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8875B - 用于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8875B
CN1008875B CN88100083A CN88100083A CN1008875B CN 1008875 B CN1008875 B CN 1008875B CN 88100083 A CN88100083 A CN 88100083A CN 88100083 A CN88100083 A CN 88100083A CN 1008875 B CN1008875 B CN 1008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address
mentioned
destination addr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8100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8100083A (zh
Inventor
折田聪
上條昭宪
上木公平
畑野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88100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81000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08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8875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8Routing tree calcul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03Address allocation methods and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中,每单元都存有固定对应同该单元相邻的单元的相邻单元识别码,并形成相对地址,起始单元的相对地址为“0”,而目的单元的相对地址由起始地址和目的地址间通路上所有单元的一组相邻单元识别码表示,其中包括目的单元,而起始单元除外。信号信息如此编路,当接收的目的地址为“0”时,接收信息的单元可确定为目的单元,当接收的目的地址不是“0”时,接收信息的单元将此信息传送到下一级单元。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进一步而言,同村状网络中单元间的通讯控制系统有关。在此网络中,使用相对地址而实现了单元之间的通讯。
当包含在一个通讯系统如交换机中的单元之间或接到该交换机的单元之间进行通讯时,一个起始单元和地址和一个目的单元的地址从此起始单元传送到这个目的单元。而增加一个新单元或建立一个新交换机,需要广泛而灵活地使用这些地址。
在常规的用于单元间或局之间的通讯控制系统中,每个单元都赋于一个绝对地址,它相对于系统中任何单元都具有相同的值。每个单元有一个复杂的译码器,在译码器中,系统中各单元间的通信是预定的。每个单元还有一条被选择用于通讯的链路,当单元A接收到包括有目的地址在内的信息时,单元A查询译码器以确定此目的地址是否为单元A的地址。如不是,就确定一条同目的地址相关的链路。
在这样的常规系统中,由于使用复杂的译码器,而其中系统中所有单元间的通信和链路都是各自单独联接,因而产生以下缺点:当在现有的系统中增加单元时,一个在新单元和被选链路之间的新的通信必须增加到系统中的所有单元的译码器中去。因此在现有系统中增加一个新单元迫使系统设计员执行非常复杂的程序。当在现有的交换网络中增加一个新交换机时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这项发明的目的是,简化通讯控制系统中为建立新单元或在现有 系统中建立新交换机而提供的新系统设计,为每个单元的通讯提供一个相对地址,并以此相对地址为基础进行编路,这样,每个单元中复杂的译码器就可以不用了,而且增加单元和被选链路间的新增的联系也可以单略了,除了同新增单元直接相联的单元,这对所有的单元都是适用的,即使在引入新单元或新交换机的现有系统中也是如此。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此通讯系统有一个树状网络,并且包括许多有通讯功能的单元。
每个单元都有相对起始通讯单元的目的地址产生器和指令信息编路器。
目的地址产生器包括:一个存储器以存储相邻单元的识别码,该码固定相应于同某单元相邻的各个单元:一个相对地址产生器以使此单元的相对地址等于“0”,并产生一个相对于通讯起始单元的目的地址。目的地址由此单元和目的单元间通道上的所有单元的一相邻单元识别码来表示,其中,通讯起始单元除外,但包括目的单元。
信号信息编路装置包括:一个目的确定器,当收到信号信息中的目的地址为“0”时,能确定此单元就是目的单元:一个通道选择器,当由所收目的地址确定此单元并非目的单元时,选择一通道传送接收到的信号信息:一个地址变换器,把接收的起始地址变换成相对于此单元的起始地址。
根据此发明的另一方面,具有树状网络的通讯系统是一个交换系统,系统中的单元包括:一个控制网络的呼叫处理单元;在呼叫处理单元控制下的一线路处理单元,以对应于多条用户线路;在线路处理单元控制下的一线路控制单元,以控制每条用户线路。
线路处理单元、线路控制单元以及呼叫处理单元经通讯链路相 接。呼叫处理单元和线路处理单元间或呼叫处理单元和线路控制单元间的通讯使用了相对地址。
根据此发明的又一方面,连线和相对地址间的关系用译码表确定,这些连线用于呼叫处理单元和线路处理单元间或呼叫处理单元和线路控制单元间的连接。
