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1678A - 带有高抵抗中心平面的双层成形织物 - Google Patents

带有高抵抗中心平面的双层成形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1678A
CN101031678A CNA2005800330072A CN200580033007A CN101031678A CN 101031678 A CN101031678 A CN 101031678A CN A2005800330072 A CNA2005800330072 A CN A2005800330072A CN 200580033007 A CN200580033007 A CN 200580033007A CN 101031678 A CN101031678 A CN 1010316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ide layer
conjunction
machine side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3300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1678B (zh
Inventor
罗杰·丹比
戴尔·B.·约翰逊
理查德·斯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tenjohns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罗杰·丹比
戴尔·B.·约翰逊
理查德·斯通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04217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2418675A/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GB04217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GB0421776D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罗杰·丹比, 戴尔·B.·约翰逊, 理查德·斯通 filed Critical 罗杰·丹比
Publication of CN101031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1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1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16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1/0027Screen-cloths
    • D21F1/0036Multi-layer screen-cloth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1/00Wet end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62/00Paper making and fiber liberation
    • Y10S162/901Impermeable belts for extended nip pr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62/00Paper making and fiber liberation
    • Y10S162/903Paper forming member, e.g. fourdrinier, sheet forming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aper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双层成形织物,织造成整体重复花纹组织在织机中需要8梭口,该织物提供纸侧层和机器侧层之间中心平面中的低排水区域,以抵抗和阻滞初时的排水冲击。占据单独的结合路径的横向结合纱和纸侧层以及机器侧层纱线交织,该结合纱在交换点和编织点之间内部长浮纱至少为四根纸侧层纱线。成对纱线中的纱线沿着单独的结合路径互相横向移位。在热定型后,织物的技术的填充率为100%。纸侧层和机器侧层之间的排水区域在25%-50%,中心平面的排水区域在8%-20%之间。

Description

带有高抵抗中心平面的双层成形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机中使用的成形织物。尤其涉及双层成形织物,该织物结构上在纸侧层和机器侧层之间的名义中心平面中设置低排水区域,以通过该织物抵抗和阻止初始的排水冲击。
背景技术
此处所使用的术语“双层成形织物”指包括定向在第一方向中的两组纱线的成形织物,一组设置在纸侧,另一组设置在织物的机器侧,并且这两组纱线通过定向在横向中的一组单独的结合纱编织在一起并且成对织造。纸侧和机器侧表面的每一侧的织造图案,由整体织物编织图案来确定,其基本相同或者不同。另外,此处所用的术语“横向”指所述织物的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
本发明织物中的结合纱线可以是成对的纬纱,与Johnson在US 4 815 499中、Barrett在US 5 544 678中或Seabrook等人US 5826 627中描述的相似,或者该结合纱线可以为在公开的Nagura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号US 2003/0217782或Heger等人的US2004/0020621,或者是Vohringer的US 5 152 326、Johansson的US4 602 585、Osterberg的US 4 501 303、Kaldenhoff的US 6 223 780中的任一专利所公开的成对的经纱。
在本发明的双层成形织物中,如上所述定向在横向中的所有的纱线包括成对的结合纱,所述纸侧层和机器侧层都被编织形成不同的但是相关的编织图案。
在本文中使用的,以下术语具有下述意思:
术语“结合纱”指在纸侧层占有一路径的纱线,其分别和机器侧层纱线交织以在机器侧层占有一路径。织物中的经纱或纬纱可以用作连接纱线。本发明织物中所有定向在横向中的(如上所述)纱线都是结合纱。
术语“排水区域”被描述为在织物编织图案的重复单元中的一个面积百分比,其指的是,在平行于成形织物纸侧表面和机器侧表面且位于织物内给定的大体平的位置处,未被织造织物用的经纱和纬纱占据的区域的比值。
术语“纤维支撑指数”或“FSI”指的是根据在2004年1月26-28日的Montreal,QC,90th年度PAPTAC峰会上,“造纸网和成形织物的织造(Weaves of Pagermaking Wires and Forming Fabrics)”的第2页中,由Beran描述和由Dandy,R和Perrault,J总结的方法而进行的计算,其提供一种支撑点的数量的测量,该支撑点用于在具有给定的织物编织图案的纸侧表面上支撑造纸纤维。
术语“浮纱”指组份纱线的一部分,该部分穿过织物中的其它一组纱线而不与它们编织或交织;相关的术语“浮纱长度”指浮纱的长度,由表示为被穿过的纱线数量的数值。浮纱长度可以按纸侧层或机器侧层经纱或纬纱的数量来表述。
术语“框架”指由成形织物的纸侧层的纸侧表面的四根交织纱线的纵向确定的基本矩形的排水区域。每单位面积的框架数量通过相关的术语“框架/in2”或“框架/cm2”标志。
术语“编织”指在机器侧中一纱和另一纱线形成至少一个接头的位置。
术语“内部浮纱”指组份纱线中穿过两组纱线之间的一部分;和本发明相关的相关术语“内部浮纱长度”指内部浮纱的长度,表示为被在下面穿过的PS纱的数量的数值。
术语“交织”指在纸侧层中一纱线和另一纱线形成至少一个接头的位置。
术语“机器方向”或“MD”指一条平行于成形织物在造纸机上使用时的运行方向的线。术语“机器横向”或“CD”指基本垂至于织物平面内的机器方向的一方向。在本发明的织物中,或者是第一方向或者是横向都可以平行于MD,这取决于织物的结构,以及结合纱线是经纱还是纬纱,即,如果经纱是结合纱线,则横向平行于MD。本发明的织物通常平面织造和接缝,以便当织物在使用时经纱被定向在MD中。
术语“纸侧层”指在成形织物中,原料从网前箱输送到其上的那层。术语“机器侧层”指和造纸机中支撑装置接触的成形织物中的层。因此这些层的每一层都具有纸侧表面(“PS”)和机器侧表面(“MS”)。在本发明的双层织物中,纸侧层的机器侧表面和机器侧层的纸侧表面相邻。
术语“片段”指整体织物图案的一个重复单元中的特定的结合纱所占据的单独路径的一部分,相关的术语“片段长度”指特定片段的长度,并且由纸侧层纱线的数量表示,在该片段中一对结合纱中的一根和上述数量的纱线交织。
在造纸机中使用的成形织物用于保持和支撑原料中的造纸纤维,以允许从原料中排水,以便形成初始的纤维网并且把这个网输送到造纸机随后的区域中。开始这些织物由金属丝织造,优选磷铜或者不锈钢丝;但近些年来由热塑性树脂生产的纱线也成为可以选择的材料。目前,优选的树脂包括聚酯、聚氨酯和多种聚酯混合物。
最简单的成形织物可以织造成单层结构。尽管单层织物是已知和已在用的,但当它们在一般的造纸机中使用时,它们具有以上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提出了基本由两层构成的双层成形织物,即,纸侧层和机器侧层,纸侧层具有在其上形成初始纸网的表面,机器侧层具有与造纸机的静态支撑表面接触的表面。如上所述,在整个成形织物编织图案中,经纱或纬纱能够用作结合纱,其用于把双层织物的各个层结合在一起并对这些层中的一层的结构起作用。尽管这些层通过织造工艺结合成具有单个整体重复编织图案的单个织物,但每一层由于纱线尺寸、纱线横截面形状、纱线支数(和每单位长度纱线数)、纱线填充度(表述为纱线总量及其尺寸相对于容纳它们的可用总空间的比率)以及纱线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的不同而在结构上经常不同。然后,当分别考虑每层的水处理能力、耐磨性能和强度时,它们通常相差很大。
现在的成形织物被织造成具有纸侧层,其赋予最小的织物压痕(marking),并且从初始的纸网排出足够的液体。纸侧层应当给纸浆中的纤维和其他造纸颗粒提供最大的支撑。机器侧层应当是硬挺和耐用的,并且可对成形织物进行尺寸稳定性测量,以便使织物的拉伸和细化或其他的变形最小化。
用于双层成形织物的编织图案是已知的,其中经纱包括纸侧层和机器侧层织线的成对的、交替成形部分。在这样的编织图案中,当一对中的一根从纸侧穿过到机器侧层时,这对中的第二根从机器侧层穿过到纸侧层,这样完成编织图案并且同时把两层结合在一起。这种图案的例子例如可在公开的Nagura等人的美国申请Nos.2003/0217782中、Heger等人的2004/0020621中、以及Vohringer的US 5,152,326、Johansson的US 4,605,585、Osterberg的US4,501,303、Kaldenhoff的US 6,223,780中看到。其它的也是公知的。
Nagura等人在US 2004/0020621中公开了一双层织物,其中经纱对作为结合纱把纸侧和机器侧层纬纱连接在一起。随着纱线在表面之间交替位置,该纱线在整体编织图案中被布置成使每一经纱对中的经纱互相替换以完成相反侧表面的编织图案。
Heger等人在2004/0020621中公开了一种双层成形织物,其同样包括成对的经纱,这对经纱交替地和PS交织并且交换位置以和MS编织,这样完成这两个表面中每一表面的编织图案重复单元。进入到PS中以及从PS出来的两根经纱占据的路径是不同的,相邻对的两根经纱必须一起在公共的MS纬纱下面穿过。
Vohringer的US 5,152,326、Johansson的US 4,605,585、Osterberg的US 4,501,303,中的每一专利都公开了具有通过第三系统相连的第一和第二纱线系统的成形织物,其包括成对的纱线,它们一起在织物的纸侧表面形成规则的图案。Kaldenhoff公开了一种类似的结构,只是同时使用经和纬结合纱。
