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61812C - 电连接盒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61812C
CN100561812C CNB2006800073082A CN200680007308A CN100561812C CN 100561812 C CN100561812 C CN 100561812C CN B2006800073082 A CNB2006800073082 A CN B2006800073082A CN 200680007308 A CN200680007308 A CN 200680007308A CN 100561812 C CN100561812 C CN 10056181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ion
connection box
circuit case
water sec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800073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38138A (zh
Inventor
加纳智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38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381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181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181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电连接盒包括:电路外壳,设置在电路外壳的下表面侧上并能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的下连接器壳体,和用于在电路结构和下连接器壳体之间电连接的数个下汇流排上端子,该电路外壳包括用于将电路结构容纳在其中的外壳和盖子。每个下汇流排上端子都被沿着水平横贯电路外壳的内部的电缆路径设置,并且通过壳体的顶部而引入到下连接器壳体中。在电路外壳中,设置了防水壁,用于从上面覆盖顶部。已经侵入到电路外壳中的水滴落到防水壁上,从而防止水到达设置在下面的下连接器壳体的顶部。于是,防止了水积聚在顶部上,结果防止了设置在顶部上的下汇流排上端子之间的短路。

Description

电连接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盒。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件1中所述,已知安装在车辆等上的电连接盒。电连接盒包括汇流排结合到其上的电路板,和用于容纳电路板的外壳。保险丝元件安装到其中的保险丝连接部分形成在外壳的上端上。形成在汇流排的上边缘上的数个保险丝连接端子向上突出到保险丝连接部分中。此外,具有开放底部的遮罩部分形成在外壳的下端上。形成在汇流排的下边缘上的数个信号端子向下突出到遮罩部分中。每个信号端子都基本弯曲成L形,从而沿着电路板延伸,并且延伸到遮罩部分的上表面(即,外壳的内部底部)附近,并向下穿透到遮罩部分中。
专利文件1:JP-A-2004-40873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构造中,当由于下雨、洗车等,水通过外壳的上端上的保险丝连接部分等侵入到外壳中时,水可能沿着外壳等的内圆周流下,然后积聚在遮罩部分的上表面上。这可导致设置在遮罩部分的上表面上的信号端子之间短路。由于外壳包括通常以(可能由于空间限制等)较短间隔设置的信号端子,所以尤其易于出现上述问题。
鉴于前述情况,作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目的是防止设置在外壳内的下部中的连接器端子由于水而产生短路。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述电连接盒能够包括用于将电路结构容纳在其中的电路外壳,设置在该电路外壳的下表面侧上并能连接到外部连接器上的壳体部分,和用于在电路结构和壳体部分之间电连接的数个连接器端子,其中数个连接器端子中的每一个都被沿着水平横贯电路外壳的内部的电缆路径设置,并且通过壳体部分的顶部而引入到壳体部分中,并且还包括设置在电路外壳中、用于从上方覆盖顶部的防水部分,所述电路结构的表面覆盖有防水密封材料,并且所述防水部分的位于所述电路结构侧上的端部边缘定位于所述防水密封材料中。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端子接触部分设置在所述电路外壳中,该端子接触部分从下面抵靠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水平部分上,连接器端子的水平部分水平地横贯在所述电路外壳中,并且所述防水部分可从上面覆盖所述连接器端子的对应于所述端子接触部分的区域。根据这种构造,防止了水积聚在端子接触部分上,从而可防止连接器端子之间的短路。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移位限制部分可设置在该电路外壳中,用于限制该水平部分的倾斜位移,该移位限制部分从所述壳体部分的相对侧抵靠于该连接器端子的水平部分上,连接器端子的水平部分水平地横贯在该电路外壳中,并且防水部分可设置在该移位限制部分上。根据这种构造,使用单个构件就可防止连接器端子之间的变形和短路。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防水部分可在沿着数个连接器端子阵列的方向上形成在所述阵列的整个宽度上。根据这种构造,将流过防水部分的外边缘的水导向到包括连接器端子的区域的外侧。从而,可防止连接器端子之间的短路。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防水部分可包括用于覆盖数个连接器端子当中的最外侧连接器端子的侧面的防水侧壁部分。