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4536C - 内窥镜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方法及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方法及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4536C
CN100534536C CNB2004800212391A CN200480021239A CN100534536C CN 100534536 C CN100534536 C CN 100534536C CN B2004800212391 A CNB2004800212391 A CN B2004800212391A CN 200480021239 A CN200480021239 A CN 200480021239A CN 100534536 C CN100534536 C CN 10053453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mentioned
steam
pipeline
steril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212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6141A (zh
Inventor
森山宏树
西家武弘
高濑精介
宫城正明
渡边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26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6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453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453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的内窥镜(2)的高压釜杀菌方法,使由管道的外侧和内窥镜(2)的铠装部件形成的空间,与内窥镜的外部连通,上述管道穿过内窥镜内部(47),且其至少一端与内窥镜(2)外部连通。一旦空间(47)和内窥镜外部处于负压状态之后,把蒸汽导入空间(47)与内窥镜外部,对内窥镜(2)进行杀菌。上述处于负压状态和上述杀菌,是使上述空间与上述内窥镜外部维持在大致等压状态的同时进行的。

Description

内窥镜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方法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高温高压蒸汽对内窥镜进行杀菌处理的内窥镜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方法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中广泛使用如下的内窥镜,即,能够通过插入体腔内等来观察体腔内的深部等,在必要时,能使用处理器具来进行治疗、处理等的内窥镜。
对于医疗用的内窥镜来说,为了防止感染病症等,对使用过的内窥镜进行可靠地消毒杀菌是必不可少的。
最近,在进行消毒杀菌时不需要繁杂的作业、杀菌后可以立即使用、且在运行成本方面也很有利的高压釜杀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已经成为内窥镜器械杀菌方法的主流。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0-51323号公报的现有的例子中,公开了一种杀菌处理方法,其在对内窥镜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用于防止由于内窥镜内、外的压力差而使内窥镜的外壳破损。
可是,在上述现有的例子中,关于快速且可靠地对内置在内窥镜中、端部向内窥镜的外部敞开的细长的管道内进行杀菌,没有进行特别的描述。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比以往更快、且更可靠地对内置在内窥镜中的管道内部进行杀菌的内窥镜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方法和内窥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窥镜的高压釜杀菌方法的特征在于,使由管道的外侧、和内窥镜的铠装部件形成的空间,与上述内窥镜的外部连通,上述管道穿过上述内窥镜内部,且其至少一端与上述内窥镜外部连通,一旦使上述空间与上述内窥镜外部处于负压(
Figure C20048002123900061
圧)状态之后,就把蒸汽导入上述空间与上述内窥镜外部,对上述内窥镜进行杀菌,上述处于负压状态和上述杀菌,是使上述空间与上述内窥镜外部维持在大致等压状态的同时进行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把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容纳在托盘里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断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部的结构的断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管道系统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进行的杀菌工序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检查后的重新处理的处理工序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杀菌作用的内窥镜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以往例子的杀菌作用的内窥镜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内窥镜的第一变形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1中的内窥镜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4是具有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15是表示把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容纳在托盘里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的管道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的供应蒸汽用单向阀的结构及其作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用于说明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的供应蒸汽用单向阀的结构及其作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用于说明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的供应蒸汽用温度阀的结构及其作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用于说明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的供应蒸汽用温度阀的结构及其作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检查后为能够再次使用而进行处理的重新处理的处理步骤流程图;
图22是用于说明通过设置有供应蒸汽用温度阀的内窥镜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的作用的内窥镜的示意图;
图23是用于说明以往例子的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的作用的内窥镜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的、内窥镜内部的空间部的压力状态的图;
图25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以及内置在该内窥镜中的发热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6是用于说明内置在图25的内窥镜中的开关的功能的、表示开关打开状态的说明图;
图27是用于说明内置在图25的内窥镜中的开关的功能的、表示开关闭合状态的说明图;
图28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C和发热装置71C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9是内置在图28的内窥镜中的开关的、表示开关打开状态的结构图;
图30是内置在图28的内窥镜中的开关的、表示开关闭合状态的结构图;
图31是设置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等中的发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32是设置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等中的发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33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内窥镜系统整体结构的结构图;
图34是示意地表示图33中所示的内窥镜的管道系统的图;
图35是表示在图34的内窥镜中使用的防水盖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36是表示在图34的内窥镜中使用的另外的防水盖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8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把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容纳在托盘里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断面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部的结构的断面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管道系统的图。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利用第一实施方式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进行的杀菌工序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检查后的重新处理的处理工序的流程图。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杀菌作用的内窥镜的示意图。图10是用于说明以往例子的杀菌作用的内窥镜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进行内窥镜检查的内窥镜装置1由具有摄像单元的内窥镜2、光源装置3、图像信号处理器(video processor)5、监视器6构成。光源装置3能够装卸地连接在内窥镜2上,将照明光供应给设置在内窥镜2中的光导向器。图像信号处理器5通过信号电缆4与内窥镜2连接,在控制内窥镜2的摄像单元的同时,处理从摄像单元所获得的信号。监视器6显示从处理器5输出的、与被摄物体像相对应的图像。
该内窥镜2用具备耐高温高压蒸汽性能的部件构成,以便在进行观察、处置等内窥镜检查之后,能进行洗净,而且在洗涤之后,还能通过高温高压蒸汽进行杀菌处理。此外,如下文所述,该内窥镜2的特征之一是,由于它能主动或强制地使高温高压蒸汽流入内窥镜2的插入部7和操作部8等铠装部件(外壳部)内侧的空间部47中,来进行杀菌处理,所以其内部的信号线等也用具有耐高温高压蒸汽性能的材料构成。
内窥镜2具有下列部件:具有挠性,能插入被检查体内,更具体的说,能插入体腔内的细长的插入部7;连接在插入部7的基端侧的操作部8;从操作部8侧部延伸出去的、具有挠性的连接线(cord)(通用线)9;连接器部10;电连接器部11。连接器部10设置在连接线9的端部上,能够装卸地连接在光源装置3上。电连接器部11设置在连接器部10的侧部,信号电缆4能够装卸地连接在作为外部装置的处理器5上,其端部的连接器4a能够装卸地连接在电连接器部11上。
如图4所示,在电连接器部11上设有使内窥镜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气部37。
在插入部7与操作部8的连接部设有插入部侧防折部件12,其具有防止连接部的急剧弯曲的弹性部件。在操作部8与连接线9的连接部设有同样的操作部侧防折部件13。在连接线9与连接器部10的连接部设有同样的连接器部侧防折部件14。
插入部7由下列部分构成:具有挠性的柔软的挠性管部15;设置在该挠性管部15的前端侧,通过操作部8的操作能够弯曲的弯曲部16;设置在前端,设有未图示的观察光学系统、照明光学系统等的前端部17。
