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2789C - 间隙子结构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间隙子结构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2789C
CN100562789C CNB2008101316735A CN200810131673A CN100562789C CN 100562789 C CN100562789 C CN 100562789C CN B2008101316735 A CNB2008101316735 A CN B2008101316735A CN 200810131673 A CN200810131673 A CN 200810131673A CN 100562789 C CN100562789 C CN 1005627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substrate
area
upper caldding
caldd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8101316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0169A (zh
Inventor
沈柏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B2008101316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62789C/zh
Publication of CN101320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0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27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278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间隙子结构及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上覆盖层、第一间隙子、第二间隙子,以及第二基板。第一间隙子设置在第一区域且上覆盖层在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第二间隙子设置在第二区域且上覆盖层在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厚度。第一间隙子与第二间隙子具有相同高度,且由于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第一间隙子与第二基板之间无间隙,而第二间隙子则与第二基板之间具有间隙。这种间隙子结构增加了显示面板的耐压性。

Description

间隙子结构及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隙子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显示面板之间,可增加显示面板耐压性的间隙子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主要由薄膜晶体管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填充于其间的液晶分子所构成。为了确保稳定的显示品质,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之间必须设置间隙子(spacer),以使两基板之间维持固定的液晶盒间隙(cell gap)。
请参考图1。图1为公知间隙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公知间隙子10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4之间,其中间隙子10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4之间设置有上覆盖层(overcoat layer)16,间隙子10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2之间则设置有间隙子脚座18。
如图1所示,公知间隙子10具有相同的高度,且其在基板之间均设有等厚的间隙子脚座18与等厚的上覆盖层16,因此在正常状况下显示面板可具有均一的液晶盒间隙。然而显示面板在使用时,无可避免地会受到外力按压;在此状况下,公知间隙子10的设计缺乏对外力按压的缓冲效果,使得基板容易破裂或产生永久形变。
为了增加显示面板对外力按压的容忍度,公知间隙子具有另一种设计。请参考图2。图2为另一种公知间隙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公知间隙子10具有相同的高度,但在部分区域(例如主区域)内的间隙子10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2之间设置有间隙子脚座18,而在其它区域(例如副区域)内的间隙子10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2之间则未设置间隙子脚座18。上述公知间隙子的设计是利用设置间隙子脚座18的方式,使得主区域内的间隙子10与间隙子脚座18接触,而副区域内的间隙子10则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2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对外力按压具有缓冲效果。然而,由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4两者通常为不同工厂所制作,因此整体性容易发生异常,且薄膜晶体管基板1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14的对位误差也会影响到间隙子脚座18与间隙子10的相对位置,从而影响到液晶盒间隙与对外力按压的缓冲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间隙子结构,以增加显示面板的耐压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间隙子结构,其包括第一基板、上覆盖层、多个第一间隙子、多个第二间隙子,以及第二基板。上覆盖层设置在第一衬垫的表面,其中上覆盖层包括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且上覆盖层在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在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厚度。多个第一间隙子设置在第一区域内的上覆盖层的表面、多个第二间隙子设置在第二区域内的上覆盖层的表面。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面对设置。上覆盖层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厚度大于其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二厚度,借此多个第一间隙子与第二基板接触而无间隙,多个第二间隙子与第二基板之间则形成一间隙,该上覆盖层为黑色矩阵层,用来遮蔽漏光。
在所述的间隙子结构中,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至少其中之一是由感光材料所构成。
在所述的间隙子结构中,该感光材料包括感光树脂。
在所述的间隙子结构中,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至少其中之一是由非感光材料所构成。
在所述的间隙子结构,该非感光材料包括非感光树脂。
在所述的间隙子结构,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具有相同的高度。
在所述的间隙子结构中,还包括多个间隙子底座,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间隙子结构,其包括:第一基板;上覆盖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表面,其中该上覆盖层包括有多个第一区域与多个第二区域,且该上覆盖层在所述多个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在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厚度;多个第一间隙子,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多个第二间隙子,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以及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面对设置;多个第一间隙子底座,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其中该上覆盖层在所述多个第一区域的该第一厚度大于该上覆盖层在所述多个第二区域的该第二厚度,且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底座接触而无间隙,而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则与该第二基板间具有间隙,该上覆盖层为黑色矩阵层,用来遮蔽漏光。
在所述的间隙子结构中,还包括多个第二间隙子底座,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间隙子结构,其包括第一基板、上覆盖层、多个第一间隙子、多个第二间隙子,以及第二基板。上覆盖层设置在第一基板的表面,其中上覆盖层包括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且上覆盖层在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在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厚度,且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多个第一间隙子设置在第一区域内的上覆盖层的表面、多个第二间隙子设置在第二区域内的上覆盖层的表面。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面对设置。在第一区域内多个第一间隙子与第二基板之间无间隙,而在第二区域内多个第二间隙子与第二基板之间具有间隙,该上覆盖层为黑色矩阵层,用来遮蔽漏光。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上定义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上覆盖层、多个第一间隙子,以及多个第二间隙子。其中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面对设置;上覆盖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表面,其中该上覆盖层在该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在该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厚度,且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多个第一间隙子设置在该第一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多个第二间隙子设置在该第二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其中在该第一区域内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无间隙,而在该第二区域内多个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具有间隙。
