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6855B - 信息再现装置和信息再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再现装置和信息再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6855B
CN101086855B CN2007100791065A CN200710079106A CN101086855B CN 101086855 B CN101086855 B CN 101086855B CN 2007100791065 A CN2007100791065 A CN 2007100791065A CN 200710079106 A CN200710079106 A CN 200710079106A CN 101086855 B CN101086855 B CN 1010868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information
departs
piece
repro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791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6855A (zh
Inventor
渊胁厚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86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6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86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68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0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inhibiting, or warning against double recording on the same blank or against other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malfunctions
    • G11B19/041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read or write errors
    • G11B19/045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read or write errors by detecting mistracking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在从光盘再现信息时轨道偏离、向邻接的轨道移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传送数据的可靠性,且能够使再现动作迅速化。其中未记录判定部根据再现信号的振幅电平而判定相关块是已经记录的区域还是未记录的区域。轨道偏离检测部监视来自该伺服电路的跟踪伺服信号、检测轨道发生的偏离,登录于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63)。在相关块为未记录,且是判定了轨道偏离的块的情况下,停止再现处理,不将表示未记录的数据“00”向该上位装置传送而实施重写再现。

Description

信息再现装置和信息再现方法
优先权基础 
本申请以2006年6月6日提交的日本申请JP2006-157235为优先权,因此其内容包括在本申请中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能够将光盘中记录的信息无误地读出的信息再现装置和信息再现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正确地再现光盘内的信息,不仅是读出的数据的识别,而且读出数据的位置(地址)信息也必须正确。在DVD和BD(Blu-ray Disc:蓝光盘)中,在各块中记录用户数据时,也包含记录相关块的地址(位置)信息。这样,在对已经记录的块进行再现的情况下,能够参照记录数据内的地址(DID),确认相关块的地址是正确的,所以不存在问题。但是,由于对于未记录数据的块也未记录地址(DID),所以就不能参照它。为了识别光盘中未记录区域的地址,存在有以下的技术。 
(1)在DVD±R/RW中,对于光盘中未记录块的位置,在盘上未记录块管理区域进行管理的技术。由此,装置在来自主机的进行再现的指示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参照该管理信息而判断所指定的块是已经记录还是未记录(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9-288883号公报)。 
(2)在DVD-RAM中,在光盘上预先形成表示地址的预凹区(Prepit),提高地址的读出能力,通过读出预凹区,即使是未记录的块,也能够正确地读出其地址(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297445号公报)。 
(3)进而在DVD±R/RW和BD-R/RE中,在光盘上的摆动沟槽(Wobble)中登录地址信息,使得即使是在未记录的状态下,也能够明白(了解)各块的地址(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1-2664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BD中,(1)不具有管理未记录的区域的信息,而且也不形成(2)的预凹区。所以能够利用的是(3)的摆动沟槽的地址信息,但预凹区与记录的数据相比,其ID读出能力低,导致有时不能正确地读取。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在正确的读取时,将其临时保存,对于以后的块也作为同步插补补正地址信息的方法。 
由于在BD-R/RE中不具有管理记录、未记录块的信息,所以在再现各块,从RF信号电平等判定记录、未记录,在未记录块的情况下,是向主机取代报告(传送)“00”数据的式样,这样在BD-R/RE的再现中误移动到邻接轨道的情况下,在移动目的地的块为未记录,且不能读取摆动沟槽的地址信息的情况下,摆动沟槽的地址信息就被误插补(移动到相邻轨道而不能进行地址的修正)。其结果是,未注意到已移动到邻接轨道,在判断了相关块是未记录块时,误将“00”数据发送到主机。这样,由于未记录块的地址(ID)的信赖度低,所以必须提高其信赖度。 
