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23117C - 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23117C
CN100523117C CNB2007100142515A CN200710014251A CN100523117C CN 100523117 C CN100523117 C CN 100523117C CN B2007100142515 A CNB2007100142515 A CN B2007100142515A CN 200710014251 A CN200710014251 A CN 200710014251A CN 100523117 C CN100523117 C CN 1005231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alkyl carboxylate
surface activator
sodium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7100142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9224A (zh
Inventor
郑利强
董彬
于丽
李干佐
赵明伟
李洪宽
袁渭
彭翠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B20071001425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23117C/zh
Publication of CN1010292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92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31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311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作为驱油剂的应用,将其与Na2CO3∶NaHCO3=1∶1质量比的复碱进行复配使用,加量为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0.01-1.0wt%、复碱0.05-2.5wt%,另加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0.2wt%,余量为矿化水。本发明的双子烷基羧酸盐主要原料来自再生的植物油脂,制备工艺比较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本驱油体系能有效地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地层吸附损失较小,并有很好的驱油效果。

Description

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子烷基羧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众多领域,如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航运业、纺织业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原油的开采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原油靠地层的压力自喷出来,称为一次采油,采收率约为15wt%;在自喷的后期,可以将水由水井注入来维持地层压力,称为二次采油,采收率约为15-20wt%;水驱后在地层的残余油仍然占60-70wt%,需要用物理和化学方法驱出,称为三次采油。
当前原油开采中应用的驱油方法较多,从目前实践来看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在提高采收率最高,受到世界石油工程技术人们关注。
原油采收率=驱油体系洗油效率×驱油体系波及系数
复合驱是有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组成的驱油体系,其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提高洗油效率;加碱的作用是把原油中石油酸转变为石油酸盐,即为天然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外加表面活性剂的量,有利于降低驱油体系的成本;聚合物的作用是提高驱油体系粘度,有利于提高它们的波及系数。复合驱充分发挥各种化学试剂的协同作用,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在复合驱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成本是决定其能否推广使用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开发廉价、高效的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一类新型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它的界面活性比传统型表面活性剂提高几十~几百倍。从分子结构来看,它由两个或多个单链单头基表面活性剂在亲水基或亲水基附近,通过联接基团连接而成。这种表面活性剂于1971年由Bunton等首先合成。1988年,Okahara等合成以柔性基团作为联接基的双烷烃链表面活性剂。1991年Menger等合成了刚性基团作为联接基的表面活性剂,并命名为Gemini表面活性剂。同年Rosen等采纳这种Gemini名称,并合成以氧乙烯或氧丙烯柔性基团联接的Gemini类表面活性剂。接着Zana小组以亚甲基链作为联接基团得到双烷基铵盐系列表面活性剂。目前报道最多的双子表面活性剂都是阳离子型的,而阴离子型报道较少。由于地层油砂是带负电荷,只有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才有可能用于三次采油的驱油体系。关于阴离子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用于驱油体系未见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作为驱油剂的应用,将其与复碱(Na2CO3:NaHCO3=1:1质量比)进行复配使用,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加量为0.01-1.0wt%、复碱(Na2CO3:NaHCO3=1:1质量比)为0.05-2.5wt%,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为0.1-0.2wt%,余量为水。
优选的,所述的水为矿化水,根据油田地层矿化度按本领域人员熟知的任一种方法配制。
所述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量1800万,水解度25-30wt%。可市场购得。
聚丙烯酰胺溶解于水中,分子呈卷曲。为了提高其粘度,把部分酰胺基转变为羧酸基,后者有部分链带上电荷,分子链伸直,溶液粘度提高,通常水解度25-30wt%。
