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5596C - 承载机构和采用承载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 - Google Patents

承载机构和采用承载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75596C
CN100575596C CN200510118056A CN200510118056A CN100575596C CN 100575596 C CN100575596 C CN 100575596C CN 200510118056 A CN200510118056 A CN 200510118056A CN 200510118056 A CN200510118056 A CN 200510118056A CN 100575596 C CN100575596 C CN 10057559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 carrier
main body
guide way
load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118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6226A (zh
Inventor
罗兰德·埃希霍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io AG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io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io AG filed Critical Inventio AG
Publication of CN1766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62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55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559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16Ropes or cables with an enveloping sheathing or inlays of rubber or plastics
    • D07B1/162Ropes or cables with an enveloping sheathing or inlays of rubber or plastics characterised by a plastic or rubber enveloping sheat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62Belt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02Ropes built-up from fibrou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f vegetable origin, of animal origin, regenerated cellulose, plastic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02Ropes built-up from fibrou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f vegetable origin, of animal origin, regenerated cellulose, plastics
    • D07B1/025Ropes built-up from fibrou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f vegetable origin, of animal origin, regenerated cellulose, plastics comprising high modulus, or high tenacity, polymer filaments or fibres, e.g. liquid-crystal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06Ropes or cables built-up from metal wires, e.g. of section wires around a hemp core
    • D07B1/0673Ropes or cables built-up from metal wires, e.g. of section wires around a hemp core having a rope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1/0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opes or cables
    • D07B1/06Ropes or cables built-up from metal wires, e.g. of section wires around a hemp core
    • D07B1/0693Ropes or cables built-up from metal wires, e.g. of section wires around a hemp core having a strand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1/00Ropes or cables
    • D07B2201/20Rope or cable components
    • D07B2201/2083Jackets or coverings
    • D07B2201/2084Jackets or cover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D07B2201/2086Jackets or cover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cerning the external shape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205/00Rope or cable materials
    • D07B2205/20Organic high polymers
    • D07B2205/2046Polyamides, e.g. nylons
    • D07B2205/205Ar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7ROPES; CABLES OTHER THAN ELECTRIC
    • D07BROPES OR CABLES IN GENERAL
    • D07B2501/00Application field
