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8493A - 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8493A
CN101008493A CN 200610011274 CN200610011274A CN101008493A CN 101008493 A CN101008493 A CN 101008493A CN 200610011274 CN200610011274 CN 200610011274 CN 200610011274 A CN200610011274 A CN 200610011274A CN 101008493 A CN101008493 A CN 101008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ag
chamber
cooling
draining device
boi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112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4783C (zh
Inventor
刘振强
李向阳
王玉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112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94783C/zh
Priority to AU2006203646A priority patent/AU2006203646B2/en
Publication of CN101008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8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47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478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该装置具有与锅炉储渣斗密封连接的密封箱体,密封箱体内设有耐高温传送带,在耐高温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于密封箱体与锅炉储渣斗连接位置的下游设有进风口;密封箱体的内腔包括一个输送腔和位于输送腔上部的独立冷却腔,独立冷却腔内设有喷淋机构;还包括一个可以提供二次冷却的中间渣斗,中间渣斗中的螺旋状腔室可以通入冷却水或者冷却空气,从而可以进一步冷却炉渣。本发明的装置采用冷却液进行冷却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冷却效果,而且炉渣不会被水解,还能够使冷却水循环使用,节约了水资源。

Description

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站燃煤锅炉炉底灰渣的输出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在负压状态运行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站燃煤锅炉主要采用水力排渣系统及设备,但是这种系统及设备存在以下不足:(1)炉渣由锅炉底部直接落入冷却水中,使灰渣中的可燃物质及所含的热量损失了,同时产生的水蒸气会腐蚀锅炉底部部件;(2)水资源消耗大,灰渣水的排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处理费用高;(3)系统复杂,维护检修费用高。
目前也出现一些采用干式排渣系统及设备的,这些主要是意大利MAGALDI公司设计制造的钢带排渣机,以及由这种设备组成的干式排渣系统——MAC(MAGALDI ASHCOOLER)系统。
日本专利JP-A-63-6319公开了一种在干燥的状态下排出煤粉锅炉底渣的方法:在锅炉燃烧室的下方设置可通气的传送带,用传送带罩将传送带覆盖,传送带罩与燃烧室相连接,组成一个密闭的系统;在传送带罩上设有吸气口,用于引入炉渣冷却用空气;从燃烧室落下的炉渣由传送带接受并输出,由传送带输出的过程中,从吸气口进入的空气流过渣层,炉渣放热而冷却,空气吸收炉渣的显热而升温;热空气由引风机送入空气预热器进一步升温后返回燃烧室,炉渣显热能够回收,提高锅炉效率;放热而冷却的炉渣由传送带在干燥的状态下排出锅炉,不需要冷却水,炉渣处理更容易。不过该专利涉及的煤粉燃烧锅炉是在微负压状态下即真空状态下运行的锅炉。而且该专利还存在以下的不足:(1)当锅炉燃烧室的底部打开以使炉底渣排出并向输送带下落的过程中,由于锅炉燃烧室内处于真空状态,所以外部的环境空气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经吸气口进入炉膛,进入炉膛的空气量无法控制。(2)传送带托板设计成格子状,功能是使空气流通过渣层,但是该结构在炉渣量大时,托板上的渣层会堆积很厚,空气较难穿过渣层实现冷却,因此冷却效率较低。而要使渣层堆积变薄则需要增加传送带宽度,这样便增加了生产成本。
