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14182C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14182C
CN100514182C CNB200610167885XA CN200610167885A CN100514182C CN 100514182 C CN100514182 C CN 100514182C CN B200610167885X A CNB200610167885X A CN B200610167885XA CN 200610167885 A CN200610167885 A CN 200610167885A CN 100514182 C CN100514182 C CN 10051418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take
image forming
height
form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678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25562A (zh
Inventor
野村佳弘
森本桂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su K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itsu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su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itsu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25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25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41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418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 Of Webs (AREA)
  • Projection-Type Copiers In General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Abstract

容纳空间部(S)位于图像形成部的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相纸(P)。卷绕辊(20)位于所述容纳空间部(S)内,用于暂时卷绕相纸(P)。压接辊(21)将相纸(P)向卷绕辊(20)压接。当卷绕辊(20)旋转规定角度以使在卷绕辊(20)表面上卷绕规定量的相纸(P)后,由压接辊移动装置(203)移动压接辊(21)以完成压接辊(21)的压接动作。卷绕辊移动装置(13)用于使卷绕辊(20)在成像位置附近的第一高度位置和远离成像位置的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移动。在由压接辊(21)压接相纸(P)之前,由卷绕控制机构(44)将卷绕辊(20)从第一高度位置移向第二高度位置。通过上述结构,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能够实现用于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小型化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图像形成时的带状条纹。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面上依次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日本特开2005-059268号公报中已公开了利用激光在相纸(例如,相当于印图纸等成像介质)上进行图像曝光的装置。图8为表示所述装置的结构。该装置读取形成于已显影底片上的帧图像信息,或读取存储于各种存储媒体上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这些图像数据在相纸的乳剂面上进行图像的洗像曝光。
在图8中,记录纸箱100内容纳有卷绕成圆筒形的相纸P。从记录纸箱100抽取的相纸沿输送路径输送,并由相纸刀具101切断成规定的打印尺寸。由输送单元102将切断后的相纸P向图像形成部103输送。在所述图像形成部103内,在由曝光用输送辊(相当于输送机构)104在夹持相纸P的状态下按规定速度输送相纸的同时,利用激光向主扫描方向(与作为输送方向的副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重复进行扫描,在相纸P的表面曝光形成图像(潜影)。曝光用输送辊104,沿输送方向设有两个单元,同时在上游侧输送辊104和下游侧输送辊104之间设有利用激光进行扫描的位置。已形成潜影图像的相纸P传递给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03下游侧的另一输送单元105、106,进而送往显影处理部。
在这里,当利用激光进行扫描曝光时,如果在图象形成中对相纸P施加大的震动或发生负荷变化,则会对形成的图像画质带来不良影响(出现带状条纹)。因此,在从图像形成部103向下游侧输送相纸P并送往显影处理部时,要求设法防止因设置在下游侧的输送系统等而产生震动或负荷变化。
因此,在图像形成部103的下游侧设置暂时容纳相纸P的容纳空间部107,并往所述容纳空间部107输送相纸P。而且,在完成图像形成部103中的图像曝光后,由输送单元105、106把被容纳的相纸P送往显影处理部。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容纳空间部107,在可防止对相纸P施加大的负荷的同时,可在稳定的负荷状态下进行图像曝光。而且,在向显影处理部输送相纸时,有必要使乳剂面面向显影处理液一侧。在此,通过设置容纳空间部107可进行姿势转换,以使乳剂面朝向恰当的方向。
设置如上所述的容纳空间部107时,如果要对长度较长的相纸P进行图像曝光,则有必要具有与其长度相对应的容纳空间部107。即,容纳空间部107有必要具有相当于输送方向最大打印尺寸的空间,因此会带来装置整体尺寸变大的问题。同时,由于相纸存在固有卷曲而导致不易容纳和输送相纸,并因此会导致画质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能够使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小型化的同时,可更有效地抑制图像形成时的带状条纹。
本发明提出的第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介质的成像面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容纳空间部、卷绕辊、压接辊、卷绕辊旋转机构、压接辊移动装置、卷绕辊移动装置和卷绕控制机构。容纳空间部,用于暂时容纳从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成像介质,并在输送方向位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下游侧。卷绕辊,位于所述容纳空间部内,用于暂时卷绕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压接辊,用于将成像介质向所述卷绕辊压接。卷绕辊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卷绕辊旋转。压接辊移动装置,当所述卷绕辊旋转规定角度以使得在所述卷绕辊上卷绕规定量的成像介质后,向压接方向移动所述压接辊。卷绕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卷绕辊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高度位置位于图像形成部附近,第二高度位置位于远离图像形成部的位置。卷绕控制机构,当所述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之前,将所述卷绕辊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移向所述第二高度位置。
下面说明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和效果。
首先,在相比于图像形成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暂时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在所述容纳空间部内,设有用于暂时卷绕成像介质的卷绕辊。即,从图像形成部输送来的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可由卷绕辊卷绕。如上所述,不仅仅是送主容纳空间部,还由卷绕辊卷绕,因此能够缩小用于容纳的空间。卷绕在卷绕辊上的成像介质在设置成由压接辊压接的同时,还设有压接辊移动装置,当所述卷绕辊旋转规定角度以使得在所述卷绕辊上卷绕规定量的成像介质后,向压接方向移动所述压接辊。
同时,卷绕辊可在成像位置附近的第一高度位置和远离成像位置的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移动。而且,第一高度位置为成像介质在图像形成部中的高度位置,第二高度位置位于第一高度位置的下侧。而且,通过使卷绕辊从成像位置移向远离成像位置的第二高度位置,能够使成像介质在成像位置和卷绕辊之间的形成松弛。通过形成如上所述的松弛,可防止因卷绕辊的卷绕操作而产生的振动或负荷变化向图像形成部方向传递,并可抑制带状条纹的影响。
为了解决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较大的问题,可以采用具有以下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容纳空间部,相比于所述图像形成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从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成像介质;卷绕辊,位于所述容纳空间部内,用于暂时卷绕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卷绕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卷绕辊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高度位置位于成像位置附近,第二高度位置远离成像位置;卷绕控制机构,在由所述卷绕辊开始卷绕成像介质之后,将所述卷绕辊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移向所述第二高度位置。根据上述构成,在能够抑制图像形成时的带状条纹的同时,可实现用于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小型化。
但是,为了进一步抑制带状条纹的影响,仅包括上述卷绕辊并使其移动还不充分,本申请人还发现应考虑如下几点,即由卷绕辊压接成像介质的时刻或使卷绕辊从第一高度位置移向第二高度位置的时刻等。
在本发明中,当压接辊压接卷绕在卷绕辊上的规定量的成像介质之前,使卷绕辊从第一高度位置移向第二高度位置。通过在压接动作之前使卷绕辊移动,能够缓解压接时的冲击,且更能抑制带状条纹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提供在可实现用于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小型化的同时,可更有效地抑制图像形成时的带状条纹影响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种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插入检测装置。插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成像介质的前端是否已插入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而且,当插入检测装置检测到成像介质的前端已插入间隙时,由卷绕控制机构启动卷绕辊旋转。并且,随着卷绕辊的旋转,由压接辊移动装置控制压接辊沿卷绕辊的外周方向移动并逐渐使压接辊向压接方向移动。
在卷绕辊开始卷绕成像介质时,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在不对成像介质施加负荷的状态下,能够将成像介质插入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此后,一旦检测出成像介质的前端已插入所述缝隙内,则启动卷绕辊的旋转。由此启动卷绕辊的卷绕操作。与所述卷绕辊的旋转动作相连动,压接辊也沿卷绕辊的外周方向移动。而且,在向外周方向移动的同时,向压接方向移动。根据该构成,压接辊逐渐向夹持成像介质前端的状态过渡。而且,由于压接辊向压接方向的移动设置成逐渐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对成像介质施加过大的负荷变化。
本发明提出的第三种图像形旋装置,作为由卷绕辊旋转机构旋转驱动卷绕辊的模式至少有两种。在第一模式中,卷绕辊从停止状态达到规定旋转速度所需的时间和从规定速度达到停止状态所需的时间较长;在第二模式中,卷绕辊从停止状态达到规定旋转速度所需的时间和从规定速度达到停止状态所需的时间较短。而且,在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之前,由卷绕控制机构将卷绕辊旋转机构的驱动模式控制在第一模式。
在为卷绕成像介质而旋转驱动卷绕辊时,如果快速完成从现有状态到规定速度的变化,则因其反作用有可能产生带状条纹。因此,通过使卷绕辊旋转速度的变化趋缓,能够抑制对成像中的成像介质施加大的负荷变化。而且,完成图像形成之后,可使卷绕辊的旋转驱动速度的变化加快。
