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31155B - 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31155B
CN101031155B CN 200710084771 CN200710084771A CN101031155B CN 101031155 B CN101031155 B CN 101031155B CN 200710084771 CN200710084771 CN 200710084771 CN 200710084771 A CN200710084771 A CN 200710084771A CN 101031155 B CN101031155 B CN 101031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base station
terminal
messag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8477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31155A (zh
Inventor
村田一郎
佐藤淳彦
高谷健次郎
铃木拓马
佐藤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31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1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31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311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其为了在改善室内区域的电波环境的同时使用PHS的公共模式用终端提供一部分自营模式的服务,在室内设置基站(102),利用公共通信协议作为基站(102)与终端(101)之间的无线接口。另外,设置控制多个基站(102)的基站控制装置(103),通过基站控制装置(103)内的控制功能实施在基站控制装置(103)下属的基站(102)之间能够控制的自营模式的附加服务。

Description

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是涉及以公共模式使用的PHS(第二代数字无绳电话)用基站以及控制基站的基站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历来,第二代无绳电话系统(以下称作“PHS”)的基站依照社团法人电波产业会于1997年11月发行的标准规格第三版(以下称作“RCR-STD28”)被标准规格化。
PHS由作为空中接口的空中线、基站、移动站(以下称作“终端”)等无线通信控制装置和PHS用交换机、ISDN网控制装置等网络装置构成。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无线接入方式采用4多信道载波的时分多址方式(以下称作“TDMA”),基站具备一条控制信道和三条通信用信道。
基站具备多个无线装置,能够在各无线装置进行3通话、1控制信道的发送。即:基站使用通信用信道能够同时与三个终端通话。无线区间在1通话信道上收发32kbit/s的数据(语音数字数据)。终端和基站均具备以同样的构成对语音数据进行编码使其成为语音数字数据的编码装置。
PHS的公共服务是将PHS基站连接到ISDN网,通过ISDN网交换数字数据化的语音。基站与ISDN网之间的接口规格由社团法人电信电话技术委员会的标准规格JT-Q931-b以及JT-Q932-a规定。控制多个基站的交换机通过交换机之间的接口与其他交换机连接,多个交换机构成整体的PHS网络。
PHS从终端接收终端的位置信息。终端的位置是通过各自的基站所覆盖(管理、控制)的区域来识别。即:在接通电源时或者在区域间移动而进入新区域时,终端将表示位于区域内的位置信息发送到网络。这被称作位置登录。该位置登录信息存储在网络内的位置信息控制站(HLR:Home LocationRegister)并被管理。在终端有收信的情况下,网络基于该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所存在的交换机和该控制基站内的区域,从覆盖该区域的基站向终端发送收信信号。
另一方面,在PHS中,除了该公共用服务(以下称作“公共模式”),在限定的用户,例如事务所内部、饭店、医院等私立网内部进行服务的规格由上述RCR-STS28所规定。相对于上述的公共模式,将其称作自营模式。自营模式中,PHS作为上述私立网的内线交换被使用,基站与厂内的PBX连接。
公共模式与自营模式的无线频带、以及上述TDMN方式均相同,而控制用频率、以及通话信道连接的软件上的协议不同。由于连接基站与终端的空中线的接口在用于公共和用于自营时不同,以公共模式动作的终端在以自营模式动作的该私立网中不能动作。在以自营模式的运用中,需要以自营模式动作的终端。也有在私立网中支持自营模式、在公共网中支持公共模式的、支持两种模式的机型的终端,其被称作双模对应终端。但是,不能够同时使用自营模式和公共模式,根据希望使用终端的环境来排他地选择。
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开始了该PHS服务。在中国专门提供公共模式的服务,没有考虑到对应自营模式的服务。因此,在中国,用于PHS的终端(移动站)以仅以公共模式动作的类型为主流。在这种环境下,为了提高系统的附加价值,越来越要求自营模式的服务。
另外,由于PHS采用来自基站的电波输出弱于其他通信系统的微单元(microcell)系统,设置于室外的基站的电波一般难于到达室内的深处。为此,室内区域中存在用室外基站无法完全覆盖的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而提出,在改善室内区域电波环境的同时,使用PHS的公共模式用的终端提供一部分自营模式的服务。
本发明在基站和PHS交换机之间设置基站控制装置。基站控制装置在其下属的基站与该终端之间提供自营模式的服务,通过PHS交换机在与外部的通信系统之间提供公共模式的服务。
