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8526C - 生物认证方法、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生物认证方法、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8526C
CN100578526C CN200710147734A CN200710147734A CN100578526C CN 100578526 C CN100578526 C CN 100578526C CN 200710147734 A CN200710147734 A CN 200710147734A CN 200710147734 A CN200710147734 A CN 200710147734A CN 100578526 C CN100578526 C CN 10057852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logical data
biological
data
information key
biometric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47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59012A (zh
Inventor
高久一夫
三田靖彦
铃木直子
岩崎真也
矢野正幸
武藤郁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Fujitsu Fron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ujitsu Frontech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59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59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852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852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17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82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 G06F21/83Protecting input, output or interconnection devices input devices, e.g. keyboards, mice or controll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 G07C9/25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G07C9/25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of the pass holder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electron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认证装置、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方法。该生物认证装置检测身体特征、与所登记的生物数据进行核对并进行个体认证,由此即使生物数据被分离、分布并存储,也可以提高机密性。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将生物数据分割成多个部分,并将这些部分存储在不同介质上。将生物信息密钥存储在一个介质上,在认证时,对分离的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创建生物信息密钥,并与所述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比较,来判断关联关系。因此,即使生物数据被分离、分布并存储,也可提高各个分离数据部分相关联的保密性,有助于防止因生物数据泄露或被窃取而导致的非法使用。

Description

生物认证方法、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利用作为人体一部分的生物特征对个体进行认证的生物认证方法、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装置,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适于用在通过用登记的生物数据组对检测到的生物数据组进行验证的个体认证中的生物认证方法、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近年来的个体认证技术中,生物认证技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体有许多可以用于区分个体的部分,例如指纹和趾纹、眼睛的视网膜、面部特征和血管;在这些方法中,对人体这些部分的生物特征进行识别,以进行个体认证。
例如,从手指、手掌和手背中的血管获得相当大量的个体特征数据。此外,血管(静脉)图案从婴儿期开始一生保持不变,并且被认为是完全唯一的,所以非常适于个体认证。
在这类生物认证中,首先,通过检测设备来检测用户自身的一部分生物特征,将检测到的生物数据登记在卡上或服务器上。接着,为了进行个体认证,通过检测设备来检测用户的一部分生物特征,用登记的生物数据来验证检测到的生物数据,基于相似度来进行个体认证。
如果将这种生物数据登记和存储在一个位置,则一旦数据泄露到外部(outside party),就会存在全部生物数据被复制或一些数据被伪造或类似情况的可能性,从而导致非法使用。因此,已提出一种分布式存储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对生物数据进行分割,并将分割部分存储在不同的介质上。
例如,已提出这样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对登记人的生物信息进行分割,将每个分割信息部分都存储在卡上和认证装置中,在验证时对分割数据进行读取和组合,从而获得登记的生物数据(例如,见日本专利特开No.2001-067137和日本专利特开No.2002-351843);还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将登记人的生物信息的每个分割部分都存储在认证管理中心和用户终端中,在验证时对分割数据进行读取和组合,从而获得登记的生物数据(例如,见日本专利特开No.2005-122478)。
当以这种方式分割生物数据时,将分割数据联系起来的密钥是必需的。即,使用密钥来将分割数据关联起来并进行组合,从而在验证时重构出登记数据。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建议中,使用登记人的加密识别号(例如,ID号、密码号等)作为这种密钥。
然而,即使对现有技术中的识别号进行加密,也可对该号进行解密。如果识别号被解密,则即使为了防止非法使用全部生物数据而对数据进行了分割,也可容易地检索到相应的分割数据并将其进行组合,从而重构出全部生物数据。
此外,生物数据是个体信息,所以当然必须防止非法访问以及这种非法获取。因此,所涉及的问题是个体所使用的生物认证装置的安全性打了折扣,阻碍了这类装置的普及;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措施来有效地使用生物认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认证方法、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装置,即使生物信息被分割并存储在不同介质上,也可防止对分割生物信息的非法获取及合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认证方法、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装置,即使生物信息被分割并存储在不同介质上,也可防止对分割生物信息的伪造。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认证方法、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设备,即使生物信息被分割并存储在不同介质上,也可防止通过窃取介质而非法获取生物信息。