存在这样的可能,即:如果例如电连接盒受到振动,则从防水部分的端部边缘流过的水可能溅到该端部边缘的内侧并到达连接器端子。然而,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由于防水侧壁部分覆盖最外侧连接器端子的侧面,所以可防止流下的水到达连接器端子。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防水侧壁部分可延伸到壳体部分的外壁部分。根据这种构造,由于防水部分和壳体的外壁部分环绕着连接器端子,所以可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锥形表面形成在防水部分的上表面上,该锥形表面从连接器端子的阵列的中间朝其任意一侧下降。根据这种构造,防水部分上的水沿着锥形表面的斜度而被导向到包括连接器端子的区域的外侧,然后被排出。于是,排出积聚在防水部分上的水,同时防止了连接器端子之间的短路。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电路结构的表面可覆盖有防水密封材料,并且防水部分的电路结构侧的端部边缘埋入到防水密封材料中。根据这种构造,在防水部分和防水密封材料的表面之间不会形成使水能通过的间隙,且因此必然将水保持远离连接器端子的近侧(即,电路结构连接侧)。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电路结构侧上的端部边缘的相对侧上的所述防水部分的端部边缘紧接于所述电路结构侧的相对侧上的所述水平部分的端部边缘上方。根据这种构造,从防水密封材料突出的水平部分的露出部分完全由防水部分所覆盖,从而可进一步将水保持为远离连接器端子。
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可以构造成使得,电路外壳垂直地容纳所述电路结构,其中电路结构的表面覆盖有防水密封材料,并且与防水密封材料的表面连接的排水出口设置在电路外壳的下部上,用于连接在电路外壳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并且,防水部分的端部边缘部分可靠近防水密封材料的表面,同时在它们之间保持一定间隙,用于使水能够通过。根据这种构造,水经防水部分流动,然后沿着防水密封材料的表面流动,从而经排水出口排出。从而,可防止水积聚在顶部上,结果必然防止了连接器端子之间的短路。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防水部分的上表面可以形成朝防水密封材料侧下降的倾斜表面。根据这种构造,由于水沿着倾斜表面导向到防水密封材料的表面,从而到达排水出口,所以进一步提高了排水性能。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电路外壳的内圆周上的导向件可以设置在防水部分上方,其中导向件向内突出,从而导向件的突出端到达紧接于防水部分的上方的位置。根据这种构造,沿着电路外壳的内圆周流动的水可经导向件而被导向到防水部分,且从而防止了水到达连接器端子。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挡水部分可以设置在导向件侧上的防水部分的边缘部分上,其中挡水部分朝导向件侧突出,并且紧接在导向件的突出端下面。根据这种构造,防止了已经从导向件输送到防水部分的水从导向件侧上的防水部分的边缘部分滴落下来,从而可进一步将水保持远离连接器端子。
在本发明所述的电连接盒中,设置了用于所述电路结构的汇流排,并且所述连接器端子可以为与所述汇流排一体形成的汇流排上端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已经侵入到电路外壳中的水滴落到防水部分上,从而防止水到达设置在下面的壳体部分的顶部。于是,防止了水积聚在顶部上,结果防止了设置在顶部上的连接器端子之间的短路。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的外观透视图;
附图2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的顶视图;
附图3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的底视图;
附图4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的侧剖视图;
附图5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6是第二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的侧剖视图;
附图7是第二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的水平剖视图;及
附图8是另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的部分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连接盒
10电路结构
12:汇流排
15:下汇流排上端子(连接器端子)
15A:升高部分(水平部分)
20:外壳(电路外壳)
26:封装(Potting)材料(防水密封材料)
30:盖子(电路外壳)
50:下连接器壳体(壳体部分)
54:顶部
56:端子接触部分
60:移位限制部分
61:防水壁(防水部分)
62:挡水壁(挡水部分)
63:锥形表面
64:防水侧壁部分
65:导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1至5描述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实施例。
附图1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1的外观透视图。附图2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1的顶视图。附图3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1的底视图。附图4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1的侧剖视图。附图5是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1的水平剖视图。
