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5460B - 数据流记录方法及数据流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流记录方法及数据流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5460B
CN101075460B CN2007101050633A CN200710105063A CN101075460B CN 101075460 B CN101075460 B CN 101075460B CN 2007101050633 A CN2007101050633 A CN 2007101050633A CN 200710105063 A CN200710105063 A CN 200710105063A CN 101075460 B CN101075460 B CN 1010754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optical recording
data object
recording media
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050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75460A (zh
Inventor
堂野邦夫
平尾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cionext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75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54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754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54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Testing, e.g. of drop-outs
    • G11B20/1883Methods for assignment of alternate areas for defective are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3Content storage operation, e.g. storage operation in response to a pause request, caching operations
    • H04N21/4334Record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22Interfacing an external recording devic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11B2020/1062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e.g. recording or playback buff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64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kind of data
    • G11B2020/1288Formatting by padding empty spaces with dummy data, e.g. writing zeroes or random data when de-icing optical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 H04N9/8063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of the PCM audio and PCM video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流记录方法及数据流记录装置。数据流记录装置(10)包括:接收视频、音频数据,再由这些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的数据对象生成部,暂时地累积由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的数据对象的缓冲部(12),以及将已累积在缓冲部(12)的数据对象写入光记录媒体(14)中的光记录部(13)。这里,在由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数据对象的过程中,光记录部(13)进行与对光记录媒体(14)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

Description

数据流记录方法及数据流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流记录方法和数据流记录装置,特别是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对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的数据记录,采用的是遵循DVD视频标准的形式。图7示出了DVD视频标准的数据结构。图7左侧代表光盘的内圈,右侧代表光盘的外圈。按照从光盘的最里面的一圈移向外圈的顺序,依次排列着音量和文件结构区域、DVD-Video区域。音量和文件结构区域中存储有光盘的文件系统信息。DVD-Video区域存储有遵循DVD视频标准的视频流。另外,虽然未示,在能够写入的光盘中有写入所需的种种处理所用的R-information Area。
DVD-Video区域包含VMG(Video Mamager)和多个VTS(VideoTitle Set)。VTS中又包含有VTSI(Video Title Set Information)、VTSM_VOBS(Video Title Set Menu Video Objects)、VOBS(VideoObjects)以及VTSI_BUP(Video Title Set Information Buckup)。VTSM_VOBS是节目选择菜单的内容,存储有用以表示节目菜单等的图画。VTSI_BUP存储有VTSI的后备信息。
VOBS包含一个以上的VOB(视频对象)。VOB,是多个MPEG的单元流(element stream)集合起来的MPEG程序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以上(最大255)的CELL。CELL是图画或者是能够用音频块指定地址的最小单元,是被再生的内容单元。CELL具有能够识别的固有ID。CELL包含一个以上的VOBU(Video Object Unit)。VOBU是DVD视频标准的最小再生单位。VOBU包含一个NV_PCK、任意数量的视频包(V_PCK)以及声频包(A_PCK)。V_PCK中存储有图像数据,声频包A_PCK中存储有声频数据。
