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2245B - 无线通信系统、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02245B CN101102245B CN2007101231361A CN200710123136A CN101102245B CN 101102245 B CN101102245 B CN 101102245B CN 2007101231361 A CN2007101231361 A CN 2007101231361A CN 200710123136 A CN200710123136 A CN 200710123136A CN 101102245 B CN101102245 B CN 1011022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g
- communication
- field
- signal field
- leng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04L1/0063—Single parity che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设备、方法及计算机程序。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站,其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工作;以及第二通信站,其既能够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工作又能够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工作。当第二通信站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发送包时,至少将符合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信号字段和符合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信号字段附加到包的头,第一信号字段包括奇偶校验位。当第二通信站从另一个通信站接收包时,第二通信站对包的第一信号字段执行奇偶校验,当没有检测到奇偶校验错误时,第二通信站进一步检查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是否符合第一通信协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无线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无线个人网(personal area network,PAN)等中的多个无线站之间相互执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例如,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保持与IEEE802.11a/g的兼容性的同时根据IEEE 802.11 n执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用于基于包括在报头(preamble)中的信息来正确执行包交换序列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尤其是,本发明涉及对在代表传输速率、数据长度等的报头的SIGNAL字段中发生的奇偶校验错误具有鲁棒性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摆脱了有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配线的无线网络越来越受关注。无线网络标准的例子包括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802.11或IEEE802.15。
例如,无线LAN的标准协议IEEE 802.11 a/g采用多载波调制类型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通过OFDM由具有相互正交频率的多个载波承载传输数据。因此,每个载波的带宽很窄,使得可以高效利用频率,且对频率选择性衰减具有高鲁棒性。
IEEE 802.11 a/g支持允许54Mbps的最大通信速率的调制方 案。然而,需要允许甚至更高的比特率的下一代LAN标准。例如,作为IEEE 802.11a/g的扩展版的IEEE 802.11n旨在通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input multi-output)通信来发展可以实现超过100Mbps的有效吞吐量的高速无线LAN技术。
此外,IEEE 802.11n的PHY层定义具有与IEEE 802.11a/g的调制编码方案(MC S,modulation and co ding scheme)完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案的高吞吐量(HT,hi gh-throughput)传输模式(下文中称为“HT模式”),还定义使用与IEEE 802.11a/g中相同的包格式并使用与IEEE 802.11a/g中相同频率范围发送数据的操作模式(下文中称为“遗留模式(legacy mode)”)。此外,作为HT模式中的一种模式,定义了与符合IEEE 802.11a/g的终端(下文中称为“遗留终端”)兼容的称为“混合模式(MM,mixed mode)”的操作模式。例如,在EWC(增强无线联盟,Enhanced Wireless Consortium)PHY规范中说明了这种混合模式。IEEE 802.11n需要混合模式(MM)的支持。
图4和图5分别示出遗留模式和MM模式中的包格式。在图4和图5中,每个OFDM符号的持续时间是4微秒。
参考图4,遗留模式中的包(下文中称为“遗留包”)与根据IEEE 802.11a/g的包具有相同的格式。遗留包的头包括:包含用于发现包的已知OFDM符号的遗留短训练字段(L-STF,legacy short training field)、包含用于同步取得和等化的已知训练符号的遗留长训练字段(L-LTF,legacy long training field)以及作为表示传输速率、数据长度等的SIGNAL字段的遗留信号字段(L-SIG)。头之后跟随着净荷(payload)(DATA字段)。
另一方面,图5中所示的包(下文中称为“MM包”)包括:具有与根据IEEE 802.11a/g的报头相同的格式的遗留报头、由IEEE 802.11n定义的报头(下文中称为“HT报头”)以及数据部 分。HT报头和数据部分(图5中的阴影区)具有用于IEEE 802.11n特有的通信方案的HT格式。
HT报头包括:HT-SIG、HT-STF以及HT-LTF。HT-SIG是用于MM模式下的HT传输中的SIGNAL字段。HT-SIG包括用于解释HT格式的信息,例如用于PHY净荷(P SDU)和净荷数据长度的MC S。HT-S TF包含用于帮助MIMO系统中的自动增益控制(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的训练符号。HT-LTF包含用于在接收器对每个进行了空间调制(进行了映射)的输入信号执行信道估计的训练符号。
在使用两个或更多传输支路的MIMO通信情形下,在接收器,通过估计空间地将所接收的信号分开的发送和接收天线的每个组合的信道系数来获得信道矩阵。因此,在发送器,通过时分从发送天线发送HT-LTF,并根据空间流的数目增加一个或多个HT-LTF字段。
MM包中的遗留报头与遗留包中的报头具有相同的格式,并以可以被遗留终端解码的格式发送。另一方面,将以HT报头开始的HT格式部分以遗留终端不支持的传输方案发送。遗留终端解码MM包遗留报头中的L-SIG、查明包不是寻址到自己的终端、读取数据长度信息等、并以适当的长度即传输等待时间段设置网络分配向量(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从而避免冲突。其结果是,MM包适合于遗留终端。
包的报头中的SIGNAL字段是用于说明有关包的传输速率和数据长度的信息的字段。在遗留模式下,在L-SIG中说明实际值。另一方面,在MM模式下,在HT-SIG中说明实际值。图6以及图7A和图7B示出L-SIG和HT-SIG字段的格式。
在由符合IEEE 802.11n(EWC)的HT终端在遗留模式下发送的包中,用与IEEE 802.11a标准的17.3.4部分中说明的定义和 方案相同的定义和方案发送L-SIG字段。另一方面,在遗留模式下发送的MM包的遗留报头与遗留终端兼容。因此,不允许说明遗留模式下不支持的实际(高速)传输速率。L-SIG字段用于对遗留终端隐瞒(spoof)传输速率(RATE)和包长度(LENGTH)信息。更具体地说,在L-SIG中,RATE字段包含与遗留终端兼容的代表6Mbps的位序列,LENGTH字段包含用于定义适当的网络分配向量(NAV)的值而不是实际数据长度。即,在根据传输速率确定的L-SIG中隐瞒包长度信息,使得通过将包长度除以传输速率得到的值等于要限制通信的希望的持续时间。
在接收到MM包时,遗留终端基于包的L-SIG字段对通过将隐瞒的包长度除以传输速率确定的持续时间的时间段设置NAV,并在该时间段期间限制传输。因此,避免了与MM包冲突,从而可以保持包交换序列。
此外,以HT终端不识别对遗留终端隐瞒的L-SIG字段中的传输速率和包长度的方式,在HT终端当中相互识别MM包,使得遗留终端如L-SIG字段中指定的那样工作。因此,以这样的方案发送HT-SIG:HT-SIG可以由全部HT终端解码,但不能由遗留终端解码。更具体地说,HT-SIG字段被在相对于L-SIG字段(或之前或之后的字段)的相位空间旋转了90度的相位空间中进行了BP SK调制(参考图8A和图8B)。当检测到包时,位于接收端的HT终端检查第5个OFDM符号的绝对相位空间是否被旋转了90度。当该符号的相位被旋转了90度时,HT终端可以判断出该字段是HT-SIG字段且该包是MM包。这在例如日本未决专利申请第2006-50526号公报第0142~0147段和图15中进行了说明。此外,与遗留终端相似,HT终端基于L-SIG字段的内容计算NAV的时间段,并在该时间段期间限制传输,使得可以保 持包交换序列。
参考图6所示L-SIG字段的格式,关于错误检测,只提供了位于第18位的1位用作奇偶校验位。在这种情形下,不检测在偶数位上发生的错误(参考图9),使得通信容易受到奇偶校验错误的影响。
当没有检测出已经产生的错误,使得对基于L-SIG字段中不正确的RATE信息和LENGTH信息计算的错误时间段设定NAV时,如果不必要地限制传输,则系统吞吐量被减少。
在HT包的情形下,即使当在L-SIG字段发生奇偶校验错误,在某些情形下,也有可能基于后继HT-SIG字段或MAC头的内容丢弃字段中全部接收到的数据并恢复正常的通信序列。然而,当没有检测出偶数位上发生的错误时,可能错过这种恢复的机会。
发明内容
需要一种合适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允许在保持与IEEE 802.11a/g的兼容性的同时根据IEEE 802.11n适当地进行通信。
还需要一种合适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允许基于包括在报头中的信息正确地执行包交换序列。
还需要一种合适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其对于报头中表示例如传输速率、数据长度等信息的SIGNAL字段中发生的奇偶校验错误具有鲁棒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站,其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工作;以及第二通信站,其既能够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又能够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工作。当第二通信站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发送包时,至少将符合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信号字段和符合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信号字段附加到包的头,第一信号字段包括奇偶校验位。当第二通信站从另一个第一通信站或者第二通信站接收包时,第二通信站对包的第一信号字段执行奇偶校验,当没有检测出奇偶校验错误时,第二通信站进一步检查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是否符合第一通信协议。
