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2529A - 便携式食物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食物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72529A
CN101072529A CNA200580041749XA CN200580041749A CN101072529A CN 101072529 A CN101072529 A CN 101072529A CN A200580041749X A CNA200580041749X A CN A200580041749XA CN 200580041749 A CN200580041749 A CN 200580041749A CN 101072529 A CN101072529 A CN 101072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bar
heating
fire
mancarrie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174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居·莫弗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B SA
Original Assignee
SEB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B SA filed Critical SEB SA
Publication of CN101072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725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47J37/0623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 A47J37/0629Small-size cooking ovens, i.e. defining an at least partially closed cooking cavity with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 General Prepa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Foods (AREA)
  • Control Of High-Frequency Heating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食物加热装置(1)。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具有加热容器(3),所述容器具有:内表面(4)和外表面(11)、基本平坦的底部、至少一个侧壁(15),可活动的盖子(17),该盖子适于气密性地封盖所述容器(3)以及至少一个电加热电阻(2),该电阻(2)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获得供电的电接头端子。该加热电阻(2)具有一个(或多个)电阻性轨道,该轨道设置在容器底部的容器外表面(11)上,并保持与其牢固接触。此外至少容器的内表面(4)是由食品级的材料制成的。

Description

便携式食物加热装置
本发明一般涉及用来加热食物的便携式加热装置所属的领域。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热食物的便携装置,这种装置具有加热容器,该容器具有:
-内表面及外表面,
-基本平坦的底部,
-至少一个侧壁,
-可活动的盖子,它用于气密性地封盖容器,
-至少一个电阻加热元件,该元件设有至少两个用于获得供电的电接头端子。
所述电阻使该装置的使用者能够将该装置接到电源上,并在打算食用食物的位置处或其附近对容器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所述便携式加热装置可用在诸如工作间的各种地方、在露营或旅行时加热食物。但是与它们能够加热的食物体积相比,当前公知的这类装置相对笨重,且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少。
现有技术文献DE19807388和GB2360697描述了一种加热食物的便携装置,该装置必须被设置在可拆卸的专用容器中,这些容器与装置并不成一体。
为了利用这种现有技术所述的装置来加热食物,不仅加热电阻所抵靠的该装置的整个壁面必须均受到加热,并且该装置可拆卸的单独的专用容器(这个容器容纳有食物)也是如此。为此,要向现有技术所述的装置提供相当高的加热功率,但是它加热食物的速度较慢,而且还相对沉而笨重。同样,利用该装置,食物的受热通常是不均匀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便携式食物加热装置,该装置具有缩减的尺寸,并且与现有装置相比,它能产生更高的加热食物的能量,从而实现低的耗电量和较高的加热速度。