NV_PCK中包含PCI_PKT(Program Chain Information Packet)和DSI_PKT(Data Search Information Packet)。PCI_PKT中存储有它所属于的VOBU的再生控制信息。DSI_PKT中存储有它所属于的VOBU的数据检索信息。VOB_V_S_PTM和VOB_V_E_PTM作为无缝再生信息(SML_PBI),存储有BWDI和FWDI作为VOBU检索信息(VOBU_SRI)。VOB_V_S_PTM是VOB内的前头GOP(Group ofPicture)的前头视频/帧的再生开始时刻信息。VOB_V_E_PTM是VOB内的最终GOP的最终视频/帧的再生终了时刻信息。BWDI是表示在将数据倒回去之际所用的VOBU之间的相对地址的四字节信息,FWDI是表示在让数据快进之际表示所用的VOBU之间的相对地址的四字节信息。
DVD视频标准中,各个VOBU的位于前头的NV_PCK,该VOBU所属的VOB确定不下来就不能制作它。这是因为DVD视频标准原来就是一个编著标准,根本没有考虑到要实时记录数据这一情况。因此,DVD视频标准不适合对要求实时性的数据流的记录。
而且,一般情况下,在将数据写入光盘时,光学式驱动器中所进行的初期准备工作包括:最佳写入功率校准(以下称其为OPC:OptimumPower Calibration)和为写入数据进行的学习。
到目前为止,所提出的方案如下(参考专利文献1),设置缓冲器,该缓冲器的大小要能够累积数据大小一定大的数据流,该数据大小是在将数据写入光学式驱动器之际所进行的各种学习时间长度那么大,以便遵循DVD视频标准,将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盘中。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354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图8示出了在现有的记录装置中缓冲器的累积数据量的迁移和初期准备工作之间的关系。从开始记录数据流到开始制作最初的VOBU中的NV_PCK为止,缓冲器中累积有一个VOB的数据流(BUFF_FORMAT)。一制作出VOBU中的NV_PCK,则终于做出了有效的数据(VOB),在光学式驱动器中进行最佳写入功率校准OPC。之后,若向光学式驱动器发行开始写入数据(VOB)的要求,则在光学式驱动器中便为了写入数据而进行学习。因为在这些初期准备工作期间也继续接收视频、音频数据,所以缓冲器中累积的就是:数据大小(BUFF_OPC)相当于所进行最佳写入功率校准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的和数据大小(BUFF_ADJ)相当于为写入数据而进行学习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的数据流。
虽然未示,但若在将数据写入光盘的过程中光学式驱动器内的温度超过某一范围,光学式驱动器中就进行温度学习,激光功率等参数被改变。因为在进行该温度学习的期间内继续接收视频、音频数据,所以数据大小(BUFF_TEMP)相当于进行温度学习的时间长度的数据流就被累积到缓冲器中。因此,现有的记录装置中需要设置的缓冲器的大小,至少是BUFF_FORMAT、BUFF_OPC、BUFF_ADJ以及BUFF_TEMP的合计值。换句话说,所需要的是较大的缓冲器,这将导致成本的增加,不理想。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更小的缓冲量,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的数据流记录装置和数据流记录方法。
-用以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据流记录方法,在该数据流记录方法下,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包括:第一步骤,接收视频、音频数据,由视频、音频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第二步骤,进行与对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以及第三步骤,在第二步骤之后,将已在第一步骤中生成的数据对象写入光记录媒体。在执行第一步骤的过程中执行第二步骤。而且,作为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的装置,包括:数据对象生成部,接收视频、音频数据,由该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缓冲部,暂时地累积由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的数据对象,以及光记录部,将已累积在缓冲部的数据对象写入光记录媒体中。这里,光记录部,在由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数据对象的过程中,进行与对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
这样一来,由已接收的视频、音频数据生成标准规定的数据对象,在进行该生成的过程中进行与对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之后再将该已生成的数据对象写入光记录媒体中。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缓冲器,来累积数据大小相当于初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的数据流。从而能够以更小的缓冲量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
具体而言,光记录媒体包括多个记录层;在写入数据对象的地方从光记录媒体的一个记录层切换到另一个记录层的时候,执行第二步骤。换句话说,光记录媒体包括多个记录层,光记录媒体,在写入数据对象的地方从光记录媒体的一个记录层切换到另一个记录层的时候进行初期准备工作。这样一来,在是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记录媒体的情况下,也能用更小的缓冲量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
具体而言,在进行初期准备工作时,对光记录媒体进行最佳写入功率校准。换句话说,作为初期准备工作,光记录部将记录管理信息写入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这样一来,便无需另外设置缓冲器,来累积与初期准备工作中对对光记录媒体进行最佳写入功率校准所需要的时间相当的数据流。能够以更小的缓冲量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
具体而言,在初期准备工作中,将记录管理信息写入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或者是,包含在数据流中的静止图像等被作为虚设数据写入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换句话说,光记录部作为初期准备工作将记录管理信息写入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或者是作为初期准备工作将记录管理信息写入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这样一来,无需另外设置缓冲器,来累积数据大小相当于在初期准备工作中将记录管理信息、虚设数据写入(为写入数据进行的学习)光记录媒体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的数据流,从而能够以更小的缓冲量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
