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2881A - 分析装置、盒和分析套件 - Google Patents

分析装置、盒和分析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2881A
CN101052881A CNA2005800376540A CN200580037654A CN101052881A CN 101052881 A CN101052881 A CN 101052881A CN A2005800376540 A CNA2005800376540 A CN A2005800376540A CN 200580037654 A CN200580037654 A CN 200580037654A CN 101052881 A CN101052881 A CN 101052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alytical equipment
box
analyzer
movable body
oper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76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2881B (zh
Inventor
上畑义治
畑仁
中西弘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kr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Arkr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rkray Inc filed Critical Arkr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052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2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2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28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5Details of handling test elements, e.g. dispensing or storage,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test method
    • G01N33/48757Test elements dispensed from a stack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装置(3),它以使用从收容了多个分析用具的盒中取出的分析用具(20)进行试样分析的方式而构成。该分析装置(3)包括:可以相对于筐体(4)进行相对往复移动的操作体(5);和与操作体(5)的往复移动相联动而在待机位置和可以将分析用具(20)从上述盒中取出的取出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可动体(60)。可动体(60)按照与收容在盒内的分析用具相卡合、从上述盒中取出分析用具(20)的方式构成。

Description

分析装置、盒和分析套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分析用具进行试样分析的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测定血糖值的方法,有使用分析用具的方法。作为其中的一个例子,例如可以举出使用者将分析用具装在可以搬运的简易型的血糖值测定装置上,通过向该分析用具滴注血液,在血糖值测定装置中使用分析用具自动地测定血糖值的方法。另外,还有将收容了多个分析用具的盒与血糖值测定装置相组合,在血糖值测定装置中自动地将分析用具从盒中取出,自动地测定血糖值这样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使用者将分析用具装在血糖值测定装置上这样的作业,对于使用者来讲,是非常麻烦的。即,使用者在使用血糖值测定装置时,需要将分析用具从容器中取出,或者将分析用具从包装体中取出后将分析用具装在测定装置上。特别是,在简易型血糖值测定装置上,要使用的分析用具较小(薄),而且血糖值测定装置中的安装分析用具的部分较小,所以,将分析用具装到测定装置上的作业麻烦。另外,在使用者安装分析用具时,使用者需要将分析用具从血糖值测定装置中取出,作业更加麻烦。而且,在将分析用具从血糖值测定装置中取出时,使用者必须接触分析用具中的供给了血液的部分或者其近旁,所以不卫生。特别在使用小型器具作为分析用具时,接触分析用具中的供给了血液的部分的可能性加大。
另一方面,在组合了盒的测定装置中,在测定血糖值时,使用者不需要接触分析用具。但是,需要构筑复杂结构的盒,并且需要设计与该盒相配合的结构的测定装置。因此,在将现有的盒进行组合的方法中,存在装置成本及测定成本变高的问题。
专利文献1:再公开01/63272号公报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可以通过用廉价的构成,简易而且卫生地进行试样分析。
本发明的第1方面提供一种分析装置,它从收容有多个分析用具的盒中取出分析用具,使用该分析用具进行试样分析,其中,该分析装置包括:相对于筐体能够进行相对往复移动的操作体;和与上述操作体的往复移动相联动而在待机位置和能够将分析用具从上述盒中取出的取出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可动体,并且,上述可动体按照与收容在上述盒中的分析用具相卡合、从上述盒中取出分析用具、使该分析用具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上述筐体内部的方式构成。
操作体例如在将盒进行定位并将盒安装在分析装置上时,依靠从盒施加的负荷而移动。
可动体例如具有用于与分析用具相卡合的1个以上的臂部。在这种情况下,1个以上的臂部,例如在将盒安装在分析装置上时,被插入盒的内部而与收容在盒内的分析用具相卡合,另一方而,在将盒从分析装置上取出时,从盒中拉拔分析用具而将其取出,使该分析用具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上述筐体的内部。
上述分析装置例如还具备用于检测可动体是否位于目的位置上的检测装置。
检测装置例如具有1个以上的开关。在这种情况下,可动体具有相对于1个以上的开关生成接通信号的1个以上的被检测部。检测装置例如具有多个开关,通过由这些开关生成的信号的组合,检测可动体的位置。另外,检测装置可以按照由除了开关之外的部件例如光电传感器检测可动体位置的方式构成。
操作体及可动体例如具有多个齿的同时,通过齿轮相连结。在这种情况下,可动体按照在操作体移动时与操作体反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
上述分析装置还具有止动部,该止动部用于,在使从盒中取出的分析用具与可动体卡合的状态下,限制可动体向上述待机位置的移动,使上述可动体位于在上述取出位置和上述待机位置之间设定的分析基准位置上。
可动体具有摇动部,该摇动部用于,在可动体进行往复移动时,沿着与可动体的移动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摇动,并且向从盒取出的分析用具作用沿上述交叉方向的力。
上述分析装置例如还包含固定在筐体上的固定构件,摇动部及固定构件之中的一方具有导向槽,而它们中的另一方具有与导向槽相卡合的凸部。在这种情况下,摇动部在使可动体相对于筐体进行相对的往复移动时,使凸部在导向槽的内部移动而摇动。
本发明的分析装置,例如还具备用于识别与分析用具有关的信息的信息识别机构。信息识别机构例如包括:在将盒安装在分析装置上时能够变位的变位部;和通过该变位部进行接通或断开操作的开关。
本发明的第2方面提供一种盒,它收容用于在分析装置中进行试样分析的多个分析用具,并且在安装到上述分析装置上时,通过上述分析装置能够取出分析用具,其中,该盒包括:用于收容上述多个分析用具的本体部;用于取出上述分析用具的取出口;和能够选择使上述取出口处于露出到外部的状态和不露出的状态的选择部件。
选择部件例如通过转动或者滑动,能够选择使取出口处于露出的状态和不露出的状态。该选择部件,例如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转动部件。选择部件也可以具有赋予与分析用具有关的信息的信息赋予部。
信息赋予部,在取出口露出的状态下,在将盒安装到分析装置上时,优选能够向分析装置输出信息。该信息赋予部,例如通过选择在选择部件上的预先确定的多个区域上是否形成凹部或者凸部,赋予作为目的的信息。信息赋予部不限于选择部件,也可以设置在其它的部位上。
多个分析用具,在分析装置能够提供为了从盒中取出分析用具而能够往复移动地构成、且能够从取出口插入地构成的可动体的情况下,具有与可动体相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部例如形成为缺口。
上述盒具备导向件,该导向件用于,在将该盒安装到分析装置上时,限制该盒相对于分析装置的位置关系,并且将该盒安装在分析装置的目的部位上。
本发明的第3方面提供一种分析套件,它包括:使用分析用具进行试样分析的分析装置;和收容了用于供给到上述分析装置的多个分析用具的盒,其中,上述分析装置包括:相对于筐体能够进行相对往复移动的操作体;和与上述操作体的往复移动相联动而在待机位置和能够将分析用具从上述盒中取出的取出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可动体,并且,上述可动体按照与收容在上述盒内的分析用具相卡合、从上述盒中取出分析用具、使该分析用具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上述筐体内部的方式构成。