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生物认证装置具有: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人体的关注部分,并输出表示生物特征的生物数据;数据库文件,其存储有从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用户的生物数据中分割出的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个体介质,用于存储通过所述生物数据而生成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和分割后的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以及控制单元,其在登记生物数据时,将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生物数据分割为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根据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来创建所述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将一个生物数据部分登记在所述数据库文件中,而将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所述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存储在所述个体介质中,并且该控制单元在认证时利用所述个体介质将所述个体介质的所述另一生物数据部分与所述数据库文件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将从所述个体介质中读取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与由此创建的第二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为匹配时,将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生物数据与组合后的生物数据进行核对,并进行个体认证。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生物认证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检测步骤,检测人体的关注部分,并输出表示生物特征的生物数据;将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用户的生物数据分割为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的步骤;通过所述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一生物信息密钥的步骤;将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存储在数据库文件中的步骤;将通过所述生物数据而生成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和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写在个体介质上的步骤;将所述个体介质上的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合并,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并将从所述个体介质中读取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与所创建的第二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比较的步骤;以及当比较结果为匹配时,将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生物数据与组合后的生物数据进行核对并进行个体认证的步骤。
本发明的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是通过检测用户的生物特征来进行生物认证的个体认证中所使用的个体认证介质,并存储有:通过对用户的生物数据进行分割而得到的一个生物数据部分,所述用户的生物数据是通过检测所述用户身体的关注部分而获得的;以及通过所述生物数据而生成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组合后的生物数据并通过由所述用户输入的识别号来创建所述第二生物信息密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还包括介质读写器,其用于从所述个体介质读取存储信息和向所述个体介质写入存储信息。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当所述比较结果为不匹配时,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取出另一个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将所述个体介质上的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与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取出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并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个体介质上的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将从所述个体介质中读取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与所创建的第二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为匹配时,操作所述检测装置并获得所述用户的生物数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单元具有:生物数据管理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个体介质上的所述另一生物数据部分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并将从所述个体介质中读取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与所创建的第二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比较;以及核对控制模块,用于将组合后的生物数据与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生物数据进行核对,并进行个体认证。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单元还具有:登记控制模块,用于操作所述检测装置、获取所述生物数据,并将所述生物数据传至所述生物数据管理控制模块;并且其中所述生物数据管理控制模块将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生物数据分割为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将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记录在所述数据库文件中,而将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存储在所述个体介质上。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检测装置是检测人体中的血管图像的装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单元,该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人体的手的血管的图像。
利用本发明,通过生物数据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将生物数据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存储在不同介质上,且这些部分通过所述生物信息密钥而关联。因此,即使生物数据被分开并以分布方式存储,也可以提高分离的数据部分相关联的保密性,有助于防止生物数据泄漏或被窃取而造成的非法使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物认证装置的构成。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生物认证装置在登记时的构成。
图3用于说明在图2中登记时的操作。
图4示出了图2中的登记过程中的处理流程。
图5用于说明图4的登记处理。
图6示出了图1中的生物认证装置在认证时的构成。
图7用于说明在图6中认证时的操作。