具体而言,在光记录媒体包括多个记录层的情况下的初期准备工作中,有关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缺陷轨道的信息被写入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或者用于停电时复旧的信息被写入另一个记录层的规定区域。换句话说,作为光记录媒体包括多个记录层的情况下的初期准备工作,是将这些信息写入光记录媒体的一个记录层或者另外的记录层的规定区域。
最好是,在第二步骤中的初期准备工作结束以前,完成第一步骤中的数据对象的生成。换句话说,由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的数据对象的数据大小,最大也就是在由光记录部完成初期准备工作以前生成即结束那么大。这样一来,在初期准备工作结束之后,马上将数据对象写入光记录媒体中,从而能够使应该累积的数据流的数据大小最小。
具体而言,切换在第一步骤中生成数据对象所需要的时间,该切换根据数据流的记录速度、对光记录媒体的写入速度和所遵循的标准、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最小再生单位即视频对象单元中所包含的帧数中的任意一个或者组合进行。换句话说,数据对象生成部根据这些条件对数据对象的数据大小进行切换。这样一来,就能够根据记录速度、写入速度和所遵循的标准、视频对象单元中所包含的帧数中的任意一个或者组合,设定出用以生成数据对象的最佳时间。
最好是,在第三步骤中数据对象分多次写入光记录媒体中。换句话说,光记录部将数据对象分多次写入光记录媒体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光学式驱动器中的温度学习的开始时刻数据流的累积量成为最大的时刻错开。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缓冲器,来累积数据大小相当于光学式驱动器中的温度学习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的数据流,从而能够以更小的缓冲量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
具体而言,光记录部,将数据对象分两次写入光记录媒体中,第二次写入的数据大小比第一次写入的数据大小小。换句话说,光记录部将数据对象分两次写入光记录媒体中,第二次写入的数据大小比第一次写入的数据大小小。
具体而言,在第三步骤中,数据对象被分为数据大小大致相等的多个数据块并被写入光记录媒体中。换句话说,光记录部,将数据对象分为数据大小大致相等的多个数据块并写入光记录媒体中。这样一来,因为限制了一次写入的数据大小,所以数据写入的时间间隔变短,而能够使温度变化变小,从而能够抑制在光学式驱动器中进行温度学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更小的缓冲量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数据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显示图1所示的记录装置所进行的各种处理的时间顺序之一例的图。
图3是一曲线图,显示在图2所示的各种处理的时间顺序下缓冲器的累积数据量的迁移情况。
图4是一曲线图,显示在图2所示的各种处理的时间顺序下缓冲器的累积数据量的迁移情况。
图5是显示图1所示的记录装置所进行的各种处理的时间顺序之另一例的图。
图6是一曲线图,显示在图5所示的各种处理的时间顺序下缓冲器的累积数据量的迁移情况。
图7是显示DVD视频标准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8是一曲线图,显示现有的记录装置中的缓冲器的累积数据量的迁移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所涉及的数据流记录装置(以下简单地称其为“记录装置”)的结构。该记录装置10包括:编码部11、缓冲器12、光学式驱动器13、控制部15。记录装置10,是连接有例如DVD刻录机、Bluray刻录机、HD-DVD刻录机、DVD摄像录像机、光学式驱动器的HDD录像机和HDD摄像录像机。下面,为方便说明,该记录装置10是一遵循DVD视频标准(参考图7)将数据流记录到光盘14中的装置。光盘14例如是DVD-R等光记录媒体。而且,假定各个VOB由一个CELL构成。
编码部11,将所接收的视频、音频数据压缩编码后,遵循DVD视频标准生成数据流。具体而言,编码部11,对所接收的视频、音频数据进行适当的转换,生成NV_PCK以及包含在VOBU中的V_PCK和A_PCK,并累积到缓冲器12中。不过,因为DSI_PKT中包含有在累积一个VOB那么多的数据流之前不能确定的信息,所以便用数据“0”来为未确定的信息确保数据大小。编码部11还起数据对象生成部的作用。具体而言,编码部11,用时间或者长度管理的一个VOB的VOBU一累积到缓冲器12中,就会生成各个VOBU的DSI_PKT,并用该数据DSI_PKT将已累积在缓冲器12中的位于各个VOBU的前头位置的NV_PCK刷新。这样一来,则终于完成了能够写入光盘14的有效数据对象(VOB)的制作。
光学式驱动器13,从缓冲器12取出数据(VOB)并写入光盘14中。控制部15,控制编码部11、缓冲器12以及光学式驱动器13的各个工作时刻。
这里,在由编码部11生成最初的VOB的时间内,光学式驱动器13进行初期准备工作,例如:最佳写入功率校准(OPC)、记录管理信息的设定、为写入数据而进行的学习等。具体而言,用激光照射光盘14的R-Information Area,更详细地讲,是功率校准区域(PCA:PowerCalibration Area)来进行写入功率的最佳化(OPC)。将记录管理信息写到光盘14的R-Information Area,更详细地讲,是记录管理信息区域(RMA:Recording Management Area)来进行记录管理信息的设定。将虚设数据记录到图7所示的VOBS和VTSI的交界部分或者它附近的区域等,来进行为写入数据的学习。若在写入数据的过程中光学式驱动器13内的温度超过某一范围,光学式驱动器13便进行温度学习来改变激光功率等参数。
在数据流是遵循MPEG的视频数据的情况下进行为写入数据的学习时,只要将包含在数据流中的I图画作为虚设数据写入即可。在光盘14包括多个记录层的情况下,当写入数据(VOB)的地方从一个记录层(以下称为第一层)切换到另一个记录层(以下称其为第二层)的时候,在进行第二层所涉及的为写入数据的学习时,可以将已记录层(第一层)中的缺陷轨道信息写入第二层的规定区域。该缺陷轨道信息可以写入第一层的规定区域。通过将这些虚设数据写入规定区域,就能够在光盘14的最终处理中使用被作为虚设数据写入的I图画。当将数据(VOB)记录到光盘14的第二层时,缺陷轨道信息能够作为用以避免第二层的缺陷部分的信息用。
在光盘14是包括多个记录层的情况下,亦即写入数据的地方从第一层切换到第二层的情况下,可以将停电时用于复旧的信息写入第二层的规定区域。通常情况下,在写入必要的VOB之前,不能将VTSI写入。因此,在VOB的写入结束以前,定期地将由表示使VTSI复旧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写入进行到哪一个部分的信息等构成的流管理信息记录到另外的记录器件中,数据一写完,流管理信息就被从该记录器件中读出并被写入光盘14中。这里,有时侯,在进行光盘14的记录层的切换处理的过程中,对该存储器件的访问受到限制,流管理信息不被更新。若在这一情况下,在将数据写入第二层的过程中由于停电等而导致数据写入异常地结束,则只能将由存储在该存储器件中的流管理信息显示的部分复旧。也就是说,只能将进行到第一层中途的数据复旧。这里,如上所述,在切换访问该存储器件受到限制的数据的写入地方的时候,将流管理信息作为停电复旧用的信息写入第二层的规定区域。这样一来,在停电却复旧后所进行的识别光盘14的处理中,能够基于被记录在第二层的规定区域的流管理信息,至少将已写入第一层的数据全部复旧。
