低,提高免疫力;健脾补肾,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使白蛋白升高,腹水快速消退;经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活血化淤药确能降低纤维细胞活性,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减轻门脉压力,使脾回缩,肝变软,肝功能恢复。
4.本发明充分发挥了各药味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显示出了独特的多向性和广泛的适用症,如提高和调整机体免疫力,抑制肝内纤维素增生、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防肝细胞坏死、促进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使肿大的脾回缩、腹水终止发展并消除,肝变软、恢复肝功能;经统计从1980年~2005年间,共收治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100多个县份的肝硬化患者3159例,其中男2558例,女601例,30~45岁青壮年1958例,45~65岁中老年379例,其他822例,痊愈2617例,占82.84%,显效491例,占15.54%,好转51例,占1.61%,总有效率100%。
如下表所示:
临床治疗总例数 | 痊愈例数 | 痊愈率 | 显效例数 | 显效率 | 好转例数 | 好转率 | 总有效率 |
3159 | 2617 | 82.84% | 491 | 15.54% | 51 | 1.61% | 100% |
本发明的各原料药的药理为:
鳖甲:咸,微寒,归肝、肾经,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入肝络而搜血,善软坚而主心腹癥瘕坚积,味咸寒滋阴而除邪养正,含有动物胶,角蛋白,碘质及维生素,能抑制肝脾之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蛋白水平,用于肝硬化,肝脾肿大。
土元:咸,寒,归肝经,破血逐瘀,入肝经血分,善破坚癥,磨血积,力专而缓,既破血消瘀,又和营通络,用于癥积痞块,所含丝氨酸蛋白酶对人体血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与尿激酶相似。
穿山甲:咸,微寒,归肝、胃经,活血消癥,性善走窜,内达脏腑经络,能活血化瘀,消癥积,通经脉,用于癥瘕积聚,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腹,贯彻经脉,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有止血和升白细胞的作用。
紫河车:甘,咸,温,归心、肺、肾经,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益先天之本,固肾生新以扶正,大补精血以涵木,生气血,脾胃健运以养其肝,用于肾气不足,精血亏虚,气血不足之证,含有多种抗体、干扰素、激素、酶、红细胞生成素、磷脂、多糖等,具有较强的提高免疫作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抗过敏。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入脾经,补脾调中,鼓舞脾气,以助生化之源,补元气生津,健脾养胃,以生气血之本,用于气虚证,邪实正虚证,能抗疲劳,促进蛋白质DNA、RNA的生物合成,调节胆固醇代谢,促进造血系统的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抗过敏。
水蛭:咸,苦,平,归肝经,活血通络,功擅破血逐瘀消徵,用于癥瘕,其力峻效宏,所含肝素、抗血栓素、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抗凝血。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为活血化瘀之要药,用于癥瘕积聚,胸腹刺痛,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抗凝,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抑制血栓形成,对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抗纤维化,促进纤溶,恢复肝功能,增强免役。
参三七:甘,微苦,温,归心、肝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用于内外出血证,尤以有血瘀者为宜,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诚为血证良药,能抑制血小板凝聚,使全血粘度下降,有显著抗凝作用,能促进纤溶,抗炎镇痛,调节糖代谢,起保肝作用。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降压,保肝作用,能消除试验性蛋白尿和广泛的抗菌作用,所含膜荚黄芪皂甙甲能促进再生肝DNA合成.
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味辛能散能行,既能活血,又能行气解郁而达止痛之效,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胁、腹痛,胁下癥积,性寒入肝胆经,有抑菌,降血脂作用,用治肝胆湿热黄疸,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所含姜黄素对肝脏细胞损伤有抑制作用,并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少尿中尿胆原。
白芍:苦,酸,甘,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甘酸入肝,能补肝血,敛肝阴,而又补血柔肝,缓急止痛,为治疗诸痛的良药,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等证,所含芍药甙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并有一定的镇静,抗惊厥,降压,扩血管,抑菌等作用,能治中枢性或末梢性肌痉挛,及因痉挛引起的疼痛。
