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5751C -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5751C
CN100525751C CNB2004101026700A CN200410102670A CN100525751C CN 100525751 C CN100525751 C CN 100525751C CN B2004101026700 A CNB2004101026700 A CN B2004101026700A CN 200410102670 A CN200410102670 A CN 200410102670A CN 100525751 C CN100525751 C CN 1005257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radix
rhizoma
ca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1026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21104A (zh
Inventor
丁铁岭
常林
倪进军
邓木秀
林平
杨正建
肖立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41010267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25751C/zh
Publication of CN1621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21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57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575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医用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其包括外侧的医用压敏胶层、中间的经穴治疗贴层和内侧的保护层,其特征在于:在医用压敏胶层与经穴治疗贴层之间设有定向匀电位体层和聚能离子层。其优点在于:其将聚能离子膜和含有药物成分的经穴治疗贴结合起来使用,通过二者的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透皮治疗效果。本发明是集穴位灸和药物、静电场和微电流于一体共同作用于经穴系统,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镇痛消肿、纠正病理紊乱状态、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抗血栓、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乳腺增生、盆腔炎、肿瘤疼痛、脉管炎、静脉曲张等血栓类和血管内皮损伤类疾病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的多种疾病。

Description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镇痛消肿、调节人体脏腑功能、纠正病理紊乱状态作用。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乳腺增生、盆腔炎、肿瘤疼痛、脉管炎、静脉曲张等血栓类和血管内皮损伤类疾病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的各类疾病。
背景技术
经穴透皮疗法作为中华医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千百年来经久不衰的疗效魅力倍受世人瞩目,虽逾千年而不衰。为了增强其透皮疗效和扩大治疗范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离子导入穴位透皮治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但这些穴位灸透皮系统均需外加电源和导电电极,或利用电子仪器和发热材料加温、加热,或运用远红外线的热能和穿透力,给药物加温,以药物和温热共同作用于穴位起到透皮灸疗的作用,应用上多有不便,不利推广。
随着功能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等学科的发展与相互渗透,高分子聚合物驻极体膜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手段已逐步应用于临床,用此材料制成的驻极体电子膜可以作为刺激源被植入人体或贴敷于皮肤或骨折、损伤局部,通过驻极体产生的静电场和微电流进行治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验结果显示:负极性驻极体具有促进3T3细胞生长和诱导3T3细胞凋亡的双向调控作用。驻极体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是:负极性驻极体改变了细胞的膜电位,使细胞质钙离子内流,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迅速出现持续性升高,钙作为细胞内信使介质或促进核酸内切酶活化,降解DNA为180~200bp的片段,导致细胞凋亡。实验证实:驻极体膜长期、持续和稳定的电场作用对微血管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分化。驻极体膜可降低实验动物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并且可使红细胞的变形性能和聚集程度得到改善。这是因为驻极体膜具有恒定的静电场,作用于生物组织时在相应组织内形成一定的电势梯度,增加了血管内壁和血液中有形成份的带电量,增加了红细胞之间以及红细胞与周围组织的静电作用力,改善供血条件,降低由于损伤而造成的诸如血管内壁,血液等组织驻极态的损伤程度,降低红细胞的聚集程度。另一方面,驻极体膜产生的静电能影响细胞环境的生化改变,对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可刺激多能细胞分化,增加单位组织内DNA的含量,有助于组织细胞的修复,驻极体膜的电刺激形成机制出现于细胞水平,因而驻极体膜可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从而降低了血小板的附壁量;红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份的聚集以及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度。此外驻极体膜形成的电刺激还可激活细胞内的cAMP系统,这对降低血液粘度,改善红细胞的聚集和变形性能有一定意义。
CN 85100859 A公开了三种高聚物微孔驻极体模及制造方法,该发明有三种微孔驻极体膜,即聚四氟乙烯微孔模、聚丙烯超细纤维膜、硝化纤维素微孔膜,其共同特点都带有微孔能长久保持一定高的静电位。
CN 86102516 A公开了一种高分子薄膜驻极体的制造方法,它是采用射频低温等离子体注入工艺,所得到的高分子薄膜驻极体的两面基本上为负电位,与人体皮肤接触后的表面静电电位衰减较慢,可用来治疗骨折及加速骨生长。
CN 93112427 A公开了一种骨刺膜,其属于一种外敷型医用高分子驻极体膜。采用含氟高分子材料作薄膜,经过拉伸和电荷注入相结合的工艺来获得带正电位的驻极体膜,可用来治疗骨刺,颈椎病,肩周炎以及人体各部位的关节退变等疾病。
