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3607C - 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 - Google Patents

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3607C
CN100533607C CNB2005101340957A CN200510134095A CN100533607C CN 100533607 C CN100533607 C CN 100533607C CN B2005101340957 A CNB2005101340957 A CN B2005101340957A CN 200510134095 A CN200510134095 A CN 200510134095A CN 100533607 C CN100533607 C CN 10053360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lying
rotating shaft
button
rotation
j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340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7616A (zh
Inventor
沟渕慎一
大内利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97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7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36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3607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justable Resis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按键机构具有按键部件(53)和按键用板簧(54),电阻器单元具有电阻基板(57k)和包含接点(58a1)的第1滑动键,旋转开关具有作为接点基板的第2绝缘壳体(59)和包含接点(58d1)的第2滑动键,若使旋转轴(52)旋转,则接点(58d1)在接点基板部(59k)上滑动,进行开关切换,同时按键用板簧(54)的第2鼓出部(54d)与按键部件(53)的突起部(53b)卡合脱离,接着,按键用板簧(54)的第1鼓出部(54c)与按键部件(53)的卡合突起(53a)卡合脱离,从而分别产生不同的按键触感。这种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可获得不产生不协调感的按键触感并可减小开关部分的形状。

Description

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开关单元和电阻器单元并且具有使旋转轴旋转时产生按键触感的按键机构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的以往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技术。图11-14是表示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的图,图11是剖视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上所具有的开关单元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图11所示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上所具有的按键板的俯视图,图14是图11所示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上所具有的按键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11-14所示的以往技术,具有轴座1、由该轴座1可旋转地保持的旋转轴、即操作轴2、随着该操作轴2的旋转而动作的按键机构3、开关单元4和电阻器单元5。
按键机构3,由和操作轴2一体旋转的按键板6和固定在第1筐体7上的板簧8而构成。在按键板6上,如图13,14所示,具有连设于平坦部9并且和板簧8的鼓出部可卡合脱离的突起部10、以及偏离该突起部10而设置并由多个凹凸部构成且和板簧8的鼓出部12卡合脱离的卡合突起11a-11c。
如图11所示,开关单元4,具有与操作轴2一体转动的驱动体13、由该驱动体13驱动并由支撑轴21支撑的绝缘凸轮14、与第2筐体17一体化的绝缘基板18、如图12所示的和一方的端子15常时连接并与另一方的端子16可以接触分离的可动接片19、和一端卡止在绝缘凸轮14上并且另外一端卡止在可动接片19上用于翻转的丝弹簧20。
如图11所示,电阻器单元5,具有与操作轴2一体转动的滑动键支架22、安装在该滑动键支架22的两面上的滑动键23和24、具有滑动键23和24滑动的电阻器并且一体化形成在第3筐体25上的电阻基板28和29、与电阻基板28和29分别连接的端子26和27。
具有这样构成的以往技术,当操作轴2位于初始位置的时候,开关单元4的绝缘凸轮保持为图12所示的状态,按键机构3的板簧8的鼓出部12停止在图14所示的按键板6的平坦部9的点A处。
如果从该状态使操作轴2顺时针旋转,则开关单元4的驱动体13将产生旋转,随着该旋转,绝缘凸轮14向图12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当绝缘凸轮14旋转到规定量的时刻,通过丝弹簧20的弹力,该绝缘凸轮14快速动作,使可动片19接触到端子16。由此,端子15和端子16通过可动接点19将开关单元4从断开的状态切换到接通的状态。
如果继续使操作轴2顺时针旋转,则随着电阻器单元5的滑动键支架22的旋转,安装在该滑动键支架22上的滑动键23、24分别在电阻基板28、29的电阻体上滑动。由此,按照操作轴2的旋转量,从电阻器单元5输出信号。
另外,在如上所述使操作轴2旋转并通过开关单元4的丝弹簧20使绝缘凸轮14快速动作时,会产生按键触感,同时,与利用该绝缘凸轮14的快速运动可使可动接片19和端子16之间的接触动作同步,按键机构3的板簧8的鼓出部12与如图14所示的按键板6的突起部10卡合脱离,可以获得的对应接通开关的按键触感。即,可以获得第1按键触感和第2按键触感合成的按键触感,所述第1按键触感,是对应绝缘凸轮14的快速动作的触感;所述第2按键触感是对应板簧8的鼓出部12与按键板6的突起部10卡合脱离的触感。如果进一步使操作轴2顺时针旋转,则在按键机构3的板簧8的鼓出部12与按键板6的卡合突起11a-11c卡合脱离,从而可以得到对应操作轴2的旋转、即对应电阻器单元5的输出信号的按键触感。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登录第2582824号公报
