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44457C - 基于射频拉远的基站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射频拉远的基站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544457C CN100544457C CNB2004800423161A CN200480042316A CN100544457C CN 100544457 C CN100544457 C CN 100544457C CN B2004800423161 A CNB2004800423161 A CN B2004800423161A CN 200480042316 A CN200480042316 A CN 200480042316A CN 100544457 C CN100544457 C CN 100544457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gfp
- wireless signal
- unit
- digital wirel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518972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at-6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0 matu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tris Chemical compound OCC(N)(CO)CO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11—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or SONET
- H04J3/1617—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or SONET carrying packets or ATM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05—Fixed allocated frame structures
- H04J3/1652—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 H04J3/1658—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carrying packets or ATM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28—Local loop
- H04J2203/003—Medium of transmission, e.g. fibre, cable, radio
- H04J2203/0035—Radio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一个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和基站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主基站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的传输通道使用宽带传输链路或网络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使用同步数字体系SDH/光传送网OTN进行传输,以及将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通用成帧规程GFP帧,并进一步映射为STM-N/OTM-n帧,从而复用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与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以实现基于SDH/OTN的传输。从而无需专用传输网络即可在远程射频单元与主基站之间实现有效的无线信号传输,减少了信号传输的管理与维护操作以及减少了网络建设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在采用射频单元拉远的基站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1.射频单元拉远技术、集中式基站及信号传输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无线接入网典型地由基站(BTS)和用于控制多个基站的基站控制器(BSC)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组成,如图1A所示,其中,基站主要由基带处理子系统、射频(RF)子系统和天线等单元组成,负责完成无线信号的发射、接收和处理,一个基站可以通过多个天线覆盖不同的小区,如图1B所示。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诸如高层建筑的室内覆盖、盲区或阴影区的覆盖等采用传统基站技术较难解决的无线网络覆盖问题,射频单元拉远技术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案。在采用射频单元拉远的基站系统中,主要的射频单元及天线被安装在需要提供覆盖的区域,并通过宽带传输线路连接到基站的其它单元。
该技术可进一步发展为采用射频单元拉远的集中式基站技术。与传统基站相比,这种采用射频单元拉远的集中式基站具有许多优点:允许采用多个微小区替代一个基于传统基站的宏小区,从而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无线环境,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等无线性能;集中式的结构使得在传统基站中的软切换可以用更软切换来完成,从而获得额外的处理增益;集中式的结构还使得昂贵的基带信号处理资源成为多个小区共用的资源池,从而获得统计复用的好处,减低系统成本。申请日为1995年3月23日的美国专利US 5,657,374,发明名称为“Cellular system with centralizedbase stations and distributed antenna units”、以及申请日为1999年6月28日的美国专利US 6,324,391,发明名称为“Cellularcommunication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等均披露了采用射频单元拉远的集中式基站这一技术的有关实现细节,所述文献在此引述作为参考。
如图2所示,采用射频单元拉远的集中式基站系统200由集中安装的中央信道处理子系统201与多个远程射频单元(RRU)2041,2042,......204M组成,它们之间通过宽带传输链路或网络相连。中央信道处理子系统201主要由信道处理资源池202和信号路由分配单元203等功能单元组成,其中,信道处理资源池202由多个信道处理单元2021,2022......202N堆叠而成,用于完成基带信号处理等工作,信号路由分配单元203则根据各小区业务量(Traffic)的不同,动态分配信道处理资源,实现多小区处理资源的有效共享。信号路由分配单元203除了如图2所示在集中式基站内部实现外,也可以作为单独的设备在集中式基站外部实现。远程射频单元2041,2042,......204M主要由发射通道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接收通道的低噪声放大器以及天线等功能单元(图中未完全示出)构成。中央信道处理子系统201与远程射频单元2041,2042,......204M的链路典型的可以采用光纤、铜缆、微波等传输介质。
在上述两类采用射频单元拉远的基站系统中,关键需要解决远程射频单元(RRU)与主基站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问题,其中,主基站是上述两类采用射频单元拉远的基站系统中射频单元以外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在内的其它基站单元的统称。典型地是采用模拟中频或模拟射频信号传输方案,尽管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案实现较为容易,但是,模拟线路必然会混入噪声等干扰分量,传输中的信号调制也会引入非线性失真,另外,模拟传输使得传输线路利用率低下,也不便于大容量多路复用技术的实施,因此,模拟传输方案难以用于大规模组网。
为此,在申请日为2002年6月11日的中国专利申请CN1464666,发明名称为“一种基于光纤拉远的软基站系统及其同步方法”、以及申请日为2003年7月2日(优先权为2002年7月2日)的中国专利申请CN1471331,发明名称为“移动通信的基站系统”等,提出了采用数字信号传输的实施方案,为了尽可能减小传输带宽的需求,通常采用数字基带信号传输方案。其中,CN1464666仅披露了RRU与主基站之间采用光纤传输数字I/Q(同相/正交)基带信号的简单方法,即在发送端将数字I/Q基带信号经并串转换为串行数据流,经光发送器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经光接收器接收后经串并转换恢复数字I/Q基带信号;CN1471331提出了一种物理层采用以太网技术,但不采用以太网MAC(媒体接入控制)帧而采用特殊定义的连续比特流格式的传输技术。目前,一个名为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合作组织也在从事RRU与主基站之间数字基带传输的标准化工作,其技术规范可以从网址http://www.cpri.info/spec.html获得,该规范采用了与CN1471331类似的技术,即物理接口采用千兆或10GB以太网标准,上层采用自定义的连续比特流格式,但CPRI仅支持点到点星形组网方式,CN1471331则可支持基于集线器的链路会聚。
另一方面,SDH(同步数字体系)及基于DWDM(密集波分复用)/CWDM(稀疏波分复用)等波分复用技术的OTN(光传送网)在骨干网及宽带城域网(MAN)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现有的RRU与主基站之间数字传输技术中,采用的都是专用的传输协议和规范,因此,难以利用现有电信传输网中已有的成熟的宽带传输资源,从而增加了网络建设成本,另外,现有的RRU与主基站之间数字传输技术也存在组网不灵活,维护管理复杂等问题。
2.通用成帧规程(GFP)
通用成帧规程(GFP)是ITU-T和ANSI联合推荐的用于将块编码或分组类型的数据流适配到连续的字节同步传输信道,典型地如SDH(同步数字体系)、OTN(光传送网)等的新技术,其详细的技术规范可参考ITU-T的标准G.7041或ANSI的标准T1X1.5/2000-024R3,所述规范在此引述作为参考。GFP分为支持PDU(协议数据单元)类型的帧映射GFP(GFP-F)和支持块编码类型的透明GFP(GFP-T),其中GFP-F可用于PPP(点到点协议)、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及以太网MAC(媒体接入控制)等协议分组的适配,GFP-T则用于直接适配千兆以太网等线路的块编码字符流,因此,可满足某些时延要求非常小的应用的要求,但相比GFP-F传输带宽利用率较低。
在附图3中,示意性示出了一个GFP-T类型的帧结构。GFP-T帧由核头部(Core header)和净荷部分组成,其中净荷部分又包括净荷头部、净荷及可选的净荷FCS(帧校验序列),核头部由指示净荷长度的PLI字段和核头部差错控制字段cHEC组成,cHEC除了具有为核头部提供误码保护的作用外,还起着与ATM(异步传输模式)信元定界类似的GFP帧定界的作用。净荷头部的作用在于指示净荷的类型,并由tHEC提供误码保护,其中,净荷类型标识(PTI)为“000”表示该GFP-T帧承载用户数据,为“100”表示该GFP-T帧承载客户管理信息,净荷FCS指示(PFI)用于指示是否存在净荷FCS,用户净荷标识(UPI)与PTI一起用于表示净荷中的用户数据或客户管理信息的类型,如表1、表2所示。
表1
表2
另外,可选的扩展头部是否存在及其类型由扩展头部标识(EXI)表示,目前扩展头部的一个典型应用是提供信道标识(CID)从而支持多路独立的客户信号的复用。GFP-T帧的净荷即为固定长度的由64B/65B码块顺序组成的超块(Super block),如图3所示,由于目前透明模式GFP直接适配采用8B/10B线路编码的块编码字符流,因此64B/65B码块中包含用户数据字符和控制字符,为此采用一个标志比特标识该64B/65B码块中是否包含控制字符(图3中L1,L2,...L8所示比特),其中,控制字符的高4位用于后续控制字符指示及控制码在原8B/10B码流中的位置标识,低4位用于传输控制码本身。