具体地讲,提供一种由移动体终端连接的多个无线基站构成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是,在和所述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外的通信系统连接的交换机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之间具备基站控制装置,所述基站控制装置进行所述多个无线基站相互间的通信线路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基于PHS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基站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基站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用户控制DB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位置登录的时序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外线发送时的时序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外线接收时的时序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线通话情况下发送时的时序图。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内线通话发送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切换时序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PB信号的送出时序图。
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保留以及解除保留的时序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转发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使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基于PHS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的概要图。如本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具备无线移动体终端101、基站102、基站控制装置103、维修控制装置104、PHS交换机105以及位置信息控制站(HLR)106。另外,本图中,基站107是用于由通常的PHS构成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
无线移动体终端101(以下称作“终端101”)作为加入本系统的终端预先被登录(具备用户数据)。
基站102是终端101的接收机,通过无线接口连接终端101和基站控制装置103,对数据进行中继。基站102例如设置于室内,与终端101之间的无线接口上利用公共通信协议。
基站控制装置103控制下属的多个基站102。另外,中继由基站102中继的数据,并且在与基站控制装置103下属的基站102之间提供附加服务。
维修控制装置104是用于管理者维修基站控制装置103的接口。维修控制装置104进行向基站控制装置103写入数据等处理,维持基站控制装置103内的信息处于使用可能状态。即:维修控制装置104受理针对从管理者接受的上述用户控制DB3091的登录、更新指示,并发送到基站控制装置103。维修控制装置104和基站控制装置103的接口通过RS232C等串行接口来实现。
多个PHS交换机105形成PHS的公共网(PHS网络),实施本网络侧的电路交换。PHS交换机105具备基本上与通常的PHS交换机105同样的功能。
位置信息控制站(HLR)106管理各终端101的位置信息。HLR106管理各终端101位于与哪一个PHS交换机105连接的哪一个基站的区域,使移动的终端101收信。本实施方式的位置信息控制站(HLR)106具有基本上与通常的位置信息控制站(HLR)106同样的功能。但是,具有如下功能:在基站控制装置103的位置登录信息发生了变更时,通知基站控制装置103。另外,本功能可以从基站控制装置103侧在规定的定时询问,根据询问通知基站控制装置10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101、基站102、PHS交换机105的数目不限。
下面,说明上述基站102、基站控制装置103的结构。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2的内部结构图。如本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2具备发送系列无线装置202、接收系列无线装置203、无线控制部204、控制用CPU205、存储器206以及线路控制部207。基站102与用于由通常的PHS构成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107基本相同。但是,由于这些基站102也可以专用于室内,比起基站107能够减小发送输出。另外,关于线路接口规格,在与基站控制装置103之间能够独自设定接口。
发送系列无线装置202以及接收系列无线装置203分别控制无线方式的发送以及接收。无线控制部204处理从发送系列无线装置202发送的数据以及在接收系列无线装置203接收的数据。线路控制部207是与基站控制装置103的接口,通过外部线路208与基站控制装置103连接。
控制用CPU205控制基站102整体。存储器206存储控制用CPU205进行处理所需要的数据等。另外,通过由控制用CPU205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06的程序来实现基站102的后述各功能。
图3是基站控制装置301的内部结构图。基站控制装置301具备线路控制部302、基站侧线路控制部303、内部总线304、装置控制部305、数据输入控制部306以及存储部309。
线路控制部302通过与基站之间的线路307连接到PHS交换机105,进行与PHS交换机105的线路控制。另外,在每台PHS交换机105具备线路控制部302。基站侧线路控制部303通过与外部交换机的线路308连接到基站102,进行与基站102侧的线路控制。基站侧线路控制部303也配备于每个基站102。
装置控制部305具备控制用CPU305a以及存储器305b,进行基站控制装置301整体的动作的控制。通过由CPU执行加载在存储器的程序来实现后述的基站控制装置301的各功能。
另外,存储部309内存储用户控制数据库(DB)3091、位置登录数据库(DB)3092和通话数据库(DB)3093。