如上所述的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以往技术,当将开关单元4设定为接通的状态时,可以获得通过绝缘凸轮14得到的第1按键触感和第2按键触感合成的按键触感,其中,所述第2按键触感,是按键机构3的板簧8的鼓出部12与按键板6的突起部10卡合脱离所获得触感。但是,在以往技术中,在获得第1按键触感的时刻,会担心与获得第2按键触感的时刻之间产生偏差。在产生上述这种触感偏差的情况下,会觉得所获得的按键触感很不协调。
另外,上述以往技术具有以下结构,即,在驱动体13的外侧位置上具有支撑轴21,在该支撑轴21上安装有比较大的绝缘凸轮14。因此,会使按键单元4的形状变大,产生无法实现整体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往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产生不协调的按键触感,而且可以减小开关部分的形状大小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固定部件;旋转部件,其包含相对于该固定部件可旋转地被保持的旋转轴;按键部件,其一体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部件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具有由多个凹凸部构成的卡合突起和配置在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末端附近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突起部;按键用板簧,其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部件的任意另一方上,并且具有与所述按键部件的所述卡合突起以及所述突起部卡合脱离从而产生按键触感的鼓出部;形成电阻体图案的电阻基板;第1滑动键,其通过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在所述电阻基板的所述电阻体图案上滑动;旋转开关,其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旋转末端附近进行开关切换动作;所述旋转开关具有形成了固定接点的接点基板以及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并形成可动接点的第2滑动键,若使所述旋转轴旋转,则所述第2滑动键在所述接点基板上滑动,进行开关切换,同时,所述按键用板簧的所述鼓出部与所述按键部件的所述卡合突起或者所述突起部进行卡合脱离,从而产生按键触感。
具有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当旋转轴例如位于旋转末端等的初始位置时,通过形成旋转开关的可动接点的第2滑动键与接点基板的固定接点相接触的状态,开关保持为接通或者断开任意一种状态,同时,按键用板簧的鼓出部和按键部件的突起部以及卡合突起保持为不卡合脱离的状态。
若从该状态使旋转轴在一个方向上旋转(下面,为了方便起见,用“顺次旋转”来表示),则旋转开关保持在开关接通或者开关断开的任意的另外一种状态,同时,按键用板簧的鼓出部和按键部件的突起部卡合脱离,可以获得和旋转开关的开关切换相对应的按键触感。
若进一步使旋转轴顺次旋转,则随着第1滑动键在电阻基板的电阻体图案上的滑动,可输出和旋转轴的旋转量相对应的信号。在输出和旋转轴的旋转量相对应的信号期间,按键用板簧的鼓出部与由多个凹凸部构成的卡合突起卡合脱离,从而可以获得与伴随上述第1滑动键的滑动的信号输出相对应的按键触感。
另外,为了从使旋转轴顺次旋转的状态回复到初始位置,若使旋转轴在另一个方向上进行逆旋转至旋转末端附近,则旋转开关变为开关接通或者开关断开的任意一种状态。在此期间,按键用板簧的鼓出部与按键部件的由多个凹凸部构成的卡合突起的卡合脱离结束,按键用板簧的鼓出部再次与按键部件的突起部卡合脱离。即,可以获得和旋转开关的开关切换(回复)相对应的按键触感。
本发明,因为利用由具有鼓出部的按键板簧和具有突起部以及卡合突起的按键部件而构成的单一的按键机构,仅通过卡合脱离动作就获得按键触感,所以,可以确保不产生不协调感觉的按键触感。而且,由于只要将旋转开关设定为与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的第2滑动键的旋转轨迹相对应程度的形状即可,因此可以减小该旋转开关的形状。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按键用板簧由一张金属板构成,该金属板,具有与所述卡合突起卡合脱离的第1鼓出部和与所述突起部卡合脱离的第2鼓出部。
具有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可以使第1鼓出部和第2鼓出部的形状不同,在使形状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改变第1鼓出部与卡合突起卡合脱离时的按键触感和第2鼓出部与突起部卡合脱离时的按键触感,即,可以改变在旋转轴的旋转末端动作的旋转开关的开关切换时的按键触感,从而可以提高旋转开关的开关切换动作的识别性。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第1鼓出部,设置在两端支撑的第1弹性腕上,所述第2鼓出部,设置在两端支撑的第2弹性腕上,并且所述第1鼓出部和所述第2鼓出部,配置在把所述旋转轴夹在中间的相对向的位置处。
具有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因为第1鼓出部和第2鼓出部位于把旋转轴夹在中间的相对向的位置处,所以,可以保持良好的按键部件和按键用板簧之间的接触压力的平衡,由此,在获得力量关系稳定的构造的同时,可以实现旋转轴的圆滑旋转。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第2鼓出部,其形状比所述第1鼓出部大。
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可以使伴随第2鼓出部与按键部件的突起部的卡合脱离的按键触感和伴随着第1鼓出部与按键部件的卡合突起的卡合脱离的按键触感相比变大。即,可以使在旋转轴的旋转末端进行旋转开关的开关切换动作时的按键触感变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开关切换动作的识别性。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将所述卡合突起形成为截面三角形状,将所述突起部形成为截面梯形形状,同时,将所述第1鼓出部形成为截面圆弧状,将所述第2鼓出部形成为截面梯形形状。