当归:辛,甘,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止痛,润肠,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既能补血活血,又能散寒止痛,用于血虚,气滞血瘀的胸、胁痛,癥瘕积聚,能养血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肠燥便秘,有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成,增强免疫的作用,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的作用,所含阿魏酸能改善外周循环,降血脂,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本项申请的组方合理,配伍有度,用药精专,以达病除疾瘳之,而收奇效。
辩证用药与组方原理:本组方适用于早期肝硬化或肝脾肿大者,(中医的积聚)根据肝硬化病程迁延,其病始于气滞,终必血瘀病肌转归,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的病理特点。治疗宜扶正以养血活血搜剔之品为主组方,重用血肉有情之品,立意养血、活血、生血。养血以软坚,生血活血以怯瘀,血活则积消,不是纯以破血化瘀消痞,目的是平衡气血,调整阴阳;以达邪怯正复则病除矣。集中虫类搜剔、增强破积散结之力,否则顽积难消,其能走窜攻坚,破邪逐瘀,消瘀散结之力独胜也。
配伍意义:根据《素向至真要大论》“坚者消之、客者除之、结者散这、留这攻之的原则治当软坚,本方证之瘀块为气血痰相博而结,故消瘀之法既行气活血又除湿痰为要。方中鳖甲,既入肝络而搜血,又善软坚散结而主心腹症瘕坚积”(《神农本草经》)卷2,味咸寒滋阴而除邪养正,为君药,伍地鳖虫善“破坚,坚瘀,磨血积”,力专而缓,既破血消瘀,又和营,通络;为君药。配水蛭具有活血通络,又破血逐瘀;伍炮甲片能靡积消滞,又软坚散结两药相伍为君药。紫河车大补精血,以补后天之本以助脾;益先天之本,以固肾生新以补正,合人参甘温,入脾经,补脾调中,鼓舞脾气,以助生化之源。人参补元气生津,健脾养胃,务使脾胃建运,以生气血之本。伍紫河车固先天助后天之本,两药共有生精血以养其肝,生气血脾胃健运儿保肝而涵木体状。合丹参共伍《本草正义》曰:丹参“专入血分,气功在于活血行血,内之达脏腑而化阏滞......外之利关节而通络”。丹参其味性苦微寒,“养血、活血、生新血,行宿血......此心脾肝肾血分之药”《晕岳全书,本草正义》48卷。用于血瘀气滞而致心腹刺痛,胃脘痛,又活血化瘀,消积散结以复其肝。配三七参两药相伍具有养血、活血、止血散症而定痛,三七参活血止血不留瘀之特点又生新血而化瘀,三参配胎盘四药相伍具有养肝、保肝、而健脾。活血散瘀而消肝积之症块,上四味相伍乃为臣药。中医认肝硬化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受损及其功能失司,本候病位仅在肝脾肾,多因肝气郁结,久而成瘀,肝木横克脾土,影响运化机能。调补虫药破血搜剔力过峻猛之弊。伍黄芪甘温,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实乃益气生血之良药,配当归以使阳生阴长,气旺则血生也,乃补脾益气之良药;伍芍药甘酸入肝,能补肝血,敛肝阴,而又补血柔肝,缓解止痛之效。配郁金相伍,则疏肝利胆,理气活血;在助鸡内金健脾补胃,消积化食,健脾胃多进饮食而生血。五药同伍具有补气活血而生新血,以资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而消积散结之良效,则为佐药。实施例配方中桃仁《药品化义》本品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其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以濡润凉血和血,开结通滞,又开瘀血下行之路,又能消瘀化积,滋补阴血,润燥结,既使血得濡以成就诸活血之品的逐瘀之功。配甘草,本品味甘性平,调和药性,得中和其性,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本品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有保肝缓急止痛之功效。与桃仁相伍具有泻血热润肠燥,活血行血去瘀得甘草益气补中而生新血,又开瘀血下行之路,其甘草调诸药又和其性,解其毒,两药相伍事为使药。
根据肝破化的病程迁延,其病始于气滞,终必血瘀,疑结于脉络的病机转归,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的病理特点,行气养血,逐瘀生新之品,重用血肉有情灵动之物,搜剔气蕴结于邪,立意软坚,活血积消,不是纯以破血化瘀消痞,目的是平衡气血,调整阴阳;虽集中虫药搜剔,则是破而不伤,补而不腻,攻而不峻,以助和其,增强破积散结、攻补兼施之功,否则顽积难消,痼疾难除,其走窜攻坚,破血逐瘀,消症散结之力;治病必求其本,养血软坚,活血消积,以复肝,理气活血,靡积消滞以健脾,大补精血益气通络以固肾。乃故命名“扶乙己癸”。
典型病例举例如下:
1.冯某,男,35岁,1983年2月15日到我处初诊。自诉四年前患急性肝炎后,病情逐渐加重,至今未愈。诊况,疲乏无力,脘腹胀满,食欲欠佳,舌苔微紫,脉象数。肝在右胁下有触及,脾在左肋下触及6厘米。肝功化验正常,血小板8万/mm3,白细胞总数4200/mm3,红细胞总数3500万/mm3。食道造影有轻度静脉曲张,超声波检查提示为早期肝硬化。
西医诊断:早期肝硬化;中医诊断:气滞血瘀型肝积症瘕。诊治:活血消积,软坚散结。
用药:服用本发明的扶乙己癸散(或丸),用法为一日三次,每次3g,温开水送服,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同年3月20日第二次来诊,自诉服药后脘腹胀满减轻,胁肋疼痛,舌苔淡白,脉弦。脾在左肋下触及3厘米,肝功能化验正常,血小板12万/mm3,白细胞总数5000/mm3。气滞血瘀有所减轻,继续服本发明的扶乙己癸散(丸),一日三次,每次3g,一个月为一个疗程。1985年9月随访,从治疗至今,多次复查肝功能正常,血小板、白细胞、血蛋白均属正常范围。脾在左肋触及1厘米,肝在右肋下未触及,超声波检查衡疏微波已恢复正常。
按本例肝硬化,属中医的症块范畴,是气滞血瘀而致,以活血消症为治法。因患者正气尚未虚衰,肝功能损及不重,脾功能亢进不严重,故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之法,服两个疗程,两个月病除,康复至今仍健康工作劳动。
