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83568C - 卡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卡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83568C
CN100583568C CN200410049576A CN200410049576A CN100583568C CN 100583568 C CN100583568 C CN 100583568C CN 200410049576 A CN200410049576 A CN 200410049576A CN 200410049576 A CN200410049576 A CN 200410049576A CN 100583568 C CN100583568 C CN 1005835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member
card
engaging arms
framework
lock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10049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74493A (zh
Inventor
桥本信一
户田晋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Publication of CN1574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74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35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356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06K13/0825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the ejection arrangement being of the push-push ki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06K13/0812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the ejection arrangement utilizing a push bar for manipulation by hand in order to eject the inserted card
    • G06K13/081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the ejection arrangement utilizing a push bar for manipulation by hand in order to eject the inserted card the push bar comprising a pivotable push butt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4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edge cont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该弹出机构的宽度尺寸可减小,并且可在不需要摆动凸轮件的情况下实现所谓的“推-推”操作。该卡连接器(1)的弹出机构(40)设置在框架(20)的侧面上,并且其包括包括第一杆件(50)、第二杆件(60)、和覆盖件(70)。止挡(29)形成在该框架上,该止挡具有斜表面,并且该止挡通过与该接合臂(53)相接合从而起锁定作用,以便防止第一杆件向后退回。当第一杆件锁定时,该斜表面使得接合臂向外挠曲,以便允许第二杆件通过。第一斜部分(78)形成在覆盖件上,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斜部分使得接合臂向上挠曲。导向部分(63)设置在第二杆件上,该导向部分具有借助接合臂接合的侧边缘。

Description

卡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该弹出机构可进行所谓的“推-推”操作。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出具有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该弹出机构可进行所谓的“推-推”操作,这些连接器如此构思,即当卡例如存储卡插入到连接器中或没有卡插入到连接器中时不使得操作部分突伸出来,而是仅当已经插入到连接器中的卡从连接器中弹出时使得操作部分突伸出来。
通常,例如图13和14所示的连接器作为具有这种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是已知的,(见对比文件1)。
该卡连接器101包括:连接器部分110;引导一个卡C以便该卡插入或取出的框架主体120;设置在框架主体120的侧面上的推-推式弹出机构130;由于接受来自弹出机构130的推出杆的压制力而枢转的分离杆140;以及当分离杆140枢转时使插入的卡C弹出的框架150。