补充说明一下,也可以使编码部11和控制部15起数据对象生成部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VOB的VOBU一累积到缓冲器12中,编码部11就会发行生成DSI_PKT的要求,控制部15接到这一要求生成DSI_PKT即可。
接下来,对该记录装置10的几个工作例进行说明。
(第一工作例)
图2示出了该记录装置10进行的各种处理的时间顺序之一例。开始记录数据流,同时开始VOB生成处理(t0)。补充说明一下,若不接收一个VOB的视频、音频数据,则不能生成有效的VOB。这一点如上所述。接着,在进行VOB生成处理的过程中,在光学式驱动器13中开始进行最佳记录功率校准(OPC)(t1)。OPC一结束(t2),就开始将虚设数据写入光盘14(t3),在光学式驱动器13中进行为写入数据的学习。虚设数据的写入一结束(t4),光学式驱动器13的初期准备工作就结束了。
在VOB生成处理与初期准备工作并行进行,在进行该VOB生成处理的过程中,一接收到为生成最初的VOB所需要的视频、音频数据,就开始制作最初的VOBU的NV_PCK(t5)。最初的VOBU的NV_PCK的制作一结束(t6),才终于要开始将数据写入光盘14(t7)。具体而言,生成DSI_PKT,该数据将累积在缓冲器12中的VOBU刷新,便结束NV_PCK的制作。补充说明一下,图2中虚线所示的缓冲量,表示在该工作例中所应该确保的缓冲器12的容量。另外,一到达缓冲器12的末端,便发生环式缓冲器的折回(t8)。
图3是一曲线图,显示在图2所示的各种处理的时间顺序下缓冲器12的累积数据量的迁移和光学式驱动器13的初期准备工作之间的关系。图3的纵轴表示缓冲器12的累积数据量,横轴表示时间。一开始记录数据流,缓冲器12的累积数据量就增加。在到制作出最初的VOBU中的NV_PCK的那一段时间内,在光学式驱动器13中进行OPC和虚设数据的写入。一接收到生成最初的VOB所需要的视频、音频数据,便终于依次制作VOBU中的NV_PCK,确定下最初的VOB。确定了VOB之后,缓冲器12的累积数据就成为能够写入的状态,并被写入光盘14中。
一开始将数据写入光盘14,缓冲器12中的累积数据量就开始减少。在该工作例中,因为在生成了能够写入的最初的VOB的那一时刻光学式驱动器13中的初期准备工作已结束,所以无需另外设置缓冲器,来累积数据大小BUFF_OPC、BUFF_ADJ)相当于该初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的数据流。
最好是,分两次将成为能够写入的数据(VOB)写入光盘14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光学式驱动器13中的温度学习的开始时刻与缓冲器12的累积数据量达到峰值的时刻错开。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缓冲器,来累积数据大小(BUFF_TEMP)相当于该温度学习所需要的时间的数据流。
更理想的做法是,第一次写入数据时将VOB的最后一部分留出来一些,将最初部分写入,到开始写入下一个VOB数据之前,将第二次写入数据时所剩下的数据写入。这样一来,在第一次写入数据时光学式驱动器13内的温度上升得很多,而容易在第一次写入数据和第二次写入数据之间产生温度学习。因此,不会影响下一个VOB的写入数据开始时刻。
如上所述,根据该工作例,便无需另外设置缓冲器,来累积数据大小(BUFF_OPC、BUFF_ADJ)相当于光学式驱动器13进行初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和数据大小(BUFF_TEMP)相当于光学式驱动器13进行温度学习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的数据流,能够用更小的缓冲大小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
补充说明一下,如图4所示,光学式驱动器13,可以将成为能够写入状态的数据(VOB)分为大致相等的数据大小,并写入光盘14中。可以根据VOBU的数量将成为能够写入的状态的数据(VOB)进行分割,分多次写入光盘14中。这样做以后,便能够抑制在光学式驱动器13内出现急剧的温度变化,从而难以产生温度学习。
因为只要接收一个VOB的视频、音频数据,便能够开始制作NV_PCK,所以可以在为写入数据的学习处理过程中开始制作NV_PCK。此时,为写入数据的学习处理结束后,成为能够写入的状态的数据(VOB)被写入光盘14中。
(第二工作例)
图5示出了该记录装置10所进行的各种处理的时间顺序之另一例。开始记录数据流,同时开始最初的VOB生成处理(t0)。接着,在最初的VOB生成处理的过程中,在光学式驱动器13中开始进行最佳记录功率校准(OPC)(t1)。OPC一结束(t2),就开始将虚设数据写入光盘14(t3),在光学式驱动器13中进行为写入数据的学习。
为生成最初的VOB所需要的视频、音频数据的接收一结束,就开始制作最初的VOBU的NV_PCK(t4)。在虚设数据的写入结束以前(t6),结束最初的VOB的NV_PCK的制作(t5),虚设数据的写入结束后,开始将数据(VOB)写入光盘14中(t7)。补充说明一下,图5中虚线所示的缓冲量,表示在该工作例中所应该确保的缓冲器12的容量。另外,一到达缓冲器12的末端,便发生环式缓冲器的折回(t8)。
图6示出了图5所示的各种处理的时间顺序下缓冲器12的累积数据量的迁移情况。如图6所示,因为需要最初的数据(VOB)的数据大小是在光学式驱动器13中的初期准备工作结束之前生成已经结束的长度,所以为生成最初的VOB所需要的数据大小(BUFF_FORMAT1)比生成第二个以后的VOB所需要的数据大小(BUFF_FORMAT2)小。根据记录速度来设定最初的VOB的数据大小,就能够设定出最合适的长度。记录速度由例如开始录像之前已决定的记录模式和所输入的图像数据的复杂程度等决定。开始录像以前已决定的记录模式,例如有:XP模式(单面记录时间:大约一个小时)、SP模式(单面记录时间:大约两个小时)等。
补充说明一下,除了根据数据流的记录速度决定最初的VOB的数据大小以外,还可以根据光盘14的写入速度和所遵循的标准、包含在VOBU中的帧数中之任一个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设定。
和第一工作例一样,通过将成为能够写入状态的数据分多次记录到光盘14中,便无需另外设置缓冲器,来累积数据大小(BUFF_TEMP)相当于在光学式驱动器13中进行的温度学习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的数据流。这是无容置疑的。
如上所述,根据该工作例,因为在光学式驱动器13中的初期准备工作结束以前制作最初的VOBU的NV_PCK,所以能够在光学式驱动器13中的初期准备工作结束后马上开始写入数据(VOB),从而能够使应该累积的数据流的数据大小最短。而且,因为能够将光学式驱动器13的初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内所接收的视频、音频数据累积在为累积生成第二个以后的VOB所需要的数据流而确保的缓冲量之内,所以无需另外设置缓冲器,来累积数据大小(BUFF_OPC、BUFF_ADJ)相当于光学式驱动器13的初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度的数据流,从而能够以更小的缓冲量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
