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9029C - 记录介质供应单元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供应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9029C
CN100589029C CN200710301894A CN200710301894A CN100589029C CN 100589029 C CN100589029 C CN 100589029C CN 200710301894 A CN200710301894 A CN 200710301894A CN 200710301894 A CN200710301894 A CN 200710301894A CN 100589029 C CN100589029 C CN 10058902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unit
recording medium
guide plate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magaz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3018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14110A (zh
Inventor
小林雅行
森本桂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su K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itsu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su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itsu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14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141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902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902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Type Copiers In General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防止感光材料在输送单元中弯曲行进及卡在输送单元与输送导向件之间,并可把感光材料流畅地转送至照片处理装置主体部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作为选择部件与照片处理装置1相连接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包括,第一调整部84,其用于调整转送输送单元83相对于感光材料P输送面的倾斜角度;第二调整部96,其用于调整输送导向件90与转送输送单元83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供应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照片处理装置主体部提供记录介质的暗盒单元。该记录介质供应单元,在箱体内装填有暗盒且在该暗盒内容纳有卷绕成辊状的长条型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照片处理装置根据从负片或正片等照片底片、CD-ROM或存储卡等介质读取的图像,对记录介质(例如,感光材料)进行曝光处理后,通过在该记录介质上进行显影处理从而打印出照片。这些照片处理装置中,有些采用可自由装卸地搭载在装置主体内的暗盒,在暗盒内容纳有卷绕成辊状的长条型记录介质。这种照片处理装置设置成从暗盒拉出记录介质、并送至装置主体内。
为了在一台照片处理装置上处理规定尺寸、6英寸、L尺寸、4寸、6寸等各种尺寸的照片,通常预备多个容纳有不同宽度尺寸记录介质的暗盒,并按订单更换应往照片处理装置搭载的暗盒。最新的照片处理装置,可追加配备能够往照片处理装置主体部容纳多个暗盒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根据该构成,照片处理装置可具备容纳有不同宽度尺寸记录介质的暗盒,因此可节省更换暗盒的时间的,并能够提高照片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
这种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中,由于从暗盒到照片处理装置主体部的输送距离变长,有必要防止记录介质在输送时的弯曲行进。例如,日本特开2007-168991号公报(平成19年7月5日公开)所示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中,则通过调整输送单元相对于记录介质供应单元的配置角度,调整输送单元相对于输送路径的平行度,并防止记录介质的弯曲行进。
但是,上述已有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向配置在上述输送单元下游侧的照片处理装置主体部转送记录介质时,输送导向件相对于输送单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当输送单元与输送导向件之间的缝隙变大时,具有卷绕习性的记录介质有可能卡在输送单元与输送导向件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记录介质供应单元,该记录介质供应单元可防止记录介质在输送单元内弯曲行进,以及可防止记录介质卡在输送单元与输送导向件之间,同时可把记录介质流畅地转送至照片处理装置主体部。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为在箱体内装填有把长条状记录介质卷绕成辊状并容纳的暗盒,并向对所述记录介质记录图像的主体部提供所述记录介质。记录介质供应单元包括输送单元、输送导向件、第一调整部、第二调整部。输送单元,具有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输送导向件,用于把记录介质从输送单元转送至主体部。第一调整部,调整输送单元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面的倾斜角度。第二调整部,调整所述输送导向件与所述输送单元的相对位置。