其中,推出杆具有接受来自操作者的压制力的第一杆131以及将该压制力传递给分离杆140的第二杆132,并且该第一杆131和该第二杆132借助中间件134接合。该中间件134由弹簧136以轴方式支承在第一杆131上,因此该中间件134可枢转;该中间件134在中间件134与第二杆132接合的位置和该接合松开的位置之间枢转。该中间件134的枢转由这样的结构来实现,即,装接到中间件134上的弹簧136的一端135与形成在覆盖件133中的心形凸轮凹槽137接合,并且使得心形凸轮凹槽137随第一杆131的往复运动而进行循环运动。
然而,在如图13和14所示的这种卡连接器101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即,因为采用了心形凸轮结构,并且弹出机构130在宽度方向上较大,所以卡连接器101作为整体不能紧凑地制成。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例如图15、16A、16B所示的连接器以作为具有所谓的推-推式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见对比文件2)。
这种卡连接器201包括:引导一个卡C以便该卡插入或取出的框架210;设置在框架210的侧面上的推-推式弹出机构220;以及由于接受来自弹出机构220的推出杆的压制力而枢转并使插入的卡C弹出的弹出杆230。
其中,推出杆具有接受来自操作者的压制力的第一杆221以及将该压制力传递给弹出杆230的第二杆222。凸轮件250与形成在导向板240中的导向凹槽241接合,该凸轮件设置在第一杆221的面对第二杆222的尖端上,并且在卡C弹出的过程中第一杆221和第二杆222借助凸轮件250连接。
因此,由于驱动使得卡C弹出的该弹出杆230的推出杆由第一杆221和第二杆222构造成,并且第一杆221和第二杆222借助凸轮件250致动,而且由于具有与凸轮件250接合的导向凹槽241的导向板240形成为板状,所以卡连接器201的宽度尺寸可减小,因而卡连接器201作为整体可紧凑地制成。
(对比文件1)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H11-2197756
(对比文件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2-324623
然而,在如图15、16A、16B所示的卡连接器201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具体地说,由于在形成凸轮件250中需要高度的精确度,因此不能容易地制造凸轮件250。另外,在凸轮件250与卡连接器201装接过程中,弹簧件253必须装接到在凸轮件250上的钩部分251上,并且在凸轮件250上的接合部分252必须与来自导向板240内侧的导向凹槽241接合,因此凸轮件250与卡连接器201的组装不方便。
发明内容
因此,基于以上所述的问题构思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在该弹出机构中不使用心形凸轮结构的情况下该弹出机构可减小宽度尺寸,在不需要摆动凸轮件的情况下可实现所谓的推-推操作。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卡连接器,该卡连接器包括:保持触点的壳体;装接该壳体上的框架,该框架对卡进行导向以便该卡插入或取出;枢转臂,该枢转臂设置在该壳体上以使得该枢转臂可枢转,并且通过枢转该枢转臂沿弹出方向使该卡弹出;以及设置在该框架的侧面上的弹出机构,当该卡要弹出时该弹出机构使得该枢转臂枢转,其中,该弹出机构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覆盖件,该第一杆件在一端上具有操作部分并且在另一端上具有接合臂,该第二杆件在一端上具有当该卡要弹出时与该接合臂相接合的第一接合部分并且在另一端上具有与该枢转臂接合的第二接合部分,该覆盖件支承该第一杆件和该第二杆件,以便所述第一和第二杆件可沿前后方向移动,该第一杆件和该第二杆件沿该框架的侧壁设置成单排,设置有一迫使该第一杆件向后的施压装置;切开且突起的止挡形成在该框架上,该止挡具有斜表面,并且该止挡通过与该接合臂相接合从而起锁定作用,以便防止该第一杆件向后退回,并且当该第一杆件锁定时,该止挡的该斜表面使得该接合臂相对于该框架向外挠曲,以便允许该第二杆件的该第一接合部分通过;斜部分形成在该覆盖件上,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斜部分使得该接合臂向上挠曲;以及导向部分设置在该第二杆件上,该导向部分具有侧边缘,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侧边缘由借助该斜部分而向上挠曲的接合臂接合。
在该卡连接器中,在插入卡之前,第二杆件定位在向前位置中,同时由于接合臂与框架的止挡接合而防止第一杆件向后退回。当该第一杆件被锁定的同时卡插入,止挡的斜表面使得第一杆件的接合臂相对于框架的侧壁部分向外挠曲;因此,可允许第二杆件的第一接合部分在框架与接合臂之间通过。另外,当插入卡时,第一杆件的操作部分被按压,以便使得该杆件向前推进,由此使得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斜部分使得第一杆件向上挠曲。由斜部分使其向上挠曲的接合臂与第二杆件的导向部分的侧边缘相接合,并且当第一杆件的按压操作停止时,通过迫使第一杆件向后的施压装置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杆件向后退回;因此,接合臂经过止挡的侧边,同时沿导向部分的侧边缘移动,以便松开该锁定。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杆件的操作部分突伸到卡弹出操作位置。随后,当该第一杆件的该突伸的操作部分被按压以便使得第一杆件向前时,第一杆件的接合臂与第二杆件的第一接合部分相接合,以使第二杆件向前推进。其结果为,借助第二杆件的第二接合部分使得枢转臂枢转,以使卡沿弹出方向弹出。第一杆件的接合臂向前推进,直到第二杆件定位在进一步向前推进的位置;然而,当按压操作在该向前推进的状态中停止时,通过施压装置使得第一杆件向后退回,并且该接合臂与框架的止挡接合,由此防止向后的退回。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斜部分形成在该覆盖件上,该第二斜部分迫使该接合臂向内移动,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止挡的该斜表面使得该接合臂相对于该框架向外挠曲。
