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0990C - 无线基站及其所用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及其所用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0990C
CN100590990C CN03811407A CN03811407A CN100590990C CN 100590990 C CN100590990 C CN 100590990C CN 03811407 A CN03811407 A CN 03811407A CN 03811407 A CN03811407 A CN 03811407A CN 100590990 C CN100590990 C CN 10059099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ames
signal
path
judge
b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11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3845A (zh
Inventor
田边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53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3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099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099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204Multiple access
    • H04B7/212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125Synchronisation
    • H04B7/2126Synchronisation using a reference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1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ath interference
    • H04B1/7115Constructive combining of multi-path signals, i.e. RAKE receivers
    • H04B1/7117Selection, re-selection, allocation or re-allocation of paths to fingers, e.g. timing offset control of allocated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节点B中的基带处理单元(1,2)包括路径搜索电路(11,22)中的路径捕获装置(12,22)、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23)和信道估计装置,它们主要被用于路径捕获、信道估计和瑞克合成。基带处理单元(1,2)包括同步判断电路(15,25)中的用于解码瑞克合成数据并计算每无线帧平均SIR的解码装置(16,26),以及主要用于可靠且稳定地检测无线帧同步的校正计算装置(17,27),由此缩短了在无线帧同步判断期间检测同步建立所需的处理时间。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及其所用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无线基站、其中使用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及上面记录有用于其的程序的记录介质,更具体地,涉及检测无线基站(节点B)中的无线帧同步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其中无线基站通过使用CDMA(码分多址)方法执行通信。
下面将描述在“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Keiji Tatekawa主编,2001年6月25日由Maruzen Kabushiki Kaisha出版)中描述的节点B中的传统的一般无线帧同步方法。
CDMA方法描述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定义,以及定义的解释。物理信道通常具有包括无线帧和时隙的分级配置,无线帧和时隙的形式根据物理信道的符号率改变。
无线帧由15个时隙组成,是信号处理的最小单位。时隙是第一层比特序列的最小组成单位,并且是传输功率控制和信道估计处理的最小处理单位。在一个时隙中的比特数目取决于物理信道。
在上行链路DPCH(专用物理信道)中,对每个无线帧通过I/Q(同相/正交)复用两种类型的上述物理信道,即用于数据传输的DPDCH(专用物理数据信道)和用于传输物理控制信息的DPC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
用于处理控制信息的DPCCH由具有在同步检测中用于估计的已知模式的导频比特(Pilot)、传输功率控制命令(TPC:传输功率控制)、反馈信息(FBI:反馈信息)和TFCI(传输格式合并指示符)组成。
图9示出了上述上行链路DPCCH的无线帧配置。参考图9,每一个无线帧(10ms)被分为15个时隙,一个时隙有2560个码片。上行链路DPDCH/DPCCH的每时隙比特数由参数k决定,参数k对应于物理信道的SF(扩频因子)=256/2k。DPDCH的SF被设置在256到4的范围内,DPCCH的SF被设置为256(固定值)。在DPCCH中使用的时隙格式由TFCI的使用/不使用、FGI的使用(被使用的比特数)/不使用以及压缩模式的应用(传输时隙的数目)/不应用决定。
CDMA方法通过使用导频比特执行信道估计,通过使用包含在导频比特中的SW(同步字)检测帧同步。如图10所示,传统的的一般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通过使用SW的相关性特性检测无线帧同步建立和同步偏离。
即,在该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中,将在节点B中接收到的上行链路DPCCH的导频比特与用于信道估计的参考导频比特模式比较,如果不匹配比特数等于或小于预置的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目,则判定导频比特接收是OK(良好)的。
同样,在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中,如果该导频比特OK状态持续预定的帧周期(在该判断中使用的临界值被称为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则判定检测到无线帧同步建立,并且,如果导频比特接收NG(不良)状态持续预定的帧周期(在该判断中使用的临界值被称为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则判定检测到无线帧同步偏离。
参考图10,在上面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中,在同步建立开始后,从无线帧同步状态=初始状态(A)开始导频比特接收OK检测,并且,如果其中导频比特接收是OK的无线帧周期连续并且变为等于或大于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则过程前进到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建立(B)(图10中的a)。
同样,在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中,从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建立(B)开始导频比特接收NG检测,并且,如果其中导频比特接收是NG的无线帧周期连续并且变为等于或大于临界值: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则过程前进到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偏离(C)(图10中的b)。
另外,在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中,从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偏离(C)开始导频比特接收OK检测,并且,如果其中导频比特接收是OK的无线帧周期连续并且变为等于或大于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则过程前进到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建立(B)(图10中的c)。
此外,在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中,自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建立
(B)或自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偏离(C),释放呼叫,过程前进到无线帧同步状态=初始状态(A)(图10中的d)。
但是,在上述传统的一般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中,方法所使用的导频错误允许比特和帧同步保护步数对每一个节点B是任意设置的,所以无线帧同步建立检测和同步偏离检测的标准根据UE(用户设备:移动台)和节点B的任意组合而改变。
因此,即使在任意UE和节点B中,也需要用于无线帧同步建立检测、同步偏离检测和同步保持检测的统一标准,并且正在研究用更准确的方法判断无线帧同步的方法。
同样,在传统无线帧同步判断方法中,即使没有接收到上行信号,通过无线帧中的错误也可以检测到无线帧同步建立。这大概由下述机制引起。
在路径捕获过程中,即使没有信号,也可以基于路径检测阈值的设置值向信道估计装置通知多个路径。如果对每一路径执行信道估计,并通过使用具有与导频比特模式最高相关性的载波相位对路径执行相位校正,则可以获得一个比当每一路径的输出值是随机的时候更接近于导频比特模式的值。