为了保证客户信号的传输,SDH/OTN等传输通道的带宽应稍大于GFP帧所需的带宽,由于GFP-T帧每个超块大小为536比特,因此GFP-T帧的比特长度L可表示为:
L=Loverhead+536·N (1)
其中N为GFP-T帧中的超块数,Loverhead为GFP-T帧核头部、净荷头部及可选的净荷FCS等开销的长度,若原客户信号速率为BC比特每秒,SDH/OTN等传输通道的带宽为BT比特每秒,考虑到每个超块可携带512比特的客户信号流,因此GFP-T帧超块数N应满足下式:
因此满足上述条件的GFP-T帧所需的最小超块数N应为:
其中符号表示大于或等于x的最小整数。
3.虚级联(VCAT)技术
SDH/OTN中的STM-N/OTM-n标准传输链路是由一些典型的固定速率的虚容器(VC)按照一定的多路复用规则复用而成的。如SDH的基本虚容器包括VC-11、VC-12、VC-2、VC-3及VC-4,而VC-4还可以通过顺序级联形成VC-4-4c、VC-4-16c、VC-4-64c及VC-4-256c四种更高速率的虚容器,如表3所示。
表3
VC类型 | VC带宽 | VC净荷带宽 |
VC-11 | 1664Kbit/s | 1600Kbit/s |
VC-12 | 2240Kbit/s | 2176Kbit/s |
VC-2 | 6848Kbit/s | 6784Kbit/s |
VC-3 | 48.960Mbit/s | 48.384Mbit/s |
VC-4 | 150.336Mbit/s | 149.760Mbit/s |
VC-4-4c | 601.344Mbit/s | 599.040Mbit/s |
VC-4-16c | 2405.376Mbit/s | 2396.160Mbit/s |
VC-4-64c | 9621.504Mbit/s | 9584.640Mbit/s |
VC-4-256c | 38486.016Mbit/s | 38338.560Mbit/s |
有限数目的固定速率虚容器技术简化了SDH的多路复用设计并使得分插、复用及数字交叉连接等操作易于实现,但由于需大量的填充以适配特定的VC速率,因此也影响了传输效率。而虚级联(VCAT)技术允许多个相同速率的虚容器经反向复用提供更多的传输带宽选择,从而解决了传输效率的问题,但是由于各虚容器经独立的传输路径到达接收端,因此需要在接收端进行一定的缓存以消除传输时延的差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远程射频单元与主基站之间无线信号传输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射频拉远的无线基站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通过利用现有电信传输网中已有的带宽资源,特别是在远程射频单元与主基站之间直接接入现有技术中的基于同步数字体系/光传送网的传输技术,即直接采用STM-N/OTM-n标准接口,从而无需专用的传输网络即可在远程射频单元与主基站之间实现有效的无线信号传输,减少了网络建设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利用SDH/OTN本身所具有的完善的线路保护和自愈机制、灵活的组网方式以及成熟的网络管理功能,由此简化远程射频单元与主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的管理与维护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在一个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主基站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的传输通道使用宽带传输链路或网络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使用同步数字体系SDH/光传送网OTN进行传输,以及将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通用成帧规程GFP帧,并进一步映射为STM-N/OTM-n帧,从而复用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与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以实现基于SDH/OTN的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在一个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输的基站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主基站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的传输通道使用宽带传输链路或网络进行通信,所述基站通信系统至少包括:一个同步数字体系SDH/光传送网OTN通信接口,设置在所述传输通道上,用于将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通用成帧规程GFP帧,并进一步映射为STM-N/OTM-n帧,从而复用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与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以实现基于SDH/OTN的传输。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附图来考虑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时,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A示意性示出了常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接入网的结构;
图1B示意性示出了常规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系统的基本结构;
图2示意性示出了采用射频单元拉远的集中式基站系统的结构;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通用成帧规程用于块编码字符流的GFP-T帧结构;
图4A、4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在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所进行的基于SDH/OTN传输;
图5A、5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在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所进行的基于SDH/OTN传输;
图6A、6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在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所进行的基于SDH/OTN传输;
图7A、7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在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所进行的基于SDH/OTN传输;
图8A、8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在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所进行的基于SDH/OTN传输;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利用控制字符传输带内控制信令方案中关于控制字符的定义;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时钟恢复与远程射频单元定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本发明的目的、优点、有益效果将会变得更清楚。
如前所述,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远程射频单元与主基站之间无线信号传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与现有电信传输网技术兼容的、能够直接接入现有的SDH/OTN传输网的RRU与主基站之间数字无线信号传输技术,由于直接采用SDH/OTN传输网的STM-N/OTM-n标准接口,从而无需专用的传输网络即可实现RRU与主基站之间数字无线信号传输。
由于SDH/OTN本身具有完善的线路保护和自愈机制、灵活的组网方式以及成熟的网络管理功能,因此大大简化了RRU与主基站之间信号传输的管理与维护操作。另外,由于SDH已逐步演进为具有多业务传送功能的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网络,因此,采用本发明使得采用同一个传输网络即可完成无线接入网中各个节点之间,包括RRU与主基站之间、BTS与BSC/RNC之间,以及BTS与BTS之间(无线接入网的一种新结构)的数据传输,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建设的复杂性和成本,组网灵活且易于维护。
RRU与主基站之间除了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外,还包括其它控制、管理与操作维护数据(以下简称带内控制信令),其中控制管理类信息包括RRU与主基站之间链路建立和修改、速率协商、数据格式和工作模式协商等控制信令,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利用了成熟的SDH/OTN传输技术,传输链路的维护和容错等主要由传输网自身完成,因此上述操作维护(O&M)类信息除了链路失步、失败等指示信息外,主要是RRU的操作维护信息。
根据本发明,由于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传输需要尽可能小的传输时延,因此利用GFP帧结构将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带内控制信令映射在STM-N/OTM-n帧上,从而实现基于SDH/OTN的传输。其中,本发明省去了GFP-T中的8B/10B编解码操作,并提出了多种带内控制信令与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复用方案,从而利用相同的传输通道同时传输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相应的带内控制信令。由于本发明是GFP协议的扩展,因此在具体实现上可以直接沿用GFP的大多数软硬件设计,从而大大降低了实现难度。
1.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带内控制信令复用与STM-N/OTM-n帧映射
1.1 利用客户管理帧(CMF)传输带内控制信令
图4示意性示出了一种基于本发明的RRU与主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方案。具体地,图4A、4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在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所进行的基于SDH/OTN传输,该方案将带内控制信令以GFP-T客户管理帧(CMF)方式发送(PTI=100),并通过适当的调度利用传输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的GFP-T客户数据帧的空闲带宽进行传输。其中UPI=00000001及UPI=00000010沿用现有GFP协议的定义,即如表1、2所示用于链路失步、失败等指示信息,而承载带内控制信令的CMF帧的UPI可使用00000011~11111110之间保留的值,并且,可以将带内控制信令分解为不同的控制消息,并分别定义不同的UPI值进行区分。
利用CMF帧传输带内控制信令有效利用了剩余的传输带宽,但为了尽量减小接收端数字无线信号客户数据流时钟恢复的影响,并有效控制传输时延,根据GFP规范的建议,每个CMF帧的净荷应尽可能小(典型地应小于8个字节),用户数据帧比CMF帧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即CMF帧仅在客户信号输入缓存接近空时(此时需使用65B_PAD填充字符)才被发送,且每次只能发送单个CMF帧,另外,为了增加带内控制信令的可靠性,可使用净荷FCS提供对带内控制信令的传输错误保护。