在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多个第二间隙子至少其中之一由感光材料所构成。
在所述的显示面板中,该感光材料包括感光树脂。
在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多个第二间隙子至少其中之一由非感光材料所构成。
在所述的显示面板中,该非感光材料包括非感光树脂。
在所述的显示面板中,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相距一个液晶盒间隙,且该第一厚度与该第二厚度之差小于或等于该液晶盒间隙的三分之一。
在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具有相同的高度。
在所述的显示面板中,还包括多个间隙子底座,设置在多个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上定义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面对设置;上覆盖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表面,其中该上覆盖层在该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在该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厚度,且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多个第一间隙子,设置在该第一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多个第二间隙子,设置在该第二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以及多个第一间隙子底座,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其中在该第一区域内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底座接触而无间隙,而在该第二区域内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具有间隙,该上覆盖层为黑色矩阵层,用来遮蔽漏光。
在所述的间隙子结构中,还包括多个第二间隙子底座,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本发明的间隙子结构在不同区域形成具有不同厚度的上覆盖层,使第一间隙子与第二基板间无间隙,但使第二间隙子与第二基板之间形成间隙,借此可增加显示面板的耐压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间隙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公知间隙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间隙子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间隙子结构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与图6为本发明间隙子结构的另两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    间隙子           12     薄膜晶体管基板
14    彩色滤光片基板   16     上覆盖层
18    间隙子脚座       30     间隙子结构
32    第一基板         34     上覆盖层
34A   第一区域         34B    第二区域
36    第一间隙子       38     第二间隙子
40    第二基板         42     间隙子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列举本发明的数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元件符号等,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要达到的效果。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间隙子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间隙子结构30包括第一基板32、上覆盖层34、多个第一间隙子36、多个第二间隙子38,以及第二基板40;其中,上覆盖层34设置在第一基板32的表面。第二基板40与第一基板32面对设置。上覆盖层34包括多个第一区域34A与多个第二区域34B,其中上覆盖层34在第一区域34A具有第一厚度T1,在第二区域34B具有第二厚度T2,且第一厚度T1大于第二厚度T2。第一间隙子36设置于第一区域34A之内的上覆盖层34的表面,而第二间隙子38设置于第二区域34B之内的上覆盖层34的表面。
本实施例的间隙子结构30设置于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内,用以维持固定的液晶盒间隙。第一基板32与第二基板40面对面设置,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32例如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第二基板40例如为薄膜晶体管基板,但不以此为限,第一基板32也可为薄膜晶体管基板,而第二基板40则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第一间隙子36与第二间隙子38的作用在于定义液晶盒间隙G的大小并使显示面板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应选择具有适度弹性的材料,例如树脂,以使得显示面板在受外力按压时能具有较佳的回复力。另外,以优选的实施方式而言,基于工艺便利性的考虑,第一间隙子36与第二间隙子38宜使用感光材料,借此可利用曝光与显影方式加以形成,并精准控制其大小与位置,因此本实施例选用感光树脂作为第一间隙子36与第二间隙子38的材料,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而可选用其它适合的材料,例如可使用非感光材料,如具有弹性的非感光性树脂,以外力方式,例如喷墨(inkjet)方式注入特定区域,如注入上覆盖层34的第一区域34A以及第二区域34B。本实施例的上覆盖层34可为黑色矩阵层(black matrix),用来遮蔽漏光,因此其必须选用不透光材质,例如金属或添加黑色染剂的树脂。另一方面,由于上覆盖层34具有不同的厚度,因此也可选用感光材料,并通过一次或多次曝光方式形成不同的膜厚。间隙子36、38与上覆盖层34的材料虽以感光材料为优选,但两者的功能有所不同,因此对材料要求也有所不同。间隙子在材料的选用上应选择具有适度弹性的材料,而上覆盖层的材料则应考虑其工艺相容性、平坦度与遮光特性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一间隙子36与第二间隙子38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但不以此为限,而上覆盖层34在第一区域34A的第一厚度T1大于其在第二区域34B的第二厚度T2,因此在薄膜晶体管基板3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40接合后,第一间隙子36会与第二基板40接触而无间隙存在于其间,而第二间隙子38则会由于上覆盖层34在第二区域34B具有较薄的第二厚度T2而使其与第二基板40之间存在间隙。以优选的实施方式而言,第一厚度T1与第二厚度T2之差小于或等于液晶盒间隙G的三分之一,也即(T1-T2)≤(1/3)G,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依照特定需求,选取适当的第一厚度T1、第二厚度T2及液晶盒间隙G。通过上述设计,第一间隙子36可在正常状况下维持显示面板的液晶盒间隙,而第二间隙子38则可在受外力按压状况下限制受压距离,借此增加显示面板的耐压性。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间隙子结构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便于比较各实施例的异同,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元件,且以下仅针对相异处说明。如图4所示,不同于前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间隙子结构30还包括间隙子脚座42,设置在第二基板40上。以优选的实施方式而言,间隙子脚座42具有相同的厚度,且在第一区域34A内的第一间隙子36与间隙子脚座42接触,使得两者之间不存在间隙,而在第二区域34B内的第二间隙子38与间隙子脚座42之间则存在间隙。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间隙子结构在不同区域形成具有不同厚度的上覆盖层,使第一间隙子与第二基板间无间隙,但使第二间隙子与第二基板之间形成间隙,借此可增加显示面板的耐压性。另外,第一间隙子36与第二间隙子38可使用感光材料,借此可利用曝光与显影方式加以形成,并精准控制其大小与位置,本实施例选用感光树脂作为第一间隙子36与第二间隙子38的材料,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而可选用其它适合的材料,例如可使非感光材料,如具有弹性的非感光性树脂,以外力方式,例如以喷墨方式注入特定区域,如上覆盖层34的第一区域34A以及第二区域34B。
