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7750A - 具有侧向输出接触件和侧向适配组件的熔丝支板 - Google Patents

具有侧向输出接触件和侧向适配组件的熔丝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7750A
CN101017750A CNA2007100050049A CN200710005004A CN101017750A CN 101017750 A CN101017750 A CN 101017750A CN A2007100050049 A CNA2007100050049 A CN A2007100050049A CN 200710005004 A CN200710005004 A CN 200710005004A CN 101017750 A CN101017750 A CN 101017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pport plate
fuse support
fus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50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17750B (zh
Inventor
阿历克斯·巴特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ohner Electric System GmbH &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Woehner GmbH and Co KG D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0600605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06006051B4/de
Application filed by Woehner GmbH and Co KG DE filed Critical Woehner GmbH and Co KG DE
Publication of CN101017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7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17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7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0Adaptation for built-in fuses
    • H01H9/102Fuses mounted on or constituting the movable contact parts of the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1/00Air-break switches for high tension without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1/02Details
    • H01H31/12Adaptation for built-in fuse
    • H01H31/122Fuses mounted on, or constituting the movable contact parts of, the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1/00Frameworks, boards, panels, desks, casings; Details of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 H02B1/18Dis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fu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02Details
    • H01H85/20Bases for supporting the fuse;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H85/205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ntacts on the base
    • H01H2085/2055Connections to bus bars in an installation with screw in type fuses or knife blade fu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85/00Protective devices in which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a part of fusible material and this current is interrupt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fusible material when this current becomes excessive
    • H01H85/54Protective devices wherein the fuse is carried, held, or retained by an intermediate or auxiliary part removable from the base, or used as sectionalisers
