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6227A - 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6227A
CN101106227A CN200710128626.0A CN200710128626A CN101106227A CN 101106227 A CN101106227 A CN 101106227A CN 200710128626 A CN200710128626 A CN 200710128626A CN 101106227 A CN101106227 A CN 1011062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socket
connector
recess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286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内田敏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062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62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包括i)插头,包括:一对连接部件,配置为将插头连接到插座;通孔,形成在该对连接部件之间的部分处;以及插头触片,布置在各个连接部件的外侧面上,ii)插座,包括:凹进部分,配置为接收插头;以及插座触片,布置在凹进部分的内侧面上,以及iii)锁定部件,配置为将插头锁定在插座中,通过经由通孔插入到该对连接部件之间,来将连接部件对向外扩展,以将连接部件的外侧面触片到凹进部分的内侧面的对应一个上,以及从而使得插头触片完成与插座触片的触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和连接该连接器的方法,以及更具体地涉及安装在印刷布线板上的连接器以及连接该连接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连接器已经被用作将在印刷布线板上分别形成的电路彼此连接的装置。图4示出了传统连接器的构造的透视图。连接器100包括阳插头101和阴插座(插座)103。插头101安装在印刷布线板105的表面上,以及插座103安装在另一印刷布线板106的表面上。插头101包括多个触片(连接)102,用于插头101的每一个外侧表面101a上的电气连接。另一方面,插座103包括多个触片(连接)104,用于在插座103的每一个内侧表面103a上的电气连接。
接下来,将给出将插头101连接到插座103的方法的描述。图5A和5B是显示用于将图4中所示的连接器100的插头101连接到插座103的过程的截面图。图5A和5B分别是沿着图4中的线V-V的截面图。首先,如在图5A中所示,布置插头101的阳部被设置为面对插座103的阴部。接着,如在图5B中所示,插头101的阳部被插入到插座103的阴部中。因此,每个触片102和对应一个的触片104彼此连接,也就是彼此接触。
在连接器中,为了减少在插头和插座之间的连接中的电损耗,经常要求减小在插头上的触片和插座上的触片之间的接触电阻。使得连接器100中的触片102和触片104之间的间隙足够小,以满足需求。然而,在这样的结构中,当插头101插入插座103中时,触片102的任何一个的边缘可能会邻接在触片104的对应一个的边缘上。图6是显示与传统连接器相关联的问题的截面图。如上所述,当触片102的任何一个的边缘邻接在触片104的对应一个的边缘上时,每个插座103的触片104可能被压坏从而变形,如由参考数字111所示的。此外,甚至当触片102的每一个的边缘不邻接在触片104的对应一个的边缘上时,每个触片104可能会由于施加到触片102的表面和触片104的表面上的摩擦力而变形。此外,如果没有变形,则触片104可能被损坏。要注意,不仅仅触片104可能被压坏或变形,而且插头101的触片102也可能被压坏或变形。为此,传统连接器具有在连接时的可靠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提出了图7中所示的结构。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插座203的触片204的上部向外弯曲。触片204的向外弯曲的上部是为了如下目的而采取的措施,即,当插头101插入插座203中时,防止插头101的每一个触片102的边缘邻接在插座203的触片204的对应一个的边缘上。此外,在相关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6-86083”,尤其是图3和图4中,公开了其结构与图7中所示的连接器结构相类似的连接器。在该结构中,插座(接受器)的触片的边缘部分向外弯曲,以防止插头的触片的边缘面分别地邻接到插座的触片的边缘面上。