在电连接盒1中,包括电路板11和汇流排12的电路结构10垂直地容纳在包括框架本体21和散热板22的外壳20中,并且其前侧由盖子30覆盖。外壳20和盖子30对应于本发明的电路外壳。
下文中,将对每个部件进行解释,假设附图1的左侧(即盖子30一侧)为前侧,右侧(即外壳20一侧)为后侧,右上侧为上侧,左下侧为下侧。还假设附图2的右侧为右侧,左侧为左侧。
电路结构10的电路板11整体具有矩形类似板的形状。在基本对应于其左半部的区域上,下边缘以一定角度向上边缘倾斜,从而形成倾斜边缘部分11A(参见附图5)。在电路板11A的前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控制电路的导电图形(未示出)并且还安装有如继电器之类的开关构件13。
汇流排12结合到电路板11的后表面上。通过冲压,用具有优良导电性的金属板制成汇流排12,并且汇流排12形成用于电源电路的预定导电路径。汇流排12具有基本与电路板11相对应的形状。作为外部电路连接端子(对应于本发明的连接器端子)的数个上汇流排上端子14和下汇流排上端子15形成在汇流排12的相应上边缘和下边缘上,从汇流排12突出。下汇流排上端子15设置在电路板11的下边缘的一段上,该段位于倾斜的边缘部分11A的右侧上并平行于上边缘。每个下汇流排上端子15都包括升高部分15A(对应于本发明的水平部分)和延伸部分15B,该升高部分在电路板11的前侧上并基本与电路板11成直角升高,即水平地升高,该延伸部分从升高部分15A的远端向下并基本平行于电路板11延伸(参见附图4)。由于空间限制等,下汇流排上端子15以尽可能短的间隔设置。
用于容纳电路结构10的外壳20包括框架主体21和散热板22。
框架主体21由如合成树脂之类的绝缘材料制成,并且整体上形成基本U形,从而沿着电路板11的周边当中的下边缘、左边缘和右边缘延伸。具体地说,框架本体21包括沿着电路板11的下边缘的倾斜边缘部分11A的倾斜框架部分21S,沿着电路板11的下边缘的一段的下框架部分21B,该段在倾斜边缘部分11A的右侧上,以及沿着电路板11的相应右边缘和左边缘的右框架部分21R和左框架部分21L。
连接在右框架部分21R和左框架部分21L之间的上连接部分23设置在框架本体21上,如附图5中所示。该上连接部分23设置在略低于右框架部分21R和左框架部分21L的上端的位置处,从而从下面抵靠于上汇流排上端子14上。数个板状加强部分24形成在该上连接部分23上,该板状加强部分24对应于相应上汇流排上端子14,并与上连接部分23的纵向大致形成直角。
等间距的四个凹口沿着框架本体21的下侧形成,具体而言是形成在包括整个下框架部分21B和倾斜框架部分21S的下框架部分21B侧部的区域上,即下面所述的下连接器壳体50所连接到的区域上(参见附图3)。每个凹口都是通过将框架本体21的前表面朝后侧压下而形成的浅凹槽。凹口的内部空间与下连接器壳体50的外圆周形成一定间隙。该间隙连接在外壳20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从而起到排水出口25的作用。
而且,如凝胶之类的封装材料26(对应于本发明的防水密封材料)注入到框架本体21中,从而覆盖电路板11的前表面和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近端,从而确保防水性能。封装材料26注入,使得封装材料26的前表面基本与排水出口25的内表面25A齐平。用于将下述的盖子30卡锁住的锁定突起27形成在框架本体21的右外侧表面和左外侧表面上。
而且,散热板22连接到框架本体21上。该散热板22用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属制成,略大于电路板11(参见附图4)。该散热板22连接到框架本体21的后侧上,从而填满框架本体21的开口,并且还用绝缘粘结剂,将散热板22粘结到汇流排12的后侧上。而且,安装板28形成,使得它从散热板22的上边缘朝着上后侧不平坦地延伸。电连接盒1经安装板28而被安装到车辆的仪表盘上,从而与下面描述的下连接器壳体50垂直,向下。
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盖子30连接到外壳20的前侧上,从而覆盖壳体20的开口。盖子30包括盖板部分31,该盖板部分31为整体基本处于和电路板11相同形状的平板,并且覆盖电路板11的前表面,盖子30还包括侧壁部分32,该侧壁部分32沿着盖板部分31的相应右边缘和左边缘并且朝着后侧升高。于是,盖子30整体上具有浅碟的形状,具有开放后部(参见附图1)。整体具有网格图案的肋板33形成在盖板部分31的后表面上,用于防止模制期间沉降或翘曲(也参见附图4)。盖子30在其上侧和下侧上分别具有开口,下面所述的保险丝盒40和下连接器壳体50分别安装到该上侧和下侧上。切口部分34形成在盖子30的上开口的边缘上,如附图2中所示,用于防止干扰上连接器壳体43的管状接合部分44(在下面描述)。每个侧壁部分32都包括短壁部分35,该短壁部分35与(下面描述的)下连接器壳体50的安装部分52的前表面相对,并且具有短于其余部分的升高高度,如附图3中所示。预定深度的接合凹槽36沿着盖子30的下端形成(参见附图4)。
沿着电路板11的上边缘设置的保险丝盒40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具有横向较长的形状,这个形状覆盖外壳20和盖子30的上侧区域的整个长度,并在其前侧上从盖子30的前表面处升高(参见附图1)。保险丝保持部分41形成在保险丝盒40的上端上,并且上汇流排上端子14从下面插入到保险丝盒40中(参见附图4)。而且,用于覆盖散热板22的安装板28的上表面的端盖部分42从保险丝盒40的后侧边缘延伸出来。
上连接器壳体43从下面连接到保险丝盒40的前侧升高部分上,并具有沿着保险丝盒40的纵向延伸的横向较长的形状。上连接器壳体43包括两个,即右和左管状接合部分44,管状接合部分44具有用于接合外部连接器的开放底部。
