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8857C -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8857C
CN100578857C CN200610066116A CN200610066116A CN100578857C CN 100578857 C CN100578857 C CN 100578857C CN 200610066116 A CN200610066116 A CN 200610066116A CN 200610066116 A CN200610066116 A CN 200610066116A CN 100578857 C CN100578857 C CN 1005788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framework
mirror device
fixture
radio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66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8480A (zh
Inventor
广江辉一
中岛那奈
小岛弘明
伊藤智之
井手信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8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8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88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885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门后视镜装置,包括天线和用于安装部件的金属框架。该天线能够完成接收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或向车厢外发送无线电发射中的至少一个。该天线包括与配套基板电连接的板和壳体。所述天线的板和壳体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到框架上。该天线由于所述金属板通过自攻螺钉与所述框架电连接而接地到该框架上。

Description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door mirror)装置。
背景技术
有些诸如汽车的车辆例如布置有:监测轮胎气压的轮胎气压监测系统(TPMS);用于遥控解锁和锁定车门的遥控无钥匙门禁(RKE)系统;和/或电视(TV)接收器。这些类型的轮胎气压监测系统、遥控无钥匙门禁系统和电视接收器在它们接收到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时启动。
这里,作为用于接收上述无线电发射的接收装置,现有包括安装在车门后视镜装置内(车门后视镜外壳内)的天线的接收装置(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4-130875和No.2004-168153)。布置在车门后视镜外壳内的专用基板例如电连接到天线上并用作天线的地。
然而,当试图通过专用基板获得充分的接地时(当试图将天线充分接地到专用基板上时),必需增大专用基板的面积(尺寸)。因此,存在专用基板必须较大从而难以紧凑制造的问题。
还存在这样的构造,其通过将电缆(例如,AV线缆)连接到天线并将该电缆布置在车身内而从车身获得接地而不是从专用基板获得接地。
然而,因为该电缆必须布置在车身内,所以布置电缆的工作复杂。另外,因为电缆布置在车身内,所述在布置电缆的工作之后,仅仅当车门后视镜在其调节状态与直立状态之间切换时,电缆的布置位置就会发生改变。因此存在天线特性波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紧凑且能够抑制天线特性波动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包括:镜外壳;布置在所述镜外壳内的天线,该镜外壳布置成使其从车门向外伸出,并且该天线能够完成接收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或向车厢外发送无线电发射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布置在镜外壳内的用于安装部件的金属框架,该金属框架通过固定件支撑天线,并用作天线的地;所述天线包括:配套基板,其包括用于调节无线电发射的接收效率或发送效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电路;壳体,其容纳所述配套基板并电绝缘;以及金属板,其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并暴露于所述壳体外侧,并且
所述固定件由于该固定件被插入到所述金属板和所述壳体内而将所述天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并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天线和框架电连接,且所述天线接地到所述框架上。
