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8649A - 一种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8649A
CN101058649A CNA2007100400288A CN200710040028A CN101058649A CN 101058649 A CN101058649 A CN 101058649A CN A2007100400288 A CNA2007100400288 A CN A2007100400288A CN 200710040028 A CN200710040028 A CN 200710040028A CN 101058649 A CN101058649 A CN 1010586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in
nanogel
polysaccharide
solution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4002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3705C (zh
Inventor
姚萍
李娟�
喻绍勇
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71004002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03705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586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86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370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370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化学,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的核壳结构纳米凝胶及其应用,该纳米凝胶是以多糖为壳,蛋白质为核的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纳米胶凝。其制备方法包括利用蛋白质和多糖的Maillard反应形成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然后在一定的pH值下加热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溶液,即可获得具有蛋白质核、多糖壳结构的纳米凝胶。该纳米凝胶适合作为小分子物质载体,可以通过扩散或者在形成凝胶的过程中将小分子药物、营养物等负载其中,得到药物和营养物的纳米粒子。

Description

一种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多糖为壳,蛋白质为核的纳米凝胶及其方法和应用,属于高分子化学、食品化学和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技术和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材料是当前药物传输系统的研究热点{Journal ofControlled Release,2001,70,1-20}。用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可实现靶向输送、缓释给药的目的,这是由于纳米粒子可以进入很多大粒子难以进入的人体器官组织,能越过许多生物屏障到达病灶部位和肿瘤组织,如透过血脑屏障把药物送到脑部,通过口服给药可使药物在淋巴结中富集{高分子通报,2002,3,24-32}。
目前,用作药物载体的纳米粒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由两亲性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胶束,粒径大小一般在纳米尺寸范围内{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1999,16,3-27},粒径分布很窄,通常具有核壳结构。疏水链段之间由于疏水相互作用而聚集形成粒子的内核,疏水性药物可以通过疏水作用包裹在内。外壳则由亲水链段组成,研究最多的是聚乙二醇(PEG,poly(ethylene glycol)){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andPhysiology,2006,33,557-562}。表面修饰PEG的纳米药物载体在静脉注射后具有“隐形”的特点,即可以减少巨噬细胞对药物的吞噬,阻碍血液蛋白质成分及磷脂的结合,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1995,16,215-233}。最近发展的一类由多糖为壳的聚合物纳米胶束像PEG为壳的纳米胶束一样,也具备延长体内循环的特点{European Journal of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2004,58,327-341}。此外,制备稳定性更高的具有交联网络结构和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也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Advanced Drug DeliveryReviews,2002,54,135-147}。例如,Kissel报道了通过核交联固定的PEG和PCL(poly(ε-caprolactone))两嵌段或三嵌段共聚物组成的胶束可用作紫杉醇的给药载体{BioconjugateChemistry,2004,15,441-448}。Kabanov报道了通过核交联的由PEG和PEI(polyethyleneimine)嵌段或接枝共聚物组成的胶束可用作阴离子寡聚核苷酸的给药载体并可增强细胞摄取量,也可用作视黄酸类、茚甲新的载体{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2002,54,135-147}。然而,在合成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即成本和使用安全问题尚未解决。无论嵌段或接枝共聚物的反应条件都很苛刻,成本过高,可供选择的兼备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材料非常有限,绝大部分不适应环保和身体内安全要求。
