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7485A - 膨胀阀及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膨胀阀及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7485A
CN101107485A CNA200680003203XA CN200680003203A CN101107485A CN 101107485 A CN101107485 A CN 101107485A CN A200680003203X A CNA200680003203X A CN A200680003203XA CN 200680003203 A CN200680003203 A CN 200680003203A CN 101107485 A CN101107485 A CN 101107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ol
restriction
spool portion
valve open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32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4253C (zh
Inventor
雪本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07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7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425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425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2Sound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膨胀阀及制冷装置。膨胀阀具有阀主体(1),在阀主体(1)内设有第1节流部(5)和位于其下游侧的第2节流部(6)。第2节流部(6)由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13)的内周面构成,在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或第2阀孔(13)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螺旋槽或直线槽等。并且,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13)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朝向阀芯(4)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

Description

膨胀阀及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膨胀阀及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分体式空调机具有例如图23所示的制冷回路。该制冷回路具有压缩机201、室外线圈202、膨胀阀203以及室内线圈204。压缩机201和室外线圈202收纳于室外单元205内,膨胀阀203和室内线圈204收纳于室内单元206内。膨胀阀203例如使用图24所示的电动膨胀阀。
电动膨胀阀具有阀主体210,在阀主体210上形成有入口端口211和出口端口212。在阀主体210内形成有阀室213和制冷剂流通路214,入口端口211和出口端口212经由阀室213和制冷剂流通路214连通。在阀主体210上形成有具有阀孔217的隔壁216。阀芯215以其前端朝向隔壁216的阀孔217的方式收纳在阀室213内。在阀芯215的前端部设有锥形部218,在该锥形部218和阀孔217之间形成有节流部219。阀芯215例如通过脉冲电动机(未图示)等驱动部相对于阀孔217进退,由此,调节阀孔217的开度(节流部219的节流量)。
这里,参照图23说明分体式空调机的冷气运转循环。由压缩机201压缩后的高压气体制冷剂首先被输送到室外线圈202。在室外线圈202中,制冷剂与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冷凝、液化。液化后的制冷剂经由液管207和入口端口211被导入膨胀阀203的阀主体210内。被导入阀主体210内的制冷剂经由节流部219和出口端口212送出到室内线圈204。被送到室内线圈204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由此蒸发、气化,成为低压气体制冷剂,再次返回到压缩机201。
在分体式空调机中,由于装置的安装条件和运转条件等,有时会在连接室外线圈202和膨胀阀203的液管207内产生气泡。而且,在该气泡变大、制冷剂中产生段塞流或栓塞流等时,液体制冷剂和气体制冷剂交替地流过节流部219。该情况下,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变大,其结果是,在膨胀阀203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异常噪音。在热泵式空调机的暖气运转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因此,为了降低制冷剂流的脉动,公知有在节流部的出口附近设置细的通路的集合体来对制冷剂流进行整流的方法(以往A方法)。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节流部的出口附近设置多孔体或极细管的集合体的结构,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节流部的出口附近设置捆扎极细管而形成的多孔管(honeycomb pipe)或分子筛(molecular sieves)等的结构。并且,使节流部的出口附近的流路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方法(以往B方法)也是公知的。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构成阀孔的节流孔(orifice)的出口附近的内径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变大,形成为锥形状,并且在阀孔的内周面设置槽。另外,将节流部形成为2级结构,在级与级之间产生中间压力,使制冷剂的流动能量分散的方法(以往C方法)也是公知的。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制冷剂流路的节流部配置2级结构的节流孔(orifice)的结构。进而,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将节流部形成为1级结构,由多个制冷剂流通路形成该节流部的方法(以往D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460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3256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32238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5-288286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A方法的情况下,存在容易在极细的通路中堵塞异物的缺点。并且,由于多孔质体、多孔管、极细管、分子筛等的机械强度都弱,容易发生变形,所以在电动膨胀阀的可靠性方面存在问题。
在以往B方法的情况下,难以将通过节流部的雾状制冷剂的喷出速度保持恒定。并且,不能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分并使其均匀地分散,难以将节流部附近的压力保持恒定。由于这些理由,不能充分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以往C方法的情况下,需要通过下游侧的节流部使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变大,因此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的喷流速度变大。并且,由于2级结构的节流部由通路长度短的节流孔构成,所以在上游侧的节流部附近产生压力变动的情况下,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的喷出速度大大地变动,不能充分地得到降低异常噪音的效果。并且,在该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难以使2级结构的各节流部同时全闭,在该状态下,在两个节流部之间产生中间压力,无法对此进行维持。
在以往D方法的情况下,由于节流部的流路面积大,所以不能高精度地进行制冷剂的流量控制。如果为了避免该问题而减小构成节流部的各制冷剂流通路的截面积,则会产生异物堵塞或咬入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气液两相制冷剂流通过节流部时所产生的异常噪音而不会损害可靠性的膨胀阀,及具有该膨胀阀的制冷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膨胀阀具有:阀主体;形成在所述阀主体上的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形成在所述阀主体内的阀室;形成在所述阀主体内,经由所述阀室连接所述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的制冷剂流通路;收纳在所述阀室内的阀芯;形成在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上的第1节流部;以及在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上形成在所述第1节流部的下游侧的第2节流部,所述阀主体具有隔开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中的制冷剂流的第1隔壁,和隔开所述第1隔壁的下游侧的制冷剂流的第2隔壁,在所述第1隔壁上形成有第1阀孔,在所述第2隔壁上形成有第2阀孔,所述阀芯由棒状部件构成,在该棒状部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1阀孔之间形成所述第1节流部的第1阀芯部,和与所述第2阀孔之间形成所述第2节流部的第2阀芯部,可通过使所述第1阀芯部相对于所述第1阀孔的阀座进退来改变所述第1节流部的开度,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槽,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所述第2节流部由形成在所述槽和与该槽面对的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通路构成。
通过如上构成,当在膨胀阀内产生段塞流或栓塞流时,通过第1节流部和设于其下游侧的第2节流部,能够将第1节流部的减压量抑制得较低,能够降低第1节流部附近的制冷剂的喷出能量。并且,能够通过第2节流部对通过第1节流部后的制冷剂进行整流。由此,对于从第2节流部流向配管的制冷剂,其速度减小,随之,运动能量也减小。从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被抑制得较小,能够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并且,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朝向阀芯的前端部形成锥形形状。因此,当第1节流部的开度减小时,第2节流部的开度也减小,容易咬入异物,另一方面,当第1节流部的开度增大时,第2节流部的开度也增大,可通过制冷剂容易地冲走所咬入的异物。这样,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避免异物的堵塞,所以不会产生阀芯的动作不良等问题。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1节流部通过使所述第1阀芯部相对于所述第1阀孔的阀座进退而可全闭。在该情况下,由于第1节流部可全闭,所以能够充分确保使第1节流部全闭所需要的节流量。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都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在该情况下,在增大第2节流部的开度时,具有槽的一方的面和与该面相面对的另一方的面的间隙的变化量减小。因此,能够使构成第2节流部的通路有效地对制冷剂产生作用,而与第2节流部的开度无关。从而,即使增大第2节流部的开度,也能够充分发挥抑制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的效果。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的锥形角度相同。例如,在槽为螺旋槽的情况下,由于由螺旋槽构成的制冷剂通路的截面积等不会因阀的开度而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能够稳定地发挥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分的作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槽形成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上。在该情况下,槽的加工变得容易。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阀芯在前端部具有所述第1阀芯部,在中间部具有所述第2阀芯部。在该情况下,由于第2阀芯部的外径变大,所以能够放宽槽的全长和槽的数量等的设计上的制约。因此,用于缓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的设计变得容易。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从所述第1节流部到所述第2节流部的制冷剂流通路上形成有放大空间部。在该情况下,在放大空间部中,通过第1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容易产生旋涡。通过该旋涡的产生,消耗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从而能够有效地缓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1阀芯部具有用于使通过所述第1阀孔后的制冷剂流在所述放大空间部内偏转的引导部。在该情况下,由于在放大空间部促进旋涡的产生,所以从第1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容易消耗,能够进一步缓和流过第2节流部的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槽为螺旋槽,所述第2节流部由形成在所述螺旋槽和与该螺旋槽面对的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之间的螺旋状通路构成。