另外,如果由该值的瑞克合成输出的导频比特等于或小于导频错误允许比特,则在无线帧中发生同步建立错误。
这种现象不仅在CDMA系统中非常普遍地发生,在任何其中使用导频比特执行相位估计并且在瑞克合成后使用导频比特模式判断无线帧同步的无线系统中也是如此。
从下面描述的简单仿真的结果中也可以明显得到上述内容,通过上述机制可以确认同步建立错误必定发生。在仿真期间使用的信道估计装置中的各项的条件如图11所示。
使用白噪声作为输入信号,计算两个前向时隙和两个后向时隙(总共五个时隙)的信道估计值的加权平均,由此估计FV(衰落向量)。该FV被用来对输入信号执行相位校正和瑞克合成,检查包含在信号中的FSW(帧同步字)与传输模式的匹配度,发现FSW是在每时隙导频比特模式的6个符号当中的4个符号,在一个无线帧中总共包含60个符号。
图12示出了绘制为直方图的仿真结果。当不执行相位校正时,获得了预期的以30个符号左右为中心的宽分布。当执行相位校正时,即使当被捕获的路径数为1(单位:路径)时,中心也是40个符号左右,其后,随着被捕获的路径数增加,匹配度增加。当被捕获的路径数为10(单位:路径)时,匹配度达到56或57个符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无线帧同步判断中减少检测到同步建立之前的处理时间的无线基站,该无线基站中使用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以及上面记录有用于其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无线基站是通过CDMA(码分多址)方法通信的无线基站,包括路径捕获装置,用于当从其中没有上行信号被输入的状态接收到信号时,在预置的传播延迟附近设置临时捕获路径,并执行对输入信号的正常路径捕获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无线基站除了上面的配置之外,还包括路径跟踪传送装置,用于如果由于硬切换控制而不能执行处理,则向能够处理的新资源传送由路径捕获装置捕获的路径信息,其中通过使用来自初始资源的路径信息,路径捕获装置执行正常路径捕获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无线基站除了上面的配置之外,还包括:用于对由路径捕获装置捕获的路径执行信道估计、瑞克合成以及每时隙信号干扰比测量的信道估计装置,用于解码由信道估计装置获得的瑞克合成导频数据序列并计算对各个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比的每无线帧平均值的解码装置,以及用于基于由解码装置解码的每无线帧导频比特信息,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并相对于由解码装置测量的信号干扰比平均信息,判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还是不良的校正计算装置,校正计算装置包括: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的导频比特判断单元,判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还是不良的SIR判断单元,以及通过使用导频比特接收良好/不良的判断结果和信号干扰比判断良好/不良的判断结果判断无线帧同步的同步建立判断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无线基站拥有上面的配置,其中导频比特判断单元基于参数和临界值,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其中所述参数基于当要被使用的上行时隙格式改变时在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所有时隙时每无线帧的上行链路DPC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中的导频比特数,所述临界值用于在无线帧同步判断中执行导频比特接收良好/不良的判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是判断通过CDMA(码分多址)方法通信的无线基站中无线帧同步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设置传播延迟;当从其中没有上行信号被输入的状态接收到信号时,在传播延迟附近设置临时捕获路径;以及对输入信号执行正常路径捕获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除了上面的处理之外,还包括如下步骤:如果由于硬切换控制不能执行处理,则向能够处理的新资源传送由正常路径捕获处理捕获的路径信息;以及通过使用来自初始资源的路径信息执行正常路径捕获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除了上面的处理之外,还包括如下步骤:对通过正常路径捕获处理所捕获的路径执行信道估计、瑞克合成和每时隙信号干扰比测量;解码瑞克合成数据序列;计算对各个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比的每无线帧平均值;基于解码后的每无线帧导频比特信息,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相对于信号干扰比平均信息,判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还是不良;以及通过使用导频比特接收良好/不良的判断结果和信号干扰比判断良好/不良的判断结果,判断无线帧同步。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中,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基于参数和临界值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其中所述参数基于当要被使用的上行时隙格式改变时在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所有时隙时每无线帧的上行链路DPC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中的导频比特数,所述临界值用于在无线帧同步判断中执行导频比特接收良好/不良的判断。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的程序的第一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记录判断通过CDMA(码分多址)方法通信的无线基站中无线帧同步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该程序包括:使得计算机用作路径捕获装置的程序,用于当从其中没有上行信号被输入的状态接收到信号时在预置的传播延迟附近设置临时捕获路径,并执行对输入信号的正常路径捕获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的程序的第二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除了上面的处理之外,还包括:使得计算机用作路径跟踪传送装置和路径捕获装置的程序,该路径跟踪传送装置用于如果由于硬切换控制而不能执行处理,则向能够处理的新资源传送通过正常路径捕获处理捕获的路径信息;该路径捕获装置用于通过使用来自初始资源的路径信息执行正常路径捕获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记录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的程序的第三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除了上面的处理之外,还包括使得计算机用作如下装置的程序:信道估计装置,用于对由正常路径捕获处理所捕获的路径执行信道估计、瑞克合成和每时隙信号干扰比测量;解码装置,用于解码瑞克合成导频数据序列,并计算对各个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比的每无线帧平均值;以及校正计算装置,用于通过基于解码后每无线帧导频比特信息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并且根据信号干扰比平均信息判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还是不良,来执行无线帧同步判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节点B的配置的框图;
图2A至图2E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节点B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校正计算装置执行的无线帧同步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校正计算装置执行的无线帧同步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校正计算装置执行的无线帧同步判断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CDMA方法中上行链路DPCCH的无线帧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了上行链路DPCCH的Npilot数据大小是3、4、5和6比特时的导频比特模式的图;
图8是示出了上行链路DPCCH的Npilot数据大小是7和8比特时的导频比特模式的图;
图9是示出了CDMA方法中上行链路DPCCH的无线帧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了CDMA方法中的一般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的转移图;
图11是示出了仿真中使用的信道估计装置中各项的条件的图;
图12是示出了绘制为直方图的仿真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节点B(无线基站)的配置的框图。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该节点B包括基带处理单元1和2,以及连接到基带处理单元1和2的记录介质3。基带处理单元1和2可以彼此独立工作。
虽然根据该实施例的节点B有两个基带处理单元1和2,但是可以容易地使用任意数目的基带处理单元,并在这些基带处理单元中给出与图1所示的基带处理单元1和2相同配置的各个电路和装置。