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可以明确使旋转轴的通常旋转中通过第1鼓出部和截面三角形状的卡合突起的卡合脱离而获得的按键触感、与旋转轴的旋转末端附近旋转时第2鼓出部和截面梯形形状的突起部的按键触感的不同。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所述按键部件具有平坦状的末端部,该末端部连设在由所述多个凹凸部构成的卡合突起上,且其高度设定为比该卡合突起的凸部低,在所述第2鼓出部与所述突起部卡合脱离期间,所述第1鼓出部位于所述末端部上的位置。
具有这样构成的本发明,在随着旋转轴的旋转第2鼓出部和突起部卡合脱离时,由于第1鼓出部位于高度设定得比卡合突起的凸部低的平坦状的末端部上,所以,可以减少第1鼓出部的影响,可以使通过第2鼓出部和突起部的卡合脱离而获得的按键触感具有明确的张弛感。即,可以更加明确旋转开关的开关切换动作时的按键触感。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将所述第1鼓出部和所述第2鼓出部配置在距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轴线大致相同半径上的位置处。
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可以将按键用板簧的形状缩小,因此可以将按键部件的形状设定为较小。即,可以将旋转开关的形状进一步减小。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明中,将所述电阻基板和所述接点基板单元化。
具有上述构造的本发明,因为电阻基板和接点基板一体设置,所以,可以高精度地设定通过与第2滑动键的固定接点接触而进行的旋转开关的切换,与通过第1滑动键在电阻基板的电阻体图案上滑动而产生的信号输出的时机。
(发明效果)
本发明由于具有由按键部件和按键用板簧构成的单一的按键机构,可以获得没有不协调感的按键触感,从而和以往相比可以提高按键性能。而且,由于具有旋转开关,其具有形成随着旋转部件的旋转的可动接点的第2滑动键,所以不需要以往的绝缘凸轮等,可以减小该旋转开关的形状。由此,可以实现作为以往难题的整体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具有的轴座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按键部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左视图;(c)是右视图;(d)是后视图;(e)是图(a)的A-A剖面放大图;(f)是图(a)的B-B剖面放大图。
图5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按键用板簧以及止动板的图,(a)是俯视图;(b)是右视图;(c)是图(a)的C-C线的按键用板簧的剖面放大图;(d)是图(a)的D-D线的按键用板簧的剖面放大图。
图6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第1绝缘壳体、滑动键块、以及第2绝缘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图6的反方向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绝缘壳体的图,(a)是表示第1绝缘壳体的主视图;(b)是表示第2绝缘壳体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固定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按键用板簧的止动板以及滑动键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从图9的反方向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以往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的一个实例的侧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表示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所具有的开关单元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1中表示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所具有的按键板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1中表示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所具有的按键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图中:51—轴座(固定部件),51c—轴孔,52—旋转轴(旋转部件),52a—卡合部,53—按键部件,53a—卡合突起,53b—突起部,53e—第1末端部,54—按键用板簧,54a—第1弹性腕,54b—第2弹性腕,54c—第1鼓出部,54d—第2鼓出部,55—止动板(旋转部件),55e—卡合孔,56—衬板(固定部件),57—第1绝缘壳体,57h—集电体图案,57hl???—端子,57i—电阻体图案,57i1、57i2—端子,57k—电阻基板,58—滑动键块,58a—弹性腕(第1滑动键),58a1—接点,58b—弹性腕(第1滑动键),58b1—接点,58c—弹性腕(第1滑动键),58c1—接点,58d—弹性腕(第2滑动键),58d1—接点,58e—弹性腕(第2滑动键),58e1—接点,58f—弹性腕(第2滑动键),58f1—接点,59—第2绝缘壳体(接点基板),59f—中央固定接点,59f1—端子,59g—周边固定接点,59g1—端子,59k—接点基板部(基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带开关可变电阻器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基本构成]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设有轴座51和旋转轴52,其中,轴座51,例如在位于对角线的角部分别具有第1安装孔51a和第2安装孔51b并作为在中央部分具有形成圆形的轴孔51c轴套部51f的固定部件;旋转轴52,轴部的截面为非圆形,即,椭圆形状的卡合部52a,同时在前端部附近具有小直径部52b,并插入在轴座51的轴孔51c中。
另外,并设有按键部件53,该按键部件53,具有轴座51的轴套部51f插通的插通孔53i,并且例如固定在轴座51上。还设置有与该按键部件53相对向配置按键用板簧54,将该按键用板簧54固定在止动板55上。并且,旋转轴52和止动板55构成旋转部件。
