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80B - 从轧碎设备移去轧碎辊子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从轧碎设备移去轧碎辊子的设备和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80B
CN1010180B CN 86104686 CN86104686A CN1010180B CN 1010180 B CN1010180 B CN 1010180B CN 86104686 CN86104686 CN 86104686 CN 86104686 A CN86104686 A CN 86104686A CN 1010180 B CN1010180 B CN 10101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rushing rolls
support
support arm
mova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861046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6104686A (zh
Inventor
唐纳德·W·布朗
马克·L·科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 J GUNDLACH MACHINE Co
Original Assignee
T J GUNDLACH MACHIN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 J GUNDLACH MACHINE Co filed Critical T J GUNDLACH MACHINE Co
Priority to CN 8610468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180B/zh
Publication of CN86104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610468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80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用于从轧碎设备移去轧碎辊的设备与方法,包括利用装设于一用以支撑可动的轧碎辊之可动框架上之支臂装置,将装设于固定的支撑框架上之固定的轧碎辊子移到可将固定的辊子从轧碎设备吊起的位置。将固定的与可动的框架相互靠近,使支臂装置位于固定的框架上之固定辊啮合的位置。再将装设于固定的框架上之轧碎辊从支撑物上松开,使固定的轧碎辊由支臂装置支撑。再将可动的框架移开固定的框架。而到可将固定的轧碎辊从支臂装置上吊起的位置。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轧碎设备移去轧碎辊子的设备和方法,尤其是,利用带有可动轧碎辊子之可动框架移去固定安装在轧碎设备上之轧碎辊子之设备与方法。
大型轧碎厂皆有一位于高处的供给构造,此供给构造将欲被轧碎的材料倒入位于其下方之轧碎辊子内。轧碎辊子最好支撑于一固定的框架上,以保证有抵抗因轧碎大块材料如石头或煤所产生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了维护之目的,轧碎辊子之可及性及可移动性以便检查或移动亦是必要的。
由于需要将轧碎辊子移动,在商业上的装置中已使用过在可动与固定的座架上之轧碎辊子之各种折衷的配置。在一种普通型式的轧碎构造中,在轧碎设备一边的轧碎辊子被架设于固定的框架上,而另一边的轧碎辊子则被架设于可动框架上作为可动辊子。在正常的轧碎作业中,可动框架上之可动轧碎辊子被定位于紧邻于静止架设的辊子处。要从轧碎设备中将可动轧碎辊子移走时,可将可动框架由固定框架中移开且由高处之供给构造的下方移出。利用适合的吊车即可将可动框架移动,且易于接近可动框架上之可动轧碎辊子。固定的辊子亦可从其框架上被分解,而利用吊车从可动框架被移去后之空间处吊出。但是,这种轧碎设备有一严重的缺点,那就是要将可能重达两,三吨的固定的辊子,在高处之供给构造下方移到可被吊起与移走处是非常地困难的。
因此,本发明之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移动轧碎辊子之设备与方法。且可排除上述之困难点,能相当容易与迅速的将轧碎厂内的固定的轧碎 辊子移动。
