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3444C -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3444C
CN100523444C CNB2006100585260A CN200610058526A CN100523444C CN 100523444 C CN100523444 C CN 100523444C CN B2006100585260 A CNB2006100585260 A CN B2006100585260A CN 200610058526 A CN200610058526 A CN 200610058526A CN 100523444 C CN100523444 C CN 10052344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encing apparatus
motorcycle
gas appliance
venting gas
expans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585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31305A (zh
Inventor
寺岛靖人
竹下拓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1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13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34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344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确保必要的排气管长度、倾斜角和低车身重心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在所述摩托车中,排气管装置(25a)被配置成通过发动机(15)的下侧,消声器(26)具有第一消声器(29)和第二消声器(31),所述第一消声器(29)连接在所述排气管(25a)上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15)和后轮(8)之间,所述第二消声器(31)连接在所述第一消声器(29)上并配置在所述后轮(8)的侧面,从车辆正面观察时,在所述第一消声器(29)的左、右侧面上形成有用于增大倾斜角的倾斜部(29a)、(29a),所述第二消声器(31)具有斜边部(31a),所述斜边部(31a)形成为与所述第一消声器(29)的倾斜部(29a)大致相同的角度的倾斜状态。

Description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连接在发动机上的排气管以及连接在该排气管上的消声器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中,为了将车身重心设定在尽可能低的位置上,有时将重量大的消声器配置在发动机的下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排气管装置的必要长度,例如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303133号公报中采用如下结构:使一部分气缸的排气管通过配置于发动机下方的消声器的侧面并延伸至后轮附近,然后从后方连接在上述消声器上,使其余的气缸的排气管装置通过上述消声器的上方并连接在上述排气管装置的延长部上。
在上述现有的排气装置中采用了使上述一部分气缸的排气管通过消声器侧面的结构。因此,消声器和排气管在车宽方向上的配置尺寸变大并且倾斜角相应地变小。
另外,由于采用上述其余的气缸的排气管装置通过消声器上方的结构,所以为了确保最低离地高度需要提高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从而导致车身重心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确保必要的排气管长度、倾斜角和低车身重心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连接在发动机上的排气管以及连接在该排气管上的消声器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被配置成通过发动机下侧,所述消声器具有第一消声器和第二消声器,其中,所述第一消声器连接在所述排气管上并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下方和后轮之间,所述第二消声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消声器上并且位于所述后轮的侧面,当从正面观察车辆时,在所述第一消声器的左、右侧部上形成有倾斜部,该倾斜部按照越靠车宽方向的外侧越高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二消声器以与所述第一消声器的倾斜部大致相同角度的倾斜状态向车辆后方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排气装置,由于将连接有排气管的第一消声器配置在发动机下方和后轮之间,将连接在该第一消声器上的第二消声器配置在后轮的侧面,在第一消声器的左、右侧部上形成倾斜部,并使第二消声器形成为与第一消声器的倾斜部大致相同的角度状态,因此可以将车身重心设定在较低的位置上并且能够确保倾斜角,从而可以同时提高行驶稳定性和转弯性能。另外,由于使排气管通过发动机的下侧,因此能够确保必要的排气管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上述排气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从车辆后方观察排气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从车辆侧面观察排气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上述排气装置的排气管的截面图;