另外,在中央部分,具有可旋转地保持止动板55的圆弧状的突出部55a、55b的插通孔56c,同时,设有在位于对角线的部分上具有第1安装孔56a、第2安装孔56b且作为固定在轴座51上的固定部件的绝缘性衬板56。该衬板56虽然图中未示,但是和止动板55靠接,形成限制构成旋转部件的旋转轴52以及止动板55的旋转角度的限制器。
另外,还具有第1绝缘壳体57,所述第1绝缘壳体57被固定在衬板56上,在位于对角线的角部具有第1安装孔57a、第2安装孔57b,在中央部分具有插通孔57c,并埋设有形成后述的集电体图案以及电阻器图案的电阻基板。另外,还设有和该第1绝缘壳体57相对向的第2绝缘壳体59,该第2绝缘壳体59,在位于对角线的角部具有第1安装孔59a、第2安装孔59b,在中央部分具有插通孔59c,并且作为具有形成后述的中央固定接点以及周边固定接点的基板部(接点基板部)的接点基板。在这些第1绝缘壳体57和第2绝缘壳体59之间,配置有滑动键块58,该滑动键块58具有第1滑动键和第2滑动键,其中,第1滑动键,与上述止动板55嵌合并且可以一体旋转,同时,由可在第1绝缘壳体57的电阻基板的集电体图案、电阻体图案上滑动的弹性腕等构成;第2滑动键,由可在第2绝缘壳体59的接点基板部的中央固定接点以及周边固定接点上滑动的弹性腕58d构成。
另外,还设有衬板60,该衬板60固定于上述第2绝缘壳体59上,在位于对角线的部分上具有第1安装孔60a、第2安装孔60b,在中央部分具有孔部60c。在该衬板60的孔部60c内,以在轴方向上可以移动的方式收容有凸轮体61。凸轮体61和衬板60,通过花键结合连接。即,虽然凸轮体61在轴方向上可以移动,但是在旋转轴52的旋转方向上被卡止而不能旋转。如图2所示,旋转轴52的上述小直径部52b,可以收容在凸轮体61的中央部分上形成的孔部61a中并且可以旋转。
虽然图中未示,但是在凸轮体61的下侧部分上形成有众所周知的心形凸轮。另外,在该凸轮体61的下方位置处配置有衬板63,在该衬板63上,安装有销64,该销64,其一端部64a可摆动地由衬板63支撑,另外一端部64b和凸轮体61的上述心形凸轮卡合。
另外,还具有第3绝缘壳体65,其被固定在衬板60上并具有第1安装孔65a等安装孔。在该第3绝缘壳体65内,如图2所示,收容有上述凸轮体61、将该凸轮体61向图示的右方向推压使其和衬板60靠接的弹簧62和保持销64的衬板63。如图2所示,销64通过板簧67推压卡合在凸轮体61的图中未示的心形凸缘上。
上述轴座51、衬板56、第1绝缘壳体57、第2绝缘壳体59、衬板60以及第3绝缘壳体65,通过第1铆钉66a和第2铆钉66b固定为一体,构成固定部件。
即,第1铆钉66a插入在第3绝缘壳体65的第1安装孔65a、衬板60的第1安装孔60a、第2绝缘壳体59的第1安装孔59a、第1绝缘壳体57的第1安装孔57a、衬板56的第1安装孔56a以及轴座51的第1安装孔51a中。另外,第2铆钉66b插入在第3绝缘壳体65的图中未示的第2安装孔、衬板60的第2安装孔60b、第2绝缘壳体59的第2安装孔59b、第1绝缘壳体57的第2安装孔57b、衬板56的第2安装孔56b以及轴座51的第2安装孔51b中。这样,形成了上述整体一体化的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构成)
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具有的轴座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按键部件的图,(a)是俯视图;(b)是左视图;(c)是右视图;(d)是后视图;(e)是图(a)的A-A剖面放大图;(f)是图(a)的B-B剖面放大图。图5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按键用板簧以及止动板的图,(a)是俯视图;(b)是右视图;(c)是图(a)的C-C线的按键用板簧的剖面放大图;(d)是图(a)的D-D线的按键用板簧的剖面放大图。
如图3所示,在轴座51的背面一侧上,除了设置有上述第1安装孔51a、第2安装孔52b以及形成有轴孔51c的轴套51f之外,还设置有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的一对第1凹部51d和第2凹部51e。
如图4所示,按键部件53,在与轴座51相对向的一侧,具有第1突起53g和第2突起53h,通过将第1突起53g嵌插在轴座51的第1凹部51d中、第2突起53h嵌插到轴座51的第2凹部51e中,该按键部件53被固定在轴座51上。
另外,该按键部件53,如图4(a)所示,具有由多个凹凸部构成的卡合突起53a、从该卡合突起53a离开设置并且配置在和旋转轴52的旋转末端附近相对应的位置上的突起部53b。如图4(e)、(f)所示,卡合突起53a被形成为例如截面为三角形的形状,突起部53b被形成为例如截面为梯形的形状。如图4(a)、(b)所示,在卡合突起53a的一方端部一侧上,形成有平坦的第1末端部53e,该平坦的第1末端部53e,连设在该卡合突起53a上,并且其高度设定为比该卡合突起53a的凸部低,例如,与卡合突起53a的凹部高度相同。另外,如图4(a)、(c)所示,在卡合突起53a的另一端部侧上,形成有平坦的第2末端部53f,所述平坦的第2末端部53f,连设在该卡合突起53a上,其高度设定为与该卡合突起53a的凸部相同。
进而,如图4(a)、(f)所示,在突起部53b和第2末端部53f之间形成第1平坦部53c,在突起部53b和第1末端部53e之间形成第2平坦部53d。该第1平坦部53c和第2平坦部53d的高度,例如设定为比卡合突起53a的凹部高,比卡合突起53a的凸部低。
如图5所示,和上述按键部件53相对向配置的按键用板簧54,由一张金属板构成,该金属板,具有与按键部件53的突起部53a卡合脱离而产生按键触感的第1鼓出部54c和与按键部件53的突起部53b卡合脱离而产生按键触感的第2鼓出部54d。
如图5(a)所示,第1鼓出部54c被形成在两端支撑的第1弹性腕54a上,第2鼓出部54d被形成在两端支撑的第2弹性腕54b上。该第1鼓出部54c和第2鼓出部54d把插入的旋转轴52夹在中间而配置在相对向的位置上。进而,将第1鼓出部54c形成为如图5(c)图所示的截面圆弧形状,并且,将第2鼓出部54d形成为如图5(d)所示的截面梯形形状,例如,将第2鼓出部54d形成为比第1鼓出部54c大的形状。另外,将第1鼓出部54c和第2鼓出部54d配置在例如距离被插入的旋转轴52的旋转轴线大致相同的半径的位置上。
按键部件53和按键用板簧54的位置关系被设定为:当旋转轴52位于旋转操作之前的初始位置上时,第1鼓出部54c位于图4(a)所示的第1末端部53e上的S1处,第2鼓出部54d位于图4(a)所示的第1平坦部53c上的点S2上。
上述按键用板簧54,如图5(b)所示,被固定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止动板55上。即,在将止动板55上形成的凸部插入形成于按键用板簧54上的孔中的状态下,通过使凸部变形而将按键用板簧54固定。