对于所有的造纸机的一常见的问题是以下要详细讨论的“排水冲击”的问题,其对于纸网成形性能有负面影响,并且通过这些已知的编织图案尚未被充分解决。
单层织物或双层织物成形部分的初始部分(有或没有初始开放表面部分),高含水量原料的未支撑的射流以高速从网前箱喷射到正移动的成形织物的表面上,或者喷射到两个正移动的成形织物之间的或多或少会聚的楔形空间内。含水原料的射流在冲击点处冲击到成形织物表面之前横向移动一段短的距离。在原料射流的线性轴和成形织物的表面之间形成的冲击角通常很小,一般是约4°-10°的量级,在该表面上形成纸。由于冲击角不可能为0,也即与所述织物表面相切或在双造纸机中与多个织物表面相切,这至少部分是因为原料射流在某一方向上加宽,该方向在网前箱和冲击点之间的空间中垂直于织物表面,由原料射流施加到成形织物上的压力能够分解成两个分量:一个分量基本与织物表面相切,一个分量基本垂至于织物表面,这两者的合并对于冲击排水率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力和成形织物在机器方向中移动的速度成正比:随着机器速度的增加冲击力增加。
在现代的高速造纸机中,成形织物能够以达到100kph的速度移动,垂至于织物表面的辅助压力分量在织物表面上施加一相当大的力,这使得来自于原料排水的过大冲击力施加给成形部分的初始部分。这个辅助压力分量(“冲击压力”)和由固定排水元件产生的涡旋力、以及特殊填充料和造纸短纤维的使用的增加,可减少第一穿过保持力,并且提高初始纸网的初始层嵌入到成形织物的纸侧表面的效果。
众所周知,在开始的条件下在任何造纸机上输送任何正常的造纸用水流量同时没有造纸纤维从网前箱流到成形织物上,这些水将在非常短的距离内排出,约12英寸(30cm),或低于通常的成形部分的总有效排水长度的1%。这表明,如果没有纤维,所有成形织物的排水性能远远超过造纸所需要的排水性能。然而,如果造纸纤维被引入,排水以一定速度被阻滞,该速度根据纤维长度和纤维的量、成形织物的造纸表面的支撑性能、以及排水冲击的抵抗和阻滞力来决定。由于这个原因,安装在长网造纸机的开放表面上的初始成形板是非常有效的。在现代夹网成形器例如夹隙成形器中,冲击垫块具有该功能。
在(Johnson,Dale B.,“Effect of Jet Impingement in Bel BaieMachines”,纸浆和造纸,加拿大,9385(1992))中公开以下内容,排水冲击能够产生纸页压痕(sheet marking),由造纸纤维成形织物、微粒和填充物导致的低保持力(即低第一穿过保持力),以及成形织物纸侧层的堵塞(即纸页密封(sheet sealing))。除非成形织物的结构设计成允许该织物更好地处理和控制排水冲击,并且进一步提高机器速度和/或限定造纸机器效率,或者直接改进成形垫块或成形板结构。
没有任何一个现有技术公开出这样一种特别设计的织物结构,该结构通过长的内部经和纬浮纱阻止初始冲击,该浮纱用于限制织物中心平面的排水区域。尽管通过使用一种编织图案能够获得增强的纸侧层表面的均匀性,在该编织图案中成对经纱和纸侧层纬纱以一顺序交织在一起,该顺序提供一种单独的不间断的经纱路径,已知的编织图案没有解决排水冲击的问题。尤其是,现有技术没有教导任何编织图案允许在织物内部留下较长的结合纱作为浮纱,从而封住所述中心平面。现有技术也没有解决织物结构的稳定性和耐磨性,该织物结构设计为阻止初始的排水冲击。这两个特征在本发明中被解决,并且产生了本文中所述的意想不到的优点。
现在已经发现排水冲击的问题能够明显减小,并且这些织物中用于纸侧层的优选编织图案和用于机器侧层的优选编织图案的各自优点通过使用这样的编织图案能够得到保持,在该编织图案中织物层通过成对的结合纱结合在一起,其中每一对的纱线一起在纸侧表面中形成单独的路径,并且交替地和机器侧层的纱线编织,这种编织有助于但是并不形成机器侧层编织图案的重复单元;其中该图案另外在连续的编织点和交织点之间还提供造侧层和机器侧层之间的结合纱的长内部浮纱。这样种编织图案提高了所述织物的中心平面阻止排水冲击的阻力并且进而提供大量的意料不到的优点,这在以下将要讨论。
基于织物的最终用途,根据编织图案所要求的其他物理性能,优选的结合纱是经纱,但是它们也可以是纬纱。
已经发现这样的编织图案以未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方式提高以下的织物性能。
首先,由于减少了纸页压痕,织物的纸侧具有好的纸页支撑性,还提供足够的排水区域把水移到织物内部,并且没有夹持纤维。这将减少堵塞或卡钉,也是所谓的“纸页密封”其使得很难从织物上移走初始纸网。
第二,在结合纱的长内部浮纱的区域中阻滞排水能够提高纸页成型和织物纸侧表面的微粒保持力,如同用已知的成形板和成形垫块具有相同的优点。
第三,纸侧层的开放的排水区域使得空气容易从纸页顶部表面穿过到达纸侧表面并且随后随着织物和纸页一起穿过抽吸箱和成形区域中类似的排水装置。在真空区域中的这种高速空气穿过将使得纸页在干燥条件下留在成形区域中,其在造纸机的压榨和干燥部分将转变成更高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在单织物造纸机或双织物造纸机中的双层成形织物,该织物在成形部分的初始部分中提供增强的抵抗排水冲击。
本发明还提供一双层成形织物,其中该织物的全部范围都有助于控制流体流过该织物。本发明在于使用成对的纱线,优选经纱,其布置成在织物的纸侧和机器侧之间形成长内部浮纱,留在名义中心平面内部的剩余纱线约为它们路径的至少80%,进而通过织物中平行于纸侧和机器侧表面的中心平面减少排水区域。
尽管每对结合纱遵循单独的结合路径,但任一对纱线中的两根是相邻的并且必须在交换点处在纸侧表面横向互相移位,在所述交换点这对纱线中的一根离开纸侧层,另一根进入到纸侧层。在本发明的整体的重复编织图案中,结合纱的长内部浮纱、以及一对纱线中的每根和机器侧层纱线编织的位置的适当选择,导致了每对纱线中的两根沿着它们的交换点之间的长度互相横向移位,其进一步限制了排水冲击。
所述纱线设置特征的效果在于机器侧层和纸侧层的排水区域大于名义中心平面的排水区域。中心平面的减小的排水区域抵抗液体从所述织物流过以便阻滞发生在冲击点或附近的高初始排水冲击。这使得初始织网柔软而又均匀,并且具有高的第一穿透保持力和低的纸页密封以及嵌入。纸页上的整体效果与由已知的成形板和成形垫块提供的纸页相似。
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双层成形织物,织造其完整的重复编织图案单元在织机中需要至少8梭口,该织物包括相互结合的纸侧层、机器侧层和中心平面,纸侧层具有第一排水区域和纸侧表面,机器侧层具有第二排水区域,中心平面在织物中定义为基本平行于纸侧层和机器侧层并且位于它们之间的名义平面,该中心平面具有第三排水区域,所述的织物至少具有:
(i)每个都定向在第一方向中的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和
(ii)仅包括成对结合纱的一组纱线,该结合纱在横向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中和纸侧层纱线以及机器侧层纱线交织,其中:
(a)在纸侧表面中,每对结合纱占据一单独的结合路径;
(b)在整体的重复编织图案中结合纱成对织造,这样对于每对而言:
(A)在单独的结合路径的第一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编织位置与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B)在所述单独结合路径的第二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与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C)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的长度相等或者不等;
(D)在每个相邻的片段之间所述纱线在交换点交换位置,并且所述纱线沿着单独的结合路径在每个连续的交换点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移位;以及
(E)对于每对结合纱的每一纱线,在每一交织位置和其随后的编织位置之间,以及在每一编织位置和其随后的交织位置之间,所述纱线在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之间浮在至少四根纸侧层纱线之下;
(c)在机器侧层中,对于每一对结合纱而言,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在第二重复编织图案中的每一重复单元中与所选机器侧层纱线交替编织,但是没有形成第二重复编织图案的一次完整重复;
(d)在热定型后所述织物的总经纱填充率至少为100%;
(e)第一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
(f)第二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和
(g)第三排水区域在8%-20%之间。
在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双层成形织物,织造其完整的重复编织图案单元在织机中需要至少8梭口,该织物包括相互结合的纸侧层和机器侧层,纸侧层具有纸侧表面,所述织物至少具有:
(i)每个都定向在第一方向中的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和
(ii)仅包括成对结合纱的一组纱线,该结合纱在横向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中和纸侧层纱线以及机器侧层纱线交织,其中:
(a)在纸侧表面,每对结合纱占用单独的结合通道;
(b)成对结合纱在整体重复编织图案中织造,从而对每对而言:
(A)在单独的结合路径的第一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编织位置与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B)在所述单独结合路径的第二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与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C)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的长度相等或者不等;
(D)在每个相邻的片段之间所述纱线在交换点交换位置,并且所述纱线沿着单独的结合路径在连续的交换点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移位;以及
(E)对于每对结合纱的任一纱线而言,在每一交织位置和其随后的编织位置之间,以及在每一编织位置和其随后的交织位置之间,所述纱线在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之间浮在至少四根纸侧层纱线之下;
(c)在机器侧层中,对于每对结合纱而言,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在第二重复编织图案中的每一重复单元中与所选机器侧层纱线交替编织,但是没有形成第二重复编织图案的一次完整重复;
(d)在热定型后所述织物的总经纱填充率至少为100%。
在第三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双层成形织物,织造其完整的重复编织图案单元在织机中需要至少8梭口,该织物具有机器方向和横向机器方向的方向,并包括相互结合的纸侧层、机器侧层和中心平面,纸侧层具有第一排水区域,机器侧层具有第二排水区域,中心平面在织物中定义为基本平行于纸侧层和机器侧层并且位于它们之间的名义平面,该中心平面具有第三排水区域,其中
(a)在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的一个方向中,在热定型后所述织物总的填充率至少为100%。