然而,近年来,随着在印刷布线板上的电路已经被小型化,安装在印刷布线板上的连接器较以前更小型化。为此,每个触片的表面区域已经被必要地减少。为了抑制与每个触片的表面积减少相关联的触片之间的触片电阻的增加,需要进一步增加触片之间的接触压力。为此,即使在图7中所示的连接器和在相关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中,当插头插入插座中时,在插头的触片之一和插座的对应一个触片之间会产生较大摩擦力。因此,在插头的触片和插座的对应触片之间可能产生大的机械应力。结果,触片可能会变形或损坏。此外,在图7中所示的结构以及在相关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中,当连接器被重复地连接和分离时,两侧上的触片可能彼此摩擦,从而磨损以至于接触压力可能下降。结果,可能发生这样的问题:由于接触电阻的增加而导致电气连接损耗的增加。此外,在相关文献1中公开的结构中,利用触片的类弹簧特性,两侧上的触片彼此触片。为此,接触压力可能由于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因此,可能产生这样的问题:连接中的电损耗由于接触电阻的增加而增加。如上所述,上述连接器具有在连接时的确定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相关技术的方法和结构的上述和其他示例性问题、缺点和不利,本发明的示例性特征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和连接该连接器的方法,利用该连接器和连接该连接器的方法,可以在插头插入插座中时防止触片之间产生机械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插头(11),其具有第一部分(31),该第一部分(31)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从该下表面向下延伸的一对连接部件(12),位于每个连接部件的外面侧(12a)上的插头触片组(13),以及对上表面开口并延伸通到下表面的通孔(32);插座(21),其具有上端面(21b),向上端面开口并具有一对内侧面(21a)的凹进部分(23),位于内侧面的每一个上的插座触片组(22),该凹进部分被配置为容纳连接部件,使得连接部件的每一个面对内侧面的对应一个,以及在每组插座触片和对应的插头触片组之间产生间隙;锁定部件(14),用于经由通孔在插入方向上将锁定部件插入凹进部分中,从而将插头锁定在插座中,其中锁定部件的插入将锁定部件的外面压紧紧靠连接部件的内面,从而向着插座的内侧面将每个连接部件的外面侧扩展一定距离,该距离消除了间隙,并使得每组插座触片与对应的插头触片相接触。
以另一种表达,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I)插头,包括配置以将插头连接到插座的一对连接部件、形成在该对连接部件之间的部分处的通孔、以及布置在各个连接部件的外侧面上的插头触片,ii)插座,包括配置以接收插头的凹下部分、以及布置在该凹下部分的内侧面上的插座触片,以及iii)锁定部件,配置以将插头锁定在插座中,将连接部件对向外扩展,以通过经由通孔插入在该对连接部件之间,从而将连接部件的外侧面的每一个接触到凹下部分的内侧面的对应一个上,以及从而使得插头触片与插座触片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将插头电气连接到插座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插头的连接部件对插入插座的凹进部分中,将锁定部件插入到该对连接部件之间形成的通孔中,以及在该对连接部件之间在插入方向上按压锁定部件并进入凹下部分中,以利用锁定部件进入凹下部分中的插入方向运动来向外弯曲该连接部件。连接部件的向外弯曲I)分别地将连接部件的外侧面压到凹下部分的内侧面上,以及ii)使得布置在连接部件的外侧面上的插头触片分别地与布置在凹进部分的内侧面上的插座触片相接触,以及由此分别地将插头触片电气连接到插座触片。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和连接该连接器的方法通过使用上述结构和方法提供了以下效果。更具体地,当插头插入插座中时,可以防止在触片之间产生机械应力,从而防止触片被损坏。结果,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和连接该连接器的方法进一步提供这样的效果,其中可以改进在连接时的确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特征和优点,结合附图从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的透视图;
图2A是沿着图1中的线IIA-IIA得到的截面图;
图2B是沿着图1中的线IIB-IIB得到的截面图;
图3A、3B和3C是显示在图1中所示的连接器中用于将插头连接到插座的过程的截面图;
图4是显示传统连接器结构的透视图;
图5A和5B是显示在图4中所示的连接器中用于将插头连接到插座的过程的截面图;
图6是显示与传统连接器相关联的问题的截面图;以及
图7是显示克服与传统连接器相关联的问题的措施的例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参考附图在下面详细地说明。以下所述的优选实施例显示在理解本发明中的仅仅说明性的例子,以及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不限于这些优选实施例。
将在下面给出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和连接该连接器的方法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