止动板55,具有上述突出部55a,55b,同时,如图5(a)所示,还具有卡合孔55e,该卡合孔55e,与旋转轴52的卡合部52a卡合的截面和卡合部52a相同为非圆形,即,截面为椭圆形。而且,通过卡合部52a和卡合孔55e的卡合,止动板55构成和旋转轴52一体旋转的转动部件。止动板55的突出部55a,55b的外周面被形成为圆筒面。而且,在止动板55的外周上,设置一对相对向的台阶部55g(参照图9),通过该台阶部55g和上述衬板56的限制器靠接,来限制作为旋转部件的旋转轴52和止动板55的旋转角度。
由上述按键部件53、按键用板簧54和固定该按键用板簧54的止动板55构成按键机构。
图6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第1绝缘壳体、滑动键块以及第2绝缘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从图6的反方向观察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绝缘壳体的图,(a)是表示第1绝缘壳体的主视图;(b)是表示第2绝缘壳体的主视图。
如图6-8所示,被固定在上述衬板56上的第1绝缘壳体57由合成树脂构成,除了上述第1安装孔57a、第2安装孔57b以及插通孔57c之外,还具有在下侧部分的角部形成的一对凸部,即第1凸部57d和第2凸部57e,以及在上侧部分的角部形成的一对凹部,即第1凹部57f以及第2凹部57g。
另外,大直径的圆形孔57j的底面构成电阻基板57k。该电阻基板57k,通过镶嵌成形埋设在第1绝缘壳体57内。在该电阻基板57k上,如图8(a)所示,印刷形成有圆环状的集电体图案57h以及包围该集电体图案57h而配置的电阻体图案57i。集电体图案57h部分,通过将孔眼固定在电阻基板57k上而与端子57h1连接;电阻体图案57i的两端部,通过将孔眼固定在电阻基板57k上而分别与端子57i1,57i2连接。
另外,被固定在上述衬板60上的第2绝缘壳体59由合成树脂构成,除了上述第1安装孔59a、第2安装孔59b以及插通孔59c之外,如图7所示,还具有在下侧部分的角部形成的一对凹部,即,第1凹部59h和第2凹部59i,以及在上侧部分的角部形成的一对凸部,即第1凸部59d和第2凸部59e。通过在该第2绝缘壳体59的第1凹部59h、第2凹部59i上分别嵌入第1绝缘壳体57的第1凸部57d、第2凸部57e,同时,在第1绝缘壳体57的第1凹部57f、第2凹部57g上分别嵌入第2绝缘壳体59的第1凸部59d、第2凸部59e,可将第1绝缘壳体57和第2绝缘壳体59以在二者之间收纳有滑动键块58的状态一体化构成。
另外,作为接点基板的第2绝缘壳体59,如图7所示,其大形的圆形孔59j的底壁面构成接点基板部(基板部)59k。该接点基板部59k,和第2绝缘壳体59相同由合成树脂形成。在该接点基板部59k的表面上,如图8(b)所示,通过将由圆环状的金属板构成的中央固定接点59f和配置在该中央固定接点59f的外侧并由金属板构成的周边固定接点59g、用镶嵌成形埋设在第2绝缘壳体59中,而露出设置。并且,中央固定接点59f的内径,设定为比第2绝缘壳体59的插通孔59c的直径大,使得所插入的旋转轴52以及滑动键块58的后述一对凸部58g、58h不与中央固定接点59f的内周部分接触。另外,中央固定接点59f以及周边固定接点59g,分别一体连接在向第2绝缘壳体59的外部伸出的端子59f1,59g1上。
在通过上述第1绝缘壳体57的圆形孔57j和第2绝缘壳体59的圆形孔59j而形成的圆筒空间内配置的滑动键块58,具有以下的构成。
即,该滑动键块58,其基体由合成树脂构成,如图7所示,在和第1绝缘壳体57相对向的一侧,具有接点58a1和接点58b1、58c1;其中,所述接点58a1,被形成在弹性腕58a上,在设置于第1绝缘壳体57的电阻基板57k上的电阻体图案57i上滑动;所述接点58b1、58c1,分别形成在弹性腕58b、58c上,并在设置于电阻基板57k上的集电体图案57h上滑动。弹性腕58a、58b、58c由一张金属板构成,通过镶嵌成形埋设在该滑动键块58的基体上。
由具有上述接点58a1的弹性腕58a、具有接点58b1的弹性腕58b、具有接点58c1的弹性腕58c,构成了通过旋转轴52的旋转而在第1绝缘壳体57的电阻基板57k的电阻体图案57i以及集电体图案57h上滑动的第1滑动键。
另外,该滑动键块58,如图6所示,在和第1绝缘壳体59相对向的一侧,具有接点58d1和接点58e1、58f1,其中,所述接点58d1,被形成在弹性腕58d上,并与设置在第2绝缘壳体59的接点基板部59k上的周边固定接点59g可接触和分离;所述接点58e1,58f1,分别形成在弹性腕58e、58f上,并与设置在第2绝缘壳体59的接点基板部59k上的中央固定接点59f常时接触。弹性腕58d、58e、58f由一张金属板构成,在设置于滑动键块58的基体上的突起插入形成于该金属板上的孔中的状态下,通过使其突起变形而设定固定部58m和58n来固定包含弹性腕58d、58e、58f的金属板(参照图9)。
由具有上述接点58d1的弹性腕58d、具有接点58e1的弹性腕58e、具有接点58f1的弹性腕58f,构成了随着旋转轴52的旋转而旋转,形成可动接点的第2滑动键。
另外,滑动键块58,如图7所示,在和第1绝缘壳体57相对向的一侧上,具有一对突出的凸部58i、58j,同时,如图6所示,在和第2绝缘壳体59相对向的一侧上,具有一对突出的凸部58g、58h。这些凸部58g、58h、58i、58j的外周面形成为圆筒面,构成可以旋转的轴部。而且,上述凸部58g、58h,由第2绝缘壳体59的插通孔59c可以旋转地保持。另外,在滑动键块58的中央部分上,形成旋转轴52插入的插通孔58p。
由具有上述集电体图案57h以及电阻体图案57i的第1绝缘壳体57的电阻基板57k和滑动键块58的上述第1滑动键构成电阻器单元。
另外,由作为具有上述中央固定接点59f以及周边固定接点59g的接点基板的第2绝缘壳体59和滑动键块58的上述第2滑动键构成了开关单元,即旋转开关。
图9是表示用于固定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按键用板簧的止动板以及滑动键块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从图9的反方向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0所示,在位于滑动键块58的第1绝缘壳体57一侧的上述凸部58i、58j之间,在上侧形成宽度尺寸大的凹部58k,在下侧形成宽度尺寸比凹部58k小的凹部581。与此对应,如图9所示,在止动板55上形成的上述突出部55a、55b,其中突出部55a被设定为适合滑动键块58的凹部58k大的宽度尺寸(周方向尺寸),突出部55b被设定为适合凹部581小的宽度尺寸。
通过将止动板55的突出部55a嵌入到滑动键块58的凹部58k中,使突出部55b嵌入到凹部581中,可使止动板55和滑动键块58随着旋转轴52的旋转而一体旋转。即,由止动板55的突出部55a、55b和滑动键块58的凸部58i,58j构成外周面由圆筒面形成的一个旋转轴部,该旋转轴部插通在第1绝缘壳体57的插通孔57c和衬板56的插通孔56c内,并可旋转地被保持着。