专利文献WO87/04231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干除锅炉底灰的方法和设备,与上述日本专利相近似,它是在锅炉底部设置一个密闭的耐高温传送带,传送带为摩擦传动。传送带由重叠在一起的钢板和高强度钢丝带组成,钢板折叠成一个连续的槽,用螺栓与插入钢丝带的连接件将钢板固定,钢板能向各个方向膨胀;在按真空方式操作的锅炉中,冷却炉渣用的空气由一个可控的操作阀进入,与传送带排渣方向相逆地流过渣层,空气吸收热量后全部进入炉膛。该技术具有如下不足:(1)锅炉受煤质或燃烧状态影响,底渣会结焦。如果出现上百公斤重的渣块,就会由燃烧室直接冲击到传送带上,从而造成传送带部件的损坏。(2)当锅炉排渣量较大时,由于炉渣冷却不充分,往往会造成传送带的外罩和箱体超过规范规定的温度,影响安全生产。(3)当锅炉排渣量较大时,为提高炉渣冷却效果,需要加大进入的冷却空气量。但是由于冷却空气吸收热量后全部进入了炉膛,而锅炉底部进入的空气量(理论定义为漏风量)如果超过允许值(锅炉空气过剩系数),会影响锅炉正常燃烧,这样就降低了锅炉的效率。(4)当锅炉排渣量较大时,为满足炉渣冷却效果,需要延长高温输送带长度或增加输送带数量,加大了成本。
中国专利CN1050178C公开了一种蒸汽锅炉出灰机:该专利有一条“与主传送带相连、起继续冷却作用的二次传送带”;从容纳箱进气口吸入的空气沿两级传送带上的炉渣运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吸收热量后直接进入锅炉;采用对开式活动门,有全开、半开、关闭状态。工作过程中通常处于半开状态,以便挡住大块的底渣。有大渣出现时,操作活动门使之全开将大渣轻轻地落到传送带上。该专利具有如下不足:(1)采用两条传送带进行连续冷却,增加了生产成本。(2)当锅炉遇到煤质变化产生的底渣量较多或出现结焦时,所需的冷却空气量会加大,但是由于冷却空气吸收热量后会全部进入炉膛,进入炉膛的超过锅炉允许值的过量冷却空气会增加排烟损失,影响锅炉正常运行。(3)对开式活动门很难承受大块炉渣的巨大冲击力,也不能有效控制拦截渣块的尺寸。
中国专利CN1646860A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松散材料的空气和水传送/冷却装置”,为提高炉渣冷却效果、减小输送带尺寸,采用向渣层喷射雾化水进行辅助冷却的方案。该方案虽然能降低炉渣的温度,并能控制炉渣的湿度。但仍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雾化水是直接喷射向渣层的,因此炉渣被水解后活性会降低,而且水遇到高温炉渣产生的水蒸汽会对锅炉底部器件产生锈蚀;(2)水被炉渣携带或蒸发而损失掉,水资源消耗大;(3)高温炉渣所含的残碳不能继续燃烧,不利于干渣的综合利用。
中国专利CN1636121A公开了一种用于流化床锅炉的“采用配备有带孔的翼板的传送带的松散料的分离器/冷却器”,该专利为了提高炉渣的冷却效果,在传送带的板中制造有适当的狭槽并加工有与板垂直的延伸装置,将传送带箱体上盖的上部和侧面作成水室,通入冷却水。但是由于锅炉燃烧的燃料,都是经过磨细后进入锅炉燃烧的,底渣中含有大量的1mm以下的微粒,所以,如果将传送带的板上加工出1mm以下的狭槽,加工难度大,成本高;而且微细颗粒进入传送带的内部会增大网带与托辊、滚筒间的磨损,降低了传送带的寿命。
另外英国专利GB1357276公开了一种用于传输高温松散物料的传送带,其结构特征如下:(1)传送带有两个滚筒,一个是驱动滚筒111,一个是张紧滚筒110。传送带的上分支有托辊103、下分支有托轮104;(2)传送带包括槽型托板和高强度钢丝带两个部分,高强度钢丝带与滚筒接触,靠摩擦方式实现驱动功能;槽型托板用于承载高温物料;(3)每块槽型托板用螺钉105和紧固件106与钢丝带101连接,紧固件106插进钢丝带101。若干钢丝带101用若干串条107串接起来。所以,槽型托板和钢丝带都可以各自独立在任何方向膨胀,满足高温松散物料的输送。
中国专利CN2459550Y公开了一种燃煤锅炉高温灰渣干式输送装置,该装置具有钢带输送机3,在钢带输送机3的上方有液压碎渣机1和隔栅2,隔栅2安装在液压碎渣机1的下方,液压碎渣机1和隔栅2通过箱体13支撑,箱体13的上部与在锅炉下部的冷灰斗15相连,箱体13的下部与钢带输送机3的上方相连。被隔栅2阻拦住的大的结焦渣块由在隔栅2上部沿隔栅2运动的液压碎渣机1定期挤压破碎,破碎的渣块落入钢带被输送走,同时被破碎的渣块也易于冷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大大提高锅炉炉渣冷却效率的与现有电站燃煤锅炉配套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具有与锅炉储渣斗密封连接的密封箱体,所述密封箱体内设有经过锅炉储渣斗出渣口的接受和输送炉渣的耐高温传送带,在所述耐高温传送带的传输方向于所述密封箱体与所述锅炉储渣斗连接位置的下游设有进风口;所述密封箱体的内腔包括一个容纳所述耐高温传送带的输送腔和位于所述输送腔上部的独立冷却腔,所述独立冷却腔内设有喷淋机构。
所述输送腔与所述独立冷却腔之间由一个隔水板分开,所述喷淋机构向所述隔水板上喷淋冷却液。所述喷淋机构为在所述密封箱体上安装的若干雾化喷嘴。所述隔水板与所述雾化喷嘴沿所述耐高温传送带长度方向连续布置或间断布置。所述隔水板与所述密封箱体内的侧板密封连接,并与所述密封箱体的顶盖以及侧壁构成所述的独立冷却腔。
本发明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还包括一个与所述独立冷却腔相通的由所述侧壁与所述侧板焊接形成的水室,在所述侧板的位于独立冷却腔部分的一段上设有使冷却液通过隔水板流到所述水室中的进水孔。