    • D07B2501/20Application field related to ropes or cables
    • D07B2501/2007Eleva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机构(7)和具有所述承载机构的电梯,其中承载机构具有主体,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由多个相互扭绞或编织成的抗拉体(25,26,27,28)构成的绳股(20),主体在承载体的纵向上延伸和具有带有一宽度(A)和高度(B)的横截面,所述宽度和高度的比(A/B)优选为0.5至2。至少一导向体(35,36)被固定在主体上,导向体在承载机构的纵向上延伸和从主体上向侧面凸伸出。在用于输送至少一个载荷(3,5)的电梯中承载机构与至少一个载荷连接,和在其纵向上可移动的设置,承载机构的主体与主体的至少一个导向面(12,14)接触,以便对承载机构垂直于其纵向进行导向。电梯包括至少一个相应的导向体的导向装置(11,13,15),用于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围绕其纵向的旋转。

Description

承载机构和采用承载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承载机构和一种采用所述承载机构输送至少一个载荷的电梯。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中用于输送载荷的承载机构通常具有一个主体,所述主体具有至少一个绳股,所述绳股由多个相互扭绞或编织成的抗拉体构成,承载机构在承载机构的纵向上延伸。承载机构通常与载荷连接和其设置应使其可以在其纵向上移动。为了对承载机构的移动进行控制,承载机构通常垂直于其纵向被导向。为此承载机构的主体通常与相应设置的导向面接触。在电梯中承载机构大多在导向面上被导向,所述导向面设置在轮(例如主动轮)或滚轮(例如换向轮)上。为了实现导向的最佳化可以对相应的承载机构和用于对承载机构导向的导向面,例如就其形状和相应的制作材料相互协调调整。
例如在EP0672781A1中披露了一种用于输送至少一个载荷的电梯,所述电梯与一个与载荷连接的在其纵向上可移动的缆索形式的承载机构。所述缆索由塑料纤维绳构成,所述塑料纤维绳被多层扭绞成唯一一个在缆索纵向上延伸的绳股,和一个对绳股进行环围的护套。所述缆索在未加载的状况下具有一个圆形轮廓的截面。在缆索在纵向上移动时,缆索分别垂直于其纵向被导向。为此缆索在主动轮外圆上或滚轮外圆上形成的导向凹槽内被导向。导向凹槽(在截面上)例如具有半圆的形状。另外考虑到缆索在导向槽内在加载的情况下分别在压紧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和其截面由于变形会呈椭圆形状。因此缆索具有一个截面,所述截面具有宽度A和高度B,所述宽度与高度的比A/B在未加载的情况下等于1,在加载的情况下近似等于1。所以导向凹槽的截面也可以具有椭圆形状。相应的导向凹槽的截面的形状与缆索的截面的形状适配,使缆索既贴靠在导向凹槽的底部,又与导向凹槽的边缘接触。当缆索在其纵向上移动时,缆索将在这种导向凹槽内以很大的稳定性垂直于其纵向被导向,特别是当缆索分别贴靠在导向凹槽的底部上时,更是如此。当然也存在缆索在导向凹槽内围绕其纵轴旋转的可能性,例如在加在缆索上的扭矩的作用下(在缆索环绕主动轮或环绕滚轮运行时),或在缆索本身产生的扭矩的作用下(例如当构成绳股的合成纤维绳被相互扭绞而成,从而使绳股在牵引载荷的的作用下出现扭转)。由于缆索在扭矩的作用下至少在个别的纵向段将出现扭转和在过度扭转时缆索将受到损伤,所以此点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在WO99/43589中披露了一种电梯,其中采用一种扁平皮带作为承载机构输送载荷。所述皮带包括多根由相互扭绞的抗拉体构成的在承载机构的纵向上延伸的相互平行设置的绳股和一个环围绳股的护套。所述皮带具有矩形的截面,其外轮廓具有一个宽度A和一个高度B,所述宽度与高度的比A/B大于1。所述皮带垂直于其纵向分别在导向凹槽内被导向,所述导向凹槽在主动轮或滚轮的外圆上形成和具有一个矩形的截面。其中皮带的设置应使其的宽度侧分别贴靠在相应的导向槽的底部。这种皮带的优选实施方式具有一个截面,所述截面的比例A/B大大大于1,例如A/B>4。在此情况下皮带大大宽于其高度。其宽度大大大于高度的皮带在以其宽度侧贴靠在导向面和处在牵引应力的作用下时,通常垂直于其纵向被导向,使其不致围绕纵轴旋转。当然由于在皮带环绕主动轮或滚轮运行时将会出现较大的干扰力,所述干扰力将波动地出现和垂直于皮带的纵向对皮带和平行于皮带的宽侧施加作用,因而将造成对这种皮带导向的困难。这种干扰力就皮带的导向将产生不稳定的作用和造成在导向槽内的皮带向导向槽的边缘波动的侧移。因此皮带在导向槽内将反复地顶压在导向凹槽的边缘和出现变形。因而将严重地增大皮带的磨损。在干扰力的作用下皮带有时会越过导向凹槽的边缘和偏离导向凹槽。所以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皮带可靠地保持在相应的导向凹槽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和提出一种承载机构和一种采用所述的承载机构输送至少一个载荷的电梯,所述承载机构垂直于纵向被可靠地导向和避免承载机构出现围绕其纵向过度的扭转。
根据本发明实现所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承载机构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由多个相互扭绞或编织而成的抗拉体构成的绳股,所述主体在承载体的纵向上延伸和具有带有一宽度和高度的横截面,所述宽度和高度比优选为0.5至2,其中导向体被固定在主体上,所述导向体在承载机构的纵向上延伸和从主体的侧面凸伸出。
一种电梯,用于输送至少一个载荷,与至少一个与载荷连接的在其纵向上可移动的所述的承载机构连接,其中承载机构的主体与对主体的至少一个导向面接触,以便对承载机构垂直于其纵向进行导向,和设置有至少一个对相应的导向体的导向装置,用于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围绕其纵向的旋转。
相应的导向体的尺寸设计应使在主体的表面上除了导向体外还有一个在主体的纵向上延伸的范围供使用,所述范围与相应的导向机构接触,以便在承载机构在纵向上移动时对其垂直于纵向的导向。由于导向体固定在主体上,在承载机构围绕其纵向旋转时导向体同样围绕承载机构的纵向进行转动。由于导向体从侧面突出于主体和在承载机构的纵向上延伸,相应设置的导向装置将导向体的转动保持或限制在预定限制范围内。导向体固定在承载机构的主体上,采用此方式可以将承载机构围绕其纵向的旋转保持在预定的极限范围内或防止所述的旋转。
因此承载机构例如在一部输送载荷的电梯上的应用如下。承载机构可以与相应的载荷连接和其设置应使承载机构在其纵向上移动和承载机构的主体与至少一个对主体的导向面接触,以便对承载机构进行垂直于其纵向的导向。电梯另外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相应的导向体进行导向的导向装置,所述导向体用于限制或避免对承载机构围绕其纵轴的扭转。
在这样的一部电梯中有时作用于承载机构的扭矩会使承载机构仅在极限范围内出现旋转或扭转,所述极限范围是由导向装置相对于相应的导向机构的设置决定的。作用于承载机构的扭矩有时会通过导向体导入导向装置内和通过在导向体和导向装置之间的交替作用对扭矩进行补偿,承载机构围绕其纵向的旋转或扭转被保持在预定的极限范围内。
