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5144C - 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预热器 - Google Patents

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预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5144C
CN100515144C CNB2006101063770A CN200610106377A CN100515144C CN 100515144 C CN100515144 C CN 100515144C CN B2006101063770 A CNB2006101063770 A CN B2006101063770A CN 200610106377 A CN200610106377 A CN 200610106377A CN 100515144 C CN100515144 C CN 10051514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positive temperature
lever apparatus
electrode terminal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063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7767A (zh
Inventor
石孝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B Aut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B Aut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B Aut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KB Auto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97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7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51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514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2215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electric 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1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 F24H9/185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grates or heating means for air heaters
    • F24H9/186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F24H9/1872PTC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4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 H05B3/4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 H05B3/48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 H05B3/5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the shape of rods or tubes non-flexible heating conductor embedded in insulating material heating conductor arranged in metal tubes, the radiating surface having heat-conducting 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1/034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 source other than the propulsion plant from the cooling liquid of the propulsion plant and from an electric heat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14Heating or cooling details
    • B60H2001/00128Electric hea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2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the heat being derived otherwise than from the propulsion plant
    • B60H2001/226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7Manufactur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2Heaters using heating elements having a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温系数(PTC)杆装置,包括:电极端子;绝缘子,包括一对和电极端子上下端部纵向相连的连接件、设置在电极端子两个表面上的第一、第二支承件,上述第一、第二支承件彼此相连;分别在相邻成对第一支承件之间和相邻成对第二支承件之间相连的PTC元件和热传递块;具有预定长度的槽形第一、第二PTC杆,用于容纳上述器件。根据上述PTC杆装置,使电极端子通过双注塑加工和绝缘子整体成形,可以提高电极端子和绝缘子之间的耦合力。而且,可以在绝缘子上设置支承件,从而清楚限定PTC元件和热传递块的耦合位置,在放大部和绝缘子支承件中形成通道,从而将加热PTC元件时产生的气体排到外界。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用预热器,包括:多个如上构成的PTC杆装置;和每一PTC杆装置两侧相紧密接触的且耦合的一或多个散热片;和最外侧散热片的外侧面相耦合的一对框架;和上述器件组合的纵向两端相连的第一、第二壳体;设置在壳体内作为阴极端子的壳体端子。根据上述预热器,PTC元件上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到外界,而是均匀地传递到预热器的内部,框架之间放置的各个元件的耦合力得以增加,且PTC杆装置和散热片之间的紧密接触也得以改善。

Description