基带处理单元1和2包括路径搜索电路11和21,它们分别具有路径捕获装置12和22、连接到路径捕获装置12和22的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和23,以及连接到路径捕获装置12和22的信道估计装置14和24。基带处理单元1和2还包括同步判断电路15和25,它们分别具有连接到信道估计装置14和24的解码装置16和26,以及连接到解码装置16和26的校正计算装置17和27。
如图2A所示,路径捕获装置12包括捕获路径分配单元12a和正常路径捕获单元12b,其中,捕获路径分配单元12a当在其中没有上行载波存在的状态中设置无线链路时,任意分配从主机装置(未示出)到节点B(未示出)的所设置的传播延迟附近的临时捕获路径,正常路径捕获单元12b对来自信号线100的输入信号执行正常路径捕获过程。路径捕获装置22有相同的配置。
路径捕获装置12和22还有与信道估计装置14和24的接口,并分别经由信号线111和121向信道估计装置14和24传送被捕获路径的信息。另外,路径捕获装置12和22有与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和23的接口,分别经由信号线112和122,执行将被捕获路径的信息向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和23的传送,以及从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和23传送的路径信息的读取。
也就是说,在使用通过导频比特模式的判断以及通过SIR(信号干扰比)的判断的无线帧同步方法中,即使当从其中没有向节点B(无线基站)中的基带处理单元1的路径搜索电路11输入上行信号的状态接收信号时,路径捕获装置12也减少了在无线帧同步建立之前引入同步所需的时间,并将在预定时间内维持该时间。
路径捕获装置12和22具有一种功能,该功能当从其中没有上行信号存在的状态设置无线链路时,分配从主机装置到节点B的所设置的传播延迟附近的临时捕获路径,由此减少正常路径被捕获前的时间。在这种情形中,用于临时捕获的将要被分配的路径数等于或小于可以被捕获的路径的最大数目。但是,这一数目未必是任何预定值,并且可以取值1(单位:路径)或更大。
如图2B所示,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具有用于存储从路径捕获装置12经由信号线112传送的路径信息的存储单元13b。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还有通信单元13a,其有与路径跟踪传送装置23的接口,并且,如果基带处理单元1变得不能继续处理,则经由信号线200,向能够处理的路径跟踪传送装置23传送所存储的路径信息。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具有相同的配置。
基于从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传送的路径信息,路径跟踪传送装置23经由信号线122向路径捕获装置22传送路径信息,以使得基带处理单元2可以连续捕获路径。
也就是说,当节点B中的基带单元的路径搜索电路执行硬切换控制时,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或23存储切换前的状态,并向切换目标传送路径信息,以使得可以进行连续路径跟踪。
当对该路径跟踪传送装置中当前正在通信的呼叫将要执行不同频率的硬切换或无中断硬切换控制时,如果由于每个节点B的机制或处理能力而造成不能处理该资源,则通过将该处理切换到新的资源继续通信。在这种情形中,存储由初始资源捕获的路径信息,并向新资源传送所存储的路径信息,以使得可以进行连续路径跟踪。在初始资源中捕获并存储的路径数以及要被传送到新资源的路径数是0(单位:路径)或更多,并且等于或小于基于初始资源中的路径捕获状态的最大路径数。
如图2C所示,信道估计装置14和24包括分别用于对由路径捕获装置12和22捕获的路径执行信道估计和瑞克合成的估计单元14a和瑞克合成单元14b,以及用于测量每一时隙SIR的SIR测量单元14c。信道估计装置14和24还包括通信单元14d,通信单元14d具有与同步判断电路15和25中的解码装置16和26的接口,并经由信号线113和123传送瑞克合成导频数据序列和各个时隙的SIR测量结果。
也就是说,基于通过路径捕获装置和路径跟踪传送装置在节点B中的基带处理单元的路径搜索电路中捕获的路径信息,信道估计装置14和24执行信道估计、瑞克合成和每个时隙的SIR测量。
如图2D所示,解码装置16和26包括用于对通过信道估计装置14和24获得的瑞克合成导频数据序列解码的解码单元16a,以及计算对各个时隙测量的SIR的每无线帧平均值的平均单元16b。解码装置16和26还包括通信单元16c,通信单元16c具有与校正计算装置17和27的接口,并经由信号线114和124传送每无线帧平均SIR信息和解码后的导频比特信息。
也就是说,在节点B中的基带处理单元的同步判断电路15中,解码装置16解码通过路径搜索电路中的信道估计装置而获得的每无线帧瑞克合成导频数据序列,并测量每无线帧平均SIR。
如图2E所示,校正计算装置17和27包括运算单元17a和导频比特判断单元17b,其中,运算单元17a基于由解码装置16和26解码的一无线帧导频比特信息,通过使用由随后给出的等式(1)表示的校正计算方法,从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以及临界值“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和“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计算将在实际执行无线帧同步判断时使用的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和“校正后的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导频比特判断单元17b相对于“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和“校正后的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判断导频比特接收OK/NG。
校正计算单元17和27还包括存储单元17e,存储单元17e存储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以及临界值“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和“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
也就是说,存储单元17e存储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以及临界值“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和临界值“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其中,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基于当要被使用的上行时隙格式将要被改变且一个无线帧的全部15个时隙都被接收到的时候,上行链路DPCCH(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中的每无线帧的导频比特数,临界值“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用于在无线帧同步判断中判断导频比特接收OK,临界值“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用于判断导频比特接收NG。
运算单元17a计算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和“校正后的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用于根据实际接收到的每无线帧的导频比特,从“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和“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实际判断导频接收OK/NG。
上述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代表在如图6至图8所示的上行链路DPCCH的无线帧结构中的每无线帧的导频比特数。
图6示出了CDMA方法中上行链路DPCCH的无线帧结构。图7示出了当上行链路DPCCH的Npilot数据大小为3、4、5和6比特时的导频比特模式。图8示出了当上行链路DPCCH的Npilot数据大小为7和8比特时的导频比特模式。
参考图7,Npilot=3时的位#0和位#1,Npilot=4时的位#1和位#2,Npilot=5时的位#0、位#1、位#3和位#4以及Npilot=6时的位#1、位#2、位#4和位#5是帧同步字,被用来判断无线帧同步。
类似地,参考图8,Npilot=7时的位#1、位#2、位#4和位#5以及Npilot=8时的位#1、位#3、位#5和位#7是帧同步字,被用来判断无线帧同步。在图7和图8中,不同于帧同步字的导频比特模式是“1”。
可以从与正常模式(每无线帧传输时隙数是15时隙)相对应的字段信息(时隙格式#0、时隙格式#2和时隙格式#5)中选择这些导频比特模式。也就是说,如果时隙格式#0是标准时隙格式,则“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是90(单位:比特),并且如果时隙格式#2或时隙格式#5是标准时隙格式,则“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是75(单位:比特)。
此外,校正计算装置17和27包括SIR判断单元17c,用于通过使用与由解码装置16和26测量的平均SIR信息相关的临界值“后向保护SIR阈值”和“前向保护SIR阈值”,对SIR判断OK/NG进行判断。
校正计算装置17和27还包括同步建立判断单元17d,其通过使用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判断其中导频比特接收是OK且SIR判断是OK的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定的帧周期。如果该状态持续了预定的帧周期,则判定检测到无线帧同步建立。
另外,校正计算装置17和27通过使用临界值“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判断其中导频比特接收是NG或SIR判断是NG的状态是否持续了预定的帧周期。如果该状态持续了预定的帧周期,则判定检测到无线帧同步偏离。