在前端部17设有:送气送水喷嘴,用于通过送气操作、送水操作,向未图示的观察光学系统的外表面的光学部件喷射洗涤液体和气体;以及抽吸口,其是用于使设置在插入部7的处理器具穿过来抽吸体腔内的液体的、未图示的处理器具通道的前端侧的开口。
此外,在该前端部17上还设有朝向观察对象开口的、喷射液体用的送液口。
在连接器部10设有:气体供应管接头21,能够装卸地与内置在光源装置3中的、未图示的气体供应源连接;以及能够装卸地与作为液体供应源的送水箱22连接的送水箱加压管接头23和液体供应管接头24。此外,在连接器部10的送水箱加压管接头23和液体供应管接头24的背面侧设有抽吸管接头25,其与通过上述抽吸口进行抽吸用的未图示的抽吸源连接。此外,在连接器部10的抽吸管接头25的附近设有注入管接头26,其与通过送液口进行送水用的未图示的送水单元连接。
还有,在连接器部10的侧面设有接地端子管接头27,其用于在进行高频处理等时,当在内窥镜中产生高频泄漏电流的情况下,使泄漏电流返回到高频处理装置中。
在操作部8设有:进行送气操作、送水操作的送气送水操作按钮28;用于进行抽吸操作的抽吸操作按钮29;用于进行上述弯曲部的弯曲操作的弯曲操作旋钮30;遥控操作上述图像信号处理器5的多个遥控开关31;与上述处理器具通道连通的开口,即处理器具插入口32。
防水盖33能够装卸地连接在内窥镜2的电连接器部11上。
在防水盖33中设有未图示的压力调节阀。
此外,如图1所示,该内窥镜2在进行高压蒸汽杀菌时,使用杀菌用容纳盒34。
该容纳盒34由下列部件构成:内窥镜用托盘35,其上部侧开口,并容纳杀菌处理的内窥镜2;以及覆盖该托盘35的上部一侧的盖部件36。
在托盘35和盖部件36上设有多个未图示的通气孔,通过该孔能透过水蒸气。图2表示把内窥镜2容纳在该托盘35中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托盘35中形成有容纳限制部(下称限制部)49,该限制部形成凹部形状,在与内窥镜2的形状相对应而形成的凹槽部、即凹部内,沿着其凹部形状容纳并限制内窥镜2。例如,图2中的III-III断面做成图3那样的形状。该限制部49的各部分形成为比内窥镜的各部分稍微大一些的凹部形状,以便把内窥镜2的各个部分容纳在规定的位置上。
图4表示电连接器部11的内侧的结构。
在水密地安装于电连接器部11的壳体46内侧的绝缘材料制成的支承板39上设有多个接头销38,该接头销38与摄像信号线和遥控开关31的信号线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内窥镜2的电连接器部11的支承板39上,设有作为连通内窥镜2的内部与外部的孔或者开口的通气部37。通过该通气部37,使内窥镜2的外部与通过内窥镜2的外壳部、即铠装部件而密闭起来的内部的空间部47连通。换言之,通过通气部37形成了使内部的空间部47与内窥镜2的外部连通的连通通道。
也可以如图中所示的那样,在该通气部37的一部分设置具有多个小孔48a的过滤器48,该小孔48a能让蒸汽通过,但不能让比蒸汽大的物体通过。即,在构成连通通道的通气部37中,设置能让水蒸气通过、但不让大于等于规定尺寸的物体通过的过滤器48。
本实施方式中的内窥镜2,在用高温高压蒸汽进行杀菌处理时,通过使高温高压蒸汽从该通气部37流入空间部47内,并用高温高压蒸汽对与该空间部47连通的送气送水管道等的管道的外侧加热,就能在短时间内进行杀菌处理。
在把防水盖33安装在电连接器部11上时,由于能在水密状态下安装,因此,外部的液体不会接触接头销38、或者从通气部37侵入内窥镜2的内部。
并且,当内窥镜检查结束时,进行内窥镜2的清洗。此时,在内窥镜2的电连接器部11上安装防水盖33,封闭上述连通通道。结果,可以防止清洗液侵入内窥镜2的内部,还防止清洗液与电气信号的接头销38接触而发生将来接头销38的表面劣化或者通电不良等。
当清洗工序结束时,要以规定形状把内窥镜2容纳在图2的托盘35内。此时,连接器部10周围的凹处49a是沿着连接器部10的形状形成的凹部,如果不把防水盖33完全从电连接器部11上拆卸下来,就不可能把连接器部10和电连接器部11容纳在凹处82a内。
图5示意地表示内置在内窥镜2内部的各种各样的管道。
管道40大部分位于插入部7内,其管道前端40a在前端部17中向外部开口,管道后端40b在操作部8中向外部开口。管道40例如是处理器具穿过用或者抽吸用的管道。
管道41大部分位于连接线9内,其管道前端41a在操作部8中向外部开口,管道后端41b借助于抽吸管接头25,在连接器部10中向外部开口。管道41例如是抽吸用的管道。
管道42大部分位于操作部8内,其管道前端与管道后端40b相通,在操作部8中向外部开口,管道后端与管道前端41a相通,在操作部8中向外部开口。管道42例如是抽吸用的管道。
此外,把从未图示的抽吸器通过来的管道连接在管道后端41b(抽吸管接头25)上,以便用抽吸器进行抽吸操作,当把管道前端41a、管道后端40b堵住时,就能利用管道41、管道42、管道40这些通路,从管道前端40a进行抽吸。
管道43大部分位于插入部7内,其管道前端43a在前端部17中向外部开口,管道后端43b在操作部8中向外部开口。管道43例如是用于为清洗前端部17的镜面送气和送水的送气送水用的管道。
管道44大部分位于连接线9内,其管道前端与管道后端43b相通,在操作部8中向外部开口,管道后端44b通过送水箱加压管接头23、气体供应管接头24,在连接器部10中向外部开口。当堵住管道后端43b,并从管道后端44b(送水箱加压管接头23、气体供应管接头24)送气或者送水时,就能从管道前端43a进行送气或送水。
管道45大部分位于插入部7和连接线9内,其管道前端45a在前端部17中向外部开口,管道后端45b通过注入管接头26在连接器部10中向外部开口。管道45例如是把液体输送给观察对象物的前方送水用的管道。
这样,在内窥镜2内,内置有两端都向外部开口、而在内侧可以让流体等流过的各种各样的管道。而且,插入部7和连接线9都是用柔软的部件制成的,中间不是实心的,而是空心的。此外,插入部7和连接线9中的大部分管道,都是在非固定状态下配置在中空部分中,以便能对应柔软的运动,而管道周围虽然有其它内置物,但基本上是空间。
在内窥镜2的外壳内侧,在这些管道的中间部分(此处,是离开端部的位置的意思,是指某种程度上很大的范围)的管道的外侧,与周围的空间部47连通,该空间部47则通过通气部37与外部连通。即,管道外侧通过与空间部47连通的连通单元、即通气部37,处于与外部连通的状态。换言之,穿过内窥镜2的内部的各种管道的外侧与由内窥镜2的铠装部件形成的空间部47,通过通气部37与内窥镜2的外部连通。此外,由该通气部37所形成的连通状态,可以通过安装或者不安装(卸下)防水盖33来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连接某一根管道的开口部和开口部的通路的正中部分的周围,并不用填充剂或固体物质来填充内窥镜2的外壳内侧,就能确保形成上述空间部47的空间。此外,在该空间部47与通气部37的通路的途中,也有各种各样的内置物和零件,但,这些物件都布置成不会隔断蒸汽的通过。因此,通过该通路,蒸汽能不受到阻碍地通过。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通过设置通气部37,在进行杀菌处理时,能让设置在内窥镜2内部的各种管道周围的空间部47连通,在预真空时,空间部47也能够设定在预真空状态下。在此后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中具有如下的特点,(管道内侧不用说)在管道外侧的空间部47中,也能很快地供应并充满高温高压的蒸汽,这样,通过从管道的外侧对各种管道进行加热,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结束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的作用,将在下面参照图9和图10进行描述。
此外,图6表示把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容纳在托盘35中,并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
该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呈箱形形状,当打开设置在其前面的门51时,其内侧是作为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杀菌室的腔室52,把容纳了内窥镜2的托盘35,或者用盖部件36覆盖着托盘35的杀菌用容纳盒34投入其中,关上门51,就能进行杀菌处理。
该腔室52的形状,例如,做成刚好能把一个容纳了内窥镜2的杀菌用容纳盒34放入其中的容纳尺寸。
此外,也可以在该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的一部分中,设置检测连接器部10(或者电连接器部11)与防水盖33的相对状态的单元。
例如,可以分别在电连接器部11附近和防水盖33上设置一些触头,通过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测定这些触头的距离,就能检测到电连接器部11上是否安装了防水盖33。
另外,也可以借助于除此之外的机构,来检测电连接器部11上是否安装了防水盖33。
作为使用上述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等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有代表性的条件(温度、时间、压力),是美国标准协会承认的,在医疗器械开发协会发行的美国标准ANSI/AAMI ST37-1992中,在杀菌工序前经过减压的预真空类型中,杀菌工序在132℃下进行4分钟,在杀菌工序前不经过减压的重力式类型中,杀菌工序在132℃下进行10分钟。
关于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杀菌工序时的温度条件,因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的形式和杀菌工序的时间不同而不同,一般,设定在大约115℃到138℃的范围内。在杀菌装置中,也可以设定在142℃左右。
关于时间条件,则因杀菌工序的温度条件不同而不同,一般地,设定在3~60分钟左右。根据杀菌装置种类的不同,也可以设定在100分钟左右。
在该工序中的杀菌室内的压力,一般设定为相对于大气压力为+0.2Mpa左右。
在一般的预真空类型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中,包括:预真空工序,使收容了杀菌对象器械的杀菌室内在进行杀菌工序之前处于减压状态;以及此后把高温高压蒸汽送入杀菌室内并进行杀菌的杀菌工序。
预真空工序,是用于使蒸汽在后面的杀菌工序中浸透到杀菌对象器械的细微部分的工序,通过对杀菌室内部减压,高温高压蒸汽便遍布整个杀菌对象器械。
在预真空工序中,杀菌室内的压力通常设定为,相对于大气压力为-0.07MPa~-0.09MPa左右。
为了使杀菌后的杀菌对象器械干燥,还包括在杀菌工序之后,再一次使杀菌室内处于减压状态的干燥工序。在这个工序中,对杀菌室内减压,把蒸汽从杀菌室内排出去,促进杀菌室内的杀菌对象器械的干燥。在这个工序中,杀菌室内的压力通常设定为,相对于大气压力为-0.07~-0.09MPa左右。
如下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内窥镜2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在把防水盖33从电连接器部11上卸下来的状态下进行。而且,如上所述,通过在内窥镜2中设置通气部37,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
接着,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对内窥镜2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方法。首先,在图7中表示了通过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对内窥镜2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的全部工序的一个例子。
如图7所示,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全部工序由预热工序、预真空工序、杀菌工序、负压干燥工序构成。另外,在图7中,实线表示压力状态,虚线表示温度状态。此外,压力是把大气压的状态设为零,在加压的情况下表示为正值,在负压的情况下表示为负值。
在图7中,预真空是在-0.09~-0.07MPa的负压下进行三次。此时,供应蒸汽,温度也升高(在图7中用很粗的线条示意地表示)。
在杀菌工序中,设定为0.22MPa的压力,在135℃(温度与压力对应)的温度下实施。
此外,图8表示在用内窥镜2进行内窥镜检查之后,进行清洗作业和杀菌作业,可以再一次进行内窥镜检查的重新处理工序。
如图8所示,在步骤S1中进行内窥镜检查,当内窥镜检查结束之后,便如步骤S2所示,把防水盖33安装在电连接器部11上,对该电连接器部11进行防水,确保内窥镜2的防水密封。
接着,进行步骤S3和步骤S4的清洗作业(清洗工序)。在步骤S3中,把处于水密状态的内窥镜2插入清洗槽等中,清洗内窥镜2的外表面和管道内部。
然后,如步骤S4所示,进行清洗液的冲洗和干燥,结束清洗作业。
该清洗作业结束之后,便如步骤S5所示,把防水盖33从电连接器部11上卸下来,把内窥镜2容纳在托盘35中。
在把内窥镜2容纳在托盘35中的情况下,如果不把防水盖33卸下来,由于连接器10不能容纳在托盘35的限制部49a内,使用者就有可能认为,没有把防水盖33卸下来的内窥镜2处于不适合进入下一个步骤的状态。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安装了防水盖33的状态。
