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3296A - 机车防甩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机车防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3296A
CN101003296A CN 200710002489 CN200710002489A CN101003296A CN 101003296 A CN101003296 A CN 101003296A CN 200710002489 CN200710002489 CN 200710002489 CN 200710002489 A CN200710002489 A CN 200710002489A CN 101003296 A CN101003296 A CN 101003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jection
locomotive
universal bearing
headstock
permanent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0024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盛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71000248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032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003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32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车防甩结构,主要是于机车车头的转向轴上设有固定座,于固定座上枢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固定座的枢接处设有万向轴承,一防甩头的连接座上的万向轴承是与连接件相固接,于车架上固设有定位座,防甩头的阻尼杆一端是枢设于定位座上;将防甩头连接座上的万向轴承与连接件固定,使防甩头连接座上的万向轴承无法旋转作动,所述防甩头的支点则向外位移至连接件的万向轴承上,或者,直接将防甩头固定座的一侧向外延伸有连接座,将连接座上的万向轴承与转向轴的固定座相枢设,通过改变防甩头的支点位置,可缩短防甩头的支点至车头的转向轴的距离,进而缩短防甩头的摆动行程,以较小行程的防甩头,可符合车头较大的转向角度。

Description

机车防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车防甩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以较小行程的防甩头,可符合车头较大的转向角度,适合离车头转向轴较远的机车安装使用,可防止车头剧烈晃动,提高行车安全。
背景技术
机车是通过车把的操作,以车头的转向轴来控制前轮的前叉杆转动,而一般机车在高速行驶或过弯时,若遇到路面不平、湿滑或突发状况时,造成前轮离地或抓地力下降,当前轮再次接触到地面时,会因轮胎转动速度不同或抓地力变化,而使车把及车头产生剧烈晃动,使骑乘者无法稳定控制住车把及车头,此种现象称的为甩头现象,为防止机车在高速行驶时,车头产生剧烈晃动,故会于车头上加装防甩头装置,通过防甩头的油压阻力对车头产生阻尼力,以减缓车头的晃动程度,达到行车平稳的安全性。
一般的防甩头目前仅供跨骑式的重型机车装设,请参阅图1所示,因跨骑式重型机车车头1上的仪表板10是设于转向机构11的前方,故机车的油箱12前方及转向机构11的上方有足够空间可装设所述防甩头13,不会影响到其它机构,而转向机构11是设有轮叉杆110及转向轴111用以带动车头1转向,而防甩头13(如图2所示)是设有一壳体130,于壳体130的中间外部设有一固定座131,所述固定座131的一侧设有连接座132,所述连接座132上设有一万向轴承133,所述万向轴承133是枢设定位于车架14上,于壳体130内穿设有一阻尼杆134,所述阻尼杆134的一端设有一万向轴承135,所述万向轴承135是枢设于一定位片15上,所述定位片15是固定于转向机构11上,于壳体130上另设有一压力调整钮136;通过调整压力调整钮136来控制防甩头13的油压阻力,以因应不同路面所须的阻尼力,通过防甩头13所产生的阻尼作用,可使机车在高速行驶遇路面不平时,可吸收转向机构11所产生的剧烈晃动力量,以避免发生甩头现象。
然而,一般的防甩头13并不适用于速克达机车的车体上,主要是因为速克达机车的车头16上是设有仪表板160及于外部罩设有车壳161,无法将防甩头13直接安装在车头16的转向轴162上,若将防甩头13安装于车壳161内,则无法随不同的行驶路面来调整防甩头13的压力调整钮136控制其油压阻力,且速克达机车车头16的转向角度B较跨骑式机车的车头转向角度大,其防甩头13若欲装设于速克达机车的车头16上,所述防甩头13须以固定片163向外延伸至离转向轴162一较远的距离A(如图3、图4所示)以避开车壳161,使防甩头13位于车壳161的外侧方可作动,若要保持速克达机车车头16原有的转向角度B,则须安装一具较长行程C的防甩头13,方可供车头16得以保持原有设计的转向角度B,而行程C越大的防甩头13体积越大,其价格也越高,且所述较长行程C的防甩头13二端会凸伸于车体的二侧,使用上并不理想,故一般速克达机车的车头16大都不装设防甩头13,但速克达机车在高速行驶时,仍会有甩头的危险现象发生;缘此,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机车防甩结构存在有如上述的缺失,乃潜心研究、改良,遂得以首创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以较小行程的防甩头,可符合车头较大的转向角度,适合离车头转向轴较远的机车安装使用,可防止车头剧烈晃动,提高行车安全的机车防甩结构。