这里的“系统”指多个设备(或执行特定功能的功能模块)的逻辑组合,而不关心各设备或功能模块是否设置在单一机箱内。这在本说明书中都适用。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保持与例如IEEE 802.11 a/g的第一通信协议的兼容性的同时,无线通信设备根据例如IEEE 802.11 n的第二通信协议执行通信。第一通信协议对应于遗留标准,第二通信协议对应于其增强或扩展版。
在这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包的头包括具有与根据IEEE802.11 a/g的报头的格式相同的格式的遗留报头。尽管遗留终端不能解码以HT格式发送的部分,但是可以基于遗留报头的内容适当地执行包交换序列。即,可以保持作为第一通信站的遗留终端和作为第二通信站的HT终端之间的兼容性。
然而,在L-SIG中,即,遗留报头中包括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长度等信息的SIGNAL字段,只有一位被设置用于错误检测。因此,因为不检测发生在偶数位的错误,所以通信容易受奇偶校验错误影响。
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第二通信站的HT终端包括用于检测L-SIG(即,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是否在规定内的检测部件。当包括在L-SIG中的信息在规定外时,即使当没有检测出奇偶校验错误,也认为从L-SIG读取的信息无效并将其弃除。这改进了L-SIG中错误检测的精确度。
例如,L-SIG中的LENGTH字段具有12位长度,且可以采用多达4096字节的值。另一方面,由遗留标准IEEE 802.11a/g定义的最大包长度是2346字节。因此,当LENGTH字段中的值超过2346字节时,可以推测字段中包含错误。
L-SIG中的RATE字段具有4位长度,可以采用16个可能的值。另一方面,IEEE 802.11a/g定义8个可能的传输速率。因此,当RATE字段包括代表与符合的8个传输速率不对应的不符合的8个传输速率之一的位序列时,可以推测字段中包含错误。
L-SIG字段的最后6位是由0序列组成的、指示L-SIG字段结束的TAIL字段。因此,当在该字段中包含0以外的值时,可以推测字段中包含错误。
关于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发送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定义第二通信协议特有的规则,定义该规则使其与第一通信协议兼容。在这种情形下,当第二通信站从另一个通信站接收包时,第二通信站检查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是否符合第二通信协议特有的规则。这用来检测奇偶校验不检测的错误。
更具体地说,例如,在IEEE 802.11n中,关于遗留报头中L-SIG的内容,定义了与IEEE 802.11n不抵触的一定规则。当接收到HT包时,作为第二通信站的HT终端检查L-SIG的内容是否符合该规则。当L-SIG不符合该规则时,即使当没有检测出奇偶校验错误时,也认为从L-SIG读取的信息无效,并将其弃除。
例如,IEEE 802.11n定义设置在HT包的遗留报头的L-SIG中的RATE字段中的“1101”代表6Mbps。因此,当MM包的L-SIG中的RATE字段包括“1101”之外的位序列时,可以推测字段中包含错误。
IEEE 802.11a定义根据传输速率唯一确定的、在每单位时间可以发送的字节数。更具体地说,当传输速率是6Mbps时,每OFDM符号可以发送的字节数是3字节。在这钟情形下,在3N+1字节~3(N+1)字节包长度的范围中,用于传输的OFDM符号的数目是相同的N+1。因此,与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得到的值相对应的持续时间相同。
因此,通过定义LENGTH字段的值为3字节的倍数,可以通过检查LENGTH字段的值是否是3字节的倍数来判断LENGTH字段中是否包含错误。可选择地,通过定义LENGTH字段的值为符合发送通信站和接收通信站之间共享的规则的值,例如3字节的倍数+1或3字节的倍数+2,可以相似地通过检查LENGTH字段的值来检查是否包含错误。
如上所述,对于无线通信系统,当第二通信站接收包时,关于L-SIG中RATE字段的值和LENGTH字段的值检查与遗留标准IEEE 802.11a的兼容性以及与增强标准IEEE 802.11n的兼容性。这用于检测奇偶校验不检测的L-SIG中的错误。
此外,第二通信终端可以基于检查接收到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的结果或检测是否存在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的结果根据第一通信协议或第二通信协议来适应性地接收MAC帧。
例如,包分析部件包括用于检测在接收到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之后是否存在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的检测部件。在这种情形下,通信控制部件基于由包分析部件得到的检查接收到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的结果及检测是否存在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的结果根据第一通信协议或第二通信协议来适应性地接收MAC帧。
当包分析部件对接收到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的检查成功时,当接收到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时,通信控制部件可以根据 第二通信协议控制MAC帧的接收,否则,通信控制部件根据第一通信协议控制MAC帧的接收。
即使当包分析部件对接收到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的检查失败时,当接收到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时,通信控制部件也可以尝试接收第二信号字段,并根据第二通信协议控制MAC帧的接收。
当包分析部件对接收到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的检查失败时,或当包分析部件对接收到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的检查失败且没有接收到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时,因为接收到的包的可信度非常低,所以通信控制部件使发送部件和接收部件进入载波检测状态。
当关于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发送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定义第二通信协议特有的规则时,定义规则使其不与第一通信协议抵触,当包分析部件对接收到的包的检查结果是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不符合第二通信协议特有的规则时,通信控制部件可以根据第一通信协议控制MAC帧的接收。可选择地,即使当包分析部件对接收到的包的检查结果是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不符合第二通信协议特有的规则时,通信控制部件也可以尝试接收第二信号字段,并当接收到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时根据第二通信协议控制MAC帧的接收。
此外,即使当接收到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时,当没有随后接收到有效的MAC帧时,通信控制部件也可以基于第一信号字段中的长度字段的值除以速率字段的值得到的值来设定传输等待时间段。在这种情形下,作为第二通信站工作的无线通信设备基于L-SIG中的信息而不是MAC头中的持续时间信息在通过将长度字段的值除以速率字段的值确定的传输等待时间段设定NAV,并限制传输等待时间段期间的传输。因为减少了L-SIG 字段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所以可以更适当地确定传输等待时间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以计算机可读形式撰写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可以执行用于在使用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通信的处理。计算机程序允许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生成具有附有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信号字段的头的包,第一信号字段包括奇偶校验位,并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发送包;生成具有附有根据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信号字段和根据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信号字段的头的包,第一信号字段包括奇偶校验位,并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发送包;从另一个通信站接收包;对接收到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执行奇偶校验,当没有检测出奇偶校验错误时,进一步检查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是否符合第一通信协议;检测接收到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之后是否存在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以及基于检查接收到的包的第一信号字段的结果或检测是否存在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的结果根据第一通信协议或第二通信协议来接收跟随信号字段之后的帧。
该计算机程序定义以计算机可读形式撰写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执行预定的处理。即,通过在计算机上安装该计算机程序,利用该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以作为第二通信站,即作为在前面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第一和第二通信协议二者兼容的无线通信设备工作。通过将多个这种无线通信设备激活来形成无线网络,可以实现与前面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形中相同的作用和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可以提供适合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允许在保持与IEEE 802.11a/g的兼容性的同时,适当地根据IEEE 802.11n通 信。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可以提供适合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允许基于包含在报头中的信息正确地执行包交换序列。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可以提供适合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其对于报头中表示传输速率、数据长度等信息的SIGNAL字段中发生的奇偶校验错误具有鲁棒性。