更进一步,假设当即使连接器10没有容纳在托盘35中、而使用者还要强行把它投入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中的情况下,如果腔室52的容纳形状是正好能放入一个容纳了内窥镜2的杀菌用容纳盒34的形状,若连接器10浮起来未被容纳,也就不能放入腔室52中,所以,由此也能意识到不能进入杀菌作业这个工序。
此外,如上所述,也可以通过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用检测单元来检测防水盖33是否安装在电连接器部11上。
这样,把内窥镜2容纳在杀菌用容纳盒34的托盘35中,并用盖部件36覆盖。此后,如步骤S6所示,把容纳了内窥镜2的杀菌用容纳盒34容纳、即打包在杀菌包装袋(peel pack)等的杀菌用包装里。要可靠地打包到杀菌用包装中,以确保不让外部气体中的细菌侵入(空气、水蒸气透过,但细菌不能侵入)。
进行步骤S7到步骤S10的杀菌作业(杀菌工序)。首先,在步骤S7中,把容纳在托盘35(或者杀菌用容纳盒34)中的内窥镜2投入到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中。
在以下的杀菌作业中,腔室52的空间通过通气部37与内窥镜2的内部(更确切的说,是上述管道的中间部分周围的空间部47)连通。
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中,在进行步骤S9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之前,还具有步骤S8的预热和预真空工序(负压工序)。
特别地,通过预真空工序,使得腔室52内部和内窥镜2内的空间部47处于负压状态,并在供应蒸汽的同时,恢复原来的压力。该处理工序至少进行一次。
预真空工序最好进行多次,可以使腔室52和内窥镜2内的空间部47中的空气充分抽出,由此,在进行下一个步骤S9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时,才便于把腔室52和内窥镜2内的空间部47的空气全部置换成蒸汽。
在该预真空工序之后,进行步骤S9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
通过该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就能用高温高压蒸汽对内窥镜2进行杀菌。
在该高温高压蒸汽杀菌之后,便如步骤10所示,进行负压干燥工序(利用真空进行的干燥工序)。
通过这种形成负压进行干燥的工序,就能通过通气部37把进入内窥镜2内的空间部47中的蒸汽排到外部去,内窥镜2内就不是处在因水而潮湿的状态,而且,还能保持内窥镜2内的结构零件的耐久性。即,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因为锈蚀或湿气而引起的劣化。因此,优选进行负压干燥工序。
在进行了该干燥工序之后,把打包在杀菌用包装内的内窥镜2从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中取出来。
并且,如步骤S11所示,在进行内窥镜检查之前,把杀菌用包装拆开,把经过杀菌并容纳在杀菌用容纳盒34中的内窥镜2取出来。然后,就能使用内窥镜2进行内窥镜检查了。
接着,参照图9和图10说明由于设置了通气部37而产生的作用效果。图9示意地表示把设有通气部37的内窥镜2容纳在本实施方式的腔室52内的情况。为比较起见,在图10中表示了把没有形成通气部37的内窥镜2’容纳在腔室52内的情况。另外,在图9和图10中,实际中是把内窥镜2和2’容纳在杀菌用容纳盒34之后,再用能使蒸汽通过的杀菌用包装覆盖,但,为了简化而将其省略了。
在图9中,内窥镜2通过通气部37,使内窥镜2内部的空间部47与腔室52内的空间部52a连通,与此相对,由于在图10的内窥镜2’中没有设置通气部37,所以内窥镜2’内部的空间部47与腔室52内的空间部52a被隔断。
此外,在图9和图10中,内窥镜2由下列部件构成:端部53、54;固定在这两个端部上的外壳管件55;两端在端部53、54上开口,收容在外壳管件55内的管道56(例如,模拟管道45的管道);空间部47。在图9中,在端部54上设有通气部37。
在图10的情况下,由于空间部47是与腔室52的空间部52a隔断的密闭空间,所以,在高温高压杀菌工序中,即使腔室52内的空间部52a充满了高温高压蒸汽,空间部47内的压力也不会升高,温度也不会上升。
因此,在预真空工序之后,即使蒸汽能进入管道56内,但,该蒸汽越是向管道56的深处、即离开端部54的位置前进,蒸汽的温度越难升高。这是因为,在管道56的途中通过空间部47,很容易使温度降低。因此,要想可靠地进行杀菌,有可能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通常,在同一天内要进行很多次内窥镜检查,经常是对最初的检查中使用的内窥镜进行重新处理后,在同一天再次使用,而且使用许多次。此时,希望快速且可靠地进行重新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情况下,是如图9所示的状态,由于设有通气部37,所以,在预真空之后供应蒸汽,蒸汽便从通气部37进入空间部47。
因此,腔室52内的空间部52a与空间部47很容易具有大致相等的压力、大致相同的蒸汽,于是,即使在管道56的深处,管道56的内侧当然不用说,从管道外侧也通过充满腔室52的空间部52a的高温高压蒸汽施加同样程度的热量,从而管道56内的任何位置都能快速地进行杀菌。
此外,通气部37的重要要素在于其尺寸。
假设通气部37相对于空间部47的容积来说,非常小、或者很细(例如0.1mm等)。
这样,相对于腔室52内压力变化的速度来说,空间部47内的压力就不可能同步变化,会发生时间滞后。
在预真空工序中,在腔室52内,例如,即使-0.08MPa的状态被反复进行三次,在空间部47内达到-0.08MPa之前,例如,在0.03MPa左右,在腔室52内也可进入高温高压蒸汽的压力上升的工序。
这样,由于空间部47内没有进行充分的预真空,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原本就存在于空间部47内的空气还残留着,向蒸汽的置换就很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长期保持腔室52内的最低压力状态,则空间部47内的压力也几乎变成同样的压力,但,拖长时间就将与使用者所希望的状态相反。
即使在利用高温高压蒸汽而进行的杀菌工序中腔室52内的压力达到0.22MPa,但由于空间部47内迟迟达不到这个压力而滞后,结果,为了达到杀菌的目的,就必须延长杀菌时间(最高温度状态),这也是与使用者所希望的状态相反。
如上所述,通气部37的尺寸优选相对于空间部47的容积来说,形成适当的大小。
优选例如大于等于1mm,可能的话,希望是5mm、10mm或更大的尺寸。此外,可能的话,通气部37的面积大于在与通气部37连通的内窥镜2的内部的空间部47中、空隙最小的部分的空隙的面积,这样,能防止通气部37成为蒸汽侵入的瓶颈。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窥镜2内部空间的容积和通气部37的尺寸设定成,在预真空工序、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中,腔室52内和内窥镜2内的空间部47始终以大致相等的压力进行,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可靠地进行管道内的杀菌处理。
另外,如果如图4所示,在通气部37的一部分,设置蒸汽能通过,而某种尺寸的物体不能通过的过滤器48,则可以防止在内窥镜2中使用的润滑剂等万一在卸下防水盖33的状态下的杀菌作业中,从通气部37漏出到外部去。另外,也可以安装设有多个只让蒸汽通过的小孔的过滤器。
如上所述,按照第一实施方式,在进行内窥镜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能更快速且可靠地对内置在内窥镜中的管道内部进行杀菌。此外,能以简单的结构,在短时间内进行管道内等的杀菌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把通气部37设置在电连接器部11的情形。本实施方式则是把通气部37设置在电连接器部11以外的部分上的改进的实施方式。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都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下面,列举把通气部37设置在电连接器部11的情况下需要改进的方面。
(a)由于电连接器部11(或者连接器部10)是连接光源装置3或处理器5的部分,所以处于离插入部7最远的位置上。因此,虽然通气部37做得足够大即可,但蒸汽难以通过通气部37达到内置于插入部7的管道中。
(b)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优选为通气部37尽可能大一些。可是,在将内窥镜2与不能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现有的内窥镜,都能与光源装置3或处理器5连接(确保互换性)的情况下,就不能把内窥镜2的电连接器部11做得比以往的内窥镜的大。必须把通气部37设置在这种被限制的空间中,所以不得不把通气部37的尺寸做得较小。
(c)图4中所示的接头销38的最靠近内侧的空间部47,卷绕了许多配线。根据不同情况,这些配线可能会妨碍来自通气部37的蒸汽侵入。需在稍微离开电连接器部11的位置上,把这些配线捆成一根或者几根电缆。
考虑了这些问题之后,在图11所示的内窥镜2B中,把与内窥镜2B内的空间部47连通的通气部37设置在操作部8的一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使水密盖60可以在通气部37上装卸,此外,该水密盖60还用细绳部件61系在操作部8上。
这些通气部37、水密盖60也可以设置在用虚线表示的操作部8的后端附近。
另外,托盘35做成这样一种形状,即,在把图11中的内窥镜2B容纳在杀菌用容纳箱34中的情况下,在检查中和在清洗时,如果不把安装在通气部37上的水密盖60拆卸下来,则不能把内窥镜2B容纳在杀菌用容纳箱34中。
此外,还可以设置把通气部37与外部的连通状态通知给使用者的单元。
按照本实施方式,通过把通气部37设置在操作部8上,能形成在接近插入部7的部位,从而使从通气部37侵入的蒸汽很容易地遍布内窥镜2内的整个空间部47中。
此外,通过用细绳部件61把水密盖60系住,就能防止水密盖子60丢失。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内窥镜2C中,通气部37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设置在电连接器部11内。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原封不动的结构,上述的需要改进的(a)和(b)两点仍然没有改进,但,把管子62的一端62b连接在通气部37上,而让另一端部62a穿过连接线9的内部,并与操作部8内部的空间部47连通,几乎解决了需要改进的这两点。即,设置了管子62作为连通通道,它是把向内窥镜外部敞开的端部62b与设置在内窥镜内部的规定位置上的端部62a连接起来的管道部件。
即,用该管子62来形成蒸汽侵入通道,通过这根管子62,使得蒸汽易于侵入离开内窥镜2C的插入部7的操作部8和连接线9一侧,而且,与现有的内窥镜的情况相同,也能连接在共同的光源装置3或处理器5上。
按照本变形例,能不把通气部37设置在操作部8上,以不增加操作部8的重量,从而确保与现有的内窥镜情况相同的操作性能。
此外,作为其它的变形例,不是把通气部37设置在电连接器部11中,而是在连接器部10中设置在比电连接器部11更靠近操作部8一侧,例如,可以设置在抽吸管接头25或注入管接头26附近。
这样,就能把通气部37做得比较大一些,能解决上述需要改进的(b)、(c)这两点。
作为更进一步的其它变形例,则可以在多个部位上设置通气部。图13表示这种情况下的内窥镜2D。
在该内窥镜2D中,如图11所示,把通气部37设置在操作部8上,能用防水盖60覆盖,并且,还进一步把通气部37b设置在连接器部10中的电连接器部11以外的部分,例如,抽吸管接头25或者注入管接头26的附近。此外,该通气部37b也能利用连接在细绳部件61b上的防水盖61b来防水。
这样,也可以在一个内窥镜2D中的多个部位上,例如,在分开的多个部位上设置通气部37、37b。
这样,把细长的内窥镜2D中的细长的管道,从其内侧当然不用说,也能从管道外侧的多个部位的通气部37、37b,在设定高温状态下的很短的时间里,进行蒸汽杀菌。
如上所述,按照第二实施方式,在进行内窥镜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能更加快速且可靠地对内置在内窥镜中的管道内部进行杀菌。
[第三实施方式]