首先,将详细给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的结构的描述。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器构造的透视图。图2A是沿着图1中的线IIA-IIA的截面图。图2B是沿着图1中的线IIB-IIB的截面图。连接器10包括插头11、插座21和用于将插头11锁在插座21中的锁定部件14。插头11安装在印刷布线板31的表面上,而插座21安装在另一印刷布线板41的表面上。印刷布线板31和41的每一个可以是柔性印刷布线板、刚性印刷布线板或刚性柔性印刷布线板中的任何一个。要注意,在该实施例中,使用其中连接器10是双侧对称的情况来作为例子。因此,在图2A中,仅在连接器10的一侧上提供每个参考数字。此外,利用在图2A中的箭头来显示将插头11插入到插座21中的方向(在下文中称为插入方向)。
插头11包括连接部件12、通孔32和多个插头触片(连接)13。连接部件12被并排布置为两排。通孔32形成在连接部件12之间。多个插头触片13布置在连接部件12的每一个的外侧面12a上。此外,每个连接部件12是柔性的。此外,连接部件12可以是一对彼此平行延伸的细长部件。多个插头触片13的每一个沿着连接部件12的外侧面12a的延伸方向布置为一行。此外,多个插头触片13的每一个连接到印刷布线板31上的电路。通过切除部分印刷布线板31来形成通孔32,以将其定位在连接部件对12之间。通孔32具有例如矩形形状。此外,如图2A中所示,在连接部件12连接到印刷布线板31的部分中,通孔32的宽度基本上等于连接部件12的内侧面12b之间的宽度。换句话说,通孔32的内侧面分别连续到连接部件12的内侧面12b。在图2A中所示的连接部件12分别由在右侧和左侧上的两个分离部件形成。然而,要注意,连接部件12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整体形成,该方式为,在右侧和左侧上的连接部件12在通孔32的前侧和后侧处彼此连接,从而形成一个连接部件。然后,通孔32可以形成在集成的连接部件12的中间部分中。
在插头11中,连接部件12的每一个外侧面12a在与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形成。换句话说,连接部件12的外侧面12a的每一个近似被形成为与印刷布线板31垂直。另一方面,以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θ1角度的方式来形成连接部件12的内侧面12b以内侧面12b的每一个。换句话说,以如下方式形成连接部件12的内侧面12b,所述方式是:相对于垂直印刷布线板31的平面,使每个内侧面12b倾斜θ1角度。因此,连接部件12的内侧面12b之间的宽度距离从邻近印刷布线板31的部分逐渐地减少,以至于各个连接部件12的下边缘面12c具有最窄的宽度距离。
锁定部件14包括主体14a和顶部33。顶部33在顶部33的一侧处结合到印刷布线板31,如图2B中所示。在其中印刷布线板31是柔性印刷布线板的情况下,印刷布线板31具有柔性。因此,可以通过沿着与顶部33除了一侧之外的三侧相对应的三条线来切割印刷布线板31,从而形成该顶部33。顶部33利用该具有柔性的一侧结合到印刷布线板31。利用这样的构造,可以有效地使用为了形成通孔32而从印刷布线板31切割出来的部分作为顶部33。在其中印刷布线板31是刚性印刷布线板的情况下,顶部33利用插入其与印刷布线板31之间的另一柔性部件来结合到印刷布线板31。如上所述,由于顶部33结合到印刷布线板31,可以防止失去该锁定部件14。此外,还可以改进可操作性。锁定部件14的主体14a和顶部33利用粘合剂等等彼此固定。此外,锁定部件14的宽度基本上和通孔32的宽度相同。换句话说,锁定部件14的宽度基本上与连接部件12连接到印刷布线板31的部分处的内侧面12b之间的宽度相同。顺便提及,如图1中所示,锁定部件14可以具有细长形状。锁定部件14的底面具有和通孔32的形状基本相同的形状。如图1中由参考数字15所示的,锁定部件14可以绕着锁定部件14结合到印刷布线板31的部分旋转。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旋转锁定部件14,锁定部件14可以经由通孔32插入在连接部件对12之间的空间中。要注意,锁定部件14可以由主体14a构成,而不具有顶部33。此外,锁定部件14可以不结合到印刷布线板31。
插座21包括凹进部分23和多个插座触片(连接)22。凹进部分23被配置为能够容纳插头11的连接部件对12。多个插座触片22的每一个布置在凹进部分23的内侧面21a的其中一个上。此外,多个插座触片22的每一个沿着凹进部分23的内侧面21a的纵向成直线地布置。此外,多个插座触片22的每一个连接到在印刷布线板41上形成的电路。插座21不具有柔性。如在图2A中所示,凹进部分23的开口宽度基本上等于在连接部件对12的外侧面12a之间的距离。此外,凹进部分23的宽度距离从开口处的最窄宽度距离逐渐增加到邻近印刷布线板41的部分处的最宽宽度距离。