在这里,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面调整输送单元的倾斜角度的第一调整部和调整所述输送导向件与所述输送单元的相对位置的第二调整部,两者兼备。
照片处理装置可追加配备能够容纳多个暗盒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暗盒内容纳有卷绕成辊状的长条型记录介质。在这样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中,通常由于记录介质供应到主体部的输送距离会变长,因此,有必要防止记录介质在输送时的弯曲行进。现有技术中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是通过调整搭载在记录介质供应单元的输送单元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面的倾斜、获取记录介质的直线输送,来解决记录介质的弯曲行进。但是,调整输送单元的上述倾斜,输送单元与输送导向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因此,例如,当输送单元与输送导向件之间的缝隙超过所需大小时,具有卷绕习性的记录介质会卡在输送单元与输送导向件之间,有可能无法流畅地向主体部转送记录介质。
所以,在本发明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中,不仅包括调整输送单元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面的倾斜角度的第一调整部,还包括调整所述输送导向件与所述输送单元的相对位置的第二调整部。
根据该构成,不仅能够防止记录介质的弯曲行进,还通过调整所述输送导向件与所述输送单元的相对位置、维持在输送方向上输送单元与输送导向件之间的最佳缝隙,可防止记录介质卡在输送单元与输送导向件之间。
其结果是,能够流畅地向照片处理装置主体部转送记录介质。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第一调整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定位部。第一固定部将所述输送单元的第一端固定到所述箱体;第一定位部,将所述输送单元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箱体的位置进行定位。
在这里,例如把第一固定部作为轴或支点,通过在第一定位部确定可自由地输送单元的第一端相反一侧移动的第二端的位置,调整输送单元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面的倾斜。
这里所指箱体,包括用于安装可滑动地装配在箱体上的输送单元等所需的底部等。且第一端、第二端是指在记录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
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调整输送单元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面的倾斜。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出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输送导向件,包括向输送方向引导记录介质的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第二调整部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二固定部,固定所述第一导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板的第一端;第二定位部,将所述第二导板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板的位置进行定位。
在这里,如果把第二固定部作为轴或支点,通过在第二定位部确定可自由地向输送单元的第一端相反侧移动的第二端的位置,调整第二导板相对于输送单元,即与输送导向件之间的相对位置。
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调整输送导向件与输送单元之间的缝隙大小。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出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用于改变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至少一个弯曲部,位于所述输送单元最下游侧的所述弯曲部上配置有输送辊;第一调整部调整所述输送辊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面的倾斜角度。
在这里,第一调整部只调整配置在输送单元最下游侧弯曲部上的输送辊相对于记录介质输送面的倾斜。根据该构成,能够简化第一调整部的机构。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出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第一调整部及第二调整部的至少一个,被调整为能够确保插入切断器所需的空隙。
在这里,以能够插入切断器作为前提,至少调整输送单元相对于输送面的倾斜角度和输送导向件与输送单元之间的缝隙大小之一。
根据该构成,当记录介质被卡在输送单元和输送导向件之间时,用户可在输送单元和输送导向件之间插入刀具等切断器来切断该被卡住的记录介质部分来解除故障。
其结果是,即使因意外现象使记录介质卡在输送单元与输送导向件之间,也能够容易地切断被卡的记录介质并将其取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能够流畅地向照片处理装置主体部转送记录介质。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发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的照片处理装置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照片处理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照片处理装置中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照片处理装置中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的内部斜视图;
