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72274A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和防盗告警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和防盗告警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72274A CN101072274A CN 200710074760 CN200710074760A CN101072274A CN 101072274 A CN101072274 A CN 101072274A CN 200710074760 CN200710074760 CN 200710074760 CN 200710074760 A CN200710074760 A CN 200710074760A CN 101072274 A CN101072274 A CN 1010722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module
- master controller
- mobile communication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和防盗告警方法,终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制器、车辆状态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移动通讯模块和车载RFID阅读器。本发明的防盗终端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性能稳定等特点,可以方便的安装在各种车辆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盗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防盗终端和防盗告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监控设备主要包括防盗器和实时监控设备。对于汽车防盗报警器主要包括汽车原装的防盗器及后装的防盗报警器。原装的防盗报警器主要用于中高档车型,低档车上基本都要靠后装。第一代汽车防盗报警器为机械式防盗报警器,主要是采用机械锁对汽车进行设防,它的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安装麻烦、只防不报警,而且防盗锁极易被劫匪破解,即使破解不了,也可以通过破坏车辆将车或车中财物盗走。第二代防盗报警器为电子式防盗报警器,主要是通过加装电子防盗设备来达到防盗目的,虽然它较之机械式防盗器更加安全方便,但也存在着无法进行司机身份识别或者识别方式简单容易被破解,而且基本上都无法对车辆进行24小时监控,只能车主被动发现车辆被盗,无法在第一时间知道车辆被盗并能跟踪车辆状态。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汽车防盗报警器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安装使用方便的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防盗终端和防盗告警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制器、车辆状态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移动通讯模块和车载RFID阅读器,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为终端中的各模块提供工作电源,所述车载RFID阅读器实时监测车辆附近是否存在合法的RFID识别器,并将监测结果输出到主控制器;所述车辆状态监测模块实时监测车辆的状态变化,并将监测结果输出到主控制器;所述GPS定位模块实时接收GPS卫星定位信息,并将定位信息输出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根据车辆状态监测模块和车载RFID阅读器反馈的信息确定车辆是否被非法使用,并将告警信息和定位信息发送到移动通讯模块;所述移动通讯模块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上报告警信息和定位信息到监控中心。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车辆监听模块,所述移动通讯模块还用于接收监控中心的监听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车辆监听模块进行监听,监听到的车辆现场信息通过主控制器和移动通讯模块上报到监控中心。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车辆监控模块,所述移动通讯模块还用于接收监控中心的监控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车辆监控模块对车辆进行监控。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车辆状态控制模块,所述移动通讯模块还用于接收监控中心的控制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车辆状态控制模块对车辆状态进行各种控制操作。
优选的,所述主控制器根据车辆状态监测模块监测到车辆状态发生改变,且车载RFID阅读器没有监测到合法RFID识别器时,确定车辆被非法使用。
优选的,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由主、备两路电源进行供电,当所述主控制器根据车辆状态监测模块监测到主电源被剪线的状态信息时,确定车辆被非法使用。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告警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车载RFID阅读器实时监测车辆附近的RFID识别器信息,车辆状态监测模块实时监测车辆的状态变化,并将监测信息发送到主控制器2)当车辆状态监测模块监测到车辆状态发生改变,且车载RFID阅读器没有监测到合法RFID识别器时;或者车辆状态监测模块监测到主电源被剪线时,主控制器确定车辆已经被非法使用;3)主控制器将告警信息和定位信息发送到移动通讯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信息上报监控中心。
优选的,还包括:4)移动通讯模块接收监控中心的监听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车辆监听模块进行监听,监听到的车辆现场信息通过主控制器和移动通讯模块上报到监控中心。
优选的,还包括:5)移动通讯模块接收监控中心的监控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车辆监控模块对车辆进行监控。
优选的,还包括:6)移动通讯模块接收监控中心的控制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可根据监控中心要求对车辆状态进行控制。