CN 02136852 A公开了一种高分子薄膜驻极体的新用途,用于治疗各种乳腺增生性疾病。
CN 02111071 A公开了一种用于伤骨愈膜材料处理方法。
申请号为9720060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固定于皮肤的驻极体复合膜。
申请号为00228776.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消痛药贴,其依次由粘贴层、金属箔层、离子堆积层、金属箔层、面托层组成。不含药物,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无皮肤刺激及过敏现象,具有明显的止痛、消肿、消炎作用。
申请号为200310107927.7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聚四氟乙烯驻极体多孔过滤膜的制备方法。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多种医用高分子聚合物驻极体膜及其制备方法,但是已知的医用高分子聚合物驻极体膜的应用都是直接以驻极体膜贴敷于皮肤或骨折、损伤局部应用于治疗,并没有和药物成份制成的以经穴或透皮治疗贴相互配合,从而使其治疗范围受到了限制,而且治疗效果不太理想。目前的经穴透皮治疗贴如没有外加电源或发热材料或远红外热能等电、热、激光的促透和离子导入,亦难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发明推出一种集穴位灸和药物、静电场和微电流于一体共同作用于穴位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时不需要外部电、热、远红外等离子导入或促透设备,非常方便,利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其将高聚物驻极体膜和含有药物成分的经穴治疗贴结合起来使用,通过二者的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上述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的配方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其包括外侧的医用压敏胶层、中间的经穴治疗贴层和内侧的保护层,在所述的医用压敏胶层与经穴治疗贴层之间设有定向匀电位体层和聚能离子层,其中定向匀电位体层与医用压敏胶层相邻。
所述的医用压敏胶层由高分子基质和非织造布复合制成,起固定匀电位体层和聚能离子层的作用。
所述的定向匀电位体层的基材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铂箔。
所述的聚能离子层由驻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高聚物材料制成。所述的高聚物是一种通过单向拉伸而实现的具有长期储存电荷能力的多孔高聚物材料,优选含氟高分子聚合物,更优选聚四氟乙烯。含氟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长期储存电荷的能力,即使在高湿度环境下,储存电荷的时间依然很长。通过电晕放电或通过等离子技术对其进行高压静电驻极,经驻极后可产生恒定的高压静电场,这些注入的空间电荷可沉积于高聚物材料的近表面,也可沉积于高聚物材料的内部,成为一种聚能态驻极体膜。
所述的经穴治疗贴层具体由经穴贴和透皮治疗贴两部分复合制成,其中经穴贴和透皮治疗贴叠加放置,并且叠放时有固定的顺序,经穴贴靠近保护层,透皮治疗贴靠近聚能离子层。经穴贴由经穴疗效激动剂与高分子基质结合制成,透皮治疗贴则是由治疗不同疾病的配方中的药物提取的透皮治疗剂与高分子基质结合制成。经穴贴在聚能离子层的作用下发挥刺激经穴循经感传、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药物透皮治疗的多重作用。透皮治疗贴在聚能离子层的药物促透促渗作用下发挥活血化瘀、镇痛消肿、纠正病理紊乱状态、调节人体脏腑功能的功效,用于治疗各种相应的疾病。
具体的经穴贴和透皮治疗贴配方为:
1、经穴疗效激动剂配方:马钱子碱2.5-8份、蟾毒灵0.5-4份、龙脑5-10份、肉桂酸5-10份、楮桃叶15-30份、生半夏5-30份、山奈5-20份、红辣椒5-30份,均以重量份计。
2、透皮治疗贴配方:
(1)骨关节病透皮治疗贴配方:威灵仙5-15份、炒小茴1-10份、干姜1-10份、肉桂1-10份、骨碎补1-15份、锻自然铜1-3份、甘松1-5份、血竭1-2份、蟾酥0.5-1份、凌霄花1-10份、木鳖子1-10份、绵头雪莲1-10份、吴茱萸0.5-3份、穿山甲1-10份、鹿衔草5-15份、艾叶5-10份、川乌1-3份、草乌1-3份、丁香0.5-3份,均以重量份计;
(2)乳腺病透皮治疗贴配方:瓜蒌5-15份、急性子5-15份、黄芩5-10份、川楝子10-15份、仙灵脾5-15份、元胡5-10份、郁金5-10份、漏芦5-10份、三棱5-10份、莪术5-10份、乌药片5-10份,均以重量份计;
(3)妇科炎症透皮治疗贴配方:马鞭草5-15份、黄芩5-15份、栀子5-15份、花椒3-10份、射干5-15份、荜拨5-15份、鱼腥草5-15份、桂枝10-15份、土茯苓5-15份、雄黄0.5-1份、玫瑰花1-5份、皂刺1-10份,均以重量份计;
(4)脉管炎、静脉曲张透皮治疗贴配方:苏木5-10份、芒硝5-10份、松节1-5份、川乌1-5份、草乌1-5份、毛冬青10-15份、连翘10-15份、珍珠粉5-1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乌蛸蛇5-10份、穿山甲1-5份、皂刺2-5份、怀牛膝2-5份,均以重量份计;
(5)肿瘤透皮治疗贴配方:雄黄1-3份、藤黄1-4份、雪上一枝蒿5-15份、甘遂0.5-3份、紫草5-20份、农吉利1-5份、生萱草5-15份、毛莨0.5-1份、水红花籽5-10份、马鞭草5-15份、铁棒锤1-3份、商陆1-3份、博落回5-15份,均以重量份计。
所述的保护层为防粘衬纸。具有保护经穴治疗贴不受污染和防止聚能离子膜电荷非正常流失的作用。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包括从外侧至内侧(与人体接触一侧)依次复合的医用压敏胶层1、定向匀电位体层2、聚能离子层3、经穴治疗贴层4和保护层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如聚四氟乙烯的高聚物薄膜经单轴拉伸形成具有一定连通性的多孔膜,膜厚10-80μm,孔径0.25-5μm,拉伸度50-70%,然后冲压成不同规格的长方形贴片,并将其粘贴在衬有金属层(如铝箔)的医用压敏胶贴布上,用电晕放电法或等离子体方法对其贴片进行高压驻极,制成聚能离子贴片;其中,对其贴片的高压驻极,根据不同疾病治疗机理的要求,可以为负极性驻极;也可以为正极性驻极。
(2)按经穴疗效激动剂配方制成的流浸膏,与高分子基质混合制成经穴贴;将根据不同疾病组方的中药组合物分别提取制备而成的透皮治疗剂(流浸膏)与高分子基质混合制成透皮治疗贴;将经穴贴和透皮治疗贴按固定的顺序(经穴贴靠近保护层,透皮治疗贴靠近聚能离子层)叠加后,粘贴到步骤(1)的贴片上,再覆盖保护层,即可。
本发明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的使用方法:使用时揭去保护层,根据不同疾病贴敷相应的穴位处,每日2~3贴,每贴可连续使用24小时。