本发明之辊子轧碎设备包含相互紧邻定位的第一与第二支撑装置,与于其上分别支撑著第一与第二轧碎辊子,且辊子的轴皆相互平行定位。第一辊子固定的设于第一支撑装置上,当然,亦可从第一支撑装置上移开。第二辊被支撑于在轧碎位置时,紧邻第一辊子处,且是可移动的。第二支撑装置可从第一支撑装置处移开,使第二轧碎辊子远离第一支撑装置。在第二支撑装置上装设一辊子移去装置,以支撑从第一支撑装置上卸下的第一辊子。当第二支撑装置由第一支撑装置处移开时,一辊子移去装置载运第一辊子使之离开第一支撑装置。在第一与第二轧碎辊子皆远离第一支撑装置处时,可则接近该等辊子以便修理,或将之吊离轧碎设备。
辊子移去装置包含一对分开的支臂装置,且延着其长度与第一轧碎辊子啮合并支撑载运之。各装置皆包含一架设于第二支撑装置上的第一与第二支臂。此二支臂可从支撑装置上移走。延伸第一支臂使与第一轧碎辊子啮合。第二支臂被配置成部分垂直的位置,并与第一支臂连接,以支撑载运第一轧碎辊子的负荷。
配合附图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相信本发明目的,特征,其他优点可得更清晰了解。
图1是表示在封闭,轧碎位置之轧碎设备及用以供给欲被轧碎材料至轧碎设备之输送带之侧视图。
图2是表示在封闭,轧碎位置之图1的轧碎设备的部分剖去侧视图,可见到轧碎辊子。
图3是表示部分沿着图2之线3-3剖视之端视图,且将某些元件移走,以表示辊子移走设备在将固定辊子移走之前,支撑着固定辊子的位置。
图4是表示如图2所示之轧碎设备在封闭位置之侧视图,且将某些 元件移走,以表示本发明之辊子移去设备。
图5是表示如图4所示之轧碎设备在打开位置之侧视图,且辊子移去设备支持住固定轧碎辊子。
图6是表示于图4所示之位置的辊子移去设备与轧碎辊子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用以将辊子移去设备装在轧碎设备的固定销的透视图。
参阅图1和2,如图所示之一辊子轧碎设备含有一位于高处的供给滑槽,一固定的支撑框架2,一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与一基部框架6。一盖帽3装设于固定的与可动的支撑框架2与4上方的供给滑槽1上。一个输送机5把要轧碎的材料喂入到供给滑槽1。固定的支撑框架2以螺栓或其他不可移动的方法固定于基部框架6上。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利用辊子7而在基部框架6上移动,以接近或远离固定的支撑框架2。在固定的支撑框架2上设置有上与下的固定的轧碎辊子8与10。同样地,在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上设置有上与下的可移动的轧碎辊子12与14。此四轧碎辊子的轴向长度皆以平行关系配置。以辊子驱动装置16驱动上与下的固定的轧碎辊子8与10,以及以架设于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上的轧辊驱动装置18驱动上与下的可移动的轧碎辊子12与14。
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上有分别定位于靠近上可移动的轧碎辊子12两端之支撑构件20与22,以支撑辊子12。下可移动的轧碎辊子14支撑于靠近它的两端的梁24与26上,梁24与26则设置于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上。固定的支撑框架2上有分别定位于靠近上固定的轧碎辊子8两端之支撑构件28与30,以支撑辊子8。下固定的轧碎辊子10支撑于靠近它的两个梁32与34上,梁32与34则设置于基部框架6上。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尚包括分别位于可移动轧碎辊子两侧的侧盖36与38。固定的支撑框架2包括分别位于固定的轧碎辊子两侧的侧盖48与50。侧盖36,38,48与50围住驱动装置16与18的零件。
如图1与2所示,当固定的支撑框架2与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于封 闭位置时会形成一漏斗60。漏斗60含有在固定的支撑框架2上之边墙62与64和端墙66,以及在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上之边墙68与70和端墙72。当轧碎设备于封闭位置时,边墙62与64会与边墙68与70多多少少重叠在一起,以形成一相当密闭的围壁,以承装将被轧碎的材料。