为此,在符合上述限定的前序部分中给出的一般性定义的基础上,本发明所述的便携装置的基本特征在于,加热电阻是被设置成与容器的外表面相接触、并被保持固定在容器底部上的电阻条,该装置具有小于每平方毫米0.01瓦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并且至少容器的内表面是由称为食品级的材料制成的。
术语便携式意味着,该装置可移动并可用于在两个相距较远的位置,例如在使用者准备好食物的家里和食用食物的工作间,之间运输待加热的食物,该装置能够用手携带,而无需使用者付出任何努力。为了能够移动,所述装置在空载,即未装有食物时的重量需小于5千克,并且它的体积一定不能超过尺寸小于1米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术语食品级的材料意思是一种适于与用于加热的食物接触,而不会使食物不宜食用的材料。所述材料必须特别耐受通常与热相关和与食物相关的侵蚀,以及与可在食物加热或在进餐过程中所使用的烹饪用具,例如调羹、餐叉和刀子相关的侵蚀。
应该注意到,单位面积加热功率是指,根据标准EN60335-2-12(用于加热盘及类似装置的标准)计算出的电阻条的标称功率(以瓦为单位,并通常记载在贴于该装置自身上的参考标签上)除以底部的总表面积(以平方毫米为单位)。底部的总表面积是位于周界之内的表面积,该周界由设置成与容器接触的电阻条构成。根据标准EN60335-2-12,加热条的标称功率是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此类装置在稳定运行过程中,即在100℃的稳定温度加热水时测量出来的。
所述0.01瓦/m2的额定值(根据上述标准计算出)使食物能够被加热超过63度,同时限制了食物烧焦或变干的危险。因此,该加热条的总平均电功率(即加热条的标称功率)一般小于300瓦并大于99瓦,这种功率理想地小于180瓦并约为130瓦。
每平方毫米0.01瓦的单位面积额定功率例如与圆形、平底且具有180毫米直径的装置相对应,这种装置承载有其平均总电功率(标称)为250瓦的电阻条。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内表面由食品级的材料制成的装置,就可以将食物直接置于装置的容器中进行运输,并且可利用这一个且唯一的可被气密性封盖的容器来实现食物的加热和食用,而不必利用中间可拆卸的容器。
此外,由于加热条直接设置成与容器的外表面接触,因此就可以将所产生的热量直接从加热条朝向食物传导,而不会由于简单地将一个设置在另一个中的两个容器表面之间存在较差的热传导而受到约束,也无需像现有技术所述的装置那样必须使热量通过第二个可移动的容器壁。因此,利用本发明,在装置的容器壁和容纳有待加热食物的可活动的专用容器的壁之间的交界面,或者在该专用容器的壁面中不再存在任何热量损失。
因此,加热条仅通过容器的底部与食物隔开这一事实为本发明所述装置赋予了与现有技术所述的装置相比较高的热能产量、提高的加热速度和可能的低耗电量。
此外,与现有技术所述的装置不同,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可用作盘,食物可直接在该盘上被食用而无需移出任何专用的容器,从而在将其从专用容器中取出的情况下,减少了将使用者被烫伤和/或打翻食物的危险。
例如可以规定,单位面积加热功率为每平方毫米0.003到0.008瓦。
所述理想的额定值能够实现在不烧焦食物的情况下加热食物,这是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通过该实施例,重约200到450克之间的食物,其温度在通常计划加热的半小时内不会超过80℃。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示例,底部的直径为160毫米,并且加热条的平均总电功率(标称功率)为120瓦,这提供了每平方毫米0.006瓦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
理想地,该装置的底部是具有60到240毫米直径的圆形平底,并且其加热功率被选择成将单位面积加热功率限定在每平方毫米0.008到0.003瓦之间。
还可以规定,电阻条适于具有随电阻条的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欧姆电阻,此类电阻具有正温度系数。
利用该特性,加热条温度越高,其电阻就越大,直到加热条的温度及其电阻达到稳定,那么就达到了平衡。因此,按照电阻的特性,可以限定单独的加热条所不能超过的平衡温度。因此降低了对于热调节的需求,并且甚至可以取消热调节,这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装置的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可以规定,该装置具有热限传感器,该热限传感器适于在装置的温度超过通常所说的安全阈值的温度阈值时,切断该装置的供电。将该阈值选择成比该装置的正常运行温度高。因此,在将该传感器设置在容器的底部和加热电阻的附近时,该阈值优选地高于130℃。应该注意到,该热限传感器并不用于在加热食物的过程中用来控制温度,而是简单地用来在超过安全温度时切断向该装置的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电阻条适于利用12V电源电压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容器的宽度大于其深度。