图5A、5B分别为图4所示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中的转送输送单元的一个侧面和另一侧面的侧面斜视图;
图6为图4所示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中的转送输送单元的另一侧面侧的结构放大图;
图7为图4所示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中的输送单元周边的放大斜视图;
图8为图4所示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中的输送单元斜视图;
图9为图4所示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中的输送单元的一端侧的结构放大图;
其中,符号标记:
1    照片处理装置
2    曝光处理部
3    显影处理部
4    干燥处理部
5    分类部
6    控制单元
7    供给部
10      主体单元(主体部)
11      记录介质供应单元
12      箱体
12a     第一室
12b     第二室
70a     第一记录介质供应(记录介质供应)
70b     第二记录介质供应(记录介质供应)
71a、71b芯体
72a、72b输出辊对
73      第一给进辊
74      第二给进辊
74a     压接辊
80a     第一记录介质供应(记录介质供应)
80b     第二记录介质供应(记录介质供应)
81a、81b芯体
82a、82b输出辊对
83      转送输送单元(输送单元)
83a     一侧面
83b     另一侧面
84      调整部
88      手动刀具(切断装置)
90      输送导向件
91      第一导板
91a、91b导板
91c、91d接触面
91e     孔
92      第二导板
92a、92b导板
92c、92d接触面
92e     孔
93           安装件
94c、94d     螺栓
95           遮光部
96           第二调整部
110、111     底部
112          轨道
113          分割板
114、115、116导板
240          导板
241          第一转向辊(输送辊)
241a         压接辊(弯曲部)
242          第二转向辊(输送辊)
242a         辅助辊(弯曲部)
243          支撑件
244          宽幅限制导向件
244a         切口
245          球头螺杆
246          底部
247          角部(第一固定部)
247a         第一面
247b         第二面
248          支座
248c         孔
249          抵座
249a         接触面
249c         孔
P            感光材料(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9,对含有本发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的照片处理装置1进行说明。
[照片处理装置1的整体结构]
含有本发明实施例1涉及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的照片处理装置1,如图1及2所示,包括:供给部7、曝光处理部2、显影处理部3、干燥处理部4、分类部5、控制单元6。供给部7搭载有容纳卷绕成辊状的长条型感光材料(记录介质)P的第一~第四暗盒70a、70b、80a、80b,并向曝光处理部2提供感光材料P。曝光处理部2,根据图像数据对感光材料P进行曝光处理。显影处理部3,对已被曝光处理的感光材料P进行显影处理。干燥处理部4,对显影处理过的感光材料P进行干燥处理。分类部5,按各订单把已进行干燥处理的感光材料P作为影印进行分类。控制单元6,对照片处理装置进行总体控制。
(供给部7)
如图2及3所示,供给部7包括第一暗盒70a、第二暗盒70b、第一给进辊73、第三暗盒80a、第四暗盒80b、导板114、导板115、导板116、作为输送单元的转送输送单元83、输送导向件90、第二给进辊74。第一暗盒70a、第二暗盒70b、第一给进辊73和第二给进辊74,被配置在下文中描述的搭载有曝光处理部2、显影处理部3以及干燥处理部4的作为主体部的主体单元10上。第三暗盒80a、第四暗盒80b、导板115、导板116、转送输送单元83、和输送导向件90,被配置在作为选择部件能够与主体单元10相连接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上。
供应部7被设置成,使从主体单元10内的第一暗盒70a及第二暗盒70b提供感光材料P的输送路径与从作为选择部件与主体单元10相连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内第三暗盒80a及第四暗盒80b提供感光材料P的输送路径,在主体单元10内合并。进行照片处理时,使用从暗盒70a、70b、80a、80b的任意一个中提供的感光材料P。
第一暗盒70a及第二暗盒70b,容纳卷绕成辊状的长条状感光材料P。而且,第一暗盒70a及第二暗盒70b,被载置在沿安装在主体单元10内的轨道(图中未标出)可滑动的底部(图中未标出)上。而且,底部设置成,相对于主体单元10,可从感光材料P的宽度方向(打开主体单元10的前盖一侧)抽出并且装卸。第一暗盒70a及第二暗盒70b内配置有,可自由转动地支撑的芯体71a、71b、从外部插装在芯体71a、71b上的辊状感光材料P、夹持并输送感光材料P的输出辊对72a、72b。还有,在箱形的第一暗盒70a及第二暗盒70b一个角部、与输出辊对72a、72b相向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向外部输出感光材料P的供给口(图中未标出)。
第一给进辊73,一边将从第一暗盒70a及第二暗盒70b的输出辊对72a、72b送出来的感光材料P卷绕并使其转换方向,一边将感光材料P送往下文中描述的曝光处理部2。
