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8955A - 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8955A
CN101038955A CN 200710048827 CN200710048827A CN101038955A CN 101038955 A CN101038955 A CN 101038955A CN 200710048827 CN200710048827 CN 200710048827 CN 200710048827 A CN200710048827 A CN 200710048827A CN 101038955 A CN101038955 A CN 101038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luminescent
light
g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488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5373C (zh
Inventor
于军胜
蒋亚东
娄双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B2007100488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05373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38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8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537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537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衬底、阳极层和阴极层,其中一种电极位于透明衬底表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功能层,它至少包括发光层,该发光层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光,该发光材料通过引入共轭结构的具有吸电子能力的功能基团,有效的抑制了芴类功能基团丢失电子向酮基转化,增强了发光性能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器件发光的饱和色纯度以及发光颜色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器件中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发射光谱包括从蓝光到红光波长范围。
背景技术
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对连接人与机器的纽带—信息显示器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清晰度高、性能稳定的显示器件也就成了人类追求的众多的研究目标之一。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显示器件产业逐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经历了从黑白、彩色、超平、纯平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到如今大放异彩的LCD(液晶显示)、PDP(等离子显示)平面显示器的革新之后,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而在显示领域中,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由于具有更薄更轻、主动发光、无视角问题、高清晰、高亮度、响应快速、能耗低、耐温范围广、可以实现柔软显示、制作工艺简单和无辐射等优良性能,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并开始步入产业化阶段。许多发达国家的科研单位和团队已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相关理论的探索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世界上各大业界巨头,如索尼、三星电子、飞利浦等先后推出了自己的OLED产品。
有机电致发光是指有机发光材料构成的薄膜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和电场激发而发光的现象,它是一个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过程。据此原理制成的器件称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简称OLED。其发光机制简单地说是由阴极注入的电子和阳极注入的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而相向跳跃传导。当两种电荷达到一个单分子时,就可能形成分子的激发态,即所谓的激子。激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将其能量差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不同的能量差对应不同的发光波长,因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光颜色。
有机电致发光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3年,美国纽约大学的Pope等人首次报道了有机材料单晶蒽的电致发光现象,但是由于单晶发光层的厚度达20μm,其驱动电压高达400V,因此未能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但是该工作揭开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的序幕。1982年,Vincett研究小组制备成功厚度为0.6μm的蒽单晶膜,将工作电压降到30V内,不过器件的量子效率依然很低,所以仍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
直到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邓青云等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三明治结构超薄结构的器件:他们采用荧光效率很高、电子传输性能且成膜性能好的有机小分子材料8-羟基喹啉铝(Alq3),与具有空穴传输特性的芳香族二胺(diamine)衍生物制成低驱动电压(<10V),高量子效率(1%),高亮度(>1000cd/m2)的有机EL器件,这一突破性进展重新激发了人们对于有机EL的热情,使人们看到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新一代平板显示器件的曙光。从此,有机电致发光走上了迅猛发展的道路,人们在材料合成、器件结构设计、载流子传输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逐渐接近实用化水平。1990年Richard.Friend小组报道了在低电压下高分子电致发光现象,揭开了高分子有机平板显示研究的新领域;同年,剑桥大学发现导电高分子材料PPV具有良好的电致发光性能并利用旋涂法制成聚合物OLED器件,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发推广到高分子聚合物领域;1997年,Stephan.Frrest等发现磷光电致发光现象,突破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量子效率低于25%的限制,使有机平板显示器件的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短短的10年中,有机电致发光技术走过了无机显示材料3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且产业化势头异常迅猛。
