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74871C - 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74871C CN100574871C CN200810053621A CN200810053621A CN100574871C CN 100574871 C CN100574871 C CN 100574871C CN 200810053621 A CN200810053621 A CN 200810053621A CN 200810053621 A CN200810053621 A CN 200810053621A CN 100574871 C CN100574871 C CN 10057487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nomer
- fiber
- spinning
- initator
- solv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其工艺过程如下:1)采用占两种单体总质量(下同)的50~90%的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50~10%的第二单体丙烯腈与0.1~1%的分散剂、0.1~1%的引发剂和与两种单体总体积比为3∶1的去离子水制造树脂;2)用适当的溶剂与所得树脂制备纺丝原液;3)将所得纺丝原液利用溶液法纺丝工艺纺丝,制得初生纤维;4)对初生纤维进行拉伸后处理,即可得到所述的有机物吸附纤维。本发明制造方法工艺简单,所制得的纤维为三维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吸附性和力学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纤维的制造方法,具体为一种采用溶液纺丝技术制备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国际专利主分类号拟为Int.Cl.D01F 6/00(2006.01)I。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含油污水、废气液体及油船、油罐泄漏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这些污染环境的油30%来自工业废水排放,45%来自海洋上的油船泄漏。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有效的油品回收技术及含油工业废水净化材料的研究势在必行,优质吸油材料的开发已成为重大的研究课题。
高吸油性树脂是由亲油性单体构成的低交联度聚合物,属自溶胀型材料,树脂分子间具有三维交联网状结构,交联主要形式有物理、化学及离子结合3种,其中化学交联是最常用的。1966年美国道化学公司以烷基乙烯为单体,经二乙烯基苯交联制得一种非极性的高吸油树脂(JP 45 27081,1970),1973年日本三井石油公司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烷基苯乙烯为单体,经交联制得一种溶解度在9.8g以上的极性树脂(JP 50 15882,1975),1989年日本村上公司用三乙丙苯基过氧化物交联制得的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体也是一种极性的高吸油性树脂(俊滕隆清,机能材料,1990,10(11):43~49,),1990年日本触媒化学工业公司以丙烯酸类单体,制得的侧链上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低交联聚合物是一种中等极性的高吸油树脂(机能材料市场数据,机能材料,1991,11(7):41~47,)。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只有少数几家高校和研究所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部分研究人员研究了聚降冰片烯树脂(宋波,聚降冰片烯的制备与应用,辽宁化工,1986,6:28~32)、聚氨酯泡沫等吸油材料(吕洪久译,高吸油性聚氨酯泡沫,化工新型材料,1994,6:18~22),大多数的研究人员是采用甲基丙烯酸系列(路建美等,微波辐射吸油性复合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化学世界,1999,2:86~89)为原料,以过氧化苯甲酰(BPO)(刘德荣等,丙烯酸系自膨润型吸油树脂的合成,化工新型材料,1997,4:37~39)、过硫酸盐(曹爱丽等,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2:38~40)等为引发剂,用二丙烯酸1,4-丁二醇酯(路建美,朱秀林,二元共聚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2:41~45)、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朱秀林等,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1:19~23)、双烯交联剂(蒋必彪等,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合成树脂及塑料,1996,2:37~39)等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路建美等,甲基丙烯酸酯高吸油性树脂的研究,石油化工,1995,3:176~179)、乳液聚合(曹爱丽等,丙烯酸系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2:38~40)、微波辐射(路建美等,微波辐射吸油性复合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化学世界,1999,2:86~89)等多种方法制得吸油倍率在10-30倍不等的高吸油树脂。
但是目前对吸油材料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粒状树脂方面,国内外对有关吸油纤维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天津工业大学肖长发、封严等利用半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以及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酯类吸油纤维,并申请了专利(CN1584148A)。该吸油纤维具有吸油面积大、易回收等特点,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加工成各种形态的制品,拓宽应用范围,成功开发吸油纤维并投入产业化使用,将对水资源的治理起到积极作用。申请人在先的专利(CN1584148A)所开发的吸油纤维在树脂合成阶段需分步合成聚合物,在纤维成形后需进行热交联,以形成化学交联结构,制备过程比较繁琐、复杂,所得纤维力学性能及柔韧性都较差。