图14~图24是涉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图14是具有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内窥镜的内窥镜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15是表示把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容纳在托盘里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的管道系统的结构的图;图17是用于说明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的供应蒸汽用单向阀的结构及其作用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用于说明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的供应蒸汽用单向阀的结构及其作用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用于说明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的供应蒸汽用温度阀的结构及其作用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用于说明设置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中的供应蒸汽用温度阀的结构及其作用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检查后为能够再次使用而进行处理的重新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22是用于说明通过设置供应蒸汽用温度阀,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的作用的内窥镜的示意图;图23是用于说明以往例子的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的作用的内窥镜的示意图;图24是表示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内窥镜内部空间部的压力状态的图。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都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只主要说明其不同点。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图14表示内窥镜装置1的整体结构。在图14中,在防水盖33上设有压力调节阀33a,这一点与图1不同。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的操作部8上设置有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或者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下文中简称供应蒸汽用温度阀)56,用于在如下文中所述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条件下,让高温高压蒸汽流入内窥镜2的铠装件的内部的空间部,并用蒸汽对内窥镜2内部的空间部进行加热杀菌,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或者供应蒸汽用温度阀56),在高温高压蒸汽的条件(内窥镜2处于高温高压蒸汽的氛围气体中的条件)下,自动打开阀门。
在对内窥镜2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在把带有压力调节阀的防水盖33安装在电连接器部11上的状态下进行。
在该状态下,上述带有压力调节阀的防水盖33的压力调节阀33a关闭,上述通气口用带有压力调节阀的防水盖33堵塞,内窥镜2的内部与外部水密地密闭起来。
在用高温高压蒸汽进行杀菌处理工序之前,也有进行预真空工序的情况。在该预真空工序中,减小杀菌室内的压力,当产生外部压力低于内窥镜2内部压力的压力差时,上述压力调节阀便打开,通过上述通气口37,内窥镜2内部与外部连通,从而防止内窥镜2内部与杀菌室(即,腔室52)内的压力产生很大的压力差。由此,内窥镜2就不会由于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而破损。
在杀菌工序中,当杀菌室内被加压,产生外部压力高于内窥镜2内部压力的压力差时,上述压力调节阀便关闭。由此,高温高压蒸汽就不会主动通过带有压力调节阀的防水盖33和上述通气口,侵入内窥镜2的内部。
内置在本实施方式内窥镜2内部的各种管道,基本上与图5所示的管道相同,但,有以下几点的差别。
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是,对于通过内窥镜2的外壳等铠装件而气密化了的内部的空间部47,例如,通过在操作部8设置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或者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56,在与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条件对应的情况下,打开阀门,与外部连通,所述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或者供应蒸汽用的温度(驱动)阀56用于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使高温高压蒸汽流入空间部47,并用高温高压蒸汽进行(加热)杀菌,所述操作部8处于从连接器部10一直延伸到插入部7的前端部17的管道的大致中央附近的位置。
在图16中,把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或者,供应蒸汽用温度阀56)设置在操作部8的后端附近。
另外,该空间部47在电连接器部11中,经过通气口37与外部连通。因此,在该电连接器部11上安装了在清洗时和杀菌时带有压力调节阀的防水盖33。在安装了防水盖33的状态下,空间部47在电连接器部11中,通过压力调节阀33a,成为与外部连通的状态。
图17~图20表示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和供应蒸汽用温度阀56的概略结构。
如图17所示,在操作部8的外表面上设有设置在操作部铠装件57上的开口57a。在该开口57a内侧的内窥镜2内部的空间部47部分中,设有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它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加压工序中打开,作为与外部连通的压力驱动阀。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的设置部位,只要是使其与内窥镜2内部的管道中间部分周围的空间连通,就会有一定效果,但,设置在处于插入部7的前端部17与连接器部10之间的大致中央附近的操作部8上,效果更好。
该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其端部穿过设置在阀门保持用框架58上的孔并能够进退,借助于确保水密用弹簧59的弹力,对设置在上端的阀部55a弹推,使其压接在开口57a上,上述阀门保持用框架58固定在操作部8内部。在通常状态下,具体的说,在内窥镜检查中或者在清洗工序中的水压下,如图18所示,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不打开,而与外部隔断,从而空间部47通过该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确保水密状态。
此外,在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进行的加压工序中,当腔室52内的压力比操作部8内部的空间部47的压力高大于等于0.01MPa时,便推压阀部55a,如图17所示,使其打开。使其打开的压力差,只要设计成高于清洗工序时的水压(此处为0.001MPa),而低于杀菌工序时腔室52内的最大压力(此处为0.2MPa)就可以了,但是,为了一直到清洗工序为止更可靠地确保水密,而且在杀菌工序中打开的时间更长一些,压力差优选为大于等于0.005MPa,小于等于0.05MPa。
此外,图19和图20表示作为温度驱动阀的供应蒸汽用温度阀56,在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该阀能获得与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同样的效果,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的温度把阀门打开。
该供应蒸汽用温度阀56的结构,是在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的结构中还设置了SMA(形状记忆合金)弹簧60。
即,在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中,借助于布置在阀门保持用框架58与操作部铠装件57之间的确保水密用弹簧59,把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向着开口57a一侧弹推,而在供应蒸汽用温度阀56中,还借助于布置在比阀门保持用框架58更靠下侧(内侧)的SMA弹簧60,向着与确保水密用弹簧59的弹推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推。
借助于确保水密用弹簧59的弹力,在通常的状态下,即,在内窥镜检查过程中和清洗工序中的水压下,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56不打开,维持图19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中,SMA弹簧60产生超过确保水密用弹簧59的弹力的回复力(弹力)。
例如,当温度大于等于75℃时,SMA弹簧60产生超过了确保水密用弹簧59的弹力的回复力,于是,如图20所示,供应蒸汽用温度阀56便打开。产生仅让它打开的回复力的温度条件,只要比清洗工序时的水温(例如65℃)高,而比杀菌工序时腔室52内的最高温度(例如135℃)低就可以,但是,为了一直到清洗工序为止更可靠地确保水密,并且在杀菌工序中打开的时间更长,最好是大于等于70℃,小于等于100℃。图20中表示在75℃时的状态。作为SMA,例如可以使用Ni-Ti合金。
另外,在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或供应蒸汽用温度阀56的蒸汽通路中,还可以设置未图示的过滤器,其只让水蒸气通过,而不让尺寸大于等于某一程度的物体通过。
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中进行的一系列工序,由于与上述的图7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另外,如以下图21中所说明的,当内窥镜检查结束时,进行内窥镜2的清洗。此时,在内窥镜2的电连接器部11上,安装带有压力调节阀的防水盖33,以便不让清洗液侵入内窥镜2的内部,也不让清洗液接触电气信号的接头销38而导致将来38的表面劣化(通电不良等等)。当清洗工序结束时,以规定形状把内窥镜2容纳在托盘35内,转移到杀菌工序。
还有,在带有压力调节阀的防水盖33的压力调节阀33a的通气通道中,还可以设置未图示的过滤器,其只让水蒸气通过,而不让尺寸大于等于某一程度的物体通过。
接着,参照图2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图21详细表示了在内窥镜2的重新处理时所进行的各个步骤。
如步骤S11所示,用内窥镜2进行内窥镜检查,在该内窥镜检查结束的情况下,如步骤S12所示的那样,把带有压力调节阀33a的防水盖33安装在电连接器部11上,确保内窥镜2的水密。然后,进行步骤S13和S14的清洗作业(清洗工序)。
首先,在步骤S13中进行内窥镜2的外表面和管道内的清洗,其后,进行步骤S14的清洗液的冲洗和干燥。
当步骤S13和S14的清洗作业结束时,便如步骤S15所示那样,把仍然安装着带有压力调节阀的防水盖33的内窥镜2容纳在托盘35中。
接着,如步骤S16所示的那样,把容纳了内窥镜2的托盘35容纳在杀菌包装袋等的杀菌包装里。
然后,把容纳在杀菌包装里的内窥镜2投入到图6所示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中(步骤S17),进行步骤S17~S20的杀菌作业(杀菌工序)。
此时,使用者不必对内窥镜2进行特别的作业,只要把它移动一个地方就可以了,所以能更快速地移送去进行杀菌,不会产生因误操作而造成以后的杀菌不充分。
利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在进行步骤S19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之前,进行步骤S18的预真空(负压)处理。
在该预真空的步骤中,腔室52内部处于负压状态,在供应高温高压蒸汽的同时,恢复到原来的压力。
此时,由于有压力调节阀33a,所以内窥镜2内部也和腔室52内一起成为负压状态。
该处理过程至少进行一次,之后,再对腔室52和内窥镜2内的空间部47加压,进行蒸汽杀菌工序。
另外,优选为进行多次预真空工序,这样可以把腔室52和内窥镜2内的空间部47的空气充分抽出,所以在下一个步骤S19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时,就能很容易地置换成蒸汽。
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之后,希望具有步骤S20的真空(负压)干燥工序。
借助于该干燥工序,就能把进入内窥镜2内的空间部47中的蒸汽通过压力调节阀33a除去,从而湿气不会残留在内窥镜2内,能保持内窥镜2内的结构部件的耐久性。因而,尽可能地避免了由于锈蚀或湿气所导致的劣化。并且,把内窥镜2从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中取出来。
在把从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中取出来的内窥镜2用于内窥镜检查之前,如步骤S21所示的那样,把杀菌用包装拆开后,把它取出来。然后,它就能用于内窥镜检查了。
接着,参照图22和图23,说明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或者供应蒸汽用温度阀56所起的作用。