由于本发明将RFID技术和GPS技术集成到防盗终端中,通过RFID阅读器和RFID识别器可以可靠的识别合法的车主身份,通过GPS技术可以有效的定位车辆,终端通过配合监控中心强大的处警系统,可以保证车辆始终在监控之下不会出现任何意外。本发明的防盗终端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廉,安全性高、性能稳定等特点,可以方便的安装在各种车辆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盗终端优选实施例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车辆防盗终端主要包括一下几大关键部分:电源管理模块、主控制器、汽车状态检测模块、GPS定位模块、移动通讯模块、车载RFID阅读器等。其中的移动通讯模块可以采用GSM通讯模块或CDMA通讯模块等。每个终端可以配置两个RFID识别器,用来标明车主的合法身份。本发明实现汽车防盗的流程如下:首先主控制器会通过汽车状态检测模块实时监测检测车辆状态,同时会通过GPS定位模块检测当前车辆的位置以及通过车载RFID阅读器实时监测是否有合法识别器存在,在正常情况下,只要车主带着识别器对车辆操作,终端监测到识别器,此时的操作都为合法操作,终端不会向中心上报告警,当一旦监测到车辆状态变化,而此时又没有监测到识别器存在时,终端即会马上经GSM模块通过短信或GPRS的方式传给中心,中心在收到告警后,可与车主确认,确认车辆被盗时,中心可以通过车辆监听模块和车辆监控模块对车辆进行监听或监控,实时查询车辆位置及状态,并能在需要的时候切断车辆油路,配合警务人员及车主追回车辆。
由于汽车环境的复杂性,其电源管理模块要求比较严格,必须充分考虑汽车上的抗干扰问题,本系统电源模块采用了三级降压电路来获得终端需要的4V和3V电压。电源模块前端利用共模电感消除汽车电源带来的大部分干扰,第一级开关电源电压输入范围为9~36V,可输出最大3A的电流,完全可以满足本系统的要求,它将汽车电瓶的12V或24V电源转换为7V输出,可以为车载电话提供电源同时也可以为备用电池充电;第二级降压电路将7V电压转化为4V,主要是为GSM模块提供电压并为第三级降压电路提供输入电压;第三路降压电路将4V电压转换为3V为MCU及周围数字电路提供电压。为保证终端主电源被切断时依然可以正常工作,终端配置了一个6V的备用电池为终端供电,当主电源存在时,终端使用主电源供电,此时还可为备用电池充电,当主电源被切断时,备用电池立即工作,车辆状态监测模块监测到主电源被剪线的状态信息时,将信息上报主控制器,并通过GSM通讯模块向监控中心通知终端被剪线,监控中心收到后即进入处警流程。
为节约成本,本终端采用的主处理器成本低廉、性能稳定、外围资源比较丰富,完全可以满足本系统的需要,终端中所有的处理操作都通过此MCU完成。终端监测的车辆信号包括:车辆打火信号、门边信号、刹车信号、转向信号,同时也会监测当前主电源状态,终端要控制的车辆状态包括:车辆油路及锁车门的中控锁。终端会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变化,然后根据此时终端处于设防或是撤防状态来处理数据。当合法识别器可以监测到时,终端即处于撤防状态,此时除剪线信号外,其他状态变化都被认为是合法的,反之如果无法监测识别器存在,则此时的车辆状态变化都被认为是非法的,会立即通过GSM模块上传至中心处理。
本终端的身份识别部分采用的是当前比较热门的2.4GHz RF通讯技术。每个终端中包含一个RF通讯模块来接收和发送RF信号,每个终端配置两个随机编码的识别器,其中一个车主要随身携带,另一个备用,终端可以与两个识别器进行通讯,只要监测到有一个识别器存在,终端即处于撤防状态。每个识别器拥有独立的长达32bits的ID号,并且识别器在与终端进行配对时,会被终端设置一个随机编码的密码。终端在监测识别器时必须要ID号及密码同时正确才能撤防,而且识别器的密码会被终端定时设置变化。如此一来,破解识别器几乎是不可能的,保证了身份识别的安全稳定。两个识别器由于是配置为车主随身携带的,所以在省电方面要重点考虑,保证识别器至少可以使用1年以上。识别器的处理器采用的是超低功耗处理器,同时RF芯片在软件上设置其工作状态,在休眠模式与工作模式间以一定的占空比轮流转换,这保证了RF芯片在稳定工作状态下的耗电量可以达到很小。识别器电池采用的超大容量的纽扣电池,保证了识别器至少可工作一年以上。
下面通过具体的安装及使用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由本发明的防盗终端组成的系统包括:一台主机、两个RFID识别器、GSM天线、GPS天线、报警按钮、免提MIC、6PIN电源及车辆状态线,2PIN车辆控制线可选配车载电话。其中主机通过6PIN及2PIN线与车辆连接,来监测及控制车辆状态,免提MIC可用来对车辆内部进行监听,报警按钮安装在隐蔽处,当有异常情况时,车主可按下报警按钮联系中心求助。GSM天线及GPS天线按照要求安装在车身合适的部位,保证GSM模块及GPS模块的正常工作。司机可以携带识别器中的任意一个,表明其合法身份。
在正常情况下,车主带识别器靠近车辆上车时,一旦监测到车门开时,会主动去监测识别器是否存在,当监测到合法识别器时,主机会自动撤防,开门合法,只要此时识别器一直可以被监测到,则主机就一直处于撤防状态,车主开关车门、点火等都属于合法操作,主机不会上报警情。当车主关掉点火开关并关车门离开时,主机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检测到识别器,则会自动进入设防状态。当主机处于设防状态时,如果此时检测到开关车门或点火熄火的信号,主机会立即向监控中心报警。监控中心收到警情后可通知车主查看车辆,确认车辆是否被盗,如果经车主确认车辆被盗,则中心可对主机下发命令监听车辆并让主机定时上传车辆状态,跟踪当前车辆的实时状况,同时协助配合警务人员追踪车辆,并可根据车主及警务人员要求在适当的时候下发命令切断车辆油路,使得车辆无法启动。当中心下发指令让主机处于监听状态时,主机会自动拨打设置好的监听号码,此时中心可通过免提MIC来监听车内声音,随时掌握劫匪当前信息。
如车主遇到抢劫或其他需要危险状况需要报警时可按下报警按钮,此时主机会自动上传劫警信号,中心收到后会立刻进入处警流程,帮助车主。若主机配置了车载电话,则车主可以利用车载电话进行通话,同时车载电话上有帮助按钮,当车主需要求助时可长按此按钮,则主机会拨打默认的求助电话进行求助。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电源管理模块、主控制器、车辆状态监测模块、GPS定位模块、移动通讯模块和车载RFID阅读器,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为终端中的各模块提供工作电源,所述车载RFID阅读器实时监测车辆附近是否存在合法的RFID识别器,并将监测结果输出到主控制器;所述车辆状态监测模块实时监测车辆的状态变化,并将监测结果输出到主控制器;所述GPS定位模块实时接收GPS卫星定位信息,并将定位信息输出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根据车辆状态监测模块和车载RFID阅读器反馈的信息确定车辆是否被非法使用,并将告警信息和定位信息发送到移动通讯模块;所述移动通讯模块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上报告警信息和定位信息到监控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车辆监听模块,所述移动通讯模块还用于接收监控中心的监听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车辆监听模块进行监听,监听到的车辆现场信息通过主控制器和移动通讯模块上报到监控