此外,在节点B中的基带处理单元1和2中,同步判断电路中的校正计算装置17和27在存储单元17e中存储临界值“后向保护SIR阈值”和“前向保护SIR阈值”,用于相对于由同步判断电路中的解码装置16和26计算的每无线帧平均SIR,执行SIR判断OK/NG。
存储单元17e具有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和临界值“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用于当其中导频比特接收是OK且SIR判断是OK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帧周期时,检测无线帧同步建立,临界值“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用于当其中导频比特接收是NG或SIR判断是NG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帧周期时,检测无线帧同步偏离。
上述临界值“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和“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是0(单位:比特)或更大,且不超过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
作为从校正计算装置输出的结果,如下计算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和“校正后的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
EPilot_revise
=(EPilot×Pilot_receive)/Pilot_stand
...(1)
在等式(1)中,解被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EPilot_revise是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或“校正后的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EPilot是参数“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或“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Pilot_receive是在一个无线帧中接收到的导频比特数,Pilot_stand是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
在计算等式(1)的EPilot_revise的过程中,结果也可以被下舍入或上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而不是四舍五入。
临界值“后向保护SIR阈值”和“前向保护SIR阈值”落在如下范围内:由同步判断电路中的解码装置测量的每无线帧平均SIR可以取的范围。
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和临界值“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根据导频比特接收OK/NG和SIR判断OK/NG取值0(单位:步)或更大。
记录介质3存储用于通过使用计算机(未示出)实现上述基带处理单元1和2的各个装置的处理的程序,程序从用于执行基带处理单元1和2的处理的该计算机中被读出,并被执行。
图3至图5是示出了由校正计算装置17和27执行的无线帧同步判断过程的流程图。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5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节点B的操作。注意,通过由计算机执行存储在记录介质3中的程序以执行基带处理单元1和2的处理,来实现图3至图5中的过程。
首先,在节点B中,在路径搜索电路11和21中的路径捕获装置12和22中,将可搜索路径最大数设置为10(单位:路径),在将要从其中没有上行载波的状态设置无线链路时,将被分配的从主机装置到节点B的所设置的传播延迟附近的临时捕获路径数设置为5(单位:路径)。同样,预先确定要在同步判断电路15和25以及校正计算装置17和27中处理的参数和临界值。
如上所述,可以从与上行链路DPCCH的无线帧结构中的正常模式相对应的字段信息(时隙格式#0、时隙格式#2和时隙格式#5)中选择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在该实施例中,时隙格式#2被选择为标准时隙格式,“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被给定为75(单位:比特)。
临界值“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和“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必须是0(单位:比特)或更大,并且不能超过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在该实施例中,“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和“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分别被给定为10(单位:比特)和15(单位:比特)。
临界值“后向保护SIR阈值”和“前向保护SIR阈值”被设置在如下范围内:由解码装置16和26测量的每无线帧平均SIR可以取的范围。在该实施例中,“后向保护SIR阈值”和“前向保护SIR阈值”分别被给定为0.0(单位:dB)和-1.0(单位:dB)。
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和“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根据导频比特接收OK/NG和SIR判断OK/NG,被设置为值0(单位:步)或更大。在该实施例中,“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和“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被分别给定为2(单位:步)和10(单位:步)。
另外,由同步判断电路15和25中的解码装置16和26解码的每无线帧接收导频比特数被设置为90(单位:比特),即,被设置为与上行链路DPCCH的无线帧结构中正常模式相对应的字段信息的时隙格式#0。
在上述条件下,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5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节点B的操作。在该实施例的操作中,将解释从无线链路的设置到无线帧同步判断过程中同步建立检测的处理,其中从其中没有上行载波的状态设置无线链路。
当检测来自信号线100的输入信号的正常路径时,路径搜索电路11中的路径捕获装置12通过使用用作参考位置的在传播延迟附近所分配的临时路径位置,开始捕获处理。路径捕获装置12使用这一数目的临时捕获路径工作,直至正常路径被捕获。路径捕获装置12经由信号线111向信道估计装置14传送被捕获路径的信息(5个临时捕获路径的信息,下文中称为5路径信息)。路径捕获装置12还经由信号线112向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传送5路径信息。
根据从路径捕获装置12传送来的5路径信息,信道估计装置14执行信道估计、瑞克合成以及每个时隙的SIR测量,并经由信号线113向解码装置16传送瑞克合成导频序列数据和各个时隙的SIR。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存储从路径捕获装置12传送来的5路径信息。
解码装置16解码由信道估计装置14获得的瑞克合成导频数据序列,并计算对各个时隙测量的SIR的每无线帧平均值。解码装置16经由信号线114向校正计算装置17传送每无线帧平均SIR和解码后的导频比特。
通过使用从解码装置16传送来的每无线帧平均SIR和导频比特,校正计算装置17首先查询紧接着的前一帧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图3中的步骤S1)。
因为在该实施例中,是从其中没有上行载波的状态开始操作的,处理从初始状态开始,所以校正计算装置17在将无线帧同步状态设置为初始状态后查询设置类型(图4中的步骤S9)。
因为在该实施例中,是从其中没有上行载波的状态设置无线链路,该设置被当作新设置处理,所以校正计算装置17将设置类型设置为新设置,并通过使用预置的参数和临界值,由等式(1)的计算方法计算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接收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
在这种情况中,临界值“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EPilot是10(比特),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Pilot_stand是75(比特),在一个无线帧(上行链路DPCCH的时隙格式#0)中接收到的导频比特数Pilot_receive是90(比特),所以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EPilot_revise是
EPilot_revise=(10×90)/75=12(比特)
校正计算装置17将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设置为12(单位:比特),将解码后导频数据序列中的导频错误比特数设置为10(单位:比特),并判断“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g)≥解码后导频数据序列中的导频错误比特数(b)”(图4中的步骤S10)。
在上面的示例中,“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12比特”,“解码后导频数据序列中的导频错误比特数=10比特”,所以判断结果是“是”,校正计算装置17将此时的每无线帧平均SIR设置为0.0(单位:dB),并判断“临界值:后向保护SIR阈值A(h)≤每无线帧平均SIR(d)”(图4中的步骤S11)。
