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7326B - 复合材料的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的制造设备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7326B
CN1007326B CN85109681.6A CN85109681A CN1007326B CN 1007326 B CN1007326 B CN 1007326B CN 85109681 A CN85109681 A CN 85109681A CN 1007326 B CN1007326 B CN 10073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tainer
beard
heat fusing
cani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51096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85109681A (zh
Inventor
上野豊明
大草久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b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be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be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Ube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85109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851096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07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7326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9/00Casting in, on, or around objects which form part of the product
    • B22D19/14Casting in, on, or around objects which form part of the product the objects being filamentary or particulate in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Alloys Or Alloy Compounds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一种制造增强的复合材料的装置,它有一第一容纳腔,向里面送入铝之类的熔化基体金属,在第一容纳腔下面有一柱塞对熔化基体金属加压,有一第二容纳腔,盛放“胡须”状陶瓷纤维的增强材料,第一和第二容纳腔垂直对正,在第二容纳腔的上方有一夹紧装置,在第一和第二容纳腔内有加热装置,且真空抽气装置用来吸抽第一和第二容纳腔内部,使熔化的基体金属易于在增强材料之间空间浸渍,这样可制造出高质量的增强复合材料。

Description

本发明有关一种制造高质量增强复合材料的设备。
陶瓷制造时,通过制备一种含有硅,铝或钛氧化或氮化物的材料,作为它的主要成份,在主要材料中添加一种结块材料,诸如镍,铬,玻璃或水泥等,然后将混合的材料烧结。陶瓷有高熔点,优良的抗热性能,高硬度和高强度。由于有这些性能,所以陶瓷被用于制造飞机发动机的部件,或者高速涡轮机的叶片。但是陶瓷在抗冲击性能等方面,则并不一定能合格。
此外,还已经发现将陶瓷粉末在没有被烧结以前,把它熔化或搀水调成液浆,在金属表面上喷涂,形成一个覆盖层。这种有陶瓷涂层的金属,在高温下的机械性能,也优于传统的抗热合金。由于有这种优良的性能,所以把陶瓷涂敷的金属用于制造发动机或类似机械的燃烧室,但是在高温下有可能氧化,所以用途受到了限制。
如以上所述,陶瓷有优良的性能,但是对于利用陶瓷提高金属的强度,则还没有进行试探,而为了这个目的,对陶瓷进行利用和研制,还是人们所企待的。考虑到可以把烧结前称为所谓“胡须”的纤维陶瓷,或球体陶瓷,制成低密度的多孔体,用熔化金属浸渍,本申请案的本发明人进行了许多辛勤的研究,研制出一种新颖的浸渍熔化金属的设备,已经取得成功。
现在对这一类的其他现有技术作叙述如下,例如,美国专利第3,913,657号就叙述了如何把丝状材料用熔化的基体金属浸渍而形成复 合材料的一种装置,首先在第一腔内把基体金属加热到熔化温度,并把大于大气压力的惰性气体引入到上述第一腔,在第二腔中加热丝状材料的温度低于该腔中在抽成低于大气压力对应的温度。第一腔与第二腔相互对正以利用腔室之间压差把第一腔熔化金属强制流入到第二腔内,从而使丝状材料渗入到熔化基体金属中,凝固后形成上述复合材料。