因此部分取决于容器宽度的加热表面与食物的高度相比是较大的,这使得食物的高度较低,从而有助于迅速加热食物,还有助于利用容器自身来食用食物。例如,如果容器的高度或深度小于120mm,那么容器底部的宽度就大于150mm。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如下说明而更加清楚,该说明参照附图以指导的方式给出,并绝不是限定性的,这些附图是: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食物加热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加热电阻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该加热电阻特别适于实现本发明,并设有盘绕的加热条;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便携装置处于运输状态,即在盖子关闭时的立体图;
-图3b是在拆开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的便携装置的外壳及其盖子的立体图;
-图4是加热电阻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该电阻适于实现本发明,并设有四根分布在八圈中且并联连接的加热条;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截面图,该装置设有带有固定把手的盖子夹卡系统。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装置,该装置用来运输、存储、加热预先准备的食物,以便使用者利用同一个容器提供和食用食物。
便携装置1具有呈盘状的优选呈圆形的用于加热食物的加热容器。
加热容器3由诸如不锈钢的称为食品级的材料制成,该容器的厚度小于5毫米,并且优选地为1.2到2毫米。优选地,由不锈钢制成的容器内部经过电解抛光或内部上釉处理。
该容器具有内表面4和外表面11。
容器的底部是基本平坦的,并与环形侧壁15相接。容器的侧壁15及其内表面4从容器3的底部开始向外张开,并朝容器的上边缘28延伸,从而形成便携式加热盘。所述容器可通过对单块材料板进行冲压而成,该材料板为例如在与食物接触的面上涂覆有光滑的食品级瓷釉的不锈钢或钢板,或硼硅酸盐、氟硅酸盐或玻璃陶瓷类的钢化玻璃。
可活动的盖子17适于气密性地封盖容器3,为此,该盖子17在容器的盖子17和内部上边缘28之间的整个接触面周围均具有压力封条27。该压力封条优选地由丁腈橡胶(NBR)或硅制成,且可为高压锅封条的类型。
盖子的内表面由对苯二亚甲基聚丁烯类热塑塑胶、即所谓的PBT,或聚丙烯制成的蒸汽屏部分36形成,并形成其周缘被设置在容器内部的蒸汽屏,这些周缘布置成相对于底部呈一定角度(当盖子置于容器上时),以使得蒸汽屏上的冷凝水能够向下流到容器的内部,从而防止食物在加热时变干。
盖子的外壁或盖子的外壳37优选地由聚丙烯制成,并通过螺接、压合或胶合的方式装配到蒸汽屏部分上。盖子的外壳37和蒸汽屏36相互配合,以便在盖子17的内部形成腔室38(如果需要,可被密封),该密封腔38使容器内部能够与外部热绝缘,从而提高所述装置的效益,并防止烫伤使用者。
因此,至少在加热盘的运输过程中,该容器是气密封盖的,以防止食物溢出,并在已预热的情况下保持食物的热度,或者防止其变质。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可设置一种系统来防止容器内部的压力高出安全范围,从而保护容器的完整性。
所述系统可以是:
-减压阀(在图中未示出),它可在加热食物前手动开启,或者一旦容器的内压超出安全压力就自动开启;
-和/或封条27的几何形设计,以便一旦内压超出安全压力,它就从承载它的容器内部的上边缘28略微移开。
将设有至少两个电接头端子19a,19b(这些端子可见于图2)的诸如加热电阻条的加热电阻2设置成在该容器的底部与容器的外表面11相接触。
在当前实施例中,如图1,2,4和5清晰所示,加热电阻固定置于容器的底部上,并且更具体地说,固定在容器的外表面上。由于电阻优选地通过丝印装配在优选地为平面的表面上,该表面由此至少形成用于本发明所述的便携式食物装置的部分加热底部,因此加热条是连接到容器底部上的。
利用这种配置,由该加热条所产生的热量仅通过该加热条和容器的不锈钢底部,利用传导直接朝容器中的食物传递。在焦耳效应的作用下进行加热的加热电阻(此处为细长条形的传导丝印膏)与食物之间的距离通常为1到1.5mm或者更小。将加热电阻与食物隔开的这种材料或这些材料设置成能使热量通过它们的厚度从热源传递给食物。所述材料可以为例如黑色金属或有色金属、铝、玻璃、陶瓷、瓷料、高温聚合物。所述材料能够提供优化的传热特性,从而减少了对特定热扩散部件的需要。加热电阻和容器之间较大的接触面积还能够提高装置的效益和加热的均匀性(该接触表面积至少为有效表面积的40%,还称之为容器底部的加热表面积)。换言之,电阻条的整个表面积(即,与底部接触的加热条的整个表面积)至少为容器底部的加热表面积(即,平放在由电阻形成的圆周内部并包围该电阻的底部的整个表面积)的40%。优选地,底部加热表面的至少60%被电阻条所覆盖。该特征使容器的整个底部均能够达到相对均匀的加热温度,从而避免达到使食物降解或烧焦的点。
此外,将加热装置应用在有效表面(与食物接触的表面)的后侧无需任何装配器件:将介电层置于该容器上,并它不能作为一层而被手动分离。这个采用丝印的电阻的特定实施例优于电加热盘的胶合技术,后者必须包括电绝缘插件(卡普木的聚合体、云母或陶瓷类),并且相对更为热绝缘。