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预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温系数(在下文称为“PTC”)杆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车用预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中电极端子和绝缘子之间的耦合力得以提高,且可以清楚限定正温度系数元件和传热块之间的耦合位置,将加热正温度系数元件时产生的气体排放到外界;车用预热器经过改善,可构造得使正温度系数元件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到外界,而是均匀地传递到散热片上并且断开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和上述散热片之间的接触。
背景技术
通用车辆均具有一种加热装置,该装置用于加热车辆内部或者利用热能来去除车辆挡风屏上的湿气或潮气,而上述热能来自于冷却车载发动机生热所加热的水。
在上述加热装置中,由于冷却水在启动发动机之后绕发动机流过而被引入加热器,所以需要大量时间来加热上述冷却水,随后才能加热车辆内部。因此,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发动机启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司机和/或乘客都会呆在很冷的车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韩国未审专利申请第10-2004-0089570号公开了一种设有正温度系数元件等陶瓷加热件的装置。而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还有人建议过包括上述装置的车用加热杆装置和预热器(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4-0031176号)。
在此后,将结合附图来简要说明下面相关上述技术领域中的现有技术。
图1是设置有正温度系数元件的传统装置中使用的电极端子和绝缘子的透视图,图2是设有正温度系数元件的传统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1、2所示,设有正温度系数元件的传统装置包括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绝缘子1以及和绝缘子1嵌入耦合的电极端子2。
绝缘子1包括槽3和沿纵向设置在两侧的支承件1.1,正温度系数元件8位于槽内,和电极端子2相接触。在支承件1.1每一内表面上均形成有纵向槽1.2,端子凸缘2.1一侧上的电极端子部完全被绝缘套1.3所包住。支承件1.1通过横向肋1.4而彼此相连,这些横向肋在纵向上彼此间隔一定距离且相互平行。在支承件1.1的内侧面和横向肋1.4上设置有多个钮扣4。当正温度系数元件8设置在上述槽3内时,这些钮扣4就压靠着正温度系数元件的侧面,从而将它们固定住。在横向相对方向上突出的钩部5被设置在绝缘子1的侧面上,和绝缘套1.3一侧相反,使绝缘子1可以被固定到加热装置上,这样绝缘子就被引入到型管10中。此时,为了防止电极端子2和型管10相接触,触板的侧面和绝缘条相耦合,而另一侧和正温度系数元件8相接触。
在如上构成的具有正温度系数元件的传统装置中,由于绝缘子1和电极端子2彼此通过其间的摩擦力相耦合,所以绝缘子1和电极端子2之间的耦合就有松开的可能。而且,还存在下面的缺点,就是会因落入灰尘或者其他外界物质进入绝缘子1和型管10之间的空隙而产生问题。
进而,对于设有正温度系数元件的传统装置结构,在加热正温度系数元件时产生的气体不可能被排到外界去。在这种结构中,如果有气体产生,则绝缘子1和电极端子2之间的间隙就会变宽,形成一定的空间,气体会经由这个空间排出。此时气体经过这个空间就会产生噪音。
而且,由于在传统装置中正温度系数元件8仅是靠一侧和电极端子2相连,还会产生热量不能被均匀传递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经构思,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通过双注塑加工,电极端子和绝缘子整体成形,且可以设有用于将正温度系数元件和热传递块固定的支承件,从而清楚限定正温度系数元件的耦合位置和热传递块。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中固定正温度系数元件或热传递块的支承件易于成形,且可以通过在支承件上形成通孔将加热正温度系数元件时产生的气体排到外界。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车用预热器,使正温度系数元件产生的热量不会被传递到外界,而是均匀地传递到散热片上,还能够改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和散热片之间的紧密接触。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正温度系数(PTC)杆装置包括电极端子,其中以预定间隔在纵向上形成有垂直间隔开的多对通孔;绝缘子,包括一对和电极端子上下端部纵向相连的连接件、设置在电极端子上形成成对通孔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第二支承件,上述第一、第二支承件彼此通过通孔相连;分别在相邻成对第一支承件之间和相邻成对第二支承件之间相连的正温度系数元件和热传递块,使它们可以和电极端子相接触;具有预定长度的槽形第一正温度系数杆,可容纳电极端子、绝缘子、正温度系数元件和热传递块;和第一正温度系数杆具有相同长度且和第一正温度系数杆相连以盖住第一正温度系数杆开口部的第二正温度系数杆。
根据本发明的车用预热器包括:如上构成的多个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和每一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两侧相紧密接触的且耦合的一或多个散热片;和最外侧散热片的外侧面相耦合的一对框架;和正温度系数杆装置、散热片、框架组合的纵向两端相连的第一、第二壳体;设置在壳体内作为阴极端子的壳体端子。
附图简述
根据所给优选实施例的叙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性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设置有正温度系数元件的传统装置中使用的电极端子和绝缘子的透视图;
图2是设有正温度系数元件的传统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4-6是依次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电极端子的端子制造过程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绝缘子和电极端子相耦合的一个侧面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绝缘子和电极端子相耦合的另一个侧面的透视图;
图9是绝缘子和电极端子沿图4中线A-A的剖视图;
图10是绝缘子和电极端子沿图4中线B-B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12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绝缘子和电极端子相耦合的一个侧面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绝缘子和电极端子相耦合的另一个侧面的透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15是本发明中车用预热器的分解视图;