本发明提出的第四种图像形成装置,作为由卷绕辊移动装置驱动卷绕辊使其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移动的模式至少有两种,在第三模式中卷绕辊的移动速度从零提高到规定速度或从规定速度下降到零所需的时间较长,在第四模式中卷绕辊的移动速度从零提高到规定速度或从规定速度下降到零所需的时间较短。而且,当卷绕辊从第一高度位置向第二高度位置移动时,卷绕控制机构将卷绕移动机构的驱动模式控制在第三模式,当卷绕辊从第二高度位置向第一高度位置移动时,卷绕控制机构将卷绕移动机构的驱动模式控制在第四模式。
当卷绕辊从第一高度位置向第二高度位置移动时,如果很快完成从现有状态到规定速度的变化,则因其反作用有可能产生带状条纹。因此,通过使卷绕辊旋转速度的变化趋缓,能够抑制对成像中的成像介质所施加的大的负荷变化。而且,在完成图像形成之后,可使卷绕辊旋转驱动速度的变化加快。
本发明提出的第五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介质的成像面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容纳空间部、卷绕机构、卷绕机构移动装置和卷绕控制机构。容纳空间部,相比于图像形成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从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成像介质。卷绕机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暂时卷绕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卷绕辊移动装置,用于使卷绕机构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高度位置位于成像部中的成像位置附近,第二前度位置远离成像位置。卷绕控制机构,当卷绕机构开始卷绕成像介质之后,将卷绕机构从第一高度位置移向第二高度位置。
下面说明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和效果。
首先,在相比于图像形成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上,设有用于暂时容纳成像介质容纳空间部。在所述容纳空间部内,设有用于暂时卷绕成像介质的卷绕辊。即从图像形成部输送来的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可由卷绕辊卷绕。如上所述,不仅仅是送往容纳空间部,还由卷绕辊卷绕,因此能够缩减用于容纳的空间大小。
同时,卷绕辊可在成像位置附近的第一高度位置和远离成像位置的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移动。而且,通过使卷绕辊从成像位置移向远离成像位置的第二高度位置,能够使成像介质在成像位置和卷绕辊之间形成松弛。通过形成如上所述的松弛,可防止因卷绕辊的卷绕操作而产生的振动或负荷变化传递给图像形成部。其结果是,能够提供有效地抑制图像形成时的震动或负荷变化,且可实现用于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小型化。
本发明提出的第六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卷绕机构包括卷绕辊以及用于将成像介质向卷绕辊压接的压接辊。而且,在第一高度位置接受成像介质时的卷绕辊的高度位置与图像形成部内的成像介质的输送面高度基本一致。
根据上述构成,在由卷绕辊和压接辊压接的状态下,成像介质被卷绕辊卷绕。同时,由于卷绕辊接受成像介质的高度与图像形成部内的输送面高度基本一致,因此能够顺利地接受成像介质。
本发明提出的第七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卷绕辊向斜下方向移动,来实现将其从第一高度位置向第二高度位置移动。
如上所述,通过使卷绕机构移动能够使成像介质形成松弛并卷绕,但为了使容纳空间部的大小不超过所需空间,必须考虑使松弛部分与构成容纳空间部的壁面不发生摩擦。因此,通过向斜下方移动卷绕机构,使相纸越往斜下方移动越远离壁面,从而抑制上述摩擦现象。根据该构成,容纳空间部的空间也可不需超过所需空间。
本发明提出的第八种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插入检测装置、卷绕旋转控制机构和压接辊移动装置。插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成像介质的前端是否已插入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卷绕旋转控制机构,当插入检测装置检测到成像介质的前端已插入所述间隙时,用于启动卷绕辊旋转。压接辊移动装置,随着卷绕辊的旋转,将压接辊沿卷绕辊的外周方向移动并逐渐使压接辊向压接成像介质的方向移动。
在卷绕辊开始卷绕成像介质时,在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在不会对成像介质施加负荷的状态下,将成像介质插入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而且,一旦检测出成像介质的前端已插入所述缝隙内,卷绕旋转控制机构则启动卷绕辊的旋转。根据该构成启动卷绕辊的卷绕操作。与卷绕辊的旋转动作相连动,压接辊移动装置使压接辊沿卷绕辊的外周方向移动。而且,压接辊在向所述外周方向移动的同时,也向压接方向移动。根据该构成,可向压接辊夹持已插入的成像介质前端附近的状态过渡。而且,由于压接辊移动装置控制压接辊逐渐地向压接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对成像介质施加大的负荷变化。
本发明提出的第九种图像形成装置,当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后,通过卷绕控制机构将卷绕辊从第一高度位置移向第二高度位置。
根据该构成,在能够确实支撑成像介质前端的状态下将其移动。其结果是,不会产生大的负荷变化,且能使成像介质形成松弛。
本发明提出的第十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卷绕控制机构将卷绕辊的移动速度设置成低于在图像形成部内的成像介质的输送速度。
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图像形成部和卷绕机构之间确实形成松弛,也不会产生大的负荷变化。
本发明提出的第十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卷绕辊旋转控制机构将卷绕辊的旋转速度设置成等于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的输送速度。
根据该构成,不会对成像中的成像介质产生大的负荷变化或震动,且可以尽可能快速地旋转卷绕辊。
本发明提出的第十二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压接辊移动装置具有安装在固定轴上的凸轮机构,所述固定轴设于卷绕辊的旋转中心。
根据该构成,在可使卷绕机构整体小型化的同时,能够顺利地进行压接辊向外周方向和压接方向的移动。
本发明提出的第十三种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松弛量检测传感器,位于容纳空间部的正下方,用于检测所述成像介质的松弛状态。而且,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控制卷绕辊的旋转,在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的前端后暂时停止旋转卷绕辊,此后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直到检测出介质的松弛量超过规定量时启动卷绕辊旋转,当检测出成像介质的松弛量小于规定量时停止旋转卷绕辊。
在容纳空间部下方包括松弛量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松弛量是否超过规定量。而且,当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成像介质时,就判定成像介质上形成超过规定量的松、弛量。同时,当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出成像介质时,就判定成像介质的松弛量小于规定量。另一方面,由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控制卷绕辊的旋转动作。关于所述控制内容,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一旦成像介质的前端插入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的缝隙内,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就启动卷绕辊旋转,在由压接辊进行压接时则暂时停止旋转卷绕辊。在该状态下,仍然继续从图像形成部输送成像介质,因此形成于成像介质中的松弛逐渐变大。于是,由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成像介质。此时,一旦检测出超过规定量的松弛量,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就重新启动卷绕辊旋转。根据该构成,重新开始卷绕成像介质,松弛逐渐变小。而且,一旦检测出松弛量小于规定量,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就再次停止旋转卷绕辊。接下来,根据成像介质的长度间歇地进行卷绕辊的旋转。如上所述,通过控制松弛量,可在抑制容纳空间部的大小的同时,在不产生大的负荷变化的状态下可卷绕成像介质。
本发明提出的第十四种图像形成装置,由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控制卷绕辊的旋转速度,以使得当检测到成像介质的松弛量超过规定量时的卷绕辊的旋转速度大于由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的前端时的卷绕辊的旋转速度。
通过提高当检测到松弛量超过规定量时的卷绕辊的旋转速度,换句话说,提高减少松弛量时的卷绕辊的旋转速度,可防止松弛量过大。通过控制松弛量,还可在抑制容纳空间部的大小的同时,在不产生大的负荷变化的状态下可卷绕成像介质。
本发明提出的第十五种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介质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成像介质是否被送进图像形成部。而且,插入检测装置根据介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成像介质被送进间隙的时刻。
在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时,有必要检测成像介质是否已被送来,因此设有介质检测传感器。由于在图像形成部内按规定速度沿输送方向输送,因此能够计算由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成像介质开始到送进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的间隙的时刻。例如,根据输送机构的输送量能够计算所述时刻。根据该构成,能够确实检测出被送进间隙的时刻。
本发明提出的第十六种图像形成装置,卷绕控制机构根据成像介质的输送方向长度尺寸数据,将卷绕机构移动到介于第一高度位置和所述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的第三高度位置。
例如,依据成像介质输送方向的长度,在不需进行松弛量检测等的时候,将卷绕机构移动到介于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的第三高度位置,且只进行成像介质的卷绕。根据上述构成,按照成像介质的长度能够进行恰当的卷绕操作。而且,关于将中间的哪个位置作为第三高度位置,可适当地进行设定。
本发明提出的第十七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介质的成像面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容纳空间部、卷绕机构和卷绕控制机构。容纳空间部,相比于图像形成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从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成像介质。卷绕机构,位于容纳空间内,用于暂时卷绕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卷绕控制机构,当卷绕机构卷绕成像介质时,能够在成像介质上形成松弛部的状态下进行卷绕。
下面说明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和效果。
首先,在相比于图像形成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上,设有用于暂时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在所述容纳空间部内,设有用于暂时卷绕成像介质的卷绕机构。即从图像形成部输送来的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可由卷绕机构卷绕。如上所述,不仅仅是送往容纳空间部,还由卷绕机构卷绕,因此能够缩减用于容纳的空间大小。同时,在进行卷绕时,能够在形成松弛部的状态下进行卷绕。通过形成如上所述的松弛部,可防止由卷绕机构的卷绕操作而产生的振动或负荷变化向图像形成部方向传递。其结果是,能够提供有效抑制图像形成时的震动或负荷变化,且可实现用于容纳成像介质的容纳空间部小型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第十八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卷绕机构包括卷绕辊以及用于将成像介质向卷绕辊压接的压接辊。而且还包括插入检测装置、卷绕旋转控制机构和压接辊移动装置。插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成像介质的前端是否已插入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卷绕旋转控制机构,当插入检测装置检测到成像介质的前端已插入所述间隙时,由卷绕旋转控制机构启动卷绕辊旋转。压接辊移动装置,随着卷绕辊的旋转,将压接辊沿卷绕辊的外周方向移动并逐渐使压接辊向压接方向移动。