分析用具例如具有用于与可动体相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部例如形成为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可动体具有用于与缺口相卡合的1个以上的臂部。
分析装置及盒,例如具备用于将上述盒安装在分析装置的目的位置上的安装机构。安装机构例如包括:在分析装置及盒之中的一方上设置的凸部;和在它们之中的另一方上设置的凹部。
分析套件,例如在利用安装机构将盒安装在分析装置上时,依靠盒使负荷作用到操作体上,使可动体移动。
优选的是,盒还具备赋予有与分析用具有关的信息的信息赋予部,分析装置还具备用于识别赋予于信息赋予部的信息的信息识别机构。
盒,例如包括:用于收容多个分析用具的本体部;用于取出分析用具的取出口;和能够选择使上述取出口处于露出到外部的状态和不露出外部的状态的选择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赋予部可以设置在选择部件上。
选择部件,例如包括通过转动能够选择取出口处于露出的状态和不露出的状态的转动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赋予部被设置在转动部件上的同时,在取出口露出至外部的状态下,将盒安装到分析装置时,向信息识别机构输出上述信息,这是优选的。
信息识别机构,例如包括:在将盒安装在分析装置上时可以变位的多个变位部;和通过这些变位部进行接通或者断开操作的开关,另外,信息赋予部,例如通过选择是否在转动部件的与多个变位部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设定的多个区域中形成凹部或者凸部,赋予作为目的的信息。
向信息赋予部赋予例如与分析用具灵敏度有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识别机构根据上述信息,进行用于从预先确定的多个检量线中选择对应的检量线的输出。
本发明的第4方面提供一种分析装置,它安装并使用分析用具,其中,在具备用于废弃安装在该分析装置上的分析用具的废弃机构的分析装置中,上述废弃机构包括:相对于筐体能够进行相对往复移动的操作体;和通过与上述操作体的往复移动相联动使至少一部分变位而废弃上述分析用具的可动体。
可动体,例如与操作体的往复移动相联动,在待机位置和能够废弃分析用具的废弃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
优选的是,废弃机构,在使操作体沿着从上述废弃位置朝向上述待机位置的负荷输入方向移动时,可动体沿着与上述负荷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从上述待机位置朝向上述废弃位置的废弃方向移动。此时,废弃机构例如还具备用于将输入到操作体上的负荷传递到上述可动体的连接部件。更具体而言,在操作体及可动体具有设置有多个齿的齿条部的情况下,连接部件以与多个齿相啮合的齿轮的形式来构成。连接部件也可以是如下这样的构成,即,具有与操作体相卡合的第1卡合部及与可动体相卡合的第2卡合部,并且能够以第1及第2卡合部的中间部分为中心进行转动。
可动体,也可以采用能够与分析用具及操作体相卡合的转动凸轮这样的构成。转动凸轮,例如在通过操作体的移动而转动的同时,通过该转动运动而改变与分析用具的卡合位置,由此,使分析用具移动。
操作体,优选为在沿着上述负荷输入方向移动时,朝上述废弃方向加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析套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分析套件中的盒的剖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盒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分析套件中的分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分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分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分析装置中的操作体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7所示的操作体的剖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4所示的分析装置中的取出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2所示的盒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用于说明从图2所示的盒中取出分析用具的动作的盒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从图4所示的分析装置中的开关输出的信号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分析套件的立体图。
图14A是图1所示的分析套件中的盒的整体立体图,图14B是其剖面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盒的正面图。
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的盒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图14所示的盒的主要部分的侧面图。
图18是图13所示的分析套件中的分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图18所示的分析装置中的取出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图18所示的分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图19所示的取出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底面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图13所示的分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分析套件中的盒的立体图。
图24是用于说明盒的信息赋予部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分析套件中、在将盒装到分析装置上的状态下的盒的整体及分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6是表示图25所示的分析装置中的筐体的第2部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8是表示用于说明分析装置的其它例子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29是表示用于说明分析装置的另外例子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30是表示用于说明分析装置的另外例子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至第4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首先,参照图1~图12,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分析套件1是按照从盒2中取出分析用具20、使用该分析用具20(参照图2A和图2B)在分析装置3上进行试样分析的方式构成。
盒2收容了多个分析用具20,按照可以通过分析装置3取出一片分析用具20那样构成。在该盒2中,作为收容对象的分析用具20是按照使用0.1μL~3μL左右的微量试样(例如血液或者尿),通过光学或者电化学的方法,进行试样分析的方式构成。各分析用具20作为整体呈板形,同时,如图2及图10所示,具有一对缺口20A。各缺口20A用于与后述的分析装置3中的可动体60的臂部63相卡合(参照图10)。
盒2是装在分析装置3上使用的(参照图5A及图5B),具有本体部21和转动部件22。
如图2A及图2B所示,本体部21用于将多个分析用具20在沿它们的厚度方向层叠的状态下进行收容,具有收容空间23及取出口24。在收容空间23中,配置与螺旋弹簧25相连接的支撑板26。即,多个分析用具20在被层叠于支撑板26上的状态下,由螺旋弹簧25向上方加力。取出口24是在从收容空间23中取出分析用具20时被利用。如图3C所示,该取出口24包括具有与分析用具20的一片的厚度相对应的宽度尺寸的窄幅部分24A和允许后述的分析装置3中的可动体60的臂部63插入的一对宽幅部分24B。