图6是上述排气装置的第一消声器的主视图;
图7是上述排气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上述排气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上述排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10是上述第一消声器的立体图;
图11是上述第一消声器的截面侧视图;
图12是上述第一消声器的截面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的侧视图;
图14是从斜后方观察上述排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上述排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16是从斜上方观察上述排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从斜后方观察上述排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上述排气装置的第一消声器的截面侧视图;
图19是上述排气装置的第二消声器的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12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所称的前后、左右是指坐在座位上的状态下的前后、左右。
在图中,1是摩托车,具有如下的简要结构。前叉4通过铝合金制的车架2前端的头管3而被左右转向自如地枢转支承着,在该前叉4的下端和上端分别安装有前轮5和转向把手6。另外,后臂7通过上述车架2的左、右后支架2b而被可上下摆动地枢转支承着,并且在该后臂7的后端配置有后轮8。
上述车架2具有:从头管3开始向车辆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主车架2a、2a,从该左、右主车架2a、2a的后端开始向大体垂直的下方延伸的上述后臂支架2b,以及从上述左、右主车架2a、2a的后端部开始向车辆后斜上方延伸的座位横杆9。
在上述左、右主车架2a、2a上安装有燃料箱10,在上述座位横杆9上安装有主座位11和后座12。另外,前叉4的前侧被前罩13覆盖,左、右主车架2a的下侧被车底护罩14覆盖。
在上述后臂7和车架2之间配置有后轮悬挂装置17。该后轮悬挂装置17具有上端部连接在横连管(未图示)上的减震器17a以及与该减震器17a的下端部相连的连接结构17b。该连接结构17b具有连接在后臂支架2b上的三角形的连接部件18以及前端部连接在该连接部件18的下端18b上的连接臂19。该连接臂19的后端部连接在后臂7上。另外,在上述连接部件18的后端部18a上连接着上述减震器17a的下端(参照图1、图4)。
在上述左、右后臂支架2b、2b的下部固定有向后方延伸的双叉形的脚踏板支架20、20的前端部。在该左、右脚踏板支架20、20的后端部上安装有脚踏板21、21。另外,在左侧的脚踏板支架20的脚踏板21内侧可上下摆动地安装有刹车踏板22,在该刹车踏板22上连接着主气缸23。
发动机15通过上述左、右主车架2a、2a以及后臂支架2b、2b而被悬挂支撑着。该发动机15为水冷四冲程直列四缸发动机,使气缸轴线前倾来将其安装着。该发动机15的输出轴15a和后轮8通过传动链24连接。
在上述发动机15的上侧配置有进气装置,在其下侧配置有排气装置25。在这里,为了将车身重心设得较低,将上述发动机15配置在主车架2a下表面的下侧。在由此产生的发动机15和燃料箱10之间的空间内配置容量较大的空气滤清器(未图示)。
上述排气装置25具有连接在上述发动机15上的排气管25a以及连接在该排气管25a上的消声器26。
上述排气管25a连接在上述发动机15的各排气口(未图示)上并由以下部件构成:从发动机15的前侧向下方延伸后在该发动机15的油盘15b的下方向后方弯曲并向后方延伸的四个排气歧管27a—27d、以及使左侧的两个排气歧管27a、27b和右侧的两个排气歧管27c、27d汇合为一个的左、右一对合流管28a、28b。内侧的两个排气歧管27b、27c的中间部分通过连通管27e连通。
上述左、右合流管28a、28b沿油盘15b的底面向后方延伸。另外,在油盘15b的底面上形成有凹部15c、15c,上述左、右合流管28a、28b的上部位于该凹部15c、15c内(参照图4、图5)。由此,可以在确保左、右合流管28a、28b的最低离地高度的同时进一步将发动机15配置在较低的位置上。
上述消声器26具有连接在上述左、右合流管28a、28b上的第一消声器29以及通过连接管(连接通路)30连接在该第一消声器29上的第二消声器31。
上述第一消声器29是将左、右半体彼此接合而形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部件,其位于上述发动机15的油盘15b和后轮8之间,并被配置在脚踏板21下方的位置上。另外,上述第一消声器29通过在其上形成的左、右安装支架29d、29d而被作为车架一部分的上述后臂支架2b的交叉架2b′悬挂支撑着。
