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7053B - 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87053B CN102387053B CN201010274127.4A CN201010274127A CN102387053B CN 102387053 B CN102387053 B CN 102387053B CN 201010274127 A CN201010274127 A CN 201010274127A CN 102387053 B CN102387053 B CN 1023870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described mobile
- fixed telephone
- access
- telephone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包括:在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并请求通过固定电话网络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固定电话网络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接入请求;固定电话网络根据接入请求向移动通信网络发送第一位置更新请求,请求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固定电话网络;在移动通信网络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固定电话网络将位置信息更新结果通知给移动终端。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移动终端在固定电话网络中的待机和通话,从而减少无线电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节约无线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业界早已经提出了将这三个网络进行融合的想法,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通过融合这三个网络,能够实现三网彼此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随着移动通信系统通信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移动资源(无线频谱)的有限性对移动通信系统容量的制约已经显现出来,业界已考虑并着手将有限的无线资源和相对无限的有线资源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利用已有的固定电话网络资源,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及用户的体验。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线电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对于相当多的移动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处于存在固定电话网络的环境中,而且并非必须进行移动通信,例如,当用户在办公室或者在家里,虽然用户身边有座机,并且也携带了手机,但是呼叫该用户的其他用户并不一定能够知道该用户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座机,因此在与该用户进行通信时仍然会呼叫该用户的手机,这显然会浪费资源并且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兼有目前移动终端的灵活性和目前固定电话的可靠与安全性的通信方式必将为广大用户青睐。目前的移动终端无法利用固定电话网络进行有线通信而导致网络资源浪费严重以及环境和人体损害大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无法利用有线资源进行通信而导致通信时资源浪费、对人体和环境损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以使移动终端能够利用有线通信网络资源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能够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并且能够与固定电话网络通过有线方式进行连接。
该方法包括: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固定电话网络连接并请求通过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接入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接收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请求;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向移动通信网络发送第一位置更新请求,请求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所述固定电话网络将所述位置信息更新结果通知给所述移动终端。
其中,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接入码、注册操作码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其中,所述接入码用于指示请求接入的终端为移动通信网络终端,所述注册操作码用于标识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
并且,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接入码、转入操作码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其中,所述接入码用于指示请求接入的终端为移动通信网络终端,所述转入操作码用于指示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包括: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其中,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的交换机的局号和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的交换机的信令点码。
优选地,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当前访问的移动交换中心接收所述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并将所述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当前访问的拜访位置寄存器;所述拜访位置寄存器将所述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归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对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更新,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
此外,所述固定电话网络将所述位置信息更新结果通知给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包括:所述固定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应答信号,通知所述移动终端已经接入所述固定电话网络。
另外,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固定电话网络进行通信的操作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关闭射频收发;所述移动终端利用固定电话网络信道进行通信。
此外,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固定电话网络进行通信的操作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关闭射频收发;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保持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状态,将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信道由无线信道切换到固定电话网络信道;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固定电话网络信道进行通信。
