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0607C - 存储系统以及存储区域释放方法以及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存储系统以及存储区域释放方法以及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0607C
CN100590607C CN200610164348A CN200610164348A CN100590607C CN 100590607 C CN100590607 C CN 100590607C CN 200610164348 A CN200610164348 A CN 200610164348A CN 200610164348 A CN200610164348 A CN 200610164348A CN 100590607 C CN100590607 C CN 1005906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dynamic logic
logic volume
storage area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64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2676A (zh
Inventor
下薗纪夫
芹泽一
江口贤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2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2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06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060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62Virtualisation aspects
    • G06F3/0665Virtualisation aspects at area level, e.g. provisioning of virtual or logical volum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8Saving storage space on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4Management of space entities, e.g. partitions, extents, poo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可以有效地运用存储区域的存储系统。具备:在将从主计算机发送的数据存储在动态逻辑卷中时,对该动态逻辑卷按每个规定的单位分配存储区域的分配部;在由分配部对动态逻辑卷分配的存储区域中,对被识别为由文件系统正在使用的存储区域进行管理的管理部;和释放部,把没有由管理部管理的存储区域从该动态逻辑卷释放。

Description

存储系统以及存储区域释放方法以及存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适用于包含对主计算机提供可以动态地进行容量扩展的逻辑卷的存储装置的存储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对主计算机提供数据的存储区域的存储装置中,可以具备数量非常多的大容量物理盘,存储容量正不断大规模化。在这样的存储装置中,首先由物理盘形成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构成的盘阵列,并聚集多个该物理存储资源来形成池区域,通过该池区域,作为逻辑卷形成主计算机所需要的容量的存储区域,来提供给主计算机。
而且,近年来,提出了一种存储装置:不通过池区域形成固定容量的逻辑卷,首先对主计算机提供虚拟逻辑卷,对应来自主计算机的命令,对该虚拟的逻辑卷从作为物理资源的池区域按某个单位动态地分配存储区域,由此,动态地扩展存储容量。
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存储装置中,由多个盘存储装置提供与各个主计算机对应的逻辑卷,根据从主计算机发送的向逻辑卷的命令,读取进行输出或写入的逻辑块地址,当在逻辑卷上不存在命令访问的逻辑块地址的存储区域时,逻辑卷提供装置从未使用的磁盘存储装置分配存储区域,动态地扩展逻辑卷的存储区域,减少由应用程序指示的任意量的逻辑卷。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存储装置中,具有与主计算机连接的存储控制装置和与存储控制装置连接的多个存储装置,存储控制装置对应来自主计算机的命令,发出表示对主计算机分配了规定大小的虚拟逻辑卷的通知,在从主计算机接收到对虚拟逻辑卷的命令时,对虚拟逻辑卷分配在多个存储装置中存在的存储区域,并把从主计算机接收到的命令转换为发送给具有对虚拟逻辑卷分配的存储区域的存储装置的命令,将转换后的命令发送给该存储装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015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0113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存储装置中,对于在缩小主计算机的文件系统的大小时产生的不需要的存储区域,从卷中释放,但是,关于对于删除非连续地在存储区域中写入的文件等数据时产生的不需要的存储区域从卷中释放的情况,没有被公开,有可能在卷中仍然残留有不需要的存储区域。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存储装置中,存储控制装置监视命令,当对伴随上述的文件等数据的删除的文件系统的元数据进行变更时,释放由该元数据指示的存储区域,由此,释放不需要的存储区域,但是,对应主计算机的各种操作系统,存储控制装置必须始终监视文件系统,进行与文件系统对应的处理,所以存在存储控制装置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是考虑以上问题而发明的,提出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高效地运用存储区域的存储系统以及存储区域释放方法以及存储装置。
为了解决该课题,在本发明中,在包括提供可动态扩展的动态逻辑卷的存储装置、具有对动态逻辑卷输入输出数据的文件系统的主计算机和管理存储装置以及主计算机的管理服务器的存储系统中,存储装置,具有:分配部,其在把从主计算机发送的数据存储在动态逻辑卷中时,对该动态逻辑卷按每个规定的单位分配存储区域;管理部,在由分配部对动态逻辑卷分配的存储区域中,对被识别为由文件系统正在使用的存储区域进行管理;和释放部,把没有由管理部管理的存储区域从该动态逻辑卷中释放。
因此,存储装置无需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就可以把不需要的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中释放。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包含提供可动态扩展的动态逻辑卷的存储装置、具有对动态逻辑卷输入输出数据的文件系统的主计算机、以及管理存储装置以及主计算机的管理服务器的存储系统的存储区域释放方法中,具备:第一步骤,在把从主计算机发送的数据存储在动态逻辑卷中时,对该动态逻辑卷按每个规定的单位分配存储区域;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对动态逻辑卷分配的存储区域中,对被识别为由文件系统正在使用的存储区域进行管理;和第三步骤,把在第二步骤中没有管理的存储区域从该动态逻辑卷中释放。
因此,存储装置无需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就可以把不需要的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中释放。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对由主计算机发送的数据提供可动态扩展的动态逻辑卷的存储装置中,具备:分配部,其在把从主计算机发送的数据存储在动态逻辑卷中时,对该动态逻辑卷按每个规定的单位分配存储区域;管理部,在由分配部对动态逻辑卷分配的存储区域中,对被识别为由文件系统正在使用的存储区域进行管理;和释放部,把没有由管理部管理的存储区域从该动态逻辑卷中释放。
因此,存储装置无需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就可以把不需要的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中释放。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包含提供可动态扩展的动态逻辑卷的存储装置、具有对动态逻辑卷输入输出数据的文件系统的主计算机、以及管理存储装置以及主计算机的管理服务器的存储系统中,主计算机,具备取得文件系统的使用容量的使用容量取得部,存储装置,具备存储区域数量取得部,其取得对与所述文件系统对应的动态逻辑卷分配的存储区域的数量,管理服务器,具备释放决定部,其根据由使用容量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文件系统的使用容量以及由存储区域数量取得部所取得的与文件系统对应的动态逻辑卷的存储区域的数量,决定释放存储区域的动态逻辑卷。
因此,将释放存储区域的动态逻辑卷决定为相对于基于动态逻辑卷的存储区域数量的使用容量文件系统的使用容量少的、存储区域的使用效率差的动态逻辑卷,所以可以释放更多个物理存储区域。
根据本发明,在把从主计算机发送的数据存储在动态逻辑卷中时,对该动态逻辑卷按每个规定的单位分配存储区域,在对动态逻辑卷分配的存储区域中,对被识别为由文件系统正在使用的存储区域进行管理,把没有被管理的存储区域从该动态逻辑卷中释放,由此,存储装置无需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就可以把不需要的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中释放,而且,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可高效运用存储区域的存储系统以及存储区域释放方法以及存储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以下的存储系统:根据文件系统的使用容量以及与文件系统对应的动态逻辑卷的存储区域的数量,决定释放存储区域的动态逻辑卷,由此,将释放存储区域的动态逻辑卷决定为相对于基于动态逻辑卷的存储区域数量的使用容量文件系统的使用容量少的、存储区域的使用效率差的动态逻辑卷,所以可以释放更多个物理存储区域,而且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高效地运用存储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的结构的线图。
图2是表示存储装置的硬件结构的线图。
图3是表示存储装置的软件结构的线图。
图4是用于说明逻辑卷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5是用于说明逻辑卷类别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6是用于说明动态逻辑卷模式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7是用于说明池管理表的概念图。
图8是用于说明映射表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主机的硬件结构的线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主机的软件结构的略图。
图11是表示管理服务器的硬件结构的略图。
图12是表示管理服务器的软件结构的略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数据读出时的命令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数据写入时的命令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概略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全体处理的流程的内容的概念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容量信息取得处理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全体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容量信息取得处理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全体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容量信息取得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模式变更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可释放扩展访问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区域释放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主机的软件结构的略图。
图24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可释放扩展访问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概略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全体处理的流程的内容的概念图。