根据本发明装置的丝印的电阻因此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热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变型,无论用何种固定模式将电阻连接到该装置上,该电阻条均可由与容器底部相接触并被固定保持在适当位置中的加热电阻构成。
例如电阻可固定在该容器上,如同电阻条丝印或胶合于容器底部的外表面上,和/或利用使电阻能够永久抵靠在容器底部的外表面上的固定装置将其固定在该装置的外壳上的情况。
与加热电阻条2相隔一段距离、并面对容器的外表面11设置有一扁平的圆形热反射器25。该反射器的功能是,防止热量从该加热条沿着不是朝向食物的方向辐射,这样首先降低了耗电量,并增加了也称之为加热盘的该装置的效益。其次,它能够避免对设置在容器下方由塑料材料制成的诸如防护外壳26的部件进行加热。最后,该反射器可依据这样的尺寸制作,即一旦它位于相对于底部的适当位置中,就可在底部和反射器25之间形成热绝缘腔。有利地是,该反射器是由0.3到0.4毫米厚的金属板制成的。
如前所述,单位面积加热功率非常明智地被设定成能够加热食物而不会烧焦它。为此,该加热条被理想地设计成这样,即,它可使位于容器中的带有调料的400克的食物可在约15到25分钟内被加热超过63℃。
该加热条被理想地设计成可利用12V电源工作,以便它可连接到电池(例如车辆用蓄电池),或者可利用230V电源或其它电源工作。该加热条能够在无需任何外部热调节(温度调节器和/或时间调节器)的情况下工作,这可通过随温度增加该加热条的欧姆电阻来实现。无需任何热调节(即无需借助温度调节器的I/O调节)的加热避免了在食物上“加压”,因为它的温度是逐渐升高的。利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食物既不会过热也不会快速冷却(如果在烹饪过程中利用温度调节器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加热条尺寸的确定与电源的类型有关。因此,可主要利用加热条的三种几何尺寸,一种几何尺寸用于由车辆点烟器供电的12V电源的情况(如图4所示),一种几何尺寸用于110V电源的情况,或者一种几何尺寸用于来自常见市电的220V电源的情况(如图2所示)。
在特殊的情况下,可规定底部覆盖有若干单独的加热条,每根加热条均具有不同的电接头,以便根据所需加热类型选择所需一根或多根加热条对容器进行加热。可以借助位于该装置外部的可接触到的手动选择器,或利用专用的可拆卸缆线进行选择。
同样,加热容器的外表面11是热绝缘的,以便能保持住预热食物的温度,从而减少加热到食用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
这种绝缘是通过在容器和所述防护外壳26之间保留一个充满空气的空间而形成的,该外壳26覆盖住底部和容器的至少一个侧壁15,从而形成双层壁面。容器利用适于向后折叠或者夹卡到适当位置上的固定凸耳被装配到外壳上,或者该容器可被粘结于其上。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容器具有形成在容器周缘上的凸耳,这些凸耳可向后折叠向外远离容器,并且这些凸耳穿过在防护壳中做出的开口。通过将横向螺钉穿过位于凸耳上的螺孔,每个凸耳均相对于外壳保持在的适当位置上。这些螺钉的轴线取向成平行于该装置的底部。这些凸耳优选地平行于该装置垂直于容器底部的主对称轴,且围绕该轴线彼此间隔120°设置。在壳体上制成的使凸耳和螺钉能够通过的穿孔设置在位于容器和壳体之间的一个封闭且密封的区域外侧,并且在该区域中设有电阻。这样,具有放置在容器和壳体之间的电气元件的区域被密封,从而能够对该装置进行清洗和操作,而不具有触电身亡或被烧伤的危险。
容器和防护壳之间的密封或者通过如图1中所示的唇形封条实现,或者通过如图5中所示的O形圈40实现。
优选地由聚丙烯制成的外防护壳26在密封的连接器29周围通过注塑成型,该密封的连接器29的功能是,它使电导体在壳体的外侧和内侧之间能够密封地通过。可选择地,该密封的连接器29也可具有一体成形的指示灯,用来表示加热条的通电状况。密封的连接器29的电导体部分可从防护壳26的内部接触到,并通过绝缘电缆30和中央接线板31电连接到加热电阻条的电接头端子19a和19b上,该接线板31配备有支撑在加热条的接头端子(形成于加热条上的银触点)上或者焊接于其上的铜接触垫片。理想地,密封的连接器29具有可拆卸的缆线。
接线板31通过优选地位于底部中央区域5附近的连接装置固定到底部,这些装置可以是熔接在中央底部区域中的螺钉,或者也可以将接线板31熔接或胶合到底部上。
如图5所示,接线板31和反射器25通过熔接到容器上的螺栓固定,并且紧固螺母旋于该螺栓上以固定该反射器和连接板。因此,多个部件可通过单个螺栓而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上,从而便于装置的组装。
理想地,该连接器还能够将热反射器25相对于底部保持在居中位置、并使其与该底部平行。通过这种固定,中央接线板31和热反射器25的装配可在一步操作中进行。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电阻条2,该电阻条2适于120V或230V的电源电压。
该加热条2围绕底部5的中央区域设置,并位于该底部的称为周缘区域6的内部。该加热电阻条的分布状态使得,当加热条从其接头端子获得供电并处于稳定运行时,由所述加热条发散的单位面积平均加热功率在承载加热条的整个所述外表面上,从所述中央区域5开始直到所述周缘区域6结束是个增长的平均值。