可选地,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之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固定电话网络之间的有线连接断开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打开射频收发,则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空口发送的第二位置更新请求,请求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移动通信网络;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该位置信息更新结果通知给所述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移动终端能够利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其中,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通知给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所述固定电话释放与所述移动终端相关的资源。
并且,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操作包括: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无线信道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操作包括: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保持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状态,将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信道由固定电话网络信道切换到无线信道;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无线信道进行通信。
优选地,所述固定网络的交换机与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交换中心通过局间中继的方式进行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电话网络。
该固定电话网络包括:接入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模拟用户线与移动终端进行有线连接;数据库,用于描述用户线端口与所连接移动终端号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呼叫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请求,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中的接入码和操作码对所述移动终端执行相应的操作,还用于向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位置更新请求,以使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信令处理模块,用于处理与所述移动终端相关的业务的信令逻辑作为主叫和被叫的呼叫请求。
该网络还包括:局间中继端口,用于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交换中心相连接,并用于实现所述固定电话网络与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网络。
该移动通信网络包括: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在移动终端待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与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或所述移动终端进行信息的交互,以使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拜访位置寄存器,用于转发来自所述移动交换中心的位置更新请求;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根据所述拜访位置寄存器转发的位置更新请求对所述移动终端进行位置更新,在将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或者,在将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融合网络,包括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所述固定电话网络与所述移动通信网络通过局间中继的方式相连接,其中,所述固定电话网络和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用于执行之前所述方法中的各项操作。
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由固定电话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交互,能够将移动终端的位置更新到固定电话网络中并使移动终端在固定电话网络中驻留,使固定电话网络与配置有在固定电话网络中通信所需功能的移动终端进行配合,实现移动终端在固定电话网络中的待机和通话,从而减少无线电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了无线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网络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设备构成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中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的具体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空闲时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通话时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空闲时离开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通话时离开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无法利用有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而导致通信时资源浪费严重、对人体和环境损害大的问题,本发明考虑到目前的固定电话网络技术比较完善,网络覆盖较为全面,并且网络的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等因素,通过固定电话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交互,能够将移动终端的位置更新到固定电话网络中并使移动终端在固定电话网络中驻留,使固定电话网络与配置有在固定电话网络中通信所需功能的移动终端进行配合,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接入并驻留在固定电话网络,并且能够经由模拟用户线与固定电话网络进行通话信号的传输、信令的传输,从而对移动终端实现了移动通信与固定电话网通信的融合,能够在保留移动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有线通信的功能,从而减少无线电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了无线资源的浪费。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移动终端融合了固定电话网络通信和移动网通信的功能,即本发明实现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的融合,因此,下文中将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也称为融合终端,将通过局间中继的方式相连接的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称为融合网络。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的流程图,移动终端能够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并且能够与固定电话网络通过有线方式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101,在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连接并请求通过固定电话网络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固定电话网络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接入请求;
步骤S103,固定电话网络根据接入请求向移动通信网络发送第一位置更新请求,请求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固定电话网络;
步骤S105,在移动通信网络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固定电话网络将位置信息更新结果通知给移动终端。
下面针对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和通话状态分别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5中,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将移动终端在网络中的位置更新为终端所连用户线在固定网络中的位置,端局交换机将移动终端号码保存在其局数据中,并将位置更新结果通知移动终端。