从下文的说明可以了解,上面叙述的现有技术,只能构成本发明提出的新颖设备的部分特点,而不能取得本发明所具有的各种优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制造复合材料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将诸如铝之类的金属,和作为增强材料的如陶瓷之类的高性能不熔化材料稳定地结合,籍以提高制成的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抗热性能。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简化的制造复合材料的设备,可以在高生产效率下生产有均匀强度的产品。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产复合材料的设备,这设备中包括:第一容纳腔,向里面引入熔化基体金属;一个放在第一容纳腔下面的加压柱塞,用以对引入第一容纳腔的熔化基体金属加压;有一个第二容纳腔,用以容放多孔体形式的低密度增强材料,第二容纳腔放在第一容纳腔的上面,互相在垂直线上对正,和第一容纳腔接通;有一个夹紧装置放在第二容纳腔上面,它的支撑方式允许它作垂直方向上的移动,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设置了加热器。增强材料中最好有纤维状陶瓷,或陶瓷球体。
设备有这种结构形式后,里面盛放多孔增强材料体的第二容纳腔可以移动从而与里面装进了熔化基体金属的第一容纳腔对正并连接,把这样连接的第二容纳腔,用夹紧装置从上面夹定,然后把两个容纳腔加热,对第二容纳腔里面的增强材料,和第一容纳腔里的熔化基体金属,用一个加压缸或一个减压装置,分别或同时进行相对加压,从而把熔化金属浸渍到多孔增强材料体内,于是产生一种良好的复合材料。
关于本发明提出的制造一种复合材料的设备的特点和优点,结合下文中附图的叙述后,便可以清楚了解,附图叙述如下:
图1是一个纵向剖视图,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的复合材料制造设备的主要部分;
图2是本设备的前视图;
图3是本设备的一个侧视图;
图4是一个放大的纵向剖视图,表示用于本设备的夹紧装置;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局部分解剖视图;
图6是一个片断示意图,示出一个熔化金属容器和一个“胡须”材料容器局部的剖视图;
图7是一个柱塞片断的剖视;
图8A和图8B所示“胡须”材料容器上的内孔细节。
现将对本发明结合一个理想的实施方案,参照附图,作详细叙述如下。在这实施方案中,解说了一种把熔化基体金属浸渍到一种不熔化的材料里去的设备,基体金属举例如铝,不熔化材料举例如氮化硅纤维之类的多孔体纤维材料,这种纤维体在下文中称为“胡须”。如图2所示,有一对支架2,其上各有加强筋,和一条长形的孔2b,支架安装在地面上的一个底座1上。在支架的上端上,有一个下工作台板3,通过若干螺栓水平安装。有一个上工作台板4,放在下工作台板3的上方。上、下工作台板3和4,通过一对立柱5互相连接,并且通过把螺母6拧在立柱5的上部和下部的螺纹上,作固定安装。从图1可以最清楚地看到,用于作熔化金属容纳腔的一个圆柱形热熔化金属容器7,在它的上部和下部上分别有凸缘7a和7b。在容器的外圆周上,有一个圆筒加热器8安装在上面。容器7通过一个圆筒形绝热装置9,在下工作台板3的中部固定,容器7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受到了凸缘7a和锁环7c的制止。在凸缘7a上,另安装了一个加热器11,由一个绝热材料10作屏 蔽,与大气隔绝。有四根系杆12,在垂直方向上从下工作台板3中穿过,与容器7分开,并用图中未示的螺丝和下工作台板固定。利用这些系杆12,支撑加压缸,加压缸用标号13作一般的标示。加压缸13上设放一个上工作台板15,用螺母14固定在系杆12的下部上。圆柱形的加压缸的缸体16,用上工作台板15和一个下工作台板18夹定,下工作台板18用四根立柱17和上工作台板15连接。于是加压缸体16牢固固定。设置了一根与加压缸13相接触的活塞杆19。活塞杆19由注入加压缸缸体16的加压油推动作上下的运动,它的工作端放在一个有半开的连接器20内。通过连接器20里的一个间隔件21(见图1)和活塞杆19连接的柱塞22,和容器7正对,向上伸展,并和活塞杆19的上下动作同步,作上下运动。柱塞22的任何旋转运动,受到键20a的制止。如图1所示,有一冲头24,通过一个接合器23,安装在柱塞22的上端上,插在容器7的内孔里滑动。有一个通气环25,通过一个密封件26,拧在容器7的有螺纹的下端部分上,柱塞22由通气环25通过一个密封件27支承并可滑动。穿过柱塞22轴向中线的给水孔22a的中心部分中,设置了一条供水道28。有一对喷咀29和30插在柱塞22的下部并与一个给水泵连接,喷咀29和30分别和供水孔22a及供水道28连接。当用供水泵向喷咀30供水时,水在水道28中上升,从设置在冲头24中的水冷却腔22b中通过,然后从供水孔22a中通过,并通过喷咀29回流进供水泵,于是循环冷却柱塞22。有一条环形空气通道31,在通气环25和柱塞22之间形成,有一条窄通道由进入容器7里的柱塞22和容器7的内壁形成,通过柱塞22里的一条通道70,和一个真空抽气装置连接,如图7所示。通过减低压力,即通过一个夹紧装置47排气而做到减压平衡,夹紧装置47在下文中有所叙述。
这个设备还有一个容器台板32,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在立柱5上,使它可以上下移动。