在该示例中,“临界值:后向保护SIR阈值A=0.0dB”,“每无线帧平均SIR=0.0dB”,所以判断结果是“是”,校正计算装置17执行处理:“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前一接收帧中保持的后向保护步数+1(步)”(图4中的步骤S12)。
在该处理中,前一接收帧中保持的后向保护步数=0,所以接收帧后向保护步数是1(单位:步)。此后,校正计算装置17判断“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i)≥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j)”(图4中的步骤S14)。
在上面的示例中,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1步,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2步,所以判断结果是“否”,校正计算装置17执行处理:“当前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初始状态,前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初始状态,前一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1步)=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1步)”(图4中的步骤S16),并返回步骤S1以判断下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
如果在步骤S10和S11中的判断结果是“否”,则设置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0步(图4中的步骤S13),流程前进到步骤S14中的判断。
在该实施例中,在下一接收帧的处理中执行沿着图3至图5所示流程的操作。校正计算装置17沿着与上面相同的处理路径至图4的步骤S11中的处理,然后执行处理:“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前一接收帧中保持的后向保护步数+1(步)”(图4中的步骤S12)。
在该处理中,前一接收帧中保持的后向保护步数=1步,所以接收帧后向保护步数是2(单位:步)。此后,校正计算装置17判断“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i)≥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j)”(图4中的步骤S14)。
在上面的示例中,该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2步,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2步,所有判断结果是“是”,校正计算装置17执行处理:“当前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建立,前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建立,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单位:步)=0(步),前一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单位:步)=0(步)”(图4中的步骤S15),检测到无线帧同步建立,并返回步骤S1以判断下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
接着将描述当执行不同频率硬切换控制时,无线链路设置和无线帧同步判断处理中直至同步建立检测的处理。当执行不同频率硬切换控制时,基带处理单元1变得不能继续处理。
在这种情况中,路径搜索电路11中的路径捕获装置12总是向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传送被捕获的正常路径的信息。被捕获路径数是8(单位:路径)。
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存储传送来的路径信息,直至找到能够进行处理的基带处理单元2,当找到基带处理单元2时,向能够进行处理的基带处理单元2的路径搜索电路21中的路径跟踪传送装置23传送所存储的路径信息。
当在不同频率硬切换控制期间检测输入信号的正常路径时,路径捕获装置22读出传送到路径跟踪传送装置23的路径信息,并使用被传送路径的数目工作,直至正常路径被捕获。路径捕获装置22向信道估计装置24传送被捕获路径的信息(8个被传送的捕获路径信息,后文称为8路径信息)。并且,路径捕获装置22再次向路径跟踪传送装置23传送8路径信息。
根据从捕获装置22传送来的8路径信息,信道估计装置24执行信道估计、瑞克合成和每个时隙的SIR测量,并向同步判断电路25中的解码装置26传送瑞克合成导频序列数据和各个时隙的SIR。路径跟踪传送装置23存储从捕获装置22传送来的8路径信息。
同步判断电路25中的解码装置26解码由路径搜索电路21中的信道估计装置24获得的瑞克合成导频数据序列,并计算对各个时隙测量的SIR的每无线帧平均值。解码装置26经由信号线124向校正计算装置27传送每无线帧平均SIR和解码后的导频比特。
通过使用从解码装置26传送来的每无线帧导频比特和平均SIR,校正计算单元27首先查询紧接着的前一帧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图3中的步骤S1)。
因为在该实施例中执行不同频率硬切换控制,所以处理从初始状态开始。校正计算装置27将无线帧同步状态设置为初始状态,并查询设置类型(图4中的步骤S9)。
因为在该实施例中执行不同频率硬切换控制,所以处理被当作小区内再同步HHO(硬切换)处理。校正计算装置27将设置类型设置为小区内再同步HHO,并通过使用预置的参数和临界值,由等式(1)的计算方法计算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接收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
在这种情况中,临界值“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EPilot=10(比特),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Pilot_stand=75(比特),在一个无线帧(上行链路DPCCH的时隙格式#0)中接收到的导频比特数Pilot_receive=90(比特),所以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EPilot_revise是
EPilot_revise=(10×90)/75=12(比特)
相应地,校正计算装置27将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设置为12(单位:比特),将解码后导频数据序列中的导频错误比特数设置为10(单位:比特),并判断“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g)≥解码后导频数据序列中的导频错误比特数(b)”(图5中的步骤S17)。
在上面的示例中,“临界值:校正后的后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12(比特)”,“解码后导频数据序列中的导频错误比特数=10(比特)”,所以判断结果是“是”,校正计算装置27将此时的每无线帧平均SIR设置为0.0(单位:dB),并判断“临界值:后向保护SIR阈值B(k)≤每无线帧平均SIR(d)”(图5中的步骤S18)。
在上面的示例中,“临界值:后向保护SIR阈值B=0.0(dB)”,“每无线帧平均SIR=0.0(dB)”,所以判断结果是“是”,校正计算装置27执行处理:“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前一接收帧中保持的后向保护步数+1(步)”(图5中的步骤S19)。
在该处理中,前一接收帧中保持的后向保护步数=0步,所以接收帧后向保护步数是1(单位:步)。此后,校正计算装置27判断“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i)≥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j)”(图5中的步骤S21)。
在上面的示例中,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1步,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2步,所以判断结果是“否”,校正计算装置27执行处理:“当前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初始状态,前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初始状态,前一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1步)=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1步)”(图5中的步骤S23),并返回步骤S1以判断下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
如果在步骤S17和S18中的判断结果是“否”,则设置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0步(图5中的步骤S20),流程前进到步骤S21中的判断。
即使在下一接收帧的处理中,校正计算装置27沿着图3至图5中所示流程操作。校正计算装置27沿着与上面相同的处理路径至图5的步骤S18中的处理,然后判断“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i)≥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j)”(图5中的步骤S21)。
在该处理中,前一接收帧中保持的后向保护步数=1步,所以接收帧后向保护步数是2(单位:步)。此后,校正计算装置27判断“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i)≥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j)”(图5中的步骤S21)。
