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5281C - 电光装置、其检查方法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光装置、其检查方法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5281C
CN100565281C CNB2006101398755A CN200610139875A CN100565281C CN 100565281 C CN100565281 C CN 100565281C CN B2006101398755 A CNB2006101398755 A CN B2006101398755A CN 200610139875 A CN200610139875 A CN 200610139875A CN 100565281 C CN100565281 C CN 10056528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electro
zone
wiring
optic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398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2951A (zh
Inventor
上原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Technology HK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2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2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528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528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一种电光装置,备有保持电光物质的基板;以及在上述基板中与上述电光物质相向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的有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上述各布线的迂回布线部有第一部分、以及其宽度比该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在有这样的结构的液晶装置的检查工序中,使将规定的驱动信号供给各布线用的多个检查用端子接触该各布线的第二部分。即使在伸出区域中形成的布线之间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准确的检查。

Description

电光装置、其检查方法及电子装置
本发明申请是申请日为2001年10月30日、申请号为01137595.7的同名专利申请的一个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光装置、其检查方法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液晶装置被广泛地用于移动电话机等各种电子装置的显示装置中。该液晶装置有:经密封材料贴合起来的一对基板;被夹持在两片基板之间的液晶;以及对液晶施加电压用的多个电极。更详细地说,一般是这样构成的,即,从安装在基板上的驱动器IC或柔性基板等输出的驱动信号经基板上形成的布线被供给各个电极。
可是,在这样的液晶装置的制造工序中,一般要检查所有的像素是否正常地点亮,即进行所谓的点亮检查。进行该点亮检查时,首先,使检查装置备有的多个检查用端子接触到在基板上形成的布线上。其次,将规定的驱动信号从这些检查用端子经各布线供给多个电极。然后,通过目视或利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摄象机等,观察其结果显示的图像,判断是否所有的像素正常地点亮。
可是,在基板上形成的各布线之间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使各检查用端子对所期望的布线进行准确的接触是极其困难的。即,如果相邻的布线之间的间隔狭窄,则难以使一个检查用端子只接触一条布线,有时会发生横跨并接触相邻的两条布线,结果不能进行正确的检查。
另外,在为了谋求显示的高精细化而增加电极的条数的情况下,布线数也随之增加。在此情况下,需要使基板上相邻的布线之间的间隔变窄,所以上述的问题特别显著地出现。另外,通过采用COG(Chip On Glass,芯片键合在玻璃上)技术,将驱动器IC安装在基板上时,需要将伸出区域上的布线集中在安装驱动器IC的区域中,所以在该区域附近不得不使各布线之间的间隔变窄。因此,在此情况下上述问题变得很严重。另外,在作为电光物质使用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发光层的EL装置等其他电光装置中同样会产生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说明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基板上形成的布线之间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正确的检查的电光装置的检查方法、成为该检查方法的对象的电光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保持电光物质的基板;以及在上述基板中与上述电光物质相向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的有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上述各布线的迂回布线部有第一部分、以及其宽度比该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换句话说,其特征在于:上述各布线的迂回布线部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邻的迂回布线部的第二部分中的间隔比第一部分中的间隔宽。
一般说来,在电光装置的检查工序中,需要使检查用端子接触在基板上露出的布线(即迂回布线部)上。可是,在布线的间隔极其狭窄的情况下,会发生一个检查用端子横跨并接触两条布线的不适当的情况,所以难以进行正确的检查。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则迂回布线部中的第二部分中的宽度比第一部分中的宽度窄。换句话说,相邻的布线中第二部分中的间隔比第一部分中的间隔宽。因此,如果使检查用端子接触到第二部分,则即使在应只接触任意一条布线的检查用端子的位置发生了若干偏移的情况下,也能避免该检查用端子接触到其他布线的情况。因此,如果采用本发明,即使在基板上形成的布线之间的间隔(更严格地说,第一部分中的间隔)极其狭窄的情况下,也能用检查用端子进行正确的检查。
可是,为了实现这样的作用,也可以考虑例如使全部迂回布线部的宽度变窄。可是,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会发生布线电阻变高的问题、以及布线容易断线的问题。与此不同,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只是迂回布线部中的一部分(第二部分)的宽度变窄,所以能抑制这些问题的发生。
在上述的电光装置中最好备有安装在上述基板中与上述电光物质相向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将输出信号供给上述各布线的驱动器IC。这样,在采用COG技术将驱动器IC安装在基板上的情况下,由于需要使多条布线朝向安装驱动器IC的区域集中,所以不得不使各布线的间隔变窄。因此,如果采用即使在各布线之间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正确的检查的本发明,则在应用于基板上安装了驱动器IC的电光装置中的情况下,能收到特别显著的效果。
另外,最好备有由对应于各种不同颜色的多个子像素构成的像素、以及对应于上述各子像素的颜色的滤光片。在能进行全色显示的电光装置中,由对应于不同颜色的多个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因此,在能进行全色显示的电光装置中,与具有与其相同数量的像素的单色显示的电光装置相比较,布线条数多,所以需要使各布线之间的间隔变窄。可是,如果采用本发明,即使在布线间隔如此狭窄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正确的检查。
另外,在备有多个第一电极;以及位于与上述第一电极相反的一侧而将上述电光物质夹在中间,同时沿着与上述第一电极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电极的电光装置中,最好将上述布线作为与上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电极数多的电极导通的布线。即,一般情况下,与多个电极导通的布线由于其间隔狭窄,所以难以进行正确的检查。可是,如果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具有这样的布线,就能进行正确的检查。