在不与连接臂19相干涉的范围内,使得后侧半部29′从上述第一消声器29的上述连接部件18起向上方鼓出。由此可以扩大后述的后侧膨胀室b的容积。
上述第二消声器31是近似圆柱形的部件,其向斜上方倾斜地被配置在上述后轮8的右侧,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包括排气口31b在内的大部分位于后轮8的投影面内。另外,从车辆侧面观察,第二消声器31按照排气口31b的上端面与后臂7的上端面大致一样高的方式进行配置(参照图1)。上述第二消声器31通过在其上形成的安装部31d而被上述脚踏板支架20悬挂支撑着。
并且,当从车辆正面观察时,在上述第一消声器29的左、右下边缘部形成有用于增加倾斜角的倾斜部29a、29a。该左、右倾斜部29a按照越靠车宽方向的外侧就越高的方式倾斜。另外,第一消声器29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底面29b的最低部分与表示最低离地高度H的线HL大致一致(参照图1、图4)。
在这里,所谓的最低离地高度H是指当在无负荷状态下使车辆站立时除轮胎以外的车辆的最低部位与路面的间隔。该最低离地高度H设定为以下高度:当前、后轮处于最大行程状态时不与路面接触的极限高度,或是为了搬运车辆而通过坡道将其装入卡车中时车辆的最低部分不与托台和坡道的边界部分接触的极限高度。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消声器29配置在上述最大行程等时不与路面接触的极限的最低位置上,由此可以带来车辆的低重心化。
上述第二消声器31的截面形成为具有左、右斜边部31a、31a的近似倒三角形,并且按照以下方式配置:右侧的斜边部31a形成为与上述第一消声器29的倾斜部29a大致相同的角度的倾斜状态。这样,排气管装置25a、第一、第二消声器29、31以及后述的排气装置的全部构成部件配置在表示倾斜角的斜线A内。
上述第一消声器29内被隔壁35分为形成于前侧的第二膨胀室a和形成于后侧的第一膨胀室b。该第二、第一膨胀室a、b具有大致相同的容积并通过第二连通管44连通。在该第二、第一膨胀室a、b的内表面上粘贴设置有玻璃绒36、36。通过该玻璃绒36可以降低排气声音并抑制排出的气体造成的温度上升以及轰鸣声。
在上述第一消声器29的前壁部上连接有上述左、右合流管28a、28b。该合流管28a、28b连接在第一连通管52上,该第一连通管52从第一消声器29的前壁部29g开始通过第二膨胀室a、贯通隔壁35并向第一膨胀室b内开口。并且,第一连通管52的后端部气密连接在上述隔壁35上。
在上述第一消声器29的第二膨胀室a的右侧壁部29h上形成有排气开口50b,在该排气开口50b上连通连接有上述连接管30的上游口30a,该连接管30的下游口30b与上述第二消声器31的前壁部31g连通连接。
在上述连接管30内配置有排气阀37。在该排气阀37中,阀片37a固定在阀杆37b上,其中该阀片37a用于使该连接管30内的通路面积改变,该阀杆37b在径向上贯通连接管30,该阀杆37b通过上述左、右斜边部31a、31a的中心,并按照上端部位于外侧的方式配置成倾斜状态。
在该阀杆37b上通过滑轮38连接有驱动缆索39。该驱动缆索39沿后臂支架2b的内侧面配置在上方并连接在未图示的驱动马达上(参照图2、图3)。并且,上述排气阀37受到控制以在低速运转时关闭通路并在高速运转时打开通路,该低速运转包括发动机起动时。
上述排气阀37被罩40所覆盖,该罩40按照与第二消声器31连续的方式配置。通过该罩40,第一、第二消声器29、31在外观上形成为一体。
上述左、右合流管28a、28b与第一消声器29的连接部的上游侧部分变为从连接部向下方鼓出的大直径部分28a′、28b′。更加具体地说,该大直径部分28a′、28b′按照以下方式配置:其侧边缘部不比上述第一消声器29的倾斜部29a向外侧突出,最好是位于内侧。由此,可以在设置大直径部分28a′、28b′的同时确保上述倾斜角。而且,在上述大直径部分28a′、28b′内配置有第一催化剂43。该第一催化剂43的主要目的在于净化发动机起动时的HC。
在上述第二连通管44内配置有第二催化剂44a,该第二连通管44配置在上述第一消声器29内的第一膨胀室b和第二膨胀室a之间的边界部上。以横截面来看的话,该第二催化剂44a呈宽幅的椭圆形状,其具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长轴(参照图12)。上述第二连通管44贯通隔壁35并连通第一膨胀室b和第二膨胀室a,且气密固定在该隔壁35上。
在上述第一消声器29的第一膨胀室b内插入有氧传感器45的检测部45a。该氧传感器45安装在形成于第一消声器29上壁部分的右边缘部的凸台部29f上,并按照指向右侧的脚踏板21的内侧前方F的方式进行配置。连接在该氧传感器45上的导线45b通过刹车踏板22的内侧,沿着上述驱动缆索39进行配置,并与该驱动缆索39束在一起固定在上述脚踏板支架20上。
排出的气体从各个排气歧管27a—27d通过左、右合流管28a、28b,被第一催化剂净化后流入第一膨胀室b。从该第一膨胀室b通过第二催化剂44a并被进一步净化,然后流入第二膨胀室a。然后,从该第二膨胀室a通过连接管30流入第二消声器31,并从该第二消声器31的排出口31b排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25,将连接在左、右合流管28a、28b上的第一消声器29配置在发动机15的油盘15b和后轮8之间,将连接在第一消声器29上的第二消声器31配置在后轮8的右侧,在第一消声器29的左、右下边缘部形成增大倾斜角的倾斜部29a、29a,并在第二消声器31上形成斜边部31a,该斜边部31a呈与第一消声器29的倾斜部29a大致相同的角度状态,因此可以将车身重心设定在较低的位置上并确保倾斜角,从而可以同时提高行驶稳定性和转弯性能。