如图2A、图2B及图3A~图3C所示,转动部件22是用于选择使本体部21的取出口24处于露出状态还是不露出状态(覆盖状态)的部件,与本体部21以可以转动的方式连接。更具体而言,如图2A及图2B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转动部件22,通过使被设置于本体部21上的轴27插入贯通孔26中,而与本体部21相连接。虽然没有在图上明确表示,但是螺旋状的凸部26A在贯通孔26上形成为一圈。另外,在轴27上设置有与螺旋状的凸部26A相卡合的螺旋状的槽部27A。所以,转动部件22在凸部26A与槽部27A相卡合的状态下,可以与本体部21相对转动,其转动角度被限制于180度。如图3A及图3C所示,在转动部件22上,还设置有沿贯通孔26的轴方向延伸的一对槽28及紧密贴合部件29。一对槽28是用于在将盒2装到分析装置3上时,与分析装置3的开口42中的一对突起43相卡合的部件。即,在将盒2装到分析装置3上时,通过使突起43与槽28相卡合,限制盒2相对于分析装置3的移动方向及位置。紧密贴合部件29是用于在由转动部件22覆盖取出口24的状态下来密封取出口24的部件。该紧密贴合部件29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在这样配置紧密贴合部件29的情况下,在不从盒2中取出分析用具20的状态下,可以将取出口24完全地堵塞,抑制水和光通过取出口24而进入,可以抑制分析用具20的劣化。
如图1及图4所示,分析装置3是用于利用分析用具20而进行试样分析的装置,具有筐体4、操作体5,取入机构6及固定板7。
筐体4在规定分析装置3的外观形状的同时,收容以操作体5及取入机构6为主的各种要素。该筐体4通过将第1及第2部件40、41组合而形成为中空,具有使操作体5露出到筐体4外部的开口42。在开口42上设置向内侧突出的一对突起43。这些突起43是用于在将盒2装在分析装置3上时,与盒2的转动部件22的槽28相卡合的部件。
如图4到图8所示,操作体5是为了使后述的取入机构6中的可动体60移动而被操作的部分,在其一部分从开口42露出的状态下,可以沿D1、D2方向相对于筐体4进行往复移动。该操作体5按照如下的方式来构成,即,依靠一对螺旋弹簧50而沿D1方向被加力,在被沿D2方向的负荷作用时,沿D2方向移动,在沿D2方向的负荷被解除时,回到待机位置。操作体5具有一对轨道51及导向件52、53及齿条部54。
如图8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一对轨道51及导向件52、53是与固定板7相卡合的部件,具有使操作体5按照所希望的那样在固定板7与筐体4中的第2部件41之间形成的空间中移动的作用。更具体而言,一对轨道51与固定板7的底面7A相接触,另一方面,一对导向件52、53夹着固定板7的侧缘部70。齿条部54是为了向后述的可动体60的齿条部64传递动力所利用的部分,具有多个齿54A(参照图4及图5)。
如图4及图9所示,取入机构6是用于将分析用具20从盒2中取出的部件,具有可动体60、第1支撑部件61及第2支撑部件62。
可动体60是与操作体5的运动相联动而沿D1、D2方向移动的部件,具有一对臂部63、齿条部64及检测用突起65。一对臂部63是用于插入盒2的收容空间23中、与分析用具20相卡合而取出分析用具20的部分。各臂部63具有与分析用具20的缺口20A相卡合的钩部66。该钩部66采用D1方向侧的面是圆的形状。齿条部64是为了输入用于使可动体60移动的负荷所利用的部件,通过齿轮67与操作体5的齿条部54相连结。检测用突起65是用于使后述的开关72为接通的部件。
第1及第2支撑部件61、62用于规定可动体60的移动路径,而且可以相对于固定板7进行相对移动地附属可动体60。第1支撑部件61具有用于将该第1支撑部件61固定在第2支撑部件62及固定板7上的钩61A、61B。第1支撑部件61还具有止动部61C。该止动部61C是用于在将分析用具20保持在可动体60上的状态下,使可动体60沿D2方向移动时,对分析用具20的端部进行干涉的部件。即,止动部61C是用于限制分析用具20沿D2方向的移动,使分析用具20位于目的位置(滴注位置)的部件。另外,按照在使可动体60移动时位于对臂部63之间、且不妨碍可动体60的移动那样的方式配置止动部61C。第2支撑部件62具有凹部62A及贯通孔62B。凹部62A是用于规定在将第2支撑部件62固定在第1支撑部件61上时允许可动体60移动的空间的部件。另外,贯通孔62B是用于配置从分析用具20取得涉及试样的信息的检测机构66例如测光机构的部分。
齿轮67被以可以转动的方式固定在第1及第2支撑部件61、62之间。该齿轮67如图6A~图6C所示,被固定在可以与可动体60的齿条部64及操作体5的齿条部54的两者卡合的位置上。即,该齿轮67是通过使操作部分5移动而转动,具有将此时的转动力向可动体60传递的作用,用于使可动体60沿与操作体5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更具体而言,在向操作体5作用朝向D2方向的负荷时,可动体60沿D1方向移动,臂部63从筐体4大幅度地突出,成为可以将臂部63插入盒2的本体部21的状态。与此相反,在作用于操作体5上的负荷被解除,而操作体5沿D1方向移动时,使可动体60沿D2方向移动。
如图6A~图6C及图8所示,固定板7是用于将取入机构6固定到筐体4(第2部件41)上,而且与第2部件41一起规定操作体5的移动路径的部件。该固定板7被固定在第2部件41上,具有一对脚部71。一对脚部71是用于规定第2部件41与固定板7之间的距离、并且固定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的部件(参照图5)。
开关72被设置在固定板7上。该开关72是通过可动体60的检测用突起65进行接通和断开,在可动体60位于滴注位置上时,依靠检测用突起65被配置在接通的位置上。即,由图12所示可知,在初期状态开关72为断开时,可动体60位于待机位置(在操作体5上不作用任何负荷的状态(盒2没有装在分析装置3上的状态))。另外可知,从待机位置到开关72变为接通为止的期间(最初开关变为接通为止的期间),可动体60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滴注位置(被设定在待机位置与取出位置之间,对于分析用具20进行试样的滴注,而且进行试样分析的位置),接下来,开关72为接通,在该接通状态持续的情况下,可动体60在保持了分析用具20的状态下位于滴注位置。即,将分析用具20保持在可动体60上,使可动体60沿D2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分析用具20与止动部61C相干涉,可动体60的移动被限制。可知,此时可动体60的位置,由于是通过检测用突起65使开关72位于接通的位置上,所以在维持开关72的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分析用具20被保持在可动体60上,而且可动体60位于滴注位置上。
另外,可以通过将多个检测用突起65设置在可动体60上,配置多个开关72,依靠从多个开关得到的接通和断开信息的组合,检测可动体60的位置那样构成。在那种情况下,至少可以把握待机位置、取出位置(与使操作体5移动到D2方向的最深部为止的状态相对应的可动体60的位置)及滴注位置这三个位置。
接下来,说明使用分析套件1的试样的分析方法、分析套件1的使用方法及盒2及分析装置3的动作。
在使用分析套件1进行试样分析的情况下,首先向分析装置3供给被收容在盒2内的分析用具20。通过在将盒2装在分析装置3上之后,将盒2从分析装置3取出而进行向分析装置3供给分析用具20的操作。
如图3A~图3C所示,在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使盒2的转动部件22转动180度,而使取出口24打开的状态下,将盒2装在分析装置3上。在该状态下,如图1及图5所示,使转动部件22的槽28与筐体4的突起43进行定位,通过盒2的转动部件22,向操作体5作用朝向D2方向的力。由此,如图6A~图6C所示,可动体60沿与操作体5相反的方向(D1方向)移动,如图10及图11A~图11C所示,将可动体60的臂部63从盒2的取出口24插入。此时,臂部63由于钩部66是带有圆的形状,所以移到被收容在盒2上的最上部的分析用具20上面之后,钩部66落入分析用具20的缺口20A内而与缺口20A卡合。
另一方面,使用者通过将盒2沿D1方向与分析装置3作相对移动,从分析装置3取出盒2。由此,作用于操作体5的朝向D2方向的负荷被解除,操作体5沿D1方向移动,而可动体60沿D2方向移动(参照图6A~图6C)。此时,由于可动体60的钩部66与分析用具20的缺口20A相卡合,所以如图11C及图11D所示的那样分析用具20与可动体60一起沿D2方向与盒2相对移动,而被从盒2中取出。另外,在使分析用具20保持在可动体60上的状态下,使可动体60沿D2方向移动时,如图6B所示,分析用具20(可动体60)沿D2方向的移动被止动部61C所限制。其结果是,分析用具20在使端部处于从分析装置3突出的状态的同时,在分析装置3的内部处于与检测机构66相对置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由于开关72继续处于接通的状态,在分析装置3上,检测出分析用具20被保持在可动体60上,并且可动体60位于滴注位置上。在分析装置3上,检测出分析用具20(可动体60)位于滴注位置的情况下,分析装置3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或者通过使用者进行了结束试样滴注的按键操作时,使检测机构66动作。例如,分析用具按照用光学方法进行试样分析那样构成时,以检测机构66作为测光机构而构筑,向分析用具20照射光的同时,接受此时的反射光。在分析装置3上,根据受光量,进行试样分析所必需的计算。当然,测光机构既可以按照在分析用具20上接受透过的光那样构成,也可以按照通过电化学方法进行试样分析那样构成分析用具20及检测机构66。
在结束了试样分析时,废弃分析用具20。可以通过使用者将操作体5向D2方向移动而进行分析用具20的废弃。即,在将操作体5沿D2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可动体60沿D1方向移动,分析用具20也沿D1方向移动。然后,在使可动体60移动到取出位置的情况下,分析用具20的整体成为从筐体4飞出的状态,依靠自重落下,分析用具20被从分析装置3废弃。