在该卡连接器中,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覆盖件的第二斜部分稳固地向内压接合臂,该止挡的该斜表面使该接合臂相对于该框架向外挠曲。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承部分设置在该第一杆件上,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支承部分使得该导向部分和该接合臂夹紧在一起。
在该卡连接器中,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由斜部分使其向上挠曲的接合臂与第二杆件的导向部分的侧边缘相接合,并且支承部分进入导向部分之下的空间中,以便该导向部分由接合臂和支承部分夹紧。随后,当第一杆件的按压操作停止时,通过迫使第一杆件向后的施压装置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一杆件向后退回。在这种情况下,由接合臂和支承部分夹紧的导向部分向后退回到止挡附近,并且接合臂在止挡之上经过,同时沿导向部分的侧边缘移动,以便松开该锁定。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倾斜的导向表面形成在该第二杆件的该第一接合部分上,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导向表面对接合臂的该向后退回进行导向。
在该卡连接器中,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倾斜导向表面对接合臂的该向后退回进行导向,以便锁定松开。
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锁定件设置在该覆盖件上,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弹性锁定件防止第二杆件的向前推进。
在该卡连接器中,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弹性锁定件防止第二杆件的向前推进。
附图说明
图1A-1C示出了本发明的卡连接器,其中图1A示出了后视图,图1B示出了平面图;而图1C示出了正视图;
图2A和2B示出了图1A-1C所示的卡连接器,其中图2A示出了右视图,而图2B示出了左视图;
图3A-3C示出了框架和弹出机构的组装状态。图3A是平面图,图3B是正视图,而图3C是左视图;
图4A-4C示出了框架,其中图4A平面图,图4B是正视图,而图4C是左视图;
图5A和5B示出了第一杆件,其中图5A是平面图,而图5B是左视图;
图6A和6B示出了第二杆件,其中图6A是平面图,而图6B是左视图;
图7A-7D示出了覆盖件,其中图7A是平面图,图7B是左视图,图7C是底视图,而图7D是正视图;
图8A-8E示出了覆盖件装接的状态中弹出机构的操作,其中图8A示出了插入卡之前的状态,图8B示出了卡插入之后的状态,图8C示出了在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过程中的状态,图8D示出了第一杆件的锁定已经松开的状态,其中弹出按钮突伸到弹出操作位置中,而图8E示出了卡已经被弹出的状态;
图9A-9E示出了覆盖件被拆下的情况下弹出机构的操作状态,图9A示出了插入卡之前的状态,图9B示出了卡插入之后的状态,图9C示出了在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过程中的状态,图9D示出了第一杆件的锁定已经松开的状态,其中弹出按钮突伸到弹出操作位置中,而图9E示出了卡已经被弹出的状态;
图10A和10B示出了第一杆件的锁定操作,其中图10A是平面图,而图10B是左视图;
图11A-11B示出了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的第一阶段,其中图11A是平面图,而图11B是左视图;
图12是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的第二阶段的左视图;
图13是具有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的常规示例的透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卡连接器的弹出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截面透视图;
图15是具有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的另一常规示例的透视图;以及
图16A和16B示出了图15所示的卡连接器的弹出机构的主要部分,其中图16A是平面图,而图16B是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本发明的实施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图1A-1C示出了本发明的卡连接器,其中图1A示出了后视图,图1B示出了平面图;而图1C示出了正视图。图2A和2B示出了图1A-1C所示的卡连接器,其中图2A示出了右视图,而图2B示出了左视图。