另外,由于使各个排气歧管27a一27d以及左、右合流管28a、28b通过发动机15的油盘15b的下侧,所以能够确保必要的排气管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第一消声器29配置在上述油盘15b和后轮8之间并且配置在脚踏板21的下方,所以可以确保上述倾斜角并有效利用闲置空间地对第一消声器29进行配置,并且可以增大第二、第一膨胀室a、b的容量。另外,由于使第一消声器29的底面与最低离地高度大致一致,所以可以进一步降低车身重心。
另外,由于用第一消声器29来提供一部分必要的消声器体积,所以可以使第二消声器31小型化,可以按照使包括排气口31b在内的大部分位于后轮8的投影面内的方式来配置该第二消声器31,与消声器从后轮8露出的情况相比,可使后轮的设计流畅,从而可以获得外观上的变化。另外,可以将第二消声器31配置在较低位置上,而这一点上也能够使重心降低。
从车宽方向观察,由于使上述第二消声器31的排气口31b的上端面与后臂7的上端面的高度大致相同,所以能够获得和谐一致的设计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隔壁35而将第一消声器29内部分为第二膨胀室a和第一膨胀室b,并且使上述左、右合流管28a、28b通过第一连通管52贯通第二膨胀室a并向第一膨胀室b内开口,因而由于通过第二膨胀室a内的部分而实质上延长了排气管,从而可以确保排气管25a的必要长度。因此,可以提高中速区域内的转矩。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左、右合流管28a、28b连接在第一消声器29的前壁部29g上,使连接管30的上游口30a连接在第一消声器29的右侧壁部29h上,同时使下游口30b连接在第二消声器31的前壁部31g上,因此能够获得良好平衡地来配置第一、第二消声器29、31以及排气管25a。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左、右合流管28a、28b的第一消声器29的上游侧附近配置了第一催化剂43,并在第一消声器29的第一膨胀室b和第二膨胀室a的边界部上配置了第二催化剂44a,所以能够可靠地净化发动机刚刚起动后排出的气体。另外,通过在第一、第二催化剂43、44a之间设置适当的间隔来进行配置,从而在广阔的行驶区域内均可净化排出的气体。
而且,由于使配置排气合流管28a、28b的第一催化剂43的部分为大直径部分28a′、28b′,所以能够抑制流路阻力的增加。另外,由于将第一催化剂43配置在第一消声器29的上游侧,即发动机15附近,所以可以加速发动机起动时催化剂43的活化。并且,由于将上述大直径部分28a′、28b′配置在倾斜角斜线A内,所以倾斜角不会变窄。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一消声器29的第一膨胀室b中插入配置了氧传感器45的检测部45a,所以能够检测通过第一催化剂43后的排出气体的氧浓度,并可靠地检测能够有效地净化所有包含在排出气体中的NOX、CO、HC的化学计量(日语原文:ストイキ)附近的空燃比。
另外,由于将氧传感器45按照指向右侧脚踏板21的内侧前方的方式来进行配置,所以通过使氧传感器45的导线45b通过脚踏板21的内侧并沿后臂支架2b配置,可以同时配置排气阀37的驱动缆索38和刹车灯开关的导线等,从而不需要特别的支架、夹线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连接管30内配置了用于对通路面积进行改变的排气阀37,所以通过按照在低速运转时关闭通路并在高速运转时打开通路的方式来进行控制,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同时可以抑制低速运转行驶时的噪音,其中所述低速运转包括发动机起动时。
图13至图19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在这些图中,与图1至图12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排气装置25的基本结构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包括:连接在发动机15上的排气管25a、连接在该排气管25a上并配置在发动机15下方且安装在作为车架一部分的后臂支架2b的交叉架部2b′???上的第一消声器29、以及通过连接管60、61连接在该第一消声器29上并配置在后轮8右侧的第二消声器31。
上述第一消声器29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呈长的近似长方体形状的外壁部件50、在该外壁部件50的前壁部上形成的左、右一对排气入口50a、将上述外壁部件50内分为形成于前侧的第二膨胀室a和形成于后侧的第一膨胀室b的隔壁35、以及在外壁部件50的右侧面偏前侧的部分上形成的与上述第二膨胀室a连通的一个排气出口50b。
上述第一消声器29的第二、第一膨胀室a、b通过贯通隔壁35的第二连通管44连通。另外,上述左、右排气入口50a和第一膨胀室b通过左、右一对第一连通管52、52连通。在该左、右第一连通管52上连接有上述左、右合流管28a、28b。
上述左、右第一连通管52、52在车宽方向上并列配置,并且配置在第一消声器29内的下部。上述第二连通管44配置在第一连通管52的上侧,截面形成为车宽方向长的长孔形状。上述排气出口50b优选在第二膨胀室a的第二连通管44的下游端形成,并位于第一连通管52的上侧。