在本发明的分析套件1中,在将盒2装到分析装置3上之后,通过从分析装置3取出盒2,而向分析装置3供给分析用具20。所以,使用者不需要将分析用具20插入分析装置3,另外不需要从容器或包装体中取出分析用具20,可以通过极其简单的操作向分析装置3供给分析用具20。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者操作操作体5,废弃分析结束后的分析用具20。所以,使用者不接触附着有血液等试样的分析用具20,可以通过极简易的操作且卫生地废弃分析用具20。另外,分析装置3及盒2中的有关分析用具20的取出或废弃的部分,其结构极其简易,而且可以廉价地构成。因此,可以不怎么提高装置成本和分析成本而得到减轻分析时使用者负担的效果。
再者,可动体60可以仅仅在保持分析用具20时,停止在滴注位置上,而且可以通过来自开关72的输出而检测可动体60位于滴注位置上。其结果是,可以避免分析用具20没有向分析装置3供给而进行了试样分析的情形。
接下来,参照图13~图22,对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3所示的分析套件8具备盒80及分析装置90,就分析用具20’的取出原理而言,基本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分析套件1(参照图1)相同。
如图14A及图14B所示,盒80是收容了多个分析用具20’的部件,按照可以通过分析装置90(参照图13)取出1片分析用具20’那样的方式构成。在该盒80中,作为收容对象的分析用具20’与前面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析用具20是相同的。但是,在分析用具20’上,用于与后述的分析装置90的可动体92的臂部93相卡合的缺口20A’仅仅是一个(参照图16)。盒80具备了本体部81及转动部件82,而转动部件82可以相对于本体部81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本体部81是将多个分析用具20’在沿它们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层叠的状态下收容,具有收容空间83。在收容空间83中,配置与螺旋弹簧84相连结的支撑板85。即,多个分析用具20’在被层叠于支撑板85上的状态下,依靠螺旋弹簧84向上方加力。收容空间83如图15到图17所示的那样,其上方位置被壁86所规定。该壁86是用于在使多个分析用具20’向上方加力的状态下,与位于最上部的分析用具20’相接触的部件。壁86可以按照设置缺口87、使后述的可动体92的臂部93接触的方式构成。
本体部81还设置了一对引导凸缘88。一对引导凸缘88是用于在将盒80装在分析装置90上时,与分析装置90的筐体4的一对凹部43(参照图13)相卡合的部件。即,将盒80装在分析装置90上时,通过使凹部43与引导凸缘88相卡合,盒80向分析装置90的移动方向及位置被限制。
如图14A及图14B和图15所示,转动部件82具有取出口89,用于选择能够取出本体部81中的分析用具20’的状态和不能取出的状态。该转动部件82与本体部81以可以转动的方式通过螺扣结合,其转动角度被限制在180度。取出口89是在从收容空间83取出分析用具20’时所利用的部分,是用于允许可动体92的臂部93插入的部分。该取出口89通过使转动部件82转动而改变位置。即,通过使转动部件82转动,使转动部件82沿上下方向滑动,取出口89通过转动部件82及上下方向的滑动而改变位置。另外,替代转动部件89,可以采用单纯沿上下方向滑动移动的部件作为选择部件。此时的取出口仅仅在上下方向改变位置。
如图13及图18所示,分析装置90是用于利用分析用具20’进行试样分析的装置,与前面说明的分析装置3(参照图4)同样,具有筐体40、41(4)、操作体5、取入机构91及固定板7。
筐体4及操作体5尽管在形态上有若干不同,但是基本上是与前面说明的分析装置3的筐体4及操作体5(参照图4)相同的。在附图中,对于与前面说明的筐体4及操作体5(参照图4)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加注相同的符号。
如图18及图19所示,取入机构91是用于从盒80取出分析用具20’的机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取入机构6(参照图4及图9)同样,如图20A~图20C所示,在向操作体5作用朝向D2方向的负荷时,可动体92沿D1方向移动,臂部93从筐体4大幅度地突出,另一方面,在作用于操作体5的负荷被解除而操作体5沿D1方向移动时,使可动体92沿D2方向移动。另外,在附图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的取入机构6(参照图4及图9)同样的要素,加注相同的符号。
可动体92与操作体5的运动相联动而沿D1、D2方向移动,具有一个臂部93、摇动部94及齿条部95。即,可动体92与第1实施方式的可动体60(参照图6及图9)相比,臂部93为1个,具有摇动部94,在这点上是不同的。
如图16、图17及图20所示,臂部93是用于插入盒80的收容空间83中、与分析用具20’相卡合而取出分析用具20’的部分。臂部93具有与分析用具20’的缺口20A’相卡合的钩部96。该钩部96采用D1方向侧的面带有圆的形状。摇动部94从钩部96向D2方向延伸,通过可动体92的移动而被摇动。该摇动部94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突起94A。该突起94A是用于与后述第2支撑部件97的槽97A(参照图21)相卡合的部件。即,摇动部94如图20所示的那样,在使可动体92移动时,通过使突起94A在槽97A的内部移动而摇动。齿条部95是为了输入使可动体92移动的负荷所利用的部件,通过后述的齿轮67与操作体5的齿条部54相连结。
如图21所示,在第2支撑部件97上,设置与可动体92的摇动体94的突起94A相卡合的槽97A。该槽97A具有相对于D1、D2为倾斜的倾斜槽部97a,在突起94A在该倾斜槽部97a中移动时,使摇动部94摇动。倾斜槽部97a形成为可以在可动体92(臂部93)沿D1方向移动时,突起94A接近臂部93地移动,而在可动体92(臂部93)沿D2方向移动时,突起94A沿远离臂部93的方向移动那样的形状。
在上述分析套件8中,试样的分析方法、分析套件8的使用方法及盒80及分析装置90的动作,基本上与前面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析套件1(参照图1)相同。
即,在使用分析套件8而进行试样分析时,首先如图22A及图22B所示的那样,在将盒80装到分析装置90上之后,通过从分析装置90取出盒80,向分析装置90供给收容于盒80中的分析用具20’。
盒80向分析装置90上的安装,如图13、图14A及图14B所示,通过使用者的手动操作使盒80的转动部件82转动180度,取出口89在将盒80装在分析装置90上时朝向D2方向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使本体部81的引导凸缘88与筐体4的凹部43定位,如图22A及图22B所示,通过盒80的本体部81向操作体5作用朝向D2方向的力。由此,如图20A~图20C所示,可动体92沿着与操作体5相反的方向(D1方向)移动,如图22A及图22B所示,可动体92的臂部93从盒80的取出口89插入。此时,臂部93如图17所示的那样,由于钩部96为带有圆的形状,所以在盒80中移动到被收容在最上部的分析用具20’的上面之后,钩部96落入分析用具20’的缺口20A’中而与缺口20A’相卡合(钩部96与缺口20A’相卡合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参照图11A~图11C))。另外,如图21所示,可动体92的摇动部94通过突起94A在倾斜槽部97a内移动而接近臂部93。
另一方而,盒80从分析装置90中的取出,通过使用者使盒80沿D1方向相对于分析装置90作相对移动而进行。由此,作用于操作体5的朝向D2方向的负荷被解除,操作体5沿D1方向移动,而可动体92沿D2方向移动(参照图20A~图20C)。此时,由于可动体92的钩部96与分析用具20’的缺口20A’相卡合,所以分析用具20’与可动体92一起相对于盒80沿D2方向作相对移动而被从盒80取出。另外,可动体92的摇动体94通过突起94A在倾斜槽部97a内沿与先前相反的方向移动,沿远离臂部93的方向移动。由此,在分析用具20’上,沿远离臂部93的方向作用负荷,可以使分析用具20’的姿势成为所希望的那样。
再者,关于试样的分析和分析用具20’的废弃,以与前面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来进行。
在以上说明的分析套件8中,不用增加使用者的负担、通过简易且可廉价地构筑的结构,就能够完成分析用具20’向分析装置90的供给以及分析用具20’从分析装置90中的废弃。
虽然在第1及第2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分析装置3、90中,是按照通过盒80向操作体5作用朝向D2方向的力,而取出分析用具20、20’那样的方式构成,但是也可以按照由操作者操作操作体5从盒2、80取出分析用具20、20’那样的方式构成。
接下来,对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参照图23到图25进行说明。在这些附图中,对于与前面说明了的第1实施方式的盒2及分析装置3相同的要素及部分,加注相同的符号,省略以下的重复说明。
图23A及图23B中所示的盒2’,虽然基本构成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分析套件1的盒2(参照图1至图3)相同,但是转动部件22’的构成是不同的。
转动部件22’,相对于分析装置3’,具有识别与分析用具20’有关的信息的信息赋予部22A。该信息赋予部22A被设定在转动部件22’的侧面22a上,通过选择是否在该侧面22a的规定部位上设置槽22Aa,在分析装置3’识别作为目的的信息那样构成。侧面22a如图23B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是在使用时,在使本体部21的取出口24露出的状态下,与取出口24相邻接而面向上方的面。