而且,如上所述,通过使止动板55的突出部55a和突出部55b的宽度尺寸不同,使滑动键块58的凹部58k和凹部581的宽度尺寸不同,可防止止动板55和滑动键块58相互之间的误插入。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使在止动板55的基体上形成的凸部变形,可以形成将按键用板簧54固定在止动板55上的固定部55c、55d。
另外,本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在位于滑动键块58的第2绝缘壳体59一侧的部分上,形成台阶部58q和58r,所述台阶部58q和58r,限制弹性腕58d、58e、58f超过规定量的挠曲变形,同时,可以用于确定该滑动键块58和第2绝缘壳体59的位置。同样,如图10所述,在位于滑动键块58的第1绝缘壳体57一侧的部分上,形成台阶部58s等,该台阶部58s,限制弹性腕58a、58b、58c超过规定量的挠曲变形,同时,可以用于确定该滑动键块58和第1绝缘壳体57的位置。并且,如图10所示,在按键用板簧54的中央部分上,设置有比轴座51的轴套51f大的贯通孔54e,使得按键用板簧54和轴套51f不会产生靠接,同时,旋转轴52能够从该贯通孔54e插通。
(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上述图2表示旋转轴52从轴座51伸出的状态,但是在旋转轴52没有进行旋转操作的时候,从图2所示的状态对该旋转轴52进行按压操作。
通过在轴线方向上对该旋转轴52的按压操作,抵抗弹簧62的弹力,则凸轮体61向图2的左方向移动,使得设置在该凸轮体61的下侧部分的图中未示的心形凸轮移动。由此,销64的另一端部64b,在心形凸轮上产生相对滑动。当旋转轴52按压至规定的位置,凸轮体61随此移动了规定量的时候,销64的另外一端部64b卡合在形成于心形凸轮的锁定部上,将凸轮体61以及旋转轴52以导入里侧的方式被锁定。即,图2所示的旋转轴52以比图2所示的状态更加向里侧按压的状态静止。在旋转轴52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该旋转轴52这样导入而不会对其他操作等产生影响。
在从该状态使旋转轴52突出,对该旋转轴进行旋转操作的时候,旋转轴52会被暂时按压到里侧。即,被实施压、压操作。由此,心形凸轮的锁定部和销64的另一端部64b的卡止被解除,变为锁定解除状态。因此,如果松开对旋转轴52所施加的按压力,则凸轮体61通过弹簧62的弹力会向衬板60方向移动,旋转轴52与此一体地从轴座51向突出方向移动,回复到上述图2所示的状态。
例如,在旋转轴52从轴座51伸出如图2所示的状态,从右侧观察图2,使得旋转轴52为正面视图的情况下,假设将旋转轴52以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到末端的状态设为初始位置。这样,当旋转轴52位于进行旋转操作之前的初始位置上时,如图6等所示的形成旋转开关的可动接点的第2滑动键所包含的接点58d1,被保持在与第2绝缘壳体59的接点基板部59k的周边固定接点59g相接触的位置上,接点58e1、58f1保持和中央固定接点59f接触的状态。即,中央固定接点59f和周边固定接点59g变为导通的开关接通的状态。
另外,构成图7等所示的电阻器单元的第1滑动键所包含的接点58a1,位于第1绝缘壳体57的电阻体图案57i上,接点58b1、58c1位于集电体图案57h上。
进而,构成按键机构、如图5所示的按键用板簧54的第1鼓出部54c,位于图4(a)所示的按键部件53的第1末端部53e上的点S1处,第2鼓出部54d位于按键部件53的第1平坦部53c上的点S2处。即,第1鼓出部54c保持为不进行与卡合突起53a卡合脱离的状态,第2鼓出部54d保持为不进行与突起部53b卡合脱离的状态。
若从该状态正面观察旋转轴52,使旋转轴5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其旋转力通过旋转轴52的卡合部52a,作为止动板55的旋转力而被传递,止动板55与旋转轴52一体旋转,并且,通过该止动板55的如图9所示的突出部55a、55b和图10所示的滑动键块58的凹部58k、581的嵌合关系,滑动键块58也与旋转轴52一体旋转。即,包含按键机构的第1鼓出部54c和第2鼓出部54d的按键用板簧54,包含接点58a1、58b1、58c1的电阻器单元的第1滑动键,包含接点58d1、58e1、58f1的旋转开关的可动接点的第2滑动键都和旋转轴52的旋转一体旋转。
而且,例如在将旋转轴52稍微旋转的时候,旋转开关的接点58d1从第2绝缘壳体59的接点基板部59k的周边固定接点59g离开,由此,中央固定接点59f和周边固定接点59g变为非导通,通过端子59f1、59g1输出开关断开的信号。
若将旋转轴52进一步旋转,则电阻器单元的如图7所示的接点58a1,在图8所示的第1绝缘壳体57的电阻基板57k的电阻体图案57i上滑动,通过图8所示的端子57h1,输出与旋转轴52的旋转量相对应的信号。
如上所述,在对旋转轴52进行旋转操作,将旋转开关切换为断开的时候,即,在旋转轴52的旋转末端的附近,可以获得第1按键触感,进而,旋转轴52顺次旋转,从电阻器单元输出信号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例如和第1按键触感不同的第2按键触感。
即,当旋转开关从接通切换到断开的时候,通过旋转轴52的旋转,图5(a)、(d)所示的按键用板簧54的第2鼓出部54d,从图4(a)所示的按键部件53的第1平坦部53,向图4(a)的顺时针方向滑动,和突起部53b卡合脱离,到达第2平坦部53d上。通过该第2鼓出部54d和突起部53b之间的卡合脱离,可以获得上述第1按键触感。并且,这样,在第2鼓出部54d和突起部53b卡合脱离期间,图5(a)、(c)所示的按键用板簧54的第1鼓出部54c,在图4(a)所示的按键部件53的平坦第1末端部53e上滑动。
进而,若旋转轴52旋转,则按键用板簧54的第1鼓出部54,和如图4(a)所示的有多个凹凸部构成的卡合突起53a卡合脱离,从而可以获得上述第2按键触感。并且,在第1鼓出部54c和卡合突起53a卡合脱离期间,按键用板簧54的第2鼓出部54d,在图4(a)所示的按键部件53的第2平坦部53d上滑动。
如果为了从上述使旋转轴52顺次旋转的状态返回到初始位置而使旋转轴52逆时针旋转至旋转末端的附近,则旋转开关的第2滑动键所包含的如图6所示的接点58d1,和图8(b)所示的周边固定接点59g接触,将开关切换到接通的状态。此时,按键用板簧54的第2鼓出部54d从图4(a)所示的第2平坦部53d向图4(a)的逆时针旋转方向滑动,和突起部53b卡合脱离,进而至第1平坦部53c上。通过该第2鼓出部54d和突起部53b的卡合脱离,可以再次获得上述第1按键触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旋转轴52旋转,可以进行旋转开关的接通、断开的切换,另外,可以从电阻器单元输出对应旋转轴52的旋转量的信号。进而,可以获得由按键机构在进行旋转开关接通、断开切换时的第1按键触感、和旋转开关的开关断开状态中随着旋转轴52的旋转而获得的第2按键触感。