如图19所示,上述第二消声器31具有:近似圆柱形的外筒部件55,封闭该外筒部件55两端开口的前、后盖体56、57,以及按照贯通前、后盖体56、57的方式插入上述外筒部件55内的冲孔金属板制的内筒部件58。第三膨胀室c由该外筒部件55和内筒部件58形成,在该第三膨胀室c内填充有未图示的玻璃绒等消音材料。
在形成于上述第一消声器29的右侧壁部29h上的排气出口50b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60,在第二消声器31的前盖体56上连接有与内筒部件58连通的第二连接管61。该第一、第二连接管60、61相互连接,并构成连通连接第一消声器29的侧壁后部和第二消声器31的前壁部的连接通路。另外,在上述第二连接管61上配置有排气阀37。
在上述第二消声器31上安装有覆盖第二连接管61和排气阀37的车外侧部分的隔热罩65。该隔热罩65保护排气阀37的致动器免于外力冲击,并抑制第二消声器31的热量传至驾驶者的足部。
在上述第二消声器31的外筒部件55的上侧表面上安装有支架66,该支架66通过减震器67固定在上述脚踏板支架20上。
上述第二消声器31按照沿后臂7的右侧臂部7a并贴近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右侧臂部7a上形成有让位凹部7b,用于避免与第二消声器31发生干涉。由此在第二消声器31的外周面和右侧臂部7a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S。
在上述后臂7和车架2之间配置有上述后悬架17。该后悬架17的减震器17a配置在插通孔7d内,该插通孔7d形成在后臂7的枢轴基部7c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而且,上述后悬架17配置在第一消声器29的上方。
上述第一消声器29的下方和左、右侧面被上述车底护罩14覆盖。在该车底护罩14的前面部分上形成有吸入行驶风力的前面开口14b。另外,在车底护罩14的底面部上形成有将上述吸入的行驶风力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14a。该排出口14a具有从左、右合流管28a、28b的前端部至第一消声器29的后端部的前后长度。
从上述前面开口14b导入到车底护罩14内的行驶风力被供应至各排气歧管27a—27d、左、右合流管28a、28b以及第一消声器29的外表面,在冷却了这些部件之后被从上述排出口14a排出到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第一消声器29配置在发动机15的下方,所以可以使车身重心位于较低的位置,能够降低旋转惯性,并且能够容易地获得车身前后的重量平衡。
另外,由于在上述发动机15的下方和后轮8的右侧附近分别独立配置第一消声器29和第二消声器31,所以不会与后轮8发生干涉并能够确保第一消声器29的必要容量。另外,可以增加和前轮5之间的空间,并由此可以增长排气管的长度,从而可以提高安装大马力发动机时的发动机性能。
另外,由于通过第一、第二连接管60、61来连接第一消声器29的侧壁部和第二消声器31的前壁部,所以能够分开配置第一、第二消声器29、31而不必使两者的间隔增加。由此,可以避免与发动机15、后轮8、后臂7等发生干涉,从而可以紧凑地配置第一、第二消声器29、31。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左、右第一连通管52、52配置在第一消声器29内部的下侧,将第二连通管44配置在第一连通管52的上侧,并使该第二连通管44的截面为车宽方向长的长孔形状,所以可以使第一消声器29的车宽方向的尺寸变得紧凑,并可以避免各气缸共用第一消声器29时会变得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一消声器29的上方配置了后悬架17,所以可以有效地利用紧凑的第一消声器29上方的闲置空间来配置后悬架17。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二消声器31上安装了覆盖连接管61和排气阀37的车外侧部分的隔热罩65,所以可以防止排气阀37的致动器受到外力损伤,并且能够抑制第二消声器31的热量传至驾驶者的足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后臂7上形成了让位凹部7b以避免与第二消声器31发生干涉,所以可以使第二消声器31相应地向车内侧靠近来配置,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车宽方向的车身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覆盖第一消声器29的下方的车底护罩14上形成有向外部排出行驶风力的排出口14a,所以可以提高被导入到车底护罩14内的行驶风力的排气效率,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排气管25a、第一消声器29的冷却效率。

Claims (23)

1.一种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具有连接在发动机上的排气管和连接在所述排气管上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排气管配置成从发动机的下侧通过,
所述消声器具有第一消声器和第二消声器,其中所述第一消声器连接在所述排气管上并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下方和后轮之间,所述第二消声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消声器上并位于所述后轮的侧面,