尽管近年来OLED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的技术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仍然存在很多瓶颈。无论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现全彩化显示,还是作为单一的照明电源使用,RGB三种独立颜色的器件制备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它们的结构简单性、高亮度、高效率、长寿命都是影响器件实用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用结构尽量简单的器件结构能够同时实现两种或者三种器件的发光,为简单结构的白光器件的产生铺平道路。
目前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普遍采用的一类材料是芴类小分子或者有其结构单元构成的高分子材料,该类材料在固态时荧光量子效率高达60%~80%,为高亮度、高效率蓝光器件制备所常用的材料。但是,由于芴类功能基团是一个富电子基团,所以发光器件在长时间驱动下,极易失去电子而转化酮,导致器件的发射波长红移,严重影响了器件发光的饱和色纯度以及发光颜色性能指标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性能稳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目的是提出一类新型的荧光材料,可作为有机发光层中的功能材料,从而扩展了可供制备有机发光器件使用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本发明中的材料了用作发光体,包括单独成为发光层和作为掺杂的染料而发光,该材料构成的器件,在长时间电压驱动下,与常规的芴类材料相比,波长非常稳定;同时,该类材料还具有较好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能力,本发明化合物在液体和固体膜中都有较强的荧光,同时又具有相当高的热、光、物理化学、电化学等稳定性。
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构造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衬底、阳极层和阴极层,其中一种电极位于透明衬底表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功能层,它至少包括发光层,该发光层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光,所述发光层可以是发出蓝光、绿光、黄光和橙光的荧光材料层,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出对应的单色光;发光层可以是发出黄光或者绿光的掺杂体系,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出黄光或者绿光;发光层还可以是发出蓝光的荧光材料层和发出黄光或者绿光的荧光材料或者掺杂体系共同组成,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出白光或青色光,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材料层具有以下结构骨架:
Figure A20071004882700081
其中,R为烷基取代基,表达式为CnH2n+1,n=1,2,3,4......;共轭结构的具有吸电子能力的功能基团为芳香基(如苯基,萘基等)、杂环取代基(如呋喃、噻吩、吡咯、吡啶、吡喃、喹啉、吲哚、咔唑)以及在其上引入的吸电子基团,如氟、氯、氰基、羧基等。所使用的代表性材料的分子构造如1~18所示:
Figure A20071004882700091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衬底可以是玻璃或者柔性基片或者金属薄片等,其中柔性基片可以是超薄玻璃、聚酯类或聚酞亚胺类化合物等;所述阳极层可以是金属氧化物薄膜或者金属薄膜,该金属氧化物薄膜可以是ITO薄膜或者氧化锌薄膜或氧化锡锌薄膜,该金属薄膜也可以是金、铜、银等功函数较高的金属薄膜;所述阳极层也可以是PEDOT:PSS或PANI类有机导电聚合物;所述阳极注入层和缓冲层可以是无机小分子化合物或者具有低的最高被占用能级(HOMO)能级的有机化合物,如酞氰铜(CuPc)和二氧化硅(SiO2),所述阴极层包括缓冲层和金属层,所述缓冲层材料是无机小分子化合物或者具有高的最低未被占用能级(LUMO)能级的有机化合物,例如LiF或CsF,所述金属层材料是金属薄膜或合金薄膜,该金属薄膜可以是锂或镁或钙或锶或铝或铟等功函数较低的金属薄膜或它们与铜或金或银等的合金薄膜。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和注入层可以是金属配合物材料或者噁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或者咪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空穴传输材料可以是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配合物材料可以是8-羟基喹啉铝(Alq3)或者8-羟基喹啉镓(Gaq3)或者双[2-(2-羟基苯基-1)-吡啶]铍(Bepp2)等,所述噁二唑类电子传输和注入材料可以是2-(4-二苯基)-5-(4-叔丁苯基)-1,3,4-噁二唑(PBD),所述咪唑类电子传输和注入材料可以是1,3,5-三(N-苯基-2-苯并咪唑-2)苯(TPBI);所述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可以是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或者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所述星形三苯胺化合物可以是三-[4-(5-苯基-2-噻吩基)苯]胺(PTDATA系列),所述咔唑类聚合物可以是聚乙烯咔唑(PVK)。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发光材料可以是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或者其他芴类小分子或者由芴类单体组成的聚合物。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黄光发光材料为具有大的禁带宽度,光谱范围较宽,能够覆盖客体吸收谱的材料作主体,红色、黄色染料做客体共同掺杂所得,主体材料可以是金属配合物材料如8-羟基喹啉铝(Alq3)等,4,4′-二(2,2-二苯乙烯基)-1,1′-联苯等。客体材料可以是黄色、红色的染料,该染料可以是5,6,11,12-四苯基丁,4-氰甲烯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基-9-烯炔基-4H-吡喃),4-二氰基甲烯基-2-甲基-6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吡喃等。黄光发光材料也可以是本发明中描述的材料3(5,6,7,8-四氟喹喔啉)以及其他比较稳定的材料。
本发明所提供的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利用洗涤剂、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对透明衬底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干燥氮气吹干;
②将透明衬底在真空蒸发室中进行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阳极层或者阴极层;
③将制备好电极的透明衬底在真空室中,在氧气压环境下对进行预处理;
④将处理后的透明衬底在高真空度的蒸发室中,开始进行有机薄膜的蒸镀,按照器件结构依次蒸镀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发光层、载流子传输层和(或)注入层和缓冲层;
⑤在有机层蒸镀结束后在真空蒸发室中进行另一个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阴极层或者阳极层;
⑥将做好的器件在手套箱进行封装,手套箱为氮气氛围;
⑦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同时测试器件的发光光谱参数。