轧碎辊子8,10,12与14皆包括一圆筒的框罩74,许多由框罩延伸出来的轧碎齿75,和位于各辊子两端的轮毂76。下固定轧碎辊子10,下可移动的轧碎辊子14,以及上固定的辊子8与上可移动轧碎辊子12的端部未被驱动,皆含有架设于轴承座84上之短轴80。上固定的轧碎辊子8与上可移动的轧碎辊子12的被驱动端皆有架设于轴承座106上之驱动轴102。下固定的轧碎辊子10的轴承座84分别装设于基部框架6上的梁32与34上,下可移动的轧碎辊子14的轴承座84则分别装设于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上的梁24与26上。上固定的轧碎辊子8的轴承座106架设于框架2的支撑构件28上,以及上可移动的轧碎辊子12的轴承座106架设于框架4的支撑构件22上。每个轮毂76皆含有许多补强之角牵板88与一面对短轴80或驱动轴102之凸缘90。因此辊子上的轮毂上凸缘76可藉著许多螺栓94与螺帽96与所面对的轴结合在一起。
驱动固定的辊子8与10的驱动装置16包含一架设于基部框架6上之马达120,一位于辊子8之驱动轴102端部的飞轮122,以及许多的连结马达与飞轮的驱动皮带124。以提供上固定的轧碎辊子的旋转驱动运运。驱动装置16尚包含以螺栓94与螺帽96固定于驱动轴102上之一链轮126,一以螺栓94与螺帽96固定于下固定的辊子之短轴80上的链轮128,以及一连接两链轮126与128之驱动链条130。经由驱动链条130,马达120亦提供下固定轧碎辊子10的旋转驱动运动。同样地,驱动可移动的辊子之驱动装置18包含一架设于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上的马达132,一位于上可移动轧碎辊子12之驱动轴102端部的飞轮134,以及连结着马达132与飞轮134之许多的驱动皮带136。经由驱动皮带136,马达132提供上可移 动的轧碎辊子12之旋转驱动运动。驱动装置18尚包含以螺栓94与螺帽96固定于上可移动轧碎辊子12的驱动轴102上之一链轮138,与一以螺栓94与螺帽96固定于下可移动轧碎辊子14的短轴80上之链轮140,以及一连接两链轮138与140之驱动链条142。经由驱动链条142,马达132提供下可轧碎辊子14之旋转运动。
运转时,轧碎设备于如图1与2所示之封密位置,以驱动装置16旋转上与下固定的轧碎辊子8与10,令其依图1与2所示之顺时针方向旋转,以驱动装置18旋转上与下可移动的轧碎辊子15与16,令其依图1与2所示之逆时针方向旋转。欲被轧碎之材料,如石灰石或煤,由输送带5供给,经由供给滑槽1进入漏斗60中。材料由于重力由漏斗60中掉至该等可移动的辊子中以及其上的牙齿中。经过辊子轧碎的材料,则从轧碎设备底部送出至一排放输送装置(图未示出)上。上轧碎辊子间的较大间隔与其上之较大的牙齿将大块者轧成中尺寸者,而下轧碎辊子则接受已被轧过之中尺寸者再将其轧碎成小尺寸之材料。若运转中,辊子损坏或逐渐钝时,可将可移动的轧碎辊子从固定的轧碎辊子处移开至一可接近的位置,以便检查,如图5所示者。
参阅图3,4与5,在图中,有一用以将各个固定的轧碎辊子8与10从固定的支撑框架2上移走之辊子移去装置148。每个辊子移去装置148包含分别定位于欲被移走之轧碎辊子两侧的第一与第二支臂装置150。每个支臂装置150皆邻近于一固定的轧碎辊子的一端,且对上与下轧碎辊子之各个支臂装置150皆相同,故在此仅详细描述用以移走上固定的辊子8之支臂装置150。支臂装置150包括一下支臂152且以一分叉端154连结于可移动支撑框架4上的漏斗边墙68上,与一上支臂156亦以一分叉端158连接于可移动支撑框架4上的边墙68上。各支臂152与156的分叉端154与158利用一固定销157与漏斗墙68连接,此固定销157含有一与分叉端部之一啮合的平板159,及分别延伸通过分叉 端154与158与墙68上之一孔的销151,与一延伸通过平板159且栓入分叉端部上之一螺丝孔163的螺栓167。上支臂156的下端160与下支臂152上的一吊耳(Tab)153连接,且位于下支臂152与上固定轧碎辊子8啮合处与下支臂152和漏斗边墙68连结处之中间位置。上支臂156包含一实心构件162与一含有一手柄166的旋转扣紧构件164。旋转扣紧构件以销固定于下支臂152的吊耳(Tab)156与上支臂156的实心构件162上。下支臂152含有一上弯端部168,此上弯端部168与向上延伸的吊耳153之间形成一凹部155,在此凹部155中下支臂152支撑住上固定的轧碎辊子8。
虽然,上与下固定的轧碎辊子8与10的支臂装置150本质上皆相同,但是,用于下固定的辊子之支臂装置150架设于漏斗60之边墙68的角度稍微不同于用于辊子8的支臂装置150的架设角度。如图4与5所示者,支撑辊子8的下支臂152较支撑辊子10的下支臂152于较靠近墙68的端缘165的位置连接于墙68上。亦即,支撑辊子8的上支臂156架设于墙68上对支撑辊子10的上支臂156而言,为稍微水平的位置。