根据上述构成,在由卷绕辊和压接辊压接的状态下,成像介质被卷绕辊卷绕。而且,当由卷绕机构开始卷绕成像介质时,在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在不会对成像介质施加负荷的状态下将成像介质插入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而且,一旦检测出成像介质的前端已插入所述间隙内,卷绕旋转控制机构则启动卷绕辊的旋转。根据该构成开始卷绕辊的卷绕操作。同时,与卷绕辊的旋转动作相连动地,压接辊移动装置使压接辊沿卷绕辊的外周方向移动。而且,压接辊在向所述外周方向移动的同时,也向压接方向移动。根据该构成,压接辊向夹持成像介质前端附近的状态过渡。由于压接辊移动装置控制压接辊逐渐地向压接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对成像介质施加大的负荷变化。
本发明提出的第十九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卷绕辊旋转控制机构将卷绕辊的旋转速度设置成大致等于输送机构内成像介质的输送速度。
根据该构成,在可使卷绕机构整体小型化的同时,能够顺地进行压接辊往外周方向和压接方向的移动。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十种图像形成装置,压接辊移动装置具有安装在固定轴上的凸轮机构,所述固定轴设于卷绕辊的旋转中心。
根据该构成,在可使卷绕机构整体小型化的同时,能够顺利地进行压接辊往外周方向和压接方向的移动。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十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松弛量检测传感器,位于容纳空间部的下方,用于检测成像介质的松弛状态。而且,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控制卷绕辊的旋转,在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的前端后暂时停止旋转卷绕辊,此后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直到检测出介质的松弛量超过规定量时启动卷绕辊旋转,当检测出成像介质的松弛量小于规定量时停止旋转卷绕辊。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位于容纳空间部下方的松弛量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松弛量是否超过规定量。而且,当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成像介质时,就判定成像介质上形成了超过规定量的松弛量。同时,当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出成像介质时,就判定成像介质的松弛量小于规定量。另一方面,由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控制卷绕辊的旋转动作。关于所述控制内容,在下文中详细说明。
一旦成像介质的前端插入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的间隙内,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就启动卷绕辊旋转,而一旦由压接辊进行压接动作就暂时停止旋转卷绕辊。在该状态下,仍然继续从图像形成部输送成像介质,因此形成于成像介质中的松弛逐渐变大。于是,由松弛量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成像介质。此时,一旦检测出超过规定量的松弛量,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就重新启动卷绕辊旋转。根据该构成,重新开始卷绕成像介质,使得松弛逐渐变小。而且,一旦检测出松弛量小于规定量,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就再次停止旋转卷绕辊。接下来,根据成像介质的长度间歇地进行卷绕辊的旋转。如上所述,通过控制松弛量,在可抑制容纳空间部的大小的同时,在不产生大的负荷变化的状态下可卷绕成像介质。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十二种图像形成装置,由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控制卷绕辊的旋转速度,以使得当检测到成像介质的松弛量超过规定量时的卷绕辊的旋转速度大于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前端时的卷绕辊的旋转速度。
通过提高当检测到松弛量超过规定量时的卷绕辊的旋转速度,换句话说,提高减少松弛量时的卷绕辊的旋转速度,可控制松弛量过大。此外,通过控制松弛量,在可抑制容纳空间部的大小的同时,在不产生大的负荷变化的状态下可卷绕成像介质。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十三种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介质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成像介质送进图像形成部。而且,插入检测装置根据介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成像介质被送进所述间隙的时刻。
在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时,有必要检测成像介质是否已被送来,因此设有介质检测传感器。由于在图像形成部内按规定速度沿输送方向输送,因此能够计算从介质检测传感器检测出成像介质开始到送进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的间隙的时刻。例如,根据输送机构的输送量能够计算所述时刻。根据该构成,能够确实检测出被送进间隙的时刻。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十四种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导引机构,用于将从图像形成部输送来的成像介质导引到卷绕辊。
根据上述构成,由引导机构引导从图像形成部输送来的成像介质并送往卷绕辊。通过设置上述引导机构,可将成像介质导引到卷绕辊且不施加大的负荷变化。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十五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导引机构设置成可切换到导引位置和非导引位置。而且,还包括导引控制机构,当卷绕辊旋转规定量后,将所导引机构从导引位置切换到非导引位置。
为了往卷绕辊方向引导成像介质需要引导机构,但由卷绕辊和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之后,最佳为将引导机构切换到非导引位置。根据上述构成,不会对成像介质施加过大的负荷变化且能够形成松弛。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图像形成装置的照片处理系统构成的部分剖面图;
图2为容纳空间部构成示意图;
图3为卷绕辊构成的详细侧视图;
图4A为移动压接辊的凸轮机构示意图(初始状态);
图4B为移动压接辊的凸轮机构示意图(旋转210°);
图5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模块构成的示意图;
图5A为第一驱动模式示意图;
图5B为第二驱动模式示意图;
图6A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流程图1;
图6B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流程图2;
图7A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1;
图7B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2;
图7C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3;
图7D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4;
图7E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5;
图7F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6;
图7G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7;
图8为根据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图9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模块构成示意图;
图10A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流程图1;
图10B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流程图2;
图11A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1;
图11B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2;
图11C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3;
图11D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4;
图11E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5;
图11F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6;
图12具有图像形成装置的照片处理系统构成的部分剖面图;
图13为容纳空间部构成示意图;
图14为卷绕辊构成的详细侧视图;
图15A为移动压接辊的凸轮机构示意图(初始状态);
图15B为移动压接辊的凸轮机构示意图(旋转180°);
图16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模块构成的示意图;
图17A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流程图1;
图17B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流程图2;
图18A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1;
图18B为图像形成转置的作业示意图2;
图18C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3;
图18D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示意图4。
符号说明
7             曝光装置(图像形成部)
9a、9b        曝光输送辊(输送机构)
10            相纸检测传感器
11            第一输送单元
11a           夹持输送辊对
12            第二输送单元
12a           夹持输送辊对
13            卷绕辊移动装置(卷绕移动机构)
20            卷绕辊(卷绕机构)
21            压接辊(卷绕机构)
22            松弛量检测传感器
323           导引板
30            相纸前端检测传感器
33            相纸位置检测部
33b           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
33c           插入检测装置
35            第一输送单元驱动部
36            第二输送单元驱动部
37            输送单元驱动控制装置
40            打印尺寸设定装置
41            松弛量检测装置
42            卷绕辊旋转机构
43            旋转量检测装置
44         卷绕控制机构、卷绕辊旋转控制机构
45         模式设定部
133c       插入检测装置
144        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卷绕控制机构)
203        凸轮件(压接辊移动装置)
203a       凸轮面
210        辊支撑轴
211        支撑轴
212        压接件
215        凸轮连接轴
320        卷绕辊(卷绕机构)
321        压接辊(卷绕机构)
333c       插入检测装置
344        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卷绕控制机构)
S          容纳空间部
P          相纸(成像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状态
下面,利用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状态进行说明。图1为包括图像形成装置的照片处理系统构成的部分剖面图。而且,下面所述的实施状态只不过是列举本发明的最佳实施状态,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其他产品或其他用途。