2.张某,男,54岁,1983年3月12日初诊,患者自诉,患肝炎已十余年,前两年经某医院诊断为门静脉肝硬化,近月余出现腹胀,已有少量腹水,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胁肋疼痛,小便短少,大便干结,口干,口苦,面色晦而不泽,面部及手背有散红缕,朱砂掌明显,腹部胀大高出胸部,按之坚硬,腹壁脉络怒胀,午后下肢浮肿,肝、脾触及,舌质微黄,舌去尖绛,舌苔黄燥而厚,脉象弦滑。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240单位,麝浊20单位,麝絮(+++);血小板9万/mm3,血蛋白定量5g%,白蛋白2g%,球蛋白3g%,抽腹水化验微漏出液。食道造影有静脉曲张,超声波仪检查:肝硬化。
西医诊断:肝硬化,中医诊断:湿热蕴结,脉络阻滞型臌胀。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利水。服用本发明的扶乙己癸散或丸,一日三次,每次3g,温开水送服,服一个疗程后。同年4月10日第二次来诊,腹水消减,小便增进,精神好转,舌质微紫,苔薄黄,脉象弦,脾左肋下触及2厘米,肝右肋下触及1厘米,质中等硬。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100单位,麝浊15单位,麝絮(++);血小板10万/mm3,白细胞4600/mm3,血蛋白定量5.8g%,白蛋白3g%,球蛋白2.8g%,说明服药后有好转。前后共服药4个疗程,时间约5个月。第四次复诊是同年的6月18日,自诉服药后食欲、二便均正常,舌淡苔白,脉象微弦。肝在右肋下触及1厘米,质中等硬,脾在左肋下触及1厘米,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100单位以下,麝浊7单位,麝絮(+);血小板13万/mm3,白细胞5200/mm3,血蛋白定量6.6g%,球蛋白3g%,病邪已祛,正气渐复,再服药巩固一个疗程。病除痊愈,各功能检查正常。
3.梅某,男,42岁,1985年4月12日初诊,自诉4年前患肝炎,时好时坏,近一年病情加重,形体消瘦,面黄色晦,纳食减少,食后腹胀加剧,肚腹胀大如鼓,大便不畅,小便不利,舌淡暗紫,伴有轻质瘀点,舌苔白腻而厚,脉沉滑,肝在右肋触及,质硬,脾在左肋触及3厘米。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200单位以下,麝浊10单位,麝絮(++);血小板9万/mm3,白细胞4500/mm3,超声波检查:代偿期肝硬化,食道造影有轻度静脉曲张。
服用本发明的扶乙己癸中成药,一日三次,每次3g,服药7天后,同年4月18日复诊,肚腹胀满后减轻,患者诉,每次服药后泻下大便1~2次,大便呈粘液状,小便通利,饮食稍增,舌苔白腻,脉沉滑,即寒湿减轻,继续服药7天。
同年4月25日第三次来诊,腹胀已消,小便通利,食欲恢复正常,精神好转,舌淡苔白,脉沉。肝右肋下触及1厘米,质中等硬,脾左肋下触及2厘米,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100单位以下,麝浊8单位,麝絮(+);血小板12万/mm3,白细胞4600/mm3。说明寒湿已化,以健脾扶正补其肝肾,以善其后,继续服本发明中成药一个疗程痊愈。1984年12月随访多次查肝功能正常,血正常,其它都正常,身体健康,正常上班。
本病例属祖国医学的肝积“气臌”,为寒湿内阻,气滞血瘀,治以温中散寒,理气活血,化瘀通下,以标本施治,治标祛邪,温中健脾以复肝固肾而治其本。
4.张某,男,62岁,1995年10月26日初诊,患者自诉,五年前患肝肿大,肝功能异常,曾到多处就诊,并住院治疗,症状反复。肚腹胀大,脘腹撑急,下肢浮肿,小便短少,胁肋疼痛,胁下肿块,大而坚硬。胸腹壁脉络怒张,粗如小指,状如蛛网。齿龈出血,皮肤稍碰即出血瘀点,日久不消。精神不振,饮食欠佳,面目发黄,面色黎暗,舌淡苔黄,脉象沉弦。肝在右肋下触及10厘米,剑突下14厘米,脾在左肋下触及4厘米,质硬。食道造影静脉曲张,超声波、同位素提示:肝硬化,肝肿大12厘米,脾肿大4厘米。肝功化验:谷丙转氨酶100单位以下,麝浊18单位,麝絮(+++);血小板7万/mm3,白细胞3500/mm3,红细胞320万/mm3,血蛋白定量4.8g%,白蛋白2.3g%,球蛋白2.5g%。
西医诊断: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肝大。
中医诊断:肝脾血瘀,气血两虚型的肝积“臌胀”。治法:活血化瘀,软坚消症,补气养血利水。
服用本发明的扶乙己癸中成药治疗,一日三次,每次3g。服药一个疗程后,腹水消失,饮食正常,精神好转,余症同前。继续服一个疗程后,于1996年1月3日第三次来诊,服药后精神好转,腹胀已消,小便清利,目黄已退。胸腹壁脉络微减,齿龈出血如故,面黄无泽,舌淡苔白,脉象微弦,肝在右肋下触及6厘米,剑突下8厘米,质中等硬度,脾在左肋下触及3厘米。肝功能化验:谷丙转氨酶100单位以下,麝浊10单位,麝絮(+);血小板记数10万/mm3,白细胞总数4200/mm3,血蛋白定量6.0g%,白蛋白3.4g%,球蛋白2.6g%,食道造影静脉曲张,经两个月治疗,正气已复,肝脾血瘀已减轻,继续服用本发明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再经两个疗程治疗,于1996年5月29日第六次复诊,服药后无不良反应,胸壁脉络怒张基本消失,活动量大时下肢仍有轻度浮肿。肝在右肋下触及3厘米,质软而薄,脾在左肋下触及2厘米。食道造影:静脉曲张基本消失,超声波提示:肝大2厘米,脾大1.5厘米,密度集微小波,肝功能化验正常,血小板记数15万/mm3,白细胞总数4800/mm3,红细胞总数460万/mm3,血清蛋白总量6.5g%,白蛋白4g%,球蛋白2.5g%,病情大好转,加倍药量继续服用。1996年7月9日第七次复诊,自诉基本病愈,已参加轻体力劳动。嘱咐病人不需服药,适当加强营养,4年后随访,健在,未复发。
本病例属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程较长,其病始于气滞,经必血瘀病机转归,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特点,服本发明的扶乙己癸中成药,立意养血软坚,血活积消,而不是纯以破血化瘀消痞,目的是平衡气血,调整阴阳,集中搜剔增破积散结之功,否则顽积难消。这样补气养血活血之力,气行则血行,血活瘀则消。用虫类走窜攻坚破血逐瘀,消症消结,使其痼疾转危为安。