另外,在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向固定电话网络发送接入请求,该接入请求包括:接入码、注册操作码和移动终端的标识,其中,接入码用于标识来自融合终端的业务,注册操作码用于指示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固定电话网络中与融合终端相连的本地交换机收到该接入请求后,即向为其提供服务的MSC发送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其中,本地交换机与移动交换中心可以通过七号信令的MAP(移动应用部分)进行通信;如果LE没有配备MAP,也可用ISUP(综合业务用户部分)进行通信。该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包括: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和移动终端的标识,其中,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移动终端接入的本地交换机的局号、移动终端接入的本地交换机的信令点码;MSC接收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并将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发送给移动终端当前访问的拜访位置寄存器,拜访位置寄存器将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发送给移动终端归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归属位置寄存器对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更新,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在移动通信网络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固定网络向移动终端发送应答信号(例如,回铃音、应答消息等),通知移动终端已经接入固定电话网络;此后,移动终端即可关闭射频收发,利用固定电话网络信道进行通信。之后,在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之间的有线连接断开的情况下,移动终端通过空口向移动通信网络发送第二位置更新请求,利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方法,完成融合终端在移动通信网络通过空口中接入的位置更新,移动通信网络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移动通信网络。其中,该第二位置更新请求可以包括:融合终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位置信息。例如,移动国家编码、移动网络编码或位置区域编码。然后,移动通信网络将这一更新完成情况通知给固定电话网络,以使固定电话释放与移动终端相关的资源。之后,融合终端改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在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向固定电话网络发送接入请求,该接入请求包括:接入码、转入操作码和移动终端的标识(用户号码),其中,接入码用于标识来自融合终端的业务请求,转入操作码用于指示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并希望接入操作完成后,通话能够继续保持;固定电话网络接收该接入请求后,向该移动终端当前访问的MSC发送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其中,该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包括: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和移动终端的标识,其中,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包括:移动终端接入的本地交换机的局号和移动终端接入的交换机的信令点码;MSC接收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并将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发送给移动终端当前访问的拜访位置寄存器,拜访位置寄存器将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发送给移动终端归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归属位置寄存器对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更新,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在移动通信网络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固定网络向移动终端发送应答信号(例如,回铃音、应答消息),通知移动终端其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操作已经完成;此时,移动终端会关闭射频收发,移动终端的通话信道由无线业务信道切换到固定电话网络的话路上,移动终端利用固定电话网络信道进行通信,接入操作前的通话得以继续进行。
之后,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下,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之间的有线连接断开时,移动终端打开射频收发,移动通信网络会接收移动终端通过空口发送的第二位置更新请求,请求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移动通信网络将该位置信息更新结果通知给移动终端,使得移动终端能够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移动终端利用无线信道进行通信,并且,移动通信网络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通知给固定电话网络,固定电话会释放与移动终端相关的资源,移动通信网络保持移动终端的通话状态,将移动终端的通话信道由固定电话网络信道切换到无线信道,移动终端利用无线信道进行通信。也就是说,移动终端射频收发通过空口,与移动通信网络以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的方法完成其在融合网络中的位置更新,融合网络以终端在移动网络中的位置标记终端,终端即可以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的方法,利用无线手段进行通信。如果断开操作前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断开后终端与网络协作,共同把通话从固网的话路切换到空口上的无线业务信道上,继续通话。
网络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电话网络,包括:接入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模拟用户线与移动终端进行有线连接;数据库,用于描述用户线端口与所连接移动终端号码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端口与用户号码之间可以是1:m的关系,m≥0。与现有技术中的端局交换机不同的是:LE中的用户线接口数据为一对多结构,即一个端口可对应于若干个移动终端,也可没有终端。这样,查找某用户号码所在端口的运算也有所不同。为提高检索效率,可以运用Hash表等技术进行检索,也可顺序搜索各端口、各用户号码;呼叫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移动终端的接入请求,根据接入请求中的接入码和操作码为移动终端执行相应的操作,还用于向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位置更新请求,以使移动通信网络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固定电话网络;信令处理模块,用于处理移动终端作为主叫和被叫的呼叫请求;局间中继端口,用于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交换中心相连接,并用于实现固定电话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网络,包括:移动交换中心,用于在移动终端待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与固定电话网络或移动终端进行信息的交互,以使移动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网络接入;拜访位置寄存器,用于处理来自移动交换中心的位置更新请求,对移动终端进行位置更新。在移动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网络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固定电话网络,或者,在移动终端通过空口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移动通信网络;归属位置寄存器,用于处理来自拜访位置寄存器的位置更新请求,对移动终端进行位置更新。