    • H01H85/545Protective devices wherein the fuse is carried, held, or retained by an intermediate or auxiliary part removable from the base, or used as sectionalisers with pivoting fuse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us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丝支板,其包括优选地由塑性材料制成的壳体,该壳体具有布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两个装置,用于承接熔丝元件,在所述壳体的下侧上设置有夹持支件,其中用于接触相关导电轨的接触件被配置于每个夹持支件的区域中。在每个所述夹持支件的区域中沿着所述壳体的侧向,设置有侧向地一体形成的端块,其承接用于连接输出线路的相应的输出接触件。在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端块包含引导件,用于以某种方式承接适配板的接触销,使得当所述适配板被连接时,每个接触弹簧被电连接到每个所述端块的相关引出接触件,其中所述适配板设置有包含端夹件的端面组件。

Description

具有侧向输出接触件和侧向适配组件的熔丝支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特征的熔丝支板。
背景技术
例如从德国专利DE10054168中可获知一种熔丝支板(fuse strip)。这种类型的熔丝支板优选地为二极或三极配置,并且被夹持在由两个或三个导电轨(conductor rail)组成的组件上。这种类型的熔丝支板对每个传导件(conductor)而言包含:位于导电轨组件的相应的传导件之间的熔丝单元;以及在电路中的装置。传统上,这种类型的熔丝支板设置有端夹件,其优选地被配置在所述支板的端面区域中,并用来将接线连接到相应的开关装置。这种类型的熔丝支板在夹持支件的区域中具有接触元件,其接触相关的导电轨。这种接触元件通过传导件被连接到相关熔丝元件的一侧,而熔丝元件的另一侧电连接到端螺纹件,相应的开关装置的传导件或类似物可连接到所述端螺纹件。
发明内容
首先,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某种方式构造上述类型的熔丝支板,使得输出接触件能够直接地且优选地为无螺旋地连接输出线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熔丝支板,其能够可选地设置有端面端夹件。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特征来实现。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显示于各从属权利要求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熔丝支板,特别是桥接的熔丝支板,用来与导电轨系统直接接合,其中所述输出接触件被配置为总是沿着所述熔丝支板的侧向方向。这使输出线路能够直接连接到侧向输出接触件。根据本发明,这种熔丝支板的基本优势在于,不需要使用在已知的熔丝支板的情况下的壳体中传统上必须的通向端面端夹件的导电轨,也就是说,作为整体的所述熔丝支板可具有更好且更短小的形状,并且不需要使用在所述支板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且对于用于使邻近传导引导件绝缘的绝缘肋件所必须的复杂布置。
根据优选实施例,所述侧向输出接触件装备有夹持弹簧,因此允许输出线路进行无螺旋连接,即,对于所述熔丝支板的连接而言,所述输出线路仅需要被插入相应开口中并被自动接合。为了拆除此输出线路,设置有另外的开口,可使用工具通过该开口来解除输出接触件与输出线路之间的接合。
根据本发明,对于一极的所有操作相关部件,即,熔丝座、输入和输出接触件,以及优选为无螺旋弹簧夹件形式的每个输出夹件,被容纳于每个极部分中,即,分别容纳于每个端块10或11或12的区域中的熔丝支板中。这些极部分中的每一个因此形成以操作单元形式的局部区域。因此,熔丝支板可以被配置为二极以及由两个这种类型的二极熔丝支板组合成的四极的实施例。
在根据本发明的熔丝支板中,对于每个输出接触件配置有端块,其沿着所述支板的侧向方向配置,并以易于访问的方式包含输出接触件。在优选实施例中,侧向一体形成的端块对于每个端接触件包含:竖直地即垂直于纵轴而延伸的开口,用于引入输出线路;并且总是包含优选地具有也竖直取向的开口,用来引入诸如螺丝起子的工具,以解除输出接触件与输出线路之间的连接。
所述熔丝支板可为二极,也可为多极配置。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熔丝支板,其具有侧向输出接触件,如果需要,所述侧向输出接触件可以使用适配板来修改从而设置端面端夹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每一极,所述熔丝支板具有沿着所述壳体侧向的的相应的端块,用于输出线路的优选地为无螺旋的连接的输出接触件被包含于每个端块中,每个输出接触件通过相应的熔丝元件形成用于接触每个导电轨的相关接触元件的电路。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每个端块包含用于引入输出线路的引导件。
另外,每个端块可以具有进一步的优选为槽状的开口,其用于朝向所述输出接触件引入工具来移除输出线路。