本发明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密封箱体中的所述耐高温传送带的卸料端下方并与所述密封箱体密封连接的碎渣机以及一个位于所述碎渣机下方并与所述碎渣机密封连接的中间渣斗,所述中间渣斗中具有提供二次冷却的腔室。所述腔室为螺旋状腔室。所述中间渣斗内安装有用于阻挡大块炉渣的筛板。所述筛板中筛孔的孔径为5~30mm。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是:(1)本发明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密封箱体的内腔包括一个独立冷却腔和输送腔,通过该独立冷却腔内的喷淋机构喷出冷却液,一方面起到对输送腔内的炉渣进行冷却的作用,另一方面不会使冷却液接触到输送腔中的炉渣,避免了炉渣被水解后活性降低。(2)独立冷却腔是由密封箱体的顶盖、侧壁和密封箱体内的两侧板以及一块隔水板构成的,并且在两侧板的位于独立冷却腔的一段上都设有进水孔,冷却液吸收了热量之后则由隔水板经侧板上的进水孔汇集到与独立冷却腔相通的水室之后循环使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3)在密封箱体的顶盖上安装若干雾化喷嘴,由雾化喷嘴喷出的雾化水在独立冷却腔内形成一层雾帘,该雾帘吸收由进风口进来的冷却空气的热量,使进入密闭箱体的冷却空气温度降低,凝结的水由隔水板经侧板上的进水孔汇集到水室。在密闭箱体内流动的冷却空气吸收炉渣继续燃烧释放的热量和炉渣所含的显热,同时又将热量释放给雾化水,所以冷却空气与炉渣层之间始终有较大的温差,从而提高了冷却效率。(4)水室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吸收高温炉渣层释放的热量,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率。(5)本发明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的中间渣斗由内壁、外壁以及隔板组成螺旋状的腔室。腔室可与供水系统连接而通入循环冷却水;也可以与密闭箱体的进风口连接,通过风机或锅炉的负压作用,使腔室内通入冷却空气。腔室流动的冷却水或冷却空气,吸收中间渣斗内部炉底渣释放的热量,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6)本发明的装置还可以在中间渣斗内安装筛板,筛板中的筛孔的孔径设为5~30mm,这样可以使粒径小于30mm的炉渣通过筛板后进入锁气给料机21传送到后续系统。而粒径大于30mm的炉渣则在筛板上继续冷却0.5~2小时后再进入锁气给料机21传送到后续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中间渣斗剖视图;
图5安装有筛板的中间渣斗剖视图;
图6筛板示意图;
图7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8为风门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代表
锅炉储渣斗1、隔栅2、关断门3、耐高温传送带4、碎渣机5、中间渣斗6、内壁6a、外壁6b、隔板6c、出口6d、进口6e、上法兰6f、下法兰6g、密闭箱体7、侧板8、水室9、隔水板10、雾化喷嘴11、高温炉渣层12、密闭箱体的侧壁13、密闭箱体的顶盖14、进水孔15、排水管道16、腔室17、炉渣堆积层18、筛板19、筛孔19a、摆动轴20、摆动轴轴头20a、锁气给料机21、风门22和22a、门杆22b、门板22c、档板22d、汽缸22e、风管23、运输车24、引风机25、渣库26、水封槽27、油缸28、托辊29、进风口30和30a、压力传感器31和31a、摄像头32、检查窗33、驱动滚筒34、张紧滚筒35、弹性密封件36、排风口37。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8,本发明的干式排渣装置的锅炉储渣斗1通过水封槽27(也可以用耐高温金属膨胀器)与锅炉燃烧室连接,水封槽27主要用于吸收锅炉本体X、Y、Z(三维)方向的高温热膨胀,锅炉储渣斗1用钢结构支撑。
锅炉储渣斗1下面均匀分布若干由耐高温、耐冲击材料制成的隔栅2,隔栅2也通过锅炉储渣斗1的钢结构支撑,隔栅2的间距根据锅炉结焦状况一般设计成300~1000毫米。从锅炉燃烧室下落的高温炉底渣,温度在850℃左右,呈松散状,有时也会聚结成很大的块状。炉底渣下落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若在40m高的锅炉顶部落下,则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炉底渣经过炉膛、锅炉储渣斗1落下来,大块的炉底渣被隔栅2拦截,小块的炉底渣则下落到传送带4上。被拦截在隔栅2上的大块炉底渣通过摄像头32监视到,监视信号传送到控制室,等待充分冷却后,由人工用专用除焦工具在检查窗33将大渣块破碎成小块下落到传送带4上。也可以采用中国专利CN2459550Y的结构,在隔栅2上设计一个液压碎渣机,自动完成大渣块的破碎。
在锅炉储渣斗1的出口处安装若干对关断门3,关断门3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用液压缸28驱动。每对关断门3有关闭和打开两种状态。关闭状态炉底渣就会暂时堆积在锅炉储渣斗1内,为后续设备检修提供时间。打开状态炉底渣就便会自由落到传送带4上。