用户控制DB3091中登录加入本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的终端101的用户数据。图4表示用户控制DB3091的一例。如该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用户控制DB3091对应地登录有识别终端的用户号码3091a和预先分配给各终端的本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内的内线号码3091b。其中,内线号码3091b用于向收信侧终端101提供发信源终端101的内线号码。因此,内线号码3091b不一定必须被登录。以下将登录在用户控制DB3091的终端101称作基站控制装置103管理的终端101。
另外,位置登录DB3092中登录表示终端101当前存在于哪一个基站102下属的数据。这里针对位置登录加以说明。位置登录是为了进行来自PHS交换机105的收信,向系统通知终端101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无论终端101和未登录终端,均经由PHS交换机105向位置信息控制站106进行位置登录。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基站102与基站控制装置103之间的位置登录的时序图。终端101在接通电源时以及进入新区域时,向基站102发送位置登录请求(801)。本实施方式中,基站102将接收到的位置登录请求转发到基站控制装置103(802)。另外,基站控制装置103将其中继到PHS交换机105。PHS交换机105将位置登录信息转发到位置信息控制站106(803)。然后,与通常的位置登录时同样的收发控制数据帧通过基站控制装置103被收发,经由PHS交换机105被登录到位置信息控制站106(804)。
另外,基站102、基站控制装置103、PHS交换机105之间的接口是依照现有的RCR-STS28、JT-Q931-b以及JT-Q932-a的基站、PHS交换机的接口。基站控制装置103经由PHS交换机105从位置信息控制站106接受关于自身管理的基站102的位置登录信息,并保存在位置登录DB3092中。此外,由于位置登录DB3092的详细情况与现有的PHS中位置信息控制站管理的各终端的位置信息相同,因此在这里不作说明。另外,基站控制装置103内是单一的无线寻呼(paging)区域的情况下,基站控制装置103本身不需要位置登录DB。基站控制装置103在其下属具备多个无线寻呼区域并且在各个区域收信的情况下,通过基站控制装置103内的位置登录DB管理位置信息。例如,假设将两栋大楼作为一个基站控制装置103的控制范围,则可以将两栋大楼分别作为各自的无线寻呼区域。
通话DB3093登录并保存当前基站控制装置103正在进行中继或者电路交换的通话的发信方号码、收信方号码和后述的通话类别。
另外,装置控制部305实现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中继功能312、内线交换功能313、内线服务功能314和位置登录功能315。
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在通过基站侧线路控制部303从基站控制装置103管理的终端101接收到作为呼叫设定用的收发控制数据帧的SETUP消息时,提取SETUP消息内的发信方号码和收信方号码。然后,判别是否分别存储到用户控制DB3090。在双方均被存储的情况下,判断为与基站控制装置103管理的终端101之间的通话(内线通话)。否则判断为外线发信。这里,在从基站102下属且登录在用户控制DB3090的终端101到外部公共网终端发信时、以及在基站102下属但是未登录在用户控制DB3090的终端101为发信侧或者收信侧时,判断为外线发信。另外。通过线路控制部302接收到来自外线的发信的情况下,判断为从外部公共网终端到终端101的收信(外线收信)。
另外,这里,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在每次收发信时,将发信方号码、收信方号码和其判断的类别相对应地存储到存储部309作为通话数据库3093。此时,在某一个号码为内线号码的情况下,登录对应于登录在用户控制DB3090的号码的用户号码。
中继功能312在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判断为外线发信或者外线收信的情况下,将接收到的收发控制数据帧分别中继到PHS交换机105和基站102。此时,从PHS交换机105侧接收到的收发控制数据帧询问位置登录功能315,接受来自管理收信目的地终端101的基站102的通知,并中继到该基站102。
内线交换功能313在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判断为内线通话的情况下,进行电路交换。在由SETUP消息内的发信方号码确定的终端101和由收信方号码确定的终端101之间进行规定的收发信时序处理,开设通信路径。收发控制数据帧的发送目的地基站102向位置登录功能315询问,并接受通知。参照位置登录DB3092决定。即: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内线交换功能313和位置登录功能315实现交换功能。
内线服务功能314在内线通话中,作为附加服务提供一般的内线通话中所提供的服务。这里,例如有三方通话、保留、转发等。
位置登录功能315管理位置登录DB3092。具体地讲,从位置信息控制站(HLR)106接收到位置登录DB3092有所更新这一消息和其更新内容时,根据接收到的更新内容,更新位置登录DB3092。另外,通知中继功能312以及内线交换功能313在位置登录DB3092中有所变更。从这些功能受理确定终端101的号码并且受理管理的基站102的询问时,检索位置登录DB3092,通知相应的基站102。位置登录信息主要由后述的切换来更新。
数据输入控制部306受理来自维修控制终端309的数据输入,并进行处理。
下面,在说明基站控制装置103内的各功能的详细动作的同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信时的各装置间的控制时序。
这里,使用终端101A、终端101B和外部公共网终端601来说明。设定终端101A的用户号码为A-a、内线号码为A-b,终端101B的用户号码为B-a、内线号码为B-b,这些号码分别登录在用户控制DB3091。终端101A和终端101B在公共网下属分别作为用户号码A-a和用户号码B-a登录在网上,在外线收发信时以此号码实施电路交换。将确定终端601的电话号码设定为601a。