信息赋予部22A在规定部位为2处的情况下,可以从如图24A所示的那样在2处上设置槽22Aa的情况(模式1)、如图24B及图24C所示的那样在1处设置槽22Aa的情况(模式2及模式3)、如图24D所示的那样不设置槽的情况(模式4)这4个模式中选择作为目的的模式。即,在如图24A到图24D所示的那样将规定部位设定2处的情况下,可以区别4种信息而输出。
在此,要赋予转动部件22’(信息赋予部22A)的信息是有关分析用具20的信息,典型的可以举出有关分析用具20灵敏度的信息。作为要赋予信息赋予部22A的信息的其它例子而言,可以举出分析用具20的制造国、制造工厂、制造生产线、制造日、规格等。
当然,在信息赋予部22A,要选择是否设置槽的部位的数,既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另外,就信息赋予部22A而言,也可以替代槽,选择是否设置凸部那样的方式来构成。
另一方面,图25A及图25B所示的分析装置3’,虽然基本构成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分析套件1的分析装置3(参照图4到图11)相同,但在具备信息识别机构45这一点上是不同的。
信息识别机构45具有一对开关46和与这些开关46相对应而设置的一对板簧部47。
开关46在按下按钮46A时,输出接通信号,按钮46A以向下方突出的状态来配置。
各板簧部47是选择对应的开关46的按钮46A按下的状态还是不按下的状态的部件,被设置在筐体4的第2部件41上。板簧部47按照端部47A可以上下变位那样的方式整体具有弹性。板簧部47在端部47A具有向下方突出的突起46B。突起46B在将盒2’装在分析装置3’上时,可以与盒2’的转动部件22’的侧面22a相接触,被设置在与侧面22a的应选择是否形成槽22Aa的规定部位(信息赋予部22A)相对应的部位上。即,如图25A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在信息赋予部22A上设置有槽22Aa的情况下,在将盒2’装在分析装置3’时,板簧部47的突起47B被收容在转动部件22’的槽22Aa内。其结果是,板簧部47维持自然状态,不按下开关46的按钮46A。另一方面,如图25B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在信息赋予部22A不设置槽22Aa的情况下,在将盒2’装在分析装置3’上时,板簧部47的突起47B与转动部件22’的侧而22a相接触,板簧部47的端部47A移位至上方。其结果是,由板簧部47的端部47A将开关46的按钮46A按下。
如上所述,在盒2’上,作为转动部件22’的信息赋予部22A,选择是否形成槽22Aa的部位设定为2处,通过选择是否在各自的部位上形成槽22Aa,可以从4种输出(信息)中选择作为目的的信息后进行输出。因此,来自一对开关46的信号的组合如下述表1所示,是4个。
[表1]
  信息赋予部的模式     一对开关的接通和断开
  模式1   接通   接通
  模式2   接通   断开
  模式3   断开   接通
  模式4   断开   断开
接下来,对于将盒2’及分析装置3’进行了组合的分析套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使用前面的分析套件进行分析的情况下,首先如图23A及图23B所示,使盒2’的转动部件22’转动,使盒2’的取出口24处于打开的状态。此时,转动部件22’的侧面22a、即信息赋予部22A朝向上方。
接下来,如图25A及图25B所示,将转动部件22的槽28(参照图23B)与筐体4的突起43(参照图1及图26)进行定位,将盒2’装在分析装置3’上。此时,虽然在图上省略了,但是可动体60的臂部63从盒2’的取出口24插入,钩部66与分析用具20的缺口20A相卡合。(参照图6A~图6C、图10及图11A~图11C)。
另一方面,在分析装置3’的信息识别机构45上,分别在一对开关46上,选择是否输出接通信号。对于其详细,如上述那样,如图25A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在信息赋予部22A上设置有槽22Aa的情况下,开关46的按钮46A不被按下,而如图25B所清楚地表示的那样,在信息赋予部22A上不设置槽22Aa的情况下,开关46的按钮46A被按下,由一对开关46输出表1所示的任意组合的信号。
接下来,从分析装置3’取出盒2。由此,操作体5沿D1方向移动,而可动体60沿D2方向移动(参照图6A~图6C),分析用具20与可动体60一起相对于盒2’沿D2方向作相对移动,被从盒2取出(图11C及图11D)。
在分析装置3’上,在经过了一定时间后,或者由使用者进行结束试样滴注的按钮操作时,使检测机构66A、66B动作而进行试样的分析。检测机构66A、66B是发光部66A与受光部66B的组合,将来自发光部66A的光向分析用具20照射的同时,在受光部66B上接受此时的反射光。在分析装置3中,根据受光量,进行试样分析所需的计算。
试样的分析是通过将来自受光部66B的输出与预先确定的检量线相比对来进行。检量线准备多个,根据在信息识别机构45中识别的一对开关46的输出的组合,来选择所使用的检量线。即,在分析装置3’中,选择与分析用具20的灵敏度相对应的检量线后,根据该检量线进行试样分析。
而对于分析用具20的废弃而言,则与前面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进行。
在本发明的盒2’及分析装置3’中,由于根据与分析用具20的灵敏度相对应的检量线而进行试样分析,所以可以抑制分析用具20的灵敏度的偏差引起的分析精度的偏差,提高分析精度。
这样的效果,可以通过在盒2’的转动部件22’上设置信息赋予部22A(槽22Aa)、并且在分析装置3’上设置构成极其简单的信息识别机构45来得到。而且,分析用具20的灵敏度等与分析用具20有关的信息,可以在分析装置3’上装盒2’这样的试样分析所需的操作过程中得到,对于使用者的负担不会增大。
接下来,参照图27A及图27B,对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图所示的分析装置8’在用于废弃分析用具9’的废弃机构80’这个机构上有特征。
废弃机构80’具备操作体81’、可动体82’及齿轮83’。
操作体81’沿D1、D2方向相对于筐体84’作相对的往复移动,包括输入端部81A’和有多个齿81Ba’的齿条部81B’。该操作体81’通过弹簧85’与筐体84’相连结,依靠弹簧85’沿D1被加力。即,操作体81’如图27B所示的那样,在输入了D2方向的负荷的情况下,沿D2方向移动,在沿D2方向输入的负荷被解除的情况下,沿D1方向移动,复归到图27A所示的位置。
可动体82’是用于通过推压分析用具9’的端部90’使分析用具9’沿D1方向移动的部件,相对于筐体84’沿D1、D2方向进行相对的往复移动。该可动体82’具有多个齿82A’,与操作体81’的移动相联动,沿与操作体81’相反的方向移动。可动体82’按照如下这样来配置,即,在待机状态下,即在不向操作体81’沿D1方向输入负荷的状态下,端部82B’处于与被装在分析装置8’上的分析用具9’的端部90’相接触或者相对峙那样的位置上。
齿轮83’是作为将被输入到操作体81’的负荷传递到可动体82’的连接部件而起作用,分别与操作体81’和可动体82’的多个齿81Ba’、82A’相卡合。
在废弃机构80’上,在不向操作体81’输入负荷的状态下,如图27A所示的那样,操作体81’及可动体82’位于待机位置。另一方面,在向操作体81’通过输入端部81A’向D2方向输入负荷的情况下,操作体81’沿D2方向移动。此时,使与操作体81’的多个齿81Ba’相卡合的齿轮83’沿箭头D3方向转动。由于齿轮83’与可动体82’的多个齿81A’相卡合,所以伴随着齿轮83’沿D3方向的转动,可动体82’沿与操作体81’相反的方向、即D1方向移动。由此,分析用具9’的端部90’被可动体82’的端部82B’沿D1方向推压,使分析用具9’沿D1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分析用具9’变为可以从分析装置8’脱离的状态。另外,在沿D2方向针对操作体81’的输入被解除的情况下,操作体81’依靠弹簧85’的弹力沿D1方向移动而回到待机位置,同时,可动体82’伴随着操作体81’的移动而沿D2方向移动,回到待机位置。
在分析装置8’上,在例如垃圾箱等的正上方,若成为利用废弃机构80’可以将分析用具9’从分析装置8’脱离的状态,由于不需要用手接触分析用具9’,就可以将使用过的分析用具9’废弃到垃圾箱内,所以是卫生的。另外,从分析装置8’废弃分析用具9’的操作,由于可以通过向操作体81’输入负荷这样极其简单的操作而进行,所以对于使用者来讲是很方便的。
作为用于分析装置8’上的废弃机构而言,也可以是如图28到图30所示的构成。
图28所示的废弃机构80A’,采用转动凸轮86’作为可动体。该转动凸轮86’具有与分析用具9’的端部90’相卡合的凸轮面86A’。
另一方面,操作体87’采用具备一对卡合片87A’、87B’那样的构成,同时,通过弹簧85’与筐体84’相连结。一对卡合片87A’、87B’被在D1、D2的方向上,隔开一定间隔而设置,转动凸轮86’的端部86B’被配置在这些卡合片87A’、87B’上。即,使操作体87’沿D2方向移动时,卡合片87A’与转动凸轮86’的端部86B’相卡合,而使转动凸轮86’沿D3方向转动,而在使操作体87’沿D1方向移动时,卡合片87B’与转动凸轮86’的端部86B’相卡合,而使转动凸轮86’沿D4方向移动。