(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具有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利用由具有在第1弹性腕54a上形成的第1鼓出部54c和在第2弹性腕54b上形成的第2鼓出部54d的按键用板簧54和具有由多个凹凸部构成的卡合突起53a以及突起部53b的按键部件53构成的单一按键机构,而仅通过卡合脱离动作就可以获得按键触感,所以,可以确保不会产生不协调的按键触感,从而获得优越的按键性能。另外,旋转开关,只要设定为与随着旋转轴52的旋转而旋转的第2滑动键所包含的弹性腕58d的接点58d1的旋转轨迹相对应的形状即可,因为,在这样的旋转轨迹的外侧,不需要凸轮等的其他部件,所以可以减小该旋转开关的形状。由此,可以实现整体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一张金属板构成的按键用板簧54,具有第1鼓出部54c和第2鼓出部54d,所以,可以使第1鼓出部54c与卡合突起53a卡合脱离时的按键感触和第2鼓出部54d与突起部53b卡合脱离时的按键触感,即,在旋转轴52的旋转末端附近动作的旋转开关的开关切换动作时的按键触感不同,从而可以提高旋转开关切换动作的识别性。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按键部件53的卡合突起53a形成为截面三角形,将突起部53b形成为截面梯形形状,同时,将按键用板簧54的第1鼓出部54c形成为截面圆弧形状,将第2鼓出部54d形成为截面梯形形状,所以,可以明确地使通过第1鼓出部54c与截面三角形状的卡合突起53a的卡合脱离所获得的按键触感、旋转轴52的旋转末端附近的第2鼓出部54d与截面梯形形状的突起部53b的按键触感不同。
另外,因为将按键用板簧54的第2鼓出部54d形成为比第1鼓出部54c大的形状,所以,伴随第2鼓出部54d和按键部件53的突起部53b的卡合脱离的按键触感和伴随第1鼓出部54c与按键部件53的卡合突起53a的卡合脱离的按键触感相比,可以设定得大一些。即,可以将旋转轴52的旋转末端附近的旋转开关进行开关切换时的按键触感设定得大一些,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该开关切换动作的识别性。
另外,因为在随着旋转轴52旋转而按键用板簧54的第2鼓出部54d与突起部53b卡合脱离的时候,第1鼓出部54c位于高度设定比卡合突起53的凸部低的平坦状的第1末端部53e上,所以,第1鼓出部54c的弹性变形量变小,使得第1鼓出部54c在第1末端部53e上滑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变小。因此,与第1末端部53e比较高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第1鼓出部54c的影响,则可以张弛明显地明确通过第2鼓出部54d与突起部53b的卡合脱离所产产生的按键触感。即,可以明确旋转开关的开关切换时的按键触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按键用板簧54的第1鼓出部54c与第2鼓出部54d配置在距旋转轴52的旋转轴线大致相同的半径的位置处,所以,可以将按键用板簧54的形状设定小一些,因此随之可以使按键部件53的形状缩小。即,可以更加减小旋转开关的形状。
另外,因为将按键用弹簧54的第1鼓出部54c与第2鼓出部54d配置在把旋转轴52夹在中间的相对向的位置处,所以,可以很好地保持按键部件53与按键用板簧54之间接触压力的平衡,由此,可以获得力的关系稳定的构造,从而可以提高耐久性。另外,可以实现转动轴52的圆滑的旋转,确保优越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以收纳滑动键58的方式将第1绝缘壳体57和第2绝缘壳体59一体化,即,将埋设在第1绝缘壳体57中的电阻基板57k和作为接点基板的第2绝缘壳体59实行单元化构成,所以,可以高精度地设定通过第2滑动键所包含的接点58d1与第2绝缘壳体59的周边固定接点59g接触分离来进行旋转开关的切换,和通过第1滑动键所包含的接点58a1在电阻基板57k的电阻体图案57i上滑动所产生的信号输出的时机,从而获得优越的输出性能。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构成按键机构的按键部件53固定在作为固定部件的轴座51上,构成使具有分别与该按键部件53的卡合突起53a、突起部53b卡合脱离的第1鼓出部54c、第2鼓出部54d的按键用板簧54随着旋转轴52的旋转而旋转的构造,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样的构成。也可以将按键用板簧54固定在固定部件上,构成按键部件53随着旋转轴52的旋转而旋转的构造。
另外,在没有旋转轴52的推压锁定机构的情况下,可以省略止动板55,在作为旋转部件的旋转轴52上,直接设置按键用板簧和按键部件。
并且,也可以将构成按键部件等的按键机构的部件一体设置在构成固定部件的衬板56和第1绝缘壳体57等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在旋转末端旋转开关为接通结构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旋转末端时为断开的结构。

Claims (8)

1.一种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固定部件;
旋转部件,其包含相对于该固定部件可旋转地被保持的旋转轴;
按键部件,其一体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部件的任意一方上,并且具有由多个凹凸部构成的卡合突起和配置在与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末端附近相对应的位置处的突起部;
按键用板簧,其被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以及所述旋转部件的任意另一方上,并且具有与所述按键部件的所述卡合突起以及所述突起部卡合脱离从而产生按键触感的鼓出部;
形成电阻体图案的电阻基板;
第1滑动键,其通过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在所述电阻基板的所述电阻体图案上滑动;
旋转开关,其在所述旋转轴的所述旋转末端附近进行开关切换动作;
所述旋转开关具有形成了固定接点的接点基板以及随着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并形成可动接点的第2滑动键,