图16-18是示出了本发明车用预热器中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正温度系数元件和热传递块的耦合位置的分解视图;
图19示出了本发明车用预热器中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和第一壳体的耦合状态;
图20是本发明预热器中使用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21是壳体的剖视图,示出了壳体端子之一的耦合结构。
优选实施例详述
在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叙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分解视图,图4-6是依次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电极端子的端子制造过程的透视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包括:截面为槽形且具有预定长度的第一正温度系数杆100、以及和第一正温度系数杆100具有相同长度的且和第一正温度系数杆相耦合以便于盖住第一正温度系数杆开口部的第二正温度系数杆。
同时,当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彼此相耦合时,其间就形成了截面为矩形的空间110,在该空间内容纳着电极端子300、绝缘子400、正温度系数元件500和热传递块600。
电极端子300的长度大于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的长度。在电极端子的前端形成有端子310,在电极端子内以预定的间隔设有通孔320。端子310以曲柄的形式向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前端的外侧突出。电极端子300形成为端子310的前端宽度要大于电极端子的中间部宽度。如图4-6所示,电极端子前端的上下侧均向内折,电极端子的折叠端弯曲成曲柄的形式,从而形成上述端子310。
如上构成的端子310的厚度为电极端子310中间部厚度的两倍,使端子310的强度增加。因此在上述端子中有利的是,可以更加稳定地在端子和连接器或壳体相连时传递电流。
这里,电极端子300上形成的通孔320用于通过双注塑加工将绝缘子400固定在电极端子300上。彼此垂直间隔的两个通孔构成一对,在电极端子300的纵向上以预定的间隔设置着多对通孔。而且可以以狭长孔的方式设置通孔320,从而增加电极端子300和绝缘子400之间的耦合力,并在进行双注塑加工时利于注塑材料的流动和喷射。
在众多通孔320之间,在端子310的侧面上形成一个通孔322,具有不同于其他通孔的形状,为四边形。该通孔322可最小化电极端子300和绝缘子400之间的耦合力。
图7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绝缘子和电极端子相耦合的一个侧面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绝缘子和电极端子相耦合的另一个侧面的透视图,图9、10分别是绝缘子和电极端子沿图7中线A-A和线B-B的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绝缘子400用于防止电极端子300和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相接触,而且还可以防止灰尘和其他外界物质落入到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耦合而形成的空间110中。
绝缘子400包括:一对纵向和电极端子300的上下端部相耦合的耦合件410、以及设在电极端子300形成着成对通孔320的两表面上的第一、第二支承件422、424。
如上所述,绝缘子400和电极端子300通过双注塑加工而耦接,分别在绝缘子400的纵向端部上形成放大部432、434。成对放大部432、434和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紧密接触且与它们的两个纵向端部的外表面相耦接,从而导引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的耦接位置。
因此,电极端子300就和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相耦接,从而使电极端子相距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内表面间隔开一定距离。此时,在每一个放大部432、434的两个表面上就会形成通道442、444。在以后将详细叙述。
在电极端子300的纵向上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第一、第二支承件422、424。相邻支承件422、424之间的距离同成对通孔320之间的距离相同。也就是,第一、第二支承件422、424形成着和通孔320相对应的位置上。
此时,通道446靠近第一支承件422的上下端部形成,通道448形成在成对第二支承件424之间。换句话说,第一支承件422形成得使第一支承件的上下端部和连接件410相间隔开,因此第一支承件的上下端部和连接件之间就形成了通道446。第二支承件424形成得可垂直从连接件410延伸且使通道448形成在成对第二支承件之间。在下面叙述设置在第一、第二支承件422、424上的通道446、448。
因此,绝缘子400和电极端子300之间的耦合状态不会释放,除非绝缘子穿过通孔320的部分破裂。而且由于第一支承件422和成对支承件424通过长通孔320彼此相连,有利的就是很容易喷射注塑材料,支承件的长度小于常用支承件的长度,因此注塑的形状比较精确。
而且,正温度系数元件500和热传递块600分别和绝缘子400的两个面相连,即连接在相邻第一支承件422之间和连接在相邻成对第二支承件424之间。正温度系数元件500和热传递块600就和电极端子300相接触。
此时,为了防止正温度系数元件500和热传递块600的耦合位置彼此换位,连接件410形成得可使电极端子300两个表面露出部分的垂直宽度彼此不同。换句话说,放置正温度系数元件500部分的宽度和放置热传递块600部分的宽度不同。因此,正温度系数元件500和热传递块600之间的耦合位置就不会彼此换位。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绝缘子400内表面上形成有一个台阶,使电极端子在绝缘子400一个表面上露出部分即放置热传递块位置的宽度要小于电极端子在绝缘子另一表面上露出部分的宽度。但是,这仅仅是示意性目的,根据用户的选择还可以进行相反的设置。
放大部432、434和绝缘子400的第一、第二支承件422、424上设置的通道442-448用于在热量从正温度系数元件500上产生时,将电极端子300、正温度系数元件500和热传递块600产生的气体排出到外界。上述通道具有由在绝缘子400纵向上彼此相邻的成对第一、第二支承件422、424所形成的间隔,从而和外界相联通。即,在第一、第二支承件422、424形成的空间内所产生的气体经由第一、第二支承件422、424上设置的通道446、448和放大部432、434的通道442、444而被排到外界。就上述结构而言,可以防止因气体而使连接件410变形。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分解视图,图12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绝缘子和电极端子相耦合的一个侧面的透视图,图13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绝缘子和电极端子相耦合的另一个侧面的透视图。