引导件优选地配置为大致垂直于熔丝支板的纵轴。每个输出接触件优选地包含接触件和夹持弹簧,所述夹持弹簧具有弹簧舌状件,其相对于所述接触件的接触部分而被偏置。每个接触件可以总是设置有延伸接触部分,其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接触件方向的部分,并具有用于承接所述夹持弹簧的接触舌状件,所述夹持弹簧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接触件而侧向偏置。
夹持弹簧优选地为与所述接触件隔开的一部分,并具有含槽的臂,从而使夹持弹簧的接触弹簧舌状件被可调节地布置于所述槽中,并且所述槽承接所述接触件的接触弹簧。每个接触件优选地包括彼此大致平行且镜像对称而定位的两个接触舌状件,所述两个接触舌状件被大致为U形的弹簧夹件所封闭。
所述壳体有利地具有包含用于承接接触件的凹部的壳体下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熔丝支板为二极配置,并至少在端面上具有用于承接另外的的熔丝支板的连接装置。
所述槽有利地设置为平行于所述引导件,并大致对准每个接触舌状件的V形臂部分。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更多的特征,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描述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为从具有端块的一侧所见的根据本发明的熔丝支板的透视图;
图2为根据图1的熔丝支板的视图,所述熔丝支板与图1相比已转动180°;
图3是对应于图1的熔丝支板的从下方所见的透视图;
图4是对应于图2的熔丝支板的视图,其中已移除侧壁以显示接触引导件;
图5是显示了输出接触件以及相关接触元件的透视图;
图6是两个二极熔丝支板的示意图;
图7例示了具有大致参照图1-5所描述结构的熔丝支板的优选实施例;
图8是熔丝支板的端面的视图,该视图从图7中箭头A所指方向所见;
图9是适配板的透视图;
图10是根据图9的适配板的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和
图11示出了与图1相比而进行改造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三极熔丝支板,其包括优选地由塑性材料制成的壳体1。所述壳体虽然未在图1中详细示出,不过可分解为壳体上部和壳体下部。在图1中所示的三极熔丝支板的情况中,壳体1包含三个杆件(lever)2、3、4,针对它们的致动,导致被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中的熔丝座以某种方式被调节,使得设置于熔丝座中的熔丝可以被移除或插入。在熔丝支板的下侧上总是设有夹持支件6、7、8,它们被放置到相应的导电轨(未示出)上。这种原理实际上是已知的。
熔丝支板侧向设置有以部分集成方式承接每个夹持支件6、7、8的端块(terminal block)10、11、12,端块10、11、12被设置为沿所述熔丝支板的纵向方向相互隔开或分离。每个端块10、11、12具有凹部14、15、16,这些凹部允许布置于其中的相应的夹持支件部分被移位通过每个导电轨。
每个端块10、11、12包含至少一个优选地为圆柱形的开口或引导件18、19、20,其允许输出线路被移位,优选地为竖直向下地移位,并被插入下文将要描述的接触机构中。除了开口或引导件18、19、20外,对于每个端块10、11、12还另外设置有优选地为槽状的相应的开口或引导件22、23、24,其存在使得所述接触机构与输出线路之间的连接能够被断开,如果需要,可使用工具。
图2是对应于图1的熔丝支板的视图,该视图从图1中附图标记25所标的箭头的所指方向观察,并且图2示出了夹持支件6、7、8和封闭板26,封闭板26例如通过锁定齿件27、28、29被固定于壳体上部,锁定齿件27、28、29与总是形成于板或壁26中的相应开口31、32、33啮合。
图3是对应于图1所示例示的熔丝支板的从下方观察的视图,显示了接触元件35、36、37,其在夹持支件6、7、8上方插入所述壳体,这样,一旦所述熔丝支板已经接合到相应的导电轨,就建立了与当前轨道的电接触。
上文的描述公开了,在壳体1的下侧上形成了夹持支件6、7、8上方的接触元件35、36、37,从而接触所述导电轨。接触元件35、36、37通过一接触路径而被连接到熔丝元件的插入壳体1的一端,这样,熔丝元件的另一侧通过一接触路径而被引导到位于侧向端块10、11、12内部的接触机构,这将在下文中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图4是对应于图2的熔丝支板的侧视图,其中已经移除了壁或板26从而显露出壳体1中的接触引导件。在图4这所示的三极熔丝支板中,附图标记38、39指示所述三个导电轨中的两个。接触元件35、36、37被弹簧41、42、43朝向相应的导电轨38、39偏置,从而确保了接触元件35-37与相关的导电轨38、39支件的有效电接触。对于接触元件37,电路从接触元件37通过接触部分45延伸到接触件46,接触件46由彼此大致平行且镜像对称地延伸的两个接触舌状件46a组成,这将在下文中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接触舌状件46a包围了例如设置有圆柱形导电元件的熔丝元件48的一端,使得熔丝元件48或保险丝的一侧被电接触。所述熔丝或熔丝元件48的另一端还具有例如圆柱形的导电部分,其电连接到另外的接触件50,接触件50类似于接触件46,具有彼此大致镜像对称地延伸的两个接触舌状件50a,并接触熔丝元件48的导电端。所述电路始于接触件50,并通过接触部分52通到侧向布置的输出接触件53。
承接熔丝元件48的细节将不进行更详细的描述,这是因为它们并非本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图4显示,接触件46、48可容易地从图4中可见的一侧被插入或引入所述壳体。接触件46、50将在下文中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为了承接接触件46、48,所述壳体包含相应的凹部,其确保所述接触件可以快速而可靠地从所述一侧插入到这些凹部中,所述壳体还/或包含肋件或凸起并保持在所述壳体中而没有滑动风险。一旦引入了接触件46、50,则所述壳体的在图4中显示为开放的一侧通过盖或板26被封闭,所述板与所述壳体以上述方式接合或者以其它方式被紧固。对于接触舌状件46a、50a,接触件46、50基本上并且优选地具有相同的结构。