如图4A所示,在发送端经采样后的数字无线信号经过并串转换后,经64B/65B编码单元映射为64B/65B码块后形成GFP-T客户数据帧,由于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不是8B/10B线路编码流,因此每个64B/65B码块除了可能包含65B_PAD填充字符外,不含其它控制字符。另一方面,带内控制信令流也形成CMF帧(也包括用于链路失步失败等指示信息的已定义的CMF帧),如前所述,当且仅当需要使用65B_PAD填充字符时,可以在承载数字无线信号流客户数据帧的间隙发送单个CMF帧,经复用后的GFP帧则可按照已有的技术映射在STM-N/OTM-n帧上,从而实现基于SDH/OTN的传输。其中,若采用SDH传输,则复用后的GFP帧首先映射为VC再形成STM-N帧,通常数字无线信号的数据速率远高于基本VC速率,因此需采用顺序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如前所述,尽管采用VCAT技术带宽利用率较高,但却增加了传输时延,因此在一些采用快速功率控制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不能满足上下行的传输时延要求。在OTN中ODU(光通道数据单元)的级联只有虚级联方式,但由于ODU的速率很高,因此在RRU与主基站之间无线信号传输应用中不使用虚级联的ODU。
如图4B所示,在接收端首先从STM-N/OTM-n帧分离出所需的VC/ODU(当采用虚级联的VC时需要一定的缓存消除各VC的传输时延差),提取其净荷GFP帧,再分离出CMF帧和客户数据帧,其中从CMF帧中得到上述带内控制信令流,对客户数据帧则首先得到64B/65B码块,再经过64B/65B解码单元及串并转换单元恢复出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
1.2 利用控制字符传输带内控制信令的方案
图5给出了另一种基于本发明的RRU与主基站信号传输方案。具体地,图5A、5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在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所进行的基于SDH/OTN传输,该方案利用64B/65B码块控制字符位来传输带内控制信令,如图5A所示,在发送端经采样后的数字无线信号经过并串转换后,经64B/65B编码单元映射为64B/65B码块后形成GFP-T客户数据帧,其中64B/65B码块除了包含数字无线信号数据字符外,还包括两种控制字符,即填充字符及带内控制信令流字符。其中带内控制信令流字符是按照以下调度方法进入64B/65B编码单元的:当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输入缓存接近空时,若带内控制信令流输入缓存未空,则作为控制字符进入64B/65B编码单元,否则用填充字符填充。接收端为发送端的逆过程,除了由64B/65B解码单元分离出数字无线信号和带内控制信令外,其它与前述图4B所示过程相似,如图5B所示。
如前所述,在GFP规范中64B/65B码块中控制字符只有低4位用于传输控制码,而高4位用于后续控制字符指示及控制码在原8B/10B码流中的位置标识。由于本发明不使用8B/10B编码,而控制字符除了用于填充字符外均用于传输带内控制信令,因此需重新定义控制字符的比特位。作为非限制的示范性的例子,图9给出了一种控制字符的定义,其中最高位b7沿用了原GFP规范中的定义,即用于指示在该64B/65B码块中其后续字节是否为控制字符,b6用于指示该控制字符是否为填充字符,b5/b4保留用于将来扩充,低4位用于传输带内控制信令流。
1.3 将带内控制信令链路层分组映射为GFP-F帧的多路复用方案
图6给出了另一种基于本发明的RRU与主基站信号传输方案。具体地,图6A、6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在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所进行的基于SDH/OTN传输,该方案采取GFP帧级复用的方式同时传输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带内控制信令链路层分组,即如在图6A中所示,对带内控制信令链路层分组采用帧映射模式的GFP(GFP-F)承载并作为与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在GFP帧级多路复用的另一个独立的客户信号,而在图6B中,相应地将数字无线信号GFP-T帧与带内控制信令GFP-F帧去复用,分别经过GFP-T帧与GFP-F帧处理后恢复出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带内控制信令链路层分组。由于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带内控制信令链路层分组采用不同模式的GFP帧,因此无需其它的标识即可正确分离上述两路数据。
为了解决因带内控制信令链路层分组较大而对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传输时延与其时钟恢复的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根据本发明,可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较小的控制信令链路层分组,例如,可以通过选取较小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来实现,即通过综合考虑传输效率(MTU越小分组头开销相对增大使得传输效率下降)和尽可能减小上述不利影响来确定合适的MTU值;(2)在图6A中所示GFP帧级多路复用的调度中,优先传输承载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的GFP-T帧,当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输入缓存接近空时才传输承载带内控制信令链路层分组的GFP-F帧。
1.4 将带内控制信令映射为GFP-T帧的多路复用方案
图7给出了另一种基于本发明的RRU与主基站信号传输方案。具体地,图7A、7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在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所进行的基于SDH/OTN传输,该方案采取GFP帧级复用的方式同时传输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带内控制信令,即如在图7A中所示,将带内控制信令作为与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在GFp帧级多路复用的另一个独立的客户信号,而在图7B中,相应地将数字无线信号GFP-T帧与带内控制信令GFP-T帧去复用,再经过分别解码后分离出带内控制信令和数字无线信号,其它的发送与接收过程与前述方案类似。
为了防止对接收端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时钟恢复的影响并减小传输时延,根据本发明,当采取GFP帧级复用的方式时,数字无线信号GFP-T帧与带内控制信令GFP-T帧的调度优选地采取固定分配的方式,即每传输M(M之1)个数字无线信号GFP-T帧即传输一个带内控制信令GFP-T帧,若某路输入缓冲区空则进行填充。另外,如前所述,GFP-T帧净荷头部需要增加扩展头部以提供信道标识(CID)来支持多路客户信号的复用,即正确分离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带内控制信令对应的GFP-T帧。
1.5 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与带内控制信令时分复用的方案
图8给出了另一种基于本发明的RRU与主基站信号传输方案。具体地,图8A、8B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在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所进行的基于SDH/OTN传输,该方案通过在一个GFP-T帧内时分复用的方式将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与带内控制信令复用为一路客户信号数据流,经64B/65B编码单元等图8A所示后续过程形成GFP-T帧最后映射进STM-N/OTM-n帧进行传输。所在述一个GFP-T帧内时分复用的方式,是指将每个定长的GFP-T帧所传输的客户信号数据块划分为两个固定大小的区域,一个用于传输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另一个用于传输带内控制信令,之所以采用在一个GFP-T帧内进行时分复用,是因为每个GFP-T帧能给出一个复用的数据块的边界,从而根据预定的时分复用结构即可分离并分别提取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和带内控制信令。接收端为发送端的逆过程,除了由最后由去复用单元分离出数字无线信号和带内控制信令外,其它与前述图4B所示过程相似,如图8B所示。另外,由于带内控制信令不是连续的比特流,因此,若在每个带内控制信令传输时间内,若没有带内控制信令数据需要传输,则使用65B_PAD填充字符进行填充。
2.时钟恢复与RRU定时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射频单元的频率稳定度要求较高,往往达到0.05ppm的精度,因此,需要在远程射频单元(RRU)恢复出同步的高稳定度时钟信号,同时RRU与主基站之间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的传输也需要收发两端时钟同步。
图10给出了基于本发明的时钟恢复与RRU定时示意图,其中主基站使用高稳定的参考时钟源,除了用于主基站其它单元的定时外,在下行方向,该参考时钟源为与RRU的宽带链路接口发送端的GFP成帧及VC/ODU映射等模块提供定时,RRU宽带链路接口接收端则采用基于FIFO(先进先出存储器)占用状态的PLL(相位锁定环路)恢复出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时钟,而该时钟同时也作为RRU的参考频率源。在上行方向,宽带链路接口RRU侧的发送端的GFP成帧及VC/ODU映射等模块使用该在下行方向获取的同步时钟发送数据,而宽带链路接口主基站侧的接收端则使用上述参考时钟源为GFP帧解码及VC/ODU去映射等模块提供定时。另外,收发两端的STM-N/OTM-n接口的时钟直接由SDH/OTN线路提取,而不使用上述客户数据时钟。
另外,在使用射频单元拉远技术的基站中,RRU不进行无线帧的处理与操作,其本质是进行信号频谱的变换,因此RRU不需要获得主基站的系统帧定时信息。
3.带内控制信令的链路层技术
在前述各种传输方案中,除了将带内控制信令链路层分组映射为GFP-F帧的多路复用方案,其它的传输方案,即利用控制字符传输带内控制信令的方案、利用控制字符传输带内控制信令的方案、将带内控制信令映射为GFP-T帧的多路复用方案、及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与带内控制信令时分复用的方案,都仅仅给出了带内控制信令的物理层传输方法,虽然能从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中提取带内控制信令流,但不能分辨每个链路层分组。
为此,根据本发明,若带内控制信令的链路层分组为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帧或ATM信元等具有分组定界功能的结构,则利用HDLC或ATM本身的特性即可界定相应的HDLC帧或ATM信元;若带内控制信令的链路层分组为PPP、以太网MAC帧等不具有分组定界功能的结构或直接为IP分组,则需要增加相应的功能层。典型地,对PPP分组,可通过HDLC或GFP-F成帧;对IP分组,可首先承载在PPP上,再利用HDLC或GFP-F成帧;对以太网MAC帧,则可利用GFP-F成帧。
以上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基于射频拉远的无线基站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进行了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依据本发明原理,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修改、改进,而不脱离本发明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75)