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更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被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网络中的通信站工作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配置的示意图;
图2A是示出符合IEEE 802.11n的HT终端在检查L-SIG字段中的错误的同时接收包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2B是示出符合IEEE 802.11n的HT终端在检查L-SIG字段中的错误的同时接收包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2C是示出符合IEEE 802.11n的HT终端在检查L-SIG字段中的错误的同时接收包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3A是示出符合IEEE 802.11n的HT终端在检查L-SIG字段中的错误的同时接收包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3B是示出符合IEEE 802.11n的HT终端在检查L-SIG字段中的错误的同时接收包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遗留包的格式的图;
图5是示出MM模式下的HT包的格式的图;
图6是示出L-SIG字段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7A是示出HT-SIG字段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7B是示出HT-SIG字段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8A和图8B是用于说明在相对于L-SIG字段的相位空间旋转了90度的相位空间中对HT-SIG字段进行BP SK调制的方案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发生在偶数位的且没有被奇偶校验检测出的错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在包括多个通信站的网络中通过无线传输路径进行的通信。此外,本发明假定以包为单位传送信息的存储交换型业务(store-and-forward traffic)。作为例子,符合IEEE802.11a/g的遗留终端和符合作为使用相同带(band)的高吞吐量(high-throughput,HT)版本的IEEE 802.11n的HT终端可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假定的通信环境中工作。
图1示意性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网络中作为通信终端工作的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结构。参考图1,无线通信设备100包括:接口101、数据缓冲器102、中央控制器103、包生成器104、无线发送器106、定时控制器107、天线109、无线接收器110、包分析器112以及信息存储单元113。
接口101与连接到无线通信设备100的外部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未示出))交换各种类型的信息。
数据缓冲器102用于临时存储从通过接口101连接的设备发送来的数据或通过无线传输路径接收到的数据以及要通过接口101发送的数据。
中央控制器103统一管理无线通信设备100的发送和接收序 列以及对传输路径的访问。例如,基于CSMA,中央控制器103在监视传输路径状态的同时使退避(backoff)计时器在随机时段期间工作,并当在该时段期间不存在传输信号时获取传输权。
信息存储单元113存储用于执行由中央控制器103执行的访问控制序列等序列的指令、通过分析接收到的包得到的信息等。
包生成器104生成要从无线通信设备100发送到其它通信站的包信号。在该实施例中,根据无线通信设备100是在遗留模式下工作还是在MM模式下工作,包生成器104生成具有图4所示格式的包或生成具有图5所示格式的包。在通信协议的MAC层,将MAC头附加到净荷以形成MAC帧。此外,在PHY层,附加PHY头以形成要发送的包的最终结构。此外,包分析器112分析从其它通信站接收到的包信号。此外,包分析器112对包的头执行奇偶校验、判断包类型等。稍后将详细说明这些内容。
中央控制器103与包生成器104和包分析器112一起执行对应于通信协议中MAC层之上的层的处理。另一方面,每个无线发送器106和无线接收器110对应于RF层和PHY层。
无线发送器106根据预定调制方法和发送速率无线发送包信号。更具体地说,无线发送器106包括:通过OFDM调制发送信号的调制器、将数字发送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D/A转换器、对模拟发送信号的频率进行上转换的上转换器、放大上转换后的发送信号的功率的功率放大器(PA,power amp)等(这些组件均未示出)。无线发送器106以预定发送速率执行无线发送。
无线接收器110接收从其它通信站无线发送来的包信号。更具体地说,无线接收器110包括:放大通过天线109从其它通信站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电压的低噪声放大器(LNA,low-noiseamp),对具有放大电压的接收信号的频率进行下转换的下转换器,自动增益控制器(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ler),将接 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转换器,获得同步、估计信道并通过OFDM解码信号等的调制器等(这些组件均未示出)。
天线109以预定频率信道无线发送寻址到其它无线通信设备的信号,或采集从其它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来的信号。在该实施例中,只设置一个天线,从而不允许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当无线通信设备100根据遗留标准IEEE 802.11a/g工作时,无线发送器106和无线接收器110根据基于IEEE 802.11a/g的调制方法和传输速率来发送和接收包。另一方面,当无线通信设备100根据IEEE 802.11n工作时,无线发送器106和无线接收器110可以用根据IEEE 802.11a/g的调制方法和传输速率来发送和接收包,也可以用IEEE 802.11n特有的(即,不被IEEE 802.11a/g支持的)调制方法和传输速率发送和接收包。在后一种情形下,即,当无线通信设备100在MM模式下工作时,包的头由具有与根据IEEE 802.11a/g的报头相同的格式的遗留报头及随后的具有IEEE 802.11n特有格式的HT报头组成(参考图5)。以由IEEE802.11a/g支持的传输速率发送和接收遗留报头。另一方面,以IEEE 802.11n特有的传输速率发送和接收HT报头。
定时控制器107控制无线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定时。例如,定时控制器107控制无线通信设备100的发送包的定时、基于RT S/CTS的包(RTS包、CTS包、数据包、ACK包等)的发送定时(帧间间隔(IF S,inter-frame spacing)或退避)以及在接收寻址到其它通信站的包时NAV的设定。
RTS/CTS是用于解决隐藏终端的问题的方法。更具体地说,在RTS/CTS的程序中,位于数据传输源的终端发送请求发送(req uestto send,RTS)包,并响应于从位于数据传输目的地的终端接收到了解发送(clear to send,CTS)包开始数据传输。当接收 到RTS和CTS中的至少一个时,隐藏终端基于RT S/CTS程序设置与预期的数据传输持续时间相对应的传输抑制时间段,由此避免冲突。隐藏到发送站的终端通过接收CTS、设定NAV以及抑制传输来避免与数据包冲突。隐藏到接收站的终端通过接收RTS、设定NAV以及抑制传输来避免与ACK包冲突。
在MAC头的DURATION字段中指定基于RTS/C TS程序的预期数据传输持续时间。然而,在图5中所示具有HT格式的包的情形下,遗留终端不能解码遗留报头之后的MAC头。因此,在L-SIG字段的RATE字段中,在MM模式下工作的HT终端指定遗留终端支持的代表6Mbps的位序列。此外,在LENGTH字段中,HT终端指定适当的网络分配向量(NAV,network allocationvector)代替实际数据长度。即,根据传输速率隐瞒(spoof)包长度信息,使得通过将包长度除以传输速率得到的值等于通信要被抑制的持续时间。
当接收到MM包时,遗留终端基于MM包的L-SIG字段将隐瞒的包长度除以传输速率,对通过相除确定的持续时间设定NAV,并在该时段期间抑制传输。因此,可以避免与MM包冲突,从而可以保持包交换序列。与遗留终端相似,除了在以HT格式发送的MAC头中使用持续时间信息之外,HT终端基于L-SIG字段中的说明计算NAV的时间段,在该时间段期间抑制传输,从而可以保持包交换序列。
然而,在L-SIG,即,遗留报头中说明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长度等信息的SIGNAL字段中,只有一位用于错误检测。因此,因为不检测偶数位发生的错误,所以通信容易受奇偶校验错误的影响。
即使当L-SIG字段中包括了错误时,终端只用奇偶校验也可能检测不到错误,使得可能对基于不正确的RATE信息和 LENGTH信息计算的错误时间段设定NAV。这时,当终端不必要地抑制传输时,通信效率降低。
在HT包的情形下,即使当奇偶校验错误发生在L-SIG字段中时,在某些情形下,可能要丢弃字段中的全部接收到的数据并基于后继的HT-SIG字段或MAC头来恢复正确的通信序列。然而,检测不到发生在偶数位的错误,错过了这样的恢复机会,使得可以根据L-SIG字段中不正确的说明不适当地执行接收操作。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除了执行通常的奇偶校验之外,作为HT终端工作的无线通信设备还检测L-SIG中的说明是否恰当。当L-SIG中的说明不恰当时,即使当没有检测到奇偶校验错误,也认为从L-SIG读取的信息无效并将其丢弃。这改进了L-SIG中错误检测的精确性。现在,将说明被认为是不适合L-SIG字段的各种信息。
(1-1)LENGTH
如图6中所示,L-SIG字段中的LENGTH字段具有12位长度,从而LENGTH字段可以呈现最大4096字节的值。另一方面,根据8802-11:1999-E-Revision of ANSI/IEEE Std 802.11Section6.2.1.1.2Semantics of the service primitive(第30页),MSDU的最大长度是2304字节。加上MAC头和安全字段,最大数据长度是2346字节。因此,当LENGTH字段呈现大于2346字节的值,可以推测出LENGTH,即L-SIG字段中包含错误。
(1-2)RATE
根据IEEE Std 802.11a-1999S ection 17.3.4.1Datarate(RATE)(第15页),支持8个传输速率,即,6Mbps、9Mbps、12Mbps、18Mbps、24Mbps、36Mbps、48Mbps和54Mbps。此外,在具有4位长度的RATE字段,使用下面的位序列之一指定传输 速率。
速率〔Mbps〕 | 位序列 |
6 | 1101 |
9 | 1111 |
12 | 0101 |
18 | 0111 |
24 | 1001 |
36 | 1011 |
48 | 0001 |
54 | 0011 |
因此,在符合IEEE 802.11a的包中,当上面表中所示位序列之外的位序列出现在L-SIG的RATE字段中时,可以推测出在RATE,即,L-SIG字段中包含错误。
(1-3)TAIL
L-SIG字段中的6位TAIL字段假定呈现值“000000”。因此,当TAIL字段中写有“000000”之外的值时,可以推测出在TAIL,即,L-SIG字段中包含错误。
显然,上述信息还可以用于在遗留终端以及HT终端当中根据IEEE 802.11a/g执行数据通信时检查SIGNAL字段的有效性。
此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中,定义了一定的规则使得报头中L-SIG字段的说明不抵触IEEE 802.11a,且当接收到HT包时,检查L-SIG字段中的说明是否符合该规则。当在L-SIG字段中说明了不符合该规则的信息时,即使当没有检测出奇偶校验错误时,也认为从L-SIG字段读取的信息无效,且不使用该信息。下文中,将说明根据IEEE 802.11n施加在L-SIG字段中的说明上的、使得可以检查L-SIG字段中的错误的规则。