另一方面,可生物降解的天然生物高分子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绿色安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发展前景很大。对于大多数球蛋白水溶液,加热可以形成蛋白质水凝胶(FoodProtei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S.Damodaran and A.Paraf,1997,Marcel Dekker:New York,327-330)。这是因为蛋白质受热以后会破坏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的疏水基团会从分子内部转移到分子表面而引起分子间的疏水缔合;含有巯基和分子内二硫键的蛋白质分子会形成分子间的二硫键而引起分子聚集。多糖是另一类常见的生物大分子,三聚磷酸离子和钙离子可以分别诱导壳聚糖和海藻酸盐形成凝胶{Chemical Reviews,2001,101,1869}。纳米凝胶作为药物载体有其独特的优势:1、相对于实心的胶束粒子,纳米凝胶的低密度结构可以为药物分子提供更大的容载空间;2、交联的网络结构使纳米凝胶更稳定;3、带有弱酸和弱碱基团的纳米凝胶具有pH响应的特点,可达到控释的目的。白蛋白、壳聚糖、海藻酸盐等纳米凝胶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在药物制剂领域已经被广泛研究。利用三聚磷酸钠交联壳聚糖得到的纳米凝胶可以装载多种药物,如环孢霉素A,胰岛素,阿霉素{Journal of ControlledRelease,2004,100,5-28}。由麸朊(gliadin)蛋白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的微球可用作疏水药物维生素E、芳樟醇类(linalool)和两亲性药物杀藻胺(benzalkonium chloride)的载体,其包埋量高达80%{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03,253,133-144}。通过去溶剂法或乳化法制备的白蛋白纳米微粒都可以用作阿霉素{中国医学工程,2004,12,1-4}或寡聚核苷酸{Advanced DrugDelivery Reviews,16,215-23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44,59-72}的载体。然而,这些由生物大分子形成的药物载体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制备的方法通常为乳液聚合、喷雾干燥、溶剂蒸发等,难以避免地使用了有机溶剂或乳化剂或交联剂。2.载体的粒径偏大,接近微米尺度。3.目前得到应用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主要集中在聚电解质,所制备的药物载体可以对药物起到富集作用,但限制了其在比较宽的pH范围内和生理离子强度下的稳定性;通常这类聚电解质纳米材料需要进一步的表面修饰,例如壳聚糖进一步结合PEG{Journal of AppliedPolymer Science,1997,63,125-132}、白蛋白上修饰PE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harmaceutics,1999,189,161-170}以改进纳米微球的表面性质,其前体制备过程繁琐。
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通用并且绿色的以天然生物大分子为基体的纳米凝胶制备方法。最近,本课题组报道了利用两种不同电荷性质的蛋白质或者蛋白-多糖混合物在溶液中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在加热条件下制备纳米凝胶{Biopolymers,2006,83,148-158;Langmuir,2006,22,2754-2759}。然而,这一类纳米凝胶在一定的pH范围内和离子强度条件下会发生二次聚集或解离。本课题组还报道了酪蛋白和多糖通过Maillard反应生成酪蛋白-多糖共价复合物,并进一步得到具有pH响应性质的纳米胶束{Biopolymers,2006,81,29-38;Journal of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6,301,98-106}。但是,所制备的酪蛋白-多糖纳米胶束不够稳定,在生理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会发生解离。Maillard反应是一个很温和的反应,广泛出现在食品和生物体系中,将蛋白质-糖混合物加热反应即可以发生。许多单糖和多糖与蛋白质的Maillard反应都被研究过{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Aspects,1996,113,191-201;The Maillard reaction,Fayle,S.E.;Gerrard,J.A,2002,The RoyalSociety of Chemistry:Cambridge,1-3;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Agriculture,2005,85,2617-2624};这些研究表明,蛋白质上的赖氨酸残基和N端上的氨基与糖上的还原羟基反应,形成共价键{Biotechnology Advances,2006,24,230-233;Trend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2000,11,364-373}。虽然有一些利用Maillard反应制备球蛋白-多糖共价复合物以改进蛋白质功能的报道{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Aspects,1996,113,191-201;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5,85,2617-2624;Food Chemistry,2005,93,689-695;Food Hydrocolloids,2006,20,787-792}。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利用Maillard反应制备球蛋白-多糖共价复合物并进一步制备在全pH范围内稳定的蛋白质-多糖纳米凝胶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高效、安全、稳定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是以多糖为壳,蛋白质为核的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纳米凝胶。
本发明制备纳米凝胶方法简单,只需两步:1、球蛋白和多糖在干热条件下发生Maillard反应生成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2、调节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溶液的pH值到蛋白质等电点附近,并且加热一段时间使蛋白质分子变性而发生分子间聚集形成交联网络结构,获得具有蛋白质核和多糖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其制备原理满足以下两点:第一,球蛋白与多糖形成共价复合物;第二,球蛋白质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凝胶化。