从车辆正面观察时,在所述第一消声器的左、右侧部上形成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按照越靠车宽方向的外侧越高的方式倾斜,所述第二消声器以与所述第一消声器的倾斜部大致相同角度的倾斜状态向车辆后方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所述第一消声器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油盘和后轮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所述第一消声器的底面与车辆的最低离地高度大致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所述第二消声器按照越靠后侧越高的方式向后上方延伸,并按照至少所述第二消声器的排气口部分位于后轮在车宽方向上的投影面内的方式来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所述第二消声器的排气口的上端面与支撑所述后轮的后臂的上端面大致一样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器分为形成在后侧的第一膨胀室以及形成在前侧的第二膨胀室,所述排气管贯通所述第二膨胀室并向第一膨胀室内开口,该第一膨胀室和所述第二膨胀室通过连通管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消声器的侧壁部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二膨胀室连通的连接通路的上游口,所述连接通路的下游口与所述第二消声器的前壁部连通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管内的所述第一消声器的上游侧附近配置有第一催化剂,在连通所述第一膨胀室和第二膨胀室的所述连通管内配置有第二催化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从车辆正面观察时,所述排气管的配置有所述第一催化剂的部分位于倾斜角的内侧。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消声器的第一膨胀室内插入有氧传感器的检测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传感器按照指向脚踏板的内侧前方的方式来配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器配置在发动机的下方并被安装在车架上,所述第二消声器配置在后轮的侧面,该第一消声器侧壁部的第二消声器一侧的部分和第二消声器的前壁部通过连接通路而被连通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器具有:在后侧形成的第一膨胀室、在前侧形成并且连接在所述排气管上的第二膨胀室、在所述第二膨胀室内连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第一膨胀室的第一连通管、以及连通所述第一膨胀室和第二膨胀室的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消声器具有连接在所述第二膨胀室上的第三膨胀室。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配置在所述第一消声器的下部,所述第二连通管配置在所述第一消声器的上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管的截面形状为车宽方向长的长孔形状。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具有多个排气歧管以及使各个排气歧管合流的至少两个合流管,各个所述合流管连接在所述第一消声器上并在车宽方向上并列配置。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管的从所述排气管和所述第一消声器的连接部分靠近上游侧的部分上配置有催化剂。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消声器的上方配置有后悬架,所述后悬架将支撑后轮的后臂与车架之间连接起来。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声器沿支撑后轮的后臂配置,在所述后臂上形成有让位凹部,在所述让位凹部与所述第二消声器的外周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器的下方被车底护罩覆盖,在所述车底护罩上形成有吸入行驶风力的前面开口和排出行驶风力的排出口。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所述第一消声器和第二消声器的连接通路,在所述连接通路内配置有使通路面积改变的排气阀。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所述第一消声器和第二消声器的连接通路,在所述第二消声器上配置有至少覆盖所述连接通路的车外侧的隔热罩。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摩托车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通路内配置有使通路面积改变的排气阀,所述隔热罩覆盖所述连接通路并且同时覆盖排气阀。