密闭箱体7用弹性密封件36与锅炉储渣斗1密封连接。密闭箱体7、碎渣机5、中间渣斗6、锁气给料机21间用法兰密封连接,构成了一个密闭系统。密封箱体7内设有耐高温传送带4,用于将从隔栅2落下来的小块炉底渣输送至碎渣机5;耐高温传送带4由扁螺旋状的耐高温金属丝带和耐高温金属板组成,金属丝带有驱动功能,金属板有承载功能,两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英国专利GB1357276的连接方式。耐高温传送带4由驱动滚筒34用摩擦传动的方式驱动,张紧滚筒35给耐高温传送带4足够的张紧力,并能随耐高温传送带4的伸长或缩短自动移动,保持张紧力不变。耐高温传送带4的下方有若干个托辊29,支撑耐高温传送带4的上分支承担负载功能。由于受结构的限制托辊29一般直径较小,轴头直径在50毫米以下,所以如果有大渣块直接冲击到耐高温传送带4上,则托辊29将被损坏,使耐高温传送带4局部变形或卡死,造成停机事故。而设置了隔栅2这样的结构就可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密闭箱体7的两个侧壁13分别焊接两侧板8形成两水室9。侧板8沿耐高温传送带长度方向连续布置。靠近水室9的上部有排水管道16,排水管道16连接起各水室并将水排放到回水池或回水罐。密闭箱体7的顶盖14上安装有若干雾化喷嘴11,雾化喷嘴11由供水系统(与水封槽27共用一套给水系统)提供压力水。在高温炉渣层12的上面设有隔水板10,隔水板10的两侧分别与两边的侧板8密封连接,接缝处无渗漏。隔水板与两边的侧板以及密封箱体7的顶盖和侧壁构成独立的冷却腔,在侧板8的位于独立冷却腔一段上设有进水孔15。隔水板10的两端用折边结构,防止雾化水流因负压的扰动落到高温炉渣层12上。雾化喷嘴11和隔水板10沿耐高温传送带4长度方向连续布置或间断布置。耐高温传送带4的顶面与两侧板8的立边设计都有一个缝隙,缝隙控制在5~25mm,该缝隙在输送状态被堆积的高温炉渣层12密封住。
由雾化喷嘴11喷出的雾化水在独立冷却腔中形成一层雾帘,该雾帘吸收冷却空气的热量,使进入密闭箱体7的冷却空气温度降低;凝结的水由隔水板10经侧板8上的进水孔15汇集到水室9;水室9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吸收高温炉渣层12释放的热量;在密闭箱体7内流动的冷却空气吸收炉渣继续燃烧释放的热量和炉渣所含的显热,同时又将热量释放给雾化水。所以冷却空气与炉渣层12之间始终有较大的温差,从而提高了冷却效率。另外,汇集到水室9的冷却水与有散热作用的排水管道16构成连续的流动状态,由水带走部分热量。水室9的冷却水也可由供水系统提供。水室9也有直接吸收炉底渣热量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效率。
密闭箱体7上设有进风口30以及排风口37,排风口37用风管23与引风机25连接,引风机25采用耐磨结构。进风口30设置在耐高温传送带4的传输方向于密封箱体7与锅炉储渣斗1连接位置的下游,排风口37设在密闭箱体的顶盖14的上部扬尘较少的区域,这样可以减少进入引风机25的灰尘。排风口37与进风口30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使从进风口30进入的冷却空气在密闭箱体7内和高温炉渣层12顶部充分流动换热。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还可以在耐高温传送带4的传输方向于密封箱体7与锅炉储渣斗1连接位置的上游设置进风口30a。
密封箱体7上还设有两个限制或阻止冷却空气进入炉膛的风门22、22a,风门22和22a分别设置在耐高温传送带4的传输方向于密封箱体7与锅炉储渣斗1连接位置的下游和上游。风门22a只有在进行检修的时候打开,而在工作过程中一直处于关闭状态,阻止冷却空气从这一侧进入锅炉底部。风门22和22a都是由门杆22b、门板22c、档板22d以及驱动汽缸22e组成,其中挡板22d为两块。门板22c由汽缸22e驱动上下移动,两块档板22d与密封箱体7的顶盖14密闭连接并形成一个滑槽,门板22c在滑槽内移动,有闸板门的作用。在风门22的两侧设有两个压力传感器31、31a,引风机25的排风量通过压力传感器31、31a分别检测风门22两侧的真空压力来控制,不会吸出炉底空气。
高温炉底渣在耐高温传送带4输送过程中,根据炉渣量的大小,通过锅炉的负压和引风机25联合作用,使环境空气由进风口30、30a进入密闭箱体7,并且进入的空气量不受锅炉运行的限制。由可调节的进风口30进入的冷却空气在渣层12顶部空间流动并与炉渣顶部进行热交换,炉底渣放热被冷却,冷空气吸热而升温。由可调节的进风口30a进入的冷却空气在耐高温传送带4下层空间流动并穿过耐高温传送带4与炉渣底部进行热交换,吸热后的冷却空气经耐高温传送带4的头部进入炉渣顶部,继续参与热交换。通过调整风门22中的门板22c以及耐高温传送带4的顶面与侧板8间的间隙(开度),使这些与炉渣完成热交换的空气进入炉膛的量控制在锅炉允许的漏风系数范围内,剩余的空气通过靠近顶盖14的排风口37进入风管23由引风机25的排出,有组织的再次送入锅炉或排放到大气。
上述结构,满足了冷却风量根据炉底渣冷却需要而进入的同时,又使进入炉膛的漏风控制在锅炉允许的漏风系数范围内,满足锅炉正常运行的需要。
高温炉底渣下落到缓慢移动、可以变速的耐高温传送带4上,形成连续的一个高温炉渣层12,高温炉渣层12的厚度通过调整耐高温传送带4的速度改变。高温炉渣层12由耐高温传送带4输送到头部卸料端,落入碎渣机5。由于大渣块已完成了预破碎,所以碎渣机5的出口粒度可在10~50毫米,炉底渣破碎的粒度越小越容易冷却。炉底渣经过碎渣机5后,占总渣量50%的炉底渣粒度在10毫米以下,这样细度的炉渣热含量较低便于冷却。炉底渣经过碎渣机5后进入中间渣斗6。