第三暗盒80a及第四暗盒80b内容纳有卷绕成辊状的长条状感光材料P。而且,第三暗盒80a及第四暗盒80b,分别被载置在如图3所示的底部110、111上,该底部110、111沿安装在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内的轨道112可滑动。而且,底部110、111设置成,可从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往感光材料P的宽度方向(打开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的前盖一侧)抽出并且装卸。第三暗盒80a及第四暗盒80b内配置有,可自由转动地支撑的芯体81a、81b、从外部插装在芯体81a、81b上的辊状感光材料P、夹持并输送感光材料P的输出辊对82a、82b。还有,在箱形的第三暗盒80a及第四暗盒80b一个角部、与输出辊对82a、82b相向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向外部输出感光材料P的供给口(图中未标出)。
第二给进辊74,将通过转送输送单元83从第三暗盒80a及第四暗盒80b的输出辊对82a、82b输出来的感光材料P卷绕并使其转换方向后,将感光材料P送往下文中描述的曝光处理部2。
另外,在主体单元10或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内,设有与各暗盒70a、70b、80a、80b相对应的另一驱动源,各暗盒70a、70b、80a、80b内的芯体71a、71b、81a、81b,分别与其他暗盒70a、70b、80a、80b内的芯体71a、71b、81a、81b彼此独立地驱动控制。同时,芯体71a、71b、81a、81b及与之相对应的输出辊对72a、72b、82a、82b,则机械地连接成同步驱动。而且,第一及第二给进辊73、74,具有与各暗盒70a、70b、80a、80b不同的独自的驱动源,且控制成与各暗盒70a、70b、80a、80b内的芯体71a、71b、81a、81b及输出辊对72a、72b、82a、82b同步驱动。
转送输送单元83也同样地具有独自的驱动源,其被控制成与各暗盒70a、70b、80a、80b内的芯体71a、71b、81a、81b及输出辊对72a、72b、82a、82b或第一、第二给进辊73、74同步驱动。
[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的详细说明]
在这里,将利用图3对作为选择部件可与主体单元10相连接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进行详细说明。
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包括构成单元的箱体12、被分割板113分割且用于容纳第三暗盒80a及第四暗盒80b的第一室12a和用于容纳转送输送单元83的第二室12b。第一室12a及第二室12b,分别构成竖长的空间,第二室12b的一侧与主体单元10相邻,第一室12a,则与第二室12b的另一侧相邻。
在这里,对从第三暗盒80a至第二给进辊74的感光材料P的第一输送路径进行说明。第一输送路径包含有一对导板114、另一对导板115、第二给进辊74。
一对导板114相向地配置在水平方向上。而且,一对导板114,从第一室12a向第二室12b引导第三暗盒80a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为能够准确地接受暗盒80a、80b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一对导板114的面向第三暗盒80a侧扩张成锥形。
一对导板115,与一对导板114相邻地配置在第二室12b内,且与上游侧的一对导板114一样、相向地配置在水平方向上。而且,为准确地接受一对导板114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一对导板115的上游侧端扩张成锥形。还有,一对导板115贯穿箱体12的靠近主体单元10的侧竖壁并延伸至第二给进辊74。根据该构成,从第三暗盒80a提供的感光材料P,自第三暗盒80a的供给口通过一对导板114、一对导板115,引至第二给进辊74。
第二给进辊74(第一给进辊73也相同),设有压接辊74a(在本实施例中为,周向分离的一对)。从第三暗盒80a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被第二给进辊74及压接辊74a夹持并转换方向的同时,送往下游侧。
接下来,对从第四暗盒80b至第二给进辊74的感光材料P的第二输送路径进行说明。第二输送路径,包含有一对导板116、转送输送单元83、输送导向件90、第二给进辊74。
一对导板116,相向地配置在水平方向上。而且,一对导板116,从第一室12a向第二室12b引导第四暗盒80b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为准确地接受第四暗盒80b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一对导板116的面向第四暗盒80b侧端扩张成锥形。
转送输送单元83,如图3、图4所示,与用于第三、第四暗盒80a、80b的底部110、111相同,被载置在沿安装在分割板113上的轨道112可滑动的底部246上,并且,可从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的第二室12b沿感光材料P的宽度方向抽取转送输送单元83。还有,转送输送单元83,包括一对导板240、作为输送辊的第一转向辊241、作为输送辊的第二转向辊(输送辊)242、宽度限制导向件244。
一对导板240,相向地配置在一对导板116下游侧的水平方向上。而且,为准确地接受从上游侧一对导板116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一对导板240的上游侧端扩张成锥形。
第一转向辊241,配置在一对导板240的下游侧端附近。第二转向辊242,配置在第一转向辊241的下游侧,与第一转向辊241相隔适当距离。第一及第二转向辊241、242配置成使两者的共切线为垂直线。其结果是,从第四暗盒80b提供的感光材料P,通过一对导板116和一对导板240,导向第一转向辊241,掉转90度方向的同时,送往下方。而且,感光材料P,经第二转向辊242再一次转换方向的同时,倾斜(即,相对于从第三暗盒80a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的输送路径处于倾斜状态)地送往第二给进辊74。