(2-1)RATE
在根据IEEE 802.11n的MM包的报头中,L-SIG字段用于对遗留包隐瞒传输速率(RATE)和包长度(LENGTH)。更具体地说,在L-SIG字段的RATE字段中,设定遗留终端支持的代表6Mbps的位序列。此外,在LENGTH字段中,设定适当的NAV值而不是实际数据长度。即,如上所述,根据传输速率隐瞒包长度信息,使得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得到的值等于对应于传输等待时间段的持续时间。
例如,EWC PHY_spec V 127.pdf定义关于在符合IEEE802.11n的HT终端之间交换的包的L-SIG字段的规则。在该文件中,3.5.4The Legacy S ignal Field(第20页)规定在L-SIG的RATE字段中设定代表6Mbps的“1101”。因此,当在MM包的L-SIG的RATE字段中设定了“1101”之外的位序列时,可以推测出字段中包含错误。
(2-2)LENGTH
遗留标准IEEE 802.11a关于被支持的每个传输速率(RATE)定义每一个OFDM符号可以传输的字节数。这可以被解释为根据传输速率唯一地确定每单位时间可以发送的字节数。例如,当传输速率是6Mbps时,每OFDM符号可以发送的字节数是3字节。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增强标准IEEE 802.11n定义MM包的遗留报头的L-SIG中的RATE信息代表6Mbps。在这种情形下,即使当包长度不是3字节的倍数时,即,即使当包长度是3N+1字节或3N+2字节(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时,也使用一个OFDM符号发送超过3N字节的部分。因此,在从3N+1字节到3(N+1)字节的包长度范围内,用于传输的OFDM符号数都是N+1,从而与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得到 的值相对应的持续时间相同。
根据该特性,即使IEEE 802.11n定义LENGTH长度由3字节的倍数表示,也不会发生与遗留IEEE 802.11a/g的抵触。接收端的HT终端检查LENGTH字段中的值是否是3字节的倍数,如果该值不是3字节的倍数则推测出字段中包含错误。在LENGTH字段中设置3字节的倍数对应于在LENGTH字段中写入每单位时间可以发送的字节数。显然,可以在发送和接收终端之间共享规则,使得由与倍数+1或倍数+2相对应的值表示LENGTH字段。这也允许通过检查LENGTH字段中的值来检查是否包含错误。
如上所述,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100中,关于L-SIG中RATE字段和LENGTH字段中的值,检查与遗留标准IEEE 802.11a的兼容性或在增强标准IEEE 802.11n中新定义的规则的兼容性。这用于检测奇偶校验检测不出的错误。
图2A~图2C示出当无线通信设备100作为符合IEEE802.11n的HT终端在MM模式下工作时,在使用上述字段(1-1)~(1-3)和(2-1)~(2-2)检查L-SIG字段中的错误的同时接收包的程序的流程图。这里假设无线通信设备100不知道到达的包是遗留包(参考图4)还是HT包(参考图5),且到达包没有寻址到无线通信设备100。
当包到达无线通信设备100且接收到位于包的开端的L-STF从而发现包时,使用L-STF和后继的L-LTF执行同步获取、等化(eq ualization)等(步骤S1)。
然后,当接收到L-SIG(步骤S2)时,使用奇偶校验位执行奇偶校验。当在L-SIG字段中没有检测到奇偶校验错误时,检查L-SIG字段的内容是否符合遗留标准IEEE 802.11a(步骤S3)。更具体地说,检查LENGTH字段中的值是否不超过2346 字节,RATE字段中的内容是否是在IEEE 802.11a中定义的8个位序列中的一个,以及TAIL字段的内容是否是0的序列。
当确认L-SIG的内容符合遗留标准(步骤S 3中为“是”)时,进一步检查L-SIG的内容是否符合增强标准IEEE 802.11n(步骤S4)。更具体地说,检查RATE字段中的位序列是否是代表6Mbps的“1101”,以及LENGTH字段中的值是否是3字节的倍数(假设规定在LENGTH字段中设置3字节的倍数)或者是符合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共享的规则的任何其它值,例如3倍+1或3倍+2。
当确认L-SIG信息符合增强标准(步骤S4中为“是”)时,检查遗留报头之后是否跟随HT报头。更具体地说,因为位于HT报头的开端的HT-SIG字段在相对于L-SIG字段的相位空间旋转了90度的相位空间中进行了BPSK调制(先前参考图8A和图8B进行了说明),所以在旋转了90度的相位空间中搜索对应于HT-SIG的接收到的OFDM符号(步骤S5)。然后,检查是否接收到了有效的HT-SIG信息(步骤S6)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HT-SIG信息(步骤S 6中为“是”)时,判定到达的包是HT包。然后,接收到MAC头(步骤S7),并进一步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8)。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8中为“是”)时,解码MAC头。当识别出该包没有寻址到自己的无线通信设备100时,对在MAC头中说明的持续时间设定NAV,并在相应的时段期间限制传输(步骤S9)。
当没有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 8中为“否”)时,基于遗留报头中的L-SIG信息,对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确定的传输等待时间段设定NAV,且在该时间段期间限制传输(步骤S10)。
当L-SIG信息既符合遗留标准又符合增强标准,但没有随 后接收到有效HT-SIG信息(步骤S6中为“否”)时,判定到达的包是遗留包。在这种情形下,以与L-SIG中说明的RATE信息相对应的传输速率接收MAC头(步骤S31),且进一步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有效MAC头(步骤S32)。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32中为“是”)时,解码MAC头。当识别出包没有寻址到自己的无线通信设备100时,对在MAC头中说明的持续时间设定NAV,且在对应时段期间限制传输(步骤S33)。
当没有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 32中为“否”)时,基于遗留报头中的L-SIG信息,在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确定的传输等待时间段期间继续接收操作(CCABusy)(步骤S34)。
当L-SIG的内容符合遗留标准,但不符合增强标准(步骤S4中为“否”)时,检查遗留报头后是否跟随着HT报头。更具体地说,在旋转了90度的相位空间中搜索对应于HT-SIG的接收到的OFDM符号(步骤S21)。然后,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有效的HT-SIG信息(步骤S22)。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HT-SIG信息时(步骤S22中为“是”),判定到达的包是HT包且L-SIG中包含错误。然后,接收到MAC头(步骤S23),进一步检查是否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24)。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时(步骤S24中为“是”),解码MAC头。当识别出包没有寻址到自己的无线通信设备100时,对MAC头中说明的持续时间设定NAV,并在相应的时段期间限制传输(步骤S25)。
当没有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时(步骤S24中为“否”),基于遗留报头中的L-SIG信息,在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 RATE字段的值确定的传输等待时间段期间继续接收操作(CCABusy)(步骤S28)。
当L-SIG不符合增强标准(步骤S4中为“否”),且即使当搜索后继的HT-SIG信息时(步骤S21)也没有接收到有效的HT-SIG信息(步骤S22中为“否”)时,判定到达的包是遗留包。在这种情形下,以与L-SIG中说明的RATE信息相对应的传输速率接收到MAC头(步骤S26),并进一步检查是否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27)。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27中为“是”)时,解码MAC头。当识别出包没有寻址到自己的无线通信设备100时,对MAC头中说明的持续时间设定NAV,并在相应的时段期间限制传输(步骤S29)。
当没有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27中为“否”)时,基于遗留报头中的L-SIG信息,在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确定的传输等待时间段期间继续接收操作(CCABusy)(步骤S30)。
当L-SIG的内容不符合遗留标准(步骤S3中为“否”)时,进一步检查遗留报头之后是否跟随着HT报头。更具体地说,在旋转了90度的相位空间中搜索对应于HT-SIG的接收到的OFDM符号(步骤S11)。然后,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有效的HT-SIG信息(步骤S12)。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HT-SIG信息(步骤S12中为“是”)时,判定到达的包是HT包,且L-SIG中包含错误。然后,根据HT格式接收MAC头(步骤S13),并进一步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14)。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14中为“是”)时,解码MAC头。当识别出包没有寻址到自己的无线通信设备100时, 对MAC头中说明的持续时间设定NAV,并在对应时段期间限制传输(步骤S15)。
当没有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14中为“否”)时,基于遗留报头中的L-SIG信息,在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确定的传输等待时间段期间继续接收操作(CCABusy)(步骤S16)
当L-SIG不符合遗留标准(步骤S 3中为“否”),且即使当搜索HT-SIG信息时(步骤S11)也没有接收到有效的后继HT-SIG信息(步骤S12中为“否”)时,判定到达的包的遗留报头中包含错误。在这种情形下,不可能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得到合适的传输等待时间段。因此,无线通信设备100进入载波检测状态(步骤S17),并在检测用于访问传输路径的定时的同时等待数据在自己的无线通信设备100中发送的事件。
图2A~图2C中所示包接收程序的特征在于:在步骤S3和S4中关于L-SIG中的RATE字段和LENGTH字段的值检查与遗留标准IEEE 802.11a的兼容性和与增强标准IEEE 802.11n的兼容性。这用于找出L-SIG中奇偶校验检测不出的错误。
例如,当接收到的包是HT包且无线通信设备100没有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时,在步骤S10中,基于L-SIG信息而不是MAC头中的持续时间信息,对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确定的传输等待时间段设定NAV。这用于减少L-SIG字段中存在错误的可能性,从而可以更适当地确定传输等待时间段。
图2A~图2C中所示的包接收程序的另一个特征是:即使当L-SIG字段的内容不符合遗留标准IEEE 802.11a或增强标准IEEE 802.11n时,也尝试接收L-SIG之后的HT-SIG,进一步检查 是否可以根据HT格式接收到达的包,以及当可以时将到达的包作为HT包接收。