图6是外线发信时的时序;图7是外线收信时的时序;图8是内线通话情况下发信时的时序。这里,以后的各个时序图中,SETUP是请求呼叫的消息,CallProc是通知将SETUP连接到接收网的消息,ALERT是表示正在呼叫对方的消息,CONN是通知已经连接上对方的消息,CONN-ACK是已确认连接CONN信号的应答消息,DISC是请求切断的消息,REL是表示同意切断、呼叫已被释放的消息,RELCOMP是表示REL的确认应答的消息。上述消息本身以及各个收发信时的各消息的收发时序依照上述的RCR-STS28以及JT-Q931-b、JT-Q932-a,因此在此不作说明。下面仅说明用于呼叫设定的SETUP消息的流程。
如图6、7所示,终端101A与外线的收发信在PHS交换机105中实施电路交换。即:基站控制装置103仅进行中继。
具体地讲,如图6所示,外线发信时,终端101A使用终端601的电话号码601a进行发信动作时,发送作为发信方号码记录为A-a、作为收信方号码记录为601a的SETUP消息(401)。
基站控制装置103经由基站102接收到该SETUP消息时(402),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从SETUP消息提取发信方号码和收信方号码。然后,判断是否分别登录在位置登录DB309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仅登录有发信方号码,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判断为外线发信。然后将处理转交给中继功能312。
中继功能312将接收到的SETUP消息发送到PHS交换机105(403)。
然后,PHS交换机105将基站控制装置103作为中继装置,以历来的顺序进行电路交换(404)。基站102与终端101A之间的处理也同样。
另外,如图7所示的外线收信的情况下,从PHS交换机105接收到发信方电话号码记录为601a、收信方电话号码记录为A-a的SETUP消息(这种情况下,UI(Un-Identifier)-SETUP)时(501),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判断为外线收信。然后直接将处理转交给中继功能312。
中继功能312向下属的所有基站102发送UI-SETUP信息(502)。这里,通常,控制信号消息为了确认接收侧的接收,从对方接收接收确认信号。但是,关于UI-SETUP,若假设从各基站102接收接收确认信号,则由于开销变高,不需要接收确认。另外,终端101在作出应答时,对于来自基站102的无线寻呼(paging)信号,返送收信应答信号。然后,接收到收信应答信号的基站102向收信应答信号发信源的终端101B发送SETUP消息(503)。然后,将基站控制装置103作为中继装置,以历来的顺序进行电路交换的时序(504)。
终端101A中,作为发信方号码记录在SETUP消息的终端601的电话号码601a表示为发信源。
下面具体说明如图8所示的内线通话时的处理。这里,以从终端101A向终端101B发信的情况为例来加以说明。图9是如图8所示的内线通话时的时序的示意图。
终端101A使用终端101B的内线号码B-b进行发信动作时,发送发信方号码记录为A-a、收信方号码记录为B-b的SETUP消息(图8的601、图9的701)。
基站控制装置103经由基站102接收到该SETUP消息时(602),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从SETUP消息提取发信方号码和收信方号码。然后,判断是否分别登录在位置登录DB309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双方均被登录,所以判断为内线通话。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判断为内线通话后,将处理转交给内线交换功能313。此时,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还提取与记录在消息内的用户号码A-a相对应地登录在用户控制DB3091的终端101A的内线号码A-b。另外还提取与记录在消息内的内线号码B-b相对应地登录的用户号码B-a。然后,作为确定发信方的信息将用户号码A-a与内线号码A-b转交给内线交换功能313;作为确定收信方的信息将用户号码B-a与内线号码B-b转交给内线交换功能313。
内线交换功能313使用从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接收到的、确定收信方的信息中的用户号码B-a,参照位置登录DB3092,确定当前终端101B所存在的区域的基站。然后,在SETUP消息内,作为发信方号码记录终端101A的内线号码A-b,作为收信方号码记录终端101B的用户号码B-a(图9的702)。然后,向确定的基站102发送SETUP消息(图8的603、图9的703)。此外,作为收信方号码记录终端101B的用户号码,是因为终端101B在基站控制装置103的下属被识别为内线号码B-b,而基站102能够识别的是终端101B的用户号码B-a。
在接收到消息的基站102,向具有消息内的收信方号码的终端101B发送SETUP消息(604)。然后,以历来的顺序,将基站控制装103作为交换机,进行电路交换的时序(605)。
终端101B中,作为发信方号码记录在SETUP消息内的终端101A的内线号码A-b被表示为发信源。另外,最好以与用户号码可区别的体系赋予内线号码。例如,在内线号码的前面添加**。
另外,如上所述,在进行与没有在用户控制DB3091设定用户数据的终端101C之间的收发信时,基站控制装置103进行与外线发信时同样的动作。即:如图6、图7所示,仅进行与PHS交换机105之间的中继处理。
另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从基站控制装置103中未登录的终端向终端101的发信作为外线收信、从终端101向未登录终端的发信作为外线发信来处理。现有的自营模式的内线交换中,没有登录在控制装置的终端在系统内不能进行收发信的动作。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是未登录终端,也能够进行收发信动作。因此,与内线对应地将本实施方式的基站控制装置103、基站102设置在室内,由此即使与用户以外的终端(未登录终端)之间也能够进行通话,能够实现公共模式下的区域的室内的改善。
下面说明具备上述结构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的切换。所谓切换,是指在无线状况恶化、不能继续进行正常的通信状态的情况下,将终端与基站之间的空中线接口在其他基站之间重新设定的动作,其也被RCR-STD28标准化。图10是本实施方式的切换时序图。在图10中,情形1是内线通话中切换到基站控制装置103下属的基站102时的时序。