根据此发明进一步的观点,链路和相对地址间的关系由确定的逻辑提供,由此,由通道选择器所选的通道链路号是由相对地址中加上或减去一个固定值而确定。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观点,在此提供一个用于在通讯系统中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此系统使主控单元和其他单元在主控单元控制下进行通讯,这些单元联到由主控单元作为中心的树状结构中。
主控单元包括有:一个管理装置,它通过利用一组分别供给直接和间接相连单元和间接相连单元的相关数,对直接连到主控单元的多个单元以及经由直接连接单元间接与主控单元相连的多个单元进行管理:一个发送装置,以发送包括在从主控单元发送的信号信息中的目的地址。目的地址由一组连接通道中各单元的相对地址表示,而同主控单元直接相连的单元除外。
每个传递信号信息的单元包括有:一个鉴别器,鉴别收到的目的地址是否为零,以确定信号信息的目的是否在考虑的单元;一个目的地址传送器,当鉴定器确定信号信息的目的不是考虑中的单元时,传送器就传送修改后的目的地址到下一级单元。修改的目的地址由收到的目的地址中减去下一级单元的相对地址而产生。
根据发明的进一步设想,主控单元具有一个传送器用以传送包括等于零的起始地址的信号信息。每个传送信号信息的单元都有一个起 始地址修改器,在收到的起始地址上加上“1”产生修改的起始地址,此修改的起始地址被传送到下一级单元。
根据发明的进一步设想,每个中转信号信息的单元都有一个应答装置向主控单元发送应答信号。此应答信号包括有以主控单元为目的地的响应目的地址。此应答目的地址等于所接收的起始地址。
根据此发明的进一步设想,此应答目的地址由一组“1”形成,“1”的数目等于应答单元和主控单元间的单元数,不包括应答单元而包括主控单元。
根据此发明的进一步设想,此应答信息包括应答起始地址和一个接收的链路数。从目的单元产生的应答起始地址为“0”。每个中转信号信息的单元都有一个应答起始地址修改装置,在收到的应答起始地址上加上一个数以产生修改的应答起始地址,此数可由转换表中获得,表中存储着接收的链路数和此数间的关系。
根据此发明的进一步设想,修改的应答起始地址可由收到的应答起始地址加上一常数产生;从收到的包括在应答信号中的链路数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就可获得此数。
通过参照附图对下述最佳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特点将表达得更清楚,其中:
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通讯系统的示例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表示图1所示系统中单元的一般结构方块图;
图3为一方块图,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通讯控制系统;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信息在各单元中传送的说明图;
图5为一流程图,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实施连接控制部分(SCCP)中的工作过程;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于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说明图;
图7表示在图6所示的各单元提供的转换表实例;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修改起始地址和目的地址的说明图;
图9为一流程图,表示图8所示的单元中起始地址修改部分的程序流程;
图10为一流程图,表示图8所示单元中目的地址修改部分的程序流程;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目的地址和起始地址修改的说明图;
图12A和12B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每一个单元的相对地址和每个单元所相邻单元的识别数码的说明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地址修改说明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地址修改实例的说明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在应答操作中地址修改的说明图;
图16表示常规的通讯控制系统;
图17是常规处理单元中一个复杂译码器的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将参照图16和17对一个常规通讯控制系统首先进行描述。
图16表示一个常规的通讯控制系统,其中包括单元161-167。单元161是一个中央处理机(CPR);单元162-163是线路处理器(LPR1和LPR2);单元164-167 是数字线路控制电路(DLCC1到DLCC4)。每个单元按常规而言都有一个绝对地址。从图上看,单元161-167分别有绝对地址“1”-“7”,每个单元还有一个译码器,换而言之为一个控制数据,其中,当此单元是信息传送目的地时,系统中每个单元的绝对地址对应于被选的链路。
图17是常规的中心处理单元(CPR)161中的复杂译码器的实例。从图上可以看到,当绝对地址“2”也就是LPR1的地址为目的地时,1号链路被选;当绝对地址“4”也就是DLCC1的地址是目的地址,1号链路也被选。当绝对地址“7”也就是DLLCC4的地址是目的地址时,2号链路被选。余下的单元162-167都有同样的译码器。
上述常规通讯系统的缺点在于:如图16所示,当新增单元如数字线路控制电路(DLCC5)168加入系统时,现有所有单元中的译码器必须改变。例如,在中央处理机(CPR)161的译码器中,必须增加所增单元168的绝对地址和被选链路间的相应关系。其它单元中的译码器也必须做同样的修改,译码器的这些修改迫使系统设计员进行非常复杂的工作。