本发明的聚能离子层为驻有极化电荷的“永电体”,它是一种能长期储存电荷和(或)保持极化状态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聚物功能材料,利用其静电场和微电流对药物的促透作用和与经穴效应的协同作用,持续性刺激人体的相关部位或相关穴位,使其生理生化效应和经穴生物放大效应效果更为积极。它可调节皮肤的离子通道,改变穴位贴中药物极性离子的动力学规律,增强药物的透皮吸收。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的体外透皮实验结果显示:与单用穴位贴对照组相比,负极性电离子膜和穴位贴结合,可使其马钱子碱透皮累积渗透量(μg/ml)明显增加,在8h时段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的马钱子碱透皮累积渗透量是单用穴位贴对照组的1.73倍,这说明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具有改变皮肤结构促药物透皮扩散的作用。国内外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外加电场、微电流等物理因子对人体局部器官的直接作用,或者作用于相关穴位都可以产生生物的或生化的效应,可以用来治疗某些疾病。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以其静电场和微电流与经穴效应的协同作用,持续性刺激人体的相关部位或相关穴位,使其生理效应和经穴生物放大效应效果更为积极。现代中医理论认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穴位是生物体电场的活动点或敏感点,而经络则是生物体电磁传导的通道。生物体本身存在微电流,细胞膜内外,细胞之间都存在微电流,而体表面电流的通道和经络相一致,沿着经络,生物阻抗最小,静电场和微电流作用于穴位,通过经络实现生物放大作用,对生物电场发生影响,从而对机体产生治疗效应。因此,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的设计是集穴位灸和药物、静电场和微电流于一体共同作用于经穴系统,达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镇痛消肿、纠正病理紊乱状态、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抗血栓、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经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于各种常见疾病,如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乳腺增生、盆腔炎、肿瘤疼痛、脉管炎、静脉曲张等血栓类和周围血管类疾病以及机体免疫力低下的各类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的立体结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是试验例5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对马钱子碱的累积渗透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治疗骨质增生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
(1)将聚四氟乙烯薄膜经单轴拉伸形成具有一定连通性的多孔膜,然后冲压成6.5cm×11.5cm规格的长方形贴片,并将其粘贴在贴有铝箔层的医用压敏胶贴布上,用电晕放电法对其贴片注入正极性高压静电,表面电位值800-2500V,制成聚能离子贴片;
(2)制备高分子基质:取明胶10份加水浸润,于水浴上加热溶化,然后加入聚乙烯醇1份、甘油20份、甲基纤维素2份、吐温808份混匀,再加入氧化锌1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白陶土15份混合制成高分子基质。
(3)制备经穴疗效激动剂:取楮桃叶20g、生半夏20g、山奈20g、红辣椒10g粉碎成粗粉,用9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第1次15倍量,第2次8倍量)过滤,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浓缩液,提取后的药渣再行水煎煮两次,将滤出液浓缩,合并上述两种浓缩液,制成流浸膏;加入马钱子碱6.5g、蟾毒灵3.5g、肉桂酸10g和粉碎成极细粉的龙脑10g搅拌混匀,即得;
(4)制备透皮治疗剂:取威灵仙10g、炒小茴7g、干姜7g、肉桂7g、骨碎补7g、锻自然铜3g、甘松3份、凌霄花7g、木鳖子7g、绵头雪莲7g、吴茱萸3g、穿山甲7g、鹿衔草7g、艾叶6g、川乌3g、草乌3g、丁香3g粉碎成粗粉,用75%的乙醇(10倍量)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浓缩;提取后的药渣再行水煎煮两次,将滤出液浓缩,合并上述两种浓缩液,制成流浸膏;加入粉碎成极细粉的血竭2g和蟾酥1g搅拌均匀,即得;
(5)经穴贴的制备:取高分子基质3份,加入上述经穴疗效激动剂1份,搅匀,涂布,放置24h后,裁切成直径为3.5cm规格;
(6)透皮治疗贴的制备:取高分子基质3份,加入上述透皮治疗剂1份搅匀,涂布,放置24h后,裁切成12cm×16cm规格;
(7)将经穴贴和透皮治疗贴按固定的顺序(经穴贴靠近保护层,透皮治疗贴靠近聚能离子层)复合,然后粘贴到步骤(1)的贴片上,再粘贴防粘衬纸即可。
实施例2  治疗乳腺疾病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以等离子体法注入负极性高压静电,表面电位值1000-2500V;制备透皮治疗剂时取瓜萎10g、急性子10g、黄芩10g、川楝子10g、仙灵脾15g、元胡10g、郁金10g、漏芦10g、三棱5g、莪术5g、乌药片5g,用乙醇渗漉;将经穴贴和透皮治疗贴按固定的顺序(经穴贴靠近保护层,透皮治疗贴靠近聚能离子层)复合,然后粘贴到聚能离子贴片上。
实施例3  治疗脉管炎、静脉曲张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以等离子体法注入负极性高压静电,表面电位值600-1500V;制备透皮治疗剂时取苏木10g、芒硝10g、松节5g、川乌5g、草乌5g、毛冬青15g、连翘10g、珍珠粉10g、七叶一枝花10g、乌蛸蛇10g、穿山甲5g、皂刺5g、怀牛膝5g,用乙醇渗漉;将经穴贴和透皮治疗贴按固定的顺序(经穴贴靠近保护层,透皮治疗贴靠近聚能离子层)复合,然后粘贴到聚能离子贴片上。
实施例4  治疗妇科疾病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以等离子体法注入负极性高压静电,表面电位值800-1500V;制备透皮治疗剂时取马鞭草11g、黄芩8g、栀子11g、花椒8g、射干8g、荜拨11g、鱼腥草11g、桂枝11g、土茯苓8g、雄黄1g、玫瑰花4g、皂刺8g,用乙醇渗漉;将经穴贴和透皮治疗贴按固定的顺序(经穴贴靠近保护层,透皮治疗贴靠近聚能离子层)复合,然后粘贴到聚能离子贴片上。
实施例5  治疗肿瘤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
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以等离子体法注入负极性高压静电,表面电位值600-1500V;制备透皮治疗剂时取雄黄3g、藤黄4g、雪上一枝蒿13g、甘遂3g、紫草20g、农吉利4g、生萱草13g、毛莨1g、水红花籽7g、马鞭草13g、铁棒锤3g、商陆3g、博落回13g,用乙醇渗漉;将经穴贴和透皮治疗贴按固定的顺序(经穴贴靠近保护层,透皮治疗贴靠近聚能离子层)复合,然后粘贴到聚能离子贴片上。