图8示出了图6中的认证过程中的处理流程。
图9用于说明图8的认证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生物认证装置、生物数据登记处理、生物数据认证处理和其它实施方式的顺序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生物认证装置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生物认证装置的前视图。图1示出了作为生物认证装置的采用手掌静脉认证机理的进/出装置。如图1中所示,生物认证装置4具有主板3。主板3上设置有IC卡读写器2、静脉传感器(生物检测装置)1、屏幕显示器14、认证结果显示器16、蜂鸣器17和输入键组12。
IC卡读写器2从用户携带的IC卡(个体卡)中的IC芯片读取数据以及向该IC芯片写入数据。如下所述,该IC卡存储有分离的生物数据β和生物信息密钥。
静脉传感器1包括手掌图像采集装置。手掌图像采集装置1在主单元的大致中心处安装有传感器单元1-1。传感器单元1-1上下方设置有一对导架(guide)1-2和1-3。导架1-2用于支撑手腕,导架1-3用于支撑手指。
因此,导架1-2向用户提供引导,从而引导并支撑手腕;导架1-3向用户提供引导,从而引导并支撑手指。因此,可以控制手掌在传感器单元1-1上方的姿态,即,位置、倾斜和大小。
传感器单元1-1在中心处设置有红外传感器(CMOS传感器)、聚焦透镜和距离传感器;其周边设置有多个近红外发光元件(LED)。例如,在周边的八个位置处设置近红外发光元件,用于向上发射近红外线。CMOS传感器接收经过反射的发射光。从由此接收的采集图像中提取静脉图案。
显示单元14显示各种状态,例如引导消息等。认证结果显示单元16用灯来显示认证结果(OK、NG)。蜂鸣器17用声音来通知各种状态。键组12具有:数字键盘121,用于输入ID等;结束键122,用于给出操作结束的通知;以及菜单键123,用于选择菜单项。
如下所述,在该进/出系统中,用户在登记时将他自己的IC卡插入IC卡读写器2中,并且将他的手掌保持在手掌图像采集装置(以下简称为“图像采集装置”)1上方,以使血管图像可被读取。主板3通过所读取的血管图像来创建血管图像数据(生物数据),并对该血管图像数据进行分离,然后将血管图像数据的一部分α登记在主板上3上,而将血管图像数据的另一部分β登记在IC卡上。同时,主板3通过血管图像数据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并将生物信息密钥登记在IC卡上。
进入时,用户将他自己的IC卡插入IC卡读写器2中,IC卡读写器2从IC卡中读取血管图像数据β和生物信息密钥。用户还将他的手掌保持在图像采集装置1的上方,以使血管图像可被读取。主板3将由此读取的血管图像数据β与主板3内的一部分血管图像数据α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后的血管图像数据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并将该密钥与从IC卡中读取的所登记的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核对。
如果核对结果匹配,则判定血管图像数据α与IC卡上的血管图像数据β相关联,将血管图像数据α与来自IC卡的血管图像数据β进行组合,并创建所登记的血管图像数据(生物数据)。然后,将从图像采集装置1读取的血管图像获得的血管图像数据与该创建的血管图像数据进行核对。如果核对结果令人满意,则门在主板3的控制下开启,从而能够进入。
如果核对结果不令人满意,则主板3从主板3内取出另一血管图像数据α,将读出的血管图像数据β与取出的血管图像数据α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后的血管图像数据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并将该密钥与从IC卡中读取的所登记的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核对。
如果核对结果匹配,则创建所登记的血管图像数据,并将从图像采集装置1获得的血管图像数据与该创建的所登记的血管图像数据进行核对。如果核对结果不匹配,则可以类似地从主板3内取出另一血管图像数据α。将读出的血管图像数据β与取出的血管图像数据α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后的血管图像数据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并且可以将该密钥与从IC卡中读取的所登记的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核对。
因此,在登记时,通过所登记的血管图像数据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由所登记的血管图像数据分离成的血管图像数据α和血管图像数据β相关联。因此,即使分离成的血管图像数据部分存储在不同介质上,并且血管图像数据和信息密钥从介质之一泄露,或者,即使出现窃取,如果没获得另一血管图像数据,则也无法获得信息密钥。因此,可进一步提高防止对布式管理的生物数据分的非法使用的效力。
生物数据登记处理
图2说明了图1的装置中的生物数据登记,图3说明了创建的数据。在图2中,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与图1中相同的部分。如图2中所示,主板3具有CPU 3-1(带存储器)、引导存储器3-2、登记存储器3-3和数据存储器(SRAM)7。引导存储器3-2存储有OS(操作系统)、应用程序30和认证库(认证程序)34。
登记存储器3-3用于个体信息登录。数据存储器7具有:生物表70,其存储有分离的静脉数据α;个体数据表74,其存储有个体信息;个体信息管理表72,其存储有个体信息,用于管理个体数据表74。
CPU 3-1在OS的控制下运行任务应用程序30和认证库34,从引导存储器3-2中进行读取。如图2中所示,该应用程序30具有登记控制程序32、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以及核对控制程序38(图6中进行说明)。
主板3连接到管理者的钥匙10和电子锁控制板18,电子锁控制板18驱动电子锁19的开和关。与应用程序30相结合地设置有数字键盘12的驱动器40、用于屏幕显示器14的驱动器42、用于静脉传感器1的驱动器44、用于认证结果显示器(LED灯)16的驱动器46、用于蜂鸣器17的驱动器48和用于IC卡读写器2的驱动器50。
参照图3来说明登记时的操作。首先,为了进行登记,将管理者的钥匙10插到主板3中,使得能够进行登记。应用程序30检测管理者的钥匙10并启动登记控制程序32,登记菜单显示在屏幕显示器14上。
用户在浏览登记菜单的同时,可操作键组12的数字键盘来输入他自己的登记号(姓名、ID、部门)和登记ID。接收到登记号和登记ID后,登记控制程序32在屏幕显示器14上显示登记开始消息,并向静脉认证程序34发出图像采集指令。作为响应,用户将他的手放在静脉传感器1上。静脉认证程序34启动静脉传感器1,静脉传感器1采集手的手掌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发送到静脉认证库34。
静脉认证库34执行一系列的登记和核对处理。即,静脉认证库34执行距离/手轮廓检测处理、血管图像提取处理及登记和核对处理。在距离/手轮廓检测处理中,从图像采集装置1接收由距离传感器测量到的距离,判定手掌或其它对象与传感器单元1-1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通过传感器单元1-1所采集的图像来检测手掌的轮廓,并基于该轮廓来判断该图像是否为可用于登记和核对处理的图像。例如,手掌可能在图像中没有充分展现。
在血管图像提取处理中,如果在手轮廓检测处理中判定已经在手正确定位的情况下采集了图像,则从手的图像中提取血管图像。即,利用反射率的差异从手掌的图像中提取灰度数据,并从该血管图像(灰度)数据中提取预先确定的血管图像的特征(血管的主干和分支的方向和数量等)。
核对处理取出血管图像数据,将在血管图像检测处理中检测到的血管图像数据与取出的所登记的血管图像数据进行比较,进行核对处理,并输出核对结果。登记处理对血管图像特征数据进行登记。
静脉认证库34从静脉传感器1采集的图像中提取血管图像,并提取该血管图像的特征数据。静脉认证库34多次(例如,三次)执行图像采集控制以及血管图像和血管图像特征数据的提取。静脉认证库34执行多个血管图像的特征数据的核对,如果核对结果令人满意,则通知登记控制程序32认证OK的结果,将该数据认证为适于登记的血管图像特征数据。
在获得认证OK之后,登记控制程序32通过驱动器46和48用LED灯16和蜂鸣器17来提供认证OK的通知。然后,登记控制程序32将登记数据(个体和血管图像特征数据)发送至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
如图3中所示,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接收个体数据(登记信息、登记ID)64和血管图像特征数据68作为登记信息,并通过特征数据68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66。下面对创建方法的细节进行说明。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对特征数据68进行分离并创建分离的静脉数据α(60)和分离的静脉数据β(61)。