如图11-13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包括:截面为槽形且具有预定长度的第一正温度系数杆100、和第一正温度系数杆100具有相同长度的且和第一正温度系数杆相耦合以便于盖住第一正温度系数杆开口部的第二正温度系数杆、电极端子300、绝缘子400、正温度系数杆装置500、以及热传递块600。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结构和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结构相同,只不过在第二实施例中绝缘子400的纵向端部上形成的放大部432、434的形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罢了。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叙述过程中,仅叙述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绝缘子放大部。
绝缘子400包括:一对纵向和电极端子300的上下端部相耦合的耦合件410、以及设在电极端子300形成着成对通孔320的两表面上的第一、第二支承件422、424。第一、第二支承件422、424彼此通过通孔320相连。而且,分别在绝缘子400的纵向端部上形成放大部432、434。绝缘子400和电极端子300通过双注塑加工而耦接。
在放大部432、434中,靠近电极端子300的端子310形成的第一放大部432具有露出电极端子300一侧面的开口面。此时,在电极端子300对应于第一放大部432的部分上形成固定孔324,在第一放大部432对应于该固定孔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着固定突起326,因而该固定突起可经过固定孔324。上述固定突起326进入固定孔324与其配合,从而可以使第一放大部和电极端子300彼此连在一起。
同时,在放大部432、434中,在另一侧相对第一放大部432形成的第二放大部434和相连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具有相同的截面。因此,由于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的后端被第二放大部434密闭,所以就可以防止灰尘或外界物质经由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的后端进入和正温度系数元件500相接触而引发火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分解视图。
如图14所示,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中,每一第一支承件422均可拆卸地和绝缘子400的第二支承件424耦接,使电极端子300可以和绝缘子400进行组装。
此时,每一第一支承件422均形成相应于电极端子300的通孔320的连接孔426,每一第二支承件424均形成一个经由通孔320而配合在连接孔426中的连接突起428。尽管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承件422上形成连接孔426,在第二支承件424上形成连接突起428,但是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彼此互换来形成上述连接孔426和连接突起428的位置。
如果如上所述,第一、第二支承件422、424可拆卸地彼此连接,则上述电极端子300和绝缘子400可单独制造。而且由于释放绝缘子400和电极端子300之间的耦合装置不会损害绝缘子400,所以有利的是易于进行维护。
图15是本发明中车用预热器的分解视图,图16-18是示出了本发明车用预热器中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正温度系数元件和热传递块的耦合位置的分解视图。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车用预热器包括:在纵向彼此平行设置的多个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和每一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的两侧相接触且耦合的散热片2000;每一均放置在相邻散热片2000之间的阴极端子3000;分别和最外侧散热片2000的外侧面相耦合的一对框架4000、5000;以及分别和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散热片2000、阴极端子3000、框架4000、5000组合的纵向两端相连的第一、第二壳体6000、7000。
此时,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内安装的正温度系数元件(图3中的500)所产生的热量,就被传递到散热片2000中,从而加热经由散热片2000的空气。
如果车用预热器构造得使正温度系数元件(图3中的500)所产生的热量不传递到外界,而是仅仅传递到设置在内部的散热片2000上,那么就能够提高预热器的效率。因此,如图17所示,正温度系数元件500A和预热器600A可交替地安装在中间位置上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的两个表面上,使热量可以均匀地在横向上传递。此外,如图16、18所示,正温度系数元件500B和500C安装在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B、1000C的表面上,朝向车用预热器的内部,热传递块600B、600C安装在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B、1000C的表面上,朝向车用预热器的外部。
此时,为了防止热量经由壳体6000、7000发散到外界去,优选地将正温度系数元件500A-500C和壳体6000、7000间隔开预定的距离。
但是,正温度系数元件500A-500C和热传递块600A-600C的耦合位置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而进行变化。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传递到散热片2000上的热量经由框架4000、5000发散到外界去,可在框架4000、5000和散热片2000的接触面上纵向设置着加强槽4200、5200,以便于最小化每一框架4000、5000和相应散热片2000之间的接触面积。
如上所述,当形成加强槽4200、5200时,每一框架4000、5000和散热片2000之间的接触面积就被减小了,从而降低了热传递率。同时,由于加强槽4200、5200内部充满了空气,散热片2000内的一些热量就经由空气传递到框架4000、5000上。但是,由于空气具有很低的热传递率,所以经由空气传递的热量几乎可以忽略。