特别是就本发明的承载机构在电梯上的应用,其不同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可以分别相互独立地实现一方面承载机构的主体或对主体的导向面和导向体或对导向体的导向装置的最佳化。导向面适用于对主体的导向,当扭矩作用于主体上时,所述导向面基于其结构并不能避免主体围绕其纵向的旋转。主体和对主体的导向面例如可以有针对性地相互协调,从而例如考虑到导向稳定或特定的磨损现象实现主体垂直于其纵向导向的最佳化。就该最佳化而言,对主体的导向面是否允许主体围绕其纵向的扭转是处于次要地位的。根据本发明利用导向体和对导向体的导向装置可以限制或防止主体围绕其纵向的旋转或扭转。
采用在制造通常的承载机构经过验证的技术实现承载机构的导向体。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承载机构与在通常的电梯设备中采用的用于对通常的承载机构进行导向或驱动的部件兼容。例如可以利用主动轮和/或滚轮对承载机构垂直于其纵向进行导向。在主动轮和/或滚轮的外圆上可以分别形成对承载机构的主体的导向面,例如形成导向沟槽。因而已有的电梯设备也可以配备本发明的承载机构。因此付出很小的代价即可以实现补充安装。
在对承载机构的主体进行设计时,最好利用例如在缆索中已经经过验证的方案。主体可以具有通常的缆索那样的结构和例如具有圆形轮廓的截面(即宽A与高B的比例为1)。主体另外具有一个唯一的包括多个相互扭绞的抗拉体的绳股,所述绳股具有一个同样圆形的外形。这样形状的一种主体例如在纵向上移动时在具有半圆形状的导向沟槽内垂直于主体的纵向进行非常稳定、磨损低和噪声小的导向。与这种主体由于其形状在半圆形的导向沟槽内进行导向的优点相反,如果不采取附加的措施,将会出现围绕其纵向的旋转。根据本发明,主体具有一个导向体和导向装置与导向体配合,因而可以将主体的旋转保持在预定的极限范围内。
本发明并不限定在具有圆形截面的承载机构。根据本发明优选有效地避免承载机构的扭转,所述承载机构的主体具有一个其宽度A和高度B的比例A/B,该比例为0.5至2。就“宽度A”和“高度B”在此系指分别在两个预定的正交方向上主体的截面的最大延伸。当然具有一个主体的承载机构配备有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导向体,该主体的尺寸A或B中的一个尺寸大于另一个尺寸两倍多(A/B<0.5或A/B>2)。在上述的情况下主体在一个与主体的截面吻合的导向沟槽大多以如下方式(型面配合地)被导向,主体在导向沟槽内围绕其纵向的旋转由于主体的形状几乎是不可能的(不会损伤承载机构)。在这种情况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导向体主体并不会带来优点。
根据承载机构的一种实施方式,承载机构的主体也可以具有一个以上的绳股,每根绳股具有多根相互扭绞或交织的抗拉体。导向体直接固定在一根绳股或有时固定在多根绳股上。
另外由护套形成相应的主体的表面,所述护套对相应的绳股环围。在此情况下相应的导向体固定在护套上。根据该方案的变型,护套和导向体一体构成。该变型对制造是非常有利的。护套和相应的导向体例如采用相同的材料和特别是共同在唯一一个生产工步中制造。例如在制作通常的缆索的护套经过验证的材料和方法适用于为制作护套和相应的导向体。作为制作相应的导向体或护套的材料例如塑料、聚合物、弹性体或热塑塑料。导向体和/或护套也可以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导向体机械增强的增强件。采用上述措施可以改善相应的导向体或相应的护套的机械稳定性和/或改善导向体和/或护套的耐磨强度。
承载机构的另一实施方式具有两个导向体,所述导向体在承载机构的纵向上延伸,从侧面突出于主体,和其设置应使其在主体的表面上被一中间空间分隔开和/或设置在承载机构的相对的两侧。其中在两个导向体之间的主体的表面上构成一个带状的范围,所述范围在导向体的纵向上延伸。主体的该范围与对主体的导向面接触,以便对承载机构垂直于其纵向进行导向。根据本发明对两个导向体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防止或限制承载机构围绕其纵轴旋转的导向装置。该配置的优点是采用简单的手段即可以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在一个方向以及在相反的方向上的旋转。
根据本发明可以采用多种变型实现相应的导向体的导向装置。
根据一种变型,相应的导向体的导向装置具有一个机械止挡件。所述机械止挡件设置在承载机构,通过止挡件和导向体之间的机械止挡可以至少在承载机构的纵向段的范围内承载机构在预定的旋转方向上的旋转。
根据另一变型,相应的导向体的导向装置包括两个机械止挡件。两个机械止挡件对应于导向体的设置应使导向体在两个机械止挡件之间被导向和通过导向体与其中的一个止挡件的机械接触至少在承载机构的纵向段的范围内限制和防止承载机构围绕其纵向在第一方向上的扭转和通过导向体与另一个止挡件的机械接触至少在承载机构的纵向段的范围内限制和防止承载机构围绕其纵向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扭转。
根据另一变型,承载机构的主体的导向面以及相应的导向体的导向装置设置在滚轮的外圆上。所述的概念“滚轮”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涵盖概念“主动轮”或“轮”。
例如在滚轮的外圆上的沟槽内形成对主体的导向面。相应的导向体设置在承载机构的主体上,从而使导向体从外面是可以接触到的,特别是当承载机构在纵向上移动时。采用此方式用简单的手段即可以实现对导向体的导向。例如在在滚轮的外圆上对主体的导向面附近还设置有导向体的导向装置。
导向沟槽的形状应使主体的一部分从导向沟槽内突伸出。其中特别是从滚轮的外圆上可以接触到相应的导向体。相应的导向体例如设置在承载机构的主体上,使其同样从导向沟槽内突伸出。导向体例如设置在承载机构的主体上,使其从侧面突伸出导向沟槽的其中的一个边缘。其中滚轮的结构应使除了导向沟槽外滚轮表面的范围还作为导向体导向装置:该范围构成导向体的机械止挡件和通过与导向体的机械接触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的扭转。该变型具有不同的优点。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可以用简单的方式实现导向装置。所述导向装置例如可以采用通常的滚轮加以实现,其前提是,除了承载机构的主体的导向面(导向沟槽)外在表面上还设置有一个面,导向体与所述面接触或者在承载机构围绕其纵向旋转时导向体开始与所述面接触。承载机构的截面的形状必须相应地与导向面(导向沟槽)的的形状吻合。另外,根据主体在滚轮上面的导向方式,主体在导向面上被导向,当承载机构在纵向上被移动时,在导向面上一个扭矩加在主体上。例如当承载机构的一个在导向面上分段在一个不是平行,而是倾斜作用于该分段的牵引力的方向上移动时(当例如作用于该分段的牵引力不垂直于滚轮的旋转轴),就是此情况。其中直接在滚轮上的导向体的导向装置作用于承载机构上。因此有时在滚轮上(通过主体)直接导入承载机构的扭矩直接在滚轮上被自动补偿。采用此方式可以特别有效地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的旋转,特别是对那些承载机构不被导向的分段(例如在两个滚轮之间的分段或在一个滚轮与承载机构的其中的一端的端固定之间的分段)。