在该情况下,由于构成第2节流部的通路的全长较长,所以能够有效地使制冷剂的运动能量消耗,能进一步缓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1阀芯部形成在所述阀芯的前端部,所述第2阀芯部形成在该阀芯的中间部,所述第2阀芯部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所述槽为螺旋槽,所述第2阀芯部的下游侧端部在所述第2节流部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配置在所述第2阀孔内。在该情况下,能够避免在第2节流部进行整流后的制冷剂流产生不必要的紊乱。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第1阀芯部形成在所述阀芯的前端部,第2阀芯部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中间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所述槽为螺旋槽,在从所述第1节流部到所述第2节流部的制冷剂通路中,在所述第2阀孔的入口附近形成有放大空间部,所述第2阀芯部的上游侧端部在所述第2节流部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配置在所述放大空间部内。在该情况下,在放大空间部中,通过第1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产生旋涡。从而,能够有效地使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消耗,能进一步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螺旋槽形成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上。在该情况下,螺旋槽的加工变得容易。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2阀芯部和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角度相同。在该情况下,当增大第2节流部的开度时,具有槽的一方的面和与该面相面对的另一方的面的间隙的变化量减小。从而,能够使构成第2节流部的螺旋状通路有效地对制冷剂产生作用,而与第2节流部的开度无关。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1阀芯部的锥形角度比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角度大。在该情况下,伴随阀芯进退,能够使第1节流部的节流效果比第2节流部更大地变化。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角度在5度~60度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在第2节流部全开时,能够除去咬入螺旋槽的螺纹牙与第2阀孔的内周面的间隙中的异物。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所述第1节流部的出口附近形成的所述第1阀芯部与第1阀孔之间的间隙,比在所述第2节流部形成的所述第2阀芯部与所述第2阀孔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值小。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1节流部的节流效果比第2节流部的节流效果大,并且能够抑制异物的堵塞。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所述阀芯的所述第2阀芯部的下游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比所述第2阀芯部的最大外周部的直径小。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从第2节流部流到配管的制冷剂的流速降低,从而制冷剂流不会在出口端口附近产生紊乱。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所述阀芯上,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2阀芯部之间形成有第2异径接合部,所述第2异径接合部从所述最大外周部朝向所述连接部形成为锥形状。在该情况下,在第2节流部进行整流后的制冷剂流不会产生紊乱,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上游侧端部和所述第1阀芯部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形成有从该第2阀芯部朝向所述第1阀芯部呈锥形状的第1异径接合部,所述第1异径接合部的锥形角度比所述第1阀芯部的锥形角度大。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第1和第2阀孔形成为各自适合的直径。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2阀芯部通过在所述棒状部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所述螺旋槽后,切削该螺旋槽的螺纹牙的顶部,从而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在该情况下,当减小第2节流部的开度时,螺旋状通路的截面积也减小。从而,通过螺旋槽的长度和螺旋槽的截面积来调节第2节流部的开度。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2阀芯部通过在将所述棒状部件的外周面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后,在其外周面上加工所述螺旋槽而形成。在该情况下,容易使连接螺旋槽的螺纹牙的顶部的面成为锥形面。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螺旋槽由多个螺旋槽构成。在该情况下,从第1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分散在多个螺旋状通路中,随之,能够使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分散。并且,由于从各螺旋状通路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分别不同,所以,从各螺旋状通路流出的制冷剂相互冲撞,可消除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阀座是使所述第1阀孔的周围从所述第1隔壁的壁面突出而形成的。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第1阀孔的周围促进旋涡的产生,所以能够使从第1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进一步消耗。从而,能够更加缓和流向第2节流部的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槽是在所述阀芯的进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直线槽,所述第2节流部由在该直线状槽和与该直线状槽面对的面之间形成的多个独立的直线状的通路构成。在该情况下,从第1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分散在直线状的各通路中,随之,能够使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分散。并且,由于从各直线状的通路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分别不同,所以,从各直线状通路流出的制冷剂相互冲撞,可消除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并且,通过使阀芯进退,能够使槽与第2阀孔的内周面或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的重复部分的长度变化。由此,能够使在第1节流部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和在第2节流部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同时变化。从而,在第1节流部和第2节流部,制冷剂的流通阻力之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因此能够稳定地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各直线槽等间隔地形成。在该情况下,由于制冷剂流均匀地分散于各直线槽中,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冷剂的能量的分散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制冷装置具有上述膨胀阀。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减少由制冷剂流引起的异常噪音的产生的制冷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膨胀阀具有:阀主体;形成在所述阀主体内的制冷剂流通路;收纳在所述阀主体内的由棒状部件构成的阀芯;形成在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上的第1节流部;以及在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上形成在所述第1节流部的上游侧的第2节流部,所述阀主体具有隔开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中的制冷剂流的第1隔壁,和隔开所述第1隔壁的上游侧的制冷剂流的第2隔壁,在所述第1隔壁上形成有第1阀孔,在所述第2隔壁上形成有第2阀孔,所述阀芯的外周面形成为锥形状,所述阀芯具有可与所述第1阀孔的阀座抵接的第1阀芯部,和与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相面对的第2阀芯部,可通过使所述第1阀芯部相对于所述第1阀孔进退来改变所述第1节流部的开度,所述第2节流部由螺旋状的通路构成,该螺旋状的通路形成于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螺旋槽与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之间,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
通过如上构成,当在膨胀阀的入口附近产生段塞流或栓塞流时,使其通过第2节流部,由此来进行气泡的细分,使流向第1节流部的制冷剂流连续化。并且,构成第2节流部的螺旋状的通路的长度较长,因此能够抑制由气液两相流引起的压力变动,且将制冷剂流中的气泡细分。通过这样的气泡的细分和压力变动的抑制的相乘效果,从第2节流部流向第1节流部的制冷剂流连续化。并且,通过使制冷剂从第2节流部向第1节流部线性地流通,能够进一步降低第1节流部中的压力变动。其结果是,能够降低在第1节流部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并且,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的内周面的至少一方为锥形面。因此,当第1节流部的开度减小时,第2节流部的开度也减小,容易咬入异物,另一方面,当第1节流部的开度增大时,第2节流部的开度也增大,从而可通过制冷剂容易地冲走所咬入的异物。由此,能够避免异物的堵塞,所以不会产生阀芯的动作不良等问题。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1节流部通过使所述第1阀芯部相对于所述第1阀孔进退而可全闭。在该情况下,由于第1节流部可全闭,所以能够充分确保使第1节流部全闭所需要的节流量。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都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在该情况下,在增大第2节流部的开度时,具有槽的一方的面和与该面相面对的另一方的面之间的间隙的变化量减小。因此,能够使构成第2节流部的通路有效地对制冷剂产生作用,而与第2节流部的开度无关。从而,即使增大第2节流部的开度,也能够充分发挥抑制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的效果。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的锥形角度相同。在该情况下,由于螺旋状的通路的截面积不会因阀的开度而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能够稳定地发挥将气泡细分的作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螺旋槽形成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上。在该情况下,槽的加工变得容易。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阀芯在前端部具有所述第1阀芯部,在中间部具有所述第2阀芯部。在该情况下,由于第2阀芯部的外径变大,所以能够放宽槽的全长和槽的数量等的设计上的制约。因此,能够进一步缓和第2节流部中的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从所述第2节流部到所述第1阀孔的制冷剂通路中,在所述第1阀孔的入口附近形成有放大空间部。在该情况下,在放大空间部中,通过第1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产生旋涡。这样,通过旋涡的产生,消耗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从而能够进一步缓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阀芯在前端部具有所述第1阀芯部,在中间部具有所述第2阀芯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的内周面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所述第2阀芯部的上游侧端部在所述第2节流部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配置在所述第2阀孔内。在该情况下,能够避免在第2节流部进行整流后的制冷剂流产生不必要的紊乱。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第1阀芯部形成在所述阀芯的前端部,第2阀芯部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中间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在从所述第2节流部到第1阀孔的制冷剂通路中,在所述第1阀孔的入口附近形成有放大空间部,所述第2阀芯部的下游侧端部在所述第2节流部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配置在所述放大空间部内。在该情况下,在放大空间部中,能够使通过第1节流部后的制冷剂流产生旋涡。从而,能够有效地使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消耗,可进一步缓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螺旋槽形成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上。在该情况下,螺旋槽的加工变得容易。