此外,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使用生物信息密钥66来创建个体信息管理表72和个体数据表74。例如,个体数据64存储在个体数据表74中,而生物信息密钥66及其存储位置存储在个体信息管理表72中。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将上述分离的静脉数据α(60)存储在用于存储器7中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α的文件70中。
此外,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通过驱动器50和IC卡读写器2将上述生物信息密钥66和上述分离的静脉数据β(61)写到IC卡20上。
这样,通过血管图像数据创建了生物信息密钥,将血管图像数据分离为两部分,并且将这两部分存储在不同介质(IC卡20和主板3的存储器7)上,且通过生物信息密钥相关联。
接下来,参照图4中的处理流程和图5中说明的处理来说明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的登记处理。
(S10)首先,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以下称为“控制程序”)获取所登记的特征数据G2和输入登记ID。
(S12)接下来,控制程序36截取特征数据G2的特定区域G5。这里,数据被分离为两部分,所以截取了同时属于这两个分离部分的区域G5。
(S14)控制程序36利用规定的加密通过所截取的特征数据G5和获取的登记ID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66。例如,对登记ID和特征数据的区域G5的位图数据施加规定的加密算法,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66。
(S16)接下来,控制程序36对所登记的特征数据G2进行分割。这里,所登记的特征数据G2被分割为高部分和低部分,以创建要存储在介质A(存储器7)上的静脉数据α(G3)和要存储在介质B(IC卡20)上的静脉数据β(G4)。
(S18)控制程序36将生物信息密钥66、登记ID和静脉数据β(G4)61存储在介质B(IC卡20)上。控制程序36还将分离的静脉数据α(G3)60存储在介质A(主板3上的存储器7中的静脉数据文件70)上。
这样,对生物(这里指血管图像)数据进行分割、分布和存储,并使用生物数据的一部分来创建关联的生物信息密钥。因此,对分割并存储的生物数据进行关联取决于用户的生物数据,所以即使数据泄露,也极难确定。
此外,添加登记ID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从而使得解密更加困难。生物信息密钥存储在IC卡中,有助于防止生物信息密钥的篡改和泄露。
生物数据核对处理
图6说明了图1的装置中的生物数据核对,图7说明了核对处理。在图6中,与图1和图2中相同的部分被配以相同的标号。如图2中所示,主板3上的CPU 3-1在从引导存储器3-2中读取的OS的控制下运行任务应用程序30和认证库34。CPU 3-1运行核对控制程序38和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
参照图6来说明核对时的操作。首先,用户将IC卡20插入IC卡读写器2中。IC卡读写器2读取所存储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β(61)、生物信息密钥66和登记ID,并将它们发送至核对控制程序38。接着,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从分离的静脉数据文件70中读取分离的静脉数据α(60)。
如图7所示,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将从IC卡20中读取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β(61)和从文件70中读取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α(60)进行组合,并创建特征数据68。然后,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利用上述加密处理通过上述登记ID和特征数据68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66-1。
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判断由此创建的生物信息密钥66-1是否与从IC卡20中读取的生物信息密钥66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则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从分离的静脉数据文件70中读取存储在下一位置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α(60),类似地,将从IC卡20中读取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β(61)与来自文件70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α(60)进行组合,并创建特征数据68。然后,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利用上述加密处理通过上述登记ID和特征数据68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66-1。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判断由此创建的生物信息密钥66-1是否与从IC卡20中读取的生物信息密钥66相匹配。
另一方面,如果判定由此读取的生物信息密钥66-1与从IC卡20中读取的生物信息密钥相匹配,则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利用生物信息密钥66查阅个体信息管理表62,取出与个体数据文件74相对应的个体数据(登记号)64,将该个体数据与先前创建的特征数据68一起制备成登记信息,并通知核对控制程序38完成了准备。
核对控制程序38在屏幕显示器14上显示认证初始化消息,并向静脉认证程序34发出图像采集指令。作为响应,用户将他的手放在静脉传感器1上。静脉认证程序34启动静脉传感器1,静脉传感器1采集手的手掌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发送至静脉认证库34。
静脉认证库34从静脉传感器1所采集的图像中提取血管图像,并提取该血管图像的特征数据。静脉认证库34通知生物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完成了提取。生物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将上述组合后的特征数据68发送至静脉认证库34。
如上所述,静脉认证库34将通过图像采集而获得的血管图像特征数据与所述组合后的特征数据进行核对,如果核对结果令人满意,则通知登记控制程序32认证OK的结果。
在获得认证OK结果之后,登记控制程序32通过驱动器46和48用LED灯16和蜂鸣器17来通知认证OK结果。然后,登记控制程序32通过驱动器52来控制电子锁控制板18,从而使得电子门19能够打开。个体数据登录在登记存储器3-3中。
这样,对已分布并存储的血管图像数据进行组合,创建生物信息密钥,并将新创建的密钥与所登记的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比较,从而即使生物数据被分布并存储,也可保持关联关系的保密性。
接下来,参照图8的处理流程图和图9中的说明处理的图,来说明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的核对处理。
(S20)首先,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从核对控制程序38获取存储在IC卡20中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β(61)、生物信息密钥66和登记ID。
(S22)接下来,静脉数据管理控制程序(以下称为“控制程序”)36从存储器70中获取分离的静脉数据α(60-1)。
(S24)控制程序36将从IC卡20中读取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β(61)和从文件70中读取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α(60-1)进行组合,并创建特征数据68。