在图1A-1C和图2A-2B中,卡连接器1包括壳体10、框架20、枢转臂30、和弹出机构40。
壳体10有大致矩形坚固形状的主体构造成,该主体沿长度方向(即图1B的左右方向)延伸;该壳体10通过绝缘树脂的模制而制成。用于将卡连接器安装在(图中未示出的)电路板上的板安装部分11沿长度方向设置在壳体10的两端上,并且用于装接螺钉的通孔12形成在相应的板安装部分11中。另外,多个触点13沿长度方向保持在壳体10中。各个触点13通过压制金属板且使金属板成型而制成;这些触点13通过焊接从而连接到电路板上,并且这些触点与插入到卡连接器1中的卡C例如存储卡接合并接触。而且,枢转臂30设置在壳体10的内侧,以便使得枢转臂30可枢转;该枢转臂30包括与插入的卡C在一端(在壳体10的内侧)相接合的卡接合部分,(其在图中未示出),还包括与(以下将描述的)第二杆件60的第二接合部分64的弯曲部分65在另一端(在壳体10的外侧)相接合的杆件接合部分31。通过枢转,枢转臂30沿弹出方向(即图1B的向下方向)使插入的卡C弹出。
图3A-3C示出了框架和弹出机构的组装状态。图3A是平面图,图3B是正视图,而图3C是左视图。图4A-4C示出了框架,其中图4A平面图,图4B是正视图,而图4C是左视图。
框架20包括矩形的平板部分21、以及从该平板部分21的两端沿宽度方向(即沿图1B的左右方向的两端)向下弯曲的一对侧壁部分22;该框架20通过压制金属板且使金属板成型而制成。固定部分23沿长度方向通过压配合固定到壳体10的两端部分上,该固定部分23通过在平板部分21的两端的前部(即图1B的上部)上沿宽度方向向下弯曲而形成。另外,用于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安装部分24通过在相应的侧壁部分22的后部上弯曲而形成。而且,多个从平板部分21向下突出的导向突出部分25沿宽度方向形成在平板部分21的两端,位于侧壁部分22的内侧。相应的导向突出部分25由连接部分28连接到侧壁部分22的上端。另外,多个弯曲部分26通过从相应的侧壁部分22的下端弯曲而形成。当卡C插入或取出时,卡C的沿垂直方向的运动由导向突出部分25和弯曲部分26来控制;另外,卡C的沿左右方向(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运动由该对侧壁部分22来控制,从而便于以插入或取出的方式来对卡C进行导向。另外,与插入的卡C的侧部分接触的接地部分27通过在相应侧壁部分22的后部上向内弯曲而形成。而且,切开且突起的止挡29具有通过与(以下描述的)第一杆件50的接合臂53接合从而起锁定效果以便防止该第一杆件50向后退回的斜表面29a,该止挡29沿前后方向大致形成在相应侧壁部分22的中央部分上。
另外,弹出机构40设置在框架20的侧面上,并且该弹出机构包括第一杆件50、第二杆件60、和覆盖件70。第一杆件50和第二杆件60沿框架20的一个侧壁部分22(在该侧壁部分22的外侧上)设置成单排的形式。,其中第一杆件50在后侧上和第二杆件60在前侧上。另外,第一杆件50和第二杆件60如此支承,即,以便这些杆件可沿前后方向由装接到框架20上的覆盖件70来移动。
图5A和5B示出了第一杆件,其中图5A是平面图,而图5B是左视图。图6A和6B示出了第二杆件,其中图6A是平面图,而图6B是左视图。图7A-7D示出了覆盖件,其中图7A是平面图,图7B是左视图,图7C是底视图,而图7D是正视图。
其中,第一杆件50具有主体部分51,其沿前后方向沿框架20的侧壁部分22延伸;该第一杆件50通过压制金属板且使金属板成型而制成。如图5A和5B所示,按钮固定部分52在主体部分51的后端上形成,该按钮固定部分52经由第一倾斜部分51a、平板部分51b、和第二倾斜部分51c向后突伸,该第一倾斜部分51a从主体部分51向外倾斜,平板部分51b从第一倾斜部分51a向后延伸,第二倾斜部分51c从平板部分51b向外倾斜。如图1A-1C和图3A-3C所示的弹出按钮(操作部分)90通过压配合装接到该按钮固定部分52上。另外,向前突伸的接合臂53形成在主体部分51的前端上。当卡C弹出时接合部分54与第二杆件60的第一接合部分62相接合,该接合部分54设置在接合臂53的前端上,并且由框架20的止挡29锚定且锁定的锁定部分55如此形成,即,使得该锁定部分55从该接合部分54的下端突伸。当当第一杆件50将要由锁定部分55锁定时,止挡29的斜表面29a使得接合臂53相对于框架20向外挠曲,以便允许第二杆件60的第一接合部分62经过。另外,当第一杆件50的锁定将要松开时支承部分56使第二杆件60的导向部分63与形成在接合臂53上的锁定部分55夹紧到一起,该支承部分56如此形成,即,使得该支承部分56从主体部分51的前端向前突伸。由于这种夹紧,当第一杆件50向后退回时(如图8D、9D所示),第二杆件60的导向部分63(如图6B)向后被拉入并且受迫接近止挡29。另外,接合部分57与迫使第一杆件50向后的张力弹簧(强迫装置)80的钩部分相接合,该接合部分57通过在主体部分51的前上端上向外弯曲从而形成。与接合臂53并排设置的部分是防速动部分,其通过与覆盖件70的导向部分72接合从而防止第一杆件50的倾斜。