图22示意地表示腔室52内的内窥镜2的结构,为进行比较,图23示意地表示以往的例子中腔室52内的内窥镜2’的结构。在图22中,表示内窥镜2内部的空间部47与腔室52内通过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而连通的状况。在供应蒸汽用温度阀56的情况下,可以原封不动地用它来代替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
在图23中所示的内窥镜2’,由下列部分构成:端部61、62;固定在这两个端部上的外壳管件63a、63b;两端在端部61、62敞开,容纳在外壳管件63a、63b内的管道64(例如,模拟管道45的管道);空间部47;在管道64的中间部分附近,连接两个外壳管件63a、63b的连接部65(模拟操作部8的部分)。
在图22所示的内窥镜2中,在图23的结构中,在端部62上设有压力调节阀33a,此外,在连接部65设有供应蒸汽单向阀55。换言之,在图23中所示的以往例子的内窥镜2’中,没有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或者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56,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中,内窥镜2’处于在水密状态下被密闭的状态。
在图23的状态下,由于空间部47是与腔室52不同的密闭空间,所以即使在高温高压杀菌工序中,相对于腔室52内,空间部47内压力并不升高,温度也不会上升。
因此,在预真空之后,即使蒸汽进入管道64内,这些蒸汽越是向空间部47的深处前进,即越是向离开端部61和端部62的位置、例如连接部65的内部一带前进,蒸汽的温度就越是难以上升。这是因为在管道64的途中有空间部47的缘故,所以温度容易下降。因此,为了可靠地进行杀菌,很可能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通常,内窥镜检查大都在同一天要进行多次,所以常常把最初检查时使用过的内窥镜进行重新处理后,在同一天再次使用,甚至使用多次。此时,最好能尽可能快速而可靠地进行重新处理。
图22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作用。由于设有压力调节阀33a和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所以,空间部47内的压力便表现为如图24所示的那样。
首先,由于通过预真空工序,从压力调节阀33a抽出空间部47内的空气,变为负压状态,所以在预真空工序后的杀菌工序时,蒸汽就更容易从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进入。
接着,在加温·加热(供应蒸汽)的工序中,蒸汽从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进入空间部47。由于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设置在靠近管道64的中间部的连接部65中,所以,从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进入的蒸汽就能很容易地遍布整个空间部47。
因此,很容易使腔室52内与空间部47中具有大致相等的压力,和大致相同的蒸汽,那样,即便是管道64的深处,也能从连接部65的外部,以与腔室52内同样的程度进行加热,不论连接部65内的哪个位置,都能快速地进行杀菌。此外,蒸汽通路的尺寸,是作为压力调节阀33a的通气通道,和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56的重要要素。
假如,把压力调节阀33a的通气通道的蒸汽通路相对于空间部47的容积来说,做得非常小(例如,φ0.1mm的通路等)。这样,相对于腔室52内的压力变化的速度来说,空间部47中的压力变化就不能同步变化,会发生时间滞后。
在预真空工序中,在腔室52内,例如,即使-0.08MPa的状态被反复进行三次,而空间部47内只下降到,例如-0.03MPa的时候,腔室52内也能进入压力上升的工序。
这样,由于空间部47内没有进行充分的预真空,原来存在于空间部47内的空气还残留很多,向蒸汽的置换就很不充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长时间使腔室52内保持最低压力状态,虽然空间部47内的压力不久也会降到最低,但是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一点正好是与使用者所希望的状态相反。
在加温·加压工序和杀菌工序中也是一样,在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或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56的蒸汽通路非常小的情况下,即使腔室52内达到了0.22MPa,由于空间部47内迟迟不能达到这个压力而滞后,结果,为了达到杀菌的目的,就必须延长杀菌时间(最高温度的状态),这也正好是与使用者所希望的状态相反。
如上所述,压力调节阀33a和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56的蒸汽通路,相对于空间部47的容积来说,需要足够的大小。
例如,大于等于φ1mm,可能的话,更优选的是φ5mm、φ10mm,或者更大。
如有可能,在与压力调节阀33a和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56连通的内窥镜2内部的空间部47中,使压力调节阀33a和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56的通路面积,比空隙最小的部分的空隙面积大,这样就能防止压力调节阀33a和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56成为通路的瓶颈。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预真空工序、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中,腔室52内与内窥镜2内的空间部,就能始终在大致相等的压力下进行上述工序。这样一来,就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可靠地进行管道内的杀菌。
另外,在压力调节阀33a和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56的蒸汽通路中,如果具有能让水蒸气通过,但不让某种程度尺寸的物体通过的过滤器,则在内窥镜2中所使用的润滑剂、灰尘等,就无论如何也不会在杀菌作业的过程中从内窥镜内部泄漏到外部。
因此,按照本实施方式,能更加快速且可靠地对内置在内窥镜2中的管道内部进行杀菌。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5~图27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借助于设置供应蒸汽用单向阀55或者供应蒸汽用温度驱动阀56,使得高温高压蒸汽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时流入内窥镜2内部,并用蒸汽对内部的空间部47进行过热杀菌,而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则是设置通过发热来对管道进行加热的装置。
图25示意地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B,以及内置在该内窥镜2B中的发热装置71的结构。大致与图22一样,在该内窥镜2B中,通过下列部分在内窥镜2B的内部形成有与外部隔断的空间部47,即,端部61、62;固定在这两个端部上的作为铠装部件的外壳管件63;两端在端部61、62上敞开,容纳在外壳管件63内的管道64。在图25中,用外壳管件63来代表图22和图23中的外壳管件63a、63b和连接部65。此外,在端部62上安装了压力调节阀33a。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发热装置71容纳在空间部47内。该发热装置71是由包括电热线72、电路电源73和开关74的电路75构成的。
在开关74断开时,电路75因开关74而被切断,在开关74处于接通的状态下,来自电源73的电流便流过电路75,电热线72便发热。
开关74做成在常温时断开,在被加热时则切换到接通状态的结构。
如图26和图27所示,开关74是由能对高温作出反应而改变形状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下文中称之为SMA弹簧76)构成的,一般,在常温时,图26中所示的SMA弹簧76,处于与连接在电热线72上的接点77分离的状态,即断开。
并且,当达到高温时,SMA弹簧76的形状改变,由此,便如图27所示,与接点77接触,切换成接通状态。此处,作为SMA弹簧76的例子,使用了NiTi合金。
该开关74,只要能在比清洗工序时的水温(例如,65℃)高、而比杀菌工序时腔室52内的最高温度(例如,135℃)低的温度下接通就可以了,但,为了一直到清洗工序为止都能可靠地确保水密性,并且在杀菌工序中打开的时间更长,更优选在大于等于70℃、小于等于100℃的温度下接通。此处,设定为在大于等于75℃接通。
发热装置71既可以布置在内窥镜2B的整个内部,也可以布置在其一部分内。在布置于一部分的情况下,最好布置在管道的中间部附近。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中,被杀菌物体通过直接接触蒸汽而被加热、杀菌。内窥镜2B的外表面,由于与蒸汽直接接触,所以很容易被加热,但是,管道64和被内窥镜2B的外表面包围着的空间部47,由于是密闭空间,所以蒸汽难以进入,很难被加热。因此,空间部47的温度要比直接与蒸汽接触的部分的温度上升得慢。
另一方面,内窥镜2B内部的管道64的端部61、62,相对于内窥镜2B外部的空间敞开,所以蒸汽进入管道64内。可是,由于位于管道64周围的空间部47的温度上升得慢,所以进入管道64中的蒸汽的热量便向空间部47扩散,使得管道64的温度难以上升。因此,管道64内杀菌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此处,描述把发热装置71内置在内窥镜2B内部的情况。
发热装置71做成借助于在高温高压杀菌工序时接受的热量而发热的结构。
此外,如上所述,当达到大于等于75℃的温度时,发热装置71的开关74便接通,发热装置71开始发热。由发热装置71所产生的热量将空间部47加热,使温度上升。
在空间部47的温度上升,进入管道64中的蒸汽的热量很难向空间部47扩散,或者,空间部47的温度比管道64内的温度高的情况下,除了蒸汽,也利用空间部47中的热量来加热管道64。结果,管道64内的温度就很容易上升,从而能很容易快速地进行杀菌。
当杀菌工序结束时,用蒸汽进行的加热便结束,内窥镜2B周围的空间温度便下降。随之,空间部47的温度下降,发热装置71也被冷却。当发热装置71被冷却,而达到小于等于开关74的切换温度时,开关74便断开,发热装置71停止发热。
由于在很大的范围里加热能以更高的效率进行杀菌,所以,最优选为把发热装置71布置在内窥镜2B的整个内部。可是,当容纳在内窥镜2B中的内置物增加时,就会产生使得内窥镜2B大型化这样的缺点,所以最好尽量减少容纳在内窥镜2B内部的内置物。因此,作为把发热装置71只设置在内窥镜内的一部分的提高其效果的方法,考虑如下。
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中,越是离开管道64的开口部,即,越是到管道64的深处,蒸汽便越是难以到达,杀菌所需时间就越长。因此,优选为把发热装置71布置在离开管道64的开口部的位置上,即,布置在管道的中间部附近。
因此,按照本实施方式,能更快速且可靠地对内置在内窥镜2B中的管道64内部进行杀菌。
[第五实施方式]
图28示意地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C和发热装置71C的结构。该发热装置71C是用开关74C来代替图25中的发热装置71的开关74的结构。
发热装置71C的结构,除了它的开关74C这一部分结构之外,其余的结构都与图25相同。
开关74C做成在常压下断开、在内窥镜2C受到比常压高的压力时切换到接通状态的结构。
开关74C在内窥镜2C的结构部中,布置在用硬质部件覆盖的外表面78,例如,内窥镜2C的操作部8或连接器部10上。
图29和图30表示开关74C的结构。
开关74C由下列部分构成:顶部在内窥镜2C的外表面78的开口露出的开关头79;固定在开关头79上的作为导体的开关棒80;支承开关棒80的开关压板81;位于开关头79与开关压板81之间的弹簧83。
开关头79在与位于其周围的操作部8或者连接器部10的外表面78的交界处,维持水密,并且在维持水密的状态下滑动。
开关头79借助于施加在其顶部上的压力而被压入,但,当弹簧83的弹力大于压入开关头79的力的情况下,开关棒80便离开构成电路的接点77,开关74C便如图29中所示处于断开状态。
可是,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时,开关头79的头顶部上施加有很高的压力,当压入开关头79的力比弹簧83的弹力大时,就把开关棒80与开关头79一起压进去,于是,开关棒80与构成电路的接点77接触,如图30所示,开关74C接通。
发热装置71C通过使用弹力不同的弹簧83、或者调整外表面78与开关压板81的间隔,由此就能调节使开关74C接通时的压力。
为使开关74C在除高温高压杀菌工序时以外不会接通,开关74C接通时的压力,可以设定为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以外的工序中不会施加的压力,例如,0.3kgf/cm2