试验例1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骨关节病疼痛的临床观察
骨痹包括各种关节疾病引起的关节疼痛、肿大、骨质损伤、机能障碍等症,是由风寒湿邪入侵、重力外伤、气血痹阻、脏气虚弱、筋骨失养等多种原因所致。发明人对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进行临床观察,纳入临床总结的骨关节疾病患者共68例,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6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发病年龄最小21岁,最大6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者达10年。骨质增生29例(颈椎病12例,腰椎病8例,跟骨骨质增生5例,其他骨质增生4例),股骨头坏死6例,肩周炎11例、骨折4例,关节炎18例(风湿性关节炎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膝关节炎5例)。
1.2 疼痛评价标准
1.2.1 采用韩氏视觉模拟尺(CVAS/测定评估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分10个等级。
1.2.2 主诉疼痛分级标准:按照WH0主诉疼痛分级法(VRS)标准。
0度:无疼痛;
I度:阵发性轻微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饮食及睡眠;
II度: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较重,不能忍受,日常活动、饮食及睡眠受到一定影响,需要用弱阿片类药物止痛;
III度:剧痛难忍,不能正常生活、饮食及睡眠,可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方法
采用随机的分组方法,将68例骨关节疾病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非治疗因素如年龄、性别、疼痛程度、病种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实验组:贴敷本发明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骨关节病型),每次2~3贴,每贴可连续贴敷24小时,30天为一疗程。
骨关节病选穴:主穴为阿是穴。颈椎加大椎、肩贞、风池;腰椎加腰奇、八髎、委中;膝关节加犊鼻、足三里、丰隆。
对照组:疼痛部位外敷“壮骨麝香止痛膏”(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624),每次1~2贴,连续30天为一疗程。
2.2 临床观察指标及记录
自觉症状或体征:疼痛、麻木、酸困、无力、局部压痛、肿胀等;主诉疼痛分级评估(VRS);CVRS值。
2.3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1)疼痛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局部压痛消失;(3)治疗后CVAS值下降至0分者。
显效:(1)疼痛临床症状比治疗前改善达2/3者,但仍有轻微疼痛;(2)局部压痛明显减轻;(3)自身治疗前后CVAS差值(d)下降3-5分者。
有效:(1)自觉症状有所好转,疼痛比治疗前减轻达1/3者,但仍有疼痛感;(2)局部压痛减轻;(3)自身治疗前后CVAS差值(d)下降1-2分者。
无效: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自觉症状无改善,自身治疗前后CVAS差值(d)<1分者。
3 治疗结果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Figure C200410102670D00131
注:x2=11.20,*P<0.01。
表2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不同程度疼痛患者的止痛疗效
Figure C200410102670D00141
注:自身治疗前后比较,t值=16.31,*P<0.01
表3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Figure C200410102670D00142
4 结论
(1)临床观察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折、膝关节病等骨关节疾患引起的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患者共68例。经统计学处理,35例骨病患者采用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结果表明: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折、膝关节病等骨关节疾患具有较好的消肿止痛、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其疗效显著优于“壮骨麝香止痛膏”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2)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病疼痛患者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疗效统计表明:治疗前I度疼痛患者3例,II度疼痛患者17例,III度疼痛患者15例,治疗后I度疼痛患者12例,II度疼痛患者9例,III度疼痛患者仅2例,治疗后有12例患者疼痛完全消失,疼痛指数(VRS)治疗后平均下降32.47±9.5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16.31,P<0.01。
(3)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骨关节疾患引起的疼痛、肿胀、麻木、肌无力、活动障碍等局部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治疗后疼痛的改善率为97.14%,肿胀的改善率为95.45%,麻木的改善率为86.67%,肌无力的改善率为75.00%,关节活动障碍的改善率为89.47%,
(4)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病人用“壮骨麝香止痛膏”药贴后出现局部瘙痒、红疹,停药后5-6天逐渐消失,未见其它影响。
试验例2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观察
纳入临床总结的乳腺增生、盆腔炎的妇科疾病患者共112例,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临床观察的115例患者均为妇科门诊确诊的乳腺增生患者和盆腔炎患者。年龄:12—26岁22例,27—40岁48例,41—50岁31例,51岁以上者11例。其中:乳腺增生57例,盆腔炎55例。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7年。疼痛程度:I度疼痛18例,II度疼痛64例,III度疼痛30例。
1.2 疼痛分级评价标准
O度:无疼痛。
I度(轻度疼痛):疼痛轻微,可以忍受,无痛苦面容,能正常工作、生活、饮食及睡眠,无全身症状。疼痛积分5—10分。