固定在下工作台板3的相对两面上的油压缸34,它的活塞杆35的工 作端,可以和从容器台板32的相对两侧上伸出的支架33连接。在向油压缸34供油,使活塞杆35前进或后退时,便可以把容器台板32向上或向下移动。如图1所示,容器台板32设有一个U形的容器座32a,容器座32a的内圆周表面在图3中向左侧开放。有一个有方形凸缘和圆形孔36a的胡须容器36,放在从一个加热器37和一个绝热板38中通过的容器座32a中,加热器37和绝热装置套在容器36的外周表面的外面。这个容器36可以通过一个开口(图3中之左侧),向容器座32a里安放,或从里面取出。胡须容器36内孔36a的上下开口端倒棱,形成倾斜的表面36b和36c,因此,在连接时,可以分别和夹紧装置47的倾斜表面50b及容器7的倾斜表面7d紧密配合。倒棱的优点是可以把一个倾斜表面在另一倾斜表面上强压,这样,甚至在抽真空时,也可以防止外面的空气进入,并且可以保证连接的组件有精确的对中。上面所述的一对油压缸34的设置,是为了解除倾斜表面36c和7d之间的连接,通过把胡须容器36和容器台板32一同抬高,以便把胡须容器36安装到容器座32a上,或从上面取下。而在另一方面,支架39固定在下台板3上,有一个通向胡须容器36的容器箱40和支架39是一体形成的。在容器箱40的侧表面上,有一个把容器前进或倒退的油压缸41在水平方向上安装。油压缸41的活塞杆在容器箱40中伸展,并且它的工作端以可滑动的方式和胡须容器36连接,为的是不干扰容器36的垂直运动。在容器箱40的底部,设有轨道。通过油压使油压缸41的活塞杆前进或后退,胡须容器便在轨道上前进或后退,在这两个位置之间活动,在一个位置上时,或者把胡须装载进容器箱40里的容器36上去,或者相反,把产品从容器中取出,在另一个位置上时,把热熔化金属浸渍进胡须中去。在容器箱40的上表面上形成一胡须装料口42。可以在上表面上安放一个油压缸43作向下推动。用加压油把这油压缸的活塞杆下降,便可以把浸渍了热熔化金属的产品推到胡须容器36的下面去。
在另一方面,在上台板4上安装了一个铸模夹紧油缸44,它的活塞杆45朝向下方。在活塞杆45的工作端部上,安装了一个活动台板46,可以由立柱5支持在垂直方向上活动。在活动台板46的下表面上,有一个夹紧装置,通常用标号47作一般标志,这夹紧装置通过一个环形固定元件48固定。如图4和图5详细示出,夹紧装置47有一个主体,其中有一个圆盘形的阀体50,该阀体有两个部分,用螺栓49′和49把两部分连在一起,有一个环形安装块51,有一个圆柱形阀导件52,安置在阀体50中形成的内孔50a里,有一个圆柱形的上部构件53,上面有封闭的顶部,这上部构件放在安装块51上形成的内孔51a里面。在阀体50的下部上,形成上述倾斜表面50b。有一个阀54放在阀导件52里,可以上下移动。阀54的带螺纹的端部,拧在设在阀导件52上部的活塞55的有螺纹的孔里。阀54,由一个插放在活塞55和上部构件53的封闭顶部之间的压缩盘簧56进行偏压而打开阀54下部的阀座57。在阀座57的上面,有一条环形空气通道58,设置在阀导件52的里面。空气通道58,通过一条空气通道59和开在阀体50中的孔60,与一个真空抽气装置连接。在起动真空抽气装置时,胡须容器36里的不熔化材料上方的瞬间压力下降。夹紧装置47还有一个锁销61,里面有一个用压栓和弹簧压住的钢球,用于把阀54保持在开启的位置上。锁销61的结构形状为的是使阀54在通过孔口60减压时不关闭。夹紧装置47另外还有一个喷咀62,插在安装块51的里面,并和围绕活塞55的空气通道63相通。喷咀62与一个空气源接通,利用空气把阀54打开或关闭。如图5所示,设置了一对锁销61,使它们的位相相差180°。喷咀62和锁销有90°的相位差,目的只是为了作图解说明,而实际上是和锁销61同相位的。有这种结构形式的夹紧装置47,可以随同活动台板46一起下降,到达图1中用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上,使倾斜表面50b挤紧胡须容器36的倾斜表面36b,因而把胡须容器36的开口部分作气密式的封闭。
用这种结构形式的熔化金属浸渍设备浸渍熔化金属的方法,在下文中将予以叙述。首先将含有例如氮化硅的陶瓷胡须材料放入或填充进胡须容器36中,填充密度在20%到30%之间,是保持材料为多孔体所必须,胡须容器36放在胡须容器箱40里面。这时所用的胡须是一种纤维状不熔化材料,这材料是一种极细的纤维,长度约比直径大十倍,例如,直径为2至3微米,长度为20至30微米,或者直径为10微米,而长度为100微米。对胡须所进行的热处理,可以在把胡须放进胡须容器后进行。否则,也可以预先在胡须容器外面,对胡须作热处理,然后把热处理后的胡须放进胡须容器里去。加热器37约加热到450℃。而另一方面,当把柱塞22降低后,把设置在热熔化金属容器7里面的加热器8和11,加热到约760℃,也就是高于铝的熔点的660℃,然后把热熔化铝注入到热熔化金属容器7里面去。在这情况下,当然可以把熔铝直接注入容器7里去。否则也可以用举例如陶瓷之类制造的比较薄的绝热套筒65,放在热熔化金属容器7的内圆周表面上,或者把比较薄的绝热套筒65和热熔化金属容器7的内周面一体形成,如图6所示,然后将热熔化金属注进这样制成的绝热容器里去,从而可能防止温度下降,以及热熔化金属的氧化。还可以如图6所示,给胡须容器36配备一个陶瓷绝热套筒66,以取得胡须处理的相同效果。制造绝热套筒65和66的材料,要求在减低压力的时候不会产生气体。在这方面最好使用陶瓷。并且,为取得这个目的,还可以使用有火焰喷涂陶瓷覆盖层的材料。