根据另一变型,承载机构的主体的导向面和导向体的导向装置的结构应使主体和导向体被型面配合地分别在两个相对侧导向。采用此方式可以限制或防止主体垂直于其纵向在任意方向上的移动和主体在任意旋转方向上的转动。为此承载机构的主体和导向体例如型面配合地在两个滚轮之间被导向。另外导向槽对承载机构的主体和导向体型面配合地(有时略具有间隙)进行导向。
附图说明
下面将对照示意图对本发明的细节和特别有益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图中示出:
图1示出利用可移动的承载机构输送电梯轿厢和对重的的电梯;
图2为本发明的图1所示的具有导向体的承载机构的视角为不同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视角为不同方向的具有用于相应的导向体的导向装置的图2的承载机构;
图4为视角为不同方向的具有用于相应的导向体的导向装置变型的图3的承载机构;
图5为视角为不同方向的具有用于相应的导向体的导向装置另一变型的图3的承载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种用至少一个可移动的与载荷连接的承载机构7对至少一个载荷进行输送的电梯1。图2和3对电梯1的细节做了进一步说明。
电梯1包括两个用承载机构7输送的载荷:电梯轿厢3和对重5。每个承载机构7具有两端,所述端利用端固定件7’或7”固定在支撑结构2上。
承载机构7通过一可旋转设置的主动轮10被导向,所述主动轮10与一(图中未示出的)主动轮10的驱动装置一起设置在支撑结构2上。承载机构7在纵向段范围内附加环绕两个固定在轿厢3上的换向轮9被导向,所述纵向段范围在主动轮10与端固定件7’之间延伸。以此实现轿厢3的2∶1悬挂。承载机构7在纵向段的范围内附加环绕固定在对重5上的换向轮9被导向,所述纵向段的范围在主动轮20与端固定件7”之间延伸。以此实现对重5的2∶1悬挂。当主动轮10围绕其旋转轴旋转时,曳引力被传递给承载机构7和承载机构7在其纵向上移动。此点促使承载机构7环绕换向轮9运行和同时电梯轿厢3和对重7分别反向根据主动轮10的旋转方向如图1中在轿厢3和对重5上的双箭头所示上行或下行移动。
在轿厢3运行时,主动轮10和换向轮9将对承载机构7在其纵向上移动时的轨迹施加影响。其中在轿厢3运行时与相应的承载机构7接触的在滚轮9和10的外圆上的范围形成对承载机构7的导向。
图2示出在两个不同的视图中的承载机构的纵向段:在图2中的右面的部分示出承载机构7的截面,在左面的部分示出视角为上斜方的纵向段的立体图。
承载机构7包括:(i)主体,所述主体由一个由多根抗拉体构成的绳股20和一个环围绳股20的护套30构成,和(ii)两个导向体35和36,所述导向体分别与护套30固定连接,在承载机构7的纵向上延伸和从侧面突出于主体。
绳股20包括:一根中央抗拉体25;多根抗拉体26,所述抗拉体26在第一层20.1上裹在抗拉体25上;多根抗拉体27,所述抗拉体27在第二层20.2上裹在层20.1上;和多根抗拉体28,所述抗拉体28在第三层20.3裹在层20.2上。在本例中层20.1、20.2和20.3分别围绕抗拉体25同心设置。
抗拉体25、26、27和28可以分别是钢丝或由钢丝、天然纤维和/或合成材料,例如聚酰胺纤维构成的绳。因此绳股20的结构与通常的缆索相同。抗拉体25、26、27和28相互扭绞在一起,使绳股20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并不能避免旋转。
护套30为软管结构和其内侧与层20.3的抗拉体接触。护套30的壁厚沿绳股的外轮廓保持不变(在通常的制造公差的范围内)。因此承载机构7的主体的截面具有一个基本圆形的轮廓和一个宽度A和一个高度B,两者的比A/B=1(见图2)。当承载机构未被加载时,即构成上述情况。在作用在承载机构的拉力的作用下承载机构7被压紧在滚轮9或主动轮10上,至少在承载机构7的个别的纵向段内的主体的截面被变形和呈不同于圆形的形状。
两个导向体35和36分别具有矩形形状和平行于抗拉体25和在承载机构7相对的两侧成镜像对称结构。另外导向体35和36在一共同的主轴37上(图2和3),其中护套30和导向体37的截面以主轴37为基准对称。后者的优点是,承载机构7在主轴37的两侧结构相同。
导向体35和36和护套30例如由塑料,由聚合物、弹性体或热塑材料,例如聚酰胺或天然或合成橡胶或硅橡胶制成。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对导向体35和36和护套30一体成型。护套30和导向体35和36例如利用对一相应材料(例如聚酰胺)的挤压或在采用相应的可以实现护套30和导向体35和36的相应的预定形状的成型机构(例如模具)的情况下对相应的材料(例如橡胶)的硫化共同附着在绳股20上。另外可以分别实现护套30和导向体35和36和接着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的接口上相互连接在一起(例如可以分别根据材料通过粘接、熔融等实现)。
图3详细地示出承载机构7在主动轮10如何被导向。其中采用两幅不同的视图示出主动轮10和承载机构7,以便说明其空间关系。在图3中的点划线分别标示出主动轮10的旋转轴10’。图3右边的部分示出主动轮10在图1III-III向的剖视图,其中旋转轴10’在图面上。与此相反在图3的左侧部分示出主动轮的立体图,其中旋转轴10’倾斜于图面。就承载机构7分别仅示出其纵剖面,承载机构的一端与主动轮10的外圆接触和其另一段设置在主动轮10与设置在对重5上的换向轮9之间的中间空间内。为了可以详细地看到主动轮10的外圆,图中未示出承载机构7的其余部分。
在图3中示出主动轮10处于围绕旋转轴10’旋转的状况。在图3中的左侧部分中用箭头示出旋转方向,所述箭头以弧形的形式对旋转轴10’进行环围。承载机构7在此情况下根据主动轮10的旋转方向在其纵向上移动(在图3的左侧的部分中承载机构7的护套30上备有箭头,所述箭头示出相应的承载机构的移动方向)。图3因此分别示出在卷绕在主动轮10上时的相应的承载机构7的纵向段。
主动轮10的表面(在主动轮10的外圆上)被分成五个不同的在旋转轴10’方向上顺序设置的范围:
段11、13和15,所述段具有其直径相同的圆柱体的壳面形状和以旋转轴10’为基准旋转对称设置;
导向沟槽12,所述导线沟槽设置在段11和13之间和在其边缘无梯阶地对段11或13邻接,和
导向沟槽14,所述导向沟槽设置在段13和15之间和在其边缘无梯阶地对段13或15邻接。
导向沟槽12和14对应于旋转轴10’相互平行旋转对称地设置。导向沟槽12和14的形状相同和特别是具有相同的宽度D。
如图3所示,每个承载机构的设置应使相应的承载机构7的主体进入到一个导向沟槽12或14内,分别与相应的沟槽12或14的底部正切和基本垂直于旋转轴10。
导向沟槽12和14分别构成承载机构7的主体的导向面和其设计应使相应的承载机构7垂直于其纵向被导向。为此导向沟槽12或14的截面的形状如下所述与相应的承载机构7的截面形状吻合:
承载机构7的导向体35和36的尺寸设计应使其在承载机构7的主体的外表面上被中间空间分隔,和在这样的一个中间空间内对一在承载机构的纵向上延伸的带状的主体表面的范围31进行限定。所述范围31在截面上凸起弯曲和具有大于或等于导向沟槽11的宽度D。另外导向沟槽12或14的截面形状应使相应的范围31的截面轮廓与导向沟槽12或14接触。由于电梯轿厢3和对重5在承载机构7上产生的拉力,承载机构7被牵引入导向沟槽内12或14内和抵压在导向沟槽12或14的底部和沟槽边缘上。因此所述范围31可以在导向沟槽12或14的边缘之间被导向。采用此方式相应的承载机构7的主体在围绕主动轮10运行时和因此在其纵向运行时被分别垂直于其纵向被导向。