现在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通讯系统的一个实例图。在图1中,此通讯系统是具有树状网络的交换系统,在该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间只有一条通道,该系统包括有单元1-1到1-n,每个都有通讯功能。
图2是一个方块图,表示每个单元1-i的普通结构,其中i=1,2,……n。如图表示,单元1-i收到一个信号信息,其中包括由一个起始单元地址和一个目的单元地址组成的相对地址,并输出 一个由起始单元地址和目的单元地址组成的新的相对地址。单元1-i包括有一个目的地址形成方块2和信号信息编路方块3。
目的地址形成方块2中有一个存储单元21,以储存相邻单元的识别数码,和一个相对地址形成单元22以产生起始地址和目的地址的相对地址。
相邻单元的识别数码是由被考虑的单元1-i预先确定的。例如,两个单位1-2和1-3通过1号和2号链路分别同1-1单元连接,相对单元1-1,单元1-1的地址永远确定为“1”。相邻单元1-2的地址例如是固定地确定为“NIL”,即固定对应于2号链路,其它相邻单元1-3的地址也固定确定为“3”,即固定对应于2号链路。同样相对单元1-2单元1-2的地址是“NIL”相邻单元1-4的地址是2;另一个相邻单元的地址是“3”。因此单元1-1中的存储单元21储存相邻单元识别数码“2”和“3”此外,上一单元的相邻单元识别数码固定为“1”,即,例如,单元1-1的地址相对于单元1-2是“1”,相对于单元1-3也是“1”,且单元1-5的地址相对于单元1-6、1-7和1-n均是“1”。
相对地址中的目的地址是由一组相邻单元识别数码表示的,此数码由被考虑的单元和目的单元间的通讯通道提供,其中包括目的单元,但是被考虑的单元除外,例如,当起始单元是单元1-1,而且的单元是单元1-4时,相对于单元1-1的目的地址由一组“22”表示;相对于单元1-2的目的地址由一组“2”表示。当起始单元1-4而目的单元是单元1-1时,相对于单元1-4的目的地址由一组“11”表示。当起始单元是单元1-4而目的单元是 单元1-3时,相对于单元1-4的目的单元由一组“113”表示。
信息编路方块3中有一个地址变换单元30,当收到的目的地址为“0”时,其确定被考虑的单元1-i是目的单元;当收到的目的地址不为“0”时,一条传送信息的链路被选,收到的起始地址改变为相对于被考虑的单元1-i的新的起始地址,收到的目的地址变为相对于下一级单元的一个新目的地址。
在操作时,因为每个单元都使用相对于被考虑单元的相对地址以区别于其他单元,又因为被考虑的单元的地址相对每个单元确定为“0”,所以,由目的单元接收的目的地址对每个单元而言永远为“0”。因此接收信号信息是否由目的单元接收到,就能以收到的目的地址是否为“0”的固定逻辑来确定。
这样,一个把信号信息中转到下一级单元的单元,选择一条链路并且把接收的目的地址变成相对于下一单元的新目的地址。同样的选择和变换,沿通讯通道上的单元一步一步地实行,这样接收目的地址“NIL”的单元就可确定为目的单元。
图3为一方块图,表示应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讯控制系统的实例。
在图3中,参考号31表示一网络(NW);32是一呼叫程序处理机(CPR);33-1和33-2为多路复用单元;34-1和34-2是线路处理单元(LRP);35-1到35-4是数字线路控制电路单元(DLCC);36是一组数字线路电路(DLC);37是用户终端;38是公共信道信令设备接口(CSEI);39是公共信道信令设备(CSE)。
网络(NW)31在呼叫程序处理机32控制下对多路复用单元33-1和33-2的输出进行交换操作。多路复用单元33-1和33-2在线路处理单元(LPR)34-1和34-2控制下,分别对数字线路控制电路(DLCC)35-1和35-2,35-3和35-4的输出分路。一组数字线路电路(DLC)36连接每个数字线路控制电路(DLCC)的输入。用户终端37之一连接在数字线路电路(DLC)的输入上。
网络(NW)31的输出通过公共信道信令设备接口(CSEI)38连接到公共信道信令设备(CSE)39。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单元间通讯的实体是呼叫程序处理机(CPR)32),线路处理机(LPR)34-1和34-2,以及数字线路控制电路单元(DLCC)35-1到35-4;在图上所有这些部件用黑三角形表示在角上。信息的传送道路在图上用虚线表示。
图4表示信息通过图3所示的作为通讯实体的单元中传送。在图4中,41、42和43包括有用户部件411、421和431,信号联接控制部件(SCCP)412、422和432,和信息传送部件(MTP)413、423和433。
用户部件411、421和431是向信息传送部件传送和接收信息的功能部件,对于一种多功能,例如维修/操作程序控制或用户终端的连接控制,设有多个用户部件以进行同种功能的信号处理。
信号联接控制部件(SCCP)412、422和432用于进行信息编路程序。
信息传送部件(MTP)413、423和433在单元内通讯 中,进行信号链路控制。
作为通讯中单元间的通讯协议,在本实施例中使用CCITTNO.7信号系统。
在图3所示的单元内通讯中,信号连接和控制部件(SCCP)412、422和432在寻址和信息编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单元间通讯中,信息传送部件(MTP)413、423和433在寻址和信息编路中做了积极的作用。