1、一种在一个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输的方法,其中所述主基站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的传输通道使用宽带传输链路或网络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使用同步数字体系SDH/光传送网OTN进行传输,以及
将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通用成帧规程GFP帧,并进一步映射为STM-N/OTM-n帧,从而复用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与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以实现基于SDH/OTN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通用成帧规程GFP帧的操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据流形成为GFP-T客户数据帧,其中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为通用成帧规程所定义的支持块编码类型的帧;
将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GFP-T客户管理帧CMF;以及
在所形成的GFP-T客户数据帧的间隙发送单个所述客户管理帧CMF,以在GFP帧级复用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和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之前,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并串转换。
4、根据权利要求2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GFP帧级复用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和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顺序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将复用后的GFP帧首先映射为虚容器VC再映射为STM-N帧;或者
使用光通道数据单元ODU直接将复用后的GFP帧映射为OTM-n帧。
5、根据权利要求2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帧;以及
将所提取的GFP帧去复用,以分离出GFP-T客户数据帧和GFP-T客户管理帧CMF,以便从分离出的GFP-T客户管理帧中恢复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而对分离出的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首先进行解码,然后恢复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
6、根据权利要求5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帧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将接收到的STM-N/OTM-n帧进行虚级联缓存。
7、根据权利要求5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将经过解码后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8、根据权利要求2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使用比所述GFP-T客户管理帧CMF更高的优先级进行发送。
9、根据权利要求2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净荷帧校验序列提供对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传输错误保护。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链路层分组为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帧或ATM信元,则利用HDLC或ATM的分组定界功能来界定包含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相应的HDLC帧或ATM信元;
若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链路层分组为点到点协议PPP分组、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MAC分组或直接为IP分组时:则对于PPP分组,可通过HDLC或GFP-F成帧;对IP分组,可首先承载在PPP上,再利用HDLC或GFP-F成帧;以及对以太网MAC帧,则可利用GFP-F成帧。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通用成帧规程GFP帧的操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
利用编码时所使用的编码码块中的控制字符传输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以及
将经过编码并带有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形成为GFP-T帧。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之前,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并串转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GFP-T帧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顺序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将所述GFP-T帧首先映射为虚容器VC再映射为STM-N帧;或者
使用光通道数据单元ODU直接将所述GFP-T帧映射为OTM-n帧。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T帧;
对所提取的GFP-T帧进行解码;以及
从解码后的GFP-T帧中恢复出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和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T帧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将接收到的STM-N/OTM-n帧进行虚级联缓存。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对恢复出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17、根据权利要求11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编码码块中的控制字符定义为:
最高位b7用于指示在所述编码码块中其后续字节是否为控制字符;
接下来的一位b6用于指示所述控制字符是否为填充字符;
高四位中的最后两位b5/b4保留用于将来扩充;以及
低四位用于传输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1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链路层分组为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帧或ATM信元,则利用HDLC或ATM的分组定界功能来界定包含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相应的HDLC帧或ATM信元;
若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链路层分组为点到点协议PPP分组、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MAC分组或直接为IP分组时:则对于PPP分组,可通过HDLC或GFP-F成帧;对IP分组,可首先承载在PPP上,再利用HDLC或GFP-F成帧;以及对以太网MAC帧,则可利用GFP-F成帧。
19、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通用成帧规程GFP帧的操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GFP-F帧,其中,所述GFP-F帧为通用成帧规程所定义的支持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的帧;
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形成为GFP-T帧;
将所形成的GFP-F帧与所形成的GFP-T帧进行GFP帧级多路复用。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之前,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并串转换。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形成的GFP-F帧与所形成的GFP-T帧进行GFP帧级多路复用之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使用顺序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将所述GFP帧首先映射为虚容器VC再映射为STM-N帧;或者
使用光通道数据单元ODU直接将所述GFP帧映射为OTM-n帧。
22、根据权利要求19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帧;以及
将所提取的GFP帧去复用,以分离出GFP-F帧和GFP-T帧,以便从分离出的GFP-F帧中恢复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而对分离出的GFP-T帧首先进行解码,然后恢复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帧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将接收到的STM-N/OTM-n帧进行虚级联缓存。
24、根据权利要求22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将解码后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25、根据权利要求19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减少因带内控制信令流链路层分组较大而对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传输时延与其时钟恢复产生的不利影响,所述方法至少使用以下任意一种方式:
i)选取较小的最大传输单元来实现较小的控制信令链路层分组;
ii)在所述GFP帧级复用中,优先传输承载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的GFP-T帧。
26、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通用成帧规程GFP帧的操作具体包括:
对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进行编码并形成为第一GFP-T客户数据帧;
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并形成为第二GFP-T客户数据帧;