在废弃机构80A’上,在负荷没有输入到操作体87’的状态下,如在图28中用实线表示的那样,操作体87’及转动凸轮86’位于待机位置。另一方面,在对于操作体87’输入朝向D2方向的负荷时,如图28中用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使操作体87’沿D2方向移动。此时,通过使转动凸轮86’沿箭头D3方向转动,分析用具9’的端部90’沿凸轮面A’移动。其结果是,分析用具9’被作用朝向D1方向的负荷,而沿D1方向移动,成为可以从分析装置8’脱离的状态。另外,在解除了沿D2方向针对操作体87’的输入时,操作体87’依靠弹簧85’的弹力沿D1方向移动而回到待机位置,同时,伴随着操作体87’的移动,转动凸轮86’沿D4方向转动而回到待机位置。
图29A及图29B和图30所示的废弃机构80B’、80C’是,替代齿轮83’(图27A及图27B),采用转动轴88’作为连接操作体81’和可动体82’的连接部件。
转动轴88’的端部88A’、88B’分别与操作体81’及可动体82’的卡合部89A’、89B’相卡合。
在图29A及图29B所示的例子中,操作体81’及可动体82’的卡合部89A’、89B’采用具有长孔的构成,转动轴88’的端部88A’、88B’可以沿上下方向改变位置。另一方面,在图30所示的例子中,操作体81’及可动体82’的卡合部89A’、89B’采用向上方或者下方开放,转动轴88’的端部88A’、88B’可以沿上下方向改变位置。
在废弃机构80B’、80C’中,在不向操作体81’输入负荷的状态下,如图29A及图30中用实线表示的那样,操作体81’及可动体82’位于待机位置。另一方面,在向操作体81’输入朝向D2方向的负荷的情况下,如图29B及图30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使操作体81’沿D2方向移动。此时,由于操作体81’和可动体82’通过转动轴88’连接,所以操作体81’沿D2方向移动时,可动体82’沿与操作体81’相反的方向D1方向移动。由此,分析用具9’的端部90’被可动体82’的端部82B’推压,分析用具9’沿D1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分析用具9’成为可以从分析装置8’分离的状态。
另外,在图29A及图29B所示的例子中,在沿D2方向针对操作体81’的输出被解除时,操作体81’依靠弹簧85’的弹力沿D1方向移动而回到待机位置,同时,可动体82’伴随着操作体81’的移动而沿D2方向移动,回到待机位置。另一方面,在图30所示的例子中,在沿D2方向针对操作体81’的输出被解除时,操作体81’依靠弹簧85’的弹力沿D1方向移动而回到待机位置,同时,依靠弹簧89’的弹力,可动体82’沿D2方向移动而回到待机位置。
在图30的例子中,也可以省略弹簧89’。在该情况下,即使解除针对操作体81’的输入负荷,可动体82’也不移动,但在分析装置9’插入分析装置3’中时,可动体82’被分析用具9’推压,可动体82’沿D2方向移动而回到待机状态。

Claims (41)

1.一种分析装置,它从收容有多个分析用具的盒中取出分析用具,使用该分析用具进行试样分析,其特征在于:
包括:相对于筐体能够进行相对往复移动的操作体;和
与所述操作体的往复移动相联动而在待机位置和能够将分析用具从所述盒中取出的取出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可动体,并且
所述可动体按照与收容在所述盒中的分析用具相卡合、从所述盒中取出分析用具、使该分析用具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筐体内部的方式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体在将所述盒进行定位并将所述盒安装在该分析装置上时,依靠从所述盒施加的负荷而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体具有用于与所述分析用具相卡合的1个以上的臂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1个以上的臂部,在将所述盒安装在该分析装置上时,被插入所述盒的内部而与收容在盒中的分析用具相卡合,并且,在将所述盒从该分析装置上取出时,从所述盒中拉拔分析用具而将其取出,使该分析用具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筐体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所述可动体是否位于目的位置上的检测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装置具有1个以上的开关,
所述可动体具有相对于所述1个以上的开关生成接通信号的1个以上的被检测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体及所述可动体包括具有多个齿的齿条部,同时,通过齿轮相连结,并且
所述可动体在所述操作体移动时沿着与所述操作体相反的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止动部,该止动部用于,在使从所述盒中取出的分析用具与所述可动体卡合的状态下,限制所述可动体向所述待机位置的移动,使所述可动体位于在所述取出位置和所述待机位置之间设定的分析基准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有摇动部,该摇动部用于,在所述可动体进行往复移动时,沿着与该可动体的移动方向相交叉的交叉方向摇动,并且向从所述盒中取出的分析用具作用沿所述交叉方向的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筐体上的固定构件,
所述摇动部及所述固定构件之中的一方具有导向槽,它们中的另一方具有与所述导向槽相卡合的凸部,
在使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筐体进行相对往复移动时,所述凸部在所述导向槽的内部进行移动,所述摇动部摇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识别与所述分析用具有关的信息的信息识别机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识别机构包括:在将所述盒安装在该分析装置上时能够变位的变位部;和通过该变位部进行接通或断开操作的开关。
13.一种盒,它收容用于在分析装置中进行试样分析的多个分析用具,并且在安装到所述分析装置上时,通过所述分析装置能够取出分析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收容所述多个分析用具的本体部;
用于取出所述分析用具的取出口;和
能够选择使所述取出口处于露出到外部的状态和不露出的状态的选择部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件通过转动或者滑动,能够选择使所述取出口处于露出的状态和不露出的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部件包括能够相对转动的转动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部件具有赋予有与所述分析用具有关的信息的信息赋予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赋予部在所述取出口露出的状态下,在将该盒安装到所述分析装置上时,能够向所述分析装置输出信息。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赋予部通过选择在所述选择部件的预先确定的多个区域上是否形成凹部或者凸部,赋予作为目的的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是与所述分析用具的灵敏度有关的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析装置具有为了从该盒中取出分析用具而能够往复移动地构成、且能够从所述取出口插入地构成的可动体的情况下,
所述多个分析用具具有与所述可动体相卡合的卡合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形成为缺口。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盒,其特征在于:
该盒具备导向件,该导向件用于,在将所述盒安装到所述分析装置上时,限制该盒相对于所述分析装置的位置关系,并且将该盒安装在所述分析装置的目的部位上。
23.一种分析套件,它包括:使用分析用具进行试样分析的分析装置;和收容有用于供给到所述分析装置的多个分析用具的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装置包括:
相对于筐体能够进行相对往复移动的操作体;和
与所述操作体的往复移动相联动而在待机位置和能够将分析用具从所述盒中取出的取出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的可动体,并且
所述可动体按照与收容在所述盒中的分析用具相卡合、从所述盒中取出分析用具、使该分析用具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所述筐体内部的方式构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分析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用具具有用于与所述可动体相卡合的卡合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分析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形成为缺口,