丙烯腈具有较高的玻璃化温度、良好的纺丝可纺性,所得纤维纺织加工性能优异。早期,邹友思等研究了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的竞聚率,发现自由基聚合中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竞聚率明显大于丙烯腈,即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活性远高于丙烯腈(邹友思等.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酸酯基团转移共聚合的竞聚率,高分子学报,1997(5):513~519);史亚君等以Fe-Al为催化剂聚合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丁酯,发现共聚物比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的耐热性好(史亚君等.Fe-Al催化剂催化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丁酯聚合,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6,22(2):137-141);同时,Ajaib Singh BRARy等利用2D-NMR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的分子结构等(AjaibSingh BRARy,Jaspreet KAUR.Comprehensive Sequence Distribution Analysisof Butyl methacrylate-Acrylonitrile Copolymers by Two-dimensional NMRSpectroscopy[J].Polymer Journal,2007,39(2),118-128)。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共聚,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纤维对弱极性小分子有机物具有一定吸附能力及较好的力学性能,纺织加工性能较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该纤维为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纤维,其制造方法,具有合成聚合物过程简单、聚合物的纺丝可防性好、易于工业规模实施等特点。所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纤维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吸附特性,且力学性能良好,可以进行纺织加工,制成多种形态的纤维制品,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其工艺过程如下:
1、在反应釜中加入占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与第二单体丙烯腈总质量0.1~1%的分散剂及与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的总体积比为3∶1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将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占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总质量0.1~1%的引发剂置入容器中,搅拌成均匀溶液后,置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搅拌升温至70~80℃,反应2~6h后升高反应温度到80~90℃,继续反应2~4h后,终止反应,取出产物,经洗涤、干燥,制成白色树脂;其中,所述的第一单体占聚合物单体总质量的50~95%,所述的第二单体占聚合物单体总质量的5~50%;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可溶性淀粉或者明胶中的一种;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氰;
2、将所得树脂充分干燥后,加入占树脂质量1/9~2倍的溶剂均匀混合,在60~80℃搅拌6~12h,使其形成均匀的纺丝溶液;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其用量为所述白色树脂质量的1/9倍~2倍;
3、将所述的纺丝溶液脱泡2h,去除溶液中气泡,利用螺杆挤出机纺丝成形,经凝固浴凝固后,得到初生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纤维;所述的纺丝温度为60~100℃,凝固浴为蒸馏水与所述溶剂的混合液,其中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50%,凝固浴温度为25~50℃;
4、初生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纤维在25~80℃温度下拉伸2~6倍后,即可制得所述的有机物吸附纤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机物吸附纤维制造方法,以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纤维为聚合物单体,具有合成聚合物过程简单、聚合物的纺丝可防性好、易于工业规模实施等特点,所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有机物吸附纤维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吸附特性、且力学性能良好,可以进行纺织加工,制成多种形态的纤维制品,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例如,采用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第二单体丙烯腈分别为聚合物总质量的95%(质量百分含量,下同)和5%所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有机物吸附纤维,其对不同油品的最大吸附能力可达到:0.70g煤油/g纤维、0.72g庚烷/g纤维;且纤维断裂强度较单一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纤维提高了30%,同时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纤维柔韧性较好,可以按常规方法进行纺织或非织造布加工,制成多种形态纤维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有机物吸附纤维制造方法(以下简称方法)的工艺步骤如下:
1.在反应釜中加入占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和第二单体丙烯腈单体总质量0.1~1%的分散剂及与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和第二单体丙烯腈单体的总体积比为3∶1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将所述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第二单体丙烯腈单体、占聚合物单体总质量0.1~1%的引发剂置入同一容器中,搅拌成均匀溶液后,加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搅拌升温至70~80℃,反应2~6h后,提高反应温度到80~90℃,继续反应2~4h后,终止反应,取出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得到白色树脂产物。其中,所述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占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单体与第二单体丙烯腈单体(即聚合物单体)总质量的50~95%,所述的第二单体丙烯腈单体占聚合物单体总质量的5~50%;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可溶性淀粉或者明胶中的一种,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氰;
2.将所得白色树脂充分干燥后,加入占树脂质量1/9~2倍的溶剂均匀混合,在60~80℃搅拌6~12h,使其形成均匀的纺丝液;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其用量为所述白色树脂质量的1/9倍~2倍。
3.将所述的纺丝液静置脱泡2h,利用螺杆挤出机纺丝成形,经凝固浴凝固后,可得初生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纤维。所述的纺丝温度为60~100℃,所述的凝固浴为蒸馏水与所述溶剂的混合液,其中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50%,凝固浴温度为25~50℃。
4.初生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纤维经25~80℃温度下,拉伸2~6倍的后处理,即可得所述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有机物吸附纤维(简称吸附纤维)。
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单体的配方是第一单体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第二单体为丙烯腈。第一单体占聚合物单体总质量的50~95%;第二单体占聚合物单体总质量的5~50%。本发明所选用的第一聚合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在单体聚合后,能在聚合物分子链上生成的对有机物具有亲和性(亲油性)的基团(酯基),可将有机物(油品)吸附到分子内部;同时引入所选用的第二单体丙烯腈,可使得吸附纤维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可使纤维分子吸油后溶胀而难于溶解,从而使纤维对弱极性小分子有机物具备良好的吸附功能。
本发明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氰,优选过氧化苯甲酰。所述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是影响聚合速率和聚合度的主要因素,因而引发剂的选择非常重要。通常自由基悬浮聚合在40~100℃下进行,因此活性适当的引发剂应选择在该温度范围内。引发剂的活性常以半衰期(指引发剂分解至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表示。引发剂的半衰期太短,意味着在短时间内便有大量自由基产生,易引起爆聚,使聚合反应失控,同时聚合反应后期会因无足够的引发剂而使聚合速率过慢,甚至造成死端聚合;相反,引发剂的若半衰期过长,引发剂分解速率慢,则容易导致初期聚合速率过慢,后期凝胶效应剧烈,以致无法控制,而且聚合反应中未分解的引发剂残留在聚合产物中,不仅浪费,而且会因副反应等影响产物的品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温度在75~85℃之间,过氧化苯甲酰在此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活性,因此本发明优选用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进行聚合物单体的聚合反应。
本发明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可溶性淀粉或者明胶中的一种,优选聚乙烯醇。在悬浮聚合体系中,水相(包括水和分散剂)是影响成粒机理和颗粒特性的主要因素,它保持单体呈液滴状,并作为传热的介质。分散剂作用一是降低液滴表面张力,促使单体分散成液滴,二是防止粒子粘并,因为聚合进行到一定转化率(如20%~30%)时,单体变成聚合物/单体溶液粒子,趋于粘结,而分散剂则吸附在粒子表面,起到防止粘并的作用。通常可根据分散能力和保胶能力来选择分散剂。研究表明,聚乙二醇和可溶性淀粉的分散能力及保胶能力均较差,不宜选用,虽然甲基纤维素的分散能力及保胶能力均很强,但在水中的溶解性能较差,也不宜选用;聚乙烯醇和明胶的综合性能较好。由于聚乙烯醇价廉易得,所以本发明优先选用聚乙烯醇为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悬浮聚合的分散剂。