(b)第一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
(c)第二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和
(d)第三排水区域在8%-20%之间。
优选地,结合纱在整体重复编织图案的每一重复单元中占中心平面的至少80%,优选第三排水区域在8%-15%之间。
优选地,在机器侧层纱线上,纸侧层纱线没有形成堆叠的对,而是偏移堆叠的(offstacked),以便在横向中在织物的横截面中,每一纸侧层纱线从机器侧层纱线的附近横向移位。
优选地,在重复编织图案中的任一重复单元中,纸侧层纱线数量和机器侧层纱线数量的比率选自3∶1,3∶2,2∶1和1∶1,更优选比率为3∶2。
在本发明的织物中,结合纱可以包括经纱或者纬纱。
优选地,机器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6-梭口缎纹、12-梭口缎纹、斜纹和N×2N图案,其中N是织机中的梭口的数量,更优选地,机器侧层织造成N×2N图案。
优选地,纸侧层织造的编织图案选自:平纹、3-梭口斜纹、3-梭口缎纹、4-梭口斜纹以及4-梭口缎纹。
更多种类的整体重复编织图案织也适用于织造本发明的织物,但是优选的是需要24梭口的整体重复编织图案。
优选地,用于构成本发明织物的所有纱线由单丝材料构成,优选地结合纱由一种单丝材料构成,该单丝材料选自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更优选聚萘二甲酸乙二酯。优选地,机器侧层纱线由单丝材料构成,该单丝材料优选是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亚安酯的混合物,如在美国专利No.5,169,711和5,502,120中公开的。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参照相应的附图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一个重复编织图案中的一对经纱的路径;
图2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一个重复编织图案中的一对经纱的路径;
图3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一个重复编织图案中的一对经纱的路径;
图4是图1中的实施例的纸侧表面的图片;
图5是图1中的实施例的编织图;
图6是图1中的实施例的纸侧的编织图;
图7和8分别是图2和3的实施例的编织图;
图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织物的编织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织物的组织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横截面的图片;
图12-15是本发明织物的计算机合成的横截面图;
图16和17分别是现有技术织物的纸侧表面和机器侧表面的图片;
图18和19分别是本发明织物的纸侧表面和机器侧表面的图片;
图20是本发明织物的排水区域的表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和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织物100具有纸侧层52,其具有纸侧表面54,在这个表面上支承初始的纸网(未示出),该纸侧层用纸侧层经纱60和成对的纬纱101a和101b织造成平纹图案。机器侧层56织造成不同的图案,该层包括一N×2N图案,其中N量化的是机器侧层的一个重复编织图案中的经纱101a,101b,2N量化的是该组织图案中的纬纱62。在本发明的织物中,N是大于3的整数。N×2N图案在美国专利No.5,544,678中有描述被要求保护。
在图1中,纸侧层纬纱60和机器侧层纬纱62分别通过相应的附图标记以从1-30来单独标记。
图1和10示出在一个重复织物编织图案中的一对典型经纱101a和101b的路径。可以看出第一片段112从纸侧层纬纱8下面的交换点102开始,经纱101b在交织位置104处和8根纸侧层纬纱10,11,13,15,16,18,20和21交织,经纱101a在纸侧层纬纱8,10,11和13下面在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之间穿过,在编织位置108处和机器侧层纬纱14编织,并且在纸侧层纬纱15,16,18,20和21下面穿过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之间,在纸侧层纬纱21下面在交换点102处和经纱101b汇合。
在第二片段114中,在交换点102b之后,经纱101a和十根纸侧纬纱23,25,26,28,30,1,3,5,6和8在交织位置106处交织,同时经纱101b在纸侧纬纱21,23,25,26,28和30下面在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之间穿过,在编织位置110和机器侧层纬纱2编织,然后在纸侧层纬纱3,5,6和8下面在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之间穿过,在纸侧纬纱8下面的随后的交换点102处和经纱101a汇合。
可以看出在每一编织位置104,106和其前一个以及其随后的交换点102之间,每一经纱101a,101b具有浮纱长度至少为4的内部长浮纱,也就是每一经纱在至少四根纸侧纬纱60下面穿过。
图1还示出经纱101a在每一交织位置104处交织的纸侧纬纱60的数量(即8根纸侧纬纱60)和经纱101b在每一交织位置106处交织的的纸侧纬纱60的数量不同(即10根纸侧纬纱60)。因此编织图案不对称。
图4示出本发明织物的纸侧表面54的图片。在图中垂直示出的所有的纱线都是在纸侧层纱线60的横向方向上的成对的结合纱101a,101b。和在图1中的描述对应,这些结合纱对中的每一对的纱线在交换点102交换位置。在图4中,这些交换点以102a作为例子示出,其中一结合纱101a离开纸侧层52,与它成对的结合纱101b进入纸侧层52;在交换位置102b,一结合纱101b离开纸侧层52,与它成对的结合纱101a进入纸侧层52。在这些交换位置102a,102b处,结合纱对中的结合纱的彼此之间的相互横向移位能够清晰可见。另外,由于结合纱在交换点102a或102b之后继续它们单独的结合路径,横向移位也继续,以便离开纸侧层的结合纱并未进入开始和纸侧层纱线60交织的另一结合纱的下面,这样有助于限制排水冲击。
图1示出的实施例的编织图案将在图5和6中被描述。图6仅示出织物100的纸侧层52的编织图案。编织图左侧的附图标记与纸侧层纬纱60相应,这些附图标记也分配在图1中。编织图横向顶部附图标记是12对连续的经纱101a,101b。这样在图6中标记的每一经纱的路径相应于与图1中示出的经纱101a,101b的路径。从这两个图以及图4中的织物的图片,可以看出每对经纱101a,101b一起在纸侧层52的纸侧表面54中形成单独的结合经纱路径。可以看出同时需要经纱101a和101b以完成MS编织图案;这样经纱对中的任一根都不能单独形成MS编织图案的一次完整重复。然而,如图4所描述的,每对结合纱某种程度上在交换点102处和其之间横向移位。
图5是完整织物的编织图,完整的织物也就是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的结合图案,图左边的附图标记表示包括纸侧纬纱60和机器侧层纬纱62的三十根纱线,在图的横向顶部的附图标记表示包括12对连续的经纱101a,101b的所述编织图案中的24根经纱。
参照图2,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在编织图案中的一次重复中的一对标准的经纱201a,201b的路径。在图2中,纸侧层纬纱60和机器侧层纬纱62通过适当的附图标记以从1-36来分别标记。
与图1所示实施例一样,两个经纱201a,201b在纸侧层52的纸侧表面54(见图4)中一起形成单独的结合经纱路径,同时一定程度上在交换点202处和其之间横向移位。相似地,经纱201a,201b在任一编织位置208,210和其前一个以及其随后的交换点202之间具有浮纱长度至少为4的内部长浮纱。在这个编织图案中,在第一片段212中,经纱201b在交织位置204处与12根纸侧层纬纱10,12,13,15,16,18,19,21,22,24,25和27在交织位置204交织,以及在第二片段中,经纱201a在交织位置206处与12根纸侧层纬纱28,30,31,33,34,36,1,3,4,6,7和9交织。应当注意的是,尽管在纸侧层中的经纱201a的路径和在该层中的经纱201b的路径是一样的,但经纱201a和201b在机器侧层56中的路径是不一样的,经纱201a和201b的每一根都不能形成MS层编织图案的一次完整重复。
参照图7,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织物的完整编织图案的编织图。与图6的编织图一样,所述图中左侧的附图标记表示包括纸侧纬纱60和机器侧层纬纱62的36根纱线,这些纱线相应于图2中的纱线。在图的横向顶部的附图标记表示包括12对连续的经纱201a,201b的所述编织图案中的24根经纱。
参照图3,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在编织图案的一次重复中的一对经纱301a,301b的路径。在图3中,纸侧层纬纱60和机器侧层纬纱62通过相应的附图标记以从1-48分别标记。
与图1和2中的实施例一样,两个经纱301a,301b在纸侧层52的纸侧表面54(见图4)中一起形成单独的结合经纱路径,同时一定程度上在交换点302处和其之间横向移位。相似地,经纱301a,301b在每个第一编织位置308,和其前一个交换点302之间具有浮纱长度至少为4的内部长浮纱;并且相似地,在每个第二编织位置310和每个其随后的交换点302之间也具有浮纱长度至少为4的内部长浮纱。另外,在用于每一经纱301a,301b的两个编织位置308,310之间,在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之间具有浮纱长度至少为4的内部长浮纱。在这个编织图案中,在第一片段312中,经纱301b在交织位置304处与16根纸侧纬纱19,21,22,24,25,27,28,30,31,33,34,37,39,40和42交织;以及在第二片段中,经纱301a在交织位置306处与16根在纸侧纬纱43,45,46,48,1,3,4,6,7,9,10,12,13,15,16以及18交织。
明显每对经纱的两根经纱301a,301b的路径在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具有相同的顺序。
参照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织物的完整编织图案的编织图。与图5和6的编织图一样,所述图中左侧的附图标记表示包括纸侧纬纱60和机器侧层纬纱62的48根纱线,这些纱线相应于图3中的纱线。在图的横向顶部的附图标记表示包括12对连续的经纱301a,301b的所述编织图案中的24根经纱。
能够以更宽数量的梭口图案来织造本发明的织物,而不是上述的24梭口编织图案,同时仍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织物中,每一经纱浮在至少四根纸侧层纬纱之下,位于每一交织位置和该经纱与机器侧纬纱编织的紧随后的编织位置之间;另外,一对经纱中的第一经纱或第二经纱都不能单独形成第二重复编织图案(机器侧层)的完整重复。然而,这两根经纱一起能形成完整的重复。此外,由于在本发明公开的织物中的经纱排列,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任一机器侧层纬纱下面两根经纱将总是或者一起穿或者与从1到2插入经纱一起穿过,以便在所述纬纱下面形成“双经纱接头”。可选择地,经纱可以由选取的编织图案排列成使经纱在所述纬纱下面仅形成单独的接头。另外可选择地,编织图案在机器侧表面既能提供单独的接头也能提供双接头。