补充说明一下,在第一及第二工作例中,在光盘14包括多个记录层的情况下,当要写入数据(VOB)的地方从第一层切换到第二层的时候,只要在光学式驱动器13中进行初期准备工作即可。
在该工作例中,生成第二个以后的VOB所需要的数据大小(BUFF_FORMAT2)不是一定的也没有关系。
在光学式驱动器13中的最佳记录功率校准(OPC)的处理过程中已完成了最初的VOB生成的情况下,在结束制作NV_PCK的时刻便向光学式驱动器13发行数据写入要求,利用已成为能够写入状态的数据(VOB)来代替虚设数据进行为写入数据的学习处理。这样做是可以的。
上述说明是针对DVD视频标准进行的,不仅如此,本发明对于除此以外的标准、记录媒体,例如Bluray盘等都适用。
-工业实用性-
因为本发明所涉及的数据流记录方法,能够以更小的缓冲量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所以对能够记录数据流的DVD刻录机等很有用。

Claims (24)

1.一种数据流记录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步骤,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第二步骤,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以及
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将已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生成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
在执行所述第一步骤的过程中执行所述第二步骤,
所述光记录媒体包括多个记录层;
在写入所述数据对象的地方从所述光记录媒体的一个记录层切换到另一个记录层的时候,执行所述第二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流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初期准备工作中,有关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缺陷轨道的信息被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流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初期准备工作中,用于停电时复旧的信息被写入所述另一个记录层的规定区域。
4.一种数据流记录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步骤,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第二步骤,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以及
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将已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生成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
在执行所述第一步骤的过程中执行所述第二步骤,
在所述初期准备工作中,对所述光记录媒体进行最佳写入功率校准。
5.一种数据流记录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步骤,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第二步骤,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以及
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将已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生成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
在执行所述第一步骤的过程中执行所述第二步骤,
在所述初期准备工作中,将记录管理信息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
6.一种数据流记录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步骤,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第二步骤,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以及
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将已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生成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
在执行所述第一步骤的过程中执行所述第二步骤,
在所述初期准备工作中,虚设数据被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流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设数据是包含在所述数据流中的静止图像。
8.一种数据流记录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步骤,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第二步骤,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以及
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将已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生成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
在执行所述第一步骤的过程中执行所述第二步骤,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的所述初期准备工作结束以前,完成所述第一步骤中的所述数据对象的生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据流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切换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生成所述数据对象所需要的时间,该切换根据所述数据流的记录速度、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速度和所遵循的标准、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最小再生单位即视频对象单元中所包含的帧数中的任意一个或者组合进行。
10.一种数据流记录方法,在该方法中,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步骤,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第二步骤,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以及