下面,描述在局内通讯的情况下,用于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图5是流程图,表示在信号连接控制部件(SCCP)412、422和432中的操作。如图5所示在步骤501时,SCCP从单元中的用户部件接收目的地址。步骤502确定接收的目的地址是否等于“0”。如果地址等于“0”,执行步骤503,此单元,即接受目的地址为“0”的单元被确定为目的单元。如果地址不为“0”,执行步骤504,SCCP确定一条相应链路以传送信息。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单元间通识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在图6中,一个交换局设有一个呼叫处理单元(CPR)60,两个线路处理单元(LPR)61-1和61-2,4个数字线路控制电路单元(DLCC)62-1到62-4。在此例中,从CPU到其中的一个单元进行通讯。在表示每个单元的园圈的右上方所示的数字是相对于起始单元的相对地址,即是相邻单元的识别码。相对于接收单元的起始单元,其相邻单元识别数码没有表示在图上,每个单元固定为“1”。举例而言,LPR261-2右上方的数字“5”是LPR2相对于CPR的地址,也就是LPR2相对于CPR的相邻单 元识别数码。同样DLCC4右上方的数字“7”是DLCC4相对于LPR2的地址。
符号“ai”、“bi”和“ci”,也就是连接两个单元的链路符号,是表示通讯通道上的具体配备位置的链路识别数码。每个单元中的信号连接控制部件(SCCP)有一个简单的译码表,在表上,存储和记忆着每个相邻单元识别数码和相应的链路识别数码间的相互关系。关于译码表,起始地址和目的地址按照以后描述的办法进行变换。
图7表示在图6所示的各单元中提供的译码表。在图7中,CPR存储了两个通路识别数码(P-NO)a1和a2以及分别对应于数码a1和a2的两个邻近单元识别数码(AD-NO)“2”和“5”。这意味着图6所示的CPR60通过通路a1连到具有相邻地址“2”的单元,并且通过通路a2连到具有相邻地址“5”的单元。
同样,LPR1存储三个通路识别号(P-NO)a1、b1和b2以及分别相应于数码a1、b1和b2的三个相邻单元识别码(AD-NO)“1”、“2”和“3”。这意味着图6所示的LPR161-1通过通道“a1”连到具有相邻地址“1”的单元,通过通路“b1”连到具有相邻地址“2”的单元,通过通路“b2”连到具有相邻地址“3”的单元。相邻地址“1”指对于LPR161-1的上面的单元是通过链路a1连接到LPR161-1上的CPR60。
LPR2中的译码表词LPR1中相似。
DLCC1到DLCC4是图6所示的最终单元,因此只有一个 通路连接每个单元。所有词DLCC1-DLCC4相连的单元都是相对于这些DLCC1-DLCC4的起始单元,因此相应于DLCC1-DLCC4的相邻单元识码都是“1”。
虽然以上实效例使用了图7所示的简易表,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不用此表,SCCP能够根据预定的固定逻辑,在收到的相邻单元识别码的基础上,计算相关的通路识别码。这就是,在收到的相邻单元识到码上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来确定相关的通路识别码。
图8为一说明图,当图6所示的CPR60为起始单元而DLCC462-4为目的单元时,说明了起始地址和目的地址的修改。在图8中,CPR60、LPR261-3和DLCC462-4都有用户部件1,包括一个目的地址译码部件2的信号连接控制部件,一个起始地址修改部件3,一个目的地址修改部件4和信息传送部件(MTP)5。信息传送通路以虚线表示。
图9是流程图,表示在起始地址修改部件3中的程序流程。图10表示在目的地址修改部件4中的程序流程。
参看图8到10,在图8中,在用户部件1和目的地址修改部件4间的间隔1中,CPR60中的用户部件1确定目的地址“57”和用户数据(图10所示的步骤101)。此例中目的地址“57”是在起始单元CPR60的目的单元DLCC462-4间的通道上所提供的所有单元的一组相邻单元识别码,不包括CPR60但是包括DLCC462-4,即:此例中是一组LPR61-2和DLCC462-4的相邻单元识别码。CPR60中的用户部件1同样确定了起始地址为“0”,即该信息中的地址字段内没有数 字,是全“0”(参见图8),这意味CPR60是起始单元。
目的地址“57”,用户数据,和起始地址一起,从用户部件1传送到SCCP中的目的地址修改部件4上,如图10中步骤102和103所示。
在CPR60中的目的地址修改部件4内,通过使用目的地址上首位数“5”作为关键码,检索图7所示的译码表,以获得相应的通路认识码a2,如图10中步骤104所示。然后如图10中步骤105所示,从目的地址中删去首位码“5”得到一个新目的地址“7”。
包括起始地址0和新目的地址“7”的信息,通过间隔2传送到LPR61-2中的信息传送部件5。信息传送部件5把通路识别码a2和上述信息传送到LPR261-2中起始地址修改部件3中(图9中步骤91和92)。在起始地址修改部件3中,起始地址零改变成“1”,这是起始单元CPR60相对于LPR261-2的相邻单元识别码。用通路识别码a2作为关键码,检索图7所示的LPR2译码表,获得相应的相邻单元识别码“1”以完成此变换,如图9的步骤93所示;然后上述的相邻单元识别码“1”同起始地址“0”(0)相结合形成一组新的起始地址,如图9中步骤94所示。
这样获得的起始地址、目的地址和用户数据,从起始地址修改部件3传送到LPR261-2中的目的地址译码部件2上(图9中步骤95)。目的地址译码部件2识别所收到的目的地址是否为零。如果收到的目的地址为零,则目的单元被确定作为立即接收单元。如果收到的目的地址不为零,则该信息传送到下一个单元。在图 8所示实施例中,LPR261-2中的目的地址译码部件2收到的目的地址为“7”,不是零,因此LPR261-2中部件2把信息传送到目的地址修改部件4上。
目的地址修改部件4执行步骤104和105,使得目的地址“7”修改成零。
这样得到的起始地址“1”和目的地址为零,通过间隔4和DLCC462-4上的信息传送部件5,传送到DLCC462-4的起始地址修改部件3上,并且如前所述执行图9的步骤91到94。其结果是,起始地址由“1”修改为“11”。因为由DLCC462-4中的目的地址传送部件2接收的目的地址为零,则部件2确定目的单元是DLCC62-4,因此部件2把信息数据传送到DLCC462-4的用户部件1。在用户部件1中,因为收到的起始地址是“1”,这就能确定起始单元是CPR60。