本发明用天然来源的蛋白质和多糖为原料,不使用有机溶剂,通过两步加热反应制备稳定的纳米凝胶。
本发明的第一步,通过Maillard反应将多糖共价偶联到球蛋白上,形成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蛋白质和多糖的Maillard反应条件,现有实验技术即能实现,本文不另加讨论。但是较优化的Maillard反应条件使制备成本降低,所得到的纳米凝胶稳定性更好:Maillard反应温度在50-95℃范围,反应时间在2-200小时,反应pH为6-11,反应可以在固相进行,湿度为50%-90%。上述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反应产物一般不表现明显的褐色反应,水溶性好。一般而言,当反应在较高温度进行时,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当反应在较低pH进行时,所需时间大大增加。
另外,可通过控制多糖和蛋白质的投料比以及多糖链长,可以调节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中多糖的含量。球蛋白与多糖的投料摩尔比值在1∶30到30∶1之间,多糖分子量在3k到300k之间所制备的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可以形成纳米凝胶。本发明的Maillard反应产物不需要进一步分离,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反应。
本发明的第二步,将第一步制备得到的Maillard反应产物加水溶解后,重量浓度为0.05%-20%,调节溶液的pH值到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搅拌使分子发生重组,位于等电点附近的蛋白质由于其电荷趋于零而倾向于聚集,此时将溶液加热。在加热条件下蛋白质发生变性,生成分子间的疏水聚集、氢键和二硫键而形成交联的网络结构。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纳米凝胶。该凝胶具有以蛋白质为核、多糖为壳的结构,即蛋白质分子主要位于纳米凝胶的内部,而亲水性的多糖位于纳米凝胶的外部,起着稳定界面的作用。
本发明中,多糖为含有还原性端羟基的水溶性多糖,例如葡聚糖和麦芽糊精,或者多糖衍生物。蛋白质为球形蛋白质并且具备加热其水溶液可以形成宏观凝胶的性质,例如白蛋白、溶菌酶、转铁蛋白等。用稀酸或稀碱,如0.1mol/L NaOH或HCl,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至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是获得目标产物的好方法。在第二步中,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选择标准是使溶液中的蛋白质可以充分变性;加热时的pH值控制在蛋白质的等电点±3范围之内可以得到稳定的纳米凝胶;通过控制溶液pH值和蛋白质浓度可以调节纳米凝胶的尺寸在50~1000nm之间变化。
利用本发明获得的纳米凝胶,具有很好的单分散性,用动态光散射测定流体力学直径大约在50~1000nm之间。所制备的纳米凝胶可以在水溶液中长期保存,还可以经过冷冻抽干后得到粉末进行保存,这种粉末可以重新分散到水溶液中并且保持原有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卵清溶菌酶和葡聚糖所制备的纳米凝胶在水溶液中存放120天以后,其粒径和粒径分布几乎没有变化(图1)。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表征该纳米凝胶为球形(图2)。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得到蛋白质浓度为1%或者更高的纳米凝胶水溶液,纳米凝胶产率高,产物不需要分离,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的包埋工作。
蛋白质共价偶联多糖分子后形成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进一步加热形成的纳米凝胶其核由蛋白质组成,壳由多糖组成。纳米凝胶在pH1-14范围内稳定,不发生宏观聚集和解离。由于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不同,因而由不同蛋白质制备的凝胶表现出不同的电荷性质和疏水性质。此类纳米凝胶具备环境敏感特性:当溶液的pH值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纳米凝胶带正电荷;当溶液的pH值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纳米凝胶带负电荷;当溶液的pH值在蛋白质的等电点附近时,纳米凝胶不带电荷。由于加热变性使蛋白质的疏水基团暴露,所以制备的纳米凝胶一般都表现较强的疏水性。因此,也可以通过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包埋带电荷和疏水性的小分子物质如药物、营养物、染料、香料等。可以通过扩散或者在形成凝胶的过程中包埋小分子物质。所制备的药物载体适合多种给药途径,如注射、粘膜、口服给药。
利用本发明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蛋白质-多糖配对而制备具有核-壳结构和两性性质的纳米凝胶,是一个通用的方法。该发明方法简单易行,避免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化学试剂,绿色环保,安全无毒,不需要分离。
附图说明
图1.利用卵清溶菌酶和葡聚糖所制备的纳米凝胶(见例1)冻干后再分散在水中以及在水溶液中存放7个月后的粒径和粒径分布。
图2.用卵清溶菌酶和葡聚糖制备的纳米凝胶(见例1)的原子力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卵清溶菌酶(Lysozyme)和葡聚糖形成纳米凝胶。