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包括:包括壳体和金属板的天线,该壳体电绝缘并容纳配套基板(matching-use base plate),所述配套基板调节无线电发射的接收效率或发送效率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金属板与配套基板电连接并暴露于壳体外侧,并且所述天线布置在镜外壳内,该镜外壳布置成从车门向外伸出,并且所述天线能够完成接收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或者向车厢外发送无线电发射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安装部件的金属框架,其布置在镜外壳内并由于对其表面进行的防锈处理而电绝缘;以及固定件,该固定件由于其被插入到所述金属板和壳体内而将天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并且该固定件与所述天线和框架电连接,且该框架用作天线的地;所述天线包括:配套基板,其包括用于调节无线电发射的接收效率或发送效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电路;壳体,其容纳所述配套基板并电绝缘;以及金属板,其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并暴露于所述壳体外侧,并且所述固定件由于被插入到所述金属板和壳体内而将所述天线固定到所述框架上,并且与该天线和框架电连接,且所述天线接地到所述框架上。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前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天线接地到框架上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配套基板的示意图;
图4是沿图2的线4-4截取的剖面图;
图5是沿图1的线5-5截取的剖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应用示例的前剖视图;
图7是表示与天线接收器和框架之间的距离相关的天线增益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8是对应于图7的天线增益的特征图;
图9是表示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另一应用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对应于图9的天线增益的特征图;
图11是表示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另一应用示例中天线位置已经改变的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12是对应于图11的天线增益的特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基于图1至12描述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后视镜装置10。
车门后视镜装置10布置成使其从车门向外伸出,并安装在车辆的左侧车门及右侧车门上。为了便于说明,这里将描述一示例,其中车门后视镜装置10被安装在车辆的右侧车门上。
在图1中,在前剖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当从车辆后方观看车门后视镜装置10时本发明的相关部分。车门后视镜装置10包括固定在车门上的车门后视镜支撑件34。支座50被支撑在车门后视镜支撑件34上,从而使得支座50的轴向方向沿着车辆的垂直方向,并且支座50被构造成为可围绕其轴线枢转。
镜外壳22安装在支座50上,且支座50由该镜外壳22覆盖。镜外壳22被构造成与支座50一起枢转,从而镜外壳22变成调节或直立状态。镜外壳22形成为例如大致矩形的箱形形状,并且其一侧开口。
用于安装部件的框架14布置在镜外壳22内。框架14通过未示出的固定螺钉固定在支座50上,从而使得框架14直立地布置在镜外壳22内。框架14由金属制成,并且通过拉制经过挤压成形的框架成形用金属板(例如,钢板)而形成为沿着车辆的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凹入。框架14还可以是通过铸造而形成的金属体。
对框架14的整个表面进行电镀(防锈处理),从而使框架14由于通过该电镀形成的表面处理膜而电绝缘。在框架14的后侧安装有未示出的镜面角度调节装置,其可摆动地保持用于检查车辆后方的未示出的车门后视镜。在框架14的车辆内侧和车辆上侧上布置有向后伸出的、大致呈圆柱形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参见图5)。
在框架14的上部,未示出的螺钉接收部布置在比自攻螺钉接收部14A更向外的位置处。该未示出的螺钉接收部形成为大致圆柱形形状,并以与自攻螺钉接收部14A相同的方式向后伸出。
天线12布置在框架14的上方。天线12与框架14一起布置在镜外壳22内。天线12被构造成能够完成接收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和向车厢外发送无线电发射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天线12能够接收在轮胎气压监测系统、遥控无钥匙门禁系统和TV接收器中使用的无线电发射(在能够接收无线电发射时),以及能够在其自身与车厢外的通信装置之间发送和接收在电子收费(ETC)应答器中使用的无线电发射(在能够发送和接收无线电发射时)。
天线12包括由下壳体18A和上壳体18B构成的壳体18。上壳体18B对应于下壳体18A的上部布置且紧密地附着在其上。壳体18例如由树脂形成并且电绝缘。如图2所示,大致矩形的箱形基板罩32布置在壳体18的车辆内端部分处。
配套基板16容置在基板罩32中。在图3中,示出了配套基板16的电路结构的一个示例。图3所示的配套基板16包括电容器44。电容器44的一个端部连接到与未示出的调谐器相连的同轴电缆48的中心导体48A上,而电容器44的另一端部连接到天线接收器42上,该天线接收器42是天线12接收无线电发射的部位。