另外,第二杆件60具有主体部分61,其沿前后方向沿框架20的侧壁部分22延伸;该第二杆件60通过压制金属板且使金属板成型而制成。如图6A和6B所示,当卡C弹出时第一接合部分62与形成在接合臂53上的接合部分54相接合,该第一接合部分62如此形成,即,使得该第一接合部分62从主体部分61的后端向后突伸。当第一杆件50的锁定松开时对接合臂53的向后退回进行导向的倾斜导向表面62a形成在该第一接合部分62上。另外,导向部分63设置在主体部分61的后端上,该导向部分63具有由锁定部分55接合的表面63a,当第一杆件50的锁定松开时形成在(以下将描述的)覆盖件70上的第一斜部分78迫使接合臂53的锁定部分55向上挠曲。导向部分63的宽度大于框架20的止挡29的宽度,如图9C和9D所示。同时,经由向外倾斜的倾斜部分61a向前突伸的第二接合部分64形成在主体部分61的前端上。第二接合部分64的前端形成为向外弯曲的弯曲部分65。该弯曲部分65与枢转臂30的接合部分31相接合。另外,覆盖件70的弹性部分79在其中锚定的孔66形成在主体部分61中位于第二接合部分64附近。
另外,如图7A-7D所示,覆盖件70具有主体部分71,其沿前后方向沿框架20的侧壁部分22延伸,以便该覆盖件70覆盖第一杆件50和第二杆件60;该覆盖件70通过压制金属板且使金属板成型而制成。导向部分72和72’沿垂直方向控制第一杆件50的主体部分51和第二杆件60的主体部分61的运动,该导向部分72和72’分别通过在主体部分71的上端和下端上向内弯曲而形成。第一杆件50和第二杆件60通过被主体部分71以及导向部分72和72’包围从而被支承,(以便这些杆件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另外,经由倾斜部分71a向后延伸的平板部分73形成在主体部分71的后端上。进入在框架20的连接部分28之下的空间中的多个锚定部分74设置该平板部分73的上端和导向部分72上,该导向部分形成在主体部分71的上端上,进入在框架20的弯曲部分26之上的空间中的多个锚定部分75设置该平板部分73的下端和导向部分72’上,该导向部分形成在主体部分71的下端上。覆盖件70借助锚定部分74和75装接到框架20上。另外,与迫使第一杆件50向后的张力弹簧80的另一钩部分接合的接合部分76通过在平板部分73的上端上向外弯曲而形成。而且,当第一杆件50的锁定松开时向接合臂53施加向内的驱动力的第二斜部分77形成在主体部分71上,止挡29的斜表面29a使得该接合臂53向外挠曲。如图7A-7D所示,第二斜部分77如此形成,即,该部分以倾斜度从主体部分71朝向后部倾斜。另外,当第一杆件50的锁定松开时使得接合臂53向上挠曲的第一斜部分78形成在主体部分71上。而且,当第一杆件50的锁定松开时防止第二杆件60向前推进的弹性部分(弹性锁定件)79形成在主体部分71上,以便该弹性部分79向内突伸。该弹性部分79锚定在第二杆件60的孔66中,由此防止当第一杆件50的锁定松开时第二杆件60向前推进。
在弹出机构40如图3A-3C所示装接到框架20上之后,通过将该组件装接到壳体10上从而形成卡连接器1。
接着,参照图8A-8E、图9A-9E、图10A-10B、图11A-11B、和图12来描述本发明的操作。图8A-8E示出了覆盖件装接的状态中弹出机构的操作,其中图8A示出了插入卡之前的状态,图8B示出了卡插入之后的状态,图8C示出了在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过程中的状态,图8D示出了第一杆件的锁定已经松开的状态,其中弹出按钮突伸到弹出操作位置中,而图8E示出了卡已经被弹出的状态。图9A-9E示出了覆盖件被拆下的情况下弹出机构的操作状态,图9A示出了插入卡之前的状态,图9B示出了卡插入之后的状态,图9C示出了在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过程中的状态,图9D示出了第一杆件的锁定已经松开的状态,其中弹出按钮突伸到弹出操作位置中,而图9E示出了卡已经被弹出的状态。图10A和10B示出了第一杆件的锁定操作,其中图10A是平面图,而图10B是左视图。图11A-11B示出了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的第一阶段,其中图11A是平面图,而图11B是左视图。图12是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的第二阶段的左视图。
如图8A和9A所示,在卡C插入之前第二杆件60定位在向前位置中。另一方面,由于锁定部分55锁定在框架20的止挡29上而防止第一杆件50向后退回。当该第一杆件50被锁定时,如图10A和10B所示,止挡29的斜表面29a使得第一杆件50的接合臂53相对于框架20的侧壁部分22向外挠曲。
随后,当在第一杆件50被锁定的同时插入卡C时,由于卡C的插入的推动使得枢转臂30枢转,使得第二杆件60借助弯曲部分65和第二接合部分64向后退回,如图8B和9B所示。当第一杆件50被锁定时,止挡29的斜表面29a使得第一杆件50的接合臂53相对于框架20的侧壁部分22向外挠曲;因此,允许第二杆件60的第一接合部分62在框架侧壁部分22和形成在接合臂53上的接合部分54之间通过,如图9B所示。
另外,当卡C被弹出时,第一杆件50的弹出按钮90被按压,以便使得第一杆件50向前推进,由此使得第一杆件50的锁定松开,如图8C和9C所示。当第一杆件50的锁定将要松开时,如图11A和11B所示,由止挡29的斜表面29a迫使向外挠曲的接合臂53被覆盖件70是第二斜部分77向内驱动,并且由第一斜部分78使得该接合臂向上挠曲。如图12所示,由第一斜部分78迫使向上挠曲的接合臂53的锁定部分55与第二杆件60的导向部分63的侧边缘63a接合,该导向部分63比止挡29宽。另外,第一杆件50的支承部分56进入在导向部分63之下的空间,并且将第二杆件60的导向部分63与形成在接合臂53上的锁定部分55夹紧在一起。当该第一杆件50的锁定松开时,形成在覆盖件70上的弹性部分79锚定在第二杆件60的孔66中,由此防止第二杆件60的向前推进。如果在卡C插入之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卡C稍微从该位置移出的状态,则当弹出按钮90被按压时,存在第二杆件60向前推进的风险。如果第二杆件60向前推进,支承部分56和锁定部分55不能夹紧导向部分63,因此不能使得导向部分63和止挡29彼此接近。这意味着锁定部分55被锁定在止挡29上,因此弹出按钮90不能到达如图9D所示的位置。然而,通过弹性部分79和孔66的锚定完全地避免了这个问题的出现。