5.房某,男,40岁,农民,已婚。1990年3月12日初诊,患者自诉,反复腹胀伴腹水4年,最近加重来诊,患者入院前13年,体检发现HBSg呈阳性,ALT56u/L,诊断为乙型肝炎,间断服用“肝宝”治疗。入院前4年出现腹水,经B超及CT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其后腹水反复发作,先后4次住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仍时时反复,迁延不愈。来就诊前7日,腹水增多,腹胀加重,经治未效,入院治疗。既往病史:常有腹泻,余无特殊。诊查:T36.7℃,P84次/分钟,BP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不良,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语言低沉,神清合作,面色青黑而晦,唇色苍白,巩膜中度黄染,全身肌肤干涩不荣,全身淋巴结不大。双肺(一),心界不大,心音偏低沉,心率84次/分钟,早博2~3次/分钟,腹部臌隆胀大,状如蛙腹,可随体位变化而移,腹壁静脉隐约可见,腹软无压痛,波动感明显,腹水症(+++++)。肝上界第5肋间,肝脾下界因腹水过多而未满意触及。腹围85厘米,未见明显肝星及肝掌。下肢膝下轻度水肿,小便量次减少,大便清稀,每日2~5次,舌淡,瘀暗不荣,舌侧见斑瘀,舌苔白腻腐秽,脉象细弦而滑,兼结脉。
辅助检查,血常规:Hb85g/LA,RBC3.86×1012/L,WBC2.2×109/L,BPC75×109/L,小便、大便、电解质、肾功能和癌谱等检查,未发现特殊异常。病毒性肝炎类型标志:抗HAV-1gM阴性,HBVM:HBSAg,抗HBG,抗HBG阳性,抗HCV阴性。
肝功能检查:TP48.48g/L,A/G0.78,TBIL 37.7umolg/L,IBIL 27.9mmg/L,AST 33u/L,r-G18u/L,LDH 191u/L。
B超:肝脏形态略小于正常。肝触界边不平滑,呈锯齿状。肝内静变细扭曲,肝实质回声增强,欠均质。门静脉主干内径1.4cm,脾脏长13.9cm,厚6.6cm,回声均匀,脾门段静脉内径1.3cm。腹水内探及大片无回声区。提示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脏肿大,腹腔积液。(辨证)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测资料:患者入院前12年已发现HBSAg阳性,具伴有ALT增高,提示已感染乙肝病,且已导致肝脏损害。其后虽数次住院治疗,但未尽善,致肝瘟疫毒(乙肝病毒)隐伏,持续损及肝脏,迁延失治,肝气久郁成结,肝血久郁不活而成瘀,胆汁久滞成瘀,渐进致肝脏气结血瘀胆汁久滞则瘀,肝脏疏泄无能,且已累脾肾,肝胆、脾肾相兼受累,致纳呆食少,食后难化,久泻饮食精微丧失,化源不足,脏腑失养;复加肾脏受累,阳气生发失源,温煦不足,水湿失化,肝失疏泄,脾失转输,水湿内聚腹中,聚而致成臌胀。
西医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脾脏肿大,腹腔积液。
中医诊断:慢性乙型肝瘟,肝积,臌胀:症属肝瘀脾虚,肾衰水积。
(治疗及疗效)投:扶乙己癸丸,一日3次,每次3g,用药汤送服(太子参30g,黄氏30g,土炒白术30g,云苓60g,茵陈30g,猪苓30g煎汤)连续10天,每日一剂(也可配合利水西药:安体舒通、速尿、间歇性交替选用)。服后,自感腑气走窜,矢气增多,大便次数增加,每日6~8次,量多呈水样,经服3天后腹胀减轻,自感欣快。经服10天后,腹泻自缓,精神与食欲出现好转,尿量次数增加,腹围减到82cm。鉴于脾胃气机已调,当为方药能受,药用一个月后,患者一般情况明显改善,食欲与精神好转,面色青黑渐消,腹泻已止,腹围减止78cm。其间曾因午后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但无腹痛和压痛,考虑患者在外住院期曾两次出现“自发性腹膜炎”,经加用安宫牛黄丸,西药氨卞青霉素、甲硝唑,7日后,体温恢复正常后停药。舌质仍显瘀暗,舌苔略白腻,脉象弦细。
二诊服药后,未见不良反应,经治1个月后,一般情况明显好转,面色渐渐转红润,胃肠气机调畅,饮食能进,可见黄染消失,腹水征(一???),腹转奋斗不息至76cm。肝功复查,已至正常。B超、肝脏形态及结构未见明显变化。脾肘肋下4.5cm,质地偏硬。舌质瘀暗明显减轻,但仍显,腻苔已消,脉象和缓略弦。治以养肝扶脾,疏肝利胆,活血消积。再投扶乙己癸丸,一日3次,每次3g,药汤送服。三诊服药1个月后,未见不良反应,且滋阴养肝药能受,诸症消减,疗效满意,共住院65天,获效出院。嘱出院后继续随访治疗,又按上访投药1个月。经上方面而收其效,再投上药2个月,一日3次,每次3g,温开水送服。服至5个月后停药。随访至今一般情况良好,疗效巩固。
本例患者,因于疫毒犯肝,久病失治,肝血瘀阻,疏泄无能,累及脾肾,致成臌胀。用药汤送服扶乙己癸丸以增加扶脾和胃,疏肝利胆,温肾利水。方中白术、茯苓而重用利水不伤其正气,药性平和,用汤送丸药功能甚佳,实为临证之一得。扶补因肝、脾、肾受累所致在化源不足,正复邪除,水湿得利,则初见其效,继以养肝扶脾固肾,疏肝利胆,温补肾阳,活血化瘀,持方固守,方能固效善后。则顽疾得除矣。
6.张某,女,46岁,2003年3月18日初诊,反复腹胀,腹泻3年,黄疸2年,有肝炎患者接触史,肝癌家族史,现症见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青晦,肌肤萎黄而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巩膜黄染,牙龈萎缩,肝大,剑突下约1厘米,质地偏硬,有压痛,脾未触及,左中腹可扪及条索状包块,有轻度压痛,腹水症(-),肠鸣音亢进,有肝掌,舌质淡瘦,瘀暗不荣,舌苔黄腻,脉象细弱而弦,HB85g/L,RBC3.2×109/L,WBC2.7×109/L,CT10分钟,尿蛋白弱阳性,尿胆原弱阳性,肝炎类型血清标志物:抗HAV-IgM阴性,TBIL22.7umol/L,DBL5.7umol/L,AST61u/L,ALT54u/L,ALP88u/L,r-GT17u/L,LDH171u/L;AFP92ng/mL,AFP-RIA443ng/L.B超示肝脏形态及大小正常,结构欠清,实质回声增粗,有片状增强回声,MRI:肝脏部分边缘呈波浪状,增强后肝内散在信号稍欠均匀,门静脉增粗,脾脏前后径增大,提示肝脏纤维化,脾大。胃镜见食管静脉曲张,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纤维结肠镜:全结肠粘膜轻度充血水肿,溃疡及新生物。经服用本项申请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一周,精神与食欲好转,腻苔减半,两周后,食量增加,牙龈出血已止,巩膜黄染已消失,腹泻已止,大便每日一次,已见成形,舌质仍瘀暗,舌苔白黄略腻,脉细弦,继服用本发明的扶乙己癸中成药一个月,感觉良好,精神与食欲已复其常,黄疸消退,面色红润,舌质红活,瘀暗消失,肝掌消减,瘀斑消失,脉象和缓有力,AFP24ng/mL,共服药四个月,随访3年,感觉良好,肝功能检查恢复较好,疗效巩固。