本发明制备方法采用螺杆挤出溶液纺丝技术制备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有机物吸附纤维。其设计原理是:本发明第一单体聚合体系在不存在化学交联剂的条件下,引入第二单体,可使合成的共聚物在不具备化学交联结构条件下形成物理交联结构。这种物理交联结构来源于第二单体引入的氢键作用以及分子缠结作用。在第二单体含量适中的条件下,具有这种物理交联结构的共聚物具有在弱极性小分子有机物中可溶胀、难溶解等特点,同时力学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可满足纺织加工要求。本发明方法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和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优选二甲基甲酰胺。所述溶剂的用量为所述白色树脂质量的1/9倍~2倍。本发明所采用的螺杆挤出溶液纺丝技术本身为现有技术,它有利于提高纺丝溶液的浓度,提高纺丝效率,适于工业化推广应用。
依据本发明配方和制备方法可以得到对弱极性小分子有机物具有较高饱和吸附率和保油率以及力学性能良好的功能纤维。本发明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吸附纤维的吸附率取决于第一单体的含量。若第一单体含量较低,则纤维大分子中亲油基团较少,大分子间自由空间较小,纤维对弱极性小分子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减小,吸附效率较低;若第一单体含量过高,纤维对弱极性小分子有机物的吸附能力较强,但纤维的断裂强度较小,力学性能较差,对于纺织加工不利。本发明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吸附纤维的力学性能取决于第二单体的含量。若第二单体含量较低,纤维断裂强度仅有少量提高;若第二单体含量过高,由于聚合物分子量过小,纤维断裂强度反而减小,力学性能较差。只有第一单体与第二单体含量适中时,吸附纤维才能获得适当的吸附率和较好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有机物吸附功能纤维制备方法经凝固浴后所得的初生吸附纤维需在适当温度下进行拉伸处理。对纤维进行适当的后拉伸,可使纤维获得一定程度的取向,改善纤维的力学性能,使纤维满足进一步加工的需要。后拉伸的倍数过低,拉伸效果不明显,纤维力学性能较差,而拉伸倍数过高,则会导致部分纤维断裂,所以拉伸倍数控制在2~6倍为宜,比较理想的拉伸倍率为3~5倍。所述的适当温度为25~80℃。
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权利要求不受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仅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第一单体(即第二单体丙烯腈含量为零),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蒸馏水为反应介质,氮气保护下将含0.5%(占单体总质量的百分比,下同)引发剂的单体溶液加入溶有0.5%分散剂的水中,于73℃加热搅拌反应4h,提高反应温度至85℃继续反应2h,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白色颗粒状树脂;将此树脂充分干燥后,加入适量溶剂二甲基乙酰胺(树脂与溶剂的质量比为7∶3)均匀混合,在60~80℃搅拌6~12h,使其形成均匀的纺丝液。将所述的纺丝液静置脱泡2h,采用湿法纺丝方法,经凝固浴凝固后,纺丝温度为80℃,可得初生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吸附纤维。就其吸附性能而言,所得吸附纤维不经过后处理也可以用于对弱极性有机物的吸附。
在室温条件下,初生纤维断裂强度为0.068cN/dTex;将所得吸附纤维充分干燥后,分别浸于煤油以和庚烷中,测得其饱和吸附率分别为0.81和0.83(g/g纤维)。将吸附达饱和的凝胶于离心机中以1000r/min速度离心旋转5min,然后测得其保油率分别为75.4%和65.1%。
实施例2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第一单体,丙烯腈为第二单体,第二单体与第一单体的质量比为1∶15,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蒸馏水为反应介质,氮气保护下将含0.5%(占单体总质量的百分比)引发剂的单体溶液加入溶有0.5%分散剂的水中,于73℃加热搅拌反应4h,提高反应温度至85℃继续反应2h,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白色颗粒状树脂;将此树脂充分干燥后,加入适量溶剂二甲基乙酰胺(树脂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均匀混合,在60~80℃搅拌6~12h,使其形成均匀的纺丝液。将所述的纺丝液静置脱泡2h,采用螺杆挤出机挤出纺丝方法,经凝固浴凝固后,纺丝温度为80℃,可得初生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吸附纤维。就其吸附性能而言,所得吸附纤维不经过后处理也可以用于对有机物的吸附。
将所得初生纤维在室温条件下充分干燥后,分别浸于煤油和庚烷中,测得其饱和吸附率分别为0.70和0.72(g/g纤维)。将吸附达饱和的凝胶于离心机中以1000r/min速度离心旋转5min后,测得其保油率分别为78.9%和69.0%;所得初生纤维断裂强度为0.084cN/dTex,较实施例1的初生纤维提高了30%。
实施例3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第一单体,丙烯腈为第二单体,第二单体与第一单体的质量比为1∶4,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蒸馏水为反应介质,氮气保护下将含0.5%(占单体总质量的百分比)引发剂的单体溶液加入溶有0.5%分散剂的水中,于73℃加热搅拌反应4h,提高反应温度至85℃继续反应2h,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白色颗粒状树脂;将此树脂充分干燥后,加入适量溶剂二甲基乙酰胺(树脂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均匀混合,在60~80℃搅拌6~12h,使其形成均匀的纺丝液;将所述的纺丝液静置脱泡2h,采用湿法纺丝方法,经凝固浴凝固后,纺丝温度为80℃,可得初生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吸附纤维。就其对有机物的吸附性能而言,不经过后拉伸处理也可以用于对有机物的吸附。
将所得纤维在室温条件下充分干燥后,分别浸于煤油和庚烷中,测得其饱和吸附率分别为0.57和0.53(g/g纤维)。将吸附达饱和的凝胶于离心机中以1000r/min速度离心旋转5min后,测得其保油率分别为85.4%和73.7%,所得初生纤维断裂强度为0.103cN/dTex,较实施例1的初生纤维提高了约60%。