将卵清溶菌酶溶解在去离子水中,配成10mg/mL的蛋白质溶液。分别加入分子量为10k、35k、62k的葡聚糖到上述溶液中配制不同分子量的多糖与蛋白质的混合溶液,并使葡聚糖:白蛋白的摩尔比值为1∶10到10∶1,磁力搅拌混合溶液,将溶液的pH值调节到8,然后将溶液冷冻抽干。将冷冻抽干的固体放在装有KBr饱和溶液的密闭容器中(相对湿度为79%),置于60℃下进行Maillard反应18-24小时。将Maillard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溶解,配成溶菌酶浓度为1mg/mL的共价复合物溶液。以0.1mol/L NaOH调节溶菌酶-葡聚糖共价复合物溶液的pH值到10.7,搅拌溶液15分钟,然后将溶液置于80℃的水浴中加热0.5小时,冷却后即可得到多分散指数在0.2左右、粒径在80~200nm稳定的纳米凝胶。图1所示为动态激光光散射测量得到的纳米凝胶溶液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图:流体力学直径为160nm,多分散指数为0.22。该纳米凝胶溶液极其稳定,在4℃的冰箱内存放了7个月无明显的变化(图1)。将上述纳米凝胶溶液冷冻抽干,然后将所得到的固体粉末在去离子水中重新溶解,仍然可以得到稳定的纳米凝胶溶液,粒径基本保持不变(图1)。表1显示了溶菌酶-葡聚糖共价复合物在不同pH和不同溶菌酶浓度时,在80℃水浴中加热0.5小时得到的纳米凝胶的光散射分析结果。通过控制溶菌酶-葡聚糖共价复合物溶液的浓度和pH值,可以在50~250nm范围内调节纳米凝胶的粒径。
如果溶菌酶-葡聚糖共价复合物在pH10.7和溶菌酶浓度1mg/ml条件下的加热温度为70℃、0.5小时,得到的纳米凝胶的平均粒径为200nm,多分散系数为0.17。
表1.溶菌酶-葡聚糖共价复合物(葡聚糖分子量62k,溶菌酶:葡聚糖的摩尔比值为2∶1,相对湿度79%,60℃下Maillard反应18小时)在不同pH和不同溶菌酶浓度条件下于80℃加热0.5小时得到的纳米凝胶的光散射分析结果。
pH   溶菌酶浓度(mg/ml)   光散射分析结果
  粒径(nm)   多分散性系数
9.5   12510   82725766   0.520.530.510.49
10   12510   9492105140   0.230.280.270.3
  10.7   125   160168212   0.220.270.24
  10   246   0.25
实施例2.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和葡聚糖形成纳米凝胶。
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聚糖进行Maillard反应合成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Maillard反应条件同例1。将Maillard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牛血清白蛋白浓度为1.0mg/mL溶液,用0.1mol/L HCl调节上述溶液的pH值到5.2,并搅拌数分钟,然后将溶液置于80℃的水浴中加热1小时,即可得到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的纳米凝胶溶液。表2为不同分子量的葡聚糖和不同的葡聚糖与牛血清蛋白的摩尔比值在上述条件所得到的纳米凝胶的光散射分析结果。
表2.不同分子量的葡聚糖和不同的葡聚糖与牛血清白蛋白摩尔比值(MR)在60℃、相对湿度79%条件下进行24小时Maillard反应得到的共价复合物在pH5.2、80℃加热1小时后得到的纳米凝胶的光散射分析结果。
葡聚糖分子量 MR   光散射分析结果
  粒径(nm)   多分散性系数
62K   1∶41∶21∶12∶14∶18;1   184149144926457   0.280.150.270.330.340.53
35K   1∶12∶14∶1   1568861   0.310.340.44
实施例3.卵清白蛋白(Ovalbumin)和葡聚糖形成纳米凝胶。
卵清白蛋白(Ovalbumin)和葡聚糖进行Maillard反应形成卵清白蛋白(Ovalbumin)-葡聚糖共价复合物,Maillard反应条件同例1。将Maillard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卵清白蛋白浓度为1.0mg/mL溶液,用0.1mol/L HCl调节上述溶液的pH值到4.6,搅拌数分钟,然后将溶液置于80℃的水浴中加热0.5小时,即可得到稳定的纳米凝胶溶液。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测量所得到的纳米凝胶溶液:平均粒径为112nm,多分散系数为0.24。
实施例4.转铁蛋白(Transferrin,human)和葡聚糖形成纳米凝胶。
转铁蛋白和葡聚糖进行Maillard反应生成转铁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Maillard反应条件同例1。将Maillard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转铁蛋白浓度为1.0mg/mL溶液,用0.1mol/L HCl调节上述溶液的pH值到6.0,然后将溶液置于80℃的水浴中加热1小时,即可得到稳定的纳米凝胶溶液。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测量所得到的纳米凝胶溶液:平均粒径为218nm,多分散系数为0.14。
实施例5.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和葡聚糖形成纳米凝胶。
大豆分离蛋白和葡聚糖进行Maillard反应合成大豆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Maillard反应条件同例1。将Maillard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1.0mg/mL溶液,用0.1mol/L HCl调节上述溶液的pH值到3.5附近,然后将溶液置于80℃的水浴中加热1小时,即可得到稳定的纳米凝胶溶液。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测量所得到的纳米凝胶溶液:平均粒径为160nm,多分散系数为0.17。
实施例6.卵清溶菌酶(Lysozyme)和麦芽糊精形成纳米凝胶。
卵清溶菌酶和麦芽糊精进行Maillard反应生成卵清溶菌酶-麦芽糊精共价复合物(麦芽糊精分子量3k,溶菌酶∶麦芽糊精的摩尔比值为1∶20,相对湿度79%,60℃下Maillard反应18小时)。将Maillard反应产物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卵清溶菌酶浓度为1.0mg/mL溶液,用0.1mol/L HCl调节上述溶液的pH值到10.7附近,然后将溶液置于80℃的水浴中加热0.5小时,即可得到稳定的纳米凝胶溶液。用动态激光光散射测量所得到的纳米凝胶溶液:平均粒径为740nm,多分散系数为0.98。
实施例7.通过扩散方法实现溶菌酶-葡聚糖纳米凝胶对布洛芬的包埋。
溶菌酶-葡聚糖纳米凝胶制备方法同例一(葡聚糖分子量62k,葡聚糖∶溶菌酶的摩尔比值1∶2)。将布洛芬水溶液直接滴加到溶菌酶-葡聚糖纳米凝胶溶液中,然后缓慢调节pH值到3左右,搅拌过夜,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法除去未被包埋或吸附的布洛芬,最后冻干保存。布洛芬包埋量可达30%,包埋效率75%。
实施例8.通过共同加热的方法制备包埋布洛芬的溶菌酶-葡聚糖纳米凝胶。