双经纱接头提供在采用成对经纱编织的织物中以前不存在的几个优点。第一,这两根经纱作用在一起更有效地卷曲较大直径的机器侧层纬纱,使得纬纱从织物表面向外弯曲以提供织物的机器侧上的耐磨平面,进而提高织物的使用寿命。第二,双经纱接头允许在织物的机器侧表面使用的纬纱的直径比在编织图案中仅有一个经纱接头的织物用的纬纱具有相对大的直径。第三,使用这些相对大直径的机器侧层纬纱既能提高机器横向的稳定性又能提高织物的硬度,这两个性能有助于显著提高织物整体的“流动性”(也就是织物使用时的抗折性和类似的抗织物变形性)。我们发现这些特征和此处描述其它的特征一起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整体织物编织设计,其需要例如织机中的12梭口,或16,18,20以及更多梭口。
从更大范围的梭口编织图案中选择适用于本发明织物的编织图案将取决于最终产品的需要和织造织物的织机的物理限制。图8和9提供了本发明织造织物的实施例,其根据16-梭口图案布置并且具有上述的特征。
参照图9,示出了本发明织物的第四实施例的完整的编织图案的编织图,其与图8和3中的编织图相似。与图8的编织图一样,所述图的左侧的附图标记表示包括所述织物的32根纸侧层纬纱60和16根机器侧层纬纱62的48根纬纱(如图3的横面所示)。然而,在图8中所示出的织物是根据24-梭口编织图案织造的,在一个完全的重复中需要24根经纱和48根纬纱,图9中的织物是根据16-梭口编织图案织造的,其需要16根经纱和48根纬纱。图9中的织物中的经纱对的纱线路径和图3中的标准的经纱301a,301b的路径相似。然而,16-梭口编织图案提供了24-梭口编织图案中不具有的某些优点。最明显的是,在16-梭口设计中能够提供长的机器侧层纬纱浮纱,其将承受更多的机器侧表面受到的磨损。例如图9示出每一机器侧纬纱2,5,8,11,14,17......形成至少12根经纱的长的机器侧浮纱(例如纬纱5)。例如,纬纱2仅在重复单元的相反末端和经纱1和16编织。这使得纬纱从织物向外弯曲并且提供用于使用期间耐磨的更多材料。另外,在织物的机器侧的特定位置,两根相邻的经纱一起穿过单独的纬纱下面(例如经纱1和16一起穿过纬纱2的下面)。这趋向于提高纬纱的卷曲和在这些位置使得经纱不受磨损。然而,在大多数其他位置,编织经纱通过一根经纱彼此分离(例如,经纱1和3在纬纱11处通过经纱2分离)。这趋向于提高机器侧编织的整体稳定性以及织物的稳定性。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编织图,其是一个和图9中示出的织物非常相似的织物。这两个织物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经纱5和6以及9和10在编织图案中的位置交换了。
在图9和10中示出的织物的编织图中的经纱路径基本和图3中所示的相似。和经纱轮廓相关联的这些编织图示出每一编织位置(在机器侧层纬纱2,11,26和35)和其以前以及其随后的交换点之间的示图;每一经纱在纸侧层纬纱60和机器侧层纬纱62之间具有至少为4的浮纱长度,也就是经纱在至少四根纸侧层纬纱60的下面穿过。
图9示出在每一与图3中的交织位置314一致的交织位置处,与一对经纱中的每个第一经纱交织的纸侧纬纱60的数量(16根纸侧层纬纱),其与在每一与图3中的交织位置312一致的交织位置处,与经纱对中的每个第二经纱交织的纸侧纬纱的数量相同(16纬纱)。因此,编织图案对称,如图3所示,并且与图1中示出的编织图案不同。
另外应当指出尽管每一经纱101a,101b,201a,201b,301a和301b有助于形成机器侧层56的各自的重复编织图案,但是没有一对能形成这种图案的一个完整重复单元。
参照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MD中的横截面图。纸侧层52的纸侧表面54织造成平纹图案,其中(从图的左侧看)经纱101a在交换点102和经纱101b交换位置之前与所选纸侧层纱线60交织,在编织点108处与所选机器侧层纬纱62编织之前留在纸侧层52与机器侧层纬纱62之间。相似地,经纱101b在编织点110与所选机器侧层纬纱62编织,保留在纸侧层52与机器侧层纬纱62之间,在交换点102处和经纱101a交换位置,然后与所选纸侧层纬纱60编织。从这个显微图片中可以看出,经纱101a,101b的内部经纱长浮纱对排水冲击提供了所希望的限制。
参照图12-15,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编织图案的效果。这四幅计算机生成的图描述了在本发明织物内部的选取点处的名义平面中可以看到的东西,如下所述。
图12通过织物100的纸侧层52示意性示出一顶部平面,其基本平行于纸侧表面54,并且示出由结合纱101a,101b和纸侧层纱线60交织提供的纸侧层52的排水区域。在这个图中,此第一排水区域大致为32%。
图13图解示出作为名义平面的织物中心平面,其基本平行于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并位于它们之间。这个图示出在有效排水区域上在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之间占有空间的纱线的效果。观察这个图可看出此第三排水区域大约为16%。
图14示出织物的底部平面,其示出由结合纱101a,101b与机器侧层纱线62编织提供的机器侧层56的排水区域。在这个图中,此第二排水区域约为28%。
这些层的每一层的排水区域在图20中以图表的形式示出,其表示在织物深度相关的多个点处本发明的织物的可开放区域。可以看出在纸侧表面54和机器侧表面58的每个处,排水区域为100%。然而,在纸侧层52中,可以看出第一排水区域122约为31.9%,在机器侧层56中,第二排水区域124约为27.7%。然而,在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的中心平面处,可以看出第三排水区域120约为15.8%。
一旦来自原料的白水穿过复合成形织物的中心平面,排水率很少影响纸的质量除非排水率太低,例如如果复合成形织物的机器侧层变得堵塞。机器侧层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足够的对纸侧层的支撑,以及提供足够的耐磨性能以及在使用时吸收作用在成形织物上的压力。
在本发明的织物中,纸侧层52中以及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之间的中间平面中的织物100的排水能力相结合,决定了织物抵抗排水冲击的能力。织物100的排水能力通过将图12和13相结合以产生图15来示意性地估算。
认真观察图15可以看出排水冲击的抵抗来自如图12所示的纸侧层52以及图13所示的中心平面。当这两个起作用的特征排水区域相结合时,如图15所示,所得排水区域很低,在这种情况下约为16%。因此本发明的织物具有抵抗排水冲击的能力,并且使得在纸侧层52的纸侧表面上具有较好成形的初始纸网,由于第一和第三排水区域的结合,也就是在纸侧层52中以及中心平面上,该排水区域的结合用于减慢原料通过纸侧层52的流动速度。
参照图16-19,可以得出本发明的织物和现有技术中相似的织物的比较结果。
图16和17是分别示出现有技术的织物的纸侧和机器侧层的图片。可以看出由开放区域92构成的所述织物的高排水区域。
图18和19是示出本发明织物的纸侧层52和机器侧层56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每一个示出,尽管编织图案看起来和此织物的表面以及图16和17所示的织物的表面相似,但图18和19的织物具有相对较小的直通排水区域,如相对较少的开放区域90所证实。
由于织物的中心平面中的结合纱的出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织物提供相对较小的直通排水。这些纱线填充所述织物的中心平面以便提供8%-20%的排水区域,与纸侧和机器侧的高排水区域明显相反。这趋向于抵抗原料射流的初始冲击压力,这样阻碍了排水和改进了成型。
本发明的织物的三个样品用由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做的结合纱制得,其分别具有0.12mm,0.15mm和0.15mm的直径,纸侧层用平纹编织图案。用于纸侧层和机器侧层的纬纱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其尺寸在下表中示出。特征如下:
织物1 织物2 织物3
经纱(mm.) 0.15PEN 0.15PEN 0.12PEN
PS纬纱(mm.) 0.13 0.13 0.13
MS纬纱(mm.) 0.25 0.25 0.22
Frames/in2 6,552 6,624 10,800
FSI 156 157 200
弹性模量(pli) 8,770 9,050 7,000
厚度(in.) 0.0245 0.0276 0.025
所示的织造样品示出,经纱的直径从0.15mm减小到0.12mm,Frames/in2的值能够提高到10,800,和通常的三层织物结构(例如本身的纬纱作为结合纱)相比其非常高,该三层结构的Frames/in2通常为8,000。大数量的框架提供到织物内部的快速排水的纸页。这样促进好的纸页成型和微粒保持力以及容易通过纸侧表面的空气通道,其也提高了成形部分中的纸页的干燥率。此外,大数量的框架伴随着相应的高FSI值,其可以超过200,标志其具有好的纸页支撑。反过来,其又减少纤维的“堵塞”和纸页堵塞,使得纸页在剥取点容易从织物移走。最后,本发明的织物能够织造得很薄,大约0.025in.的范围(0.64mm)的厚度(caliper)。这将进一步提高纸页性能,并且减少织物的储水容量,其反过来又提高双织物成形环境中使用时的清洁度,因为会散发出更少的水,其中织物的运行线路可从直线转变成在辊上运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认识到本发明将不局限于本文中给出的纸侧和机器侧编织图案的结合。一般说来,纸侧表面的编织图案可以选自:平纹、斜纹、破斜纹和使用织机上的2,3,4和5梭口的方平组织。机器侧编织可以是斜纹、破斜纹、缎纹和N×2N图案,其中N是重复图案中的经纱的数量,2N是纬纱的数量,并且N>3。这样用于本发明织物的机器侧编织图案可以是根据4,5,6,8,10和12梭口图案编织的图案,但是不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优选的,本发明的织物用高模量聚酯单丝作为结合纱织造,更优选的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者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纸侧层纱线优选是PET,机器侧层纱线优选是PET、尼龙、以及PET和聚亚安酯的混合物,如美国专利No.5,169,711和5,502,120中所公开的。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双层成形织物,织造其完整的重复单元在织机中需要至少8梭口,该织物包括相互结合的纸侧层、机器侧层和中心平面,纸侧层具有第一排水区域和纸侧表面,机器侧层具有第二排水区域,中心平面在织物中定义为基本平行于纸侧层和机器侧层并且位于它们之间的名义平面,该中心平面具有第三排水区域,且其中所述织物至少具有:
(i)每个都定向在第一方向中的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和
(ii)仅包括成对结合纱的一组纱线,该结合纱在横向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中和纸侧层纱线以及机器侧层纱线交织,其中:
(a)在纸侧表面中,每对结合纱占据一单独的结合路径;
(b)在整体的重复编织图案中,结合纱成对织造,从而对于每对而言:
(A)在单独的结合路径的第一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编织位置和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B)在所述单独结合路径的第二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和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C)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的长度相等或者不等;
(D)在每个相邻的片段之间所述纱线在交换点交换位置,并且所述纱线沿着单独的结合路径在每个连续的交换点处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移位;以及
(E)对于每对结合纱的每根纱线而言,在每一交织位置和其随后的编织位置之间,和在每一编织位置和其随后的交织位置之间,所述纱线在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之间浮在至少四根纸侧层纱线之下;
(c)机器侧层被织造成一个重复机器侧层编织图案,在该图案中,对于每对结合纱而言,在每一重复单元中,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交替地与所选机器侧层纱线进行编织,但是没有形成机器侧层编织图案的一个完整重复;
(d)在热定型后所述织物总的经纱填充率至少为100%;
(e)第一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
(f)第二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和
(g)第三排水区域在8%-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横向上所述织物的横截面中,每一纸侧层纱线从所述机器侧层纱线的附近横向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整体重复编织图案的每次重复中,所述结合纱占中心平面的至少80%。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在重复编织图案的每次重复中,所述纸侧层纱线数量和机器侧层纱线数量的比率选自:3∶1,3∶2,2∶1和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更优选为3∶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纱线和所述机器侧层纱线是纬纱,所述结合纱是经纱。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纱线和所述机器侧层纱线是经纱,所述结合纱是纬纱。
8.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6-梭口缎纹、12-梭口缎纹,斜纹和N×2N图案,其中N是织机中的梭口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成N×2N图案。
10.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平纹、3-梭口斜纹、3-梭口缎纹、4-梭口斜纹以及4-梭口缎纹。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重复编织图案需要24梭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水区域在8%-15%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结合纱的单丝材料选自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材料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机器侧层纱线的单丝材料选自: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亚安酯的混合物。
16.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双层成形织物,织造其完整的重复编织图案在织机中需要至少8梭口,该织物包括相互结合的纸侧层和机器侧层,所述纸侧层具有纸侧表面,所述的织物至少具有:
(i)每个都定向在第一方向中的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和
(ii)仅包括成对结合纱的一组纱线,该结合纱在横向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中和纸侧层纱线以及机器侧层纱线交织,其中:
(a)在纸侧表面中,每对结合纱占据一单独的结合路径;
(b)在整体的重复编织图案中,结合纱成对织造,从而对于每对而言:
(A)在单独的结合路径的第一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编织位置与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B)在所述单独结合路径的第二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与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C)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的长度相等和不等;
(D)在每个相邻的片段之间所述纱线在交换点交换位置,并且所述纱线沿着单独的结合路径在连续的交换点处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移位;以及
(E)对于每对结合纱中的每一纱线而言,在每一交织位置和其随后的编织位置之间,和在每一编织位置和其随后的交织位置之间,所述纱线在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之间浮在至少四根纸侧层纱线之下;
(c)机器侧层被织造成一个重复机器侧层编织图案,在该图案中,对于每对结合纱而言,在每一重复单元中,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交替地与所选机器侧层纱线进行编织,但是没有形成机器侧层编织图案的一个完整重复;
(d)在热定型后所述织物总的经纱填充率至少为100%。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横向上所述织物的横截面中,每一纸侧纱线从所述机器侧层纱线的附近横向移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在重复编织图案的每一重复单元中,所述纸侧层纱线数量和机器侧层纱线数量的比率选自:3∶1,3∶2,2∶1和1∶1。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为3∶2。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纱线和所述机器侧层纱线是纬纱,所述结合纱是经纱。
21.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纱线和所述机器侧层纱线是经纱,所述结合纱是纬纱。
22.根据如前述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6-梭口缎纹、12-梭口缎纹、斜纹和N×2N图案,其中N是织机中的梭口的数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成N×2N图案。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23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平纹、3-梭口斜纹、3-梭口缎纹、4-梭口斜纹以及4-梭口缎纹。
25.根据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重复编织图案需要24梭口。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结合纱的单丝材料选自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材料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机器侧层纱线的单丝材料选自: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亚安酯的混合物。
29.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双层成形织物,织造其完整的重复单元在织机中需要至少8梭口,该织物具有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并包括相互结合的纸侧层、机器侧层和中心平面,纸侧层具有第一排水区域,机器侧层具有第二排水区域,中心平面在织物中定义为基本平行于纸侧层和机器侧层并且位于它们之间的名义平面,该中心平面具有第三排水区域,其中
(a)在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中的一个方向中,在热定型后所述织物的填充率至少为100%。
(b)第一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
(c)第二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和
(d)第三排水区域在8%-20%之间。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中的一个方向中的纱线包括结合纱,该结合纱在整体重复编织图案中的每一重复单元中占中心平面的至少80%。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6-梭口缎纹、12-梭口缎纹、斜纹和N×2N图案,其中N是织机中的梭口的数量。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成N×2N图案。
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9-32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平纹、3-梭口斜纹、3-梭口缎纹、4-梭口斜纹以及4-梭口缎纹。
34.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重复编织图案需要24梭口。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结合纱的单丝材料选自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材料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3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包括由单丝材料构成的机器侧层纱线,该单丝材料选自: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亚安酯的混合物。

Claims (37)

1.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双层成形织物,织造其完整的重复单元在织机中需要至少8梭口,该织物包括相互结合的纸侧层、机器侧层和中心平面,纸侧层具有第一排水区域和纸侧表面,机器侧层具有第二排水区域,中心平面在织物中定义为基本平行于纸侧层和机器侧层并且位于它们之间的名义平面,该中心平面具有第三排水区域,所述织物至少具有:
(i)每个都定向在第一方向中的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和
(ii)仅包括成对结合纱的一组纱线,该结合纱在横向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中和纸侧层纱线以及机器侧层纱线交织,其中:
(a)在纸侧表面中,每对结合纱占据一单独的结合路径;
(b)在整体的重复编织图案中,结合纱成对织造,从而对于每对而言:
(A)在单独的结合路径的第一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编织位置和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B)在所述单独结合路径的第二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和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C)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的长度相等或者不等;
(D)在每个相邻的片段之间所述纱线在交换点交换位置,并且所述纱线沿着单独的结合路径在每个连续的交换点处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移位;以及
(E)对于每对结合纱的每根纱线而言,在每一交织位置和其随后的编织位置之间,和在每一编织位置和其随后的交织位置之间,所述纱线在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之间浮在至少四根纸侧层纱线之下;
(c)在机器侧层中,对于每对结合纱而言,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在第二重复编织图案中的每一重复单元中与所选机器侧层纱线交替编织,但是没有形成第二重复编织图案的完整重复;
(d)在热定型后所述织物总的经纱填充率至少为100%;
(e)第一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
(f)第二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和
(g)第三排水区域在8%-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横向上所述织物的横截面中,每一纸侧层纱线从所述机器侧层纱线的附近横向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整体重复编织图案的每次重复中,所述结合纱占中心平面的至少80%。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在重复编织图案的每次重复中,所述纸侧层纱线数量和机器侧层纱线数量的比率选自:3∶1,3∶2,2∶1和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更优选为3∶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纱线和所述机器侧层纱线是纬纱,所述结合纱是经纱。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纱线和所述机器侧层纱线是经纱,所述结合纱是纬纱。
8.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6-梭口缎纹、12-梭口缎纹,斜纹和N×2N图案,其中N是织机中的梭口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成N×2N图案。
10.根据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平纹、3-梭口斜纹、3-梭口缎纹、4-梭口斜纹以及4-梭口缎纹。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重复编织图案需要24梭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水区域在8%-15%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结合纱的单丝材料选自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材料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机器侧层纱线的单丝材料选自: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亚安酯的混合物。
16.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双层成形织物,织造其完整的重复编织图案在织机中需要至少8梭口,该织物包括相互结合的纸侧层和机器侧层,所述纸侧层具有纸侧表面,所述的织物至少具有:
(i)每个都定向在第一方向中的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和
(ii)仅包括成对结合纱的一组纱线,该结合纱在横向于第一方向的方向中和纸侧层纱线以及机器侧层纱线交织,其中:
(a)在纸侧表面中,每对结合纱占据一单独的结合路径;
(b)在整体的重复编织图案中,结合纱成对织造,从而对于每对而言:
(A)在单独的结合路径的第一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编织位置与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B)在所述单独结合路径的第二片段中,这对结合纱中的第二纱线在交织位置与所选纸侧层纱线交织,这对结合纱中第一纱线与至少一根机器侧层纱线编织;
(C)第一片段和第二片段的长度相等和不等;
(D)在每个相邻的片段之间所述纱线在交换点交换位置,并且所述纱线沿着单独的结合路径在连续的交换点处以及它们之间相互移位;以及
(E)对于每对结合纱中的每一纱线而言,在每一交织位置和其随后的编织位置之间,和在每一编织位置和其随后的交织位置之间,所述纱线在纸侧层纱线和机器侧层纱线之间浮在至少四根纸侧层纱线之下;
(c)机器侧层被织造成一个重复机器侧层编织图案,其中对每对结合纱而言,在每次重复中,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与所选机器侧层纱线交替编织,但是没有形成机器侧层编织图案的完整重复;
(d)在热定型后所述织物总的经纱填充率至少为100%。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横向上所述织物的横截面中,每一纸侧纱线从所述机器侧层纱线的附近横向移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在重复编织图案的每一重复单元中,所述纸侧层纱线数量和机器侧层纱线数量的比率选自:3∶1,3∶2,2∶1和1∶1。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比率为3∶2。
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纱线和所述机器侧层纱线是纬纱,所述结合纱是经纱。
21.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纱线和所述机器侧层纱线是经纱,所述结合纱是纬纱。
22.根据如前述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6-梭口缎纹、12-梭口缎纹、斜纹和N×2N图案,其中N是织机中的梭口的数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成N×2N图案。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6-23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平纹、3-梭口斜纹、3-梭口缎纹、4-梭口斜纹以及4-梭口缎纹。
25.根据权利要求16-21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重复编织图案需要24梭口。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结合纱的单丝材料选自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材料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机器侧层纱线的单丝材料选自: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亚安酯的混合物。
29.一种用于造纸机的双层成形织物,织造其完整的重复单元在织机中需要至少8梭口,该织物具有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并包括相互结合的纸侧层、机器侧层和中心平面,纸侧层具有第一排水区域,机器侧层具有第二排水区域,中心平面在织物中定义为基本平行于纸侧层和机器侧层并且位于它们之间的名义平面,该中心平面具有第三排水区域,其中
(a)在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中的一个方向中,在热定型后所述织物的填充率至少为100%。
(b)第一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
(c)第二排水区域在25%-50%之间;和
(d)第三排水区域在8%-20%之间。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方向和机器横向中的一个方向中的纱线包括结合纱,该结合纱在整体重复编织图案中的每一重复单元中占中心平面的至少80%。
31.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6-梭口缎纹、12-梭口缎纹、斜纹和N×2N图案,其中N是织机中的梭口的数量。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侧层织造成N×2N图案。
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9-32中任一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纸侧层织造的图案选自:平纹、3-梭口斜纹、3-梭口缎纹、4-梭口斜纹以及4-梭口缎纹。
34.根据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重复编织图案需要24梭口。
35.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构成结合纱的单丝材料选自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材料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
37.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双层成形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包括由单丝材料构成的机器侧层纱线,该单丝材料选自:尼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亚安酯的混合物。
CN2005800330072A 2004-09-30 2005-09-29 带有高抵抗中心平面的双层成形织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16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421776.6 2004-09-30