图26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可释放扩展访问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以下的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1)第一实施方式
(1-1)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的结构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的结构图。如图所示,存储系统1具有一台以上的存储装置11、一台以上的主计算机12(以下简称为“主机”)、以及SAN(Storage Area Network)管理计算机14(以下简称为“管理服务器”)。
存储装置11以及主机12,具有一个以上的SAN端口18,与SAN交换机13连接,由此,作为整体构成了SAN。SAN通过例如称为光纤通道(FibreChannel)的接口连接。此外,存储装置11以及主机12使用称为FCP(FibreChannel Protocol)的协议,进行命令和数据的收发(以下可以将存储装置11以及主机12总称为“节点”)。
此外,存储装置11、主机12、SAN交换机13以及管理服务器14与LAN(Local Area Network)交换机15连接,由此,作为整体构成了LAN。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不特别地限定在存储装置11以及主机之间使用的SAN的接口以及协议的种类。例如,作为接口以及协议的组合,可以使用以太网(注册商标)(Ethernet(注册商标))和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System Interface)等其它的组合。此外,做成通过LAN连接存储装置11以及主机之间,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接口。
主机12,是执行数据库等某个应用,对存储装置11进行这些处理所需要的数据的输入输出的计算机。
存储装置11对主机12提供一个以上的逻辑存储区域(以下称为逻辑卷或LVOL)16的。在主机12向存储装置11发送了SCSI命令时,存储装置11按照该命令,在与主机12之间进行数据传送。从主机12传送的数据被存储在作为与各逻辑卷16对应的物理存储区域的、由硬盘组105(后述)中的四个硬盘构成的奇偶检验组(以下也称为PG)19中。
此外,逻辑卷16大致分为由奇偶检验组19固定地分配物理存储区域的静态逻辑卷(以下称为SVOL)20、由奇偶检验组19动态地分配物理存储区域的动态逻辑卷(以下称为DVOL)21、以及对来自主机12的命令的控制指示和动态逻辑卷21的模式变更指示等进行存储的控制逻辑卷(以下也称为CVOL)22。但是,控制逻辑卷22,暂时对公共存储器部102配置数据,不进行从硬盘的读出以及写入,所以没有与奇偶检验组19连接。
主机12例如在使用FCP时,通过将用于指定存储装置11的SAN端口18的端口地址和LUN(Logical Unit Number)号码附加在命令头中向存储装置11发出,由此来指定逻辑卷16。在命令中还包含表示读出或写入的命令种类的命令码、和表示逻辑卷16内的传送开始位置的地址和传送长的信息。
存储装置11,在接收到SCSI命令时,根据设定信息确定SAN端口18以及由LUN确定逻辑卷16,进行数据传送。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必需要对SAN端口18设定一个以上的逻辑卷16,在初期设定时,也可以准备一个以上的不设定逻辑卷16的未使用的SAN端口18。在图1中,表示Sld、Slv的SAN端口18未使用。
此外,在存储系统1中,为了提高SAN的可靠性,如图所示,通过多个SAN端口18以及SAN交换机13连接存储装置11以及主机12之间,并使多个SAN端口18和LUN的组合向同一逻辑卷16对应,由此,使主机12向逻辑卷16的访问路径冗余化。
主机12,为了使冗余化的向逻辑卷16的访问路径(端口地址和LUN的组合)虚拟化,以主机卷17(以下也称为HVOL)为单位对存储区域进行管理。主机12在应用程序向主机卷17进行访问时,把向对应的逻辑卷16的SCSI命令发送给存储装置11。
图2是存储装置11的硬件结构图。存储装置11由多个主机I/F部100、多个盘I/F部101、公共存储部102、系统管理部103、以及对他们进行连接的交换部104构成。存储装置11经由盘I/F部101与硬盘组105连接。硬盘组105是存储逻辑卷16的数据的部位,由多个硬盘构成。
主机I/F部100是将存储装置11向SAN交换机13连接的部位,由多个外部I/F106、端口处理器107、以及用于将它们向交换部104连接的传送控制部108构成。外部I/F106,包含将存储装置11与SAN连接的SAN端口18,控制SAN的协议。端口处理器107对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进行解析,执行SCSI命令的执行所需要的处理。传送控制部108通过向交换部104进行访问来控制外部I/F106、端口处理器107、公共存储部102、盘I/F部101和系统管理部103之间的数据传送和通信。
盘I/F部101是连接存储装置11和硬盘组105的部位,由盘I/F109、盘处理器110、以及用于将它们向交换部104连接的传送控制部108构成。盘I/F101将存储装置11与硬盘组105连接,控制与硬盘组105之间的协议。盘处理器110进行与端口处理器107的通信,控制SCSI命令的处理所需要的硬盘组105以及公共存储器102之间的数据传送。
系统管理部103是将存储装置11向LAN交换机15连接的部位,由管理I/F111、管理处理器112、非易失性存储器113以及传送控制部108构成。管理I/F111将存储装置11向LAN交换机15进行连接,控制LAN的协议。例如,为以太网(注册商标)(Ethernet(注册商标))的NIC(Network InterfaceCard)。管理处理器112与管理服务器14通信,执行存储装置11的设定。非易失性存储器113保持存储装置11的设定信息。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11的硬件结构为示例,如果是可以提供多个SAN端口18和多个逻辑卷16的结构,则不限定为上述的结构。
图3是存储装置11的软件结构图。首先,对各部位执行的处理、保持的数据和表进行说明。端口处理器107保持逻辑卷管理表121(图4)以及逻辑卷类别管理表122(图5),执行命令处理程序123、模式变更处理程序124、区域释放处理程序125以及动态逻辑卷分析处理程序126。此外,关于命令处理程序123、模式变更处理程序124、区域释放处理程序125以及动态逻辑卷分析处理程序126,在后面进行叙述。
公共存储部102,保持对逻辑卷16的一部分数据进行保存的高速缓存数据131、使该高速缓存数据131和逻辑卷16内部的位置对应的高速缓存目录132、动态逻辑卷模式管理表133(图6)、池管理表134(图7)以及映射表135(图8)。
盘处理器110执行RAID控制程序141。RAID控制程序141是根据来自端口处理器107的指示启动,向硬盘组105发出命令,在与公共存储部102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程序。此外,RAID控制程序141使用硬盘组105的多个硬盘,进行RAID(Redundant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处理。具体地说,RAID控制程序141对逻辑卷16的地址空间和硬盘组105的地址空间的对应进行管理,向恰当的硬盘进行访问。
管理处理器112执行存储管理程序151。存储管理程序151包含了对存储装置11进行初始化的存储初始化处理程序152以及根据来自管理服务器14的请求,取得或者变更存储装置11的构成信息的存储构成管理处理程序153。
这里,对存储装置11的初始化处理进行说明。当存储装置11启动时,管理处理器112启动存储管理程序151的存储初始化处理程序152,执行存储初始化处理。在存储初始化处理程序152中,管理处理器11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113读出设定信息,在端口处理器107中设定逻辑卷管理表121、逻辑卷类别管理表122,分别将命令处理程序132装入端口处理器107中,将RAID控制程序141载入盘处理器110中。
当命令处理程序123启动时,端口处理器107进行外部I/F106和高速缓存目录132的初始化,进入等待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的状态。当RAII)控制程序141启动时,盘处理器110对盘I/F109进行初始化,确认可以向硬盘组105进行访问,进入等待来自端口处理器107的指示,初始化处理完成。
然后,对存储装置11的构成管理处理进行说明。管理处理器112当从管理I/F111得到来自管理服务器14的规定的请求时,执行存储构成管理处理。
在存储构成管理处理程序153中,管理处理器112在最初判定来自管理服务器14的请求的类别。在该请求为取得构成信息时,管理处理器112从端口处理器107或公共存储部102取得请求指定的逻辑卷管理表121、逻辑卷类别管理表122、动态逻辑卷模式管理表133、池管理表134以及映射表135,并经由管理I/F111向管理服务器14进行发送。
在该请求为变更构成信息时,管理处理器112对端口处理器107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113进行请求指定的逻辑卷管理表121、逻辑卷类别管理表122、动态逻辑卷模式变更表133、池管理表134或映射表135的变更,并经由管理I/F111向管理服务器14报告执行完成。
然后,对存储装置11执行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的流程进行说明。外部I/F106当从主机12接收到SCSI命令时,向端口处理器107通知SCSI命令的内容。端口处理器107查询来自外部I/F106的通知,当检索到SCSI命令的通知时,执行命令处理程序123。此外,在此,对命令处理程序123的概要进行说明,关于本发明详细的处理,由图13以及图14表示,并在后面进行叙述。
在命令处理程序123中,端口处理器107首先以SCSI命令指定的LUN为关键字,从逻辑卷管理表121中决定访问对象的逻辑卷16。此外,端口处理器107向公共存储部102的高速缓存目录132进行访问,进行命中错误判定。而且,端口处理器107在主机12要求的数据高速缓存命中时,对外部I/F106指示高速存储数据131以及主机12之间的数据传送。
与此相对,端口处理器107在高速缓存未命中时,进行如下的处理。在为读出命令时,端口处理器107对盘处理器110指示硬盘组105和高速缓存数据131之间的数据传送,在其完成后更新高速缓存目录132,并对外部I/F106指示向主机12的数据传送。在为读入命令时,端口处理器107向高速目录132进行访问,确保高速缓存数据131的空区域。而后,端口处理器107向外部I/F106指示所确保的高速缓存数据131以及主机12之间的数据传送,在数据传送完成后更新高速缓存目录132。
端口处理器107周期性地对盘处理器110指示硬盘组105和高速缓存数据131之间的数据传送,将高速缓存目录132中登录的脏的写数据写入硬盘组105。
如此,存储装置11执行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但是,该处理的流程为示例,如果可以根据SCSI命令的LUN和设定信息决定逻辑卷16进行数据传送,则不限定于该处理的流程。
图4表示逻辑卷管理表121的构成。逻辑卷管理表121是保持各SAN端口18和逻辑卷16的对应的表,分别由与存储装置11的SAN端口18对应的多个表项项构成。
逻辑卷管理表121的各表项由管理SAN端口18的ID的端口ID管理栏161、保持SAN端口18的ID以及逻辑卷管理子表163的对应的逻辑卷管理子表指针162构成。
逻辑卷管理子表163是保持各SAN端口18的LUN和逻辑卷16的对应的表,各表项由管理SAN端口18的LUN的LUN管理栏164、对与该LUN管理栏164对应的逻辑卷16进行管理的LVOLID管理栏165构成。
这时,例如,作为端口ID[S1a]的SAN端口18的LUN[0]与LVOLID[L1]的逻辑卷16对应,作为ID[S1a]的SAN端口18的LUN[1]与LVOLID[L2]的逻辑卷16对应。
图5表示逻辑卷类别管理表122的构成。逻辑卷类别管理表122分别由与存储装置11的逻辑卷16对应的多个表项构成。
逻辑卷类别管理表122的各表项由管理逻辑卷16的ID的LVOLID管理栏171、管理逻辑卷16的类别的LVOL类别管理栏172、在逻辑卷16为静态逻辑卷20时,对与该静态逻辑卷20对应的奇偶检验组ID进行管理的PGID173、以及在逻辑卷16为动态逻辑卷21时,对该动态逻辑卷21的ID进行管理的DVOLID174构成。
此时,例如,LVOLID[L1]的逻辑卷16为静态逻辑卷20,与PGID[0000]的奇偶检验组19相对应,LVOLID[L2]的逻辑卷16是动态逻辑卷21,与DVOLID[0000]的动态逻辑卷21相对应。
图6是动态逻辑卷模式管理表133的构成。动态逻辑卷模式管理表133分别由与存储装置11的动态逻辑卷21对应的多个表项构成。
动态逻辑卷模式管理表133的各表项由管理动态逻辑卷21的ID的DVOLID管理栏181、对动态逻辑卷21的与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相对的模式进行管理的命令处理模式管理栏182构成。
此时,例如DVOLID[0000]的动态逻辑卷21是通常模式,DVOLID[0001]的动态逻辑卷21是标志操作模式。
此外,所谓通常模式是执行来自通常的主机12的SCSI命令的模式,所谓标志模式在后面进行叙述,是按照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把表示对动态逻辑卷21分配物理存储区域的分配单位的区域的区域的访问标志管理栏193变更为[TRUE]的模式。
图7表示池管理表134的构成。池管理表134分别由与存储装置11的奇偶检验组19相对应多个表项构成。此外,池管理表134的各行与每个区域相对应。
池管理表134的各表项由对奇偶检验组19的ID进行管理的PGID管理栏191、对奇偶检验组19的LBA(Logical Brock Address)的开始值进行管理的LBA开始值管理栏192、访问标志管理栏193、以及分配状态管理栏194构成。
访问标志栏193在上述的标志操作模式时,按照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管理访问标志是[ON]还是[OFF],所述访问标志表示对存储了该SCSI命令指定的数据的物理存储区域进行了访问。