溶菌酶-葡聚糖Maillard反应产物制备方法同例一(葡聚糖分子量62k,葡聚糖∶溶菌酶的摩尔比值1∶2)。将布洛芬水溶液直接滴加到溶菌酶-葡聚糖Maillard反应产物溶液中,然后调节pH到7,在80℃的水浴中加热1h制备包埋了布洛芬的溶菌酶-葡聚糖纳米凝胶溶液。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法除去未被包埋或吸附的布洛芬,最后冻干保存。布洛芬包埋量可达9%,包埋效率24%。
实施例9.通过共同加热的方法制备包埋布洛芬的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纳米凝胶。
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Maillard反应产物制备方法同例一(葡聚糖分子量62k,葡聚糖∶牛血清白蛋白的摩尔比值1∶2)。将布洛芬水溶液直接滴加到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Maillard反应产物溶液中,然后调节pH到5.2,在80℃的水浴中加热1h制备包埋了布洛芬的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纳米凝胶溶液。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法除去未被包埋或吸附的布洛芬,最后冻干保存。布洛芬包埋量可达12%,包埋效率58%。

Claims (10)

1.一种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其特征在于为以多糖为壳、蛋白质为核的具有交联网络结构的纳米凝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蛋白质和多糖为原料,具体步骤为:(1)利用Maillard反应制备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2)加热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形成纳米凝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的Maillard反应条件是:
(1)反应温度是50-95℃;
(2)反应时间是2-200小时;
(3)反应pH是6-11;
(4)反应在固相进行,湿度为50%-90%;
所述的加热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形成纳米凝胶的条件是:
(1)蛋白质-多糖水溶液的重量浓度在0.05%-20%范围之内;
(2)用稀酸或稀碱,调节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水溶液的pH值至蛋白质等电点±3范围之内;
(3)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选择标准是使溶液中的蛋白质可以充分变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多糖的分子量在3000到30000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多糖为葡聚糖或麦芽糊精,或者不带电荷的含有还原性端羟基的水溶性多糖衍生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蛋白质与多糖的摩尔比值在1∶30-30∶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蛋白质为白蛋白、溶菌酶、转铁蛋白或大豆分离蛋白。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在包埋小分子的药物、营养物、染料或香料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凝胶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直接混合小分子物质和纳米凝胶溶液,再调节溶液pH值将小分子物质扩散到纳米凝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凝胶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混合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与被包埋的小分子物质,再调节溶液pH值,然后加热混合溶液使蛋白质形成纳米凝胶而将小分子包埋其内。
CNB2007100400288A 2007-04-26 2007-04-26 一种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3705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400288A CN100503705C (zh) 2007-04-26 2007-04-26 一种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400288A CN100503705C (zh) 2007-04-26 2007-04-26 一种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8649A true CN101058649A (zh) 2007-10-24
CN100503705C CN100503705C (zh) 2009-06-24

Family

ID=38864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4002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3705C (zh) 2007-04-26 2007-04-26 一种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3705C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4179A (zh) * 2010-06-17 2010-10-20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一种花生蛋白玉米淀粉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51001A (zh) * 2010-11-12 2011-05-11 厦门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复合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3611B (zh) * 2009-07-23 2012-05-09 复旦大学 一种白蛋白-阿霉素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24929A (zh) * 2012-10-03 2013-02-13 中南大学 一种包封多酚类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4715A (zh) * 2012-06-27 2015-03-04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包含水溶性活性成分的纳米凝胶