照片处理系统的整体构成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先获得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图像数据在相纸P(相当于成像介质)的乳剂面(相当于成像面)上进行图像的洗像曝光,并具有打印照片的功能。该照片处理系统包括胶片扫描器(图中省略)和媒体读取部(图中省略)。胶片扫描器用于扫描显影处理后的照相胶片上的帧图像并获得图像数据,媒体读取部用于读取储存在数码相机的存储媒体或其他存储介质中的图像数据。
记录纸箱3内容纳有纸卷R状的长条形相纸P,且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装置主体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两台记录纸箱3。从被选择的记录纸箱3抽取相纸P,并沿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从记录纸箱3抽取的相纸P,通过前置辊单元4转换方向,而且,由相纸刀具5切断成规定的打印尺寸。由输送单元把被切断的相纸P送往位于下游侧的曝光装置7(相当于图像形成部)。
曝光装置7内设有上游侧曝光输送辊9a以及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这些相当于输送机构)。这些曝光输送辊9a、9b之间设有利用激光进行曝光处理的曝光位置(相当于成像位置)。曝光输送辊9的上游侧设有相纸检测传感器10,一旦相纸P被送入,能够检测其前端部分。该相纸检测传感器10,由输出红外线的发光元件和接收所述红外线的受光元件构成。通过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相纸P的位置,可确定曝光位置上的曝光开始时间。
曝光装置7为周知的结构,根据图像数据对从激光光源(如激光二极管等)输出的激光进行光调节,而且,通过对相纸P照射所述被光调节的激光进行图像曝光。在进行图像曝光时,在由曝光输送辊9a、9b夹持的状态下,按规定速度(一定速度)输送相纸P。由于是在与相纸P的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扫描激光,因此在相纸P上一行一行进行图像(潜影)的洗像曝光。在图1中,由于从上方照射激光,因此被输送的相纸P乳剂面也朝向上方。
在进行图像曝光的同时,相纸P通过下游侧的曝光输送辊9b被排出。在曝光装置7的下游侧设有第一输送单元11。所述第一输送单元11设置成,可围绕规定的旋转轴心旋转,同时还具有把由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传递来的相纸P提供给第二输送单元12的功能。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第二输送单元12包括沿输送路径配置的多个夹持输送辊对12a和形成输送路径所需的导板12b,同时,所述输送辊对12a设置成由图中未示的驱动机构驱动。多个夹持输送辊对12a是在同步状态下被驱动。第一输送单元11和第二输送单元12相当于往显影处理部输送相纸P的输送机构。
第二输送单元12的路径入口部设有第一相纸传感器50,用于检测相纸的前端、后端,并检测相纸是否正常地被输送。第二输送单元12的路径出口部设有第二相纸传感器51,同样地用于检测相纸是否正常地被输送。处理器入口传感器52用于检测相纸是否已插入处理器测。虽然在图1中省略了图示,但与容纳空间部S和第二输送单元12相邻地设有显影处理部,对已完成洗像曝光图像的相纸进行显影处理。
在曝光装置7的下游测(图1中位于曝光装置7的左测)设有用于暂时容纳沿输送方向的长度超过规定长度的相纸P的容纳空间部S。容纳空间部S内设有用于卷绕相纸P的卷绕辊20和用于向所述卷绕辊20的外周面压接并支撑相纸P的压接辊21。所述卷绕辊20和压接辊21,发挥其作为卷绕机构的功效。卷绕辊20的下方设有用于检测容纳于容纳空间部S内相纸P的松弛量的松弛量检测传感器22。松弛量检测传感器22由发光元件22a和受光元件22b构成,一旦从发光元件22a照射出的光被相纸P遮断,就被判定为松弛量大于规定量。发光元件22a和受光元件22b的连线设置成水平状态。
容纳空间部的构成
下面,根据图2说明图1中的容纳空间部S的构成。第一输送单元11设置在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的下游侧,包括夹持输送辊对11a和导引板11b。在导引板11b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开口部11c,容易接受相纸P。在图2中夹持输送辊对11a的高度设定成与曝光输送辊9的高度相同。第一输送单元11可围绕规定的旋转轴心旋转90°(参照图7G)。第一输送单元11旋转90°后,可向第二输送单元12传递相纸P。第二输送单元12包括多个输送辊对12a和导引板12b,并用于将接受到的相纸P送入图中未示出的显影处理部。
使第一输送单元旋转90°所需的驱动器,可以是电动机或驱动件等。同时,设有检测各自状态的传感器(图中未示)。当相纸P被送往容纳空间部S时,乳剂面处于朝向上方的状态,但从第二输送单元12向显影处理部输送时,使相纸P在乳剂面朝向下方的状态下被输送。如上所述,在这里翻转相纸P的里外面,是为了在显影处理部使相纸的乳剂面处于朝向显影处理液喷涂侧的状态。
卷绕辊20可围绕旋转轴心20a旋转。在由卷绕辊20开始卷绕相纸P之前,卷绕辊20的外周面和压接辊21的表面相距一定间隔而形成缝隙。卷绕辊20接受相纸P的高度设定在与曝光输送辊9输送面相同的高度上,或与由第一输送单元11构成的输送面相同的高度上。通过该构成,可顺利地接受由曝光输送辊9输出的相纸P。而且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压接辊21的轴心位于卷绕辊20的轴心的正上方。
此外,设有用于使卷绕机构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的卷绕辊移动装置13(卷绕移动机构13),可使卷绕机构整体从位于曝光装置7的曝光位置附近的第一高度位置向远离曝光位置的第二高度位置移动。图2表示卷绕机构处于第一高度位置时的状态。卷绕辊移动装置13包括用于引导卷绕辊20的引导件13a和用于使卷绕辊20沿引导件13a移动的同步带13b。支撑卷绕辊20的支撑件15固定在同步带13b上,通过驱动同步带13b使卷绕辊移动。同时,支撑件15上装载有用于旋转驱动卷绕辊20的卷绕辊驱动装置(相当于卷绕辊旋转机构,可由电动机或减速装置等构成)。
容纳空间部S与相纸处理器相邻,并由壁面14相隔开。在由卷绕辊20卷绕相纸P时,最好避免相纸P与壁面14发生摩擦。如果扩大容纳空间部S,即可解决壁面14与相纸P之间的摩擦,但会产生装置整体体积变大的问题。因此,如图2所示,将卷绕辊移动装置13设置成使卷绕辊向斜下方移动。具体而言,卷绕辊朝着越向下方下降越远离壁面14的方向移动。
根据下列理由设置了如上所述的容纳空间部S和卷绕辊20。
即,在利用曝光装置7进行图像曝光时,一边由曝光输送辊9按规定速度输送相纸P一边进行扫描曝光。但是,在进行所述扫描曝光时,如果对相纸P施加较大的震动或负荷变化,则形成在相纸P上的图像画质会降低。因此,将由曝光输送辊9b输出的相纸P暂时容纳在容纳空间部S内,以防止对相纸P产生过大的震动或负荷变化。此时,如果欲将输送方向长度较长的长条形相纸容纳在容纳空间S内,则需要大的容纳空间,会造成装置的大型化,因此通过设置卷绕机构来抑制容纳空间部S的大型化。而且,在利用卷绕辊20进行卷绕时,使卷绕辊20向下方移动后卷绕相纸P,以便在形成松弛的状态下卷绕相纸P。因为相纸P具有松弛部分,因而可防止将过大的震动或负荷变化传递至曝光位置,还可卷绕相纸P。具体内容,将在下文中说明。
卷绕机构的构成
下面,根据图3详细说明构成卷绕机构的卷绕辊20及压接辊21的具体结构。使压接辊21向压接方向移动的凸轮机构203(相当于压接辊移动装置)如图4A、4B所示。卷绕辊20围绕固定轴200被可旋转地支撑着。卷绕辊20由树脂制成,用于在其外周面上卷绕相纸P。卷绕辊20的轴向端部设有旋转卷绕辊20所需的连接齿轮201,而且卷绕辊20的轴向两端侧设有圆周槽202,用于钩挂线圈弹簧24,以向压接辊21施加朝向压接方向的负荷。
压接辊21设有与卷绕辊20的轴向平行设置的辊支轴210、设置在所述辊支轴210外周面两处的由树脂制成的支轴21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轴211表面上的压接件212。所述压接件212由海绵等具有弹性的部件所构成,且通过卷绕辊20的外周面和压接辊21的压接件212压接并支撑相纸P。为防止由树脂制成的支轴211向沿轴方向移动,在辊支轴210上嵌合有弹性挡圈213。在辊支轴210的轴向两侧形成有用于钩挂线圈弹簧24的槽部214。还有,在辊支轴210的轴向两侧(比槽部214更内侧)安装有凸轮连接轴215,通过所述凸轮连接轴215与下面描述的凸轮机构凸轮面203a相连动,可使压接辊21向压接方向或非压接方向移动。依据图3所示的机构,一旦卷绕辊20开始旋转,与其相连动的压接辊21也可沿卷绕辊20的外周方向旋转移动(围绕固定轴200的周围旋转移动)。而且压接辊21本身以辊支轴210为旋转中心,可被自由旋转地支撑着。
下面,根据图4A、4B说明用于使压接辊21向压接方向移动的凸轮机构203。图4A、4B为将图3所示的卷绕辊20在形成有凸轮的位置沿垂直于固定轴200的面切断而得到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凸轮机构203通过离合器204与固定轴200相连接。凸轮机构203包括凸轮面203a,通过如上所述的线圈弹簧24的施力,凸轮连接轴215的前端215a始终与凸轮面203a相接触。如图4A、4B所示,凸轮面203a形成在θ=210°的范围内,因此凸轮连接轴215(压接辊21)相对凸轮机构203可旋转移动的范围也是210°。该凸轮面203a的两端部形成有第一壁面203b和第二壁面203c,并设置成凸轮连接轴215与所述壁面203b、203c相接触。一旦旋转卷绕辊20,凸轮面203a使压接辊21逐渐靠近卷绕辊20的表面,并在旋转210°时完成由压接辊21压接相纸的操作。
图4A为压接辊21与卷绕辊20之间形成有缝隙的初期状态的示意图,图4B为压接辊21旋转210°并利用压接辊21压接相纸P时的状态示意图。使卷绕辊20旋转210°时的凸轮机构20呈现图4B所示的状态,如果进一步使卷绕辊20旋转,则凸轮连接轴215会与第二壁面203c接触,并强制地使凸轮机构203也围绕固定轴200的周围旋转。此时,离合器204内处于摩擦滑动状态。通过设置离合器204,可以使压接辊21的旋转角度超过由凸轮机构203所限定的范围(210°)。
控制模块图
下面根据图5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模块的构成。在所述图5中,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0利用从相纸检测传感器10输出的信号检测相纸P的先端(前端),并检测出相纸P已到达检测位置。同时,根据相纸P的前端被检测出的时刻,能够判断现在相纸P在下游侧所处的位置。曝光辊驱动装置31由驱动曝光输送辊9所需的驱动机构或驱动电路等构成。而且,输送量检测装置32设置成通过检测曝光输送辊9的旋转量来检测相纸P的输送量。即,使控制曝光输送辊按一定的速度旋转,因此能够利用编码装置监测输送量。
相纸位置检测部33具有根据由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相纸P的前端位置和由输送量检测装置32检测到的相纸P的输送量,计算并检测相纸P的各种位置的功能。具体而言,相纸位置检测部33包括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b以及插入检测装置33c。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设置成,根据由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0检测出的相纸P的前端位置,检测激光曝光开始时刻。即因为从设计上规定了相纸检测传感器10的位置以及激光曝光位置,所以只要知道相纸P的前端位置,就可利用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计算曝光位置中的曝光开始时刻。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b用于检测完成图像洗像曝光的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从曝光位置脱离。插入检测装置33c用于检测相纸P的前端是否已插入卷绕辊20与压接辊21之间的缝隙里。向该缝隙的插入量,可适当地进行设定。
曝光控制部34设置成,根据由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计算出的曝光时刻的计算结果,开始用激光进行图像曝光,并将根据图像数据调节后的激光对相纸的乳剂面进行扫描,由此可在相纸的乳剂面上形成潜影图像。
第一输送单元驱动部35包括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单元11的机构。压接驱动装置35a是用于将输送辊对11a切换到压接状态和非压接状态的装置。压接驱动装置35a可把一对输送辊11a切换到非压接状态,以避免负荷作用于相纸P。单元旋转装置35b是用于使第一输送单元11整体旋转90°的装置,使输送辊对11a可在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输送辊驱动装置35c包括用于旋转驱动输送辊对11a的机构。
第二输送单元驱动部36提供用于驱动第二输送单元12的机构。第二输送辊驱动装置36a包括用于旋转驱动输送辊对12a的装置。
输送单元驱动控制装置37驱动控制第一输送单元11和第二输送单元12。例如,一旦由相纸位置检测部检测出相纸P的后端已从曝光输送辊9b脱离,则把输送辊对11a切换至压接状态。
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内设定存储进行图像曝光的相纸P的打印尺寸数据。根据所述打印尺寸数据控制卷绕辊移动装置13或卷绕辊20。例如,当相纸P的长度比规定长度短时,不需利用卷绕辊压接相纸P。
松弛量检测装置41设置成,根据松弛检测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检测松弛量是否超过规定量。卷绕辊旋转机构42包括用于旋转驱动卷绕辊20的机构。旋转量检测装置43用于检测卷绕辊20的旋转量。例如,可根据与卷绕辊20同步旋转的编码装置或用于驱动卷绕辊20的电动机所提供的驱动脉冲数来监测旋转量。
卷绕控制装置44具有控制卷绕辊移动装置13或旋转驱动卷绕辊20的功能。首先,对控制旋转驱动卷绕辊20的功能进行说明。所述旋转控制是指,根据插入检测装置33c检测到的相纸P的前端插入情况,或根据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内的打印尺寸数据等,控制卷绕辊20的旋转和停止。