这种情况下,基站控制装置103中存储有表示收发信时序时该通话为内线通话的控制数据(通话DB3093)。另外,由于没有与外部的PHS交换机105连接,因此仅通过变更内部的交换设定就能够实现。具体地讲,进行切换时,变更位置登录信息。从位置信息控制站(HLR)106接收到变更后的位置登录信息时,位置登录功能315更新位置登录DB3092,还访问通话DB3093,确认是否正在进行与位置登录信息被变更的终端101之间的通话以及其类别(901)。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正在进行内线通话,向内线交换功能313通知用户号码和变更目的地的基站102的信息。
内线交换功能313变更终端101的交换的交换设定(902),该终端101具备接收到通知的用户号码。
情形2是基站控制装置103下属外的外线通话中切换到基站控制装置103下属时的时序。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PHS交换机105透明地进行切换时序,能够作为在外部的电路交换来实现。即:从位置信息控制站(HLR)106接收到变更后的位置登录信息时,位置登录功能315更新位置登录DB309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基站控制装置103下属外正在进行外线通话,通话对象的终端的位置信息被登录为新信息。位置登录功能315将新登录的终端的用户号码和管理其所存在的区域的基站102的信息通知给中继功能312和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
中继功能312进行与该终端的中继。而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向发信方号码和收信方号码的任一方登录用户号码,分别作为外线发信以及外线收信登录在通话DB3093。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登录发信方号码与外线发信、收信方号码与外线收信的任一组合。
情形3是在外线通话中从基站控制装置103下属切换到基站控制装置103下属外的公共网的基站(公共基站)的时序。在这种情况下,以通常的路由进行向外部公共基站的切换,在切换成功时刻,对切换前的基站执行切断时序。
即:从位置信息控制站(HLR)106接收到变更后的位置登录信息时,位置登录功能315更新位置登录DB309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外线通话中从基站控制装置103下属切换到公共基站,因此与位置登录DB3092的当前终端的用户号码有关的数据被删除。位置登录功能315进一步访问通话DB3093,确认是否与删除了位置登录信息的终端101之间正在进行通话及其类别。位置登录功能315确认了登录为正在进行外线发信或者外线收信时,将从位置登录DB3092被删除的终端101的用户号码和表示已被删除的信息通知给中继功能312和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
中继功能312结束(切断)与该终端的中继处理,而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从通话DB3093删除在发信方号码或者收信方号码的任一号码中具有用户号码的数据。
另外,还有在基站控制装置103下属的基站102内,在内线通话中切换到基站控制装置103下属外的基站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的位置登录功能315访问通话DB3093来确认是否正在进行与删除了位置登录信息的终端101之间的通话及其类别的情况下,确认登录了正在进行内线通话。从位置登录DB内删除了终端101的信息、并且该终端101的用户号码作为内线通话登录在通话DB3093的情况下,位置登录功能315将确定终端101的用户号码和表示已被删除的信息通知给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和内线交换功能313。
内线交换功能313中止(切断)接收到的用户号码为发信方号码或者收信方号码的电路交换处理。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将接收到的用户号码登录在发信方号码或者收信方号码的通话DB3093的数据的通话类别分别作为外线发信或者外线收信通知给中继功能312。然后,中继功能312作为外线发信或者外线收信进行中继。
然后,作为在基站控制装置103内的附加服务,在图11表示通知服务的开始、结束、控制等的PB信号的送出时序。由此,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一般的内线通话中进行由PB信号控制的附加服务。PB信号一般从终端发生,包括在通话状态下作为带内(in-band)或者语音数据来转发的方式和作为控制信号向网络侧的控制装置转发并在此转换为规定的PB信号的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采用后者的方式。
图11中,从终端101向基站102发送表示PB信号的控制信号(1001)。该控制信号通过基站102被发送到基站控制装置103(1002)。基站控制装置103中接收到PB信号时,内线服务功能314将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转换为PB信号。然后,内线通话时,转交给内线交换功能313。内线交换功能313发送到通话对象的终端101。其他情况下,转交给中继功能312(1003)。中继功能312向PHS交换机105转发。
作为由该PB信号控制的内线的附加服务,以下说明三方通话、保留、转发。
图12是保留以及解除保留的时序图。图13表示转发的时序。进行这些控制的控制信号使用摘机/挂机(hooking)信号。摘机/挂机信号送出的终端操作依赖于每个终端的规格。例如,有一种方法为通信中接收到两次星号(**)的输入的情况下,将其在基站102侧转换为摘机/挂机信号。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过按压两次星号而送出的信号等依赖于每个终端规格、且在基站102侧被转换为摘机/挂机信号的信号也称作摘机/挂机信号。
图12中,内线通话中从终端101发送到基站102的摘机/挂机信号通过基站102被发送到基站控制装置103(1101、1102)。基站控制装置103中,在内线通话中接收到摘机/挂机信号时,内线交换功能313判断为保留指示的信号,进行由发送源终端101进行的内线通话的保留动作。另外,在保留中从进行了保留指示的终端101通过基站102接收到摘机/挂机信号时(1103、1104),这一次,内线交换功能313判断为保留解除指示的信号。