所述可动体具有用于与所述缺口相卡合的1个以上的臂部。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分析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装置及所述盒具备用于将所述盒安装在所述分析装置的目的位置上的安装机构。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分析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在所述分析装置及所述盒之中的一方上设置的凸部;和在它们之中的另一方上设置的凹部。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分析套件,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安装机构将所述盒安装在所述分析装置上时,依靠所述盒使负荷作用到所述操作体上,使所述可动体移动。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分析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还具备赋予有与所述分析用具有关的信息的信息赋予部,
所述分析装置还具备用于识别赋予于所述信息赋予部的信息的信息识别机构。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分析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包括:用于收容所述多个分析用具的本体部;
用于取出所述分析用具的取出口;和
能够选择使所述取出口处于露出到外部的状态和不露出的状态的选择部件,并且,
所述信息赋予部设置在所述选择部件上。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分析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部件包括通过转动能够选择所述取出口处于露出的状态或者不露出的状态的转动部件,
所述信息赋予部被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上,并且在所述取出口露出至外部的状态下,将所述盒安装到所述分析装置上时,向所述信息识别机构输出所述信息。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分析套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识别机构包括:在将所述盒安装在该分析装置上时能够变位的多个变位部;和通过这些变位部进行接通或断开操作的开关,
所述信息赋予部,通过选择是否在所述转动部件的与所述多个变位部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设定的所述多个区域中形成所述凹部或者凸部,赋予作为目的的信息。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分析套件,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信息赋予部赋予与所述分析用具灵敏度有关的信息,
所述信息识别机构根据所述信息,进行用于从预先确定的多个检量线中选择对应的检量线的输出。
34.一种分析装置,它安装并使用分析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具备用于废弃安装在该分析装置上的分析用具的废弃机构的分析装置中,
所述废弃机构包括:
相对于筐体能够进行相对往复移动的操作体;和
通过与所述操作体的往复移动相联动使至少一部分变位而废弃所述分析用具的可动体。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与所述操作体的往复移动相联动,在待机位置和能够废弃分析用具的废弃位置之间进行往复移动。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弃机构在使所述操作体沿着从所述废弃位置朝向所述待机位置的负荷输入方向移动时,所述可动体沿着与所述负荷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从所述待机位置朝向所述废弃位置的废弃方向移动。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将输入到所述操作体上的负荷传递到所述可动体的连接部件。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体及所述可动体具有设置有多个齿的齿条部,
所述连接部件构成为与多个齿相啮合的齿轮。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具有与所述操作体相卡合的第1卡合部及与所述可动体相卡合的第2卡合部,并且能够以所述第1及第2卡合部的中间部分为中心进行转动。
40.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是能够与所述分析用具及所述操作体相卡合的转动凸轮,
所述转动凸轮在通过所述操作体的移动而转动的同时,通过该转动运动而改变与所述分析用具的卡合位置,由此使所述分析用具移动。
41.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体在沿着所述负荷输入方向移动时,朝所述废弃方向加力。
CN2005800376540A 2004-10-29 2005-10-28 分析装置、盒和分析套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2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5638 2004-10-29
JP315638/2004 2004-10-29
PCT/JP2005/019905 WO2006046701A1 (ja) 2004-10-29 2005-10-28 分析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分析キ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2881A true CN101052881A (zh) 2007-10-10
CN101052881B CN101052881B (zh) 2012-06-06

Family

ID=36227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765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2881B (zh) 2004-10-29 2005-10-28 分析装置、盒和分析套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89812A1 (zh)
EP (1) EP1806588A4 (zh)
JP (1) JP4801592B2 (zh)
CN (1) CN101052881B (zh)
WO (1) WO200604670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338A (zh) * 2012-02-23 2012-07-25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爱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测试条分送装置
CN102628851A (zh) * 2011-02-02 2012-08-08 爱科来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WO2013123661A1 (zh) * 2012-02-23 2013-08-29 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测试条分送装置
CN104210884A (zh) * 2014-08-18 2014-12-17 广东中测食品化妆品安全评价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速配检测试纸盒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42733B2 (en) 2004-10-21 2012-03-27 Bayer Healthcare Llc Sensor-dispensing device and mechanism for extracting sensor
US11559810B2 (en) 2006-03-13 2023-01-24 Trividia Health,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diagnostic meters
US8388905B2 (en) 2006-03-13 2013-03-05 Nipro Diagnost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diagnostic meters
US8388906B2 (en) 2006-03-13 2013-03-05 Nipro Diagnostics, Inc.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test strips
US8940246B2 (en) * 2006-03-13 2015-01-27 Nipro Diagnost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diagnostic meters