将所述第一GFP-T客户数据帧与所述第二GFP-T客户数据帧进行GFP帧级复用。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之前,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并串转换。
28、根据权利要求26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顺序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将复用后的GFP帧首先映射为虚容器VC再映射为STM-N帧;或者
使用光通道数据单元ODU直接将复用后的GFP帧映射为OTM-n帧。
29、根据权利要求26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帧;以及
将所提取的GFP帧去复用,并分别对去复用后得到的第一GFP-T客户数据帧和第二GFP-T客户数据帧进行解码,以分别恢复出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和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帧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将接收到的STM-N/OTM-n帧进行虚级联缓存。
31、根据权利要求29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将经过解码后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32、根据权利要求26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GFP-T客户数据帧和第二GFP-T客户数据帧采取固定分配的方式,以及通过增加扩展头部来提供信道标识,以便进行GFP帧级复用。
33、根据权利要求26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链路层分组为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帧或ATM信元,则利用HDLC或ATM的分组定界功能来界定包含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相应的HDLC帧或ATM信元;
若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链路层分组为点到点协议PPP分组、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MAC分组或直接为IP分组时:则对于PPP分组,可通过HDLC或GFP-F成帧;对IP分组,可首先承载在PPP上,再利用HDLC或GFP-F成帧;以及对以太网MAC帧,则可利用GFP-F成帧。
34、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通用成帧规程GFP帧的操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个GFP-T帧内时分复用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与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
对时分复用后得到的数据流进行编码并形成为GFP-T客户数据帧。
35、根据权利要求34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与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进行时分复用之前,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并串转换。
36、根据权利要求34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顺序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将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首先映射为虚容器VC再映射为STM-N帧;或者
使用光通道数据单元ODU直接将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映射为OTM-n帧。
37、根据权利要求34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
对所提取出的GFP-T客户数据帧进行解码;以及
将解码后的GFP-T客户数据帧去复用,以恢复出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和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
38、根据权利要求37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将接收到的STM-N/OTM-n帧进行虚级联缓存。
39、根据权利要求37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将去复用后得到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40、根据权利要求34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链路层分组为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帧或ATM信元,则利用HDLC或ATM的分组定界功能来界定包含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相应的HDLC帧或ATM信元;
若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链路层分组为点到点协议PPP分组、以太网媒体接入控制MAC分组或直接为IP分组时:则对于PPP分组,可通过HDLC或GFP-F成帧;对IP分组,可首先承载在PPP上,再利用HDLC或GFP-F成帧;以及对以太网MAC帧,则可利用GFP-F成帧。
41、根据权利要求1-40中任意一个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使用64B/65B码块进行编码;以及
相应地,使用所述64B/65B码块进行解码。
42、根据权利要求1-40中任意一个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主基站到远程射频单元的下行链路方向上:
由主基站的参考时钟源为所述下行链路方向的链路接口发送端的GFP成帧及VC/ODU映射模块提供定时;以及
在所述下行链路方向的链路接口接收端采用基于先进先出存储器占用状态的相位锁定环路恢复出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时钟,并把该时钟同时作为所述远程射频单元的参考频率源;
在远程射频单元到主基站的上行链路方向上:
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链路接口发送端的GFP成帧及VC/ODU映射模块使用在下行方向获取的同步时钟发送数据;
在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链路接口接收端则使用所述参考时钟源为GFP帧解码及VC/ODU去映射模块提供定时。
43、一种在一个主基站与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进行信号传输的基站通信系统,其中所述主基站与所述一个或多个远程射频单元之间的传输通道使用宽带传输链路或网络进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信系统至少包括:
一个同步数字体系SDH/光传送网OTN通信接口,设置在所述传输通道上,用于将在所述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及其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通用成帧规程GFP帧,并进一步映射为STM-N/OTM-n帧,从而复用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与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以实现基于SDH/OTN的传输。
44、根据权利要求43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
客户数据帧成帧单元,用于将编码后的数据流形成为GFP-T客户数据帧,其中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为通用成帧规程所定义的支持块编码类型的帧;
客户管理帧CMF成帧单元,用于将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GFP-T客户管理帧CMF;以及
帧复用单元,用于在所形成的GFP-T客户数据帧的间隙发送单个所述客户管理帧CMF,以在GFP帧级复用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和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
45、根据权利要求44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并串转换单元,与所述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在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之前,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并串转换。
46、根据权利要求44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映射/级联单元,与所述帧复用单元相连,用于使用顺序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将复用后的GFP-T帧首先映射为虚容器VC再映射为STM-N帧;或者使用光通道数据单元ODU直接将复用后的GFP-T帧映射为OTM-n帧。
47、根据权利要求44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帧去复用单元,用于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帧,并将所提取的GFP帧去复用,以分离出GFP-T客户数据帧和GFP-T客户管理帧;
CMF帧处理单元,与所述帧去复用单元相连,用于从分离出的GFP-T客户管理帧中恢复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
GFP-T帧处理单元,与所述帧去复用单元相连,用于从分离出的GFP-T客户数据帧中恢复编码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以及
解码单元,与所述GFP-T帧处理单元相连,用于对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进行解码,以恢复出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
48、根据权利要求47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虚级联缓存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STM-N/OTM-n帧进行虚级联缓存。
49、根据权利要求47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串并转换单元,与所述解码单元相连,用于将经过解码后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50、根据权利要求43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
调度单元,与所述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利用编码时所使用的编码码块中的控制字符传输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以及