与电容器44一起构成配套基板16的线圈46的一个端部连接在电容器44的所述另一端部和天线接收器42之间。
线圈46的所述另一端部连接到同轴电缆48的外导体48B上,并与同轴电缆48的外导体48B一起接地到框架14上,如下所述。
配套基板16调节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的接收效率(在天线12能够接收无线电发射时的增益)和向车厢外发送无线电发射的发送效率(在天线12能够发送无线电发射时的增益)。配套基板16被构造成用来调节(匹配)天线接收器42的阻抗,从而使得天线12能够以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的频率最有效地接收无线电发射(在能够接收无线电发射时),并且能够以向车厢外发送的无线电发射的频率最有效地发送无线电发射(在能够发送无线电发射时)。
配套基板16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并且能够具有根据天线12的阻抗匹配程度的各种电路结构。例如,可将线圈46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到电容器44的所述一个端部(在电容器44和同轴电缆48之间),而不是将线圈46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到电容器44的所述另一端部。并且,例如,可以颠倒电容器44和线圈46的布置位置(从而使得线圈46插在天线接收器42与同轴电缆48的中央导体48A之间,并使得电容器44插在天线接收器42与同轴电缆48的外导体48B之间),而不是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另外,当电容器44的布置位置改变时,电容器44在线圈46侧的端部可以在中央导体48A侧与线圈46连接。
如图2所示,用固定螺钉36将配套基板16固定到下壳体18A的底壁上,从而使得配套基板16的板厚方向沿着车辆的垂直方向。
金属板20通过基板罩32的底壁32A而布置在配套基板16的下表面(车辆的向下方向)上(参见图4)。板20的底端部分20A具有大致平板形状并布置为处在暴露于壳体18A的底壁(更具体地,基板罩32的底壁32A)的车辆下侧的状态中。分接头21切入板20中,固定螺钉36在其按配套基板16和基板罩32的底壁32A的顺序插入的状态下而拧入到分接头21中,从而使板20固定在基板罩32的底壁32A上,并通过固定螺钉36与配套基板16(更具体地,当配套基板16具有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时,例如线圈46的所述另一端)电连接。另外,还可以通过在底端部分20A上布置螺母并将其拧在固定螺钉36上而使板20与配套基板16电连接。同样,可以通过将底端部分20A插入到基板罩32的底壁32A中并用焊料将其连接到配套基板16的下表面上而使板20与配套基板16电连接。
布置板20是为了使配套基板16与框架14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框架14可用作天线12的地。板20从底端部分20A的车辆外侧和车辆后侧向下延伸,弯曲并向外延伸,并且包括位于稍后所述的腿部26的车辆后侧的前端部分20B。
下壳体18A包括对应于框架14和板20的腿部26。腿部26一体地形成在下壳体18A的车辆后侧处的后壁38上,从比基板罩32略微进一步向外的位置略微向后延伸和弯曲,并向下伸出。腿部26与后壁38之间的间隙尺寸对应于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框架14(更具体地,未在图2中示出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插入该间隙中。
如图5(沿图1的线5-5截取的剖面图)所示,腿部26通过导电自攻螺钉24固定在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上。直径大于自攻螺钉接收部14A的临时连接部26A形成在腿部26与自攻螺钉接收部14A相对应的车辆前侧上。当将天线12安装到框架14上时,使临时连接部26A与自攻螺钉接收部14A接合,从而将天线12的壳体18临时连接到框架14上。
然后,在自攻螺钉24的杆部24B已经按板20的前端部分20B和腿部26的顺序插入的状态下,将自攻螺钉24的杆部24B拧入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中,从而通过自攻螺钉24的头部24A而使板20的前端部分20B和腿部26推靠在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上。
即,通过板20的前端部分20B和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夹持腿部26。在该状态下,通过自攻螺钉24的杆部24B使自攻螺钉接收部14A的已经拧入自攻螺钉24的部分的表面处理层剥落,并且借助于自攻螺钉24的头部24A和杆部24B使板20的前端部分20B与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电连接。
在上述天线12中,与框架14的未示出的螺钉接收部相对应的腿部30布置在下壳体18A中(参见图1)。腿部30一体地形成在下壳体18A的后壁38上,从车辆外端部略微进一步向内的位置(更具体地,相比于腿部26进一步向外的位置)处略微向后延伸和弯曲,并向下伸出。腿部30和后壁38之间的间隙尺寸对应于框架14的未示出的螺钉接收部的车辆前后方向尺寸,并且框架14(更具体地,未示出的螺钉接收部)插入该间隙中。腿部30由于固定螺钉28插入腿部30中并拧入螺钉接收部内而固定在框架14上。
因此,天线12通过自攻螺钉24和固定螺钉28在两个点处固定在框架14上。