如图3所示,对承载机构7主体的宽度A和高度B进行选择,使承载机构7在导向沟槽12或14内被导向的纵向段以旋转轴10’为基准在径向上凸出于导向沟槽12或14。特别是导向体35和36在这样的一个纵向段的范围内在旋转轴10’的方向上凸出于导向沟槽12或14的相应的边缘,从而在导向体35或36在围绕主动轮10的相应的承载机构7运行时在主动轮10外圆的段11、13、15的范围内被导向。如图3所示,导向体35或36以段11、13或15为基准优选具有一间隙(>0mm,优选>0.1mm或更大)。因此不必使用导向体35和36对承载机构7垂直于其纵向进行导向。
其中每个导向沟槽12或14(与在范围31内的承载机构7的主体相同)具有一个扇形截面。在承载机构7不具有导向体35和36的情况下当一个扭矩作用在承载机构7上,由于导向机构7的主体的圆形的形状将会在导向槽12或14内出现旋转。
在图3中分别示出承载机构7的位置,其中承载机构的主轴37平行于主动轮的旋转轴10’。在该位置导向体35和36对应于主动轮10的表面具有一个预定的间隔d。间隔d的大小决定承载结构7可以以多大的程度围绕其纵向旋转。在承载机构7的主体在导向槽2内被导向的情况下,段11构成导向体36的机械止挡件和段13构成导向体36的机械止挡件:在承载机构7在导向槽12内围绕纵向旋转(例如在扭矩的作用下)时,根据旋转方向导向体35抵压在段11上和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的旋转(第一旋转方向)或导向体36抵压在段13上和因此限制和防止承载机构7的旋转(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通过导向体35的段11的交替作用(在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或通过导向体36的段13的交替作用(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可以实现对作用在承载机构7上的扭矩的补偿。因此所述段11是导向体35的导向装置和起着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在导向槽12在第一旋转方向上旋转的作用。同样段13是导向体36的的导向装置和起着起着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在导向槽12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的作用。
上述的说明同样也适用于在导向沟槽14内被导向的承载机构。在承载机构7的情况下段13构成导向体35的机械止挡件和导向装置起着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在导向槽14内在第一旋转方向上选的作用。另外段15构成导向体36的机械止挡件和导向装置起着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在导向槽14内在与第一扭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的作用。
换向轮9在其外圆上具有结构,所述结构与导向沟槽12和14和段13和15的结构和功能相符,从而对相应的承载机构7的主体和导向体35在围绕换向轮9运行时,采用与在主动轮10外圆上的相同的方式进行导向。因此在换向轮9上对承载机构7进行导向,使承载机构7在换向轮9上的旋转与在主动轮10上相同同样受到限制和防止。采用此方式可以避免承载机构7在相应的承载机构7的整个长度上的扭转或将在相应的承载机构7的整个长度上出现的扭转程度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
在图1-3中示出对每个承载机构7或承载机构7的主体和导向体单侧导向的实施例。在图4和5中示出可以实现双侧导向的进一步设计。
图4的进一步设计是建立在图3所示的设置的变型的基础之上的。两个并列设置的和在其纵向上移动的承载机构7在纵向上移动时在两个轮之间被导向:承载机构7的一侧(如图3的设置所示)分别在主动轮10的外圆上和其另一侧在滚轮40的外圆上被导向。其中滚轮40的设置应使其旋转轴40’平行于主动轮10的旋转轴10’和在主动轮10和滚轮40之间具有一个中间空间46,所述中间空间的最窄点具有一个(最小)宽度W(>0)。
图4从两个不同的视角示出主动轮10、滚轮40和承载机构7的设置:在图4的右半部分示出的装置,其中旋转轴10’和40’平行于图平面,和在图4左半部分示出的装置,其中旋转轴10’和40’倾斜于图面。
主动轮10和滚轮40分别处于旋转状态下,其中在图左半部分中相应的旋转的旋转方向用环绕旋转轴10’或旋转轴40’的弧形箭头示出。因此也示出了处于与主动轮10的旋转和滚轮40的旋转同步的在纵向上移动状态的承载机构7。图中分别示出每个承载机构7的(直线延伸的)纵向段,所述纵向段与主动轮10的外圆和与滚轮40的外圆正切和垂直于旋转轴10’和40’,其中在图的左半部分中用一平行于承载机构7纵向的箭头标示出相应的纵向段的移动。
如图4所示,滚轮40在外圆的一径向剖面内具有一个与主动轮10的相应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因此滚轮的外圆表面被分成五个不同的在旋转轴40’方向上前后设置的范围:
段41、43和45,所述段具有圆柱形的分别具有相同的直径的和以旋转轴40’为基准旋转对称的壳体形状;
导向沟槽41、43和45,所述导向沟槽设置在段41和43之间和在其边缘无梯阶地对段41或43邻接。
导向沟槽44,所述导向沟槽设置在段43和45之间和在其边缘无梯阶地对段43或45邻接。
另外(分别在旋转轴40’的方向上)段41具有与段11相同的宽度,段43具有与段13的相同的宽度和段45具有与段15的相同的宽度。另外导沟槽12、14、42和44分别在截面上具有与承载机构7的主体的的截面形状相符的形状。
根据图4承载机构7的设置和其宽度的选择应使:
承载机构7的主体的一侧与其纵向垂直型面配合地(必要时无间隙地)在导向沟槽12内被导向,同时主体的另一侧垂直于承载机构7的纵向型面配合地(必要时无间隙地)在导向沟槽42内被导向;
该承载机构7的导向段35在与主动轮10相向的一侧(略具有间隙地)对应于段11型面配合地被导向,和
该承载机构7的导向段36在与主动轮10相向的一侧(略具有间隙地)对应于段13型面配合地被导向。
因此导向沟槽12和42构成承载机构7的主体的导向面,以便对承载机构7垂直于纵向进行导向。导向沟槽12和42对主体型面配合地在相对的两侧和几乎沿其整个圆周(忽略具有在导向件35和36附近的相应宽度大约为W的带状范围)。该承载体7的主体因此不能直接地(即没有损伤地)离开导向沟槽。采用此方式实现了主体垂直于其纵向的特别可靠的导向。
考虑到承载机构7围绕纵轴的旋转,段11和41分别构成导向体35的机械止挡件和段13和43构成导向体36的机械止挡件。
以如下方式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围绕纵向的扭转:
在出现第一旋转方向的旋转时,导向体35抵压在段11上和导向体36抵压在段43上,从而实现对旋转的限制和
在出现与第一旋转方向反向的方向上的旋转时导向体35抵压在段11上和导向体36抵压在段13上,从而实现对旋转的限制。