EP2130041A1 (en) * 2007-03-12 2009-12-09 Bayer Healthcare, LLC Single-sensor meter system with no sensor handling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JP4887319B2 (ja) * 2008-03-17 2012-02-2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光電子増倍管を用いた分析システム
CN101978274B (zh) * 2008-03-18 2013-07-24 爱科来株式会社 便携式分析装置
JP2009250696A (ja) * 2008-04-03 2009-10-29 Gunze Ltd センサ着脱構造及び計測表示器
US8454904B2 (en) * 2008-07-29 2013-06-04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Biosensor container
US8147755B2 (en) * 2008-11-26 2012-04-03 Roche Diagnostics Operations, Inc. Drum type container for analytical elements
JP2011196790A (ja) * 2010-03-18 2011-10-06 Sysmex Corp 生体成分分析装置及び校正用カートリッジ
US9924892B2 (en) * 2011-05-31 2018-03-27 Tara Chand Singhal Integrated blood glucose measuring device
US9409175B2 (en) * 2012-02-28 2016-08-09 Arkray, Inc. Mixing apparatus
DE202012101167U1 (de) * 2012-03-30 2013-07-01 Seramun Diagnostica Gmbh Vorrichtung zum Bestimmen von Proben in einer Probenvolumenanordnung und Ständer für die Vorrichtung
CN104391108B (zh) * 2014-12-04 2016-10-19 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试纸分纸装置
KR101772174B1 (ko) * 2016-09-12 2017-08-28 주식회사 프로텍엘앤에이치 휴대용 소변 분석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755529A1 (de) * 1997-12-13 1999-06-17 Roche Diagnostics Gmbh Analysensystem für Probenflüssigkeiten
DE19811622A1 (de) * 1998-03-17 1999-09-23 Lre Technology Partner Gmbh Meßgerät zur Bestimmung der Konzentration einer Substanz in einer Flüssigkeit
CN1304837C (zh) * 2000-02-23 2007-03-14 爱科来株式会社 传感器盒、传感器供给装置及测定装置
US6908008B2 (en) * 2001-12-21 2005-06-21 Lifescan, Inc. Test device with means for storing and dispensing diagnostic strips
CN101303346B (zh) * 2002-02-28 2012-10-03 爱科来株式会社 测量装置和动作机构
JP4143753B2 (ja) * 2002-04-05 2008-09-03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取り出し機構を備えた分析用具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と分析装置のセット
WO2003089917A1 (fr) * 2002-04-19 2003-10-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artouche de biocapteurs et dispositif distributeur de biocapteurs
JP4439198B2 (ja) * 2002-04-19 2010-03-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バイオ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バイオセンサ分与装置
EP1507143B1 (en) * 2002-05-23 2013-08-14 ARKRAY, Inc. Analytical tool pack and analyser adapted for using it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8851A (zh) * 2011-02-02 2012-08-08 爱科来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CN102608338A (zh) * 2012-02-23 2012-07-25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爱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测试条分送装置
CN102608338B (zh) * 2012-02-23 2013-04-10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爱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测试条分送装置
WO2013123661A1 (zh) * 2012-02-23 2013-08-29 爱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测试条分送装置
CN104210884A (zh) * 2014-08-18 2014-12-17 广东中测食品化妆品安全评价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速配检测试纸盒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46701A1 (ja) 2006-05-04
EP1806588A1 (en) 2007-07-11
JPWO2006046701A1 (ja) 2008-05-22
JP4801592B2 (ja) 2011-10-26
US20080089812A1 (en) 2008-04-17
CN101052881B (zh) 2012-06-06
EP1806588A4 (en)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2881A (zh) 分析装置、盒和分析套件
CN1165377C (zh) 分析用设备和装置
CN1667418A (zh) 多功能测量、分析和诊断便携式装置
CN1239267C (zh) 一种可调整容积的手动吸量管
JP4480724B2 (ja) 生体液の分析を行うための装置及び関連する方法
CN1882390A (zh) 用于保持试样的载带器
CN1819795A (zh) 体内信息获取装置和体内信息获取装置系统
CN101061384A (zh) 传感器分配装置和抽出传感器的机构
EP1890142A3 (en)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er and blood coagulation analyzing method
CN1646899A (zh) 生物传感器盒及生物传感器分给装置
CN1922488A (zh) 试验条的光学分析设备和方法
CN1967198A (zh) 搅拌装置及试样分析装置
CN1268009A (zh) Sim读卡器和装备有sim读卡器的移动电话
CN1210570C (zh) 液体吸收器及具有该液体吸收器的分析装置
CN1875261A (zh) 检验样品载体的传送系统
CN1860359A (zh) 带有搅拌器械的、用于全血的血液分析仪
CN1224460C (zh) 用于进行化验的装置、仪器和设备
EP1752774B1 (en) Direction selection mechanism for analytical tool, and analytical device
CN1875278A (zh) 试样设备所用的密封器
CN101031364A (zh) 离心分离装置和具有该离心分离装置的分析装置
JP2004151100A (ja) テストエレメント分析装置
CN1224032C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
CN101044400A (zh) 用于传感器分发工具的塑料刀具
WO2007130149A3 (en) Biological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transfer device
US20100128262A1 (en) Analyzer Having Light Shiel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06

Termination date: 201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