(S26)控制程序36截取特征数据G2的特定区域G5。这里,数据被分离成两部分,所以截取了同时属于这两个分离部分的区域G5。
(S28)控制程序36利用规定的加密通过所截取的特征数据G5和获取的登记ID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66。例如,对登记ID和特征数据的区域G5的位图数据施加规定的加密算法,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66-1。
(S30)接下来,控制程序36将新创建的生物信息密钥61-1与从介质B(IC卡20)中读取的生物信息密钥66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不匹配,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22,获取下一位置处的静脉数据α(60-2),并执行步骤S24到S30的处理。
(S32)另一方面,如果比较结果匹配,则如上所述,控制程序36提供对完成了登记信息的准备的通知,进行图像采集以及特征数据G2与根据图像采集结果而获得的特征数据G2-1的核对,并进行认证处理。
这样,对生物数据(这里指血管图像数据)进行分割并分布在不同存储介质上,此外,通过生物数据的一部分来创建关联的生物信息密钥。因此,对分割并存储的生物数据进行关联取决于用户的生物数据,所以即使数据泄露,也极难确定。
此外,添加登记ID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从而使得解密更加困难。生物信息密钥存储在IC卡中,有助于防止生物信息密钥的篡改和泄露。
另外,通过登记处理或核对处理中未涉及的数据管理控制程序36来进行生物数据分离与合并、生物信息密钥创建以及比较,从而可进一步提高保密性。
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手的手掌的血管图像数据作为所述生物数据;然而,也可使用手背或手指的血管图像。类似地,也可以使用指纹、手纹、视网膜图像、面部特征和其它生物数据。
此外,针对分割为高部分和低部分的情形对生物数据的分割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分割为左部分和右部分,或者分割为三部分或更多部分。当分割为三部分或更多部分时,可通过包括三部分或更多分离部分的去除区域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或者可通过包括两个分离部分的去除区域来创建生物信息。
类似地,无需利用登记ID即可通过截取部分来创建生物信息,并且用于分布存储的介质不限于IC卡(个体介质)和核对装置中的存储器,而可以是两个个体介质单元的组合,或者可以是个体介质和集中管理装置(例如,连接到进/出装置的服务器)。
此外,说明了存储在装置中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α没有索引的示例;但是登记ID可用作索引。在这种情况下,可快速地取出相应的分离的静脉数据α。
此外,应用领域不限于进/出装置,而是类似地可应用于旅馆和其它设备的使用、视频、汽车或其它商品的租赁系统、取代金融和分布区域中的信用卡的使用、火车、飞机和其它交通系统的预订登记系统等。
以上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更改,这些更改不排除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外。
通过生物数据来创建生物信息密钥,将生物数据分离成存储在不同介质中的多个部分,这些部分通过生物信息密钥而关联,从而即使对生物数据进行分离、分布并存储,也可提高各个分离数据部分的关联的机密性,有助于防止因生物数据的泄露或被窃取而导致的非法使用。

Claims (18)

1、一种生物认证装置,该生物认证装置用于检测用户身体的特征并进行个体认证,该生物认证装置包括:
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身体的关注部分,并输出表示生物特征的生物数据;
数据库文件,其存储有从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所述用户的生物数据中分割出的一个生物数据部分;
个体介质,用于存储通过所述生物数据而生成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和分割后的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以及
控制单元,其在登记生物数据时,将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生物数据分割为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根据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来创建所述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将一个生物数据部分登记在所述数据库文件中,而将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所述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存储在所述个体介质中,
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在认证时利用所述个体介质将所述个体介质的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与所述数据库文件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将从所述个体介质中读取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与所创建的第二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比较,并且当比较结果为匹配时,将组合后的生物数据与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生物数据进行核对,并进行个体认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认证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组合后的生物数据并通过由所述用户输入的识别号来创建所述第二生物信息密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认证装置,其中,该生物认证装置还包括:
介质读写器,其用于从所述个体介质读取存储信息和向所述个体介质写入存储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认证装置,其中,当所述比较结果为不匹配时,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取出另一个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将所述个体介质上的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与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取出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并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认证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个体介质上的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将从所述个体介质中读取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与所创建的第二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比较,当比较结果为匹配时,操作所述检测装置并获得所述用户的生物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认证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生物数据管理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个体介质上的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并将从所述个体介质中读取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与所创建的第二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比较;以及