在这里,第一转向辊241上,配置有作为弯曲部的压接辊241a(在本实施例中为,分别周向分离的一对)。从第四暗盒80b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被第一转向辊241及压接辊241a夹持并转换方向的同时,送往下游侧。一对压接辊241a,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长条状支撑部件243上,并通过使该支撑部件243相对离开第一转向辊241,可解除压接辊241a对转向辊241的压接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由于相对于转送输送单元83可自由装卸支撑部件243,因此能够实现支撑部件243和第一转向辊241的相对分离。同时,例如,通过把支撑部件243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转送输送单元83上,并使支撑部件243离开转向辊241,实现支撑部件243和第一转向辊241的相对分离也可。
另一方面,在第二转向辊242上设有作为弯曲部的辅助辊242a,该辅助辊242a不是压接辊而是用于辅助转换方向的辊,设置在与第二转向辊242的周面保持适当间隔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为,所述辅助辊242为周向分离的一对)。
宽幅限制导向件244,配置在第一及第二转向辊241、242之间,防止被输送的感光材料P的弯曲行进。一对宽幅限制导向件244,设置在第一及第二转向辊241、241之间的感光材料P的两侧边。而且,形成于一对宽幅限制导向件244上的纵向槽244aa与感光材料P的侧边相抵接,从而对被输送的感光材料P的宽幅进行限制。还有,一对宽幅限制导向件244通过具有反向螺纹部的球头螺杆245相拧接。因此,通过旋转控制球头螺杆245,可将一对宽幅限制导向件244的间隔调整成与被输送的感光材料P的宽幅相适应。还有,安装第四暗盒80b时,会将感光材料P的宽幅尺寸输入到控制单元6中,因此可从控制单元6自动获取感光材料P的宽幅尺寸信息。因此,伴随着第四暗盒80b的选择,会自动调整一对宽幅限制导向件的间隔。
为了顺畅地将转送输送单元83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导向第二给进辊74,设有输送导向件90,而且其被配置在第二转向辊242的下游侧。输送导向件90的上游侧端位于第二转向辊242的附近,斜着贯穿箱体12靠近主体单元10的侧的竖壁,延伸至第二给进辊74侧。
第二给进辊74,设有压接辊74a(在本实施例中为,分别周向分离的一对)。从第四暗盒80b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被第二给进辊74及压接辊74a夹持并转换方向的同时,送往下游侧。
如上所示,从第三暗盒80a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是,通过一对导板115从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送往主体单元10,并导向第二给进辊74。同时,第四暗盒80b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则通过输送导向件90从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送往主体单元10,并导向第二给进辊74。还有,导板115及输送导向件90被遮光(例如,图9所示遮光部95),而且感光材料P也不会无意中因外部光而被曝光。
[转送输送单元83的详细说明]
在这里,对调整转送输送单元83相对于感光材料P输送面倾斜的第一调整部84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调整部84,如图5A、5B所示,包括,作为第一固定部的角铁247、作为第一定位部的支座248、作为第一定位部的抵座249、作为第一定位部的连接件(图中未标出)。而且,作为输送单元的一端的转送输送单元83的一个侧面83a,通过L字状角铁247被固定在底部246上。同时,转送输送单元83,如图5B所示,作为输送单元的另一端的其另一侧面83b,通过安装在转送输送单元83另一侧面83b的抵座249被固定在安装在底部246上的支座248上。
更具体来说,角铁247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面247a及第二面247b,第一面247a被固定在底部246上的同时,第二面247b被固定在转送输送单元83的一侧面83a上。根据该构成,转送输送单元83的一侧面83a被固定在底部246上。另一方面,支座248包括互相垂直的第一面248a及第二面248b,其中第二面248b被固定在底部246面上。而且,通过使支座248的第一面248a与抵座249的接触面249a相互接触,并利用连接件贯穿各接触面并将其固定,可在底部246上进行转送输送单元83另一面侧的定位。
连接件可以是螺栓和螺母,而且,支座248的接触面及抵座249的接触面上,如图5B所示,还形成有用于插入连接件的孔248c、249c。而且,至少一侧的孔(在本实施例中为,转送输送单元83抵座249侧的孔249c)为长孔,更具体地说,形成有与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A延伸的长孔。
由于角铁247具有弹性,因此可在微小范围内变换第一面247a及第二面247b的角度。因此,转送输送单元83,以其一侧面83a的角铁247作为轴,通过调整(即,调整相对于支座248的抵座249方向A的位置)长孔249c内另一侧面83b的连接位置,可调整转送输送单元83相对于感光材料P输送面的倾斜。根据该构成,可调整第一及第二转向辊241、242相对于第二给进辊74的平行度。
[输送导向件90的详细说明]
在这里,对调整转送输送单元83与输送导向件90之间相对位置的第二调整部96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调整部96包括:作为第二固定部的螺栓94c、作为第二定位部的与第一导板91的接触面91d、作为第二定位部的与第二导板92的接触面92d、连接件(图中未标出)。
输送导向件90,如图7、图8所示,包括第一导板91和第二导板92,利用安装零件93将第一导板91安装到箱体12上。
第一导板91,如图8、图9所示,包括相向设置的一对导板91a、91b、形成于第一导板91一端侧的接触面91c和另一端侧的接触面91d。第一导板91经由相向的一对导板91a、91b形成的输送路径,向期望的方向引导感光材料P。同时,为准确地接受从上游侧第二导板92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一对导板91a、91b的上游侧端扩张成锥形。