II度(中度疼痛):疼痛较重,不能忍受,有痛苦面容,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但无坐卧不安;日常生活饮食及睡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或需要药物止痛。疼痛积分11—20分。
III度(重度疼痛):疼痛难忍,坐卧不安,不能正常生活、饮食及睡眠,必须卧床休息,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可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疼痛积分>20分。
2、治疗方法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
将112例乳腺增生、盆腔炎患者随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实验组为62例(乳腺增生32例,盆腔炎30例),对照组为50例(乳腺增生25例,盆腔炎25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病程、病种、疼痛程度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实验组:①乳腺增生:贴敷本发明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乳腺型,贴敷部位:病灶局部、膻中、乳根、章门、三阴交,每次2-3贴,每贴可连续贴敷24小时,一个月为一个疗程。②盆腔炎:贴敷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妇炎型,贴敷部位:病灶局部、三阴交、关元、中极、神阙,每次2-3贴,每贴可连续贴敷24小时,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①乳腺增生:贴敷威尔乳腺贴(上海威尔医疗保健厂生产),贴敷于患病处或穴位,每三天换药一次,10为一个疗程。②盆腔炎:妇科千金片(株洲市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片/次,3次/日,口服。
2.2 疗效评定标准
2.2.1 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乳腺疼痛消失,结节较原范围缩小2/3,质地变软。乳腺近红外线扫描提示病变范围相应缩小。
有效:乳腺疼痛减轻,结节较原范围缩小1/3,质地变软。乳腺近红外线扫描提示病变范围相应缩小。
无效: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无变化,乳腺近红外线扫描提示病变范围无改变。
2.2.2 盆腔炎的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血象基本正常,妇科检查盆腔包块缩小,附件粘连明显减轻。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部分缓解,血象部分改善,妇科检查盆腔包块及附件粘连有所减轻。
无效:症状、体征、血象及妇科检查均无改善。
2.3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F检验进行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10.0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3 临床观察结果
表4  乳腺增生治疗后临床疗效的两组比较
Figure C200410102670D00171
注:*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8.801,P<0.01。
表5  盆腔炎治疗后临床疗效的两组比较
Figure C200410102670D00172
注:*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x2=7.333,P<0.01。
表6  两组妇科痛症患者治疗后镇痛效果比较
Figure C200410102670D00173
注:*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4 临床试验结论
4.1 经统计学处理,32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乳腺型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6.88%,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8.00%,两组相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乳腺型”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威尔乳腺贴”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乳腺增生患者具有较好的通经活络、镇痛散结作用。
4.2 30例盆腔炎患者采用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妇炎型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4.00%,两组相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妇炎型”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妇科千金片”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盆腔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止痛消炎作用。
4.3 经临床观察“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乳腺增生、盆腔炎患者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止痛生效时间为8.50±0.73,对照组止痛生效时间为24.36±0.29,“妇康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妇科痛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试验例3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纳入临床观察的静脉曲张患者31例,脉管炎患者33例。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观察指标
(1)自觉和他觉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患肢病变局部的疼痛、肿胀程度及局部皮色改变情况。
(2)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
2、病例的诊断标准及选择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疗效评价标准
(1)、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肢久站后沉重、肿胀、疼痛消失,色素沉着改变,但仍有轻度浅静脉扩张、弯曲者.