此外,在插座21中,以如下方式形成每个内侧面21a,即,每个内侧面21a相对于插入方向倾斜角度θ2。换句话说,以如下方式形成插座21的每个内侧面21a,即,所述方式是,相对于垂直印刷布线板41的平面,每个内侧面21a倾斜角度θ2(或垂直于凹进部分23的底面)。内侧面对21a之间的距离,从对应于上端面21b的部分处的最小距离,逐渐增加到在邻近印刷布线板41的部分处(或在凹进部分23的底面处)的最大距离。插座21的每一个内侧面21a的倾斜角度θ2基本上具有与连接部件12的每一个内侧面12b的倾斜角度θ1相同的绝对值。调节各个倾斜角度θ1和θ2的绝对值,可以使得插头11更难以从插座21脱出。更具体地,该绝对值越大,插头11越难以从插座21脱出。然而,倾斜角度θ1和θ2的绝对值的每一个需要处于在连接部件12可以弹性地变形的范围内。此外,通过调节倾斜角度θ1和θ2之间的差,可以调节多个插头触片13的每一个和多个插座触片22的对应一个之间的接触压力。更具体地,与倾斜角度θ2相比,倾斜角度θ1越大,接触压力变得越大。这样,在多个插头触片13的每一个和多个插座触片22的对应一个之间的接触压力可以被适当地调节到适当值。通过分别地将插头11和插座21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当连接部件12向外弯曲(分别地在向右和向左的方向上),连接部件12的外侧面12a分别地邻接在凹进部分23的内侧面21a上。因此,连接部件12的每一个内侧面12b变成垂直于印刷布线板31和41。此外,在纵向方向上的插座21的凹进部分23的长度基本上与在纵向方向上的每一个连接部件12的长度相同。
锁定部件14的高度基本上与如下高度相同,所述高度是通过将印刷布线板31的高度和每个连接部件12的高度相加获得的高度。换句话说,锁定部件14的高度基本上等于从印刷布线板31的顶面到每个连接部件12的下边缘面12c的距离。插头11的每一个连接部件12的高度约等于插座21的凹进部分23的深度。然而,每个连接部件12的高度稍微短于从插座21的上端面21b到凹进部分23的底面的距离。当连接部件12向外弯曲时,这可以避免每个连接部件12的下边缘面12c与凹进部分23的底面摩擦。此外,每个连接部件12的下边缘面12c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倾斜,即,在每个连接部件12中,内侧面12b比图2A中所示的更短。利用这种构造,当连接部件12向外弯曲(分别地在向右和向左的方向上)时,每个连接部件12的下边缘面12c不易于与凹进部分23的底面发生摩擦。
要注意,锁定部件14和插座21优选由具有有限柔性的刚性材料制成,以及插头11的连接部件12由柔性和可变形材料制成。更具体地,作为用于锁定部件14和插座21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其每个基本上不可弯曲的合成树脂或塑料。作为用于插头11的连接部件12的材料,可以使用弹性合成树脂或软塑料,例如尼龙、填充玻璃的尼龙、PPS(聚苯硫醚)、填充玻璃的PPS或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插头触片13和插座触片22由金属制成,该金属例如是铜、锡、金、银或镍或者它们的合金。此外,连接部件12利用粘合剂固定到印刷布线板31,以及插座21也可以利用粘合剂固定到印刷布线板41上。
接着,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对连接器进行连接的方法。图3A、3B和3C是显示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中用于将插头连接到插座的过程的截面图。
首先,如在图3A中所示,插头11被布置为在锁定部件14与插头11分离的状态下,使得连接部件12面对插座21的凹进部分23。
接着,如在图3B中所示,插头11的连接部件12插入到插座21的凹进部分23中。此时,由于插座21的内侧面21a是倾斜的,因此连接部件12的外侧面12a没有分别地与内侧面21a完全接触。为此,在每个插头触片13和对应一个的插座触片22之间形成间隙51。因此,每个插头触片13和插座触片22的对应一个不是完全彼此接触的。结果,当插头11插入到插座21中时,在每个插头触片13和插座触片22的对应一个之间没有形成机械应力。
然后,如在图3C中所示,已经经由插头11的通孔32将锁定部件14插入到连接部件对12之间。此时,锁定部件14的侧面分别邻接到每个倾斜的连接部件12的内侧面12b上,从而向外按压内侧面12b。因此,连接部件对12向外扩展(分别地在向右方向上和向左的方向上)。如上所述,连接部件12的每一个内面侧12b的倾斜角度θ1具有基本上与凹进部分23的每一个内侧面21a的倾斜角度θ2相同的绝对值。此外,连接部件12的每一个外侧面12a形成为基本上垂直于印刷布线板31和41。因此,在其中锁定部件14完全插入在连接部件对12之间的状态下,连接部件12的外侧面12a分别与凹进部分23的内侧面21a相接触。因此,由于适当的压力,插头触片13分别与插座触片22相接触。结果,在插头11和插座21之间获得了电气连接。
在与以上已经描述的连接插头11的过程相反的过程中,将插头11从插座21分离。更具体地,首先经由通孔32从连接部件对12之间移除锁定部件14。可以通过例如用工具等将顶部33抬起,从而从通孔32移除该锁定部件14。一旦锁定部件14被移除,由于锁定部件14是弹性的,因此连接部件12恢复如在图3B中所示的原始形状。当连接部件12恢复原始形状时,插头触片13分别地从插座触片22分离。接着,从插座21移除了插头11,由此连接器10恢复图3A中所示的状态。因此,由于当从插座21移除插头11时,在插头触片13和插座触片22之间存在间隙51,所以不会产生机械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和连接该连接器的方法提供以下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当插头11插入到插座21中时,插头11的插头触片13没有分别与插座21的插座触片22相接触。这使得可以在插头触片13和对应的插座触片22之间防止产生机械应力。因此,该实施例的连接器10使得可以防止插头11的插头触片13和插座21的插座触片22变形、磨损以及被损坏。此外,即使在其中连接器的连接和断开被重复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插头触片和插座触片彼此摩擦和磨损,由此减少了在触片之间的接触压力。结果,可以防止由于接触压力的增加而造成的触片之间的连接中的电气损耗的增加。