在上面的示例中,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2步,临界值:帧同步后向保护步数=2步,所以判断结果是“是”,校正计算装置27执行处理:“当前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建立,前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建立,当前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单位:步)=0(步),前一接收帧中的后向保护步数(单位:步)=0(步)”(图5中的步骤S22),检测到无线帧同步建立,并返回步骤S1以判断下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
下面将描述在无线帧同步建立检测后,无线帧同步判断处理中直至同步偏离检测的处理。基带处理单元1的路径搜索电路11中的路径捕获装置12经由信号线111,向信道估计装置14传送来自信号线100的输入信号的正常路径的路径捕获信息(2个路径的信息,后文称为2路径信息)。并且,路径捕获装置12向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传送被捕获路径的2路径信息。
根据从路径捕获装置12传送来的2路径信息,信道估计装置14执行信道估计、瑞克合成和对每个时隙的SIR测量,并向同步判断电路15中的解码装置16传送瑞克合成导频序列数据和各个时隙的SIR。路径跟踪装置13存储从捕获装置12传送来的2路径信息。
同步判断电路15中的解码装置16解码由路径搜索电路11中的信道估计装置14获得的瑞克合成导频数据序列,并计算对各个时隙测量的SIR的每无线帧平均值。解码装置16经由信号线114向校正计算装置17传送解码后的每无线帧导频比特和平均SIR。
通过使用从解码装置16传送来的每无线帧导频比特和平均SIR,校正计算装置17首先查询前一帧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图3中的步骤S 1)。
在该实施例中,处理从其中建立了无线帧同步的状态开始(图3中的步骤S2)。校正计算装置17通过使用预置的参数和临界值,由等式(1)的计算方法计算临界值“校正后的前向保护接收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
在这种情况中,临界值“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EPilot=15(比特),参数“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Pilot_stand=75(比特),在一个无线帧(上行链路DPCCH的时隙格式#0)中接收到的导频比特数Pilot_receive=90(比特),所以临界值“校正后的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EPilot_revise是
EPilot_revise=(15×90)/75=18(比特)
相应地,校正计算装置17将临界值“校正后的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设置为18(单位:比特),将解码后导频数据序列中的导频错误比特数设置为20(单位:比特),并判断“临界值:校正后的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a)<解码后导频数据序列中的导频错误比特数(b)”(图3中的步骤S2)。
在上面的示例中,临界值:校正后的前向保护导频错误允许比特数=18(比特),解码后导频数据序列中的导频错误比特数=20(比特),所以判断结果是“是”,校正计算装置17执行处理:“当前接收帧中的前向保护步数=前一接收帧中保持的前向保护步数+1(步)”(图3中的步骤S4)。
在该处理中,前一接收帧中保持的前向保护步数=0步,所以接收帧前向保护步数是1(单位:步)。此后,校正计算装置17判断“当前接收帧中的前向保护步数(e)≥临界值: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f)”(图3中的步骤S6)。
在上面的示例中,当前接收帧中的前向保护步数=1步,临界值: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10步,所以判断结果是“否”,校正计算装置17执行处理:“当前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建立,前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建立,前一接收帧中的前向保护步数(1步)=接收帧中的前向保护步数(1步)”(图3中的步骤S8),并返回步骤S1以判断下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
即使在下一接收帧的处理中,校正计算装置17沿着图3至图5中所示流程操作。校正计算装置17沿着与上面相同的处理路径,至步骤S4中确定出当前接收帧的前向保护步数是10步,然后判断“当前接收帧中的前向保护步数(e)≥临界值: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f)”(图3中的步骤S6)。
在上面的示例中,当前接收帧中的前向保护步数=10步,临界值:帧同步前向保护步数=10步,所以判断结果是“是”,校正计算装置17执行处理:“当前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偏离,前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状态=同步偏离,当前接收帧中的前向保护步数(单位:步)=0(步),前一接收帧中的前向保护步数(单位:步)=0(步)”(图3中的步骤S7),检测到无线帧同步偏离,并返回步骤S1以判断下一接收帧中的无线帧同步。
如果在上述步骤S2中的判断结果是“否”,则校正计算装置17判断“前向保护SIR阈值(c)>每无线帧平均SIR(d)”(图3中的步骤S3)。
如果步骤S3中判断结果是“否”,则设置当前接收帧中的前向保护步数=0步(图3中的步骤S5),流程前进到步骤S6中的判断。如果在S3中判断结果是“是”,则流程前进到步骤S4。
注意,在该实施例的操作中,根据设置类型设置并选择性地使用临界值:后向保护SIR阈值A和后向保护SIR阈值B。但是,根据无线特性环境,可以容易地将这些临界值合并为一个值,或将它们分为多个值。类似地,这也可以应用到临界值:前向保护SIR阈值。
在上述实施例中,即使在其中没有上行载波的状态中,也从主机装置到节点B的所设置的传播延迟附近设置临时捕获路径,当要执行不同频率硬切换控制时,由初始资源所捕获的路径信息被传送到新的资源。因为这使得可以缩短在正常路径被捕获之前的处理时间,所以可以缩短无线帧同步判断期间检测到同步建立之前的处理时间。
在该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使用通过导频比特模式进行判断和通过SIR进行判断的无线帧同步方法。这使得可以减少传统方法中出现的同步建立检测错误和同步偏离检测错误,并且通过对SIR判断使用临界值,可以将每次检测的处理时间控制在预定时间内。因此,可以在无线帧同步判断期间可靠地检测同步建立、同步偏离和同步保持,并执行处理时间可以被保持恒定的稳定的无线帧同步判断。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判断导频比特接收OK/NG中,设置“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并根据上行链路DPCCH的无线帧中的变化校正作为判断条件的导频比特临界值。所以,即使在通信期间上行链路DPCCH的无线帧变化的无线环境中,也可以执行很好的无线帧同步判断。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当要在使用该导频比特模式和SIR的任何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给定节点B中执行同步建立检测、同步偏离检测和同步保持检测时,通过应用该无线帧同步判断方法,可以提出对所有系统通用的相同判断标准。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在执行硬切换控制或在通过使用CDMA方法通信的节点B中要被使用的上行时隙格式改变的各种无线环境中,通过使用路径捕获装置12和22以及路径跟踪传送装置13和23,并执行使用通过导频比特模式进行判断和使用SIR进行判断的无线帧同步方法,可以缩短在检测到同步建立之前的时间,减少由干扰、噪声等引起的同步建立检测错误(或同步偏离检测错误),并执行更可靠的无线帧同步检测。
也就是说,即使在其中没有上行载波的状态中,本发明的无线基站也设置了从主机装置到节点B的所设置的传播延迟附近的临时捕获路径。而且,当执行不同频率硬切换控制时,由初始资源所捕获的路径信息被传送到新的资源。因为这使得可以减少捕获正常路径之前的处理时间,所以可以减少在无线帧同步检测期间检测到同步建立之前的处理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无线基站提供了使用通过导频比特模式判断和通过SIR判断的无线帧同步方法。这使得可以减少在传统方法中发生的同步建立检测错误和同步偏离检测错误,并且通过对SIR判断使用临界值可以将每次检测的处理时间控制在预定时间内。因此,可以在无线帧同步判断期间可靠地检测同步建立、同步偏离和同步保持,并执行处理时间被保持恒定的稳定的无线帧同步判断。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无线基站中,在判断导频比特接收OK/NG中设置“标准时隙格式导频比特数”,根据上行链路DPCCH的无线帧中的变化校正作为判断条件的导频比特临界值。因此,即使在通信期间上行链路DPCCH的无线帧变化的无线环境中,也可以执行很好的无线帧同步判断。
另外,在本发明中,当要在使用该导频比特模式和SIR的任何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给定节点B中执行同步建立检测、同步偏离检测和同步保持检测时,通过应用上述无线帧同步判断方法,可以提出对所有系统通用的相同判断标准。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基站、其中所使用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以及上面记录有用于其的程序的记录介质非常适合用于通过CDMA(码分多址)方法通信的无线基站(节点B)中。

Claims (13)