可选择地,上述实施例的变形中,当接收到的包的L-SIG字段不符合遗留标准IEEE 802.11a或增强标准IEEE 802.11n时,假设包包含错误且不可信,并将包作为遗留包处理。图3A和图3B示出在这种情形下用于无线通信设备100的包接收程序的流程图。与上述实施例相似,无线通信设备100作为符合IEEE802.11n的HT终端在MM模式下工作,假设到达包没有寻址到无线通信设备100且无线通信设备100不知道到达包是遗留包还是HT包。
当包到达无线通信设备100,且接收到位于包的开端的L-STF从而发现包时,使用L-STF和后继的L-LTF来执行同步获取、等化等(步骤S 41)。
然后,当接收到L-SIG(步骤S 42)时,使用奇偶校验位来执行奇偶校验。当在L-SIG字段中没有检测到奇偶校验错误时,检查L-SIG字段的内容是否符合遗留标准IEEE 802.11a(步骤S43)。更具体地说,检查LENGTH字段中的值是否超过2346字节,RATE字段的内容是否是在IEEE 802.11a中定义的8个位序列之一,以及TAIL字段的内容是否是0序列。
当确认L-SIG的内容符合遗留标准(步骤S 43中为“是”)时,进一步检查L-SIG的内容是否符合增强标准IEEE 802.11n(步骤S44)。更具体地说,检查RATE字段中的位序列是否是代表6Mbps的“1101”,以及LENGTH字段中的值是否是3字节的倍数(假设规定在LENGTH字段中设置3字节的倍数)。
当确认L-SIG信息符合增强标准(步骤S44中为“是”)时,检查遗留报头之后是否跟随着HT报头。更具体地说,因为位于HT报头的开端的HT-SIG字段在相对于L-SIG字段的相位空间旋 转了90度的相位空间中进行了BPSK调制(先前参考图8A和图8B进行了说明),在旋转了90度的相位空间中搜索与HT-SIG相对应的接收到的OFDM符号(步骤S 45)。然后,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有效的HT-SIG信息(步骤S46)。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HT-SIG信息(步骤S46中为“是”)时,判定达包是HT包。然后,根据HT格式接收MAC头(步骤S47),并进一步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48)。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48中为“是”)时,解码MAC头。当识别出包没有寻址到自己的无线通信设备100时,对在MAC头中说明的持续时间设定NAV,并在对应时段期间限制传输(步骤S49)。
当没有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48中为“否”)时,基于遗留报头中的L-SIG信息,对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确定的传输等待时间段设定NAV,并在该时间段期间限制传输(步骤S 50)。
当L-SIG信息既符合遗留标准又符合增强标准,但没有随后收到有效的HT-SIG信息(步骤S46中为“否”)时,判定到达包是遗留包。在这种情形下,以与在L-SIG中说明的RATE信息相对应的传输速率接收MAC头(步骤S 51),并进一步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 52)。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 52中为“是”)时,解码MAC头。当识别出包没有寻址到自己的无线通信设备100时,对在MAC头中说明的持续时间设定NAV,并在相应时段期间限制传输(步骤S 53)。
当没有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 52中为“否”)时,基于遗留报头中的L-SIG信息,在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确定的传输等待时间段期间继续接收操作 (CCABusy)(步骤S 54)。
当L-SIG的内容符合遗留标准但与不符合增强标准(步骤S44中为“否”)时,判定到达包是遗留包。在这种情形下,以与L-SIG中说明的RATE信息相对应的传输速率接收MAC头(步骤S61),并进一步检查是否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62)。
当已经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62中为“是”),解码MAC头。当识别出包没有寻址到自己的无线通信设备100时,对在MAC头中说明的持续期间设定NAV,并在相应时段期间限制传输(步骤S63)。
当没有接收到有效的MAC头(步骤S62中为“否”)时,基于遗留报头中的L-SIG信息,在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确定的传输等待时间段期间继续接收操作(CCABusy)(步骤S64)。
当L-SIG的内容不符合遗留标准(步骤S43中为“否”)时,判定到达的包的遗留报头中包含错误。在这种情形下,不可能通过将LENGTH字段的值除以RATE字段的值得到合适的传输等待时间段。因此,无线通信设备100进入载波检测状态(步骤S65),并在检测用于访问传输路径的定时的同时等待数据在自己的无线通信设备100中发送的事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进行各种变形、组合、子组合以及改变,只要它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或其等同范围内即可。
相关申请
本申请包含涉及2006年6月27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6-176094号的主题,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Claims (20)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第一通信站,其根据第一通信协议工作;以及
第二通信站,其既能够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工作又能够根据第二通信协议工作;
其中,当所述第二通信站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发送包时,至少将符合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信号字段和符合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信号字段附加到所述包的头,所述第一信号字段包括奇偶校验位,以及
当所述第二通信站从另一个第一通信站或者另一个第二通信站接收包时,所述第二通信站对所述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执行奇偶校验,当没有检测到奇偶校验错误时,所述第二通信站进一步检查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是否符合所述第一通信协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字段包括表示包的传输速率和包长度的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所述长度字段具有足够表示大于或等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最大包长度的值的位大小,以及
当所述第二通信站从另一个第一通信站或者另一个第二通信站接收包时,所述第二通信站检查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的所述长度字段的值是否不超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所述最大包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定义有限个传输速率,所述第一信号字段包括表示包的传输速率和包长度的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所述速率字段以位序列的形式表示所述传输速率,以及
当所述第二通信站从另一个第一通信站或者另一个第二通信站接收包时,所述第二通信站检查所述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的速率字段是否包括表示由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定义的所述传输速率之一的位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通信站从另一个第一通信站或者另一个第二通信站接收包时,所述第二通信站检查所述第一信号字段是否以0位序列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号字段包括表示包的传输速率和包长度的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
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定义在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所述速率字段中写入表示特定传输速率的位序列,以及
当所述第二通信站从另一个第一通信站或者另一个第二通信站接收包时,所述第二通信站检查表示所述特定传输速率的所述位序列是否被写入所述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所述速率字段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定义以每个传输速率在每单位时间可以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长度,
所述第一信号字段包括表示包的传输速率和包长度的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
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定义由通过将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所述长度字段的值除以所述速率字段的值得到的值表示周边站的传输等待时间段,并定义在所述长度字段中写入基于以所述速率字段中所写的传输速率在每单位时间可以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长度确定的值,以及
当所述第二通信站从另一个第一通信站或者另一个第二通信站接收包时,所述第二通信站检查符合所述第二通信站和所述另一个第一通信站或者另一个第二通信站之间共享的规则的值是否被写入到所述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所述长度字段中。
7.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在使用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环境中工作,所述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发送部件,用于发送无线信号;
接收部件,用于接收无线信号;
包生成部件,用于生成要发送的包;
包分析部件,用于分析接收到的包;以及
通信控制部件,用于根据所述包分析部件对所接收到的包的分析结果控制由所述发送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执行的通信;
其中,所述包生成部件将符合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信号字段和符合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信号字段附加到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发送的包的头,所述第一信号字段包括奇偶校验位,以及