上述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选自N,N-双月桂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N,N-双十四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N,N-双棕榈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或N,N-双油酸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以下分别简称为双月桂、双十四、双棕榈或双油酸。
优选的,所述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是N,N-双油酸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
上述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可通过本领域人员熟知的任一种方法合成,也可通过市场购买。本发明提供如下优选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三次采油用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是以有机酸和氯化亚砜为原料首先进行酰氯的合成,再用乙二胺与氯乙酸钠反应合成中间体乙二胺二乙酸钠,将中间体乙二胺二乙酸钠与酰氯反应合成终产物双子表面活性剂。
下面以双十四为例介绍其合成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①十四酰氯的合成
CH3(CH2)12COOH+SOCl2--------CH3(CH2)12COCl
向三口烧瓶中,加入0.2-0.4mol十四酸,在1-2h内将0.4-0.6mol氯化亚砜滴加到烧瓶中,搅拌反应2-4h后,于70-90℃回流至尾气干燥管无气体产生为止。然后减压蒸除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减压蒸馏,馏分即十四酰氯。
②中间体乙二胺二乙酸的合成
NH2CH2CH2NH2+2ClCH2COONa--------NaOOCCH2NHCH2CH2NHCH2COONa+2HCl
将0.2-0.5mol氯乙酸溶解在70-100ml水中,在冰水浴中冷却,慢慢加入等摩尔无水碳酸钠,得到氯乙酸钠溶液。
向烧瓶内加入0.06-0.1mol无水乙二胺和30-60ml水,2-4h内将氯乙酸钠溶液滴加到烧瓶中。恒温12-36h后,在70-80℃下回流1-3h,保持溶液pH=7-10。50-70℃下减压蒸馏后,向浓缩液中加入浓盐酸至pH=1-3,有白色沉淀生成,以蒸馏水洗涤3次,得到中间体乙二胺二乙酸钠。
③终产物N,N′-双十四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的合成
取上述中间体0.1-0.2mol,溶解在0.25-0.5mol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入0.03-0.06mol异丙醇,在10-20℃强烈搅拌下加入0.2-0.4mol十四酰氯,反应12-36h,将溶液表面生成蜡状固体移至干净烧杯中,以无水乙醇洗涤,过滤,烘干,得到浅黄色固体即为N,N′-双十四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
通过与上述方法类似的方法也可获得双月桂、双棕榈或双油酸。它们的基本物理性质见表1。
表1 双子表面活性剂基本物理性质
Figure C200710014251D00041
对于上述得到的系列产品(双月桂、双十四、双棕榈、双油酸)。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油水界面张力为判据,得到它们相应的驱油体系的组成。然后进行室内模拟驱油试验,验证驱油体系的组成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双子烷基羧酸盐主要原料来自再生的植物油脂,制备工艺比较简单,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本产品得到的驱油体系能有效地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地层吸附损失较小,并有很好的驱油效果。本发明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主要涉及原油的三次采油。
以下是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实验情况。
一、界面张力的测定
1、孤岛采油厂的河滩油区,其水质和原油性质如下:
①水质矿化度:4500mg/L,NaCl=3460.6mg/L,Na2SO4=147.9mg/L,
                        KCl=839.4mg/L,NaHCO3=185.2mg/L
②地层渗透率:2.5μm2;油层温度:87℃;含蜡量24.12wt%;
③原油密度:0.87g/ml;原油粘度:13.4mPa·S(56℃)。
2、油水界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条件:60℃;界面张力的转速5000转/分钟;
筛选驱油体系配方,首先要求原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达到10-3mN/m,称之为超低界面张力。因此我们考察了每种双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与油水界面张力的关系,如无特别说明,所用矿化水均为根据矿化度配制。实验数据如下:
1)双月桂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表2 双月桂浓度对最低界面张力值的影响
2)双十四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表3 双十四浓度对最低界面张力值的影响
Figure C200710014251D00052
3)双棕榈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表4 双棕榈浓度对最低界面张力值的影响
Figure C200710014251D00053
4)双油酸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表5 双油酸浓度对最低界面张力值的影响
Figure C200710014251D00054
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这四种双子表面活性剂,它们的表面活性很高,但是对于原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即使浓度超过0.1wt%时也不能达到超低。从成本考虑,不宜再提高它们的浓度,选择与复碱(Na2CO3:NaHCO3=1:1质量比)进行复配,可以得到更好的驱油效果。