同时,在压接辊21完成压接相纸的作业之前,卷绕控制机构44开始控制移动卷绕辊20。所谓压接辊21完成压接相纸的作业是指,通过把卷绕辊20旋转驱动210°使压接辊21与卷绕辊20处于相压接的状态。但在此之前,由卷绕控制机构44开始控制移动卷绕辊20,使卷绕辊20开始从第一高度位置向第二高度位置的移动。具体而言,卷绕辊20从旋转到205°的时刻起开始移动。比较一下在完成压接辊21压接作业之后移动卷绕辊20和在所述压接辊21完成压接之前移动卷绕辊20所产生的带状条纹的影响,可以看出如本发明所述的在完成压接之前移动卷绕辊20更能抑制带状条纹的影响。通过实际进行试验打印且目视判断画质可确认该结果。
还有,当相纸P的长度较短时,由于不需由卷绕辊20进行卷绕作业,因此卷绕控制机构44控制卷绕辊20使其退避到最低的第二高度位置。当相纸P的长度为中等长度时,虽然进行通过卷绕辊20对相纸P压接的工序,但不进行由松弛检测传感器22检测松弛量的工序,因此控制卷绕辊20移动到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制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三高度位置)。如上所述,卷绕控制装置44会根据相纸P在输送方向的长度改变对卷绕辊移动装置13的控制内容。相纸P的长度信息,可从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获取。
模式设定部45内设有卷绕辊20或卷绕辊移动装置13的驱动模式。根据图5A说明所述驱动模式。在旋转驱动卷绕辊20时,根据从停止状态达到规定速度所需的时间(启动时间t1)和从规定速度达到停止状态所需的时间(停止时间t2),可区分为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如图5A所示,其启动时间和停止时间较长;第二模式如图5B所示,其启动时间t1和停止时间t2较短。在进行图像形成时,通过第一模式驱动,可以抑制因加速时的冲击而产生的带状条纹。在不进行图像形成时,或不影响图像形成时,通过第二模式驱动卷绕辊20并尽可能缩短卷绕时间。具体来讲,就整个旋转范围210°而言,在第一模式中,启动、停止期间所需的旋转角度分别为4°;而在第二模式中,启动、停止期间所需的旋转角度分别为0.2°。所述设定值,根据装置的结构可进行适当的设定。
同时,在利用卷绕辊移动装置13从第一高度位置向第二高度位置移动卷绕辊20时,根据达到规定速度的启动时间和达到停止状态的停止时间还可区分为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这些,具有与如图5A所示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相同的启动、停止特性。在从第一高度位置向第二高度位置移动时,可通过第三模式抑制带状条纹;在从第二高度位置向第一高度位置复原时,可通过第四模式缩短驱动时间。具体而言,在第三模式中,启动、停止期间的移动距离为3mm;而在第四模式中,启动、停止期间的移动距离为1.5mm。所述设定值,根据装置的结构可进行适当的设定。
在这里,可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功能来构筑图5所示的控制模块。而且,可根据相纸处理能力等来适当地确定哪些功能由软件实现,哪些功能由硬件实现。
卷绕机构的操作
下面,根据图6A、6B的流程图以及图2、图7A~图7G说明从对相纸P进行图像曝光开始到向显影处理部输出为止的操作。而且,在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内,预先设定了使卷绕辊20降低至第二高度位置所需的打印尺寸。
由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被切割成规定打印尺寸的相纸P的前端(S1)。在由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到相纸P的前端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对相纸P的乳剂面进行激光扫描曝光,在相纸P的乳剂面上形成图像(S2)。
一边利用激光进行扫描曝光,一边由曝光输送辊9输送相纸P,并且,相纸P的前端通过第一输送单元11的导引板11b。此时,由于第一输送单元11的输送辊对11a处于解除压接的状态,因此不会对相纸P带来大的负荷,相纸P即可通过第一输送单元11的位置。同时,卷绕辊20被预先设定在如图2所示的第一高度位置。因此,通过了第一输送单元11的相纸P,将直接向卷绕辊20与压接辊21之间形成的缝隙方向移动。根据相纸检测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和相纸P的输送量计算出相纸P的前端位置,并判断相纸P的前端是否插入到卷绕辊20与压接辊21之间的缝隙中(S3)。
当插入检测装置33c检测出相纸P的前端已被插入时,开始旋转卷绕辊20(S4)。图2示出了相纸P的前端刚被插入缝隙内的状态。而且,在图2中,在卷绕辊2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压接辊21也同样地围绕旋转轴心20a旋转。而且,由于上述凸轮机构的作用,压接辊21与卷绕辊20之间的缝隙逐渐变窄,压接辊21向压接方向移动。
图7A表示卷绕辊20旋转90°后的状态,压接辊21和卷绕辊20之间的间距略微变窄。利用第一模式旋转卷绕辊20,通过将其启动时间设定成较长,可抑制发生带状条纹。同时,卷绕辊20的旋转速度设定成比图像形成部中由曝光输送辊输送相纸的输送速度略慢。根据上述构成,不会因卷绕辊20的旋转而对相纸P施加拉伸的外力,可防止出现带状条纹。同时,通过将速度设定成稍微慢,可尽可能地快速卷绕相纸P。
当卷绕辊20旋转第一规定量(205°)后,则在停止旋转卷绕辊20之前启动卷绕辊移动装置13,卷绕辊20开始下降并从第一高度位置向第二高度位置移动(S5、S6)。由旋转量检测装置43监测旋转量。而且,一旦卷绕辊旋转第二规定量(210°),则停止卷绕辊的旋转(S7、S8)。图7B表示即将停止卷绕辊20旋转之前的状态示意图。相纸P的前端被卷绕辊20和压接辊21夹持着(完成压接动作)。另外,由于在停止卷绕辊20旋转时,从旋转状态达到停止状态所需的时间较长,因此能够消除带状条纹的影响。
卷绕辊20向下方的移动速度设置成,略慢于往容纳空间部S输送相纸的速度。根据该构成,不会对相纸P施加大的负荷变化。同时,卷绕辊20在向下方移动时,通过第三模式进行驱动。由于移动开始时的启动时间较长,因此能够消除成像时的带状条纹的影响。图7C表示卷绕辊20移动至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状态示意图。由于卷绕辊20的下降速度比成像部中的相纸输送速度略慢,因此在卷绕辊20和第一输送单元11之间的相纸P部分上,开始形成松弛。图7D表示已下降至第二高度位置的状态示意图(S9)。由于使卷绕辊20停止于第二高度位置时,从移动状态达到停止状态所需的时间也较长,因此能够消除带状条纹的影响。能够通过图中未示的传感器等检测卷绕辊20是否已到达第二高度位置。
将卷绕辊20移动到第二高度位置并停止后,仍由曝光输送辊9向容纳空间S输送相纸P。此时,判断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S10)。若相纸P的后端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则移到A处,即移到步骤S15。相纸P的后端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的状态可定义为,当相纸P的后端比夹持输送辊对11a更略微向上游侧突出的状态。关于突出量可适当设定。利用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b能够检测所述后端已到达。
如果在步骤S10中相纸P的后端没有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则被输送来的相纸P松弛量将逐渐变大,如图7E所示,从发光光元件22a发出的光被相纸P的松弛部分隔断(S11)。同时,即使松弛变大,由于卷绕辊20沿斜下方向向远离壁面14的方向移动,因此相纸P可在不与壁面14发生摩擦的状态下形成松弛。
到达图7E的状态时,松弛量检测装置41就判定所形成的松弛量已超过规定量,于是重新旋转卷绕辊20(S12)。所述卷绕辊20的旋转以第二模式旋转,快速地进行启动、停止。这是为了尽快消除过大的松弛部分。卷绕辊20的旋转角度设定为120°,旋转120°后重新使卷绕辊20停止(S13)。而且,回到步骤S10。接下来,直到相纸后端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为止,重复进行相同的工艺。图7F表示卷绕辊20旋转120°后的状态示意图。在图7F中,当压接辊旋转210°以上时,离合器214处于滑动状态。
如上所述,由卷绕控制装置44来实现控制卷绕辊20的旋转及停止的功能。通过由松弛量检测传感器22检测松弛量,可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卷绕辊20的间歇驱动控制。由打印尺寸决定重复几次该旋转和停止。
当相纸P的后端通过曝光位置后,则将第一输送单元11的夹持输送辊对11a从非压接状态切换至压接状态并驱动夹持输送辊对11a。而且,一旦相纸后端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的位置(S10),则暂时停止夹持输送辊对11a使第一输送单元11旋转90°成垂直状态(S15)。图7G示出了上述状态。此时,第一输送单元11的输送面与第二输送单元12的输送面处于相对的状态。接下来,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11a(S16),向第二输送单元12传递相纸P(S17)。此时,卷绕辊20的旋转以第二模式进行,快速地进行启动、停止。
通过驱动夹持输送辊对11a,一旦相纸P被输送,则由第一相纸传感器50会检测到相纸P的前端(成像时的后端部分)。根据所述检测结果,能够计算出利用第二输送单元12的夹持输送辊对12a的输送开始时刻。当利用第二输送单元12开始输送相纸P后,不需由夹持输送辊对11a进行输送,在停止驱动输送辊对11a的同时,也解除压接(S18)。
由第二输送单元12所夹持的相纸P被送往上方,输送至图中未示的显影处理部进行显影处理。由卷绕辊卷绕相纸P之前和在由第二输送单元12输送相纸P时,相纸P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侧与后端侧被更换。
一旦由第一相纸传感器50检测出相纸P的后端(成像时的前端部分),则已完成向第二输送单元12传递相纸P的工序(S19)。而且,第一输送单元11回到接受下一个相纸P的初始状态。即,使第一输送单元11旋转90°恢复到水平状态(S20)。同时,将卷绕辊20从第二高度位置提升到第一高度位置。使卷绕辊20恢复至第一高度位置的操作以第四模式进行,快速地进行启动、停止。另外,旋转卷绕辊20使压接辊21恢复到图2所示的初始状态(S21)。此时的操作以第二模式进行。
以上,对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操作进行了说明。在此,以相纸P在输送方向上的打印尺寸在规定长度(第一长度)以上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当相纸P的长度在规定值以下时,按照其长度进行如下两种操作。
当相纸P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比规定长度(第二长度)短时,不需要使卷绕辊20运作。因此,一开始就将卷绕辊20移动到第二高度位置。由此,通过曝光装置7进行图像曝光的相纸P,直接由第一输送单元变换其方向,往第二输送单元传递。
另一方面,当相纸P的长度为介于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之间的第三长度时,只利用卷绕辊20进行卷绕作业,并向介于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三高度位置)移动卷绕辊20。即,在图6A的步骤S9中,使卷绕辊20降低至中间位置。因此,在图6A、6B所示的流程中,进行有关松弛量检测步骤之外的作业。
第二实施状态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状态进行说明。而且,关于照片处理系统整体构成、容纳空间部的构成和卷绕机构的构成与如图1~图4B所示的第一实施状态相同,在这里省略其说明。下面对控制模块图和卷绕操作的说明,只是列举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状态,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其他产品或其他用途。
控制模块图
下面根据图9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模块的构成。相纸前端检测装置130利用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相纸P的先端(前端),并检测相纸P是否已到达检测位置。根据被检测出的时刻,能够判断现在相纸P在下游侧所处的位置。曝光辊驱动装置131由驱动曝光输送辊9所需的驱动构或驱动电路等构成。输送量检测装置132,通过检曝测光输送辊9的旋转量检测相纸P的输送量。使控制曝光输送辊按一定的速度旋转,因此能够利用编码装置监测输送量。
相纸位置检测部133具有根据由相纸前端检测装置130检测到的相纸P的前端位置和由输送量检测装置132检测到的相纸P的输送量,计算并检测出相纸P的各种位置的功能。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133a根据被检测出的相纸P的前端位置,检测激光曝光开始时刻。因为从设计上规定了相纸检测传感器10的位置以及激光曝曝光位置,所以能够进行计算。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133b用于检测已完成图像洗像曝光的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从下游侧的曝光输送辊9b脱离。插入检测装置133c用于检测相纸P的前端是否已插入到卷绕辊20与压接辊21之间的缝隙里。可适当地设定向该缝隙里的插入量。