下连接器壳体50(对应于本发明的壳体部分)连接到盖子30的下侧上,并具有横向较长的壳体51,该横向较长的壳体51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在其下侧上具有开口,用于从下面接合外部连接器(参见附图3和4)。用于将下连接器壳体50固定到框架本体21上的安装部分52设置在下连接器壳体50的相应右侧表面和左侧表面上。每个安装部分52都具有从下连接器壳体50的右侧或左侧的后侧边缘向外延伸的板状形状。在每个安装部分的前表面52和盖子30的短壁部分35的后侧端之间形成一定间隙,它起到用于将水从外壳20的内侧排放到外侧的排水窗口53的作用,类似于排水出口25。
对应于相应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通孔55形成为使得垂直穿透壳体51的顶部54。每个下汇流排上端子15都设置在壳体51中,从而使得其升高部分15A沿着一个水平表面,该水平表面在顶部54的上表面上并在其从前到后长度的中间周围形成,并且端子15的延伸部分15B穿过通孔55,如附图4中所示。顶部54的上表面的水平表面形成端子接触部分56,升高部分15A抵靠在该水平表面上。从端子接触部分56的后端到下连接器壳体50的后侧的那部分形成略微朝后侧下降的倾斜部分57。接合条58形成在顶部54的上表面上的端子接触部分56的前侧上,该接合条58装配到盖子30的下端上的接合凹槽36中。
移位限制部分60设置在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升高部分15A上方,该升高部分15A设置在下连接器壳体50的上表面上(参见附图4和5),该移位限制部分60防止升高部分15A在外部连接器接合到壳体51上时向上移位。该移位限制部分60在框架本体21上形成板状,它从右框架部分21R的下端周围连接到倾斜框架部分21S的中间周围。该移位限制部分60基本平行于下框架部分21B,并且从上面(即从下连接器壳体50的相对侧)抵靠于每个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升高部分15A的一个部分上,该部分从封装材料26的表面突出。
与移位限制部分60一体形成的防水壁61(对应于本发明的防水部分)设置在移位限制部分60上方,它防止下汇流排上端子15之间短路。防水壁61在移位限制部分60的上表面上形成板状形状,它分别将其盖子30侧的边缘和电路结构10侧的边缘朝着前侧和后侧突出,如附图4中所示。防水壁61的盖子30侧的边缘(即电路结构10侧边缘的相对侧上的边缘)向前延伸跨过每个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升高部分15A的前边缘(即电路结构10的相对侧上的边缘),从而到达接近盖板部分31的后表面的位置。另一方面,其电路结构10侧的边缘埋入到封装材料26中,从而到达封装材料26的前后深度的中间周围。在盖子30侧的边缘上,设置有向上突出的挡水壁62(对应于本发明的挡水部分)。该挡水壁62延伸,并且几乎抵靠于下面描述的导向件65的下表面。该挡水壁62沿着防水壁61的整个从右到左的宽度形成。
防水壁61的从右到左的宽度(沿着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阵列)略宽于下连接器壳体50的从右到左的宽度。也就是说,防水壁61形成在具有比下汇流排上端子15所设置的区域的宽度略宽的宽度(沿着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阵列)的一个区域上。防水壁61的上表面形成锥形表面63,它在其从右到左的宽度中间周围达到最高,并朝右侧和左侧都下降。而且,设置有从防水壁61的相应右端和左端向下延伸的防水侧壁部分64。该防水侧壁部分64覆盖相应最外侧的下汇流排上端子15(设置在下连接器壳体50的上表面上的下汇流排端子15的阵列当中的最外侧)的侧面,并且其下端部分延伸到下连接器壳体50的顶部54。每个左右防水侧壁部分64的远端部分在其内侧上都被部分地去除,从而防止了下连接器壳体50的顶部54的边角干扰,并且还在边角上方形成一个轻微间隙。于是,形成了相应边角装配到其中的切口部分64A。
导向件65设置在盖子30的后表面(即盖子30的内圆周)上,并位于在挡水壁62上方。导向件65从盖板部分31的后表面向后,即向内突出,并且跨过挡水壁62,从而使得导向件65的突出端到达挡水壁52的上后侧。导向件65的上表面形成朝其突出端下降的导向表面66。导向件65的整个宽度略宽于防水壁61的宽度。导向件65的右端基本与防水壁61的右端对准,而其左端从防水壁61的左端略微向左移动。
接下来,将解释如上构造的本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当由于下雨、洗车等而有水进入电连接盒1时,水沿着盖子30的后表面、封装材料26的表面等流下。沿着盖子30的后表面的水到达设置在下汇流排上端子15上方的导向件65,并沿着导向件66的斜面被导向到突出端。然后,水从突出端滴下,落到防水壁61上。另一方面,沿着封装材料26的表面的水到达埋入到下汇流排上端子15上方的封装材料26中的防水壁61。然后,水积聚在从上方覆盖下连接器壳体50的顶部54的防水壁61上并且由防水壁61阻挡住,从而不会到达下连接器壳体50的顶部54。于是防止了水积聚在顶部54上,结果防止了设置在顶部54上的下汇流排上端子15之间的短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间限制等,下汇流排上端子15以较短间隔设置,因此即使有少量的水到达下汇流排上端子15也可能发生短路。因此,在此情况下,防水壁61尤其有效。
而且,防水壁61与移位限制部分60一体形成,从而在不增加构件数量的情况下,防止了下汇流排上端子15之间的变形和短路。
防水壁61上的水沿着形成在防水壁61的上表面上的锥形表面63被导向到右侧或左侧,然后沿着防水侧壁部分64流动,从而到达下连接器壳体50的外壁表面。由于防水壁61的从右到左的宽度略宽于包括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区域的从右到左的宽度(沿着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阵列的宽度),所以从防水壁61任意一侧滴下的水都可被导向到其中未设置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区域上。防水侧壁部分64覆盖相应最外侧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侧面,并延伸得使得其延伸端抵靠于下连接器壳体50的外壁上。于是,防水壁61、防水侧壁部分64和下连接器壳体50的顶部54环绕着下汇流排上端子15。从而,防止了从防水壁61的右侧或左侧流下的水飞溅到内侧,并到达下汇流排上端子15。