假如使用的材料有可能产生气体,诸如石棉之类,那么就首先用(图中未示的)加热器,对加在容器7或36的内表面上的这种材料的套筒加热,使它除气,然后把熔化金属或胡须体放进去;否则,也可以在设备的外面对套筒加热,使它除气,然后把套筒放进容器里去,再把熔化金属注入。关于熔化金属的注入,最好使用美国专利申请第508,810号(属于本申请案的同受让人,现已批准为专利第4,505,307号)中所叙述的方法,防止熔化金属 和空气作不利的接触。根据这种流入的方法,先把熔化金属注进底部有熔化金属排出孔的一个铸勺里去,但这时排出孔关闭,然后把铸勺的底部放进注射套筒(相当于本发明里的熔化金属容器)里去,然后把孔打开,开始把铸勺里的熔化金属排放,注入注射套筒里去,把铸勺放在注射套筒里面,一直达到套筒的下部,然后向上提升,一面继续排放熔化金属,平均提升速度随着铸勺里的熔化金属的液面高度减低而下降。
在另一方面,把油压缸34的活塞杆35向前推动,把容器台板32升高,使容器座32a达到接受容器的高度。这样就把油压缸41的活塞杆向前推动,把胡须容器36推到容器座32a的里面。在把胡须容器36固定位置以后,油压缸34的活塞杆35被向后退,容器台板32便下降,从而把胡须容器36的倾斜表面36c向着热熔化金属容器7的倾斜表面7d挤紧。然后,当把铸模夹紧油压缸44的活塞杆45向前推送,使活动台板46降低时,和活动台板46为一个整体的夹紧装置47便下降,把胡须容器36的开口关闭。这样,就把倾斜表面50b,向着倾斜表面36b挤紧。结果,容器7和36的上开口部份和下开口部份,都由夹紧装置47和柱塞22气密关闭。于是,当加压油缸13的活塞杆19前进时,通过连接器20和活塞杆19连接的柱塞22,以举例为30公尺/每分钟的速度上升,增高加在胡须容器36里的胡须下面的热熔化金属上的压力。在作这种加压后,便把热熔化金属容器7里的热熔化铝,转移到胡须容器36中去,并压进胡须之间的空间中去。这样,就把热熔化铝浸渍到胡须里面。在这种加压作业中,空气从喷咀62送进空气通道63中。于是,压缩盘簧56被活塞55压迫,阀座57便被阀54关闭。因为胡须容器36里的温度约为450℃,温度低于熔点,所以浸渍进胡须里的热熔化铝便凝固了。因此下一个步骤就是把铸模夹紧油缸44的活塞杆45后退和升高夹紧装置47,并把加压油缸13的柱塞22降低。当油压缸34的活塞杆35前进,把胡须容器36和容器台板32一同升高时,胡须容器36和热熔化金属容器7分离。因此,当油压缸41的活塞杆后退 时,就把胡须容器沿轨道转移到容器箱40里去了。随后,当油压缸43的活塞杆前进时,胡须容器里的一个产品便被向着下方推出去了。
在上面提到的实施方案里,曾经叙述到浸渍所需要的压力,通过加压油缸13来增高。除了这方法以外,还可以不把柱塞22向前推送而减低胡须上方的即时压力,或与柱塞的前进同步降低压力,或者先减压然后推进柱塞,也都可以实现浸渍过程。在把胡须上方的即时压力降低时,首先停上用喷咀62送入空气。结果,活塞55被压缩盘簧56的推斥力降低,使阀54打开阀座57。这样,在铸模在象上面所述的被夹紧的情况下,当把空气用排气器通过夹紧装置47的孔口60排出时,胡须上面的压力通过空气通道59和58降低。于是,不必使柱塞22前进便可以把热熔化金属浸渍到胡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把锁销机构61的钢珠塞进安排在阀54里的凹穴里面,便可以阻止阀54关闭。
加压油缸13的柱塞22上升,以对熔化金属加压,在减压时利用真空抽吸装置,如图7所示的设在柱塞22里的管道70能有效地抽出空气。这样做是有好处的,因为在进行浸渍时,对胡须上侧和下侧之间的压力平衡可以调节。例如,当仅通过孔口60,在胡须的上侧减压时,热熔化金属被向上方抽吸。结果,便允许外部的空气,从柱塞冲头24外圆周表面和热熔化金属容器7之间的一个小间隙中进入。为了这个缘故,热熔化金属中便产生气泡或纹理,然后进入胡须之间的空间中去。在这种情况下便有可能在热熔化金属把胡须之间的全部空间充分填满以前,根据吸气条件的不同变化,把吸进胡须容器36里的热熔化金属相应凝固。但是,不仅从孔口60排出空气,而且还同时从与环形空气通道31相通的管道70排出空气,这样便使两个部份里的真空状态可以平衡,热熔化金属便不会上升。假使(相对于胡须的)上部里的真空度,仅略高于下部里的真空度,那么热熔化金属就有某种程度的上升。因此,按理想要把上部的真空抽吸作业稍微移后一点开始,例如比下部的真空抽吸作业移后0.1 到1秒钟,最好移后0.3到0.5秒,为的是假如下部的真空度略为低于上部的真空度,便消除了熔化金属上升的可能性。按照这个方式,一部份和柱塞冲头24接触的热熔化金属,便可以形成一个相当厚的、凝固结实的金属层,防止把空气从下方抽吸上来,从而消灭从上方抽成真空,由于热熔化金属上升过猛烈而产生气泡的可能性。如上面所述,当热熔化金属处在未上升状态时,在上面进行真空抽气,把胡须容器36的内部抽成真空,然后阀座57关闭。然后利用柱塞22的上升动作,把热熔化金属推到胡须容器的里面。因此,热熔化金属在胡须之间的全部空间中充分填满,并且有较充分的浸渍。设置在夹紧装置里面的真空抽吸阀,可以更换成一个随熔化材料的惯性力或压力反应,而自动关闭的阀。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案所提出,胡须容器的带锥度表面36b和36c在内侧形成。有了这种结构,便可以把胡须容器36的高度,比有向外形成的倾斜表面的胡须容器增高,从而增高加热器37的高度,最后改善了加热状态。