核对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组合后的生物数据与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生物数据进行核对,并进行个体认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认证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
登记控制模块,用于操作所述检测装置、获取所述生物数据,并将所述生物数据传至所述生物数据管理控制模块;并且
其中所述生物数据管理控制模块将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生物数据分割为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将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登记在所述数据库文件中,而将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所述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存储在所述个体介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认证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是检测人体中的血管图像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认证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单元,该图像采集单元采集所述人体的手的血管的图像。
10、一种检测用户的身体的特征并进行个体认证的生物认证方法,该生物认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步骤,检测所述身体的关注部分,并输出表示生物特征的生物数据;
将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所述用户的生物数据分割为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的步骤;
通过所述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一生物信息密钥的步骤;
将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存储在数据库文件中的步骤;
将通过所述生物数据而生成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和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写在个体介质上的步骤;
将所述个体介质上的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的步骤;
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的步骤;
将从所述个体介质中读取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与所创建的第二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比较的步骤;以及
当比较结果为匹配时,将所述组合后的生物数据与在所述检测步骤中获得的生物数据进行核对并进行个体认证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认证方法,其中,所述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的步骤包括通过所述组合后的生物数据和由所述用户输入的识别号来创建所述第二生物信息密钥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认证方法,其中,该生物认证方法还包括利用介质读写器从所述个体介质读取所述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和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以及将向所述个体介质写入所述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和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的步骤,其中所述介质读写器用于从所述个体介质读取存储信息和向所述个体介质写入存储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认证方法,其中,该生物认证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比较步骤的比较结果为不匹配时,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取出另一个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的步骤;
将所述个体介质上的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与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取出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的步骤;以及
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认证方法,其中,该生物认证方法还包括当所述比较结果为匹配时执行所述检测步骤并获得所述用户的生物数据的步骤。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认证方法,其中,该生物认证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生物数据管理控制模块执行将所述个体介质上的所述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与所述数据库文件中的所述一个生物数据部分进行组合并通过组合后的生物数据来创建第二生物信息密钥的所述步骤,以及将从所述个体介质中读取的第一生物信息密钥与所创建的第二生物信息密钥进行比较的所述步骤的步骤;
使核对控制模块执行将所述组合后的生物数据与在所述检测步骤中获得的生物数据进行核对并进行个体认证的所述步骤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生物认证方法,其中,该生物认证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使生物数据管理控制模块执行对在所述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生物数据进行分割的所述步骤、将分割所得的一个生物数据部分登记在所述数据库文件中的所述步骤,以及将分割所得的另一个生物数据部分和所述第一生物信息密钥写入所述个体介质中的所述步骤的步骤;以及
使登记控制模块执行执行所述检测步骤、获取所述生物数据的所述步骤,并将所述生物数据传至所述生物数据管理控制模块的步骤。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生物认证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步骤包括利用用于检测人体中的血管图像的装置来检测血管图像的步骤。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生物认证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步骤包括利用图像采集单元来检测血管图像的步骤,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人体的手的血管的图像。
CN200710147734A 2006-09-12 2007-08-27 生物认证方法、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52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6443 2006-09-12
JP2006246443A JP4919744B2 (ja) 2006-09-12 2006-09-12 生体認証装置及び生体認証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59012A CN101159012A (zh) 2008-04-09
CN100578526C true CN100578526C (zh) 2010-01-06

Family