如上所述,当收到的目的地址不是零时,每个单元的目的地址译码部件2就传送信息;而当收到的目的地址是零时,就确定当前接收信息的单元是目的单元,所以目的地址译码部件2不需传送如同常规系统中的绝对地址。因此即使当增加一个单元时,每个单元的如图7所示的译码表无须修改,但同新增单元相邻的单元例外。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显知,本发明最重要特点是为交换局内的每个单元提供一相对地址。下面,按照通常的方式描述提供相对地址的方法。
换句话说,在单元内通讯网络中,每个单元的寻址是相对寻址方式,按照这种方式树根被选择为识别相邻单元地址的单元。寻址按下列条件进行。
(1)相应于每个单元,相邻单元识别码提供给所有与所考虑单元相邻的单元。假定所考虑单元是单元A,则相邻单元是上一级单元和下一级单元。相邻单元识别码“1”固定地提供给上一级单元。数码2到254中的一个作为相邻单元识别码提供给每个下一级单元。单元A确定相邻单元识别码和信号线实际设置位置间的一致性,也就是通信通路识别码(见图7的译码表)。因此,当某单元收到包含信号线的信号信息时,就能在其基础上获得相邻单元识别码。同样,当收到包含相邻单元识别码的信号信息时,也能在其基础上获得信号链路。
(2)某单元相对于另一单位的地址可由以下方法获得,参看图11,其中说明目的地址和起始地址修改。
在图11中,从单元A连到另一单元B的通路,由树状结构决定只有一条通路。沿这条连接通路上提供一组单元X1、X2……Xn,如图11所示:
相对A的单元X1,它的相邻单元识别码为a1;
相对X1的单元X2,其相邻单元识别码为a2;
相对X2的单元X3,其相邻单元识别码为a3;
相对Xn的单元B,其相邻单元识别码为an+1
每个单元相对于所考虑的单元的地址用零表示。
目的单元相对于某单元的地址由沿通信通路上所有单元的一组相邻单元识别码表示,其中所考虑的单元除外,但包括目的单元。结果是:
单元B相对单元A的地址是a1、a2……an、an+1;
单元B相对单元X1的地址是a2a2……anan+1;
单元B相对于单元Xn的地址是an+1
由上述方法确定单元的地址和相邻单元识别码举例表示在图12A和12B上,其中单元121和128以树状结构相连。
图12A表示各单元相对单元122的地址,图12B表示各单元相对单元105的地址。各单元右上方的数表示相对于其中关键单元的相邻单元识别码。园框中的数表示此单元的地址。如图12A所示,单元127相对于124的观址是“33”,原因是125的相邻单元识别码是“3”,而127的识别码也是“3”。其它单元地址的确定方法类似。
另一方面,在图12A中,同一单元127相对125的地址是“3”。这样根据各单元间的关系,各单元地址是不同的。这是本发明的主要特点。
如上所述,根据相互关系,各单元的地址是不同的,当信息在一组单元中传送时,相对各单元的起始地址和目的地址必须修改。起始地址和目的地址的修改执行如下。
(1)起始地址的修改
当某单元接收信息时,就把它的固定地址“1”带进所收信息中的起始地址中。这样,按照前一级单元与接收信息的单元之间的关系,起始地址被修改了。
换而言之,根据信号线的提供位置,即获得信息中的通讯通路识别码,起始地址修改部件(见图8)按照译码表(见图7)或固定逻辑确定相应的相邻单元识别码,然后把它包括到所收信息的起始地址中。新进入起始地址的相邻单元识别码,紧接着表示接收的起始地址的一系统相邻单元识别码数组中的首数的,也就是紧接着最新提供 的数。
(2)目的地址的译码
根据收到的目的地址是否为零来识别接收单元是目的单元还是通向目的单元通路上的中继单元。
(3)目的地址的修改
根据所传送或中转信息中目的地址的最高端数,也就是根据目的地址中新提供的数,连接信息传送单元的相应信号链路,按译码表(见图7)或固定逻辑确定。然后此最高位数从目的地址中删除。
附图13表示了地址修改的原理,从参照附图13的下述说明中,可更清楚地了解上述地址修改。
在图13中,a1是单元X1相对单元A的相邻单元识别码;a2是单元X2相对单元X1的相邻单元识别码:……an+1是单元B相对单元Xn的相邻单元识别码。
同样,b1是单元A相对单元X1的相邻单元识别码;b2是单元X1相对单元X2的相邻单元识别码:……bn+1是单元Xn相对单元B的相邻单元识别码。
从图中可见,目的地址是一步步修改确,这就是,目的地址相对单元A是a1a2……an+1;相对单元X1是a2a2……an+1;而相对单元B则为零。因此B就是目的单元。
另一方面,单元A的起始地址是一步步从零修改到bn+1bn……b2b1
图14是地址修改示例图。
在地址修改中,零是由填充数实现的,填充数是由全“0”表示的地址信号。这样,当从目的地址中删除一个数时就可以将此数替换 成填充数。同样,在起始地址上增加一个数时,该数也可用填充数替换。应当填充数,改进了地址修改过程的效率。目的地址的长度也能同起始地址长度一样。目的地址的长度由各信息所需长度确定。这技术也改变了过程的效率。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回答操作中地址修改的说明图。
图15中,相对CPR,CPR和LPR1的相邻单元识别码为“NIL”和“2”,相对LPS1,DLCC2的识别码为“3”。因此,相对CPR,DLCC2的目的地址是“23”。CPR产生目的地址“23”,从中删去首位“2”,然后输出修改后的目的地址“3”。LPR2从#1链路接收修改的目的地址“3”并输出进一步修改的目的地址“0”。DLCC2经#2链路接收目的地址“0”,由于该接收的目的地址为“MIL”,识别出DLCC2就是目的单元。
另一方面,从CPR输出的起始地址为“0”,这由LPR1通过#1链路接收。LPR1把收到的起始地址从“NIL”修改为“1”,然后由DLCC2经#2链路接收后又把地址修改为“11”。
当DLCC2回答CPR时,DLCC2发出应答信息到CPR。应答信号包括一个以CPR为目的的应答目的地址和一个应答起始地址。在此例中,目的单元DLCC2中的应答目的地址等于收到的起始地址“11”。DLCC2修改应答目的地址“11”为“1”,并且经#2链路送到LPR1。LPR1修改收到的应答目的地址“1”为“0”,并且经#1链路送到CPR。这样CPR收到的应答目的地址为“0”,并且经#1链路送到CPR这样CPR收到的应答目的地址为“0”。