曝光控制部134根据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133a的检测结果,开始利用激光进行图像曝光。根据该构成,对相纸的乳剂面扫描依据图像数据调节后的激光,形成潜影。
第一输送单元驱动部135提供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单元11的机构。压接驱动装置135a为用于使输送辊对11a在压接状态和非压接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机构。在利用曝光装置7进行图像曝光时,切换到非压接状态,以避免负荷作用于相纸P。单元旋转装置135b为用于将第一输送单元11整体旋转90°的机构,并且可在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辊驱动装置135c包括用于旋转驱动输送辊对11a的机构。
第二输送单元驱动部136提供用于驱动第二输送单元12的机构。第二辊驱动装置136a包括用于旋转驱动输送辊对12a的机构。
输送单元驱动控制装置137用于驱动控制第一输送单元11和第二输送单元12。例如,一旦由相纸位置检测部133检测出相纸P的后端已从曝光输送辊9b脱离,则把输送辊对11a切换至压接状态。
打印尺寸设定装置140内设定存储进行图像曝光的相纸P的打印尺寸数据。根据所述打印尺寸数据控制卷绕辊移动装置113(在第一实施状态中为卷绕辊移动装置13)或卷绕辊20。例如,在相纸P的长度比规定长度短时,不需利用卷绕机构对相纸P进行压接。
松弛量检测装置141根据松弛检测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检测松弛量是否超过规定量。卷绕辊驱动装置142包括用于旋转驱动卷绕辊20的机构。旋转量检测装置143用于检测卷绕辊20的旋转量。例如,可通过与卷绕辊20同步旋转的编码装置来监测旋转量。
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144(相当于卷绕控制机构)具有控制卷绕辊20旋转驱动的功能。所述旋转控制是,根据插入检测装置133c检测到的相纸P的前端插入情况,或根据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装置140内的打印尺寸数据等,控制卷绕辊20的旋转和停止。
卷绕控制装置145(相当于卷绕控制机构)用于驱动控制卷绕移动机构13。例如,一旦由旋转量检测装置143检测出已完成压接辊21的压接作业(旋转θ=210°),则将控制卷绕辊20从第一高度位置向第二高度位置移动。同时,当相纸P的长度较短时,由于不进行卷绕机构的卷绕作业,因此将卷绕辊20退避到最低的第二高度位置。此外,当相纸P的长度为中等长度时,虽然进行通过卷绕机构对相纸P压接的工序,但不进行由松弛检测传感器22检测松弛量的工序。因此,控制卷绕辊20使其移动到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的中间位置。如上所述,卷绕控制装置145可根据相纸P沿输送方向的长度改变对卷绕辊移动装置113的控制内容。相纸P的长度信息可从打印尺寸设定装置140获得。
在这里,可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功能构筑图9所示的控制模块。而且,可按照相纸处理能力等来适当地规定哪些功能由软件实现,哪些功能由硬件实现。
卷绕机构的操作
下面,根据图10A、10B的流程图以及图2、图11A~图11F说明从对相纸P进行图像曝光开始到向显影处理部输出为止的操作。而且,在打印尺寸设定装置140内,预先设定了使卷绕机构降低至第二高度位置所需的打印尺寸。
由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被切割成规定打印尺寸的相纸P的前端(S101)。从检测到相纸P的前端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对相纸P的乳剂面进行激光扫描曝光,以形成图像(S102)。
一边利用激光进行扫描曝光,一边由曝光输送辊9输送相纸P。此时,由于第一输送单元11的输送辊对11a处于解除压接的状态,因此不会对相纸P带来过大的负荷,相纸P即可通过第一输送单元11的位置。同时,卷绕辊20被预先设定在如图2所示的第一高度位置。因此,通过了第一输送单元11的相纸P,将直接向卷绕辊20与压接辊21之间形成的缝隙的方向移动。根据相纸检测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和相纸P的输送量可计算出相纸P的前端位置,并判断相纸P的前端是否被插入到卷绕辊20与压接辊21之间的缝隙中(S103)。
一旦由插入检测装置133c检测出相纸P时前端已被插入,则开始旋转卷绕辊20(S104)。图2示出了相纸P的前端刚被插入缝隙时的状态。而且,在图2中,在卷绕辊2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压接辊21也同样地围绕旋转轴心20a旋转。而且,由于上述凸轮机构的作用,压接辊21与卷绕辊20之间的缝隙逐渐变窄,压接辊21向压接方向移动。
一旦卷绕辊20旋转到规定量(图中为210°),则停止旋转卷绕辊20(S105、S106)。旋转量的监测由旋转量检测装置143来进行。图11A所示为刚停止旋转卷绕辊20的状态。相纸P的前端被卷绕辊20和压接辊21夹持着。卷绕辊20的旋转速度设定成大致等于曝光输送辊9输送相纸P的速度。如果卷绕辊20的旋转速度设定成略慢,则可保持部分松弛并进行卷绕。将速度设定成如上所述,是为了在防止对相纸P产生大的负荷变动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快速地卷绕相纸P。
还有,一旦停止旋转卷绕辊20,则驱动卷绕移动机构13,使卷绕机构从第一高度位置下降至第二高度位置(S107)。而且,关于步骤S106、步骤S107,也可同时或大致同时进行。例如,在即将停止卷绕辊20之前,开始向下方移动卷绕机构也可。向下方移动卷绕机构的速度设定成,比向收容空间S内传送的相纸P的速度慢。这样,不会对相纸P施加过大的负荷变化。图11B所示为卷绕辊20移动到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的中间位置的状态。由于卷绕辊20的下降速度慢,因此卷绕辊20与第一输送单元11之间的相纸P部分开始形成松弛。图11C所示为卷绕辊20下降到第二高度位置的状态。
停止旋转卷绕辊20并将其移动到第二高度位置后,仍由曝光输送辊9向容纳空间部S内输送相纸P。此时,判断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S108)。如果已到达,则移到D处,即移到步骤S115。一旦在步骤S108中判断为后端没有到达,则被输送来的相纸P松弛量将逐渐变大,所以如图11D所示,从发光元件22a发出的光处于被相纸P的松弛所隔断的状态,由松弛量检测装置141判定松弛量是否在规定量以上(S109)。此时即使松弛变大,但是由于卷绕辊20沿斜下方向向远离壁面14的方向移动,因此相纸P在不与壁面14发生摩擦的状态下形成松弛。
一旦达到图11D的状态,松弛量检测装置141就判定已形成规定量以上的松弛,则移到B处,此时重新旋转卷绕辊20(S110)。所述卷绕辊20的旋转,比先前步骤S104中的旋转驱动更快速地进行。这是为了尽快消除过大的松弛。通过卷绕辊20的旋转,可解除发光元件22a发出的光的隔断状态,一旦判定松弛量达到规定量以下时,则重新使卷绕辊20停止(S112)。之后移到C处,即回到步骤S108。
当松弛量不在规定量以下时,一旦移到步骤S113,则进行与步骤S108相同的判定。如果相纸后端未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则回到步骤S111,重新进行松弛量的监测。如果相纸后端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则停止卷绕辊20的旋转(S114)。图11E表示比图11D中的状态进一步旋转卷绕辊20的状态。在图11E中,压接辊21旋转了210°以上,离合器214处于滑动状态。
相纸P的后端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的状态可定义为,相纸P的后端比夹持输送辊对11a更略微向上游侧突出的状态。有关所述突出量,可适当设定。利用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133b的功能能够检测所述后端已到达。
如上所述,控制卷绕辊20的旋转及停止是根据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144的功能来进行的。通过由松弛检测传感器22检测松弛量,可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卷绕辊20的间歇驱动控制。由打印尺寸可决定重复几次该旋转和停止。
一旦相纸P的后端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并且停止卷绕辊20的旋转,则将第一输送单元11的夹持输送辊对11a从非压接状态切换至压接状态(S115)。而且,使第一输送单元11旋转90°成垂直状态(S116)。图11F所示为该状态。此时,第一输送单元11的输送面与第二输送单元12的输送面成相对应的状态。接下来,旋转驱动输送辊对11a,向第二输送单元12传递相纸P(S117、S118)。与此同时,反转(沿顺时针方向)卷绕辊20。
由第二输送单元12所夹持的相纸P被送往上方,输送至图中未示的显影处理部进行显影处理。在由卷绕机构卷绕相纸P之前和由第二输送单元12输送相纸P时,相纸P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侧与后端侧被更换。
一旦完成向第二输送单元12传递相纸P的工序,则回到接受下一个相纸P的初期状态。即,将卷绕机构从第二高度位置提升到第一高度位置,同时压接辊21也复原到初期位置,处于能够接受下一相纸P的状态。此外在将第一输送单元11恢复至水平状态,同时将输送辊对11a设置为非压接状态。
以上,对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操作进行了说明。说明了当相纸P的输送方向打印尺寸在规定长度以上时的输送方法。当相纸P的长度在规定值以下时,可根据其长度进行如下两种操作。
即,当相纸P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较短时,不需使卷绕辊20运作。因此,一开始将卷绕辊20移动到第二高度位置。由此,通过曝光装置7进行了图像曝光的相纸P,直接由第一输送单元11变换方向,并往第二输送单元12传递。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对相纸P的负荷。
同时,当相纸P的长度为介于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之间的第三长度时,只利用卷绕机构进行卷绕作业,并向位于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三高度位置)移动卷绕机构。即,在图10A的步骤S107中,使卷绕辊20降低至该中间位置。当相纸P的长度为第三长度时,不需要由松弛检测传感器22检测松弛量。因此,在图10A、10B所示的流程中,进行有关松弛量检测步骤之外的作业。
第三实施状态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状态进行说明。而且,虽然图12所示第三实施状态中的照片处理系统整体构成与图1所示第一实施状态中的照片处理系统整体构成为左右相反的位置关系,但对相同的部分在这里省略其说明。下面对容纳空间部的构成、卷绕机构的构成、控制模块图和卷绕操作进行说明,但只不过是列举本发明的第三实施状态,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其他应用品或其他用途。
容纳空间部的构成
下面,根据图13进一步说明容纳空间部S的构成。第一输送单元311设置在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的更下游侧,包括夹持输送辊对311a和导引板311b。在导引板311b的上游侧端部形成有开口部311c,以便于接受相纸P。如图13所示,夹持输送辊对311a的高度设定成与曝光输送辊9的高度相同。第二输送单元312的构成与第一输送单元311的构成几乎相同,包括夹持输送辊对312a和导引板312b。第一输送单元311,可围绕规定的旋转轴心旋转90°(参照图18D),一旦旋转90°,则可向第二输送单元312传递相纸P。第二输送单元312可向垂直方向移动,并发挥将接受的相纸P送入图中未示出的显影处理部的功能。第二输送单元312与同步带313相连接,通过驱动同步带313可向垂直方向驱动第二输送单元312。
第一输送单元311的下游侧设有导引板323(相当于引导机构),往卷绕辊320的方向引导输送至容纳空间部S内的相纸P。导引板323上形成有圆弧状引导面323b,用于顺利引导相纸P。导引板323可围绕旋转轴心323a旋转,且可在导引相纸P的导引位置和不导引相纸P的非导引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用于切换的驱动机构可利用例如驱动件。图13所示为安装在导引位置的状态。
卷绕辊320可围绕旋转轴心320a旋转。利用卷绕辊320开始卷绕相纸P之前,卷绕辊320的外周面与压接辊321的表面相互分离且处于形成缝隙的状态。
因下列理由设置了如上所述的容纳空间部S和卷绕机构。利用曝光装置7进行图像曝光时,在曝光输送辊9按规定速度输送相纸P的同时,进行扫描曝光。进行所述扫描曝光时,如果对相纸P产生大的震动或负荷变化,则会降低形成于相纸P上的图像画质。因此,由曝光输送辊9b输送的相纸P会暂时容纳于容纳空间部S,以防止对所述相纸P产生大的负荷变化。但是,如果想要容纳沿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相纸,则需要大的容纳空间,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因此通过设置卷绕机构来抑制容纳空间部S的大型化。同时,在利用卷绕机构进行卷绕时,相纸P上在形成松弛的状态下进行卷绕。具体内容,在下文中说明。通过拥有松弛,可防止大的震动或负荷变化传递至曝光位置,还可卷绕相纸P。
卷绕机构的构成
下面,根据图14详细说明构成卷绕机构的卷绕辊320及压接辊321的详细构成。用于使压接辊321向压接方向移动的凸轮机构(相当于压接辊移动装置)如图15所示。卷绕辊320可围绕固定轴200旋转地支撑着。卷绕辊320是由树脂制成,在其外周面上卷绕相纸P。卷绕辊320的轴方向端部设有旋转卷绕辊320所需的连接齿轮201,而且卷绕辊320轴向的两端侧设有圆周槽202,用于钩挂向压接方向施力以压接辊321的线圈弹簧24。