正温度系数元件生热所加热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和散热片2000体积增加,从而将和上述组合横向外侧相连的框架4000、5000向外推。因此,纵向端部和壳体6000、7000相连的框架4000、5000在中间部就向外凸出。如果框架4000、5000向外凸出,则设置在框架4000、5000之间元件的耦合状态就会分开。
因此,本发明中所用的框架4000、5000形成得使上述表面和散热片2000接触的中间部朝向相应散热片2000向内倾斜突出。和传统直的框架相比,即使承受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和散热片2000膨胀而产生的压力,中间部向内突出的上述框架4000、5000也向外凸出得很少。而且,由于加强槽4200、5200用作为防止本发明中框架4000、5000向外凸出的肋板,有利的是这些框架几乎不会因外力而变形。
而且,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片2000之间设置着额外的阴极端子3000,但是框架4000、5000也可以不需要阴极端子3000来执行该阴极端子3000的功能。当框架4000、5000作为阴极端子3000时,优点就是可以简化上述车用预热器的内部结构,降低成本。
散热片2000和每一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的两侧面耦合。由于安装着正温度系数元件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一侧产生的热量要高于安装着热传递块的另一侧产生的热量,所以正温度系数杆装置装有正温度系数元件的那一侧上横向堆着多个散热片2000,且散热片2000的数量要小于和安装着正温度系数元件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一侧相连的散热片2000的数量,且该散热片和没有安装着正温度系数元件的上述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另一侧相连。在该实施例中,两个散热片2000和安装着正温度系数元件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一侧相连,一个散热片2000和安装着热传递块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另一侧相连。但是,和每一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侧面相连的散热片2000的数量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进行变化。
图19示出了本发明车用预热器中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和第一壳体的耦合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车用预热器的各个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中的正温度系数元件和热传递块具有不同的位置。因此,如果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在不同位置和第一壳体6000相连,就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预热器的效率降低或者预热器失控。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产生,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形成得使端子310A-310C的弯曲部长度彼此各不相同。因此,在第一壳体6000中,就可以确定端子310A-310C所要连接的每一连接端子6100-6300和用于容纳放大部432A-432C的每一座槽6400-660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每一端子310A-310C的弯曲部长度,使它们相一致。
因此,每一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均可以仅在指定的位置上连接,从而避免在组装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时产生混乱。
此时,每一正温度系数杆装置1000A-1000C以这种方式连接,使每一放大部432A-432C能够完全插入到上述壳体6000中。
在基本操作上,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车用预热器和传统预热器相同,只不过各自零件在结构上有些不同而已,所以关于基本操作的详细叙述在这里就省略了。
图20是本发明预热器中使用的壳体的剖视图,图21是壳体的剖视图,示出了壳体端子之一的耦合结构。
如图20、21所示,用在本发明中的第一壳体6000包括壳体端子6700,它们每一个中的一端嵌入到第一壳体6000中且具有弯曲板6800,它和引入到第一壳体6000内的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相接触。当设置着和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相接触的壳体端子6700时,整个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100、200就可以作为阴极端子,因此有利的是不需要再设置额外的阴极端子。
此时,每一壳体6700嵌入第一壳体6000的部分均形成有配合在第一壳体6000内的锁紧突起6900,从而使壳体端子6700不会从壳体6000中脱落。此时,优选的是,每一锁紧突起6900均可形成得具有一个尖端部且在壳体端子6700缩回的方向上倾斜。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中,电极端子通过双注塑加工和绝缘子形成整体,从而增加了电极端子和绝缘子之间的耦合力。
而且,有利的是可以在绝缘子上设置支承件,从而清楚限定正温度系数元件和热传递块的耦合位置,在放大部和绝缘子支承件中形成通道,从而将加热正温度系数元件时产生的气体排到外界,因此,就可以消除现有技术中气体流经绝缘子和电极端子之间的间隙时产生的噪音。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车用预热器的优点就是正温度系数元件上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到外界,而是均匀地传递到预热器的内部,框架之间放置的各个元件的耦合力得以增加,且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和散热片之间的紧密接触也得以改善。
尽管参考附图并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已经叙述了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结构和耦合设置以及包括该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车用预热器,但是它们都仅仅是用于示意性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以进行不同的变化和修改。

Claims (20)

1、一种正温度系数(PTC)杆装置,包括:
电极端子,其中以预定间隔在纵向上形成有多对通孔,各对通孔彼此垂直间隔开;
绝缘子,包括一对和电极端子上下端部纵向相连的连接件,设置在电极端子上形成成对通孔的两个表面上的第一、第二支承件,上述第一、第二支承件彼此通过通孔相连;