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车辆监控模块,所述移动通讯模块还用于接收监控中心的监控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车辆监控模块对车辆进行监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报警模块,所述移动通讯模块还用于接收监控中心的报警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根据车辆状态监测模块监测到车辆状态发生改变,且车载RFID阅读器没有监测到合法RFID识别器时,确定车辆被非法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由主、备两路电源进行供电,当所述主控制器根据车辆状态监测模块监测到主电源被剪线的状态信息时,确定车辆被非法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车辆状态控制模块,所述移动通讯模块还用于接收监控中心的控制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车辆状态控制模块对车辆状态进行各种控制操作。
8.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车载RFID阅读器实时监测车辆附近的RFID识别器信息,车辆状态监测模块实时监测车辆的状态变化,并将监测信息发送到主控制器2)当车辆状态监测模块监测到车辆状态发生改变,且车载RFID阅读器没有监测到合法RFID识别器时;或者车辆状态监测模块监测到主电源被剪线时,主控制器确定车辆已经被非法使用;3)主控制器将告警信息和定位信息发送到移动通讯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信息上报监控中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4)移动通讯模块接收监控中心的监听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车辆监听模块进行监听,监听到的车辆现场信息通过主控制器和移动通讯模块上报到监控中心。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5)移动通讯模块接收监控中心的监控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控制车辆监控模块对车辆进行监控。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6)移动通讯模块接收监控中心的控制信息,并将其转发到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可根据监控中心要求通过车辆状态控制模块对车辆状态进行控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074760 CN101072274A (zh) | 2007-06-08 | 2007-06-08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和防盗告警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074760 CN101072274A (zh) | 2007-06-08 | 2007-06-08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和防盗告警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72274A true CN101072274A (zh) | 2007-11-14 |
Family
ID=38899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710074760 Pending CN101072274A (zh) | 2007-06-08 | 2007-06-08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和防盗告警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72274A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51019A (zh) * | 2010-09-29 | 2011-01-19 | 上海天臣威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车辆安防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法 |
CN102291505A (zh) * | 2011-07-20 | 2011-12-21 | 广州市雄兵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 |
CN102662182A (zh) * | 2012-03-26 | 2012-09-12 | 东南大学 | 一种移动目标定位跟踪信息采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
CN102760356A (zh) * | 2011-04-28 | 2012-10-31 | 胡玉廷 | 一种车辆定位管理系统 |
CN103065374A (zh) * | 2012-10-31 | 2013-04-2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将手机用作汽车行驶记录仪的设备和方法 |
CN103129522A (zh) * | 2011-11-28 | 2013-06-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车载防盗告警设备及车辆防盗告警方法 |
CN103278834A (zh) * | 2013-05-15 | 2013-09-04 | 成都位时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定位管理系统 |
CN103963878A (zh) * | 2014-05-19 | 2014-08-06 | 北京玛施德利科技有限公司 | 防盗监控装置、电动自行车防盗跟踪系统及方法 |
CN104658142A (zh) * | 2014-12-24 | 2015-05-27 | 张家港恩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双射频标签的防盗追踪系统 |
CN105046776A (zh) * | 2015-07-14 | 2015-11-11 | 嘉德智信(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电子锁防盗方法和系统 |
CN105427502A (zh) * | 2015-12-22 | 2016-03-23 | 安徽瑞信软件有限公司 | 社会治安监测方法 |
CN105448020A (zh) * | 2015-12-22 | 2016-03-30 | 安徽瑞信软件有限公司 | 社会治安监测系统 |
CN109379010A (zh) * | 2018-10-30 | 2019-02-22 | 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ss通讯型智能电源控制器芯片 |