随后,当第一杆件50的施压操作停止时,由于向后迫使第一杆件50的张力弹簧80的作用,使得第一杆件50向后退回,如图8D和9D所示,并且接合臂53的锁定部分55经过该止挡29,同时沿导向部分63的侧边缘63a移动,以便该锁定如图12所示地松开。在这种情况下,导向部分63由接合臂53的锁定部分55夹紧,并且支承部分56向后退回到止挡29附近。同时,接合臂53向后退回,同时形成在接合臂53上的接合部分54沿第一接合部分62的导向表面62a移动。此外,设置在第一杆件50上的弹出按钮90突伸到对于卡C的弹出操作位置。
随后,当突伸的弹出按钮90如图8E和9E所示地被按压并且推进时,形成在第一杆件50的接合臂53上的接合部分54与第二杆件60的第一接合部分62相接合,以便第二杆件60向前推进。其结果为,使得枢转臂30借助于第二杆件60的第二接合部分64和弯曲部分65而枢转,以便卡C沿弹出方向被弹出。
随后,当第一杆件50的施压操作停止时,由于张力弹簧80的作用而使得第一杆件50向后退回,并且该第一杆件返回到如图8A和9A所示的其初始状态;另外,接合臂53的锁定部分55锁定在止挡29上,因此防止第一杆件50的进一步向后退回。
另外,在没有卡C插入到连接器中的情况下,第二杆件60位于如图8A和9A所示的向前位置。因此,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接合臂53的锁定部分55没有与第二杆件60的导向部分63的侧边缘63a接合,即使第一杆件50的弹出按钮90被按压并且受迫推进,也不能松开第一杆件50的锁定。
如上所述,卡连接器1可构造具有可实现所谓的“推-推”操作的弹出机构40,其如此构思,即,当卡C被插入到连接器中或者没有卡C插入到连接器中的情况下,弹出按钮90不突伸到弹出操作位置,而是仅当插入到连接器中的卡C将要弹出时才使得该弹出按钮突伸出。
另外,该弹出机构40不需要常规的如图16所示摆动凸轮件;因此,连接器可构造成便于制造和组装。
另外,在弹出机构40中不使用心形凸轮;因此,该弹出机构40的宽度可减小。
在此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并且可作出各种改变或变型。
例如,第一杆件50、第二杆件60、和覆盖件70可由合成树脂而不是金属来制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卡连接器可构造成具有推-推式弹出机构的卡连接器,该推-推式弹出机构可实现推-推式操作,其中由于在弹出机构中不使用心形凸轮,因此可减小宽度尺寸,并且其中不需要摆动凸轮件。

Claims (5)

1.一种卡连接器,其包括:
保持触点的壳体;
装接在该壳体上的框架,该框架对卡进行导向以便该卡插入或取出;
枢转臂,该枢转臂设置在该壳体上以使得该枢转臂可枢转,并且通过枢转该枢转臂沿弹出方向使该卡弹出;和
设置在该框架的侧面上的弹出机构,当该卡要弹出时该弹出机构使得该枢转臂枢转,
其中,该弹出机构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覆盖件,该第一杆件在一端上具有操作部分并且在另一端上具有接合臂,该第二杆件在一端上具有当该卡要弹出时与该接合臂相接合的第一接合部分并且在另一端上具有与该枢转臂接合的第二接合部分,该覆盖件支承该第一杆件和该第二杆件,以便该第一杆件和该第二杆件可沿前后方向移动,
该第一杆件和该第二杆件沿该框架的侧壁设置成单排,设置有一迫使该第一杆件向后的施压装置,
切开且突起的止挡形成在该框架上,该止挡具有斜表面,并且该止挡通过与该接合臂相接合从而起锁定作用,以便防止该第一杆件向后退回,并且当该第一杆件锁定时,该止挡的该斜表面使得该接合臂相对于该框架向外挠曲,以便允许该第二杆件的该第一接合部分通过,
斜部分形成在该覆盖件上,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斜部分使得该接合臂向上挠曲,以及
导向部分设置在该第二杆件上,该导向部分具有侧边缘,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侧边缘与借助该斜部分而向上挠曲的接合臂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斜部分形成在该覆盖件上,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第二斜部分迫使借助该斜表面而相对于该框架向外挠曲的该接合臂向内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支承部分设置在该第一杆件上,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支承部分使得该导向部分和该接合臂夹紧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倾斜的导向表面形成在该第二杆件的该第一接合部分上,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导向表面对接合臂的向后退回进行导向。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弹性锁定件设置在该覆盖件上,当该第一杆件的锁定松开时,该弹性锁定件防止第二杆件的向前推进。