向上突出的挡水壁62设置在防水壁61的盖子30侧边缘上。从而,防止了由导向件65导向到防水壁61的水从防水壁61的前侧(即导向件65侧)边缘滴落下来,即返回到盖板部分31等的后表面,并到达下汇流排上端子15。而且,防水壁51的后侧(即电路结构10侧)边缘埋入到封装材料26中。因此,在防水壁61和封装材料26的表面之间不存在用于能够使水通过的间隙,从而必然使水保持远离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近侧(即电路结构10连接侧)。而且,防水壁61延伸得使得,其前边缘位于在连接升高部分15A的侧边缘(即,电路结构10的相对侧上的边缘)的延伸部分15B的上前侧上。于是,每个升高部分15A的露出部分整个由防水壁61覆盖,该露出部分从封装材料26突出。从而,防止了水到达升高部分15A,也就是说,进一步必然保持水远离下汇流排上端子15。由于防水壁61也从上面覆盖延伸部分15B穿过的通孔55,所以防止了水到达通孔55并侵入壳体51中。
下连接器壳体50的外壁表面上的水沿着外壁表面流下,并经过排水出口25或排水窗口53而排放到外侧。
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防水壁61一体地形成在设置用于防止下汇流排上端子15移位的移位限制部分60上,从而从上面覆盖下连接器壳体50的上表面。从而,防止了水积聚在下连接器壳体50的上表面上,结果防止了下汇流排上端子15之间的短路。而且,使用单个构件就实现了防止下汇流排上端子15之间的变形和短路。
防水壁61形成为使得覆盖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阵列的整个宽度,从而在防水壁61的外边缘上流动的水被导向到包括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区域的外侧。而且,防水侧壁部分64形成在防水壁61的相应右侧和左侧,从而覆盖(数个下汇流排上端子15当中的)最外侧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侧面,并延伸到下连接器壳体50的外表面。于是,防水壁61、防水侧壁部分64和下连接器壳体50环绕着下汇流排上端子15。因此,将流过防水壁61的任一侧边缘的水导走,而不会到达下汇流排上端子15。
防水壁61的上表面形成从其从左到右宽度的中间朝着左右侧下降的锥形表面63。从而防水壁61上的水被沿着该锥形表面63的斜面导向到包括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区域的外侧,然后被排出。于是,排出了积聚在防水壁61上的水,同时防止了下汇流排上端子15之间的短路。
防水壁61的电路结构10侧边缘被埋入到封装材料26中,因此在防水壁61和封装材料26的表面之间不存在间隙(用于能够使水通过)。因此,必然保持水远离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近侧(即,电路结构10连接侧)。
向后突出的导向件65设置在盖子30的后表面上,并位于在防水壁61上方。而且,挡水壁62设置在防水壁61的导向件65侧边缘上,从而朝导向件65突出。因此,沿着盖子30的后表面流动的水必然经导向件65而被导向到防水壁61,随后防止水从防水壁61的导向件65侧边缘滴下(即,返回到盖子30的后表面),并到达下汇流排上端子15。
<第二实施例>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6和7解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附图6和7分别示出了第二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101的侧剖视图和水平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盒101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包括电路板11和汇流排12的电路结构10垂直地容纳在包括框架本体21和散热板22的外壳20中,并且电路结构10的前侧由盖子30覆盖。如凝胶之类的封装材料102注入到框架本体21中,从而其表面基本与排水出口25的内表面25A齐平,与第一实施例类似。
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水壁103在电连接盒101中不是设置在框架本体21侧,而是设置在盖子30侧,并且防水壁103的电路结构10侧边缘并不埋入到封装材料102中。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多余的解释。
防水壁103形成在盖子30的盖板部分31的后表面上,从而与框架本体21的移位限制部分104的上表面相对。防水壁103从盖板部分31的后表面朝着封装材料102突出,从而从上面覆盖下连接器壳体50的端子接触部分56。防水壁103的导引边缘部分103A(对应于本发明的端部边缘部分)到达形成在端子接触部分56的后侧上的倾斜部分57上方。用于能够使水通过的间隙形成在导引边缘部分103A和封装材料102的表面之间。防水壁103的上表面形成朝导引边缘部分103A下降的引水表面105(对应于本发明的倾斜表面)。防水壁103(沿着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阵列)的从右到左的宽度略宽于包括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区域的整个从右到左的宽度(参见附图7)。