作为其对策,考虑了以下的方法。(a)在不读取摆动沟槽地址而插补的情况下,保留未记录块的判定,在下次不插补而读取盘的摆动沟槽地址时,检查未发生向邻接轨道的移动,如果没有问题,则将保留的块的数据传送到主机。(b)由跟踪伺服信号监视发生了向邻接轨道的移动(轨道偏离),在发生了向邻接轨道移动的情况下,停止再现,进行重写。但是,在对策(a)中,由于不能判断是否读到了盘的摆动沟槽地址,所以在摆动沟槽难以读取的盘的情况下,到达能够判断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对策(b)中,在盘上有缺陷的情况下,由于该缺陷有被误判断为轨道偏离,所以会增加再现的中断与不必要的重写。在上述任一种方法中,到达判断正确的地址并报告数据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需要寻求再现动作的迅速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在从光盘再现时轨道偏离、向邻接的轨道移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传送数据的可靠性,且能够使再现动作迅速化。 
本发明是从光盘再现信息并传送到上位装置的信息再现装置,设置有旋转该光盘的主轴电动机;从该光盘再现信息的拾取器;处理来 自该拾取器的再现信号的再现电路;控制该主轴电动机的旋转与该拾取器的移动的伺服电路;以及进行通过该再现电路与该伺服电路对该拾取器的再现处理进行控制、将从该光盘再现的信息向上位装置传送进行控制的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具有:根据再现信号的振幅电平而判定相关块是已经记录的区域还是未记录的区域的未记录判定部;监视来自伺服电路的跟踪伺服信号、检测发生轨道偏离的轨道偏离检测部;以及登录由该轨道偏离检测部判定了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的位置信息的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而且,在相关块为未记录,且是判定了轨道偏离的块的情况下,停止再现处理,不将表示未记录的数据向该上位装置传送,实施重写再现。 
这里,在上述轨道偏离检测部检测到发生轨道偏离的情况下,仅将发生了轨道偏离的块的信息登录于轨道偏离发生块的存储部,继续进行再现处理。 
而且,在相关块已经记录,与从再现的数据读取地址的目的的地址相一致的情况下,与所述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中登录的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的信息无关,将再现的数据传送到上位装置。 
而且,本发明是从光盘再现信息并传送到上位装置的信息再现方法,监视信息再现时跟踪伺服信号,对判定发生了轨道偏离的块,登录于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根据再现信号的振幅电平而判定相关块是已经记录的区域还是未记录的区域。在相关块是未记录区域、并且是被判定为已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的情况下,停止再现处理,不将表示未记录的数据向该上位装置传送,实施重写再现。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从光盘再现信息的可靠性,且能够使再现动作迅速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信息再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光盘装置的块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盘信息再现方法的程序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现有的光盘的信息再现方法的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信息再现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光盘装置的块结构图。BD等光盘1,通过主轴电动机2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拾取器3包含激光源、光探测器和光学透镜体系,对光盘1照射激光,进行信息(数据)的再现。伺服电路4控制主轴电动机2的旋转与拾取器3在盘半径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跟踪方向与聚焦方向的控制。再现电路5对拾取器3读出的信息进行2值化、解调、解码、修正错误等再现处理。再现用的数据临时存储于缓冲存储器8,通过接口控制电路9传送到与外部连接的个人电脑等上位装置(主装置)10。微处理器6接受来自上位装置10的命令,控制伺服电路4、再现电路5、接口控制电路9,控制再现动作等各种动作。控制存储器7保存控制所必要的程序与数据。 
在本实施例的再现动作中,微处理器6控制拾取器2的访问的顺序,同时进行跟踪误差的检测,相关块的数据的记录/未记录的判定,摆动沟槽信号的地址信息的读出判定等。未记录判定部61根据再现信号的振幅电平而判定相关块是已经记录的区域还是未记录的区域。轨道偏离检测部62监视跟踪伺服信号并检测轨道偏离(以下称为轨道偏离)的发生。但是,这也包含了盘上的缺陷(伤)等引起的作为错误的轨道偏离而检测的情况。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63存储由轨道偏离检测部62判定了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再现动作中,由轨道偏离检测部62从跟踪伺服信号监视轨道偏离,在检测出轨道偏离的情况下,仅将发生了轨道偏离块的信息登录于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63,继续进行再现处理。在轨道偏离发生块的再现完成之后,相关块的记录完成的情况下,由记录数据中包含的数据ID(DID)确认地址,如果地址正确(与目的地址一致),与登录的轨道偏离发生块的信息无关,将读出的块的数据向上位装置10传送。在相关块为未记录,且是判定了轨道偏离的块的情况下,停止再现处理,不将表示未记录的数据“00”向该上位装置10传送而实施重写再现。由此能够降低由轨道偏离引起的未记录块的误判定,同时能够降低轨道偏离误判定引起的重写的数目。 
此外,在该重写处理中也是同样的判定结果(在轨道偏离发生块 判定为未记录块)的情况下,等待至摆动沟槽地址读取,或判断盘上的缺陷被误判定为轨道偏离,传送“00”数据。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是组合判断轨道偏离的信息与未记录块的信息,将读出结果报告到上位装置的装置,为了进行对比,对现有的读出方法加以说明。 
图3是表示现有的光盘的信息再现方法的程序的流程图。接受到来自主机10的再现指令时,将拾取器3置于再现开始块之前(S302),开始目的块的再现处理(S303)。此时轨道偏离检测部62接受来自伺服电路4的跟踪伺服信号,检测是否发生了轨道偏离(S304)。如果判断发生了轨道偏离(S304中YES),则开始重写动作,回到S302,再次再现目的块。在未检测到发生轨道偏离的情况下(S304中NO),则原封不动地继续再现处理,完成相关块的再现(S305)。 
接着,未记录判定部61根据再现RF信号电平等判定相关块是记录块还是未记录块(S306)。在记录块的情况下(S306中NO),读出记录数据中包含的地址信息的数据ID(DID),判断其是否正确(即与目的地址是否一致)(S307)。如果DID不正确(S307中NO),则由于读出位置有误,回到S302,再次再现。如果DID正确(S307中YES),则将读出的相关块的数据传送到主机(S309)。 