中间渣斗6的出口有锁气给料机21,锁气给料机21可以变频控制从而调整出力,并有连续或间断运行两种控制状态。通过改变出力或选择运行状态来控制炉渣堆积层18在中间渣斗6内的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0~2小时。锁气给料机21具有给料和锁气的作用,阻隔后续系统的空气进入密闭的系统。中间渣斗6由上法兰6f、下法兰6g、内壁6a、外壁6b、隔板6c、出口6d、进口6e组成。内壁6a、外壁6b、隔板6c组成螺旋状的腔室17。腔室17可与供水系统连接而通入循环冷却水;也可以将出口6d与密闭箱体7的进风口30连接,通过风机25或锅炉的负压作用,使腔室17内通入冷却空气。腔室17流动的冷却水或冷却空气,吸收中间渣斗6内部炉底渣释放的热量,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下法兰6g连接的锁气给料机21选用间断运行传送到后续系统。炉渣堆积层18在中间渣斗6内停留0.5~2小时,继续释放热量,所释放的热量由冷却水或冷却空气带走。
也可以在中间渣斗6内安装筛板19,筛板19由摆动轴轴头20a安装在中间渣斗6的壁上。筛板19由电力或气力驱动摆动轴20,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摆动的幅度。筛板19加工有若干筛孔19a、孔径5~30毫米,筛下的小颗粒炉渣由选用了连续运行工况的锁气给料机21传送到后续系统。大颗粒炉渣在筛板19上继续冷却,停留0.5~2小时后加大筛板19的摆动幅度,使大颗粒炉渣进入锁气给料机21传送到后续系统。
高温炉底渣由锁气给料机21输送到后续的机械传送带或气力管道中,最终集中到渣库26,由运输车24定期送出。

Claims (10)

1、一种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其具有与锅炉储渣斗(1)密封连接的密封箱体(7),所述密封箱体(7)内设有经过锅炉储渣斗(1)出渣口的接受和输送炉渣的耐高温传送带(4),在所述耐高温传送带(4)的传输方向于所述密封箱体(7)与所述锅炉储渣斗(1)连接位置的下游设有进风口(30),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箱体(7)的内腔包括一个容纳所述耐高温传送带(4)的输送腔和位于所述输送腔上部的独立冷却腔,所述独立冷却腔内设有喷淋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腔与所述独立冷却腔之间由一个隔水板(10)分开,所述喷淋机构向所述隔水板(10)上喷淋冷却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机构为在所述密封箱体(7)上安装的若干雾化喷嘴(1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板(10)与所述雾化喷嘴(11)沿所述耐高温传送带(4)长度方向连续布置或间断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板(10)与所述密封箱体(7)内的侧板(8)密封连接,并与所述密封箱体(7)的顶盖(14)以及侧壁(13)构成所述的独立冷却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与所述独立冷却腔相通的由所述侧壁(13)与所述侧板(8)焊接形成的水室(9),在所述侧板(8)的位于独立冷却腔部分的一段上设有使冷却液通过隔水板(10)流到所述水室(9)中的进水孔(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密封箱体(7)中的所述耐高温传送带(4)的卸料端下方并与所述密封箱体(7)密封连接的碎渣机(5)以及一个位于所述碎渣机(5)下方并与所述碎渣机(5)密封连接的中间渣斗(6),所述中间渣斗(6)中具有提供二次冷却的腔室(1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17)为螺旋状腔室。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渣斗(6)内安装有用于阻挡大块炉渣的筛板(1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19)中筛孔(19a)的孔径为5~30mm。
CNB2006100112746A 2006-01-24 2006-01-24 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783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12746A CN100494783C (zh) 2006-01-24 2006-01-24 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AU2006203646A AU2006203646B2 (en) 2006-01-24 2006-08-23 Dry slag discharge device for coal-fired boil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12746A CN100494783C (zh) 2006-01-24 2006-01-24 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8493A true CN101008493A (zh) 2007-08-01
CN100494783C CN100494783C (zh) 2009-06-03

Family

ID=38353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127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4783C (zh) 2006-01-24 2006-01-24 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94783C (zh)