另外,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中,最好使第一层和电阻值比该第一层低的第二层具有上述布线,在上述布线中至少对应于第二部分形成上述第二层。在使第二部分的宽度比第一部分的宽度窄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第二部分的电阻值增大。可是,如果用第一层和电阻值比该第一层低的第二层构成该第二部分,则能抑制由于宽度变窄而引起的电阻值的上升。具体地说,可以考虑使第一层为金属氧化膜,而使第二层为金属膜。另外,在备有在上述基本上形成的同时将电压加在上述电光物质上用的电极的电光装置中,最好用同属于上述电极的一层形成作为上述金属氧化膜的第一层。如果这样做,则与通过个别的工序形成第一层和电极的情况相比,能谋求简化制造工序、以及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采用有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布线的情况下,最好避开与上述布线和上述驱动器IC的连接部分,形成该第二层。在用例如银或以银为主成分的合金等形成第二层的情况下,会发生由于外力的作用  而使该第二层容易从基板剥离的问题。可是,如果避开与布线和驱动器IC的连接部分形成第二层,则能避免来自驱动器IC的力作用于第二层,所以能防止第二层从基板剥离的事态发生。
另外,上述第二部分最好遍及上述多条布线构成大致一列。如果这样做,则在点亮检查时使用的检查装置中,应接触上述各电极的第二部分的多个检查用端子大致排列成一列,能采用简单的结构,这是其优点。
这里,本发明能适用于在经密封材料贴合的上述基板和另一基板之间有作为上述电光物质的液晶的液晶装置。另外,在应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中,在使上述布线有第一层和电阻值比该第一层低的第二层的情况下,最好上述布线中至少对应于第二部分、而且避开上述基板中形成上述密封材料的区域,形成上述第二层。如果这样做,则能抑制第二部分中由于布线宽度变窄而产生的电阻值的上升。另外,在利用例如银合金等形成第二层的情况下,会发生该第二层容易从基板剥离的问题。可是,如果避开形成密封材料的区域形成第二层,则能避免来自密封材料的压力作用于第二层上,所以能防止从基板剥离的事态发生。
另外,除了液晶装置以外,本发明还能应用于作为上述电光物质使用EL发光层的EL装置等各种电光装置。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特征在于备有上述电光装置作为显示部。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即使在各布线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正确的点亮检查,所以在安装了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装置中,能减少电光装置发生显示不良的可能性。另外,在基板上安装驱动器IC的结构采用第二部分遍及多条布线大致排列成一列的结构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效果特别显著。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电光装置的检查方法,上述电光装置备有保持电光物质的基板;以及在该基板中与上述电光物质相向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的有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上述各布线的迂回布线部有第一部分、以及其宽度比该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该电光装置的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使检查用端子接触在上述各布线的迂回布线部中的上述第二部分上的工序;将规定的驱动信号经上述检查用端子供给上述布线的工序;以及根据通过供给上述驱动信号而显示的图像,判断该电光装置是否良好的工序。
在成为该检查方法的对象的电光装置中,即使在不得不使各布线的间隔变得极其狭窄的情况下,也能确保第二部分中使各布线的间隔比较宽。因此,即使在接触各布线的检查用端子稍许偏离本来应接触的布线的情况下,也能避免接触到与该布线相邻的其他布线。因此,即使在各布线的间隔极其狭窄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正确的检查。
另外,在该检查方法中在使检查用端子接触上述迂回布线部的工序中,最好使多个上述检查用端子中的各个端子和上述各布线的第二部分一并接触。如果这样做,则能一并判断多条布线的断线或短路,所以能有效地进行检查。另外,在使检查用端子接触到上述迂回布线部的工序中,最好使大致呈平板状的上述检查用端子接触到布线上,使该检查用端子弯曲而使该检查用端子与该布线进行面接触。如果这样使检查用端子和第二部分进行面接触,则能将规定的驱动信号可靠地供给布线,所以更能提高检查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装置的总体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该液晶装置的迂回布线部被放大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该液晶装置的点亮检查用的检查装置的外观结构的平面图及侧视图。
图5是表示在使用该检查装置的检查中,检查装置的检查用端子和液晶装置的迂回布线部接触的形态的斜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装置的总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沿着X方向剖开构成该液晶装置的液晶面板后的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8是表示沿着Y方向剖开该液晶面板后的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9是表示该液晶面板中像素的结构及密封材料附近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0是图9中的C-C’线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该液晶面板中安装驱动器IC的区域附近的局部剖面图。
图12是表示该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基板中驱动器IC的安装区域附近的局部平面图。
图13(a)~(e)是分别表示该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基板的制造工艺的剖面图。
图14(f)~(i)是分别表示该液晶面板的背面侧基板的制造工艺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沿着X方向剖开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装置的液晶面板后的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16是表示沿着Y方向剖开该液晶面板后的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EL装置的总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18是图17中的D-D’线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变例的液晶装置的总体结构的斜视图。
图20是表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装置的一例的个人计算机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21是表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装置的一例的移动电话机的结构的斜视图。
图22是表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装置的一例的数码相机的结构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这样的实施例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形态,不限定本发明,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为了在图纸上能识别各层和各构件,采用不同的比例尺表示各层和各构件的大小。
<A:第一实施例>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电光装置,举例示出采用液晶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举例示出使入射光从背面一侧透射到观察侧进行显示的所谓透射型的液晶装置,但并无将本发明的适用范围限定于此的意思。
<A-1:液晶装置的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装置中液晶面板的总体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从图1中的A-A’线看的局部剖面图。如这些图所示,该液晶面板100是将液晶30封入经框状密封材料40贴合起来的背面侧基板10和观察侧基板20之间构成的。背面侧基板10有从观察侧基板20伸出的区域(即,与观察侧基板20不相向的区域。以下将该区域称为“伸出区域”)10A。采用COG技术,将驱动该液晶面板100用的驱动器IC50安装在伸出区域10A上。另外,将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基板54键合到伸出区域10A的边缘附近。另外,虽然背光单元实际上配置在液晶面板100的背面侧,但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将其图示及说明省略。在该结构的情况下,背光单元产生的照射光透过背面侧基板10、液晶30及观察侧基板20后能被观察者识别。