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2阀芯部和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角度相同。在该情况下,当增大第2节流部的开度时,具有槽的一方的面和与该面相面对的另一方的面之间的间隙的变化量减小。从而,能够使构成第2节流部的螺旋状通路有效地对制冷剂产生作用,而与第2节流部的开度无关。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1阀芯部的锥形角度比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角度大。在该情况下,伴随阀芯进退,能够使第1节流部的节流效果比第2节流部更大地变化。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面的锥形角度在5度~60度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在第2节流部全开时,能够除去咬入螺旋槽的螺纹牙与第2阀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异物。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所述第1节流部的入口附近形成的所述第1阀芯部与第1阀孔之间的间隙,比在所述第2节流部形成的所述第2阀芯部与所述第2阀孔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值小。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第1节流部的节流效果比第2节流部大,并且也能够抑制异物的堵塞。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所述阀芯的所述第2阀芯部的上游侧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的直径比所述第2阀芯部的最大外周部的直径小。在该情况下,能够降低从第2节流部流到配管的制冷剂的流速,从而制冷剂流不会在入口端口附近产生不必要的紊乱。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2阀芯部之间形成有第2异径接合部,该第2异径接合部从该第2阀芯部的最大外周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部形成锥形形状。在该情况下,在第2节流部进行整流后的制冷剂不易产生紊乱,能够进一步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下游侧端部和所述第1阀芯部的上游侧端部之间,形成有从该第2阀芯部朝向所述第1阀芯部呈锥形形状的第1异径接合部,所述第1异径接合部的锥形角度比所述第1阀芯部的锥形角度大。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第1和第2阀孔形成为各自适合的直径。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螺旋槽如下那样形成:在将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第2阀孔的内周面与所述阀芯的中心轴平行地形成后进行切螺纹,进而,切削螺纹牙的顶部,由此连接所述螺纹牙顶部的面成为锥形面。在该情况下,当减小第2节流部的开度时,螺旋状通路的截面积也减小。从而,也可以通过螺旋槽的长度和螺旋槽的截面积来调节第2节流部的开度。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螺旋槽通过将所述阀芯的外周面形成为锥形状,并对其加工面切螺纹而形成。在该情况下,容易使连接螺旋槽的螺纹牙顶部的面成为锥形面。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阀座是使所述第1阀孔的周围从所述第1隔壁的壁面部突出而形成的。在该情况下,从第1节流部喷出的制冷剂分散在多个螺旋状通路中,随之,能够使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分散。并且,由于从各螺旋状通路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分别不同,所以,从各螺旋状通路流出的制冷剂相互冲撞,可消除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上述膨胀阀中,优选所述螺旋槽由多个螺旋槽构成。在该情况下,制冷剂流紊乱,气泡被进一步细分,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并且,在一部分的螺旋槽中堵塞了异物的情况下,制冷剂通过其他的螺旋槽流通,所以能够提高针对异物堵塞的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制冷装置具有上述膨胀阀。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减少由制冷剂流引起的异常噪音的产生的制冷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6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第8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第9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第10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第11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第12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13是沿图12的13-13线的剖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第13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15是沿图14的15-15线的剖面图。
图16是本发明第14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17是沿图16的17-17线的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第15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第16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17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开度为最小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17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开度为最大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图22是本发明第17实施方式的膨胀阀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23是表示以往的分体式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的框图。
图24是示意地表示制冷剂回路的膨胀阀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膨胀阀。
如图1所示,膨胀阀具有阀主体1,在阀主体1上形成有入口端口1a和出口端口1b。阀主体1呈大致圆筒形状,在其内部形成有阀室2和制冷剂流通路3。而且,在阀主体1内,入口端口1a和出口端口1b经由阀室2和制冷剂流通路3连通。在阀室2内收纳有阀芯4,在制冷剂流通路3的上游侧设有第1节流部5,在下游侧设有第2节流部6。在入口端口1a上连接有连接室外线圈和膨胀阀的液管7,在出口端口1b上连接有连接膨胀阀和室内线圈的配管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阀主体1的下部设有入口端口1a,在阀主体1的侧壁设有出口端口1b,制冷剂沿图1的实线所示的箭头方向在阀主体1内流动。
在阀主体1内,在与第1节流部5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第1隔壁10,在与第2节流部6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第2隔壁11。第1和第2隔壁10、11都沿着与制冷剂流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在第1隔壁10上形成有第1阀孔12,在第2隔壁11上形成有直径比第1阀孔12的直径大的第2阀孔13。制冷剂流通路3从第2隔壁11(第2阀孔13)朝向第1隔壁10(第1阀孔12)形成锥形(テ一パ)形状。
阀芯4在上部具有大致圆柱状的连接部14,在中间部具有第2阀芯部16,在下部具有大致圆锥状的第1阀芯部15。阀芯4与阀主体1同轴配置,并且被支承为可在垂直方向上移动。阀芯4经由连接部14与脉冲电动机(未图示)驱动连接。第1阀芯部15朝向其前端形成锥形形状。通过使阀芯4相对于第1阀孔12的阀座12a进退,来改变形成于第1阀芯部15和阀座12a之间的第1节流部5的开度(节流量)。
在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槽。该螺旋槽17通过在将第2阀芯部16形成为圆锥状后对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切螺纹而形成。因此,螺旋槽17的螺纹牙所处的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是锥形面。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的锥形角度比第1阀芯部15的外周面的锥形角度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第2阀孔13的内周面和螺旋状通路18形成第2节流部6。螺旋状通路18是被第2阀芯部16的螺旋槽17和第2阀孔13的内周面包围的空间。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的锥形角度与第2阀孔13的内周面的锥形角度相同。在该情况下,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13的内周面相互平行。
根据第1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液体制冷剂从入口端口1a流入后,在第1节流部5、第2节流部6依次减压。然后,在第2节流部6中减压后的制冷剂从出口端口1b排出到配管。根据该结构,在入口端口1a附近产生段塞流或栓塞流等时,通过第1节流部5和设于其下游侧的第2节流部6,可以将第1节流部5的减压量抑制得较小,从而能够降低制冷剂在第1节流部5附近的喷出能量。并且,通过第1节流部5后的制冷剂流通过第2节流部6进行整流。由此,从第2节流部6流到配管的制冷剂的速度减小,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减小。从而,能将制冷剂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抑制得较小,能够进一步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2)第2节流部6由螺旋状通路18构成。在该情况下,由于第2节流部6的全长较长,所以能够有效地使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消失。从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更小,能够进一步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3)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13的内周面都朝向阀芯4的前端形成锥形形状。在该情况下,当第1节流部5的开度减小时,第2阀芯部16和第2阀孔13的间隙也成为最小,异物容易咬入该间隙中。但是,当第1节流部5的开度增大时,该间隙也增大,因此能够通过制冷剂冲走异物。这样,由于能够抑制异物的堵塞,所以能够避免阀芯4的动作不良等问题。
(4)由于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13的内周面平行,所以伴随第2节流部6的开度的变化,第2阀芯部16与第2阀孔13之间的间隙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从而,不仅在第2节流部6的开度小的情况下,而且在开度增大的情况下,也能进一步减小在螺旋状通路18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
(5)构成螺旋状通路18的螺旋槽17形成于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加工螺旋槽17。并且,在该情况下,螺旋槽17是通过将棒状部件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并对其锥形面切螺纹而形成的。在该情况下,锥形面的加工变得容易。
(6)阀芯4在前端部具有第1阀芯部15,在中间部具有第2阀芯部16。由此,能够增大第2阀芯部16的外径,放宽了螺旋槽17的长度、宽度、深度等的设计上的限制。从而,构成第2节流部6的螺旋槽17的设计变得容易。
(7)由于没有使用以往A方法那样的极细的通路作为节流部,所以能够避免异物堵塞在节流部。并且,由于第1节流部5可全闭,所以能够确保使第1节流部5全闭所需要的节流量。
(8)制冷剂流通路3由第1和第2隔壁10、11隔开,相对于第1和第2隔壁10、11的第1和第2阀孔12、13驱动一个阀芯4。而且,在第1阀孔12和第1阀芯部15之间形成第1节流部5,在第2阀孔13和第2阀芯部16之间形成包含螺旋状通路18的第2节流部6。在该情况下,对于具有2级结构的节流部的膨胀阀,其结构被简化。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2实施方式。在第2实施方式的膨胀阀中,制冷剂流与第1实施方式时反向。
如图2所示,膨胀阀具有阀主体21,在阀主体21上形成有入口端口21a和出口端口21b。阀主体21呈大致圆筒形状,在其内部形成有阀室22和制冷剂流通路23。而且,在阀主体21内,入口端口21a和出口端口21b经由阀室22和制冷剂流通路23连通。在阀室22内收纳有阀芯24。在制冷剂流通路23的上游侧设有第1节流部25,在下游侧设有第2节流部26。在入口端口21a上连接有连接室外线圈和膨胀阀的液管27,在出口端口21b上连接有连接膨胀阀和室内线圈的配管2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阀主体21的侧壁设有入口端口21a,在阀主体21的下部设有出口端口21b,制冷剂沿图2的实线所示的箭头方向在阀主体21内流动。
并且,在阀主体21内,在与第1节流部25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第1隔壁30,在与第2节流部26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第2隔壁31。第1和第2隔壁30、31都沿着与制冷剂流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在第2隔壁31上形成有第2阀孔33,在第1隔壁30上形成有直径比第2阀孔33的直径大的第1阀孔32。第2阀孔33的内周面朝向出口端口21b形成锥形形状。