如上所述,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天线12固定在框架14上,并且天线12的地为框架14。
下面将描述本实施例的作用。
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对用于安装部件的框架14的表面进行防锈处理,从而使得框架14电绝缘。另外,天线12的壳体18容纳配套基板16并电绝缘。另外,天线12的板20由金属制成并布置成在底端部分20A由于导电固定螺钉36而与配套基板16电连接的状态下使其暴露于壳体18的下壳体18A的外侧。
当将天线12安装到框架14上时,按天线12的板20的前端部分20B和天线12的下壳体18A的腿部26的顺序将自攻螺钉24的杆部24B插入到天线12的板20的前端部分20B和天线12的下壳体18A的腿部26中,并拧入到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中。固定螺钉28插入到下壳体18A的腿部30中,并拧入到框架14的未示出的螺钉接收部中。结果,板20的前端部分20B和下壳体18A的腿部26就固定在框架14(更具体地,自攻螺钉接收部14A)上,并且下壳体18A的腿部30固定在框架14(更具体地,未示出的螺钉接收部)上。这样,天线12在两点处固定到框架14上。
此时,当将自攻螺钉24拧入到框架14中时,通过防锈处理而形成的表面处理膜在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的已经拧入自攻螺钉24的杆部24B的部分处通过自攻螺钉24的杆部24B而剥落。结果,自攻螺钉24的杆部24B与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电连接。从而,天线12的板20借助于自攻螺钉24的头部24A和杆部24B而与框架14电连接。这样,天线12的地为框架14。
如上所述,车门后视镜装置10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仅通过将自攻螺钉24拧入到框架14中,就使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的螺纹部的表面处理膜剥落。因此,不需要例如用于去除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的螺纹部的表面处理膜的后处理,或者例如掩模的处理,从而可保持制造成本较低,该掩模处理通过掩模框架14的自攻螺钉接收部14A的螺纹部并且对其它部分进行防锈表面处理来仅露出螺纹部。
这样,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由于自攻螺钉24而使得天线12的地变成用于安装部件的框架14。因此,因为地的大小和形状固定从而获得了充分的接地,所以能够使天线12获得稳定的地。因此,能够抑制天线特性的波动并提高天线增益。
另外,因为天线12的地为如上所述的用于安装部件的框架14,所以能够使地紧凑,并且因此能够使天线装置本身紧凑。
在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天线12通过自攻螺钉24固定在框架14上,并且框架14用作天线12的地。然而,固定件并不限于自攻螺钉24,只要固定件具有由于该固定件被插入穿过天线12的板20的前端部分20B和壳体18的下壳体18A的腿部26而将天线12固定到框架14上的功能(固定功能),并具有由于该固定件与天线12的板20和框架14电连接而使框架14用作天线12的地的功能(电连接性功能)即可。即,对于固定件来说,具有固定功能和电连接性功能就足够了。
则紧固件也不限于自攻螺钉24,只要紧固件除了具有固定件所具有的固定功能和电连接性功能之外,还具有由于其被拧入到框架14中而使拧入到框架14中的部分的表面处理膜剥落(或擦除)的功能(紧固功能)即可。即,对于紧固件来说,具有固定功能、电连接性功能、以及紧固功能就足够了。
如上所述,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不必在镜外壳22内布置专用基板来获得天线12的地,或者在车身内缠绕并铺设AV线缆等。因此,天线12的装配变得容易,这是优选的。
另外,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因为即使车门后视镜装置10很紧凑也可以获得充分大的地,所以可以根据镜外壳22内的空间而自由地设置天线12的大小和形状。
另外,因为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天线12可用作用于接收无线电发射的天线和用于发送无线电发射的天线中的至少一个,所以天线12可用作例如在轮胎气压监测系统、遥控无钥匙门禁系统、以及TV接收器中所使用的无线电发射的接收天线(当能够接收无线电发射时),可用作在ETC应答器中所使用的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发射的天线,并且可用作用于各种其它用途的天线。
(应用示例1)
下面将描述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应用示例。本应用示例为其中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天线12用作在轮胎气压监测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电发射的接收天线的示例。
如图6所示,防眩线束40远离天线12布置在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镜外壳22内。防眩线束40通过天线12上方的未示出的固定件固定在镜外壳22的内部。防眩线束40包括在车辆内侧处布置在镜外壳22内的底端部分40A,以及在车辆外侧处布置在镜外壳22内的前端部分40B。总体上,防眩线束40大致线性地从车辆内侧延伸至车辆外侧。