在背面侧基板10的内侧(液晶30一侧)表面上形成图1所示的沿Y方向延伸的多个段电极111。该段电极111由例如ITO(Indium TinOxide,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另外,在图1中,为了防止附图变得复杂,用一条直线表示各段电极111,但实际上段电极111是有规定的宽度的带状电极(后面所述的公用电极也一样)。
在背面侧基板10上形成各段电极111,且使其从与观察侧基板20相向的区域(密封框内的区域)延伸至伸出区域10A。更具体地说,段电极111伸出到密封材料40构成的框外,同时向安装驱动器IC50的区域延伸。如图1所示,以下将段电极111中在伸出区域10A内形成的部分称为“迂回布线部111A”。而且,该迂回布线部111A的一端连接在该驱动器IC50的输出侧凸点(突起电极)51上。更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在驱动器IC50经黏合剂56粘结在背面侧基板10上的状态下,驱动器IC50的输出端子上形成的输出侧凸点51和迂回布线部111A的端部经分散在该黏合剂56中的导电性粒子57导通。
另一方面,在观察侧基板20的内侧表面上与背面侧基板10相向的区域中,形成沿着与段电极111正交的方向(即图1中所示的X方向)延伸的多个公用电极112。各公用电极112是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带状电极,是在观察侧基板20上达到与伸出区域10A相接的边缘附近形成的。而且,达到该边缘附近的部分经过插于背面侧基板10和观察例基板20之间的各向异性导电膜(图中未示出),与在背面侧基板10上形成的迂回布线部112A导电性地连接。迂回布线部112A是由与背面侧基板10上的段电极111(以及迂回布线部111A)为同一层形成的。各迂回布线部112A的端部连接在该驱动器IC50的输出侧凸点上,以便同时延伸到应安装驱动器IC50的区域。即,与迂回布线111A一样,迂回布线112A的端部经黏合剂56中的导电性粒子57,与驱动器IC50的输出侧凸点51导通。
另外,实际上形成了段电极111的背面侧基板10的表面、以及形成了公用电极112的观察侧基板20的表面被沿着规定的方向实施了摩擦处理的取向膜覆盖住,但图中未示出。另外,偏振片和延迟片粘贴在背面侧基板10及观察侧基板20的外侧表面上,图中也将它们省略了。
其次,图3是将在伸出区域10A内形成的迂回布线部111A的形状放大表示的平面图。如该图所示,各迂回布线部111A有包括该迂回布线部111A的两端部分的第一部分113、以及位于各迂回布线部111A的延伸方向的中央部附近的(即,两侧被第一部分113夹持的)第二部分114。而且,与第一部分113的宽度W2相比较,第二部分114的宽度W1窄。例如,宽度W1为23微米左右,宽度W2为34微米左右。换句话说,相邻的迂回布线部111A的第二部分114之间的间隔W3与第一部分113之间的间隔W4相比较,前者要宽。例如,间隔W3为28微米左右,间隔W4为16微米左右。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迂回布线部111A中的第二部分114遍及多个迂回布线部111A而大致呈一列。即,沿着各迂回布线部111A的延伸方向,在大致同一位置形成第二部分114。
另外,这里虽然说明了迂回布线部111A,但连接在公用电极112上的迂回布线部112A也同样构成。即,该迂回布线部112A也有第一部分113和第二部分114,第二部分114的宽度比第一部分113的窄。另外,各迂回布线部111A的第二部分114和迂回布线部112A的第二部分114大致呈一列。另外,以下在没有必要特别区分连接在段电极111上的迂回布线部111A及连接在公用电极112上的迂回布线部112A两者中某一种的情况下,只称为“迂回布线部11”。
另一方面,如图1及图2所示,在伸出区域10A上从该伸出区域10A的边缘直至安装驱动器IC50的区域形成布线115。如图2所示,这些布线115的一端经黏合剂56中的导电性粒子57,与在驱动器IC50的输入端子上形成的输入侧凸点52导通。
另一方面,FPC基板54有基体材料541和多条布线542。基体材料541是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薄膜状的构件。各布线542是将图中未示出的外部装置输出的信号供给驱动器IC50的输入端用的布线,是在基体材料541的表面上形成的。如图2所示,FPC基板54的基体材料541经黏合剂58粘结在背面侧基板10上。而且,基体材料541上的布线542经分散在该黏合剂58中的导电性粒子59,与背面侧基板10上的布线115导通。
在如上构成的情况下,如果驱动器IC50从外部装置通过FPC基板54及布线115接收到关于显示图像的各种信号(例如时钟信号等),便生成对应于该信号的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经迂回布线部111A及112A,被分别供给段电极111及公用电极112。然后,由于对应于驱动信号的电压被加在段电极111及公用电极112之间,所以被背面侧基板10及观察侧基板20夹在中间的液晶30的取向发生变化。即,段电极111及公用电极112交叉的区域具有像素的功能。
<A-2:检查装置的结构>
其次,说明液晶装置点亮检查时使用的检查装置的结构。图4是表示检查装置的外观的平面图及侧视图。如该图所示,检查装置60有本体部61、电路基板62及多个检查用端子63。本体部61是大致呈矩形的板状构件,从另一部分看,一个边缘(图4中的上侧边缘)附近被成形为倾斜形状。
另一方面,电路基板62及多个检查用端子63被设置在本体部61的一个面上。电路基板62有将检查用驱动信号供给多个检查用端子63用的各种电路。各检查用端子63是用导电性材料形成的长形构件。各检查用端子63的一端连接在电路基板62上。另外,各检查用端子63的另一端附近的部分沿着本体部61的斜坡折弯,其前端部分从本体部61的边缘突出。如图4所示,各检查用端子63的前端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变细,沿本体部61的边缘大致排成一列。
<A-3:液晶装置的检查方法>
接着,说明用检查装置60进行液晶装置的点亮检查时的具体顺序。另外,该检查的对象是驱动器IC50被安装在背面侧基板10的伸出区域10A上之前的阶段的液晶面板。
首先,如图5所示,将备有检查装置60的多个检查用端子63中的每一个接触在伸出区域10A上形成的迂回布线部11(111A及112A)中的第二部分114上。如上所述,第二部分114遍及所有的迂回布线部111A及112A形成一列。因此,能将多个检查用端子63中的每一个一并接触在所有的迂回布线部11的第二部分上。
另外,通过使检查用端子63接触迂回布线部11而弯曲。结果,各检查用端子63的前端附近与各迂回布线部11呈面接触。另外,在图5中,检查用端子63和迂回布线部11呈面接触的部分上划有斜线。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弯曲的检查用端子63与迂回布线部11进行面接触的情况下,该检查用端子63只接触迂回布线部11中的第二部分114,不接触第一部分113。换句话说,迂回布线部11沿延伸方向的第二部分114的位置及长度L根据检查用端子63进行面接触的区域来决定。另外,作为长度L的具体数值,例如可以考虑1mm左右。
其次,在使检查用端子63接触在各迂回布线部11的第二部分114上的状态下,从电路基板62将规定的试验用驱动信号供给各检查用端子63。该试验用驱动信号经各检查用端子63被供给各段电极111及公用电极112。这里,预先确定试验用驱动信号的信号电平及应供给该试验用驱动信号的电极,以便所有的像素都点亮。
如果通过供给试验用驱动信号使该液晶装置的所有的像素点亮,则操作人员通过目视观察显示面,判断是否有未正常点亮的像素。其结果,在所有的像素正常点亮的情况下,断定为合格品,另一方面,在某一像素未点亮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认为发生了电极断线等某种不良现象,所以断定为不合格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伸出区域10A上形成的迂回布线部11中应接触检查用端子63的部分(第二部分114)的宽度比另一部分(第一部分113)的宽度窄。换句话说,相邻的迂回布线部11之间的间隔在应接触检查用端子63的部分与其他部分的间隔相比较变宽。因此,例如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即使在检查装置61沿图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发生若干偏移的情况下、或者使检查用端子63接触迂回布线部11时检查用端子6 3的位置发生若干偏移的情况下,也能避免应接触某迂回布线部11的检查用端子63接触在与该迂回布线部11相邻的另一迂回布线部11上的事态发生。这样,如果采用本实施例,则即使在伸出区域10A上形成的各迂回布线部11的间隔(更严格地说,迂回布线部11的第一部分113的间隔)极其狭窄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准确的检查。
另外,如图5中的例子所示,如果使前端部分整形变细的检查用端子63以弯曲的状态与迂回布线11进行面接触,则前端部分以外的部分、即宽度比该前端部分宽的部分也接触在迂回布线部11上。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不仅检查用端子63的前端部分进行接触的部分,而且该检查用端子63的宽度较宽的部分进行接触的部分也成为迂回布线部11中的第二部分114。因此,即使在检查用端子63中的宽度较宽的部分与迂回布线部11接触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避免该部分接触其他迂回布线部11,从而能进行准确的检查。