还有另一种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利用洗涤剂、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对透明衬底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干燥氮气吹干;
②将透明衬底在真空蒸发室中进行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阳极层或者阴极层;
③将制备好电极的透明衬底在真空室,在氧气压环境下对进行预处理;
④将处理后的透明衬底在旋涂机中进行有机薄膜的旋涂,按照器件结构依次旋涂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发光层、载流子传输层和(或)注入层和缓冲层;
⑤在有机层旋涂结束后在高真空度的蒸发室中进行另一个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阴极层或者阳极层;
⑥将做好的器件在手套箱进行封装,手套箱为氮气氛围;
⑦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同时测试器件的发光光谱参数。
本发明所提供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中通过引入共轭结构的具有吸电子能力的功能基团,有效的抑制了芴类功能基团丢失电子向酮基转化,增强了发光性能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器件发光的饱和色纯度以及发光颜色的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有机发光材料以其固有的多样性为材料选择提供了宽广的范围,通过对有机分子结构的设计、组装和剪裁,能够满足多方面不同的需要和易于实现大面积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4-6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8中所述器件在10V正向电压下的发光光谱的测试曲线图。
其中,1、透明衬底,2、阳极层,3、有机功能层,4、阴极层,5、外加电源,31、空穴传输层,32、单色发光层,33、电子传输层,34、空穴阻挡层,321、蓝色发光层,322、黄光、橙黄光发光层(可以兼做电子传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蓝光至红光范围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1、2所示,器件的结构包括透明衬底1,阳极层2,有机功能层3,阴极层4,其中阳极层2位于透明衬底1表面,有机功能层3位于阳极层2和阴极层4之间,有机功能层3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31,发光层32和电子传输层33,器件在外加电源5的驱动下发光。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包括透明衬底1,阳极层2,有机功能层3,阴极层4,其中阳极层2位于透明衬底1表面,有机功能层3位于阳极层2和阴极层4之间,有机功能层3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31,发光层32,器件在外加电源5的驱动下发光。
如图4所示,器件的结构包括透明衬底1,阳极层2,有机功能层3,阴极层4,其中阳极层2位于透明衬底1表面,有机功能层3位于阳极层2和阴极层4之间,有机功能层3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31,发光层321,空穴阻挡层34和黄光或者橙黄光发光层322,电子传输层33,器件在外加电源5的驱动下发白光。
本发明中衬底1为电极和有机薄膜层的依托,它在可见光区域有着良好的透光性能,有一定的防水汽和氧气渗透的能力,有较好的表面平整性,它可以是玻璃或柔性基片,柔性基片采用聚酯类、聚酞亚胺化合物中的一种材料或者较薄的金属。
本发明中阳极层2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正向电压的连接层,它要求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可见光透明性以及较高的功函数。通常采用无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锌ZnO等)、有机导电聚合物(如PEDOT:PSS,PANI等)或高功函数金属材料(如金、铜、银、铂等)。
本发明中阴极层4作为器件负向电压的连接层,它要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较低的功函数,阴极通常为低功函数金属材料锂、镁、钙、锶、铝、铟等功函数较低的金属或它们与铜、金、银的合金;或者一层很薄的缓冲绝缘层(如LiF、MgF2等)和前面所提高的金属或合金。
本发明中的空穴传输层31材料为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所述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可以是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或者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所述星形三苯胺化合物可以是三-[4-(5-苯基-2-噻吩基)苯]胺(PTDATA系列),所述咔唑类聚合物可以是聚乙烯咔唑(PVK)。
本发明中发光层32材料为小分子主体发光材料,可以发出蓝光、绿光、黄光和橙光,它指引入共轭结构的具有吸电子能力的功能基团芴类化合物材料,随着吸电子基团的数目的增加,提高材料的发光稳定性和饱和性。并且具有优良的载流子注入和传输性能。
本发明中的电子传输层33材料为具有大共轭结构的平面芳香族化合物,它们大多具有较好的电子接受能力,同时在一定偏压下又可以有效传递电子。它包括金属配合物材料如8-羟基喹啉铝(Alq3),8-羟基喹啉镓(Gaq3),双[2-(2-羟基苯基-1)-吡啶]铍(Bepp2)等,噁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如2-(4-二苯基)-5-(4-叔丁苯基)-1,3,4-噁二唑(PBD),咪唑类电子传输材料,如1,3,5-三(N-苯基-2-苯并咪唑-2)苯(TPBI)。
本发明中空穴阻挡层34材料为1,10-邻菲罗林衍生物BCP,1,3,5-三(N-苯基-2-苯并咪唑)苯TPBI和有机硼等有空穴阻挡作用的材料。
本发明中的蓝色发光层321材料可以是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或者其他芴类小分子或者由芴类单体组成的聚合物。
本发明中的黄光或者橙黄光发光层322材料为具有大的禁带宽度,光谱范围较宽,能够覆盖客体吸收谱的材料作主体,红色,黄色或者橙黄色染料做客体共同掺杂所得。主体材料可以是金属配合物材料如8-羟基喹啉铝(Alq3),4,4′-二(2,2-二苯乙烯基)-1,1′-联苯等。客体材料可以是黄色、红色的染料,该染料可以是5,6,11,12-四苯基丁,4-氰甲烯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基-9-烯炔基-4H-吡喃),4-二氰基甲烯基-2-甲基-6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吡喃等。黄光发光材料也可以是本发明中描述的材料3(5,6,7,8-四氟喹喔啉)以及其他比较稳定的材料。
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蓝光、绿光、黄光和橙光OLED器件结构举例如下:
①玻璃/ITO/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②玻璃/ITO/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层
③玻璃/ITO/空穴传输层/蓝色发光层/空穴阻挡层/黄色或者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④玻璃/导电聚合物/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⑤玻璃/导电聚合物/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层