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改变在固定螺钉28的轴向位置与天线12的下壳体18A的车辆外部的底壁(严格说来,天线12的天线接收器42)之间的天线接收器/框架间距d(下面简称为“距离d”)并且测量天线增益。在本应用示例中,距离d设定为四个值:5mm、7.5mm、10mm和12mm,并且在每种情况下测量天线增益。
如图7和图8所示,当距离d为5mm时,平均天线增益为-13.42dBd。当距离d为7.5mm时,因为与距离d为5mm时相比,天线12离为金属体的框架14更远,所以天线增益提高,平均天线增益为-11.38dBd。
当距离d为10mm时,因为与距离d为7.5mm时相比,天线12(更具体地,天线接收器42)离框架14更远,所以天线增益进一步提高,平均天线增益为-8.73dBd。当距离d为12mm时,尽管与距离d为10mm时相比,天线12(更具体地,天线接收器42)离框架14更远,但是使天线12更加靠近防眩线束40的影响显著,所以天线增益降低,平均天线增益为-9.15dBd。
从以上实验数据可以理解到,在四个设定值中,距离d最优选为10mm。
如图7所示,从根据关于这四个设定值的数据所获得的特征图(图7中的渐曲线)可以看出,距离d最优选为大致10mm。
同样,如图8所示,无论距离d是这四个设定值中的哪一个,天线增益的特征图都基本同心。即,在各设定值中,不论无线电发射的接收方向是车辆的前后方向还是车辆的内外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都获得大约相同的天线增益。因此,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天线12实际上不具有方向性,并且即使当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和车辆的内外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接收无线电发射时,也能够以相同的程度感测无线电发射,这是优选的。
从以上测量结果可以理解到,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镜外壳22内的空间有限,但是当天线12(更具体地,天线12的天线接收器42)在该空间内布置在框架14上方并且远离框架14预定距离(例如,大致10mm)时,减少了由于框架14而造成的影响(例如,来自外部的无线电发射受到阻碍等),这是优选的。
(应用示例2)
下面将描述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另一应用示例。本应用示例是这样一个示例,其中布置位置在当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天线12用作在遥控无钥匙门禁系统或TV接收器中所使用的无线电发射的接收天线时、以及当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天线12用作在轮胎气压监测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电发射的接收天线时之间变化。这里,将描述其中天线接收器42的天线形状为螺旋状的示例。
在本应用示例中,支撑框架14和镜外壳22的支座50、车门后视镜支撑件34和车身均由钢制成,并且它们都电连接(电连接)。框架14、支座50、车门后视镜支撑件34、以及车身也可以由除钢以外其它的金属制成,并且可以由另一导电材料(换言之,它们可以是导电的)形成。
如图9所示,当天线12安装在框架14的车辆内侧(天线12沿车辆内外方向的接地位置P1(自攻螺钉24的位置))时,天线增益的特征图大致同心,如图10所示。即,不论无线电发射的接收方向是沿车辆的前后方向还是车辆的垂直方向,都获得了大约相同的天线增益。
这样,即使车门后视镜装置10的天线12实际上不具有方向性,并且从车辆的前后方向和车辆的垂直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接收无线电发射,天线12也能以大约相同的程度感测它们。
因此,这在天线12实施为在遥控无钥匙门禁系统或TV接收器中所使用的无线电发射的接收天线时是优选的。
如图11所示,当天线12沿车辆内外方向的接地位置位于比接地位置P1更向外的接地位置P2,并且天线12的天线接收器42沿车辆内外方向布置在框架14的外端部分的位置附近时(即,当天线12移动到框架14的车辆外侧时;参见箭头A),天线增益(水平偏振波)的特征图关于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心位置基本对称,但是天线增益沿车辆的垂直方向在车辆下侧总体高于车辆上侧。
这样,在车门后视镜装置10中,镜外壳22中的空间有限,但是当天线12的天线接收器42在该空间内布置在框架14沿着车辆内外方向的外端部分的附近时,天线12的方向性变成向下定向。因此,相比于来自上方的无线电发射,天线12能够更精确地感测来自下方的无线电发射。
因此,这在天线12实施为在轮胎气压监测系统中所使用的无线电发射的接收天线时是优选的。
以上描述了其中天线接收器42的天线形状为螺旋状的情况,但是天线12在这种形状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较高的增益。
如果天线接收器42的天线形状为线性,那么天线接收器/框架间距d可延长并且能够配置宽频带天线。
同样,与应用示例1的情况一样,在天线接收器42与框架14隔开预定距离(例如,大致10mm)的情况下,天线12可以布置在框架上方,并且与应用示例2的情况一样,天线12可以沿车辆内外方向布置在框架外端部分的位置附近。在这种情况下,车门后视镜装置10具有应用示例1和应用示例2中所描述的效果,这是更加有效的。