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将已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生成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
在执行所述第一步骤的过程中执行所述第二步骤,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所述数据对象分多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流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所述数据对象分两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第二次写入的数据大小比第一次写入的数据大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流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步骤中,所述数据对象被分为数据大小大致相等的多个数据块并被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13.一种数据流记录装置,该装置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数据对象生成部,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该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缓冲部,暂时地累积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的数据对象,以及
光记录部,将已累积在所述缓冲部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所述光记录部,在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所述数据对象的过程中,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
所述光记录媒体包括多个记录层;
当将写入所述数据对象的地方从所述光记录媒体的一个记录层切换到另一个记录层的时候,所述光记录部进行所述初期准备工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记录部,作为所述初期准备工作将有关所述一个记录层的缺陷轨道的信息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数据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记录部,作为所述初期准备工作将停电时用于复旧的信息写入所述另一个记录层的规定区域。
16.一种数据流记录装置,该装置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数据对象生成部,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该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缓冲部,暂时地累积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的数据对象,以及
光记录部,将已累积在所述缓冲部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所述光记录部,在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所述数据对象的过程中,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
所述光记录部,作为所述初期准备工作对所述光记录媒体进行最佳写入功率校准。
17.一种数据流记录装置,该装置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数据对象生成部,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该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缓冲部,暂时地累积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的数据对象,以及
光记录部,将已累积在所述缓冲部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所述光记录部,在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所述数据对象的过程中,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
所述光记录部,作为所述初期准备工作将记录管理信息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
18.一种数据流记录装置,该装置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数据对象生成部,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该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缓冲部,暂时地累积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的数据对象,以及
光记录部,将已累积在所述缓冲部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所述光记录部,在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所述数据对象的过程中,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
所述光记录部,作为所述初期准备工作将虚设数据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的规定区域。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数据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虚设数据是包含在所述数据流中的静止图像。
20.一种数据流记录装置,该装置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数据对象生成部,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该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缓冲部,暂时地累积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的数据对象,以及
光记录部,将已累积在所述缓冲部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所述光记录部,在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所述数据对象的过程中,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