目的单元DLCC2上的应答起始地址是“0”,它经#2链路送到LPR1。LPR1把收到的应答起始地址从“0”修改为“3”,这是按照译码表并以#2链路作为关键码链路而得到的。修改后的应答起始地址“3”经#1链路送到CPR。按照译码表或按固规逻辑并以#1链路为关键码,CPR把收到的地址“3”修改成“23”。
通过以上所述就更清楚了,根据本发明,通讯控制系统具有一个树状结构,在通讯中为每个单元提供相对地址,并按相对地址编路。
在每个单元中,接收信息是否到此终止,仅取决于收到目的地址是否为零。这样就不需要常规复杂的目的地址译码器。进而言之,当新局的新单元加入系统时,各单位与链路间的关系不需要修改,同新加入单元相邻的单元除外。这样,系统设计员很容易进行设计,应注意到本发明并不限于在交换机内部单元间的通信,也可应用于交换机之间的通讯。

Claims (10)

1、通讯系统中有一树状网络并包括许多具有通信能力的单元,一个控制装置用于两个单元间的通信,
上述许多单元中每一个相对另一个有:
一个目的地址产生器;
一个信号信息编路器;
其特征在于:
上述目的地址产生器中包括:
一个存储器,以存储固定对应于同上述许多单元之一相邻的各单元的相邻单元识别码;
一个相对地址产生器,以使上述单元之一的相对地址为“0”,并产生相对于上述单元之一的目的地址,此地址由上述单元之一和目的单元间通路上全部单元提供的一组相邻单元识别码表示,包括上述单元之一,但目的单元除外;
上述的信号信息编路器包括:
一个目的确定装置,当收到信号信息中的目的地址为“NIL”时,确定上述单元之一是目的单元;
一个通路选择器,当上述单元之一不是目的单元时,按照接收到的目的地址选一通路传送上述收到的信号信息;
一个地址转换器,把收到的起始地址变成以上述单元之一为定点的起始地址。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用于通信的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的具有树状网络通信系统是一个交换系统,上述的许多单元包括有:一个用于网络控制的呼叫处理单元;一个在呼叫处理单元控制下的对应于许多用户线路的线路处理单元;一个在线路处理单元控制下的用于控制每一条上述用户线路的线路控制单元:
上述的线路处理单元、线路控制单元和呼叫处理单元都经链路相接而进行通讯;
线路处理单元和呼叫处理单元或呼叫处理单元和线路控制单元间的通讯通过使用上述相对地址而实现。
3、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链路和相对地址间的关系用译码表确定,上述链路是用于上述呼叫处理单元和线路处理单元间或呼叫处理单元和线路控制单元间的。
4、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上述呼叫处理单元和线路处理单元间或呼叫处理单元和线路控制单元间的链路和相对地址间的关系,由一个固定逻辑提供,由此,由通路选择器所选的通路链路号,可以从上述相对地址中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来确定。
5、在通讯系统中,主控单元和许多单元在主控单元控制下进行通信,上述单元在树状网络中与作为中心的主控单元连接,
提供一个控制系统用于上述单元和主控单元间的通讯,主控单元包括:
一个管理装置,用以把多个单元同主控单元直接相连,多个单元通过直接相连单元间接相连,通过向上述直接或间接相连单元分别提供一组相对数码,以使管理实现;
一个发送器,以发送从上述主控单元发来的信号信息中的目的地址,此目的地址由连接通道上单元的一组相对地址表示,其中同主控单元直接相连的单元除外;其特征在于
每个中继信号信息的上述单元包括:
一个识别装置,用以识别收到的目的地址是否为零,以确定上述信号信息的目的地是否是正在考虑的单元;
一个目的地址传送器,当识别装置确定信号信息的目的地不是被考虑单元时,把修改的目的地址传送到下一级单元,修改的目的地址可以从收到的目的地址中删去上述下一级单元的相对地址而产生。
6、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
每个中继指令信息的单元包括一个应答装置,用于向主控单元发送应答信息,上述应答信息包括以上述主控单元作为目的地的应答目的地址,应答目的地址等于收到的起始地址。
7、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
上述的主控单元包括一个传送器,用以传送包括起始地址为零的信号信息;
每个上述中转信号信息的单元都包括一个起始地址修改器,通过在收到的起始地址上加上“所述前一单元的相对地址”的方法,可以产生修改的起始地址,并传送到下一单元。
8、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上述应答目的地址由一组“1”构成,“1”的数目同应答单元和主控单元间的单元数目相同,其中包括主控单元而应答单元除外。
9、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
上述应答信息包括一个应答起始地址和一个接收的链路号,应答起始地址从为“0”的目的单元中产生,每个中继信号信息的单元都包括一个应答起始地址修改器,用以在收到的应答起始地址上加上一个数,以产生修改的应答起始地址,这个数可以从存储有接收链路号和此数关系的译码表中查到,上述接收的链路号作为译码的关键码。
10、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控制系统,其中,
上述应答信号包括一个应答起始地址和一个接收的链路,应答起始地址从为“0”的目的单元中产生,每个中继指令信息的单元都包括一个应答起始地址修改器,用以在收到的应答起始地址上加上一个数,以产生修改的应答起始地址,这个数可以从收到的包括在应答信息中的链路号上加上或减去一常数而获得。
CN88100083A 1987-01-12 1988-01-12 用于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 Expired CN1008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3309/87 1987-01-12