1.一种通过码分多址方法通信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路径捕获装置,用于当从其中没有上行信号被输入的状态接收到信号时,在预置的发生了传播路径延迟的位置附近设置临时捕获路径,并执行对输入信号的路径捕获处理;
第一路径跟踪传送装置,用于如果由于硬切换控制而不能执行处理,则向能够进行处理的第二路径跟踪传送装置传送由所述第一路径捕获装置所捕获的路径信息;
第二路径捕获装置,通过使用来自所述第二路径跟踪传送装置的路径信息,执行路径捕获处理,
其中,所述无线基站还具有分别针对所述第一和第二路径捕获装置设置的:
信道估计装置,用于对由相应路径捕获装置所捕获的路径执行信道估计、瑞克合成以及每时隙的信号干扰比测量;
解码装置,用于解码由所述信道估计装置获得的瑞克合成导频数据序列,并计算对各个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比的每无线帧平均值;和
校正计算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解码装置解码的每无线帧导频比特信息,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并相对于由所述解码装置测量的信号干扰比平均信息,判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还是不良;
其中,所述校正计算装置包括: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的导频比特判断单元,判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还是不良的信号干扰比判断单元,和通过使用导频比特接收良好/不良的判断结果以及信号干扰比判断良好/不良的判断结果来判断无线帧同步的同步建立判断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频比特判断单元基于参数和临界值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其中所述参数基于当要被使用的上行时隙格式改变时,当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所有时隙时的每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中的导频比特数,所述临界值用于在无线帧同步判断中执行导频比特接收良好/不良的判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干扰比判断单元基于临界值判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还是不良,其中所述临界值用于相对于由所述解码装置测量的信号干扰比平均信息,执行信号干扰比判断良好/不良的判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如果其中判断出导频比特接收良好并且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帧周期,则所述同步建立判断单元检测无线帧同步建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如果其中判断出导频比特接收不良的状态或者其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不良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帧周期,则所述同步建立判断单元检测无线帧同步偏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路径捕获装置中的每个包括:
捕获路径分配单元,当从其中没有上行信号被输入的状态接收到信号时,所述捕获路径分配单元在预置的发生了传播路径延迟的位置附近设置临时捕获路径;和
正常路径捕获单元,所述正常路径捕获单元对所述输入信号执行路径捕获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估计装置包括:
估计单元,所述估计单元对由相应路径捕获装置所捕获的路径执行信道估计;
瑞克合成单元,所述瑞克合成单元执行瑞克合成;和
信号干扰比测量单元,所述信号干扰比测量单元测量每个时隙的信号干扰比,以及
所述解码装置包括:
解码单元,所述解码单元解码由所述信道估计装置获得的瑞克合成导频数据序列;和
平均单元,所述平均单元计算对各个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比的每无线帧平均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计算装置还包括运算单元,所述运算单元计算在无线帧同步判断中用于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的临界值。
9.一种判断通过码分多址方法通信的无线基站中的无线帧同步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设置传播延迟;
当从其中没有上行信号被输入的状态接收到信号时,在所述发生了传播路径延迟的位置附近设置临时捕获路径;
利用第一路径捕获装置对输入信号执行路径捕获处理;
如果由于硬切换控制而不能执行处理,则向能够进行处理的第二路径跟踪传送装置传送通过使用所述第一路径捕获装置所捕获的路径信息;以及
利用第二路径捕获装置,通过使用来自所述第二路径跟踪传送装置的所述路径信息,执行所述路径捕获处理;
对通过路径捕获处理所捕获的路径执行信道估计、瑞克合成和每时隙信号干扰比测量;
解码瑞克合成数据序列;
计算对各个时隙测量的信号干扰比的每无线帧平均值;
基于解码后的每无线帧导频比特信息,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
相对于信号干扰比平均信息,判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还是不良;以及
通过使用导频比特接收良好/不良的判断结果和信号干扰比判断良好/不良的判断结果,判断无线帧同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的步骤包括基于参数和临界值判断导频比特接收是良好还是不良的步骤,其中所述参数基于当要被使用的上行时隙格式改变时,在接收到一个无线帧的所有时隙时的每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中的导频比特数,所述临界值用于在无线帧同步判断中执行导频比特接收良好/不良的判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还是不良的步骤包括基于临界值判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还是不良的步骤,其中所述临界值用于相对于信号干扰比平均信息,执行信号干扰比判断良好/不良的判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无线帧同步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如果其中判断出导频比特接收良好并且信号干扰比判断是良好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帧周期,则检测无线帧同步建立。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其中判断出导频比特接收不良的状态或者其中信号干扰比判断是不良的状态持续了预定的帧周期,则判断无线帧同步的步骤检测无线帧同步偏离。
CN03811407A 2002-07-31 2003-07-28 无线基站及其所用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099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22294A JP3950764B2 (ja) 2002-07-31 2002-07-31 無線基地局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無線フレーム同期検出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22294/2002 2002-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3845A CN1653845A (zh) 2005-08-10
CN100590990C true CN100590990C (zh) 2010-02-17

Family

ID=31711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8114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0990C (zh) 2002-07-31 2003-07-28 无线基站及其所用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08796B2 (zh)
EP (1) EP1526748A1 (zh)
JP (1) JP3950764B2 (zh)
KR (1) KR100678801B1 (zh)
CN (1) CN100590990C (zh)
WO (1) WO20040160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22176B1 (ko) * 2003-05-16 2011-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링크 동기획득방법
US7590389B2 (en) * 2005-02-14 2009-09-15 Ipwireless, Inc. Radio link quality determin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1111049B (zh) 2007-08-14 2010-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一个小区覆盖多区域的系统、方法和网络设备
US9215669B2 (en) * 2007-11-16 2015-1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amble design for a wireless signal