该特定配置能够降低底部上存在的温差。由于底部的周缘区域6的热量损失相对较多,而在中央区域热量损失相对较小,为了使底部的温度均匀,并避免产生可导致加热食物劣化的热点,因此选择由所述加热条发散的单位面积平均加热功率能使该加热功率从中央区域向外朝周缘区域增加。
图2所示的加热电阻条2是由具有均质欧姆电阻的传导材料构成的、并具有基本恒定厚度的加热条。
该加热条包括弧形部分7(线圈部分),该弧形部分7各自的凹部均朝向承载加热条2的表面的中央区域5。这些弧形部分7以基本同心、并与中央区域5相距不同距离的方式分布在承载加热条2的所述表面的中央区域5和周缘区域6之间。
该加热条的每个弧形部分7均与同一加热条的相邻弧形部分之间间隔一个电绝缘的弧间距离8。该加热条的每个弧形部分均符合如下情况,即,其电通量截面(section de passage électrique)S1,S2,S3与弧间间隙L1,L2,L3的宽度的乘积是从周缘区域6向着中央区域5增加的,其中该弧间间隙L1,L2,L3与该弧形部分邻接,并位于所述电通量截面与中央部分之间的间隙中。利用该实施例,能够得到按照如前所述分布的单位面积平均加热功率。
加热条的各弧形部分串联在一起,并形成第一加热线圈9,该线圈9具有多个圈10,12,14,16,18,20,并在中央区域5和周缘区域6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加热线圈9的每个圈10,12,14,16,18,20与同一第一加热线圈的相邻圈之间间隔开一个电绝缘的圈间间隙8,并由此形成绝缘圈23。
加热条的一部分还形成第二加热线圈21。第一和第二加热线圈在它们的端部通过电连接区域22电连接在一起。第二线圈21的各圈位于第一加热线圈9的各圈之间,并与之相距一定距离,这些加热线圈9,21均围绕中央区域5盘绕在中央区域5和周缘区域6之间。
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加热线圈的)各弧形部分的电通量截面遍及线圈的整个长度均是恒定的,并且弧间间隙L1,L2,L3的宽度从中央区域5向外朝周缘区域6逐渐减小。
根据上述例子的其它替换实施例,至少一个加热线圈的弧形部分之间的弧间间隙在加热线圈的整个长度上具有大致恒定的尺寸,并且这些弧形部分的电通量截面从周缘区域6向内朝中央区域5增大。
加热条的这两个实施例使单位面积平均加热功率能够按照上述说明进行分布,即从中央区域5向外朝周缘区域6增大。
图4示出了一种电阻条,该电阻条与参照图2进行说明的上述加热条具有相同的特性,但它具有八条大致同心、间隔布置的线圈,而不是两条。每条线圈均一端连接到位于底部中央区域中的电接头的一端上,而它们的另一端则连接至其它线圈(位于底部的周缘上)。由此形成四条平行的加热电路,每条电路均被连接到接头端子上。每条电路均由两条彼此接合的线圈形成。这个实施例具有由多于两条的多条线圈所覆盖的底部,这使得用于例如确定其电阻和最大加热功率的线圈长度(对于给定的底部尺寸)大大缩短。图4所示的加热条适于12V的电源。
有利地是,电阻条2(就示于图4中的加热条而言)具有随着加热条的温度而增加的欧姆电阻,该电阻由如下等式给出:
R=R×(1+CT×(T1-T0))
R是加热条在工作中处于加热温度T1下的欧姆电阻。
R是加热条处于环境温度,即接近20℃的温度T0下的电阻。CT是用来制造加热条的膏剂的温度系数,该数值优选地为0.003,且相当于3000ppm。
在该示例中,当在100℃下进行操作时,在加热食物的过程中,加热条的电阻是冷时的电阻值的1.24倍。该值是这样给出的:
100℃下的R=R×(1+0.003×(100℃-20℃))
=1.24×R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被限定成在100℃的稳定操作下具有120瓦的最大总功率。在该示例中,如果向加热条供应230V电源,那么它的电阻约为441欧姆,或者在12V电源下为1.2欧姆。
该加热条还设计成,当空载加热(即容器中没有食物时)时,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加热条的最高温度约为230℃。在该温度下,被加热条所消耗的电功率(利用12V或230V电源)为91瓦。再次在该温度下,如果加热条由230V的电源供电,其电阻将约为580欧姆,在12V电源供电时,电阻将为1.578欧姆。
在230℃的所述最高加热条温度下,当该装置空载加热时,蒸汽屏上的温度可达165℃。该温度165℃足够低,以致只要将诸如对苯二亚甲基聚丁烯,即称之为PBT的热阻材料用于蒸汽屏,就无需诸如温度调节器的电源切断系统。
在本发明的一个变型中,蒸汽屏36位于与加热底部相距足够远的位置上,以减少该蒸汽屏的受热量,从而使蒸汽屏36能够由聚丙烯制成。
在另一个变型中,盖子17是穿孔的,盖子和蒸汽屏之间的空间不再密封,且通向该装置的外部,以便利用环境空气来冷却蒸汽屏。利用这个实施例,可能会导致蒸汽屏的温度下降,这使它能够由聚酰胺制成。
在本发明其它的经济型的变换示例中,盖子由聚丙烯制成,并不带有蒸汽屏,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重量,并减少了对热绝缘不利的部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变型中,该装置设有如前所示的安全热限传感器,该安全热限传感器防止加热条温度的所述升高,还使蒸汽屏能够利用聚丙烯制成,而不会存在使其降解的危险。