这里,访问标志管理栏193是以[FALSE]或[TRUE]管理访问标志栏193,在访问标志栏193为[FALSE]时为[OFF],表示没有对存储了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指定的数据的物理存储区域进行访问,在访问标志栏193为[TRUE]时为[ON],表示对存储了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指定的数据的物理存储区域进行了访问。
分配状态管理栏194管理对于每个区域是否对任意一个逻辑卷21分配了物理存储区域。
这里,分配状态管理栏194以[分配完成]或者[空]对分配状态进行管理,在分配状态为[分配完成]时,表示对任意一个动态逻辑卷21分配了物理存储区域,在分配状态为[空]时,表示没有对任意一个动态逻辑卷21分配物理存储区域。
此时,例如,与作为PGID[0001]的奇偶检验组19的LBA开始值[0x00000000]对应的物理存储区域,因为访问标志管理栏193为[FALSE],所以在为标志操作模式时,没有对存储了SCSI命令指定的数据的物理存储区域进行访问,因为分配状态为[分配完成],所以已经对任意一个动态逻辑卷21进行了分配。
图8表示映射表135的构成。映射表135是保持动态逻辑卷21和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对应的表,分配由与存储装置11的动态逻辑卷21对应的多个表项构成。此外,映射表135的各行与区域对应。
映射表135的各表项由对动态逻辑卷21的ID进行管理的DVOLID管理栏201、对动态逻辑卷21的LBA的开始值进行管理的DVOLLBA开始值管理栏202、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分配状态管理栏204、对奇偶检验组19的ID进行管理的PGID管理栏205、以及对奇偶检验组19的LBA的开始值进行管理的PGLBA开始值管理栏206构成。
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在对动态逻辑卷21分配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时,或者在从动态逻辑卷21中删除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时,管理是否禁止基于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的数据的读写。
此外,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同时也管理在进行基于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的数据读写时,是否禁止向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分配,或者从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删除。
这里,加锁标志管理栏203以[FALSE]或[TRUE]管理该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在加锁标志管理栏203为[FALSE]时,表示没有禁止基于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的数据的读写,并且没有禁止向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分配,或从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删除。
此外,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在该加锁标志管理栏203为[TRUE]时,表示禁止了基于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的数据的读写,或者禁止了向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分配,或从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删除。
分配状态管路栏204,管理是否对每个区域分配了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
这里,分配状态管理栏204,以[分配完成]或者[空]对分配状态进行管理,在分配状态为[分配完成]时,表示对动态逻辑卷21分配了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在分配状态为[空]时,表示没有对动态逻辑卷21分配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此外,分配状态管理栏204,在分配状态为[空]时,没有分配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所以将PGID管理栏205以及PGLBA开始值管理栏206作为[-]进行管理。
此时,例如,与作为DVOLID[0000]的动态逻辑卷21的LBA开始值[0x00000000]对应的逻辑存储区域,分配了与作为PGID[0000]的奇偶检验组19的LBA开始值[0x00010000]对应的物理存储区域,因为加锁标志管理栏203为[TURE],所以禁止了基于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的数据的读写,或者禁止了向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分配,或从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删除。
图9为主机12的硬件结构图。主机12由CPU211、主存储器212、对该主存储器212进行控制的存储器控制器213、HDD(Hard Disk Drive)I/F214、显示器I/F215、输入I/F216、一个以上的HBA(Host Bus Adapter)217、网络I/F218、以及将它们进行连接的总线219构成。
CPU211,执行后述的各个程序,主存储器212保存为此所需要的数据。存储器控制器213控制主存储器212,是与总线219连接的部位。HDDI/F214是连接总线219和HDD220的部位。显示器I/F215是连接总线219与显示装置221的部位。输入I/F216是连接总线219与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222的部位。HBA217包含SAN端口18,是连接总线219与SAN交换机13的部位。网络I/F218是连接总线219与LAN交换机15的部位。
此外,上述硬件构成为示例,如果具有一个以上的SAN端口18和向LAN交换机15的接口,并可以执行后述的软件,则不限定于该例子。
图10是主机12的软件构成图。首先,对主机12的CPU211执行的处理、和主存储器212保存的数据和表进行说明。主机12的CPU211执行应用程序231、文件系统232、主机代理程序233、访问控制驱动器234、以及LANI/F驱动器235。访问控制驱动器234是对与SAN交换机13之间的数据、命令的传送进行控制的驱动器。
文件系统232,包含访问请求处理程序241、碎片处理程序242、使用容量取得处理程序243以及块状态取得处理程序244。访问请求处理程序241是执行向主机卷17的访问请求处理的程序。碎片处理程序242是执行主机卷17的碎片处理的程序。此外,关于使用容量取得处理程序243以及块状态取得处理程序244在后面进行叙述。
主机代理程序233包含容量信息取得处理程序251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程序252。此外,关于容量信息取得处理程序251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程序252,在后面进行叙述。
此外,上述各程序使用的数据或表保存在主存储器212中。
这里,对由应用程序231向主机卷17的访问请求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应用程序231是主机12执行的程序,例如为数据库等。应用程序231调出文件系统232的访问请求处理程序241,请求向主机卷17的访问。访问请求处理程序241是将应用程序231请求的向文件的访问转换为向主机卷17的访问的程序。
在访问请求处理程序241中,CPU211执行从应用程序231或者文件系统232接收到的向主机卷17的访问请求。具体地说,CPU211根据在主存储器212中保存的访问请求处理程序241的表,决定向逻辑卷16的访问路径,具体地说,决定存储装置11的端口地址以及LUN,并经由HBA217对存储装置11发出SCSI命令,向逻辑卷16进行访问。CPU211在与存储装置11的数据传送结束时,向应用程序231或文件系统232通知访问结束。
此外,上述的访问请求处理的流程为例子,如果可以根据设定信息决定从访问请求向主机卷17的访问路径,向存储装置11的逻辑卷16进行访问,则不限定于该例子。
图11是管理服务器14的硬件结构图。管理服务器14由CPU261、存储器262、对该存储器262进行控制的存储器控制器263、HDDI/F264、显示器I/F265、输入I/F266、LANI/F267、以及连接它们的总线268构成。
CPU261执行后述的SAN构成管理程序281,存储器262保存为此所需要的数据。存储器控制器263控制存储器262,是与总线268连接的部位。HDDI/F264是连接总线268和HDD269的部位。显示器I/F265是连接总线268与显示装置270的部位。输入I/F266是连接总线268与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271的部位。LAN267是连接总线268与LAN交换机15的部位。
此外,上述硬件构成为示例,如果具有用于向LAN交换机15进行连接的接口,并可以执行后述的软件,则不限定于该例子。
图12是管理服务器14的软件构成图。首先,对管理服务器14的CPU261执行的处理,和存储器262保存的数据进行说明。管理服务器14的CPU261执行SAN构成管理程序281以及LANI/F驱动器282。
SAN管理程序240,包含动态逻辑卷管理处理程序291。此外,关于动态逻辑卷管理处理程序291,在后面进行叙述。
(1-2)第一实施方式的命令处理
然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的命令处理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与该存储系统1中的数据读出时的命令处理有关的存储装置11的具体的处理顺序的流程。
端口处理器107在初期通过执行作为执行从主机12接收到的SCSI命令的程序的命令处理程序123,按照图13所示的数据读出时的命令处理顺序RT1,在从主机12接收到SCSI命令时,检查该SCSI命令是否为针对控制逻辑卷22的读出命令(S1)。
而且,端口处理器107,在该SCSI命令是针对控制逻辑卷22的读出命令时(S1:YES),根据该读出命令,确定为了对主机12发送而取得的取得对象的信息(S2)。
然后,端口处理器107,在公共存储器部102内确保用于存储取得对象的区域(S3)。然后,端口处理器107根据公共存储器部102内存储的取得对象的信息,生成用于发送给主机12的传送数据(S4)。
与此相对,端口处理器107在该SCSI命令不是针对控制逻辑卷22的读出命令时(S1:NO),检查从主机12接收到的SCSI命令是否为针对动态逻辑卷21的读出命令(S5)。
而且,端口处理器107,在该SCSI命令为针对动态逻辑卷21的读出命令时(S5:YES),参照映射表135,将对应的区域的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变更为[TRUE],由此,关于对应的区域,禁止基于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的数据的读写,并加锁对应的区域,以禁止向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分配,或从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删除(S6)。
然后,端口处理器107通过参照映射表135检查是否对对应的区域分配完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S7)。
而且,端口处理器107在对对应的区域没有分配完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情况下(S7:NO),因为在对应的区域中没有存储数据,因此,例如生成没有存储数据的报告的传送数据或者全部[0]的传送数据(S8)。
与此相对,端口处理器107在该SCSI命令不是针对动态逻辑卷21的读出命令时(S5:NO),或者在对对应的区域已经分配完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情况下(S7:YES),检查是否因为是对静态逻辑卷20的读出命令,或者对动态逻辑卷21对应的区域分配了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LBA已确定,所以将该物理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作为高速缓存数据131存储在了公共存储部102中(S9)。
而且,端口处理器107,在该物理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作为高速缓存数据131存储在了公共存储部102中时(高速缓存命中)(S9:YES),将该高速缓存数据131作为传送数据从公共存储部102读出(S10)。
与此相对,端口处理器107在没有将该物理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作为高速缓存数据131存储在公共存储部102中时(高速缓存未命中)(S9:NO),调出RAID控制程序,通过盘处理器110控制RAID控制程序,读出在该物理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作为高速缓存数据131存储在公共存储部102中,将该高速缓存数据131作为传送数据从公共存储部102中读出(S11)。