在上面叙述的实施方案中,采用了陶瓷胡须作为不熔化材料。此外,还可以使用低密度的陶瓷球体形成一个多孔体。构成不熔化材料物质并不限于陶瓷。而且,构成熔化材料的物质也不限于铝。
再参看图6,在容器7的上端,和胡须容器36的下端之间,设置一个密孔的网片或滤板63,只容许熔化材料从它里面通过,而不允许在热熔化材料表面上形成的氧化膜从里面通过。滤板63可以嵌进在腔7上端上形成的凹槽里。
如图8A和8B所示,最好把胡须容器36的下出口直径做得稍微大一些,例如约比上出口大2毫米。这样,把图中用虚线表示的圆柱形胡须多孔体,放在孔36a的里面就限定了圆柱形胡须多孔体和孔壁之间的间隔。在进行浸渍时,熔化金属可以不仅通过多孔体的底表面,而且通过多孔体的圆周表面,渗透到多孔体的里面,从而提高了浸渍的效率。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理解:本发明提出的制造复合材料的设备,可以使如铝之类的金属,和如陶瓷之类的有高性能的不熔化材料稳步结合成一体成为可能,这样便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或抗热性能等。此外,本发明可以利用一个简化的装置,有效地实现上述的优点,从而制造有均匀强度的产品。

Claims (10)

1、一制造增强的复合材料的装置具有由热熔化金属的容器内面和冲头的上面所组成的第一容纳腔和位于其上方与其同轴线的由胡须容器内面所组成来容纳以低密度多孔体形态的陶瓷纤维和陶瓷球体中选出的增强材料的第二容纳腔,有一第一加热器连到热熔化金属容器的外面和有一第二加热器连到胡须容器的外面,其特征在于:
一下工作台板由地面竖起的支架来水平支撑,该下工作台板在其中心部位有一垂直的通孔;
一上工作台板由若干立柱牢牢地相互连到各自的下和上工作台板的外部来水平支撑;
一容器台板水平地安置于上述上和下工作台板之间,并在其中心部分有一U形容器座,且与上述下工作台板的通孔同轴线,而其外部被上述若干立柱滑动地穿过,上述容器台板连到上述下工作台板,通过油压缸分别可离开上述下工作台板或到达上述下工作台板来提升或下降上述容器台板;
一胡须容器装在上述容器台板的U形容器座内,上述胡须容器通过上述U形容器座的一开口侧,可以从U形容器座内装上或卸下;
一夹紧装置具有一垂直紧固到上述工作台板中心面上的夹紧圆柱,一垂直地往复于上述夹紧圆柱内的活塞杆滑动地穿过上述上工作台板,一活动台板固定到上述活塞杆的下端和一夹紧装置固定上述活动台板下面的中心部分;
一热熔化金属容器固定到上述下工作台板的通孔内;
一第一绝热装置安置在上述下工作台板的内面与上述热熔化金属容器包括上述第一加热器的外面之间;
一第二绝热装置安置在上述容器台板的内面与上述胡须容器包括上述第二加热器的外面之间;
一柱塞装置在其上端有一冲头滑动地从下面插入上述热熔化金属容器,通过一加压缸在上述热熔化金属容器内上下移动;
真空抽气装置用来抽吸上述第一和第二容纳腔的内部,它还包括两条空气通道,第一空气通道是从上述第二容纳腔经夹紧装置的阀周围到空气通道,第二空气通道是从第一容纳腔经第一容纳腔的内周面与冲头及柱塞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
当通过对上述油压缸加压而放下上述容器台板时,上述热熔化金属容器的上表面与胡须容器的下表面相啮合,当通过对上述夹紧圆柱加压而放下上述活塞杆时,上述胡须容器的上面与上述夹紧装置的阀体下面相啮合,这样相互连通的第一和第二容纳腔与外界空气隔绝而密封,通过向上移动上述柱塞装置加压到相互连通的第一和第二容纳腔,其间用真空抽气装置把上述的容纳腔抽成真空,再把熔化的金属注入到上述增强的基体材料中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增强复合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空气通气环,该通气环有一固定到上述热熔化金属容器的外下端部分的一上部和有一通孔的底部,该通孔滑动地接触上述柱塞装置的外周面,以及一空气通道形成在上述空气通气环之上,空气通气环的内周面与柱塞装置外周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增强复合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在支架上的容器箱,支架固定到上述下工作台板上,容器箱向上述容器台板开口而一油压缸有另一活塞杆,通过上述容器台板的开口用来推前和缩回上述胡须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增强复合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真空抽气装置有一用于打开和关闭上述第一空气通道的阀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增强复合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热熔化金属容器的上端和下端各有一凸缘和共有一锁环,分别把上述热熔化金属容器紧固到上述下工作台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增强复合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只允许上述熔化的基体材料通过的滤板放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增强复合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熔化金属容器有上开口端和下开口端,上述下开口端的直径比上述上开口端的直径大2毫米左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增强复合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中的至少一个腔在其内壁上布置一个绝热套筒。