此外,如在图3C中所示,当锁定部件14插入到连接部件对12之间时,连接部件12的每一个外侧面12a被按压,从而随着接近于下边缘部分12c而更多地向外扩展。由此,与图4和7中所示的连接器相比,插头不容易地从插座拔出。结果,即使在连接器振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插头掉出插座。
此外,锁定部件14分别地将该对连接部件12压到插座21的内侧面上。因此,增加了插头触片13和插座触片22之间的接触压力。结果,可以充分地减少在插头触片13和插座触片22之间的接触压力。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中,每个插头触片13和对应的一个插座触片22不是彼此弹性地接触。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可以防止随着时间流逝的退化。结果,可以防止由于接触电阻的增加而导致的电气连接损耗的增加。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和连接该连接器的方法在连接时具有提高确定性和可靠性的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经结合特定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所包含的主题不局限于特定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的主题意图包括可以包括在以下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中的所有替代、修改和等效。
进一步地,发明人的意图是即使权利要求在随后的法律程序中被修改,也保留所要求的发明的所有等价物。

Claims (21)

1.一种连接器,包括:
插头(11),具有:第一部分(31),其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一对连接部件(12),其从该下表面向下延伸;插头触片组(13),其位于每个连接部件的外面侧(12a)上;以及通孔(32),对上表面开口并延伸通过到该下表面;
插座(21),具有:上端面(21b);凹进部分(23),其对上端面开口,并具有一对内侧面(21a);插座触片组(22),其位于每个内侧面上,凹进部分被配置为容纳连接部件,使得该每个连接部件面对相应的一个内侧面,以及在每个插座触片组和对应的插头触片组之间形成间隙;以及
锁定部件(14),通过在插入方向上将锁定部件经由通孔插入到所述凹进部分,从而将所述插头锁定在所述插座中,
锁定部件的插入将锁定部件的外面向连接部件的内面按压,从而朝着插座的内侧面的方向使每个连接部件的外面侧向外扩展一定距离,该距离消除了所述间隙,并使得每个插座触片组与对应的插头触片组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部件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从连接部件的上端处的最大距离减少到连接部件的下端处的最小距离,以及
在插入插座之前,在连接部件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是均匀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凹进部分的开口部分处,所述插座的凹进部分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约等于连接部件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以及
所述凹进部分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从在开口部分处的最窄距离增加到凹进部分的底面处的最宽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相对于将插头插入插座中的插入方向,连接部件的每一个内侧面以第一角度倾斜,
连接部件的每一个外侧面平行于所述插入方向,
相对于所述插入方向,所述凹进部分的每一个内侧面以第二角度倾斜,以及
所述第一角度具有与第二角度基本上相同的绝对值。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通孔的宽度基本上等于连接部件的上端处的连接部件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通孔的每一个内侧面连续到所述连接部件的内侧面的对应的其中一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部件的宽度基本上和所述通孔的宽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凹进部分的开口部分的宽度,基本上与所述连接部件的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连接部件对是一对彼此平行地延伸的细长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头触片沿着连接部件的外侧面延伸的方向成直线地布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触片沿着所述凹进部分的内侧面的纵向成直线地布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每个连接部件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部件是由刚性材料制成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第一印刷布线板,其中插头被布置为安装在该第一印刷布线板上;以及