CN200410049576A 2003-06-17 2004-06-17 卡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35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72199A JP4098168B2 (ja) 2003-06-17 2003-06-17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172199/2003 2003-06-17
JP172199/03 2003-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493A CN1574493A (zh) 2005-02-02
CN100583568C true CN100583568C (zh) 2010-01-20

Family

ID=33410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100495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3568C (zh) 2003-06-17 2004-06-17 卡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923665B2 (zh)
EP (1) EP1489548B1 (zh)
JP (1) JP4098168B2 (zh)
KR (1) KR20040108549A (zh)
CN (1) CN100583568C (zh)
DE (1) DE602004008997T2 (zh)
MY (1) MY131029A (zh)
SG (1) SG110093A1 (zh)
TW (1) TWM25703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30618A1 (en) * 2005-06-21 2007-09-05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Card connector
JP4689452B2 (ja) * 2005-12-01 2011-05-2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DE102006052207B4 (de) * 2006-11-06 2009-05-07 Webasto Ag Schiebehimmelanordn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Schiebedach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101740900B (zh) * 2008-11-21 2012-06-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US10276976B1 (en) * 2018-01-11 2019-04-30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Card edge connector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8463B2 (ja) 1998-02-02 2003-01-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JP3701792B2 (ja) * 1998-04-10 2005-10-0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3556090B2 (ja) * 1998-05-01 2004-08-1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Ic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3368465B2 (ja) * 1998-07-31 2003-01-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Icカードコネクタ
TW456606U (en) * 1999-07-02 2001-09-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d ejecting mechanism of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US6739890B2 (en) * 2000-04-12 2004-05-25 Molex Incorporated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ejection device
JP3380530B2 (ja) * 2000-07-21 2003-02-2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カード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2042964A (ja) * 2000-07-24 2002-02-08 Molex Inc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TW474489U (en) * 2001-02-27 2002-0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d ejecting mechanism of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3814493B2 (ja) * 2001-04-26 2006-08-3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カード排出装置