在该承载机构7的情况下,因此段11和41构成用于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围绕纵向的任意方向的旋转和同样段13和43构成用于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围绕纵向的任意方向的旋转。
因此根据图4的设置的主要的优点在于,一个导向体35或36足以将任意旋转方向的旋转限定预定的角范围内。通过对宽度W的相应的预定可以减少角范围。在本例中另外最好导向体35和36在相对的两侧镜像对称或对应于主轴37对称(图2和3)。在承载机构7围绕其纵向在任意方向上出现旋转时导向体35以及导向体36被抵压在机械止挡件上。有时通过导向体35和36被导入段11和43或13和41内的扭矩通常对应于主体的中心对称起作用。因此有时两个导向体35和36被均匀加载。此点将有助于提高承载机构7的耐磨强度。
上述的考虑同样也适用于根据图4的另一个承载机构7,所述承载机构的主体的一侧在主动轮10的导向沟槽14内被型面配合导向和其另一侧在滚轮40的导向沟槽44内被型面配合导向。在这种承载机构7的情况下所述段13和43用于对围绕纵向在任意旋转方向上的旋转进行限制和防止,导向体35的导向装置和同样段5和45构成用于对围绕纵向在任意扭转方向上的旋转进行限制和防止的导向体36的导向装置。
图5所示的进一步设计是建立在图3所示的设置的变型的基础上。两个平行的和在其纵向上移动的承载机构7-如在图3中的设置所示-在纵向上进行移动时分别在主动轮10的一个导向沟槽12和14内被导向。在图5中从两个不同的视角示出本发明的进一步设计:在图5的右半部分示出主动轮10的旋转轴10’平行于图面,和在图5的左半部分示出旋转轴10’倾斜于图面。
图3示出主动轮10处于围绕旋转轴10’旋转的状态。在图5中的左半部分用箭头对旋转方向进行了标示,所述箭头以弧形对旋转轴10’进行环绕。承载机构7与主动轮10的旋转同步在纵向上移动(在图5的左半部分中相应的承载机构7的主体上具有一个箭头,所述箭头标示出移动方向)。因此图5分别示出进入相应的导向沟槽12或14时的纵向段。在图中未示出承载机构7的其余部分。
在主动轮10上对承载机构7的主体仅在一侧进行垂直于其纵向的导向。同样仅在一侧对承载机构7的导向体35和36在主动轮的段1、13和15上进行导向。为改善导向的稳定程度,根据图5在主动轮附近设置有承载机构7的导向装置50。所述导向装置50由一个块件构成,在每个块件上为每个承载机构7形成导向槽51、52和53。所述导向槽51、52、53具有下述特性:
所述导向槽51、52和53并列设置和在其一侧相互连接。
导向槽51、52和53的内侧平行于相应的承载机构7的纵向和构成主体和承载机构7的导向体35和36的导向面。
承载机构7的主体被导槽51导向,导向体35被导槽52导向和导向体36被导槽53导向。
导槽51的形状应使承载机构7的主体垂直于其纵向在其相对的两侧型面配合地被导向。
导槽52的形状应使导向体35在两个相对的两侧被型面配合地导向。
导槽53的形状应使导向体36在两个相对的两侧被型面配合地导向。
承载机构7的主体并不能垂直于主体的纵向直接离开导槽(即不受损伤地)。由于导向装置50直接设置在主动轮10的旁边,采用此方式可以实现对承载机构7在主动轮11非常稳定的导向。
考虑到承载机构7围绕纵向的扭转,导槽52的内侧分别构成导向体35的机械止挡件和导槽53的内侧分别构成导向体36的机械止挡件。
采用如下方式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围绕纵向的旋转:
在出现第一旋转方向旋转时导向体35抵压在导槽52的其中的一个内侧上和导向体36抵压在导槽53的其中一个内侧上和从而实现对旋转的限制和
在出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旋转时导向体35抵压在导槽52的另一侧上和导向体36抵压在导槽53的另一个内侧上和从而实现对旋转的限制。
因此导槽52构成用于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围绕纵向在任意的扭转方向扭转的导向装置和同样导槽53构成用于限制或避免承载机构7围绕纵向在任意的扭转方向旋转的导向装置。
图5所示的设置的优点在于,唯一一个导向体35或36足以将在任意方向的旋转限定在预定的角范围内。通过对导槽52或53的尺寸设计实现对角范围的确定。其中另外最好导向体35和36在承载机构7的相对的两侧镜像对称(图2和3)。在出现承载机构7围绕纵向在一任意的旋转方向的扭转时,导向体35和导向体36被分别抵压在机械止挡件上。从而必要时实现两个导向体35和36的均匀的加载。此点将改善承载机构7的耐磨强度。
为进一步改善承载机构7的耐磨强度,导向体35和36和/或护套30还可以附加具有用于机械增强的增强件。增强件例如由适用于对结构增强的纤维构成(例如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或由所述纤维的编织或针织结构构成。增强件例如可以嵌在导向体35或36内和/或护套内或设置在导向体35和36的表面上和/或设置在护套30的表面上。

Claims (15)

1.一种承载机构(7),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包括至少一个由多个相互扭绞或编织而成的抗拉体(25、26、27、28)构成的绳股(20),所述主体在承载机构(7)的纵向上延伸且具有一宽度(A)和高度(B)的横截面,所述宽度(A)和高度(B)比(A/B)为0.5至2,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导向体(35、36)被固定在主体上,所述导向体(35,36)在承载机构(7)的纵向上延伸并且从主体的侧面凸伸出,主体的表面在导向体(35,36)旁边具有一个带状的范围(31),所述带状的范围(31)在承载机构(7)的纵向上延伸,且与用于主体的导向面(12、14、42、44、51)接触,以便对承载机构(7)垂直于其纵向进行导向。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两个导向体(35、36),其设置应使其在主体表面上相互分隔一个中间空间(31)和/或设置在承载机构(7)的两相对侧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具有一个护套(30),所述护套对相应的绳股(20)进行环围。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相应的导向体(35、36)固定在护套(30)上,和/或导向体(35、36)和护套(30)一体成型。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导向体(35、36)和/或护套(3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对导向体(35,36)和/或护套(30)进行机械增强的增强件。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表面在带状范围(31)的截面内为凸弧形。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体(25,26,27,28)是绳股或钢丝。