上文的描述公开了,用于承接接触件46、50的凹部54和55,优选地大致对应于接触件46、50的形状,以可靠地且不可移动地承接这些接触件。所述壳体可以包含对应于接触部分42、52的引导槽或凹部。接触部分45、52具有不同结构。这将在下文中参照所述部分52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另一方面,部分45仅仅是用于连接到接触件37的一部分。
图4中与图1-3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且不再描述。
为了使图1-4中所示的熔丝支板相对于相关的导电轨38、39而被可靠地定位和固定,在图4中右侧所示的夹持支件6上设置有偏置锁定卡件57,其优选地具有杆件57a,杆件57a设置有锁定齿并通过弹簧偏置而被偏置,这样,一方面使熔丝支板可用在不同设计的导电轨上,而另一方面确保了一旦熔丝支板已经被接触到则与相应的导电轨(图4中未示出)啮合。
图5是例如优选地被用于图4中所示实施例中的接触件50的透视图。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类型的接触件50针对每一极(pole)而设置,并且在上文中结合图4所描述的关于导电轨39的电路针对每一极而被限定。同样的设计也应用于其余电路,或者具有在夹持支件7上方的接触元件36的导电轨38以及具有在夹持元件6上方的接触元件35的导电轨39。
图5中所示的接触件50优选地由彼此大致镜像对称地定位的两个接触舌状件50a、50a’组成。这些接触舌状件50a、50a’包围了熔丝48的导电端。在由50c、50c’所指示的部分处,两个接触舌状件50a、50a’通过横向夹58而刚性地且优选地为弹性地彼此连接。
在优选实施例中,两个接触舌状件50a、50a’均在其外侧总是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锁定凸轮59、60,其用来固定在两个接触舌状件50a、50a’周围的U形弹簧62。在图5中所示的这种优选使用的接触件50中,接触舌状件50a’以窄于壁50c的腹板64的形式经横向夹58向下延伸,并且与侧向朝向远离腹板64的部分65一起形成大致L形的延伸部。部分65设置有弯曲了90°角的另外的部分66,部分65与66之间所限定的90°角的方向使得部分66从舌状件50a’的平面向外突出,即,其方向与舌状件50a相反(图5)。窄于部分66的延伸部68从部分66向下突出,这可以从图5中容易地看到。弹簧70优选地被设置为除了接触件50之外的另外的部件,其中弹簧70还可以可替代地被配置为集成于接触件50之中的部件。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弹簧70被设置为与接触件50分离,从而使弹簧70的臂71设置有槽或大致呈方形的开口72。臂71从弹簧70的底部73以接近90°且优选地大于90°的角度突出。在底部73上,在大致U形的过渡部分74之后设置有另外的臂75,其如图5中所示具有略呈V形弯曲形状,而且臂75在其一端具有弹簧舌状件76,该舌状件76略窄于槽72并且邻接接触部分68并可与其可枢转地分离。
包含弹簧70的接触件50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带状缆线端,即图5中的输出线路可被向下引导,在图5中弹簧舌状件76在部分68与弹簧舌状件76之间以逆时针方向枢转,也就是说,有可能实现输出线路的无螺旋连接。一旦输出线路已经被引入到部分68与弹簧舌状件76之间的区域中,则相对于输出线路的轴线而倾斜邻接输出线路(未示出)的弹簧舌状件76的运动,阻止输出线路从该接合位置回缩。为了使输出线路能够从该接合位置移开,可使用工具,优选地为螺丝起子,来松开被夹持的输出线路,所述工具通过图1中的槽开口22被引入到端块10、11或12中,其中,螺丝起子的端部作用在在弹簧舌状件76上或者作用在臂75的接近V形部分上,其结果是,螺丝起子将压力施加于臂75上,从而导致弹簧舌状件76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移位,以松开所述输出线路。
可见,由部分65、66、75、76、78形成的输出接触件,位于端块10、11、12中的每一个中,不过,针对每一极所设置的接触件50沿着熔丝元件的侧向而插入图1中的壳体1之中,并从此处向下延伸进入壳体1。这样,接触件50位于每个输出接触件的上方。参照图5所描述的接触件50和弹簧70,即,由部分50和70所形成的接触机构,确保与每个熔丝电接触的组件50被布置于熔丝支板的上壳体部分中的大致中心处,不过,形式为弹簧70的部分以及部分65、66、68,相对于接触件50而侧向向外地偏置,从而允许相关的输出线路相对于接触件50而侧向偏置地被插入到以部分65、66、68、76形式的输出接触件。因此,由部分65、66、68、73、74、76形成的输出接触件自身位于平行于每个熔丝的平面且相对于该平面而侧向地向外偏置而定位的平面中。这种结构的结果是,输出接触件被布置为被偏置而侧向地进入端块10、11、12中,即,相对于壳体1而向外。根据本发明,引导件18、19、20易于相对于包含夹持弹簧70的输出接触件而侧向形成,其原因在于,弹簧接触件70被设置为可相对于位于壳体1中或所述壳体的上部中的接触件50而侧向向外地偏置。
从图5从也可以看到,在所例示的接触件50的优选实施例中,在L形部分64、65上设置有弯曲接线片78,其从部分64、65的面朝向弹簧70的设置平面而突出。在所示实施例中,接线片78优选地以S形的形状延伸并用作对于底部73的止动件或限制件。组装后,包含弹簧70的整个接触件50以图5中所示的方式从所述侧面插入针对所设置的每一极的设置在壳体1中的凹部中。