第二导板92,如图8、图9所示,包括相向设置的一对导板92a、92b、形成于第二导板92一端侧的接触面92c和另一端侧的接触面92d。第二导板92经由相向的一对导板92a、92b形成的输送路径,向所期的方向引导感光材料P。同时,为准确地接受从上游侧转送输送单元83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一对导板92a、92b的上游侧端扩张成锥形。
接触面91c与92c,在第一导板91及第二导板92的一端侧相接触,并被一个螺栓94c轴固定。
接触面91d与92d,在第一导板91及第二导板92的另一端侧相接触,并被一个螺栓94d轴固定。而且,接触面91d、92d上,如图9所示,还形成有用于插入连接件(图中未标出)的孔91e、92e。还有,至少一侧的孔(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二导板92侧的孔)为长孔,更具体地说,沿与第一调整部84的转送输送单元83调整方向几乎相同的方向B延伸的长孔。
根据该构成,通过以螺栓94c作为支点调整长孔92e内另一端侧接触面92c的连接位置(即,在B方向上调整接触面92c相对于接触面91c的位置),可调整第二导板92的位置,即可调整输送导向件90与转送输送单元83之间的相对位置(图9所示C方向)。其结果是,即使在调整转送输送单元83相对于感光材料P输送面的倾斜时,也可恰当地调整转送输送单元83与输送导向件90之间的缝隙。本实施例中,在转送输送单元83与输送导向件90之间设有确保插入手动刀具的缝隙G,以使由于意外记录介质被卡住时,也能够使用手动刀具来切断被卡的记录介质P。
(曝光处理部2)
曝光处理部2,如图2所示,包括:将由供给部7提供的感光材料P裁切为指定长度的切断装置21、对经切断装置21裁切的感光材料P进行曝光处理的曝光单元22、和用于在曝光处理部2内的各结构之间输送感光材料P,并将供给部7提供的感光材料P向下游侧(显影处理部3)输送所需的输送系统23。
曝光单元22,具有对在输送系统23中输送的感光材料P的乳剂面进行曝光的曝光器221。曝光器221,包括激光光源(图中未标出)、将来自激光光源的激光导向曝光点A的光学系统(例如:多角镜、透镜等:图中未标出),即所谓激光器。另外,曝光器221也可为,由卤素灯等构成的光源、通过光纤束与光源相连接的光闸(PLZT)构成的所谓数码曝光器。
输送系统23,由多个辊对232和滑动输送体233、234组合而成,其中,多个辊对232配置于曝光处理部2内输送路径的任意部位,用于夹持输送(辊筒输送)感光材料P;滑动输送体233、234,被设置成可压着感光材料P,且可沿输送路径往复移动。滑动输送体233、234,其设置在辊对232之间(该实施例中为,在切断装置21的下游侧近似垂直方向形成的输送路径上、和在曝光单元22(曝光点A)下游侧近似水平方向形成的输送路径上),被设置成接受上游侧辊对232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并向下游侧的辊对232输送感光材料P。
(显影处理部3)
显影处理部3,对由曝光处理部2送来的感光材料P进行显影。而且,显影处理部3,如图2所示,其包括:贮存有显影处理液的显影液处理槽30和输送系统32。输送系统32输送感光材料P,以使感光材料P相对于显影液处理槽30内显影处理液的浸渍、取出动作得以反复进行。显影液处理槽30,由多个液槽30a、30b…横向排列配置。各液槽30a、30b…中,贮存有用于对感光材料P进行显影、漂白、定影、稳定化处理的显影处理液。也就是说,各液槽30a、30b…中,按上游侧顺序依次贮存有显影液(CD)、漂白·定影液(BF)、稳定液(STB)、清洗剂。输送系统32,由用于在显影液处理槽30(各液槽30a、30b…)的显影处理液(显影液、漂白·定影液、稳定液、清洗剂)中输送感光材料P的液中输送系统32a和,用于将从各液槽30a、30b…中取出的感光材料P输送至其下游侧相邻液槽30b…内的外部输送系统32b构成,各输送系统32a、32b,分别由多个辊对构成。
(干燥处理部4)
干燥处理部4,如图2所示,包括:用于输送由上游侧显影处理部3送来的感光材料P的输送系统40、和对输送系统40输送来的感光材料P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装置41。输送系统40,在改变由显影处理部3送来的感光材料P的输送方向的同时对其进行输送,以确保对感光材料P进行干燥处理的必要距离(实际为干燥处理的必要时间)。
(分类部5)
分类部5,如图1、图2所示,包括:用于向主体单元10的外部排出小尺寸感光材料P(照片)的第一排出口434、用于排出大尺寸感光材料P(照片)的第二排出口435、用于输送由第一排出口434排出的照片的传送带50、将传送带50输送来的照片按订单进行分类的分类机构51。而且,分类机构51,由用来接收传送带50输送来的照片的多个托盘51a、51b…、以及用来将多个托盘51a、51b…中的指定(空)托盘51a、51b…移动至可接收传送带50上照片的接收位置的驱动装置(图中未标出)构成,通过适当改变托盘51a、51b…的配置,即可按订单将照片排出至各托盘51a、51b…中。
(控制单元6)
控制单元6,对照片处理装置1的整体进行控制。而且,控制单元6,如图1所示,包括,用来显示各项处理的执行情况或操作提示等内容的监视器60、按照监视器60的显示内容进行输入操作所需的输入部61、读取在曝光处理部2对感光材料P进行曝光处理所需的图像数据的读取部62、进行曝光处理时,实际控制各种处理或整个照片处理装置1的运算处理装置63。
监视器60,可采用显像管式监视器或液晶监视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显像管式监视器。输入装置61,具有键盘61a和鼠标61b。读取部62,包括:胶片扫描器62a,用于读取形成于带状胶片F上的若干单幅图像;媒体驱动器62b,用于读取CD-R/RW、储存卡等各种媒体上的数据(如图像数据)。读取部62,与运算处理装置63电连接,并将其读取的各种图像数据传送到该运算处理装置63。运算处理装置63,由进行实际运算的CPU(图中未标出)、存储由CPU执行运算所需软件等信息的RAM(图中未标出)、ROM(图中未标出)等构成,通过I/O接口(图中未标出),与读取装置62、监视器60、输入装置61相连接。
[照片处理装置1的特征]
(1)
作为选择部件与本实施例的照片处理装置1相连接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包括,第一调整部84,其用于调整转送输送单元83相对于感光材料P输送面的倾斜角度、第二调整部96,其用于调整输送导向件90与转送输送单元83的相对位置。
根据该构成,可调整转送输送单元83相对于输送路径的平行度。同时,可将转送输送单元83与输送导向件90之间的缝隙调整到最佳状态。