8.一种电梯(1),用于输送至少一个载荷(3、5),与至少一个与载荷连接的在其纵向上可移动的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机构(7)连接,其中承载机构(7)的主体与用于主体的至少一个导向面(12、14、42、44、51)接触,以便对承载机构(7)垂直于其纵向进行导向,且设置有至少一个对相应的导向体(35、36)的导向装置(11、13、15、41、43、45、52、53),用于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围绕其纵向的旋转。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其中导向装置包括机械止挡件(11、13、41、43、45、52、53),且通过止挡件(11、13、15、41、43、45、52、53)与导向体(35、36)之间的机械接触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7)的旋转。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其中导向装置具有两个机械止挡件(11、41;13、43),且导向体(35)在两个机械止挡件之间被导向,并且通过在导向体(35)与止挡件(11、13)中的一个止挡件之间的机械接触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以及通过导向体(35)与另一止挡件(41、43)之间的机械接触限制或防止承载机构在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上的旋转。
11.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梯,其中承载机构围绕一个滚轮(10、40)被导向,且在滚轮的表面的沟槽(12、14、42、44)内形成导向面(12、14、42、44)。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其中导向装置(11、13、15、41、43、45)设置在滚轮(10、40)的导向面(12、14、42、44)旁边。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其中滚轮表面的导向面(12、14、42、44)旁边的范围构成机械止挡件(11、13、15、41、43、45)。
14.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其中承载机构(7)的主体在两个滚轮(10、40)之间被导向,且在相应的滚轮(10、40)上形成相应的止挡件(11、13、15、41、43、45)。
15.按照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其中承载机构(7)的主体和导向体(35、36)在两个滚轮(10、40)之间型面配合地被导向,或承载机构(7)的主体和导向体(35、36)型面配合地被导槽(51、52、53)导向。
CN200510118056A 2004-10-26 2005-10-26 承载机构和采用承载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5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4105275.4 2004-10-26
EP04105275 2004-10-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6226A CN1766226A (zh) 2006-05-03
CN100575596C true CN100575596C (zh) 2009-12-30

Family

ID=34929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180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5596C (zh) 2004-10-26 2005-10-26 承载机构和采用承载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86415A1 (zh)
JP (1) JP2006193330A (zh)
CN (1) CN100575596C (zh)
BR (1) BRPI0504677A (zh)
CA (1) CA2524138A1 (zh)
MY (1) MY143707A (zh)
SG (1) SG1219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29351A1 (en) * 2005-07-22 2007-02-26 Inventio Ag Lift installation with a support means end connection and a support means, and a method of fasteningan end of a support means in a lift installation
GB2458001B (en) 2008-01-18 2010-12-08 Kone Corp An elevator hoist rope, an elevator and method
CN101349023B (zh) * 2008-08-27 2013-02-06 葛文国 升降电梯曳引带及传动方法
BR112013023749A2 (pt) 2011-04-14 2016-12-13 Otis Elevator Co cabo ou correia, e cordel usado em um cabo ou correia revestido para suspender e/ou acionar um carro de elevador, e, método de formação de um cabo ou correia
AT516444B1 (de) * 2014-11-05 2016-09-15 Teufelberger Fiber Rope Gmbh Seil aus textilem Fasermateria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09123A (en) * 1941-06-06 1943-01-26 Le Roy H Kiesling Elevator guide means
US2589329A (en) * 1950-05-16 1952-03-18 Borovec Joseph Safety control device for elevators
US2722237A (en) * 1953-03-31 1955-11-01 Yardley Plastics Company Plastic pipe with attached tensile load-bearing member
US3098778A (en) * 1957-05-08 1963-07-23 Goodrich Co B F Belt
US3026737A (en) * 1960-07-22 1962-03-27 Pic Design Corp Belt transmission system
US3436801A (en) * 1966-06-23 1969-04-08 Pig Design Corp Method of making geared pulley to eliminate burrs in pulley groove and to facilitate entry of belt into pulley