可是,作为避免检查用端子63接触所期望的迂回布线部11以外的迂回布线部11用的结构,暂且考虑使各迂回布线部11的所有部分的宽度变窄(例如,呈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部分114的宽度相同的宽度)。可是,在这样做的情况下,会发生迂回布线部11的布线电阻增大,液晶装置的显示品质下降,或该迂回布线部11容易断线的问题。与此不同,如果采用本实施例,则由于迂回布线部11中只是检查用端子63应与其接触的一部分的宽度变窄,所以具有能抑制发生这些问题的优点。
<B:第二实施例>
其次,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装置。该液晶装置在外部光充足的情况下具有反射型功能,另一方面,在外部光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使背光单元点亮而主要具有透射型的功能,是一种半透射半反射型的液晶装置。
<B-1:液晶装置的结构>
图6是表示该液晶装置中液晶面板的总体结构的斜视图。如该图所示,构成液晶装置的液晶面板101经框状的密封材料将观察侧基板200和背面侧基板300粘结起来,同时将例如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的液晶160封入其间隙中。更详细地说,在密封材料110的一部分上设置开口部,在液晶注入后利用封口材料1101将该开口部封死。
在观察侧基板200中与背面侧基板300相向的面上沿着X方向形成多个公用电极214。另一方面,在背面侧基板300中与观察侧基板200相向的面上沿着Y方向形成多个段电极314。即,在公用电极214和段电极314相向的区域中,利用两电极将电压加在液晶160上,所以其交叉区域具有作为子像素的功能。
另外,采用COG技术,将驱动公用电极214用的驱动器IC122、以及驱动段电极314用的驱动器IC124分别安装在背面侧基板300中从观察侧基板300伸出的两个边上。另外,FPC基板150被粘结在上述两个边上安装驱动器IC124的区域的外侧。
这里,在观察侧基板200上形成的公用电极214经混合在密封材料110中的导电性粒子,连接在背面侧基板300上形成的布线350的一端。另一方面,布线350的另一端连接在驱动器IC122的输出侧凸点上。即,从驱动器IC122输出的公用信号经布线350及导电性粒子,被供给公用电极214。另外,驱动器IC122的输入侧凸点和FPC基板150之间用布线360连接起来。
另外,在背面侧基板300上形成的段电极314连接在驱动器IC124的输出侧凸点上。因此,从驱动器IC124输出的段信号被直接供给段电极314。另外,驱动器IC124的输入侧凸点和FPC基板150之间用布线370连接起来。
其次,参照图7至图9,说明液晶面板101的更详细的结构。图7是表示沿着图6中的X方向剖开该液晶面板101后的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图8是表示沿着图6中的Y方向剖开该液晶面板101后的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另外,图9是表示从观察侧透视形成密封材料110的区域中安装驱动器IC122的边附近的布线的详细结构的平面图。
如图7及图8所示,延迟片123及偏振片121粘贴在观察侧基板200的外表面上。另一方面,在观察侧基板200的内表面上形成遮光膜202,防止子像素之间的颜色混杂,同时具有作为规定显示区域的框子的功能。另外,对应于公用电极214和段电极314交叉的区域(对应于遮光膜202的开口区域),按照规定的排列方法设置滤色片204。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举例示出了采用R(红)、G(绿)及B(蓝)色的滤色片204构成一列的带状排列的情况。因此,对应于R、G、B的每3个子像素构成大致呈正方形的一个像素。不过,各色子像素的排列形态不限于此。
其次,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平坦化膜205是使由遮光层202及滤色片204构成的台阶平坦化用的膜。在该平坦化膜的表面上形成上述的多个公用电极214。各公用电极214是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带状电极。而且,在平坦化膜205和公用电极214的表面上形成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取向膜208。沿着规定的方向对该取向膜208进行摩擦处理。这里,在显示区域以外不需要遮光膜202、滤色片204及平坦化膜205。因此,如图7及图8所示,在密封材料110的内周边附近的外侧不设置这些要素。
另一方面,延迟片133及偏振片131粘贴在背面侧基板300的外表面上。另外,用基底膜301覆盖住背面侧基板300的全部内表面。在该基底膜301的表面上形成反射膜302。基底膜301是提高反射膜302与基板的紧密粘结性用的膜。反射膜302由银单质或以银为主成分的合金形成。从观察侧基板200一侧入射到液晶面板101上的光在该反射膜302的表面上反射后射出到观察侧,由此实现反射型显示。另外,如图7至图9所示,在反射膜302上每一个子像素设置两个开口部309。来自背光单元的出射光通过该开口部309后射出到观察侧,由此实现透射型显示。
其次,说明液晶面板101中形成密封材料110的区域附近的结构。如图9所示,公用电极214一直被延伸设置到观察侧基板200中形成密封材料110的区域。另一方面,在背面侧基板300的表面上,构成布线350的透明导电膜354与公用电极214相向地一直延伸设置到形成密封材料110的区域。因此,观察侧基板200上的公用电极214和背面侧基板300上的透明导电膜354通过分散在密封材料110中的导电性粒子1102进行导电性连接。另外,在图7及图8中,为了方便起见,图中所示的导电性粒子1102比实际大很多,所以图中所示沿密封材料110的宽度方向配置一个导电性粒子1102。可是,实际上如图9所示,沿密封材料110的宽度方向配置多个导电性粒子1102。
这里,布线350是导电性地连接公用电极214和驱动器IC122的输出端子用的布线,呈反射性导电膜352和透明导电膜354层叠的结构。其中,本实施例的反射性导电膜352是对通过高温溅射等形成的银单质或以银为主成分的银合金构成的导电层进行构图而成的。另外,透明导电膜354是对与段电极314相同的ITO等构成的导电层进行构图而成的,而且比反射性导电膜352大一圈。这里,图10是从图9中的C-C’线看到的剖面图。如图10所示,透明导电膜354是这样形成的,即其超出反射性导电膜352的边缘部分与保护膜303相接。但是,如图7及图9所示,在形成了密封材料110的区域中不形成反射性导电膜352,只形成透明导电膜354。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段电极314在背面侧基板300上被引出到密封材料110框以外,同时层叠在反射性导电膜312上,作为布线310被引出到驱动器IC124的输出侧凸点为止。更详细地说,如图10中的括弧中所示,被引出到密封材料110框以外的段电极314以比反射性导电膜312大一圈的方式形成,超出该反射性导电膜312的边缘部分与保护膜303相接。
接着,说明背面侧基板300中安装驱动器IC122或124的区域、以及安装FPC基板150的区域的结构。图11是表示这些区域的结构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从观察侧看到的安装驱动器IC122的区域附近的结构的平面图。另外,如上所述,在背面侧基板300上除了段电极314以外,还设置着布线350、360及370,但这里以与驱动器IC122有关的布线350及360为例进行说明。
如这些图所示,驱动器IC122通过将导电性粒子134均匀地分散在环氧树脂等黏合剂130中的各向异性导电膜,采用COG技术安装在背面侧基板300上。即,在驱动器IC122利用黏合剂1 30粘结在背面侧基板300上的状态下,该驱动器IC122的输出侧凸点129a经黏合剂130中的导电性粒子134导电性地连接在构成布线350的透明导电膜354上,另外,输入来自FPC基板150的信号的输入侧凸点129b经黏合剂130中的导电性粒子134导电性地连接在构成布线360的透明导电膜364上。
如上所述,将从驱动器IC122输出的公用信号供给公用电极214用的布线350呈反射性导电膜352和透明导电膜354层叠而成的结构。但是,如图11及图12所示,布线350中到达安装驱动器IC122的区域的部分与密封材料110的形成区域相同,不设置反射性导电膜352,只构成透明导电膜354。换句话说,避开布线350和驱动器IC122的连接部分,形成反射性导电膜352。
另外,如图12所示,布线350有包括该布线350的两端部的第一部分113、以及其宽度比该第一部分113窄的第二部分114。第二部分114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是进行点亮检查时应接触检查用端子63的部分。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布线350中除了被密封材料110覆盖的部分、以及与驱动器IC122连接的部分以外,呈透明导电膜354和反射性导电膜352层叠的结构。因此,如图12所示,布线350中第二部分114也是透明导电膜354和反射性导电膜352层叠的结构。
另一方面,将从FPC基板150供给的各种信号供给驱动器IC122用的布线360的结构也与布线350相同。即,如图10中的括弧所示,布线360呈反射性导电膜362和透明导电膜364层叠的结构。但是,如图12所示,布线360中安装驱动器IC122的部分、以及粘结FPC基板150的部分(图12中未示出)不设置反射性导电膜362,只构成透明导电膜364。