接下来,将解释如上构造的本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当由于下雨、洗车等,有水进入电连接盒101时,水沿着盖子30的后表面、封装材料102的表面等流下。由于封装材料102的表面导引到排水出口25,所以封装材料102的表面上的水被直接导向到排水出口25,并被排出到外侧。
另一方面,盖子30的后表面上的水到达防水壁103。防水壁103从上面覆盖端子接触部分56,从而防止了水到达端子接触部分56并在积聚其上。因此,即使在下汇流排上端子15以较短间隔设置的本实施例中,也防止了设置在端子接触部分56上的下汇流排上端子15之间由于其上的水而产生短路。
防水壁103上的水由形成在防水壁103的上表面上的引水表面105朝着封装材料102导向,然后从防水壁103的导引边缘部分103A并沿着移位限制部分104的后表面或封装材料102的表面流下,如附图6中箭头所示。封装材料102的表面上的水沿着同样的表面流下,然后经封装材料102的表面所连接到的排水出口25排出。于是,水经过导引边缘部分103A并沿着封装材料102的表面流动,从而经排水出口25排出,从而必然防止水积聚在端子接触部分56上。移位限制部分104的后表面上的水到达形成在下连接器壳体50的上表面上的倾斜部分57。然后,倾斜部分57将水向下导向到下连接器壳体50和封装材料102的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经排水出口25排出到外部。于是,防水壁103上的水通过防水壁103的引水表面105的斜面朝着封装材料102侧导向,然后被导向到排水出口25,以排出到外侧。从而,必然防止下回流排上端子15之间的短路。
水可能从引水表面105的右侧或左侧向下滴落。然而,由于防水壁103比包括数个下回流排上端子15的区域的整个宽度更宽,也就是说,其任一侧边缘都位于在最外侧下回流排上端子15的外侧上,所以在此情况下,水沿着下回流排上端子15的外侧滴落下来。因此,防止了下回流排上端子15之间的短路。
根据本实施例,如上所述,防水壁103从盖子30的后表面突出,从而从上面覆盖下连接器壳体50的端子接触部分56。从而,防止了水积聚在端子接触部分56上,结果防止了下回流排上端子15之间的短路。而且,防水壁103的从右到左的宽度比数个下回流排上端子15在从右到左方向上设置在端子接触部分56上的那个阵列的整个宽度更宽。因此,从防水壁103的外边缘滴下的水被导向到包括下回流排上端子15的区域的任意一侧。
防水壁103的上表面形成引水表面105,该引水表面105朝防水壁103的导引边缘部分103A侧,即朝封装材料102侧下降,并且能够使水通过的间隙设置在防水壁103的导引边缘部分103A和封装材料102的表面之间。因此,引水表面105的斜面将水导向到封装材料102的表面上,从而经排水出口25排出。于是,防止了水积聚在端子接触部分56上,结果必然防止了下回流排上端子15之间的短路。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下述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而且,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可以根据等同原则扩展。
(1)在上述实施例中,电路结构10垂直地设置,但是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电路结构也可以水平地设置。
(2)在上述实施例中,每个下回流排上端子15都通过穿过壳体51的顶部54形成的通孔55而朝外侧延伸,但是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构造。每个下回流排上端子15都可以由设置用于支承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支承构件支承,并通过穿过外壳的底表面形成的孔而延伸到外部。
(3)在上述实施例中,形成在壳体51的顶部54的上表面上的每个端子接触部分56都抵靠在下汇流排上端子15的升高表面15A上,但是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构造。壳体的顶部不需要必需抵靠在下汇流排上端子的升高部分上。
(4)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水壁61的电路构造10侧边缘埋入到封装材料26中,或者用于使水能够通过的间隙设置在防水壁103的导引边缘部分103A和封装材料102的表面之间。然而,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这些构造。防水壁的边缘可以抵靠于封装材料的表面上。
(5)在第一实施例中,防水壁61的从右到左的宽度宽于下连接器壳体50的从右到左的宽度,但是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该宽度也可以比下连接器壳体50的从右到左的宽度更窄。
(6)在第一实施例中,防水侧壁部分64从防水壁61的相应右侧和左侧延伸,从而抵靠于下连接器壳体50的外表面上,但是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防水侧壁部分64的远端部分并不需要到达下连接器壳体。而且,不需要必需设置防水侧壁部分。
(7)在第二实施例中,封装材料102的表面基本与排水出口25的内表面25A齐平,但是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封装材料可以设置成使得其表面不与排水出口连接在一起。
(8)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在电路结构10上并进一步设置在下连接器壳体50中的端子与汇流排12,也就是汇流排上端子一体形成,但是端子可以以任何形式设置。例如,端子可以设置为附图8中所示的连接器端子110。每个连接器端子110都设置成使得,端子端部中的一个插入到穿过电路板111形成的通孔中,并钎焊到电路板111的后表面上,用于电连接到电路结构112上。或者,每个连接器端子的一端可以压入到通孔中并由通孔保持,例如压配端子,从而实现电连接。

Claims (24)