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在:机车的车头设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上方设有车把,于转向轴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穿孔,于车头的车壳内部设有车架;连接件,是枢设于固定座上,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万向轴承,于万向轴承上穿设有枢接组件;定位座,是固设于机车的车架上;防甩头,是设于连接件与定位座上,所述防甩头是设有壳体,于壳体的外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万向轴承,所述連接座上之万向轴承是固定于连接件上,于壳体内穿设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一端设有万向轴承,所述万向轴承上穿设有枢接组件,于壳体上另设有压力调整钮;
通过将防甩头连接座上的万向轴承与连接件固定,使防甩头连接座上的万向轴承无法旋转作动,所述防甩头的支点是向外位移至连接件的万向轴承上,以改变防甩头的支点位置,可缩短防甩头的支点至车头的转向轴的距离,进而缩短防甩头的摆动行程,来达到缩减防甩头的体积,以较小行程的防甩头,可符合车头较大的转向角度。
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特征是在:机车的车头设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上方设有车把,于转向轴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穿孔,于车头的车壳内部设有车架;定位座,是固设于机车的车架上;防甩头,是枢设于转向轴的固定座与定位座上,所述防甩头是设有壳体,于壳体的外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向外延伸有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万向轴承,所述万向轴承上穿设有枢接组件,于壳体内穿设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一端设有万向轴承,所述万向轴承上穿设有枢接组件,于壳体上另设有压力调整钮;
通过直接将防甩头固定座的一侧向外延伸有一连接座,将连接座上的万向轴承与转向轴的固定座相枢设,使防甩头的支点向外位移至接近转向轴,以改变防甩头的支点位置,可缩短防甩头的支点至转向轴的距离,进而缩短防甩头的摆动行程,来达到缩减防甩头的体积,以较小行程的防甩头,可符合车头较大的转向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防甩头组装于跨骑式重型机车上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防甩头的立体图;
图3为现有防甩头装设于速克达机车车头上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现有防甩头左、右摆动行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本发明的组合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未摆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左、右摆动行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车头未动作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车头向左转动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车头向右转动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防甩头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1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未摆动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左、右摆动行程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车头未动作的俯视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车头向左转动的俯视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车头向右转动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