此外,开关74C还需要在小于等于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设定压力的压力下接通。
在向电路通电时,开关头79和开关压板81必须是绝缘体,以便不让电路漏电。
为了在高温高压杀菌工序之外,不发生因为开关头79与其它物体接触而被压入,而使开关74C接通的情形,最好在开关头79露出的部分上加上防止开关头79与其它物体接触的盖子。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发热装置71C做成借助于在高温高压杀菌工序时受到的压力而发热的结构。
具体示例如下,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中,当把内窥镜2C置于高压的情况时,借助于施加在开关头79顶部的压力,发热装置71C的开关74C便接通,发热装置71C开始发热。由于发热装置71C发热,空间部47被加热,温度上升。结果,管道64内的温度很容易上升,从而就很容易快速地进行杀菌。
当杀菌工序结束,内窥镜周围的空间压力下降时,开关74C便断开,发热装置71C停止发热。
在如第四实施方式那样、开关74C因温度而接通的情况下,在工序结束之后,由于高温高压蒸汽的余热还残存在内窥镜2C的内部,发热装置71C暂时还会继续发热。
从内窥镜2C的耐久性来说,不希望对内窥镜2C进行不必要地加热。与此相对,由于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结束之后,压力会迅速下降,所以发热装置71C便会迅速地停止发热。由此,从内窥镜2C的耐久性来说,优选利用压力使开关74C接通。
按照本第五实施方式,除了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不需要对内窥镜2C进行不必要的加热,就可以杀菌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图31示意地表示内窥镜2D的具有挠性的细长的插入部7、或者具有挠性的连接线9与发热装置71D的结构例。
发热装置71D虽然内置在内窥镜2D中,但,用于控制它的控制装置82设置在外部,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时控制发热。
插入部7和操作部8是由皮线(flex)84、编织层(braid)85、树脂86构成的多层结构。其中,把编织层85作为发热装置71D来有效利用。
编织层85的材质使用了具有导电性能的金属,利用电流一流过就发热的性质,使编织层85发热。作为编织层85的材质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镍铬合金和不锈钢等。
编织层85通过其一部分与内窥镜2D的外部电连接,而与设置在外部的控制装置82连接。控制装置82设定为,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时,使电流流向编织层85。控制装置82可以组装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50中。
如果流入编织层85中的电流流向内窥镜2D的内置物,可能会给内窥镜2D的性能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编织层85与内窥镜的内置物之间必须设置绝缘层。作为一个例子,例如,可以使用皮线84作为绝缘体。
此外,还必须不让流入编织层85中的电流流到内窥镜2D的外部去。因此,树脂86必须具有足够厚度,其绝缘电阻也要很大,以使得流向编织层85的电流不会漏电。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之前,把编织层85连接在控制装置82上。
控制装置82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中,让电流流向编织层85,使其发热。借助于编织层85发热,空间部47便过热,温度上升。结果,管道64内的温度也很容易上升,从而能很容易迅速地进行杀菌。
当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结束时,控制装置82便停止送电,编织层85便停止发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热装置71D的结构中,可以通过把电路电源73、开关74布置在外部来减少容纳在内窥镜中的内置物,与上述第四和第五实施方式比较,容易使内窥镜2D小型化。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有如下优点,即,因为使用了以往的内窥镜的内置物作为发热装置71D,而不会增加内窥镜2D的内置物的数量,从而不会使内窥镜2D大型化。
因此,本实施方式除了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不会使内窥镜大型化就可以设置发热装置的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2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图32示意地表示内窥镜2E与发热装置71E。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装置71E相对于内窥镜2E可以装卸。
在这种情况下,发热装置71E做成能插入内窥镜2E的管道64内的细长形状,其前端插入内窥镜2E的管道64内,其另一端与控制装置82连接。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前,把发热装置71E插入管道64中。
在这种的情况下,最优选把发热装置71E插入内窥镜2E内的全部管道64内,但,也可以只插入一部分管道64内。
通过控制装置82,发热装置71E被控制成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时发热,使管道64内部直接过热,结果,管道64内便很容易迅速地进行杀菌。为了防止从发热装置71E产生的热量扩散到空间部47中去,管道64使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当把发热装置71E做成本实施方式这样时,由于是对管道64内部直接进行加热,所以,与通过使空间部47过热来促进管道64的加热的第四到第六实施方式相比,更容易快速地进行杀菌。此外,由于设置了发热装置71E,因此还具有不必改变内窥镜2E的现有结构的优点。
因此,本实施方式除了第四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具有不必改变内窥镜2E的结构就能快速地进行杀菌的效果。
另外,把上述的从第三到第七的各个实施方式进行部分组合等而构成的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发明。
如上所述,按照第三到第七实施方式,能更加快速而且可靠地对内置在内窥镜中的管道内部进行杀菌。此外,在清洗工序中也能将空间部保持成水密状态,可以毫不费工夫地进行清洗工序。
[第八实施方式]
图33~图36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图33是表示使用了内窥镜装置的内窥镜系统的整体结构图;图34是示意地表示了图33中所示的内窥镜的管道系统的图;图35和图36是表示在图33的内窥镜系统中使用的两个防水盖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35表示具有密封试验用管接头的密封试验用的防水盖;图36表示具有能安装在蒸汽进入孔上的具有孔眼堵塞检测用单向阀的蒸汽进入口用防水盖。
另外,凡是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1的内窥镜系统相同的结构,都标以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主要说明不相同的事项。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连接器部10设置有通气部137。该通气部137是把空间部145(参照图34)与内窥镜外部连通的连通孔,上述空间部145是在穿过内窥镜2内部的管道的外表面与内窥镜2的铠装部件(外壳部)之间的、水密地封闭起来的区域。
此外,在上述电连接器部11中,与上述通气部137一样,设置有使上述内窥镜2的上述空间部145(参照图34)与内窥镜外部连通的通气部11a(参照图3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上述连接器部10中设置两个使内窥镜2的上述空间部145与内窥镜外部连通的通气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只有任何一个的结构。此外,上述两个通气部11a、137中的任何一个通气部,都可以用作密封试验用的连通孔。
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可以连接在上述电连接器部11上,并可以装卸。在该防水盖133上,设有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密封试验用管接头133B和未图示的压力调节阀。此外,在为设有两个通气部的结构的情况下,在上述连接器部10的通气部137(参照图34)上,也可以连接结构与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大致相同的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46,并使其能够装卸。另外,该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在连接于电连接器部11(或者连接器部10的通气部137)上的情况下,便具有水密地保持该电连接器部11(或者连接器部10的通气部137)的特性。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在上述操作部8的大致中央部分上,设有蒸汽进入孔138。该蒸汽进入孔138是连通空间部145(参照图34)与内窥镜外部的连通孔,该空间部145是在穿过内窥镜2内部的管道的外表面与内窥镜2的铠装部件(外壳部)之间的、水密地封闭起来的区域。
将在下文中描述的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可以连接在上述操作部8的蒸汽进入孔138上,并能够装卸。
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和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的结构,将在下文中描述。
图34是示意地表示内置在内窥镜2内部的各种管道的图。
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连接器部10中,如上所述,设有使上述内窥镜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作为密封试验用孔的孔,或者,作为开口的通气部11a(137)。通过该通气部11a(137),把内窥镜2的外部与用内窥镜2的外壳部密闭起来的内部的空间部145连通起来。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在该通气部11a(137)的一部分中设置具有多个小孔的过滤器,其能让蒸汽通过,但不让比蒸汽大的物体通过。
此外,在上述连接器部10设有作为与内置在上述内窥镜2内部的各种管道连通的孔或者开口共用的,送水箱加压管接头23、气体供应管接头24、抽吸管接头25、以及注入管接头26。通过这些开口,使内窥镜2内的各种管道与内窥镜2的外部连通。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内窥镜2的操作部的大致中央附近设有蒸汽进入孔138,如上所述那样作为连通上述内窥镜2内部与外部的孔或者开口。通过该蒸汽进入孔138,使内窥镜2的外部,与由内窥镜2的外壳部密闭起来的内部的空间部145连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蒸汽进入孔138的一部分上,设置具有多个小孔的过滤器148,该小孔能让蒸汽通过,但不让比蒸汽大的物体,例如灰尘和内窥镜内部的润滑材料等通过。该过滤器148在上述蒸汽进入孔138上可以装卸和更换。该过滤器148是像用于杀菌用包装(未图示)的纸过滤器那样的过滤器,例如,该杀菌用包装用于覆盖收容了上述内窥镜2的上述容纳盒34,并进行杀菌处理等。另外,上述过滤器148并不是仅限于上述杀菌用包装(未图示)的纸过滤器,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过滤器。此外,在上述过滤器148上还可以安装确认杀菌效果用的化学指示器(indicator),或者生物学指示器,来确认进行杀菌处理时的杀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高温高压蒸汽进行杀菌处理时,使高温高压蒸汽,从上述通气部11a(137)和蒸汽进入孔138,流入空间部145内,从而能用高温高压蒸汽在短时间内对与该空间部145连通的送气送水用管道的外侧进行加温。即,通过加热上述管道外侧,来促进上述管道内的杀菌效果。此外,让高温高压的蒸汽,从上述送水箱加压管接头23、气体供应管接头24、抽吸管接头25、以及注入管接头26的各个开口,流入内窥镜2内的各管道内,从而能用高温高压蒸汽在短时间内对与这些开口连通的各管道的内侧进行加热。这样,通过从管道内、外加温,就能对内置在内窥镜中的管道内部迅速地进行杀菌处理。
上述各管道如图34所示进行布置。
管道139大部分位于插入部7内,其管道前端139a在前端部17中向外部开口,管道后端139b在操作部8中向外部开口。上述管道139,例如,是处理器具穿过用、或者是抽吸用的管道。