帧形成单元,用于将经过编码单元编码并带有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的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形成为GFP-T帧。
51、根据权利要求50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并串转换单元,与所述调度单元相连,用于在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之前,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并串转换。
52、根据权利要求50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映射/级联单元,与所述帧形成单元相连,用于使用顺序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将所述GFP-T帧首先映射为虚容器VC再映射为STM-N帧;或者使用光通道数据单元ODU直接将所述GFP-T帧映射为OTM-n帧。
53、根据权利要求50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帧处理单元,用于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T帧;
解码单元,与所述帧处理单元相连,用于对所提取的GFP-T帧进行解码;以及
分离单元,与所述解码单元相连,用于从解码后的GFP-T帧中恢复出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和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
54、根据权利要求53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虚级联缓存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STM-N/OTM-n帧进行虚级联缓存。
55、根据权利要求53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串并转换单元,与所述解码单元相连,用于对恢复出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56、根据权利要求43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一帧形成单元,用于将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GFP-F帧,其中,所述GFP-F帧为通用成帧规程所定义的支持协议数据单元PDU类型的帧;
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
第二帧形成单元,与所述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将编码后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形成为GFP-T帧;以及
帧复用单元,用于将所形成的GFP-F帧与所形成的GFP-T帧进行GFP帧级多路复用。
57、根据权利要求56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并串转换单元,与所述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在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之前,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并串转换。
58、根据权利要求56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映射/级联单元,与所述帧复用单元相连,用于使用顺序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将所述GFP帧首先映射为虚容器VC再映射为STM-N帧;或者使用光通道数据单元ODU直接将所述GFP帧映射为OTM-n帧。
59、根据权利要求56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帧去复用单元,用于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帧;以及将所提取的GFP帧去复用,以分离出GFP-F帧和GFP-T帧;
第一帧处理单元,与所述帧去复用单元相连,用于从分离出的GFP-F帧中恢复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
第二帧处理单元,与所述帧去复用单元相连,用于输出编码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以及
解码单元,与所述第二帧处理单元相连,用于对输出的编码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解码以恢复出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
60、根据权利要求59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虚级联缓存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STM-N/OTM-n帧进行虚级联缓存。
61、根据权利要求59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串并转换单元,与所述解码单元相连,用于将解码后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62、根据权利要求43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一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进行编码;
第一帧形成单元,与所述第一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将编码后的带内控制信令流形成为第一GFP-T客户数据帧;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
第二帧形成单元,与所述第二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将编码后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形成为第二GFP-T客户数据帧;
帧复用单元,与所述第一帧形成单元和所述第二帧形成单元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一GFP-T客户数据帧与所述第二GFP-T客户数据帧进行GFP帧级复用。
63、根据权利要求62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并串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二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在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之前,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并串转换。
64、根据权利要求62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映射/级联单元,与所述帧复用单元相连,用于使用顺序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将复用后的GFP帧首先映射为虚容器VC再映射为STM-N帧;或者使用光通道数据单元ODU直接将复用后的GFP帧映射为OTM-n帧。
65、根据权利要求62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帧去复用单元,用于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帧并对所提取的GFP帧去复用;
第一帧处理单元,与所述帧去复用单元相连,用于对包含有带内控制信令流的第一GFP-T客户数据帧进行处理;
第一解码单元,与所述第一帧处理单元相连,用于对所述第一帧处理单元的输出进行解码,以分离出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
第二帧处理单元,与所述帧去复用单元相连,用于对包含有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的第二GFP-T客户数据帧进行处理;
第二解码单元,与所述第二帧处理单元相连,用于对所述第二帧处理单元的输出进行解码,以分离出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
66、根据权利要求65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虚级联缓存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STM-N/OTM-n帧进行虚级联缓存。
67、根据权利要求65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串并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二解码单元相连,用于将经过解码后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68、根据权利要求43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时分复用单元,用于在一个GFP-T帧内时分复用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与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
编码单元,与所述时分复用单元相连,用于对时分复用后得到的数据流进行编码;以及
帧形成单元,与所述编码单元相连,用于将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形成为GFP-T客户数据帧。
69、根据权利要求68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并串转换单元,与所述时分复用单元相连,用于在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编码之前,对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并串转换。
70、根据权利要求68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映射/级联单元,与所述帧形成单元相连,用于将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首先映射为虚容器VC再映射为STM-N帧;或者使用光通道数据单元ODU直接将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映射为OTM-n帧。
71、根据权利要求68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帧处理单元,用于从接收到的STM-N/OTM-n帧中提取所述GFP-T客户数据帧;
解码单元,用于对所提取出的GFP-T客户数据帧进行解码;以及
去复用单元,用于将解码后的GFP-T客户数据帧去复用,以恢复出所述带内控制信令流和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
72、根据权利要求71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虚级联缓存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STM-N/OTM-n帧进行虚级联缓存。
73、根据权利要求71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串并转换单元,与所述去复用单元相连,用于将去复用后得到的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进行串并转换。