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清楚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即,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包括:布置在镜外壳内的天线,所述镜外壳布置成使其从车门向外伸出,且该天线能够完成接收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或向车厢外发送无线电发射中的至少一个;布置在镜外壳内的用于安装部件的金属框架,其通过固定件支撑天线,并用作天线的地。
在关于第一方面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中,天线的地由于固定件而为用于安装部件的框架。这样,因为地的大小和形状固定并且获得了充分的接地,所以能够使天线获得稳定的地。因此,能够抑制天线特性的波动并能够提高天线增益。
另外,因为天线的地是如上所述的用于安装部件的框架,所以能够使地紧凑,并因此能够使天线装置本身紧凑。
在关于第一方面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中,天线可以在其与框架隔开预定距离的情况下布置在框架上方。
在关于该结构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中,镜外壳内的空间有限,但是当天线在该空间内布置在框架上方并与框架隔开预定距离(例如,大约10mm)时,减少了由于框架而造成的影响(例如,阻碍来自外部的无线电发射等等),这是优选的。
在关于第一方面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中,天线可布置在框架沿车辆内外方向的车辆外端部分位置的附近。
在关于该结构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中,镜外壳内的空间有限,但是当天线布置在框架沿车辆内外方向的车辆外端部分位置的附近时,天线的方向性变为向下定向。因此,这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的天线例如实施为在轮胎气压监测系统中使用的无线电发射的接收天线时是优选的。
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包括:天线,其包括壳体和金属板,该壳体电绝缘并容纳配套基板,该配套基板调节无线电发射的接收效率和发送效率中的至少一个,该金属板与配套基板电连接并暴露于所述壳体外侧,且该天线布置在镜外壳内,该镜外壳布置成从车门向外伸出,并且该天线能够完成接收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或者向车厢外发送无线电发射中的至少一个;用于安装部件的金属框架,其布置在镜外壳内并由于对其表面进行的防锈处理而电绝缘;以及固定件,其由于插入所述金属板和壳体内而将天线固定到框架上,并且与所述天线和框架电连接,且该框架用作天线的地。
在关于第二方面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中,对用于安装部件的框架的表面进行防锈处理,从而使该框架电绝缘。另外,天线的壳体容纳配套基板并且电绝缘,并且天线的板由金属制成并在其与配套基板电连接的状态下暴露于壳体外侧。
在将天线安装到框架上时,将固定件插入板和壳体中,从而将天线固定到框架上。
此时,在该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中,固定件与天线和框架电连接,并且天线的地为用于安装部件的框架。这样,因为地的大小和形状固定并且获得了充分的接地,所以能够使天线获得稳定的地。因此,可抑制天线特性的波动并提高天线增益。
另外,因为天线的地是如上所述的用于安装部件的框架,所以能够使地紧凑,因此能够使天线装置本身紧凑。
如上所述,在关于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中,不必为了获得天线的地而在镜外壳内布置专用基板或者在车身内布置诸如AV线缆的电缆。因此天线的装配变容易,这是优选的。
另外,在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中,因为即使接地紧凑也能获得足够大的地,所以可根据镜外壳内的空间自由设定天线的大小和形状。
另外,因为该车门后视镜装置的天线可用作用于接收无线电发射的天线和用于发送无线电发射的天线中的至少一个,所以该天线可实施为用于各种用途的天线。
如上所述,关于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紧凑并能够抑制天线特性的波动。

Claims (16)

1.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包括:
镜外壳;
布置在所述镜外壳内的天线,所述镜外壳布置成使该镜外壳从车门向外伸出,且该天线能够完成接收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或向车厢外发送无线电发射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布置在所述镜外壳内的用于安装部件的金属框架,该金属框架通过固定件支撑所述天线,并用作所述天线的地;
所述天线包括:配套基板,其包括用于调节无线电发射的接收效率或发送效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电路;壳体,其容纳所述配套基板并电绝缘;以及金属板,其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并暴露于所述壳体外侧,并且