AU (1) AU2006203646B2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7434A (zh) * 2010-06-16 2011-12-28 克莱德贝尔格曼干控制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热材料的输送装置及方法
CN102580832A (zh) * 2012-02-03 2012-07-18 山东电力研究院 适用于干式排渣机的隔离碎渣装置及其方法
CN104428592A (zh) * 2012-07-20 2015-03-18 马迦迪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干式运送炉渣及/或异源材料的设备
CN104633679A (zh) * 2014-12-31 2015-05-20 常熟市第二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焚烧灰渣回收系统
CN107642776A (zh) * 2017-10-30 2018-01-30 贵州新能源开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低热值矸石的渣库式冷渣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623669A (zh) * 2021-08-06 2021-11-09 华能(福建漳州)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锅炉渣仓系统排渣装置
CN116045346A (zh) * 2023-03-29 2023-05-02 海林阀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供热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80098A (en) * 1974-03-25 1975-04-29 Environmental Control Products Metering apparatus for incinerator ash pit
US4722483A (en) * 1986-08-14 1988-02-02 Texasgulf Minerals And Metal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ragmenting slag
YU161886A (en) * 1986-09-17 1988-12-31 Josip Sekimic Device for removing ashes and slag from burning chambers
US4987837A (en) * 1990-01-02 1991-01-29 Detroit Stoker Company Siftings removal device
IT1241408B (it) * 1990-03-02 1994-01-14 Mario Magaldi Sistema di scarico delle ceneri pesanti da caldaie per la produzione di vapore
CN1151004A (zh) * 1995-11-17 1997-06-04 阎家祥 冷渣槽
CN1115520C (zh) * 1998-05-01 2003-07-23 天海锅炉株式会社 燃煤锅炉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7434A (zh) * 2010-06-16 2011-12-28 克莱德贝尔格曼干控制有限公司 用于输送热材料的输送装置及方法
CN102297434B (zh) * 2010-06-16 2016-02-24 克莱德贝尔格曼干控制有限公司 用于燃烧残余物的输送装置和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燃烧设备
CN102580832A (zh) * 2012-02-03 2012-07-18 山东电力研究院 适用于干式排渣机的隔离碎渣装置及其方法
CN102580832B (zh) * 2012-02-03 2013-10-16 山东电力研究院 适用于干式排渣机的隔离碎渣装置及其方法
CN104428592A (zh) * 2012-07-20 2015-03-18 马迦迪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干式运送炉渣及/或异源材料的设备
CN104428592B (zh) * 2012-07-20 2018-05-08 马迦迪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干式运送炉渣及/或异源材料的设备
CN104633679A (zh) * 2014-12-31 2015-05-20 常熟市第二热电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焚烧灰渣回收系统