ID=38826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77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8526C (zh) 2006-09-12 2007-08-27 生物认证方法、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23786B2 (zh)
EP (1) EP1901194B1 (zh)
JP (1) JP4919744B2 (zh)
KR (1) KR100972218B1 (zh)
CN (1) CN100578526C (zh)
ES (1) ES2401977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2720A (ja) * 2005-08-19 2007-03-01 Fujitsu Ltd 生体認証による情報アクセス方法及び生体認証による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9361440B2 (en) * 2007-12-21 2016-06-07 Apple Inc. Secure off-chip processing such as for biometric data
KR100996466B1 (ko) * 2008-10-09 2010-11-25 조선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비밀분산 기법을 이용한 지문정보 저장 장치, 비밀분산 기법을 이용한 지문 인증 시스템 및 비밀분산 기법을 이용한 지문 인증 방법
CN101478541A (zh) * 2008-10-21 2009-07-08 刘洪利 一种生物特征认证方法,以及一种生物特征认证系统
KR101094358B1 (ko) 2008-11-21 2011-12-15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지문 정보 등록 시스템 및 방법, 지문 정보를 이용한 사용자 인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459518B (zh) * 2008-12-01 2011-04-20 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数字密钥提取和保护方法
WO2010075762A1 (zh) * 2009-01-05 2010-07-08 Liu Hongli 一种生物特征认证方法,以及一种生物特征认证系统
CN101840481A (zh) * 2009-03-19 2010-09-22 耀光联有限公司 微电子锁定系统
US8245877B2 (en) * 2009-07-22 2012-08-21 Gotohti.Com Inc. Dispenser with palm reader
JP5424788B2 (ja) * 2009-09-16 2014-02-26 株式会社日立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生体認証装置に用いる生体情報作成方法および認証方法並びに装置
KR101178552B1 (ko) * 2010-12-29 2012-08-30 주식회사 유니온커뮤니티 생체인증 시스템과 그 생체 인증방법
US8548206B2 (en) 2011-01-20 2013-10-01 Daon Holdings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apturing biometric data
US8457370B2 (en) 2011-01-20 2013-06-04 Daon Holdings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henticating users with captured palm biometric data
CN104639517B (zh) * 2013-11-15 2019-09-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和装置
KR101514153B1 (ko) * 2013-12-04 2015-04-21 사단법인 금융결제원 바이오 정보 분산 처리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서버
WO2016126729A1 (en) 2015-02-03 2016-08-11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Validation identity tokens for transactions
US10679017B2 (en) 2015-04-21 2020-06-0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ystem thereof
CN107710671B (zh) * 2015-04-30 2020-06-12 德山真旭 终端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608355A (zh) * 2015-07-08 2016-05-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生物信息验证方法、生物信息验证系统和终端
CN105208005B (zh) * 2015-08-25 2019-10-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认证方法、连接设备和终端设备
KR101639404B1 (ko) * 2015-10-14 2016-07-13 주식회사 다날 지문 분할 인식 기반의 사용자 인증 장치 및 방법
US10341310B1 (en) * 2015-12-11 2019-07-02 Orock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users using multiple factors
US20170243225A1 (en) * 2016-02-24 2017-08-24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multi-party computation for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US10425232B2 (en) 2016-09-07 2019-09-24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Encrypted biometric registration
US10425408B2 (en) 2016-09-07 2019-09-24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Encrypted biometric authenication
WO2018165811A1 (zh) * 2017-03-13 2018-09-2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特征模板保存、验证方法及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终端
JP6919380B2 (ja) * 2017-07-13 2021-08-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認証装置及び認証方法
CN109165523A (zh) * 2018-07-27 2019-01-08 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 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终端设备、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102409790B1 (ko) * 2020-01-30 2022-06-17 주식회사 알체라 생체정보 분산관리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생체인식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198944T1 (de) * 1997-11-07 2001-02-15 Swisscom Ag Verfahren, system und vorrichtungen zur bestimmung der authentizität von personen
JP2000215280A (ja) * 1999-01-26 2000-08-04 Hitachi Ltd 本人認証システム
JP3819172B2 (ja) 1999-04-06 2006-09-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データ Icカード、icカード照合システム、及びicカード照合方法
JP3596595B2 (ja) 1999-08-25 2004-12-0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個人認証システム