请再参考图5与图6。图5与图6为本发明间隙子结构的另两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便于比较各实施例的异同,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元件,且以下仅针对相异处说明。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板40在对应第一间隙子36的第一区域34A内设置有间隙子脚座42,但在对应第二间隙子38的第二区域34B内则未设置间隙子脚座42。以优选的实施方式而言,间隙子脚座42具有相同的厚度,且在第一区域34A内的第一间隙子36与间隙子脚座42接触,使得两者之间不存在间隙,而在第二区域34B内的第二间隙子38与第二基板40之间则存在间隙。另外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基板40在对应第二间隙子38的第二区域34B内设置有间隙子脚座42,但在对应第一间隙子36的第一区域34A内则未设置间隙子脚座42。以优选的实施方式而言,在第一区域34A内的第一间隙子36与第二基板40接触,使得两者之间不存在间隙,而在第二区域34B内的第二间隙子38与间隙子脚座42之间则存在间隙。另外,第一间隙子36与第二间隙子38可使用感光材料,借此可利用曝光与显影方式加以形成,并精准控制其大小与位置,本实施例选用感光树脂作为第一间隙子36与第二间隙子38的材料,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而可选用其它适合的材料,例如可使用非感光材料,如具有弹性的非感光性树脂,以外力方式,例如喷墨方式注入特定区域,如上覆盖层34的第一区域34A以及第二区域34B。
虽然本发明已经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并可思考其他不同的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间隙子结构,包括:
第一基板;
上覆盖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表面,其中该上覆盖层包括有多个第一区域与多个第二区域,且该上覆盖层在所述多个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在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厚度;
多个第一间隙子,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
多个第二间隙子,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以及
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面对设置,
其中该上覆盖层在所述多个第一区域的该第一厚度大于该上覆盖层在所述多个第二区域的该第二厚度,且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接触而无间隙,而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则与该第二基板间具有间隙,该上覆盖层为黑色矩阵层,用来遮蔽漏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子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至少其中之一由感光材料所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隙子结构,其中该感光材料包括感光树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子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至少其中之一是由非感光材料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隙子结构,其中该非感光材料包括非感光树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子结构,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具有相同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子结构,还包括多个间隙子底座,设置在各该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8.一种间隙子结构,包括:
第一基板;
上覆盖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表面,其中该上覆盖层包括有多个第一区域与多个第二区域,且该上覆盖层在所述多个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在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厚度;
多个第一间隙子,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
多个第二间隙子,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
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面对设置;以及
多个第一间隙子底座,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
其中该上覆盖层在所述多个第一区域的该第一厚度大于该上覆盖层在所述多个第二区域的该第二厚度,且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底座接触而无间隙,而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则与该第二基板间具有间隙,该上覆盖层为黑色矩阵层,用来遮蔽漏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隙子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间隙子底座,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10.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上定义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该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面对设置;
上覆盖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表面,其中该上覆盖层在该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在该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厚度,且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
多个第一间隙子,设置在该第一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以及
多个第二间隙子,设置在该第二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
其中在该第一区域内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接触而无间隙,而在该第二区域内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具有间隙,该上覆盖层为黑色矩阵层,用来遮蔽漏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至少其中之一由感光材料所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感光材料包括感光树脂。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至少其中之一由非感光材料所构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非感光材料包括非感光树脂。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相距一个液晶盒间隙,且该第一厚度与该第二厚度之差小于或等于该液晶盒间隙的三分之一。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具有相同的高度。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间隙子底座,设置在各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18.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上定义有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该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面对设置;
上覆盖层,设置在该第一基板的表面,其中该上覆盖层在该第一区域具有第一厚度,在该第二区域具有第二厚度,且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
多个第一间隙子,设置在该第一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
多个第二间隙子,设置在该第二区域内的该上覆盖层的表面;以及
多个第一间隙子底座,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
其中在该第一区域内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与所述多个第一间隙子底座接触而无间隙,而在该第二区域内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具有间隙,该上覆盖层为黑色矩阵层,用来遮蔽漏光。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间隙子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间隙子底座,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间隙子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CNB2008101316735A 2008-07-21 2008-07-21 间隙子结构及显示面板 Active CN10056278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1316735A CN100562789C (zh) 2008-07-21 2008-07-21 间隙子结构及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8101316735A CN100562789C (zh) 2008-07-21 2008-07-21 间隙子结构及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0169A CN101320169A (zh) 2008-12-10
CN100562789C true CN100562789C (zh) 2009-11-25