距离;B转向角;C行程;A1距离;C1行程;1车头;10仪表板;11转向机构;110轮叉杆;111转向轴;12油箱;13防甩头;130壳体;131固定座;132连接座;133万向轴承;134阻尼杆;135万向轴承;136压力调整钮;14车架;15定位片;16车头;160板;161车壳;162转向轴;163固定片;2车头;20转向轴;21车把;22固定座;23穿孔;24仪表板;25车壳;26车架;3连接件;30万向轴承;31枢接组件;32插槽;33穿孔;34固定组件4定位座;40定位片41凸柱;42螺孔;5防甩头;50壳体;51固定座;52连接座;53万向轴承;54阻尼杆;55万向轴承;56枢接组件;57压力调整钮;6防甩头;60壳体;61固定座;62连接座;63万向轴承;64枢接组件;65阻尼杆;66万向轴承;67枢接组件;68压力调整钮。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为达上述的使用目的与功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现举出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所示,详述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5~图7所示,本发明主要是机车(如速克达机车)的车头2设有转向轴20,所述转向轴20的上方设有车把21,于转向轴20上固设有一固定座22,所述固定座22上设有一穿孔23,于车头2的上方设有仪表板24(如图6所示),车头2的外部并罩设有车壳25,于车壳25内部设有车架26(如图7所示);一连接件3,是枢设于固定座22上,所述连接件3上设有一万向轴承30,一枢接组件31是穿设于连接件3的万向轴承30,于连接件3的一端设有一插槽32,所述连接件3上设有贯穿所述插槽32的穿孔33,于穿孔33上穿设有一固定组件34;一定位座4,是固设于车架26上,所述定位座4是弯设有一定位片40,于定位座4上设有一凸柱41,所述凸柱41上设有一螺孔42;一防甩头5,是设于连接件3与定位座4上,所述防甩头5是设有一壳体50,于壳体50的中间外部设有一固定座51,所述固定座51的一侧设有一连接座52,于连接座52上设有万向轴承53,于壳体50内穿设有一阻尼杆54,所述阻尼杆54的一端设有一万向轴承55,所述万向轴承55上穿设有一枢接组件56,于壳体50上另设有一压力调整钮57。
组装时,请参阅图5~图7所示,首先,将定位座4的定位片40固设于车架26上,再将防甩头5的连接座52插设于连接件3的插槽32内,并使万向轴承53对正于连接件3的穿孔33,通过固定组件34穿设于万向轴承53及连接件3的穿孔33将万向轴承53予以固定于连接件3的插槽32内,使万向轴承53失效而无法旋转作动,再将连接件3的万向轴承30对正于转向轴20上固定座22的穿孔23,通过枢接组件31穿设于万向轴承30及穿孔23,将连接件3枢设于固定座22上,另将阻尼杆54一端的万向轴承55对正于定位座4的凸柱41上,通过枢接组件56穿设于万向轴承55并螺设于凸柱41的螺孔42内,使阻尼杆54的一端枢设定位于定位座4上,而防甩头5则位于车壳25外侧,以供骑乘者方便调整压力调整钮57控制防甩头5内部的油压阻力,如此,即可完成整体的组装。
本发明所述实施例在不变更原厂所设计的防甩头5结构下,请参阅图6、图8、图9所示,通过一连接件3将防甩头5连接至车头2的固定座22上,而将防甩头5的连接座52上的万向轴承53予以固定于连接件3的插槽32内,使所述万向轴承53失效而无法旋转作动,并与连接件3结合为一体,且于连接件3上设有一万向轴承30,使原厂设计的防甩头5以万向接头53处为支点而向外延伸至连接件3的万向接头30处,所述防甩头5的支点位置则位移到连接件3的万向接头30处,以连接件3的联结方式来改变防甩头5的支点位置,使防甩头5的支点(即万向接头30)到车头2转向轴20的距离A1得以缩短,如此,即可缩短防甩头5的摆动行程C1,请参阅图4与图9的行程C与C1的比较,本发明可利用较小行程C1的防甩头5即可达到较大的转向角度B,且利用本发明结构所配合的防甩头5行程C1,可较现有的防甩头13行程C缩短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故本发明所使用的防甩头5体积可大幅缩短,使防甩头5的二端不会凸伸出车体二侧,体积越小的防甩头5费用则越低,且防甩头5位于车壳25外部,可随行驶的路面状况不同随时调整防甩头5的压力调整钮57,以控制防甩头5内部的油压阻力,达到最佳的防甩功效,且防甩头5组装于车壳25外部,除可方便调整其阻尼力外,并具有加装防甩头5的流行及酷炫感,可提升车体的质感及价值感。
使用时,当车头2的车把21向左转动时(如图10、图11所示),转向轴20会带动固定座22呈逆时针转动,而防甩头5是通过阻尼杆54一端的万向轴承55枢设定位于定位座4上,所述阻尼杆54不会移动,当固定座22呈逆时针转动时会带动连接件3向右移动,连接件3则连动防甩头5的壳体50于阻尼杆54上向右滑移,通过防甩头5内部的油压阻力可达到左转时的防甩功效;而当车头2的车把21向右转动时(如图12所示),转向轴20会带动固定座22呈顺时针转动,当固定座22呈顺时针转动时会带动连接件3向左移动,连接件3则连动防甩头5的壳体50于阻尼杆54上向左滑移,通过防甩头5内部的油压阻力可达到右转时的防甩功效;如此,在不变更防甩头5的原厂设计下,通过连接件3将防甩头5的旋转支点向外延伸至靠近于转向轴20的改变支点方式,进而达到缩短防甩头5的摆动行程,可以较短的防甩头5组装于机车上,可供骑乘者稳定操控车头2,以维持车身的平稳,使行车更具安全性。