7.高某,女,52岁,2002年3月20日初诊,肝炎病史3年,高血压病史3年,脑血栓病史2年,呕血便血3个月,加重10天,现症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青黑而晦,唇色苍白,巩膜无黄染,肌肤干涩,肝掌(++),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肝右肋下2厘米,剑突下3厘米,质硬,双下肢不肿,舌质淡瘦而瘀暗,舌苔薄黄而腻,脉象虚细而弦,HB87g/L,RBC2.5×109/L,WBC2.3×109/L,肝炎类型血清标志物:抗HAV-IgM阴性,HBVM:HBSAg、抗HBC(+),抗HCV(-)TPL57.3g/L,ALB31g/L,GLB26.3g/L,TBIL15umol/L,AST<40u/L,ALT<40u/L,ALP26u/L,B超示肝脏偏小,肝包膜高低不平,边缘呈锯齿状,实质回声粗大不匀,脾门静脉扭曲,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脏肿大。入院治疗3-4天,又呕血两次,经对症处理,出血暂止,头晕耳鸣,语音低微,精神萎靡,肢软乏力,知饥畏食,腹软无压痛,肠鸣音亢进,腹水征明显,舌淡有瘀斑,脉象虚细,服用本发明的扶乙己癸中成药两剂,精神好转,头晕耳鸣及肢软乏力明显减轻,一月后,精神面色好转,唇色已略显红润,舌瘀斑减少,腹水征不明显,脉象细弦,继服一个月,未见不良反应,继服六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病势稳定出院,嘱遵医嘱调养,随访至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已能劳动,疗效稳定。
四.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一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0,土元10,穿山甲10,紫河车5,人参12,水蛭5,丹参15,参三七10,黄芪20,郁金10,白芍15,当归15,鸡内金3g。
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用法用量:一日3次,每次10丸,辩证施治汤送服,或遵医嘱。
实施例二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90,土元40,穿山甲40,紫河车20,人参60,水蛭15,丹参60,参三七40,黄芪80,郁金35,白芍60,当归50,鸡内金8g,甘草10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5,土元25,穿山甲25,紫河车12.5,人参36,水蛭10,丹参37.5,参三七25,黄芪50,郁金22.5,白芍37.5,当归32.5,甘草10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0,土元40,穿山甲10份,紫河车20,人参12,水蛭15,丹参15,参三七40,黄芪20,郁金35,白芍15,当归50,烘干桃仁6g,鸡内金3g,甘草6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五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35,土元18,穿山甲20,紫河车10,人参25,水蛭8,丹参25,参三七18,黄芪40,郁金20,白芍30,当归30,鸡内金5g,甘草8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六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2.5,土元14,穿山甲15,紫河车7.5,人参18.5,水蛭6.5,丹参20,参三七14,黄芪30,郁金15,白芍22.5,当归22.5,甘草10g,烘干桃仁5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七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0,土元18,穿山甲10,紫河车10,人参12,水蛭8,丹参15,参三七18,黄芪20,郁金20,白芍15,当归30,鸡内金6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八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0,土元15,穿山甲25,紫河车7,人参35,水蛭6,丹参18,参三七10,黄芪50,郁金23,白芍28,当归15,烘干桃仁8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九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65,土元32,穿山甲30,紫河车15,人参40,水蛭12,丹参35,参三七28,黄芪60,郁金28,白芍45,当归40,甘草10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十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0,土元20,穿山甲25,紫河车12.5,人参32.5,水蛭10,丹参30,参三七23,黄芪50,郁金24,白芍37.5,当归35,烘干桃仁5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十一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35,土元32,穿山甲20,紫河车15,人参25,水蛭12,丹参25,参三七28,黄芪40,郁金28,白芍30,当归40,甘草8g,鸡内金4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十二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70,土元25,穿山甲32,紫河车12,人参45,水蛭10,丹参30,参三七20,黄芪70,郁金30,白芍40,当归23,鸡内金6g,甘草10g,烘干桃仁6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十三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60,土元20,穿山甲28.5,紫河车9.5,人参40,水蛭8,丹参24,参三七15,黄芪60,郁金26.5,白芍34,当归19,甘草8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十四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0,土元25,穿山甲25,紫河车12,人参35,水蛭10,丹参18,参三七20,黄芪50,郁金30,白芍28,当归23,烘干桃仁10