GB0421779.0 2004-09-30
GB0421779A GB2418675A (en) 2004-09-30 2004-09-30 Papermaking fabric
GB0421776A GB0421776D0 (en) 2004-09-30 2004-09-30 Centre plane resistance forming fabics
GB0508445.4 2005-04-26
GB0508445A GB0508445D0 (en) 2004-09-30 2005-04-26 Warp doublets forming fabric
PCT/CA2005/001473 WO2006034576A1 (en) 2004-09-30 2005-09-29 Double 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high centre plane resistan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1678A true CN101031678A (zh) 2007-09-05
CN101031678B CN101031678B (zh) 2011-01-26

Family

ID=36118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3300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1678B (zh) 2004-09-30 2005-09-29 带有高抵抗中心平面的双层成形织物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426944B2 (zh)
EP (1) EP1794359B1 (zh)
KR (1) KR100886468B1 (zh)
CN (1) CN101031678B (zh)
AU (1) AU2005289319B2 (zh)
BR (1) BRPI0515951A (zh)
CA (1) CA2579591C (zh)
NO (1) NO20072225L (zh)
RU (1) RU2354764C2 (zh)
WO (1) WO2006034576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2496B (zh) * 2008-02-22 2012-09-26 阿斯顿约翰逊公司 具有高中心平面抗性的工业过滤织物
CN103290716A (zh) * 2013-05-20 2013-09-11 安徽太平洋特种网业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抄浆网的生产工艺
CN103882756A (zh) * 2014-04-02 2014-06-25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宽幅生活用纸专用成形网
CN106192525A (zh) * 2016-08-03 2016-12-07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造纸网织造方法以及三层造纸网
CN106368044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亨巴赫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干燥网、装配有干燥网的造纸机的干燥部分及干燥网在该干燥部分中的应用
CN108474178A (zh) * 2016-08-10 2018-08-31 艾斯登强生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成型织物
CN114657674A (zh) * 2020-12-23 2022-06-24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纺织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26944B2 (en) * 2004-09-30 2008-09-23 Astenjohnson, Inc. Double 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high center plane resistance
US7059361B1 (en) 2005-04-28 2006-06-13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Stable forming fabric with high fiber support
US7431802B2 (en) 2005-06-22 2008-10-07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Compound paper making fabric
US7503350B2 (en) 2005-08-03 2009-03-17 Voith Patent Gmbh Compound forming fabric with additional bottom yarns
US20080196784A1 (en) * 2007-02-15 2008-08-21 Scott Quigley Wear side weave pattern of a composite forming fabric
WO2009018274A1 (en) 2007-07-30 2009-02-05 Astenjohnson, Inc. Warp-tied forming fabric with selective warp pair ordering
DE102007046113A1 (de) * 2007-09-21 2009-04-02 Voith Patent Gmbh Formiersieb
DE112008002635B4 (de) 2007-09-25 2019-08-22 Astenjohnson, Inc. Papiermachergewebe zur Entwicklung von Dicke und Topographie bei Papierprodukten
EP2230352B1 (en) * 2009-03-20 2012-10-03 Heimbach GmbH & Co.KG Woven fabric band for circulation in a machine
DE102010017055A1 (de) * 2010-05-21 2011-11-24 Andritz Technology And Asset Management Gmbh Blattbildungssieb
PT2584091E (pt) * 2011-10-22 2014-05-27 Heimbach Gmbh & Co Kg Tecido de fabricante de papel tecido, em particular uma tela de formação
KR101507968B1 (ko) * 2012-11-06 2015-04-07 주식회사 파비노 형태안정성 및 인열강도가 개선된 원단
WO2014073864A1 (ko) * 2012-11-06 2014-05-15 주식회사 파비노 형태안정성 및 인열강도가 개선된 원단
EP2899311B1 (en) 2014-01-28 2016-01-13 Heimbach GmbH & Co. KG Paper maker fabric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430425C (sv) 1981-06-23 1986-09-19 Nordiskafilt Ab Formeringsvira for pappers-, cellulosa- eller liknande maskiner
SE441016B (sv) 1982-04-26 1985-09-02 Nordiskafilt Ab Formeringsvira for pappers-, cellulosa- eller liknande maskiner
DE3635632A1 (de) * 1986-10-20 1988-04-21 Wangner Gmbh Co Kg Hermann Bespannung fuer den blattbildungsteil einer papiermaschine
CA1277209C (en) 1986-11-28 1990-12-04 Dale B. Johnson Composite forming fabric
US5015220A (en) * 1988-08-03 1991-05-14 Tamfelt, Inc. Seam for work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DE3938159A1 (de) 1989-11-16 1991-05-23 Oberdorfer Fa F Verbundgewebe fuer papiermaschinensiebe
US5164249A (en) * 1991-11-22 1992-11-17 Wangner Systems Corporation Controlled porosity papermaking fabric
US5518042A (en) * 1994-09-16 1996-05-21 Huyck Licensco, Inc. Papermaker's forming fabric with additional cross machine direction locator and fiber supporting yarns
US5482567A (en) * 1994-12-06 1996-01-09 Huyck Licensco, Inc. Multilayer forming fabric
US5544678A (en) 1995-04-14 1996-08-13 Jwi Ltd. Composite forming fabric woven with an Nx2N machine side layer
GB9604602D0 (en) * 1996-03-04 1996-05-01 Jwi Ltd Composite papermaking fabric with paired weft binder yarns
ATE218643T1 (de) * 1997-02-27 2002-06-15 Astenjohnson Inc Multiaxialer papiermacherpressfilz mit verbindungsnaht
US5769131A (en) * 1997-05-16 1998-06-23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Seam design for a dryer fabric
US5865219A (en) 1997-07-31 1999-02-02 Asten, Inc. Double layer papermaking fabric having a high stability weave
GB9811089D0 (en) 1998-05-23 1998-07-22 Jwi Ltd Warp-tied composite forming fabric
US6273146B1 (en) * 1998-08-31 2001-08-14 Astenjohnson, Inc. Papermaking fabric seam with additional threads in the seam area
ES2168716T3 (es) 1998-11-18 2002-06-16 Heimbach Gmbh Thomas Josef Estructura plana textil.