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3~16图所示,主要是机车(如速克达机车)的车头2设有转向轴20,所述转向轴20的上方设有车把21,于转向轴20上固设有一固定座22,所述固定座22上设有一穿孔23,于车头2的上方设有仪表板24(如图15所示),车头2的外部并罩设有车壳25,于车壳25内部设有车架26(如图16所示);一定位座4,是固设于车架26上,所述定位座4是弯设有一定位片40,于定位座4上设有一凸柱41,所述凸柱41上设有一螺孔42;一防甩头6(如图14所示),是枢设于固定座22与定位座4上,所述防甩头6是设有一壳体60,于壳体60的中间外部设有一固定座61,所述固定座61的一侧向外延伸有一连接座62,所述连接座62上设有万向轴承63,所述万向轴承63上穿设有一枢接组件64,于壳体60内穿设有一阻尼杆65,所述阻尼杆65的一端设有一万向轴承66,所述万向轴承66上穿设有一枢接组件67,于壳体60的上另设有一压力调整钮68。
组装时,请参阅图13~图16所示,首先,将定位座4的定位片40固设于车架26上,再将防甩头6的连接座62上的万向轴承63对正于转向轴20的固定座22上的穿孔23,通过枢接组件64穿设于万向轴承63及固定座22的穿孔23,将防甩头6枢设于固定座22上,另将阻尼杆65一端的万向轴承66对正于定位座4的凸柱41上,通过枢接组件67穿设于万向轴承66并螺设于凸柱41的螺孔42内,使阻尼杆65的一端枢设定位于定位座4上,而防甩头6则位于车壳25外侧,以供骑乘者方便调整压力调整钮68控制防甩头6内部的油压阻力,如此,即可完成整体的组装。
本发明所述另一实施例是直接将防甩头6固定座61的一侧向外延伸有连接座62,请参阅图14、图17、图18所示,将与转向轴20枢接的万向轴承63设于所述连接座62的端部,而转向轴20固设有一固定座22向外延伸并与连接座62相枢设,使防甩头6的支点向外延伸,而所述防甩头6的支点位置则向外位移到连接座62的端部,同样是以改变防甩头6的支点位置,使防甩头6的支点(即万向接头63)到车头2转向轴20的距离A1得以缩短,如此,亦可缩短防甩头6的摆动行程C1,请参阅图4与图18的行程C与C1的比较,本发明所述另一实施例亦可利用较小行程C1的防甩头6即可达到较大的转向角度B,且利用所述结构所配合的防甩头6的行程C1,仍可较现有的防甩头13行程C缩短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故所述实施例所使用的防甩头6体积亦可大符缩短,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等同的功效及目的。
使用时,当车头2的车把21向左转动时(如图19、图20所示),转向轴20会带动固定座22呈逆时针转动,而防甩头6是通过阻尼杆65一端的万向轴承66枢设定位于定位座4上,所述阻尼杆65不会移动,当固定座22呈逆时针转动时会带动防甩头6的连接座62向右移动,连接座62则连动防甩头6的壳体60于阻尼杆65上向右滑移,通过防甩头6内部的油压阻力可达到左转时的防甩功效;而当车头2的车把21向右转动时(如图21所示),转向轴20会带动固定座22呈顺时针转动,当固定座22呈顺时针转动时会带动防甩头6的连接座62向左移动,连接座62则连动防甩头6的壳体60于阻尼杆65上向左滑移,通过防甩头6内部的油压阻力可达到右转时的防甩功效;如此,通过将防甩头6的旋转支点向外延伸靠近于转向轴20的改变支点方式,进而达到缩短防甩头6的摆动行程,可以较短的防甩头6组装于机车上,可供骑乘者稳定操控车头2,以维持车身的平稳,使行车更具安全性。

Claims (5)

1.一种机车防甩结构,主要是机车的车头设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上方设有车把,于转向轴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穿孔,于车头的车壳内部设有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是枢设于固定座上,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万向轴承,于万向轴承上穿设有枢接组件;
定位座,是固设于机车的车架上;
防甩头,是设于连接件与定位座上,所述防甩头是设有壳体,于壳体的外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万向轴承,所述連接座上的万向轴承是固定于连接件上,于壳体内穿设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一端设有万向轴承,所述万向轴承上穿设有枢接组件,于壳体上另设有压力调整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防甩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的一端设有插槽,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贯穿所述插槽的穿孔,于穿孔上穿设有将防甩头连接座上的万向轴承固定的固定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防甩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座是设有定位片,固定于车架上,于定位座上设有凸柱,所述凸柱上设有供防甩头的阻尼杆枢设的螺孔。