分别在相邻成对第一支承件之间和相邻成对第二支承件之间相连的正温度系数元件和热传递块,因而它们可以和电极端子相接触;
具有预定长度的槽形第一正温度系数杆,可容纳电极端子、绝缘子、正温度系数元件和热传递块;
和第一正温度系数杆具有相同长度且和第一正温度系数杆相连以盖住第一正温度系数杆开口部的第二正温度系数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子具有形成在两端的放大部,从而可以和每一第一、第二正温度系数杆的纵向两端的外表面紧密接触并相耦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放大部具有可以露出电极端子一侧面的开口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和至少一个成对放大部相接触的区域上,上述电极端子具有固定孔,上述放大部在对应于上述固定孔的区域内形成固定突起,从而使上述固定突起可以穿过上述固定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成对放大部之一设有通道。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子通过双注塑加工和电极端子整体成形。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子通过第一、第二支承件的可拆卸地连接结构和电极端子相耦合。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成对连接件具有台阶,从而使放置着正温度系数元件的部分的宽度不同于放置着热传递块的部分的宽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成对连接件设置得放置着正温度系数元件的部分的宽度要大于放置着热传递块的部分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端子的一端向放大部外侧突出,且折成两折形成一个端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端子弯曲成曲柄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支承件和第二支承件中的一个在两端形成通道,而另一个在中间部形成通道。
13、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在电极端子上形成的通孔为狭长孔形状。
14、一种车用预热器,包括:
多个彼此平行设置的且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构成的多个正温度系数杆装置;
和每一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两表面相紧密接触的且耦合的一或多个散热片组件;
和最外侧散热片的外侧面相耦合的一对框架;
和正温度系数杆装置、散热片组件、框架组合的纵向两端相连的第一、第二壳体;
设置在壳体内作为阴极端子的壳体端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最外侧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均具有安装在朝向预热器内部的表面上的正温度系数元件。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正温度系数元件和热传递块交替安装到至少一个正温度系数杆装置的两表面上。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预热器,其特征在于,和安装着正温度系数元件的每一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一侧相连组件的散热片的数量要大于和没有安装着正温度系数元件的上述正温度系数杆装置另一侧相连的散热片组件的数量。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框架均在表面上具有细长的加强槽,在接触面的纵向上和散热片组件相接触。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预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框架形成得使和散热片组件相接触的表面中间部朝向相应的散热片组件倾斜突出。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述壳体端子均设有和正温度系数杆的一端相接触的弯曲板。
CNB2006101063770A 2005-07-15 2006-07-14 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预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51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64386A KR100628436B1 (ko) 2005-07-15 2005-07-15 피티씨 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프리히터
KR200564386 2005-07-15
KR200590460 2005-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7767A CN1897767A (zh) 2007-01-17
CN100515144C true CN100515144C (zh) 2009-07-15

Family

ID=37610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637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5144C (zh) 2005-07-15 2006-07-14 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预热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628436B1 (zh)
CN (1) CN10051514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76191B1 (ko) * 2008-12-05 2011-10-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피티씨 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피티씨 히터
KR101114583B1 (ko) * 2008-12-05 2012-03-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피티씨 로드 조립체
CN102647814B (zh) * 2012-03-16 2014-03-26 河北宏业永盛汽车加热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用ptc电加热器
CN103517469B (zh) 2012-06-27 2015-03-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tc电热元件、电加热装置以及电动车