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增强复合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另一油压缸连到上述容器箱上,藉此,上述增强材料加到容器箱内的上述胡须容器的第二容纳腔,并且通过上述另一个油压缸,所生产的复合材料从上述容器箱卸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增强复合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熔化的基体材料是铝。
CN85109681.6A 1984-12-28 1985-12-23 复合材料的制造设备 Expired CN10073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76811/84 1984-12-28
JP59276811A JPS61158884A (ja) 1984-12-28 1984-12-28 溶融体含浸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85109681A CN85109681A (zh) 1986-06-10
CN1007326B true CN1007326B (zh) 1990-03-28

Family

ID=17574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5109681.6A Expired CN1007326B (zh) 1984-12-28 1985-12-23 复合材料的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4726415A (zh)
JP (1) JPS61158884A (zh)
CN (1) CN1007326B (zh)
DE (1) DE3546148A1 (zh)
IT (1) IT11882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81966B2 (en) * 1985-02-20 1989-03-09 Ube Industries, Ltd. Vertical injection apparatus for die casting machine
DE3701218A1 (de) * 1987-01-17 1988-07-28 Vaw Ver Aluminium Werke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erstaerkten metallteilen
JPH0218356A (ja) * 1988-07-05 1990-01-22 Kobe Steel Ltd 高密度炭素複合材の製造方法
JPH04128999U (ja) * 1991-05-17 1992-11-25 ジヤパン・ハムワージ株式会社 船舶の舵装置
JPH0586796U (ja) * 1992-04-30 1993-11-22 ジャパン・ハムワージ株式会社 船舶用舵
JPH0612296U (ja) * 1992-07-21 1994-02-15 ジャパン・ハムワージ株式会社 船舶用舵
DE4303434C1 (de) * 1993-02-05 1994-08-18 Austria Metall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Metall-Matrix-Verbundwerkstoffen
US5765624A (en) * 1994-04-07 1998-06-16 Oshkosh Truck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casting a light-weight iron-based material
USH1701H (en) * 1996-03-15 1998-01-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molten aluminum to abate PFC gases from a semiconductor facility
DE19626175C2 (de) * 1996-06-29 2000-01-13 Honsel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Bremstrommel oder einer Bremsscheibe