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十五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77.5,土元36,穿山甲35,紫河车17.5,人参50,水蛭13.5,丹参47.5,参三七34,黄芪70,郁金31.5,白芍52.5,当归45,鸡内金6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十六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65,土元40,穿山甲30,紫河车20,人参40,水蛭15,丹参35,参三七40,黄芪60,郁金35,白芍45,当归50,鸡内金4g,烘干桃仁6g,甘草8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十七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0,土元15,穿山甲10,紫河车7,人参12,水蛭6,丹参15,参三七10,黄芪20,郁金23,白芍15,当归15,鸡内金5g,甘草10g。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十八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0,土元32,穿山甲10,紫河车15,人参12,水蛭12,丹参15,参三七28,黄芪20,郁金28,白芍15,当归40,鸡内金4g,烘干桃仁8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十九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0,土元25,穿山甲10,紫河车12,人参12,水蛭10,丹参15,参三七20,黄芪20,郁金30,白芍15,当归23,烘干桃仁10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十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35,土元15,穿山甲20,紫河车7,人参25,水蛭6,丹参25,参三七10,黄芪40,郁金23,白芍15,当归30,烘干桃仁5g,甘草7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十一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35,土元25,穿山甲20,紫河车12,人参25,水蛭10,丹参25,参三七20,黄芪40,郁金30,白芍15,当归23,鸡内金5g,烘干桃仁5g,甘草7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十二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35,土元40,穿山甲20,紫河车20,人参25,水蛭15,丹参25,参三七40,黄芪40,郁金35,白芍15,当归50,鸡内金8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十三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0,土元32,穿山甲25,紫河车15,人参35,水蛭12,丹参18,参三七28,黄芪50,郁金28,白芍28,当归40,鸡内金5g,甘草7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十四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0,土元40,穿山甲25,紫河车20,人参35,水蛭15,丹参18,参三七40,黄芪50,郁金35,白芍28,当归50,甘草8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十五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65,土元25,穿山甲30,紫河车12,人参40,水蛭10,丹参35,参三七20,黄芪60,郁金30,白芍45,当归23,鸡内金7g,烘干桃仁5g,甘草4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十六
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70,土元40,穿山甲32,紫河车20,人参45,水蛭15,丹参30,参三七40,黄芪70,郁金35,白芍40,当归50,烘干桃仁7g,甘草5g。
制作方法,用法用量同实施例一。
Claims (20)
1.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0,土元10,穿山甲10,紫河车5,人参12,水蛭5,丹参15,参三七10,黄芪20,郁金10,白芍15,当归15,鸡内金3;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2.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35,土元18,穿山甲20,紫河车10,人参25,水蛭8,丹参25,参三七18,黄芪40,郁金20,白芍30,当归30,鸡内金5,甘草8;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3.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2.5,土元14,穿山甲15,紫河车7.5,人参18.5,水蛭6.5,丹参20,参三七14,黄芪30,郁金15,白芍22.5,当归22.5,甘草10,烘干桃仁5;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4.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0,土元18,穿山甲10,紫河车10,人参12,水蛭8,丹参15,参三七18,黄芪20,郁金20,白芍15,当归30,鸡内金6;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5.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0,土元15,穿山甲25,紫河车7,人参35,水蛭6,丹参18,参三七10,黄芪50,郁金23,白芍28,当归15,烘干桃仁8;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6.