最后,端口处理器107将传送数据传送给主机12(S12)。
然后,端口107检查从主机12接收到的SCSI命令是否为针对动态逻辑卷21的读出命令(S13)。
然后,端口处理器107,在该SCSI命令是针对动态逻辑卷21的读出命令时(S13:YES),参照动态逻辑卷模式管理表133,由此检查基于读出命令的动态逻辑卷21是否为标志操作模式(S14)。
而且,端口处理器107,在基于读出命令的动态逻辑卷21为标志操作模式时(S14:YES),参照池管理表,将对应的区域的访问标志管理栏193变更为[TRUE](S15)。
然后,端口处理器107参照映射表135,将对应的区域的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变更为[FALSE],由此,关于对应的区域,对读出对象的区域进行解锁(S16),以解除针对基于来自主机12的SCSI命令的数据读写的禁止,解除针对向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分配的禁止或者针对从动态逻辑卷21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删除的禁止。
最后,端口处理器107结束图13所示的数据读出时的命令处理顺序RT1(S17)。
图14是表示与该存储系统1的数据写入时的命令处理有关的存储装置11的具体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端口处理器107在初期时,在通过执行命令处理程序123,按照图14所示的数据写入时的命令处理顺序RT2,从主机12接收到SCSI命令时,检查该SCSI命令是否为针对控制逻辑卷22的写入命令(S21)。
然后,端口处理器107在该SCSI命令是针对控制逻辑卷22的写入命令时(S21:YES),继续在公共存储部102内确保用于对由主机12发送的控制指示进行存储的区域(S22)。然后,端口处理器107存储从主机12发送的控制指示(S23)。
然后,端口处理器107确定公共存储部102中存储的控制指示是什么样的控制指示(S24)。作为由主机12发送的控制指示,例如具有指示区域释放程序125的开始的控制指示等。
然后,端口处理器107根据该控制指示,执行对应的处理的调出,或者生成对应的信息(S25)。
与此相对,端口处理器107,在该SCSI命令不是针对控制逻辑卷22的写入命令时(S21:NO),检查从主机12接收到的SCSI命令是否为针对动态逻辑卷21的写入命令(S26)。
然后,端口处理器107在该SCSI命令是针对动态逻辑卷21的写入命令时(S26:YES),参照映射表135,将对应的区域的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变更为[TRUE],由此加锁对应的区域(S27)。
然后,端口处理器107参照映射表135,检查是否已经对对应的区域分配完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S28)。
而且,端口处理器107在没有对对应的区域分配完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时(S28:NO),对该区域分配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S29)。
然后,端口处理器107在该SCSI命令不是针对动态逻辑卷21的写入命令时(S26:NO),在对对应的区域分配完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时(S28:YES),或者在对对应的区域分配了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时(S29),检查是否因为是对静态逻辑卷20的读出命令,或者对动态逻辑卷21对应的区域分配了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LBA已确定,所以把从主机12发送的写入对象的数据作为高速缓存数据131存储在了公共存储部102中(S30)。
此时,端口处理器107在公共存储部102中存储了在对应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的高速缓存数据131时,覆盖该高存缓存数据131,在公共存储部102中没有存储在对应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的高速缓存数据131时,在公共存储部102中确保区域来存储高速缓存数据131。
然后,端口处理部107检查从主机12接收到的SCSI命令是否为针对动态逻辑卷21的写入命令(S31)。
而且,端口处理器107在该SCSI命令为针对动态逻辑卷21的写入命令时(S31:YES),参照动态逻辑卷模式管理表133,检查基于写入命令的动态逻辑卷21是否为标志操作模式(S32)。
而且,端口处理器107在基于写入命令的动态逻辑卷21为标志操作模式时(S32:YES),参照池管理表134,将对应区域的访问标志管理栏193变更为[TRUE](S33)。
然后,端口处理器107参照映射表135,将对应的区域的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变更为[FALSE],由此对对应的区域进行解锁(S34)。
最后,端口处理器107结束图14所示的数据写入时的命令处理顺序RT2(S35)。
(1-3)第一实施方式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
(1-3-1)容量信息取得处理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全体的处理流程
然后,参照图15~图17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全体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中,其特征之一为:在存储装置11中,对被识别为主机12正在使用的包含LBA的存储区域进行管理,把被识别为主机12没有使用的物理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12中释放。
图15是概略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全体处理流程的内容的概念图。此外,图16以及图17是表示与该存储系统1中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全体处理流程有关的存储装置11、主机12以及管理服务器14的具体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管理服务器14的CPU261,在初期,当按照图16以及图17所示的容量信息取得/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顺序RT3,以规定的定时或者通过管理者的操作,启动作为执行容量信息取得处理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程序的动态逻辑卷管理处理程序291时,对主机12请求执行[容量信息取得处理](S41)。
主机12的CPU211,在由被管路服务器14请求执行[容量信息取得处理]时,执行使用容量信息取得处理,关于与动态逻辑卷21对应的文件系统232(主机卷17),对每个文件系统232取得使用容量(S42)。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对存储装置11请求执行[动态逻辑卷容量信息取得处理](S43)。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被主机12请求执行[动态逻辑卷容量信息取得处理]时,执行动态逻辑卷分析处理,取得对每个动态逻辑卷21分配了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区域数量(S44)。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对主机12发送所取得的每个动态逻辑卷21的区域数量(S45)。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在接收到每个动态逻辑卷21的区域数量时,与每个对应的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一起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4(S46)。
然后,管理服务器14的CPU261,在接收到每个动态逻辑卷21的区域数量以及每个对应的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时,例如计算出基于动态逻辑卷21的区域数量的使用容量和对应的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的差,选择差较大的规定数量的文件系统232,关于选择出的文件系统232,对主机12请求执行[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S47)。
此外,管理服务器14的CPU261,还可以按顺序计算出基于动态逻辑卷21的区域数量的使用容量和对应的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的差,将这些差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在显示装置270上进行显示,通过管理者等对执行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文件系统232进行选择,由此,对于选择出的文件系统232,对主机12也可请求执行[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
此外,管理服务器14的CPU261,还可以按顺序计算出基于动态逻辑卷21的区域数量的使用容量和对应的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的比,对于比大的规定数量的文件系统232,对主机12请求执行[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换句话说,可以对基于动态逻辑卷21的区域数量的使用容量和对应的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的背离大的文件系统232,对主机12请求执行[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即可。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在被管理服务器14要求执行[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时,执行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对存储装置11请求执行[模式变更处理](S48)。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被主机12请求执行[模式变更处理]时,执行模式变更处理,把与选择出的文件系统232对应的逻辑卷21变更为标志操作模式(RT6)。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将完成了[模式变更处理]的报告发送给主机12(S49)。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在接收到表示完成了[模式变更处理]的报告时,执行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对存储装置11发送与识别为文件232正在存储数据,并且正在使用的关于LBA数据的读出命令,通过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根据读出命令,把与读出对象的数据对应的区域的访问标志管理栏193变更为[TRUE],并且,将读出对象的数据发送给主机12(RT7)。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在关于文件系统232当前识别的LBA数据的数据读出结束时,对存储装置11请求执行[区域释放处理](S50)。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被主机12请求执行[区域释放处理]时,执行区域释放处理,释放对访问标志管理栏193为[FALSE]的区域分配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RT8)。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对主机12发送释放的区域的数量(S51)。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在接收到释放的区域的数量时,将该释放的区域的数量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4(S52)。
此外,管理服务器14的CPU261通过在显示装置上显示所释放的区域的数量,可以使管理者等确认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结果。
(1-3-2)容量信息取得处理
然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8是表示与该存储系统1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有关的主机12以及存储装置11的具体的处理顺序的流程。
主机12的CPU211在初期,在被管理服务器14请求执行[容量信息取得处理]时,执行容量信息驱取得处理程序251,按照图18所示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顺序RT4,取得逻辑卷类别信息(S61),所述容量信息取得处理程序251取得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以及取得对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分配了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区域的数量。