可选地,在将移动终端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固定电话网络,或者,在将移动终端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将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移动通信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融合网络,包括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固定电话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通过局间中继的方式相连接,其中,固定电话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终端三者相互交互,使得移动终端可以通过固定电话网络进行通信。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网络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包括:基站(BaseStation,简称为BS)、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Controller,简称为BSC)、移动交换中心(MobileSwitchingCenter,简称为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isitorLocationRegister,简称为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LocationRegister,简称为HLR)、LE(固网本地5类接入交换机),其中,BS、BSC、MSC、VLR和HLR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设备,LE是固定电话网络中的设备,为了使移动通信网络与固定电话网络形成融合网络,移动通信网络中的MSC和固定电话网络中的LE可以以局间中继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移动通信网络与固定电话网络之间进行通信,即,可以将MS接入的LE作为MSC所在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Land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简称为PLMN)一个移动接入设备,由其代替空口无线接入设备(BS和BSC),为MS提供有线接入服务,该LE的标识(例如,LE的局号、LE的信令点编码)将作为MS的locationInfomation的一个新的元素,寄存在VLR和HLR中,以便其他用户可以找到该LE,从而通过该LE与该MS建立呼叫。如图2所示,移动终端(MobileStation,简称为MS)与融合网络中的BS进行无线空口连接、与融合网络中的LE进行有线连接,其中,MS与LE的连接方式将在下文的图5和图6中详细描述。
在图2所示的各设备中,除了MS与LE之间的接口、以及MSC与LE之间的接口不是现有技术外,其余各接口均保持现有的连接方法,但是为了支持移动融合终端接入固定电话网络,各接口上传送的信令消息内容需做相应的变化。其中,当用户需要把MS接入固定电话网络时,需要MS通过现有的二线模拟用户电话线与LE相连,在LE、MSC、VLR、HLR的相互配合下,实现该MS在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注册,从而该MS开始固定接入的移动通信模式,通过固网实施通话。当用户需要MS移动时,即可将MS与LE断开,在网络侧以上诸设备的配合下,MS恢复无线接入的移动通信模式。
如图3所示,为实现本发明的功能,需对现有技术中的LE、MSC、VLR和HLR分别进行升级,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LE:其用户数据(库)、信令处理模块、呼叫处理模块均需升级,还要增加一个接入处理模块,用于处理融合终端的固网接入请求。
其中,用户数据(库)支持一个用户端口对应多个用户号码,具体地,可以设置0个或一个固定号码,0个或多个移动号码,固定号码为静态配置,移动号码随融合终端的连接或断开,动态地增加或删除;用户端口上的移动号码与用户端口上连接的融合终端对应,连接的融合终端不同,端口上绑定的移动号码也不同;呼叫处理模块中的呼叫控制块(CallControlBlock,简称为CCB)用以记录与呼叫有关的信息,如呼叫类型、主叫号码、被叫号码、呼叫状态等。呼叫处理模块能够区别对待LE中普通固网用户的呼叫(通过固定号码进行的呼叫)和LE中接入的移动用户的呼叫(通过移动号码进行的呼叫),并能够分析出移动终端发送的接入码和操作码,来调用接入处理模块;接入处理模块识别来自呼叫处理模块的操作码,并根据不同的操作码,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包括空闲接入、通话接入等操作;信令处理模块能够处理移动号码作为主叫和被叫的呼叫请求。
也就是说,MS接入LE所占用的用户线端口,其局数据应该有一标识以指明该用户端口可用于移动融合终端、固定终端、融合与固定终端兼容的接入。当端口可接受固定终端接入,或融合与固定终端兼容接入时,该端口仍可对应于一个固定电话号码,其行为逻辑与其他普通端口无异;支持移动融合终端接入的用户端口可以接入若干移动融合终端,不同移动融合终端之间以各自的电话号码区分。
VLR和HLR:这两个设备的用户数据库和信令处理模块需要升级。
用户数据库中的用户记录设置标识,用以区分用户是固网接入还是移动接入,如果是固网接入(移动用户以有线方式,通过固定电话网络接入),则在其位置信息中要存贮其固网接入位置信息,即接入LE的局号和信令点码,用于MSC将接收到的呼叫前转至其接入LE,以便LE最终连接到该呼叫对应的移动终端;信令处理模块能够传送以上更新了的位置信息。
MSC:其呼叫处理模块和信令处理模块均需升级,还要增加一个接入处理模块,以处理移动终端通过LE发起的固网接入请求。
呼叫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号码分析,识别出LE通过IAM消息带来的移动终端的接入请求,从而启动接入处理模块,处理此接入请求,最终把融合终端的固网位置信息存入VLR和HLR中,其中,IAM中携带有接入号码,操作码(注册操作码或转入操作码),以及接入移动终端的电话号码。另外,呼叫处理模块还支持关于固网接入的移动用户的呼叫,其呼叫控制块(CCB)应增加一个终端接入方式标识,以区分该呼叫的本端(可以是主叫,也可以是被叫)是固网接入还是移动接入,如果是固网接入,则还要增加一个元素,以记录本端移动用户的固网接入位置,如果是移动接入,则按现有技术处理;如果是固网接入且本端移动用户为被叫,则使用IAM消息将该呼叫前转至上述LE,同时将此LE信息存入CCB,如果是固网接入且本端移动用户为主叫,则CCB中也要存贮用户的接入LE的信息,以便向此LE发送后继消息;信令模块用于处理上述信令过程。
通过在MSC中存贮其所辖移动融合终端的用户数据,如果融合终端为固网接入且本端移动用户为被叫,MSC可以通过这些用户数据,直接找到该移动终端所连接的LE,进而将呼叫中继给LE,能够节省向VLR询问用户数据的操作,从而缩短呼叫建立的时间。
另外,为了实现移动融合终端利用固定电话网络接入进行通信,需要设置一个融合终端的固网接入号码(融合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网络接入融合网络的特服号码)。由于融合终端通过可以固定电话网络实现三个功能:一是注册,即通知网络侧,融合终端正在通过某网络的用户端口从固网接入;二是呼叫,即融合终端通过网络的用户线接入时,仍可获得与移动接入时同样的通话服务;三是呼叫转入,即在融合终端通话时,可在移动接入和固定接入之间切换。为区分这三个功能,可以设置三个操作码。这样,如果普通固定电话利用此端口发起呼叫,则其逻辑处理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如果是融合终端发起呼叫,则先拨入接入号码,随之以相应的操作码,以便融合网络激活相应的处理。当然,接入号码及操作码的拨入均由融合终端自动完成,用户的操作方法与现有技术下移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呼叫完全相同。移动终端和LE需要保存设置好的上述接入码和操作码。
终端侧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包括中央处理器1、固网接入控制模块2、双音多频处理模块3、通话处理模块4、射频通信模块5和电子开关模块6,其中,
固网接入控制模块2,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接,包括模拟用户线接口,用于在模拟用户线与模拟用户线接口相连接的情况下,通知中央处理器1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相连接;当移动终端断开与用户线的连接时,通知终端的中央处理器,移动终端已与用户线断开。
双音多频处理模块3,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接,用于将来自接入模拟用户线的数据信号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以及将来自中央处理器1的数据信号发送至接入模拟用户线;
通话处理模块4,用于将来自接入模拟用户线的通话信号,以及将来自用户的通话信号发送至接入模拟用户线;
射频通信模块5,用于基于无线网络实现移动终端与外界的通信;
中央处理器1,用于处理来自双音多频处理模块3的信令,将需要经由网络传输的信令发送双音多频处理模块3,并且用于在固网接入控制模块2通知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相连接的情况下控制电子开关模块6关闭射频通信模块5,其中,中央处理器1为以下之一:基带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