GB2351505A (en) * 1999-06-29 2001-01-03 Jwi Ltd Two-layer woven fabric for papermaking machines
US6334467B1 (en) * 1999-12-08 2002-01-01 Astenjohnson, Inc. Forming fabric
GB0005344D0 (en) * 2000-03-06 2000-04-26 Stone Richard Forming fabric with machine side layer weft binder yarns
DE10030650C1 (de) 2000-06-29 2002-05-29 Kufferath Andreas Gmbh Papiermaschinensieb
DE10039736A1 (de) * 2000-08-16 2002-03-07 Kufferath Andreas Gmbh Verbundgewebe
CA2429305C (en) 2002-05-24 2008-08-05 Nippon Filcon Co., Ltd. Industrial two-layer fabric
GB2391557A (en) * 2002-08-06 2004-02-11 Richard Stone Forming fabric for papermaking
DE10253491B3 (de) * 2002-11-16 2004-05-13 Andreas Kufferath Gmbh & Co. Kg Papiermaschinensieb
US20040099328A1 (en) 2002-11-21 2004-05-27 Rougvie David S. Forming fabric with twinned top wefts and an extra layer of middle wefts
GB0318220D0 (en) * 2003-08-04 2003-09-03 Astenjohnson Inc Triple layer industrial fabric for through-air drying process
US7426944B2 (en) * 2004-09-30 2008-09-23 Astenjohnson, Inc. Double layer forming fabric with high center plane resistance
US7124781B2 (en) * 2005-02-01 2006-10-24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Multiple contour binders in triple layer fabrics
CA2606639C (en) * 2005-05-05 2009-05-05 Astenjohnson, Inc. Bulk enhancing forming fabrics
US7431802B2 (en) * 2005-06-22 2008-10-07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Compound paper making fabric
DE102006001388A1 (de) * 2006-01-11 2007-07-12 Andreas Kufferath Gmbh & Co. Kg Papiermaschinensieb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2496B (zh) * 2008-02-22 2012-09-26 阿斯顿约翰逊公司 具有高中心平面抗性的工业过滤织物
CN103290716A (zh) * 2013-05-20 2013-09-11 安徽太平洋特种网业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抄浆网的生产工艺
CN103882756A (zh) * 2014-04-02 2014-06-25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宽幅生活用纸专用成形网
CN106368044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亨巴赫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干燥网、装配有干燥网的造纸机的干燥部分及干燥网在该干燥部分中的应用
CN106368044B (zh) * 2015-07-20 2018-04-27 亨巴赫有限公司&两合公司 干燥网、装配有干燥网的造纸机的干燥部分及干燥网在该干燥部分中的应用
CN106192525A (zh) * 2016-08-03 2016-12-07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造纸网织造方法以及三层造纸网
WO2018023839A1 (zh) * 2016-08-03 2018-02-08 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造纸网制造方法以及三层造纸网
CN108474178A (zh) * 2016-08-10 2018-08-31 艾斯登强生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材料成型织物
CN114657674A (zh) * 2020-12-23 2022-06-24 维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纺织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515951A (pt) 2008-08-12
US20080035230A1 (en) 2008-02-14
CA2579591C (en) 2009-09-01
US7426944B2 (en) 2008-09-23
KR20070083637A (ko) 2007-08-24
AU2005289319A1 (en) 2006-04-06
KR100886468B1 (ko) 2009-03-04
CA2579591A1 (en) 2006-04-06
WO2006034576A1 (en) 2006-04-06
EP1794359B1 (en) 2012-12-26
AU2005289319B2 (en) 2009-07-16
EP1794359A4 (en) 2008-01-09
RU2354764C2 (ru) 2009-05-10
RU2007113629A (ru) 2008-10-27
NO20072225L (no) 2007-06-27
CN101031678B (zh) 2011-01-26
EP1794359A1 (en) 200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1678A (zh) 带有高抵抗中心平面的双层成形织物
CN1320208C (zh) 造纸机织物
CN1066793C (zh) 具有良好纤维支承作用的三层造纸织物
CN1223713C (zh) 经纱连结的复合成形织物
US7445032B2 (en) Bulk enhancing forming fabrics
CN1160498C (zh) 用经纱三重线编织的成形织物
CN1791719A (zh) 经纱缝合的多层造纸用织物
FI87666C (fi) Maskinbeklaednad foer arkformningsdelen av en pappersmaskin
CN1296557C (zh) 经纱三重线复合成形织物
JP5777874B2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CN1045803C (zh) 用于造纸机的压榨织物
CN1849423A (zh) 具有由至少两种顶层纬纱之间的平面差异限定的囊袋区域的多层造纸织物
CN1732303A (zh) 用于造纸机的多层织物
CN1707023A (zh) 具有两倍于顶部机器方向纱的底部机器方向纱的造纸成形织物
CN101351591B (zh) 带有具有不同轮廓图案的成对接结纱的多层织物
CN1537185A (zh) 含有并线的工业织物
CN1302166C (zh) 多层热风穿透干燥机织物
CN101037850A (zh) 具有有效顶部机器方向纱线小于底部的经缝造纸成形织物
FI88058B (fi) Dubbelvaev med sexton solvar
JP2010126848A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JP5711946B2 (ja) 工業用二層織物
KR101631539B1 (ko) 제지기 스크린
CN1082112C (zh) 织物
US7571746B2 (en) High shaft forming fabrics
RU2384662C1 (ru) Формующая сетка бумагоделательной машин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914

Address after: South Carolina, USA

Applicant after: Astenjohnson, Inc.

Address before: Ontario, Canada

Applicant before: Danby Roger

Co-applicant before: Dale B.Johnson

Co-applicant before: Richard Stone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