另一方面,在S306中判断为未记录块的情况下,生成表示是未记录数据的数据“00”(S308),原封不动地传送到主机(S309)。这样,要求范围内的全部数据的再现结束(S310)。 
在该方法中,监视跟踪伺服信号,在发生了轨道偏离的情况下停止再现,进行重写,但是由于盘上的缺陷(伤)也有被误判断为轨道偏离的情况,所以不需要的重写动作会增加(S304)。而且,还有未注意到移动到了邻接的轨道,将相关块判断为未记录块,误将数据“00”传送到主机的担忧(S306、S308、S309)。 
图2是表示来自本发明的光盘的信息再现方法的程序的流程图。接受到来自主机10的再现指令时,将拾取器3置于再现开始块之前(S202),开始目的块的再现处理(S203)。此时轨道偏离检测部62接受来自伺服电路4的跟踪伺服信号,检测是否发生了轨道偏离(S204)。如果判断发生了轨道偏离(S204中YES),则仅将发生轨道偏离的块 信息登录于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63,继续再现处理(S205)。在未检测到发生轨道偏离的情况下(S204中NO),则原封不动地继续再现处理,完成相关块的再现(S206)。 
接着,未记录判定部61根据再现RF信号电平等判定相关块是记录块还是未记录块(S207)。在记录块的情况下(S207中NO),读出记录数据中包含的地址信息的数据ID(DID),判断其是否正确(即与目的地址是否一致)(S208)。如果DID不正确(S208中NO),则由于读出位置有误,回到S202,再次再现。如果DID正确(S208中YES),则将读出的相关块的数据传送到主机(S213)。 
另一方面,在S207中判断为未记录块的情况下,制作表示是未记录数据的数据“00”(S209),向主机的传送保留。而且,参照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63,判断相关块是否为发生了轨道偏离的块(S210)。如果是发生了轨道偏离的块,则将表示未记录的数据“00”传送到主机(S213),如果不是发生了轨道偏离的块(S210中YES),则由于不是目的数据而进行重写动作。判断是否在实行相关块的未记录重写(S211),如果未实行(S211中NO),则将相关块作为未记录重写实行的块而登录,回到S202,进行再次再现处理。如果是已经实行了未记录重写(S211中YES),则将表示未记录的数据“00”传送到主机(S213)。这样,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的数据的再现结束(S214)。 
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再现方法,在判断为未记录块的情况下,参照轨道偏离的信息,在跟踪正常的情况下将数据“00”传送到主机(S201、S213)。这样,就不会在移动到邻接轨道的情况下误将数据“00”传送到主机。而且,在检测到发生轨道偏离的情况下,暂时将该信息临时登录,继续再现处理。而且,在后面未记录数据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参照登录的信息而进行重写动作,所以可消除不需要的重写动作。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不会误传送邻接轨道的数据,而且能够降低重写动作的次数,所以能够提高传送数据的可靠性,且能够使再现动作迅速化。 
虽然本实施例是以BD等光盘作为对象而进行的说明,但即使是在DVD-RW等未记录区域的地址信息(摆动沟槽信号)难以读取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适用。 

Claims (6)

1.一种信息再现装置,从光盘再现信息并传送到上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轴电动机,使该光盘旋转;
拾取器,从该光盘再现信息;
再现电路,处理来自该拾取器的再现信号;
伺服电路,控制该主轴电动机的旋转与该拾取器的移动;以及
微处理器,通过该再现电路与该伺服电路对该拾取器的再现处理进行控制,对将从该光盘再现的信息向该上位装置的传送进行控制,
其中,该微处理器具有:
未记录判定部,根据再现信号的振幅电平判定相关块是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
轨道偏离检测部,监视来自该伺服电路的跟踪伺服信号,检测已发生轨道偏离;以及
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登录由该轨道偏离检测部判定为已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的位置信息,
在相关块为未记录区域、且是被判定为已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的情况下,停止再现处理,不将表示未记录的数据向该上位装置传送而实施重新再现,
在相关块为未记录区域、且是被判定为未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的情况下,将表示未记录的数据向该上位装置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轨道偏离检测部检测到已发生轨道偏离的情况下,仅将已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的信息登录在所述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中,并继续进行再现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相关块为已记录,从再现的数据读取地址,与目的地址一致的情况下,与所述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中登录的轨道偏离发生块的信息无关,将再现的数据传送到所述上位装置。
4.一种信息再现方法,从光盘再现信息并传送到上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信息再现时监视跟踪伺服信号,将判定为已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登录在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中,
根据再现信号的振幅电平判定相关块是已记录区域还是未记录区域,
在相关块为未记录区域、并且是被判定为已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的情况下,停止再现处理,不将表示未记录的数据向该上位装置传送而实施重新再现,