压接辊321设有与卷绕辊320的轴向平行设置的辊支轴210、设置在所述辊支轴210的外周面两处的由树脂制成的支轴21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轴211表面上的压接件212。所述压接件212由海绵等具有弹性的部件形成,且通过卷绕辊320的外周面和压接辊321的压接件212压接并支撑相纸P。为防止由树脂制成的支轴211沿轴向移动,在辊支轴210上嵌合有弹性挡圈213。辊支轴210的轴向两侧形成有用于钩挂线圈弹簧24的槽部214。还有,在辊支轴210的轴方向两侧(比槽部214更内侧)安装有凸轮连接轴215。通过所述凸轮连接轴215与下面所述凸轮机构凸轮面203a相连动,可使压接辊21向压接方向或非压接方向移动。依据图14所示的机构,一旦卷绕辊320开始旋转,与其相连动的压接辊321也可沿卷绕辊320的外周方向旋转移动(围绕固定轴200的周围旋转移动)。而且压接辊321本身以辊支轴210为旋转中心,被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着。
下面,根据图15A、15B说明用于使压接辊321向压接方向移动的凸轮机构。图15A、15B为将图14所示的卷绕机构在形成有凸轮的位置沿垂直于固定轴200的面切断而得到的剖面图。如图15A、15B所示,凸轮机构203通过离合器204与固定轴200相连接。凸轮机构203包括凸轮面203a,通过如上所述的线圈弹簧24的施力,凸轮连接轴215的前端215a始终与凸轮面203a相接触。由于凸轮面203a形成在如图15A、15B所示的θ=180°范围内,因此凸轮连接轴215(压接辊321)相对凸轮机构203可旋转移动的范围也是180°。该凸轮面203a的两端部形成有第一壁面203b和第二壁面203c,并设置成凸轮连接轴215与所述壁面203b、203c相接触。
图15A为说明当压接辊321与卷绕辊320之间形成缝隙时的初期状态的示意图,图15B为说明压接辊321旋转180°并利用压接辊321压接相纸P时的示意图。使卷绕辊320旋转180°时的状态如图15B所示,但如果进一步使卷绕辊320旋转,则凸轮连接轴215与第二壁面203c接触,并强制地使凸轮机构203一同围绕固定轴200的周围旋转。此时,离合器204内处于摩擦状态。因此,通过设置离合器204,可以使压接辊321在由凸轮机构203所限定的范围(180°)之外旋转。
控制模块图
下面根据图16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模块构成。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30利用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相纸P的前端,并检测出相纸P已到达。根据所述被检测出的时刻,能够判断现在相纸P在下游侧所处的位置。辊驱动装置331由驱动曝光输送辊9所需的驱动机构或驱动电路等构成。输送量检测装置332通过检测曝测光输送辊9的旋转量来检测相纸P的输送量。使控制曝光输送辊9按一定的速度旋转,因此能够利用编码装置等监测输送量。
相纸位置检测部333提供根据由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30检测到的相纸P的前端位置和由输送量检测装置332检测到的相纸P的输送量,计算并检测相纸P的各种位置的功能。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3a根据被检测出的相纸P的前端位置,检测激光曝光开始时刻。因为从设计上规定了相纸检测传感器10的位置以及激光曝光位置,所以能够进行计算。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3b用于检测已完成图像洗像曝光的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从下游侧的曝光输送辊9脱离。插入检测装置333c检测相纸P的前端是否已插入卷绕辊20与压接辊21之间的缝隙里。关于往缝隙的插入量,可适当地进行设定。
曝光控制部334根据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3a的检测结果,开始用激光进行图像曝光。依据上述构成,将根据图像数据调节后的激光对相纸P的乳剂面进行扫描,形成潜影。
第一输送单元驱动部335提供用于驱动第一输送单元311的机构。压接驱动装置335a是用于将输送辊对311a切换成压接状态和非压接状态的装置。当由曝光装置7进行图像曝光时,处于非压接状态,以避免负荷作用于相纸P。第一单元旋转装置335b是用于使第一输送单元11整体旋转90°的装置,可在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一辊驱动装置335c包括用于旋转驱动输送辊对311a的机构。
第二输送单元驱动部336提供用于驱动第二输送单元312的机构。第二单元移动装置336a包括使第二输送单元312往垂直方向移动的机构。第二辊驱动装置336b包括用于旋转驱动输送辊对312a的机构。
输送单元驱动控制装置337用于驱动控制第一输送单元311和第二输送单元312。例如,一旦由相纸位置检测部333检测出相纸P的后端已从曝光输送辊9b脱离时,则把输送辊对311a切换至压接状态。
导引驱动装置338包括用于驱动导引板323的机构。导引驱动控制装置339对导引驱动装置338输出指令信号,以使导引板323设定在导引位置和非导引位置中的任意位置上。
打印尺寸设定装置340内设定存储进行图像曝光的相纸P的打印尺寸数据。根据所述打印尺寸数据控制导引板323的开闭,当不进行卷绕机构的操作时,将导引板323设定成最初就位于非导引位置。当进行卷绕机构的操作时,在由卷绕辊320开始进行卷绕操作起经过规定时间后,控制导引板323从导引位置切换到非导引位置。
松弛量检测装置341根据松弛检测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检测松弛量是否超过规定量。卷绕辊旋转机构342包括用于旋转驱动卷绕辊320的机构。旋转量检测装置343检测卷绕辊320的旋转量。例如,可根据与卷绕辊320同步旋转的编码装置来监测旋转量。
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344(相当于卷绕控制机构)具有控制卷绕辊320旋转驱动的功能。所述旋转控制是,根据插入检测装置333c检测到的相纸P的前端插入情况,或根据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装置340内的打印尺寸数据等,控制卷绕辊320的旋转和停止。
可利用计算机软件或硬件功能构筑图16所示的控制模块。而且,可按照相纸处理能力等来适当地确定哪些功能由软件实现,哪些功能由硬件实现。
卷绕机构的操作
下面,根据图17A、17B的流程图以及图13、图18A~图18D说明从对相纸P进行图像曝光开始到向显影处理部输出为止的操作。而且,打印尺寸设定装置340内,预先设定了有必要操作卷绕机构的长度的打印尺寸。
由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被切割成规定打印尺寸的相纸P的前端(S301)。从检测到相纸P的前端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对相纸P的乳剂面进行激光扫描曝光,形成图像(S302)。
一边利用激光进行扫描曝光,一边由曝光输送辊9输送相纸P,相纸P的前端通过第一输送单元311的导引板311b,并被引导板323所导引。此时,由于第一输送单元311的输送辊对311a处于解除压接的状态,因此不会对相纸P带来过大的负荷,相纸P即可通过第一输送单元311的位置。同时,引导板323被预先设定在如图13所示的导引位置。因此,通过了第一输送单元11的相纸P,将直接向卷绕辊20与压接辊21之间形成的缝隙的方向移动。根据相纸检测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和相纸P的输送量计算出相纸P的前端位置,并判断相纸P的前端是否被插入到卷绕辊320与压接辊321之间的缝隙中(S303)。
一旦由插入检测装置333c检测出相纸P的前端已被插入,则开始旋转卷绕辊320(S304)。图13示出了相纸P的前端刚被插入缝隙时的状态。在图13中,在卷绕辊320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压接辊321也同样地围绕旋转中心320a旋转。而且,由于上述凸轮机构的作用,压接辊321与卷绕辊320之间的缝隙逐渐变窄,压接辊321向压接方向移动。
一旦卷绕辊320旋转规定量(例如图中的180°),停止旋转卷绕辊320(S305、S306)。旋转量的监测是由旋转量检测装置343来进行。图18A所示为刚停止旋转卷绕辊320的状态。相纸P的前端被卷绕辊320和压接辊321夹持着。在输送单元311和所述相纸P的夹持位置之间的相纸P处于略微松弛的状态。卷绕辊320的旋转速度设定成,使其旋转速度大致等于由曝光输送辊9输送相纸P的速度。将速度设定成如上所述,是为了在防止对相纸P产生大的负荷变动的同时,可以尽可能快速地卷绕相纸P。
还有,在停止旋转卷绕辊320的同时,开启引导板323使其移动到非引导位置(S307)。而且,关于步骤S306、步骤S307,也可同时或大致同时进行。因此,也可在停止卷绕辊320之前,进行把引导板323切换到非引导位置的操作。由于打开了引导板323,即使相纸P的松弛量变大,因而很难与引导板323发生摩擦,能够抑制负荷变化。
在停止旋转卷绕辊320后,仍由曝光输送辊9向容纳空间部S内输送相纸P。此时,判断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S308)。如果已到达,则移到E处,即移到步骤S315。在步骤S308中如果后端没有到达,则通过输送相纸P的松弛量将逐渐变大,所以如图18B所示,发光元件22a发出的光处于被相纸P的松弛隔断的状态,由松弛量检测装置341判定松弛量是否在规定量以上(S309)。
根据上述构成,松弛量检测装置341判定已形成规定量以上的松弛,则移到F处,重新旋转卷绕辊320(S310)。所述卷绕辊320的旋转,比先前步骤S304中的旋转驱动更快速地进行。这是为了尽快消除过大的松弛。通过卷绕辊320的旋转,可解除发光元件22a的光被隔断的状态,一旦判定松弛量达到规定量以下时,重新使卷绕辊320停止(S312)。之后移到G处,即回到步骤S308。
当松弛量不在规定量以下时,一旦移到步骤S313,则进行与步骤S308相同的判定。如果相纸后端未到达第一输送单元311,则回到步骤S311,重新进行松弛量的监测。如果相纸后端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311,则停止卷绕辊320的旋转(S314)。图18C表示相比于图18B所示的状态进一步旋转卷绕辊320的状态。相纸P的后端到达第一输送单元311的状态可定义为,相纸P的后端比夹持输送辊对311a更略微向上游侧突出的状态。利用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3b能够检测所述后端已到达。
如上所述,控制卷绕辊320的旋转及停止是根据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344的功能来进行。通过由松弛检测传感器22检测松弛量,可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卷绕辊320的间歇驱动控制。由打印尺寸可决定重复几次该旋转和停止。
一旦相纸P的后端到达第一输送单元311并且停止卷绕辊320的旋转,则将第一输送单元311的夹持输送辊对311a从非压接状态切换至压接状态(S315)。而且,使第一输送单元311旋转90°成垂直状态(S316)。图18D所示为该状态。此时,第一输送单元311的输送面与第二输送单元312的输送面处于相对应的位置。接下来,旋转驱动输送辊对311a,向第二输送单元312传递相纸P(S317、S318)。与此同时,反转(顺时针方向)卷绕辊320。
由第二输送单元312所夹持的相纸P被送往上方,输送至图中未示的显影处理部进行显影处理。在由卷绕机构卷绕相纸P之前和由第二输送单元312输送相纸P时,相纸P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侧与后端侧被更换。
一旦完成向第二输送单元312传递相纸P的工序,则回到接受下一个相纸P的初期状态。即,将导引板323复原到导引位置,同时也使卷绕辊320和压接辊321复原到初始位置,从而处于能够接受下一相纸P前端的状态。此外,将第一输送单元311恢复至水平状态,同时将输送辊对311a设置为非压接状态。
以上,对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操作进行了说明。说明了当相纸P的输送方向打印尺寸在规定长度以上时的输送方法。当相纸P的长度在规定值以下时,即在没有必要进行卷绕机构的操作时,在最初就将引导板323切换到非引导位置。由于不需向卷绕辊320引导相纸P,可以尽可能地抑制对相纸P的负荷。
其他实施状态
在上述实施状态中说明了作为图像形成部利用激光的曝光装置,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例如本发明还可应用利用液晶快门的图像曝光或喷墨打印机。因此,关于图像形成介质,也可为由其他材料构成的相纸。
插入检测装置33c、333c根据相纸检测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来进行检测,但也可在插入位置的附近设置用于检测相纸P插入状况的专用传感器。为了检测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到达第一输送单元11、311,也可在第一输送单元11设置专用传感器。
在本实施状态中,卷绕辊20、320的旋转驱动模式和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移动的模式分别为两种,但不仅限于此,也可设置成三种或以上的模式。在没有带状条纹影响的范围内,可设置成不同速度。
关于卷绕机构,不仅限于本实施状态的构成,而可以有各种变形例。虽然卷绕辊20、320设置在第一输送单元11、311的下方,但考虑装置整体的空间位置,也可设置在其它恰当的位置。

Claims (1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介质的成像面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空间部,相比于所述图像形成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从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成像介质;