所述包分析部件对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执行奇偶校验,且当没有检测到奇偶校验错误时,所述包分析部件进一步检查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是否符合所述第一通信协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生成部件在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提供表示包的传输速率和包长度的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所述长度字段具有足够表示大于或等于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最大包长度的值的位大小,以及
所述包分析部件检查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的所述长度字段的值是否超过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所述最大包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定义有限个传输速率,所述包生成部件提供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表示包的传输速率和包长度的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所述速率字段以位序列的形式表示所述传输速率,以及
所述包分析部件检查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的速率字段是否包括表示由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定义的所述传输速率之一的位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分析部件检查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是否以0位序列结束。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生成部件在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提供表示包的传输速率和包长度的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发送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的速率字段包括表示特定传输速率的位序列,以及
所述包分析部件检查表示所述特定传输速率的所述位序列是否被写入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速率字段中。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定义以每个传输速率在每单位时间可以发送的数据的数据长度,
所述包生成部件在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提供表示包的传输速率和包长度的速率字段和长度字段,由通过将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发送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所述长度字段的值除以所述速率字段的值得到的值表示周边站的传输等待时间段,并将基于以所述速率字段中所写的传输速率在每单位时间可以发送的数据的所述数据长度确定的值写入所述长度字段,以及
所述包分析部件检查符合发送通信站和接收通信站之间共享的规则的值是否被写入到所接收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所述长度字段中。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无线通信环境中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发送的包包括跟随在所述第二信号字段后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帧,
所述包分析部件包括检测部件,该检测部件用于检测在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之后是否存在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以及
所述通信控制部件基于所述包分析部件对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检查结果以及对是否存在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的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或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来控制MAC帧的接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包分析部件对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检查成功时,当接收到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时,所述通信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控制MAC帧的接收,否则,所述通信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控制MAC帧的接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即使当所述包分析部件对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检查失败时,所述通信控制部件也尝试接收第二信号字段,且当接收到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时,所述通信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控制MAC帧的接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包分析部件对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检查失败时,或当所述包分析部件对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检查失败且没有接收到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时,所述通信控制部件使所述发送部件和所述接收部件进入载波检测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关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发送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定义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特有的规则,所述规则被定义成不抵触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以及
当所述包分析部件对所接收到的包的检查结果是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不抵触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特有的所述规则时,所述通信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控制MAC帧的接收。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关于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发送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定义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特有的规则,所述规则被定义成不抵触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以及
即使当所述包分析部件对所接收到的包的检查结果是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不抵触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特有的所述规则时,所述通信控制部件也尝试接收第二信号字段,且当接收到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时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控制MAC帧的接收。
19.根据权利要求14、15和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
由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发送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的长度字段的值除以速率字段的值得到的值表示周边站的传输等待时间段,以及
即使当接收到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时,当没有随后接收到有效的MAC帧时,所述通信控制部件也基于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中的所述长度字段的值除以所述速率字段的值得到的值来设定所述传输等待时间段。
20.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在使用第一通信协议和第二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环境中执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生成具有附加有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信号字段的头的包,所述第一信号字段包括奇偶校验位,并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发送所述包;
生成具有附加有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一信号字段和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的第二信号字段的头的包,所述第一信号字段包括奇偶校验位,并根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发送所述包;
从另一个通信站接收包;
对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执行奇偶校验,当没有检测到奇偶校验错误时,进一步检查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内容是否符合所述第一通信协议;
检测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之后是否存在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以及
基于对所接收到的包的所述第一信号字段的检查结果或对是否存在有效的第二信号字段的检测结果,根据所述第一通信协议或所述第二通信协议来接收信号字段之后的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76094 | 2006-06-27 | ||
JP2006176094A JP4697068B2 (ja) | 2006-06-27 | 2006-06-27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2006176094 | 2006-06-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02245A CN101102245A (zh) | 2008-01-09 |