有效:患肢久站后沉重、肿胀、疼痛好转,但浅静脉弯曲、扩张未见明显好转者。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脉管炎的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①临床症状明显改变;②肢体创面愈合或接近愈合;③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血流图均有改善;④步行速度100~120步/分,能持续步行500m左右。
有效:①临床症状减轻;②肢体创面接近愈合或缩小;③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血流图略有改善;④步行速度100~120步/分,能持续步行300m左右。
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病情继续发展者。
4、治疗方法
本发明脉康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的处方由苏木、芒硝、松节、川乌、草乌、毛冬青、连翘、珍珠粉、七叶一枝花、乌蛸蛇、穿山甲、皂刺、怀牛膝组成。贴敷部位:病灶局部、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次2-3贴,每贴可连续贴敷24小时,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5、临床试验结果
表7  脉康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统计
Figure C200410102670D00191
表8  脉康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Figure C200410102670D00192
表9  脉康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指标变化比较
Figure C200410102670D00201
6 临床试验结论
(1)临床观察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静脉曲张患者31例,脉管炎患者33例,64例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经“脉康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2.19%,其中静脉曲张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显效率为51.61%,脉管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显效率为33.33%。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脉康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静脉曲张和脉管炎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温经活络、消肿止痛作用。
(2)脉康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静脉曲张及脉管炎患者引起的疼痛、肿胀、麻木、静脉卷曲、色素沉着、疲倦无力等临床症状均有显著的改善,对疼痛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5.45%,肿胀的改善率为90.91%,麻木的改善率为85.71%,静脉卷曲的改善率为90.00%,疲倦无力的改善率为76.67%。
(3)静脉曲张患者和脉管炎患者经脉康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后,其血液流变学中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具有防止血细胞粘附和聚集的抗血栓作用。
(4)安全性评价:观察过程中,未出现异常自觉症状及不良反应。
试验例4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癌症的临床观察
疼痛是晚期癌症患者最常见、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中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我院使用具有镇痛消肿、温经通络作用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采用完全随机化的分组方法,对3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癌痛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同时与对照组进行同步临床比较,现将临床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61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均为经I级(病理学或细胞学)和II级(CT、MRI、X线、B超中两项联合诊断)临床诊断确诊的癌症疼痛患者。其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54.32岁。肺癌10例,肠癌10例,肝癌11例,食管癌8例,胃癌9例,乳腺癌6例,前列腺癌3例,膀胱癌2例,胆囊癌2例。癌痛程度经VAS评估均在2~10范围,其中II级癌痛患者6例,III级癌痛患者22例,IV级癌痛患者25例,V级癌痛患者8例。
1.2 疼痛分级及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1.2.1 疼痛分级(NRS)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癌症数字疼痛分级法》进行分级(0~10分):I级:0分为无痛;II级:1~3分为轻度疼痛;III级:4~6分为中度疼痛;IV级:7~9分为重度疼痛;V级:10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
1.2.2 生活质量评分参照《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3第24卷第3期。
2 治疗方法
2.1 分组方法
采用1:1完全随机化的分组方法,随机分实验组n=31,对照组n=3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非治疗因素如性别、年龄、癌种及疼痛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均衡可比性。
2.2 治疗方法
实验组:贴敷本发明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处方由雄黄、藤黄、雪上一枝蒿、甘遂、紫草、农吉利、生萱草、毛莨、水红花籽、马鞭草、铁棒锤、商陆、博落回组成。
贴敷方法:贴敷于病灶局部及相关穴位。主穴:脾俞、胃俞、肝俞、足三里、神阙。呼吸系统癌症加膻中、乳根;肝胆癌症加章门、期门;消化系统癌症加膻中、乳突、上脘、中脘;肠癌及泌尿系统癌症加中极、关元、天枢。每次任选2-3个穴位,每贴可连续贴敷24小时。三周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阿魏化痞膏(由济南爱民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3120210)贴敷于神阙穴、膻中及患处,三周为一个疗程。
2.3 临床观察指标:疼痛强度、疼痛分级、生活质量评分。
2.4 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2.5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实用肿瘤内科学》的方法评定镇痛疗效。
完全缓解(CR):无痛。
明显缓解(PR):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
部分缓解(MR):疼痛较治疗前减轻,但仍感觉疼痛,睡眠受干扰。
无效(NR):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减轻。
3 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表10 两组癌症疼痛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Figure C200410102670D00221
注:*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11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不同程度癌痛的止痛效果比较
Figure C200410102670D00222
表12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前后比较
4 临床试验结论