所谓保留动作,是指在维持与通话中的对象的电路连接的状态下停止终端间的通话、数据交换。在此期间,保留音或者保留旋律作为语音数据从基站控制装置103发送到终端101。
本实施方式中,内线交换功能313从基站102接收摘机/挂机信号。然后,在规定期间没有接收到确定转发目的地终端101的信息的情况下,内线交换功能313判断为接收到保留指示,向内线服务功能314通知已接收到保留指示。内线服务功能314生成保留音或者保留旋律并通过内线交换功能313发送到对方终端101。其中,从接收摘机/挂机信号开始到判断为保留的规定期间待机是由于存在如后所述的转发指示的情况。
另外,在保留中再次接收到摘机/挂机信号时,内线交换功能313向内线服务功能314通知接收到保留解除的指示。内线服务功能314停止保留音或者保留旋律的生成以及送出。内线交换功能313解除通信状态来使恢复原来的通信状态。
以下说明接收到转发指示时的处理。这里以使用与保留指示相同的摘机/挂机信号的情况为例加以说明。由于转发的初期动作在线路控制上与保留的情况相同,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实施方式。当然,作为表示转发指示的信号,也可以准备与表示保留指示的信号不同的信号。
图13中,内线通话中从终端101发送到基站102的摘机/挂机信号通过基站102被发送到基站控制装置103(1201、1202)。基站控制装置103中,在内线通话中接收摘机/挂机信号,接着在规定期间内接收到确定转发目的地终端101的信息(用户号码或者内线号码)时(1203、1204),判断为转发,将转发目的地终端101作为收信目的地进行呼叫设定处理(1205)。
具体地讲,内线交换功能313从基站102接收摘机/挂机信号。然后,在规定期间内接收到确定转发目的地终端101的信息(用户号码或者内线号码)时,内线交换功能313判断为接收到转发指示。内线交换功能313访问用户控制DB3091,提取转发指示源终端101的内线号码和转发目的地终端101的用户号码,生成分别作为发信方号码以及收信方号码来记录的SETUP消息。另外,通过位置登录DB3092确定管理转发目的地终端101的基站102。然后,将生成的SETUP消息送出到该基站102。
接收到消息的基站中,向具有消息内的收信方号码的终端101转发SETUP消息。然后进行规定的时序,基站控制装置103的内线交换功能313在委托了转发的终端101与转发目的地终端101之间搭建呼叫控制的总线。搭建呼叫控制的总线后,内线交换功能313解除保留状态,并转移到与转发目的地的通信状态。另外,解除转发前的呼叫控制总线。
另外,三方通话服务通过与该转发时同样的时序设定新的呼叫后,不解除转发前的呼叫控制总线。然后,基站控制装置103进行控制以使在以往的呼叫对方以及新的呼叫对方这双方之间实现语音数据交换。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基站控制装置103在用户控制DB3091内将用户号码3091a与内线号码3091b相对应地进行登录。但是,内线号码3091b用于向收信侧终端101提供发信源终端101的内线号码,不一定必须登录内线号码3091b。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话类别判断功能311判断为内线通话后,内线交换功能313不置换SETUP消息内的发信方号码以及收信方号码,直接进行电路交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不变更现有的PHS交换网而使用现有的公共模式用的终端,能够在基站控制装置下属实现转发、保留、三方通话等新的附加服务。
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由于能够进行历来的自营模式的内线交换所不能够进行的与未登录终端的收发信动作,因此能够改善室内的无线区域。并且通过改善室内区域的电波环境,由于充实了在室内也能够通话的区域,因此只要实施了区域化,即使能够处理高通信量,也能够减少由于电波不能够到达而形成死点(dead spot)的区域,能够提高网络整体的通信收容量。
本实施方式的系统能够通过例如将基站控制装置、基站设置为载波设备,且下属终端以固定费用提供附加服务等方式来实现。
导入本实施方式的系统的设备保有者还享有以下益处:1)通过区域的改善、扩大,能够比一般终端增加通话费用收入;2)由此能够获取更多的面向法人的用户。

Claims (5)

1.一种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由移动体终端连接的多个无线基站构成,通过交换机与通信网络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交换机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之间具备基站控制装置,
所述通信网络与多个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连接,具备保存位置登录信息的位置信息控制站,该位置登录信息包含在从各个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连接的移动体终端通过无线基站以及交换机发送来的位置登录请求中,
所述基站控制装置具备位置登录信息存储单元、用户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以及装置控制部,位置登录信息存储单元中存储来自所述通信网络内的位置信息控制站的、与连接到该基站控制装置的多个无线基站有关的位置登录信息,用户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登录有加入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体终端的信息,该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由该基站控制装置连接的多个无线基站构成,
所述装置控制部在接收到通过与该基站控制装置连接的多个无线基站发送来的、来自移动体终端的呼叫设定消息时,判断包含在该呼叫设定消息中的发信方号码以及收信方号码是否分别登录在所述位置登录信息存储单元,在包含在所述呼叫设定消息中的发信方号码以及收信方号码均登录在所述位置登录信息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所述装置控制部判断为内线通话并控制发信方移动体终端以及收信方移动体终端,使其进行所述多个无线基站相互间的通信线路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控制装置具备:
判别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接收到的呼叫设定消息的收信目的地是否是该多个无线基站下属的判别单元;
不是无线基站下属的情况下,进行中继处理的中继单元;以及
是无线基站下属的情况下,进行线路交换的交换单元,
在所述交换单元进行所述无线基站相互间的通信线路服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户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相对应地登录有确定所述交换机可识别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识别号码和仅用于所述基站控制装置下属的内线号码,
在所述用户控制信息存储单元内存储有发信方和收信方的两个移动终端的识别号码或者内线号码的情况下,所述判别单元判断是无线基站下属,
在所述呼叫设定消息的收信目的地中记录有所述内线号码的情况下,所述交换单元在进行所述线路交换时,置换为相对应地存储在所述用户控制信息存储单元中的识别号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控制装置还具备用于在提供所述多个无线基站相互间的通信线路服务中提供附加服务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多个基站接收到预先规定的控制信号时,提供与该控制信号相对应的附加服务。
5.一种基站控制装置,其在由移动体终端连接的多个无线基站构成的、通过交换机与通信网络连接的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于所述交换机与所述多个无线基站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网络与多个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连接,具备保存位置登录信息的位置信息控制站,该位置登录信息包含在从各个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连接的移动体终端通过无线基站以及交换机发送来的位置登录请求中,
所述基站控制装置具备:
位置登录信息存储单元,存储来自所述通信网络内的位置信息控制站的、与连接到该基站控制装置的多个无线基站相关的位置登录信息;
用户控制信息存储单元,登录有加入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体终端的信息,该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由该基站控制装置连接的多个无线基站构成;以及
装置控制部,所述装置控制部在接收到通过该基站控制装置连接的多个无线基站发送来的、来自移动体终端的呼叫设定消息时,判断包含在该呼叫设定消息中的发信方号码以及收信方号码是否分别登录在所述位置登录信息存储单元,在包含在所述呼叫设定消息中的发信方号码以及收信方号码均登录在所述位置登录信息存储单元中的情况下,所述装置控制部判断为内线通话并控制发信方移动体终端以及收信方移动体终端,使其进行所述多个无线基站相互间的通信线路服务。
CN 200710084771 2006-03-01 2007-02-28 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11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55126A JP4839098B2 (ja) 2006-03-01 2006-03-01 移動体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6055126 2006-03-01
JP2006-055126 2006-03-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31155A CN101031155A (zh) 2007-09-05
CN101031155B true CN101031155B (zh) 2010-10-27

Family

ID=38555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8477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1155B (zh) 2006-03-01 2007-02-28 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39098B2 (zh)
CN (1) CN1010311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5759B2 (ja) * 2009-05-28 2014-06-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通信システム
JP5402540B2 (ja) * 2009-11-06 2014-01-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中継制御方法
CN102932749B (zh) * 2011-08-10 2016-05-1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呼的跨交换机实现方法
US9210260B2 (en) * 2012-10-15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mobile device and a base st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58A (zh) * 1994-08-04 1996-05-15 韩国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包括atm扩散网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信道建立方法
CN1290459A (zh) * 1997-08-06 2001-04-04 诺泰尔网络有限公司 可根据用户分布扩充的无线网络结构