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壳体26的外形图,该装置配备有盖子17。在该实施例中,该装置具有承载把手24。
该承载把手24可在承载状态(示于图3a)和容器开启状态(示于图3b)之间活动。在其承载状态下,所述把手将所述盖子17保持在所述容器的闭合状态下,并且在其开启状态下,所述把手24使盖子17能够活动以开启所述容器。
为此,把手为环形。环24的各端通过相应的联杆销32,33连接到盖子上。这两个位于环端部的联杆销沿着圆形盖子的直径方向设置。因此,把手24能够通过联杆销32和33相对于盖子在其承载状态和容器开启状态之间枢转。在承载状态下,把手远离盖子竖直放置,在开启状态中,把手通过如图3b所示在盖子所在的平面中翻转而枢转。
图3b所示的盖子以立体的方式示出了盖子可见的内表面。
该内表面是与容器内部相对设置的表面,该内表面形成容器内表面的一部分。在该状态下,用于将盖子连接到容器外壳26上的装置是可见的。这些装置是设置在把手两端中的切口34,这些切口设置成当盖子放置在容器上,且把手设置在开启状态时,使它们保持在朝向外壳26的配合凸耳35的状态。
每个切口均由形成在垂直于联杆销32,33的平面中的呈部分圆形的凹槽扩张而成,该圆形部分把盖子的直径方向作为旋转/对称轴,联杆销32、33沿着盖子的直径方向加以设置。
因此,通过利用插入到把手相应切口中的外壳26的每个凸耳,将盖子设置在容器上,这样盖子仅放置在容器上,并可活动,而不必对处于开启状态的把手进行操作。
通过枢转把手将它从上述相对于容器上的盖子的状态转换到其运输状态下,可以将外壳的每个凸耳35均置于把手的相应凹槽中,从而将盖子紧固到外壳上,并将盖子压靠在容器的上边缘上,如图1所示。
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该装置可具有多个彼此独立的加热电阻条,这些加热条中的每根均专用于给定的电压源。例如,同一装置可具有一根采用12V电源的加热条和一根采用230V电源的加热条。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每根加热条均为其提供适用的连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经济型的变换示例,如图5所示,该装置的承载把手24是与盖子形成一体的持握把手。该把手在防护外壳上的锁定是通过三个属于盖子并从盖子朝壳体延伸的侧向翼片39实现的。这些翼片39在形成于壳体26外侧上的配合连接区域上具有夹卡部分。优选地,盖子具有三个翼片,这些翼片彼此间隔120°设置在盖子的周缘上。夹卡连接是通过翼片的变形或使盖子相对于壳体枢转来实现的(旋转卡口系统)。
总之,所述食物加热装置是特别有优势的,这是由于它可用于运输食物,并可在工作间或汽车上加热食物。同样,由于该装置利用其防护壳及其在容器上的组件而防水,因此可以直接在水中清洗它,将它沉浸在水中并不会带来风险,例如该加热盘可用洗碗机安全清洗。

Claims (19)

1、一种便携式食物加热装置(1),所述装置具有加热容器(3),所述容器具有:
-内表面(4)和外表面(11),
-基本平坦的底部,
-至少一个侧壁(15),
-适于气密性地封盖所述容器(3)的可活动盖子(17),
-至少一个电加热电阻(2),它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其供电的电接头端子(19a,19b),
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2)是设置成与所述容器的外表面(11)相接触、并固定保持在容器底部的适当位置处的电阻条,所述装置具有小于每平方毫米0.01瓦的单位面积加热功率,并且至少所述容器的内表面(4)是由称为食品级的材料制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位面积加热功率为每平方毫米0.003到0.008瓦。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条(2)适于具有随所述电阻条的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欧姆电阻,所述电阻条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条(2)为处于所述底部的外表面(11)上的丝印的加热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用于所述装置的承载把手(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把手(24)能够在容器运输状态和容器开启状态之间活动,在其运输状态下,所述把手将盖子(17)保持在所述容器的闭合状态下,并且在其开启状态下,所述把手(24)使得盖子(17)能够活动以开启所述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与所述加热电阻条(2)相距一定距离处、并朝向所述外表面(11)设置有热反射器(25)。