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65,土元32,穿山甲30,紫河车15,人参40,水蛭12,丹参35,参三七28,黄芪60,郁金28,白芍45,当归40,甘草10;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7.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0,土元20,穿山甲25,紫河车12.5,人参32.5,水蛭10,丹参30,参三七23,黄芪50,郁金24,白芍37.5,当归35,烘干桃仁5;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8.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0,土元15,穿山甲10,紫河车7,人参12,水蛭6,丹参15,参三七10,黄芪20,郁金23,白芍15,当归15,鸡内金5,甘草10;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9.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0,土元25,穿山甲10,紫河车12,人参12,水蛭10,丹参15,参三七20,黄芪20,郁金30,白芍15,当归23,烘干桃仁10;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10.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35,土元15,穿山甲20,紫河车7,人参25,水蛭6,丹参25,参三七10,黄芪40,郁金23,白芍15,当归30,烘干桃仁5,甘草7;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11.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5,土元25,穿山甲25,紫河车12.5,人参36,水蛭10,丹参37.5,参三七25,黄芪50,郁金22.5,白芍37.5,当归32.5,甘草10;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12.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35,土元32,穿山甲20,紫河车15,人参25,水蛭12,丹参25,参三七28,黄芪40,郁金28,白芍30,当归40,甘草8,鸡内金4;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13.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0,土元25,穿山甲25,紫河车12,人参35,水蛭10,丹参18,参三七20,黄芪50,郁金30,白芍28,当归23,烘干桃仁10;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14.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35,土元25,穿山甲20,紫河车12,人参25,水蛭10,丹参25,参三七20,黄芪40,郁金30,白芍15,当归23,鸡内金5,烘干桃仁5,甘草7;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15.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35,土元40,穿山甲20,紫河车20,人参25,水蛭15,丹参25,参三七40,黄芪40,郁金35,白芍15,当归50,鸡内金8;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16.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0,土元32,穿山甲25,紫河车15,人参35,水蛭12,丹参18,参三七28,黄芪50,郁金28,白芍28,当归40,鸡内金5,甘草7;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17.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50,土元40,穿山甲25,紫河车20,人参35,水蛭15,丹参18,参三七40,黄芪50,郁金35,白芍28,当归50,甘草8;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18.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60,土元20,穿山甲28.5,紫河车9.5,人参40,水蛭8,丹参24,参三七15,黄芪60,郁金26.5,白芍34,当归19,甘草8;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19.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20,土元40,穿山甲10,紫河车20,人参12,水蛭15,丹参15,参三七40,黄芪20,郁金35,白芍15,当归50,烘干桃仁6,鸡内金3,甘草6;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20.一种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其特征是:按重量份取各原料药,以克为单位,鳖甲65,土元40,穿山甲30,紫河车20,人参40,水蛭15,丹参35,参三七40,黄芪60,郁金35,白芍45,当归50,鸡内金4,烘干桃仁6,甘草8;
所述扶乙己癸中成药的制作方法:将鳖甲醋炙,与穿山甲一起粉碎,土元、水蛭、紫河车焙干研末,当归、白芍、参三七、人参、丹参、郁金冷冻粉碎,黄芪切片晒干或烘干粉碎,将所有粉碎药粉过200目筛,混匀灭菌,采用常规的制剂工艺,按每丸0.3克的规格制成丸剂或0.5克装入胶囊,装瓶待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484607A CN101112585B (zh) | 2006-07-26 | 2006-07-26 | 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6100484607A CN101112585B (zh) | 2006-07-26 | 2006-07-26 | 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12585A CN101112585A (zh) | 2008-01-30 |