此时,主机12的CPU211生成指示取得逻辑卷类别信息的控制指示,将该控制指示发送给存储装置11的公共存储部102(控制逻辑卷22)。
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根据指示取得逻辑卷类别信息的控制指示,参照逻辑卷类别管理表122,由此,生成逻辑卷类别信息,并在公共存储部102中确保区域来存储在公共存储部102中。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将逻辑卷类别信息发送给主机12的主存储器212。
然后,主机12的CPU211,通过参照逻辑卷类别信息,检查逻辑卷16的类别是否为逻辑卷21(S62)。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在逻辑卷16的类别为动态逻辑卷21时(S63),启动主机代理程序233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程序251,执行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取得处理程序243,由此,执行文件系统使用容量取得处理,取得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S63)。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取得对与该文件系统232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分配了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区域数量(S64)。
此时,主机12的CPU211,生成指示动态逻辑卷分析处理的控制指示,将该控制指示发送给存储装置11的公共存储部102(控制逻辑卷22)。
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根据指示开始动态逻辑卷分析处理的控制指示,执行动态逻辑卷分析处理程序126,由此,执行动态逻辑卷分析处理,取得对动态逻辑卷21分配了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区域数量,并在公共存储部102中确保区域,来将该区域数量存储在公共存储部102中。而且,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将该区域数量发送给主机12的主存储器212。
与此相对,主机12的CPU211,在逻辑卷16的类别不是动态逻辑卷21时(S62:NO),或者在取得了对与该文件系统232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分配了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的区域数量时(S64),检查关于逻辑卷类别信息中的全部的逻辑卷16,是否执行了文件系统使用容量取得处理以及动态逻辑卷分析处理(S65)。
而且,主机12的CPU211在关于全部的逻辑卷16,没有执行文件系统使用容量取得处理以及动态逻辑卷分析处理时(S65:NO),在其后检查下一逻辑卷16的类别是否为动态逻辑卷21(S62),之后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S62~S65-S62)。
与此相对,主机12的CPU211在关于全部的逻辑卷16,执行了文件系统使用容量取得处理以及动态逻辑卷分析处理时(S65:YES),将取得的每个动态逻辑卷21的区域数量和与每个动态逻辑卷21对应的每个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4(S66)。
最后,主机12的CPU211,结束图18所示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顺序RT4(S67)。
(3-3)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
然后,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的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9是表示与该存储系统1的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有关的存储装置11以及主机12的具体的处理顺序的流程。
主机12的CPU211,在初期,在被管理服务器14请求执行[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时,关于对与选择出的文件系统232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分配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启动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252,由此按照图19所示的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顺序RT5,对于文件系统232,执行碎片处理以及再挂接处理(S71),所述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252是将被识别为主机12目前没有使用的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21释放的程序。
此时,主机12的CPU211调出文件系统232的碎片处理程序242,控制该碎片处理程序242,由此反复进行在动态逻辑卷21中存储的数据的读出以及写入,由此使动态逻辑卷21中不连续存储的数据的不使用区域连续。
此外,此时,主机12的CPU211为了把作为文件系统232保存的脏数据的高速缓存数据反映在存储装置11中,而发送给存储装置11。
然后,主机12的CPU211,从存储装置11,对于与该文件系统232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取得分区表,对该分区表进行分析,由此,取得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的前端LBA以及终端LBA(S72)。
此时,关于分区表,是用于管理逻辑卷的前端LBA以及终端LBA等的信息,一般存储在逻辑卷的前端块([0]号的LBA)中。
因此,主机12的CPU211指定[0]号的LBA来执行读出命令,从动态逻辑卷21读入取得分区表,并对所取得的分区表进行分析,由此来确定与文件系统232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的前端LBA以及终端LBA。
然后,主机12的CPU211,把与文件系统232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的命令处理模式从通常模式变更为标志操作模式(S73)。
此时,主机12的CPU211生成指示开始模式变更处理的控制指示,将该控制指示发送给存储装置11的公共存储部102(控制逻辑卷22)。
这里,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的模式变更处理进行详细地说明。图20是表示与该存储系统1的变更处理有关的存储装置11的具体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确定出指示开始模式变更处理的控制指示时,执行把动态逻辑卷21的命令处理模式从通常模式变更为标志操作模式,并且对访问标志管理栏193进行重设的程序的模式变更程序124,由此,按照图20所示的模式变更处理顺序RT6,执行模式变更处理,根据对该控制指示指定的访问标志管理栏193进行重设的对象LBA范围,计算开始模式变更处理的区域,将该区域设定为开始模式变更处理的区域(S81)。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参照映射表135,将设定的区域的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变更为[TRUE],由此加锁设定的区域(S82)。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没有对设定的区域分配完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时(S83:NO),参照映射表135,将设定的区域的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变更为[FALSE],由此对设定的区域进行解锁(S84)。
与此相对,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对设定的区域分配完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时(S83:YES),通过参照池管理表134,将设定的区域的访问标志变更为[FALSE],并且参照映射表135,将设定的区域的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变更为[FALSE],由此对设定的区域进行解锁(S85)。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对于对控制指示指定的访问标志进行重设的对象LBA范围的全部区域,检查是否执行了步骤S83~步骤S85的一连串的动作(S86)。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对于全部的区域,在没有执行步骤S83~步骤S85的一连串的处理时(S86:NO),之后,将区域设定为下一次执行一连串的处理的区域(S87),之后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S82~S86-S87、S82)。
与此相对,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对于全部的区域执行了步骤S83~步骤S85的一连串的动作时(S86:YES),通过参照动态逻辑卷模式变更表133,把与文件系统232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所对应的命令处理模式管理栏182从通常模式变更为标志变更模式(S88),之后,结束图20所示的模式变更处理顺序RT6(S89)。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结束模式变更处理,向主机12发送以下的报告:已将与文件系统232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的命令处理模式从通常模式变更为标志操作模式。
返回图19,然后,主机12的CPU211在把与文件系统232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的命令处理模式从通常模式变更为标志操作模式后,执行向不可释放区域的访问处理(S73)。
这里,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进行详细地说明。图21是表示与该存储系统1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有关的主机12的具体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主机12的CPU211,在初期,按照图21所示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顺序RT7,执行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把通过对分区表进行分析取得的与文件系统232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的前端LBA设定为执行块状态取得处理的LBA(S91)。
主机12的CPU211,对于设定的LBA,执行文件系统232的块状态取得处理程序,由此执行块状态取得处理,来检查设定的LBA是否为正在使用(即,是否在设定的LBA中存储了由主机12识别的数据)(S92)。
而且,主机12的CPU211在所设定的LBA没有正在使用时(S92:NO),把执行块状态取得处理的LBA设定为下一个LBA(S93)。
与此相对,主机12的CPU211,在设定的LBA为正在使用时,(S92:YES),读出存储在与该LBA对应的物理存储区域中的数据(S94)。
此时,主机12的CPU211,把存储在与该LBA对应的物理存储区域中的数据的读出命令发送给存储装置11。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根据该读出命令,从与设定的LBA对应的物理存储区域中读出读出对象数据,发送给主机12。
此时,存储系统1的端口处理器107,因为命令处理模式为标志操作模式,所以参照池管理表134,把与存储了读出对象数据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对应的区域的访问标志栏193变更为[TRUE],由此,将该区域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在接收到基于读出命令的读出对象数据时,将执行块状态取得处理的LBA设定为下一个区域的前端LBA(S95)。
即,主机12的CPU211在从对应的区域读出基于读出命令的读出对象数据之后,不从同一区域读出基于其它读出命令的读出对象数据。
然后,主机12的CPU211检查到终端LBA为止是否执行了块状态取得处理(S96)。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在到LBA为止没有执行块状态取得处理的情况下(S96:NO),之后,对设定的LBA执行块状态取得处理,来检查设定的LBA是否正在使用(S92),之后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S92~S96-S92)。
与此相对,主机12的CPU211在到终端LBA为止执行了块状态取得处理时(S96:YES),之后,结束图21所示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顺序RT7(S97)。