-
2007
- 2007-06-08 CN CN 200710074760 patent/CN10107227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51019A (zh) * | 2010-09-29 | 2011-01-19 | 上海天臣威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车辆安防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法 |
CN102760356A (zh) * | 2011-04-28 | 2012-10-31 | 胡玉廷 | 一种车辆定位管理系统 |
CN102291505A (zh) * | 2011-07-20 | 2011-12-21 | 广州市雄兵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车用报警系统及其报警方法 |
CN103129522A (zh) * | 2011-11-28 | 2013-06-0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车载防盗告警设备及车辆防盗告警方法 |
CN103129522B (zh) * | 2011-11-28 | 2015-12-0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车载防盗告警设备及车辆防盗告警方法 |
CN102662182B (zh) * | 2012-03-26 | 2015-05-06 | 东南大学 | 一种移动目标定位跟踪信息采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
CN102662182A (zh) * | 2012-03-26 | 2012-09-12 | 东南大学 | 一种移动目标定位跟踪信息采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
CN103065374A (zh) * | 2012-10-31 | 2013-04-2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将手机用作汽车行驶记录仪的设备和方法 |
CN103278834A (zh) * | 2013-05-15 | 2013-09-04 | 成都位时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定位管理系统 |
CN103963878A (zh) * | 2014-05-19 | 2014-08-06 | 北京玛施德利科技有限公司 | 防盗监控装置、电动自行车防盗跟踪系统及方法 |
CN103963878B (zh) * | 2014-05-19 | 2017-05-24 | 北京玛施德利科技有限公司 | 防盗监控装置、电动自行车防盗跟踪系统及方法 |
CN104658142A (zh) * | 2014-12-24 | 2015-05-27 | 张家港恩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双射频标签的防盗追踪系统 |
CN105046776A (zh) * | 2015-07-14 | 2015-11-11 | 嘉德智信(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电子锁防盗方法和系统 |
CN105046776B (zh) * | 2015-07-14 | 2017-11-14 | 嘉德智信(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电子锁防盗方法和系统 |
CN105427502A (zh) * | 2015-12-22 | 2016-03-23 | 安徽瑞信软件有限公司 | 社会治安监测方法 |
CN105448020A (zh) * | 2015-12-22 | 2016-03-30 | 安徽瑞信软件有限公司 | 社会治安监测系统 |
CN109379010A (zh) * | 2018-10-30 | 2019-02-22 | 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bss通讯型智能电源控制器芯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63790Y (zh)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 | |
CN101072274A (zh)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车辆防盗终端和防盗告警方法 | |
CN101192322B (zh) | 一种租赁汽车主动安全防范方法及车载终端 | |
CN204821473U (zh) | 一种全自动防盗报警装置 | |
CN201998943U (zh) | 一种基于gps的汽车防盗装置 | |
CN101546445B (zh) | 无钥匙进入安全防盗系统 | |
CN204956404U (zh) | 一种防盗报警装置 | |
CN103192797A (zh) | 一种车辆远程防盗系统以及方法 | |
CN104842934A (zh) | 一种汽车智能多点防盗报警方法及装置 | |
CN105235639A (zh) | 一种电动汽车防盗方法 | |
CN210202094U (zh) | 一种电动车楼道防控系统 | |
CN101951019A (zh) | 车辆安防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法 | |
CN102963319B (zh) | 一种基于x86和arm的双控制车载终端装置及方法 | |
CN101079158A (zh)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监控设备和监控方法 | |
CN201514691U (zh) | 一种基于gsm网络的电力防盗呼叫系统 | |
CN102981435B (zh) | 一种基于双cpu的车载终端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201633696U (zh) | 一种基于蓝牙终端的汽车防盗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汽车 | |
CN203186299U (zh) | 一种具备防拆防剪线功能的gps防盗系统 | |
CN207381645U (zh) | 防断电obd接头 | |
CN201111182Y (zh)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监控设备 | |
CN202896449U (zh) | 一种双天线车载gps终端 | |
CN104527577A (zh)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车载防盗系统 | |
CN200974524Y (zh) | 主动安全防范型车载终端 | |
CN203422652U (zh) | 一种基于gps和gsm技术的手机平台车载控制系统 | |
CN105151167A (zh) | 电动车防盗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7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