接触件50和弹簧70由金属或导电材料制成,不过壳体本身完全或至少部分地由塑性材料即绝缘材料制成。
这样,如优选结合图5所述,接触结构的使用使得输出管线能够紧邻地直接连接到设置于壳体1中的熔丝元件,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熔丝支板而言,从相应的熔丝插座直到所述支板的预定端面之间无需传统的接线或接触路径的集成。因此,至少在壳体1的上部中,所述熔丝支板可以具有极窄且紧凑的结构。承接输出接触件的侧向一体形成的端块10、11、12确保了高度有效的绝缘,并由于单独的端块10、11、12在所述支板的纵向或轴向方向上相互分离,也防止了单独的邻近输出接触件之间的漏电流。对端块10、11、12的高度的选择所采用的方式,使得在引导件18、19、20中的入口开口所处的位置与壳体1的上侧相隔预定距离,从而使输出线路也能够沿相对于壳体1的上侧的轴向方向上平行放置,而不会使输出线路因此而以任何方式限制对杆件2、3、4的操作。
针对壳体1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壳体上部和壳体下部,壳体下部即在图2中由附图标记1a所指的部分,单独的接触机构可被引入该部分中,而板26可以理解为壳体上部。
为了组装接触机构,相比于图2而向回转动90°的壳体下部1a,被放置到组装面上,其后,在板或壁26作为壳体上部而被接合之前,引入包括杆件2、3、4的单独的接触机构,并且接触机构通过所述的锁定装置27、31被刚性地连接到壳体下部1a或者以不同方式接合在一起。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端面由盖80封闭。
图6示出了具有大致参照图1-5所描述的结构的二极熔丝支板。其中,与图1-5中的相同部件提供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如图6中所示,两个二极熔丝支板被紧固地连接,其中的连接可以例如使用楔形引导件89或类似物来实现。图6中所示的两个二极熔丝支板总是具有相同的结构,即,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熔丝支板82和另一个熔丝支板83,并且如果必要,此二者可结合为四极熔丝支板,在这种类型的四极熔丝支板中,间隔距离总是相同的,即,夹持支件6与夹持支件7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夹持支件7与夹持支件8之间的距离。位于远端侧的用于输出接触件的端块(图6中未示出)相应地设置为相互间隔以相同距离。
因此,结合图6所描述的这种熔丝支板的基本优势在于,能够根据需要形成为二极或四极的熔丝支板可以由相同的元件组成,从而能够通过将输出线路插入端块的输出接触件中而无螺纹地连接输出线路。这样,熔丝支板从整体上可以结合相关的开关装置而被很快地组装。
图7是本发明基于结合图1-5所描述的熔丝支板的进一步的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文中所述,设置有侧向端块10、11、12,其在根据图1-5的实施例中用于将输出线路优选地无螺旋地引入到相关的使用夹持弹簧的输出接触件。根据图7-9的实施例意在修改所述熔丝支板,从而允许采用端面端夹件,如果需要,则使用相同的熔丝支板。为了此目的,本发明将侧向端块设置为通过适配板(adapter strip)90接触,适配板90在其一端具有用于端螺旋件或类似物的组件91。图7示出了图1-5中的熔丝支板,并具有另外的侧向连接的适配板90和组件91,其被设置于所述熔丝支板的端面上用于端螺旋件。
适配板90的与纵轴横切的宽度对应于端块10、11、12的宽度,端块的宽度也可见为与所述纵轴横切。引导元件93、94在壳体一侧上接合相应的相对引导件95、96,并被用于紧固适配板90。
如图9的示意图中可见,每个适配板90均装配有端销97、98、99,其总是从适配板90向下突出,并用于插入端块的引导件18、19、20,以建立与熔丝支板的输出夹件的电连接。如图9中所示,组件91集成到适配板90的一端,从而从该处大致垂直侧向地突出。适配板90能够以各种方式设置连接传导件101、102、103,其从端销97、98、99沿朝向端组件91的方向被引导。
图10示出了可如何构造这些连接部分101、102、103的示例。如图10中所示,适配板90优选地装备有紧固于适配板90中的导电轨,或采用例如具有端销97、98、99的印刷电路的形式,因此,导电轨101、102、103被集成到电路板或类似物之中,而所述电路板的端面被机械连接并且电连接到端组件91。
端组件91的端螺纹105a、b、c为传统类型,因而不必进行赘述。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适配板90,使如图1-5中所示的熔丝支板能够以某种方式被转换,使得端接触件从朝向端面的一侧被放置。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每个适配板设置有槽106、107、108,其相对于端销97-99略微垂直地偏置,并被引导经过传导件或连接101、102、103以使适配板90一旦被接合即从熔丝支板或端块松开,如结合致动槽22、23、24(图1)所述。在该实施例中,槽106、107、108必须对准槽22、23、24,以允许使用工具来操作弹簧舌状件76或进入致动区域75。
可替代地,槽106、107、108可以被替换以侧向形成在每个端块10、11、12的壁中的槽110、111、112。如果使用诸如螺丝起子的工具而将该端引入到槽110、111、112中的一个中(图11),则能够解除相应的接触销97、99之间的夹持行为,从而允许通过使用螺丝起子或类似物沿着顺时针方向枢转弹簧舌状件76(图9)来提升组件90,并松开相关的接触销。

Claims (13)