实施例4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为第一单体,丙烯腈为第二单体,第二单体与第一单体的质量比为4∶7,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蒸馏水为反应介质,氮气保护下将含0.6%(占单体总质量的百分比)引发剂的单体溶液加入溶有0.7%分散剂的水中,于73℃加热搅拌反应4h,提高反应温度至85℃继续反应2h,终止反应,洗涤,干燥,得白色颗粒状树脂;将此树脂充分干燥后,加入适量溶剂二甲基乙酰胺(树脂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均匀混合,在60~80℃搅拌6~12h,使其形成均匀的纺丝液;将所述的纺丝液静置脱泡2h,采用湿法纺丝方法,经凝固浴凝固后,纺丝温度为80℃,可得初生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纤维。就其吸附性能而言,所得吸附纤维不经过后处理也可以用于对有机物的吸附。
将所得纤维在室温条件下充分干燥后,分别浸于煤油以和庚烷中,测得其饱和吸附率分别为0.50和0.45(g/g纤维);将吸附达饱和的凝胶于离心机中以1000r/min速度离心旋转5min后,测得其保油率分别为60.7%和53.7%;所得初生纤维断裂强度为0.061cN/dTex,较实施例1的初生纤维降低了约10%。
Claims (2)
1.一种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其工艺过程如下:
(1)、在反应釜中加入占第一单体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与第二单体丙烯腈总质量0.1~1%的分散剂及与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的总体积比为3∶1的去离子水,充分溶解后,将第一单体、第二单体、占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总质量0.1~1%的引发剂置入容器中,搅拌成均匀溶液后,置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搅拌升温至70~80℃,反应2~6h后升高反应温度到80~90℃,继续反应2~4h后,终止反应,取出产物,经洗涤、干燥,制成白色树脂;其中,所述的第一单体占聚合物单体总质量的50~95%,所述的第二单体占聚合物单体总质量的5~50%;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可溶性淀粉或者明胶中的一种;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或偶氮二异丁氰;
(2)、将所得树脂充分干燥后,加入占树脂质量1/9~2倍的溶剂均匀混合,在60~80℃搅拌6~12h,使其形成均匀的纺丝溶液;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其用量为所述白色树脂质量的1/9倍~2倍;
(3)、将所述的纺丝溶液脱泡2h,去除溶液中气泡,利用螺杆挤出机纺丝成形,经凝固浴凝固后,得到初生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纤维;所述的纺丝温度为60~100℃,凝固浴为蒸馏水与所述溶剂的混合液,其中溶剂的体积百分含量为5~50%,凝固浴温度为25~50℃;
(4)、初生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腈纤维在25~80℃温度下拉伸2~6倍后,即可制得所述的有机物吸附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乙烯醇;所述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所述的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所述的拉伸倍率为3-5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53621A CN100574871C (zh) | 2008-06-25 | 2008-06-25 | 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53621A CN100574871C (zh) | 2008-06-25 | 2008-06-25 | 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42484A CN101342484A (zh) | 2009-01-14 |
CN100574871C true CN100574871C (zh) | 2009-12-30 |
Family
ID=40244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536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4871C (zh) | 2008-06-25 | 2008-06-25 | 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7487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38862B (zh) * | 2010-05-07 | 2012-01-04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
CN101845756B (zh) * | 2010-05-07 | 2011-08-31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夹层型复合吸油材料的制造方法 |
CN101929034B (zh) * | 2010-08-18 | 2011-11-09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 |
CN102383215B (zh) * | 2011-08-10 | 2013-01-09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吸附有机液体聚烯烃纤维的制造方法 |
CN102694203B (zh) * | 2012-05-29 | 2014-11-05 | 深圳华粤宝电池有限公司 | 一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 |
CN103933953B (zh) * | 2014-04-16 | 2015-10-28 | 苏州大学 | 一种吸附纤维的制备方法 |