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的所述数据对象的数据大小,最大也就是在由所述光记录部完成所述初期准备工作以前生成也要结束那么大。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数据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根据所述数据流的记录速度、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速度和所遵循的标准、以及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最小再生单位即视频对象单元中所包含的帧数中的任意一个或者组合来切换所述数据对象的数据大小。
22.一种数据流记录装置,该装置将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所得到的数据流实时地记录到光记录媒体中,其特征在于:
包括:
数据对象生成部,接收所述视频、音频数据,由该数据生成与该记录有关的标准所规定的数据对象,
缓冲部,暂时地累积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的数据对象,以及
光记录部,将已累积在所述缓冲部的数据对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所述光记录部,在由所述数据对象生成部生成所述数据对象的过程中,进行与对所述光记录媒体的写入有关的初期准备工作,
所述光记录部,将所述数据对象分多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数据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记录部,将所述数据对象分两次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第二次写入的数据大小比第一次写入的数据大小小。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数据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记录部,将所述数据对象分为数据大小大致相等的多个数据块并写入所述光记录媒体中。
CN2007101050633A 2006-05-18 2007-05-18 数据流记录方法及数据流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54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39028 2006-05-18
JP2006139028 2006-05-18
JP2006139028 2006-05-18
JP2007128176 2007-05-14
JP2007128176A JP4925446B2 (ja) 2006-05-18 2007-05-14 ストリームデータ記録方法及びストリームデータ記録装置
JP2007-128176 2007-05-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5460A CN101075460A (zh) 2007-11-21
CN101075460B true CN101075460B (zh) 2011-06-15

Family

ID=38712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506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75460B (zh) 2006-05-18 2007-05-18 数据流记录方法及数据流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69191A1 (zh)
JP (1) JP4925446B2 (zh)
CN (1) CN1010754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6221B1 (ja) * 2008-04-30 2009-07-15 株式会社東芝 映像処理装置及び映像処理方法
US11016937B2 (en) * 2017-07-17 2021-05-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pdateable distributed file framework
CN111785306B (zh) * 2019-04-03 2021-06-08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光碟机系统中光碟片写入失败时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201A (zh) * 2004-12-24 2005-06-01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数据存储与读取方法
CN1632874A (zh) * 2001-01-10 2005-06-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记录有内容数据流的记录介质及其记录装置和再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12650A (ja) * 1997-05-14 1998-11-24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JP3873463B2 (ja) * 1998-07-15 2007-0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記録装置
TW579506B (en) * 2001-03-05 2004-03-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 recording device and a recording method
JP3861015B2 (ja) * 2001-03-05 2006-12-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JP2002329318A (ja) * 2001-04-27 2002-11-15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BRPI0318160B1 (pt) * 2003-03-04 2016-05-31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para gravação em meio de gravação óptica, aparelho para gravação em e reprodução de um meio de gravação óptica e meio de gravação óptica
JP3594243B1 (ja) * 2003-03-25 2004-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情報記録方法、光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光情報記録媒体