US3748917A (en) * 1971-11-05 1973-07-31 W Berg Transmission belt
CA1011834A (en) * 1975-04-18 1977-06-07 Zvi Paniri Self-supporting cable
US4638117A (en) * 1985-06-14 1987-01-20 Lynenwerk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Electrical cable for communication purposes
JP2614747B2 (ja) * 1988-06-10 1997-05-28 日本オーチス・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の制振装置
DE59403165D1 (de) * 1993-03-05 1997-07-24 Inventio Ag Seilendverbindung für ein kunststoffseil
BR9500779A (pt) * 1994-03-02 1995-10-24 Inventio Ag Cabo como meio de suporte para elevadores
US6056656A (en) * 1997-03-04 2000-05-02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V-ribbed belt
AU740265B2 (en) * 1997-03-06 2001-11-01 Inventio Ag Elevator car
US5816369A (en) * 1997-04-15 1998-10-06 Otis Elevator Company Method of mounting an elevator roller guide on a guide rail
US5921352A (en) * 1997-09-09 1999-07-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Device for enhancing elevator rope traction
IL136332A (en) * 1999-06-11 2005-06-19 Inventio Ag Synthetic fiber rope
JP4161063B2 (ja) * 1999-10-22 2008-10-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のガイド装置
US20030121729A1 (en) * 2002-01-02 2003-07-03 Guenther Heinz Lift belt and system
US20050217942A1 (en) * 2002-07-03 2005-10-06 Nabtesco Corporation Hoisting system for elevator
IL158256A (en) * 2002-11-01 2010-02-17 Inventio Ag Rope of synthetic fibre
US7064277B1 (en) * 2004-12-16 2006-06-20 General Cabl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educed alien crosstalk electrical cable
CN101528582B (zh) * 2006-07-24 2013-05-29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93330A (ja) 2006-07-27
CN1766226A (zh) 2006-05-03
BRPI0504677A (pt) 2006-06-27
SG121957A1 (en) 2006-05-26
MY143707A (en) 2011-06-30
US20060086415A1 (en) 2006-04-27
CA2524138A1 (en) 2006-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9003B (zh) 牵引装置
CN100575596C (zh) 承载机构和采用承载机构输送载荷的电梯
US20150024891A1 (en) Suspension element for an elevator system
US9828215B2 (en) Rope for a hoisting device and elevator
CN1323927C (zh) 电梯系统
EP0524185B1 (en) Braided product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ame
CN1329273C (zh) 带有位于顶部的驱动电机的电梯系统
CN100441405C (zh) 用于将条带铺设在一旋转表面上的装置
TW200824899A (en) Lift belt for a lift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uch a lift belt
EP2425151B1 (en) Double cogged v-belt for variable speed drive
JP2002505240A (ja) エレベータ用引張り部材
US10865070B2 (en) Rope, rope arrangement and hoisting device
US11427440B2 (en) Elevator rope,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elevator
CN103991205B (zh) 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制造装置
MX2007009681A (es) Correa para ascensor para un sistema de ascensores y procedimiento para producir esa correa para ascensor.
CN104192675A (zh) 一种曳引悬挂索
CN105209366A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曳引轮
CN204138090U (zh) 一种曳引悬挂索
US10435276B2 (en) Chain link for a highly resilient conveyor chain of a moving walkway, an escalator or a lift
JP2002106642A (ja) ベルト
CN104763775B (zh) 一种承载体及使用该承载体的电梯用绳索
JP2013227148A (ja) 乗客コンベア用移動手摺
CN104003282B (zh) 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和乘客输送机用扶手
CN1578885A (zh) 动力传送带
JPH06134888A (ja) 搬送体駆動用ホ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