1、一种熔丝支板,包括:优选地由塑性材料制成的壳体,该壳体(1)中布置有至少两个装置,用于承载熔丝元件(48),在所述壳体(1)的下侧上设置有夹持支件(6,7,8),其中用于接触相关导电轨(38,39)的接触件(37,38,39)被配置在每个所述夹持支件(6,7,8)的区域中,
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一极,在每个所述夹持支件(6,7,8)的区域中沿着所述壳体(1)的侧向,设置有侧向一体形成的端块(10,11,12),所述端块承接用于连接输出线路的相应的输出接触件(5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块(10,11,12)具有用于将输出线路引入的引导件(18,19,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块(10,11,12)进一步包括开口(22,23,24),用于朝向所述输出接触件而引入工具以移除输出线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引导件(18,19,20)被配置为大致垂直于所述熔丝支板的纵向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输出接触件(50,70)具有接触件(50)和夹持弹簧(70),所述夹持弹簧(70)具有弹簧舌状件(76),所述弹簧舌状件(76)被偏置紧靠所述接触件(50)的接触部分(68)。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触件(50)具有延伸的接触部分(64,65),在所述延伸的接触部分(64,65)上形成有朝向远离所述接触件(50)的方向的部分(66),每个所述接触件(50)还具有接触舌状件(68),用于承接所述夹持弹簧(7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弹簧(70)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接触件(50)而侧向偏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弹簧(70)为与所述接触件(50)分离的部件,并具有包含槽(72)的臂(71),从而使所述夹持弹簧(70)的接触弹簧舌状件(76)可调节地被布置在所述槽(72)中,并且所述槽(72)承接所述接触件(50)的接触弹簧(68)。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触件(50)具有两个接触舌状件(50a,50a’),所述的两个接触舌状件(50a,50a’)彼此大致平行且镜像对称地被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端块(10,11,12)包含引导件(18,19,20),用于承接一适配板(90)的接触销(97,98,99),使得当所述适配板(90)被接合时,每个接触弹簧(97,98,99)被电连接到每个所述端块(10,11,12)的相关的所述输出接触件(50,70),而且所述适配板(90)设置有包含端夹件(105a,105b,105c)的端面组件(9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板(90)一方面包含在所述接触销(97,98,99)之间建立连接的电传导件(101,102,103),另一方面包含所述组件(91)的端夹件(105a,105b,105c)。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板(90)设置有通孔(106,107,108),当所述适配板(90)被接合到所述壳体(1)时所述通孔(106,107,108)对准所述开口(22,23,24)。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熔丝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块(10,11,12)具有侧向开口(110,111,112),以允许接触所述夹持弹簧(70)的每个夹持弹簧舌状件(76)。
CN2007100050049A 2006-02-09 2007-02-09 具有侧向输出接触件和侧向适配组件的熔丝支板 Active CN1010177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6006050.4 2006-02-09
DE102006006051.2A DE102006006051B4 (de) 2006-02-09 2006-02-09 Sicherungsleiste mit seitlichen Abgangskontakten
DE102006006050.4A DE102006006050B4 (de) 2006-02-09 2006-02-09 Sicherungsleiste sowie Adapterleiste mit Kontaktstiften und der Sicherungsleiste
DE102006006051.2 2006-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7750A true CN101017750A (zh) 2007-08-15
CN101017750B CN101017750B (zh) 2010-10-27

Family

ID=37877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50049A Active CN101017750B (zh) 2006-02-09 2007-02-09 具有侧向输出接触件和侧向适配组件的熔丝支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818964B1 (zh)
CN (1) CN101017750B (zh)