阀芯24在上部具有连接部34,在中间部具有第1阀芯部35,在下部具有第2阀芯部36。阀芯24与阀主体21同轴配置,并且被支承为可在垂直方向移动。阀芯24经由连接部34与脉冲电动机(未图示)驱动连接。第1阀芯部35朝向其前端形成锥形形状。通过使阀芯24相对于第1阀孔32的阀座32a进退,从而改变形成于第1阀芯部35与阀座32a之间的第1节流部25的开度(节流量)。
在第2阀芯部3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状的槽。该螺旋槽37通过在将第2阀芯部36形成为圆锥体状后对第2阀芯部36的锥形面切螺纹而形成。第2阀芯部36的外周面的锥形角度比第1阀芯部35的外周面的锥形角度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2阀芯部36的外周面、第2阀孔33的内周面和螺旋状通路38形成第2节流部26。螺旋状通路38是被第2阀芯部36的螺旋槽37和第2阀孔33的内周面包围的空间。第2阀芯部36的外周面的锥形角度与第2阀孔33的内周面的锥形角度相同。在该情况下,第2阀芯部36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33的内周面相互平行。
根据第2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液体制冷剂从入口端口21a流入后,在第1节流部25、第2节流部26依次减压。然后,在第2节流部26中减压后的制冷剂从出口端口21b排出到配管。根据该结构,在入口端口21a附近产生段塞流或栓塞流等时,通过第1节流部25和设于其下游侧的第2节流部26,可以将在第1节流部25中的减压量抑制得较低,从而能够降低制冷剂在第1节流部25附近的喷出能量。并且,通过第1节流部25后的制冷剂由第2节流部26进行整流。由此,从第2节流部26流到配管的制冷剂的速度减小,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减小。从而,制冷剂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被抑制得较小,能够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2)第2节流部26由螺旋状通路38构成。在该情况下,由于第2节流部26的全长较长,所以能够有效地使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消失。从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更小,能够进一步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3)第2阀芯部36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33的内周面都朝向阀芯24的前端形成锥形形状。在该情况下,当第1节流部25的开度减小时,第2阀芯部36和第2阀孔33之间的间隙也减小,异物容易咬入该间隙中。但是,当第1节流部25的开度增大时,该间隙也增大,因此能够通过制冷剂容易地冲走异物。这样,由于能够抑制异物堵塞在间隙中,所以能够避免阀芯24的动作不良等。
(4)由于第2阀芯部36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33的内周面平行,所以伴随第2节流部26的开度的变化,第2阀芯部36与第2阀孔33之间的间隙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从而,不仅在第2节流部26的开度小的情况下,而且在开度变大的情况下,也能进一步减小在螺旋状通路38中流动的制冷剂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
(5)螺旋槽37形成于第2阀芯部36的外周面上。并且,螺旋槽37是通过将棒状部件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并对其锥形面切螺纹而形成的。这样,锥形面的加工变得容易。
(6)由于没有使用以往A方法那样的极细的通路作为节流部,所以能够避免异物堵塞在节流部。并且,由于第1节流部25可全闭,所以能够确保使第1节流部25全闭所需要的节流量。
(7)制冷剂流通路23由第1和第2隔壁30、31隔开,相对于第1和第2隔壁30、31的第1阀孔32和第2阀孔33驱动一个阀芯4。由此,在第1阀孔32和第1阀芯部35之间形成第1节流部25,在第2阀孔33和第2阀芯部36之间形成包含螺旋状通路38的第2节流部26。在该情况下,对于具有2级结构的节流部的膨胀阀,其结构被简化。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3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3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在制冷剂流通路3中,在第1阀孔12和第2节流部6之间形成有放大空间部41。在放大空间部41中,制冷剂流通路3的内径局部扩径。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放大空间部41中,通过第1节流部5后的制冷剂流产生旋涡,所以能够有效地使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消失。从而,制冷剂流的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进一步减小,能够进一步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4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4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4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在第1阀芯部15的前端形成有第1锥形部15a。并且,在第1阀芯部15中,在第1锥形部15a的基端侧形成有第2锥形部15b。第1锥形部15a的锥形角度比第2锥形部15b的锥形角度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锥形部15a、15b构成的锥形面部构成为引导部。根据该结构,借助于该引导部,通过第1阀孔12后的制冷剂流在放大空间部41内偏转(图4所示的虚线箭头)。在该情况下,在放大空间部41中,由于可促进旋涡的产生,所以能够更加有效地使通过第1节流部5后的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消失。由此,从第2节流部6流到配管的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进一步降低,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5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5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在第1阀孔12的周围设有使第1隔壁10的壁面向上方突出而形成的阀座43。而且,在阀座43和制冷剂流通路3的壁面之间形成有旋涡形成空间44。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旋涡形成空间44中,通过第1节流部5后的制冷剂产生旋涡,所以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消失。从而,从第2节流部6流到配管的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速度变动和压力变动进一步降低。因此,能进一步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6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6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第2阀芯部46的外周面是平滑的锥形面,另一方面,在第2阀孔47的内周面形成有螺旋槽48。在该情况下,被螺旋槽48和第2阀芯部46的外周面包围的空间形成为螺旋状通路49。根据该结构,能够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7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7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7实施方式中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7所示,第2阀芯部36的外周面是平滑的锥形面,另一方面,在第2阀孔52的内周面形成有螺旋槽53。在该情况下,被螺旋槽53和第2阀芯部51的外周面包围的空间形成为螺旋状通路54。根据该结构,能够发挥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8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8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8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第2阀芯部56上形成有螺旋槽57。螺旋槽17首先与阀芯4的中心线平行地形成第2阀芯部56的外周面。然后,在对第2阀芯部56的外周面切螺纹后,以第2阀芯部56的外周面朝向阀芯4的前端形成锥形状的方式切削螺旋槽57的螺纹牙的顶部。在该情况下,第2阀芯部56的外周面是连接螺旋槽57的螺纹牙的顶部的面,成为锥形面。在螺旋槽55和第2阀孔13之间形成螺旋状通路57,其截面面积随着朝向阀芯4的前端而减小。根据该结构,当第2节流部6的开度减小时,螺旋状通路57的截面面积也减小。在该情况下,通过螺旋槽55的长度和螺旋槽55的截面积来调节第2节流部6的开度(节流量)。
(第9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9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9实施方式中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9所示,在第2阀芯部62上形成有螺旋槽61。在形成螺旋槽61时,首先与阀芯24的中心线平行地形成第2阀芯部62的外周面。然后,在对第2阀芯部62的外周面切螺纹后,以第2阀芯部62的外周面朝向阀芯24的前端形成锥形状的方式切削螺旋槽61的螺纹牙的顶部。在该情况下,第2阀芯部62的外周面是连接螺旋槽61的螺纹牙的顶部的面,成为锥形面。在螺旋槽61和第2阀孔33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螺旋状通路63,其截面积随着朝向阀芯24的前端部而减小。根据该结构,当第2节流部26的开度减小时,随之,螺旋状通路63的截面积也减小。在该情况下,通过螺旋槽61的长度和螺旋槽61的截面积来调节第2节流部26的开度(节流量)。
(第10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10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10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第2阀孔65的内周面形成为与阀芯4的中心线平行。并且,在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65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螺旋状通路66。根据该结构,当第1节流部5的开度减小并且第2节流部6的开度减小时,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65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也减小,因此异物容易咬入该间隙中。但是,当第1节流部5的开度增大并且第2节流部6的开度增大时,咬入的异物容易被制冷剂流冲走。
(第11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11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11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第2阀芯部68的外周面形成为与阀芯4的中心线平行。并且,在第2阀芯部68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槽67。螺旋槽67通过在将第2阀芯部68的外周面与阀芯4的中心线平行地形成后,对第2阀芯部68的外周面切螺纹而形成。在螺旋槽67和第2阀孔13的内周面之间形成螺旋状通路69。根据该结构,可以通过第1和第2节流部5、6的开度,来改变第2阀芯部68和第2阀孔1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大小。从而,当第1和第2节流部5、6的开度增大时,该间隙也增大,因此能够通过制冷剂容易地冲走异物。这样,由于能够抑制异物的堵塞,所以能够避免阀芯4的动作不良等问题。
(第1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12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1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2阀芯部71从阀芯4的中间部朝向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在第2阀孔13的内周面上等间隔地形成有沿阀芯4的轴线延伸的4个直线状槽72。各直线状槽72都具有同一形状和同一尺寸的三角形截面。并且,第2阀孔13的内径被设定为,当第2节流部6的节流量最大时,第2阀芯部71和第2阀孔13可滑动的尺寸。由此,在直线状槽72和第2阀芯部71之间分别独立地形成有构成第2节流部6的多个制冷剂通路。在该情况下,通过使阀芯4在轴向上滑动,来改变第1节流部5的节流量,并改变直线状槽72和第2阀芯部71的重复部分(直线状通路73)的长度。此时,通过第1节流部5和第2节流部6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分别同时改变。
根据第12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在段塞流或栓塞流从入口端口1a流入的情况下,通过第1节流部5和位于其下游侧的第2节流部6,来降低第1节流部5的减压量,降低从第1节流部5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能量。进而,从第1节流部5喷出的制冷剂分散在多个直线状通路73中,随之,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也分散。而且,由于通过各直线状通路73后的制冷剂成为紊流,所以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进一步缓和。并且,从各直线状通路73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分别不同。因此,从各直线状通路73流出的制冷剂相互冲撞,由此,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有效地降低。因此,从第2节流部6流到配管的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速度变动以及压力变动进一步降低,从而能进一步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2)通过使阀芯4进退,能够使各直线状槽72与第2阀孔13的内周面的重复部分的长度变化,在第1节流部5和第2节流部6中,能够分别同时使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变化。由此,在第1节流部5和第2节流部6中,制冷剂的流通阻力之比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从而能够稳定地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3)第2阀芯部71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1 3的内周面朝向阀芯4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由此,异物不易堵塞在第2阀芯部71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13的内周面的间隙中,因此能够避免阀芯4的动作不良等问题。