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容器的外表面(11)是热绝缘的,从而能够保持加热的食物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它具有覆盖住所述底部和容器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壁(15)的防护外壳(26),从而形成双层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容器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壁(15)的内表面(4)从容器(3)的底部开始向外张开,从而形成便携式加热盘。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条(2)围绕所述底部的中央区域(5)设置,并位于该同一底部的称为周缘区域(6)的内部,所述加热电阻条按如下分布,即,当加热条通过其接头端子获得供电并处于稳定的操作中时,由所述加热条发散的单位面积平均加热功率在承载所述加热条的整个所述外表面上是一个从所述中央区域(5)开始朝向周缘区域(6)延伸的增长的平均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阻条(2)是由具有均质欧姆电阻的传导材料构成的具有基本恒定厚度的加热条。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1),当结合权利要求11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条包括其各自的凹部均朝向中央区域(5)的弧形部分(7),这些弧形部分(7)以基本同心、并与中央区域(5)相距不同距离的方式分布在所述中央区域(5)和所述周缘区域(6)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条的所述弧形部分串联在一起,并形成第一加热线圈(9),所述线圈具有若干个圈(10,12,14,16,18,20)并在所述中央区域(5)和所述周缘区域(6)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加热线圈(9)的每个圈(10,12,14,16,18,20)均与该同一第一加热线圈的相邻圈之间间隔开一个电绝缘的圈间间距(8),由此形成绝缘线圈(23)。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加热线圈(21),所述第一和第二加热线圈的一端通过电连接区域(22)电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线圈(21)的各圈位于所述第一线圈(9)的各圈之间,并与之相距一定距离,这些加热线圈(9,21)均围绕中央区域(5)盘绕在所述中央区域(5)和所述周缘区域(6)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到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有热限传感器,所述热限传感器适于在所述装置的温度超过称之为安全阈值的温度阈值时,切断所述装置的供电。
17、根据权利要求1到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条(2)适于利用12V的电源电压工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到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3)的宽度大于其深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到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条(2)是在容器底部上固定在所述容器的外表面上的。
CNA200580041749XA 2004-12-06 2005-12-05 便携式食物加热装置 Pending CN1010725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412970 2004-12-06
FR0412970A FR2878723B1 (fr) 2004-12-06 2004-12-06 Appareil transportable pour le chauffage d'aliment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72529A true CN101072529A (zh) 2007-11-14

Family

ID=34952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41749XA Pending CN101072529A (zh) 2004-12-06 2005-12-05 便携式食物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824366B1 (zh)
CN (1) CN101072529A (zh)
AT (1) ATE414451T1 (zh)
DE (1) DE602005011174D1 (zh)
ES (1) ES2318581T3 (zh)
FR (1) FR2878723B1 (zh)