管道141大部分位于连接线9内,其管道后端141a通过抽吸管接头25,在连接器部10中向外部开口。上述管道141,例如,是抽吸用的管道。管道140大部分位于操作部8内,其管道前端与管道前端139a相通,在前端部17中向外部开口,管道后端与管道后端141a相通,通过抽吸管接头25,在连接器部10中向外部开口。
此外,把来自未图示的抽吸器的管道连接在管道后端141a(抽吸管接头25)上,用抽吸器进行抽吸操作,当堵住管道后端139b时,就能用管道141、管道140、管道139这样的通路,从管道前端139a进行抽吸。
管道142大部分位于插入部7内,其管道前端142a在前端部17中向外部开口,管道后端143a与管道143相通,通过送水箱加压管接头23、气体供应管接头24,在连接器部10中向外部开口。上述管道142,例如,是在前端部17的镜面的清洗中进行送气或送水的送气送水用的管道。
管道143大部分位于连接线9内,其管道前端143a与管道前端142a相通,在前端部17中向外部开口。管道后端143a通过送水箱加压管接头23、气体供应管接头24,在连接器部10中向外部开口。当从管道后端143a(送水箱加压管接头23、气体供应管接头24)进行送气或送水时,就能从管道前端142a送气或送水。
管道144大部分位于插入部7、操作部8、连接线9内,其管道前端144a在前端部17中向外部开口,管道后端144b通过注入管接头26在连接器部10中向外部开口。管道144,例如是把液体输送给观察对象物的前方送水用的管道。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把内部流过流体等的各种管道内置在内窥镜2的内部。而且,插入部7与连接线9都由柔软的部件形成,中间不是实心的,而是空心的。此外,插入部7与连接线9中的大部分管道,都以非固定状态布置在中空部分中,以便能适应柔软的运动,管道周围虽然有其它的内置物,但基本上是空间。
这些管道的端部以外的中间部分的管道的外侧(内窥镜2的外壳内侧),与周围的空间部145连通,而该空间部145则通过通气部11a(137)和蒸汽进入孔138与外部连通。即,管道外侧通过与空间部145连通的通气部11a(137)和蒸汽进入孔138处于与外部连通的状态。此外,由该通气部11a(137)所形成的连通状态,可以通过安装或者不安装(卸下)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来选择。此外,由上述蒸汽进入孔138所形成的连通状态,可以通过安装或者不安装(卸下)上述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来选择。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在连接某一根管道的开口部和开口部的通路的中间部周围,不是用填充剂或固体物填充内窥镜2的外壳内侧,而是要确保形成上述空间部145的空间。此外,在该空间部145与通气部11a(137)的通路的途中,虽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内置物和零件,但,这些物件都布置成不会隔断蒸汽的通过。因此,通过该通路,蒸汽能不受阻碍地通过。
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中,通过设置通气部11a(137)和蒸汽进入孔138,在进行杀菌处理的情况下,能与设置在内窥镜2内部的各管道周围的空间部145连通,并且在预真空时,也能把空间部145设定成预真空状态。此外,通过设置送水箱加压管接头23、气体供应管接头24、抽吸管接头25、以及注入管接头26等的管道开口,在进行杀菌处理的情况下,能与设置在内窥镜2内部的各管道连通,在预真空时,也能将各管道内部设定成预真空状态。还有,当进行杀菌处理之前的密封试验(漏水试验)时,通过在上述通气部11a(137)上安装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在上述蒸汽进入孔138上安装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在进行密封试验和清洗处理的情况下,就能水密地保持上述通气部11a(137)和蒸汽进入孔138。
因此,上述内窥镜2在其后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工序中,管道内侧当然不用说,在管道外侧的空间部145,也能快速地供应高温高压蒸汽,并充满其中,从而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结束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
下面,参照图35说明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和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的结构。
如图35所示,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是以往一直在使用的盖子,它具有:水密地保持上述通气部11a(137)的防水盖主体133A(146A);和密封试验用管接头133B(146B),设置在该防水盖主体133A(146A)的侧面,用于在密封试验时与来自未图示的加压泵的管子连接。上述密封试验用管接头133B(146B)具有开口133a(146a),该开口133a(146a)通过设置在内部的压力调节阀(未图示)、上述防水盖主体133A(146A)内部,与上述通气部11a(137)连通。
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在上述内窥镜2的密封试验时,把来自上述未图示的加压泵的管子,连接在上述密封试验用管接头133B上,把来自上述加压泵的空气,通过该密封试验用管接头133B、防水盖主体133A,送到内窥镜2的内部。
此外,在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上,设有能让作业人员将其与上述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识别的识别单元133C(146C)。该识别单元133C(146C),例如,通过把绿色等颜色部件涂敷在防水盖主体133A(146A)的整个外圆周上,或者一部分外圆周上而形成。
另一方面,如图36所示,新设置的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具有:水密地保持上述蒸汽进入孔138的防水盖主体147A;孔眼堵塞检测用单向阀147B,设置在该防水盖主体147A的侧面,在密封试验时,用于判断上述过滤器148(参照图34)的孔眼是否堵塞。
上述孔眼堵塞检测用单向阀147B具有开口147a,该开口147a通过设置在内部的压力调节阀(未图示)和上述防水盖主体147A的内部,与上述蒸汽进入孔138连通。
此外,在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上,设有用于让作业人员能将其与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识别的识别单元147C。该识别单元147C,例如,可以通过把红色等颜色部件涂敷在防水盖主体147A的整个外圆周上,或者一部分外圆周上而形成。
因此,借助于上述识别单元133C(146C)、147C,作业人员一眼就能辨认出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和上述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识别单元并不是仅限于绿色或者红色等颜色部件,例如只要作业人员一眼就能识别出它们的类别,则可以使用任意方法。
此外,如图36所示,上述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的孔眼堵塞检测用单向阀147B,也可以设置在防水盖主体147A的上面而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防水盖主体147A的上面设置孔眼堵塞检测用单向阀147b,同时,还把上述孔眼堵塞检测用单向阀147B作为加压用管接头,用于与上述蒸汽进入孔138连通,检测过滤器的孔眼堵塞。
下面,参照图33~图3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作用。
现在,在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2的检查后进行清洗。
在这种情况下,把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安装在上述通气部11a(137)上,同时把上述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安装在上述蒸汽进入孔138上,此外,把未图示的加压泵的管子连接在上述密封试验用管接头133B(146B)上,把检查后的内窥镜2收容在清洗装置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安装了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和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所以,清洗中的清洗液等就不会进入内窥镜内部。此外,上述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由于设置了用非常醒目的红色等颜色部件形成的识别单元147,所以能防止作业人员忘记该安装作业。
然后,作业人员在该状态下进行内窥镜2的密封试验。此时,由于作业人员可以用与以往相同的步骤进行密封试验,所以在进行密封试验时没有生疏的感觉。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把密封试验所需要的压力设为P1,把密封试验装置(未图示的加压泵等)的最大设定压力设为P2,把上述孔眼堵塞检测用单向阀147B的打开压力设为P3,则,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系统的上述各种部位被设定为满足P1<P3<P2的关系。
因此,作业人员最初把密封试验装置(未图示)的设定压力设定为上述压力P1进行试验,如果确认没有漏水,则把此时的设定压力改变为大于等于上述压力P3。此时,如果过滤器148的孔眼没有堵塞,则由于上述孔眼堵塞检测用单向阀147B便在该时刻打开,所以空气便能从该孔眼堵塞检测用单向阀147B的开口147a出来。
另一方面,当上述过滤器148的孔眼被堵塞时,由于不能向上述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输送足够的空气,因此该孔眼堵塞检测用单向阀147B不打开,空气就不能被送出。
如上所述,作为作业人员,通过进行与以往作业大致相同的作业,就能确认密封试验和过滤器148的孔眼堵塞。
密封试验后,作业人员仍在把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和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安装在上述内窥镜2上的状态下,通过清洗装置对该内窥镜2进行清洗。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进行的清洗处理与以往的相同,所以作业人员在进行清洗处理时毫无生疏的感觉。
清洗处理后,作业人员把上述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从上述蒸汽进入孔138上卸下来,把内窥镜2投入到高温高压蒸汽杀菌装置中。此时,如果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是具有耐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性能的部件,则卸不卸下来都可以。另外,由于以往的密封试验用防水盖大都是不能耐受高温高压蒸汽杀菌的部件,所以优选为把它卸下来后再进行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和上述蒸汽进入孔用防水盖147具有例如通过颜色可以识别的识别单元133C(146C)、147C,以便作业人员能很容易地识别,而且,各防水盖的布置位置也不相同,因而,能防止作业人员弄错防水盖。
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中,上述内窥镜2使蒸汽从上述蒸汽进入孔138(在把上述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146)卸下来的情况下,也从上述通气部11a(137)),侵透内窥镜内部(空间部145)。因此,由于可以很快对穿过该内窥镜2内部的各种管道139~144的外表面等进行加热,所以各管道内部的杀菌处理也能比以往进行得更快。另外,由于上述蒸汽进入孔138设置在操作部8的中央附近,所以蒸汽就能很容易地浸透内窥镜内部(空间部145),此外,对于连接管道的开口部与开口部的通路的正中央部分的周围来说,由于其外表面很快升温,所以,对于以往需要很长时间来处理的管道的中央部分,也能很快地进行杀菌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上述蒸汽进入孔138的一部分设有过滤器148,所以,在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中,润滑剂等不会从内窥镜内部流出,相反地,粉尘等也不会从内窥镜外部进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上述密封试验用孔的通气部11a是以往使用的密封试验用孔,因此,其直径是例如像Φ1mm那样非常小,但是,由于上述蒸汽进入孔138是与上述通气部11a分别设置的孔,所以,只要设计成能让足够的蒸汽进入即可,例如其直径也可为Φ9mm。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上述通气部11a作为密封试验用孔的情况下,上述通气部137可以不是密封试验用孔,而是用作蒸汽进入孔。此外,上述蒸汽进入孔138不是仅限于设置在操作部8上,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上,而且可以设置多个。