Family

ID=40180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8101316735A Active CN100562789C (zh) 2008-07-21 2008-07-21 间隙子结构及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278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78154A1 (en) * 2012-09-14 2014-03-20 Pixtronix, Inc. Display apparatus with multi-height spacers
CN104035217B (zh) 2014-05-21 2016-08-24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器阵列基板的外围测试线路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4020601A (zh) * 2014-05-29 2014-09-0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TWI539217B (zh) * 2014-07-03 2016-06-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04216161B (zh) * 2014-08-22 2018-06-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196519B (zh) * 2019-04-23 2022-02-0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中间隙子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0169A (zh) 2008-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2789C (zh) 间隙子结构及显示面板
US7382422B2 (en) LCD with resin layer between front plate and substrate
TWI225565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US9547192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335369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11022201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US20060215253A1 (en) Electrophoretic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3190808A (ja) 表示素子
CN103064552A (zh) 触控面板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以及触控感测模块
CN105372866B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209590464U (zh) 一种彩膜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7942578B (zh) 彩色滤光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98802A (zh) 彩色滤光片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102955295B (zh) 主动组件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04216155A (zh) 显示单元
KR20200029683A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364014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1329481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05107165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210191536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042545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2555404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203811940U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07114461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3995401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7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ese Tsuen Tai Chung Road No. 8 TCL industrial center 13 floor

Patentee after: Huaxing Optoelectronic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AU OPTRONICS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8

Address after: 9-2 Tangming Avenu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CL Huax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Hongkong Chinese Tsuen Tai Chung Road No. 8 TCL industrial center 13 floor

Patentee before: Huaxing Optoelectronic International (Hong Ko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