第二印刷布线板,其中插座被布置为安装在该第二印刷布线板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进一步包括结合部件,其将所述锁定部件结合到所述第一印刷布线板。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结合部件是由柔软材料制成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通孔是通过切除部分所述第一印刷布线板而形成的。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相对于与所述第一印刷布线板垂直的平面,连接部件的每一个内侧面以第一角度倾斜,
连接部件的每一个外侧面平行于与所述第一印刷布线板垂直的平面,
相对于与所述第二印刷布线板垂直的平面,凹进部分的每一个内侧面以第二角度倾斜,以及
所述第一角度具有与所述第二角度基本上相同的绝对值。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印刷布线板是柔性印刷布线板、刚性印刷布线板和刚性柔性印刷布线板中的任何一个。
20.一种连接器,包括:
插头,其包括:
连接部件对,其配置为将插头连接到插座,
通孔,其形成在该对连接部件之间的部分处,
以及插头触片,其布置在各个连接部件的外侧面上;
插座,包括:
凹进部分,其配置为容纳插头,
以及插座触片,布置在凹进部分的内侧面上;以及
锁定部件,其被配置为将插头锁定在插座中,通过经由通孔将该锁定部分插入到连接部件对之间,使所述连接部件对向外扩展,由此使得连接部件的每一个外侧面接触到凹进部分的内侧面的对应的其中一个上,从而使得插头触片与插座触片相接触。
21.一种用于将插头电气连接到插座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插头的连接部件对插入到插座的凹进部分中;
将锁定部件插入到形成在该对连接部件之间的通孔中;以及
在插入方向上在该对连接部件之间按压锁定部件,并将该锁定部件压入凹进部分中,从而利用锁定部件到凹进部分中的插入方向的移动而使得连接部件向外弯曲,其中,
连接部件的向外弯曲i)分别将连接部件的外侧面压到凹进部分的内侧面上,以及2)使得布置在连接部件的外侧面上的插头触片分别与布置在凹进部分的内侧面上的插座触片相接触,以及从而分别将插头触片电气连接到插座触片。
CN200710128626.0A 2006-07-07 2007-07-09 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 Pending CN1011062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87865A JP4939133B2 (ja) 2006-07-07 2006-07-07 コネクタ
JP2006187865 2006-07-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6227A true CN101106227A (zh) 2008-01-16

Family

ID=38919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28626.0A Pending CN101106227A (zh) 2006-07-07 2007-07-09 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91079B2 (zh)
JP (1) JP4939133B2 (zh)
KR (1) KR100895920B1 (zh)
CN (1) CN101106227A (zh)
TW (1) TW2008058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2791A (zh) * 2017-03-04 2017-06-20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连接器的footprint损耗的方法及系统
CN110854567A (zh) * 2019-11-21 2020-0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路板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6430B2 (ja) * 2012-01-12 2016-01-2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JP5920565B2 (ja) * 2012-01-30 2016-05-1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連結装置