铃流处理模块(图中未示出),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接,用于识别来自接入模拟用户线的铃流信号,并将振铃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
信号音处理模块(图中未示出),与中央处理器1相连接,用于识别来自接入模拟用户线的信号音,并将音信号信息发送给中央处理器1。
话筒和听筒(图中未示出),其中,通话处理模块4用于将用户通过话筒输入的话音信号发送给模拟用户线,并将来自模拟用户线的话音信号发送给听筒。
其中,中央处理器1还用于根据双音多频处理模块收到的被叫号码确定铃流信号对应的呼叫的被叫终端是否为本移动终端,并在确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控制移动终端进行呼叫提示。
电子开关模块6还用于在中央处理器1的控制下,使得双音多频处理模块3、通话处理模块4、铃流处理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与模拟用户线相连接。具体地,中央处理器1用于在移动终端接入到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控制电子开关模块6将铃流处理模块与模拟用户线相连接;中央处理器1用于在移动终端需要进行通话的情况下,控制电子开关模块6将通话处理模块4与模拟用户线相连接。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中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的示意图,主要是用户线插头的形状及其与终端的连接方法。插头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按键开关可由插头顶部控制等,插孔的位置可以设置在融合终端的下部。通过固网接入控制模块,一方面可以把融合终端内部的ab线与固定电话网络的模拟用户线相连,进而把融合终端与固定电话网络通过模拟用户线连接起来,另一方面,融合终端也可以及时检测到插头的插入和拨出,并通知中央处理器用户线的连接和断开,从而启动接入和退出处理逻辑。
如图5所示,用户线插头为一圆柱型,左上部为插头竖切截面,右上部为插头横切截面,下部为融合终端插孔内相应的部件。插头外层51外部为一层金属壳,用以连接用户线的a线;插头内层52中心为一金属芯,用以连接用户线的b线;绝缘层53用于以分隔ab两线;凹槽54与凸头57配合。当插头插入插孔内后,凸头卡在凹槽内,防止插头轻易滑落;三个触点55、56和57位于插孔内,分别对应融合终端内的b线、连接检测开关、终端内a线;其中,触点55和57为金属触点,插头推入后,即可将终端内ab线与外部用户线相连;弹簧触点开关58可以在插头插入后,在触点56的推动下接通低电平,以此通知中央处理器插头的插入;在插头未插入时,弹簧触点开关58接通高电平,以向中央处理器表示插头未插入。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的具体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融合终端具有两个接口,一为无线,二为有线(用户线)。无线接口上的信令和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与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接口完全相同;用户线接口的物理介质及语音传输与现有技术中模拟固定电话机与固定电话网络之间的接口完全相同,但新的用户信令对原固网用户信令做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主要包括:由融合终端发起的业务请求,均以一个由运营商设定的特服号码(接入码)开始,跟随着一个具体操作的操作码(融合终端接入、融合终端转入、融合终端发起呼叫、融合终端发送短消息),以及区分业务发起者的终端号码,从而实现融合终端的接入、转入、呼叫处理、以及短消息的接收与发送,并且支持多个终端共用一对用户线。当然,接入号码及操作码的拨入均由融合终端自动完成,用户的操作方法与现有技术下移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呼叫完全相同。
如图6所示,融合终端由移动通信模块、固话处理模块和公共部分构成。其中,振动器、显示器、键盘、话筒、听筒、免提/铃声均是现有移动终端设备中的必备输入/出模块,在融合终端中,为移动通信模块和固话处理模块共用;中央处理器可以是现有移动终端中的(数字)基带处理器,也可以是单独的CPU(中央处理单元),如上网本中的CPU,用以总体控制融合终端的行为。其中的移动通信模块完成现有技术中的移动通信功能,并可以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打开和关闭其射频收发。
融合终端的固话处理模块由固网接入控制模块、信令处理模块、通话处理模块组成;信令处理模块又由DTMF(或FSK)处理模块、信号音处理模块和铃流处理模块组成。如果终端以有线方式接入网络,则在其空闲时,其铃流处理模块与ab线(即用户线)相连;而在通话时其通话处理模块与ab线相接。融合终端内所有这些模块均在中央处理器的统一控制下协调工作,完成固定电话网络模式下的通话处理。
通话处理模块可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接通或断开其与ab线的连接,以实现和结束语音通信;通话处理模块还实现2/4线转换、消侧音、接收与发送音信号的放大。通话处理模块与移动通信模块共用听筒、话筒模块,所以它对这些模块的输入/出必须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必要时需做相应的信号转换。
固网接入控制模块实时检测用户插头的插入和拨出,并通知中央处理器用户线的连接和断开,从而启动接入和退出处理逻辑。
信令处理模块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实现融合终端与融合网络之间的所有信令交互功能,其中的三个子模块均可以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接通或断开其与ab线的连接。
具体地,铃流处理模块可以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接通或断开其与ab线的连接。在融合终端空闲时,铃流处理模块总与ab线相连,以时刻监视ab线上可能出现的铃流。在作为被叫的用户按下摘机键后,铃流处理模块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断开与ab线的连接;同时,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通话处理模块与ab线接通,以开始通话。通话结束,用户按下挂机键后,中央处理器即控制接通铃流处理模块与ab线,同时断开所有其他模块与ab线的连接。此外,铃流处理模块的主要任务是识别从线路上的铃流信号,并且在线路上有铃流信号时,向中央处理器报告铃流的出现,以便中央处理器控制免提/铃声发出铃声。
信号音处理模块的作用是识别线路上的拨号音、回铃音、忙音等信号音,并向中央处理器报告它们的出现。
DTMF处理模块一方面是融合终端作为主叫发起呼叫时,把来自中央处理器的相关号码数字转换为DTMF信号发往用户线,另一方面,当铃流处理模块检测到振铃后,DTMF即开始监听并识别用户线上可能出现的主叫号码的DTMF信号,并将他们送往中央处理器。为实现这一功能,另一个常用的技术是FSK处理。无论是DTMF处理、还是FSK处理,均可以收发数据信号,从而也可用于实现终端对短消息的收发。
一对模拟用户线可以连接多个上述移动终端,不同融合终端之间以各自的电话号码区分。哪一台融合终端做主叫,则呼叫的主叫号码即是该融合终端对应的用户号码。其他用户将哪一台融合终端的号码作为被叫,则只有那一台被叫的融合终端振铃。与融合终端相连的用户端口,仍可与一个固定电话相连,对于固定电话,其行为逻辑与其他普通端口无异。该端口作为被叫时,如果端口上尚接有固定电话,则固定电话亦被振铃。如用固定电话作为主叫发起呼叫,则主叫号码为端口对应的固定电话号码,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
通过对移动终端进行改造,增设用于信令传输、话音信号传输、固网接入控制的功能模块,使得移动终端能够接入并驻留在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并且能够经由模拟用户线与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进行话音信号的传输、信令的传输,从而对移动终端实现了移动通信与固定电话网通信的融合,能够在保留移动通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有线通信的功能,从而减少无线电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了无线资源的浪费。
实现流程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空闲时通过固定电话网络接入的处理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S701,将用户线插头插入到融合终端的用户线插孔后,融合终端中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检测到这一事件,并向中央处理器报告这一事件;中央处理器控制电子开关连通用户环路,将DTMF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接,中央处理器启动LE接入逻辑处理。
S702,融合终端中接通了用户环路,LE中的用户接口电路即可以向用户线环路供电,LE检测到该供电,即为摘机,也就是说,融合终端向LE发出摘机事件,并等待网络侧的应答。
S703,中央处理器将信号音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接,等待LE发送的拨号音。