从固定的支撑框架2上移走一或两个固定的轧碎辊子8与10的程序为,将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移至靠近固定的支撑框架2处,使轧碎设备封闭,且如图3与4所示者,将支臂装置150定位于与欲移走的轧碎辊子的两端啮合的位置。为了使支臂装置150能如此之定位,轧碎设备的某些零件须被移开,以便能接近固定轧碎辊8与10至必要的程度。图4与5所示者为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上的盖子36与固定的支撑框架2上的盖子48被移去的轧碎设备。当可移动的支撑框架接近固定的轧碎辊子8与10后,将支臂150连接于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的漏斗边墙68与70上。当支臂装置150连接于漏斗墙上之后,将各支臂装置150的各个下支撑支臂152定位于固定的轧碎辊子8与10两端之轮毂76与78的下方。利用固定销157将下支臂152的端部154及上支臂156的端部158固定于漏 斗边墙68与70上。此时,旋转扣紧构件164须有足够的长度,以使于将支臂152与156固定于漏斗边墙68与70上时,不产生任何负荷于支臂装置150上。然后,旋转该旋转扣紧构件164,使上支臂152与下支臂156以销151为中心旋转,而使下支臂152上升至与固定的轧碎辊子8与10的两端稳定啮合的位置。再将螺栓94从轮毂76上移开,使轮毂76及固定的轧碎辊8与10从固定的支撑框架2上移开。再将可移动的支撑框架4由固定的支撑框架2处移开至一定位,如图5所示者,移离供给滑槽1与盖3的下方,以便检查或修理辊子8与10。此时,固定的辊子一如可移动的辊子同样地可利用适当的吊车将辊子吊离轧碎设备。
依据上述的设备与方法,可将通常是固定的且非常不易接近之轧碎设备的轧碎辊子轻易地由设备上移开与吊起以便修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辊子移去装置并未增加轧碎设备的结构,且可从轧碎设备上分解下来,用以移走其他的轧碎机的辊子。
唯以上之图说,仅为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下述权利要求之特征及精神所作之各种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例如,臂装置的垂直支臂亦可定位于水平支臂的下方,再向上延伸以提供对负荷的支撑。又,支臂装置亦可结合于可移动的支撑框架上,而成为轧碎设备的永久部分。

Claims (13)

1、从轧碎设备中移去轧碎辊子的设备,其中辊子轧碎设备中含有第一与第二的可旋转的轧碎辊子,且依其轴向长度平行配置;用以支撑和保持第一轧碎辊子之第一装置,第一轧碎辊子可由第一装置上卸下;用以支撑第二轧碎辊子并在离开第一装置的方向移动之第二装置,第二装置在靠近第一辊子与第一装置的轧碎位置支撑第二轧碎辊子,并移动第二轧碎辊子由轧碎位置至离开第一装置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可移动地装设于第二装置上之辊子移去装置,用以支撑由第一装置上卸下之第一轧碎辊子,且当辊子移去装置与第二装置移动时,此辊子移去装置载运着第一轧碎辊子至离开第一装置的位置;辊子移去装置包含一对支臂装置,其中的一个支臂装置与第一辊子啮合,而另一支臂装置在沿第一辊子的轴向离开所述支臂装置的位置与第一辊子啮合;所述支臂装置包含一与第二装置连结且可延伸与第一轧碎辊子啮合的第一支臂,以及连接第一支臂与第二装置之第二支臂,所述支臂装置的构造和设置在辊子移去过程中适合与所述第二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支臂装置包含一装设于第二装置上且与第一轧碎辊子啮合之第一支臂,以及装设于第二装置上与第一支臂连接之第二支臂,第二支臂沿一方向延伸并有一个垂直部件,以支撑第一支臂载运第一轧碎辊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设备,其特征在于各第二支臂皆从第一支臂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设备,其特征在于各第二支臂与第一支臂的连接处,系位于第一支臂和第一轧碎辊子啮合处与第一支臂和第二装置连接处之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之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