US9130327B2 (en) * 2013-06-18 2015-09-08 Trinity, Llc Power assembly for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8786A (en) * 1969-11-10 1971-06-28 Joseph A Alfiero Connector for terminal strips
US4678255A (en) * 1986-04-03 1987-07-07 Wells Electronics, Inc. Chip connector
KR19980013439U (ko) * 1996-08-30 1998-06-05 박병재 탈착이 용이한 컨넥터
JP2002083648A (ja) * 2000-07-06 2002-03-2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フラット配線材用コネク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72791A (zh) * 2017-03-04 2017-06-20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连接器的footprint损耗的方法及系统
CN110854567A (zh) * 2019-11-21 2020-0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路板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39133B2 (ja) 2012-05-23
TW200805803A (en) 2008-01-16
KR100895920B1 (ko) 2009-05-07
US20080009160A1 (en) 2008-01-10
KR20080005135A (ko) 2008-01-10
US7491079B2 (en) 2009-02-17
JP2008016370A (ja) 2008-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5404B (zh) 双列直插存储器模块插座强制锁定拔出器
CN100448105C (zh) 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US5403202A (en) Low insertion force/low profile flex connector
US7374429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9054450B2 (en) Connector
US708343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multipl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1106227A (zh) 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
CN106575831B (zh) 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及插口
KR101283508B1 (ko) 인쇄회로기판과 터미널 핀의 결합구조
EP1583179A1 (en) Fixing member used in a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using it
US20120184127A1 (en) Connector
JPH0261969A (ja)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
US6634911B1 (en) Contact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WO1998039695A2 (en) Miniature card docking connector
US7566227B2 (en) Computer system with riser card
US9065200B2 (en) Connector, and assembly of cable and connector
US637177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nhanced contacts
US5916000A (en) Press fit electrical contact
KR100539621B1 (ko) 평행하게 배열된 한 쌍의 회로 기판 접속 커넥터
JP3784019B2 (ja) コネクタ
JP3168413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サーキット用コネクタ及びプリント基板
WO2021106546A1 (ja) 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プレスフィット端子付基板及び機器
EP3758458A1 (en) Flex board spacer
US6095864A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incorporating a grounding plate
JP4861055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