74、根据权利要求43-73任意一个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单元使用64B/65B码块进行编码;以及
相应地,所述解码单元使用所述64B/65B码块进行解码。
75、根据权利要求43-73任意一个的基站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基站中包括一个主基站参考时钟源,在所述远程射频单元中包括一个时钟恢复相位锁定环路,其中:
在主基站到远程射频单元的下行链路方向上:
所述主基站参考时钟源,用于为所述下行链路方向的链路接口发送端的GFP成帧及VC/ODU映射模块提供定时;以及
所述时钟恢复相位锁定环路,在所述下行链路方向的链路接口接收端,用于恢复出所述数字无线信号数据流时钟,并把该时钟同时作为所述远程射频单元的参考频率源,其中所述时钟恢复相位锁定环路是采用基于先进先出存储器占用状态的相位锁定环路;
在远程射频单元到主基站的上行链路方向上:
所述时钟恢复相位锁定环路,用于为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链路接口发送端的GFP成帧及VC/ODU映射模块提供在下行方向获取的同步时钟以进行数据发送;
所述主基站参考时钟源,用于在所述上行链路方向的链路接口接收端为GFP帧解码及VC/ODU去映射模块提供定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04/000335 WO2005099282A1 (fr) | 2004-04-09 | 2004-04-09 | Procede et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de signaux reposant sur une station de base a frequences radio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26890A CN1926890A (zh) | 2007-03-07 |
CN100544457C true CN100544457C (zh) | 2009-09-23 |
Family
ID=35125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4231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4457C (zh) | 2004-04-09 | 2004-04-09 | 基于射频拉远的基站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22075B2 (zh) |
EP (1) | EP1742494A1 (zh) |
JP (1) | JP2007533179A (zh) |
CN (1) | CN100544457C (zh) |
WO (1) | WO2005099282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5122A (zh) * | 2011-04-26 | 2011-1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带阻滤波器和基站设备 |
CN103024946A (zh) * | 2011-09-23 | 2013-04-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天线无线基站系统以及该系统传输数据的方法 |
CN109039537A (zh) * | 2018-07-26 | 2018-12-18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amcc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09021B2 (en) * | 2002-07-10 | 2010-10-05 | Solarflare Communications, Inc.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encoding method having low overhead |
US9354297B2 (en) * | 2005-09-27 | 2016-05-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sition location using phase-adjusted transmitters |
US8981996B2 (en) * | 2005-09-27 | 2015-03-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osition location using transmitters with timing offset and phase adjustment |
CN1956564A (zh) * | 2005-10-26 | 2007-05-02 |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 分布式基站系统中基于cpri的多协议信号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
CN100401715C (zh) * | 2005-12-31 | 2008-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局域网信号在光传送网中传输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
CN1881845B (zh) * | 2006-05-15 | 2010-05-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多路多种数据业务汇聚传送的装置及其方法 |
JP2007312185A (ja) * | 2006-05-19 | 2007-11-29 | Nec Corp | 無線基地局システム |
CN101325449B (zh) * | 2007-06-15 | 2012-1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无线体制iq数据在基带和射频之间传输的方法 |
CN101394304B (zh) * | 2007-09-18 | 2012-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对远端射频单元进行透明维护的系统及方法 |
CN101137137B (zh) * | 2007-10-16 | 2012-11-14 | 成都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Td-scdma基站微波拉远集成收发射机 |
CN101183900B (zh) * | 2007-11-23 | 2011-08-31 | 深圳国人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带拉远射频子系统rru测试方法、系统及模拟bbu装置 |
EP2073459A1 (en) * | 2007-12-17 | 2009-06-24 | Alcatel-Lucent Deutschland AG | Transmission via a burst or frame switched network with timing preservation of the transmitted client packets |
EP2263332A2 (en) | 2008-03-12 | 2010-12-22 | Hypres Inc. | Digital radio-frequency tranceiver system and method |
US8325719B1 (en) | 2008-06-17 | 2012-12-0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Low latency multiplexing over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networks |
EP2391158A4 (en) * | 2009-01-20 | 2014-12-10 | Ntt Docomo Inc | WIRELESS BASE STATION, CONTROL DEVICE FOR WIRELESS DEVICES AND WIRELESS DEVICE |
US8711771B2 (en) * | 2009-03-03 | 2014-04-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calable header extension |
US8346091B2 (en) | 2009-04-29 | 2013-01-01 | Andrew Llc |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for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
CN101925076B (zh) * | 2009-06-09 | 2012-12-12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射频拉远设备以及分布式基站 |
MX2012009165A (es) * | 2010-02-11 | 2012-10-03 | Sony Corp | Aparato y metodo de mapeado para transmision de datos en un sistema de difusion de portadoras multiples. |
JP5578957B2 (ja) * | 2010-06-16 | 2014-08-2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デジタル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デジタル伝送方法 |
DE102010044236A1 (de) * | 2010-09-02 | 2012-03-08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arolo-Wilhelmina Zu Braunschweig | Lokales Netzwerk |
US9426703B2 (en) * | 2011-02-11 | 2016-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operation and operation of macro node and remote radio head deployment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
CN102870434B (zh) * | 2012-06-14 | 2016-0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送、接收客户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JP5499206B1 (ja) * | 2013-06-12 | 2014-05-21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伝送装置及び伝送方法 |
CN107535015B (zh) * | 2015-05-28 | 2020-0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交换设备 |
CN106712893B (zh) * | 2015-07-23 | 2020-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13395259A (zh) * | 2015-12-17 | 202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协议转换方法及装置 |
US9825696B2 (en) * | 2016-01-13 | 2017-11-21 | Ciena Corporation | Ethernet link state signaling for packet flows mapped into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with generic framing procedure |