另外,这里虽然以与驱动器IC122相关的布线350及36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图11如括弧中所示,与驱动器IC124相关的布线310及370也分别与布线350及360的结构相同。
即,将从驱动器IC124输出的段信号供给段电极314用的布线310与布线350相同,有包括该布线310的两端部的第一部分113、以及其宽度比该第一部分113窄的第二部分114。而且,布线310中包括第二部分114的大部分是由反射性导电膜312和作为透明导电膜的段电极314层叠构成的。但是,避开布线310中安装驱动器IC124的部分,设置反射性导电膜312。
另一方面,将从FPC基板150供给的各种信号供给驱动器IC124用的布线370与布线360相同,由反射性导电膜372和透明导电膜374层叠起来构成的。但是,布线370中安装驱动器IC1 24的部分、以及粘结FPC基板150的部分不设置反射性导电膜372,只构成透明导电膜374。
而且,驱动器IC124与驱动器IC122一样,经各向异性导电膜安装在背面侧基板300上。另外,在对布线360及370粘结FPC基板150的情况下,同样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即,如图11所示,FPC基板150的基体材料152经黏合剂140粘结在背面侧基板300上,同时在该基体材料152上形成的布线154经黏合剂140中的导电性粒子144,分别与构成布线360的透明导电膜364、以及构成布线370的透明导电膜374导电性地连接。
<B-2:制造工艺>
其次,参照图13及图14,说明上述的液晶装置的制造工艺、特别是与背面侧基板相关的制造工艺。另外,这里以段电极314和布线350为中心,区分为密封材料框内(显示区域)、密封材料及密封材料框外加以说明。
首先,如图13(a)所示,采用溅射等方法,在基板300的全部内表面上淀积Ta2O5和SiO2等,形成基底膜301。接着,如该图(b)所示,在较低的温度下(约200℃左右),采用溅射等方法,形成银单质或以银为主成分的反射性的导电层302’。接着,如该图(c)所示,采用光刻技术及刻蚀技术,对导电层302’进行构图,形成有开口部309的反射膜302。
然后,如该图(d)所示,在基板的全部表面上形成例如包含氧化钛的保护膜303,以便覆盖保护膜302。然后,如该图(e)所示,在较高的温度下(约400℃左右),采用溅射等方法,在该保护膜303上形成银单质或以银为主成分的反射性的导电膜352’。作为该导电层352’,与构成反射膜302的导电层302’一样,最好采用银·钯·铜的APC合金、或银·铜·金的合金、或银·钌(Ru)·铜的合金等。
其次,如图14(f)所示,采用光刻技术及刻蚀技术,对导电层352’进行构图,除了构成布线350的反射性导电膜352以外,还形成构成布线310、360及370的反射性导电膜312、362及372。此后,如该图(g)所示,采用溅射法或离子镀敷法等,形成ITO等的透明导电层314’。
接着,如该图(h)所示,采用光刻技术及刻蚀技术,对导电层314’进行构图。因此,在密封框内形成段电极314,在密封框外形成透明导电膜354、364及374。这时,如图10所示,形成段电极314、以及透明导电膜354、364及374,且边缘部分触及保护膜303。因此,形成导电膜314’后,由于能避免反射性导电膜312、352、362及372暴露在大气中,所以能防止它们的腐蚀及剥离。其次,如该图(i)所示,在背面侧基板300的表面上涂敷例如聚酰亚胺溶液并烘烤,形成取向膜308。然后,对该取向膜308进行摩擦处理。
此后,经密封材料110,将由上述工序获得的背面侧基板300和对取向膜208进行摩擦处理后的观察侧基板200粘贴起来。然后,将液晶从密封材料110的开口部分注入后,用封口剂1101将该开口部分封死。此后,进行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以图5为例说明过的同样的点亮检测。即,在本实施例中,在使检查装置60备有的多个检查用端子63中的每一个分别与布线350或360的第二部分114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将试验用驱动信号供给公用电极214及段电极314,根据其结果显示的图像,判断液晶面板的良好与否。在这样的检查工序之后,通过安装驱动器IC122、124及FPC基板150,获得图6所示的液晶面板101。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一样,在密封框外形成的布线310及350中第二部分114的宽度比第一部分113的宽度窄。因此,即使在布线间隔狭窄的情况下,通过使检查用端子63接触第二部分114,也能进行准确的检查。
另外,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用对应于各种不同颜色的多个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将这种能进行全色显示的液晶装置与具有与其相同的像素数目的单色显示的液晶装置相比较,由3个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的布线数多,基板上的布线间隔窄。因此,在将本发明应用于能进行全色显示的液晶装置的情况下,能收到特别显著的效果。不过,如上述第一实施例所示,当然也能有效地应用于单色显示的液晶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布线310、350、360及370分别是将段电极314、透明导电膜354、364、374、以及反射性导电膜312、352、362、372层叠起来构成的。因此,与任何用单层构成布线的情况相比,都能谋求低电阻化。特别是布线310及350中的第二部分114与其他部分(第一部分113)相比较,宽度收窄,布线电阻增高。因此,通过在第二部分114上形成电阻值较低的反射性导电膜314、352,抑制布线电阻上升的效果特别显著。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遍及布线310及350的大部分上分别形成了反射性导电膜352及312。可是,如果从抑制伴随布线310及350中第二部分114的收狭而导致的电阻值的上升的观点看,不一定必须在遍及布线310及350的大部分上形成反射性导电膜352及312,也可以在布线310及350中至少只对应于第二部分114形成反射性导电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避开形成密封材料110的区域、以及安装驱动器IC122的区域,形成构成布线350的反射性导电膜352。同样,避开安装驱动器IC122的区域,形成构成布线310的反射性导电膜312。这是因为由银合金等构成的反射性导电膜352与由ITO等构成的透明导电膜相比,前者与其他材料的紧密附着性低,所以不宜在施加外力的部分上设置。即,如果优先考虑布线的低电阻化,则最好在段电极或透明导电膜的下层的全部区域上形成反射性导电膜。可是,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由于反射性导电膜和背面侧基板300的紧密附着性低,所以例如在外力作用于驱动器IC上的情况下,位于安装该驱动器IC的区域的反射性导电膜从背面侧基板300上剥离的可能性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布线中在会受到外力作用的区域、即形成密封材料110的区域、安装驱动器IC的区域、以及安装FPC基板的区域上不形成反射性导电膜,只形成由ITO等构成的透明导电膜,防止反射性导电膜的剥离于未然。
<C:第三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覆盖着形成了反射膜302的背面侧基板300的全部表面形成保护膜303后,在该保护膜303的表面上形成反射性导电膜312、352、362及372。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反射膜302和反射性导电膜312、352、362及372由同一层形成。详细地说明如下。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装置中,液晶面板的总体结构与第二实施例(参照图6)大致相同。可是,本实施例中的液晶面板101’如图15及图16所示,只在密封框内形成保护膜303,这一点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面板101不同(参照图7及图8)。另外,图15及图16分别是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图7及图8对应的图。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密封框外不形成保护膜303,所以布线310、350、360及370不设置在保护膜303上,而是设置在基底膜301上。即,透明导电膜314、354、364及374的周边部分、以及反射性导电膜312、352、362及372与基底层301相接。另外,关于所谓布线的形态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例所示的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的液晶面板101’经过以下工序制造。即,在图13(b)所示的工序中,覆盖住形成了基底膜301的背面侧基板300而形成了导电膜302’后,通过采用光刻技术及刻蚀技术对该导电膜302’进行构图,在密封框内形成有开口部309的反射膜302,同时在密封框外形成反射性导电膜352、312、362及372。接着,在背面侧基板300中在密封框内,采用例如氧化钛等,覆盖住反射膜302形成保护膜303。此后的工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说明从略。