JP4416968B2 (ja) * 2001-07-30 2010-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アダプタ
TW523196U (en) * 2001-12-19 2003-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jec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US6619971B1 (en) * 2002-06-03 2003-09-16 Speed Tech Corp. Ejecting mechanism for memory card
TW549627U (en) * 2002-12-06 2003-08-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TW555225U (en) * 2002-12-10 2003-09-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74493A (zh) 2005-02-02
DE602004008997T2 (de) 2008-06-19
KR20040108549A (ko) 2004-12-24
SG110093A1 (en) 2005-04-28
US20040259398A1 (en) 2004-12-23
EP1489548A3 (en) 2006-01-04
EP1489548B1 (en) 2007-09-19
JP4098168B2 (ja) 2008-06-11
MY131029A (en) 2007-07-31
JP2005011574A (ja) 2005-01-13
TWM257034U (en) 2005-02-11
US6923665B2 (en) 2005-08-02
EP1489548A2 (en) 2004-12-22
DE602004008997D1 (de) 200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17633B1 (ko) 카드용 커넥터의 이젝터 기구
US7422485B2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CN100530841C (zh) 卡连接器
US6319028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an improved ejector mechanism
US20060166533A1 (en) Card connector
US20110250772A1 (en) Small sized stacked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or facilitating ejection of a sim card
US7445477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ejector
US7927117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US6729893B2 (en) Card ejector
US7878826B2 (en) Card connector
US6835077B2 (en) Card connector having a card engaging locking mechanism
US7537470B2 (en) Ejection mechanism and card connector
US7416427B2 (en) Card connector
US20050282440A1 (en) Card connector
US6908322B1 (en) Smart card connector carriage
CN100583568C (zh) 卡连接器
US7658638B2 (en) Connector
US6247946B1 (en) Card connector comprising connector portion and separatable card-receiving frame portion with card ejector mechanism
JP5093823B2 (ja) コネクタ
US6162074A (en) Card connector
EP0882383A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with a memory card ejector mechanism
JP2000148927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315675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312525Y (zh) 电子卡连接器
JP4414398B2 (ja) カード用電気ソケッ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TYCO ELECTRONICS JAPA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ANPU TYCO ELECTRONICS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AMP Tech Electronics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