CN107642776A (zh) * 2017-10-30 2018-01-30 贵州新能源开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低热值矸石的渣库式冷渣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3623669A (zh) * 2021-08-06 2021-11-09 华能(福建漳州)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锅炉渣仓系统排渣装置
CN113623669B (zh) * 2021-08-06 2023-10-13 华能(福建漳州)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锅炉渣仓系统排渣装置
CN116045346A (zh) * 2023-03-29 2023-05-02 海林阀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供热系统
CN116045346B (zh) * 2023-03-29 2023-06-09 海林阀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供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6203646B2 (en) 2010-05-13
CN100494783C (zh) 2009-06-03
AU2006203646A1 (en) 2007-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3801C (zh) 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CN100494783C (zh) 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CN101532667B (zh) 旋转流化炉排高效焚烧炉
CN106556258A (zh) 烧结矿显热回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0671697A (zh) 流化床风水联合冷渣器
CN103822357A (zh) 卧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
CN111167847A (zh) 一种余热梯级高效利用的新型异位热脱附方法及系统
CN208442834U (zh) 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往复式炉排炉
KR20130011049A (ko) 비산재 분리 및 2차 연소기능을 갖는 연속 연소장치
CN201387012Y (zh) 旋转流化炉排高效焚烧炉
CN201002045Y (zh) 一种安全节能型煤粉制备装置
CN204757719U (zh) 一种粒料煅烧回转窑产品余热环形间壁式回收系统
CN114606358B (zh) 一种炼钢转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干法除尘系统
CN2901063Y (zh) 气动排渣阀
CN112032725A (zh) 一种超高温热旋风式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及其处理方法
CN209541334U (zh) 一种煤烘干冷却系统
CN207811672U (zh) 一种粒径分级进料快速热解装置
CN2460873Y (zh) 电站燃煤锅炉干式排渣装置
CN212511115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渣冷却输送系统
CN212476622U (zh) 一种煤矸石低温无氧裂解处理装置
CN201277584Y (zh) 锅炉节能给煤装置
CN209802111U (zh) 一种治理电炉二噁英的直接蒸发冷却装置
CN211667811U (zh) 流化床风水联合冷渣器
CN212005706U (zh) 用于回转窑危险废物焚烧装置的进料系统
CN215712833U (zh) 气化炉排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BEIJING FENGYE ELECTRIC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ssignor: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1990000464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ry slag-draining device of coal boil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70801

Record date: 20110616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BEIJING FENGYE ELECTRIC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ssignor: Beijing Guodian Fu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1990000464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30206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