这样,如果采用本实施例,则由于在共同的工序中形成反射膜302和反射性导电膜352、312、362及372,所以与采用个别的工序(用溅射法形成膜、以及构图)形成它们的情况相比,能谋求制造工序的简化、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D: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举例给出了使用液晶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装置。与此不同,在本实施例中,举例给出将本发明应用于使用EL发光层作为电光物质的EL装置中的情况。
图17是表示本实施例的EL装置的外观的斜视图,图18是从图17中的D-D’线看的剖面图。如这些图所示,EL装置这样构成,即,驱动器IC411及412、以及FPC基板421及422安装在构成EL面板102的基板401上。
EL面板102有玻璃、或石英、塑料等具有透光性能的基板401。在该基板401的表面上形成多个段电极402。各段电极402是沿图中的Y方向延伸的带状电极,由例如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另外,厚度相同的EL发光层403层叠在形成了段电极402的基板401的表面上。另外,EL发光层403中在与段电极402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多个公用电极404。各公用电极404是沿着与段电极402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带状电极。该公用电极404用例如铝或银这样的单质金属、或以它们为主成分的合金形成,具有光反射性能。另外,在基板401的表面上包围着EL发光层403,形成框状的密封材料405,同时经该密封材料405安装盖子406。
另外,如图17所示,采用COG技术,将驱动器IC411及412安装在基板401的表面上密封材料405的外侧区域中。如图18所示,公用电极404横跨密封材料405,达到该密封材料405的外侧,其端部连接在驱动器IC412的输出侧凸点上。同样,段电极402延伸至密封材料405的外侧,其端部连接在驱动器IC411的输出侧凸点上。这里,公用电极404中达到密封框以外的部分404a、以及段电极402中达到密封框以外的部分402a与前面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上的迂回布线部11相同,有第一部分113、以及其宽度比该第一部分113窄的第二部分114。第二部分114是点亮检查时应接触检查用端子63的部分。
另一方面,在基板401的周边部分附近形成面板端子407及408。如图18所示,其中面板端子408连接在驱动器IC412的输入侧凸点上。同样,面板端子407连接在驱动器IC411的输入侧凸点上。而且,FPC基板421及422经各向异性导电膜分别粘结在形成了面板端子407及408的基板401的边缘附近。因此,在即C基板421的基体材料421a上形成的布线与面板端子407导通,另一方面,在FPC基板422的基体材料422a上形成的布线与面板端子408导通。在这样的结构中,利用从图中未示出的外部电路经FPC基板421及422供给的信号,分别驱动驱动器IC411及412。其结果,规定的电压被加在段电极402和公用电极404之间,能使介于两电极之间的EL发光层403发光。这时,公用电极404也具有作为反射膜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的EL装置中,也能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同样的效果。即,在本实施例中,到达密封框外的段电极402及公用电极404中第二部分114的宽度也比第一部分113的宽度窄。因此,在将驱动器IC411及412等安装在EL面板102上之前进行点亮检查的情况下,与图5所示的方法相同,通过使检查用端子63与第二部分114进行面接触,即使在布线间距狭窄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准确的检查。
<E:变例>
以上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但上述实施例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对上述实施例作出各种变形。作为变例,可以考虑以下的例子。
<E-1:变例1>
在驱动器IC被安装在基板上的电光装置中,由于需要将基板上形成的布线集中到安装该驱动器IC的区域中,所以需要使布线的间距特别收窄。因此,在将本发明应用于在基板上安装驱动器IC的电光装置中的情况下,能收到特别显著的效果。可是,本发明的适用范围不限于此。即,在为了适应显示的高精细化的要求而增加了电极数目等的情况下,如果考虑到不得不使各布线之间的间隔收窄的情况,例如在FPC基板上安装了驱动器IC的结构的电光装置中,也能有效地应用本发明。更具体地说,如图19所示,也能适用于基板上未安装驱动器IC的电光装置(这里为液晶装置)。即,在该图所示的液晶装置中,采用倒装芯片等的技术,将驱动器IC126安装在FPC基板150上。在此情况下,与上述各实施例一样,使连接FPC基板150和公用电极214或段电极314用的布线310及350具有第一部分113和其宽度比该第一部分113窄的第二部分114即可。另外,也可以采用TAB(Tape Automated Bonding,带式自动键合)技术,用其内引线键合驱动器IC126,另一方面,用其外引线与液晶面板100键合而构成。
<E-2:变例2>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虽然举例示出了无源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作为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装置,例如也可以考虑备有以TFD(Thin Film Diode,薄膜二极管)为代表的二端子型开关元件、或以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为代表的三端子型开关元件的液晶装置。
<E-3:变例3>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虽然举例示出了在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中,只一片基板具有从另一基板伸出的区域的情况,但能应用本发明的装置并非限于这样的液晶装置。即,一对基板中任何一片基板都可以具有从另一基板伸出的区域,并在各基板的区域中形成布线的结构的液晶装置中也能应用本发明。因此,在将本发明应用于液晶装置中的情况下,在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中,至少一片基板具有从另一基板伸出的区域即可。
<E-4:变例4>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虽然举例示出了将基板中的与电光装置相向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形成的布线的中央部分作为其宽度比位于其两端部分的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的情况,但第二部分的位置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该布线中的一个端部(例如与驱动器IC的端子连接的部分)附近的宽度变窄,作为第二部分。主要是基板中的与电光装置相向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形成的布线(迂回布线部)的任何部分(第二部分)的宽度比另一部分的宽度窄即可。
<E-5:变例5>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使连接公用电极的布线和连接段电极的布线双方都有第一部分113和第二部分114,但也可以只使任意一方有第一部分113和第二部分114。如果考虑在布线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本发明能收到特别显著的效果,则最好使公用电极或段电极中连接在电极数目多的电极上的布线具有第二部分。例如,在一般的电光装置中,段电极的数目比公用电极的数目多。因此,如果考虑到连接在段电极上的布线数目比连接在公用电极上的布线数目多,则最好使连接在段电极上的布线具有第一部分113和第二部分114。
<E-6:变例6>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虽然由操作人员目视电光装置中显示的图像,判断良好与否,但判断良好与否的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利用CCD摄像机等拍摄显示图像,用个人计算机等对该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判断是否存在未点亮的像素,并根据其结果判断电光装置的良好与否。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虽然在检查工序中使所有的像素点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有选择地使像素点亮,显示规定的测试图形。
<E-7:变例7>
在上述的各实施例中,虽然举例示出了使用液晶作为电光物质的液晶装置、以及使用EL发光层作为电光物质的EL装置,但能应用本发明的不限于这些装置。例如,进行称为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的各种电光装置的点亮检查时,也能采用本发明的检查方法。总之,本发明能应用于采用在基板上密集地形成了多条布线的结构的各种电光装置。