CN101102245B true CN101102245B (zh) | 2011-04-06 |
Family
ID=39036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2313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02245B (zh) | 2006-06-27 | 2007-06-27 | 无线通信系统、设备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76054B2 (zh) |
JP (1) | JP4697068B2 (zh) |
CN (1) | CN10110224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90944B2 (en) * | 2007-09-06 | 2011-08-02 | Wi-Lan, Inc. | Contention-based communication |
JP4609497B2 (ja) | 2008-01-21 | 2011-01-1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固体撮像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メラ |
US8072959B2 (en) * | 2008-03-06 | 2011-12-06 | Issc Technologies Corp. | Generating method for short training field in IEEE 802.11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10018505A2 (en) * | 2008-08-14 | 2010-02-18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network, a system and a primary station therefor |
JP4631956B2 (ja) * | 2008-10-14 | 2011-02-1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4661938B2 (ja) | 2008-10-28 | 2011-03-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
JP5618245B2 (ja) | 2009-03-31 | 2014-11-05 |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 無線通信用のサウンディングおよびステアリングプロトコル |
EP2811717B1 (en) | 2009-04-13 | 2016-08-03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for wlan |
US9503931B2 (en) | 2009-08-12 | 2016-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ments to the MU-MIMO VHT preamble to enable mode detection |
CN105681000A (zh) | 2009-08-21 | 2016-06-15 | 应用转换有限责任公司 | Ofdm通信方法和用于ofdm通信的发送器 |
US8238316B2 (en) * | 2009-12-22 | 2012-08-07 | Intel Corporation | 802.11 very high throughput preamble signaling field with legacy compatibility |
US10389479B2 (en) * | 2010-01-29 | 2019-08-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expansion and backward compatibility preserv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855102B2 (en) * | 2010-01-29 | 2014-10-07 | Elster Solutions, Ll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oviding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devices capable of communicating at different data rates |
AU2011210731A1 (en) * | 2010-01-29 | 2012-07-19 | Elster Solutions, Llc | High priority data reads for acquisition of real-time data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 |
JP5321508B2 (ja) * | 2010-03-11 | 2013-10-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8472386B2 (en) * | 2010-03-12 | 2013-06-25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Packet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867563B1 (en) * | 2010-06-14 | 2014-10-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ent optimization of a physical layer preamble |
CN102386954B (zh) * | 2010-09-03 | 2014-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接入点设备及终端 |
KR101763326B1 (ko) * | 2010-12-21 | 2017-07-3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다중 링크 무선 채널 측정 장치 및 방법 |
US9300511B2 (en) * | 2011-01-05 | 2016-03-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roughput of 5 MHZ WLAN transmissions |
CN102355327B (zh) * | 2011-08-26 | 2015-05-13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确定数据传输超时时间的方法、装置与设备 |
US9100275B2 (en) | 2011-09-06 | 2015-08-04 | Sameer Vermani | Signal unit including a field indicative of a zero-length payload |
US9049155B2 (en) | 2011-09-06 | 2015-06-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ual interpretation of a length field of a signal unit |
US9942887B2 (en) * | 2012-04-12 | 2018-04-1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14136397A1 (ja) | 2013-03-07 | 2014-09-12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式の判定方法 |
KR101727781B1 (ko) * | 2013-10-14 | 2017-05-0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물리 계층 저전력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9900906B2 (en) | 2013-11-19 | 2018-02-20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multi-user scheduling in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 |
US9325463B2 (en) | 2013-11-19 | 2016-04-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High-efficiency WLAN (HEW) master station and methods to increase information bits for HEW communication |
US9755795B2 (en) | 2013-12-18 | 2017-09-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LAN OFDMA design of subcarrier groups and frame format |
US9936502B2 (en) | 2013-12-18 | 2018-04-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OFDMA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LAN |
WO2016049928A1 (zh) * | 2014-09-30 | 2016-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60105535A1 (en) * | 2014-10-08 | 2016-04-14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 classification |
US20160119453A1 (en) * | 2014-10-22 | 2016-04-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uard interval ind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9847896B2 (en) * | 2015-01-21 | 2017-12-19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signaling high efficiency packet formats using a legacy portion of the preamble in 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 |
BR112017017157B1 (pt) * | 2015-02-12 | 2023-11-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ispositivo e método para autodetecção de pacotes de wlan com uso de stf |
WO2016144902A1 (en) * | 2015-03-06 | 2016-09-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long symbol duration migration |
US10218555B2 (en) * | 2015-03-06 | 2019-02-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Usage of early bi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0021695B2 (en) * | 2015-04-14 | 2018-07-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data frames |