此外,主机12的CPU211例如在文件系统232为LINUX(注册商标)时,从inode/datablock bitmap取得块状态。
返回图19,然后,主机12的CPU211在执行了向不可释放区域的访问处理后,对于与应该释放的区域对应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21释放(S75)。
此时,主机12的CPU211生成指示开始区域释放处理的控制指示,并发送给存储装置11的公共存储部102(控制逻辑卷22)。
这里,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的区域释放处理进行详细地说明。图22是表示与该存储区域1的区域释放处理有关的存储装置11的具体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确定为指示开始区域释放处理的控制指示时,对于与应该释放的区域对应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执行作为从动态逻辑卷21进行释放的程序的区域释放处理程序125,由此,按照图22所示的区域释放处理顺序RT8(图17),执行区域释放处理,根据对该控制指示指定的访问标志管理栏193进行重设的对象LBA区域,计算开始区域释放处理的区域,来将该区域设定为开始区域释放处理的区域(S101)。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参照映射表135,将所设定的区域的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变更为[TRUE],由此来加锁设定的区域(S102)。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通过参照池管理表134,检查所设定的区域的访问标志管理栏193是否为[FALSE](S103)。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所设定的区域的访问标志管理栏193不是[FALSE]时(S103:NO),参照映射表135将所设定的区域的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变更为[FALSE],由此对所设定的区域进行解锁(S104)。
与此相对,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所设定的区域的访问标志管理栏193为[FALSE]时(S103:YES),参照池管理表134将所设定的区域的分配状态管理栏194从已分配变更为空,并且参照映射表135将所设定的区域的分配状态管理栏204从已分配变更为空,并将对应的PGID205以及PGLBA开始值206变更为[-],并且,通过将所设定的区域的加锁标志管理栏203变更为[FALSE],对所设定的区域进行解锁(S105)。
然后,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关于全部的区域,没有执行步骤S102~步骤S105的一连串的处理时(S106:NO),之后,将区域设定为下一次执行一连串的处理的区域(S107),之后反复进行同样的处理(S102~S106-S107、S102)。
与此相对,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在对于全部的区域执行了步骤S102~步骤S105的一连串的处理时(S106:YES),将释放的区域数量存储在该端口处理器107的存储器(未图示)中,并且将释放的区域数量发送给主机12(S108),然后,结束图22所示的区域释放处理顺序RT8(S109)。
返回图19,然后,主机12的CPU211关于与应该释放的区域对应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21进行释放,在接收到释放区域数量时,将该释放区域数量发送给管理服务器14(S76),之后,结束图19所示的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顺序RT4(S77)。
如此,在存储系统1中,将存储了基于主机12的读出命令的读出对象数据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所对应的区域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将没有被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21进行释放,由此,存储装置11无需理解文件系统232的结构,就可以将不需要的物理存储装置从动态逻辑卷21进行释放。
此外,在存储系统1中,对于基于动态逻辑卷21的区域数量的使用容量和对应的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的背离离较大的文件系统232,通过对主机12执行[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由此可以选择对于基于动态逻辑卷21的区域数量的使用容量,文件系统232的使用容量少,物理存储区域的利用效率差的文件系统232,来执行[部使用区域释放处理],所以可以释放更多个物理存储区域。
而且,在存储系统1中,在将存储了基于主机12的读出命令的读出对象数据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所对应的区域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时,将执行块状态取得处理的LBA设定为下一区域的前端LBA,由此可以提前并且有效地防止从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的区域执行数据的读出处理,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不可释放区域的区域处理。
(2)(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除了主机12的软件构成图以及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不同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同样地构成。
图23是主机12的软件构成图。第二实施方式的主机12的软件构成图除了不具备块状态取得处理244,以及追加了元数据配置信息301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机12的软件构成图相同地构成。元数据配置信息301是表示在哪里存储了文件系统232的元数据的信息。
然后,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进行详细地说明。图23是表示与该存储系统1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有关的主机12的具体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主机12的CPU211在初期,按照图23所示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顺序RT9,执行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根据对分区表进行分析取得的与文件系统232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的前端LBA以及容量以及元数据配置信息301,对元数据的配置进行分析来确定元数据配置(S111)。此外,主机12的CPU211在不执行元数据的读出和无法对元数据的配置进行分析的情况下,原样地进入下一步骤。
然后,主机12的CPU211根据所确定的元数据配置取得LBA,读出存储在对与该LBA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分配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中的元数据(S112)。
此时,主机12的CPU211把对应的元数据的读出命令发送给存储装置11。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根据该读出命令,从分配给与LBA的块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中读出读出对象元数据,发送给主机12。此时,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因为命令处理模式为标志操作模式,所以把与物理存储区域对应的区域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
然后,主机12的CPU211检查关于所确定的元数据配置的全部元数据,是否执行了读出命令(S113)。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在关于所确定的元数据配置的全部元数据,没有执行读出命令时(S113:NO),取得下一LBA,执行与该LBA对应的动态逻辑卷21所被分配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中存储的元数据的读出命令(S112)。
与此相对,主机12的CPU211在关于所确定的元数据配置的全部元数据,执行了读出命令时(S113:YES),读出在动态逻辑卷21中存储的全部的文件数据(S114)。
此时,主机12的CPU211把对应的文件数据的读出命令发送给存储装置11。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根据该读出命令,读出在动态逻辑卷21中存储的全部的文件数据,发送给主机12。此时,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因为命令处理模式为标志操作模式,所以把与存储了文件数据的物理存储区域对应的区域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
然后,主机12的CPU211将其存储在动态逻辑卷21中。例如,虽然不是日志等文件数据,但读出在动态逻辑卷21中存储的全部需要的数据(S115)。
此时,主机12的CPU211把对应的需要的数据的读出命令发送给存储装置11。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根据该读出命令,读出在动态逻辑卷21中存储的全部的需要的数据,发送给主机12。此时,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因为命令处理模式为标志操作模式,所以把与存储了需要的数据的物理存储区域对应的区域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
然后,主机12的CPU211之后结束图23所示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顺序RT9(S116)。
如此,在存储系统1中,文件系统232读出在动态逻辑卷21中存储的元数据以及文件数据,把与存储了该元数据以及文件数据的物理存储区域对应的区域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将没有被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21进行释放,由此,不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追加称为块状态处理程序244的特殊的处理程序,依赖通常的文件系统232读出元数据以及文件数据,所以,可以通过更简单的结构,将不需要的物理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21中释放。
(3)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除了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相同地构成。
图25是概略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容量信息取得处理以及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的全体处理的流程的内容的概念图。这里,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存储系统1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进行详细地说明。图26是用于表示与该存储系统1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有关的主机12的具体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主机12的CPU211在初期,按照图26所示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顺序RT10,执行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顺序RT7的步骤S91~步骤S93相同的处理(S121~S123)。
与此相对,主机12的CPU211在所设定的LBA为正在使用时(S122:YES),将该LBA通知给存储装置11(S124)。
此时,主机12的CPU211生成指示通知已设定的LBA的控制指示,将该控制指示发送给公共存储部102(控制逻辑卷22)。
存储装置11的端口处理器107根据该控制指示,参照池管理表134,把与所设定的LBA对应的区域的访问标志管理栏193变更为[TRUE],由此,将该区域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
然后,主机12的CPU211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顺序RT7的步骤S95~步骤S96相同的处理(S125~S126),之后,结束图26所示的不可释放区域访问处理顺序RT10(S127)。