AT (1) ATE496386T1 (zh)
DE (2) DE102006006050B4 (zh)
ES (1) ES2356851T3 (zh)
PL (1) PL1818964T3 (zh)
SI (1) SI1818964T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0461A (zh) * 2011-09-15 2013-03-27 西门子公司 保险丝支撑部件以及开关断路器
CN103165358A (zh) * 2011-12-12 2013-06-19 利塔尔两合公司 多极的支架式保险元件
CN105140081A (zh) * 2015-09-01 2015-12-09 上海爱浦克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两路熔断器
CN105575741A (zh) * 2016-03-16 2016-05-1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熔丝安装单元及具有该熔丝安装单元的熔丝盒模块
CN106531588A (zh) * 2016-12-22 2017-03-22 维纳尔(北京)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器总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06284B1 (de) * 2011-03-30 2016-08-17 Robert Cabillic Sicherungslasttrennleiste
AT14234U1 (de) * 2013-07-25 2015-06-15 Mersen France Sb Sas Schaltleiste
DE102015114182A1 (de) * 2015-08-26 2017-03-02 Hager Electro Gmbh & Co. Kg Anschlussvorrichtung zum Anschluss eines Leiters an eine Sammelschiene
EP4068323A1 (de) * 2021-03-31 2022-10-05 Jean Müller GmbH Elektrotechnische Fabrik Einrichtung zur anordnung an stromsammelschienen aufweisend eine schalteinrichtung und ein elektronikmodu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16203A1 (de) * 1983-05-04 1984-11-08 Alfred Wöhner GmbH, 8633 Rödental Dreipolige sockelplatte zur befestigung an sammelschienen
DE8804560U1 (zh) * 1988-04-07 1988-06-16 Rittal-Werk Rudolf Loh Gmbh & Co Kg, 6348 Herborn, De
US5515023A (en) * 1993-07-15 1996-05-07 Cooper Industries Overcurrent protection module
DE4329428C1 (de) * 1993-09-01 1995-01-26 Mueller Jean Ohg Elektrotech Installationsgerät für Sammelschienen eines Sammelschienensystems
DE29512870U1 (de) * 1995-08-10 1995-12-14 Jung Gmbh Albrecht NH-Sicherungslasttrennleiste
DE19610958C2 (de) * 1996-03-20 1999-02-04 Weidmueller Interface Mehrpoliger Steckverbinder mit Zugfederanschlüssen
DE29608176U1 (de) * 1996-05-06 1996-07-25 Weidmueller Interface Zugfederanschluß für elektrische Leiter mit Anschlagrippen
DE10054168B4 (de) * 2000-11-02 2005-10-20 Woehner Gmbh & Co Kg Sicherungleiste
DE10104516A1 (de) * 2001-01-31 2002-08-08 Mueller Jean Ohg Elektrotech Schaltbare Sicherungsleiste für zylindrische Sicherungen
DE10115777A1 (de) * 2001-03-29 2003-05-15 Mueller Jean Ohg Elektrotech Mehrpoliges Schaltgerät für den Einsatz auf Sammelschienensystemen
DE10306548B4 (de) * 2003-02-17 2005-02-03 Wöhner GmbH & Co. KG Elektrotechnische Systeme Schutzschaltereinrichtung
PL207899B1 (pl) * 2004-04-09 2011-02-28 Apator Społka Akcyjna Rozłącznik bezpiecznikowy
DE102006006051B4 (de) * 2006-02-09 2015-10-29 Wöhner GmbH & Co. KG Elektrotechnische Systeme Sicherungsleiste mit seitlichen Abgangskontakten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0461A (zh) * 2011-09-15 2013-03-27 西门子公司 保险丝支撑部件以及开关断路器