(4)由于第2阀芯部71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13的内周面相互平行,所以能够与第2节流部6的开度无关地通过直线状通路73有效地缓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
(5)由于各直线状槽72等间隔地形成,所以能够使制冷剂均匀地分散在各直线状通路73中,能够使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更有效地分散。
(6)由于在阀芯4的前端部形成有第1阀芯部15,在中间部形成有第2阀芯部71,所以,能够分别增大第2阀芯部71的外径和第2阀孔13的内径。由此,放宽直线状槽72的长度、宽度或深度等的设计上的制约。从而,用于缓和通过第2节流部6的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的设计变得容易。
(7)由于没有像以往A方法那样使用极细的通路作为节流部,所以能够避免异物堵塞在节流部。并且,由于第1节流部5可全闭,所以能够充分确保使第1节流部5全闭所需要的节流量。
(8)制冷剂流通路3由第1和第2隔壁10、11隔开,相对于第1和第2隔壁10、11的第1和第2阀孔12、13驱动一个阀芯4。由此,在第1阀孔12和第1阀芯部15之间形成第1节流部5,在第2阀孔13和第2阀芯部16之间形成第2节流部6。在该情况下,对于具有2级结构的节流部的膨胀阀,其结构被简化。
(第1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13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13实施方式中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2阀芯部75朝向阀芯24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在第2阀孔33的内周面上等间隔地形成有沿阀芯24的轴线延伸的4个直线状槽76。各直线状槽76都具有同一形状和同一尺寸的大致三角形截面。并且,第2阀孔33的内径被设定为,当第2节流部26的节流量最大时第2阀芯部75和第2阀孔33可滑动的尺寸。由此,在直线状槽76和第2阀芯部75之间分别独立地形成有构成第2节流部26的多个制冷剂通路。在该情况下,通过使阀芯24在轴向上滑动,来改变第1节流部25的节流量,并且也改变直线状槽76与第2阀芯部75的重复部分(直线状通路77)的长度。此时,通过第1节流部25和第2节流部26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分别同时改变。
根据第13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在段塞流或栓塞流从入口端口21a流入的情况下,通过第1节流部25和位于其下游侧的第2节流部26,来降低第1节流部25的减压量,降低从第1节流部5喷出的制冷剂的喷出能量。进而,从第1节流部5喷出的制冷剂分散在多个直线状通路73中,随之,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也分散。而且,由于通过各直线状通路77后的制冷剂成为紊流,所以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进一步缓和。并且,从各直线状通路77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分别不同。因此,从各直线状通路77流出的制冷剂相互冲撞,从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有效地降低。因此,从第2节流部26流到配管的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速度变动以及压力变动进一步降低,从而能进一步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2)能够利用第1节流部25和第2节流部26分别同时使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变化。由此,能够稳定地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3)第2阀芯部75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13的内周面朝向阀芯24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由此,异物不易堵塞在第2阀芯部75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33的内周面的间隙中,所以能够避免阀芯24的动作不良等问题。
(4)由于第2阀芯部75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33的内周面相互平行,所以能够与第2节流部26的开度无关地通过直线状通路77有效地缓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
(5)由于各直线状槽76等间隔地形成,所以制冷剂能够均匀地分散在各直线状通路77中,能够使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更有效地分散。
(6)由于没有像以往A方法那样使用极细的通路作为节流部,所以能够避免异物堵塞在节流部。并且,由于第1节流部25可全闭,所以能够充分确保使第1节流部25全闭所需要的节流量。
(7)制冷剂流通路23由第1和第2隔壁30、31隔开,相对于第1和第2隔壁30、31的第1和第2阀孔31、33驱动一个阀芯24。由此,在第1阀孔32和第1阀芯部35之间形成第2节流部26。在该情况下,对于具有2级结构的节流部的膨胀阀,其结构被简化。
(第14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6和图17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14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14实施方式中与第1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第2阀芯部81的外周面上等间隔地形成有4个直线状槽82。第2阀孔83的内周面成为没有槽的平滑的锥形面。在直线状槽82和第2阀孔83的内周面之间分别独立地形成有4个直线状通路84。根据该结构,与第12实施方式相比,能容易地进行直线状槽82的加工。
(第15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8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15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15实施方式中与第13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第2阀芯部85的外周面形成为与阀芯24的中心轴平行。第2阀孔33朝向阀芯24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在第2阀孔33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直线状槽76。在第2阀芯部85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33的内周面之间分别独立地形成有多个直线状通路86。在该情况下,通过使阀芯24进退来开闭第2节流部26,从而第2阀芯部85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33的内周面的间隙的大小发生变化。即,通过增大第2节流部26的开度,能够利用制冷剂流容易地冲走咬入第2阀芯部85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13的内周面的间隙中的异物。
(第16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9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16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16实施方式中与第1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9所示,第2阀孔91的内周面形成为与阀芯4的中心轴平行。并且,在第2阀孔9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截面呈三角形的多个直线状槽92。在第2阀芯部71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91的内周面之间分别独立地形成有多个直线状通路93。在该情况下,通过使阀芯4进退来开闭第2节流部6,从而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91的内周面的间隙的大小发生变化。即,通过增大第2节流部6的开度,能够利用制冷剂流容易地冲走咬入该间隙中的异物。
(第17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0~图22说明本发明的膨胀阀的第17实施方式。另外,对于第17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20~图22所示,第2阀芯部1 6的锥形角度α1与第2阀孔13的锥形角度α2相同。在该情况下,优选第2阀孔13的锥形角度α2为大致5度~大致60度。锥形角度α2的下限值即5度是能够除去咬入螺旋槽1 7的螺纹牙与第2阀孔13的内周面的间隙中的异物的锥形角度α2的下限值。并且,锥形角度α2的上限值即60度是基于形成螺旋槽17所需要的长度的锥形角度α2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锥形角度α1和锥形角度α2分别约为25度。
第2阀芯部16的下游侧端部在第2节流部6的开度从最小值(图20的状态)到最大值(图21的状态)的范围内配置在第2阀孔13内。即,第2阀芯部16的下游侧端部的位置X1与第2节流部6的开度无关,始终位于第2阀孔13的下游侧端部的位置Y1的下方。
并且,第2阀芯部16的下游侧端部经由第2异径接合部96与连接部14连接。连接部14的直径d2比第2阀芯部16的最大外周部的直径d1小。第2阀芯部16的最大外周部经由第2异径接合部96与连接部14连续地连接。第2异径接合部96从第2阀芯部16朝向连接部14形成为锥形状。
第2阀芯部16的上游侧端部在第2节流部6的开度从最小值(图20的状态)到最大值(图21的状态)的范围内配置在放大空间部41内。即,第2阀芯部16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X2在第2节流部6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始终位于第2阀孔13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Y2的下方。
第1阀芯部15朝向阀芯4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第1阀芯部15的锥形角度β1比第2阀孔13的锥形角度α2大。并且,在第2阀芯部16和第1阀芯部15之间设有第1异径接合部95。第1异径接合部95从第2阀芯部16朝向第1阀芯部15形成为锥形状。第1异径接合部95的锥形角度β2比第1阀芯部15的锥形角度β1大。
第1阀芯部15与第1阀孔12的间隙S1比第2阀芯部16与第2阀孔13的最小间隙S2小。第1阀芯部15与第1阀孔12的间隙S1是指第1阀芯部15与第1阀孔12的出口侧角部之间的最短距离。并且,第2阀芯部16与第2阀孔13的最小间隙S2是指第2阀芯部16与第2阀孔13之间的最短距离。第2阀芯部16的锥形角度α1与第2阀孔13的锥形角度α2相同。
根据第17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如果第2阀芯部16的下游侧端部向第2阀孔13的下游侧突出,则在由第2节流部6整流后的制冷剂流中会产生强的旋回流。在这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阀芯部16的下游侧端部不会向第2阀孔13的下游侧突出。在该情况下,由于可以避免上述那样的制冷剂的紊流化,所以能够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2)第2阀芯部16的上游侧端部在第2节流部6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配置在放大空间部41内。在该情况下,能够顺畅地使制冷剂从放大空间部41向第2节流部6流通。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3)第2阀芯部16的锥形角度α1与第2阀孔13的锥形角度α2相同。由此,能够使构成第2节流部6的螺旋状通路18与第2节流部6的开度无关而有效地对制冷剂产生作用。
(4)由于第1阀芯部15的锥形角度β1比第2阀孔13的锥形角度α2大,所以通过使阀芯4进退,能够使第1节流部5的节流效果比第2节流部6更大地变化。
(5)优选第2阀孔13的锥形角度α2为大致5度~大致60度的范围。在该情况下,能够易于除去咬入螺旋槽17的螺纹牙与第2阀孔13的内周面的间隙中的异物。并且,也能够充分确保螺旋槽17的长度。
(6)第1阀芯部15与第1阀孔12的间隙S1比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与第2阀孔13的最小间隙S2小。因此,能够使第1节流部5的节流效果比第2节流部6更显著地变化,并且,也能够抑制由第2节流部6引起的异物的堵塞。因此,例如将第1节流部5作为主要的节流部,将第2节流部6作为异常噪音抑制部等,使第1节流部5和第2节流部6具有不同的功能,从而能够实现膨胀阀的最佳设计。
(7)连接部14的直径d2比第2阀芯部16的最大外周部的直径d1小。因此,能够降低从第2节流部6流到配管的制冷剂的流速。由此,在出口端口1b附近,制冷剂流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紊乱,能够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8)在连接部14与第2阀芯部16之间形成有第2异径接合部96。在该情况下,在阀主体1内,能够进一步抑制制冷剂流产生的紊乱。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9)在第2阀芯部16的上游侧端部和第1阀芯部15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形成有第1异径接合部95。并且,第1异径接合部95的锥形角度β2比第1阀芯部15的锥形角度β1大。在该情况下,分别使第1和第2阀孔12、13的尺寸最优化变得容易。