CN104080212B (zh) * 2014-07-25 2015-10-28 邓雪明 一种加热板
FR3062964A1 (fr) 2017-02-14 2018-08-17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Interface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d'u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electriqu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KR102516601B1 (ko) * 2018-07-11 2023-04-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전열 히터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차량
JP2020161863A (ja) * 2019-03-25 2020-10-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装着型表示装置
DE102019217234A1 (de) * 2019-11-07 2021-05-12 Eberspächer Catem Gmbh & Co. Kg PTC-Heizeinrichtung und elektrische Heizvor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PTC- Heiz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ischen Heizvorrichtung
CN113724949B (zh) * 2021-09-06 2022-05-17 四川特锐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贴片热敏电阻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7298A (en) * 1993-04-21 1994-12-27 Yang; Chiung-Hsiang Cassette PTC semiconductor heating apparatus
EP0893937A2 (de) * 1997-07-25 1999-01-27 Behr GmbH & Co. Elektrische Heiz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684506Y (zh) * 2004-02-12 2005-03-09 郜长福 具有紧固端子的ptc发热件
US7064301B2 (en) * 2004-03-22 2006-06-20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Electric heat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7298A (en) * 1993-04-21 1994-12-27 Yang; Chiung-Hsiang Cassette PTC semiconductor heating apparatus
EP0893937A2 (de) * 1997-07-25 1999-01-27 Behr GmbH & Co. Elektrische Heizein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684506Y (zh) * 2004-02-12 2005-03-09 郜长福 具有紧固端子的ptc发热件
US7064301B2 (en) * 2004-03-22 2006-06-20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Electric hea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28436B1 (ko) 2006-09-26
CN1897767A (zh) 2007-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5144C (zh) 正温度系数杆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预热器
JP4322886B2 (ja) Ptcロッド組立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用のプレヒーター
CN102444985B (zh) 电加热装置
CN102563839B (zh) 电加热装置
US20070018777A1 (en) PTC rod assembly and pre-heater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496598B1 (ko) 히트 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프리히터
WO2016013369A1 (ja) フィンアンドチューブ式の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給湯装置
JP4782520B2 (ja) コンデンサのコネクタ固定構造
WO2005049350A1 (en) Ptc element module and pre-heater for veh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132658A (zh) Ptc棒组件和包括该ptc棒组件的预热器
WO2023132484A1 (ko) 전기자동차 히터용 이종금속 발열전극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537748B1 (ko) 히트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프리히터
JP4049652B2 (ja) 強制空気循環型オーブンのための、特に食品加熱のための熱交換器
KR100755519B1 (ko) 히트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프리히터
WO2013044610A1 (zh) 自发热式地板及其电热式组件
WO2006123915A1 (en) Pre-heater for vehicle
KR100879639B1 (ko) 히트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프리히터
KR101447072B1 (ko) 열교환기의 헤더 조립체
KR100755522B1 (ko) 히트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프리히터
CN101090587A (zh) 生产ptc加热器的方法
CN100502601C (zh) Ptc加热器用绝缘体
KR101115952B1 (ko) 전열히터의 전원 공급구조
KR20070080656A (ko) 차량용 히터 코어의 보조히터 조립방법
CN116336662A (zh) 一种暖风机的加热元件安装结构及方法
KR100496604B1 (ko) 히트 로드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프리히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