所述固定件由于该固定件被插入到所述金属板和所述壳体内而将所述天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并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天线和框架电连接,且所述天线接地到所述框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在该天线与所述框架隔开预定距离的状态下布置在该框架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布置在所述框架沿车辆内外方向的车辆外端部分的位置附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布置在所述框架沿车辆内外方向的车辆内端部分的位置附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天线和所述框架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一表面,在该表面上形成有防锈处理膜,从而使得所述框架电绝缘,并且当所述固定件被插入到所述框架中时该固定件剥落所述处理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通孔,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并且该第二固定件插入到所述通孔中并使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金属板电连接。
8.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包括:
天线,包括
壳体,其电绝缘并容纳配套基板,该配套基板调节无线电发射的接收效率或发送效率中的至少一个;和
金属板,其与所述配套基板电连接并暴露于所述壳体外侧,
镜外壳;所述天线布置在所述镜外壳内,该镜外壳布置成从车门向外伸出,并且所述天线能够完成接收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或者向车厢外发送无线电发射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安装部件的金属框架,其布置在所述镜外壳内并由于对其表面进行的防锈处理而电绝缘;以及
固定件,其由于被插入所述金属板和壳体内而将所述天线固定在所述框架上,并且与所述天线和框架电连接,且所述框架用作所述天线的地。
9.一种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包括:
镜外壳,其布置成使其从车门向外伸出;
天线,其布置在所述镜外壳内并能够完成无线电发射的接收或发送中的至少一个;
用于安装部件的金属框架,其布置在所述镜外壳内并使天线接地;和
固定件,其将天线支撑在所述框架上并与所述天线电连接;
所述天线包括:配套基板,其包括用于调节无线电发射的接收效率或发送效率中的至少一个的控制电路;壳体,其容纳所述配套基板并电绝缘;以及金属板,其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并暴露于所述壳体外侧,并且
所述固定件由于被插入到所述金属板和壳体内而将所述天线固定到所述框架上,并且与该天线和框架电连接,且所述天线接地到所述框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能够完成接收来自车厢外的无线电发射或向车厢外发送无线电发射中的至少一个。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在其与所述框架隔开预定距离的状态下布置在所述框架上方。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布置在所述框架沿车辆内外方向的车辆外端部分的位置附近。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布置在所述框架沿车辆内外方向的车辆内端部分的位置附近。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天线和框架电连接。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一表面,在该表面上形成有防锈处理膜,从而使得所述框架电绝缘,并且所述固定件在其插入到所述框架中时使所述处理膜剥落。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通孔,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二固定件,并且所述第二固定件被插入到所述通孔中从而使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金属板电连接。
CN200610066116A 2005-03-24 2006-03-24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8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86881A JP4975975B2 (ja) 2005-03-24 2005-03-24 車両用ドアミラー装置
JP2005086880 2005-03-24
JP2005086881 2005-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8480A CN1838480A (zh) 2006-09-27
CN100578857C true CN100578857C (zh) 2010-01-06

Family

ID=37015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661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857C (zh) 2005-03-24 2006-03-24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75975B2 (zh)