US6574475B1 (en) * 1998-08-26 2003-06-03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performing soft-handover between base station controllers connected to different mobile communication exchan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72949A (ja) * 1990-07-13 1992-03-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
JPH0937314A (ja) * 1995-07-17 1997-02-07 Canon Inc 構内交換装置
JPH11187464A (ja) * 1997-12-24 1999-07-09 Nec Yonezawa Ltd 構内公衆phs回線接続制御方法および構内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558A (zh) * 1994-08-04 1996-05-15 韩国移动通信株式会社 包括atm扩散网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信道建立方法
CN1290459A (zh) * 1997-08-06 2001-04-04 诺泰尔网络有限公司 可根据用户分布扩充的无线网络结构
US6574475B1 (en) * 1998-08-26 2003-06-03 Ne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performing soft-handover between base station controllers connected to different mobile communication exchang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39098B2 (ja) 2011-12-14
JP2007235587A (ja) 2007-09-13
CN101031155A (zh) 200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139631C1 (ru)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вязи в сети с подвижными конечными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ми
US6556823B2 (en) Location dependent service for mobile telephones
US5259017A (en)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with a 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
EP0896780B1 (en) Method, device and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providing a consistent set of services to a roaming user
JP3260011B2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の通話路管理方法および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JPH09135479A (ja) オフィス通信システム
EP0877532A2 (en)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a call and a mobile station
JP2502468B2 (ja) 複数の無線移動局を有する構内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通信制御方法
CN100403820C (zh) 公共移动通信网、专用有线与移动通信网的服务装置和方法
JPH10174174A (ja) 無線通信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方法
CN104093213A (zh) 基于公网传输的调度通信方法及公网调度通信系统
CN101031155B (zh) 移动体无线通信系统
CN101151880A (zh) Ip电话系统及ip电话方法
CN106550314A (zh) 一种基于蓝牙定位技术的呼叫转移方法
CN101317345A (zh) 用于注册多接口汇聚终端的位置的设备与方法
JP3352747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KR100556464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착신 전환방법
JP2004088716A5 (zh)
KR100420690B1 (ko) 무선 가입자 회선 액세스 네트워크 시스템
KR100684941B1 (ko) 구내 무선 통신망에서의 프리젠스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0429954C (zh) 通过固话网络实现phs系统接入的方法及其系统
KR100785381B1 (ko) 유, 무선 발신전화 최적조건 착신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070011982A (ko) 발신번호 별 선택적 착신 전환 및 자동 연결 서비스를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KR20060120723A (ko) 통신 상태 실시간 정보 제공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387053B (zh) 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3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3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