本发明也能够如下进行变更并具体化。
·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主体1的下部设置出口端口1b,在阀主体1的侧壁设置入口端口1a,由此使制冷剂沿图1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
·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主体21的下部设置入口端口21a,在阀主体21的侧壁设置出口端口21b,由此使制冷剂沿图2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
·并且,在第6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主体1的下部设置出口端口1b,在阀主体1的侧壁设置入口端口1a,由此使制冷剂沿图6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
·并且,在第7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主体1的下部设置入口端口1a,在阀主体1的侧壁设置出口端口1b,从而使制冷剂沿图7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
在这些情况下,第2节流部都由螺旋状通路构成,可充分确保它们的通路长度,因此能够抑制气液两相流的压力变动。并且,在制冷剂一边沿着螺旋状通路旋回一边流动期间,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分。在制冷负荷低、制冷剂流速慢的情况下,即在第2节流部的开度小、螺旋槽与第2阀孔的内周面的间隙小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地进行这种气泡的细分。另一方面,在制冷负荷高、制冷剂的流速快的情况下,即在第2节流部的开度大、螺旋槽与第2阀孔的内周面的间隙大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地进行气泡的细分。因此,通过气泡的细分作用和气液两相流的压力变动抑制效果,在段塞流或栓塞流从入口端口流入时,从第2节流部朝向第1节流部的制冷剂流连续化。
并且,通过使从第2节流部朝向第1节流部的制冷剂流为线性的,从而使第1节流部的节流量减小,使通过第1节流部的制冷剂流的运动能量减小。因此,降低制冷剂在第1节流部中引起的压力变动。
并且,由于第1节流部可全闭,所以能够充分确保使第1节流部全闭所需要的节流量。并且,与以往A方法相比,异物也不易堵塞。
并且,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的内周面都朝向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在该情况下,即使增大第2节流部的开度,也能够使螺旋槽与第2阀孔的内周面的间隙的变化量极小。从而,与第2节流部的开度无关,能够容易地维持螺旋状通路的形状,能够充分发挥基于螺旋状通路的气泡的细分效果。
并且,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的内周面都具有同一锥形角度。因此,与第2节流部的开度无关,能够更加容易地维持螺旋状通路的形状,能够稳定地发挥基于螺旋状通路的气泡的细分效果。
并且,由于螺旋槽形成于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上,所以螺旋槽的加工变得容易。
并且,阀芯在前端部具有第1阀芯部,在中间部具有第2阀芯部。而且,在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螺旋槽。在该情况下,如果增大第2阀芯部的外径,则能够充分确保螺旋状通路的长度。
·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主体1的下部设置入口端口1a,在阀主体1的侧壁设置出口端口1b,由此使制冷剂沿图3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在该情况下,在放大空间部41内,通过第2节流部6后的制冷剂流紊乱,制冷剂中的气泡进一步被细分。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第5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主体1的下部设置出口端口1b,在阀主体1的侧壁设置入口端口1a,由此使制冷剂沿图5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在该情况下,在旋回用空间部44内,在从第2节流部6朝向第1阀孔12的制冷剂流中产生旋回流,制冷剂中的气泡进一步被细分。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第8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主体1的下部设置出口端口1b,在阀主体1的侧壁设置入口端口1a,由此使制冷剂沿图8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
·在第9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主体1的下部设置入口端口1a,在阀主体1的侧壁设置出口端口1b,由此使制冷剂沿图9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
在这些情况下,当第2节流部的开度减小时,随之,螺旋状通路的截面积也减小。由此,能够通过螺旋槽的长度和截面积来调节第2节流部的开度。从而,能够增大相对于阀芯的移动量的节流量。
·在第10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主体1的下部设置出口端口1b,在阀主体1的侧壁设置入口端口1a,由此使制冷剂沿图10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
·并且,在第1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主体1的下部设置出口端口1b,在阀主体1的侧壁设置入口端口1a,由此使制冷剂沿图11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
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当第1节流部5的开度减小时,第2阀芯部16和第2阀孔13之间的间隙也减小,所以异物容易咬入该间隙中。但是,由于当第1节流部5的开度增大时,该间隙也增大,所以能够通过制冷剂容易地冲走异物。这样,由于能够抑制异物的堵塞,所以能够避免阀芯4的动作不良等问题。
·在第17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阀主体1的下部设置出口端口1b,在阀主体1的侧壁设置入口端口1a,由此使制冷剂沿图20~图22的虚线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
在该情况下,第2阀芯部16的上游侧端部在第2节流部6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配置在第2阀孔13内。在该情况下,在通过螺旋状通路18使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分之前,能够通过第2阀芯部16避免在制冷剂流中产生紊乱。
并且,第2阀芯部16的下游侧端部在第2节流部6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配置在放大空间部41内。在该情况下,能够顺畅地使制冷剂从螺旋状通路18向放大空间部41流通。而且,在放大空间部41内气液两相流成为紊流,制冷剂中的气泡被细分。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并且,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9的内周面都朝向阀芯4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且它们的锥形角度相同。在该情况下,由于螺旋状通路18不会因第2阀芯部16的开度而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能够稳定地将制冷剂中的气泡细分。
并且,第1阀芯部15与第1阀孔12的间隙S1比第2阀芯部16与第2阀孔13的最小间隙S2小,而与第1节流部5和第2节流部6的开度无关。在该情况下,第1节流部5的节流效果比第2节流部6大,并且能够抑制由第2节流部6引起的异物堵塞。
连接部14的直径d2比第2阀芯部16的最大外周部的直径d1小。在该情况下,由于流入阀主体1内的制冷剂流不会被连接部12阻碍,所以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膨胀阀用于将多台室内单元连接在一台室外单元上的多联式空调机中。通常,在多联式空调机中,从膨胀阀的入口混入较大的气泡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如果将本发明的膨胀阀用于多联式空调机中,则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降低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各实施方式中,第1节流部5、25也可以在不全闭的范围内使用,并且也可以将第1节流部5、25构成为不能全闭。
·在第2以及第6~16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放大空间部41。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可缓和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所以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第6、8、10~12、14以及16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放大空间部41,并且在第1阀芯部15上设置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引导部。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在放大空间部41中促进旋涡的产生,所以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第4、6、8、10~12、14、16以及17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形成第5实施方式所示的阀座43,并形成用于使制冷剂旋回的旋涡形成空间44。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在旋涡形成空间44中促进旋涡的产生,所以能够有效地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在第2~9以及1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像第10实施方式那样,第2阀孔13、33、47、52的内周面是与阀芯4、24的中心轴平行的面。
·同样,在第12~15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像第16实施方式那样,第2阀孔13、33、83的内周面是与阀芯4、24的中心轴平行的面。
·在第2~5、8以及9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像第11实施方式那样,连接螺旋槽17、37、55、61的螺纹牙的面是与阀芯4、24的中心线平行的面。
·在第6和7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2阀孔47、52的内周面形成为与阀芯24的中心线平行,将螺旋槽48、53形成于第2阀孔47、52的内周面上。
·在第3~5以及10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像第8实施方式那样,将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形成为与阀芯4的中心线平行,对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切螺纹来形成螺旋槽17,进而,切削螺旋槽17的螺纹牙的顶部,由此来将第2阀芯部16的外周面朝向阀芯14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在这些情况下,通过螺旋槽17的长度和截面积来调节第2节流部6的开度。
·在第6和7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2阀孔47、52的内周面形成为与阀芯24的中心线平行,在第2阀孔47、52的内周面上形成螺旋槽48、53,然后切削螺旋槽48、53的螺纹牙的顶部。在这些情况下,通过螺旋槽48、53的长度和截面积来调节第2节流部6、26的开度。
·在第1~11以及第17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多个第2节流部6、26的螺旋槽17、37、48、53、55、61、67,并且将它们并列地形成。在这些情况下,从各螺旋状通路18、38、49、54、57、63、66、69流出的制冷剂相互冲撞,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制冷剂的流速变动和压力变动。
·在第12~16实施方式中,直线状槽72、76、82、92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圆形、长圆形、椭圆形、コ字形等任意的形状。并且,也可以在阀芯4、24的进退方向,改变直线状槽72、76、82、92的截面积,来使各直线状通路73、77、84、86、93的截面积变化。并且,也可以改变直线状槽72、76、82、92的数量,来使各直线状槽72、76、82、92的截面积的总和变化。
·在第13、15以及16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像第14实施方式那样,在第2阀芯部75、85、71上分别独立地设置多个直线状槽。
·在第1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像第16实施方式那样,第2阀孔33的内周面是与阀芯24的中心轴平行的面。并且,在第1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像第15实施方式那样,第2阀芯部71的外周面是与阀芯4的中心轴平行的面。
·在第1~9以及17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第2阀芯部16、36、46、51、56、62和第2阀孔13、33、47、52在内周面的锥形角度不同。
·在第12~14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第2阀芯部71、75、81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13、33、83的内周面的锥形角度分别不同。
·在第17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第2阀孔13的内周面上形成螺旋槽17。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在膨胀阀的出口附近,由制冷剂流产生的异常噪音。
·可以将本发明的膨胀阀及制冷装置应用于一体式、分离式、多联式等空调装置中,并且,也可以应用于空调装置以外的制冷剂回路(例如冰箱等的制冷剂回路)中。