JP6783872B2 (ja) * | 2016-04-08 | 2020-11-11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故障検出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
JP7339268B2 (ja) | 2018-02-22 | 2023-09-05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Pdcp複製のnrユーザプレーンシグナリング制御されたトリガリング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57374A (en) * | 1992-09-17 | 1997-08-12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centralized base stations and distributed antenna units |
US6324391B1 (en) * | 1996-10-10 | 2001-11-27 | Mvs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 |
CN1420651A (zh) * | 2001-11-20 | 2003-05-28 | 阿尔卡塔尔公司 | 传输网中的路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69914B2 (ja) * | 2000-12-07 | 2004-09-2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スイッチ装置 |
JP3555760B2 (ja) * | 2001-07-13 | 2004-08-1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フレーム同期方式 |
KR100487234B1 (ko) * | 2002-07-02 | 2005-05-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기지국 시스템 |
JP3931750B2 (ja) * | 2002-07-10 | 2007-06-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Atm通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atmセル転送方法 |
US6785558B1 (en) * | 2002-12-06 | 2004-08-31 | Lgc Wireles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ignals over metropolita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
WO2005036828A1 (en) * | 2003-10-13 | 2005-04-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ansport of ethernet frames over an sdh network |
US20050143131A1 (en) * | 2003-12-19 | 2005-06-30 | Gish David W. | Base station processing using SONET links |
US7568026B2 (en) * | 2004-02-13 | 2009-07-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link recovery for fibre channel over SONET/SDH transport path |
US20050220096A1 (en) * | 2004-04-06 | 2005-10-06 | Robert Friskney | Traffic engineering in frame-based carrier networks |
-
2004
- 2004-04-09 WO PCT/CN2004/000335 patent/WO200509928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4-09 CN CNB2004800423161A patent/CN100544457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09 JP JP2007506638A patent/JP2007533179A/ja active Pending
- 2004-04-09 US US11/547,699 patent/US782207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09 EP EP04726709A patent/EP174249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57374A (en) * | 1992-09-17 | 1997-08-12 |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centralized base stations and distributed antenna units |
US6324391B1 (en) * | 1996-10-10 | 2001-11-27 | Mvs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nd signal processing |
CN1420651A (zh) * | 2001-11-20 | 2003-05-28 | 阿尔卡塔尔公司 | 传输网中的路由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5122A (zh) * | 2011-04-26 | 2011-1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带阻滤波器和基站设备 |
CN102255122B (zh) * | 2011-04-26 | 2015-04-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带阻滤波器和基站设备 |
CN103024946A (zh) * | 2011-09-23 | 2013-04-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天线无线基站系统以及该系统传输数据的方法 |
CN103024946B (zh) * | 2011-09-23 | 2018-02-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天线无线基站系统以及该系统传输数据的方法 |
CN109039537A (zh) * | 2018-07-26 | 2018-12-18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amcc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09039537B (zh) * | 2018-07-26 | 2020-05-05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amcc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533179A (ja) | 2007-11-15 |
EP1742494A1 (en) | 2007-01-10 |
WO2005099282A1 (fr) | 2005-10-20 |
US20070195832A1 (en) | 2007-08-23 |
US7822075B2 (en) | 2010-10-26 |
CN1926890A (zh) | 2007-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44457C (zh) | 基于射频拉远的基站的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 |
CN1926896B (zh) | 射频拉远无线基站中多天线信号传输方法和系统 | |
CN100544459C (zh) | 远程射频单元与集中式基站的接口方法 | |
US7680149B2 (en) | CPRI link multiplex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 |
CN101267386B (zh) | 传输多路独立以太网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0349390C (zh) | 光传送网中传输低速率业务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791057B (zh) | 在光传送网中传输数据业务的方法及其装置 | |
EP3327957B1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istributed base station | |
EP1826926B1 (en) | An implement method of short rate traffic signal transmitted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 |
US7961755B2 (en) | Efficient transport of TDM services over packet networks | |
US20030048813A1 (en) | Method for mapping and multiplexing constant bit rate signals into a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frame | |
US2008012407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local area network signals 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 |
WO2008122218A1 (fr) | Procédé de multiplexage et de démultiplexage de service de faible débit binaire | |
US20090323727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ynchronous generic framing protocol mapping | |
JP5078878B2 (ja) | 光トランスポート・ネットワーク信号の同期交換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6330417B (zh) | 数据承载的方法、装置以及数据解析的方法、装置 | |
CN101217334A (zh) | 光传送网中传输低速率业务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
WO2011113257A1 (zh) | 光传送网络设备和光传送网络的带宽调整方法 | |
WO2009098783A1 (ja) | 無線伝送装置及び無線伝送方法 | |
JP2011055199A (ja) | 光伝送システム、光伝送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Guild | Next Generation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 |
Dutta et al. | Grooming mechanisms in SONET/SDH and next-generation SONET/SDH | |
EP2184870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network management information | |
WO2008074180A1 (fr) | Procédé de transfert d'un signal stm/sts à faible vitesse | |
JP2010141777A (ja) | 信号伝送方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23 Termination date: 2011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