US5934357A (en) * 1996-11-13 1999-08-10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DE19730865C2 (de) * 1997-07-18 2001-12-13 Ulrich Grauvogel Anordnung mit einem Kühlkörper aus einem Aluminiumwerkstoff und zu kühlende Elemente
US20040084816A1 (en) * 2002-10-29 2004-05-06 Terry Hildreth Metal injecting apparatus
CN101722297B (zh) * 2008-11-03 2012-08-22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体的成型方法
EP2480357B1 (de) * 2009-09-22 2020-04-15 KSM Castings Group GmbH Vakuumdruckgus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vakuumdruckgussanlage
CN102505391B (zh) * 2011-11-28 2013-09-04 燕山大学 一种纤维复合材料的真空浸渍装置及方法
JP6193678B2 (ja) * 2013-08-29 2017-09-06 Ntn株式会社 含浸装置
CN107812919A (zh) * 2017-11-16 2018-03-20 吉林大学 陶瓷球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125367B (zh) * 2019-04-29 2020-11-20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制备多金属纤维复合材料的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5161568B (zh) * 2019-10-16 2023-08-29 上海晶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粉化块体吸气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65213A (en) * 1931-01-16 1936-12-22 Us Electrical Motors Inc Rotor casting machine
US2953826A (en) * 1958-04-25 1960-09-27 Everett P Larsh Apparatus for casting windings in electric motor rotors
US3826302A (en) * 1972-10-03 1974-07-30 Prince Corp Die casting apparatus
US3913657A (en) * 1974-07-17 1975-10-21 Us Energ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a composite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filamentary material in a metal matrix
JPS6054275B2 (ja) * 1978-03-27 1985-11-2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2連含浸槽による含浸装置および方法
CA1149579A (en) * 1979-07-26 1983-07-12 Toyoaki Ueno Vertical die casting machine
US4431047A (en) * 1979-09-27 1984-02-14 Ube Industries, Ltd. Gas-venting arrangement incorporated with a mold
JPS5842781B2 (ja) * 1979-09-27 1983-09-21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成形機の射出装置
DE3009080C2 (de) * 1980-01-30 1983-02-03 Schweizerische Aluminium AG, 3965 Chippis Verbund-Druckgießen von Fahrzeugradkörpern sowie Druckgießmaschine dafür
AU529914B2 (en) * 1980-11-20 1983-06-23 Ube Industries, Ltd. Gas venting incorporated with a mould
JPS58221244A (ja) * 1982-06-18 1983-12-22 Toyota Motor Corp 複合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4505307A (en) * 1982-06-29 1985-03-19 Ube Industries, Ltd. Method of pouring molten metal into injection sleeves of die cast machin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S61158884A (ja) 1986-07-18