在相关块为未记录区域、且是被判定为未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的情况下,将表示未记录的数据向该上位装置传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判定为已发生所述轨道偏离的情况下,仅将已发生轨道偏离的块的信息登录在所述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中,并继续进行再现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再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相关块为已记录,从再现的数据读取地址,与目的地址一致的情况下,与所述轨道偏离发生块存储部中登录的轨道偏离发生块的信息无关,将再现的数据传送到所述上位装置。
CN2007100791065A 2006-06-06 2007-02-13 信息再现装置和信息再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6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7235 2006-06-06
JP2006-157235 2006-06-06
JP2006157235A JP2007328831A (ja) 2006-06-06 2006-06-06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6855A CN101086855A (zh) 2007-12-12
CN101086855B true CN101086855B (zh) 2012-04-18

Family

ID=38789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7910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6855B (zh) 2006-06-06 2007-02-13 信息再现装置和信息再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63524B2 (zh)
JP (1) JP2007328831A (zh)
CN (1) CN1010868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99603B2 (ja) 2012-03-29 2016-09-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8883A (ja) 1996-04-22 1997-11-04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2001243638A (ja) * 2000-02-24 2001-09-0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その情報再生方法
JP4422855B2 (ja) 2000-03-16 2010-02-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ウォブル信号再生回路
JP2001297445A (ja) 2000-04-10 2001-10-26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と光ディスク装置と光ディスクのトラックずれ判断方法
JP3772136B2 (ja) * 2002-07-30 2006-05-10 株式会社東芝 光ディスク装置と光ディスク装置のアクセス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6855A (zh) 2007-12-12
US8363524B2 (en) 2013-01-29
JP2007328831A (ja) 2007-12-20
US20070280074A1 (en) 200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5099B1 (en) Disk defect management method and disk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H0528628A (ja) デイスク記録装置
KR100824983B1 (ko) 데이터 기록방법 및 데이터 기록장치
US543856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reproducing optical information and optical disk-shaped recording medium
KR100661420B1 (ko) 광 디스크 기록 장치
CN1933001B (zh)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及其数据再现方法,以及其光盘
US20080239902A1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CN101086855B (zh) 信息再现装置和信息再现方法
JP2007149272A (ja) デジタル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713839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フォーカスジャンプ制御方法
JP2592828B2 (ja) 光デイスク装置
JPH08273162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587829C (zh) 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信息记录方法
JPS63220482A (ja) 情報記録媒体
CN101086883B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和交替记录处理方法
CN100573699C (zh) 处理在读取和再现运动画面数据中的故障的装置和方法
JPH10106170A (ja) 光ディスク情報記録システム
EP1703508A2 (en) Optical disc recording/reproduction apparatus
US8369194B2 (en) Optical disc device, optical disc recording method,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JP3864603B2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US20080285403A1 (e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KR20020095856A (ko) 광기록재생기의 데이터 재생 속도 제어 방법
KR100241746B1 (ko) 기록재생이 가능한 디지털 비디오 디스크 시스템에서픽업의 트랙이탈시 에러처리방법
KR100833878B1 (ko) 멀티세션 디스크의 세션인식방법
KR100251956B1 (ko) 디지털 비디오 디스크-램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의 기록 또는재생시 디펙트 섹터 검출장치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