1.电连接盒,包括:用于将电路结构容纳在其中的电路外壳;设置在所述电路外壳的下表面侧上并能连接到外部连接器的壳体部分;和用于在所述电路结构和所述壳体部分之间电连接的数个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数个连接器端子中的每一个都沿着水平横贯所述电路外壳内侧的电缆路径设置,并通过所述壳体部分的顶部而导引到所述壳体部分中,所述电连接盒还包括防水部分,该防水部分设置在所述电路外壳中,用于从上面覆盖所述顶部;
其中,所述电路结构的表面覆盖有防水密封材料,并且所述防水部分的位于所述电路结构侧上的端部边缘定位于所述防水密封材料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位于所述电路外壳的内表面上的导向件设置在所述防水部分上方,所述导向件向内突出,从而所述导向件的突出端在所述防水部分上方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挡水部分设置在所述导向件侧上的所述防水部分的边缘部分上,所述挡水部分朝所述导向件侧突出并定位在所述导向件的所述突出端下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防水部分包括用于覆盖所述数个连接器端子当中的最外侧连接器端子的侧面的防水侧壁部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防水部分包括用于覆盖所述数个连接器端子当中的最外侧连接器端子的侧面的防水侧壁部分。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防水部分包括用于覆盖所述数个连接器端子当中的最外侧连接器端子的侧面的防水侧壁部分。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防水侧壁部分延伸到所述壳体部分的外壁部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防水侧壁部分延伸到所述壳体部分的外壁部分。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防水侧壁部分延伸到所述壳体部分的外壁部分。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防水部分的上表面形成锥形表面,该锥形表面从所述数个连接器端子的中间朝其任意一侧下降。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防水部分的上表面从所述数个连接器端子的中间朝其任意一侧延伸,并且其中该上表面为锥形。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防水部分的上表面朝所述数个连接器端子的任意一侧成锥形。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盒,还包括从所述壳体部分的相对侧抵靠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水平部分的移位限制部分,该连接器端子的水平部分水平地横贯在所述电路外壳中,该移位限制部分定位在所述电路外壳中,以限制所述水平部分的位移;并且所述防水部分设置在所述移位限制部分上。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盒,还包括从所述壳体部分的相对侧抵靠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水平部分的移位限制部分,该连接器端子的水平部分水平地横贯在所述电路外壳中,该移位限制部分定位在所述电路外壳中,以限制所述水平部分的位移;并且所述防水部分设置在所述移位限制部分上。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盒,还包括从所述壳体部分的相对侧抵靠于所述连接器端子的水平部分的移位限制部分,该连接器端子的水平部分水平地横贯在所述电路外壳中,该移位限制部分定位在所述电路外壳中,以限制所述水平部分的位移;并且所述防水部分设置在所述移位限制部分上。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电路外壳垂直地定位在所述电路结构中,并且用于在所述电路外壳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连接的排水出口设置在所述电路外壳的下部上。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电路外壳垂直地定位在所述电路结构中,并且用于在所述电路外壳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连接的排水出口设置在所述电路外壳的下部上。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电路外壳垂直地定位在所述电路结构中,并且用于在所述电路外壳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连接的排水出口设置在所述电路外壳的下部上。
19.电连接盒,包括:用于将电路结构容纳在其中的电路外壳;设置在所述电路外壳的下表面侧上并能连接到外部连接器的壳体部分;和用于在所述电路结构和所述壳体部分之间电连接的数个连接器端子,其中所述数个连接器端子中的每一个都沿着水平横贯所述电路外壳内侧的电缆路径设置,并通过所述壳体部分的顶部而导引到所述壳体部分中,所述电连接盒还包括防水部分,该防水部分设置在所述电路外壳中,用于从上面覆盖所述顶部;
其中:
所述电路外壳垂直地容纳所述电路结构;
所述电路结构的表面覆盖有防水密封材料;
连接到所述防水密封材料的表面上的排水出口定位在所述电路外壳的下部上,用于在所述电路外壳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之间进行连接;并且