US9801188B2 (en) 2008-02-01 2017-10-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ckhaul signaling fo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8265214B2 (en) 2008-07-01 2012-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timing synchroniz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165099B2 (en) * 2008-12-18 2012-04-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 (CPC) scheduler
US20140355469A1 (en) * 2011-12-07 2014-1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58495A (zh) * 2012-05-30 2013-12-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的信号同步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96398A1 (en) * 1994-02-25 1996-02-1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 multiple access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 radio base station and a receiver for use in such a system
JP3313573B2 (ja) 1996-04-05 2002-08-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拡散コードの同期確立方法および移動局装置と基地局装置
US5838669A (en) * 1996-08-28 1998-11-17 At&T Corp. Method of synchronizing satellite switched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323760B2 (ja) 1996-11-07 2002-09-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システム
EP0845877A3 (en) * 1996-11-28 2002-03-27 Oki Electric Industry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accomplishing handover with phase difference of frame sync signals corrected
JP2000151466A (ja) 1998-11-18 2000-05-30 Nec Eng Ltd Pn符号同期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6977910B1 (en) * 1998-12-31 2005-12-2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with 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
JP2001111448A (ja) 1999-10-14 2001-04-20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カード型無線機
JP4267805B2 (ja) 2000-08-02 2009-05-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Cdma受信装置及びパス検出制御方法
JP3875478B2 (ja) 2000-10-13 2007-01-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同期判別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4258272B2 (ja) * 2003-05-15 2009-04-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受信装置、そのtfci候補判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3845A (zh) 2005-08-10
JP3950764B2 (ja) 2007-08-01
KR100678801B1 (ko) 2007-02-05
JP2004064576A (ja) 2004-02-26
US7508796B2 (en) 2009-03-24
WO2004016028A1 (ja) 2004-02-19
KR20050014823A (ko) 2005-02-07
EP1526748A1 (en) 2005-04-27
US20050202837A1 (en) 2005-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90888B1 (en) Cellar system, mobile portable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optimum path det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697791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device transmit pow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100761440B1 (ko) 라디오 통신 장비의 적합성 검사 방법, 및 라디오 검사 장비
US6724806B2 (en) Variable rat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s, and variable rat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devices
US7027830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radio receiving apparatus, SIR estimation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l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4005796B2 (ja) 電力制御回路および無線送信装置
CN101019337A (zh) 用于耙式接收机相关器耙齿锁定状态的混合业务和导频信号质量确定的装置和方法
CN100590990C (zh) 无线基站及其所用无线帧同步检测方法
IL144602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ely tracking
JP2005253055A (ja) 同期判定制御装置および同期判定制御方法
US663355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ward power controlling in CDM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6892072B2 (en) Method of optimizing the search for cell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2308501B (zh) 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JP2002185365A (ja) セルサーチ方法およびセルサーチ装置
EP1468502B1 (en) Processor and method for weight detection in a closed loop wcdma system with multipath diversity
EP1133723B1 (en) Fast slewing pseudorandom noise sequence generator
US20030003873A1 (e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verifying closed-loop feedback antenna weightings at a communication station utilizing transmit diversity
KR2003009398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네트워크 제어를 수행하기 위한방법 및 그것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네트워크 엔티티
EP2056643A2 (en) Wireless diversity reception apparatus and reception method
US7269437B2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ircuit using W-CDMA method
KR101757625B1 (ko) 신호 분석기의 wcdma ovsf 코드 블라인드 추정 방법
US6980585B2 (en) Receiving unit, receiving method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0318936B1 (ko) 부호분할 다중접속 방식의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전력제어장치 및 방법
CN102349238B (zh) 耙式接收器中的耙指分配和移除的方法以及用于执行该方法的接收器
JP2003298472A (ja) 移動無線端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06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806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