CN104988599A (zh) * | 2015-07-28 | 2015-10-21 | 苏州科淼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
-
2008
- 2008-06-25 CN CN200810053621A patent/CN10057487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8)
Title |
---|
Research on butyl methacrylate-lauryl methacrylatecopolymeric for oil absorbency. Y.Feng ,et al.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Vol.101 . 2006 |
Research on butyl methacrylate-lauryl methacrylatecopolymeric for oil absorbency. Y.Feng ,et al.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Vol.101 . 2006 * |
studies on semi-IPN copolymethylacrylate fiberandoilabsorptive property. FENG Yan ,et al.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 2007 |
studies on semi-IPN copolymethylacrylate fiberandoilabsorptive property. FENG Yan ,et al.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fibers and polymer materials. 2007 * |
后交联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吸油性. 封严等.纺织学报,第27卷第12期. 2006 |
后交联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吸油性. 封严等.纺织学报,第27卷第12期. 2006 * |
聚甲基丙烯酸酯吸油纤维的研究. 封严等.合成纤维工业,第27卷第1期. 2004 |
聚甲基丙烯酸酯吸油纤维的研究. 封严等.合成纤维工业,第27卷第1期. 200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42484A (zh) | 2009-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20528B (zh) | 一种吸油纤维的制造方法 | |
CN100574871C (zh) | 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 |
CN101348950B (zh) | 一种吸附功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制造方法 | |
CN102383215B (zh) | 一种吸附有机液体聚烯烃纤维的制造方法 | |
CN101698965B (zh) | 一种吸附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0393935C (zh) | 高吸水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693592A (zh) | 一种共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复合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3437067A (zh) | 一种吸油纤维毡的制造方法 | |
CN111285964A (zh) | 一种钻井液用抗温抗盐微交联型降滤失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185630A (zh) | 一种可生物降解耐盐型稠化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285216B (zh) | 一种有机物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 |
CN101845756A (zh) | 一种夹层型复合吸油材料的制造方法 | |
CN101649020A (zh) | 多层核壳结构聚丙烯酸酯发泡调节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2618963B (zh) | 一种改性聚丙烯纤维的制造方法 | |
CN1584148A (zh) | 吸油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838862B (zh) | 一种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 |
CN102383212B (zh) | 一种有机液体吸附纤维的制造方法 | |
CN111875742A (zh) | 亲水性细菌纤维素的制备方法、亲水性细菌纤维素及应用 | |
CN105536742B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网布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926026B (zh) | 一种离子交换型印染废水脱色用凝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 |
Min et al. | 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fibers made of PAN and chitosan | |
CN103772615B (zh) | 一种提高聚丙烯悬浮接枝丙烯酸接枝率的方法 | |
Shah et al. | Superabsorbent capability and high retention ability of China clay (Kaolinite)/polyacrylic acid composites for aqueous solution | |
CN101929034B (zh) | 一种吸附有机液体非织造布的制造方法 | |
CN115121129B (zh) | 一种高效分离油水体系的高耐压复合膜的制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30 Termination date: 2018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