4.1 镇痛效果:经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6.67%,两组相比,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的止痛效果显著优于“阿魏化痞膏”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不同程度的癌痛患者止痛效果见表2,对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及剧烈疼痛的显效率分别为100%、81.82%、75.00%、60.00%,提示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癌痛患者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其临床止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4.2 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癌痛患者经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治疗后,其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其中食欲治疗前后平均提高1.59分,睡眠提高1.78分,精神状态提高2.34分,日常活动提高1.37分,提示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具有提高癌痛患者生活质量、调节人体脏腑功能、纠正病理紊乱状态的作用。
试验例5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体外透皮吸收实验
1.实验材料
本发明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由郑州博生医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提供,采用聚四氟乙烯多孔膜(孔径1-5μm,孔度50%),膜厚度60μm,通过ME-TL型高压静电电晕系统(METECH CO.,LTD,USA)对聚四氟乙烯多孔膜实施常温恒压电晕充电,使其表面静电荷为-500~-1000V(充电后样品的表面电荷通过补偿法测量)。处方由马钱子碱、蟾毒灵、龙脑、楮桃叶、生半夏、山柰、红辣椒组成。
穴位贴:由郑州博生医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提供,处方由马钱子碱、蟾毒灵、龙脑、楮桃叶、生半夏、山柰、红辣椒组成。
马钱子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试剂均为分析纯。
仪器:TP23型透皮扩散试验仪(中国药科大学),贝克曼分光光度计(美国),贝克曼冷冻离心机(美国),恒温磁力搅拌机(上海司乐仪器厂),惠普气相色谱仪(美国)。
动物:昆明种小白鼠,♂,18~22g,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2.1 马钱子碱标准曲线的制备
2.1.1 色谱条件色谱柱:色谱柱为HypersilODS(2.5mm×20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酸水=60∶40(用冰醋酸调PH=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2nm,柱温(25±0.1)℃,外标法定量。
2.1.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马钱子碱标准品,用氯仿溶解,制成0.5mg/ml的标准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马钱子碱标准对照品溶液2ml,3ml,4ml,5ml,6ml于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备用。在已确定好的色谱条件下,取10μl进样,以峰面积对马钱子碱的量作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为:A=348.304+12.812t,r=0.865,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2 透皮吸收实验
2.2.1 制备离体鼠皮:取雄性昆明种小白鼠,用脱毛膏脱毛后,温水洗净皮肤,自然饲养一天。于次日实验前断颈处死,立即剥离腹部皮肤,去净皮下组织,用生理盐水洗净,浸泡,置冰箱中冷藏备用。
2.2.2 渗透扩散装置TP23型透皮扩散试验仪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包括恒温磁力搅拌机,扩散室,接受室,在接受室的中部和顶部侧面分别装有一个取样管和排气管,取样管用于取样及补充接受液,排气管用于排除气泡。扩散室和接受室相接口直径均为2.0cm,透皮面积为2.25cm2
2.2.3 透皮吸收试验方法[1]
将鼠皮剪成大小适宜的3块,分别固定在3套透皮吸收实验装置的供药室和接收室之间,角质层面向扩散室,在接受室注入生理盐水使取样管液面高出皮肤,开启恒温磁力搅拌机,温度(37±2)℃,转速100r/min恒速搅拌,将“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实验组)和穴位贴(对照组)均匀粘贴于扩散室鼠皮上成2cm2圆形,与皮肤角质层一侧紧密接触,中间无气泡、不留空隙,固定好扩散室,记录装入时间,分别于2、4、6、8、12、24h后吸取5ml接受液,同时补加5ml新鲜生理盐水,并排除皮下气泡进行透皮吸收实验,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测定的吸收度值。以空白皮肤为随行对照,以减少实验误差。累积渗透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累积渗透量Q=Qn/A   Qn=Cn×V+∑Cn-1×Vsn-1
注:Qn为不同取样点时校正的累积渗透量;Cn为不同取样点时接受液实测浓度;V为接受池体积;Vs为取样体积;A为供药池池口面积。
2.3 实验结果
表13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小鼠离体皮肤的累积渗透量(x±s)
Figure C200410102670D00251
表14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对小鼠体外透皮吸收参数
Figure C200410102670D00252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累积渗透量曲线如图3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透皮吸收良好,其在各时段下的累积渗透量(Q)都明显高于穴位贴,其马钱子碱透皮累积渗透量在8h时段是单用穴位贴对照组的1.73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将累积渗透量Q对时间t进行回归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Q与t均呈线性关系,“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随着时间的延长,累积渗透量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由此推测,“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可以维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的释药时间可维持24h左右,药物在透皮吸收过程中可在皮肤内积累而形成贮库,贮库的形成是由于溶解于角质层中的游离药物与结合于角质层中的药物所造成。由于“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中聚能离子的作用,可加速积蓄在角质层中的药物扩散,因此,其累积渗透量远远高于单用穴位贴,由此提示,“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具有明显的药物离子促渗作用。

Claims (7)

1、一种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包括外侧的医用压敏胶层、中间的经穴治疗贴层和内侧的保护层,在医用压敏胶层与经穴治疗贴层之间设有定向匀电位体层和聚能离子层,其中定向匀电位体层与医用压敏胶层相邻,经穴治疗贴由靠近保护层一侧的经穴贴和靠近聚能离子层一侧的透皮治疗贴组成,经穴贴由疗效激动剂和高分子基质结合制成,透皮治疗贴由根据要治疗的具体疾病选择的透皮治疗剂和高分子基质结合制成,其中经穴疗效激动剂的配方为:马钱子碱2.5-8份、蟾毒灵0.5-4份、龙脑5-10份、肉桂酸5-15份、楮桃叶15-30份、生半夏5-20份、山奈5-20份、红辣椒5-20份,均以重量份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治疗骨关节病的透皮治疗贴的配方为,威灵仙5-15份、炒小茴1-10份、干姜1-10份、肉桂1-10份、骨碎补1-15份、锻自然铜1-3份、甘松1-5份、血竭1-2份、蟾酥0.5-1份、凌霄花1-10份、木鳖子1-10份、绵头雪莲1-10份、吴茱萸0.5-3份、穿山甲1-10份、鹿衔草5-15份、艾叶5-10份、川乌1-3份、草乌1-3份、丁香0.5-3份,均以重量份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治疗乳腺增生疾病的透皮治疗贴的配方为,瓜蒌5-15份、急性子5-15份、黄芩5-10份、川楝子10-15份、仙灵脾5-15份、元胡5-10份、郁金5-10份、漏芦5-10份、三棱5-10份、莪术5-10份、乌药片5-10份,均以重量份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治疗妇科炎症疾病的透皮治疗贴的配方为,马鞭草5-15份、黄芩5-15份、栀子5-15份、花椒3-10份、射干5-15份、荜拨5-15份、鱼腥草5-15份、桂枝10-15份、土茯苓5-15份、雄黄0.5-1份、玫瑰花1-5份、皂刺1-10份,均以重量份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治疗脉管炎、静脉曲张疾病的透皮治疗贴的配方为,苏木5-10份、芒硝5-10份、松节1-5份、川乌1-5份、草乌1-5份、毛冬青10-15份、连翘10-15份、珍珠粉5-10份、七叶一枝花5-10份、乌蛸蛇5-10份、穿山甲1-5份、皂刺2-5份、怀牛膝2-5份,均以重量份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治疗肿瘤的透皮治疗贴的配方为,雄黄1-3份、藤黄1-4份、雪上一枝蒿5-15份、甘遂0.5-3份、紫草5-20份、农吉利1-5份、生萱草5-15份、毛莨0.5-1份、水红花籽5-10份、马鞭草5-15份、铁棒锤1-3份、商陆1-3份、博落回5-15份,均以重量份计。