二支臂之长度为可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之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与第二支臂皆以枢轴方式连结于第二装置上,当第二支臂长度调整缩短时,第一支臂会以与第二装置连接处为轴心向上移动,而使第一支臂与第一轧碎辊子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之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支臂在其尾部有一端部和一凹部,用以与第一轧碎辊子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凹部包含,位于第一支臂上之一向上弯的尾部与距离向上弯的尾部某长度处之向上突出之吊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设备,其特征在于:提供一个漏斗,用于导引欲被轧碎材料至轧碎辊子间,第一装置是一固定框架,第一辊子被支撑于固定框架上且可由固定框架上卸下;第二装置是一可移动的框架,第二辊子被支撑于可移动的框架上,可移动的框架可于靠近固定框架的轧碎位置与离开固定框架之辊子移去位置间移动;第二支臂有一垂直部件并有装置提升第一支持臂的自由端,第一支持臂位于支撑由固定框架上卸下的第一辊子之位置,因此,第一与第二支持支臂随着可移动的框架与第二辊子移至辊子移去位置,并载运第一辊子且保持住第一辊子于辊子移去位置,便于检修以及从轧碎设备中移去二个辊子。
10、一辊子轧碎机含有一第一对轧碎辊子,其中之一辊子位于另一辊子的上方且沿其轴向长度平行配置着,一第二对轧碎辊子,其中之一辊子位于另一辊子的上方且沿其轴向长度平行配置着,两对辊子被定位于相邻且相对立的轧碎位置,以形成欲被辊子轧碎之材料的通道,以及导引欲被轧碎之材料进入各对辊子间的通道之漏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本组合包含:
一固定的框架,此固定的框架定位于漏斗装置的下方,且将第一对轧碎辊子装设于固定的框架上;
一位于漏斗装置下方的可移动的框架,且将第二对轧碎辊子装设于可移动的框架上,可移动的框架与其上之第二对辊子可从位于漏斗装置下方移至辊子可被接近的位置;
一辊子支持支臂,在第一对轧碎辊子之各个辊子的两端皆有一辊子支持支臂,在此辊子支持支臂与第一轧碎辊子啮合处和此辊子支持支臂与可移动的框架连结处之中间有另一垂直的支持支臂与此支持支臂连接,将第一对的各个轧碎辊子从架设的固定的框架上卸下,各辊子支持支臂皆与被卸下的轧碎辊子之一端啮合而支撑住各轧碎辊子,因此,当可移动的框架移至可接近的位置时,辊子支持支撑与垂直支臂会将一对的轧碎辊子由漏斗装置下方移出至辊子可被接近的位置。
11、从轧碎机上移去固定的可旋转的轧碎辊子的方法,在轧碎机中含有位于漏斗下方且装设于一固定的框架上之固定的轧碎辊子,与位于漏斗下方且装设于一可移动的框架上之可移动的轧碎辊子,而可移动的框架可从轧碎位置移开至一可接近辊子的位置,且于轧碎位置时,欲被轧碎的材料由漏斗供给至辊子中,其特征在于此方法之步骤包含:
在可移动的框架于轧碎位置时,架设一辊子支撑装置于可移动的框架上;
移动辊子支撑装置使与固定的轧碎辊子啮合,且容许辊子支撑装置支撑住固定的轧碎辊子;
将固定的轧碎辊子从固定的框架上松开的卸下,且由辊子支撑装置支撑住固定的轧碎辊子;
移动可移动的框架以及其上之可移动的轧碎辊子与固定的轧碎辊子至辊子可被接近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辊子支撑装置使之与固定的轧碎辊子啮合之步骤,系将辊子支撑装置由可移动的框架上延伸出,使与固定的轧碎辊子啮合之步骤,系将辊子支撑装置由可移动的框架上延伸出,使与固定的轧碎辊子之两端的下方啮合以连成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固定的轧碎辊子转移给辊子支撑装置的支撑步骤,系包含调整辊子支撑装置的位置,使之向上而与辊子啮合者。
CN 86104686 1986-07-11 1986-07-11 从轧碎设备移去轧碎辊子的设备和方法 Expired CN1010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6104686 CN1010180B (zh) 1986-07-11 1986-07-11 从轧碎设备移去轧碎辊子的设备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86104686 CN1010180B (zh) 1986-07-11 1986-07-11 从轧碎设备移去轧碎辊子的设备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6104686A CN86104686A (zh) 1988-01-27