CN103000461B (zh) * 2011-09-15 2015-08-19 西门子公司 保险丝支撑部件以及开关断路器
CN103165358A (zh) * 2011-12-12 2013-06-19 利塔尔两合公司 多极的支架式保险元件
CN103165358B (zh) * 2011-12-12 2016-12-21 利塔尔两合公司 多极的支架式保险元件
CN105140081A (zh) * 2015-09-01 2015-12-09 上海爱浦克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两路熔断器
CN105140081B (zh) * 2015-09-01 2017-05-31 上海爱浦克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两路熔断器
CN105575741A (zh) * 2016-03-16 2016-05-1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熔丝安装单元及具有该熔丝安装单元的熔丝盒模块
CN106531588A (zh) * 2016-12-22 2017-03-22 维纳尔(北京)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器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7750B (zh) 2010-10-27
EP1818964A3 (de) 2008-05-14
SI1818964T1 (sl) 2011-06-30
DE102006006050A1 (de) 2007-08-16
ES2356851T3 (es) 2011-04-13
EP1818964B1 (de) 2011-01-19
DE102006006050B4 (de) 2016-07-28
PL1818964T3 (pl) 2011-07-29
EP1818964A2 (de) 2007-08-15
DE502007006279D1 (de) 2011-03-03
ATE496386T1 (de) 2011-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17750B (zh) 具有侧向输出接触件和侧向适配组件的熔丝支板
RU2451374C2 (ru) Зажимной конструктивный элемент
JP5224179B2 (ja) ばね力接続装置
CN101222090B (zh) 接线盒、检验插头和检验端子块
US6270384B2 (en) Connecting terminal assembly
JP2019522876A (ja) 導体接続端子
CN107528157B (zh) 电源电路切断装置
US5895286A (en)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US7561018B2 (en) Fuse strip with lateral outgoing contacts and a lateral adapter module
US20120178312A1 (en) Push-type connector
US7347722B2 (en) Meter socket assembly
KR100289216B1 (ko) 스위치 접속 구조
EP1895626B1 (en) Connecting device
EP1322000A3 (de) Sammelschienen-Anschlussklemme
EP1605488A1 (en) Fuse-receiving structure i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1174523B (zh) 用于插接在电气转换开关装置上的插接装置
US7806719B2 (en) Module having terminals for actuators and/or sensors
KR20070065305A (ko) 커넥터 또는 장치 어댑터
CN102262971A (zh) 按钮开关
CN107546042A (zh) 端子连接机构和开关
KR100289215B1 (ko) 스위치 접속 구조
US6191948B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US674306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or junction device
US7142432B2 (en) Operating lever with display element
US6404652B1 (en) Relay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WOHNER ELECTRIC SYSTEM GMBH + CO. K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WOEHNER GMBH + CO. KG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German Rodant

Patentee after: Wohner Electric System GmbH & Co. Kg

Address before: German Rodant

Patentee before: Woehner GmbH & Co.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