CN104399067A (zh) * 2014-11-07 2015-03-11 南京昊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载溶菌酶的壳聚糖微球兽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42195A (zh) * 2016-02-01 2016-05-04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大分子拥挤环境下Maillard反应的蛋白-多糖纳米凝胶的制备
EP2866588B1 (en) * 2012-06-27 2016-07-20 DSM IP Assets B.V. Nanogel comprising water-soluble active ingredients
CN106279721A (zh) * 2015-05-18 2017-01-04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Maillard反应的植物蛋白纳米凝胶及其制备
CN108578357A (zh) * 2018-05-15 2018-09-28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蛋白质-多糖自组装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36345A (zh) * 2018-09-14 2018-12-07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利用冻融牛肉制备香肠的方法
CN109608703A (zh) * 2018-12-26 2019-04-12 淮阴工学院 一种蛋白/多糖/精油纳米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4908A (zh) * 2019-05-23 2019-09-06 广州大学 一种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静电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1420478A (zh) * 2020-04-08 2020-07-17 东莞市艾尔佳过滤器制造有限公司 长效缓释香味的空调滤芯及其加工方法
CN114568674A (zh) * 2022-02-17 2022-06-03 江南大学 一种用于香辛料精油粉末化的高包埋率微胶囊制备方法
CN115736241A (zh) * 2022-12-02 2023-03-07 武汉轻工大学 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3611B (zh) * 2009-07-23 2012-05-09 复旦大学 一种白蛋白-阿霉素纳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64179A (zh) * 2010-06-17 2010-10-20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一种花生蛋白玉米淀粉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51001A (zh) * 2010-11-12 2011-05-11 厦门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复合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51001B (zh) * 2010-11-12 2013-02-06 厦门大学 一种核壳结构复合凝胶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EP2866588B1 (en) * 2012-06-27 2016-07-20 DSM IP Assets B.V. Nanogel comprising water-soluble active ingredients
CN104394715A (zh) * 2012-06-27 2015-03-04 帝斯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包含水溶性活性成分的纳米凝胶
US9661870B2 (en) 2012-06-27 2017-05-30 Dsm Ip Assets B.V. Nanogel comprising water-soluble active ingredients
CN102924929A (zh) * 2012-10-03 2013-02-13 中南大学 一种包封多酚类活性物质的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9067A (zh) * 2014-11-07 2015-03-11 南京昊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装载溶菌酶的壳聚糖微球兽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79721A (zh) * 2015-05-18 2017-01-04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Maillard反应的植物蛋白纳米凝胶及其制备
CN105542195A (zh) * 2016-02-01 2016-05-04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大分子拥挤环境下Maillard反应的蛋白-多糖纳米凝胶的制备
CN108578357A (zh) * 2018-05-15 2018-09-28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蛋白质-多糖自组装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36345A (zh) * 2018-09-14 2018-12-07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利用冻融牛肉制备香肠的方法
CN109608703A (zh) * 2018-12-26 2019-04-12 淮阴工学院 一种蛋白/多糖/精油纳米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08703B (zh) * 2018-12-26 2020-05-26 淮阴工学院 一种蛋白/多糖/精油纳米可食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04908A (zh) * 2019-05-23 2019-09-06 广州大学 一种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复合静电凝胶的制备方法