根据油田原油的粘度以及长期实践经验,为了保证配方体系粘度高于原油,驱油剂配方中一般固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质量分数为0.1-0.2wt%。为此,这次筛选双子表面活性剂与复碱(Na2CO3:NaHCO3=1:1质量比)用量时,固定HPAM的质量分数为0.2wt%。通过多次正交试验证明,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0.01-1.0wt%与复碱(Na2CO3:NaHCO3=1:1质量比)0.05-2.5wt%时,均可以使原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达到10-3mN/m,可成为相应的复配驱油剂体系的优选方案。为此选择其中一个配方,针对孤岛河滩原油开展吸附损失和室内模拟驱油效率试验。
二、吸附损失测定
驱油配方中的表面活性剂在地层多孔岩石介质中流动时会有一些损失,因此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耗是关系到化学驱油配方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迄今为止,引起驱油配方的损失原因,主要有油层中油砂的吸附,以及表面活性剂与地层水中的多价离子反应和在残余油中分配等。为此,我们用酸碱滴定方法测定了双油酸表面活性剂的静态吸附损失。
1)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用酚酞作指示剂(无色→浅红色),0.0196M NaOH标准溶液进行标定,测得标准HCl溶液的浓度为0.0188mol/L。
表6 HCl溶液浓度的标定
Figure C200710014251D00061
2)静态吸附试验
0.2wt%双油酸表面活性剂溶液与油砂按质量比1:5,配制360g,电磁搅拌混匀2h,然后室温静置数天,取上层清液用标准HCl溶液进行测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黄色→橙色),由初始和平衡浓度求出双油酸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
表7 0.2wt%双油酸表面活性剂溶液吸附前
Figure C200710014251D00062
表8 0.2wt%双油酸表面活性剂溶液吸附后
Figure C200710014251D00071
静态吸附损失试验时,表面活性剂平衡吸附量按下式计算:
Γ = V ( X o - X ) m
式中:V—双油酸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g);Xo—吸附前溶液中双油酸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wt%);X—吸附后溶液中双油酸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wt%);m—油砂质量(g);Γ—单位质量油砂吸附表面活性剂(mg/g)。
由上述公式,结合表7、8测得的数据,得出双油酸表面活性剂的静态吸附量为2.555mg/g砂。静态吸附量是很小的,这是由于油砂晶面上带负电荷,只是在其边缘Si-O、Al-OH的断裂而呈少量正电荷,所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失要小。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阐述本发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2-5中使用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均购自胜利油田聚合物有限公司,分子量1800万,水解度28wt%。
实施例1:双十四的合成
①十四酰氯的合成
取十四酸20-32g,氯化亚砜12.5-21.3g,搅拌反应2-4h后,于70-90℃回流至尾气干燥管无气体产生为止。然后减压蒸除过量的氯化亚砜,再减压蒸馏,馏分即十四酰氯。
②中间体乙二胺二乙酸的合成
氯乙酸10-19g,水30-50ml,无水碳酸钠7-9g,得到氯乙酸钠溶液。
无水乙二胺2.5-4.5g,水20-45ml,氯乙酸钠溶液12-25g。恒温24h后,在70-80℃下回流2-4h,保持溶液pH=8-9。60-70℃下减压蒸馏后,向浓缩液中加入浓盐酸至pH=1-2,有白色沉淀生成,以蒸馏水洗涤3次,得到中间体乙二胺二乙酸钠。
③终产物N,N′-双十四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的合成
取上述中间体6.5-12.8g,氢氧化钠3.5-8.1g,加入异丙醇4-8g,在15-25℃强烈搅拌下加入十四酰氯20.8-32.9g,反应18-29h,将溶液表面生成蜡状固体移至干净烧杯中,以无水乙醇洗涤,过滤,烘干,得到浅黄色固体即为N,N′-双十四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
实施例2:双月桂复合驱油体系,室内模拟驱油
①配方:0.06wt%双月桂、0.24wt%复碱(Na2CO3:NaHCO3=1:1质量比)、0.2wt%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99.5wt%矿化水。
所述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量1800万,水解度28wt%,胜利油田聚合物有限公司产品,下同。
②人造岩心的基本数据:
实验温度:60℃;气测渗透率:1.34μm2;孔隙体积:40cm3;饱和油量:39cm3
孤岛河滩原油性质如前所述;
③试验过程:
段塞设计:
配方体系段塞:0.3PV;
保护段塞:0.2wt%HPAM,0.05PV;0.05wt%HPAM,0.05PV;
一般驱油过程至少有两个段塞,前者是驱油体系,后者为保护段塞,再后就是注水直至驱油过程结束。保护段塞的作用:防止注水时驱油段塞被稀释而失效。
④试验结果:
水驱采收率:60.3wt%OOIP;化学驱采收率:11.7wt%OOIP。
实施例3:双十四复合驱油体系,室内模拟驱油
①配方:0.06wt%双十四、0.24wt%复碱(Na2CO3:NaHCO3=1:1质量比)、0.2wt%HPAM,99.5wt%矿化水。
②人造岩心的基本数据与试验过程如实施例2所述;
③试验结果:
水驱采收率:61.1wt%OOIP;化学驱采收率:15.1wt%OOIP。
实施例4:双棕榈复合驱油体系,室内模拟驱油
①配方:0.06wt%双棕榈、0.24wt%复碱(Na2CO3:NaHCO3=1:1质量比)、0.2wt%HPAM,99.5wt%矿化水。
②人造岩心的基本数据与试验过程如实施例2所述;
③试验结果:
水驱采收率:61.7wt%OOIP;化学驱采收率:16.7wt%OOIP。
实施例5:双油酸复合驱油体系,室内模拟驱油
①配方:0.06wt%双油酸、0.24wt%复碱(Na2CO3:NaHCO3=1:1质量比)、0.2wt%HPAM,99.5wt%矿化水。
②人造岩心的基本数据与试验过程如实施例2所述;
③试验结果:
水驱采收率:61.4wt%OOIP;化学驱采收率:19.3wt%OOIP。
从采收率来看,四种双子表面活性剂都表现出很好的驱油效果,但相比之下双油酸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有更好的驱油效果。

Claims (4)