CNB2006100585260A 2005-03-11 2006-03-10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Active CN1005234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69761 2005-03-11
JP2005069761 2005-03-11
JP2005161445 2005-06-01
JP2005316085 2005-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1305A CN1831305A (zh) 2006-09-13
CN100523444C true CN100523444C (zh) 2009-08-05

Family

ID=36993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585260A Active CN100523444C (zh) 2005-03-11 2006-03-10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344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34531A (ja) * 2008-03-28 2009-10-15 Yamaha Motor Co Ltd マフラー固定用ブラケ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鞍乗型車両
JP5683988B2 (ja) * 2011-02-08 2015-03-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
CN104675486A (zh) * 2013-11-30 2015-06-03 王玉森 一种回收发动机排气热量制作的热风幕及制作方法
JP6358723B2 (ja) * 2015-03-24 2018-07-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装置
CN106762241A (zh) * 2017-01-09 2017-05-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
JP7172290B2 (ja) * 2018-08-29 2022-11-1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1305A (zh) 2006-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99134B2 (en) Motorcycle exhaust system
TWI573930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EP1710428B1 (en) Intake duct structure
CN100523444C (zh) 摩托车的排气装置
US8042649B2 (en) Vehicular muffler and motorcycle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469628B (zh) 两轮机动车的催化剂配置结构
JP588968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ー配置構造
EP1520968B1 (en) Exhaust control device of motorcycle
JP4785557B2 (ja) 自動2輪車の排気構造
JP2017150311A (ja) エンジンユニット及び鞍乗型車両
CN103670639A (zh) 摩托车的排气系统
JP5339604B2 (ja) 自動二輪車
JP388923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系構造
JP5384263B2 (ja) 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2002284072A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用燃料タンクの遮熱構造
JP5339603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1659310B (zh) 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设备和配备有排气净化设备的摩托车
CN101314390A (zh) 摩托车排气系统
US20170166277A1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CN112567114B (zh) 排气系统
JP5620662B2 (ja) 自動二輪車
JP201112639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マフラー構造
JP2533295B2 (ja) スク―タ型自動二輪車
JP725817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消音器構造
JP601131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