7、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经穴疗效激动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取楮桃叶、生半夏、山奈、红辣椒粉碎成粗粉,用90%的乙醇回流提取两次过滤,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浓缩液,提取后的药渣再行水煎煮两次,将滤出液浓缩,合并上述两种浓缩液,制成流浸膏;加入马钱子碱、蟾毒灵、肉桂酸和粉碎成极细粉的龙脑搅拌混匀,即得。
CNB2004101026700A 2004-12-29 2004-12-29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5751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1026700A CN100525751C (zh) 2004-12-29 2004-12-29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1026700A CN100525751C (zh) 2004-12-29 2004-12-29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1104A CN1621104A (zh) 2005-06-01
CN100525751C true CN100525751C (zh) 2009-08-12

Family

ID=34766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10267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5751C (zh) 2004-12-29 2004-12-29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575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9255A (zh) * 2009-05-14 2009-10-21 北京中英联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驻极体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856539A (zh) * 2010-06-22 2010-10-13 上海交通大学 静电穴位贴
CN102370855A (zh) * 2010-08-04 2012-03-14 张玉华 一种中草药独角莲外用药
CN102921111A (zh) * 2012-12-02 2013-02-13 徐国元 远红外静电耳压贴
CN109200242A (zh) * 2018-09-19 2019-01-15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乳康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11133A (zh) * 2018-09-19 2018-12-18 广东泰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理疗贴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穴位贴敷透皮疗法给药的研究进展. 刘未艾,叶德宝.中医药通报,第3卷第4期. 2004
穴位贴敷透皮疗法给药的研究进展. 刘未艾,叶德宝.中医药通报,第3卷第4期. 20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21104A (zh) 2005-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1636B (zh) 一种治疗骨科疾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427062C (zh) 一种主治急慢性扭挫伤,风湿、类风湿疾病的藏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9520B (zh) 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回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3693A (zh) 一种用于通便减肥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274546B (zh) 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72590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凝胶膏剂和制备方法
CN100525751C (zh) 高聚物多孔聚能离子经穴治疗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Xu et al. Monitoring the effects of acupoint antioxidant intervention by measuring electr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 along the meridian
CN102631410A (zh) 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43595A (zh) 一种治疗化疗致手足综合征、靶向治疗致手足皮肤反应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4627A (zh) 一种用于治疗外科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的中药外用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3606B (zh) 一种用以治疗失眠的凝胶贴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892A (zh) 一种活血化瘀、和络止痛的热性按摩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95050A (zh) 治疗腹泻的儿科外用按摩软膏配方、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43818A (zh) 外用祛骨关节病药酒
CN1406591A (zh) 用毛莨科植物制备的抗无菌性炎症的药物及其用途
CN107375428A (zh) 一种氟西汀结合中药成分治疗白癜风的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8196B (zh) 祛风除湿远红外离子热透入治疗带
CN102091136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肿痛外擦酊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74505A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扭挫伤、风湿、类风湿疾病的藏药气雾剂
CN105560537A (zh) 一种治疗骨性关节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34299B (zh) 用于治疗肩周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喷雾剂
CN1985937B (zh) 治疗汗管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Yin et al.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Chinese Medicine
CN106421636A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病及软组织增生的中药药物和磁疗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