1、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作为驱油剂的应用,将其与Na2CO3:NaHCO3=1:1质量比的复碱进行复配使用,加量为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0.01-1.0wt%、复碱0.05-2.5wt%,另加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0.2wt%,余量为水;
所述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量1800万,水解度25-30w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作为驱油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为矿化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作为驱油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选自N,N-双月桂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N,N-双十四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N,N-双棕榈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或N,N-双油酸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作为驱油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是N,N-双油酸酰基乙二胺二乙酸钠。
CNB2007100142515A 2007-04-06 2007-04-06 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11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142515A CN100523117C (zh) 2007-04-06 2007-04-06 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7100142515A CN100523117C (zh) 2007-04-06 2007-04-06 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9224A CN101029224A (zh) 2007-09-05
CN100523117C true CN100523117C (zh) 2009-08-05

Family

ID=38714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71001425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117C (zh) 2007-04-06 2007-04-06 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311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4313B (zh) * 2009-03-04 2013-04-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稀复合驱油体系
CN101735790B (zh) * 2009-12-21 2012-11-21 山东德仕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驱油用复合离子头双尾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CN101955441A (zh) * 2010-04-06 2011-01-26 孙安顺 一种三次采油用脂肪酰胺多乙烯多胺氨基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220118B (zh) * 2010-04-15 2013-05-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驱油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897B (zh) * 2010-04-15 2012-10-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耐高温高盐双磺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714B (zh) * 2010-04-15 2013-05-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N,n-双脂肪酰基二胺二乙酸二聚氧乙烯醚双磺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20860B (zh) * 2010-04-15 2013-04-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聚表二元复合驱油方法
CN102220859B (zh) * 2010-04-15 2013-07-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方法
CN101885963B (zh) * 2010-07-05 2013-04-03 赵景瑞 一种高效驱油剂
CN102373048B (zh) * 2010-08-23 2013-09-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油田三次采油采收率的驱油方法
CN102373913B (zh) * 2010-08-23 2014-03-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抗镁离子的驱油方法
CN102373039B (zh) * 2010-08-23 2013-08-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海水基的驱油方法
CN102373047B (zh) * 2010-08-23 2013-07-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油田提高采收率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1584A (zh) * 2010-09-03 2010-12-22 大庆高新区华龙祥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三次采油化学驱油剂的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MX2010012348A (es) * 2010-11-12 2012-05-15 Mexicano Inst Petrol Composicion base liquidos zwitterionicos geminales como modificadores de la mojabilidad en procesos de recuperacion mejorada de petroleo.