卷绕辊,位于所述容纳空间部内,用于暂时卷绕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
压接辊,用于将成像介质向所述卷绕辊压接;
卷绕辊旋转机构,用于使所述卷绕辊旋转;
压接辊移动装置,当所述卷绕辊旋转规定角度以使得在所述卷绕辊上卷绕规定量的成像介质后,向压接方向移动所述压接辊;
卷绕辊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卷绕辊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高度位置为成像介质在所述成像部中的高度,第二高度位置位于第一高度位置的下侧;
卷绕控制机构,当所述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之前,将所述卷绕辊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移向所述第二高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插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成像介质的前端是否已插入所述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形成的间隙内;
当所述插入检测装置检测到成像介质的前端已插入所述间隙时,由所述卷绕控制机构启动所述卷绕辊旋转;
随着所述卷绕辊的旋转,由所述压接辊移动装置控制所述压接辊沿卷绕辊的外周方向移动并逐渐使所述压接辊向压接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卷绕辊旋转机构旋转驱动卷绕辊的模式至少有两种,其中,在第一模式中所述卷绕辊从停止状态达到规定旋转速度所需的时间和从规定旋转速度达到停止状态所需的时间较长;在第二模式中所述卷绕辊从停止状态达到规定旋转速度所需的时间和从规定旋转速度达到停止状态所需的时间较短;
在所述压接辊压接所述成像介质之前,由所述卷绕控制机构将卷绕辊旋转机构的驱动模式控制在第一模式;
在不进行图像形成时、或不影响图像形成时,通过第二模式驱动卷绕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卷绕辊移动装置驱动所述卷绕辊使其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移动的模式至少有两种,在第三模式中所述卷绕辊的移动速度从零提高到规定速度或从规定速度下降到零所需的时间较长;在第四模式中所述卷绕辊的移动速度从零提高到规定速度或从规定速度下降到零所需的时间较短;
当所述卷绕辊从第一高度位置向第二高度位置移动时,所述卷绕控制机构将所述卷绕辊移动装置的驱动模式控制在第三模式;当所述卷绕辊从第二高度位置向第一高度位置移动时,所述卷绕控制机构将所述卷绕辊移动装置的驱动模式控制在第四模式。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介质的成像面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空间部,相比于所述图像形成部位于输送方向下游侧,用于暂时容纳从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来的成像介质;
卷绕机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暂时卷绕超过规定长度的成像介质;
卷绕机构移动装置,用于使所述卷绕机构在第一高度位置和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移动,其中第一高度位置位于接近图像形成部的位置,第二高度位置位于远离图像形成部的位置;
卷绕控制机构,当所述卷绕机构开始卷绕成像介质之后,将所述卷绕机构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移向所述第二高度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机构包括卷绕辊以及用于将成像介质向所述卷绕辊压接的压接辊;
在第一高度位置接受所述成像介质时的所述卷绕辊的高度位置与图像形成部内的成像介质的输送面高度相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卷绕辊向斜下方向移动,来实现将其从第一高度位置向第二高度位置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插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成像介质的前端是否已插入所述卷绕辊和压接辊之间形成的间隙内;
卷绕辊旋转控制机构,当所述插入检测装置检测到成像介质的前端已插入所述间隙时,由所述卷绕旋转控制机构启动所述卷绕辊旋转;
压接辊移动装置,随着所述卷绕辊的旋转,将所述压接辊沿卷绕辊的外周方向移动并逐渐使所述压接辊向压接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后,通过所述卷绕控制机构将所述卷绕辊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移向所述第二高度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控制机构将所述卷绕辊的移动速度控制成低于在所述图像形成部内的所述成像介质的输送速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辊旋转控制机构将所述卷绕辊的旋转速度设置成等于由所述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的输送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接辊移动装置具有安装在固定轴上的凸轮机构,所述固定轴设于所述卷绕辊的旋转中心。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松弛量检测传感器,位于容纳空间部的正下方,用于检测所述成像介质的松弛状态;
所述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卷绕辊的旋转,在所述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的前端后暂时停止旋转所述卷绕辊;当检测出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而形成的介质松弛量超过规定量时启动所述卷绕辊旋转;当检测出成像介质的松弛量小于规定量时停止旋转所述卷绕辊。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卷绕辊旋转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卷绕辊的旋转速度,以使得当检测到所述成像介质的松弛量超过规定量时的所述卷绕辊的旋转速度控制为大于由所述压接辊压接成像介质的前端时的所述卷绕辊的旋转速度。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介质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成像介质是否被送进所述图像形成部;
所述插入检测装置根据所述介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成像介质被送进所述间隙的时刻。
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绕控制机构根据成像介质的输送方向长度尺寸,将所述卷绕机构移动到介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和所述第二高度位置之间的第三高度位置。
CNB200610167885XA 2006-02-24 2006-12-20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41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48793 2006-02-24
JP2006048793A JP4375344B2 (ja) 2006-02-24 2006-02-24 画像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5562A CN101025562A (zh) 2007-08-29
CN100514182C true CN100514182C (zh) 2009-07-15

Family

ID=38545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788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4182C (zh) 2006-02-24 2006-12-2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375344B2 (zh)
CN (1) CN10051418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1862B2 (ja) * 2005-06-20 2010-11-17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133241A (ja) * 2005-11-11 2007-05-31 Noritsu Koki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06659B2 (ja) * 2005-12-02 2010-07-21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長尺記録媒体の一時収容装置
MY166571A (en) * 2010-07-26 2018-07-17 Lee Do He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tab of a can so as to be able to use the end thereof for promotional use
JP2018065657A (ja) 2016-10-19 2018-04-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巻取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25562A (zh) 2007-08-29
JP2007223773A (ja) 2007-09-06
JP4375344B2 (ja)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0177B2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00514182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894269B2 (ja) パンチ処理装置
JP480511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電子ペーパー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638144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aper post-treatment device
JPH10260590A (ja) 無端ベルトの蛇行補正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2401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6538718B2 (en) Photographic film conveying device
JP2007119150A (ja) シート整合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371479B1 (en) Switchback device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062213B2 (en) Sheet feeder,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826124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CN100514180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98519C (zh) 长卷记录介质临时容纳装置
CN100501567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0072276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
CN100535743C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6172736B1 (en) Photographic process and printer processor
CN100498518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055926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22000402A (ja) シート押圧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232549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71314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289673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075631A (ja) シート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15

Termination date: 20111220