⑥玻璃/导电聚合物/空穴传输层/蓝色发光层/空穴阻挡层/黄色或者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⑦柔性聚合物衬底玻璃/ITO/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⑧柔性聚合物衬底玻璃/ITO/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层
⑨柔性聚合物衬底玻璃/ITO/空穴传输层/蓝色发光层/空穴阻挡层/黄色或者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包括空穴传输层31,发光层32,和电子传输层33。
器件的空穴传输层材料为NPB,黄色发光层材料为材料3,电子传输材料为Alq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20nm)/材料3(10nm)/Alq3(30nm)/Mg:Ag(100nm)
制备方法如下:
①利用洗涤剂、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对透明导电基片ITO玻璃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干燥氮气吹干。其中玻璃衬底上面的ITO膜作为器件的阳极层,ITO膜的方块电阻为10Ω/□,膜厚为180nm。
②将干燥后的基片在真空室中,在气压为20Pa的氧气压环境下对ITO玻璃进行低能氧等离子预处理10分钟,溅射功率为~20W。
③将处理后的基片在高真空度的蒸发室中,开始进行有机薄膜的蒸镀。按照如上所述器件结构依次蒸镀的蓝色发光层材料NPB为15nm,黄色发光层材料3层5nm,电子传输材料Alq3层15nm。各有机层的蒸镀速率0.1nm/s,蒸镀速率及厚度由安装在基片附近的膜厚仪监控。
④在有机层蒸镀结束后进行金属电极的制备。其气压为3×10-3Pa,蒸镀速率为~1nm/s,合金中Mg,Ag比例为~10∶1,膜层厚度为100nm。蒸镀速率及厚度由安装在基片附近的膜厚仪监控。
⑤将做好的器件在手套中箱进行封装,手套箱为99.9%氮气氛围。
⑥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同时测试器件的发光光谱参数。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包括空穴传输层31,发光层32,和电子传输层33。
器件的空穴传输层材料为PVK,黄色发光层材料为材料3,,电子传输材料为Alq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PVK(15nm)/材料3(10nm)/Alq3(3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方法如下:
①利用洗涤剂、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对透明衬底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干燥氮气吹干;
②将透明衬底在真空蒸发室中进行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阳极层或者阴极层;
③将制备好电极的透明衬底在真空室中,在氧气压环境下对进行低能氧等离子预处理;
④将处理后的透明衬底在旋涂机中进行有机薄膜的旋涂,按照器件结构依次旋涂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发光层、载流子传输层和(或)注入层和缓冲层;
⑤在有机层旋涂结束后在高真空度的蒸发室中进行另一个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阴极层或者阳极层;
⑥将做好的器件在手套箱中进行封装,手套箱为氮气氛围;
⑦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同时测试器件的发光光谱参数。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包括空穴传输层31,发光层32,和电子传输层33。
器件的空穴传输层材料为NPB,绿色发光层材料2,电子传输材料为Alq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15nm)/材料2(10nm)/Alq3(3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包括空穴传输层31,发光层32。
器件的空穴传输层材料为PVK,黄色发光层材料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PVK(30nm)/材料3(2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2相似。
实施例5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包括空穴传输层31,发光层32。
器件的空穴传输层材料为m-TDATA,黄色发光层材料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m-TDATA(30nm)/材料3(2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6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包括空穴传输层31,发光层32。
器件的空穴传输层材料为TPD,黄色发光层材料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TPD(30nm)/材料3(2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7
如图4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包括空穴传输层31,蓝色发光层321,空穴阻挡层34,黄色发光层322,电子传输层33。
器件的空穴传输层材料兼蓝色发光层材料为NPB,空穴传输材料为BCP,黄色发光体系为材料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30nm)/BCP(6nm)/材料3(10nm)/Alq3(3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8
如图5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包括空穴传输层31,蓝色发光层321,黄色发光层322。
器件的空穴传输层材料为m-TDATA,蓝色发光层材料1,黄色发光体系为Alq3:Rubrene掺杂,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m-TDATA(30nm)/材料4(20nm)/Alq3:DCM)(2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器件在10V正向驱动下压的发光光谱参见附图6。

Claims (4)

1、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衬底、阳极层和阴极层,其中一种电极位于透明衬底表面,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功能层,它至少包括发光层,该发光层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光,所述发光层可以是发出蓝光、绿光、黄光和橙光的荧光材料层,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出对应的单色光;发光层可以是发出黄光或者绿光、红光的掺杂体系,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出黄光或者绿光、红光;发光层还可以是发出蓝光的荧光材料层和发出黄光或者绿光的荧光材料或者掺杂体系共同组成,在所述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出白光或青色光,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材料层具有以下结构骨架:
Figure A2007100488270002C1
其中,R为烷基取代基,表达式为CnH2n+1,n=1,2,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共轭结构的具有吸电子能力的功能基团可以是芳香基或者杂环取代基以及在其上引入的吸电子基团,具体分子构造如(1)~(18)所示:
Figure A2007100488270003C1
Figure A2007100488270004C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发光材料可以是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或者芴类小分子或者由芴类单体组成的聚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黄光、红光发光材料可以采用掺杂体系,其主体材料可以是8-羟基喹啉铝或者4,4′-二(2,2-二苯乙烯基)-1,1′-联苯;客体材料可以是黄色、红色的染料,该染料可以是5,6,11,12-四苯基丁或者4-氰甲烯基-2-叔丁基-6-(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基-9-烯炔基-4H-吡喃)或者4-二氰基甲烯基-2-甲基-6对二甲基氨基苯乙烯基-吡喃。
CNB200710048827XA 2007-04-09 2007-04-09 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537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48827XA CN100505373C (zh) 2007-04-09 2007-04-09 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48827XA CN100505373C (zh) 2007-04-09 2007-04-09 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8955A true CN101038955A (zh) 2007-09-19
CN100505373C CN100505373C (zh) 2009-06-24

Family

ID=38889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4882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5373C (zh) 2007-04-09 2007-04-09 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5373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841A (zh) * 2009-04-18 2010-01-27 江南大学 以苯基吡唑为主配体的酰胺基金属铱配合物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
CN103304510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芴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711651A (zh) * 2016-11-30 2017-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模组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841A (zh) * 2009-04-18 2010-01-27 江南大学 以苯基吡唑为主配体的酰胺基金属铱配合物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
CN101633841B (zh) * 2009-04-18 2013-07-17 江南大学 以苯基吡唑为主配体的酰胺基金属铱配合物电致磷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
CN103304510A (zh) * 2012-03-15 2013-09-18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含芴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6711651A (zh) * 2016-11-30 2017-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6711651B (zh) * 2016-11-30 2019-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usb接口模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5373C (zh)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5462C (zh) 咔唑衍生物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01217187B (zh) 一种具有超薄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1740724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White light generation combining emissions from exciplex, excimer and electromer in TAPC-base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CN1389934A (zh) 在空穴传递层和/或电子传递层中含有色中性掺杂剂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02903854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70853A (zh) 一种由rgb组成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7428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6550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897777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582073A (zh) 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14699A (zh)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46067C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643109A (zh) 有机场致发光装置
CN1161002C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030624A (zh) 具有混合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079471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585580A (zh) 一种有机电致白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921171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170852B (zh) 一种具有超薄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03062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022156A (zh) 一种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8955A (zh) 一种性能稳定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051673B (zh) 一种能发出青光、紫光和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4860884B (zh) 类三苯基乙烯衍生物及其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