CN107735994B (zh) | 2015-06-29 | 2020-11-10 |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 与传统无线通信终端共存的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终端 |
US10009840B2 (en) * | 2016-03-09 | 2018-06-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ccess point (AP), Station (STA) and method for subcarrier scaling |
US10432494B2 (en) * | 2017-01-18 | 2019-10-01 |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 Optimizing network efficiency for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
US11863320B2 (en) * | 2021-02-26 | 2024-01-02 | Dialog Semiconductor US Inc. | Communication media sharing among devices having dissimilar physical layer waveform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525708A (zh) * | 2003-02-27 | 2004-09-0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局域网设备 |
CN1717904A (zh) * | 2002-11-25 | 2006-01-04 | 西门子公司 | 用于以在连接期间变化的传输速率传输该现有连接的数据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站 |
CN1751480A (zh) * | 2003-06-18 | 2006-03-22 |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77043B2 (en) * | 2000-04-07 | 2005-04-05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sets of collision resolution parameters in a frame-bas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7062703B1 (en) * | 2003-07-28 | 2006-06-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arly detection of false start-of-packet trigg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node |
US7551581B2 (en) * | 2003-09-30 | 2009-06-23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closely-spaced packets in WLAN devices and systems |
ES2493694T3 (es) * | 2004-01-08 | 2014-09-12 | Sony Corporation | Configuración de paquete que permite la coexistencia de estaciones en una red de área local inalámbrica multi-estándar |
JP4005974B2 (ja) * | 2004-01-09 | 2007-11-14 | 株式会社東芝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CA2553917C (en) * | 2004-01-26 | 2016-04-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tting,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for virtual carrier sensing in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
US7680150B2 (en) * | 2004-04-13 | 2010-03-16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Virtual clear channel avoidance (CCA) mechanis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EP1925101A2 (en) * | 2005-09-12 | 2008-05-28 | Airgo Networks, Inc. | Fast control messaging mechanism for use in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
US7548559B2 (en) * | 2006-03-10 | 2009-06-16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header resynchronization system for a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
-
2006
- 2006-06-27 JP JP2006176094A patent/JP469706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6-20 US US11/765,544 patent/US827605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6-27 CN CN2007101231361A patent/CN10110224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17904A (zh) * | 2002-11-25 | 2006-01-04 | 西门子公司 | 用于以在连接期间变化的传输速率传输该现有连接的数据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站 |
CN1525708A (zh) * | 2003-02-27 | 2004-09-01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无线局域网设备 |
CN1751480A (zh) * | 2003-06-18 | 2006-03-22 |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 无线分组通信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CN 1717904 A,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8010904A (ja) | 2008-01-17 |
US8276054B2 (en) | 2012-09-25 |
US20080109711A1 (en) | 2008-05-08 |
JP4697068B2 (ja) | 2011-06-08 |
CN101102245A (zh) | 2008-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02245B (zh) | 无线通信系统、设备及方法 | |
US11870634B2 (en) | Doppler mod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
EP3270537B1 (en) | Signaling of packet and signal extensions in he-ppdu data uni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9854603B2 (en) | Channel access method for very high throughput (VHT) 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 system | |
US11019662B2 (en) | Multiple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operation | |
US9654276B2 (en) | Wireless LA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1627657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网络分配向量的设置 | |
RU2518206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множества кадров для поддежки mu-mimo | |
US10674483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LAN access point, and wireless LAN station | |
KR101500973B1 (ko) | 강화된 다중-사용자 전송 | |
US979491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pack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995343B2 (en) | Method for sending/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which there is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 with various terminals | |
US8522088B2 (e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block and transmitter using the same | |
US2017010457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rame | |
CN104937872A (zh) | 确收(ack)类型指示和推迟时间确定 | |
CN106936553B (zh) | 一种无线局域网中帧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US8774222B2 (en) |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d transmitting frame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the same | |
KR20110031135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
US8677195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ACK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in wireless network | |
WO2022181050A1 (ja)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WO2022219856A1 (ja)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
TW202306362A (zh) | 無線通訊終端、無線通訊裝置、及無線通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