CN101112585B true CN101112585B (zh) | 2011-10-26 |
Family
ID=39021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484607A Active CN101112585B (zh) | 2006-07-26 | 2006-07-26 | 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1125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06637A (zh) * | 2015-01-30 | 2015-05-13 | 李荣唐 | 一种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纯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8320A (zh) * | 1998-11-19 | 1999-09-15 | 潘建新 | 一种治疗肝脾硬化疾病的中成药 |
CN1273104A (zh) * | 2000-04-18 | 2000-11-15 | 内蒙古福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616006A (zh) * | 2004-09-24 | 2005-05-18 | 侯治民 | 治疗肝硬化及伴发病症纯中药片剂 |
CN1745842A (zh) * | 2005-09-03 | 2006-03-15 | 金义生 | 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2006
- 2006-07-26 CN CN2006100484607A patent/CN1011125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8320A (zh) * | 1998-11-19 | 1999-09-15 | 潘建新 | 一种治疗肝脾硬化疾病的中成药 |
CN1273104A (zh) * | 2000-04-18 | 2000-11-15 | 内蒙古福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616006A (zh) * | 2004-09-24 | 2005-05-18 | 侯治民 | 治疗肝硬化及伴发病症纯中药片剂 |
CN1745842A (zh) * | 2005-09-03 | 2006-03-15 | 金义生 | 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12585A (zh) | 2008-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55738B (zh) |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78800B (zh) |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62377B (zh) | 一种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消炎止痛的膏药 | |
CN103006842B (zh) | 一种治疗中医胸痹心痛的药物 | |
CN103705687A (zh) | 一种防治早期慢性肾衰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47074B (zh) |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瘀血痹通丸 | |
CN102805844B (zh) |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 | |
CN103083452A (zh) | 一种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药 | |
CN101112585B (zh) | 治疗肝硬化的扶乙己癸中成药 | |
CN103432501B (zh) |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1658656B (zh) | 治疗胆石病的药物 | |
CN105233188A (zh) | 一种用于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3638475A (zh) | 一种治疗乳癖的中药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83591B (zh) | 一种治疗痔疮的外用药栓及制备方法 | |
CN103340933A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 |
CN100427074C (zh) |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药物 | |
CN101024069A (zh) | 一种治疗肝硬化及肝硬化腹水的中药川甲滋肝散 | |
CN105233174A (zh) | 一种无痛排除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服用方法 | |
CN105012552A (zh) | 一种治疗风胜行痹型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4623532A (zh) | 一种治疗脑胶质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56277B (zh) | 治疗肝腹水的药物 | |
CN104706749A (zh) | 一种治疗腰椎肩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240384B (zh) | 一种治疗痰瘀互结型癫痫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335399B (zh) | 一种治疗早期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007186A (zh) | 一种治疗黄疸增高的中药方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