所述防水部分的端部边缘部分靠近所述防水密封材料的所述表面,同时在它们之间保持一定间隙,用于使水能够通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防水部分的上表面形成朝所述防水密封材料侧下降的倾斜表面。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电路外壳的内表面上的导向件定位在所述防水部分上方,所述导向件向内突出,从而导向件的突出端在所述防水部分上方延伸。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所述电路外壳的内表面上的导向件定位在所述防水部分上方,所述导向件向内突出,从而导向件的突出端在所述防水部分上方延伸。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挡水部分设置在所述导向件侧上的所述防水部分的边缘部分上,所述挡水部分朝所述导向件侧延伸,并定位在所述导向件下方。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连接盒,其中挡水部分设置在所述导向件侧上的所述防水部分的边缘部分上,所述挡水部分朝所述导向件侧延伸,并定位在所述导向件下方。
CNB2006800073082A 2005-03-08 2006-03-02 电连接盒 Active CN10056181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64029 2005-03-08
JP064029/2005 2005-03-08
JP183423/2005 2005-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8138A CN101138138A (zh) 2008-03-05
CN100561812C true CN100561812C (zh) 2009-11-18

Family

ID=39161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73082A Active CN100561812C (zh) 2005-03-08 2006-03-02 电连接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181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6113B2 (ja) * 2008-05-30 2013-02-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5233959B2 (ja) * 2009-11-05 2013-07-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5634774B2 (ja) * 2010-07-06 2014-12-0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ケース
JP5930287B2 (ja) * 2012-02-27 2016-06-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続箱
JP6037329B2 (ja) * 2013-02-18 2016-1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6214499B2 (ja) * 2014-09-03 2017-10-18 アズビル金門株式会社 電子式水道メータ
CN113871947A (zh) * 2021-09-24 2021-12-31 广东厚为电子有限公司 带检测机构的高电流保险丝适配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38138A (zh) 2008-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1812C (zh) 电连接盒
US763300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US7950931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with drainage portions
CN1885651B (zh) 电连接箱
US7408765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US7775807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735765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4585980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0559673C (zh) 电连接箱
US20100326690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9374916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7931478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9204562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CN104638445A (zh) 连接器
US20190067924A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2001118628A (ja) コネクタ
JP4140433B2 (ja) 電気回路装置
JP4542493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7546544A (zh) 电连接器
JP4339956B2 (ja) 電子部品
CN113394594B (zh) 防滴结构、带有防滴结构的连接器及电连接盒
CN103996553A (zh) 开关装置
JP7360227B1 (ja) ソーラパネルの取付金具
JP4651092B2 (ja) 電気接続箱
EP0700128B1 (en) Modular recepta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