S704,LE检测到摘机事件后,即启动呼叫处理,验证网络侧与该用户线相连接的端口的属性(例如,该端口是否可用,是则继续下述处理,否则流程结束),分配此次呼叫所需的其他资源(例如内存、线程等)。
S705,LE向融合终端送拨号音。
S706,LE等待融合终端的响应。
S707,融合终端的信号音处理模块接收到拨号音信号,并向中央处理器报告该拨号音信息,以使中央处理器执行后续的接入操作,中央处理器从SIM卡中读取接入号码(用以标识融合终端业务)、注册操作码和本机号码,并将上述这些号码发送给DTMF模块。
S708,DTMF模块向LE发出携带有接入号码、注册操作码和本机号码的DTMF信号。其中,中央处理器中设置有状态机,可以识别出所需执行的操作,向固定电话网络发送注册操作码,或转入操作码,或启呼操作码。
S709,LE的呼叫处理模块接收到融合终端发送的接入号码、注册操作码和本机号码,对接收到的号码分别进行分析,通过接入号码,确定该终端业务请求来自融合终端,通过注册操作码,确定后续的操作为处于空闲状态的融合终端接入到固定电话网络的接入处理,随即启动固网接入处理模块,将本机号码添加到用户端口的数据中。
S710,LE通过局间中继端口向MSC发送IAM信号,以通知MSC有融合终端从固网发出的接入请求,其中,该IAM信号中携带着接入号码、注册操作码和融合终端的本机号码。
S711,MSC响应IAM信号,启动呼叫处理,通过号码分析,得知是有融合终端通过LE发出空闲接入请求。
S712,MSC通过MAP_UPDATE_LOCATION_AREA消息向融合终端的VLR发出位置更新请求,其中,该消息中携带着LE的标识和融合终端的本机号码,其中,LE的标识为:LE的局号和LE的信令点号码。
S713至S716,VLR与HLR配合,完成融合终端在HLR中的位置更新,将该融合终端目前所在的固网接入位置信息(MSC信息、VLR信息、LE的标识)登记在HLR和VLR中,该位置更新流程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S717,VLR通过MAP_UPDATE_LOCATION_AREA_ACK消息通知MSC,融合终端的位置更新已成功。
S718,MSC通过用ACM通知LE,融合终端的位置更新已成功。
S719至S720,LE响应ACM,向融合终端送回铃音,通知融合终端固网接入已成功,同时向MSC回复REL。
S721至S722,融合终端的信号音处理模块检测到回铃音信号,向中央处理器报告收到回铃音信号;中央处理器指示移动通信模块,通过空口向移动通信网络启动位置更新流程,以确认融合终端的固定电话网络接入情况,MSC将终端在固网中的接入位置通过们位置更新接受消息通知给融合终端。
S723,MSC向LE发送RLC,以响应S719接收到的REL。
S724,融合终端挂机后,关闭射频收发,并释放本次接入所分配的资源,进入固定电话网络接入工作模式,结束本次固网接入处理;并且,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将铃流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接,融合终端进入固定电话网络接入模式,优选地,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可以断开融合终端内的所有其他模块与用户线的连接;LE接收到RLC和用户挂机后,完成本次固网接入处理,开始为终端提供通信服务。
其中,在图7所示的流程中,上述ACM、REL、RLC均携带通话的呼叫参考。并且,上述步骤S721至S722为可选步骤。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通话时接入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在通话状态下,用户将融合终端连接上用户线,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处理流程:
S801,将用户线插头插入到融合终端的用户线插孔后,融合终端中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检测到这一事件,并向中央处理器报告这一事件;中央处理器控制电子开关连通用户环路,将DTMF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接,中央处理器启动LE接入逻辑处理;融合终端中接通了用户环路,LE中的用户接口电路即可以向用户线环路供电,LE检测到该供电,即为摘机,也就是说,融合终端向LE发出摘机事件,并等待网络侧的应答;并且,中央处理器将信号音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接,等待LE发送的响应(如拨号音)。
S802,LE检测到摘机事件后,即启动呼叫处理,验证网络侧与该用户线相连接的端口的属性(例如,该端口是否可用,是则继续下述处理,否则流程结束),分配此次呼叫所需的其他资源(例如内存、线程等),向融合终端发送拨号音。
S803,融合终端的信号音处理模块识别出拨号音,并向中央处理器报告该拨号音的到达,以使中央处理器执行后续的接入操作,中央处理器从SIM卡中读取本机号码、接入号码、转入操作码,并将上述这些号码发送给DTMF模块,DTMF模块向LE发出携带有接入号码、转入操作码和本机号码的DTMF信号,转入操作码通知LE此时融合终端正在通话,融合终端希望在接入固网之后,继续保持这个通话。其中,中央处理器中设置有状态机,可以识别出所需要执行的操作,向固定电话网络发送接入号码、转入操作码、本机用户号码。
S804,LE通过局间中继端口向MSC发送IAM信号,以通知MSC有融合终端从固网发出的转入请求,其中,该IAM信号中携带着接入号码、转入操作码和融合终端的本机号码。
S805,MSC响应IAM信号,启动呼叫处理,通过号码分析,得知是有融合终端通过LE发出呼叫转入请求,之后,MSC通过MAP_UPDATE_LOCATION_AREA消息向融合终端的VLR发出位置更新请求,其中,该消息中携带着LE的标识和融合终端的本机号码,其中,LE的标识为:LE的局号和LE的信令点号码。
S806至S809,VLR与HLR配合,完成融合终端在HLR中的位置更新,将该融合终端目前所在的固网接入位置信息(MSC信息、VLR信息、LE的标识)登记在HLR和VLR中,该位置更新流程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S810,VLR通过MAP_UPDATE_LOCATION_AREA_ACK消息通知MSC,融合终端的位置更新已成功。,
S811,MSC通过用ACM通知LE,融合终端的位置更新已成功。
S812,LE响应ACM,向融合终端发送回铃音,通知融合终端固网接入已成功。
S813至S814,融合终端的信号音处理模块检测到回铃音信号,向中央处理器报告回铃音信号的到达;中央处理器指示移动通信模块,通过空口向移动通信网络启动位置更新流程,以确认融合终端的固定电话网络接入情况,MSC通过位置更新消息将终端在固网中的接入位置通知给融合终端,其中,该位置更新流程与现有技术的位置更新流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S815,MSC确认融合终端的固网接入已经成功完成后,通过ANM通知LE呼叫就绪。
S816,LE停止向融合终端送回铃音。
S817,响应MSC发送的ANM,LE向MSC回送CPG,MSC接收到CPG后,将融合终端的通话话路由无线通道切换到固网通道上,并释放BSC、BS中的相关资源。
S818,融合终端检测到回铃音停止,关闭射频收发,并释放为本次接入分配的资源,进入固定电话网络接入工作模式;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将通话处理模块与用户线相连接,融合终端进入固定电话网络接入模式,固定电话网络和融合终端完成了接入处理,并继续转入前的通话。
其中,在图8所示的流程中,上述ANM、CPG均携带通话的呼叫参考。并且,上述步骤S813至S814为可选步骤。
通过上述图7和图8所示的流程,将二线模拟用户线的插头插入移动终端的用户线插孔内,移动终端检测到用户线插头的插入,随即启动融合终端接入固网的处理。移动终端与网络侧相互配合,完成移动终端在固定电话网络中的注册处理。此时,HLR和VLR中记录有该移动融合终端的接入位置,即与其相连的LE;并且,LE中对应的用户端口被标识为已有移动终端接入,并记录所接入融合终端的电话号码;另外,如果移动融合终端接入固网时正在通话,接入后此通话应可继续进行。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空闲时离开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如图9所示,包括以下处理流程:
S901,将用户线插头从处于空闲状态的融合终端上拔下后,融合终端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检测到用户线插头的拔下,通知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指示移动通信部分开启射频收发,通过MSC启动空口位置更新处理流程。
S902,MSC接收到融合终端从空口发出的位置更新请求后,与VLR、HLR合作,会分别执行下述S903至S905,以及S906至S910。
S903,MSC通过IAM通知LE,终端已离开固网,且已恢复移动接入工作模式,并执行S904。
S904至S905,LE和MSC交换REL和RLC,LE清除与融合终端相关的所有资源,从接入端口的描述数据中删除本终端条目。
S906至S910,通过现有移动网络的位置更新技术,完成融合终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位置更新处理,将融合终端的所在位置由固网位置变为其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位置。
S911,MSC响应S901中的位置更新请求,向融合终端发送位置更新响应,通知融合终端位置更新完成,融合终端恢复移动工作模式。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融合终端通话时离开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流程图,假设当前通话话路中包括MSC-LE-融合终端连接,即融合终端是通过LE连到MSC,再由MSC与对方相连,如图10所示,包括以下处理流程:
S1001,将用户线插头从处于通话状态的融合终端上拔下后,融合终端的固网接入控制模块检测到用户线插头的拔下,通知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指示移动通信模块开启射频收发,通过空口启动位置更新处理流程。
S1002,MSC接收到融合终端从空口发出的位置更新请求后,按与现有技术完成相同的方法,与VLR、HLR协作,会分别执行下述S1003至S1005,以及步骤S1006至S1010。
S1003,MSC通过IAM通知LE,终端已离开固网,且已恢复移动接入工作模式,并执行S1004。
S1004至S1005,LE和MSC交换REL和RLC,LE清除与融合终端相关的所有资源,删除接入端口数据中的用户号码,以及此号码的用户数据。
S1006至S1010,使用现有移动网络的位置更新技术,完成融合终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位置更新处理,将融合终端的所在位置由固网位置变为其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位置。
S1011,MSC响应S1001中的位置更新应答,向融合终端发送位置更新证实,通知融合终端位置更新完成,融合终端恢复移动工作模式。
S1012,MSC保持融合终端先前的通话,并与融合终端协作建立由空口、BS、BSC参与的语音承载,然后将通话切换到此语音承载上,使得用户继续通话。
如果融合终端离开固网时的通话话路没有MSC参与,则需做以下改动:一是位置更新完成后,LE暂时保存该终端的信息,保持其与后端局之间的话路连接,待此次通话结束后,再释放这这些资源;二是位置更新完成后,建立MSC与LE之间的话路,再建立由LE、MSC、BSC、BS、MS参与的移动通信语音通道,并把原通话切换到此通道上。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由固定电话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交互,将移动终端的位置更新到固定电话网络中并使移动终端在固定电话网络中驻留,能够使固定电话网络与配置有在固定电话网络中通信所需功能的移动终端进行配合,实现移动终端在固定电话网络中的待机和通话,从而减少无线电波辐射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同时节约了无线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能够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并且能够与固定电话网络通过有线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固定电话网络的LE中的局间中继端口,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交换中心MSC相连接,与所述MSC通过局间中继的方式进行通信,包括:LE通过局间中继端口向MSC发送IAM信号,以通知MSC有移动终端从固网发出的接入/转入请求;其中,MSC的呼叫控制块CCB增加一个终端接入方式标识,以区分该呼叫的本端是固网接入还是移动接入;
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固定电话网络连接并请求通过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接入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接收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请求;
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根据所述接入请求向移动通信网络发送第一位置更新请求,请求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所述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包括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
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所述固定电话网络将所述位置信息更新结果通知给所述移动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接入码、注册操作码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其中,所述接入码用于指示请求接入的终端为移动通信网络终端,所述注册操作码用于标识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接入请求包括:接入码、转入操作码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其中,所述接入码用于指示请求接入的终端为移动通信网络终端,所述转入操作码用于指示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的交换机的局号和所述移动终端接入的交换机的信令点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处理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当前访问的移动交换中心接收所述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并将所述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当前访问的拜访位置寄存器;
所述拜访位置寄存器将所述第一位置更新请求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归属的归属位置寄存器,所述归属位置寄存器对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进行更新,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话网络将所述位置信息更新结果通知给所述移动终端的操作包括:
所述固定电话网络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应答信号,通知所述移动终端已经接入所述固定电话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固定电话网络进行通信的操作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关闭射频收发;
所述移动终端利用固定电话网络信道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固定电话网络进行通信的操作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关闭射频收发;
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保持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状态,将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信道由无线信道切换到固定电话网络信道;
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固定电话网络信道进行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之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固定电话网络之间的有线连接断开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打开射频收发,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接收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空口发送的第二位置更新请求,请求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移动通信网络;
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该位置信息更新结果通知给所述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移动终端能够利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情况通知给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所述固定电话释放与所述移动终端相关的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空闲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操作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无线信道进行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入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操作包括:
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保持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状态,将所述移动终端的通话信道由固定电话网络信道切换到无线信道;