如此,在存储系统1中,在所设定的LBA为正在使用时,将该LBA通知给存储装置11,把与所设定的LBA对应的区域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把没有被识别为不可释放区域的奇偶检验组19的物理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21进行释放,由此,代替读出在与LBA对应的物理存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通过将所设定的LBA通知给存储装置11,不会随着数据的读出压迫SAN网络的带宽,就可以将不需要的物理存储区域从动态逻辑卷21中释放。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包含将可动态扩展容量的动态逻辑卷提供给主机计算机的存储装置的存储系统。

Claims (17)

1.一种存储系统,包含:提供可动态扩展的动态逻辑卷的存储装置、具有对所述动态逻辑卷输入输出数据的文件系统的主计算机、以及管理所述存储装置以及所述主计算机的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装置具备:
分配部,其在把从所述主计算机发送的所述数据存储在所述动态逻辑卷中时,给该动态逻辑卷按每个预定的单位分配存储区域;
管理部,在由所述分配部对所述动态逻辑卷分配的所述存储区域中,对识别为由所述文件系统正在使用的所述存储区域进行管理;和
释放部,把没有由所述管理部管理的所述存储区域从该动态逻辑卷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计算机,具备从所述动态逻辑卷读出所述数据的数据读出部,
所述管理部,对存储了由所述数据读出部读出的所述数据的所述存储区域进行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读出部,在从分配给所述动态逻辑卷的所述存储区域中读出所述数据后,从同一所述存储区域部不读出其它的所述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读出部,从所述动态逻辑卷中读出全部的元数据以及文件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计算机,具有把所述文件系统正在使用的所述存储区域通知给所述存储装置的通知部,
所述管理部,对由所述通知部通知的所述存储区域进行管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计算机,具备取得所述文件系统的使用容量的使用容量取得部,
所述存储装置,具备存储区域数量取得部,其取得对与所述文件系统对应的所述动态逻辑卷分配的所述存储区域的数量,
所述管理服务器,具备释放决定部,其根据由所述使用容量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文件系统的使用容量以及由所述存储区域数量取得部所取得的对与所述文件系统对应的所述动态逻辑卷分配的所述存储区域的数量,决定释放所述存储区域的所述动态逻辑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决定部进行以下决定:计算出以下两个使用容量的差,并对该使用容量的差大的文件系统执行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其中,
所述两个使用容量分别是:
与根据容量信息取得命令而取得的所述动态逻辑卷对应的文件系统的使用容量;以及
基于物理存储区域的数量的使用容量,该物理存储区域是分配给根据动态逻辑卷容量信息取得命令而取得的所述动态逻辑卷的物理存储区域。
8.一种存储系统的存储区域释放方法,该存储系统包含:提供可动态扩展的动态逻辑卷的存储装置;具有对所述动态逻辑卷输入输出数据的文件系统的主计算机;以及管理所述存储装置以及所述主计算机的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第一步骤,在把从所述主计算机发送的所述数据存储在所述动态逻辑卷中时,对该动态逻辑卷按每个预定的单位分配存储区域;
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对所述动态逻辑卷分配的所述存储区域中,对识别为由所述文件系统正在使用的所述存储区域进行管理;和
第三步骤,把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没有管理的所述存储区域,从该动态逻辑卷释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区域释放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对存储了由所述文件系统从所述动态逻辑卷读出的所述数据的所述存储区域进行管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区域释放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对存储了由所述文件系统从所述动态逻辑卷读出的元数据以及文件数据的所述存储区域进行管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区域释放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对由所述文件系统通知的所述存储区域进行管理。
12.一种存储装置,其对由主计算机发送的数据,提供可动态扩展的动态逻辑卷,其特征在于,
具备:
分配部,其在把从所述主计算机发送的所述数据存储在所述动态逻辑卷中时,对该动态逻辑卷按每个预定的单位分配存储区域;
管理部,在由所述分配部对所述动态逻辑卷分配的所述存储区域中,对被识别为由所述文件系统正在使用的所述存储区域进行管理;和
释放部,把没有由所述管理部管理的所述存储区域从该动态逻辑卷释放。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部,对存储了由所述主计算机从所述动态逻辑卷读出的所述数据的所述存储区域进行管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部,对存储了由所述主计算机从所述动态逻辑卷读出的元数据以及文件数据的所述存储区域进行管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理部,对由所述主计算机通知的所述存储区域进行管理。
16.一种存储系统,包含:提供可动态扩展的动态逻辑卷的存储装置、具有对所述动态逻辑卷输入输出数据的文件系统的主计算机、以及管理所述存储装置以及所述主计算机的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计算机,具备取得所述文件系统的使用容量的使用容量取得部,
所述存储装置,具备存储区域数量取得部,其取得对与所述文件系统对应的所述动态逻辑卷分配的所述存储区域的数量,
所述管理服务器,具备释放决定部,其根据由所述使用容量取得部所取得的所述文件系统的使用容量以及由所述存储区域数量取得部所取得的对与所述文件系统对应的所述动态逻辑卷分配的所述存储区域的数量,决定释放所述存储区域的所述动态逻辑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决定部进行以下决定:计算出以下两个使用容量的差,并对该使用容量的差大的文件系统执行不使用区域释放处理,其中,
所述两个使用容量分别是:
与根据容量信息取得命令而取得的所述动态逻辑卷对应的文件系统的使用容量;以及
基于物理存储区域的数量的使用容量,该物理存储区域是分配给根据动态逻辑卷容量信息取得命令而取得的所述动态逻辑卷的物理存储区域。
CN200610164348A 2006-03-23 2006-12-19 存储系统以及存储区域释放方法以及存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06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81051 2006-03-23
JP2006081051A JP4993928B2 (ja) 2006-03-23 2006-03-23 記憶システム及び記憶領域解放方法並びに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2676A CN101042676A (zh) 2007-09-26
CN100590607C true CN100590607C (zh) 2010-02-17

Family

ID=38179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43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0607C (zh) 2006-03-23 2006-12-19 存储系统以及存储区域释放方法以及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7574577B2 (zh)
EP (1) EP1837751B1 (zh)
JP (1) JP4993928B2 (zh)
CN (1) CN10059060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81555C (en) * 2007-03-07 2015-11-24 Digital Multitool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rbitrating computer access to a shared storage medium
JP4961319B2 (ja) * 2007-10-11 2012-06-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仮想ボリュームにおける仮想領域に動的に実領域を割り当てる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
JP5238235B2 (ja) * 2007-12-07 2013-07-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管理装置及び管理方法
US20090234982A1 (en) * 2008-03-13 2009-09-17 Inventec Corporation Method of identifying and dynamically updating storage device status at target
JP2010020441A (ja) * 2008-07-09 2010-01-28 Hitachi Ltd 計算機システム、構成管理方法及び管理計算機
JP5234342B2 (ja) 2008-09-22 2013-07-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計算機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538362B2 (ja) * 2009-03-18 2014-07-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憶制御装置及び仮想ボリュームの制御方法
JP5427011B2 (ja) * 2009-12-17 2014-0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仮想ハードディスクの管理サーバおよび管理方法、管理プログラム
WO2011083505A1 (en) 2010-01-05 2011-07-14 Hitachi, Ltd. Method and server system for testing and executing migration between virtual servers
US8639876B2 (en) * 2010-01-27 2014-01-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xtent allocation in thinly provisioned storage environment
US8656136B2 (en) 2010-02-05 2014-02-18 Hitachi, Ltd. Computer system, computer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thin provisioning capacity management in coordination with virtual machines
US8271559B2 (en) 2010-07-23 2012-09-18 Hitachi, Ltd.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ame
US8856389B1 (en) * 2010-09-01 2014-10-07 Smsc Holdings S.A.R.L. Efficient data transfers over serial data streams
US8533420B2 (en) * 2010-11-24 2013-09-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Thin provisioned space allocation
JP5821392B2 (ja) * 2011-08-12 2015-11-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ストレージ装置、およびストレージ管理方法
US8650359B2 (en) * 2011-08-26 2014-02-11 Vmware, Inc. Computer system accessing object storage system
US9063883B2 (en) * 2011-09-26 2015-06-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point-in-time copy relationship for extent space efficient volumes