4.一种机车防甩结构,主要是机车的车头设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上方设有车把,于转向轴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穿孔,于车头的车壳内部设有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座,是固设于机车的车架上;
防甩头,是枢设于转向轴的固定座与定位座上,所述防甩头是设有壳体,于壳体的外部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向外延伸有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万向轴承,所述万向轴承上穿设有枢接组件,于壳体内穿设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一端设有万向轴承,所述万向轴承上穿设有枢接组件,于壳体上另设有压力调整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防甩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座是设有定位片,固定于车架上,于定位座上设有凸柱,所述凸柱上设有供防甩头的阻尼杆枢设的螺孔。
CN 200710002489 2007-01-29 2007-01-29 机车防甩结构 Pending CN1010032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02489 CN101003296A (zh) 2007-01-29 2007-01-29 机车防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710002489 CN101003296A (zh) 2007-01-29 2007-01-29 机车防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3296A true CN101003296A (zh) 2007-07-25

Family

ID=38702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710002489 Pending CN101003296A (zh) 2007-01-29 2007-01-29 机车防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032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7901A (zh) * 2017-03-03 2018-09-14 全球泊(深圳)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支付车辆费用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7901A (zh) * 2017-03-03 2018-09-14 全球泊(深圳)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支付车辆费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1337B2 (en) Leaning suspension mechanics
EP3007918B1 (en) Leaning vehicle
CN102470909B (zh) 用于倾斜车辆的控制系统
JP5478311B2 (ja) 鞍乗型揺動四輪車両
EP1818243B1 (en) Steer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106143734B (zh) 一种可倾斜转向的四轮机动车
US20180334001A1 (en) Suspension device for non-steered driving wheel incorporating in-wheel motor
CN106573517A (zh) 机动车
CN105143029A (zh) 铰接式两轮车
JP6035045B2 (ja) アクティブロール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CN210027728U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支撑转向机构
CN101003296A (zh) 机车防甩结构
JP5027550B2 (ja) 車両
KR100872627B1 (ko) 차량의 가변 스테빌라이저
KR102002577B1 (ko) 차량용 조향장치
CN107472444B (zh) 电动自行车的悬架组件
EP2500251B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210734411U (zh) 一种三轮车的中置方向盘式转向机构
KR200486043Y1 (ko) 듀얼 전륜용 틸팅 겸용 조향장치 및 그 조향장치를 갖는 이륜차
JP3214719B2 (ja) 走行車両
CN220164075U (zh) 一种三轮车摇摆机构
CN218431556U (zh) 转向装置和代步车
TWM570258U (zh) 用於輪型車輛之懸吊模組
KR100471856B1 (ko) 자동차용 비틀림 강도 가변형 스태빌라이저
JPS61135880A (ja) 自動二輪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