此外,具有作为上述密封试验用孔的上述通气部11a的上述电连接器部11的周围,由于与以往的结构大致相同,因而连接在该电连接器部11上的装置,例如,密封试验用防水盖133等,具有与以往部件的互换性,因此没有必要重新设置部件,从而也能为降低成本作出贡献。
因此,按照本实施方式,通过采用除了密封试验用的连通孔之外,还设置了与内窥镜内部连通的另外的蒸汽进入孔的结构,所以能比以往更快速地对内置在内窥镜中的管道内部进行杀菌。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通过采用除了密封试验用的连通孔之外,还设置了与内窥镜内部连通的另外的蒸汽进入孔的结构,所以具有能比以往更快速地对内置在内窥镜中的管道内部进行杀菌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并不是仅限于以上所述的几个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范围内,可以用各种变形的实施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本发明的内窥镜装置,通过采用设置了与内窥镜内部连通的另外的蒸汽进入孔的结构,能够比以往更快速地对内置在内窥镜中的管道内部进行杀菌,所以,在利用内窥镜进行多次内窥镜检查、并把最初检查时所使用的内窥镜进行重新处理后、在同一天重复使用多次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Claims (23)

1.一种内窥镜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由管道的外侧和内窥镜的铠装部件形成的空间,与上述内窥镜的外部连通,上述管道穿过上述内窥镜内部,且其至少一端与上述内窥镜外部连通;
一旦使上述空间与上述内窥镜外部处于负压状态之后,就把蒸汽导入上述空间与上述内窥镜外部,对上述内窥镜进行杀菌,
上述处于负压状态和上述杀菌,是使上述空间与上述内窥镜外部维持在大致等压状态的同时进行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杀菌包括:通过把蒸汽导入上述空间与上述内窥镜外部,从外侧和内侧对与上述内窥镜外部连通的上述管道进行加热并杀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间与上述内窥镜的外部的上述连通包括:将连通通道向上述内窥镜外部敞开并与外部连通,上述连通通道设置在上述内窥镜中并使上述空间与上述内窥镜外部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空间与上述内窥镜的外部的上述连通之前的上述内窥镜的清洗时,上述连通通道相对于上述内窥镜外部被封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上述杀菌之前,先进行多次上述处于负压状态的操作。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杀菌之前,把上述内窥镜容纳在托盘中,当在上述连通通道中不使上述空间部与上述内窥镜外部连通时,上述托盘就不能容纳上述内窥镜。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杀菌之前,把上述内窥镜容纳在托盘中,当在上述连通通道中不使上述空间部与上述内窥镜外部连通时,上述托盘就不能容纳上述内窥镜。
8.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杀菌之前,把上述内窥镜容纳在托盘中,当在上述连通通道中不使上述空间部与上述内窥镜外部连通时,上述托盘就不能容纳上述内窥镜。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和压力的至少一方处于规定条件下,上述连通通道有选择地敞开或者封闭。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和压力的至少一方处于规定条件下,上述连通通道有选择地敞开或者封闭。
11.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和压力的至少一方处于规定条件下,上述连通通道有选择地敞开或者封闭。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和压力的至少一方处于规定条件下,上述连通通道有选择地敞开或者封闭。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和压力的至少一方处于规定条件下,上述连通通道有选择地敞开或者封闭。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压釜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和压力的至少一方处于规定条件下,上述连通通道有选择地敞开或者封闭。
15.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它具有:
内窥镜主体,用铠装部件覆盖,在其内部穿过至少一端与外部连通的管道;
由上述管道的外表面与上述铠装部件所形成的空间部;
用于把高温高压蒸汽导入上述空间部中并从外表面对上述管道加热的连通通道,其连通上述空间部与上述内窥镜外部,
上述连通通道设置成,能够使上述空间部与上述内窥镜外部维持在大致等压状态的同时,把上述高温高压蒸汽送入上述空间部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通道设置有多个。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通道设置有多个,至少一个设置于连接器部上,该连接器部把上述内窥镜的摄像信号线连接在外部装置上。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通道设置有多个,至少一个设置在上述内窥镜的操作部中。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通道由管道部件构成,其连接向上述内窥镜外部敞开的端部和设置在上述内窥镜内部的规定位置上的端部。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通道由管道部件构成,其连接向上述内窥镜外部敞开的端部和设置在上述内窥镜内部的规定位置上的端部。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通通道中设有过滤器,其使水蒸气可以通过,但大于等于规定尺寸的物体不能通过。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连通通道中设有过滤器,其使水蒸气可以通过,但大于等于规定尺寸的物体不能通过。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通通道设置有多个,至少一个是密封试验用的连通通道。
CNB2004800212391A 2003-07-22 2004-07-22 内窥镜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方法及内窥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453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200154A JP4472280B2 (ja) 2003-07-22 2003-07-22 内視鏡の高温高圧蒸気滅菌処理方法
JP200154/2003 2003-07-22
JP286093/2003 2003-08-04
JP425833/2003 2003-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6141A CN1826141A (zh) 2006-08-30
CN100534536C true CN100534536C (zh) 2009-09-02

Family

ID=342606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123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4536C (zh) 2003-07-22 2004-07-22 内窥镜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方法及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72280B2 (zh)
CN (1) CN10053453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89525B2 (ja) * 2011-08-23 2013-09-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の滅菌方法
EP3294108A4 (en) * 2015-05-15 2019-01-09 Virender K. Sharma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EAM STERILIZATION OF ENDOSCOPES
IT201600105276A1 (it) * 2016-10-19 2018-04-19 Steelco Spa Metodo e dispositivo di ricondizionamento di uno strumento medicale, in particolare un endoscopio
CN110582246A (zh) * 2017-04-28 2019-12-1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包装体
CN111184878B (zh) * 2020-01-09 2020-12-22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医疗消毒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72280B2 (ja) 2010-06-02
JP2005040170A (ja) 2005-02-17
CN1826141A (zh) 2006-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52067A1 (ko) 살균 모듈, 정수 장치 및 정수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
WO2018216957A2 (ko) 음료 제조기
WO2017119573A1 (ko) 냉장고
WO2015199409A1 (ko) 멸균장치의 진공배기 시스템
CN100534536C (zh) 内窥镜的高温高压蒸汽杀菌处理方法及内窥镜
WO2020055216A1 (ko) 청소기
WO2021177582A1 (ko) 피부 접촉을 센싱하여 초음파를 발생시키는 고강도 집속형 초음파 기기
WO2016108565A1 (ko) 수처리장치
WO2018216971A2 (ko) 음료 제조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음료 제조기
WO2013048150A1 (ko) 용기 열봉합 장치
WO2020153560A1 (ko) 인버터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인버터 패널
WO2020153587A1 (ko) 독립형 펌프모듈을 갖는 멸균 시스템 및 이의 멸균방법
WO2021246727A1 (ko) 플라즈마 처리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법
WO2018038372A1 (ko) 청소기
WO2011059269A2 (ko) 공기흡입펌프와 이를 이용한 비닐봉투의 진공 및 밀봉 방법
WO2021177527A1 (ko) 임플란트 보관 용기
WO2024043650A1 (ko) 포리 카테터 지지관 조립체
WO2020153559A1 (ko) 인버터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력변환장치
WO2023182636A1 (ko) 유체 회수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체 회수 방법
WO2024049047A1 (ko) 정수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24043561A1 (ko) 초음파 핸드피스
WO2022139197A1 (ko) 환자 이송 장치
WO2024005316A1 (ko) 냉수 탱크 조립체
WO2023121428A1 (ko) 포장용기, 플라즈마 처리장치 및 처리방법
WO2022114707A1 (en)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2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