JP62003309A JPH0634537B2 (ja) 1987-01-12 1987-01-12 装置間通信制御方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8100083A CN88100083A (zh) 1988-08-17
CN1008875B true CN1008875B (zh) 1990-07-18

Family

ID=11553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8100083A Expired CN1008875B (zh) 1987-01-12 1988-01-12 用于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077554A (zh)
EP (1) EP0275076B1 (zh)
JP (1) JPH0634537B2 (zh)
CN (1) CN1008875B (zh)
CA (1) CA1316242C (zh)
DE (1) DE3850128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7343A (en) * 1991-02-25 1994-02-15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Network administration system
US5825865A (en) * 1991-10-04 1998-10-20 Motorola, Inc. Temporary message routing and destination selection
GB2268374A (en) * 1992-06-23 1994-01-05 Ibm Network addressing
JP3170095B2 (ja) * 1993-04-14 2001-05-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検索システム
US5721728A (en) * 1995-12-21 1998-02-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Network node tes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I103544B (fi) * 1996-03-25 1999-07-15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osoitteiden määrittämiseksi tietoliikenneverkon solmuissa
AU751020B2 (en) * 1997-03-17 2002-08-08 Ge-Harris Railways Electronics, L.L.C.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onnected networks having a linear topology, especially railways
JP3222086B2 (ja) * 1997-04-07 2001-10-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ツリー構造のアドレス設定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US6014084A (en) * 1997-05-19 2000-01-11 Pittwa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self-loca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6266694B1 (en) * 1997-06-19 2001-07-24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rchitecture for network manager
US6801524B2 (en) 2000-01-31 2004-10-05 Sonim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dispatching information packets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040039839A1 (en) * 2002-02-11 2004-02-26 Shivkumar Kalyanaraman Connectionless internet traffic engineering framework
US8504629B2 (en) * 2010-07-01 2013-08-06 Plantronics, Inc. Connection device and protocol
US9481348B2 (en) * 2012-09-20 2016-11-01 Wabtec Holding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dressing a pneumatic emergency in a helper locomotiv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0489A (en) * 1978-10-31 1981-02-1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istribu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branch connected repeaters