其结果是,可防止感光材料P在转送输送单元83中的弯曲行进或被卡在转送输送单元83与输送导向件90之间,并可把感光材料P流畅地转送至主体单元10。
(2)
本实施例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的第一调整部84,其包括,角铁247、支座248、抵座249、连接件。
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地调整转送输送单元83相对于感光材料P输送面的倾斜角度。
(3)
本实施例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的第二调整部96,其包括,螺栓94c、第一导板91中的接触面91d、第二导板92中的接触面92d、连接件。
根据该构成,能够容易地调整输送导向件90与转送输送单元83之间的缝隙大小。
(4)
本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中,第二调整部96,被调整为使其确保配置手动刀具所需的空隙G。
根据该构成,即使因意外现象感光材料P被卡在转送输送单元83与输送导向件90之间,也能够容易地用手动刀具切断感光材料P并将其取出。
[其它实施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A)
作为选择部件与上述实施例的照片处理装置1相连接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中,用于调整转送输送单元83相对于感光材料P输送面倾斜的第一调整部84,以采用角铁247、支座248、抵座249、连接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作为形成第一调整部所需的结构,例如,可用底部246与转送输送单元83一体化的结构代替角铁247,也可使用铰链等能够进行轴支撑的部件,固定底部246和转送输送单元83。另外,例如通过使形成于输送单元的凸部与形成于箱体的槽部相嵌合,还可替代支座248与抵座249,对输送单元进行定位。
作为选择部件与上述实施例的照片处理装置1相连接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中用于调整输送导向件90与转送输送单元83之间缝隙大小的第二调整部96,以采用螺栓94c、第一导板91上的接触面91d、第二导板92上的接触面92d、连接件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与第一调整部84相同,第二调整部96中也并不局限于此。
(B)
在上述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中,对向输送方向引导感光材料P的第一导板91和第二导板92构成的输送导向件9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还可在通过安装件安装在箱体12上的一个导板上,配置用于调整输送导向件与转送输送单元83之间缝隙大小的第二调整部。
(C)
在上述实施例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的输送导向件90中,以相向配置的第一导板9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即使是一张导板,对没有卷绕习性、硬度强的感光材料,也能向期待的方向引导感光材料。
(D)
在上述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中,以在转送输送单元83与输送导向件90之间设有用于插入手动刀具的缝隙G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即使没有配置插入手动刀具用缝隙G时,也能防止感光材料P在转送输送单元中弯曲行进和被卡在转送输送单元83与输送导向件90之间,并能流畅地向主体单元10转送感光材料P。
(E)
在上述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中,以在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箱体12上安装输送导向件9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如果在主体单元10侧安装输送单元,且通过第二调整部能够调整与转送输送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则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涉及照片处理装置1相同的效果。另外,即使在主体单元侧安装输送单元,也只是在追加装配记录介质供应单元时安装输送导向件,因此可将记录介质供应单元视为构成件。
(F)
在上述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中,以通过第一调整部84调整转送输送单元83相对于感光材料P输送面的倾斜角度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第一调整部还可调整配置在转送输送单元83最下游侧弯曲部上的输送辊相对于输送面的倾斜角度。
(G)
在上述实施例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11中,以转送输送单元83为组装式单元,且安装在可滑动的底部246上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底部246可相对于记录介质供应单元固定也可,还可直接固定在记录介质供应单元上。从这个观点看,底部24可视为箱体12的一部分。
[产业上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防止感光材料的弯曲行进和卡塞,并能流畅地输送感光材料,所以能够广泛应用于喷墨式等打印装置以及印刷机上。

Claims (4)

1、一种记录介质供应单元,在箱体内装填有暗盒且在该暗盒内容纳有卷绕成辊状的长条型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供应单元向对所述记录介质记录图像的主体部提供记录介质,其包括:
输送单元,具有作为用于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辊的第一转向辊和第二转向辊;
输送导向件,用于把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输送单元转送至所述主体部;