CN1010180B true CN1010180B (zh) 1990-10-31

Family

ID=4802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86104686 Expired CN1010180B (zh) 1986-07-11 1986-07-11 从轧碎设备移去轧碎辊子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1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7044B (zh) * 2010-01-20 2011-10-12 义乌市鑫隆机械实业有限公司 移摆式双辊破碎机
AU2011253613B2 (en) 2010-11-30 2014-08-14 Joy Global Surface Mining Inc Moveable shaft assembly
EP3248687B1 (de) * 2016-05-23 2019-09-11 Manuel Lindner Zweiwellenzerkleinerer mit schnellwechsel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6104686A (zh) 1988-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1639B (zh) 一种低压岸电电缆提升输送装置
CN1010180B (zh) 从轧碎设备移去轧碎辊子的设备和方法
US4630781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crushing rolls from a crushing apparatus
WO1998042231A1 (en) Loading container revolving guide apparatus and a frame device in an automatic storage apparatus using chain trains and an automatic revolving cabinet adopting the same
KR101568524B1 (ko) 감속기용 구동커플링 커버 지지장치
CN108398255A (zh) 一种反力架及采用该反力架进行静力试验的方法
CN209321093U (zh) 一种可爬楼梯的运输机器人
JPH0796214A (ja) 電気集塵装置用電極板の更新工法及びその装置
US4082179A (en) Workpiece elevator
CN108263806A (zh) 一种建筑材料辅助提升装置
CN111805493A (zh) 一种电炉ebt的调整定位辅助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4950983B (zh) 一种电路板装配模拟检测装置
CN214787553U (zh) 一种隧道巡检机器人行走轨道支撑吊架
EP0316151B1 (en)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
JPH08225136A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のローラ架台
CN218465185U (zh) 一种电建施工用布线器
CN1011980B (zh) 竖炉装料设备的料斗
CN211579314U (zh) 一种方便移动的配电柜
CN214656796U (zh) 一种衬砌机
US4312445A (en) Belt conveyor tandem drive assembly with ground level clean-out clearance
CN213000538U (zh) 一种新型风扇磨煤机煤粉回收器
CN219883879U (zh) 一种电柜搬运车
CN216005140U (zh) 一种90度自动翻转机
CN218398290U (zh) 一种淤泥分散器提升装置
KR200157403Y1 (ko) 균형추지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