US4237447A (en) * 1979-05-02 1980-12-02 Burroughs Corporation Speed independent selector switch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4284976A (en) * 1979-06-07 1981-08-18 Ford Motor Company Interface between communication channel segments
DE3036740A1 (de) * 1980-09-29 1982-05-13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nd 8000 München Universelles digitalnetz zur paketvermittelten informationsuebertragung
US4427968A (en) * 1981-04-09 1984-01-24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istribu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flexible message routes
US4675668A (en) * 1982-12-30 1987-06-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over building wiring
NL8401443A (nl) * 1984-05-07 1985-12-02 Philips Nv Telecommunicatiesysteem in het bijzonder een telefoonsysteem.
US4796023A (en) * 1986-12-05 1989-01-03 King Robert E Stabilized binary tree protocol
US4823111A (en) * 1988-02-22 1989-04-18 The Mitre Corporation Landmark hierarchy method for routing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634537B2 (ja) 1994-05-02
JPS63172589A (ja) 1988-07-16
CA1316242C (en) 1993-04-13
DE3850128D1 (de) 1994-07-21
EP0275076A2 (en) 1988-07-20
CN88100083A (zh) 1988-08-17
DE3850128T2 (de) 1994-11-10
US5077554A (en) 1991-12-31
EP0275076B1 (en) 1994-06-15
EP0275076A3 (en) 1990-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8875B (zh) 用于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
CN1232052C (zh) 能够选择低费用呼叫类型的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074229C (zh) 队列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388670A (zh) Usb通信控制装置,usb通信系统及usb通信控制方法
CN1887018A (zh) 用于多路接入的系统和方法
CN1503531A (zh) 用于基于万维网业务的访问服务器
CN1118990C (zh) 报文存储与转发系统
CN1929472A (zh) 数据网络中管理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信号及介质
CN1691626A (zh) 用于基于协调器的无线网络之间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104121C (zh) 网络管理方法及其装置和网络系统
CN1171873A (zh) 网络单元中比较可控对象表示式属性值的方法
CN1435033A (zh) 用于在网络中经由最优数据路径进行数据通讯的方法及系统
CN1764161A (zh) 数据传输设备、方法、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176041A (zh) 在基站控制器之间切换的方法和安排
CN1905466A (zh) 群组通信系统及其建立讨论组的方法
CN1245371A (zh) 异步传送模式适配层接收电路和处理该模式信元的方法
CN1380777A (zh) 网关系统和综合管理方法
CN1881915A (zh) 一种对等网络中设备间的连接方法
CN1946234A (zh) 实现振铃业务的方法及归属位置寄存器
CN1783872A (zh) 用于移动通信服务开通的网络配置接口的实现方法
CN1509548A (zh) 电信网络中的改进以及与电信网络相关的改进
CN101032120A (zh) 用于光网络应用的环路映射探索和确认方法及系统
CN1304222A (zh) 分组通信方法与节点设备以及分组通信系统
CN1061501A (zh) 远程计算机程序包交换系统
CN1511431A (zh) 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5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OR01 Other related matters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