US7085931B1 (en) * 1999-09-03 2006-08-01 Secure Computing Corporation Virtual smart card system and method
JP4405656B2 (ja) * 2000-10-20 2010-01-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指紋情報を用いた個人認証システム及び同システム用登録・認証方法
US7047418B1 (en) * 2000-11-29 2006-05-16 Applied Minds, Inc. Imaging method and device using biometric information for operator authentication
JP4802388B2 (ja) * 2001-04-27 2011-10-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暗号化装置、復号化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2351843A (ja) 2001-05-28 2002-12-06 Hitachi Ltd テンプレート再登録方法と本人認証方法及びその実施システム並びにその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040015702A1 (en) * 2002-03-01 2004-01-22 Dwayne Mercredi User login delegation
GB0229047D0 (en) 2002-12-13 2003-01-15 Senselect Ltd Identification system
KR20050023050A (ko) * 2003-08-29 2005-03-09 김재형 분할 생체정보를 이용한 암호키 생성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사용자 인증 방법
JP2005115800A (ja) * 2003-10-10 2005-04-2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個人認証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JP2005122478A (ja) 2003-10-16 2005-05-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指紋照合装置
JP4869944B2 (ja) 2003-12-24 2012-02-08 テレコム・イタリア・エッセ・ピー・アー バイオメトリック識別技術の利用に基づいたユーザー認証方法及び関連のアーキテクチャー
US20050144450A1 (en) * 2003-12-30 2005-06-30 Entrust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tual authentication between a sending unit and a recipient
US20050220326A1 (en) 2004-04-06 2005-10-06 Rf Intelligent Systems, Inc. Mobile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JP2006079181A (ja) * 2004-09-07 2006-03-23 Sony Corp 生体照合装置
JP4664644B2 (ja) * 2004-10-08 2011-04-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生体認証装置及び端末
JP4319154B2 (ja) * 2005-02-03 2009-08-26 株式会社みずほ銀行 利用者認証方法及び利用者認証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401977T3 (es) 2013-04-25
KR100972218B1 (ko) 2010-07-26
US8423786B2 (en) 2013-04-16
EP1901194A2 (en) 2008-03-19
JP4919744B2 (ja) 2012-04-18
EP1901194A3 (en) 2010-01-06
KR20080024070A (ko) 2008-03-17
EP1901194B1 (en) 2013-03-13
JP2008070931A (ja) 2008-03-27
US20080065901A1 (en) 2008-03-13
CN101159012A (zh) 2008-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8526C (zh) 生物认证方法、用于个体认证的介质和生物认证装置
US6985887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ed multi-user personal information database
CN100454332C (zh) 用于具有生物测量认证功能的ic卡的更新方法和更新设备
CN100483453C (zh) 生物特征认证方法和生物特征认证装置
CN1322446C (zh) 用户识别系统及设备
US7984849B2 (en) Portable magnetic stripe reader for criminality security applications
CN100424610C (zh) 验证系统以及用于验证系统的程序检查方法
US20060163344A1 (en) Biometric deleg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of financial transactions
EP1741049A2 (en) Mobile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2005952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 user
JPH01502368A (ja) 同一性を立証する方法
US7773780B2 (en) Augmented biometric author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40091136A1 (en) Real-time biometric data extraction and comparison for self identification
JP2001160118A (ja) Idカード発行システム
US20040093503A1 (en) Acquisition and storage of human biometric data for self identification
Nakamaru et al. Trends in finger vein authentication and deployment in Europe
CN1259712A (zh) 身份辨别的指纹、ic卡识别方法和装置
JPS6243773A (ja) 暗証コ−ド方式
Sharma et al. Proposed Algorithm for Secured Transaction using 3-Tier Architecture
JP2003256787A (ja) 個人認証システム
CA2408181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ssuring the integrity of a multi-user personal information database
AYDEMİR et al. Unlock a Device with Pressure and Rhythm Based Password
Kuchun Návrh biometrického appletu pro ID kartu ČVUT
Kavyashree et al. FINGERPRINT AND FACE RECOGNITION BASED ATM SYSTEM USING RASPBERRY PI
KR100954580B1 (ko) 스마트 카드 기반의 지문 데이터 보호 방법, 그 시스템 및이를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저장 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013

Address after: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tsu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Frontech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