所述移动终端利用无线信道进行通信。
13.一种固定电话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模拟用户线与移动终端进行有线连接;
数据库,用于描述用户线端口与所连接移动终端号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呼叫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接入请求,根据所述接入请求中的接入码和操作码对所述移动终端执行相应的操作,还用于向移动通信网络发送位置更新请求,以使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所述位置更新请求包括: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标识和所述移动终端的标识;
信令处理模块,用于处理与所述移动终端相关的业务的信令逻辑作为主叫和被叫的呼叫请求;
局间中继端口,用于与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交换中心相连接,并用于实现所述固定电话网络与所述移动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包括与所述MSC通过局间中继的方式进行通信,包括:LE通过局间中继端口向MSC发送IAM信号,以通知MSC有移动终端从固网发出的接入/转入请求,其中,移动通信网络的MSC的呼叫控制块CCB增加有一个终端接入方式标识,以区分该呼叫的本端是固网接入还是移动接入;
呼叫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移动通信网络将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更新为所述固定电话网络的情况下,所述固定电话网络将所述位置信息更新结果通知给所述移动终端。
14.一种融合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所述固定电话网络与所述移动通信网络通过局间中继的方式相连接,其中,所述固定电话网络和所述移动通信网络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操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74127.4A CN102387053B (zh) | 2010-09-06 | 2010-09-06 | 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74127.4A CN102387053B (zh) | 2010-09-06 | 2010-09-06 | 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7053A CN102387053A (zh) | 2012-03-21 |
CN102387053B true CN102387053B (zh) | 2016-03-30 |
Family
ID=45826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7412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87053B (zh) | 2010-09-06 | 2010-09-06 | 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3870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597394B (zh) * | 2020-04-24 | 2023-08-08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一种多维、多层、多粒度的多网融合建模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2526A (zh) * | 2006-02-15 | 2006-10-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融合终端 |
CN101340403A (zh) * | 2007-07-04 | 2009-01-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网关、实体及实现呼叫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29954C (zh) * | 2004-08-05 | 2008-10-29 |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 通过固话网络实现phs系统接入的方法及其系统 |
CN100584115C (zh) * | 2006-09-06 | 2010-01-20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phs手机通过固定电话网进行通话的方法 |
CN201332429Y (zh) * | 2008-12-31 | 2009-10-21 | 厦门敏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gsm接入与模拟交换的融合系统 |
-
2010
- 2010-09-06 CN CN201010274127.4A patent/CN10238705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52526A (zh) * | 2006-02-15 | 2006-10-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融合终端 |
CN101340403A (zh) * | 2007-07-04 | 2009-01-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网关、实体及实现呼叫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87053A (zh) | 2012-03-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6242C (zh) | 使用短程通信控制链路在无线电话和有线电话之间的进行中的电话呼叫转移 | |
US6556823B2 (en) | Location dependent service for mobile telephones | |
JP3759297B2 (ja) | 遍在無線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方法 | |
CN103369160A (zh) | 一种利用智能漫游终端进行通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
CN103369161B (zh) | 一种利用智能漫游终端进行通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
JP3119627B2 (ja) | 携帯電話における着信側所在通知方法 | |
CN102318403B (zh) | 融合式无绳和蜂窝电话系统 | |
CN102387053B (zh) | 移动终端的接入管理方法和融合网络 | |
EP2523438B1 (en) | Mobile terminal | |
US2002007712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network for advising and placing a calling party on hold/delay until call completion | |
KR100441122B1 (ko)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호전환부가서비스실시방법 | |
CN100461947C (zh) | 多用户电话号码无线终端及其呼入、呼出方法 | |
CN102387607A (zh) | 固定电话网络中移动终端的呼叫方法和系统 | |
US9148909B2 (en) | Mobile terminal | |
KR100233914B1 (ko) | 개인 이동 통신 교환기에서의 호 보류 처리 방법 | |
CN101668278B (zh) | 一种漫游服务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1583128A (zh) | 通信转接方法、网络设备和通信转接系统 | |
KR100725130B1 (ko) | 지능망을 이용한 sms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 |
KR100637593B1 (ko) | 멀티링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0233915B1 (ko) | 개인 이동 통신 교환기에서의 호 대기 처리 방법 | |
KR101003273B1 (ko) | 유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통화 대기음 서비스 방법 | |
JP3667157B2 (ja) | 無線端末装置 | |
KR100233167B1 (ko) | 하나의 전화번호에 둘 이상의 핸드폰을 등록하여 사용하는방법 | |
JPH10174145A (ja) | 構内交換機のディジタルコードレスシステム | |
KR100645111B1 (ko) | 착신 제한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709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