Claims (48)

1.一种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该膨胀阀具有:阀主体;形成在所述阀主体上的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形成在所述阀主体内的阀室;形成在所述阀主体内,经由所述阀室连接所述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的制冷剂流通路;收纳在所述阀室内的阀芯;形成在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上的第1节流部;以及在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上形成在所述第1节流部的下游侧的第2节流部,
所述阀主体具有:隔开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中的制冷剂流的第1隔壁;和隔开所述第1隔壁的下游侧的制冷剂流的第2隔壁,在所述第1隔壁上形成有第1阀孔,在所述第2隔壁上形成有第2阀孔,
所述阀芯由棒状部件构成,在该棒状部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1阀孔之间形成所述第1节流部的第1阀芯部;和与所述第2阀孔之间形成所述第2节流部的第2阀芯部,
可通过使所述第1阀芯部相对于所述第1阀孔的阀座进退,来改变所述第1节流部的开度,
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槽,
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
所述第2节流部由形成在所述槽和与该槽面对的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通路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节流部通过使所述第1阀芯部相对于所述第1阀孔的阀座进退而可全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都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的锥形角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形成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在前端部具有所述第1阀芯部,在中间部具有所述第2阀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1节流部到所述第2节流部的制冷剂流通路上形成有放大空间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阀芯部具有用于使通过所述第1阀孔后的制冷剂流在所述放大空间部内偏转的引导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为螺旋槽,所述第2节流部由形成在所述螺旋槽和与该螺旋槽面对的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之间的螺旋状通路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阀芯部形成在所述阀芯的前端部,所述第2阀芯部形成在该阀芯的中间部,所述第2阀芯部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所述槽为螺旋槽,所述第2阀芯部的下游侧端部在所述第2节流部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配置在所述第2阀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2或10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第1阀芯部形成在所述阀芯的前端部,第2阀芯部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中间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的内周面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所述槽为螺旋槽,在从所述第1节流部到所述第2节流部的制冷剂流通路中,在所述第2阀孔的入口附近形成有放大空间部,所述第2阀芯部的上游侧端部在所述第2节流部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配置在所述放大空间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槽形成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阀芯部和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角度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阀芯部的锥形角度比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角度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角度在5度~60度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节流部的出口附近形成的所述第1阀芯部与第1阀孔之间的间隙,比在所述第2节流部形成的所述第2阀芯部与所述第2阀孔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值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芯的所述第2阀芯部的下游侧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直径比所述第2阀芯部的最大外周部的直径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芯上,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2阀芯部之间形成有第2异径接合部,所述第2异径接合部从所述最大外周部朝向所述连接部形成为锥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上游侧端部与所述第1阀芯部的下游侧端部之间,形成有从该第2阀芯部朝向所述第1阀芯部呈锥形状的第1异径接合部,所述第1异径接合部的锥形角度比所述第1阀芯部的锥形角度大。
20.根据权利要求9~19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阀芯部通过在所述棒状部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所述螺旋槽后,切削该螺旋槽的螺纹牙的顶部,从而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9~19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阀芯部通过在将所述棒状部件的外周面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后,在其外周面上加工所述螺旋槽而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9~21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槽由多个螺旋槽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是使所述第1阀孔的周围从所述第1隔壁的壁面突出而形成的。
24.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是在所述阀芯的进退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直线槽,所述第2节流部由在该直线状槽和与该直线状槽面对的面之间形成的多个独立的直线状的通路构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直线槽等间隔地形成。
26.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冷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25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
27.一种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该膨胀阀具有:阀主体;形成在所述阀主体内的制冷剂流通路;收纳在所述阀主体内的由棒状部件构成的阀芯;形成在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上的第1节流部;以及在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上形成在所述第1节流部的上游侧的第2节流部,
所述阀主体具有:隔开所述制冷剂流通路中的制冷剂流的第1隔壁;和隔开所述第1隔壁的上游侧的制冷剂流的第2隔壁,
在所述第1隔壁上形成有第1阀孔,在所述第2隔壁上形成有第2阀孔,
所述阀芯的外周面形成为锥形状,所述阀芯具有:可与所述第1阀孔的阀座抵接的第1阀芯部;和与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相面对的第2阀芯部,
可通过使所述第1阀芯部相对于所述第1阀孔进退,来改变所述第1节流部的开度,
所述第2节流部由螺旋状的通路构成,该螺旋状的通路形成于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螺旋槽与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之间,
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中的至少一方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节流部通过使所述第1阀芯部相对于所述第1阀孔进退而可全闭。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都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的锥形角度相同。
31.根据权利要求27~30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槽形成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上。
32.根据权利要求27~31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在前端部具有所述第1阀芯部,在中间部具有所述第2阀芯部。
33.根据权利要求27~32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2节流部到所述第1阀孔的制冷剂通路中,在所述第1阀孔的入口附近形成有放大空间部。
34.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芯在前端部具有所述第1阀芯部,在中间部具有所述第2阀芯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第2阀孔的内周面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所述第2阀芯部的上游侧端部在所述第2节流部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配置在所述第2阀孔内。
35.根据权利要求27、28或34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第1阀芯部形成在所述阀芯的前端部,第2阀芯部形成在所述阀芯的中间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和所述第2阀孔的内周面朝向所述阀芯的前端形成为锥形状,在从所述第2节流部到第1阀孔的制冷剂通路中,在所述第1阀孔的入口附近形成有放大空间部,所述第2阀芯部的下游侧端部在所述第2节流部的开度从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内配置在所述放大空间部内。
36.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槽形成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上。
37.根据权利要求34~36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阀芯部和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角度相同。
38.根据权利要求34~37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阀芯部的锥形角度比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角度大。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阀孔的锥形面的锥形角度在5度~60度的范围内。
40.根据权利要求34~39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节流部的入口附近形成的所述第1阀芯部与第1阀孔之间的间隙,比在所述第2节流部形成的所述第2阀芯部与所述第2阀孔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值小。
41.根据权利要求34~40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阀芯的所述第2阀芯部的上游侧设有连接部,该连接部的直径比所述第2阀芯部的最大外周部的直径小。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2阀芯部之间形成有第2异径接合部,该第2异径接合部从该第2阀芯部的最大外周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部形成锥形形状。
43.根据权利要求34~42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阀芯部的下游侧端部和所述第1阀芯部的上游侧端部之间,形成有从该第2阀芯部朝向所述第1阀芯部呈锥形形状的第1异径接合部,所述第1异径接合部的锥形角度比所述第1阀芯部的锥形角度大。
44.根据权利要求27~43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槽如下那样形成:在将所述第2阀芯部的外周面或第2阀孔的内周面与所述阀芯的中心轴平行地形成后进行切螺纹,进而,切削螺纹牙的顶部,由此连接所述螺纹牙的顶部的面成为锥形面。
45.根据权利要求27~44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槽通过将所述阀芯的外周面形成为锥形状并对其加工面切螺纹而形成。
46.根据权利要求27~45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座是使所述第1阀孔的周围从所述第1隔壁的壁面部突出而形成的。
47.根据权利要求27~46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槽由多个螺旋槽构成。