第一调整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将所述输送单元的第一端固定到所述箱体;所述第一定位部将所述输送单元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箱体的位置进行定位;
第二调整部,调整所述输送导向件与所述输送单元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导向件,包括向输送方向引导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
所述第二调整部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定位部,其中
第二固定部,固定所述第一导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板的第一端;
第二定位部,将所述第二导板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导板的位置进行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用于改变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至少一个弯曲部,位于所述输送单元最下游侧的所述弯曲部上配置有所述第二转向辊,
所述第一调整部,调整所述第二转向辊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输送面的倾斜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介质供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部及第二调整部的至少一个被调整为能够确保插入切断装置所需的空隙。
CN200710301894A 2007-10-15 2007-12-20 记录介质供应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902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68397A JP2009096575A (ja) 2007-10-15 2007-10-15 記録材料供給ユニット
JP2007268397 2007-10-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14110A CN101414110A (zh) 2009-04-22
CN100589029C true CN100589029C (zh) 2010-02-10

Family

ID=40594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18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9029C (zh) 2007-10-15 2007-12-20 记录介质供应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9096575A (zh)
CN (1) CN100589029C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96575A (ja) 2009-05-07
CN101414110A (zh) 2009-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83541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CN100589029C (zh) 记录介质供应单元
JP20122508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94053A (ja) 画像記録材料の供給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5418589A (en)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EP1349000B1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US6739770B2 (en) Photographic processor having an exposure section with an inclined media path
JP50718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965425B2 (en) Supplying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material
US5896187A (en)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processing apparatus
US6364546B1 (en) Photograph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385335B2 (ja) 記録材料の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写真処理装置
CN100349067C (zh) 相片处理装置
JP3807075B2 (ja) 全自動写真処理機
US5598249A (en) DX code sensing negative film carrier
JP2022059481A (ja) 媒体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H11258756A (ja) 自動現像機
JP4661662B2 (ja) 測色方法およびシェーディング補正方法
JPH11278740A (ja) 感光材料処理装置
JP2007163968A (ja) 写真処理装置
JPH06144660A (ja) 記録装置
JP2007178540A (ja) 写真処理装置
JP2007163585A (ja) 写真処理装置
JP2007156236A (ja) 露光処理装置
JP2008213989A (ja) 記録材料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0

Termination date: 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