WO (1) WO20060614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9224A (zh) * 2011-05-13 2014-03-05 Seb公司 用于加热食物的加热容器和包括这种加热容器的可输送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74992B1 (fr) * 2011-05-13 2013-05-03 Seb Sa Recipient de chauffe avec plusieurs pistes resistives serigraphiees, appareil transportable comprenant un tel recipient de chauffe et procede d'obtention du recipient de chauff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07388A1 (de) 1998-02-21 1999-09-09 Mai Behältnis zum Transportieren von Nahrungsmitteln
US6384387B1 (en) * 2000-02-15 2002-05-07 Vestur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ted food delivery
GB2360697A (en) 2000-03-30 2001-10-03 Alan Watling Portable container for heated food
US6796218B1 (en) * 2003-10-14 2004-09-28 Tsann Kuen Enterprise Co., Ltd. Grill device provided with an adjustable seasoning supplying uni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9224A (zh) * 2011-05-13 2014-03-05 Seb公司 用于加热食物的加热容器和包括这种加热容器的可输送设备
CN103619224B (zh) * 2011-05-13 2016-11-09 Seb公司 用于加热食物的加热容器和包括这种加热容器的可输送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61499A1 (fr) 2006-06-15
EP1824366A1 (fr) 2007-08-29
ATE414451T1 (de) 2008-12-15
FR2878723A1 (fr) 2006-06-09
FR2878723B1 (fr) 2009-05-01
EP1824366B1 (fr) 2008-11-19
ES2318581T3 (es) 2009-05-01
DE602005011174D1 (de) 2009-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6567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apidly heating a packaged food product
US5889261A (en) Electrical heating elements
US6192787B1 (en) Electrically heated beverage appliance
CN108236351B (zh) 用于电动厨房多用机的烹饪器皿、电动厨房多用机、及加热部件制造方法
US20110236549A1 (en) Portable Cooking Device
HK1072172A1 (en) Cooking utensil
JP2007143804A (ja) 飲食物加熱装置
CN204654567U (zh) 一体式电加热锅具
CN101072529A (zh) 便携式食物加热装置
US11638330B2 (en) Food preparation apparatus with electrical PTC thermistors connected in parallel
TWI477252B (zh) 加熱保溫承載器
US4611112A (en) Electric hotplate
US20100224618A1 (en) Electric heating container and electric heating method
US1260252A (en) Electric heater.
EP0179894A1 (en) A heating device
US200700340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an elevated food temperature
US20190306930A1 (en) Induction heating and cooking
CN109875386A (zh) 米饭口感均衡的电饭煲
RU184422U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конфорка
CN105662166A (zh) 节能自热烹饪用具
CN219876179U (zh) 一种磁热转换式加热器
CN2149158Y (zh) 可调温电热锅
JPH088043A (ja) 均熱装置
JPH0313256Y2 (zh)
CN2226899Y (zh) 电加热器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