<F:电子装置>
其次,说明将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应用于电子装置的具体例子。
<F-1:便携式计算机>
首先,说明将上述第二实施例所示的液晶装置应用于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的例子。图20是表示该个人计算机的结构的斜视图。在该图中,个人计算机600由备有键盘601的主机部602、以及液晶显示单元603构成。该液晶显示单元603有第二实施例所示的液晶面板101、以及配置在该液晶面板101的背面上的背光(图中未示出)。因此,如果有外部光则作为反射型、如果外部光不足则通过点亮背光而作为透射型以识别显示。
<F-2:移动电话机>
其次,说明将液晶装置应用于移动电话机的显示部的例子。图21是表示该移动电话机的结构的斜视图。在该图中,移动电话机610除了多个操作按钮611以外,还备有受话口612、送话口613、以及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所示的液晶面板100。
<F-3:数码相机>
另外,说明将液晶装置用于取景器的数码相机。图22是表示该数码相机的结构的斜视图。另外,该图中简单地示出了数码相机与外部装置的连接的形态。
通常的照相机是利用被拍摄体的光像使胶片感光,与此不同,数码相机620是利用CCD等摄像元件,对被拍摄体的光像进行光电变换,生成摄像信号。这里,在数码相机620的机壳621的背面设有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面板101,根据CCD产生的摄像信号进行显示。因此,液晶面板101具有作为显示被拍摄体的取景器的功能。另外,在机壳621的前面侧(图中为背面侧)设有包括光学镜头和CCD等的受光单元622。
这里,摄影者在确认了液晶面板101上显示的被拍摄体像之后,如果按下快门按钮623,则该时刻的CCD的摄像信号便被传输并存储在电路基板624上的存储器中。另外,在该数码相机620中,在机壳621的侧面设有视频信号输出端子625、以及数据通信用的输入输出端子626。而且,如图所示,根据需要,电视监视器630连接在视频信号输出端子625上,个人计算机640连接在数据通信用的输入输出端子626上。而且,如果进行规定的操作,则存储在电路基板624上的存储器中的摄像信号便被输出给电视监视器630和个人计算机640。
另外,作为能使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电子装置,除了图20所示的个人计算机、图21所示的移动电话机、图22所示的数码相机以外,还能举出:液晶电视机;取景器型及监视器直视型的录像机;车辆导行装置;传呼机;电子笔记本;台式计算器;文字处理机;工作站;可视电话;POS终端;或者将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用作灯泡的投影机等。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则由于即使在基板上形成的布线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准确的检查,所以在安装了该电光装置的电子装置中,能降低电光装置发生显示不良的可能性。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如果采用本发明,则即使在基板上形成的布线之间的间隔狭窄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准确的检查。

Claims (11)

1.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备有保持电光物质而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具有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电光物质被配置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的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
多条第一电极;以及
位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反的一侧而将所述电光物质夹在中间,同时沿着与所述第一电极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电极,
所述多条布线的迂回布线部有第一部分、以及宽度比所述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且两侧被第一部分夹持;
所述多条布线是与所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中电极数多的电极导通的布线。
2.一种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备有保持液晶而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在该第一基板中配置所述液晶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的有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
所述多个布线的迂回布线部有第一部分、以及其宽度比该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且两侧被第一部分夹持;
将作所述液晶夹在所述第一基板和经密封材料而被贴合的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有第一层和电阻值比该第一层低的第二层,
所述布线中至少对应于第二部分、同时避开所述第一基板中形成所述密封材料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层。
4.一种电光装置的检查方法,所述电光装置备有保持电光物质而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在该第一基板中配置所述电光物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的有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所述多条布线的迂回布线部有第一部分、以及其宽度比该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且两侧被第一部分夹持,该电光装置的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有:
使检查用端子接触在所述多个布线的迂回布线部中的所述第二部分上的工序;
将规定的驱动信号经所述检查用端子供给所述布线的工序;以及
根据通过供给所述驱动信号而显示的图像,判断该电光装置是否良好的工序;
在使所述检查用端于接触在所述迂回布线部上的工序中,使多个所述检查用端子中的各个端子和所述各布线一并接触。
5.一种电光装置,具有电光物质和保持该电光物质而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设置所述电光物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了具有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并且安装了将输出信号供给到所述多条布线的驱动器IC;
所述多条布线的迂回布线部具有第一部分、以及宽度比该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且两侧被第一部分夹持。
6.一种电光装置,具有电光物质和保持该电光物质而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设置所述电光物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了具有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并且安装了将输出信号供给到所述多条布线的驱动器IC;
所述多条布线的迂回布线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且两侧被第一部分夹持;
在相邻的迂回布线部的第二部分的间隔,比在第一部分的间隔宽。
7.一种电光装置,具有电光物质和保持该电光物质而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设置了所述电光物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的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
所述多条布线的迂回布线部具有第一部分、以及宽度比该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且两侧被第一部分夹持;
所述布线具有第一层和电阻值比该第一层低的第二层;
所述第二层与在所述布线中的至少第二部分对应而形成。
8.一种电光装置,具有电光物质和保持该电光物质而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设置了所述电光物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的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