IT8523384A0 (it) 1985-12-24
DE3546148C2 (zh) 1990-01-11
US4726415A (en) 1988-02-23
DE3546148A1 (de) 1986-07-10
CN85109681A (zh) 1986-06-10
IT1188217B (it) 1988-01-07
JPH0140798B2 (zh) 1989-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7326B (zh) 复合材料的制造设备
US488917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nd moulding composite articles with a die made of light alloy and a fibrous insert
US4573517A (en) Fiber-reinforced metals
DE3921980C2 (zh)
US5111871A (en) Method of vacuum casting
DE4034418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giessen von metall gegen die schwerkraft
Blucher Discussion of a liquid metal pressure infiltration process to produc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EP0226830A2 (en) Injection apparatus in a hot chamber type die casting machine
CN113290245B (zh) 一种二次施压制备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的工艺
EP0513685B1 (de) Verfahren zum Tränken von porösen, faserigen oder pulver- förmigen Werkstoffen mit der Schmelze eines Metalls oder einer Legierung
US391365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a composite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filamentary material in a metal matrix
EP038823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sting
US5348071A (en) Top fill casting
JPH04251654A (ja) 金属の低圧鋳造用砂型に溶融金属を供給する方法、低圧鋳造用砂型及び鋳造装置
EP0275426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verstärkten Metallteilen
DE19943153C1 (de) Gießvorrichtung mit Nachverdichtung
EP1222044B1 (de) Giessvorrichtung mit nachverdichtung
DE536272C (de) Presse zum Herstellen von nahtlosen Bleirohren, insbesondere von Kabelmaenteln
SE8405604D0 (sv) Sett att gora ett gjutgods av aluminium eller aluminiumlegering porfritt
JPH04231143A (ja) 金属の低圧多段鋳造を行うための方法、鋳型及び装置
DE3226506A1 (de) Verfahren zum spritzgiessen unter vakuum von heisshaertenden epoxydharzen und anlage zur ausfuehrung des verfahrens
US824035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usage of multiple die casting tools
DE10244246B3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Gießmetallzuführung bei einer Druckgießmaschine
SU1018781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получени полого слитка
JPH0218356A (ja) 高密度炭素複合材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