US20150015913A1 (en) * 2012-01-10 2015-01-15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811412A4 (en) * 2012-06-25 2016-03-09 Hitachi Ltd COMPU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GRATION OF APPLICATION PROGRAM EXECUTION ENVIRONMENT
JP6069962B2 (ja) 2012-08-30 2017-02-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領域解放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領域解放制御方法
TWI492051B (zh) * 2012-09-05 2015-07-11 Silicon Motion Inc 資料儲存裝置與快閃記憶體控制方法
KR20140039756A (ko) * 2012-09-25 2014-04-02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저장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9323471B2 (en) * 2014-01-28 2016-04-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extent migration on tiered storage
CN104301080B (zh) * 2014-09-18 2018-09-18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重联通讯装置及控制方法
US9798494B2 (en) 2015-01-30 2017-10-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allocating storage space for an application operation in a space efficient volume
US9804778B2 (en) 2015-01-30 2017-10-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allocating storage space for an application operation in a space efficient volume
CN105630410B (zh) * 2015-12-03 2018-08-07 上海磁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非易失随机读写存储芯片动态管理文件存储区的方法
US10853233B2 (en) * 2016-10-18 2020-12-01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Reconstruction of address mapping in a host of a storage system
CN109213429B (zh) * 2017-06-30 2021-07-23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存储管理方法和设备
US10649688B1 (en) * 2018-11-01 2020-05-12 Intel Corporation Precise longitudinal monitoring of memory operations
JP2021002125A (ja) * 2019-06-20 2021-01-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管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管理プログラム
US11138115B2 (en) * 2020-03-04 2021-10-05 Micron Technology, Inc. Hardware-based coherency checking techniques
US11287987B2 (en) * 2020-03-04 2022-03-29 Micron Technology, Inc. Coherency locking schemes
US11474885B2 (en) 2020-04-07 2022-10-18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an internal command of a first processing core with memory sub-system that caching identifiers for access comman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130112T1 (de) * 1990-09-03 1995-11-15 Ibm Rechner mit erweitertem virtuellem speicher.
US5351240A (en) * 1992-05-08 1994-09-27 Scientific-Atlanta, Inc. Communication link having dynamically allocatable auxiliary channel for data bursts
JPH0793192A (ja) * 1993-09-28 1995-04-07 Toshiba Corp ファイル管理方法
US5649152A (en) 1994-10-13 1997-07-15 Vinc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 static snapshot of data stored on a mass storage system
US6249792B1 (en) 1998-12-16 2001-06-19 Microsoft Corporation On-line dynamic file shrink facility
US6857059B2 (en) 2001-01-11 2005-02-15 Yottayotta, Inc. Storage virtu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US20020161982A1 (en) * 2001-04-30 2002-10-31 Erik Riedel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 storage area network system protocol
JP4175788B2 (ja) 2001-07-05 2008-11-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ボリューム制御装置
JP2003085014A (ja) * 2001-09-12 2003-03-20 Toshiba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ボリューム管理方法及び計算機
US7461404B2 (en) * 2002-11-04 2008-12-02 Mazu Networks, Inc. Detection of unauthorized access in a network
JP2004265110A (ja) * 2003-02-28 2004-09-24 Hitachi Ltd メタデータ配置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ィスク装置
US7028157B2 (en) * 2003-04-24 2006-04-1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On-demand allocation of data structures to partitions
US6823442B1 (en) 2003-05-12 2004-11-23 3Pardata, Inc. Method of managing virtual volumes in a utility storage server system
JP4438457B2 (ja) 2003-05-28 2010-03-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憶領域割当方法、システム及び仮想化装置
JP2005050024A (ja) * 2003-07-31 2005-02-24 Toshiba Corp 計算機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5092308A (ja) * 2003-09-12 2005-04-07 Hitachi Ltd ディスク管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7603532B2 (en) 2004-10-15 2009-10-13 Netap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laiming unused space from a thinly provisioned data container
JP4927408B2 (ja) * 2006-01-25 2012-05-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記憶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データ復元方法
US20080085471A1 (en) * 2006-10-10 2008-04-10 Anderson Brent A Photolithographic method using multiple photoexposure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74577B2 (en) 2009-08-11
US20120054462A1 (en) 2012-03-01
EP1837751A3 (en) 2009-02-04
JP4993928B2 (ja) 2012-08-08
EP1837751B1 (en) 2016-02-17
US20070226447A1 (en) 2007-09-27
CN101042676A (zh) 2007-09-26
US8069331B2 (en) 2011-11-29
US8347060B2 (en) 2013-01-01
US20090282209A1 (en) 2009-11-12
JP2007257317A (ja) 2007-10-04
EP1837751A2 (en) 200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0607C (zh) 存储系统以及存储区域释放方法以及存储装置
CN102841761B (zh) 存储系统
CN105723338B (zh) 构建虚拟主板和虚拟存储设备
CN100487659C (zh) 用于优化分段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CN104636080B (zh) 存储系统及用于其的方法
CN100481037C (zh) 存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CN101446885B (zh) 存储系统以及存储系统的访问控制方法
US750290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anagement device for managing relocation of data based on a change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ta over time
CN102422277B (zh) 实时地将lun转换为文件或将文件转换为lun
CN101425022B (zh) 虚拟机设备的动态分配
CN102334093B (zh) 存储控制装置以及虚拟卷的控制方法
CN100380307C (zh) 在存储系统中配置卷的方法和系统
CN106030500B (zh) 存储系统的数据迁移方法
CN102123176B (zh) 一种网络存储系统空间分配管理方法及装置
US7434012B1 (en) Techniques for media scrubbing
CN105190567A (zh) 用于管理存储系统快照的系统和方法
CN102549542A (zh) 负载偏差时实现数据重新分配的存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165645B (zh) 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操作控制信息的设定方法
CN100487656C (zh) 资源管理的方法与系统
US8516070B2 (en) Computer program and method for balancing processing load in storage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storage devices
US7783831B1 (en) Method to detect and suggest corrective actions when performance and availability rules are violated in an environment deploying virtualization at multiple levels
CN100504748C (zh) 备用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12181736A (zh) 分布式存储系统及分布式存储系统的配置方法
US9921783B2 (en) Dynamically allocating temporary replacement storage for a drive in a raid array
CN107220184A (zh) 一种lun存储单元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Termination date: 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