所述多条布线的迂回布线部具有第一部分、以及宽度比该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且两侧被第一部分夹持;
所述第一基板在与夹着密封材料而贴合的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保持作为所述电光物质的液晶。
9.一种电子装置,具有电光装置作为显示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光装置具有电光物质和保持该电光物质而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设置所述电光物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了具有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并且安装了将输出信号供给到所述多条布线的驱动器IC;
所述多条布线的迂回布线部具有第一部分、以及宽度比该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且两侧被第一部分夹持。
10.一种电子装置,具有电光装置作为显示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光装置具有电光物质和保持该电光物质而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设置所述电光物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了具有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并且安装了将输出信号供给到所述多条布线的驱动器IC;
所述多条布线的迂回布线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且两侧被第一部分夹持;
在相邻的迂回布线部的第二部分的间隔,比在第一部分的间隔宽。
11.一种电光装置的检查方法,所述电光装置备有电光物质、保持该电光物质而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在该第一基板中配置所述电光物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形成的有迂回布线部的多条布线,所述多条布线的迂回布线部有第一部分、以及其宽度比该第一部分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从所述第二基板伸出的区域上,且两侧被第一部分夹持,该电光装置的检查方法的特征在于有:
使检查用端子接触在所述多个布线的迂回布线部中的所述第二部分上的工序;
将规定的驱动信号经所述检查用端子供给所述布线的工序;以及
根据通过供给所述驱动信号而显示的图像,判断该电光装置是否良好的工序。
CNB2006101398755A 2000-10-31 2001-10-30 电光装置、其检查方法及电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6528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33935/00 2000-10-31
JP2000333935 2000-10-31
JP253470/01 2001-08-23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375957A Division CN100511364C (zh) 2000-10-31 2001-10-30 电光装置、其检查方法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2951A CN1982951A (zh) 2007-06-20
CN100565281C true CN100565281C (zh) 2009-12-02

Family

ID=38165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398755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65281C (zh) 2000-10-31 2001-10-30 电光装置、其检查方法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528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25632B2 (ja) * 2008-03-10 2013-01-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実装構造体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
CN104216182B (zh) 2014-08-22 2017-03-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面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37551A (en) * 1970-12-21 1973-11-14 Electrovac Liquid crystal cells and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37551A (en) * 1970-12-21 1973-11-14 Electrovac Liquid crystal cells and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2951A (zh) 200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1364C (zh) 电光装置、其检查方法及电子装置
TWI327660B (en) Display device
KR100544002B1 (ko) 전기 광학 장치, 구동용 ic 및 전자 기기
CN104412315B (zh) 显示装置
KR100581245B1 (ko) 전기 광학 패널의 접속용 배선기판,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전자기기
US6657696B2 (en) Flexible substrat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1226286A (zh) 具有电源线的液晶显示器面板以及液晶显示器
US20200089041A1 (en) Full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the full display screen
CN100430972C (zh) 图像信号提供电路以及电光面板
CN101201512A (zh) 电光装置用基板、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7004376B2 (en) Solder printing mask, wiring board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S59210419A (ja) 液晶表示体装置
CN100565281C (zh) 电光装置、其检查方法及电子装置
TWI243935B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its driv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06201215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JP2011023510A (ja) 基板の接続構造、及び表示装置
JPH0820184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3216070A1 (zh) 发光基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8185801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6098496A (ja) 表示装置
JP2002202731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その検査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4036004B2 (ja) 電気光学パネル、電気光学パネル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078513B2 (ja) 電気光学パネルの接続用配線基板
CN114967197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210048613A (ko)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31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531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Hongk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eiko Epson Corp.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