CN102643636B (zh) * 2012-04-10 2013-08-2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一种热力采油辅助增效化学剂
CN105080420A (zh) * 2014-04-17 2015-11-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孪连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5301175A (zh) * 2015-10-19 2016-02-03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液中储备碱度的测定方法
CN109135705A (zh) * 2018-09-05 2019-01-04 石家庄长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水井用降压增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79290B (zh) * 2019-05-16 2021-10-29 长江大学 低表面张力增黏性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制备方法
CN115368884B (zh) * 2021-05-21 2024-05-2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凝油油藏的复合驱油体系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5093351B (zh) * 2022-07-15 2022-11-29 山东新港化工有限公司 改性甜菜碱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施来顺,张仁哲.石油沥青,第21卷第1期. 2007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施来顺,张仁哲.石油沥青,第21卷第1期. 2007 *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隋智慧.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第1期. 2005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隋智慧.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第1期. 20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9224A (zh) 2007-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3117C (zh) 双子烷基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CN100560683C (zh) 双子烷基羧酸盐无碱驱油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A2836064C (en) Enhanced foam stability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CN110527503B (zh) 中低渗透油藏驱油用阴阳离子对纳米乳液驱油剂
CN103422840B (zh) 采用阴、阳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方法
US2866507A (en) Gas drive oil recovery process
CN104277807B (zh) 适合高温高含蜡油藏的无碱驱油体系及其应用
CN102690642B (zh) 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三元复合驱油用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409123A (zh) 一种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系统用于化学驱油的用途
CN110325617B (zh) 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表面活性剂
CN103540303B (zh) 复合型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59625A (zh) 一种高稳定耐温抗盐空气泡沫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CN109401742A (zh) 一种由高矿化度地层水配制而成的耐温耐盐泡沫调驱体系
RU2668104C1 (ru) Анионно-катионно-неионогенное поверхностно-активное вещество, способ его получения и применение
CN106631912A (zh) 一种羟基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3184116A1 (en) Enhanced foam stability applications and methods
CN103351857A (zh) 一种耐盐蠕虫状胶束体系、其制备方法及其在驱油中的用途
CN105419772A (zh) 一种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的降粘剂
CN114196389A (zh) 一种适合低渗油藏的超低界面张力自组装二氧化碳泡沫驱油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559988A (zh)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及在强化采油中的应用
CN104559989B (zh) 烃基胺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型甜菜碱
CN111087347B (zh) 烃基咪唑啉磺酸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16099A (zh) 无碱黏弹表面活性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590572A (zh) 高矿化度油藏驱油用复合型表面活性剂组合物
CN103193688B (zh) 十六烷基二甲苯磺酸盐工业产品及其生产方法、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ichuan Flower's Fine Chemical Co., Ltd.

Assignor: Shandong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201151000026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Use of bi-alkyl carboxylate surface activator in triple oil recover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70905

Record date: 20110909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