48.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冷装置具有权利要求27~47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
CNB200680003203XA 2005-02-28 2006-02-28 膨胀阀及制冷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425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54979/2005 2005-02-28
JP2005054979 2005-02-28
JP104397/2005 2005-03-31
JP362502/2005 2005-12-15
JP362501/2005 2005-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7485A true CN101107485A (zh) 2008-01-16
CN100504253C CN100504253C (zh) 2009-06-24

Family

ID=39000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320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4253C (zh) 2005-02-28 2006-02-28 膨胀阀及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4253C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2392A (zh) * 2010-12-30 2011-04-27 无锡鹰贝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带螺旋结构的阀芯
CN101571205B (zh) * 2008-04-30 2011-12-21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节流装置和制冷装置
CN102878733A (zh) * 2012-10-26 2013-01-16 温岭市恒发空调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膨胀阀组件和单向膨胀阀及双向流通膨胀阀
CN103890505A (zh) * 2011-09-26 2014-06-25 丹佛斯公司 具有压力平衡的流量控制阀
CN105042954A (zh) * 2015-09-15 2015-1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机组及其节流装置
CN106286912A (zh) * 2015-05-13 2017-01-04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控制阀
CN106439139A (zh) * 2016-11-21 2017-02-22 天津尚吉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精密节流器
CN106461092A (zh) * 2014-07-02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膨胀阀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6481608A (zh) * 2016-11-22 2017-03-08 海达门控有限公司 地弹簧调速阀
CN106545660A (zh) * 2015-09-23 2017-03-29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107002900A (zh) * 2014-12-25 2017-08-01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CN107795694A (zh) * 2016-08-30 2018-03-13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9312970A (zh) * 2016-06-24 2019-0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膨胀阀以及具备该膨胀阀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9715997A (zh) * 2016-09-30 2019-05-0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
CN111412296A (zh) * 2016-06-22 2020-07-1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
CN112696498A (zh) * 2019-10-23 2021-04-2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3574303A (zh) * 2019-03-15 2021-10-29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膨胀阀
CN114484068A (zh) * 2020-10-23 2022-05-1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
CN116136160A (zh) * 2023-04-19 2023-05-19 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井下二氧化碳流量控制的阀门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5911B (zh) * 2020-03-23 2021-10-29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一种膨胀阀及汽车空调系统

Cited B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1205B (zh) * 2008-04-30 2011-12-21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阀、节流装置和制冷装置
CN102032392B (zh) * 2010-12-30 2013-07-24 无锡鹰贝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带螺旋结构的阀芯
CN102032392A (zh) * 2010-12-30 2011-04-27 无锡鹰贝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带螺旋结构的阀芯
CN103890505A (zh) * 2011-09-26 2014-06-25 丹佛斯公司 具有压力平衡的流量控制阀
CN103890505B (zh) * 2011-09-26 2015-12-09 丹佛斯公司 具有压力平衡的流量控制阀
CN102878733A (zh) * 2012-10-26 2013-01-16 温岭市恒发空调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膨胀阀组件和单向膨胀阀及双向流通膨胀阀
CN102878733B (zh) * 2012-10-26 2015-09-30 温岭市恒发空调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膨胀阀组件和单向膨胀阀及双向流通膨胀阀
CN106461092B (zh) * 2014-07-02 2018-12-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膨胀阀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6461092A (zh) * 2014-07-02 2017-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膨胀阀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7002900A (zh) * 2014-12-25 2017-08-01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CN107002900B (zh) * 2014-12-25 2019-03-12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控制阀
CN106286912A (zh) * 2015-05-13 2017-01-04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控制阀
CN106286912B (zh) * 2015-05-13 2019-09-10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控制阀
CN105042954A (zh) * 2015-09-15 2015-1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机组及其节流装置
CN106545660A (zh) * 2015-09-23 2017-03-29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106545660B (zh) * 2015-09-23 2020-04-10 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膨胀阀
CN111412296A (zh) * 2016-06-22 2020-07-14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
CN111412296B (zh) * 2016-06-22 2022-07-08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
CN109312970A (zh) * 2016-06-24 2019-02-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膨胀阀以及具备该膨胀阀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9312970B (zh) * 2016-06-24 2021-06-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膨胀阀以及具备该膨胀阀的制冷循环装置
CN107795694A (zh) * 2016-08-30 2018-03-13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7795694B (zh) * 2016-08-30 2020-07-3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9715997A (zh) * 2016-09-30 2019-05-0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
CN109715997B (zh) * 2016-09-30 2021-07-2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
CN106439139A (zh) * 2016-11-21 2017-02-22 天津尚吉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精密节流器
CN106481608A (zh) * 2016-11-22 2017-03-08 海达门控有限公司 地弹簧调速阀
CN106481608B (zh) * 2016-11-22 2019-03-26 海达门控有限公司 地弹簧调速阀
CN113574303A (zh) * 2019-03-15 2021-10-29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膨胀阀
CN113574303B (zh) * 2019-03-15 2024-01-23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膨胀阀
CN112696498A (zh) * 2019-10-23 2021-04-2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CN114484068A (zh) * 2020-10-23 2022-05-13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
CN114484068B (zh) * 2020-10-23 2024-03-08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电动阀
CN116136160A (zh) * 2023-04-19 2023-05-19 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井下二氧化碳流量控制的阀门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4253C (zh)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4253C (zh) 膨胀阀及制冷装置
AU2006219331B2 (en) Expansion valve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JP3826951B1 (ja) 膨張弁及び冷凍装置
JP2006266667A (ja) 膨張弁及び冷凍装置
CN101568792B (zh) 用于分配的小通道换热器集管插入件
DE102010044532B4 (de) Ejektor
EP3156745A1 (en) Ejector using swirl flow
CN103003641A (zh) 高效率喷射器循环
DE112014003680B4 (de) Ejektor
JP3824019B1 (ja) 膨張弁及び冷凍装置
US20070157661A1 (en) Expansio valve of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JP2008298343A (ja) 冷媒分流器一体化構造の膨張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JP2005351605A (ja) 膨張弁及び冷凍装置
US20070028647A1 (en) Condenser inlet diffuser
JP2005069644A (ja) 多段電動膨張弁及び冷凍装置
CN203771825U (zh) 一种热力膨胀阀及应用该热力膨胀阀的制冷系统
CN102620051A (zh) 节流阀装置
WO2014061104A1 (ja) 絞り装置、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2538316B (zh) 一种热力膨胀阀
CN106641361A (zh) 一种自适应节流阀、空调系统
JP2008128603A (ja) 電動膨張弁
JP2008309345A (ja) 冷媒分流器一体化構造の膨張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CN113932323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CN212132965U (zh) 内装射流孔板的分配器
CN2611851Y (zh) 引射、增压高效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