CN (1) CN10057885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58251B2 (ja) * 2011-09-20 2015-08-05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ドアミラー
JP2013256187A (ja) * 2012-06-12 2013-12-26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アウタミラー装置
US9816544B2 (en) * 2014-06-25 2017-11-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forming a grounding point on an aluminum member
FR3097694B1 (fr) * 2019-06-24 2021-07-09 Schneider Electric Ind Sas Armoire électrique avec panneau rapport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46827A (ja) * 1996-03-01 1997-09-1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アンテナ装置
DE10005567C2 (de) * 2000-02-09 2001-12-06 Bosch Gmbh Robert Fahrzeugaußenspiegel mit integrierter Antenne
JP3954893B2 (ja) * 2002-04-24 2007-08-08 マスプロ電工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車両用ドアミラ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8480A (zh) 2006-09-27
JP2006264543A (ja) 2006-10-05
JP4975975B2 (ja) 2012-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9693B2 (en) Antenna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US8519897B2 (en) Low-profile antenna assembly
US7768465B2 (en) Vehicle-mount stacked patch antenna assemblies with resiliently compressible bumpers for mechanical compression to aid in electrical grounding of shield and chassis
US20160064807A1 (en) Multiband Vehicular Antenna Assemblies
US9455494B2 (en) In-vehicle multimedia device having antenna module and tuner part module integrated therein
WO2016019784A1 (en) Shark fin antenna assemblies
US20130229315A1 (en) Low-Profile Antenna Assemblies
US8072335B2 (en) Antenna assemblies for remote applications
DE102009038150B4 (de) Multiband-Antennenmodul für ein Fahrzeug
JP2017046142A (ja) アンテナ装置
US7170752B2 (en) Navigation system incorporating antenna
US8648753B2 (en) Antenna device
CA2692360C (en) Antenna system for remote control automotive application
CN100578857C (zh)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装置
US20060114161A1 (en) Composite antenna device
US9072771B1 (en) Locomotive antenna arrays
EP1705064B1 (en) Vehicular door mirror device
CN205104600U (zh) 用于遥控车辆用途的天线和车辆天线组件
US20100225547A1 (en) Vehicle concealed antenna
US6937197B2 (en) Antenna for a central locking system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US8259019B2 (en) Antenna mount adapter
JP2007067970A (ja) アンテナ及びアンテナケーブル取り付け構造
CN106711587B (zh) 用于遥控车辆用途的天线和车辆天线组件
JP4118374B2 (ja) 自動車用アンテナ装置
JP2013126086A (ja) 車両搭載用アンテナ支持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