CN111420478A (zh) * 2020-04-08 2020-07-17 东莞市艾尔佳过滤器制造有限公司 长效缓释香味的空调滤芯及其加工方法
CN114568674A (zh) * 2022-02-17 2022-06-03 江南大学 一种用于香辛料精油粉末化的高包埋率微胶囊制备方法
CN115736241A (zh) * 2022-12-02 2023-03-07 武汉轻工大学 纳米凝胶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3705C (zh)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3705C (zh) 一种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an et al. Biopolymer-liposome hybrid systems for controlled delivery of bioactive compounds: Recent advances
Zhang et al. Nanostructures of protein-polysaccharide complexes or conjugates for encapsulation of bioactive compounds
Elzoghby et al. Zein-based nanocarriers as potential natural alternatives for drug and gene delivery: focus on cancer therapy
Hao et al. Phosphorylated zein as biodegradable and aqueous nanocarriers for pesticides with sustained-release and anti-UV properties
Luginbuhl et al. Recombinant synthesis of hybrid lipid–peptide polymer fusions that self‐assemble and encapsulate hydrophobic drugs
Tang Assembly of food proteins for nano-encapsulation and delivery of nutraceuticals (a mini-review)
JP5851550B2 (ja) 非免疫原生の疎水性タンパク質ナノ粒子の形成方法、及びその利用
KR100490002B1 (ko) 활성성분매개체로서의용도를위한폴리아미노산기재입자및그의제조방법
Tang Assembled milk protein nano-architectures as potential nanovehicles for nutraceuticals
Gao et al. Cationic amylose-encapsulated bovine hemoglobin as a nanosized oxygen carrier
Watkins et al. pH-responsive, lysine-based hydrogels for the oral delivery of a wide size range of molecules
KR20080111389A (ko) 키토산 및 피틴산을 포함하는 서방성 키토산 캡슐
CN108578357A (zh) 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蛋白质-多糖自组装纳米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Zhang et al. Recent development of egg protein fractions and individual proteins as encapsulant materials for delivery of bioactives
Xue et al. Protein-polysaccharide nanocomplexes as nanocarriers for delivery of curcumin: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encapsulation mechanisms
How et al.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on the properties and drug release behavior of β-lactoglobulin-derived amyloid fibril-based hydrogels
Kim et al. Thermo-responsive human α-elastin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for protein delivery
CN1654510A (zh) 一种纳米微凝胶、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Wang et al. Mechanism of enhancing the water-solubility and stability of curcumin by using self-assembled cod protein nanoparticles at an alkaline pH
EP2457591A2 (en) Dendritic pic micelles with bioactive proteins
CN102010513B (zh) 一种稳定的多糖修饰明胶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02450B (zh) 疏水药物-白蛋白-葡聚糖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Tang Nanostructures of soy proteins for encapsulation of food bioactive ingredients
Wang et al. Carboxymethylpachymaran-Coated Zein Nanoparticles for Oral Delivery of Curcumin: Formation, Characterization, Physicochemical Stability, and Controlled Release Propert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6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