若使所述旋转轴旋转,则所述第2滑动键在所述接点基板上滑动,进行开关切换,同时,所述按键用板簧的所述鼓出部与所述按键部件的所述卡合突起或者所述突起部进行卡合脱离,从而产生按键触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用板簧由一张金属板构成,该金属板,具有与所述卡合突起卡合脱离的第1鼓出部和与所述突起部卡合脱离的第2鼓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鼓出部,设置在两端支撑的第1弹性腕上,所述第2鼓出部,设置在两端支撑的第2弹性腕上,并且所述第1鼓出部和所述第2鼓出部,配置在把所述旋转轴夹在中间的相对向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鼓出部,其形状比所述第1鼓出部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卡合突起形成为截面三角形状,将所述突起部形成为截面梯形形状,同时,将所述第1鼓出部形成为截面圆弧状,将所述第2鼓出部形成为截面梯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部件具有平坦状的末端部,该末端部连设在由所述多个凹凸部构成的卡合突起上,且其高度设定为比该卡合突起的凸部低,
在所述第2鼓出部与所述突起部卡合脱离期间,所述第1鼓出部位于所述末端部上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1鼓出部和所述第2鼓出部配置在距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轴线大致相同半径上的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电阻基板和所述接点基板单元化。
CNB2005101340957A 2004-12-27 2005-12-27 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 Active CN10053360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77099 2004-12-27
JP2004377099A JP4394568B2 (ja) 2004-12-27 2004-12-27 スイッチ付可変抵抗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7616A CN1797616A (zh) 2006-07-05
CN100533607C true CN100533607C (zh) 2009-08-26

Family

ID=36738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40957A Active CN100533607C (zh) 2004-12-27 2005-12-27 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94568B2 (zh)
CN (1) CN10053360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8396B2 (ja) * 2010-07-08 2014-08-06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回転操作装置
CN103489554A (zh) * 2013-07-08 2014-01-01 昆山福烨电子有限公司 宽幅电位器
JP6807490B1 (ja) * 2020-04-27 2021-01-06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減衰力発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186061A (ja) 2006-07-13
JP4394568B2 (ja) 2010-01-06
CN1797616A (zh) 2006-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2578C (zh) 带旋转规制机构的2轴铰链
EP1161892B1 (en) A plastic clipping device
CN107820704B (zh) 电子装置
KR100380249B1 (ko) 플라스틱제 클립의 개폐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채용한플라스틱제 클립
CN100533607C (zh) 带开关的可变电阻器
US7996050B2 (en) Input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DE102007003269A1 (de) Eingabevorrichtung für ein elektronisches Gerät und damit ausgestattetes elektronisches Gerät
CN101463863A (zh) 双轴铰链以及具有该双轴铰链的电子设备
EP3528098B1 (en) Responsive mouse click mechanism
TWI274243B (en) Latch mechanism and notebook computer with the latch mechanism
CN101527218B (zh) 钥匙操作用开关装置
CN114566398A (zh) 电子设备
CN112563063A (zh) 应用于核磁环境下的旋钮按键结构
CN212814810U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手表
CN213126727U (zh) 一种活动按钮门
CN211836166U (zh) 一种新型调控装置及带有该新型调控装置的跑步机
CN101170589A (zh) 铰链机构以及携带终端
TWM353419U (en) Mouse structure with tapping sensation of adjustable button
CN220009241U (zh) 一种能够减小开盖按键行程的开合盖机构
CN220795660U (zh) 一种可拆卸式智能主机结构及智能手表
JPS5821058Y2 (ja) レバ−スイツチ
CN217641067U (zh) 一种轻触开关
KR200353334Y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슬라이드장치
CN117661939A (zh) 一种门体扣手及其应用的汽车
WO2023184168A1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ine Alpine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