JP4394683B2 (ja) * 2003-07-01 2010-01-06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二層記録可能なディスクにおいて情報を記録するための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4763608B2 (ja) * 2003-10-07 2011-08-31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情報を記録する装置及び方法、情報を読取る装置
JP3877169B2 (ja) * 2004-03-24 2007-02-07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レコーダ
JP4302599B2 (ja) * 2004-09-09 2009-07-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方法、フォーマット変更方法および情報再生方法
TWI248307B (en) * 2004-09-13 2006-01-21 Newsoft Technology Corp Optical disc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data recording media
KR100683874B1 (ko) * 2004-10-08 2007-0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감마 곡선의 해석을 이용한 최적 기록 파워 결정방법
KR100618276B1 (ko) * 2004-10-08 2006-08-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최적 파워 결정을 위한 pca 소거 방법
JP2006268980A (ja) * 2005-03-24 2006-10-05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記録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
JP4312733B2 (ja) * 2005-04-04 2009-08-12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及びデータ記録再生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2874A (zh) * 2001-01-10 2005-06-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记录有内容数据流的记录介质及其记录装置和再现装置
CN1622201A (zh) * 2004-12-24 2005-06-01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数据存储与读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69191A1 (en) 2007-11-22
JP2007335066A (ja) 2007-12-27
JP4925446B2 (ja) 2012-04-25
CN101075460A (zh) 2007-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192596A1 (e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at least a data area of the recording medium and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CN102117635A (zh) 单次写入记录媒介的制造方法、记录方法以及再现方法
KR19990074049A (ko) 기록매체의 결함영역 관리자료 생성방법 및 생성장치 그리고 이에 의한 광기록매체
JP2003514329A (ja) 記録可能なdvd媒体のdvd−rom下位互換欠陥セクタ管理
US8032011B2 (e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cord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in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0475604B1 (ko) 재생전용 광디스크와, 그 재생전용 광디스크 장치에서의재생방법
CN101075460B (zh) 数据流记录方法及数据流记录装置
US7233736B2 (en) Reco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7043620B2 (e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record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in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697387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0520780C (zh) 记录控制设备,记录控制方法及整合有照相机的记录设备
CN100530408C (zh) 信息记录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00578639C (zh) 光盘及在其上记录数据和/或从其中再现数据的方法
CN100489995C (zh) 在可重写记录介质中创建、更新和记录无缝显示信息的方法
US7519276B2 (en) Method for dubbing audio on rewritable medium
CN100367396C (zh) 记录具有低比特率的数据流的方法
US7742376B2 (e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recordin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units
US7502296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program
CN100447888C (zh) 介质记录方法和介质记录装置
KR100513334B1 (ko) 재생전용 광디스크와, 그 재생전용 광디스크 장치에서의재생방법
KR100614965B1 (ko) 결함 관리 방식을 이용하는 광 디스크 드라이브의 고속버퍼링 방법
US7876658B2 (en) Optical-disk device and record-control method with disc-management information writing features
KR20040013417A (ko) 광디스크 장치에서의 네비게이션 정보 기록 및 재생방법
CN101105961A (zh) 利用缺陷管理方式的光盘驱动器高速缓冲方法
JP2003016730A (ja)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4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Co., Ltd. Suo Si future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